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种植

2024-11-10

超高种植(精选4篇)

超高种植 篇1

1 超高产玉米种植技术

1.1 不改变原垄的尺寸宽度,保持原垄宽度不变,采用“一垄双行”、“一垄三行”种两垄空一垄的方法,一公顷地种七亩闲三亩,七亩地保苗9-10万株(1000平方米/亩),实行小轮耕。

1.2 发挥边行的优势:由于种两垄空一垄,这样就达到了垄垄都是边行,通风好,光照效果好,促进光合作用,通过轮耕和休养,根茬腐烂在土壤中(玉米收获后,秸秆根茬粉碎后深埋在40厘米以下),增加了有机质的含量,逐渐改善了土壤结构和使用化肥几十年造成土壤板结现象,提高了抗旱、透气、保肥、保水功能,每公顷耕地每三年就能实现轮耕休养一年,并有阳光的充足的作用,有利于土壤改良和玉米生长增产。

1.3 合理密植,增加单位面积株数,耕地利用率高,相对解决了人均占地少的问题,有利增产。提高密度,播种密度每亩6000~7000株,及时间苗、定苗。确保收获时的实收株数在每亩5500株以上。

2 超高产玉米种植的四个重要环节

2.1 种子选择与处理,一定严格按专家推荐品种选择

精选良种所选品种要求株型紧凑、耐密植。密度达到5000株/亩以上可不倒伏、不空秆、不秃尖,平均单穗粒重潜力在200克以上。种子处理。挑除破碎、发霉变质籽粒和秕粒,选用大小一致的籽粒,浸种8小时,晾干后用40%甲基乙硫磷和2%立克秀,按种子量的0.2%拌种,防治粗缩病、苗枯病、黑穗病和地下害虫。

晒种:可起到杀灭病虫害,激活种子活性,苗齐、苗壮。(包衣或拌种的不晒)。挑种:挑选出籽粒饱满,无残的种子,保证出苗率在95%以上,种子发芽测定:发芽率低于85%的不能用,另择好的。拌种:要用正规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生产的优质拌种剂、包衣剂按技术要求严格拌种。凉种:将拌好的种子放在阴凉处阴干,收储后待播,该种子可达到抗旱、抗病、防倒、防虫、抗寒、促早熟作用。

2.2 耕作技术及要求

精细播种精细整地:播前精细耕翻整地,亩施优质鸡粪3立方米,五氧化二磷10千克,氧化钾30千克,锌肥1千克,5%辛硫磷颗粒剂1.5千克;足墒播种。4月20日~25日播种,大小行种植,大行距为80~90厘米,小行距为30~40厘米,点播亩用种量3~4千克,亩施5千克复合肥做种肥,种肥隔离,覆土深浅一致,厚度为3厘米。在土壤化至20-25厘米时,顶浆用大马力灭茬机对垄台不低于20厘米深度均匀灭茬,不得漏灭或浅灭。达到土松无块根茬细化。顶浆起垄:将施底肥或坐水施完基肥后的土壤即刻起垄将底肥和所浇水埋于垄内。及时镇压:起垄后在不沾镇压器的状况下,要及时镇压,以保墒及方便播种,若用木制镇压器,最好镇压两次。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温适时进行播种,能确保播种质量,出全苗,确保超高产,特超高产

2.3 田间的科学管理

科学合理使用除草剂,科学的选用、使用生长促控剂,各种缺养病害症状与科学防治,认识玉米的缺氮、磷、钾、锌、硼、猛症状,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认真识别各种病虫害症状,针对性的用药治理或防治。

2.4 肥料的选择、施量、施追肥方法、时间

选用科学配伍合理、并有长效性、建议多用农家肥兑尿素、硫酸钾(氯化钾)或复合微生物有机无机玉米专用复合肥。玉米不同生长期的养分需求量、按时、按量施用,施追肥方法及时间,不施口肥时,按要求量配比在苗期3-4片叶时叶面均匀喷施玉米专用黄腐植酸生物长效有机液肥200g/公顷进行第一次喷施;抽雄初期、孕穗、灌浆期再用300-400g/公顷进行第二次喷施替化追肥,此法可降低追肥成本80%。环保型高效植物养分促进剂,结合黄腐植酸生物长效有机夜肥喷施时混用、节省工时,它的用量和浓度,苗期、抽雄初期、孕穗、灌浆期各一次喷施,每次用30-50克,稀释1000-1200倍,可使玉米增产15-30%,并节肥。

3 特超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将对我国玉米产业起革命性变化。

综合上述看来,发展特高产玉米种植技术非同小可!初步统计,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大约250万公顷,按老法种植玉米最高12000kg/公顷,而超高产玉米中间产量18000kg/公顷,增产之差为18000-12000kg/公顷=6000kg/公顷,250万公顷若都采用特超高产种植技术,总增产为:250万公顷×6000kg/公顷=1500万吨,就能满足2015年不再进口玉米的需要,仅是一个吉林省的作用就这么大。若全国利用现在玉米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种植特超高产玉米,增产的玉米数量更是巨大的,有可能由现在的玉米进口国,变为玉米出口大国。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会起到良好作用。

超高种植 篇2

如何在现有的基础和技术条件下达到高产, 农民在期盼, 世人在等待, 如今梦想已成为现实。

为圆百姓梦, 在专家指引下, 本人积极探索, 在全国几十个玉米品种种植模式中, 筛选精优, 对比试验, 消化改良, 并加入新的科技元素, 经无数挫折历经艰辛, 终于研究出了夏玉米8.067hm2产吨粮懒汉式超高产种植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通过增加每667m2穗数, 发挥群体优势;宽窄行种植, 既能利用边行效应, 又能通风透光, 减少风阻, 增加抗倒性;121播种不去苗, 保证每667m2穗数, 省工省时;加上配套的植物保护, 防治病虫害, 抗倒除草, 简便易行, 夺取玉米高产不再是难事。现将具体技术要求总结如下, 希望广大的农民朋友可以参考利用。

1 选种

选用适合本技术的超高产配套玉米种, 如冀优一号。每667m2播量1.5~2kg。种植前要求用高手牌巧拌包衣剂对玉米进行2次包衣, 预防玉米全生育期的病虫害, 齐苗壮苗增产。

2 抢时早播

农谚有“春争日, 夏争时, 五黄六月争回耧”之说, 说明夏玉米早播的重要性。早播不仅能增产, 还能减轻病、虫、倒害。有利于下茬作物生长, 从而增加全年产量。播种可分3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 在麦收前15d左右麦垄套种, 必须足墒下种, 不能用黄墒播种, 防止缺苗断垄;第2阶段, 麦收前5d套种, 要求种子入土深度、株距、行距均匀一致, 麦收后及时交齐苗水, 确保一播全苗;第3阶段, 麦后直播, 力争在6月10日前结束, 否则, 每晚播1d, 减产2%左右, 播后要2d后再交齐苗水, 如果种肥同播, 普通化肥用15kg, 控释肥用50kg, 种肥间隔10cm, 防止烧苗。

3 超高产种植模式

3.1 麦垄套种

按1穴1粒1穴2粒循环点播, 播深5cm, 土盖严不透风;宽窄行种植, 不去苗, 每667m2保苗5000株左右, 产量900kg。

3.2 管理条件

好的农户, 可按每穴2粒种植, 不去苗, 每667m2保苗6000株左右, 产量1000kg。

3.3 每穴1粒

缩小行距, 每667m2保苗5000株, 产量900kg。

推广使用第1种模式, 省工省钱, 稳产高产。

4 平衡施肥

高产玉米施肥, 要用玉米专家配方肥十土壤改良剂, 营养合理, 利于产量形成。施肥原则:前轻中重后补, 化肥深施;第1次施肥在拔节期施15~25kg, 第2次在大喇叭口期施50kg左右;玉米抽雄后如果缺肥, 每667m2补施尿素5~10kg, 化肥必须穴施或用机械耧窜施, 切忌撒施, 以造成肥料流失。密度大, 追肥量相应加大, 追肥后及时浇水或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降水, 省工省钱。

5 节水灌溉

为确保足墒下种, 必须在麦收前15~20d浇足麦黄水, 每667m2适宜水量为20~25m3。玉米幼苗喜温, 较耐抗旱, 有利于促根壮苗。苗期浇水次数可掌握在1~2次, 忌大水漫灌, 灌水量每667m2需要60m3左右, 遇涝排水。穗期需水较多, 必须重浇抽穗水。尤其是玉米大喇叭口期, 玉米即将抽雄, 此时玉米处于需水临界期。此时玉米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50%左右。直观上达到地皮见湿不见干, 见干就浇水。大喇叭口后期至抽雄后25d, 应保持土壤地皮不干。

6 化学除草和化控

121超高产吨粮种植技术:主要增加了每667m2穗数。为提高玉米植株抗倒能力, 要注意做好化控防倒。要求使用2次抗倒剂 (玉金香加锌抗倒剂) 。在玉米拔节期用1次, 用药量减半;玉米大喇叭口期用1次, 按抗倒剂说明用量用药。

玉米除草, 要选用安全无药害、效果好的磺草、莠去津苗后除草剂进行行间除草, 1次用药, 一季无草。杂草较多的可在6月下旬用得利相思或金玉郎等烟嘧磺隆类除草剂150g, 兑水50kg在行间半定向喷雾, 能有效防治五叶以下的杂草。

7 月上旬杂草较大时, 可用天盖、踏草等20%百草枯250倍液进行行间定向喷雾, 以杀灭大龄杂草。

7 及时防治病虫害

玉米出苗后要及时用5%氯氟氢菊酯和毕飞 (50%噻虫啉) 3000倍液或2.2%甲维氯铃脲和20%烯啶虫胺2000倍液灌心防治玉米螟、粘虫、棉铃虫、灰飞虱等害虫;大喇叭口期可结合防倒加入吡虫啉、哒螨灵等防治玉米蚜虫、红蜘蛛。

防治苗枯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95%绿亨1号 (恶霉灵) 精品4000倍液。防治玉米粗缩病, 可用1.5%植病灵II号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叶斑病可用50%多菌灵500~800倍液或百菌清500倍液喷雾。玉米锈病和褐斑病可在发病初期选用20%粉锈宁乳油75~100m L/667m2喷雾。

8 适时晚收

夏玉米适当晚收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玉米适宜收获期为完熟期, 生理标志是籽粒基部形成黑色层, 乳线消失。如果穗苞叶变白即收, 往往会减产10%左右。

超高种植 篇3

1 设计与方法

试验设在滑县城关镇东孔庄南地, 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 肥力水平较高, 为沙质壤土, 有机质1.84%, 碱解氮78.25 mg/kg, 有效磷64.0 mg/kg, 速效钾109.1 mg/kg。前茬玉米亩产946.8 kg。

豫教5号试验种子由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3个处理: (1) 15 cm/25 cm宽窄行; (2) 20 cm等行距; (3) 25 cm等行距。每个小区面积1亩, 采取1次重复, 顺序排列。

2 田间管理情况

试验于2010年10月10日播种, 亩播种量6.5 kg。每亩底施优质鸡粪2 m3, 45%含量的“云通”牌 (N15、P15、K15) 复合肥50 kg, 玉米秸秆全部粉碎还田。3月30日每亩条施尿素5 kg、45%复合肥15 kg, 施后浇水。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

3 结果与分析

2011年6月4日, 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滑县城关镇东孔庄村南地安排的小麦新品种豫教5号超高产攻关田, 经省农业厅专家组现场测产验收, 三种不同种植模式产量分别为:15 cm/25 cm宽窄行种植模式亩产746.7 kg;20 cm等行距种植模式亩产688.5 kg;25 cm等行距常规种植模式亩产613.9 kg。

3.1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群体动态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 不同种植模式在播量相同的情况下, 其亩基本苗和返青期群体基本相同, 但越冬期群体却有较大的变化, 最终导致亩成穗数有明显差异。以15 cm/25 cm宽窄行越冬期群体最高, 20 cm等行距次之, 25 cm等行距最低。15 cm/25 cm宽窄行种植模式与20 cm等行距种植模式相比虽然平均行距相同, 但宽窄行种植冬前分蘖明显增加, 同时可改善麦田中后期通风透光条件, 最终使亩有效穗数增加。25 cm等行距种植模式行距明显偏大, 导致越冬群体偏小, 最终亩成穗数较少。试验表明, 越冬群体越大, 成穗率越高, 亩成穗数越多。超高产攻关田必须通过增加越冬群体来提高亩成穗数, 从而实现高产的目的。

3.2不同种植模式对豫教5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表2结果表明, 不同种植模式中小麦产量最高的是15 cm/25 cm宽窄行种植, 比20 cm等行距种植增产7.8%, 比25 cm等行距种植增产17.8%。15 cm/25 cm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的群体较大, 虽然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稍低, 但成穗率较高、群体较大, 表现出最佳的产量效果;两种等行距种植模式虽然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有一定的优势, 但其成穗率较低, 亩成穗偏少, 最终表现出较差的产量效果。

4 结论

超高种植 篇4

1 种植表现

1.1 生育期

甬优12号感光性强, 属中迟熟晚稻[1]。在温岭市栽培, 播齐历期和全生育期随播种期提早而拉长、推迟而缩短。一般于5月底至6月初播种, 9月10日前后齐穗, 11月15日左右成熟, 播齐历期100~110 d, 全生育期165 d左右, 主茎总叶龄17叶左右 (表1) 。

1.2 苗蘖动态

4个示范点种植甬优12号的丛数为13.35万~16.65万丛/hm2, 每丛株数为2.23~3.00株, 基本苗数为33.75万~43.50万根/hm2, 4个示范点最高苗数平均为300.0万根/hm2, 有效穗数为162.0万~180.0万穗/hm2, 成穗率为51.9%~68.7% (表1) 。

1.3 农艺性状

甬优12号为半矮生型, 植株集散结合[2]。温岭市栽培株高140 cm左右, 穗长23~26 cm, 每穗总粒数280~360粒, 结实率75%~85%, 千粒重23 g。表现须根发达, 茎秆健壮, 基部节间短;叶片厚、挺, 叶角小, 叶色前深后淡, 转色顺畅, 熟相清秀, 穗粒结构协调, 谷色黄亮。

注:城南彭下种植规格为40 cm×20 cm、25 cm×20 cm, 城北花桥35 cm×20 cm, 温峤前洋下30 cm×20 cm, 大溪中岙张30 cm×25 cm。

1.4 产量及经济性状

甬优12号在4个示范点种植的穗总粒数为343~363粒, 穗实粒数为279~301粒, 结实率为79.8%~84.6%, 千粒重为23 g, 理论产量10 770~11 865 kg/hm2, 实际产量9 495~10 890 kg/hm2 (表2) 。

2 栽培指标设计

根据甬优12号的种植表现, 结合试验示范, 设计了“产量、苗数、需肥量、生产期”组成的指标体系, 为整个栽培技术管理提供依据。产量指标:单产10.5 t/hm2, 穗总粒数为310~350粒, 结实率为80%, 千粒重为23 g。苗数指标:根据目标产量, 确定最佳的有效穗数为180万~195万穗/hm2;根据公式:适宜基本苗=穗数/单株成穗数, 确定最佳的基本苗数为30万根/hm2左右;需肥量指标:根据公式, 总需氮量= (目标产量需氮量-土壤基础供氮量) /氮肥利用率。

生产稻谷10.5 t/hm2需氮量为210 kg/hm2, 温岭市一般单季稻不施氮区稻谷基础产量为6 t/hm2左右, 土壤当季供氮量为102 kg/hm2。肥料当季利用率按45%计算, 氮肥总用量为240 kg/hm2。根据温岭市的土壤肥力情况, 生产稻谷10.5 t/hm2的总需氮量设计在纯氮量为240 kg/hm2左右。生产期指标:甬优12号感光性强, 属中迟熟品种。根据甬优12号的全生育期、播齐历期及温岭市的气候条件, 确定最适播种期为5月底至6月初, 最适移栽期为6月20日前后, 最适收割期为11月15日前后。

3 精确定量超高产栽培技术

3.1 播前准备

一是晒种。浸种前2~3 d, 晒种6 h左右。二是消毒。筛去秕谷、杂质后的种子用1.5%二硫氰基甲烷 (的确灵) 可湿性粉剂875倍液浸种48 h。三是催芽及预防虫害。保温保湿催芽, 种子露白后, 用10%吡虫啉4 g拌种子1 kg。四是精做秧板。选择疏松肥沃、排水好的秧板, 播前3~5 d做秧板, 秧板宽1.4 m, 沟宽30~40 cm, 秧田施三元复合肥300 kg/hm2。肥料于制作前均匀撒施, 耥入秧板。秧沟要直, 秧板要平, 板面软硬适中。

3.2 培育壮苗

于5月底至6月初播种, 一般不迟于6月5日。大田用种量9 kg/hm2左右[3], 秧田播种量100 g/m2, 播后进行塌谷、盖土, 保证不露籽。在出苗前保持湿润, 出苗三叶一心期后适当旱育, 促使秧苗敦实矮壮, 遇雨天要防止秧板积水, 遇连续晴热天, 应适当浇水。播种塌谷后当天用17.2%幼禾葆可湿性粉剂3 kg/hm2对水750 kg喷雾, 防秧田杂草。秧田远离矮缩病病田, 集中连片育秧, 清除秧田及秧田四周的杂草, 并对四周的杂草和作物进行灰飞虱防治;矮缩病病区适当增加种子用量和提高插种密度, 并储备一定数量的预备秧苗 (有条件的可采用防虫网进行全程覆盖) 。秧苗二叶期后, 隔3~5 d防治灰飞虱1次, 对田边杂草和周围早稻田进行喷药保护。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 g/hm2或48%毒死蜱乳油1.5 L/hm2, 对水600~750 kg对秧田四周杂草进行均匀细喷雾, 并及时清除。在移栽前2~3 d, 用噻菌铜 (龙克菌) 或氯溴异氰脲酸 (金消康) 预防细菌性病害, 实行带药下田[4]。

3.3 适龄移栽

移栽期6月20日前后, 秧龄20 d左右, 叶龄5叶左右。准确把握移栽密度, 种植规格25 cm×25 cm (有条件的可实行宽窄行移栽, 宽行40 cm, 窄行25 cm, 株距20 cm) , 栽15.0万~16.5万丛/hm2, 每丛插健壮带蘖秧1本 (无蘖插2本) , 移栽时要求田面基本无水, 实行浅插匀插, 在阴天或傍晚种植, 防止败苗。

3.4 精准施肥

根据目标产量所需的肥料总量, 结合不同地力、不同前作, 合理搭配磷、钾肥料, 增施有机肥。一般前作为绿肥或冬闲的田块折施纯氮240 kg/hm2左右, 对前作为西瓜、果蔗、蔬菜等高肥田块施纯氮195 kg/hm2左右。磷、钾肥也视土壤测试结果并结合丰缺指标而定, 一般中等肥力田块施五氧化二磷45 kg/hm2、氧化钾75~90 kg/hm2;缺素田块施五氧化二磷75 kg/hm2左右、氧化钾90~120 kg/hm2;前作为西瓜、果蔗等高肥田块不施磷肥, 施氧化钾45 kg/hm2左右。全部有机肥和磷肥作基肥施用;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比4∶4∶2来确定, 分蘖肥可分2次施用, 第1次宜多, 约占2/3, 第2次占1/3。钾肥按基肥、穗肥比1∶1确定。分蘖肥第1次在移栽返青后施用 (6月底) , 第2次间隔7~10 d作调整肥施用 (7月7—10日) 。当群体生育正常时, 穗肥宜选择在倒3叶露尖时施 (在7月25日左右) , 当群体较繁茂时可适当推迟施, 起保花作用。当第1次分蘖肥施后, 如果水稻生长量较大或叶色较深, 可少施肥或不施肥。穗肥施用也一样, 对过于繁茂、明显贪青晚熟的群体, 氮肥可以少施或不施。另外, 对生长正常或后期脱力的水稻, 可适量施用粒肥, 防止根、叶早衰, 使籽粒充实饱满。但对于阴雨寡照或贪青晚熟或已发生过稻瘟病的水稻, 则不施。

3.5 精准灌溉

一是选择移栽后的晴天灌浅水层 (2~3 cm) 以移栽活棵, 阴天可不上水。二是营养生长期实行间歇灌溉, 以保持稻田湿润但无水层。三是长穗期灌浅水, 或浅湿交替灌溉。四是成熟期, 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 齐穗期干湿交替, 保持田间湿润, 间歇灌溉, 灌水后自然露干, 等田土逐渐蒸干至开细裂时再灌溉水, 直到收获前1周断水, 严防后期断水过早。

3.6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一是病害防治。甬优12号的病害中重点防治纹枯病和稻曲病, 7月下旬开始用爱苗等预防纹枯病兼治菌核病。如遇台风应关注细条病和白叶枯病的发生和防治。二是虫害防治。重点防治螟虫、稻飞虱, 抽穗后注意防治稻纵卷叶螟。三是杂草防治。在施分蘖肥时, 可用丁苄等除草剂, 与肥料拌匀施下。

3.7 适时收获

为了获得高产, 应适时进行收获。温岭市甬优12号晚稻一般可于11月上中旬待稻谷完全成熟后进行收割。

参考文献

[1]孙健, 章玲芬, 张建民.“甬优12号”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 2010 (1) :39.

[2]孙健, 张建民, 张海东, 等.甬优12号不同播种期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4) :154.

[3]张建民, 孙健, 章玲芬, 等.杂交稻甬优12号强化栽培密度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 2010 (5) :988-989.

上一篇:多元化特征下一篇:初中生怎么学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