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网版画的语言特点(精选11篇)
丝网版画的语言特点 篇1
摘要:丝网版画因其印刷的快捷, 套版的精确, 印刷时图形无正反面等特征, 决定了在版种语言上的特殊表现力。丝网版有着自身的特点, 以套色版画为主, 强调色彩概括, 最早进行了形式语言的转型。简单的印制过程, 转换成能动的创造活动, 使丝网印刷过程成为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更能发挥出丝网版画独特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丝网版画,语言特点
一、简介
丝网版画也叫孔版画, 和其他版画一样, 丝网版画也是从印刷术之一的丝网印刷技术中脱颖而出的一种艺术样式。事实上, 在20世纪初期丝网版画已从丝网印刷的工业印刷中分离了出来, 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丝网版画在印刷广告、包装物、路牌、衣饰图案等, 都得到良好的运用, 可以说在当今社会得到广泛应用。
二、丝网版画制作基本过程
三、丝网版画的语言特点
丝网版画区别于传统画种和其他版种, 它有专属的语言和特点。如今丝网版画已经逐渐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它具有的商业性、实用性、现代性、艺术性、灵活性、多样性、综合性、开放性等多种特点。
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连, 科技的进步程度说明社会发展的进步程度。从有艺术开始, 它的发展就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丝网版画艺术的出现就是艺术发展的前沿表现, 它在传统印刷技术的及出生进行革新, 扬长避短, 在技术的局限性上有很大的改善。丝网版画的出现和发展跟军事和商业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广泛传播和理念更新上, 已渐渐成为世界版画的主流, 是一种具有一定当代性的版种。丝网版画以一种澄澈的线条, 无约束的画面, 繁杂的分版套色与正片叠底混合印刷产生的特效, 无可取代的明显特征逐渐成为新的艺术载体。使版画的语言变得丰富而具有现代性。
因而伴随着丝网版画的印刷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这无疑对丝网版画伊苏的崛起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语言, 与较之前的旧版画语言相比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开放性、多样性。从早期应用手绘描版, 手工分版, 手工制版, 到后来用感光胶晒版, 电脑分版, 电脑制版。技法越是先进, 越是扩大丝网版画创作者发挥的空间。因此, 版画创作者也正是通过这种技术不停地更新改造, 不断转变自身艺术语言和方法, 来表现丝网版画中各种各样的形式语言, 这使得使创作思维和整体画面形式可以完整的呈现在世人面前。从十九世纪到今天, 由于丝网印刷术技术的更新迅速, 以至于丝网版画的形式语言早已与其他版种区别开来, 成为了最有灵活性和多变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了解丝网版画的基本语言, 更要进一步精练技巧, 熟练掌握丝网版画的各种表达手段, 进行多种语言的尝试。最基本的练习方式有写生转换法和综合练习法。写生的转换, 是最直接的练习方法。综合练习就是将丝网版画的几种技法, 进行体验。突出丝网版画的艺术特点, 致力于探求画面艺术语言练习之中。根据丝网版画制版特点, 分别进行色块组合练习、各种肌理练习。数码制版练习。
丝网版画是造型艺术的一种, 既具备了一般版画的艺术规律, 更有自身的特殊规律。练习中使我们掌握了丝网版画的多种样式的表现手段, 熟练掌握了丝网版画自己独特的语言。解决了怎样做的技巧问题之后, 进入到丝网版画创作之中。创作是检验形象思维及个人语言特点的阶段。所有基础的联系、技法的综合训练最终都是为创作而服务的。丝网版画的创作和绘制语言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行云流水般地宣泄自己的情感, 亦可理性描绘出超写实细节。可以使用各种实物 (棉纱、网布、树叶等) 直接在透明涤纶片上拓印出各种机理, 还可以应用电脑喷绘出各种图像在硫酸纸或胶片上。
丝网版画的创作, 不仅需要吸收版画的艺术特色, 更需要继承其他各种艺术形式的精髓。丝网版画不像中国话, 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演练, 形成了程式化的技法形象, 有一个完整的坐标体系。丝网版画没有可参照的坐标, 在创作上更有自己的语言的开放性, 多样性和综合性。无论是形式与图式的选择还是宏观的思维方式, 丝网版画具备其他版画种类一样的要求, 即视觉直观的冲击力和对观众内心的感染。我们在丝网版画的创作中应该多注重构图与颜色的运用。总的来说, 宏观的形式与图式选择需要纯粹直观的画面因素作支撑, 好的作品应该是两者都经得起推敲的, 画面要有视觉上的美感和心灵上感染力, 要体现出丝网版画特有的形式和语言。
创作的规律是多样的, 作为丝网版画创作的关键是要从技法思维中逐步向创作思维过渡, 经过了技法和语言表现课程后, 要在艺术实践中找出个体的关键焦点。感受到生活形象, 以真实的独特感知形成创作的意向。在艺术创达中, 能熟练运用丝网版画的语言形式进行体验。对丝网版画的技法特点的运用、并非是越多越好, 技法和表现方法, 是否与创作意念达到一致, 这是在创作中需要不断推敲的。石涛说:“无法之法及为至法。”对技法、画法的选择, 在实践中就要如此。
丝网版画的创作语言是独特的, 是对世界不断探索的历程, 自我观念的形成、技巧的个性化等都需要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即“生有尽、识无涯”。只有不断探索与实践, 不断内修外练, 才可能创作出沁人心脾, 令人过目不忘的作品。
最早的丝网版画是用油性颜料印制的, 油性颜料的光鲜亮丽, 使丝网版画呈现出质感鲜明, 对比强烈, 线条清晰, 色彩饱和鲜亮, 有很抢眼的效果, 吸引人的眼球。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就是很好地体现。随着时代的进步, 丝网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 水性颜料开始出现, 并被广泛应用。它可以把中国画, 和水彩画的感觉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种语言形式的独特性在于可以保持住水的韵味, 颜料和水完美的结合。区别于油性染料的浓郁, 给人一种清新淡雅, 超凡脱俗的感觉。让人看了很感觉清新缓和。水性材料的实用性很强, 可以把作品印制到各种材料上。
丝网版画以其直接的制版方式, 便捷的印刷手段, 已成为当代艺术家艺术表现的重要媒介, 并广泛应用于各种艺术形式之上, 充分体现出丝网版画的开放性, 综合性和多样性。丝网版画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画种, 摒弃了以往沉重的传统模式, 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将有很宽广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桂林, 丝网版画的语言探索—丝网版画教程[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12)
[2]张桂林.西方版画史[J].上海: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0 (9) .
[3]张天星.版画艺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0.
[4]张奠宇.丝网工作室[J].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1999.
丝网版画的语言特点 篇2
塑料丝网印刷的应用范围丝网印刷不仅简单、上马快、应用面广,而且可以应用于其他印刷不能应用的生产部门,如电子工业、电路板的印刷、玻璃器皿的印刷。不仅可以印刷在薄膜上、平面上、立体上、曲面上而且可印刷在木材上、塑料上、玻璃上、织物上。例如,服装上印字及图案;箱、包、袋、夹、衣、帽、鞋上印字及花纹;塑料文件夹、书本封面、纺织袋印商标等。
一、塑料丝网印刷机的种类及结构
1.这是最为简单的丝网印刷机,平网平台,铰链连接。印刷时,取放承印材料、印版起落、刮墨、回墨均由手工操作,最大的优点是简便、经济,不管材料的种类,只要平面形状均可印刷。
2.印刷机的平面丝网印版不动,平面工作台可作上下升降,刮板作水平方向自动往返刮墨运动。印刷时工作平衡、套印准确,可用于多色套印。
3.平网滚筒式自动丝网印刷机
该机由自动输纸、印刷机构、收纸机构及烘干装置组成。印刷所用的丝网印版是水平安装在框架上的,刮印的工作台为滚式,刮刀可作上下移动。每印一色,网版左右移动一次,刮刀上下移动一次。该机从送纸到印刷可连续自动,也可根据不同的承印材料设有点动和半自动装置。这种丝网印刷机套印精度高、生产效率高。
4.圆网平台丝网印刷机
丝网印版呈滚筒状,刮板安装在圆网印版内,印刷工作台为平台。承印材料用卷筒料。印刷时,平面工作台不动,圆网印版作旋转运动,直立向下的刮板将油墨挤压,通过圆网印版的过墨部分,使水平移动的承印材料受墨,构成印刷图文,这种丝网印刷机可以机组排列,进行多色套印,适宜于塑料薄膜、纺织品等彩色印刷。
5.圆网滚筒式丝网印刷机
该机的丝网印版、压印工作台均呈圆筒状。印刷时两个滚筒时旋转,圆网印版中的刮板挤压网听油墨,通过圆网印版的过墨部分,使承印材料受墨,构成印刷。这种丝网印刷机速度快,适用于大批量印刷品。
二、丝网印刷的操作程序
1.印刷前的准备
(1)清理周围环境,调整车间温湿度,擦洗印机,防止灰尘过多。
(2)准备承印件和油墨,了解其特性,据此选用合适的刮板。
(3)油墨的调配、色相的调配、粘度的调节、干燥速度的调节。
(4)准备和检查烘干装置。
2.安装丝印印版
(1)确立印版的位置。根据丝印机的具体结构不同来确定印版的正确位置,应在承印件的合适位置中。尤其是丝网套印时更应细致调节各色纵横向位置,使套印准确。
(2)高速和控制好印版和承印件之间的间隙。版面规格大,间隙应大一些;绷网的张力大,网版的下垂度小,间隙可小一些;金属丝网比其他材料的网刚性好,不易下垂,间隙也可小一些;油墨稀,间隙应大一些。
3.试印刷,观察油墨色相,印刷涂层厚薄,套印准确情况。然后调整,再正式印刷。印刷过程中应随进注意印刷质量,防止堵网和其他事故发生。
写生语言到木刻版画创作的转换 篇3
(1)“我不是听从他们 我是听从自然"
"就是我处理某一题材,要模特做出某一姿势,我只是指挥他,而谨防去支配他,因为我只顾表现现实可自然地供给我的形式。”
“我看到的是全部的真,不只是外表的真。”
----------------《罗丹艺术论》
这是罗丹艺术论中描述艺术之写实中的话,这是罗丹的学生在他工作的时候罗丹真实的讲述给他的内容,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一个艺术家对待作品的态度。不论他表现得手法是否写实,但是他选取的内容和素材是毋庸置疑的。
真正让我肃然起敬的是不仅他的绘画态度是真实的,而他在人生的取舍上真正的征服了我。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要荒废你的光阴于社交政治中。你将看到你的同伴中途得了荣华富贵,但他们决非真正的艺术家。他们之中也有聪慧之士,如果你去和他们角逐名利,你将和他们一起牺牲,你再无一分钟的余暇去做艺术家了。”
真实这个词,不仅仅只是说的我们在绘画上的态度,更是我们人生中面对眼前的局面取舍的态度,一个年轻人大多数都会为了一些些利益而选择了与艺术背道而驰的路,真正坚持下来的又有几人。坚持说的容易做的难,功不离手,曲不离口,年年月月都在拿着刀刻板子的能有几个?
当然我也喜欢看到一种真实的特点,把记录下来,比如看到一个很丑的人身上流露出很美的气质,或是一个穿衣夸张时尚的人身上掩饰不住的乡土气息。这种迫切感就像是一个男人在不停的观察一个他感兴趣的女人,疯狂的希望擦掉她脸上的妝,看到一张真实的脸的冲动。
我们在处理模特的过程中,为了表现他的肢体上的特点或是情感上的特点,我们可能不经意间会“格外有力的表现出”或是“特别标明”或是“夸张了一些”,那么这样是不是就不真实了?是不是就改变自然了?
我只能说不是这样的,至少我们在绘画过程中是没有意识到的,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们考虑的仅仅是这个人物是否被我塑造出来,我塑造的这个人和我对他的真实感受是否一致,他的特点,他的情感,是不是在画面中出现了,我再多加入一些成分可不可以把这个人表现的更充分一些?情感是会影响我们的视觉的,但是这种视觉也是真实的,因为我们的感情是真实的。
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艺者与庸者的最大区别是“视”而不“见”和“视”而所“见”。什么叫“视”而不“见”?就是艺者的激情能使他在外形下面察觉到内在的“真”,那么,艺者眼里所看出来的自然和庸家眼里看出来的当然不同了。所以艺者只要相信他的眼睛就是。
这是《罗丹藝术论》中的部分观点,我同样在描写弗洛伊德绘画中《蓝围
巾的男人》这本书里看到类似的观点。
(2)“我太喜欢他了。我甚至把他那些乏味的小说都读过了,因为他的乏味似乎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令人乏味的事情。”
(3)“想象是弗洛伊德的高度重视的一项能力,如,生动性———它可能已在他的脑海里深深的扎根。他指出人们常常会认为才智非常重要,其实就是想象力,即能够看到事物的本来,真实的面目。”
在这里我引入了弗洛伊德的一段话,这段话让我侧面的知道了,他在平常工作中,生活中是怎么样在学习和在画面上选择的。他喜欢真实的小说,即使是乏味的故事,他都可以感受到那是他在自己生活中体会到和经历的一种无聊,乏味。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画面不是舞台,也许有些画家喜欢表现一种舞台的戏剧性,或是只有舞台可以表现出来的一种激烈的矛盾,但并不是每一张作品都是这样的。就好比中世纪时期有很多皇室的肖像画,这些肖像画是平民无法接触的,但是也有丢勒那样用最朴实的模特来表现出最下层人的生活状态。虽然他的作品也没有例外的涉及到了很多的圣经中的内容,但不得不说,他是真的在观察生活,观察真实的自然。
同样,反着来说,如果你的画面不真实,可以说大部分人都是不认同的,至少每当我看到自己无意识的状态中出现了一些我没有很仔细观察和理解后刻下去的体块关系的时候,再回头来看,我会觉得非常的沮丧。这明显是一个败笔,但是又无法更改。真正的败笔不是在于我技术问题,而是观察问题,我没有真实的去观察它并记录下来。
我非常喜欢这句话“我想看到真实的颜色,这本来就不是容易的事情。”不论是颜色还是形状,只要是真实的,都是不易的。曾有朋友说,“我只是夸张和扭曲了一下这个人体或是静物的一部分,但是我从根本上来说我还是从真实生活中的人和物改变而来的,所以,我也是真实的。”
说实话,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有一句话说的好,画人画皮难画骨,改变一个人的外形很容易,但改变一个人的神态很难。在如今这个什么都要高产高效的时代,有时可以揠苗助长,但有时却是欲速则不达。决定一个人的本质的东西不是外貌而是性格;同样道理,决定一张人物绘画的不是外表怎样处理,而是精神世界的创造;而精神世界是通过这个人的长相,神态,性格来烘托出来的。光是夸张和扭曲一个人的面貌,体块,姿态,再加上一点社会的意识形态,这只是一种纯粹图式语言的视觉刺激,从本质上来说它并不真实,从画面上来说,这样的方法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决画面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是解决画面问题呢?“艺术只是情操,但没有体积,比例,颜色的知识;没有灵感的手腕,最活跃的感情也要僵死。一个大诗人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外邦去,他将如何是好呢?不幸,年轻的艺者群中多少诗人不愿学话,只知张口结舌。”这是罗丹为年轻艺术家写的一段话,其实画面解决的问题点就是在体积,比例,颜色这些知识之中的,因为我们需要这些来烘托出我们所画人物的精神世界和表达出我们眼睛能看到的这个社会和人之间的深度,但是有很多人在创作中都不屑于提及。但这是不对的,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观念上的难度是不一样的,一个体积的关系在不同的观念上有不同的理解,每一个层次的理解都是打开了一片天地的大门。
丝网版画的语言特点 篇4
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创新应用的方式主要包括单独肌理语言的创新应用方式、适合肌理语言的创新应用方式、连续肌理语言的创新应用方式以及综合肌理语言的创新应用方式。
一、单独肌理语言的创新应用方式
单独肌理语言是指一个独立的个体肌理的造型表现形式, 称之为“单独肌理语言”。单独肌理语言是肌理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 也是组成其他肌理语言的造型基础, 如化石纹样肌理结构。
单独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应用没有外轮廓及骨格限制, 是一种可以单独处理和自由运用的创作语言。单独肌理语言在画面中的表现与周围其他肌理语言无直接联系, 但是需要注意外形的完整和结构的严谨, 避免松散零乱。作为肌理语言的最基本形式, 单独肌理语言从画面布局上可以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表现形式。
1. 对称式
肌理语言的对称式在绘画创作中表现的特点是以假设的中心轴或中心点为依据。使单独肌理语言按照左右、上下对翻或四周等翻的形式呈现于画面中。肌理结构严谨丰满、工整规则, 使丝网版画的内容充实、饱满, 统一中又富有变化。
在丝网版画创作中单独肌理语言的对称式表现形式又可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绝对对称是指肌理在画面虚拟的对称轴或对称点的形状、色彩表现完全相同, 且是等形等量的组织形式, 具有条理, 平静、严肃、稳定的风格, 力量感较强。相对对称是指肌理在画面中的表现总体外轮廓呈对称状态, 但局部存在形或量的不等之处的组织形式, 具有动静结合、稳中求变的新鲜感。
2. 均衡式
单独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应用的特点是不受对称轴或对称点的限制, 结构较自由, 但是需要注意保持画面重心的平稳性。单独肌理的均衡式表现主题突出、穿插自如、形象舒展优美、风格灵活多变和运动感强。在丝网版画的创作中单独肌理语言的均衡式表现在画面中呈现的位置相对自由、随性, 主要根据创作者的创作需要而定,
二、适合肌理语言的创新应用方式
适合肌理语言是指受到一定外在形状轮廓制约的肌理语言构成的表现形式, 称之为“适合肌理语言”。适合肌理语言具有严谨与适形的艺术特点, 即“在框架的限制中寻求自由”, 如圆形构图式肌理结构。
适合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应用具有严谨与实行的艺术特点, 其要求肌理的变化既能体现物象的特征, 又要穿插自然, 形成独立的艺术美感。适合肌理外形完整, 内部结构与外形巧妙结合, 常独立应用于丝网版画创作中造型相应的装饰美中。适合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创新应用主要有离心式、向心性、均衡式、对称式、旋转式几种表现方式。
1. 离心式
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离心式表现方式主要是指肌理远离画面中心点的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通常应用在主要题材置于画面中心位置的构图结构中, 起到一个支配的作用, 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2. 向心式
丝网版画创作中肌理语言的向心式表现方式是指肌理语言向画面的中心点集合、靠拢的呈现形式。肌理语言的向心式表现方式在丝网版画创作中能更好的表达出一种纵深、深邃的感觉。
3. 均衡式
肌理语言的均衡式表现方式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外形轮廓下呈现出一种自由、多变的个性。其不受任何中心点、中心轴与内在轮廓的限制, 更多的是趋向于一种随喜的态度, 给人传递一种轻松愉快的信息。均衡式在丝网版画创作中对肌理语言的应用比较繁多, 是创作者相对青睐的一种表现方式。
4. 对称式
适合肌理语言中的对称式是指一种规则的肌理形状, 以对称中轴线或中心点为参照, 将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区域进行排列组合的肌理结构, 是单独肌理语言对称式的拓展与补充, 具有更宽广的创作空间与表现形式。
5. 旋转式
旋转式在丝网版画创作中肌理语言的应用上主要采用曲线作为骨格线, 具有流畅优美、运动感强的画面效果, 与离心式和向心式的表现方式大致相同。此外, 离心式和向心式的结合旋转式也很常见。旋转式, 在丝网版画的创作中一般应用的相对稀少一些。
三、连续肌理语言的创新应用方式
连续肌理语言是指有一个或几个基本肌理语言单位向上下、左右或四方有规律的持续扩展, 使其形成为较大面积纹样的肌理语言构成类别。其具有条理性、秩序性、连续性和节奏感强的艺术特点。连续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创新应用的方式主要有二方连续肌理语言应用方式和四方连续肌理语言应用方式。
1. 二方连续肌理语言应用方式
二方连续肌理语言是指一个单位肌理语言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的循环排列, 产生优美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横式或纵式的带状肌理.亦称花边肌理。创作时要仔细推敲单位肌理语言中形象的穿插、大小错落、简繁对比、色彩呼应及连接点处的再加工等。
二方连续肌理语言主要应用于丝网版画创作中大块面积的表现形式, 偶尔也应用于小面积的画面装饰等。
2. 四方肌理语言应用方式
四方连续肌理语言是指一个单位肌理语言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所产生的肌理纹理。这种纹理节奏均匀, 韵律统一, 整体感强。创作时要注意单位肌理语言之间连接后不能出现太大的空隙, 以免影响大面积连续延伸的艺术效果。
四方连续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创新应用的方式相对较少, 主要应用于画面的背景处理。
四、综合肌理语言的创新应用方式
综合肌理语言是指将单独肌理语言、适合肌理语言、连续肌理语言中的两种或三种纹样结构, 组织综合在一起的肌理语言构成方法, 称之为“综合肌理语言”。画面的总体视觉效果具有逻辑性、秩序性和稳定性强的特点。在丝网版画的创作中, 综合肌理语言的创新应用方式较多, 其在画面中的表现方式需根据创作者的主观审美需求与画面的客观表现需求而定。其在丝网版画创作中创新应用的方式主要有单独肌理语言与适合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单独肌理语言与连续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单独肌理语言与适合肌理语言和连续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
1. 单独肌理语言与适合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
单独肌理语言与适合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是指在丝网版画的创作过程中, 在画面上同时应用单独肌理语言的表现特性和适合肌理语言的表现特征, 使画面更和谐、丰富、动人, 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审美效果。
单独肌理语言与适合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在丝网版画的创作中应用的相对较多, 是一种容易表现与处理的综合应用方式。
2. 单独肌理语言与连续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
单独肌理语言与连续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是指将单独肌理语言与连续肌理语言结合在一起, 同时表现在丝网版画作品的画面中, 是画面更具有条理性、稳定均衡、韵律统一的绘画特性。
单独肌理语言与连续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表现方式比较繁复, 较难把握, 是一种需要谨慎安排与处理的应用方式, 在丝网版画的创作中应用的相对较少。
3. 适合肌理语言与连续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
适合肌理语言与连续肌理语言在排列组合有着类似的韵律, 在表现上有着类似的载体。二者因为各自的复杂性与啰嗦性, 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应用极难综合与调配, 所以综合应用相对前两者来说较少。
4. 单独肌理语言、适合肌理语言和连续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
单独肌理语言、适合肌理语言和连续肌理语言的综合应用是指三者同时出现在丝网版画创作的画面中, 共同完成与调理画面的和谐与美感。三者在画面中表现分量的多少由创作者根据画面的需求而定, 可多可少, 是画面和谐统一。
单独肌理语言、适合肌理语言和连续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综合应用相对较多, 三者协力合作, 可以创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丝网版画的艺术审美特性。
肌理语言是自然的完美产物, 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蕴。将肌理语言融入到丝网版画的创作中, 可以创作出一幅幅别具一格, 并具有高度审美内涵的版画作品。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创新应用是创作者对世界、对社会和对自身的一种再认识, 也是一种思想的再次提升。肌理语言创新应用的方式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应用, 是社会大众对丝网版画审美发展的诉求, 也是丝网版画内在发展的需求, 且对丝网版画自身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推动作用与应用价值。
摘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当代社会, 丝网版画在商业经济、数码技术以及机械自动化等科学因素的影响、冲击与干扰下, 慢慢地被削弱了自身内在的艺术特性, 而更多的倾向于商业性。肌理语言作为一种绘画创作语言, 是丝网版画创作中的主要部分。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应用, 寄予着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审美内涵和创作经验等。而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创新应用的方式, 不但可以打破以往固守成规的创作模式, 还能使丝网版画的本体艺术特性与审美价值更为突出与完善。
关键词:肌理语言,丝网版画,创作,创新应用,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桂林, 张炼.丝网版画的语言探索:丝网版画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2.
[2]赵瑞椿.美术技法大全·丝网版画[M].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
[3]林家阳, 于君.图案与装饰[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4]廖念一.计算机辅助制版与水印丝网版画[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5]张鸣, 王煜.丝网版画[M].云南美术出版社, 2004.
[6][英]玛拉.丝网版画[M].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2.
丝网版画的语言特点 篇5
每一件艺术作品的背后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特色和经济政治要素,同时也有艺术家的精神体现以及专业技巧的各种体现,这也就表明,每一件版画作品中,由于抽象艺术语言的运用的差异而展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
抽象艺术语言的概念
学界对抽象艺术和抽象艺术语言两者的的界定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主要是受限于学者个人的知识层面、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分析问题角度的不同。翻阅我国经典辞书,可以看到对抽象艺术的解释如下:“一切艺术都是抽象性的”或“非再现的,非描绘的”艺术,即经抽象的点、线、面、色块等组成的非具体客观形象的艺术,是在画面上作几何形体的组合或作抽象的色彩和线条挥洒的艺术。也就是说,抽象艺术语言实际上就是对具体的艺术语言形式的完全颠覆和超越,是以点线面和色彩来表现艺术的一种方式。而且,在平面画布上,可以通过点线面的综合运用和组合来使画面充满感情色彩。
尽管现实的世界多是琐碎的、拼单的、单调的,但是正是这些简单单点的叠加才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才使得我们的生活由于色彩斑斓的折射而变得五光十色。对于创作画作而言,巧妙地利用抽象艺术语言来使得点线面进行综合组合和运用,则是对生活的一种高度抽象、也是将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融入到画作之后所展现的一种关乎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生活哲思。在绘画中,即使是简单的点线面的拼接和组合,或者是色块的随意搭配和组合,都可以使我们眼前一亮,给我们更多的视觉冲击和期待,这就是运用抽象艺术语言使绘画变得更加灵动、震撼的原因所在。
抽象艺术语言在版画中的运用
就绘画而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点线面的结合和综合运用,以及笔触、肌理、印痕等要素的精妙运用和展示。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版画的基本内容,也使得版画更加灵动和富有美感。就以蒙克的木版画《吻》为例,这幅作品中正是由于点线面的综合运用以及笔触、肌理、印痕等要素的精妙展示,才使得这幅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幅画中,木版与刻刀完美融合,面与线条结合熨帖,色彩与肌理交错到位,在一个看似模糊的空间内部,像我们展示了一对正在拥抱着的情侣。对于人物的刻画也非常简单,大约寥寥数笔就将其外形简单勾勒了出来。此外,画面中的背景色所谓大面积黑色,给人一种凝重、沉稳的感觉,再加上彩色流动着的线条,给人们造成了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更能够让人体会到音符的流动和美妙、和谐。然后,画家运用手中的妙笔,使得线条、色块和印痕、肌理等完美结合,使人能够透过画作,体会到作家充沛的情感和盈润的画风。在铜版画中,制版的偶然性加上金属材质的肌理,都会大大超出人们平时的想想。这些看似简单、偶然的组合,给人们造成了出其不意之感,使得具体形象完全淹没在夸张的线条和笔触之中,难以寻得踪迹。人们从这些描述中,满足了视觉上的审美享受和感观。
举个例子,斋藤寿一的《鱼》是一副令人赞叹的铜版画作品。在画中,两条鱼的描摹十分具体,让人一眼就能够看出,再配上美柔汀的细腻语言使得两条鱼仿佛具有了质感,光滑可触,将鱼鳞跳动、细腻的纹理通过独特的笔触展示到观者的眼前。在这两条具象的鱼的周围,无数的鱼被概念化描摹,几乎看不到具体的形象。作者通过抽象元素圆点的巧妙运用,再加上腐蚀过程中的封版技法的灵活展现,使得这幅画背景中的一系列的、大大小小的点就好像是水中升腾着的、有温度的气泡一般,整幅画瞬间灵动了起来,也更加增强了画作的动感效应。两条鱼旁边大大小小的鱼群的展现,画家并没有直接描摹,而是故意或者不经意地透过防腐层的腐蚀,以此来展现不光滑的、毛糙的群鱼,这和两条具体可感、光滑的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铜版特有的表达能力,在铜版画中综合运用了抽象语言,使得更多的欣赏者可以透过作品的细部去感触作品所表达的丰富意境,并且使其充分发挥联想和想想,给画作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版画中,抽象语言利用这种偶然性和肌理性,并且综合运用点线面的有效结合来展现画面中的偶然性。这种单纯的色块组合和灵动、绚烂的色彩呈现模式,都会给人们带去无限的想象,都可以极大地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官,从而使得作品更加丰厚和灵动,也使得版画的表现力和生命力更加旺盛。
浅谈木刻版画的审美特点 篇6
一、木刻版画的刀味美
1、刀味的清晰美
木版画, 画面以刀代笔, 在木版上进行刻削制作, 完成形象与点、线、面的组织。版子的凹凸, 拓擦的轻重, 刻是减法, 印是加法。这要求印的感觉是沉下去的, 画的感觉是浮出来的, 而且要把表现“气韵生动”“骨法刚硬”摆在重要的位置。然而, 刀难以像画笔在画布或纸上作画那样挥洒自如, 过度自然。刻刀的锋利, 斩钉截铁, 使得版面阴阳分明, 毫不含糊, 因此注定了刀味的肯定、明确。凹凸的感觉一定是明确的, 不管是从视觉还是从手感上, 我们都可以明晰的感觉得到, 因此印制出来的一定是黑白分明, 清晰感十足。不同的刀法产生不同艺术效果。如, 正切刀, “中锋入木, 棱刀毕露”。刀锋所向, 线的两侧整齐清晰, 棱角鲜明, 给人果断、明快之感。涩刀, “欲进不前, 徘徊, 凝重”。行刀采用进退的方式, 使线条产生一种滞涩、凝重的效果。
2、刀味的刚劲美、朴实美
木刻中的色块均以刀完成, 边缘曲中求直, 因为用刀的斩钉截铁, 刀味的清晰之美, 版面会产生坚实的厚重之感。木刻中的点、线、面, 简洁并具有很强的想象力, 它与刀法的表现紧密相关。有力的线条, 古朴、豪放、气势雄浑, 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线条的精细、苍涩及刻刀造成的金石之味, 都渗透出一股自然的“力量”, 从而, 达到画面内容的力之美。“刀味”, 就是画面的“笔触”, 是刀子在板子上运动的痕迹, 也是创作木刻区别于复制木刻的重要特征之一。“刀味”又因刀形的差异而有新的味道, 用何种刀具和刀法是作者的构思、作者的性格、气质以及擅长的表现语言有关。木刻通过刀的变化增强了形式感, 又使木刻版画具有其它画种不及的雅致、简洁的味道。
二、木刻版画的印痕美, 肌理美
1、木味的印痕美
“木味”是因刻刀在木版上镂刻而产生的效果, 反映到画面上的味道。不同的木质产生不同的“木味”, 不同的木质也产生不同的“刀触”。“刀味”和“木味”是不可截然分割的, 并且刻刀和木版本身就是版画艺术形成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刀”感受不到“木”的韧性, 没有“木”感受不到“刀”的钢硬。刀和木, 结合得越默契, 木刻的“刀味”、“木味”也就越浓。刻刀在板上刻、挑、铲、刮, 破坏其木板纤维, 体现木板特有的质地。在印刷之后, 阴阳呈现, 色彩将形拓印于纸上, 刻刀在木版上“啃咬”过的点、线、面, 那刚劲有力的轮廓, 便清晰的展现在观者的眼前, 这种木味, 也便自然流露于外。
2、木味的肌理美
木版上形成的天然的纹理, 将其呈现出的毛糙、深浅、班驳、脆裂等现象合理, 巧妙的利用, 可以出现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 赋予作品神秘感, 现代感, 使抽象的纹理同具体的形象融为一体, 随感而发, 化偶然为必然, 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木刻版画单纯的“色彩”、“刀味”、“木味”的完美结合, 使得木版画更具有质朴、单纯、明快的艺术魅力
三、木刻版画的构图美
说到构图, 它主要是指美术创作时, 依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 将所要表现的形象加以组织、适当配置、协调位置, 构成一个完整协调的画面。艺术的美在于艺术家精心的设计, 构图的合理设计也艺术美的一个关键环节。
由于版画艺术物质材料构成的特殊性, 即在不同的物质材料的版面上绘制后制版印刷而成, 因此, 其作品的画幅必然较小, 与此同时也决定了它特有的视觉艺术功能和艺术特点。当然, 木刻版画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首先, 它不能具备油画和国画那样巨大的幅面, 不可能占据更大的视觉空间, 这也决定了它在构图、布局上是的局限, 反过来说, 这些局限也构成了它自身在构图、布局上的艺术特色。因此, 木刻版画要进行合理的构图、布局, 在艺术形式上应具有简洁、灵活的特点。当然, 这种特点, 在其他的版画中也有体现, 但在木刻版画中, 的这种特点应用得最为成熟。
1、构图的简洁性
简洁, 绝不是简单, 而是一种高度的提炼和综合, 是把生活中的事物, 运用艺术手段和手法, 以一种最单纯的构图形式来表达, 也是事物丰富性和多彩性最为集中的表现, 更是艺术家思想感情、思维方式在艺术上进行高度浓缩的最好体现。因为木刻版画画幅自身的局限, 过于繁杂的画面, 无法给人以醒目、强烈的视觉效果, 达不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其实好的东西并不一定就要完全的展现, 面面俱到, 反而失去了重点, 择其精华, 突出中心就会是好的。
2、构图的灵活性
灵活也不是一种随意, 而是一种匠心的设计和巧妙的安排, 也可以这样说, 版画艺术的构图和布局较之其他绘画艺术形式更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布局样式, 它既可以表现气势宏大、人物众多、场面复杂的事物和景观, 也可以表现玲珑的小桥、流水、人家。此外, 版画构图中的灵活, 不仅仅表现在题材、内容上的广阔, 也表现在版画艺术本体的自身方面, 也就是说, 由于版画是一种间接绘画, 经过刻制印刷而成, 因此, 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完整性, 这也是其它绘画形式无法达到的。画中的艺术构图形式, 其他画种也可以采用, 但却无法达到这种具有雕刻刀刻出来的具有一种力之美的韵味, 这种构图形式也只有在版画艺术中才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版画艺术的构图和布局, 不但为版画家提供了艺术上进行创作的巨大可能性, 也为广大观者展现了版画艺术本身独具的特色和特有的视觉艺术魅力。
木刻版画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 发展至今, 以较为成熟的艺术魅力展现我们的面前。我们今天来欣赏、研究木刻版画, 提出它独特的审美价值, 是为了今后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寻找一条更具有东方神采的版画创作道路。在这个纷繁复杂, 时尚多姿的世界里, 我们要给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注入新的血液, 增添新的活力, 既要保持版画的传统的艺术魅力, 又要与现实社会现状自然的衔接, 要做好这些, 就要熟知它的内性, 巧妙的运用它的特点, 创新思维, 努力把木刻版画以及其他版画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
摘要:在美术发展史中, 木刻版画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单纯、概括、明快、强烈的审美取向别具一格。它有别于其他的画种, 也有别于其他的版画形式。要将木刻版画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 我们就必须深刻的来认识它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木刻版画,审美价值,研究
参考文献
[1]曹文汉, 《版画技法与鉴赏》, 东方出版社, 1996年8月1版
论版画语言艺术的真诚性 篇7
一、从中国现代版画发展脉络看版画的时代特征
20世纪30年代初, 鲁迅先生在上海创建木刻讲习会, 中国现代版画从此诞生。版画在那个动荡的社会, 是扎向阴暗社会的“匕首”, “当革命时, 版画之用最广, 虽极匆忙, 顷刻能办”。20世纪50-60年代, 中国现代版画逐渐走向成熟, 产生了许多各具风格的版画家和版画群体、流派。20世纪70年代, 版画成为“文革”时期政治运动的宣传工具。20世纪70-80年代中期, 人们的思想禁区得到解放, 西方现代文艺思潮涌入, 画家们的主体意识被唤醒, 各地版画群体的崛起, 版画空前发展及普及, 版画再次由附属转向自主, 摆脱历史重负而走进现实风情。20世纪80-90年代初期, 美术创作环境宽松而自由, 版画与其历史相比, 激进而活跃并开始向现代转型。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版画队伍缩小, 群众性版画活动减少, 从整体上看, 版画处于多向发展期, 重本体建设, 版画发展呈现多元化。
从上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版画在现代发展史上曾作为社会政治的附属, 这时期虽然版画公众性增强, 但从技法和艺术上并无进步, 而在摆脱附属转向自主创作的时期, 版画氛围活跃, 发展快速, 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二、当代版画成为艺术家心灵的诠释语言
当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 现代技术、信息化产业、新工艺、新材料发展空前发达, 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开阔而自由, 对社会、现实和对美的看待和理解, 对人生和人性的看法、观念都可以自由地表现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版画材料和技术法上的运用使艺术家们的表现手段和方法更加开阔。不同的版种, 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世界, 从纯语言的表现到对人生的感悟, 从技术层面的开掘到对社会的透视, 咫尺天地, 大千世界, 一切尽在他们的追求与表现之中。
版画语言体现在画面上, 也体现在材料和技法上, 体现在刀味、印味和纸味上, 是艺术家心灵的感悟。如版画家利用原生自然状态的木板进行创作, 印制出来的作品, 保留了树洞、树结、裂缝等木头原有的痕迹, 使这些痕迹成为艺术语言的一部分, 是艺术家从内心深处自然感发的对自然界的尊重, 对自然造就的痕迹的眷恋。
版画不是简单地模拟现实, 它是艺术家心灵语言的体现, 这种语言可以写得很多很繁复, 也可以很简洁单一, 可以很华丽也可以很朴实, 只有一点是必须坚持的, 它是艺术家心灵的语言。心灵语言的表现形式反映出画家的精神境界、思想观念、创作语言和表现规律、功力、修养、生活的积累、创作经验以及探索创新精神。是极为认真地投入, 倾注心血, 研究试验材料和技法的选用, 或写实或抽象, 然后构思画稿、刻板、印刷, 心力注于笔尖、刀尖, 注于点、线、面, 注于色、象、纸上, 画家运用各种手法, 使“凹”、“凸”、“平”、“孔”的各自语言更加丰富, 当轻轻地将纸与版面拉开时, 想象中的模糊画面清晰地显露在纸上, 从内心喷出的激动和创作快感替代了艰苦的创作过程, 作品随着艺术家心灵语言的一一倾诉而诞生。
版画的本体不仅仅是材料的印痕艺术, 更是画家思想与情感的印痕艺术。那种脱离了作者的创作意图与精神指向空谈其语言表现是不恰当的, 艺术家的责任是用真诚的心灵却创作真诚的作品, 作品的文化含义和精神意蕴首先是在艺术家和自己的作品之间交流并产生的。
版画在创作中, 最为重要的是画家的思想以及其艺术观念, 有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和艺术观念就决定着用什么样的版画表现语言去作特定的艺术追求, 并最终将决定作品的成败及作品内涵的深度。这种深度, 不仅通过刻刀将作者对表现主题的认知凝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里, 尽情地宣泄和表露自己的情感和理念, 同时也与观者形成互动并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没有约束的想象空间。
这里举个例子, 以自然为主题的版画家, 被大自然深深打动的, 追求单纯、质朴、和谐和真挚, 沉迷于大自然的简朴和纯净中, 怀着敏锐的感触和迷恋的心去表现自然事物, 一派青草, 一潭沼泽、一朵白云, 几块色版, 由生活表层向深层次延进, 形式质朴, 却体现内在的精神追求。用特有的艺术方式揭述和维护着自己心中的那片净土, 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观者也被带入那纯净之中。这是艺术家在用真挚细腻的艺术语言表现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并存及永恒的精神内涵, 其实这也是艺术家自己崇尚和追求的精神境界和心灵家园。
三、真诚和激情是版画创作的不竭源泉
版画从开始到结束, 是画家心灵的表达, 这种表达通过作品的创作来实现。表达的全部历程是体验、感动、思想、行动, 不断生长、整合, 分析, 不断引发、延展, 而日渐纯熟的过程, 用审美知性不失时机地去把握、去发现、去捕捉, 它用娴熟技法中自然流溢的情感精灵, 捉住了版味、韵味, 艺术效果和审美情趣便不期而至, 这不是刻意营造能产生的。这种自然流溢源自版画家的真诚、敏感和对生活的激情, 版画家有着超越常人的敏感、感悟、耐心。唯有真诚和激情才能使画者在版画创作的艰苦过程中始终用心灵的真诚去创作和制作, 用画家心灵诠释的语言一一刻印, 其作品必打动人心、震撼心灵、令人感动, 也让画者自身得到创作的愉悦。
2007年荣获美国版画艺术终身成就奖的徐冰曾说:任何绘画艺术均以痕迹的形式留下画面。版画是以范围明确、被规定的印痕形成画面, 这种规定性印痕之美, 是被固定了的流动情感痕迹的再现。它要求这门艺术必须与自然物象拉开距离, 即高度提炼又并行的关系。只有始终以至诚至真的心对待世界、对待生活、对待版画创作, 才能将艺术形式与自然生活、内心感受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让艺术之心倾诉, 让观者共鸣、感动。
参考文献
[1]鲁迅:《新俄画选小引》, 张望编:《鲁迅论美术》,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6年
[2]李仲:《版画》,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3]齐凤阁著:《中国新兴版画发展史》 (导言) , 吉林美术出版社, 1994年
丝网版画的语言特点 篇8
艺术, 是人类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形成和创造的成果, 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 以一定的物质媒介为中介, 以丰富的情感来表现社会生活和审美情趣的审美形态。它通常分为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形成艺术创作的两大重要因素:一是包含通过对物质媒介的合理应用创造出来的表现性形式;二是体现人类情感的外观形式。创作者所要做的便是将作品构成一种表现, 而这种表现就是创作者所认识到的情感概念或整套情感关系的形式, 也就是赋予这件作品“生命的意义”。
版画则是“造型艺术”之一, 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版画在中国古而有之。20世纪30年代初期, 在鲁迅先生的热心提倡和辛勤培育下, 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将中国现代版画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层面。在其发展过程中, 又不断受到外来新潮艺术的影响。由于中国版画有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较为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 对西方新潮艺术的冲击有较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创作上带来的消极后果并不明显, 相反地, 却促进了中国版画的题材主题和形式风格以及艺术语言方面的丰富多样, 使中国版画艺术层面更上一层楼。
在我国, 现今人们在版画创作中, 相当一部分人, 往往着力关注的多在技巧技法或者是构成艺术语言中的艺术符号表现形式等因素。笔者认为, 更为重要的因素应是材料。对于各种不同的可用之材, 如果能够大胆实验, 广泛开掘, 并且加以巧妙完美组合, 融入作者创作意念、情感, 综合运用不同版种技法, 定能创造出具有丰富语言的版画作品, 亦能使版画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感染力大大提升, 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 真正实现版画艺术所独具的审美价值。
与环境之间沟通的桥梁, 只有掌握整体家居的内涵, 把握其发展方向, 才能使整体家居得到长远发展。“软装饰”低碳环保, 利于移动改变, 缩小成本, 不浪费资源, 并能给你的家带来浪漫温馨、带来视觉美感。充分体现了青年人的生活需求, 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是当代时尚人士的首选追求, 相信“软装饰”将成为新时代装修的主流。
参考文献:
[1]张敏黄华.论“软装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
——综合版画研究
一、材料在艺术构架中所处的位置
1. 创作的语言
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 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媒介, 按照审美法则、艺术规律, 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是各门类艺术创作的媒介和理性思维符号形式的总称。四大门类的艺术, 各有各的语言。属于造型艺术之一的版画, 自然有自身的独特语言。比如木版、石版、铜版、锌版、瓷版、纸版、石膏、丝网以及综合版画, 比如黑白、单色、套色版画, 比如凹凸平孔四大印刷方法, 比如版画制作中画、刻、印的过程, 这些都是不同于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的语言, 它是版画独有的。作为版画创作中的艺术语言同样丰富多彩, 诸如色彩、线条、平面、光影、版痕肌理、实物转印等等。
那么, 材料在版画创作中是不是语言?当然是的。人们对于版画创作理性思维的艺术符号以及表现形式、技法技巧, 必须借助材料来表现, 只有将观念的、物质的各种因素融为一体, 构成特定的语言关系, 才能创作出版画来。就综合版画创作而言, 由于将各版种的不同技法综合运用于一件作品中, 或者将不同材料组合在一个版面上, 它的语言便更加丰富, 因而也就能更生动、更形象、更完美地刺激欣赏者的感官知觉。
2. 创作的情感
苏珊·朗格在其著作《艺术问题》中指出, 一件艺术品的情感表现, 是逻辑意义上的表现, 它显示出来的是一种由感知、情绪和那些较为具体的大脑活动痕迹组成的结构。实则是一种抽象状态的表现, 这种抽象表现也叫符号性的标示。感知创作主体融入创作的情感, 以及他要表达的精神、人生感悟, 是从对作品的感觉中来的, 是从对作品显现出来的情与景、意与境的联想中来的, 是从对物质材料审美特征中抽象出来的。这样, 作品创作所用的材料便被赋予了情感色彩。有些材料本身也有一定的情感体现, 给人以明朗、深沉、厚重、刚毅等等的感觉。它可以构成作品创作的语言, 可以融入作品创作的“意境”表达。比如说, 我们通过版画来描绘施工建筑中的楼房, 用撕扯的纱布描绘防护网, 用砂纸纹理描绘水泥支柱, 用纸的纹理描绘天空、白云, 会显得画面质感既结实牢固、又轻松自然, 给人以物质材料审美特征的抽象美。
人们在综合版画创作中, 将那些复杂的感知、情绪以及大脑活动还原成为有意义的艺术符号形式, 如色彩、线条、平面、光影、技巧等等, 并将其与相互协调的材料合理安排、融为一体, 一件艺术品的情感便自然流淌出来, 让人们在欣赏中受到感染、得到陶冶。
[2]浦茜.刍议家居设计中的软装饰[J].大众文艺, 2012.9.[3]时光.室内设计中的软装饰[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5.[4]王金国.浅谈室内软装饰的发展[J].大众文艺, 2012.6.
[5]李瑾.室内“软装饰”发展趋势[J].现代商贸工业, 2012.10.
陈会利 (1981.12--) , 女, 汉族, 河南安阳人, 硕士研究生学历,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教师, 讲师。
二、中国版画历史发展长河中, 早期版画材料的演变
一般人们对于中国版画的印象普遍集中在鲁迅时代, 那些高举着有力的拳头, 昂扬激奋, 视觉冲击强烈的左翼版画, 以及延安时期创作的版画。其实不然。版画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它与印刷术相伴而生、一起发展。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文字和图刻在木板上, 用水墨印刷, 现在的木版水印画仍用此法, 统称“刻版印刷术”。刻版印刷在我国唐代已经盛行, 由此, 中国最原始的古版画便初步形成。宋代以来, 大量的经史、音乐、天文、地理、文艺、金石等等皆随书刊印成版画插图, 在赋予这门技术以说明性质的同时, 又赋予了它的艺术性。到了明清, 中国古代版画进入全盛时期。这是由于明代市民文学戏曲小说的崛起, 书坊为着吸引读者, 激发世人购书欲, 即于书中附印精美插图, 以便推销。这在客观上扩大了版画艺术园地, 并促进了版画绘刻技术的提高, 给版画的发展带来了生机。明代版画继承了宋代、元代的发展势头, 不仅在数量以及题材和表现手法上推陈出新, 其绘镌之精丽巧湛亦达到较高化境。在技艺进入巅峰的时期, 新的材料以及新的观念便成为艺术的又一突破口。
明末流寓南京的休宁 (今属安徽) 人胡正言, 与名刻工汪楷等合作, 把饾版与拱花两法结合起来 (饾版, 即现在的“木版水印”, 先根据画稿设色深浅浓淡、阴阳向背的不同, 进行分色, 刻成多块印版, 然后依色调套印或迭印;拱花, 我国早期一种不着墨色的刻版印刷方法, 以凸出线条来表现花纹, 类似现在的凹凸印) , 改进了多色套版印刷术, 所印成的《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 因以拱花衬托画中的流水行云、花卉虫羽, 画面更神韵生动, 超越前人刻本。由此, 他成为开创中国古代套色版画的鼻祖。
随着西洋印刷术以及西洋绘画观念的传入, 与清朝年间的宫廷殿版相互融合, 为中国古代版画开拓了又一领域, 于是中国最早的铜版镌刻印刷出现。相较于木版镌刻, 铜版这种新兴的印刷技术加之以其材料本身的特点, 镌法更细腻, 更能体现明暗立体以及远近透视。殿版创作中的中西艺术不同风格的交融, 体现了清代版画艺术的新成就。
诚然, 此前的中国版画所用版材主要还是木板, 铜板使用并不广泛, 而且多为“复制版画”。始自鲁迅倡导新兴木刻, 掀开了我国“创作版画”的史页, 至今也有80多年的历史。随着版画创作不断实验探索, 版材应用逐步走向多样化。
三、材料的运用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欧文·埃德曼曾经把艺术定义为“一种包含着一切各类的实践或其他对材料的控制性处理的领域”。埃德曼在他自己写的《艺术和人》这篇文章中说:“只是出于某些非常偶然的原因, 美术才不时地被挑选出来去代替艺术。由于在绘画、雕塑、音乐和诗歌中, 对材料的利用是如此合理和明晰……以至于使得人们不由自主地把这样一些个别的艺术实例当成了‘艺术’本身, 而且在这些实例中找到了自己最强烈和最纯粹的审美经验。”尽管埃德曼过分地强调了这种“被完美地加以利用的材料所激起的感觉或直接的经验”, 并片面地将其定义为艺术, 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 埃德曼认为, 材料的恰到好处的运用对于一件伟大艺术品的诞生是具有相当重要意义的。
从事版画创作的人都知道, 构成一幅版画的首要因素是意念 (主观情感) 、物象 (客观图景) 。“意念”和“物象”相融, 合成“意境”, 这是艺术作品的核心“内容”。但是, “意境”必须通过艺术形式、媒介材料以及技术方式才能显现出来。这三者同样是构成一幅版画的重要因素。尤其版材, 它是版画创作的物质条件、基本要素。没有版材, 何以版画, 这是不言而喻的。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版画进入转型期。版画家们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 在对主题思想深入开掘和重大题材精心选择的基础上, 逐步把新的制作技术的钻研和新的艺术表现方式的探索创新作为刻意追求的中心, 进而渐渐重视版材运用, 冲破旧的观念, 改变木刻版画一统天下, 石版、铜版、石膏版、丝网版以及其他综合版在创作中被广泛运用。他们还用多种材料任意拼合, 有时甚至用实物转印, 制造出独特的肌理效果乃至浅浮雕般立体图式。由于版种材料的无限拓展, 使得现代版画的综合趋势明显加强。版种、材料以及技法各种形式的综合, 成为版画新的创造源之一, 为版画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和空间。现代版画综合性语言的艺术实践, 体现出当代中国版画形式语言及表现力程式的深入研究和实验探索。现代版画的综合性使原有版种的有限性向着开放性和边缘性开拓。这种综合版画、综合材料运用的发展趋势, 将是版画家们目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更加重视的研究课题。
实验探索让版画创作人愈来愈感悟到, 适合于相对“意境”的媒介版的形式, 能更充分、准确地显现“意境”;尤其是多种材料“合理和明晰”的应用, 更能收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创造出品位更高的综合版画作品, 让观者更加赏心悦目。
四、材料的运用对语言的丰富
在对版画进行各种材料的组合运用以及实验时, 我们时常会收到一些偶然出现的具有美感以及抽象趣味的“痕迹”。比方说铜板经过腐蚀后所留下的各种不规则痕迹, 基本上是无法实现预见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验, 总结归纳出酸性物质与铜板之间产生反应的规律, 再来把控这些材料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这些偶然且有趣味的“痕迹”, 往往会给我们的视觉带来新的刺激, 使得我们灵光涌现, 促使版画工作者进一步地将这些偶然出现的“痕迹”加以选择、重组, 运用于自己的版画创作中。如此反复实践、体验, 最终得到创作者所期待的语言丰富、形式完美的艺术效果。
材料本身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 是不会体现任何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笔者所强调的艺术作品当中所运用的材料, 是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 对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以后, 将其应用到作品当中, 使其与其他构成艺术语言的元素相辅相成, 最终赋予整件作品一定的思想和精神, 从而使材料成为了创作者情感表现的元素和媒介。当各种不同的材料被创作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作品中的时候, 材料便具有了艺术性和艺术价值, 材料成为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便得以展现。在创作者的画面中, 它们变成了充满象征性、精神性、观念性的抽象语言, 成为艺术家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和精神的隐喻和暗示。材料应用在版画艺术研究领域中的发展, 使版画艺术有了更多的延伸, 使版画艺术最终走向了综合。
时代在前进, 科技在进步, 文化在多元。可供我们挖掘、利用的材料层出不穷。版画家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对于材料在版画创作中重要性的认识, 在不断尝试各种形式上、技法上、观念上的创新的同时, 加强对版画本体媒介材料综合运用的探索和把握, 以使版画语言不断充实、发展、完善, 进而形成体系。我们完全可以相信, 中国版画艺术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 必将被推入一个又一个的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贺西林, 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齐凤阁.中国现代版画史[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2010.
[3]苏珊.朗格 (Susanne K.Langer) .艺术问题[M].南京:南京出版社, 2006.
浅谈麦绥莱勒版画的艺术语言 篇9
关键词:麦绥莱勒,黑白,艺术语言,社会现实
作为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时期鲁迅先生极力推崇的画家之一, 法郎士·麦绥莱勒 (FRANS MASEREEL 1889-1971) 同珂勒惠支, 梅菲尔德一样, 以震撼世人的木刻作品让整个中国社会对他有了新的认识。出生于比利时的麦绥莱勒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 但他能够灵活运用手中的刻刀, 准确的描绘着世间万象, 可见他对艺术有着极强的感悟力。从他的作品中能够看到他犀利的艺术视角和对事物的独特见解, 正是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对当时社会黑暗面的抨击和鞭挞, 才使得世人对这位艺术家充满崇敬。本文会从多个方面来分析麦绥莱勒木刻版画艺术语言, 更深入地认识这位把艺术作为战斗武器的伟大艺术家。
一、简单明了的表现手法
麦绥莱勒的作品除了丰富的表现内容外, 黑白分明, 又不失细节的表达方式成为他艺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画面由大面积的黑白色块组成, 看似简单, 但是无论从布局, 用刀都是经过了精心的安排。
1.“单纯化”的黑白构成
麦绥莱勒认为版画的最大特点便是表现形式的“单纯化”。既注重细节的刻画又不失完整的概括, 除去复杂的色调, 大部分还是完整连贯的黑白色块, 可见版画家具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和对事物精确的理解。从他的作品《青年思想家》可以看出, 那些黑色块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为了凸显事物形象, 在繁密的画面突出矛盾中心。他以阴刻的方式勾勒出人物轮廓, 寥寥几条线就将一个思考着社会问题的青年思想家呈现出来。画面主要是以大面积的黑色块来分离主体与其他部分, 没有繁杂多余的线条, 简约而不简单。同时白色块多数是代表着光线, 他没有按照自然原有的光线来描绘, 而是为了配合画面内容将光影安排在应有的位置, 在画面左下方刻出了代表着光明的太阳, 正是为了表现人民渴望自由解放, 而青年思想家正是在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合理的的主次分配
画面单一的黑白构成看似简单, 但是创作者却能合理的安排画面的空间主次关系, 使整体布局协调统一。在大的黑白色块下, 一些细小的线条也有所体现, 例如人物的衣袖, 面部表情, 植物的纹理细节都详细的刻画出来。而正是这些疏密有秩的线条将主体人物和背景分离, 有远有近, 将画面的空间感表现出来。同样是《青年思想家》这幅作品, 主体人物位于画面中心与背景复杂的细线条分割开来, 不论是对青年思考时眉头紧锁的表情, 还是对于背景中人群和高楼的刻画都是细致入微, 刀触的强弱, 使主体突出, 前后画面错落有致, 又起到相互呼应的关系。准确地把握了每一个人物的形态动作, 并能与他们当时的心情相契合, 对于不同形象的准确表达, 刀锋游走在画面上显得游刃有余。
3. 丰富多样的画面形式
麦绥莱勒木刻版画主要的画面形式可以分为:单幅黑白木刻, 代表作有《死而无憾》《垄断资本家》;组画, 代表作有《青春》《手》《岁月》;连环画, 代表作有《一个人的受难》《没有子的故事》以及为罗曼·罗兰等作家的著作刻制的书籍插图。可以说他以不同形式将世界万物组成一个大型黑白电影, 尤其是他的连环画作品画面连贯并富有极强艺术渲染力。
4. 精准的形象刻画
麦绥莱勒木刻作品的创作题材涵盖了世间百态。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在他的文章中这样评价:“现代的画家和版画家没有一个能比麦绥莱勒更丰富的了……如果在大地上的书籍, 纪念碑, 照片和文件都突然不翼而飞只有麦绥莱勒近十年来可得版画尙安然无恙, 那么只要根据这些版画就能恢复现代世界的全貌。”可见, 麦绥莱勒将他所处的社会现状完整的记录下来, 并且用生动形象, 准确细致的艺术语言刻画出来。例如:他绘制的《手》这系列的组画, 虽然每一个画面只刻了一双手, 但通过仔细的分析可以分辨出这是属于不同人的手, 有劳苦人民的, 有资本家的, 囚犯的手, 简单的一双手却能表现不同身份人的思想感情, 这正是创作者表现技法的独道之处。
麦绥莱勒之所以能够准确的描绘出如此多的形象不仅是他对于版画艺术执着的钻研, 更在于他敏锐地观察力。高于常人的记忆力驱使他不断地记录着地球上的每一个事物, 大到高楼山川, 小到一颗螺丝, 如同作家收集素材用笔在纸上描述事件一样。他不需要模特, 因为世间万物已经刻在他的心中, 正是这种天才的能力使他能够准确的刻制上万幅版画作品, 也正是这种才能使他能够宣泄出内心的情感。
二、饱练世故的现实意义
在麦绥莱勒的艺术创作中, 描绘对象往往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的艺术符号, 思想的表达高于形象的刻画。
1. 对黑暗社会的反抗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战争, 死亡, 压迫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代名词。可以说他的木刻作品与时代同行, 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也正是这点吸引了鲁迅, 并在中国新木刻运动时期将他的作品推荐给中国版画家。在创作初期的一系列作品主要表现资本家丑恶的嘴脸, 像《享乐主义者》刻画了一个满脸肥肉的大资本家被酒肉簇拥着, 一副不知足和贪婪的表情;组画《城市》中就将社会贫富两级之间的区别鲜明的呈现在画面上, 表达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2. 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
经过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几次访问之后, 麦绥莱勒对社会问题有了新的思考, 他认为人们不应该永远的沉浸在痛苦绝望的状态中, 以实际行动与这个黑暗的资本家抗衡。其作品一改往日阴暗压抑的画面风格, 转为明亮, 积极风格。主要以描绘人们努力学习知识和技术, 投入到建设国家, 反抗资本家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情景。他于1948年创作的《岁月》组画之二中, 一个男青年正在认真的种植树苗, 站立的女青年表情从容, 向日葵围绕着他们, 与黑色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颗茁壮的树苗象征着他们正在播种着光明和希望, 积极的面对未来的挑战。
综上所述, 简洁, 明确, 尖锐这些词贯穿于麦绥莱勒的作品中, 对后世的木刻版画家进行艺术创作起到了借鉴作用。不能像战士一样去战斗, 艺术家只能用手中的画笔来宣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宣扬正义的时代精神。不论是哪个国家的艺术作品的产生都是与时代的“理性”—那种批判与介入现实的精神, 以及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的共时发生。同样麦绥莱勒的木刻作品同样与劳动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 成为历史的符号。
参考文献
[1]王琦.从黑白中看资本主义世界——论麦绥莱勒的版画艺术[J].世界美术, 1979 (3) .
丝网版画的语言特点 篇10
关键词:版画;发展现状;原创性语言
0引言
随着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巨大变革,使艺术发展的因素不断变化,政治对艺术的影响逐渐减弱,使得版画艺术语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换历程,可以说中国版画语境由传统走向当代的转换是21世纪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艺术家几乎忘记了自己要去的方向,如何转换版画家的身份意识,注入当代人文关怀,提升版画艺术本体语言的文化含量,强化版画语言的原创性,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将版画从狭隘的画种意识中解救出来,走出版画从而拯救版画。实现版画本体语言由表现手段的客体向有意味形式的创造性主体转化,创造出本体的艺术语言又合乎当代人文精神的艺术形象。
1我国版画原创性语言发展的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版画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一方面伴随着失落、痛苦、绝望、自律与希望等种种心理历程,在观念转化、本体建设上取得了一些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版画已经逐渐的处于美术的边缘,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版画的发展缺少原创性语言,缺乏创新的理论,版画创作没有明显的艺术主张与精神导向;版画学术活动组织方式较为落后,版画展览的运作一直没有摆脱单一模式,艺术主张与学术定位比较模糊,缺少多样化的组织运作,这无疑降低了版画展览的学术标准与权威,难以引起艺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社会大众的兴趣;版画对制作的技术要求较高,在版画的创作过程中有时技术占决定性的因素,况且不同版种制作的工艺也不尽相同,所涉及的工具材料与设备繁多,因此,艺术家在熟悉版画的制作技术上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加之版画专业材料的匮乏和印刷设备的不足,再者版画家的精力有限,客观上也制约了版画的发展。至此,构建新型的理念,加强版画的原创性语言,明确版画的精神走向与文化定位,丰富和发展先人所制定的版画规则以适应当代版画艺术的发展,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版画的原创性语言与艺术家的思想观念、情感表达是紧密相连的,版画的发展如果不能摆脱对技术的单一追逐,就难以实现它精神层面的超越,正如贡布里希所说:“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因此,建构当代版画的艺术语言,加强版画的原创性语言的第一步便是主题精神架构的搭建,它要求版画家必须从狭隘的“版画圈”跳出来,由材料与技术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用具有当代文化特质的版画形式语言予以揭示或表现,从而达到对人们精神的感染。再者,艺术家个体的情结及表现固然重要,且要关注历史、民族、人类大文化的深层次的发展,以及把握当代社会的主体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代文化与艺术的情景之下,固守传统版画的诸多成规显然切入不了当代艺术的文化要求,“使版画创作局限在有限的表现,失去了艺术与当代文化、当下现实的深刻联系,又遮蔽了进入更宏大、更广阔、更自由的艺术领域的创作冲动。”因此,转换艺术家的身份意识,注入现代人文关怀,提升版画本体语言的文化含量,强化版画的原创性,才可将版画从狭隘的画种意识中解救出来,实现版画本体语言由表现手段的客体向有意味形式的创造主体转化,创造既有版画审美特质又合乎当代人文精神的艺术形象,是当代版画的发展方向。
2版画原创性语言缺乏的原因
造成我国版画原创性语言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原创性人才短缺
随着时代的前进,历史的发展,特别是文化上的对外开放,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不断涌入,版画艺术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新的课题。在版画人才培养上众说纷纭;对版画人才的认识争议不断,目前,在我国各大高校都有版画专业,也培养很多的版画人才,但遗憾的是真正从事版画工作的艺术家却很少,很多人都放弃了从事版画工作,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样的发展趋势将会给版画界带来很大的冲击。其次,从事版画理论研究的人员却更少,艺术理论的断层、技艺的陈旧,这样的艺术形式是不可能长久的,只能成为时代的记忆。
2.2创意严重缺乏
创意是制作的前提,制作是创意的体现。中国的版画要走向世界,必须创作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版画艺术,即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艺术语言,版画创作以现实主义为原则,服从政治需要,题材模式比较单一。在改革开放时代,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发展道路狭窄严重制约了其发展的速度,模式单一而僵化,审美水平不高难于适应现代生活需要,严重阻碍了版画的发展活力。因此,突破原有的写实模式的理念,建构新型的版画艺术理念和精神内涵,就显得尤为必要,发展当代的富有时代特色的版画理念,须构建版画自身的艺术自律性并作为基础,以当代社会主体精神与文化指向为指南,同时吸收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优点,来建构当代版画的理论内核。
2.3与市场的链接错位
随着市场经济在各个领域的普及,人或事渐渐都有了自己的价码和伴随出现的市场价格,但说到版画的市场,不免有纸上谈兵之嫌,它与其他的画种例如国画、油画、水彩画、装饰画等相比,版画在艺术市场所占份额小到可以不记,这种现实着实让版画茫然无措,这一现状应从几个方面去分析,一方面版画自己尚未做好进入市场的心理准备,更没有相应的运作举措,当版画还在热情的讨论版画的本质及语言,为固执传统还是变革求新寻找答案的时候,并没有人将艺术的话题与市场的关系串联在一起,因此,版画作品对市场意识的冷漠,这些从作品主题、工艺制作等多方面可以看出。另一方面,市场对版画的冷漠也包含了社会对版画众多的疑惑与误解。当代版画新的历史形态与传统版画仅从美学意义上,就有很大的区别,它的表现语言、造型观念都早已不是社会大众心中使用刀与木头的概念所能代表的,但它的普及却从未达到别的画种无处不在的程度。
3提高版画原创性语言的对策建议
3.1重视人才的培养
加强我们版画艺术的原创性,必须建立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培养结果。重视培养有个性的版画家,这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因素,也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应从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创作规律和打好扎实的基本功,然后给予相应的艺术实践,根据各自的素质特点,然后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去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版画艺术,为进一步拓展艺术个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实现培养高、精、尖的版画专门人才,不能只着力于对学生技法、技能的训练,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不仅要培养学生多看中、外优秀的版画作品,还要引导他们研究雕塑、工艺美术、书法等艺术相关的学科,从中吸取艺术营养,以拓宽创作意识和表现力。还要从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等诸多方面增加文化艺术素养,把开发智力与技能统一起来。
3.2增加版画原创性人文创意
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的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由此我们看到,艺术需要技巧,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外化,主观的客观化,是表现性的和具有审美性的。艺术的审美与表达是每一位艺术创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美的传达、艺术规律的表现是一致的。版画创作作为艺术门类的一支,当然不该背离艺术的精神,相反,版画亦应当以遵循艺术的规律为起点展开进行。然而版画又与其他造型艺术创作有所不同。版画,顾名思义是先制版后印出来的画,版画运用媒材的手法通常使人们认为版画是间接性的艺术,复数性和规定性印痕是版画有别于其他画种的关键所在,版画在本质上是一种印痕艺术。版画的这一特殊性,令版画虽然具有绘画的性质,但是不能像绘画一般,直接用笔或颜料把主观意象表现于作品之上,却必须透过许多工具材料,并经构思、构图、制版和印刷几个阶段,才能把内心的情感意象外化为版画作品。也就是说,版画创作既离不开技法也不能没有内涵,版画既要顾及技法,更要注重对创作的艺术精神内涵的发掘,二者缺一不可。因此版画就具备了比其他画种更丰富的艺术品味。版画自身具有的特殊性,不仅有助于培养创造型和全面素质人才的需要,更易适应社会进步和新时期艺术教育培养的需要,体现出专业而灵活多样的面貌。
3.3完善与市场的链接
版画市场的繁荣,首先应在中国版画家协会的统辖下尽早制定应变举措,建立类似企业法人艺术基金组织,如“中国版画艺术发展基金”,通过基金组织的宏观调控,加速版画市场的形成发展,中国版协领导应对当代的知识经济有充分的认识,并尽早实施协会组织的文化产业化,以资产运作的方式,逐步形成全国版画的产业网络和全国基金的各地分基组织。我国版画市场形成初要有一相对系统、严密的组织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具有市场前景的优秀版画作品和一批确实具有市场潜力的版画创新人才,建立与海外相关组织的广泛协作关系,有组织有计划地向世界推出展示中国当代版画的优秀人才与民族传统文化,把握中国当代版画艺术在海外市场的相互关联和支持,保障版画家们在国内与海外的个人权益,使中国当代版画以多种形式和途径走向世界。
4结论
在当今的科技时代背景下,技术数字化系统对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形成对艺术概念的冲击,使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传统的文化精英神话被打破,使得原有的传统艺术失去了以往的韵味,诸多成规显然切入不了当代艺术的文化要求,“使版画创作局限在有限的表现,失去了艺术和当代文化、当下现实的深刻联系,有遮蔽了进入更宏大、更广阔、更自由的艺术领域的创作冲动”。因此在社会转型期我们应当树立我们当代人主体精神的自觉意识,努力增强塑造艺术当代的责任感,超越技术层面而进入深层思考,超越个体局限,使原创性版画艺术具有更广阔的社会效力和普遍意义,超越他人话语控制,建立自我语境。应该探究如何加强对现代科技的学习,尽快切入现代胜过的轨道,去实现我们对当代现实社会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郝平.版画市场随想[J].中国版画,2008(22).
[2]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3]王伯敏.中国版画通史[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4]王林.冲出版画创作的困境[J].中国版画,1994.
丝网版画的语言特点 篇11
版画艺术, 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 是由地域、文化、民族差异的影响而呈不同的特点。版画在创作上跟其他艺术创作一样, 它需要的是创作者观念的表达和表现语言的展示。中国版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 融入了西方和本土地域性文化, 使自然主义的表现得到了突破。所以, 本土的地域性的表现语言在版画上的创作, 成了版画艺术中炽热的话题。
比如云贵高原一代, 根据独特的地质面貌, 给版画创作带来丰富的创作题材。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 有着不同的宗教伦理观念, 所有这些都会在人们的服饰上有所展现。可以说不同地域服饰, 对不同地域的版画创作都会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并具有独特的特色。
一、版画是我们身边的一种语言
版画创作方式不同于画布画纸, 也不用笔汁墨油墨, 它是一种硬碰硬的艺术, 是金属在木板上的柔韧展现, 不同肌理在不同刻刀下有着不同的表达。由于版画的材质所限制, 它不像国画、油画等艺术让人耳熟能详, 加上人们主观的认识, 使得人们对版画的了解也甚少, 并影响了版画的发展。
人们对版画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的民间木版年画中。而事实上, 版画很常见, 并不神秘, 它就融于我们的生活中, 比如我们的书本印刷等。
二、木刻套色版画的语言表现
纵观版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 从一开始的古老印刷术到新兴木刻, 再到今天表现技法完善的版画。版画经历了从简单的复制印刷, 到自主创作两个阶段。版画的表现过程, 突出了它对材料的特殊要求。材料决定了版画的艺术效果。所以不管是木板、石板还是金属板, 通过雕刻都能体现出不同材质的运笔力度, 以至于形成的版面效果也是不尽相同。
木刻版画的木板的表现力相对于其他两种材质柔和, 颜色绚丽, 刀痕入木, 表现手法多, 独特的肌理也给人难以忘却的印象, 所以应用也较多。而民族服饰这一艺术独特语言在版画中也独具特点, 所以, 服饰往往是木刻版画的创作元素之一。
三、地域性版画语言表现分析
以云贵高原的版画为例, 很多版画作品的创作元素来源于当地独特的、鲜明的民族文化, 在表现形式上注重形式和抽象变形。把民族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融入作品中。并将文化与刀法、艺术与版画有机结合, 拓宽了艺术的表达形式。再加上良好的构图模式、绚丽的色彩, 有多样的刀法, 如三角刀、圆口刀等, 版画给人们带来无限的艺术享受。
当然不同材质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现代的版画创作, 已经脱离了原来的木板形式, 进行了新的尝试、创新, 比如用玻璃刻制。这就比木板刻制更有难度, 由于玻璃材质又硬又脆, 创作起来要比木板制作需要更大的挑战和耐心。
四、版画的语言艺术特点
版画的历史悠久, 千年的发展历史, 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版画创作除了运用一些服饰文化等作为语言表现之外, 本身的创作技法也是一种语言表现, 比如在构图中, 利用“留黑”的手法, 会给图画带来特有的艺术效果, 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综上所述, 优秀的版画作品创作, 永远离不开借鉴和学习, 从鲁迅新兴木刻到现在, 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积累, 进行创新。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和本土文化之间的文化形式和内涵差异影响了自然主义固有观念的突破, 把现实主义的目光投向了版画固有语言的建设上和地域性版画的特点上来。因此, 版画取材的探寻便成了版画创作者追寻版画艺术中谈到的最热门的话题。
地域、民族文化带来的差异, 会使各个地区的版画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 彰显不同的特点。虽然版画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轨迹, 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经过地域性、民族性融入, 版画的地域性也越来越彰显。版画作品要来源于生活, 创作者要努力克服自身的片面性, 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修养, 使作品更具有冲击力和表现力。只有加强版画家自身的建设, 才能在新世纪我国良好发展的形势下迎来版画艺术创作与发展的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曹冯雅.中国创作性版画的发展[J].艺术百家, 2005 (1) .
[2]成文正.对中国版画艺术发展的思考[N].光明日报, 2003-05-18.
【丝网版画的语言特点】推荐阅读:
版画作品的艺术语言08-25
印刷丝网电极08-30
当代版画的国际视野10-15
现代版画教育的启示07-12
丝网印刷厂简介06-09
版画工作室与版画创作10-28
UV丝网印刷油墨06-20
大班美术活动:版画《秋天的树林》08-16
西方铜版画的发展史09-01
高职丝网印刷工艺实践探析论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