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宁

2024-07-23

南京江宁(精选10篇)

南京江宁 篇1

一、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生态休闲农业是以农村生态资源、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业科技、农家生活、乡村风情为依托, 吸引城市游客到乡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新业态。休闲农业在发达国家出现较早, 最早可追溯到1865年意大利成立的“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 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体味农业野趣。20世纪中后期, 具有观光、餐饮、住宿、购物等形式的休闲农业在世界各地普遍发展起来。

1. 德国休闲农业发展

19世纪, 德国建立了“市民农园”体制, 主旨是从建立健康社会理念出发, 让住在狭窄公寓里的都市居民能得到充足营养。近年来, 建立市民农园的宗旨发生很大变化, 转向为市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机会, 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园之乐。

2. 日本观光农业发展

(1) 农业公园, 日本城郊出现的一种休闲型农业设施, 根据植物种类和生产方式而定, 由农业部门开发建设, 主要资金来源于国家和地方财政。

(2) 农业特区, 日本千叶县开辟的山地农业项目, 方式之一是建立自然学校基地, 即为城市学校开展农业生产实地教育, 让学生亲身体验插秧收割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二是将小块土地租给市民供其业余时间劳作休闲。

(3) 农业观光园, 主要以农田生产设施为主, 配套建设小木屋、会议室、餐厅等接待城市来客。

3.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

20世纪80年代, 台湾岛内农业人口老龄化、农地荒废问题日益严重, 1981年台湾开始推广观光农园。1983年, 台湾农政部门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 使观光农业发展逐渐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1989年为改善农村生产结构, 提高农民收入, 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景观, 结合农业生产与文化生活, 当地政府又着力推行休闲农业。1996年通过了“休闲农业辅导办法”, 受到基层农会及农场主的欢迎。台湾市民农园的经营目标、规模、组织、租赁方式等与德国的市民农园大致相同。

4. 我国大陆地区休闲农业发展

我国休闲农业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深圳荔枝采摘园。目前, 休闲农业已在我国部分省市和地区发展起来, 并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上海、重庆、成都等地都成立了观光休闲农业协会, 进行休闲农业规划, 指导农民走上规范化、合理化、高效化道路。作为文化产业的上海观光农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 如今在郊区已初步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休闲农业项目。这些景点大多融观光、休闲、教育和旅游于一体, 又各有特色。有体现农业生产与农民对丰收期望的南汇“桃花节”, 有体现农村风俗风情的“农家乐”, 有科普与教育结合一起的“现代农业园区游”, 也有与实用艺术结合在一起的“美的农业”和与亲近自然、提高素质的生态农业游。

二、江宁区发展休闲农业有利条件

1. 经济基础雄厚

2013年, 南京市江宁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增长12.4%,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56.4亿元, 争先进位至全省第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到63%;“千人计划”人才集聚度列全省区县第一, 创成全省首个“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双基地;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38222元和1682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位列全市第一, 富民工程使得老百姓有了对休闲农业的迫切需求。

2. 地理位置优越

江宁东、西、南三面环抱南京, 与市中心相距仅十余公里, 是南京对外沟通的重要交通枢纽。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港口、轻轨等现代交通体系, 高等级公路密度居全国之首。京沪高铁、宁杭高铁、宁安城际铁路穿境而过, 境内有亚洲最大的高铁站南京南站, 到达上海、杭州只需1小时, 地铁1号线、3号线、6号线使江宁与南京主城无缝对接。每到周末或假期, 江宁的休闲旅游景点吸引许多来自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游客, 休闲旅游区呈现十分繁荣景象。

3. 自然资源丰富

江宁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素有“六山一水三平原”之称, 有将军山风景区、方山风景区和牛首山、阳山碑材、汤山等众多景点, 水资源丰富, 有白鹭湖、银杏湖、甘泉湖, 秦淮河、牛守河、句容河等流过境内。地区地形多样, 水面广阔, 物种丰富, 农业生态空间形式各异, 具备发展休闲农业的天然优势。

三、江宁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五朵金花”“新金花村”的相继绽放,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高效建设, 全区生态休闲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 已成为市民周末放松度假的重要形式。

1. 规模持续增长

截止2014年6月底, 金花村共有经营户302户, 经营场所面积25.6万平方米, 经营户资产10亿元, 分别较2013年增加60户、2.3万平方米、5.8亿元。上半年接待游客数量404万人次, 超过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收入3亿元, 同比增长57%;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12714和4165万元, 同比分别增长58%和59%。仅中秋小长假期间, 全区“金花村”接待人数17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1609万元。

2. 带动作用明显

从经营性质看, 个体271家, 村集体4家, 街道集体17家, 国有资本2家, 社会资本8家, 分别占89.7%、1.3%、5.6%、0.7%和2.7%。从经营户属地看, 区内居民占比96.7%。其中本村223户, 本街道57户, 本区12户。区外10户, 仅占3.3%。带动就业1883人, 其中区内1632人, 占比89%, 区外201人, 占比11%。上半年本地农民个体经营利润3881万元, 占总利润的93%, 本地农民成为受益主体。

3. 经营业态多元

在市场需求调节下, 逐渐从单一的农家乐餐饮向多元化业态拓展, 形成集餐饮、住宿、体验、游乐、文化、休闲、农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业态, 住宿和农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57%, 超出餐饮收入25%。

4. 特色效应突出

差异化发展初见成效。黄龙岘茶文化、七坊传统手工作坊、汤家家温泉住宿、马场山三国村和格桑花、大塘金薰衣草和养生、石塘人家休闲度假、杨柳村民俗文化等逐渐成为南京乡村旅游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四、江宁区发展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

1. 对生态休闲农业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受当前休闲农业示范效应和市场对“绿色”潮流追逐的影响, 没有将休闲农业看作是建立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与休闲有机结合物。部分区域休闲农业存在脱离原有农业基础经营问题。业态功能拓展和相互借力不够, 没有真正形成大片区、景点、村庄及农村各产业相互支撑和错位互补联动态势。

2. 对生态休闲农业的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

江宁区制定的休闲农业规划缺乏明确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 尚未形成各休闲点上的串联路线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政府推动投资建设, 财政负担较重, 在建设管理上有一定局限性, 投资主体单一。建议引入具有生态休闲农业运作经验的社会资本, 参与区内生态休闲农业管理运营, 提升生态休闲农业多样化发展体制。

3. 对生态休闲农业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 江宁区生态休闲农业大都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餐饮等初级活动上, 特色旅游产品单一, 深层次参与性不强。基本只能满足一日游, 不能留客人住一晚。缺乏经营项目上的深度开发和产业链延伸, 体验性、参与性项目少, 游乐项目仅17户, 占经营户总数的5%, 收入仅占3.6%, 缺乏长远竞争理念。

五、推动江宁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

1. 优化调整全区生态旅游发展布局

当前, 旅游业正由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近郊以独有的地域特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建议江宁乡村旅游定位在环城游憩带, 以承载南京都市圈庞大的消费群体为主, 把江宁全域农村打造成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教育等功能的游憩活动空间。要从全局统筹谋划, 依托500平方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区发展格局, 制定江宁乡村旅游全域规划, 因地制宜优先发展不占耕地的休闲农业类型。比如, 利用农民住宅和宅基地兴办农家乐等。发展空间上, 引导休闲农业在荒山、荒坡、荒滩等土地上开发。土地使用上, 引导休闲农业在节约、集约上狠下功夫, 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进一步论证生态承载能力和市场需求, 合理确定发展规模, 尽快形成片区、景点、村庄相互联动的整体效应和大旅游产业格局。

2. 大力提升生态旅游产业化水平

国外及先进地区生态休闲农业大致分政府推动模式、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市场自我运行模式三个阶段。江宁正处于第二阶段。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必须以市场为主体, 政府更多地是做好规范管理、培训提升、市场营销等监管服务工作。引导人才、资金、管理、土地等要素流向休闲农业,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多方参与、互惠共赢的机制。在规范管理上, 要明确标准和加强监管, 避免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在培训提升上, 要做好服务和指导, 以提高经营者市场意识和服务水平为重点,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市场营销上, 要利用媒体优势, 精心策划和包装特色旅游产品, 形成拉动效应, 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按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原则, 引导休闲农业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努力使休闲农业成为生态文明的示范产业。

3. 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互动发展

江宁农村地区产业以都市生态休闲农业为主线, 其他产业相互叠加、互为支撑的综合产业业态。突出现代农业园区和大地农业景观科普、观光等功能;深挖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拓展农副产品销售范围和渠道;结合传统农业提高农事体验活动的参与性;新辟适宜不同人群的休闲、养生及游乐项目;最大程度地保持原汁原味的农家餐饮风味;放大传统农事节庆活动内涵。通过点创新、线模仿、面推广结合方式, 既抓好点上的创建, 又注重发挥点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线面工作的推进。鼓励不同产业间联合协作, 积极构建新型休闲农业产业联盟, 着力打造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生态休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努力实现休闲农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4. 探索创新政府引导的多元投入机制

继续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调动各经营主体从事休闲农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作用, 营造休闲农业发展环境。政府要加大农村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打好发展框架, 保护好各类资源和资产, 在财力具备条件下有序开发。要尽快构建市场为主体、民资为主导的投入机制, 引入具有生态休闲农业建设、管理和运用经验的社会资本, 实现“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合作共赢”混合所有制运营的创新模式。通过抓示范、树样板, 扩大示范辐射效应。明确准入机制, 并在税收、用地等方面予以优惠政策, 为社会资本进入提供保障。

南京江宁 篇2

2012-01-浏览人数:277

农房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景观改造生态化„„四川省成都市的“五朵金花”观光休闲农业区闻名全国。如今,南京近郊即将绽放自己的“五朵金花”——江宁区正在该区的谷里、江宁、东山、汤山、横溪等地全力打造“世外(世凹)桃源”、“朱门人家”、“秦淮农家”、“汤山七坊”、“石塘人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五朵金花”,今年清明节前全面建成对外接待游客。

江南不能没有山水村落,江宁不能没有田园风光。三面环抱南京城的江宁不仅有先进的制造业、高科技研发和现代服务业,还有大片大片的灵山秀水、设施一流的现代农业科技园以及环境优美的水村山郭。以“五朵金花”为示范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为城乡统筹奏响了淳美和谐的乐章,为都市人留下了魂牵梦萦的“诗画江南”。

“十二五”期间,江宁将发展“一村一品”的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农家乐)示范村20个。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周谦认为,江宁充分依托自然山水、村庄田园及历史人文底蕴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将农民的生活资料变成生产资料,助推了农民增收,保护了区域生态,满足了市民休闲,是落实南京“民生为先、统筹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发展方针的鲜活实践。

生态资源得天独厚都市农业规划先行

都市生态休闲农业是以农村生态资源、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业科技、农家生活、乡村风情为依托,吸引城市游客到乡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新业态,近年来各地风起云涌。江宁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打响自己的品牌?

江宁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江宁毗邻南京,山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好,古村落古民居星罗棋布,发展休闲农业得天独厚。本着“因地制宜、注重特色”,“规范经营、打造精品”的原则,该区经过广泛细致的调研,遴选出5个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的村庄“先行先试”,在今年 9月集中授牌:东山街道中前社区机场村、横溪街道甘泉湖社区后石塘村、谷里街道周村社区世凹村、江宁街道朱门社区直山村、汤山街道孟墓社区郄坊村。

都市农业,规划先行。规划根据各村文化、旅游、生态资源,突出特色,打造精品。谷里街道周村社区世凹村主要依托牛首山景区,以春季桃花赏玩为吸引点,着力创建“世外桃源”高品质农家乐示范村;江宁街道直山村将农村特有的生活元素抽象化、艺术化,打造一个田园生态旅游度假之地;东山街道机场村紧挨绕城公路,彰显秦淮河湾、百亩樟林、江南民居特色;汤山街道郄坊村保留原汁原味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建设“纯净七坊”农耕文化享乐村;横溪街道后石塘村依托自然山水,创建“石塘人家”山水田园村。

融入自然彰显特色“五朵金花风情万种”

江宁“五朵金花”目标是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区、街道、社区成立三级专门机构,规划、旅游、交通、建设、农林等部门通力协作,每个示范村给予500万元启动资金。区领导反复强调,示范村的整体风貌、民居风格应融入周边生态自然环境,彰显当地历史人文底蕴。规划部门上门指导规划衔接和交通道路布局,优化完善设计,把乡村环境、田园风光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

江宁都市休闲农业示范村纷纷“动”起来了。风景如画的牛首山西南麓,一片粉墙黛瓦建筑群坐落于山下,道路平坦、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游客流连忘返„„这就是谷里街道世凹村呈现的美丽画卷,村庄出新改造,免费培训“农家乐”经营户,半年内每月补贴农户2000元。汤山郄坊村根据历史典故,整合出郄坊七坊:油坊、酱坊、糕坊、面坊、豆腐坊、炒米坊、粉丝坊,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江宁街道直山村建成5公里进村道路、1500米景区上山行人步道,布置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四大农家乐项目。横溪街道后石塘村和前石塘村“山水相连”。东山机场村最靠近主城,豪言打造“南京一流,全省知名,全国有影响的现代都市休闲农业示范村”。

“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江宁不缺资源,一旦下决心投入、整治和包装,一片片水村山郭有如擦亮的璞玉,闪闪发光!”江宁区规划局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江宁对“农家乐”示范村实现“三清四改五通六化”,即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改水、厕、灶、圈,通水、电、气、路、宽带网,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挖掘文化重点解决道路泥泞、排水不畅、垃圾乱扔、人畜混居等问题。村庄要有便捷的“黑色化”通道与高等级公路衔接。东山老鹅、谷里鱼圆、汤山插花羊肉等一批江宁美食摆上了农家乐菜谱。只待今年4月,莺飞草长、春暖花开之时,这绽开的“五朵金花”将盛装迎接四方游客。

城乡统筹绿色发展旅游农业趟出新路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五朵金花”,拉开了江宁发展都市生态休闲旅游农业的大幕。“十二五”期间,江宁全区建成20个高标准生态休闲农业(农家乐)示范村,利用各个村落特有的资源禀赋,有机串联该区丰富的农业园区和历史文化景点,在大都市近郊探索出现代农业、城乡统筹、绿色发展、农民增收新路径。

江宁区规划局负责人介绍,规划中20个农家乐要以“一轴六带”为核心,整合优化全区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空间布局:“一轴”,汤铜路生态农业旅游轴心;“六带”,南郊都市农业旅游观光带—汤山森林、生态、温泉农业观光旅游带—宁杭公路农业旅游观光带—宁丹路林果花卉观光带—秦淮河民俗与农耕文化农业旅游观光带—沿江生态农业、新济洲湿地公园观光带,形成点、线、面结合的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空间结构体系。

南京江宁 篇3

关键词:江宁大学城;水生植物;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S682.320.9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0-0177-04

收稿日期:2014-06-04

作者简介:袁静(1977—),女,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E-mail:yuanjing999@126.com。水体作为园林绿地中的主景、配景或点缀,通常不是单独存在的,都必须借助植物来丰富绿地中的景观。滨水植物丰富多样的花色及其摇曳多姿的形态,甚至所形成的倒影均增加了水体美感。而植物景观本身具有的独特观赏性,又通过各种形式丰富了水景景观的层次,合理地组织了滨水空间。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可以吸收水中的污染物,保持水质洁净,利用生长良好的植物形成相互净化的生态群落,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校园景观规划建设中,要提前了解城市旱汛期以及降水量等资料,利用依水景观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形式,重视水生植物的造景作用,这样既可丰富空间表达效果,又能体现出依水景观的情趣之美。本研究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大学城地区水生植物应用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应用种类、配置方式、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理清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为创造更合理、更持久的水体景观提供参考。

1研究地点概况

江苏省南京市位于我国东南部的长江下游,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降水充沛,长江自西向东横穿市区。江宁大学城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南部,四周山环水绕,自然风景非常优美。江宁大学城内水资源极为丰富,每个校区都有水系分布其中,众多河流水系也为各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生存条件。这些水系中有些已经过规划治理,有些还未被开发。

2水生植物种类

水生植物通常是指生活在水体环境中的观赏植物。我国常见的高等水生植物有近400种。水生植物分类一直没有完全统一。依据最常用的水生植物分类方法,按照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将其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湿生植物等5种[1]。

2.1挺水植物

挺水植物的根扎在泥中生长,大部分茎叶在水面之上,仅根部或茎叶的下半部分在水中。有些挺水类植物具有肥厚的根状茎,所以能产生发达的通气组织[2]。挺水类植物在景观应用中范围最广,种类也很多,一般植株比较高大,花色也比较丰富,对水深的适应性比其他类型植物强。如荷花、香蒲、慈姑等。

2.2浮叶植物

浮叶植物的根扎在泥中生长,茎细弱不能直立,但是由于这些植物的叶柄、茎或叶片贮存大量空气,所以叶片可以漂浮于水面或略高出水面。浮叶植物的花朵开放时贴近水面,花朵大而艳丽。浮叶植物对水深的适应性一般好于挺水植物,并且因种类而异。当植株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断根成为浮水植物,不再受水深限制[3]。如睡莲、萍蓬草、荇菜等。

2.3漂浮植物

漂浮植物别称浮水植物。该类植物的根系一般不扎于泥中而是漂在水中,叶片则几乎完全浮在水面上,可以自由随水漂移。该类植物大多数以观叶为主,观花为辅。如大薸、浮萍等。

2.4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的根、茎、叶全部在水中。因为该类植物的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所以在水下空气比较稀薄的环境中也生长发育良好。沉水植物不但能够利用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促进鱼类生长,并且起到平衡水中化学成分、净化水质的作用,是水体景观中常用的优良材料。如金鱼藻、眼子菜等。

2.5湿生植物

湿生植物是指生长于饱和含水量的土壤或陆地上,遭受短期水淹也可以正常生长,是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4]。如落羽杉、柳树等。

3江宁大学城水生植物应用结果分析

目前江宁大学城各校园中应用的水生植物共有26种,分属于20科24属(表1)。这些水生植物的花色很丰富,大部分水生植物的观赏期在5—9月份。乡土水生植物和野生水生植物还不到应用总数的20%,可见乡土水生植物和野生水生植物的开发利用还具有相当大的潜力。表1江宁大学城水生植物应用调查结果

序号植物类型植物名称科名属名分布地点1挺水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睡莲科莲属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医科大学2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5浮叶植物莕菜(Nymphoides peltatum)龙胆科莕菜属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学院16浮水植物大薸(Pistia stratiotes)天南星科大薸属南京工程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7浮水植物菱(Trapa litwinowii)菱科菱属南京工程学院18浮水植物水鳖(Hydrocharis dubia)水鳖科水鳖属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学院19浮水植物浮萍(Lemna minor)浮萍科浮萍属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学院20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金鱼藻科金鱼藻属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医科大学21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水鳖科苦草属南京工程学院22沉水植物菹草(P. crispus)眼子菜科眼子菜属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医科大学23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5湿生植物墨西哥落羽杉(Taxodium mucronatum)杉科落羽杉属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6湿生植物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doides)杉科水杉属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学院

nlc202309041604

应用频度最高的8种水生植物是睡莲、荷花、芦苇、鸢尾、香蒲、黄菖蒲、美人蕉、萍蓬草、水葱、垂柳,其中绝大部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睡莲在各高校里的水面应用频度比较高,大部分调查点都没有注重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应用。水生植物配置一般为自然式,种植手法有丛植、群植、间植等。

红色花系的水生植物有荷花、红睡莲等;黄色花系的水生植物有黄菖蒲、荇菜等;蓝紫色花系的水生植物主要有鸢尾、再力花、凤眼莲等;白色花系的水生植物主要有香蒲、慈姑、白睡莲等[5]。丰富多样的花色也为校园水景景观增添了靓丽风景。

各大学校园中水生植物的建植方式主要有自然式种植、容器栽植和池底、砌筑种植床等。其中自然式种植应用最为广泛。

4江宁大学城水生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

4.1水生植物应用的种类范围较窄

江宁大学城校园景观中现有的水生植物种类相对比较集中,十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使用比较频繁,乡土水生植物和野生水生植物的开发利用较少,个别校园已经出现入侵物种。对外来物种(如凤眼莲、空心莲子草)入侵的群落要加大力度治理,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低污染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等方法控制入侵物种的过度蔓延。湖岸滨水区的植物配置中,乡土物种比例也不大。在设计水生植物以及滨水区植物时,应优先选用乡土物种,使乡土植物成为校园景观绿化的骨干树种。因为利用乡土物种不但价格低廉,取材方便,可大大节约各项自然及社会资源,并且在抵御外来种的入侵上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目前对乡土水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研究体系还不够完善,同时由于对外来入侵水生物种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造成了一些危害,却不能及时制止并加以抵制。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凤眼莲,别称水葫芦,它是100多年前被作为观赏植物引进的“生物移民”,凭借其超强的繁殖能力,在国内很多水域都能见到其子孙后代,是外来入侵生物的代表[6]。凤眼莲的疯狂生长会导致水体严重恶化,主要是富营养化造成水体缺氧,水中其他生物容易灭绝,冬季凤眼莲的残体沉淀后,富营养化造成二次污染,影响生态环境。

4.2水生植物配置方式过于简单,景观多样性不足

水体景观在近几年的校园景观建设中已经占据了重要位置,设计者对水景形式也有了更多创新与探索。但从目前的景观效果来看,植物配置效果不尽如人意,比较单调和程式化。水生植物的配置缺乏层次感,忽略了群落之间的搭配与组合。由于大多数水生植物的花期在5—9月,所以春季、夏季、秋季应用的水生植物观景效果较好,而冬季大多水生植物进入休眠期,几乎没有绿色水生植物。湖岸景观也没有配套,现有校园景观的水体设计中,只注重了水生植物的配置,忽略了滨水植物。如南京医科大学的湖岸景观中,适宜水湿环境的乔灌木种植很少,只简单种植了一些金钟花、小叶黄杨(图1)。

4.3校园景观特色欠缺,生态功能的应用有待加强

将景观与文化相结合,使得植物造景有了独特魅力和长久生命力。而水生植物独特的形态特征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让人们能够感受风格各异的植物所包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文化内涵。但研究发现,江宁大学城各校园水景景观建

设中没有重视植物的文化内涵,没有深刻发掘水生植物所承载的文化气息。

生态园林就是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科学、合理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与动植物以及微生物之间的生态平衡,达到生态、科学、文化、艺术的和谐统一。对江宁大学城各大学校园调查显示,在某些地区,富营养化水体中水生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层次少,群丛稀疏。而有些地区的水系,部分水生植物繁殖能力非常强,如菹草、空心莲子草等,后期又没有对其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直接影响了原先的景观效果,并且形成过度侵占,形成单一优势种群,造成了水体周边环境的恶化(图2)。这样就打破了生物多样性的平衡,对植物景观和生态群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4.4前期设计及后期维护管理均不到位

由于水景景观在校园景观中被广泛应用,时间一长,水质问题也随之出现,表现在水体透明度下降、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等方面。一般校园中的水景本身造价都比较高,但因为后期维护费用较高或管理过于松散,水景持续性和稳定性都不高,以致最后成为败笔,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在景观设计前期,由于园林设计人员没有充分掌握水生植物生理习性,导致设计中对某些植物使用不当,无法发挥其在水景景观中的重要作用[7]。而在后期养护管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因缺乏经验,不能及时有效地对水生植物进行修剪、施肥、打捞等正常养护工作,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图3)。水质受到污染,也会影响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在冬季,一些植物死亡后的残体没有被及时清理,也容易造成水体环境二次污染。

5江宁大学城景观建设改进方法和建议

5.1增加水生植物园林应用种类

野生水生植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 繁殖能力强,价格低

廉,取材方便。随着水生植物群落的形成,许多野生动物和昆虫也得以栖居、繁衍,由此建立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因此可以充分挖掘引种当地的野生水生植物,并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开发利用,为水体景观的多样性提供更多的应用基础材料,利用好野生群落资源。同时,对适宜品种加以推广和应用,加强国内外新优水生植物的引种工作。我国部分野生植物已经开始局部种植,如南京市月牙湖地区的野菱。园林部门应及时了解国内外新品种信息,按照适地的原则进行引进,共建和谐生态环境[3]。

5.2讲究生态平衡,营造生物多样性和景观

在设计水体景观时,应该依据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选用合适品种,结合鱼类、鸟类、禽类等动态景观,创造出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水体景观,增加水体景观的层次感和多样性。除了水体景观外,也应该注重湖岸景观,即岸边的湿生植物配置。在湖岸边尽量选用常绿植物,减少落叶树种的栽植数量,以避免岸边植物的代谢产物过多,造成水体景观的二次污染,力求达到景观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优化利用。决定水生植物造景成败的关键是要充分考虑到平面与立面的构图效果。在设计时,应该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设置各类水生植物栽植区。沉水植物栽植区一般设置在水体中央,从水体中央到岸边分别配置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栽植区,通过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的相互配置,在平面上达到疏密有致的构图美感,在立面上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效果[8]。在平面上配置水生植物时,要保持一定的空旷水面,可以避免水面的倒影效果受到影响,使水面失去平静开阔之感。由于生态系统中物种越多,结构越复杂,各类种群依据生态性原则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种群的稳定性越高,所以应尽量增加水体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和水体景观的层次化,使各种群最终达到一种生态平衡状态。

nlc202309041604

5.3结合当地特色,注重文化韵味

在中国园林发展历程中,植物不仅具有单纯的观赏功能,还可以像建筑物和雕塑那样成为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向世人传播其所承载的文化,比如北京市香山的红叶(黄栌)、南京市中山陵的林阴道(法桐)、江苏省苏州市光福的香雪海(梅)。这些著名植物景观已经和城市文化紧密联系,并有了自己独特的意境和韵味。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留下了很多宝贵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中就包括很多描写水生植物的美丽篇章。如宋代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比生动地描绘出了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的夏季美景。杨万里的名句还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也非常富有情意。它表现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9]。人们对水生植物的欣赏不仅是停留在视觉感受的满足,更享受其所营造的意境与氛围。

5.4提高设计与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首先设计者必须具备相关学科丰富的专业知识,在配置植物时才能充分考虑不同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使植物在适宜环境中生长。设计时应以植物生长特性和生态环境为主要参考对象,对水生植物进行选择并合理应用。如果设计人员经验不足,专业素养不够,对水生植物生长习性及水深适应性缺乏必要的认知,这样会达不到预期的水景效果,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同时,园林施工及后期管理人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了解水生植物的生长习性,满足其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及时发现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不良趋势,并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做到定期修剪株形,去除枯枝败叶,做到合理利用水生植物,充分发挥其净化水质、维持水景生态稳定的功能[10]。

6结语

我国现有的水资源越来越少,我们更应该注重水体景观及水体环境的应用和保护。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严峻形势下,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并合理规划好水生植物,不仅能够使园林滨水景观更加丰富多样,提高水景的观赏效果,而且还能改善水体,消除或减少水体污染,让人们能够充分感受到幽深宁静或碧波万顷的优美意境。另外,滨水绿地空间作为绿色生态廊道,在城市规划中也充当重要角色,能够改善和调节城市生态环境。而在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中,水生植物的合理应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营造丰富多样的水体景观、净化水体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对江宁大学城水生植物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辛燕,宁惠娟,邵锋. 水生植物在杭州环西湖公园中的园林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2):130-134.

[2]胡阳阳. 长沙市水生植物园林应用研究[D].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

[3]张才云,吴明伟. 水生植物在泰州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10(3):260-261.

[4]郑益群. 水生植物在校园水景中的应用[J]. 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8,2(6):14-16.

[5]任全进,徐勤明,陈晓萱,等.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配置[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0):183-184.

[6]郑雨茗. 合肥滨水植物配置及绿地景观营造的研究[J]. 安徽林业,2008(2):46-47.

[7]张光琴,张莹,郭伟红,等. 徐州市水生植物的调查与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200-202,260.

[8]田如男,朱敏,吴彤,等. 南京城区水体水生植物调查[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5):91-97.

[9]郎金顶,刘艳红,苌伟. 北京市建成区绿地植物物种来源分析[J]. 植物学通报,2008,25(2):195-202.

[10]徐利平,刘慧春.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水生植物资源调查[J]. 浙江农业科学,2008(5):555-557.

南京市江宁区气象灾害防御初探 篇4

南京市江宁区的特殊地形和气候决定了江宁是一个既怕涝又怕旱的地方, 每年汛期江宁区的防汛防旱的任务相当繁重, 气象部门要做好气象保障, 安全渡汛, 除了要了解当前的天气形势和预报外, 还要掌握和了解江宁防汛防旱的要点, 做好有针对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的各项预报、警报和预警的气象保障工作。

其防汛防旱的要点如下:

1 秦淮新河承担排涝、抗旱、航运、排污多种功能

秦淮河下游行洪不畅一直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1975~1979年, 从东山附近的河定桥至南京郊区金胜村入江处开挖成一条全长18km, 河面宽130~200m, 行洪800m3/s的人工泄洪河, 即秦淮新河。并在该河口附近建有节制闸和翻水闸, 以适应排洪、抗旱抽水、航运、排污的需要。秦淮新河开挖后, 分洪流量可达800m3/s, 基本上解决了一般洪水排泄问题。但如果长江下关水位高于9.3m时, (秦淮新河节制闸下设计潮位) 秦淮新河泄洪流量将受长江高水位顶托而排泄不畅, 会壅高河道水位。

2 江堤、洲堤、港堤和圩堤是防汛防洪的重点

江宁区沿长江、秦淮河圩区的堤防是防汛防洪的生命线。全区堤防总长度338.67km, 其中江港洲堤是62.5km (江堤19.2km, 洲堤14km, 港堤32km) , 圩堤273.47km。这些堤防保护着全区36000hm2土地和17个乡镇近30万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堤防建设和防御确定是江宁区防汛的要点和关键之处。

目前江宁区的江洲港堤以硬质化建设为主, 采用浆砌块石、混凝土预制板和现场浇筑等办法除险加固措施, 兴建了护岸、护坡工程和配套建筑物, 使全长19.2km主江堤基本达标、新济洲14km混凝土的硬质化护坡、秦淮河圩堤逐年加高加固和标准堤建设, 全区的堤防防洪能力大大提高。

汛期确保江宁区沿江、秦淮河圩区的堤防安全是重中之重的防汛任务, 特别是当大潮汐、高水位、暴雨、台风“四碰头”时, 在暴雨和风浪的袭击下, 部分薄弱的堤防的渗漏、管涌、塌陷常会发生, 特别是长时间的高水位、大流量的冲刷下, 一些堤段水下险工险段和堤防板块的连结处会存在潜在威胁。

3 城区防汛是江宁防汛工作的软肋

由于一些区域的市政管网配套已经滞后于房产开发, 一些小区地下排水管网的口径偏小, 一旦遇暴雨或大暴雨, 在地势低洼的小区楼盘就会出现较严重的积水, 城区防汛已成为江宁防汛工作的软肋。

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暴雨、台风预报, 这在汛期防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旦遇有强降水的征兆, 气象部门要及时向领导汇报, 并通过手机短信和96121电话热线等快捷的通讯手段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暴雨预警信号和预报, 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2007年7月7~10日江宁4d连续大雨倾盆, 从7日下午16:30~10日上午9:00正江宁区累计降水量高达380.6mm, 其中7日14:00~8日14:00的24h降水量达299.0mm, 达到特大暴雨标准, 出现江宁50a来最大日降水记录。截止7月12日灾情统计:江宁区受灾的村和居委会107个, 受灾人口1.15万人, 城镇和农村受淹住宅7322户, 损坏房屋1242间, 倒塌房屋26间, 道路短暂积水170条, 48.9km, 转移受灾群众1095人, 这场雨灾, 仅东山镇街道直接损失达8000多万。这次暴雨过程中因长江水位比较低 (7月9日下关水位只有7.29m) , 秦淮河泄洪较快, 未出现其他险情, 但这次水患向人们敲响警钟, 如果城区的开发违反人和自然的和谐, 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另外城区的过度开发, 水泥马路代替了草皮树木植被, 城区高楼林立, 削弱了城区植被蓄水能力, 一些河道塘坝填塞, 破坏了原来的自然排水系统, 这也是加重这次水患的原因之一。

4 丘陵岗地容易受到干旱威胁

江宁区丘陵岗地的大片可耕地, 高低不平落差大, 自然形成的排水河道及沟渠坡降大, 水流湍急存不住水, 天落水基本上白白跑掉, 丘陵腹地积蓄地面水很少, 这是十年九旱的根本原因所在。

江宁全区现有水库73座, 正常年景蓄水量可达1亿m3, 其中1000万m3以上的中型水库1座 (横溪赵村水库) , 100万m3以上的小 (一) 型水库28座, 10万m3以上的小 (二) 型水库44座, 大小塘坝4万余座。丘陵腹地在干旱年景, 应用当地蓄水, 在抗旱中解燃眉之急, 对争取农业丰收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在涝年, 要注意蓄水量的控制和水库堤防的安全。在暴雨来临之前, 可根据防汛防旱的形势, 审时度势, 科学调度, 提前预降水库水位, 以确保水库安全渡汛, 防止漫溢和毁堤垮坝事故的发生。

江宁丘陵山区耕地面积, 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7.3%, 仅靠塘坝水库积蓄的水, 远远不够农作物生长的需水量。因此, 遇到旱年, 特别是大旱之年, 丘陵腹地还要受到旱灾威胁。这时就要从秦淮河、长江翻水线大量抽水, 补充秦淮河水源, 各个乡镇各条翻水线, 一齐开动引水抗旱。另外, 江宁区气象局已配置了车载火箭人工增雨发射架, 可在区政府和市气象局统一指挥下, 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火箭人工增雨作业。

5 防御地质灾害

连日的暴雨不仅给江宁城区带来水灾, 也会引发地质灾害, 2007年7月的特大暴雨暴露了江宁多处地质灾害隐患。每年汛期, 如果连续降雨而且暴雨频繁发生, 有可能发生群发性地质灾害, 在江宁以黄土岗地和山区浅表层风化残坡积土层的地方会产生土质崩塌、滑坡, 一些地面会发生塌陷现象。地质灾害除了暴雨是致灾的重要原因之外, 人为因素也不该忽视, 特别是一些工程建设, 往往重前期建设、轻后期治理, 常常为地质灾害埋下隐患。应该说江宁的地质灾害只要人们重视, 采取防治措施, 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南京江宁 篇5

产品名称 发行机构 产品期限 产品类型 投资起点 投资方式

兴业银行华光南京江宁大学城债权类项目 天弘天方 24 个月 集合资管 100 万 其他 100 万元≤认购金额<300 万元:10.8%/年;产品状态 资金投向 发行规模 预约 房地产 34000 万

预期年化收益 10.8 至 11.8% 收益类型 固定类

收益详情

300 万元≤认购金额<600 万元:11.3%/年;600 万元≤认购金额:11.8%/年。

销售平台 发售日期

南方财富网 2013-08-26 本计划将委托资金中的 1600 万元用于受让南京恒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即融资方)10%的股份,

资金用途

剩余资金委托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向南京恒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发放委托借款,用 于融资方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融资方及其关联方偿还借款及其他财务安排等。(1)土地抵押:抵押率不高于 50%:项目公司持有的南京市江宁区“宁江国用(2012)第 01240 号” 地块(目标项目地块)抵押,基于第三方评估,抵押率不高于 50%;

风控措施

(2)入股项目公司 10%的股份:项目公司剩余股份质押,拥有项目公司全部股份的处置权;(3)南京华光银河湾置业有限公司、南京华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江苏华光银河湾房地产开发有 限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钱菊生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南京江宁 篇6

中国自改革开放至今30多年来,锐意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制度改革,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但是由于20世纪50年代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农村市场发育、农民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明显滞后于城市,形成“三农”问题。

在近几年的“两会”上,“三农”问题成了代表们最关注的焦点问题,有关提案的数量在所有的提案中遥遥领先。(1)中央和地方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2004年至2014年中央连续11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支持下,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显著发展,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建设不断推进,但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来源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农村建设资金缺乏等问题仍然存在,利用好金融工具,加大金融支持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助推器。(2)2014年4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是具体确定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六项措施,包括:(1)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2)加大涉农资金投放;(3)发展农村普惠金融;(4)加大对发展现代农业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5)培育农村金融市场;(6)加大涉农金融政策支持。

但是,由于农业经济的弱质性、农村经济的差异性和农村社会发展的落后性等天然因素,加上农村金融业的无序竞争,造成农村金融业务交易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损失重;农民“贷款难、贷款贵、难贷款”的矛盾仍是很显著。

二、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

1.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催生互联网金融。

经济发展与科技发展密不可分,中国30多年取得的成就显然离不开中国的科技发展。互联网是当前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产生于1969年初的新兴技术如今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扎根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也得到快速的发展。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了客户与企业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中国网络零售市场2012年达到13110亿元,按汇率计算合计2068亿美元,与美国2012年的2255亿美元已经非常接近;2013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为1.85亿元;2014年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28637.2亿元;2015年仅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已达16140亿元。(4)随着移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如今人们可以更便捷地实现各种交易活动。毫无疑问,电子商务正在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和引擎。

电子商务最初被用来销售实物商品,渐渐地一些企业开始在互联网上开展网络借贷业务,接着各类P2P借贷平台、余额宝、付融宝等宝宝类网络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巨大压力、感召力让传统金融机构(银行业)也“按耐”不住了。中国各家银行也纷纷加入互联网大军,利用互联网平台改造传统业务模式发展业务,最终催生出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市场人士将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的行为称为互联网金融,而将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的业务称为金融互联网。不过,随着金融和互联网的相互渗透、融合,这一狭义概念的边界正变得模糊;广义来看,互联网金融已泛指一切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资金融通的行为。(5)互联网金融模式通过网络信用体系和数据库,使信息传递的速度更快,交易成本大幅度地减少,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高。互联网金融正以迅猛的态势改变着传统的金融交易方式,并由城市向农村迈进。

2. 互联网金融开始涉足农村市场。

2015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文件聚焦“互联网金融行业”和“三农”,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定位,体现国家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高度认可,让很多有远见的人士看到了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此背景下,电商、通信运营商和商业银行纷纷借助网络渠道,对农村市场展开激烈争夺,涉农金融创新不断涌现,涉农电商平台“异军突起”。目前可行的互联网金融对接“三农”领域的商业模式主要有:

(1)农业企业的产业链金融模式。例如,大北农利用其掌握的经销商及养殖户的全方位数据建立互联网金融平台,类似阿里金融。又如新希望六和的担保模式,全方位为农户服务,从建鸡舍、饲料、兽药、收购提供资金支持,但资金不经过农户,农户只专注于养殖环节。

(2)互联网金融P2P平台模式。2015年3月上线的“农发贷”则通过互联网解决方案,连接社会资金与农业生产,满足农业新模式发展中的资金缺口,帮助投资者分享农业现代化发展红利。自上线以来,借款项目已覆盖全国23个省、150多个市县、318万亩耕地面积,覆盖了全国主要农作物产区。目前中国最大的P2P金融服务平台、P2P巨头“宜信”也发布了针对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互联网金融·谷雨战略”。“宜信”要在五年内自建国际融资1000个基层金融服务网点,不仅提供农村信贷服务,还提供农村支付、农村保险等服务。此前,宜信公司就开发了宜农贷、农商贷、宜信农资租赁等农村金融项目。(6)

但毕竟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生事物,中国农村经济显然弱于城市经济,因此服务“三农”仍然处于尝试阶段。因此,笔者将调查南京江宁区互联网金融服务于“三农”情况,以期对江宁地区乃至全中国走好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之路提供有益借鉴。

三、南京市江宁区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基础条件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该区面积约1573平方千米,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64.53千公顷(1000公顷等于10平方千米),约占该地区总面积的41.02%;江宁区总人口为97.28万(2014年),乡村人口为49.12万,乡村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50.49%。2013年度(第十九届)江宁区被列为综合实力“百强村”(7);2014年江宁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405.5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53.2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78.80亿元,工业增加值659.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73.57亿元(8),基本上形成了以外向为主导、工业为主体、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江宁区的农业龙头企业截至2014年有5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1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

1. 网络基础设施日渐完善。

南京市委市政府于早在2012年8月就出台《关于以打造中国(南京)未来网络谷(无线谷)为重点加快通信与网络产业发展的意见》,对未来网络谷的建设作出具体规划。这份《意见》提出,目标到2015年未来网络谷核心区完成100万平方米建设,集聚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300名,科技创业家20名,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10名,上市企业达3到5家。紫金(江宁)科技创业特别社区4平方公里为未来网络谷的主要产业集聚区,其中,未来网络谷核心区占地1500亩,覆盖江宁开发区阳山河以南、双龙大道以西、苏源大道以东、紫金一路以北等区域。到2015年底,南京市江宁区将至少投入4.26亿元资金。

2. 区政府对互联网服务“三农”的态度。

《南京市“互联网+”实施方案(2015—2017年)》,明确了“互联网+”乡村经济、“互联网+”普惠金融等22项工作的具体发展目标。该方案还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互联网金融经营资质,支持企业获取第三方支付牌照,引导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众筹平台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龙头企业集聚发展。以南京联合产权(科技)交易所为网络门户,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到2017年,南京将培养10家业内有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引进或培育2~3家从事大数据应用、第三方信用评价、风险管理等互联网金融配套服务机构,打造5家互联网金融示范区。(9)该方案推行后,为了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江宁区明确以“做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为工作主线,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综合改革再上新台阶。为鼓励更多农企“触网”,南京将农业电商创业领域延伸到休闲农业、农业投入品等领域,并拿出“真金白银”扶持成长型、龙头型农业电商。2015年已按照年网上销售额1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3种规模,分别给予农业电商3万元、5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用于农民网上创业的物流配送、网店推广等支出,增强农民网上创业信心。(10)

3. 江宁区供销合作总社牵头江宁地区“互联网+农业”。

供销合作社是计划经济到目前为止仍剩的产物之一,是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是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组织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是联结城乡、联系工农、沟通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和纽带。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并获国务院批准在河北、浙江、山东、广东4省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希望努力将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提供“保姆式”“菜单式”服务。(11)

在此精神的指导下,江宁区供销合作总社积极发挥其“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其投资创办的岗山超市积极上柜销售地产农副产品,帮助农民解决卖难问题,每年帮助销售农产品等达5000多万元。同时,协助政府帮助居民解决就业,先后向社会公开招收了280多名需要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到超市就业。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中,岗山超市被江苏省经贸委确定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承办企业,在全区各街道、行政村先后发展了180多家加盟连锁店。除了开实体店外,江宁区供销合作总社还与南京忆之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岗山超市、上元商场等共同组建的面向“三农”服务的赶超网,发展农村电子商务,2015年正式上线运营。江宁区总供销社对地农户、小型农企业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网络运营辅导,帮助农产品直销,为当地农户提供了极大便利与帮助。2015年年底,南京市江宁区供销合作总社计划创建电子商务社区4个,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开设网店10个,建立社区(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站)12个。届时预计每天网上销售额将达30万元,每天销售农产品15万元左右。

4. 区政府对金融服务“三农”的态度。

江宁区区政府主动与上级政府联系、对接,争取和落实有关政策,在金融监管体制的建设、金融风险的处置化解、金融市场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地方金融发展的突破点,强化对小微企业、“三农”金融力度支持。一方面不断引进银行分支机构,优化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环境,为促进农业发展搭建了一些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区政府又与银行开展银、企、政合作活动,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近几年来,区政府先后与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地区分行开展战略合作,为江宁区的各家支行争取信贷指标支持和帮助多家银行成立的“小企业金融中心”推介为支持小企业融资的信贷产品,区政府组织力量为紫金农商银行“阳光信贷”产品,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此外,区政府还积极推进金融改革,拓展信贷市场,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扶持政策。

5.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主要体现为电子商务的资金结算。

尽管江宁区已具备了互联网服务“三农”的基础条件,可是调研发现该地区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应用主要体现为通过网银、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微信)进行农业电子商务的资金结算上。鲜有农民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投资、融资,区政府相关部门对宜农贷、农商贷、宜信农资租赁等农村金融项目不了解,更不用说相应出台一些积极政策去扶持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了。

四、江宁区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未能发展的原因

细究江宁区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未能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 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不熟悉。

虽然目前江宁区互联网覆盖面很广,并且未来网络基础还会有更多的建设,但是农村居民获得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渠道十分有限。很多村民因为知识文化和经济水平的限制,存在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问题,甚至仍有很多人认为手机只需要有接打电话的功能就可以了,因此更谈不上清楚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理论了。除此之外,在外务工或者是读书的学生对互联网接触的也不是很多,有人还对此毫无兴趣,风险意识过强,担心网上交易会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这也限制了互联网金融相关知识的传播速度。

2. 适合农村互联网金融产品少、成本高。

互联网金融刚开始发展时就是以城市居民为目标人群,当时还未倾向与服务农村市场。银行的个人网银界面提供了买理财、车险和基金等服务,但是,农民群体目前很少有这种较高层次的需求。除了银行外,众多的P2P网贷公司的一般而言,理财客户能接受的年收益是12个点,平台运营成本为3,贷款端成本在7左右,还有3个点的还款风险金,因此,贷款的利率在25%左右。对于农民群体来说,他们目前仅仅需要的是与自己生产生活相关的、成本低的金融产品,但是目前适应这一市场的互联网金融的产品还尚未形成。

3. 农村互联网金融缺乏规范的管理机制。

在技术层面,互联网金融高度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因此,一旦计算机出现系统性故障或者是遭受不法分子的攻击,都极有可能造成系统的崩溃,引发金融风险。在相关制度方面,互联网金融因为门槛低成为其一大优点,但是也可能为一些问题的出现埋下了隐患。因为缺乏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准入制度,相关法律法规还尚未形成,各种业务模式自成一体,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将会极大地降低了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整体质量。(12)在信用意识和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风险同样也高居不下。

五、促进江宁区互联网金融服务于“三农”的相关建议

江苏是中国经济发达省份、南京是江苏经济发达城市、江宁是南京经济发展实力最强区。江宁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于“三农”的情况尚是如此,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估计互联网金融服务于“三农”在中国还将有一段较长的摸索时间。现阶段可以尝试以下措施:

1. 加大互联网金融在该地区宣传普及力度。

要想让农民使用互联网金融,首先要让农村居民更多地了解互联网的快捷、高效以及便利。可建立村级或者是乡级服务站,定期向农民普及互联网和金融的相关知识,加深农民对这些新兴事物的认识程度。

2. 区政府加强支持。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但政府仍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其能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方面,区政府可加快该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失信行为,营造诚信经营环境,降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从而降低农户互联网金融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区政府可以拿出一部资金奖励互联网金融企业涉农业务,或对其产生的风险给予适当补偿,以提高互联网金融企业服务“三农”的积极性。

3. 借鉴大北农经验、发挥江宁区供销合作总社的作用。

前面的调研显示,江宁区供销合作总社牵头江宁地区“互联网+农业”,利用其掌握的农户的全方位数据建立互联网金融平台。一方面利用其自有资金既可以为农户融资提供担保,也可直接为农户提供资金融通;另一方面,撮合其服务的农户相互提供资金融通,实现资金盈余的农户及资金紧缺的农户的双盈。

4. 加大推进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力度。

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尤其是还要在这样一个虚拟的平台上发展经济,因此,这更是增加了很多农民对这个交易平台的怀疑态度。一方面,他们渴望从这种信息技术中获得收益;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心自己的钱打了水漂。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互联网尤其是有关金融交易方面的监管力度,制定互联网防诈骗、盗窃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保护互联网用户特别是小型农户的合法权益。

摘要:在当前,互联网金融正以迅猛的态势改变着传统的金融交易方式,许多互联网金融巨头均涉足农村市场,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步伐越来越大以及服务体系不断创新。文章对南京市较为发达的江宁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情况进行调研,发现该地区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应用仍局限于农业电子商务的资金结算,对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难贷款”的矛盾未起有效作用。进而对该地区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环境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挥江宁区供销合作总社作用、加大宣传、加强金融监管等建议,以期对该地区乃至全中国走好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之路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三农”,涉农企业,融资

注释

1李成贵.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方向.中国农史,2005(2)

2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六项措施从细节入手.中国政府网,www.gov.cn2014-04-1710:32

3傅志华.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应用.http://www.leiphone.com/news/201411/BW3iFXbV2mdPrIDt.html

4李广乾.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特点.中国经济时报,2014.4.11

5陈一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现状与发展建议.金融发展评论,2013(12)

62015.11.17.来源:中国经济网

7南京市统计局www.njtj.gov.cn南京统计年鉴2015年统计年鉴

8南京市统计局www.njtj.gov.cn南京统计年鉴2014年统计年鉴

9南京将培养千名“新农人”建成10个重点电商示范村镇.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2015.7.21

10中国农民合作社信息网“互联网+农业”现场推进会在江宁区成功举行.2015.12.18

112014.4.6来源:人民网

南京江宁 篇7

1 江宁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

1.1 自然环境优越, 生产条件良好

江宁区地处长三角经济活跃板块,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城市化进程较快, 发展现代农业, 特别是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有明显优势。江宁区地处长江下游, 属于宁镇扬丘陵地区, 北临长江。全区现有耕地面积4.19万hm2, 林地2.4万hm2, 养殖水面达6 666.67 hm2。分为秦淮河圩区、沿江洲地和南丘陵、北丘陵4个农作区;耕地中水田为4万hm2, 而且沟渠纵横, 排灌设施齐全。常年日平均气温16.8℃, 年降雨量1 000 mm左右, 日照时数达1 700 h, 无霜期220 d, 适宜种植稻、麦、棉、油等大宗作物及蔬菜、旱杂粮、特种经济作物等。土壤类型主要有黄白土、马肝土、河沙土、江淤土、岗白土等, 土壤有机质1.5%~2.5%,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良的农机、水利设备, 为该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 自古即为鱼米之乡, 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区) 。

1.2 农业整体素质较高, 发展基础良好

随着江宁区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 种植业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过去的粮、油占主导地位, 逐步调整为蔬菜、饲草、瓜果、特种经济作物等占有较大比例。该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层出不穷, 农业的基地建设、品牌注册、标准化栽培等也有了较大发展, 目前全区已注册农产品品牌26个, 报批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1.3 区位优势明显, 农业招商引资成果显著

江宁区北临长江, 从东、西、南三面环抱省城南京, 现已融入这个华东国际化大都市,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明显的区位优势以及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 使江宁区成为外商和港澳台客商投资创业的热土,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有26家落户江宁, 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近2年, 全区农业实际利用外资均在6 000万美元以上, 现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0家, 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 省级3家, 其中不乏美国通用磨坊、郁氏农牧、台湾旺旺等行业的龙头, 卫岗奶业、光明奶业、山田奶业、康师傅、白象食品等国内大型企业均入驻江宁区, 绿桥公司、金陵酱菜、年余冷冻等一批民营龙头企业异军突起。

2 江宁区现代高效农业存在问题

2.1 增长方式比较落后

江宁区农业发展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 增长方式比较粗放, 农产品增值能力和商品化程度不高,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规模化经营较为落后, 这与高效生态农业要求的生产经营规模适度、专业化程度高、生产批量大、商品率高的经营方式明显不符。

2.2 重点不突出, 特色不明显

在产业结构上, 高效农业所展示的项目及品种缺乏特色。部分标准化大棚引进的项目及品种单一, 而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现代高效农业理解为钢架大棚种植蔬菜或是育苗基地或是养殖场, 现有资源未得到很好利用, 造成资金浪费。

2.3 缺乏强有力的科技力量支撑

一是人才短缺问题较突出。特别是农业科技力量亟需充实加强。当前农民素质与现代农业发展极不相适应。二是由于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 留在农业上的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 导致先进的农业生产手段和科学技术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三是农业科技培训部门对高效农业发展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高效农业在引智创业、成果转化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 缺乏有力的措施, 科技对高效农业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2.4 缺乏定位高档市场的产品, 生态环境不理想

江宁区大多还是以传统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为主, 一些高档次、高效益的产品品种偏少, 新、奇、特产品品种更是缺乏。另外, 生态环境不理想也是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生活污水的排放, 化肥、农药的使用, 导致该区内部分河流水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农膜及各种塑料制品废弃物, 对土壤及农作物产生一定的危害。秸秆的焚烧, 不但浪费了资源, 而且污染大气及水体。

3 江宁区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模式

3.1 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光、热、水、养分和空间等资源, 减少有害生物对其的危害, 以实现高产、高效、安全、标准化生产的目标。江宁区设施农业的发展应该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加大对设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的研发、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

3.2 休闲观光旅游农业

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是农业与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 以农业为依托, 农业效益和旅游效益并重, 生产与休闲功能兼容的农业形态。江宁区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思路是大力加强农业旅游配套性基础设施的建设, 统一规划、有效整合资源, 并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及组织, 进行合理规划, 为农村这一产业的发展提供保证。

3.3 集约化规模养殖业

集约化规模养殖业是以生产密集、布局集中、污染控制、资源节约、效率提升为特点, 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及动物生长发育规律,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的综合应用, 对养殖方式进行优化组合, 安排生产时坚持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 以使养殖群体的生产潜力充分发挥。江宁区重点加快奶牛、优质瘦肉型猪、优质地方家禽、波杂山羊四大产业的建设, 对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以及规模养殖小区建设进行重点支持, 以提高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养殖水平。

3.4 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的“特”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 即:独特的技术、独特的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独特的市场需求所形成的独特农产品。掌握了独特的技术、资源禀赋和市场是特色农业永葆活力的秘诀。江宁区在对特色农业进行发展时, 应加强宏观调控, 切实寻找各地特色, 突出培育技术特色和市场特色的农产品。另外, 特色农业在发展中, 应适度对规模进行控制, 不宜大规模发展, 以保障农业效益。

3.5 外向型农业

加快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 加强农产品出口促销, 以拓展农产品出口市场空间[3]。农产品境外促销可围绕实施以市场促进、外国市场开发和新兴市场开发等为主要内容展开。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 突出招商引资与贸易合作, 每年筛选并发布一批农业重点招商项目和公布农产品出口企业名单, 通过举办农业重点项目推介会及组织专业性境外招商活动, 引导和鼓励外国资本投向江宁区农业优势产业, 以对该区外向型农业的建设起促进作用[4]。

参考文献

[1]李晓明, 丁成贵.推进城市化发展现代农业[J].江苏农村经济, 2010 (12) :40-41.

[2]张丽娟, 王德永, 陈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现代农村科技, 2010 (20) :69.

[3]王杨才.成都市近郊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3) :361-362, 365.

南京江宁 篇8

1 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意义

1.1 都市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积极意义

都市生态休闲农业是以农村生态资源、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业科技、农家生活、乡村风情为依托, 吸引城市游客到乡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新业态。促进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功能拓展, 有利于丰富江宁区旅游产品体系, 有利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渠道, 有利于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有利于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1,2]。

1.2 休闲生态农业的经济意义

(1) 生态休闲农业可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提高农民收益。休闲农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 将农村的资金、土地、劳力等资源整合起来, 特别是利用农村的荒山、草地、水库, 开发成供人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的旅游景点, 优化了农村资源配置, 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3]。同时, 提供了大量的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以及农业种植和养殖人员的岗位, 为农民就业创收提供了良好条件。

(2) 生态休闲农业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产业收益。休闲农业打破了产业界限, 贯穿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延伸和拓展了农业的功能, 将三次产业有机融合, 使其成为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新兴产业。

2 休闲农业主要类型

一是观光农园。利用花园、果园、茶园、药园、菜园和水面养殖等名优特产, 为游客提供观光、采摘、拔菜、赏花、购买及参与生产等活动, 享受田园乐趣。二是休闲农园。利用农业优美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 为游客提供欣赏田园风光、休闲度假, 参与体验生态及文化等活动。三是科技农园。以现代农业生产为主, 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水耕栽培、农技博物馆等项目, 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学习、体验等活动。四是生态农园。以农业生态保护为目的兼具教育功能而发展的休闲农业经营形态, 如生态农园、有机农园、绿色农园等, 为游客提生态休闲、生态教育、生态餐饮等活动。五是休闲渔园。利用水面资源发展水产养殖, 为游客提供垂钓、观赏、餐饮等活动。六是市民农园。农民将土地分成若干小块 (一般以面积66.67 m2为宜) , 将这些小块地出租给城市居民, 根据市民要求, 由农业园人员负责经营管理, 节假日供市民去参与农业生产活动。七是农业公园。利用农业环境和主导农业, 营造农业景观, 设立农业功能区, 为游客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等活动。

3 发展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虽然取得明显成绩, 但由于缺乏经验, 还存在一些问题[4,5,6], 例如:产品雷同, 特色不明显;规划滞后, 业态单一;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健全;经营管理粗放, 服务水平不高;功能单一, 文化内涵和生态内涵不强;法规不健全, 管理不规范;农民缺乏资金, 发展受到限制;宣传力度不够, 市场客源不足。为此, 建议应采取积极措施, 促进休闲农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4 生态休闲农业健康发展的工作重点

4.1 科学制定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资源环境保护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和“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保护生态”的要求, 编制全区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4.2 精心打造“一村一品”的农家乐特色村

各地要以市场为导向, 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等建设各具特色的农家乐特色村, 积极构建“一村一品”、连线成片的发展格局。一是园区带动型。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汤山翠谷等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和生态环境优越的农林场圃资源和品牌优势, 选择周边有条件的村 (社区) , 发展农家乐特色村, 为游客前来观摩、学习、培训、交流和休闲等活动提供配套的餐饮休闲服务。二是民俗文化型。深度挖掘江宁区丰富的历史民俗文化底蕴, 依托牛首山、方山等旅游景点和丹阳古街、杨柳湖明清民居建筑群、湖熟文化遗址、南唐二陵、郑和墓等历史遗迹, 吸引游客前往体验风情民俗和历史文化, 开发民俗文化型的农家乐特色村。三是生态体验型。选择生态优势明显、田园风光怡人、交通相对便利的村 (社区) , 从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入手, 充分利用农户庭院空间和周围的鱼塘、竹林、花卉、苗木、果园、菜地等农家自然山水资源, 发展农家乐特色村, 开设耕地种菜、现场采摘、自选自做等服务项目, 让游客尽情享受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赏农家景、享农家乐的情趣。四是特色餐饮型。结合各地独具特色的土特产资源、传统饮食和制作工艺等大力开发特色餐饮, 精心打造特色餐饮休闲农家乐。

4.3 加强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的市场营销

明确市场定位, 以南京市民为主要客源市场, 精心策划推出春、夏、秋、冬“四季”都市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品牌, 加大网络、电视、报纸等宣传平台的推介力度, 提高江宁区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的知名度, 不断拓展各类市场的双休日和黄金周旅游份额。大力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全力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形象, 强调产品的生态性、环保性和安全性, 发展绿色景区、绿色餐馆、绿色交通、绿色食品等, 推进都市生态休闲农业产业生态化发展。进一步加大节庆宣传, 继续办好汤山国际温泉节、春牛首旅游文化节、横溪西瓜节、湖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 不断聚集人气, 扩大影响。

4.4 提高都市生态休闲农业行业管理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 积极开展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的硬件设施、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检查, 完善吃、住、行、游、购等要素配套。提高都市生态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人社、农业、卫生等部门要对从业人员重点开展烹饪技术、餐饮住宿服务、接待礼节以及食品卫生控制、安全生产等业务培训, 组织农家乐从业人员学习风土人情、休闲旅游管理等知识, 逐步把都市生态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养成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善于经营管理、掌握服务技能和营销知识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

4.5 整顿清理休闲农庄非规范用地项目

由区农业旅游办公室牵头, 组织纪委 (监察局) 、农工委、发改、国土、林业、旅游等部门成立清理整改小组, 对现有休闲农庄进行全面清理, 完善各类手续, 登记备案建档, 对及时制止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或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 责令限期纠正和整改。

5 休闲生态农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措施

5.1 设立奖补资金

区政府设立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发展奖补资金, 根据农家乐特色村项目建设规模和水平, 分别给予500万元的启动资金。奖补资金具体拨付和管理办法, 由区农业旅游办公室会同财政等部门制定。

5.2 加大政策扶持

由区、园区、街三级共同出资筹建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可以用于运作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发展。办理农业旅游相关证照时, 有关部门在手续上予以简化、收费上适当降低。对都市生态休闲农业项目区域的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优先扶持, 交通部门要适时开辟交通旅游专线, 方便市民出行。并将农家乐特色村纳入农民创业基地建设, 将当地农家乐经营户纳入创业扶持范围。

5.3 鼓励合作经营

鼓励农家乐特色村 (社区) 和农家乐经营户成立农家乐专业合作社, 积极探索在原材料采购、人员培训、价格标准、品牌营销、优惠贷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联合和合作方法。通过提升组织化程度, 降低经营成本, 避免恶性竞争, 提升品牌效应, 增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要将新成立的农家乐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重点扶持对象, 为合作社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政策支持。

5.4 开展结对挂钩

对经过论证, 被确定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农家乐特色村, 选定若干个区级部门与之结对挂钩, 一定2年, 并明确挂钩责任人。挂钩部门要全程参与农家乐特色村的项目策划、营销推介、经营管理, 并从资金、信贷担保、消费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要对项目所在村 (社区) 生态保护和建设、产业链延伸、集体经济发展予以指导, 为农家乐特色村良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

5.5 强化组织领导

区成立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发展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 与区农业旅游办公室合署办公, 负责全区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的协调管理, 农工委、发改、旅游、农业、财政、国土、交通、规划、工商、卫生、药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 强化服务, 规范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市场秩序、制定行业规范标准、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档案、开展技能培训、定期检查监督、组织参观交流。

参考文献

[1]郭焕成, 刘军萍, 王云才.台湾: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 2003 (3) :121.

[2]郭焕成, 吕明伟, 任国柱.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3]陈昭郎.休闲农业概论[M].台湾: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005.

[4]孙艺惠, 杨存栋.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局长趋势[J].经济地理, 2007 (9) :835.

[5]叶美秀.休闲活动设计与规划——农业资源的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南京江宁 篇9

1 材料与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分别对江宁大学城中的南京工程学院、南京金陵科技学院、南京晓庄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经贸技术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等高校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以现场拍照、笔记等方式记录彩叶植物种类、叶色期及其配置情况。主要以《江苏植物志》[3]、彩叶植物图鉴[4]等资料对彩叶植物进行鉴别和分类。

2 结果与分析

2.1 校园常见彩叶植物种类

调查结果表明校园常用彩叶植物种类有84种左右,分属45科67属,分别以蔷薇科、槭树科、禾本科种类居多;其中蔷薇科常用植物有11种,槭树科有8种,禾本科有6种(见表1)。

2.2 彩叶植物的生活类型

从植物生活类型来看,用于校园绿化、美化的彩叶植物有乔木、灌木、藤本类、地被植物4种类型[5、6],不同类别的植物在校园造景中应用情况是不一样的。例如鹅掌楸、银杏、水杉乔木常用作行道树、列植等,灌木如日本花柏、卫矛常用作植篱、路边等,藤本植物如花叶络石、金边常春藤则可用作蔓藤、附壁等;地被植物如羽衣甘蓝、彩叶草用作模纹花坛、花镜等。这些植物在校园植物景观应用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不同,最多为乔木有36种,占彩叶植物的42%;其次为地被植物29种,占35%;灌木、藤本类分别有13种和6种,分别占16%和7%(见图1)。

2.3 彩叶植物的叶色类型及观赏特点

用于校园美化的彩叶植物种类繁多、叶色丰富,有季节性的彩叶植物也有常色的彩叶植物,它们拥有红、黄、紫等颜色,形成校园美丽的景观。根据彩叶植物的呈色时间或观赏期,可把它们分为春色叶植物、秋色叶植物、常色叶植物等类型(见表2)。春色叶植物指春季新发生的嫩叶色彩艳丽、观赏性强的植物;秋色叶植物是指仅在秋季植物叶片颜色发生变化,变化后的叶色比较均匀一致、持续时间长、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常色植物是指整个生长季节内叶片都呈现色彩[7]。

3 结论

3.1彩叶植物种类多,叶色丰富,观赏效果好

南京江宁大学城高校校园绿化中,常用的彩叶植物有80多种,这些植物叶色有红的、黄的、紫的、还有斑色叶等,形成校园非常美丽的植物景观,尤其是春秋季。在春季,彩叶植物与植物花卉交相呼应使校园春机盎然、充满活力;在夏季,彩叶植物点缀着、衬托着绿色,使得校园的颜色更加丰富多彩;在秋季尤其是深秋的时候,彩叶成了植物景观的主角,弥补南京这个季节花量的不足,用它们五彩的叶色打扮着校园给人美的享受。

3.2 适当多选择藤本和湿生环境的彩叶植物

南京江宁大学城高校校园绿化所用的彩叶植物从其生活类型来看比较丰富,有乔木、灌木、藤本、地被植物等类型。其中乔木、地被植物较多,分别占彩叶植物的42%和35%,而藤本彩叶植物种类则较少,仅占7%,有待于引进、开发和培育更多的彩叶藤本植物,进而丰富蔓篱、附壁、廊架、立柱等环境植物景观的设计[8]。大多数高校校园如南京工程学院、南京晓庄学院等不仅具有丰富的水环境,而且拥有丰富的浮水、挺水、湿生植物;但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在水环境栽种的彩叶植物要比陆生植物要少的多;建议植物造景时可根据具体水环境,尽可能多地选择彩叶植物。

3.3 最好栽种本地或适应本地生长的彩叶植物

植物形成彩叶的机理有多种,有的与遗传有关如稠李、羽衣甘蓝等,这些植物生长只需要有适宜的生态环境。有的则是叶片色素变化或叶片内物质代谢变化引起的,如乌桕、银杏、枫香等[9];还有些植物彩叶的形成与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温度变化有关,如金边石菖蒲、金边阔叶麦冬等,只有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颜色才更加艳丽;另外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温度变化又会影响到这些植物体中花色素的合成及花色素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到植物彩叶的呈色。因此,校园绿化首先选择当地的彩叶植物[10],或最好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彩叶植物,这样彩叶效果更好、观赏性更强。

3.4 建议少种易引发人过敏、易造成人伤害等的植物

在应用彩叶植物美化校院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校园人群比较密集,人们的体质等不同因素。例如,有些植物的花粉、漆树科有些植物分泌的物质会引起人过敏等,这些植物不宜在校园种植;再如有些彩叶植物长有硬刺、或易生虫害等,不宜在人群密集、或活动频繁的场地种植。

摘要:对南京江宁大学城高校校园绿化中彩叶植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常用的彩叶植物84种,分属于45个科;其中蔷薇科常用植物最多有11种,其次为槭树科有8种、禾本科有6种。将彩叶植物按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藤本、地被植物4个类别,其种类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乔木、地被植物、灌木、藤本类植物,分别占总数的42%、35%、16%、7%。从叶片色彩的呈现和最佳观赏时间将其分为春色叶、秋色叶、常色叶3类进行统计,其所占比例分别为11%、46%、43%。彩叶植物在校园中常用于花坛、路边、水边等处,配置方式有孤植、片植、绿篱、色块等。

关键词:彩叶植物,南京高校,植物景观,校园绿化

参考文献

[1]武小刚,尹大芳,曹晔,等.彩叶树种在山西园林中的应用状况调查[J].草原与草坪,2014,34(3):36-41.

[2]章丹峰,徐芸茜,沈剑英.我国彩叶植物的选择及其园林应用[J].北方园艺,2007(4):176-178.

[3]江苏植物研究所.江苏植物志(下册)[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79:16-800.

[4]李作文.园林彩叶植物的选择与应用[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10:10-290.

[5]任全进,路奎,赵康兵,等.彩叶地被植物在南京园林绿地中的应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4,33(3):44-46.

[6]蒋华伟,李静会,李欣,等.苏州城市绿地中彩叶植物种类及其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2):175-177.

[7]任全进,于金平,韩福贵,等.浅谈彩叶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7,(3):129-132.

[8]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上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49-181.

[9]陆时万,徐祥生,沈敏健.植物学(第二版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9-26.

南京江宁 篇10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南京市江宁区人社局提供的样本医院实施单病种付费方式前后的相关数据,包括职工医保住院总费用、医药费、诊疗费、药费比例、实际补偿比及样本医院单病种定额支付标准。

1.2 研究方法

根据疾病诊断分类标准I C D-10编码、江宁区单病种付费范围及疾病治疗特征,以江宁区A、B医院单病种病例数较多的混合痔、阑尾炎、胆囊炎及胆石症三个病种为样本,选取付费方式改革前后住院总费用、医药费、诊疗费、药费比例、实际补偿比等指标,运用非参数检验法评价A、B医院各单病种控费效果及补偿水平。基于此,对比单病种实际补偿费用与定额支付标准,分析定额支付标准发挥的作用及单病种付费方式实施效果,以此探究单病种付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数据统计与分析均采用SPSS19.0。

2 研究结果

2.1 单病种付费方式分析

《江宁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意见》(江宁政发[2013]49号)规定,自2013年7月1日起,对江宁区多家定点医疗机构的混合痔等14个病种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以单病种定额方式结算的病例,无论患者实际发生的住院总费用为多少,医保部门与医疗机构结算时均以定额支付标准给予补偿,小于该标准的结余部分归医疗机构所有,超出标准部分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

单病种定额标准有两种形式,其一包含全部住院费用,是对住院总费用的控制;其二仅包含医保基金支付费用,不包含患者个人支付费用,是对医保补偿费用的控制,亦称为单病种定额支付标准。[7]本文样本地区实施的定额标准属于后者。

样本地区单病种定额支付标准的制定采用标化平均费用法。首先,对筛选出的单病种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各医院前三年该病种平均住院费用以及医保平均补偿费用。其次,剔除不合理费用,增加漏费,预设费用增长率,最终制定出单病种定额支付标准。由于各医疗机构就诊患者疾病状况和费用结构不同,故其单病种定额支付标准存在差异。表1为样本医院混合痔、阑尾炎、胆囊炎及胆石症三病种的定额支付标准。

调研发现,临床医务人员对单病种付费政策缺乏深入了解,付费方式改革支持率仅占38.09%。且最终按单病种结算的患者数量有限,2013—2014年A、B两样本医院混合痔单病种患者共94例,阑尾炎单病种患者共17例,胆囊炎及胆石症单病种患者共54例。

2.2 单病种付费方式控费效果分析

分别对A、B医院单病种付费实施前后混合痔、阑尾炎、胆囊炎及胆石症三个单病种的住院总费用(次均费用,下同)、医药费(次均费用,下同)、诊疗费(次均费用,下同)、药费比例、实际补偿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见表2、表3、表4)。

(单位:元)

通过分析A、B医院付费方式改革前后混合痔相关指标得出,单病种付费方式实施后,两医院混合痔病种的住院总费用、医药费、诊疗费、药费比例及实际补偿比指标均显著下降,很大程度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有效防止过度医疗现象的发生,但患者获得的实际补偿减少、就医负担有所增加。

对于阑尾炎病种,单病种付费实施后,A医院阑尾炎的住院总费用、医药费、药费比例、实际补偿比显著降低,而诊疗费显著增加;B医院阑尾炎的住院总费用、医药费、诊疗费、实际补偿比均无显著变化,而药费比例显著降低。该结果表明:A医院阑尾炎的控费效果比B医院理想,同时医药费下降、诊疗费上升体现医务人员价值得到提高、住院费用结构更加合理,但实际补偿比的下降表明患者获得的实际补偿减少,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就医负担。

对胆囊炎及胆石症病种,单病种付费实施后,A医院胆囊炎及胆石症住院总费用、医药费、诊疗费无显著变化,而药费比例及实际补偿比显著降低;B医院胆囊炎及胆石症住院总费用、诊疗费、实际补偿比显著上升,而医药费及药费比例显著下降。这一系列指标变化表明:两医院胆囊炎及胆石症病种的控费效果均不太理想,其中A医院该病种住院费用未得到明显控制,而实际补偿比却显著降低,说明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未有效提高的同时患者自付费用却有所增加;而B医院胆囊炎及胆石症病种的住院总费用和实际补偿比均显著上升,表明单病种付费尚未达到控制该病种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目的。此外,通过对比发现单病种付费后患者自付费用有所减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2.3 2014 年单病种实际补偿费用与定额支付标准比较

单病种定额支付标准是基于前三年实际补偿费用预先制定的,目的在于约束下一年度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通过比较该年度单病种实际补偿费用与定额支付标准,可以衡量单病种控费效果,若实际补偿费用低于定额支付标准,说明定额支付标准对医疗服务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反之则说明定额支付标准发挥的作用有限,控费效果较差。

对比样本医院2014年混合痔、阑尾炎、胆囊炎及胆石症三病种的实际平均补偿费用与定额支付标准可得,A、B医院混合痔病种的实际平均补偿费用与相应的定额支付标准较接近,基本达到控费效果;而对于阑尾炎、胆囊炎及胆石症而言,A医院两病种的实际平均补偿费用有效控制在相应定额支付标准以下,基本达到控费效果;而B医院两病种的实际平均补偿费用高于相应的定额支付标准,阑尾炎的实际平均补偿费用高出定额支付标准23.38%,胆囊炎及胆石症的实际平均补偿费用高出定额支付标准21.09%,控费效果较不理想。

3 研究结论

3.1 单病种覆盖范围有限,缺乏激励机制,使得纳入单病种结算的病例数较少

单病种付费的结算特点决定了该付费方式主要针对差异性较小的外科手术疾病,覆盖范围较窄,本文两样本医院目前均只包含混合痔、阑尾炎在内的14个外科疾病。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部分临床医生夸大患者病情复杂程度以突破单病种限制指标,继而转为按项目付费。

3.2 单病种付费基本控制了目标病种住院费用,使得费用结构趋于合理

单病种定额付费实施后,各单病种住院总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保基金压力。同时,伴随着药品零差率政策的推行,单病种付费实施后医药费及药费比例普遍下降,患者在药品支出方面有所减少。然而诊疗费却有所上涨,究其原因可能与诊疗项目价格提高、自费诊疗项目增加有关。此外,诊疗费的合理增长使得费用结构趋于合理化,更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3.3 定额支付标准对医疗服务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患者实际补偿有所降低

单病种付费实施后,医疗机构以定额支付标准为费用“标杆”,主动采取措施降低不合理费用增长幅度;另一方面,以病情复杂为由将基本符合单病种指标的患者归入按项目付费,或向患者推荐自费药品、诊疗服务来增加医疗机构收入,最终导致患者得到的实际补偿减少。

4 讨论和建议

4.1 规范单病种患者纳入、退出环节,建立单病种付费激励机制及处罚机制

在科学选取病种的前提下,完善单病种患者纳入体系,对符合单病种指标的患者依照临床路径治疗。同时规范单病种患者退出环节,若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复杂并发症等确实不适合单病种临床路径情形,应及时转出,防止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期。此外,为有效推进单病种付费,应充分调动临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对按单病种定额支付标准执行的病例,给予当事医生适当奖励。

4.2 结合临床路径制定单病种定额支付标准及医疗费用定额标准,保障患者得到合理补偿

在标化平均费用法基础上,结合临床路径制定单病种定额支付标准,以期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此外,由于定额支付标准仅包含医保支付费用而未包含患者个人支付费用,医保部门和医疗机构还需共同制定涵盖全部费用的医疗费用定额标准,从而全面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摘要:目的:评价单病种付费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为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南京市江宁区A、B医院2011~2014年混合痔、阑尾炎、胆囊炎及胆石症三病种相关数据,对样本医院单病种付费前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单病种住院总费用基本得到控制,医药费及药费比例普遍下降,诊疗费有所上涨,实际补偿比总体下降,多数单病种实际补偿费用低于定额支付标准。结论:单病种付费基本控制了住院费用不合理上涨,费用结构趋于合理;定额支付标准对医疗服务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患者实际补偿有所降低。

关键词:支付方式,单病种定额付费,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雪毅,吴迪,吴黎军.医疗机构单病种付费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3):468-470.

[2]戴伟,马鸣,姚岚,等.单病种定额付费中定额标准制定的理论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8):59-60.

[3]杜乐勋,武广华,朱玉久,等.医院单病种付费概念与内容,历史和现状以及政策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9):23-25.

[4]吴萍,王瑛.医疗保险单病种结算标准的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3(2):265-266.

[5]李婷婷,顾雪非,冯奥,等.常熟市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5):46-48.

[6]柯双凤.湖北省新农合单病种付费实施效果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

上一篇:中波广播发射下一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