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画艺术发展

2024-10-16

中国版画艺术发展(共8篇)

中国版画艺术发展 篇1

引言:版画艺术是以艺术的维为语言基础的表现艺术。版画的艺术思维是其语言的内在核心, 而语言则是其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两者时间形成的完美的互合, 一般艺术家都是通过两者的碰撞擦出艺术的火花, 创造了相应的艺术视觉作品。现代版画的艺术形式主要为造型, 人们通过刀和笔等工具, 运用拓印, 刻制等相关形式, 将艺术版画作品呈现在版面上, 形成了一种具有印痕特点的艺术作品形式, 虽然在不断发展中, 版画制造技术已被高科技的现代照相印刷技术取代, 但是其由于本身的特点, 因此在现在民间年画中, 应用依旧较多。

一、我国民间版画的发展特色

对于民间版画的发展主要追溯到民间年画, 年画历史悠久, 这和现在人们过年的习俗是分不开的, 据传说在古时候人们认为黑夜是鬼魅邪恶出没, 因此便将画有神灵的画像挂于门上, 便可保平安, 在晋代时期, 又出现了在过年时, 将画有鸡的画像挂于门上便可辟邪保平安的习俗, 又到了宋代时期, 由于经济较为发达了一些, 年画从手工画变成了印刷和雕刻, 这样的发展转变增加了中国年画的艺术形式和种类[1]。不过在我国的古代绘画中, 却不存在年画这一种类, 在宋代时人们将年画一类的画种统称为年画, 其种类到了明朝时期有所增加。民间年画是人们的一种情感寄托, 是对未来良好发展的祈福。民间文化由于其较为大众化的特点, 使得其符合人们的接受标准, 所以其发展较为良好和稳定。在民间年画的发展中, 其以不在限于过年的使用, 在平时生活中, 我们在一些婚丧嫁娶中也可看到其运用, 而且在不断的发展更新中, 其外挂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用处也越来越广。在民间版画的发展中, 尤以木刻版画最具民间特色, 在许多的作品中, 我们都能看到其中承载的较为实用的信仰内涵。信仰的具体特征可从其内容和素材来分析, 其直接的影响着民间版画的特点。民众对于民间信仰是一种随和性的态度。民间年画的形成是岁月的发展所必然的结果, 是人们一种精神的寄托。现如今许多地方的版画发展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 从当代发展的形势来看, 民间版画的形势发展较为陈旧和局限, 这使其发展步伐缓慢且艰难, 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 我们对于民间版画的发展应当从多个方面汲取相关素材资料, 进行全方位的针对性改造, 采取适当的方法完善其发展空缺, 在坚持其基本艺术核心的同时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 推动民间年画的向好向上发展。在这其中,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适应市场就会导致版画的基本思维形式被遗弃, 这是不正确的想法, 适应市场的发展步伐不等同于抛弃民间版画的基本风格特点, 而是在坚持其特点的基础上, 进行相应的探索, 将人们的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元素和版画的艺术风格进行相应融合, 在完美契合的基础上, 推动民间版画的发展脚步。

另外拓印也是民间版画中一种重要类型, 其也被称“拓石”, 也指现在的“碑帖”。就是把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或图画印在纸上。也可用纸紧覆在物体 (如植物的叶等) 表面, 将其纹理结构打拓在纸上。现存最早的拓印品, 是在敦煌石室中保存下来的公元六世纪的遗物"温泉铭"。但这绝不是最早的拓印品。拓印术的出现当远在"温泉铭"拓本之前。据《隋书·经籍志》记载, 隋朝皇家图书馆藏有拓石文字, 以卷为单位, 内有秦始皇东巡会稽时的石刻文一卷, 熹平石经残文34卷, 曹魏三体石经17卷, 并述及梁室所藏石刻文字到隋时已散佚。梁时已有石刻文字拓本, 为南北朝时期已有拓印术提供了文献证据。通常人们所说的拓印, 指的是在石碑上拓印碑文, 实际上, 拓印并非专指碑拓。人们在传拓碑文的启示下, 又把需要拓印复制的文字刻在木板上, 制成印版, 然后再在印版上进行拓印, 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拓印术的出现, 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在纸上刷印的复制方法。仔细分析, 拓印术已经具备了印刷术定义中的基本要素, 是有一套完整的、有刷有印的工艺技术, 可以说, 拓印术本身就是朦胧之中的印刷术。因此可以将它视作雕版印刷的雏形, 对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中国版画艺术中民间版画的影响作用

版画的制作主要是有画家通过应用笔和刀等工具, 将不同的画像呈现在相应的纸或木板上。这样的制作方法手法首先就是要在草纸上画出需要篆刻的图案然后子啊应用涂抹的方法, 将颜料涂抹在所画图案的纸张上, 再将其纸张附在需要篆刻的版面上, 等颜料干了之后, 在通过印出来的图案模型进行对应的篆刻, 制作版画。

一张普通的民间版画大概需要五到七块大小相同的模板才行, 通过套印的方法, 将其图案呈现出来。在具体的图案印刷时, 要将模板按照固定的顺序摆放整齐, 以免发生顺序颠倒, 造成重画的后果;摆放整齐后, 再在上面涂抹墨汁, 这时要注意将墨汁涂抹均匀, 防止出现不清晰或较浓重的画面现象;对于墨汁的颜色要根据你所刻画的画面进行具体的分类, 最后, 再将涂满颜料的纸张按照顺序对应模版铺放整齐, 使用棕刷在上面刷一下, 等待一段时间, 就可将其纸张取下来, 一幅完美的版刻图像就完成了。像这样的木版年画是我国传统版画的一个种类, 较为受到人们的应用, 在民间版画中具有代表性的意义。其制作的方法和上述的方法大致一样, 其中只有少数几部分存在差异;在工序上, 民间木版年画的需要四道工序, 首先就是画师需要采用白描的画法在薄棉纸上进行相应的画稿的起稿和定稿, 然后由刻工师再将画师所画的图案糊在经过刨平的梨木版上, 对画稿进行修整, 剔除墨线以外的空白, 再将墨线印出画样, 点上颜色, 刻工须按不同的颜色制作对应的套印版, 最后在将准备好的套版和画好的图案摆放整齐, 在图案上涂上颜色, 然后对应模板进行依次的印刷;在这之中, 对于民间木板年画的印刷颜色顺序主要是;首先应黑墨线, 然后是黄色, 蓝色, 紫色, 橙色, 大红色, 对于一些需要金粉的作品, 还需要最后点缀一点金粉, 这种色彩制作方式在全国较为普遍。

版画是艺术的体现, 而版画的制作则是技术的体现。其技术主要体现在制作中各项工序有序和有效的结合应用, 较为注重每一步骤的操作和衔接, 如果一步出错则很可能需要重头再来。

三、结语

对于中国民间版画的发展, 需要我们坚持发扬传统工艺基础上, 加强地方特色表现力, 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推动版画走向更加趣味化, 多元化, 以及个性化的道路, 通过提高民间版画的发展程度, 加强版画的民族性。在坚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基础上, 发扬民间版画的技术和艺术, 将两者完美融合。在提升民间版画的同时促进中国版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狄彬彬.对中国当代版画艺术发展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18) :157.

[2]陈阳.浅谈宜春民间版画艺术[J].才智, 2010 (05) :137.

[3]李金贵.中国民间版画浅析[J].考试周刊, 2011 (72) :42-43.

中国当代版画艺术语言的转换 篇2

关键词:中国当代版画 艺术语言 转换

当代艺术,是—个概念边界模糊多变的状态。中西方理解的所谓的当代艺术也是大相径庭的。艺术是什么?许多学者和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做出了不同的答案。艺术不是什么具体的事物,是每个艺术家和艺术学者的不同理解,也是时代的整体印象,其实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当代艺术更像是一种文化杂交行为,当代艺术开始包容过程和行为,对形式本身和概念延伸都变得敏感。看一个事物是不是属于当代艺术,不能只简单地看形式和媒介,传统的表达形式和媒介也可以表现当代艺术,是否是在当代艺术语境下进行内容表达才是判断艺术是否是当代艺术的核心标准。当代艺术的分类是相对困难的。当代版画的概念本身应该是广泛的、可以延伸的、是可以拓展探索的。中国版画从中国的传统木刻版画到吸收西方的版画技法和理念,到中国革命解放运动时期的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中国的版画一直在和西方学习和交融。从当代艺术语境的范畴来看,当代版画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是需要在不断地尝试和实践当中去充实和演化这个概念。

艺术语言的概念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还是一个相对新鲜的事物,中国当代艺术在模仿和借鉴、继承传统、中西融合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进入思考期,开始思考什么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的艺术语言是什么。如何从艺术语言的角度去分析和归类当代版画艺术。通过语言进行艺术观念的表达,语言成为观念表达的一种符号系统。艺术语言是分析艺术形式当中的媒介材料是有什么具体的结构形态构成,德勒兹认为艺术语言是不能和其他的学科进行融合的,逻辑上面是行不通的,但是语言学和艺术语言本身是相同和相互借鉴比较的,罗兰巴特坚持认为艺术语言和语言学本身就是一回事。

中国当代艺术从80年代开始积极地和国外的艺术进行学习和借鉴,并且开始频繁的交流和参展,许多艺术家开始放弃传统的艺术形式,用西方的最新的表达形式和艺术语言来进行艺术思考和表达。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开始尝试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和影像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更多地关注表现观念。但在当时以西方古典和苏联写实为的主流艺术的环境下,对于其他的表达方式是相当排斥的。许多艺术家只能通过非官方的形式进行展览,他们的展场是不被官方认可的非正式公共空间,反而恰恰是这样的形式,能够和广大群众相融合,让艺术和大众进行交流,变得相对亲近、自由,同时也少了许多官方的约束。艺术可以更多地去从形式和内容来进行实验和尝试。

一、中国当代版画艺术的功能、形式转换

“美”在传统艺术认识来说,几乎就是可以等同于艺术本身。但事实上美不等于艺术,当代艺术不是强调形式的美,而是艺术产生的一种思考空间。艺术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地变化着,当代艺术承载了更多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艺术从来也不是纯粹的审美功能,尤其是当代艺术。艺术甚至可以变得丑陋、普通、虚无。版画作为一种材料和工具都相对简单但又繁琐的艺术形式,她一直处于一种缓慢发展的状态。在中国,现代版画艺术发展是和中国革命密不可分的。她的承载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宣传武器,体现出更多社会化功能。进入当代艺术时期,她所承载的功能和艺术市场都已边缘和没落。如何重新找到版画的艺术语言和承载,是中国当代版画艺术需要思考的问题。当代的版画艺术家经常游走于不同的艺术领域,用不同的艺术媒介进行表现。在众多版画专业毕业的艺术家当中,则已不同媒介的表达方式示人。油画、装置、影像等等。方力钧用油画来让人熟知,徐冰则游走于版画、装置、雕塑、新媒体、当代艺术创作等多个艺术领域。当代的艺术作品本身的定义和界限也开始模糊化,这个时代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图像、影像、视觉为中心的时代,电影、电视、摄影、绘画、雕塑、建筑、广告、动画等互为激荡汇流,艺术自身的发展已经从一个单一的形式发展为一个多元的形式。

二、当代版画艺术的媒介和表现转换

当代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是西方现代艺术史的代表人物,也是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他极善运用版画本体语言来思考和表达。他将许多制版印刷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运用各种媒介和手段进行复制及印刷。同时还是电影制片人、作家、音乐人、出版商。他的题材一般都来自大众传媒关注的人物或者产品等元素,将丝网的重复性特征和明星偶像、商标等元素相结合。他制作了的坎贝尔汤罐系列,成为波普艺术的经典作品之一。哈罗德·罗森伯格曾经戏谑地说:“麻木重复着的坎贝尔汤罐组成的柱子,就像一个说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话。”他曾经开玩笑地说过:“我想成为一台机器”,重复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他乐于表现的手段。安迪·沃霍尔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工业化时代带来的一种冷漠地、呆板地、重复地社会形态。用独特又敏感的方式对社会文化进行批判和思考。

同样对于文化困惑的徐冰,认为人类文化符号表达在不断演化和变化,语言符号需要去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而对于他童年对古汉字的不解成为他艺术思考和表达的主题。由波普艺术产生的影响我们看出了时代的需求,艺术的主题发生了改变,艺术家更加关注文化符号的运用和表达。艺术家突破了传统的艺术传播媒介,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去表现艺术家思考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他的作品《地书》的完成涉及了新媒体艺术、交互设计、装置、行为、观念等多种艺术表达方式。《地书》收集整理了许多符号,设计了一个符号和文字可以相互转换的软件,作品可以让大众参与。大众可以通过这种软件写出文字转换成符号和另外的参与体验着进行符号交流。《地书》用这种表达方式去告诉大众,未来人类是否可以用统一的符号进行交流。如果运用传统的媒介,徐冰的这种想法是很难用一个简单的、传统的艺术媒介进行创作和表达的。当代艺术是非常鲜活的艺术形式,它需要更多地形式来进行表现和尝试。同时,它也是和时代的特征相关联的。艺术不是在进化、而是一种对时代的呼应。人类的文明不见得是一种简单的进化,而是一种复杂的演化过程。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是需要和人類的各个文明一起演化和变化的。

总之,中国当代版画艺术的发展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发展所推动的。艺术开始不再特别强调形式,更加关注艺术的观念和展示的空间效果。当代版画家在不断地受到当代艺术形式和观念的冲击,版画创作开始不再独立思考版画本身,而是开始思考版画的语言是否能够延伸到其他媒介当中。在未来的艺术发展中,版画艺术家这个概念已经逐渐淡化,说明当代艺术已经更加注重语言本身,而不是具体的哪个画种。版画只是艺术家用来进行艺术表达创作的一种途径和技术手段。版画已经变成一种相对概念的语言方式,版画已经上升到语言本体的问题。版画在当代艺术语境当中,应该是自由的形式,可以是雕塑、装置、行为等等,只是利用版画特有的艺术语言进行媒介的转换,要适应时代对艺术的要求。许多中国年轻艺术家都开始思考和颠覆版画观念,陈琦、康剑飞的作品是具有了版画的思维,但是形态是和版画本身游离的,更多地突破版画本身固有的形式,从观念出发,勇于探索和尝试,对版画创作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中国版画艺术发展 篇3

一、版画在当前中国的发展现状是版画创作人员匮乏

在国内高等艺术院校及专业文艺机构, 专业的版画创作人员不及国画、油画从业人员的千分之一, 即便是所谓边缘的现当代艺术从业人员都比专业版画创作人员多, 虽然国内各高等艺术学院设有版画系, 但版画系学生在本科四年毕业后几乎没有人在从事版画创作, 即使硕士、博士研究生如果没能进入专业艺术院校和艺术机构, 也很难从事版画创作。以北京著名的艺术区798和画家村宋庄为例, 在整个798艺术区仅有一两个版画画廊还处于频死状态, 而宋庄画家村除了大批的当代艺术从业人员和商品油画从业人员也难觅版画踪影。

二、版画制作设备原始落后

就现有开设版画专业等几所艺术院校来看, 版画制作的设备几乎都是粗放型的, 缺少精密的机械设备, 有的甚至于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设备, 落后的设备与欧美国家有很大差距。

三、版画创作队伍鲜有新鲜血液注入, 队伍结构单一

版画创作人员年龄大部分已超过五十岁并且多是以前的兵团、军旅和院校教师画家。由于大量年轻版画毕业生和壮年版画家的“叛变”、老版画家的离世, 版画队伍呈萎缩状态。

四、版画创作观念、技术滞后, 活动减少

由于版画创作队伍的老龄化、结构单一化和版画制作设备的落后导致了版画创作观念和版画制作技术的滞后。题材要么是虚伪的现实主义要么是老掉牙的不知所云的超现实主义

中国版画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渊源可以追溯至夏商, 但中国现代版画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引进西方木刻。在救亡图存大革命的中国, 版画因其复数性便于流传的特点被选中, 从革命者到新中国政府一直对版画青睐有加, 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这一段时间既是版画界认为的版画高峰。自世纪八十年代末, 国内生产力发展, 科技有了大的飞跃, 版画复制性便于流传的优势逐渐被先进的数码影像科技取代, 版画也由曾经的“高峰“逐渐走向”低谷“。版画蜜月期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结束于九十年代, 所谓北大荒版画、云南版画、兵团版画等皆兴起于此时。

然而今天不难看出版画所谓的“高峰期”和“蜜月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如同计划经济只适用于特定时期、特定年代, 因而当社会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版画也会随其他消费品一样通过市场规律的调整进入版画本应有的位置。

市场经济时代的来临就意味着一切要服从于市场规律, 目前艺术品市场屡现天价油画、天价中国画, 虽有作假成分但中国的油画家、中国画家一个个汽车洋房发家致富却是不争的事实。在市场经济的年代, 人的身份地位无疑与财富是绑在一起的。追求富足的生活和尊严是人类的天性, 版画家亦然, 于是众多的版画家扔掉刻刀转画油画、中国画即也理所当然。

艺术品虽有商品属性但毕竟不是商品, 因而, 版画在基本失去市场的情况下还保留了学术这块仅存的阵地。不幸的是当版画在坚守学术时片面得把技术等同于学术、艺术, 炫技成为版画创作的首要。如果市场的离弃是场爆雪, 那么国内版画大展对炫技的眷顾无疑是对还在坚守的版画家是严霜, 名利双重的缺失加剧了版画队伍的分崩离析。

外部环境固然重要, 自身的缺憾也足以致命, 版画创作队伍存在的问题造成恶果的循环。

版画队伍缺少新成员的加入, 原有成员或转行或出走加剧了版画队伍人员的匮乏, 而人员的匮乏又加剧了版画的低迷, 而低迷的态势更加难以吸引新生力量的加入。

版画的制作对设备的依赖性极强, 尤其在崇尚技术的当代, 传统的手工刻版木蘑菇印刷已经落伍;而版画界的官老爷们又不肯与时俱进还在叫嚷版画所谓的复数性、印刷性等陈芝麻烂谷子, 导致版画艺术与时代脱节。

一面是国画、油画、当代艺术的叫嚣, 艺术新贵频涌;一面是版画的萎靡。诚然版画自身的问题加剧了它的萎靡, 然“管中窥豹, 可见一斑”其实版画只是艺术的一个缩影, 今天所有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的艺术门类都面临消亡。这个时代太多的是艺术生厂商和投机商, 没有大环境的彻底改变就绝不会改变美术各科的不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木刻教程新编》作者谭权书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10出版)

《中国现代版画史》作者李亮经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01出版)

浅析东西方艺术对中国版画的启示 篇4

一、从欧洲表现主义版画汲取营养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版画在鲁迅先生的倡导下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从西方引入中国。在开启版画新纪元的同时也终结了中国近千年的复制版画历史。“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版画不再是绘、刻、印分工明确的工匠和艺人从事的职业, 而是真正成为自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艺术家的主体性也更加凸显出来。版画家们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将画笔刻刀朝向现实生活, 用木刻艺术来关注中华民族的命运变迁, 用作品来述说世间万象”。虽然作品中掺杂些许政治因素, 使版画家对艺术的定位有些偏颇, 但总体来说这短短几十年间成绩是显著的。诞生了很多像力群、李桦、古元、彦涵、黄永玉这样的大家, 还有《起来, 饥寒交迫的奴隶》、《饮》、《到前线去》等诸多富有时代性有力量的作品。

这一时期的中国版画家尝试着去学习德国和苏联的现实主义版画。像柯勒惠支、麦绥莱勒、梅菲尔德苏联的法沃尔斯基、克拉甫钦柯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比较适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珂勒惠支的一生是在战争中度过, 她直接接触到的是饥饿、疾病、死亡, 她用手中的刻刀奋起反抗用残酷的现实作为题材却旨在表达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画面上充满了激情和博大的爱。中国版画家从中感受到了她画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深受感染。梅菲尔德有很多插图作品采用的是木刻的形式, 大部分都是用圆口刀刻制的, 黑白对比强烈, 喜欢用阴刻法, 虽然是插图作品但也有创作木刻的感觉。苏联版画则又是另外一种风格, 工细而富有装饰性。虽然不很适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但也起到了开启中国版画家眼界的作用。在此期间, 国统区的版画也有借鉴民间木板年画、剪纸的现象, 这些学习和借鉴虽然是“拿来主义”有些极端速成, 但也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 为今后的版画艺术下了基础。

二、从西方现代艺术中汲取营养

随着我国采用的开放文化政策, 外国版画艺术的历史发展、艺术现状、艺术作品等大量资料传入我国, 由于一时无法理性的消化吸收, 导致了中国版画在其后很长的时间里呈现“西方现代艺术热”的局面。中国版画家认识到了与外国版画的差距, 在观念上, 西方艺术的自由性和多元化发展方向深深打动了中国版画家。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新颖面貌的借鉴使得中国版画在选择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上都有了突破。艺术语言更加丰富多样了, 版画不再以写实为唯一的表现方法, 出现运用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等表现方式的作品。也更加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在技术方面, 由于版画这一画种对材料、技法的要求比别的画种要高。虽然版画家一直在实验、探索, 但与版画技术发达的国家相比仍需要进一步的学习。版画家尝试各种新工具新材料, 也尝试用各种表现手法来进行铜板、丝网版、石版画的创作。

三、从东方艺术中汲取营养

日本现代版画起源于日本浮世绘。虽然日本版画中也有是学习西方艺术, 但仍值得我们借鉴。因为日本的文字、宗教等等很多文化是传自于中国, 两个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说浮世绘就受到了中国明清时期的民间木版年画的影响, 又融入了本国的民风民俗发展演变而来的。日本是如何在保留了本民族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学习西方, 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日本版画在木版、铜板、石版、丝网版都有不错的成就。版画家黑崎章、高桥恭子、近藤辛、吉田丰雄等人的作品有很强的现代艺术气息, 又风格各异。由于地域接近, 思维方式、审美理想较西方人来说更容易理解, 也就更容易接受。

二十世纪以来, 中国版画家们经历了认识、研究外来文化的阶段, 观念上日趋成熟。同时也通过东西方文化的比较认识到了本民族文化的不朽魅力。西方的观念、技术可以借鉴, 可以学习, 但学习西方不等于和西方趋同。中国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不一样的情感表达方式, 还有着悠悠几千年的艺术文化传承, 如文人画、宫廷美术、民间美术等等。就民间艺术来说, 遍布中华大地的民间美术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体系。自由的造型、深厚的情感、奇异的想象以及对生命的渴望与赞叹都是民间美术的魅力所在。与其他艺术相比, 民间美术还有着鲜明的群体性, 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艺术。这是由它的文化根源、创造动机、思维方式等一整套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决定的。中国版画家逐渐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力图把握好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精华, 在作品中努力体现本民族精神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做中国版画。

人们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审美情趣都在变化。东方与西方的概念也在缩小, 新兴的青年版画家们更是在技法和传统中显示出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艺术理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文献

[1]张天星.版画艺术.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6.

[2]齐凤阁.二十世纪中国版画的语境转变.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7.

对当代版画艺术发展的分析 篇5

一、当代版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版画艺术理念认识不足,发展领域过于狭窄。长期以来,人们只认识到版画概念的表面,而没有更深入理解, 只有极少的人会通过版画的特质和创作理念去理解版画的艺术含义。由于现代文化的多元化,传统的版画艺术已无法满足艺术创新的要求,以致版画市场一直没有起色。在当代的艺术市场中,存在一种奇特的现象,虽然版画在当代艺术领域中不受重视,但以版画思维创造的一些艺术却受到人们的追捧。因此,以版画为思维模式,通过其它的艺术表现版画特质的发展趋势诞生了,利用这种模式有效地增加版画特质的外延性。但我国的版画领域对创新理念方面欠缺认识和实践,目前想要拓展版画领域还欠缺火候。

(二)“复数性”版画作品降低版画艺术的价值。制作与完成版画有三道主要工序,按顺序分为“画”“刻”“印”。 首先,创作者会选择雕刻样板,决定样稿后,在样板进行雕刻,最后再经过确定,就可以开始印刷。由此可见,版画的制作对创作者的绘画技艺、雕刻技艺、印刷操作技艺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版画艺术的创作本质虽然与印花艺术有区别, 但制作特点却较为相似。其中版画艺术与印刷艺术相似的主要特征就在于“复数性”。由于版画的印刷,增加了其流通性和复制性,所以,版画艺术被标为“复数性”艺术,从而大大降低了版画艺术的价值[1]。

二、推动当代版画艺术创新发展的对策

(一)改变当代版画艺术旧理念,加强版画领域的拓展。 当代版画艺术的创新发展,需要改变当代版画艺术的旧理念,加强版画领域的拓展。传统观点的认识较为片面,没有透过具体的层面理解版画的概念,而这将影响版画新艺术理念的诞生。当代版画艺术旧理念的创新,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其一,根据艺术的特性,为版画创作赋予新的含义。在传统的版画创作中,刀、刻痕及多样化的印制可以理解为版画独有的特征和表现语言,但现代的艺术观念决定了其过程不再是单纯的创作工艺和手段,而是艺术的形式之一,因此现代版画创作的形式不再局限于创作工艺,而是多加考虑与其它艺术的融合。可以是新的创作技艺和新型材料的应用, 或者是版画原有技艺融合其它领域的技术和形式。其二,突破传统写实图像的限制,增加版画艺术创作的多样化元素, 为版画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国外的版画创作打破了传统版画的限制,使传统的写实形式变得更加灵活,他们积极创新版画制作和印制效果,给版画带来全新的面貌。总而言之,当代版画创作需要采用全新的理念,即要求其具备艺术共性, 也要求其保留自身的特殊性,以此提高当代版画艺术的吸引力[2]。

(二)对版画的复制数量进行控制,提高其创作的艺术价值。虽然复制版画具有收藏成本低、扩大传播和影响力等优势,但复制品的出现同样降低了版画创作的艺术价值。首先,原版创作属于艺术,但复制的作品却不能算作真正的艺术,因为其过程并不存在艺术家的参与;其次,原创版画是艺术家通过纯熟的技术将一闪即逝的灵感表现出来的过程, 其中可能会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时间,而复制品却以复制技术就可以替代原创作品,除了不具备艺术性外,基本与原创作品没有丝毫区别,所以极大地影响了原创的艺术价值。另外,由于没有严格控制复制数量,使复制效果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同样对版画的艺术价值造成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版画的复制数量。首先,提高国际管理。按照国际规定, 严格控制和把关版画的印刷数量,要求在复印的版画上标明版画家的签名和印刷总数;其次,要求原创版画家积极参与复制中。因为版画的复制并非机械性的,版画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尝试新的创意。这样不仅能提高复制版画的艺术性, 也能维持原创的艺术价值;再次,增加原创版画的艺术价值。 国内原创版画明显低于国外,且近年来,国外不断提高对原创版画价值的挖掘力度,使原创版画的艺术价值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应效仿国外的做法,努力提升原创版画的艺术价值[3]。

三、结语

虽然我国当代版画艺术的发展道路存在许多曲折,但相信当代版画艺术的前途必然是光明的。当代版画艺术发展的道路上,必定还会出现许多问题,然而只要努力探索应对对策,我国当代版画艺术便会永远传承下去,也必然会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参考文献

[1]狄彬彬.对中国当代版画艺术发展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18):157.

[2]刘乐君.中国当代版画艺术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大舞台,2015,(06):33-34.

中国版画艺术发展 篇6

在今天各种信息蜂窝交织的年代, 图像的形式已经像洪水一样泛滥, 很难有一件作品能够有足够的分量来敲击人的心灵。虽然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视觉世界, 然而人的心是沉痛的, 只要你还活着, 就会感受到这种东西, 人们都想寻求创新来突破, 然而越新越无聊, 形式上的无聊和精神上的失落已经成为艺术的常态, 同时也成了艺术的一种困惑。

艺术本身是决定不了艺术的, 而是生活决定了艺术, 任何艺术都无法超越所处时代文化范畴。它随文化的继承转换而不断的变化。黑白木刻也是这样, 从往日特定时期的辉煌, 到今天的冷寂。这种现象带给我们是什么样的反思。这样纯粹的艺术形式还会有什么样的命运?这已经不是黑白木刻艺术本身的问题, 也不仅仅是文化状态的问题, 而是这个时代的价值取向问题。

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 黑白版画是一门典型的纯粹的纯情艺术, 版画家用两种极度的黑白颜色去表达丰富多彩的艺术内涵, 就像在地球两极对话一样, 其言何难。非有足够的力量与文化底蕴, 是无法达成彼此的对话。同时它又是极其简单的两块颜色, 组织黑白关系的技巧就非常关键, 黑白有其特定的规律构成, 但这又不是黑白艺术的全部。实际上某种特定的形式的形成, 是对某些具有突破意识理念的一种消解。这也就此形成了一种理性的欺骗, 同时也是对直觉的嘲弄。

木刻艺术家的载重量是有限的, 只有抛开各种欲望, 去探寻艺术的本源, 艺术的力量才能震撼人的心境。无论是超逸的, 激愤的, 战斗的, 平和的, 甚至是死亡的。而对于黑白木刻艺术本身来讲, 它应该从中国传统意义上去识读其艺术的本源, 它作为一种极限的艺术, 并不要求让其主宰整个艺术的一个顶端, 而成为一个大的艺术门类。这样做是不可能的, 也没有必要, 它应该是艺术顶峰之后的一个回归。就像中国人的理解极限不是山峰的顶点, 而是登顶之后下山的回归, 是一个精神家园的回归。

上世纪上半叶中国黑白木刻版画的灿烂, 本身不是一个学术事件, 它实际上是政治事件。它是对社会自身的压制的反抗的一个思想传媒工具, 是对社会否定、促使社会更替的视觉形式的一种最合适的方式。这种黑与白的最简洁最有力度的艺术语言切合了政治的便捷需求, 这种自由范畴可与其相互替换, 建立平易的话语领域。

在工业文明发达的今天, 社会控制已被潜化到什么样的地步, 我们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技术和效率压倒一切, 这种强大的激流成了控制离心的社会力量。艺术在根本上也受到影响, 黑白木刻的这种纯粹拒绝“随大流”的思想显得软弱无力的。在这个时期, 并且其理论结构变得空虚起来。这表明黑白木刻艺术在工业社会面前的生存方式之可能性的那种历史力量正在削弱乃至消失, 并且在这富裕的社会里承受着虚假需要的痛苦。人类在进步的冲击中, 理性屈从于现实生活, 艺术的价值取向屈从于猎奇的现实生活的强大能力。黑白木刻版画被这种合理性的“虚假意识”所排斥, 这种带着操控性的文化潮流衍生出大量快餐式的垃圾思想和艺术产品, 从物质的异化到精神的异化在不断改变人类的生理基因和思想意识, 在这模式的操纵中, 凡是超越了其确立的语义和行为, 都是非法度领域, 在这种既定的标准中, 如何确定黑白木刻艺术的合理性, 必须用今天的社会价值标准重新定义。

在相对发达的工业社会, 黑白木刻艺术形式持续到今天, 她的批判性的艺术语言无法超越这一社会现实。这门典型的纯粹的纯情艺术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其封闭保守的现状, 早已定好的规则成了桎梏, 黑白版画形成了自身的私有空间, 这种状态意味着一种区别于甚至敌对于外部空间的内心向度, 内心的自由也随之萎缩乃至消解。在这个艺术范畴中, 拒绝已经丧失了有效的社会力量。这种意识与这个拥有大一统的社会身份产生了矛盾。随着工业化社会日益发展的一体化, 中国黑白木刻正在丧失它们的批判性涵义, 而趋于描述性、操纵性的艺术形式。

黑白木刻艺术是一种思辨的艺术形式, 是美学与科学, 主观与客观之间的思辨的均衡。艺术的受众是人, 艺术作品所呈现的是现实社会中的人看到了什么, 有意义的问题是如何看, 看什么, 也就是如何给予作品再生的意义。现代工业文明批判意识的丧失, 使得其思辨的立场在减弱, 乃至被现实抹掉。在发达工业社会里, 黑白木刻的艺术光彩在褪变, 这不是技术的问题, 因为技术本身不能独立于对它的使用。艺术的概念已经不能再以传统的观念使其得以维持。

黑白木刻艺术作为精神文化家族的一个成员, 是具有历史的更替性, 其他的替代性选择排斥其存在方式。在这种新的视觉形式不断飞速更换的时代, 实验性的改造形成一种艺术的常态行为。这里提供了多向的假设, 合理性已不再是唯一的标准, 它已被众多的艺术“谋划”所吞噬。除了人类再次回到对追求永恒的尺度上来, 对具有衡定性的黑白木刻艺术来讲, 在这新的时期面临的是生与死的选择。现今被压制的黑白木刻只有以颠覆性的趋势和力量构建艺术结构本身, 出现在已确立的价值标准的现代工业社会中, 打破相对独立的空间形态, 以否定的艺术思维方式走入文化发展的前沿, 把黑白木刻的艺术价值变成了事实, 那种冷寂的状态就随社会变化而告终。

黑白木刻艺术的思考必须是理性的, 要建立在当今工业社会的价值尺度上, 这将使中国黑白木刻艺术展现崭新的面貌。

摘要:中国黑白木刻艺术在现代工业文明所遭遇的尴尬处境引发对自身艺术价值的定位;在这种非理性发展的工业社会里黑白木刻艺术思维方式的转型的必要性的思考。

谈当代版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思路 篇7

一、传统版画艺术

1、我国古代版画艺术起源

我国古代版画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 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革和多年的积累, 版画艺术也变得比较成熟。早在唐朝, 木刻版画的技术就已经相当成熟, 当时的艺术工匠将自己的文字图案刻在木板上以长期保存。在唐代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 正式表明了版画艺术进入了崭新的时期, 进入了发展快车道。留存至今的佛经基本认为是最早的版画作品, 从作品艺术特征来看, 当时的版画艺术水准非常高, 线条有力, 刻画有神, 可以说是当时的经典之作。

2、古代版画艺术发展

唐朝之后, 版画艺术继续保持着特有的艺术特征, 这时的版画艺术往往与传统艺术相结合, 逐渐进入大众的视线, 尤其以木板年画最为流行。其中最有名的是朱仙镇木版年画。这种木版年画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 开辟了新的艺术表达形式, 为后世创立了新的典范, 朱仙镇木版年画可以说意义非凡, 将中国古代版画事业推向又一个高潮。

3、近代版画艺术发展

到了近代, 中国开始接触世界。在这个时期, 一些留学国外的人见到了与国内版画艺术截然相反国外先进的版画艺术。大约在上世纪早起, 中国已经市场上出现了国外版画, 并逐渐掀起一股热潮, 外国先进的版画在中国很快流行。由于当时社会动荡, 新思潮盛行, 外国先进的版画在中国很快流行发展, 将中国传统的版画艺术与西方版画艺术结合, 开创了一种新的版画艺术形式。

二、当代版画艺术

当代版画的特点:版画艺术发展到今天, 经数千年的风雨历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战乱频繁的年代, 版画艺术依然生命力顽强, 留存到今天。传承到今天, 记录的是历史, 传播的是文化。当今版画艺术从内容上来看, 体现出多元化发展方向, 根据需求不同, 版画艺术可以呈现不同的内容, 用于不同的地方。从制作工艺方面来看, 版画制作工艺更加成熟, 更加精美, 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 制作不同风格的版画。现代的版画更加具有实用性, 用版画艺术继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制作具有代表性的版画。伴随着工业化, 版画制作也可以借助模板快速大量的生产, 但是, 这种制作方法往往难以体现其艺术价值, 成为一种没有生命的工业产物。版画在艺术家色手里被赋予了生命, 而机器生产的版画只能被称为工业产品。

三、当代版画的发展之路

1、注重传统

中国版画艺术自从降生以来, 一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现在国内提倡弘扬优秀传统精神、传统文化, 版画艺术优秀传统部分也不能抛弃。一直作为经典传承下去。这种艺术形式代表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那些传统雕刻手艺, 是古代艺术家们劳动与艺术的结晶, 是机器所不能取代的。像一些传统制作版画产业的地方比如开封朱仙镇, 天津杨柳青至今仍流传着传统制作工艺。虽然这些工艺看起来纷繁复杂, 但是最能体现版画的艺术价值。注重传统不是说不思进取, 不思改革, 而是将先辈留下的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一千多年的传承就是对先辈的最好尊重。

2、结合实际, 迎合大众

一直艺术形式想要获得较大的发展, 必须以广大群众为基础, 面向大众, 在创作方面下功夫。也可以针对不同人群, 创作不同艺术风格的版画。例如在传统节日可以推广有关传统节日的版画, 既可以烘托节日气氛, 又可以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在重大事件纪念日创作有关该事件的版画, 比如抗战胜利60 周年庆典。通过版画艺术的推广, 弘扬了主旋律, 起到了较好的纪念意义, 比较具有收藏价值。也可以将风景画、中国画等一系列美术或者是书法作品以版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样可以更大程度的推广版画的市场。

3、积极学习先进的版画艺术

中国版画艺术要想发展, 必须积极与西方艺术、现代艺术的融合。需客观地面对西方先进的版画技艺, 充分利用西方的先进文化观念, 使社会的文化经济真正融合, 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 艺术观念缺乏文化针对性, 和创作理念缺乏开放性维度。根据中国版画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引进西方观念、技巧、技术, 把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有机融合做不懈努力。

四、当代版画的创新之路

1、创作手法的创新

版画艺术从古代发展至今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靠的就是不断创新, 告别形式单一的艺术手法。或者版画艺术从业者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 大胆尝试采用不同的技巧, 让版画艺术有了更加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创新的方法有多种, 可以采用不同的制作手法, 例如传统的木版画艺术可以延伸至铁版画, 甚至可以用石版代替木版, 以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发掘不同的技术。

2、创作题材的创新

其次可以从创作内容方面进行创新, 题材扩新是鉴于工业版画彰显的艺术符号代表着当代工业文明和科技进步, 这如同取之不尽的题材宝库, 为题材扩新提供了可操作、可选择的广阔平台。可以将风景画、中国画等一系列美术或者是书法作品以版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样可以更大程度的推广版画的市场。最后必须在思想观念上敢于大胆创新, 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 适应现代科技社会, 积极融入新思想, 让版画艺术与科技结合, 创作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版画艺术。总之, 一幅艺术品能否有更强的生命力, 要看它是否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感。中国画艺术大师黄宾虹曾说过:“三流的创新要高于一流的模仿”。

五、结语

版画艺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1000 多年的风风雨雨, 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版画艺术改何去何从, 平心而论, 回归大众才能使版画艺术更好地发展下去。要想实现大众化的发展道路, 必须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要求。但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大众口味而丧失了教化意义。要敢于创新, 用最真实的东西让观者产生共鸣。

摘要:版画艺术是集美学, 文学与一体的艺术形式, 历史悠久。从古发展至今, 已经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但是版画艺术虽然生命力极强, 从未间断, 但是从未有过大面积的推广。尤其是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 实现版画艺术大众化, 让版画艺术走向我们的生活, 是版画艺术发展的比经之路。

关键词:传统版画艺术,现代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周雅.当代版画创造艺术及其语言意义研究[J].大舞台.2013年09期 (11) .

[2]黑崎彰, 杜松儒.世界版画史[J].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32) .

中国版画艺术发展 篇8

关键词:中国版画,浮世绘,艺术比较,研究

一、引言

文献研究和对比分析的方法都是为艺术创作服务的,通过两者或多者的对比找出的异同;对比分析法是一种适应性比较强的方式,在学术研究中十分常见。其研究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查找比对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进行综合的分析、组合,以求得到规律。文献研究的方法也是一种经常使用到的艺术学方法,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事物,通过经验的积累帮助自己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走弯路,从多重角度进行归纳分析,快速找到可以运用的内容。在对中国版画和日本浮世绘的研究中,将这两种艺术学方法综合起来,能够更好的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诠释两者的关系。

二、中国木板画

中国版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最初是作为佛、道二教的传播手段出现的,由于其特殊性,只有简单的重复印制而没有艺术创作,因而不被称为“画”。而真正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从脱离了宗教,开始进行艺术创作来表现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节日、书籍插图。

到了明代中期,版画内容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技术上却走到了一个强力发展的事情、制作材料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家族性质的木刻家也相继出现。可以说明朝时中国木板画创作的黄金时期。清朝以后,由于社会发展的封建性,版画的创作慢慢走向颓败。

三、日本浮世绘

日本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并且有一部分是手绘的作品,但通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版画,内容以风景名胜或表达女性美为主,到了日本封建社会的晚期(也就是我国的清代),由于世面上对浮世绘的大量需求,浮世绘进入了版画阶段,也就是这个阶段开始,日本民族艺术开始进入了一个新高潮,并对西方现代美术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而闻名于世。

四、对比研究

由于中国和日本在唐代交流十分丰富,从根本来说,日本浮世绘是受到唐朝的影响产生的,而两者创作的黄金时期也大致吻合,因此,对两者的比较研究除了从技法、材料、内容上来比较,也可以综合背景来分析。

1、时代背景

由于中国古代的等级地位十分森严,文人士大夫长期引导着平民大众的审美风格,到了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导致艺术创作上的固步自封,不能很好的跟外面的世界进行交流,虽然版画在形式上可能有着技术层面的进步,范围却还是停留在书记插画、民间年画等美术范畴,总的来说,传承多过创新。

中国版画经传入日本演变成浮世绘之后,日本的艺术家不需要承担继承文化的压力,大力汲取世界各地的创作技巧和新思想,在结合了本土民族的基础上,开拓新的版画风格,明治维新以后全国掀起了像西方学习的风潮,在版画中加入了透视原理,加大了创新力度。

正是由于这种时代的背景,导致浮世绘与西方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更是超过了版画的影响范围,对西方的艺术设计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

2、风格和内容

中国古代版画是印版作品,以黑白颜色为主,逐步走向彩色印刷。散点透视法使得画面的空间感较为随意、不受现实的约束。取材多为民俗、人物、文学作品、画谱等。

浮世绘最先也是黑白印刷,但是对于颜色的追求更为执着。红刷绘之后,因为对于色彩的喜爱,艺术家通过反复试验,研制出了——锦绘,从此打开了日本浮世绘百年辉煌的大门。此后浮世绘用色秾丽,取材世俗生活,多以美人、武士为主角。在构图上,浮世绘追求在非对称构图中体现出对称的理念,在一种非均衡、非对称的表象下,真正要表达的是其对均衡感和对称感的极致追求,这点跟西方艺术中的“less is more”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影响

中国的传统版画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多体现在对亚洲即日本等国的影响,是促成其产生和发展的源头,可以说,没有中国的版画,就不会有浮世绘的产生。

而将东方版画影响力扩展到最大的,则是在中国版画基础上结合自身民族特色、融汇西方优良的绘画理念、技法的新版画。而浮世绘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最大的影响,来自它的风格——“装饰感”,浮世绘中独特的构图、绚丽色彩的运用、抽象的花朵纹样、平整的上色技巧,以及在团扇、包装纸上的运用,都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五、总结

在中国版画和日本浮世绘的对比研究中不难看出,如何将我国的传统优势传承并进行创新,是现代我国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上面临的重要问题。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中国的版画,就不可能会出现日本浮世绘这种艺术形式,但是却无法不面对浮世绘才是对西方以及近现代有着强烈影响力的事实。就其原因是因为在越来越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如果只是一味的孤芳自赏而不能将其他优秀的时候转为自己的能量,终究会被世人给遗忘;在传承和创新之间,如果不能把握好尺度,再辉煌的成绩也会有凋零的一天。只有不断的学习、进步、创新,在继承伟大的民族文化的同时把握好事物变化的规律,才能使我国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走向新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王丹.中国明清木刻版画与日本浮世绘比较研究[J].艺术教育,2012(09).

[2]俞红.日本浮世绘与中国木板年画之比较[J].戏剧文学,2007(03).

[3]李明.清盛朝苏州版画与江户时代浮世绘之比较[J].装饰,2003(12).

上一篇:光纤无线接入下一篇:土壤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