教师法律责任

2024-08-08

教师法律责任(精选12篇)

教师法律责任 篇1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 那就是教师;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 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 那就是教师。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 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 我们用爱撒播着希望……”

教师是动听的歌, 是美丽的诗, 是迷人的风景。教师为什么拥有如此璀璨的人生?这是因为教师用爱心耕耘, 和奉献相伴, 与责任相随。

责任意味着一种使命, 是心理成熟之人对自己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当的能力和行为。任何人行走世间, 都必须行使自己的责任。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确定的人, 现实的人, 你就有规定, 你就有任务。”

责任与教师如影随形。你选择了教师职业, 你就必须义无反顾地承担教师的责任。教师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比其他职业更加严峻。因为教师所要行使的责任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民族的复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 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教师如果没有责任心, 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责, 不会明白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影响的将是几代人的发展。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心灵的铸造者, 教师要靠自身的知识、智慧、人格来影响学生, 其责任心和责任感比任何职业都重要。

其实, 也正是这种责任心和责任感, 常常能成就一个教师辉煌的事业, 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一名教师要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就必须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古往今来, 许许多多教师或教育家在教育这块神圣的领域创造千秋伟业, 无不是仰仗责任来实现的。凭借变革天下的责任, 孔子“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受“教育救国”责任的驱使, 陶行知创办平民教育, “捧出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孟二冬用毅力证明了教师责任的可贵;谭千秋用生命证明了教师责任的伟大。无数事实证明, 一个对国家与社会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 既能给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又能帮助学生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 还能使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前进的路标, 确立奋斗的目标, 实现崇高的理想。

教育是平凡的事业。在平凡的事业中, 我们需要魏书生、李镇西、窦桂梅等在平凡的事业中做出不凡业绩的名师、名校长, 正是他们的出色与非凡, 使教育事业显得璀璨夺目;但是, 我们更需要千千万万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兢兢业业履行责任的普通教师, 是他们用责任支撑起我国教育这座无比华丽的大厦。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责任。

教师法律责任 篇2

初中教师演讲稿:教师·责任

自古至今赞美教师的词语很多:“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如同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但我却不太喜欢这个职业,这到不是因为教师太苦太累,我们的教育前辈告诉我们这个职业没有“前途”。可我还是当了教师,因为我没有其他选择的机会,或者说我没有勇气进行其他选择。

当我带着失望走进课堂,看到同样带着渴望和失望的学生,我意识到:有些事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我们也应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的投入。从此,教书育人成为我的责任,我必须承担。我不能再让我的学生因为我不负责任而失望。有人说:“多一所学校,少一座监狱。”同样,多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社会就会增加许多人才,民族就多一份希望。,然而,生活不总是如意的。你的投入、你的努力未必能得到回报和社会认可,甚至被误解。社会可能对你不公平,但你不能对学生不公平,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责任。你的言行,你的情绪,你的品质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看到不公品平的社会现象,我痛心、不满、愤怒;但我始终没有放弃我的责任,只要一来到孩子们中间,我就忘记了一切,他们让我快乐。他们健康成长让我有一种成就感。

下面我想说说在雍镇初中这几年的工作。

11-----14学我完成了一个循环期的教学任务

11年我任一[1]班主任,教该班语文,同时还教三年级政治,在这个学校这样的工作量应算比较重;特别是开学近三个星期没有英语老师上课,小学刚上来的学生又非常顽皮,我们班更特别,雍镇二小四大金刚全茬我班,一段时期班级很乱,校长总是批评这个班学生最差,批评的是学墼,难堪的是我,我也心乱如麻。我要用我的爱心和热情去感染他们:[1]一有空就和学生谈心,和他们交朋友,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鼓起勇气,树立信心,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2]建立家访制度,定期丌家长会,与家长交朋友,针对学生的身体、心理变化特点与家长共同寻找教育方法;[3]制定班训,每节语文课前都要求他们朗读:自信自强,团结合作,勤奋刻苦,互助友爱,持续进步。至今我都没有忘记。到初二时这个班的班风、学风有明显的改观。教师和学生对这个班的看法好多了。13~14年我随学生进入初三,压力也随之增大,除继续任班主任外,我还教初三[1]语文,两个班历史,这是两个人的工作量,每天起早带晚,超负荷的劳动,感到力不从心,但我没有放弃;因为学生比我更苦,为了学生我要坚持下去。有人说我迂[没用、幼稚的代名词],做了那么多事没多拿~分钱,图什么。不是我迂,我有我的原则,社会可以对我不公平,但我不能对学生不公平。教育人是我的责任。最后,中考的结果并不很理想,中等偏上成绩的学生比较多,但学生家长对我仍很满意,认为这是他们孩子最好的结果。现在有许多学生家长成为我的好朋友。每当我直接或间接听到认识或不认识的群众说,巢湖来的张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老师的时候,我非常欣慰。负责任为我赢得人格力量。我将继续负责任,把鲜花留下。

今年我原教九年级历史,后又改教九年级政治,后来又增加了八[1]政治,尽管我不太情愿,但我仍尽职尽责,我是重情重义的人,与八[1]学生两个月的相处,我已深爱这个班的学生。我在这个班做了个调查:哪位老师对你影响最大,并说明理由。多数学生写了我:思品课让我放弃自卑,找到自信;思品课让我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思品课让我懂得学习其实很简单;思品课也有无穷的趣味;„„.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我享受学生的快乐。

要问我做了这么多有什么回报的话,学生和家长给我的评价是我最好的回报,最大的快乐。现在我已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职业,讲台是我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的责任,我承担,我无悔。

教师的责任 篇3

在黑板上画电路图的一瞬间,我突然问自己,为何要站在这,为何要讲课,我甚至对自己的人生都产生怀疑。我想象自己是一个幼儿园老师,或者是小学老师,或者是中学老师,大学老师……一秒钟里我的大脑像好莱坞大片一样闪现无数画面,可是每一幅画面里的我都垂头丧气,我突然觉得不管我做什么学校的老师,都无法让孩子们学到知识,我很失败。

让我这样沮丧的是我身后数名拿着各种手机娱乐或者昨晚玩了手机到很晚现在睡着了的孩子们。我精心准备的PPT,以及苦思出来的教学教法,在他们手里的智能手机面前,都显得太苍白无力。我就像堂吉诃德,独自一人在和苹果、三星或者HTC各大高科技公司决斗,和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以及通讯网决斗,我想把我的学生拉回我的课堂,而战斗还没开始,我就已经注定失败,因为智能手机不是我的敌人,三网融合也不是,学生更不是。

真正的敌人,是我自己。

我受尽打击开始自暴自弃,或者说,我开始想要放弃我的责任。这是件可怕的事情。小学四年级我曾经读过一篇作文《良师》:“人的一生有很多幸与不幸,我那么幸运,我遇到了一位良师,而我又那么不幸,我失去了这位良师。”“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雕刻了我的灵魂……”。这篇文章让我感动,我曾翻来覆去地想象老师雕刻灵魂的样子,那应该是头上有光环如神一般的吧。可是现在,我却想要放弃自己的这份可以雕刻灵魂的责任,因为我觉得自己完全无法胜任。

接下来的两节课是在机房,我说“同学们把书包、水都放在前面的搁物架上……安静,开始上课了”,我说“别说话了,把手机都收好,开始上课了……”,我说“咱们今天要完成的任务是……别说话了好吗,咱好好上课啊……”,我突然不说了,我只是看着学生们,只有小半数的同学意识到我的生气和失望,其余的依旧说话玩手机互相聊天。

我看着手里两本厚厚的参考书,精心准备的PS美图案例,以及每次课都给学生记下的课上活动成绩,认真填写的教学日志……我找不到这些教学准备的意义在哪里。脑子里的一个小声音说:“备课认真和上课认真是可以分开的,你可以把面子活儿做得很漂亮,上课嘛,就那么回事吧。”另一个小声音说:“教育的意义在哪里呢,不是教给领导看,是要教到学生心里去呀。”两个声音在矛盾中激烈讨论,我没有选择的能力,我只能继续讲课,好在还有部分同学跟着我把课上活动完成。

办公室桌子上就摆着那本《工作意味着责任》,我不知道这本书会在某一天成为我的救命稻草。我甚是仔细,像病人求医,在书中找答案,我需要这本书帮我打败心里那个叫我表里不一的小恶魔。“选择了工作就是选择了责任”,“工作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给自己干的”,“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的幸福而工作”,“让问题止于自己,不要轻易说不干了”……终于,我再次鼓起勇气,想象着自己也可以雕刻灵魂,去勇敢接受所有困难。

一位女孩子在机房里完全不听课,只是拿着手机玩,虽然前面我已经说了不下十遍“好好听课”,她终于烦了,一摔手机夺门而去,我被甩得愣在教室里,可我接下来还是继续讲课,对还是坚持玩手机的学生说“手机可以下课玩,大家抓紧把课上任务完成……”。下课我给那个女孩发了短信:“也许你心情不好,但还是要抓紧回来上课,注意安全。”她回到教室,和我说了“对不起”。

教师法律责任 篇4

2011年高考之后, 本人作为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总算松了一口气。但工作过程中的一路颠簸, 回忆起来至今仍然让人感慨万千。

在2009年接任该班高二时, 校长很郑重地对我说, 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级, 因为一位班主任被临时借调到市里去了才让我接的。在我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 好几次都是接任的“差”班。但是接班不久我便发现, 学生全然不是我所想象中的那样。在以往教政治课时, 我习惯让学生上讲台来扮演教师角色, 通过实物投影仪呈现解题的分析过程, 由学生来进行讲解和相互补充。但是接任的这个班级几乎没有人敢起来讲解, 点到名字的同学简直是怕羞到了极点。其他学科同样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不仅如此, 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学生也是尽量不做任何回答, 都非常安静地写着听课笔记。

同时, 通过学生的周记本我惊讶地发现, 原来他们以前即使在课间也是不能讲话的, 保持着和上课一样非常安静的纪律。有位同学T在周记本上写道:“……现在课间居然可以讲话了, 纪律简直是一落千丈。对于我们这些人就应像俾斯麦统一德国一样, 必须用‘铁血’和‘杀鸡儆猴’的措施, 老师用道理和我们讲是不奏效的, 您的‘仁慈’将对我们产生莫大的‘伤害’, 所以看到我们吵闹不乖时, 就应直接骂我们, 让我们都怕您, 我们才不敢胡来。”

另有同学J写道:“以前, 班主任只要朝我们看一眼, 我们便会紧张得不敢讲话, 但是现在却不是。记得以前有一次我们夜自修讲了话, 前班主任便在周六放学时留我们, 家长只好守候在外面, 后来有的学生连公共汽车都乘不到。通过这次惩罚后, 我们便学得很乖了, 再也不敢乱讲话了。”

事实上, 就我个人的观察而言, 学生的纪律还是非常好的, 但是却几乎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很显然, 学生已经适应了以前班主任那种严厉的教育方式, 甚至已不愿意进行正常的师生之间沟通。所以很看重师生情感沟通的我陷入了非常荒谬的尴尬之中。

好在最终结果还可以, 高考后家长和学生对我还是相当满意的。今年的教师节收到许多学生发来的短信, 从文字中我能体会到学生的真诚和感激, 我感到自己两年来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但是“让我们都怕您, 我们才不敢胡来”那一句话, 一直让我不能释怀, 仔细审视之后, 我发现有不少教师对责任与良心存在着严重的误解。

二、原因剖析:善良愿望出发的信仰伦理存在着严重的危害

“有责任有良心的教师是好教师。”相信许多人对此都会表示认同, 但是未必所有人都能真正领会教师责任和良心的真正内涵。所谓教师责任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践履的行为和对行为后果的承担。教师的良心是指教师的行为要合乎人性、合乎道德规范, 合乎于人的恻隐之心。

长期以来, 许多人在有意无意间一直信奉着善良意志指导下的信仰伦理观。所谓信仰伦理, 就是指伦理价值的根据在于行动者的意图、动机和信念, 只要意图、动机和信念是崇高的, 行动者就有理由拒绝对行动的后果负责。

我国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在《批判哲学的批判》中虚拟了一个两难困境:假如爱因斯坦躲在小阁楼上完成他的《相对论》, 而这时他邻居的房间不慎失火了, 里面住着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太太, 当时没有别人可以去救她, 而如果爱因斯坦去营救她的话, 很有可能自己也会丧命,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 爱因斯坦是否应该去救她?而按照康德的观点, 爱因斯坦肯定应该去救的。因为康德认为按照责任感行事的意志具有宇宙中最高价值, 而不待行动的结果, 这样一种出于善良意志的绝对命令是不允许讨论的, 是“无条件命令宣示”, 这体现人的全部尊严和最高价值。

康德强调道德具有最高价值有其合理性, 但是如果教师只考虑从善良意志出发, 而不考虑行为结果的教学实践却是极其荒谬的。因为在现实教育的行为中, 往往不仅是善良愿望的目的没有达到, 而且愿望善良并不能保证手段也一定善良, 由此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屡见不鲜。日常生活中严厉的训斥、灌输的教学、严格的纪律, 往往都会扼杀学生自由创造的精神和健康丰富的个性, 而对于此类披着教育责任与良心外衣的异化现象, 我们却司空见惯甚至会倍加推崇。

当代复杂科学证明, 系统中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都可能因为“初始条件的敏感性”而被不断放大, 教育中的随机性、偶然性、混沌性、非线性、不可逆性等更是触手可及。就像本案例中的高一新生, 在其人格养成初期, 充满了对教师的无限信任和敬畏, 班主任通过高压命令式的管制很容易使其变得噤若寒蝉, 进而会适应和留恋那种训斥式的教育方式, 从而反过来会认为师生之间的沟通是件极其无意义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 马克斯·韦伯在1919年《以政治为业》的著名演讲中提出了责任伦理的观点。责任伦理则强调伦理价值的根据在于个人行动的后果, 要求行动者为自己的行动后果义无反顾地承担责任。信仰伦理注重行动者主观的“善良意志”, 而责任伦理注重行动后果的价值和意义。在现实教育中, 一些所谓善良目的, 其实往往必须借助道德上令人怀疑或至少是有风险的手段, 同时还会出现相当恶劣的副效应。为此, 马克斯·韦伯极力强调行动领域里责任伦理优先于信仰伦理。

三、责任伦理:对教师责任与良心的重新审视

强调教师的责任伦理, 这意味着对传统师道的辩证否定, 因此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必须有相关的转变。

1. 明确责任伦理, 消解对教师责任与良心的误读

教师的责任伦理强调教师必须面对教育的手段和结果, 把权利与责任联系起来, 清醒认识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与所导致的各种后果 (包括教师自己也无法支配的后果) 之间的关系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现在学校不少的管理制度是从信仰伦理出发的, 例如五项常规评比中的课间纪律, 本意是希望学生不要过于吵闹, 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往往是由学生会来组织检查的, 于是认真的学生便会非常仔细地记录下哪个班级的学生在讲话, 以便能清楚地记录分数。而有些班主任为了争取在五项常规评比中获胜, 便采取一种很极端的做法——课间不准讲话。从短时间的表面结果来看, 这位班主任是管理有方, 但是从学生的长久发展来看, 却是贻害无穷。所以, 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教师, 都应明确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有的教育行为和方式都应以此标准来重新审视。

有些学校推行教师工作绩效的量化考核, 如果教师对自己工作的每一分钟和每一件事都斤斤计较, 那么学生肯定会遭殃了。一个在量化考核中获得高分的教师未必一定是好教师, 事实上不少所谓有高度责任心的教师往往都是扼杀学生灵性的高手。卢梭说得好:“我们同情儿童的命运, 然而更应同情的却是我们的命运。”所以, 教师应树立责任伦理的理念, 消除种种对教师责任与良心的误读, 从而回归本真的教育生活。

2. 转变师道模式, 注重教育的交流、引领和启蒙

(1) 变“传道”为交流沟通

在多元开放的当代社会, 教育的重心不再是单一伦理价值体系的传输, 而是倡导主流价值体系下多元价值的和谐共生。教育的责任伦理意味着尊重学生个人目标的选择, 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和应有权利, 相信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需要教师去等待、去唤醒、去沟通, 任何急于求成所达到的结果往往是一种被异化的东西。

(2) 变“授业”为人格引领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断精细, 现在中学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很难是严格意义的授业。教师更多的是利用自身知识优势, 引导学生获得对于某门专业学科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以及培养学生对人生的基本道德判断能力。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要言传, 而且要身教;教师应该以精神影响精神, 以人格培养人格。教师的责任更多地在于为学生提示一种价值路径, 使其将来能够自主、从容、正确地建构自我价值世界, 形成自主自律的主体人格。

(3) 变“解惑”为价值启蒙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即使是教师也面临着种种矛盾和困惑, 尤其经常会处于道德选择的两难境地之中。教师不再是全能的解惑者, 而仅仅是价值启蒙者。学生必须学会选择自己的生活, 而不是按照教师的预期去生活, 应该成为自己未来的真正决定者。教师的首要职责是保持并传播“头脑的清明”的价值立场, 而不是去做学生的精神领袖。

教师责任心 篇5

我常常想,人自从母体降生,是一样的柔弱,一样的全新,为什么后来就有了那样大的差别,其实差别的来源就是教育。教育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早期责任在于家长;其次是教师,教师不仅仅要肩负起传授知识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教师的责任心,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教师的责任之大,可想而知;

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比较长,教师就明显成了教育学生的第一责任人。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的一生的命运,从对学生负责的角度来说,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水平。只有高水平的老师,才会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做一个好老师其实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方面知识的更新比较快,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多元化的趋势,都要求教师必须要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家长的不足,教师要给予弥补,社会的不良影响教师要给予纠正,同学之间的问题,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教师,干的就是教书育人的活儿,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一切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做法,应该得到修正,为了学生,其实也是为了自己。

教师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集中体现在教师职业责任心上,做为一个人民教师,在教学上应有强烈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我们当教师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但我们教师有的并不如此,他们总是偏爱优生,而歧视后进生。公开让全班学生对之疏远,甚至进行人格侮辱。在批评学生不是耐心开导,而是威胁恐吓。使学生终日紧张,提心吊胆,其后果只能更加挫伤孩子的进取心,养成怯弱无能,胆小自卑的性格。

二、对学生未来负责。我们常说:“一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今教育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包级制”,而对学生培养过程是“流水式”,倘若出现不合格的学生难分清楚是哪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这样就是处在“无责任”位置上。对于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当今有的教师就抱有这种思想,他们没能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那几节课一上完,就溜之大吉。平时不钻研,临上课时才匆匆上阵,没有课前准备。今天不高兴,让学生自习,明天喝醉洒,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样就耽误了学生学习时间。我们应该承认,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重复性劳动单调而缺乏新鲜感。而且,目前教师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相对偏低。但是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

三、对学生所授的知识负责。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教师所传授,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会给学生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的教授内容必须准确科学。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不允许含有不清和错误的概念出现。要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知识,作为教师不能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等方法来教学学生。这样,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应当能够对科学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钩深致远,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

教师的职业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是项良心活儿,许多工作很难进行准确量化,因而责任心便成为影响工作最重要的因素。强烈的责任心会促使教师热忱地、自觉地、积极地、认真地投入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不需强制,不需监督,甚至不需奖赏。他们将教书育人内化为自身需要,把职业的责任升华为博大的爱心,于细微中发现丰富,于琐碎中寻找欢乐,于平凡中创造奇迹。尧说:“天下若有一人饥,如己饥;天下如有一人寒,如己寒。”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他们的责任心是何等的伟大?教师的责任心当然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中体现。这种责任心也同样伟大同样值得称道。教师责任心集中体现在追求丰富的文化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上,它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基础,是从事教育事业的保证。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在信息化的今天,新知识、新科技、新理念呈几何型膨胀,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这就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传统知识,也要有先进的学术理念和广泛的科技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威力和作用;才能如丝丝春雨,滋润幼苗,对学生起潜移默化作用。责任有时比能力更重要,我很欣赏比尔·盖茨说过的话:“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 这句话很简单也很实在。确实,教师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真正体会到“国之兴衰,系于教育”这句话的分量,真正将教育当作事业来看待,以务实的精神、火焰般的热情,去做好每一天的工作。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就是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只有把心放下来了才能教好书,育好人。相反,如果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敷衍了事,机械地教,形式主义地工作,甚至投机取巧,那么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教育方案,再严厉的管理措施也将于事无补。

责任——教师职业的核心 篇6

关键词:责任 教师职业 教育 核心 能力

想要达到教育学生,使学生茁壮成长的目的,就必须促进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想要发展,那么教师这一职业的从业者们就必须发挥出他们最佳的才能,切实履行教师义务。

一、什么是责任心

什么是责任,责任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什么又是责任心呢?责任心就是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及社会所要承担的责任的认识。责任心是事业心、进取心、自尊心、自信心等的核心。具体到教师来说,就是要对学生负责,帮助学生、教育学生,与学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责任,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条件。因此,学校的责任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影响作用。

海南省海口市第九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吴素秋认为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她主动帮助自己班上因父母离异而身心受伤的学生重新体会到关怀,并且劝道其父母共同履行教育、抚养子女的义务。她的所作所为,帮助她班上的学生打开心灵的枷锁,走上人生的道路。她所做的一切皆源于“责任”二字。因为责任,她用心召唤着学生;因为责任,她永未停止创新的脚步;因为责任,她带领全校师生走向了新的辉煌。她总是说,教育人是世间一部很大很沉的词典,而“责任”是这部词典里最重的一页。由此可见,责任心对于教师乃至教育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责任心呢?

首先,我们应当对工作负责,爱岗敬业。作为教师应该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感到无比的光荣,祖国把自己的未来交到了教师的手里是对教师的无比信任,作为一线教育的教师应勇于担此重任。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人生的一部分,热爱这项职业,就像是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真正地把教育事业变成自己一生的追求。

其次,对学生负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以把教师看作是一个知识的载体,学生通过教师的孜孜不倦把知识学到手。教师的工作不仅仅只是要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更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学会学习。同样,教师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面对的对象,教师不能光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简单地评价学生,这是对学生的极其不负责任,教育教学要实施模块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所以人们也常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自己的学生负责,从某方面来说,也是对自己事业的一种升华。

最后,要对自己负责。“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是古人对教师的职业的看重。古人尚且如此,那么现代的教师就更应该把握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担负起教师的责任,把每位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当学生困难时,教师要鼓励他。当学生自卑时,要提醒他们看到自己的闪亮点,让他们能自信地面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或许一个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教师的力量就是这么的伟大。

二、承担责任的原因

责任心是这个社会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更是一种做人的道德要求。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责任心就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内容。身为一名教师只有在责任心和使命感的驱动下,才会爱岗敬业、言传身教,充分履行一个教师应尽的义务。可以说,责任心是教育工作之核心,亦是教师职业之核心。

据报道:在太阳山上托起“小太阳”的山村教师邹有云,三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太阳山。每天带着村里几十个学生一起翻山越岭,走十几里山路,只为护送学生平安上下学,帮助学生做饭、洗衣服,他毅然地放弃了高工资和高待遇,留在交通不便的深山之中。邹有云,一个普通的山区教师,但是对于太阳山上的村民和学童来说,他就是太阳山上的太阳。他用自己强烈的责任感,诠释了教师的内涵。他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换来了全国人民的赞扬。

三、如何承担责任对学生负责

要真正地做到对学生负责,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要明白教育的内涵。教育,就是要促进个体的发展,这就是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职能。人受教育的过程,主要是人的精神成长和实现的过程。而教师就是承接理想与现实的一个枢纽,通过教师的教学工作,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并且教授他们学习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有能力将梦想转化为现实。

2.要尊重学生,提倡人性化教学。对教师来说,培养一个人不仅仅只是在学业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更需要从人格上对学生进行教育。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我们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我们需要把学生的真实需求当做重点来对待,把“人”的思想真正地提升至一种教育的境界。这不仅需要不断地去积累、去观察我们的学生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更要花费时间去观察和研究学生的学习进况,并且要求我们将知识能力感情态度作为一个整体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人性的温暖,让教育充满个性和人情。

3.提升个人素质,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正如冰心的那句名言:“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教师要把责任记心间,把希望和信心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间,让祖国的未来更好地成长。现今的社会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这不仅仅是对于学习者而言的,更是对教育者的一次考验。一个教师能否正常地履行教育的职责,与其业务水平密切相关。没有教师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没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总之,教师的特殊角色及职业特征,要求其人格和行为必须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要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正确的指导的责任。这不仅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负责人的能力。教师要自觉地承担起这份重任,并且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地努力,实现自我的超越。

教师的爱与责任 篇7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有爱与责任!那么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大爱无痕,更确切地说爱是一份深深的责任,有人说爱是一种奉献,但我觉得我心中的爱更像是一份深深的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有负责任的意识。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我们才会敬业、乐业,也才能一辈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爱与责任,相得益彰是师德的灵魂。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对教师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尽职尽责是教师基本的道德规范。教师职业是“人类幸福和自我完善”结合的职业。多少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伴着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浇灌希望的种子,开启孩子的心智,书写人生的真理。我自豪,因为我就是这样一名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无悔,因为爱与责任坚定了我对教育事业执著的追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孩子困惑时答疑解惑,颓丧时鼓舞激励,迷茫时指点方向,让我把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穿越荆棘,弥漫花香,撒播在爱的教师生涯! 师爱更多流淌在平凡的日子里。“亲其师而信其道,而信其道才能好其道,及至行其道。”让自身不断完善,从学生兴趣点着手,我去深刻了解他们的喜好和当今的流行趋势,去自学街舞,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老师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增加他们对教师的崇拜感。“孩子的心灵就像早晨的露珠,需要我们小心地呵护!”一次次精心的备课,一遍遍认真的批阅,一堂堂精彩的课……师责简明深刻,年复一年做着一件件平凡的事,却那么实在与坦然,做得那么无怨无悔!在教育这片园地里,我们无怨无悔,那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爱,心中有春天!尽管我们的青春在逝去,但我们的心因为学生而永远年轻。今天我还想对我班的学生说:我是深爱着你们的! 因为爱你们,我不断改变自己的个性;因为爱你们,我战胜悲观,鼓励自己也鼓励你们:态度决定高度,差距就是潜力;因为爱你们,即使是躺在床上我也在扪心自问,是不是我的忽视、我的批评、我的处罚已深深地伤害到了你;用满腔的热情去温暖孩子,用最真诚的心去滋润孩子,用自我的言行去感化孩子, 做一个真正有思想、有内涵的教师。做平凡的教师,干平凡的事情, 走无悔的人生,学生伴我幸福成长。

中学教师法律素养的提高 篇8

法律素养是指一个人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 分为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实践、法律信仰四个层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明确指出:“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 才有好的教育。”中国正在由一个讲人情关系的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 教师, 尤其是中学教师在这个转变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学教师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新一代人才的法律素养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推广的进程, 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和调节作用能否正常发挥, 最终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的实现, 然而目前大部分中学教师的法律素养却不容乐观, 亟待提高。

二、中学教师法律素养提高的重要性

(一) 避免学生、教师走向违法、犯罪

近年来, 我们几乎每天都能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上看到触目惊心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学生的违法、犯罪率节节上升, 初始犯罪呈低龄化, 犯罪手段越来越成人化, 犯罪情节也越来越恶劣, 学生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加严重。很多中学生法律意识不强, 做了违法犯罪的事却不知道, 甚至有些“富二代”、“官二代”会有“我爸是李刚”之类的想法, 认为出钱、找人就能摆平一切, 因而恣意妄为。教师法律素养的提高将大大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 防止中学生走向违法甚至犯罪。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同时也是一个普通的人, 本身也有恶的一面, 有时候也可能走向犯罪。教师收受家长财物, 篡改学生成绩、档案, 猥亵、强奸学生, 以及体罚学生过度引起学生死亡或自杀等案件也屡见报端。教师法律素养的提高将大大减少自身违法、犯罪的发生, 更好地为人师表。

(二) 保护学生、教师的自身权益

教师法律素养的提高, 有利于自己和学生更好地学习法律知识, 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中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 权益极易受到侵害, 即使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也没有能力实施有力的措施来进行自我保护。中学生需要法律这把权益保护的利器, 正确保护自身权益。在中国, 教师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收入低、权力低, 有时还被称为“教书匠”, 在社会上也是出于弱势地位, 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有了法律这个武器, 教师可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三) 让学生、教师树立法治理念

只有在掌握一定法律知识的基础上, 才能树立法治理念, 这对教师的法律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人情关系社会极易造成腐败的今天, 弘扬平等、公平、正义、民主等法治理念对于改变这种不良的风气来说十分重要。教师法律素养的提高, 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相信法律的力量, 敬畏和尊重法律, 树立法治理念。

三、中学教师法律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 培训学习

学校、政府以及社会要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学教师法律素养的培训学习, 提供相应的政策、场地及培训老师。培训学习最重要的是优秀的培训老师。专业的司法考试培训老师洞悉司法部的观点, 讲解比较专业、易理解, 大多趣味性还很强, 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是最佳的培训老师人选。大学的法学教师的理论知识丰富, 很多也会做兼职律师, 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但很多大学教师喜欢陈述自己的学术观点, 而不是司法部的观点, 对于法律知识比较薄弱的中学教师来说难以辨析, 是培训老师的次佳人选。

(二) 自主学习

1、法条学习。

法条的学习最重要的是重视法条的更新。社会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 要紧跟社会变化的步伐, 及时地修改、完善, 更好地发挥规范作用。判定具体要试用哪条法律要根据“新法优于旧法,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

多学习《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基础性的法律,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多学习教育类法律法规。诸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预防年人犯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2、结合案例。

中学教师结合案例, 特别是代表性案例及社会热点案例来进行法律学习和教学, 会加强趣味性, 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 也可以更好地达到对中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的目的。

3、法律系统知识的学习。

多学习司法考试的内容, 少看学术观点。司法考试的内容是司法部的官方观点, 符合司法实际。而很多法学专家和教授发表的是学术观点, 是法律修改的重要参考, 但现在并不为司法实际所接受。中学教师的任务是对中学生进行法律教育, 应当侧重实际, 还要侧重教育类法律知识的学习。

4、课外学习。可以多看法律讲堂、今日说法、庭审现场之类的节目, 浅显生动, 有助于学习。

四、结语

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就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精神时提出, 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在中小学设立法制知识课程, 大力推进普法教育, 以多种形式推进学校法治文化建设。因此, 新形势下我国中学亟需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讲授、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信仰的树立, 使学生明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田传昊, 冯琳, 姜树萍.对中小学教师法律素养缺失改进思路的探析[J].中国教育, 2014, 14期

[2]栾雁雁, 冯德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法律素养培养新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3卷3期

[3]赵晓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法制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 2012

教师法律责任 篇9

教师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更是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依法治教的重要推动者。目前, 在广大教师队伍中缺乏教育法律素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主要有以下问题:缺乏对教育法律体系的全面认识;缺乏正当合理的学习渠道, 从而导致理解和掌握教育法律法规存在不足;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教育法律纠纷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法律修养, 需要更新理念, 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法律体系;经常性开展教育法律课程培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教师们的教育法律修养。

1991年, 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的岗位要求 (试行) 》中规定, 校长必须掌握一定的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知识, 能初步运用和掌握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基本内容。另外, 教育部还规定全国中小学校长及教育行政干部在上岗前都必须参加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活动, 以提高对法律法规的综合认识。1995年, 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国家教委、司法部、全国教育工会发布的《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通知》第3条规定:学校应从实际出发, 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和学生学习教育法。广大教师应该主动学习教育法和教师法, 做到两者结合, 以提高自觉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能力, 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一、教师教育法律意识的缺失

1. 缺乏对教育法律体系的全面认识

当前, 教师对于教育教学法律知识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对教育基本法的基本认识上, 这就说明教师法律意识十分淡薄, 有待加强。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 广大教师如果不关注或忽视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的存在, 而仅仅依靠学校的规章制度执教, 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不依法治教, 甚至无视法律法规的存在。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法律意识淡薄与其所从事的职业和对学生的影响的要求相差深远, 是与现代教育体制相矛盾的。

2. 缺少正规学习教育法律知识的途径

有调查显示, 绝大部分教师有参加相关教育教学法律法规培训学习的经历, 且均超过3次以上。但是从培训学习途径上来看, 正规教育机构, 如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并不是主要渠道, 这一途径仅仅占22.59%;部分教师以个人身份, 非正式的形式进行学习的占23.92%;目前, 最主要的形式则是以电视、广播、网络等载体进行的学习, 这一途径占42.19%, 为三条途径中人数最多的。

由此可见,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育机构等组织的学习, 主要以讲座、录像或教师自学等为主。也就是说,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学习活动往往是非正式的。广大教师在非正式组织下, 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时, 广大教师非正式途径学习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很大程度上是不完整的, 不全面的, 甚至有错误的, 大家可以试想, 广大教师如果以不正确、片面的法律法规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危害与后果如何, 就不用多说了。当前, 很多中小学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了法律法规对于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也已经着手开展加强学习了解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的活动, 但是部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育机构组织学习的工作还有待加强, 还做得不够到位。

3. 理解、掌握教育法律知识的程度不够

调查表明, 广大教师对自身及学生的权益认知和了解不够, 只有一半左右的教师非常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教师能正确回答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广大教师对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的知识并不了解, 把握得还不够准确, 对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的精神还没有真正吃透。广大教师对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意识的缺乏,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就很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不依法执教、治教;二是当自身的权益受损时, 也无法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无意识地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4. 不能正确处理教育法律纠纷

在现代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 绝大部分教师认可了尊重学生的重要性, 承认了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必要性。过去, 体罚是教师教育管理学生的重要手段, 而如今, 广大教师在教育管理调皮、不遵守纪律学生的问题上, 绝大部分教师放弃了体罚, 切实尊重了学生的权益, 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当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纠纷时, 绝大部分教师认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也有不少教师表示由于缺乏一定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知识, 对于处理纠纷没有很好的办法, 表现为不能正确处理纠纷和矛盾。

二、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法律修养

1. 更新观念,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修养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绝大部分人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文化科学知识、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其次才是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意识, 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意识的提高, 认为这不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必要素质。在现实社会中, 国家虽然提出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法律法规素养, 但是, 很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育机构往往重视教师的师德, 把教师应该具备的法律法规素养却忘在了脑后, 甚至根本没有法律法规的概念, 更有甚者说教师不需要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正是由于受这些错误观念的影响, 很多不知法、不懂法却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在认真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努力着, 但是随意侵犯学生基本权益的现象却时有发生, 损害了学生的正常权益, 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是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 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社会集体, 他们承担了教书育人、培养建设者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他们的劳动具有广泛的示范性, 所以广大教师的法律法规意识和素养对于进一步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广大教师要做学法、知法、懂法的模范, 更要当守法、维法的模范。

2. 健全和完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体系

依法治教与依法执教相辅相成, 教师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修养的提高也就代表了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有法可依的关键是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体系。目前, 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以一个总法———宪法为基准, 以若干部门法律法规和地方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法律体系, 但是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体系还有待完善。

当前, 我国已经颁布并实施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等, 诸如:学校教育法、成人教育法、社会教育法、终身教育法、特殊儿童教育法等尚未制定和实施。我国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那么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为广大教师有时候无法可依。因此, 党和国家政府部门都必须站在推动国家教育改革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和完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体系, 使广大教师有法可依。

3. 在师资的培养与培训中开展教育法课程的学习

如何提高广大教师的法律修养, 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 一是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要重点加强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在专业培养方案上, 目前, 只有少数师范类院校开设了教育法学和教育法律法规课程, 其他类型院校几乎没有开设这样的专业课程。在人才培训培养方案上, 部分地方把教育教学法律法规考试成绩合格作为了教师任职的基本资格, 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教育教学法律法规课程的开设, 不像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课程的开设那么顺利, 更没有成为必修课。绝大部分教师在上岗或任职期间基本上没有完整、系统地学习培训的经历。为此,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育机构应该进一步加强教师法律法规意识教育引导工作, 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法律法规意识, 可以制定学习计划和把法律法规的学习作为广大教师的必修课程和常设课程, 并经常性进行考核, 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修养。

4.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修养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 学校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党团组织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 扎实开展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学法、用法和普法活动, 以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素养。当前, 绝大部分学校经常性地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 聘请专家、学者讲课, 集中为广大教师授课, 开设法律知识专门课程, 帮助广大教师建立法律意识体系;运用报告会、看录像、知识竞赛、墙报等形式对法律法规知识进行宣传。有的学校还会经常性开展交流、调研和座谈会活动, 以提高法律法规意识。

参考文献

[1]陆波.高校教师权利法律救济机制的现状及对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4) .

[2]梁发祥.浅谈中小学教师法律思维的养成.教学与管理, 2009 (1) .

[3]张涛.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知识水平的调查研究.教学与管理, 2009 (5) .

教师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 篇10

我在学校连续多年承担着对新教师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岗前培训任务, 这门课程内容广泛, 讲什么, 讲到什么程度, 需要认真取舍, 而且学员对这门课不重视, 以上这些情况, 给教学造成了一系列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 提升学员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的意识, 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我积极动脑, 与时俱进, 从备课、上课等环节入手, 做了大量的工作。根据以往的教育教学实践, 加上自己的一些教学思想, 设计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原则, 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搜集材料、认真学习、仔细筛选、确定内容

我现在搜集的材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48种法律法规。面对如此多的法律文本, 光读一遍文本名称也得一二十分钟, 可新教师培训只分给我八个课时, 促使我不得不深入思考和认真取舍:

1. 教师需要什么?

他们想了解什么内容?以己推人, 我明白:教师需要最实用的知识, 必须从实际出发, 以实用为主导。

2. 什么是实用的?

上面列举的都是和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法律文本, 但课时有限, 我必须根据我们地区的学情教情进行筛选, 选择重点内容, 锁定某一些条文进行研读。比如, 新教师中如果没有幼儿教师, 幼儿园法规条例则可以删去;如果没有行政管理人员, 就删去教育行政法律内容。

二、整理材料、研究内容、设计教案、备战课堂

内容确定了, 但如果按正常的授课方式去教学, 课时是根本不够的。我一贯坚持, 无论学时长短, 都要让学员有所收获, 所以, 常规的案例堆砌式、教师讲授式授课方法, 根本行不通。我得考虑如何让学员参与进来, 一起活动、思考, 继而在思想上能把这门课重视起来。于是, 我在设计教案时, 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原则, 并依据这个原则,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什么要学教育法律法规?”“学什么教育法律法规?”“怎么学教育法律法规?”在这三个模块中, 以“为什么学”为导引, 解决学员的思想问题, 让学员重视起来。

1. 为什么学教育法律法规?

学什么教育法律法规?这两个模块的内容是备课中举足轻重的部分, 开好了这个头, 就可以驾轻就熟, 四两拨千斤,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用了一个和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案例来说明问题, 这个案例中, 含有多个法律条文的内容, 其大致情节如下:

某地某校六年级的一名学生, 性格较为顽劣, 一日该生带色情书入班, 被教英语的李老师收缴, 并告诉校长, 校长请来家长。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 其父又得知该生偷了他的钱, 于是怒火中烧, 对该生大打出手。该生不满之意积于心中, 一日恰逢李老师上课, 该生故意扰乱周围学生, 被李老师批评。结果该生对李老师进行报复性殴打, 致使老师受伤。处理事件过程中, 李老师与家长之间矛盾升级, 诉至法院, 由法院判决。

这个案例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学生打老师, 它和学员息息相关, 不经意间就可能发生。我们和学生朝夕相处, 教育、管理学生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工作, 怎样才能做好这一份工作呢?怎样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这个案例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8条、第35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1条,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2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2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6条、第133条等法律条文。原来, 这个看似简单的案例中蕴涵了许许多多的法律法规知识呀!它们与学员教学生活的联系又是何等的密切呀!

2. 怎么学教育法律法规?

上述案例准备好了, 为了出效果, 我借鉴了一些电视栏目的风格, 精心打造课堂语言, 融进文学、评书等元素, 将此案例解构成一篇栩栩如生的文学故事, 我是这样写的:“话说小校园大社会, 我们生活在其中, 什么事都可能遇到, 话说, 某校园六年级一班学生达劲刚, 此生生性顽皮……”先从语言上打破传统授课模式, 力争做到课堂气氛不枯燥、不呆板。

在讲授的过程中, 我还设计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比如, 当讲到李老师发现达劲刚和一群学生围看色情书时, 我停下来提问:“如果碰到这种情况, 你会怎么做?”学员马上进入热烈的讨论状态。又比如, 讲到李老师和家长没有达成和解协议, 李老师的男友气愤不已, 到学校找达劲刚, 想揍他时, 我又停下来问:“这么做行吗?为什么?有什么法律依据吗?”再比如, 讲到校长发现李老师男友的行为之后, 试图制止他、教育他的时候, 我又问:“如何说服他, 需要用什么法律?”

在授课过程中, 我始终将法律条文贯穿在案例中, 打破了一个案例只反映一个法律条文的授课方式。

再说备课。因为只有八个课时, 每个课时我都用了一个吸引人的课题名字。比如第一课时, 我用了“让我爱上你”做课题, 课时内容是案例讲述, 主要目的是打消学员的消极思想, 提高学员对教育法律知识学习的关注程度, 解决学员学习的态度问题, 让学员爱上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这门课程。

教师的爱与责任 篇11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有爱与责任!那么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大爱无痕,更确切地说爱是一份深深的责任,有人说爱是一种奉献,但我觉得我心中的爱更像是一份深深的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有负责任的意识。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我们才会敬业、乐业,也才能一辈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与责任,相得益彰是师德的灵魂。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对教师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尽职尽责是教师基本的道德规范。教师职业是“人类幸福和自我完善”结合的职业。多少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伴着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浇灌希望的种子,开启孩子的心智,书写人生的真理。我自豪,因为我就是这样一名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无悔,因为爱与责任坚定了我对教育事业执著的追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孩子困惑时答疑解惑,颓丧时鼓舞激励,迷茫时指点方向,让我把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穿越荆棘,弥漫花香,撒播在爱的教师生涯!师爱更多流淌在平凡的日子里。“亲其师而信其道,而信其道才能好其道,及至行其道。”让自身不断完善,从学生兴趣点着手,我去深刻了解他们的喜好和当今的流行趋势,去自学街舞,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老师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增加他们对教师的崇拜感。“孩子的心灵就像早晨的露珠,需要我们小心地呵护!”一次次精心的备课,一遍遍认真的批阅,一堂堂精彩的课……师责简明深刻,年复一年做着一件件平凡的事,却那么实在与坦然,做得那么无怨无悔!在教育这片园地里,我们无怨无悔,那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爱,心中有春天!尽管我们的青春在逝去,但我们的心因为学生而永远年轻。今天我还想对我班的学生说:我是深爱着你们的!因为爱你们,我不断改变自己的个性;因为爱你们,我战胜悲观,鼓励自己也鼓励你们:态度决定高度,差距就是潜力;因为爱你们,即使是躺在床上我也在扪心自问,是不是我的忽视、我的批评、我的处罚已深深地伤害到了你;用满腔的热情去温暖孩子,用最真诚的心去滋润孩子,用自我的言行去感化孩子,做一个真正有思想、有内涵的教师。做平凡的教师,干平凡的事情,走无悔的人生,学生伴我幸福成长。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县第二小学)

教师也要勇于承担责任 篇12

重庆的九月是让像我这种地道的重庆人也觉得难熬的日子。室外白晃晃的太阳刺得你睁不开眼睛, 室内40多人呆在一间教室, 犹如置于蒸笼中一般, 尽管4把风扇卖力地飞速旋转, 呼呼作响, 但也只是雷声大, 雨点小, 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在这样的天气里, 尽管手中是广东版的新教材, 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七年级新生, 可我已经是连续两、三节课都找不到上课的快乐感觉。

好不容易一场持续三天的大雨, 把炙热的重庆城浇了一个透心凉, 终于气焰嚣张的秋老虎被赶跑了。这天, 我踏着轻快的步子, 微笑着走进教室。今天, 我要和学生们共同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三节:融入新集体。提问、冥思、抢答、点拨、讨论、争论、短剧、欢笑……这一切让我和孩子们兴奋极了、快乐极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知识点的衔接、知识的迁移, 巧妙的提问……今天, 我的思维特别敏捷, 口齿也特别伶俐, 整堂课宛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自然。我对自己说:“嗯, 不错, 终于找到感觉了”。当讲到“心灵导航”第三点“自觉维护集体荣誉”时, 书上打了一个比方:放进一滴红颜料, 可以染红一杯清水。我接着这句话自己也打了一个比方:“一杯清澈透明的水, 我们只要滴一滴墨水, 整杯水会怎么样呢?”大部分学生齐声回答:“整杯水会变黑”。“不一定会变黑吧!”一个男孩低声说道。“对, 要看这个杯子有多大, 能装多少水。”另一个男孩随声符合。刚才的美妙感觉被这两个小子的话破坏得荡然无存。我收起笑容, 严肃地说:“你们班的同学就喜欢跑题, 扭住这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不放”。我刚说完, 第三个男孩站起来, 一本正经地说:“应老师, 我在学国画, 毛笔即使沾满了墨汁, 但在水中点一下, 水依然是清澈的。”教室里似乎静得有些可怕, 我感觉到我的脸已经微微发烫, 也许这时只有愤怒才能掩饰我的紧张, 于是我生气地说:“我们又不是上美术课, 干嘛讨论这些无关紧要的话题, 我们只要通过这个比方明白, 一个人好的言行能给集体增光, 不好的言行就会给集体抹黑, 明白这个道理就够了, 其他的都不重要。”下课的铃声响了, 我甚至没有跟学生相互道别, 就夹着讲义, 气呼呼地走出教室。

接下来我一直思索着这件事情。特别是当自己完全冷静下来, 更是为自己不负责任, 逃避问题的做法感到深深不安。“一滴墨水究竟能不能把一杯水染黑”, 我决心和学生一起做个实验, 用事实说话。

又是我的思品课, 我微笑着走进教室。孩子们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我, 因为今天我手里除了讲义, 还多了三件七年级学生很少看到的东西——一个10升的烧杯、一个5升的烧杯和一个吸管。这三件宝贝都是我从学校化学实验室里借来的。“同学们, 上节课有几位同学对一滴墨水究竟能不能把一杯水染黑这个问题提出了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实验, 用事实说话, 好不好?”一听说要做实验, 教室里一下子沸腾起来。很快接得满满的两杯水, 稳稳地送到了讲台上, 一个学生还递给我了一瓶他平时用的炭素墨水。做完这一切之后, 大家屏住呼吸, 静静地注视着我。我拧开瓶盖, 用吸管吸了一滴墨水, 先滴进10升的烧杯, 然后再吸了一滴, 滴进5升的烧杯。很快, 结果出来了:10升烧杯里的水依然是清澈透明, 肉眼看不到任何变化, 而5升烧杯里的水在滴入了墨水之后, 颜色逐渐变黑。“同学们, 小烧杯里的水已经变黑了, 大烧杯里的水尽管依然清澈透明, 肉眼看不到任何变化, 但水质在显微镜下肯定也发生了变化, 老师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这个实验, 永远记住身在一个集体中, 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集体增光添彩, 而不是给集体抹黑。”孩子们都使劲地点点头。我清了清嗓子, 诚恳地对学生说:“然后, 老师想给大家道个歉。上节课, 老师对同学们的质疑粗暴地加以批评和制止, 这是不对的。思想品德课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人生态度, 我还经常教育大家要唯真、唯实, 可我自己都没做到, 实在惭愧, 但请大家相信, 今后我一定会努力的, 请大家原谅我。”孩子们先是瞪大眼睛看着我, 或许他们没想到老师会为这件事给他们道歉, 或许他们从来就没有面对过一个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 但随后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体会】

1、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对三个男孩的质疑, 说实话当时我心里是虚的。我知道他们说得有道理, 对一滴墨水能否染黑一杯水, 我没有把握。如果我没有在下一节课做实验, 而是就此画上了句号, 也就失去了教育自己、教育学生的绝佳机会。幸运的是, 我没有选择逃避, 而是选择了求真、求实。通过这个实验, 学生不仅真正明白了个人的言行会对集体产生巨大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铭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的道理, 从而达到了教学生做真人, 求真知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我国各项体制都不健全的今天, 一个“假”字充斥着各个领域, 让人们深受其害。作为教育者更应该守住学校这块净土, 守住神圣的课堂。让我们铭记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

2、“立人”先“立己”。在这整件事中, 令学生难忘的还有教师放下了“师道尊严”的架子, 诚恳地向学生道歉。而这样的道歉不仅不会让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掉价, 反而更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喜爱。“我承认是我错了”如果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敢于说这样的话, 不仅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还能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上一篇:舞蹈专业毕业论文下一篇:党的十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