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计量方式

2024-11-05

供热计量方式(共7篇)

供热计量方式 篇1

1 引言

在我国的供热行业里, 计量收费将取代按面积收取供热费, 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行计量收费是以室内供暖系统可以把户室进行划分再分别进行控制为基础, 这就必须改造传统室内上供下回的单管顺流式供热方式。利用单管顺流方式供热存有一个跨越式的系统, 跨越式系统是在顺流式系统的散热器前供水水管与回水水管间增加跨越管, 散热器上装设恒温阀, 利用热分配表计热用量。每组散热器安装恒温阀以后, 因为恒温阀技术性能与用户行为条件, 流经散热器流量会不断发生变化, 要解决该问题, 必须在每栋楼热力入口位置增加压差控制阀或流量控制阀, 控制装置的选择要结合户内系统流量变化特征来进行。

2 用户调节给热力特性带来的影响

2.1 计算机模拟及模拟数学模型

由于进入室内进行测量及调节工作相当的困难, 因此, 可以通过编写跨越式系统模拟软件, 利用模拟软件来模拟不同工况。首先, 要先确定计算模拟参数, 为让模拟结果更接近于实际供暖工程, 要合理确定计算机模拟模型参数。室内温度为18摄氏度, 供水温度为85摄氏度, 回水温度则为60摄氏度左右, 散热器进流系数为30%, 又因散热器与旁通管的闭合环路自然循环压头较小, 几乎达不到散热器支路压力降的2%, 所以, 将其忽略不计。为方便分析, 用户调节状态只有关和开两种。供热系统热力入口里含有串联管路和并联管路, 并联管路总的阻力数的二次方根倒数可以用并联管路阻力数二次方根倒数和来表示, 串联管路总阻力数可以运用各串联管路阻力数和来表示。由于用户的自调节导致系统水力特征发生变化, 就需要运用管道特性方程来进行计算。

2.2 计算机的模拟分析

单管跨越式系统可分为异程式系统和同程式两种系统, 为证实计算机模拟切实可行, 建立了同程式系统模拟实验台, 通过比较计算机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 就能够考虑计算机模拟可行性。实验过程中运用压力表和水银压差计测量压差, 运用浮子流量计测量立管和散热器的流量。进行测试之前先利用重量法矫正浮子流量计, 实际测试时利用调整控制阀的开度使系统阻力发生连续不断的改变, 来模拟供暖用户的自调节, 由于供暖系统总流量非常的大, 所以, 测量立管阻力元件的两端压差变化就需运用U型管式水银压差计, 分析系统总流量的真实变化情况。利用实验模拟同计算机模拟系统在相同的工况下测试结果比照。通过对比计算机系统和实验模拟系统在相同调节工况的测试结果可以得出, 计算机模拟得出的结果与实验的结果近乎相同, 证明计算机模拟是切实可行的。为分析取暖用户调节热力特性和水力特性, 制定跨越式系统软件, 并采取热力入口定压差、定流量和单根立管定流量控制方式, 再进行各种控制方式的比较。

2.3 不同控制方式比较

先比较热力入口的定流量控制和定压差控制, 实际比较结果发现, 首先, 通过取暖调节用户数量和相对立管的流量统计, 可以体现用户调节致使立管流量发生的变化;其次, 通过热力入口的定压差控制可以清晰的得出用户调节致使立管流量变化很小, 即便立管全都关闭, 立管流量变化最大也会低于原有流量五分之一;最后, 运用的是热力入口定流量控制。通过观察实际测量结果, 可以得出控制热力入口定流量情况下, 其它立管用户调节给未调节立管流量带来的变化很大, 这种模拟结果现象最大变化是五分之一。然而实际情况, 取暖用户不会全部进行调节, 散热器也不能都处于关闭状态, 因此, 流量变化应该更小, 站在工程角度方面分析, 可以将未调节立管流量视为不变。因为用户调节不会给其它立管带来较大影响, 全面考虑经济因素, 最好不在每根立管上装设流量控制阀。分析结果同时显示, 热力入口的定压差和定流量控制方式效果相同, 在系统处于定流量的前提下, 其它立管用户调节给未调节立管的流量具有较大影响。如果其它立管用户都将散热器关掉, 对最远处立管流量具有影响, 可以依次考察系统里含有8根立管、6根立管及4根立管。每根立管均有6个用户, 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可以明显的看出伴随系统规模增加, 用户调节给最远端立管流量产生的影响越明显, 但最大流量的改变仍不会超出原流量的23%。在实际生活当中, 用户必然不会将所有的立管都进行调节, 也不可能关掉散热器, 所以, 实际流量的变化会低于23%, 在工程的角度来分析, 用户调节给其它立管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

2.4 模拟结论总结

热力入口定流量控制单管跨越式系统的最大流量变化是23%, 由于实际生活中, 所有温控阀不会一起关死, 实际系统流量变化会更小, 部分用户调节会使系统流量发生最大7%的变化, 因此, 站在工程角度看, 单管跨越式系统就是准定流量系统。也正因为此, 热力入口的流量控制阀与压差控制阀控制效果基本相同, 考虑实际情况, 要全面考虑二级官网整体情况合理确定控制方式。而将压差控制阀装在热力入口, 不仅能够吸收网路压力波动, 还会减弱被控对象支路之间的干扰, 所以, 应该在热力入口装设压差控制阀。

3 结语

由于我国供热系统主要是采用集中供热方式, 所以, 有必要在我国发展计量供热技术。计量供热技术能够实现室温可控, 热量计量能够给采暖收费提供可靠依据, 让用户清楚的制度自己用热量, 进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合理科学的控制室内温度, 在避免室内温度过热过程中, 还有效降低采暖费。计量供热要求供热部门可以按照用户需要, 利用调节和监控手段根据需要进行供热, 改善供热品质, 提升供热水平, 让用户更加满意, 也减少能量消耗, 有效降低燃煤量, 保护大气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田凯.浅析现有供热系统的热计量改造[J].区域供热, 2014 (02) .

[2]简进.计量供热工作相关问题的建议及应对措施[J].煤气与热力, 2013 (04) .

计量供热方式及热价的制定 篇2

关键词:计量供热,计量方式,热价

0 引言

计量供热和热量按户计费是供热节能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行计量供热既可节能环保,又能保证供热事业可持续发展。目前,计量供热方式及热价的制定是计量供热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影响热价高低的因素很多,这使热价的制定成为供热节能的难点。热价的制定和热计量方式是相互联系的。在研究热价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计量方式对其影响。

1 计量供热方式

1.1 计量表计量型

计量表计量型是直接测定用户从供热系统中的用热量,在集中供热的民用住宅或公用建筑中每个热用户的热水入口安装热量表,用于计量集中供暖热用户在采暖期间实际消耗的热量,提供按热量收费的依据[1]。目前,对该方法的研究已比较成熟,其计量准确且集成程度高,可以用电脑进行实时记录数据并实现远传,适用于新建住宅按户分环的供暖系统。由于旧建筑大多采用垂直串联式系统,因此热量表不能用于旧建筑改造。但热量表价格较高,为了节能和真正减少用户热费支出,还要慎重使用该方式。一般来说,为供热计量而花费的总费用不应超过实行计量供热节能所省下来的费用。

1.2 热量分配表计量型

热量分配表计量型是通过测定用户散热设备的散热量来测定用户的用热量,采用热量分配表结合热能表来测量散热器向房间散发的热量,在用户的每组散热器上安装热量分配表,以此计算散热器相对用热量,再根据居民楼供热入口处热量总表的读数来推算每组散热器的实际耗热量。该法适用于任何一种供暖形式,尤其适用于旧建筑供热改造工程,适合目前中国国情。常用的热量分配表有蒸发式和电子式两种,均安装在散热器表面,记录热用户使用热量的分配值。蒸发式热量分配表价格较低,但须定期入户抄表。电子式热量分配表价格介于热量表和蒸发式热分配表之间,带通讯功能的电子式热量分配表可在户外读值,不需要入户抄表。

在该计量方法中除用热量分配表计量外,在美国、德国还广泛采用另一种非常简单的计量方式,我们可以借鉴,在每组散热器供水管上装一可记录开启时间的温控装置,此装置可设定的室内温度分为五挡,可记录各挡开启运行的时间并累积,每月定期用专用计量工具抄表一次,即可将用户用热情况记录下来,作为计量收费依据。该方法投资小,易于安装,可操作性强,计量供热节能,改造成本低,设备投资合理,操作简单有效。但由于未考虑经过散热器平均水温度的影响,因此准确度较差[2]。

2 热费的制定

近年来,国内不少地区和单位对计量供暖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实践,而热价和收费方法的研究明显滞后于计量供暖技术的研究,这已经成为制约计量供暖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研究各种计量供热方式是为了将热用户耗热量作为热费分摊的依据。

在目前的研究中,两部制热价被公认为是较合理的方案,其避免了单一热价存在的问题,减少了各方面对其的影响,既鼓励热用户节能又保护供热单位的利益。两部制热价是总热费由固定热费和可变热费两部分组成。即:热费=固定热费+可变热费=固定热价×每户用热基数+可变热价×每户实际用热量(每户用热基数=供暖建筑面积×设计热负荷)。

2.1 固定热费

固定热费又称基础供暖费,它与设计热负荷或供暖面积有关,是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采用热计量后固定资产增加的费用包括:热计量仪表的购置费用和安装费;增加的计量供热管理费用有:抄表读数、分摊计算、账单制作及发送等服务费用。由于不同的计量方法采用的热计量表不同,热计量的费用也不同。在各种热量表中,蒸发式热量分配表最便宜,因此使用蒸发式热量分配表计量方式最经济,但须入户抄表,在欧美人工较贵,带有通讯功能的电子式热量分配表被认为是最理想的计量方式;超声波热量表的价格最贵,为了保护热用户的利益,在德国住宅不允许使用超声波热量表。

固定热费的第一种制定方法是用设计热负荷计算固定热费。按照价格理论,热价应由供热系统建设运营投入资金的保值增值来制定,包括供热系统建设资金和运营资金,具体说就是供热部门为了保证供热系统的供热能力及供热量投入的资金。以上都与设计热负荷有关。供暖系统是按照供热能力建设、维修和管理的;在采暖期为了保证用户的设计热负荷,供暖系统向用户供热就要消耗一定量的燃料、电力、水和劳动力,投入一定量的资金。供暖系统投入的资金只能通过热用户交纳热费的形式来回收并增值,这就是固定热价[3,4]。

第二种方法是与按面积收费相结合,即总热费的一半按供热面积计算,即固定热价应占按面积收费单价的50%,或用总热费的一半来按采暖面积予以合理的分摊。按设计热负荷计算固定热费较复杂,按供暖面积计算固定热费符合传统习惯,且计算简便。基于热舒适性原则,即相同面积,相同热舒适度的热用户应缴纳相同热费,因此可以按约定的供暖面积计算固定热费,如果以设计热负荷作为固定热费的计价单位,则应该对固定热费进行朝向、位置和楼层修正;若按供暖面积计算固定热费则无须对固定热费进行修正[5]。

2.2可变热费

可变热费又称计量热费,它与计量的热量有关,是用户用热量分摊的费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供暖企业应按照用户热量的多少收取热费,这种热价为计量热价,它充分体现了“多用热,多交费”的原则,有利于用户合理用热,节约用热。用户计量热价的制定要考虑到供热成本与计量的管理费用,或按实际用热量分摊计算。

3结语

1)目前,有多种计量方式,对于新建住宅建筑要选择适合的方式,对于既有建筑的供热节能改造,首先要进行外围护结构保温改造,还要选择适合的计量方式,但所有这些都要基于节能和维护用户的利益。使用蒸发式热分配表的计量方式固定热价低,而使用超声波热量表的计量方式固定热价最高。总之,为供热计量而花费的总费用不应超过实行计量供热节能所省下来的费用。2)很多因素对热费的影响使得热价制定成为难题,热费制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为了减少建筑朝向、位置、楼层对热费的影响,就需要做好建筑保温隔热,即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户间内隔墙的保温。还要适当选择热计量方法。3)两部制热价可以调动热用户与供热单位供热计量和建筑节能的积极性,用户或供热企业投资于热计量设备,热计量的节能收益再用于供热系统的节能投资,最后再把供热系统节能的收益用于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投资[4]。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供热节能。

参考文献

[1]李德英,吴俊奇,周秋华.简明实用水暖工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2]徐伟,邹瑜.供暖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11.

[3]韦建忠.供热体制改革与供热计量收费[J].区域供热,2008(1):11-15.

[4]田世奇,刘冰.供暖热价的研究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5):194-200.

计量供热系统初探 篇3

计量供热系统和普通供热系统有共同点, 它们都是是从热源带输配管网直至用户散热末端的完整系统, 但是计量供热系统与普通供热系统有所不同, 由于实施计量供热的目的不仅是供热, 更重要的是在于节能, 实在为用户提供舒适生活的基础之上更有效的利用资源, 它具备以下的点:

1、灵活的室温调节。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室内温度, 这是计量供热的必经之路, 也是节能的必要措施。

2、方便维护管理。

用户外出可以暂时关闭室内系统, 系统阀门、仪表的位置便于供热或管理部门维护、查表和管理。

3、高效的能源运行。

热量的商品化要求供热方采用更高效率的热源, 降低热量生产环节的能耗。科学的热源运行管理也是提高热源运行效率的必要措施。

二、计量供热系统组成

计量供热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用户系统、室外热力管网和热源, 这也形成了供热系统中的能量产生、传输、使用三个紧密关联的环节。室内常用计量系统有双管系统和单管跨越式系统。

三、计量供热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计量供热是在集中供热的前提下, 以改善用户舒适性和节能为目的, 通过一定的调控技术、计量手段和收费政策, 实现用热的按户计量和收费。计量供热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变流量性。

一方面自力式恒温阀可以通过温包感应室内温度, 根据设定温度与室内温度的差异, 关小和开打阀门, 调节进入散热设备的流量;另一方面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恒温阀自行设定室内温度, 改变进入散热设备的流量。这两方面的原因都会引起供热系统流量的改变。

2、节能性。计量供热是我国供热

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目的在于节约能源, 且是在提高采暖用户热舒适度, 提高热网供热水平基础上的节能。供热计量要求用户行为节能必须能够从热源处体现出节能效益, 即必须要做到系统节能。

3、调节性:

计量供热要求整个系统都具有良好的、稳定的调控性即包括末端设备、输配系统、换热站和热源都具有良好的调控性。

3.1计量供热系统变流量性的影响因素

流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为自身恒温阀的开度变化及其他恒温阀的开度变化引起的耦合作用。阀动作可分为自动调节和人为调节, 由室温及设定值决定, 室温随室外温度、供热状况、开窗情况而变化, 设定值由住户调节行为决定。

(1) 自动调节。正常供暖状况下, 恒温阀开度设至3左右才能发挥其自动调节功能。供热状况改变、室外温度高低、太阳辐射强弱或住户开窗行为会引起室温变化, 从而促使恒温阀自动调节开度以改变通过散热器的流量, 其中住户开窗行为是影响流量变化的最显著因素。

(2) 人为调节。由于住户调阀模式多样化, 人为调节带来的流量变化也是千差万别的, 住户按天气、作息、房间功能等进行频繁调节或长期调节, 分别会带来流量的短期阶跃变化。

3.2计量供热系统节能性的影响因素

计量供热的节能是通过各种调节和控制方式, 使供热量尽量接近用户需热量来实现的。

(1) 室内温控。在设有散热器温控阀的系统中, 通过室内恒温控制, 可以及时的减少采暖设备出力, 消除水平和垂直热力失调, 使各环路达到流量和温度的要求, 从而在提高供热环境热舒适度的同时节约大量的能源。

(2) 气候补偿器的节能作用。当室外气候发生变化时, 室外温度传感器将信息传至气候补偿器, 据其内部设定的调节曲线, 确定恰当的供水温度, 在与实际供水温度对比后, 调节流量使供水温度, 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3) 室内计量系统的影响。双管系统具有更好的变流量特性, 其通过散热器的流量比采用单管跨越式系统时节约50%。

3.3计量供热系统调节性的影响因素

系统调节性能是指系统的流量调节与系统散热量变化的相应关系。

(1) 供回水温差。由于散热器本身的热特性, 使得散热器流量与散热量间的关系近似阀门的快开流量特征, 反映在图上是一簇上抛的曲线。温差越小, 特征曲线弧度越大, 系统调节性能越差, 温差越大, 越接近线性特性, 系统调节性越好。

(2) 温控阀的阀权度。阀权度越大, 可调节流量范围越大, 调节性能越好。

四、小结

本文从计量供热系统的组成、主要技术参数出发, 介绍了影响计量供热系统的变流量性、节能性和调节性的因素, 总结了一些结论, 为该系统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1]李建兴:《计量供热相关问题的研究》, 天津大学博士论文, 2001:125-126[1]李建兴:《计量供热相关问题的研究》, 天津大学博士论文, 2001:125-126

[2]田雨辰、涂光备:《供热计量中热计量方式的选择》, 暖通空调, 2005, 35 (02) :45-48[2]田雨辰、涂光备:《供热计量中热计量方式的选择》, 暖通空调, 2005, 35 (02) :45-48

[3]高翔:《计量供热系统的综合性能评价》, 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2006-12-05[3]高翔:《计量供热系统的综合性能评价》, 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2006-12-05

加大力度推进供热计量改革 篇4

6年过去了, 改革成效如何?最近, 本刊记者就“推进‘热改’, 瓶颈何在?”为选题进行了走访、调研。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 我国以供热计量改革为核心的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取得了初步成效, 各地在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过程中, 积极探索, 取得了许多很好的经验。

但是, 我们也深深感受到, 供热计量改革仍在一些地方阻力重重。哈尔滨市首个供热计量小区陷入了僵局, 暴露出了调温不灵敏、计量不清楚、居民不买账等问题;作为全国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首批试点城市的乌鲁木齐, 2004年进行了供热分户计量收费试点, 但7年来分户计量收费面积仅九十九分之一!同时, 供热计量改革还存在较多问题, 新建建筑热计量设施欠账、建筑供热计量改造缓慢、供热计量收费不到位、政府机关实施热计量带头作用不明显、供热系统节能改造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甚至有部分地区还存在着不装表、装“假”表、不收费、“假”收费等问题, 严重阻碍了供热计量改革的深入。

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刻不容缓。北方地区建筑总量占全国建筑总量的比例不到10%, 但所耗能却占了40%以上, 其中供热能耗占北方建筑能耗40%。目前北方采暖地区住宅年平均供热能耗为每平方米约22公斤标煤。如果进行供热计量改造和收费, 供热能耗就可以降低三分之一以上。

当前, 我国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条件已完全具备。有明确的目标, 国家对供热计量改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有典型引路, 有很多单位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措施、办法;有明确的政策, 国家发改委制定了两部制热价的收费政策, 财政部制定了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的激励政策;有奖罚措施, 有关文件明确规定, 供热计量达不到要求的城市, 不得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等奖项。单就热计量技术来讲, 目前已经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因此, 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 统一思想, 加强组织, 加大力度, 切实把事关节能、事关民生的供热计量改革抓紧抓好。

抓好供热计量改革, 关键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主导作用, 建立健全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机制, 统一协调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的工作, 明确分工, 落实责任。要完善工作考核制度。城市政府要将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建立供热计量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 将供热计量改革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内容。

关于供热计量收费的探讨 篇5

关键词:建筑节能,供热系统,供热计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舒适的建筑热环境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冬季采暖,夏季降温,四季热水的需求成为人们生活的必要条件,但是能源的过度消耗,导致资源过早枯竭,环境急剧恶化,因此,建筑节能势在必行。建筑节能涉及建筑结构体系变化、建筑维护结构保温隔热、建筑供暖系统节能、建筑用产品结构调整和发展等诸多领域。按新建住宅采暖能耗节能50%的标准要求进行分配,其中建筑物约承担30%,供暖系统约承担20%,因此,对集中供暖系统的民用建筑采暖,按实供热量进行计量收费是我国发展建筑节能的支撑条件之一,是促进全民提高节能意识,使供暖制度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必然结果。

1 国内外计量供热现状

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过后,发达国家普遍把建筑节能作为国家的大政方针,一方面从建筑立法和节能技术上予以保证,另一方面从经济政策上加以引导,鼓励或限制,各国都颁布了若干项标准,形成了配套的标准系列,并且不断修订和提高标准的规格,挖掘能源的潜力。特别是北欧国家,例如丹麦、德国、瑞典等国,新建筑执行新标准,旧房按新标准进行的改造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基本完成,实施了供热计量收费。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重视并加强了建筑节能工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标准、规范和法规,至1995年底,按新的节能标准建成节能建筑4 000多万m2,但各地执行节能标准的差距较大。

近年来,各地在新建建筑维护结构保温隔热,改善供热管网能耗,提高供热系统运行效率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水力平衡节能方面,系统配置的变频泵仍以原定转速运行,散热器温控阀不具感温或只安装手动调节阀,用户不能自行调节室温,计量供热系统名不符实,水输送系统不达标,锅炉低负荷运行,采暖煤耗指标高,室温不匀,以至常见近环路室温可达26~28℃(或更高),常需要开窗散热,不利环路室温达不到11~13℃,引起投诉等问题,使供热系统节能没有实质性收益和进展。

2 对实施供热计量工作的探讨

生活用热计量并向用户收费,高效供热,合理用热,明白消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激发全民节能意识提高的举措之一。近年来,新闻媒体对实施供热计量收费的内容多有报道,有的甚至报道了准确的时间表,实际上,目前在几栋新建建筑或新建小区实施计量供热试点尚可,在整个城市集中供暖系统全面实施供热计量收费,按照目前的基础条件,存在着许多涉及经济、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有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尚待完成。

2.1 建筑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

传统建筑的外维护结构是承重与保温于一体,构造非常简单,加之门窗单薄,气密性差,保温效能低下。以北方建造数量较多的多层砖混住宅为例:过去长期沿用37 cm实心黏土砖外墙,24 cm实心黏土砖楼梯间墙和单层窗,由于门窗单薄,缝隙不严,空气渗透所损失的热量占全部热损失的一半以上,而外墙和楼梯间墙传热系数大,散热量超过总散热量的1/3,在传统建筑中,住户从供暖系统获得的热有70%以上是通过维护结构散失掉了,反之,炎热的夏季,酷热的高温又从维护结构传递到室内,产生温室效应,对于顶层用户感受尤深,冬冷夏热,苦不堪言。

我国430多亿m2的存量建筑中,99%是高能耗建筑,其单位面积能耗是同纬度发达国家的3~4倍,2000—2005年,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m2,但其中95%仍是高能耗建筑,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水平,对既有建筑维护结构进行节能改造,是实施供热计量收费工作的基本前提,这项工作投资庞大,任务艰巨,目前除少数试点外,尚无大面积启动。

2.2 供暖系统的节能改造

供暖系统包括热源(锅炉房)、输送网络和用户(可以是一栋建筑、建筑中某一区域或末端装置,如散热器等)在热源处做好供热规划,逐步由连片供暖发展到城市供热管网相连,实施合理的供暖运行制度,保持远近建筑受益时间均衡,提高锅炉效益。

建筑的并联环路之间的水力平衡是供暖系统达到节能的必要条件,避免不利建筑环路流量偏底,室温低于其他建筑,为使其达到应有温度而提高整个管网运行水温,使其他建筑室温过热,造成浪费,需要在各环路的建筑入口处设置调节或调压装置,以消除环路余压。在管网保温方面,目前室外供暖管网的输送效率基本达90%以上。

我国室内采暖系统一般仍沿用单管顺流式,常有不同层次,不同朝向的房间温差较大的现象,而且绝大多数的住宅是多层或高层公寓式的,每户都有几根采暖立管通过房间,在所有供热管上都安装恒温阀和热表既十分昂贵也不现实,因此造成了95%以上的结构保温达标的新建筑,没有温控、热表装置,采暖期室温过高,有些近环路住户采暖的室温能达28℃以上,开窗怕刺骨寒风伤身体,闭户又是闷热难耐,造成了能量的浪费,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将单管顺流式采暖系统改造成双管系统或单管跨越式系统,安装温控阀、热量分配表等是一项费时,费力,耗资巨大的工作,目前实施起来困难较大,一是配套的热量控制装置,如热表、温控阀、平衡调节阀等国产的质量较差,二是采用进口的产品太昂贵,资金上有困难。

2.3 相关经济和政策因素

实施供热计量收费的目的是实现节能,对新建住宅或小区的维护结构的设计、施工、采暖系统节能配套等节能指标的达标,可以通过前期审批和后期竣工验收制度上强制其执行,其用于节能部分的投资可以计入工程造价中。困难的是对既有建筑维护结构和采暖系统的节能改造,这笔庞大的支出百姓无法承担。长期以来,福利供暖的管理方式和用户的热消费态度已在人们意识中深深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既花钱改造还要高价买热,百姓参与的积极性值得考量。

对于供热部门或物业来讲,巨额投入之后能否盈利,投资回报期多长,是影响其参与态度的主要因素。由政府负担全部,就国家财力难于实现,因此,怎样对国民进行节能教育,提高人民的节能意识,制定切实合理,能够调动各相关部门和居民参与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是推行供热计量收费真正实现建筑节能的主观条件。

2.4 技术和设备问题

有人曾测算,我国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将会带来2万亿元的投资市场。包括各种绝热保温材料的开发、生产,各种太阳能、地热、生物能及再生能源的应用技术,各种采供暖水力平衡调控装置、仪器、仪表、节能锅炉、平衡阀、恒温阀、热量分配表、室内换气装置等产品的开发、生产,以及维护结构保温施工,供采暖系统的安装、调试、维修等专业化施工技术的研究和人员的培养等,将会成为推动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新的产业链和经济增长点。

3 结束语

供热计量的现状及发展 篇6

供热节能的方法主要有提高建筑保温性能、提高供热系统自动化程度、平衡供热管网、鼓励用户行为节能等。以下主要从提高用户行为节能积极性方面进行论述。集中供热是最基本的供热方式, 集中供热分户计量应运而生。分户计量就是在每个热用户入口处或室内安装能耗测量装置, 以计量热用户实际的耗热量, 并制定相应的热量单价, 根据实际耗热量进行收费, 以节约能源。在供热分户计量的工作安排中, 要求所有的城镇新建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 凡使用集中供热设施的, 都必须设计、安装具有分户计量及室温调控功能的采暖系统。

2 热量表

根据不同的计量原理, 供热计量有多种应用方式。其主要的计量装置就是热量表。热量表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流量传感器、配对温度传感器和积分仪。通过测量供热系统的流量、供回水温差, 按照如下公式计算耗热量:

Q=∫qmΔhdt

式中:Q——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J或Wh)

qm——流经热量表的水的质量流量, (kg/h)

Δh——在热交换系统的入口和出口水的比焓之差, (J/kg)

t——时间, (s)

目前付诸使用的热量表主要有两种精度, 2级和3级。其精度的热量表的相对误差在常用运行条件下分别约为±3.5%和±%4.5。 1级精度只是热量表的理论值, 技术上无法达到1级计量精度。

3 计量分摊方式

在分户计量领域, 有多种基于不同原理的分户计量方案, 主要分为两大类:分户计量和楼栋计量户内分摊。

分户计量即在每一户的供热管道入口处安装一只户用热量表, 根据户用热量表的计量值进行热费结算。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热费计算过程简单直观, 不易产生纠纷。缺点在于无法避免户间传热问题,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位于中间楼层、中间位置的热用户耗热量少, 位于边角位置用户耗热量多的情况。

楼栋计量按户分摊的方式, 是在楼栋热力入口处安装楼栋总表, 并将该热量表作为热费结算点。在每一户内安装相应的能耗计量装置, 用于累计每一户的用热情况, 并最终计算出每个用户的用热比例, 然后将楼栋总表累计的热量值按照相应的比例分摊到各热用户。目前在国内市场上推广的分摊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热分配器法:在热用户的每个散热器上安装一个热分配器, 这种装置根据散热器表面温度确定热用户的用热情况。热分配器的安装十分严格, 对于不同类型的散热器需要输入不同的参数, 在散热器上的安装位置也有严格的规定。其耗热量计算方法也十分复杂。

2) 通断时间法:在每个用户室内安装一个电磁阀, 阀门上有相应的传感器。当用户家里没人时可以关断阀门, 同时阀门会发送一个时间信号给主站系统。当用户回家打开阀门后, 阀门同样会发送一个时间信号给主站系统。主站系统通过累计用户用热时间来分摊总用热量。这种方法的分摊计量比较粗略, 没有给用户足够的调解空间, 只能开通或关断。

3) 温度面积法:在每个热用户的室内安装温度传感器, 根据用户的室内温度和供热面积确定用户的实际耗热量。由于影响室内温度的因素不仅仅是供热系统, 还包括日照、人员密度、室内活动等等, 因此次方法的合理性有待考证。

4) 流量温度法:在热用户的入口处安装温度传感器, 监测该用户的供回水温差。根据温差情况, 将总表的热水流量分摊到各用户, 进而计算耗热量。这种方法类似于户用热量表计量, 但不是实际计量, 而是根据理论值的估算。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节省了投资, 最大程度地接近实际耗热量。其缺点在于同样无法避免户间传热的问题, 与热分配器法一样具有计算过程复杂的特点, 不容易应对纠纷。

4 结束语

保护资源和环境, 节约能源是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目前的采暖用能占全国商品能源总能耗的比例较大, 采暖的高能耗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 而且还成为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推行供暖用热计量收费, 便能更好地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

摘要:对集中供热的背景进行介绍, 提出通过分户计量收费来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分户计量,热量表,计量分摊

参考文献

[1]贺平, 孙刚.供热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上海现代建筑设计 (集团) 有限公司编。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暖通动力)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3]项弸中, 梁庆庆, 张伟伟。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7.

[4]陆庆耀。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7.

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调控改造 篇7

关键词:热计量,可自动调节,节能

0 引言

目前我国现有建筑面积已超400亿m2, 且每年都在以新建16亿m2~20亿m2的速度在递增着。在社会总能耗中, 建筑能耗就占到了30%以上, 因此在建筑节能上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供热耗能是建筑耗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既有建筑耗能。在北方, 70%的既有建筑为高能耗的建筑, 我国高能耗建筑的耗能量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以上。因此, 既有建筑的供热计量节能改造势在必行, 节能调控改造是科学的、经济的、合理的。

在以往的集中供热系统中, 用户自主权利小。热用户需求各有不同, 就造成了供热方式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问题, 并且楼栋之间也不能达到很好的热平衡效果。在上述情况下, 近几年渐渐演化出了一些针对节能的改造方案。其改造核心内容在于户内独立控制配以计量检测, 楼栋管网减少热损。因此需根据建筑年代、供暖系统构造等基本特征, 有针对性的进行建筑热计量及节能调控改造。对于供热计量节能改造主要有室内采暖改造、二次管网改造、热源及热力站改造、围护结构改造等几个方面。

1 室内热计量及调控改造

通常需改造的建筑, 都是垂直单管系统及垂直双管系统。这种传统系统是相对于已分户供暖计量的系统而言的上供下回垂直单管系统和双管系统。往往供暖系统是统一的整体, 无法达到灵活的按需分配调节, 节能更无从谈起。但该系统结构简单, 耗材少, 在民用建筑和公用建筑中还有广泛的应用面。通常来讲需进行节能改造的建筑大多都是这种传统系统。

1) 室内热计量及调控改造采用用户自行调节温度、各用户用热分摊的方式改造, 具体方法为:单管系统增加跨越管并安装温控阀和分户热分摊装置;双管系统安装温控阀和分户热计量或分户热分摊装置;建筑物采暖管道入口处安装热量表及流量调节装置, 并可上传用热数据给数据中心。

2) 温控阀分执行阀体和控制器两部分:执行阀体:安装于住户外回水管便于操作、维护的位置, 以无漏水状况为佳。控制器:安装在用户室内, 便于操作和显示室温, 可由住户设定温度来控制执行阀体启闭, 并为执行阀体提供电源。

3) 热分配表计量。热分配表安装在散热器上, 测量各散热器热量读数, 通过楼栋总热量消耗按占用比例进行分摊计算, 得出用户用热量。优点:具有安装方便, 价格低的优点, 单管, 双管系统都可用。缺点:拆卸或者安装暖气片时易损坏, 且精度不如热量表高, 需与换热器匹配调试, 入户安装牵涉到人为影响热量测量问题。

4) 热量表计量。热量表计量法是根据测量入户的流量和供回水温差, 利用积算仪计算出真实用热量。其造价比热分配表要高。户用热量表适用于按户分环系统, 在楼栋地下室或楼梯间设集中热量表箱, 统一对楼栋及用户进行热量统计。

a.热量表由三个部分组成:流量计:测量热水流量。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供回水温度。积算仪:根据测量的流量温度数据, 计算用热量。b.热量表分类。热量表计量方式和结构各有不同, 一般常见的有机械式、电磁式、超声波这三种类型, 现简单介绍三种热量表优缺点:机械式热量表。优点:结构简单, 生产便捷, 价格低, 功耗小。缺点:多部件易损坏, 水质低的工况下易堵塞, 工作持续性和稳定性较低, 压力损失略大。超声波热量表。计量原理:根据超声波在水介质传播时, 顺水速度与逆水速度差计算流速, 再通过计算得出流量。优点:管道不易堵塞, 可垂直或水平安装, 适用于供热用水介质测量。缺点:安装离震动源近会大程度的影响精度;水介质温度变化较大时测量精度也会有比较大的变化;管道结垢的话会对超声波传播形成干扰, 无法得到准确的测量数据。电磁式热量表。优点:压损小, 水略微变差及管路结垢都不影响测量;对管道震动适应性强;缺点:成本极高, 功耗高。c.热量表的安装。热量表的安装与使用都直接影响到供热计量的准确度, 如没有正确安装, 误差率可达到30%以上。热量表信号线易受到电磁干扰影响, 在安装时, 信号线与电源线需保持足够间隔距离 (50 mm) , 同时, 积算器也应远离上述干扰源;热量表的电子部分不能安装在超过极限工作温度、湿度的地方。安装时需保证直管段要求, 避免气泡位置及弯头处安装。

5) 流温法计量。基本原理:设楼栋热量表及温度采集箱并可上传数据至数据中心, 用户供回水及室内设温度传感器, 传感器的数据传输至温度采集箱, 由数据中心进行实际用热的分摊计算。优点:a计量稳定, 流量固定, 不论检修或用户对温控阀调节, 都不会影响热量数据的采集。b系统简单可靠, 故障率低, 使用时间长。缺点:维护工作量大, 实际操作难度大;散热器温差小, 温度计量的误差容易导致热量表误差较大。

6) 通断时间面积法计量。a.具体做法是, 在用户总管上安装温控阀。通过用户设定室内目标温度, 温控阀通过计算确定一个周期内阀门的开停比, 以此调节室内热量, 同时记录通断时间, 并以每户的供暖通水的时间来分摊建筑的总热量。b.这种计量方法对采暖设备比较苛刻:采暖设备和负荷匹配要得当;用户不可改变采暖设备类型及数量;水力不能失衡, 流量需每户都一致;要保证水质, 定期清理过滤器。

通断时间面积法是对用户按供热按时按需求收费, 使用时间一致则收费一致, 不需修正。

2 二次管网平衡改造

热力管网需尽量保持平衡, 集中供热企业一般一次管网均配置了自动控制系统, 可自动按需分配流量及热量, 但二次网部分大多由用户自行管理, 存在资金、技术等影响决策的问题。水力失衡是经常在二次管网上发生的现象, 其原因可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1) 静态水力失调:管路系统特性本身造成水力失调, 是供暖系统固有的。2) 动态水力失调:动态水力失调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它是因某些阀门开度改变, 导致流量变化, 管路压力产生变化, 引起互扰而使其他用户流量偏离预设值。现今解决水力失调问题的办法是, 建筑入口加装平衡调节装置, 保障各建筑供回水压差, 进而保证楼栋流量。平衡调节装置需配合围护结构改造同步进行, 才能最大限度的节约建筑能耗, 实现建筑节能的效果。另为保障水力平衡, 加装平衡调节阀的同时也要对老旧管网进行管道及阀门的维护。

3 热力站及热源改造

在热源及热力站内进行循环水泵变频改造、设置气候补偿系统、在热力出口处安装热量表。气候补偿系统工作原理:1) 当室外气温发生变化时, 热力站外的温度传感器将室外温度传递给调度中心, 通过调节一次网流量来调节二次网供热量。这样可在初寒、严寒、末寒期根据需热量不同自行调节供热量, 以达到节省能源的效果。2) 通过用户设定时间控制器, 根据不同时段的不同室温要求供热, 达到无人时减少供暖量的效果。

4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建筑物由围护结构包裹, 减少建筑物热散失。据统计, 建筑物本体散热占整个建筑用热量的65%以上, 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改造是整个节能改造的重点。而且围护结构改造投资费用非常低廉, 节能效果确实很高。改造内容:外墙改造选用外保温技术制作保温层;外窗改造宜将单玻、推拉窗改造成双玻、平开窗, 或在原窗的一侧加装一樘保温性能好的窗户;选用合适材料 (聚氨酯或挤塑聚苯板) 对屋面制作保温层。

5 结语

太原市政府对节能工作高度重视, 近年来节能改造也在逐步进行。供热企业担负各地区大面积供暖任务, 其耗能在各行业中属前列, 且能源支出在供热企业的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科学合理的利用能源, 做好节能改造是各供热单位都面临的问题。节能改造完成后, 预期供热能耗会降低30%,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相当于可扩网40%, 增大了供热能力。

供热系统节能改造, 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环保工程, 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是一项具有节能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的多赢工程, 项目的实施是必要的、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王清勤, 何维达.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探讨[J].建筑节能, 2011 (4) :10-13.

[2]霍华.城市供暖计量计费系统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2.

[3]郭铁桥, 李增志.供热系统现状及分户热计量[J].山西建筑, 2006, 32 (11) :159-161.

上一篇:脑蛋白水解液下一篇:丝网版画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