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超高

2024-06-25

安全超高(精选12篇)

安全超高 篇1

2014年11月,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申报的《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技术要求研究》(编号: 2014XFGG01)项目列入2014年度公安部消防局科研计划。该项目计划通过对“上海中心”等典型超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效能及火灾事故危害与火灾风险防范技术策略的研究,确定超高层建筑火灾事故演化特点,以及现行消防规范规定的各项火灾防范措施对于250 m以上超高层建筑的有效性,提出针对以“上海中心”为代表的超高层建筑的火灾防治技术策略和消防设计要求,为相关规范的制修订提供技术依据,降低超高层建筑火灾风险,提高超高层建筑火灾防范技术水平。櫒2014年11月,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申报的《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技术要求研究》(编号: 2014XFGG01)项目列入2014年度公安部消防局科研计划。该项目计划通过对“上海中心”等典型超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效能及火灾事故危害与火灾风险防范技术策略的研究,确定超高层建筑火灾事故演化特点,以及现行消防规范规定的各项火灾防范措施对于250 m以上超高层建筑的有效性,提出针对以“上海中心”为代表的超高层建筑的火灾防治技术策略和消防设计要求,为相关规范的制修订提供技术依据,降低超高层建筑火灾风险,提高超高层建筑火灾防范技术水平。

安全超高 篇2

“反事故措施与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

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一、“反事故措施与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以下简称“两措”)计划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原则。

二、“两措”管理目的:按《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的要求,认真开展反“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安全敌人活动,杜绝发生特大、重大及人身伤亡事故,减少频发性设备事故。

三、公司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两措”管理工作,对新建、改扩建工程和运行中的发、供电设备的“两措”管理,应实行从工程设计、设备选型、监制、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阶段的全过程管理,落实好“两措”管理工作。

四、反事故措施计划应根据国家、行业和上级机关颁发的反事故技术措施和要求、重大设备缺陷、提高设备可靠性的技术改进措施以及本企业事故防范预案进行编制。反事故措施计划应纳入大修、技改计划。

五、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应根据国家、行业和上级单位颁发的规定和标准,从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预防职业病等职业安全健康方面进行编制;新建、改扩建和重大检修的工程项目安全施工措施应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从作业方法、作业环境、施工机具等方面进行编制。

六、安全性评价结果应作为制定“两措”计划的重要依据。防汛、抗震、防台风等应急预案所需项目,应作为制定和修订反事故措施计划的依据。

七、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机关、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南方电网公司及公司颁发的“两措”要求,并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两措”计划,并建立完善的“两措”管理责任制,修改补充和完善各项规程制度,执行严格的检查、监督和考核措施。

八、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两措”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和手段方面不断完善。

第二章 管理职责

九、公司安生处是公司“两措”计划的归口管理部门,对各单位上报的 “两措”计划负有审核、检查、监督实施的职责。

十、各单位安全生产负责人是“两措”管理的第一责任者,必须在反事故斗争中不断提高科学预见性,从防止发生特、重大及人身伤亡事故出发,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反事故措施,并督促、检查、考核执行情况。

十一、各单位“两措”管理职责

(一)认真执行公司“两措”管理办法,每年按要求制定、执行并上报年度“两措”计划。

(二)做好已审批“两措”项目的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和组织实施工作。

(三)总结本年度“两措”计划的落实及执行情况,每年1月10日前将上年度“两措”工作总结报公司安生处。

第三章“两措”计划的编制

十二、“两措”计划编制的内容:

(一)防止事故的对策,反事故技术措施;

(二)需要消除的影响安全的重大设备缺陷;

(三)提高设备可靠性的重大技术改进措施和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预防职业病等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措施;

(四)对于生产管理范围的例行工作,且本单位开展效果好的措施不宜写进“两措”计划内。

十三、“两措”计划编制的程序:

(一)各单位应在每年9月份,在编制年度大修、技术更新改造工程计划前,按照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需要组织编制本单位的下年度“两措”计划。

(二)各单位“两措”计划中需要单列费用的项目,可列入大修、技改计划项目中上报公司审批后执行。

(三)各单位编制的下年度“两措”计划中,无须公司审核的两措项目经本单位主管生产的领导审批后在新年开始后执行。

(四)各单位应将列入大修、技改或需公司解决资金项目的两措计划须在每年11月1日前上报公司安生处审核。

(五)公司的两措计划应每年11月编制下年度两措计划,在每年的3月底前审核后下达各单位执行。

(六)对列入单位年度大修、技改中的“两措”项目,各单位必需在上报的大修、技改计划项目中注明。

第四章“两措”计划的实施

十四、各单位年度“两措”计划批准后,应制定落实措施或实施方案。

(一)常规“两措”项目如:定期试验、检查、维护、人员培训等项目,应编入定期工作计划或规程制度中予以落实。

(二)列入大修、技改项目或其它较大的反措项目,应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主要包括:预期目标、安装或改造方案、进度安排、组织措施(项目负责人及参加人员),费用预算等内容。

(三)对列入专项工程(如技术更新改造、大修工程、基建工程、零购项目)的“两措”项目。应按专项工程规定进行管理。

十五、做好“两措”项目的实施管理

(一)各单位应建立“两措”管理的考核制度。建立项目责任制,要定人员、定设备、定资金、定措施、定进度、定考核,对“两措”项目的质量、工期负责。各单位安全监察机构应负责监督检查“两措”的执行情况,按公司要求上报本单位“两措”执行情况及工作总结。

(二)加强技术管理,技术资料要完整,所有技术资料和技术文件都应有本单位负责人签字。

第五章 附 则

十六、本办法由公司安生处负责解释。

安全超高 篇3

功能强大的电击照明,个人防身的贴身保镖

精致时尚的流行元素,高档精美的上佳礼品

老百姓的“私人保镖”——多功能超高压防暴枪,具有高压脉冲电击和LED照明等实用功能。优良的隐蔽性,灵活的操作性,没有人能够想象出如此精美小巧的手机竟然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电子防暴枪。电击功能可持续使用6-8个小时,照明功能可持续使用12个小时左右。

该产品全球首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中韩合作,产品模块化设计,关键元器件采用美国、日本高科技产品,采用超大功率储能器件,动力澎湃,超级震撼。比普通警棍威力大数倍,穿透力极强,作用在歹徒身上,立即将其制服,使您的生命财产得到有力保障!

本品隐蔽性好、便于携带,适用于女士、司机、老板、成功人士及公安、企事业保卫部门值班、店铺看守、旅游外出等。

1、比拳脚棍棒更具威胁,挥手制敌,锐不可挡! 2、对付暴徒易如反掌,以柔克刚,纵强悍之敌亦难近身!

3、随意挥手,使歹徒瞬间丧失攻击及反抗能力,事后不留后遗症!

4、极具伪装性,比任何器械携带更方便、更隐蔽、出击更快捷!

5、一忍再忍、任人斩割、饱受欺凌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型号:隐形保镖超高压防暴枪(防身极品)——保镖、侦探、间谍专用!

规格: 140x50x28(mm)

详细说明: LED照明,直流超高电压(900万伏)

【使用限制】 本公司出售的商品仅属于紧急情况下用于防身自卫,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为自己争取一定的时间,脱离现场。出售的所有商品严禁用于非法活动,否则一切后果由购买者自负!

【电击事项】 1、以电击人体四肢为宜,电击时间一般不超过2-5秒,歹徒丧失攻击及反抗能力,就不要再电击,以免发生意外。2、严禁电击人体头部、心脏等重要脏器部位;请勿触有心脏病或装有心脏起勃器者。3、严禁对老人、儿童、妇女及体弱者使用。

【外贸出口】

1、法国狩猎协会指定专用户外用品

2、日本安防协会首选单警必佩警械

3、入选东盟航空旅游安防局采购订单

4、俄罗斯列车反扒便衣民警首选警械

5、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内外私人侦探、情报部门专项采购

【产品认证】

本产品为警民两用防暴防身器械,欢迎个人、娱乐场所、公共安全机构、企事业单位批发团购!

产品价格:零售价1688元/个,样品价780元/个,批发价580元/个(10个起批),5日以内到货。

指定汇款账号:

农业银行:6228480210829795512

户名:李培强

邮政银行:6221887910059581664

户名:李培强

咨询电话:029-84189310 13669249098

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预防措施 篇4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房地产开发的火热, 我国的建筑高度也不断增长。建筑高度的增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特别是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超高层建筑由于楼层高、人口密集、疏散通道有限等特点, 给消防安全的预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和谐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 探讨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预防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超高层建筑中火灾发生的特点

根据197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召开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上的讨论结果, 超高层建筑是指40层以上, 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物。近年来, 我国超高层建筑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 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 其中以台北101大楼 (508米, 地上101层, 地下5层) 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492米, 101层) 为最。超高层建筑由于楼层多、易燃物多、功能复杂、人口密集, 导致其火灾发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

1.1 易燃物多, 火灾蔓延速度快。

超高层建筑中各个部分的功能不同, 室内装修的材料种类多, 电路密布、电气设备多, 生活办公用品多, 大量的易燃、可燃物不仅增大了火灾荷载和火灾发生的几率, 并且一旦火灾发生后蔓延迅速, 伴随产生的大量烟气和热量, 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对人的生命和建筑物产生巨大的危害。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来看, 在整体上它构成了竖井的结构;同时, 建筑内的各种管道也能加速火灾的扩散;这些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会引发烟囱效应从而导致火灾的蔓延速度提高。另外, 建筑物的高度也是导致火灾蔓延速度快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 离地面10m高的地方风速为3m/s, 但在100m/s处风速却为18m/s, 超高层建筑的高度直接导致火灾在风的鼓动下蔓延速度远远高于一般建筑。

1.2 人员疏散难度大。

超高层建筑不仅楼层多, 而且人流密集, 导致火灾发生后疏散十分困难。一方面, 超高层建筑楼层多, 垂直疏散所需时间长;另一方面, 超高层建筑虽然按照规定必须设有避难层, 但在火灾时受环境的影响, 人员的恐慌导致人员流动不合理, 加大了人员疏散的难度;而且在超高层建筑中, 平时垂直运作的是电梯, 火灾时只能用疏散楼梯, 导致疏散的手段受限, 效率不高, 也加大了人员疏散的难度。

1.3 火灾扑救困难。

从技术支持的角度来看, 大多数城市都配备有消防登高车 (如福建福州、厦门等地都计划在2013年前配备90米消防登高车) , 但大多难以到达最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 (100米) , 而当前大多数的超高层建筑又远远超过100米, 虽然消防直升飞机没有高度的限制, 但消防直升飞机能救援的人数毕竟有限 (况且消防直升机还仅有个别城市才拥有) , 因而在超高层建筑的较高部分发生火灾的情况下消防队员难以从外部进行救援。超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 并且导致主备用电梯均损坏或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出现时, 消防队员只能通过徒步上楼灭火, 及时性大大降低, 同时也给消防队员自身带来危险, 2009年在建的央视新台址园区文化中心的火灾就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

2. 我国超高层建筑消防存在的问题

超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消防安全现状决定的, 其中主要的问题有:

2.1 业主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固定消防设施完好率不高

在当前我国的大多数超高层建筑中, 业主出于经济成本和效益的考虑, 一方面在装修和施工过程中大量使用易燃、可燃物品, 导致超高层建筑火灾荷载增大;另一方面,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对消防安全设备和疏散通道维护保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固定消防设施完好率不高, 一旦发生火灾, 将酿成大灾。

2.2 井道防火处理不彻底, 未对火势蔓延做好事先的控制

超高层建筑内有大量的各种管道井、电梯井和电缆井等各种竖向井, 它们在超高层建筑火灾蔓延扩大中属罪魁祸首。按照相关的规定, 井道在施工结束后应该按照规范进行分隔处理, 但在很多时候施工方由于疏忽或者节约成本没有合理进行封堵或者操作不规范, 导致火灾发生后难以有效控制火势。

2.3 消防装备技术落后, 不适应超高层建筑救援要求

当前我国消防设施装备研发生产总体水平不高, 难以应对超高层建筑的消防救援要求。一是当前我国的消防供水器材的供水能力和耐压强度无法满足超高层建筑消防的要求, 无法达到相应的高度;二是登高消防车所能达到的高度有限, 无法满足超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后的救援高度要求;三是很多超高层建筑没有配备直升飞机停机坪, 而且消防用的直升飞机数量十分有限。同时, 由于我国超高层建筑出现的时间较短, 在消防技术方面缺乏经验。

3. 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预防的措施

针对超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复杂, 存在着诸多问题的情况, 我们必须从日常管理、设备技术以及相应的制度规范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1 提高广大民众的消防意识, 加强超高层建筑的日常消防管理。

针对超高层中人流量大、人员疏散困难的特点, 首先要提高普通民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特别是经常出入超高层建筑的民众, 要让他们养成冷静处理火灾等突发情况, 对紧急通道的出入口有所了解,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消防安全演练和逃生演练。同时, 还要加强物业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以便在火灾时组织群众疏散, 并且及时维护和管理消防设备。此外, 对业主也要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以确保在业主投资建设阶段对消防安全设施的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

3.2 要严格按照现有的标准和规范配置超高层建筑的消

防设施, 合理设计和布局超高层建筑, 尽量在超高层建筑施工阶段杜绝火灾隐患。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的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要求、标准来进行, 进行防火、防烟分区隔离, 并且按照规定设置避难层、消防通道等。在装修施工中要尽量使用不燃或阻燃性能较好的材料, 同时对超高层建筑的功能布局要进行合理划分, 降低火灾发生后可能产生蔓延扩大的几率。对超高层建筑外围的布局也要进行合理规划, 力求方便火灾发生后的施救工作的展开。在超高层建筑投入使用之前要进行相关的消防指标检验, 只有在检验合格后方能正式投入使用。

3.3 要通过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改进来提高消防部门对火灾的处理能力。

首先要加快应对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设备的更新, 提高登高消防车所能达到的高度, 改进消防供水车的耐压度, 加大投入配备救援用的直升飞机。其次, 要加强对超高层建筑的消防队员的训练, 确保消防队员熟悉超高层建筑的情况, 在演练的过程中提高消防技术, 加强消防队员对火灾的控制和处理能力。此外, 消防部门应该科学制定消防应急预案, 为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预防做好提前准备, 从而确保能最大程度的降低火灾损失。

4. 结束语

人气超高的搞笑说说 篇5

2. 我从来没有杀过人,所以我只是有事没事杀只猪

3. 如果长假是本书,今天这本书就到此结束了

4. 我本想买5代苹果,你却说这么多能吃完

5. 据说吃货有种通病:嘴是很享受心却很难受

6. 你是属章鱼的吗?每次都爬到我的身上

7. 目前状态:学不进去,玩不痛快,睡不踏实

8. 人类最废话的一句话就是烟盒上的,吸烟有害健康

9. 以后谁要说爱你,你上去给他一嘴巴,没还手那就是真爱你

10. 自信的女人不一定漂亮,比如说凤姐

11. 你是我的优乐美,但垃圾桶才是你的归宿

12. 买你一袋面,可不可以便宜点,一分也算啊

13. 你这种身材,生下来就是犯罪,你妈妈肯定很辛苦

14. 其实我本善良人,是你的罪恶把它给污染了

15. 就因为你的笨脑袋,所以智慧才会枯萎

16. 和你说话,就是在浪费我的青春、我的生命

17. 你的意识会跟着你的脚步走,所以让他转快点吧

18. 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看的起自己

19. 只是不经意,我好像叫错人了

安全超高 篇6

摘 要 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实现农业稻麦的高产量,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在进行农业种植试验时,研制稻麦在两熟的情况下的成长情况,在不同的播种时期,稻米的粳型优质食味稻米需要在特定、温光的情况下优化稻米生长,以产品南粳9108进行了超高产栽试验,探究稻米在在特定的生成长环境下如何实现超高产量,并总结出稻米超高产量形成的规律,为之后水稻的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南粳9108;超高产栽培实验;精确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4.035

1 超高品种南粳9108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进行南粳9108水稻培养时,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超高产水稻受到试验田及当地环境的影响,当田地面积过大时,南粳9108水稻的产量就会相应下降,水稻产量的稳定性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存在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南粳9108水稻采取的培养方式不一样,导致在种植时出现主攻方向不明确现象,造成高产水稻的生长发育特征特性与当地农户提供的生长环境相悖,再加上农民在种植南粳9108水稻时,对该品种水稻的养分吸收规律了解得不清楚,也就是说,多数南粳9108水稻的种植人员对于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了解不准确,给南粳9108水稻的产量带来了极大影响。

其次,多数南粳9108水稻种植者没有深入水稻高产技术研究,试验多数是以产量为目标,没有对水稻的稻米质量进行确定和研究,使水稻超高产量栽培无法实现优质性,虽然能高产但却不能保证质量。

最后,在过去对南粳9108水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没有将当地的种植环境考虑到产量试验的影响因素之中,在相對盲目的追求高产目标的过程中,给南粳9108稻田带来了较大负荷,尤其是南粳9108稻米的氮肥使用率低,使整个稻田的氮肥损失较为严重,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极大污染,既无法实现高效的水稻种植,也无法将高产种植与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结合起来,在种植的研究中也忽视了这些因素的考量[1]。

本次实验进行高产有序精确抛秧超高产栽培试验时,目的是解决粳9108水稻种植时出现的种植问题。通过高产有序精确抛秧超高产栽培试验,探究出南粳9108水稻的生长规律,为大面积种植水稻奠定良好的基础。

南粳9108水稻是江苏省农科院研制出的优质粳稻新品种,是受到江苏当地农民认可的优质水稻品种,在进行南粳9108水稻有序精确抛秧试验时,需要对试验环境中的光照条件、温度条件及生产条件进行优化,深刻了解水稻品种的特性,尤其是要重点关注茬口的影响因素,主要原因是南粳9108水稻的系统性较强,在多次试验研究过程中,可以看出影响南粳9108水稻的生长条件最主要就是播种时间等多种条件,下文进行了南粳9108稻米的超高产品种有序精确抛秧的试验。

2 超高品种南粳9108稻米有序精确抛秧试验

2.1 超高品种南粳9108有序精确抛秧试验的试验材料准备以及试验方法介绍

在进行南粳9108的有序精确抛秧试验时,需要设置对比试验,对江苏省内的高频率种植的水稻进行对比实验探究,在选择对比水稻品种时要注意选择一些具有很好生长前景的水稻,例如:超高产量的品种淮稻5号,在进行有序精确抛秧高产试验时,最主要的试验目标就是探究出当南粳9108稻米的667 m2产达到800~850 kg时,得出插秧的产量增加达到20%以上,相比较于手动种植水稻有50%以上的产量增加。

2.2 南粳9108有序精确抛秧试验的试验过程设计

在进行试验的时候,选用具有高产量的潜力的南粳9108的优质稻苗作为实验选材,对比材料选择的是在江苏大面积种植的淮稻米5号,试验过程中选择的培育方法是双连钵盘育秧,选择的育种时间是5月18号,在6月18号进行了抛栽的种植操作,每667 m2的抛栽中是4.8万苗,对比田的面积是2亩,在精确抛秧试验时,每667 m2施的氮肥是纯氮肥,大约是20 kg,氮肥内的氮元素与磷元素的比例大概是1∶0.4,其K2O的含量氮元素的2倍,不仅如此,氮素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是6∶4,在这其中也包含了基肥与蘖肥,占比大概在30%左右,当稻苗种植成功后,要在适当的时期施加叶龄施,最佳的施肥时期是在种植之后进入到施4叶期,到2叶期,在这两个时期进行恰当化肥的施肥,给南粳9108化肥的施加创造优质的条件;同时,在进行南粳9108田间管理时,尤其要注意水浆的管理,在使用水浆时,要确保呈现出抛物状,稻苗是在潜水层进行分蘖,在群体茎蘖达到预期穗苗数量的80%后进行搁田操作,确保南粳9108稻苗获得的搁田,灌浆结实期会得到水分的灌溉,尤其是在灌溉的干湿时期都有水分的滋养。

做好了超高产品种南粳9108的有序精确抛秧试验,在完成了试验的设计和种植操作后,需要对种植中的一些项目进行试验结果测量,包括南粳9108稻米的茎蘖动态、叶面积的动态及干物质的积累动态,南粳9108稻米的株行结构测定,穴内的生长结构测量,每一株南粳9108稻米的根茎质量,稻米的根茎儿活力及稻米在生长过程中呈现的伤流量数值测定,这些数据可以为之后南粳9108稻米的生产数量及抗倒伏特性的特征做出判断,为之后的产量预测以及种植条件优化做好基础准备工作[2]。

本次有序精确抛秧试验所处的实验环境是在江苏省淮安市的洪泽县三河镇,该地的稻麦中种植产业较为发达,拥有先进的技术储备,且地理环境相当的优越,本次实验所处的土壤养分状况良好,土壤内含有的有机质的含量在34.9 g/kg,氮元素的含量在0.15 g/kg,碱解氮的含量在24.2 mg/k,速效磷的含量在29.3 mg/kg,并且速效钾的含量在76.2 mg/kg,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下,基本小麦的产量能够达到222 kg/667㎡。

2.3 南粳9108有序精确抛秧试验的试验结果简述

经过本次试验,可以看出南粳9108在培育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产量的优势,相较于对比的穗苗,产量增加了约3.1%,对比穗苗的产量有下降趋势,而在测量肥料对稻苗产量得影响过程中,明显可以看出,在不施肥的情况下,不同的稻苗所表现出的产量是有明显差距的,尤其是南粳9108稻苗达到了500 kg/667 m2以上,而其余的对比稻苗的产量有明显的弱势,在450kg以下,并且,不同的肥料对于稻苗的产量影响也是不同的,淮稻5号的产量呈现负增长,而南粳9108的稻米长势喜人,二者有明显的差异。

在培育的过程中,当地的环境因素有较大的影响,在江苏省淮南市的洪泽县,天气变化较为特殊,夏季的气温明显升高,尤其是在本次试验进行期间,温度的上升因素明显,温度到达了30℃左右,加上在试验开始期间5月份的温度较低,曾经出现了3天的降温,试验期间的温度骤降以及温度骤升对南粳9108稻米的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稻米的结实率以及成熟度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详细情况见下表:

表1

播种期抽穗期成熟期全生育期

淮稻5号5/215/198/2110/20

南粳91085/216/198/2510/26

由此可见,在本地进行稻苗的培育种植的时候,需要兼顾本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兼顾高产的同时也要注意培育环境的优化以及稻米成长特征以及指标的考量。

在播种南粳9108稻米的时候,要注意温度与光照条件的配合,在不同的生成周期,稻米的抽穗与温度呈现了正相关的态势,在不同的播种时期,也影响了稻米的生育过程变化,对于光照以及温度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培育的过程中要注意确保温度与光照表现一致,这样随着稻米的成长,结实率因素以千粒重因素就会呈现健康的生长态势,并且南粳9108作为感光性良好的品种,营养周期也得到了大大的延长,水稻的生产量提高,有效穗的数量提升,穗型变大,对于季节变化的不良反应就会减少,确保南粳9108能够在洪泽县实现较高的产量以及优质的稻米质量。

3 结语

随着农业播种技术的优化改良,各类型的稻米种植技术以及优质的水稻品种比比皆是,但是在不同的地区使用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培育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在江苏省,广泛推广的南粳9108稻米是一种高产的水稻品种,为了确保产量的优势,在稻米的果实质量上农业研究推广人员也进行了优化改良[3]。本文对超高产的南粳9108稻米进行了有序精确抛秧试验,探究了南粳9108稻米的生长,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实验,确保在相同的生长环境下,南粳9108稻米能够使用多变的环境,实现较高产量的同时实现优质的稻米质量,满足社会大众对于粮食数量需求的同时提升食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同庆,闫发宝,李振宏,等.不同栽培方式对南粳9108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北方水稻,2014,44(5):25-27.

[2]荀贤玉,仲凤翔.“南粳9108”旱直播不同用种量和播期产量比较及高产栽培配套措施[J].科学种养,2015(7):55-56.

[3]谢静.不同栽培方式对南粳9108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5(4):151-152.

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对策案例分析 篇7

由于高昂的地价、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快速增长的经济对地标性建筑的需求,超高层建筑成为解决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对空间需求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当前全球最高的10座摩天大楼中,中国占据了5座。除了828m的世界第一高楼在阿联酋的迪拜,世界第二、第三、第四、第七、第九高楼分别位于中国的台北、上海、香港、南京和广州。摩天大楼在解决特大城市群用地紧张的同时,也给城市公共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和难题,如:火灾等灾害防控、建筑结构及安全设计。2009年央视新址火灾之后,高层建筑防火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类似事故仍不断出现。2010年11月15日14时20分左右,上海静安区胶州路一幢正在进行外立面墙壁施工的高层教师公寓楼脚手架突发大火,造成58人遇难,70余人受伤。2011年2月3日,总投资近30亿元的沈阳皇朝万鑫酒店发生严重火灾,导致高150m的B座公寓楼完全烧毁,火势一度延烧至219m高的A座顶层。这些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伤害和巨大损失,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超高层建筑由于在竖向空间得到了有效延伸,使得建筑业主能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分区域和分功能布置。在广州塔中,全塔设置了观光球舱和塔顶速降座椅、室内观光大厅、旋转餐厅、旅游观景区和休闲区、游客大厅、旅游商场和停车场等多个功能区域。

正是因为超高层建筑功能分区的复杂,消防建审部门无法按照统一的建筑防火规范进行设计,而必须针对不同的功能分区采取性能化的设计方法。以笔者参与的某超高层建筑的消防性能化设计为例,该建筑塔楼总高440m,建筑层数为99层。建筑业主根据使用需求,为塔楼设计了以下功能区域。底层及平顶层为办公、酒店大堂;2~5层为核心筒;6~78层为办公区,拟建为甲级写字楼;81~97层为酒店区,拟建为白金五星级豪华酒店;15/16、31/32、47/48、63/64、79/80、98/99为机电/避难层。大楼酒店区中又包含了满足酒店需求的客房、餐厅、厨房、多功能厅、会议室等多类子功能区。需要在对酒店区内的不同功能分区进行明确的情况下,结合人员疏散分析论证不同功能区的消防安全性。

2 超高层建筑消防对策案例

2.1 电梯疏散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超高层建筑超高的高度和超大的建筑体量对人员疏散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合理的疏散策略是人员安全撤离危险环境的重要保障。对纽约世贸大厦的火灾统计表明:发生恐怖袭击和大火后,世贸大厦内部87%人员成功疏散逃生,在疏散成功的人员中,99%的人员所处位置低于撞击楼层。

早在1974年就有人考虑利用电梯加快疏散速度和疏散残疾人员,1992年美国的John H Klote等人对利用电梯疏散时人员的运动时间进行了模拟分析,并提出了EEES电梯紧急疏散系统。2007年9月,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与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联合召开了“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电梯疏散国际研讨会”,并与上海市消防总队积极展开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果。此外,NIST于2008年4月举行了“Rethinking Egress”会议,主要讨论利用电梯进行疏散的优点和高层建筑火灾初期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的可行性。

笔者参与的国内440m高某超高层建筑的性能化设计采用了分区域分阶段和电梯结合疏散的策略,即每一楼层发生火灾时,先疏散该楼层及相邻楼层的人员到避难层,人员疏散到避难层后继续疏散。如确定火势会影响到塔楼全体人员的安全,将结合穿梭电梯进行整体疏散。

笔者对采用电梯结合疏散楼梯疏散的人员运动情况进行了实体试验和计算模拟。结合实验数据和相关标准规范,采用STEPS行人仿真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共设定了三个模拟场景。场景1:所有人员仅使用楼梯进行整体疏散。场景2:所有人员同时使用疏散楼梯和疏散电梯进行整体疏散。其中,通过软件模拟控制使用楼梯和电梯疏散的人,使得最终两种疏散人群的整体疏散时间相同。场景2为最理想的疏散场景。场景3:所有人员同时使用疏散楼梯和疏散电梯进行整体疏散。其中人员由软件随机选择楼梯或电梯进行疏散。场景3中,人员可随机选择通过楼梯或电梯进行疏散,所得到的疏散时间最接近真实情况。表1和图1为三种场景的疏散模拟。

通过表1和图1可以看出,仅用楼梯疏散时,在疏散开始90min后,塔楼中99%以上的人员已经成功疏散,再辅以穿梭电梯,疏散效率进一步提升,疏散时间缩短为76min,有效提高了塔楼疏散的安全性。

2.2 重力供水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就目前已建成或在建的超高层建筑来看,消防供水有多种形式,见表2所示。

以珠江新城西塔为例,其消防给水系统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塔楼总高度432 m,共103层。建筑室内消防水源来自主塔楼102层的高位消防水池,水池有效容积为600m3,贮存室内各消防系统火灾延续时间内同时使用的消防用水量。地下四层设低位消防水池,有效容积为150m3,用于水泵接合器供水及转输水泵抽水。在30层和66层均设置消防转输水箱和分区减压水箱,有效容积均为60m3。高位消防水池和各区的消防减压水箱分别设置两根DN200出水管与各区的消防给水管网连接,系统示意图见图2所示。

设计者根据性能化消防设计的原则,选择了常高压与临时高压相结合、串联式重力供水的新型混合消防给水系统,将火灾延续时间内的全部消防用水置于屋顶的高位消防水池。对绝大多数楼层而言,相当于常高压给水系统,因此无需系统设置水泵,大大缩减了消防加压设备数量和泵房占地面积。同样,在中国第一高塔———广州塔中也采用了重力消防供水的方法。笔者在调研中实地参观了广州塔第85层(438m高)设置的重力水箱,其常年总蓄水量达540t,水箱下面安装轨道,以便水箱可以滑动。作为重力供水消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之处在于即便楼下发生火灾断电,这套设备也能正常运行,水塔里的水能依靠自身的重力抵达各消防水管。这套系统的供电线路接入特殊的电路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供电线路通电情况和温度的及时监测和预警。

许多学者指出,高位水箱依靠重力实现供水,在系统方面更加安全可靠。这也正是超高层建筑大多采用高位水箱供水的原因。

3 超高层建筑消防发展新方向

面对超高层建筑严峻的火灾形势,科技减灾是必由之路。国内外专家和科研工作者均认为应采用整体消防安全理念,进行全面系统的消防安全设计。根据整体消防安全理念,建筑内火灾安全通过以下三方面来达到:被动式建筑结构设计;主动式火灾防治关键技术与系统;消防安全管理,见图3所示。

在整体消防安全理念中,超高层建筑主动式火灾防治关键技术及系统又是抑制和减少灾害损失的最后一道防线。发展针对超高层建筑火灾的新型灾情监测与应急扑救技术已成为消防部门的共识和当今国际公共安全技术前沿的研究热点。

(1)应发展节约水资源的新型分布式灭火技术与装备。能大大提高灭火效率,降低灭火水耗,提高水的利用率的超高层分布式灭火技术与装备应成为研究的重点。如A类压缩空气泡沫灭火技术,能提高水的吸热比表面积,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冷却和窒息灭火效能的(超)细水雾灭火技术等。

(2)研究与发展以消防车、泵、炮等系统灭火装备为代表的大功率、高效能、多功能、轻型化的消防应急救援装备。

(3)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于一体的安全、高效、轻质的消防员火场个人防护装备与抢险救援装备、技术及理论的研究。

(4)带消防直升机、消防机器人、固定与移动式灭火模块等先进设备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城市立体化消防灭火、救援、指挥、侦察、信息传输等灭火技战术及配套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要解决超高层建筑消防扑救高度受限造成的难题,要继续改进现有消防车辆装备和系统,提升其灭火剂输送高度;更重要的是发展新型的消防飞行装备,从根本上突破高度的限制。如可将具有高可靠性自主飞行控制、适应城市复杂环境下定位与导航的无人旋翼飞行机器人融合先进的火情监测、应急决策与扑救技术,形成一体化的集成系统,用于超高层建筑火灾的现场监测与扑救。

摘要:总结近年来发生的超高层建筑重大火灾,分析其存在的技术难题。结合参与的国内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与性能化论证项目,详细论述广州市等大城市在超高层建筑防火功能分区设定与性能化审核、电梯在人员疏散中的应用、超高层建筑的重力给水等方面的技术解决策略,并根据整体消防安全理念,提出超高层建筑火灾防治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电梯疏散,性能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廖光煊,况凯骞,姜蓬,等.某市B11-1/02地块超高层项目“二期塔楼”性能化防火设计研究报告[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

[2]S S Sunder.NIST response to the world trade center disasterFeder-al Building and fire Ssfety investigation of the World Trade CenterDisaster Part IV-Life Safety[R].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and Technology.U.S.Department of Commerce,2005.

[3]SONG Wenhua,WU Dong,ZHANG Yufu.Feasibility study on theevacuation through elevators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of high-risebuilding fire[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8,18(9):67-72.

[4]广州市城乡建委,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指引[S],2010.

[5]李洋.超限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的特点[J].给水排水,2010,36(1):69-72.

[6]LIANG Zhijun.Discussion on design of water supply system for firecontrol of guangzhou west tower[J].Guangzhou Architecture,2008,36(6):22-25.

安全超高 篇8

1 曲线超高设置标准及现场要求

1.1 实设超高的规范标准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 最大超高为150 mm, 在单线铁路上、下行列车速度相差悬殊的地段, 最大超高为125 mm;均采用允许欠超高和允许过超高来表示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的限值。《铁路线路设计规范》采用值为:欠超高一般取70 mm, 困难时取90 mm, 既有线提速改造后可取110 mm;过超高一般取30 mm困难时取50 mm。《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采用值为:允许欠超高, 一般不应大于75 mm, 困难情况应不大于90 mm, 但允许速度大于120 km/h线路个别特殊情况下已设置90 (不含) ~110 mm的欠超高可暂时保留;未被平衡过超高不应大于30 mm, 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50 mm, 允许速度大于160 km/h线路的个别特殊情况下不应大于70 mm。

1.2 过超高和欠超高对行车和线路设备造成的危害

1.2.1 低速列车行驶于超高很大曲线时的危害

低速列车行驶于超高很大的曲线轨道时, 主要存在向内倾覆的危险性;欠超高和过超高统称为未被平衡的超高, 未被平衡超高使内外轨产生偏载, 引起内外轨不均匀磨耗, 并影响旅客的舒适度。此外, 通过过大的未被平衡超高曲线时还可能导致列车倾覆, 因此必须对外轨超高的最大值和未被平衡的超高加以限制。

1.2.2 客货共线曲线实设超高不合理时的危害

客货列车共线运行线路的曲线实设超高取决于客货列车通过曲线的速度及最大超高和欠、过超高允许值等参数, 影响行车速度、旅客舒适度和钢轨磨耗, 甚至影响行车安全。在新线设计及缓和曲线长度和双线铁路曲线线间距离加宽标准制订时, 需要在曲线超高的允许设置范围内确定合理的超高值。

1.3 现场对超高设置要求

1.3.1 现场对外轨超高设置要求

规范中对外轨超高的最大值和未被平衡的超高值规定相对笼统, 与我们养护工作实际存在较大差距。在几十年前规定过超高时, 钢轨是50 kg/m及以下的轻型轨, 承受垂直方面的作用力相对要小的多, 因此在设计中以过超高限制。而目前主要干线全部更换60 kg/m的钢轨, 因而不能单纯以过超高的取值来决定超高的高与低。在我段管内京广线, 客货车比例为2∶3, 因此在设计中应以客车为主要考虑因素, 即以高速客车的比例作为超高设置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货物列车的轴重及通过总重远远大于旅客列车, 货物列车车辆转向架的垂向及横向刚度也大于客车车辆, 容易引起内股钢轨因增载而引起的垂直磨耗和轨头压宽、飞边, 因此在保证旅客舒适性的前提下, 也要综合考虑货物列车的影响因素。超高的设置虽然可使外股减载, 但仍然会产生侧面磨耗。钢轨的磨耗加剧, 会加大养护维修的困难、缩短钢轨的使用寿命、增大维修成本的支出。为使内外轨磨耗均匀和线路稳定, 应在考虑客、货列车综合因素的基础上找到最为合理、最为实际的曲线超高。

2“过超高”造成其它病害的整治与预防

增大现有超高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当前主要干线的大、中、维修 (部分) 都以大机作业为主, 调整超高后给大中修特别是在大机清筛换砟施工之后线路基础稳定带来新问题, 造成列车通过时安全系数降低, 晃车严重, 道床对轨道框架提供的纵横向阻力恢复较慢, 因此, 需要针对设备现状和维修计划安排合理整治。

2.1 实设过超高对行车安全造成的影响

当机械车在小半径 (目前京广线界定为R≤1200 m) 曲线上进行清筛作业时, 这种横移现象是明显的。为了保证既有线形的平面位置, 机械车一般会施加一个反力以抵抗轨道框架向内轨一侧的横移。

2.2 制定措施

2.2.1 按实际需要设置超高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对于未被平衡过超高的规定是严格的, 因此, 根据现场实际设置超高的方法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 在大机清筛换砟施工的过程中应尽量按限速规定设置超高, 或者按65 km/h以下和以上两个速度段设置超高, 避免过超高大于50 mm的情况出现。

2.2.2 按实际需要设置超高的原因

(1) 机械清筛换砟一般对线路纵坡都进行了重新设计, 为保证枕底清砟厚度一般都会设计一定的抬道量, 更由于线路标高在曲线上是以内轨为基准的, 因此按阶梯提速分时段设置超高不会影响线路纵断面。

(2) 在以后几天的整细捣固中只需加大外轨的抬道量使之恢复到设计标高即可。

(3) 这一做法会因控制过超高的产生而有效地减小内轨压力, 减少轨道框架的过量横移, 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系数。

(4) 对于因其他施工限速引起的过超高问题, 可考虑单机压道后提高大列的通过速度来加以控制。

解决此类问题措施是:在以后几天的整细捣固中不断地回拨线路, 使之在达到图定速度时得以消除。

3 结语

曲线超高设置, 需考虑设备平面情况、通信设施、机车车辆、钢轨材质、保养条件等各种因素。目前既有线提速工作已基本结束, 笔者认为应该对线路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动态分析, 对客货车车数、车速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分析, 引入一个折算系数来进行加权平均速度计算, 并结合目前线路设备所面临的具体情况, 勇于探索与实践, 不要只拘限于现行的规范之中, 对面临的新问题要以科学发展和敢于创新的态度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目前高标准、高强度、下道距离提前和夜间天窗修等不利条件下, 采用新手段、新方法对曲线超高进行合理设置, 满足高速铁路的安全要求, 同时, 用最少的投入来取得最大的效益。

摘要:针对当前铁路迅速发展的紧迫形势和诸多不利作业因素, 以较小的投入来解决曲线综合病害, 本文以京广线小半径曲线为例, 通过对动检车、添乘仪数据进行分析, 并对当前列车允许通过速度、曲线半径与超高、必要安全系数和旅客舒适度等制约因素进行探讨, 对面临的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使在当前高标准、高强度、下道距离提前和夜间天窗修等不利作业条件下用最少的投入来取得最大效益。

关键词:曲线,超高,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M].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 篇9

关键词:钢结构施工,安全管理,超高层

1、研究背景

在钢结构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超高层钢结构建设难度不断增大的新形势下, 钢结构施工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进度、质量、安全、环保”, 是钢结构施工的核心问题, 按照国家“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施工安全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因此, 如何保障钢结构的施工安全, 从而实现超高层施工和谐快速地发展, 是当前一项重大的现实课题。相对于传统土建施工而言, 钢结构施工, 吊装、焊接、高处作业、临边作业等危险性较大作业多, 建设难度大。由于施工条件和环境差, 安全矛盾更加突出。

2、目的和意义

安全管理是施工一线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施工一线安全管理就是对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 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过程管理。为有效的将生产因素的状态控制好, 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 必须正确处理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从人、物、环境分析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人、物、环境根源解决安全问题, 保证安全施工。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施工顺利, 保障一线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只有保证施工一线安全管理, 才能实现钢结构跨越式发展。

3、钢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由于中国居民对改善居住环境有着迫切的需求, 建筑行业片面追求规模发展, 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片面追求施工进度, 而忽视了安全管理工作, 时有安全事故发生。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存在1、重进度轻安全意识仍然有待改变。2、安全投入未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3、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4、人员安全操作技能水平低下, 安全意识薄弱

钢结构施工是将在工厂加工制作的构件运至现场, 通过塔吊或者其他提升机械将构件按照一定的次序, 吊装、拼装到图纸中空间坐标位置, 然后进行测量校正、焊接固定或者栓接固定, 逐件逐单元地集成并最终形成结构体系的过程, 其安装工艺方法根据结构类型以及施工现场决定。钢结构施工即有传统施工特点又较传统施工危险性增加。随着超高层钢结构建设规模, 施工难度和施工危险性相对增多。钢结构因为它的特性, 施工中发生事故主要类型:高处坠落、起重伤害、物体打击、火灾、触电、爆炸等。

4、导致事故因素分析

众所周知, 生产过程中事故隐患主要来源于人—机—环境3个方面, 即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人的因素主要是施工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不重视安全, 违章操作, 违章指挥等。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会造成施工现场混乱或直接对钢结构施工人员带来危害。物的因素主要包含钢结构施工作业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工具、材料、构件、防护用品等, 这些物的不安全状态构成了危害因素。环境因素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 硬环境是指钢结构施工涉及的高空作业、交叉作业、密闭环境作业、恶劣气象环境等等这类操作现场的环境。软环境是指项目管理水平和项目安全文化环境。项目管理混乱、施工人员不重视安全都会产生事故。

1、人

事故的发生不是单独事件, 事故的发展过程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 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 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说明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预防伤亡事故的关键。人 (操作员工、管理人员、其他有关人员) 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要致因。主要包括: (1) 未经许可进行操作, 忽视安全, 忽视警告; (动火作业未经审批, 动火作业下方存在易燃物;危险场所吊装, 无警戒措施, 恶劣天气从事作业) (2) 冒险作业或高速操作; (不带安全帽作业, 登高作业无安全带, 无证从事特种作业) (3) 人为地破坏设备安全装置或者人为破坏安全防护; (因为操作方便关闭塔吊保护装置, 未经同意拆除电箱漏保装置) (4) 使用不安全设备, 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作业; (使用不安全起重设备, 焊机带病作业) (5) 不安全地装载、堆放、组合物体; (钢梁堆放过高, 安装的钢梁临时固定措施不到位) (6) 作业姿势等不按照安全操作规范; (临边作业重心朝外, 吊装作业在吊装物体下方指挥) (7) 具有危险的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进行作业; (起重设备带病作业) (8) 注意力分散, 嬉闹、恐吓等。 (高处作业过程中打闹)

2、物

统计数据显示国外有96%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因为它的投入比较大, 工艺、设备上较为过关, 国内80%事故是人的行为造成的, 表示国内需要提高安全投入, 改善物的安全状态, 提高安全技术水平。物的不安全状态有以下几种:

(1) 临边的物品, 气瓶、所谓物包括原料、燃料、工具、成品、设备、半成品、动力、等。 (2) 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不良, 材料强度不够, 零部件磨损和老化; (3) 安全防护不到位 (安装过程安全网封闭不到位, 外挑封闭没有及时, 临边封闭不到位)

(4) 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 (丙烷、气瓶) (5) 工作场所的面积狭小或有其他缺陷; (密闭空间焊接) (6) 安全防护装置失灵; (电箱漏保失灵) (7) 缺乏防护用具和服装或防护用具存在缺陷; (安全带、安全帽、工装未到达国家从事相关作业的安全要求) (8) 构件堆放、整理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 (9) 施工技术不合理, 作业方法不安全。 (采用施工技术未到达国家安全硬性要求)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 就不可能发生事故。物的不安全状态构成生产中的隐患和危险源, 当它满足一定条件时, 就会转化为事故。

3、环境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它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钢结构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安装工艺方法决定了工人的工作环境: (1) 高空作业、高处作业、临边作业。 (2) 露天作业。 (3) 施工作业工种复杂, 交叉施工作业多。 (4) 操作空间有限, 作业区域狭小。 (5) 施工作业位置多变, 施工现场通行不便。 (6) 施工现场临时构件场地堆放有限, 临时材料多, 堆放集中。 (7) 大风、暴雨、高温等恶劣气象环境。 (8) 施工作业面夜间光线灰暗能见度低。 (9) 施工作业面易导体环境。 (10) 接触易燃易爆材料 (丙烷、乙炔、氧气、油漆等) 环境, 接触高温热辐射 (焊接、切割) 的环境。 (如图4-1、4-2)

安全环境因素不但包括生产环境还包括工作软环境。安全环境差, 工人及领导普遍不重视安全, 管理人员施工过程未把“安全第一”放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引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5、控制导致安全事故因素, 加强施工管理

众所周知, 生产过程中事故隐患主要来源于人—机—环境3个方面, 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施工一线通过安全生产管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安全生产管理就是在一线生产过程中, 发现安全问题, 通过运用有效的资源, 从技术、决策、计划、组织等解决安全问题, 实现生产过程中人、物、环境和谐, 达到安全生产目标。所以控制导致安全事故因素, 重在管理。

1、人员管理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要消除不安全行为, 必须从人自身出发, 从以下3方面着手, 从根源上消除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1) 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及操作知识水平。 (2) 建立有效的安全培训与教育。 (3) 对特种作业人员要经过培训和考核, 合格后持证上岗, 对无证的或有证失效的, 不允许从事岗位工作; (4) 利用行政手段根据人的状态合理调整工作。 (5)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6) 强化检查, 监督是有力保证。 (7) 采用经济手段, 加强现场安全行为的管理。 (8) 提高人员动火作业安全意识。

上述的几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 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过程工作, 需要施工一线人员一起努力, 持之以恒。总之, 控制人的安全行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增强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自觉性, 提高其操作的精确度, 有效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从而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实现项目的平稳安全发展。

2、物的管理

(1) 机械设备的正确选用与保养。杜绝老旧设备进场。特种设备必须安全检测。不合格机械设备必须清退出场。对那些已经超过使用期限而且又无法检测合格的机械设备强制报废。

(2) 危化品管理。建立危化品管理制度, 安排专业团队管理、巡查危化品存放和使用情况。

(3) 施工机具管理。安排专人管理现场施工小型机械和工具, 严控存在安全隐患的小型工具, 临边工具加设防高坠措施。

(4) 材料管理。现场材料按要求堆放, 施工现场提前策划布置, 重视文明施工。

(5) 防护标准化管理。洞口水平封闭紧跟工作面, 临边安全绳跟随构件一起吊装, 临边悬挑防护满足坠落半径, 通道覆盖整个施工工作面。

3、环境管理

改善施工环境, 提高施工一线文明施工管理, 可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1) 采光照明问题。施工作业面的照明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本因素。

(2) 警示标志问题。色彩标志可提高人的辨别能力, 不同的标示可以控制人的心理, 通过色差, 可以减少工作差错和作业人员疲劳。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采用不同的色彩标志, 可以调节人的心理, 提高施工人员危险区域警惕性。

(3) 环境温度问题。钢结构基本属于露天作业, 根据高温、寒冷环境温度合理调节安排施工时间。

(4) 现场环境问题。恶劣的生产环境会影响人在工作中的情绪;恶劣地作业环境还会导致职业性伤害。安全生产是一套人、机、环境系统。合理布置环境系统, 能减少失误、提高效率, 消除事故, 做到本质安全。如何营造一个良好地作业环境, 消除职业危害, 是作业环境管理的核心。在现场管理过程中, 要及时发现、分析、消除作业环境中的各项事故隐患, 努力提高现场生产条件, 切实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促进生产力发展。

(5) 项目软环境问题:每个人重视安全, 每个人在生产过程中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是减少安全事故的根本途径。解析项目安全文化现象的底蕴和深层次因由, 分析现有文化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和作用;分析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状况和特点;分析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好的管理经验;分析各级管理层和工人现阶段思想行为、安全意识、存在的问题及优良的安全文化传统;明确项目自身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在现有安全文化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安全文化磁场, 并利用一切有效的视觉效果营造项目安全环境氛围, 形成强大的安全文化磁场。安全文化磁场越强大, 对人的约束力越强, 安全越有保障。因此, 建设项目安全文化是控制不安全因素的根本途径。

4、小结

安全是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也是钢结构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所在。随着建筑钢结构不断发展, 钢结构施工过程越趋于科学。通过管理, 合理匹配资源, 实现“机宜人、人适机、人机匹配”的工作环境, 减少事故发生, 从而推动钢结构发展以及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发展。我们通过对钢结构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提出的钢结构施工管理模式, 希望为钢结构施工及超高层施工安全管理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治国.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研究.《科技风》.2014 (06)

[2]王继红.钢结构施工现场的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现代职业安全》-2008-03-01

[3]王继红.钢结构施工现场焊工的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现代焊接》-2008-06-05

[4]2013年度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

安全超高 篇10

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

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内容, 贯穿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等各阶段各环节的组织生产和控制管理过程中, 包括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安全、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等项目的管理和控制。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 我国2011年全年发生的建筑安全事故导致400余人死亡, 500余人受伤, 同时还存在一些瞒报和未报数据。建筑业是一个危险系数较高、安全事件和事故易发行业, 是我国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尤其是在我国进入到WTO后, 建筑市场竞争力变得越来越激励, 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在有限的建设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稳定之地, 必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 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施工安全控制的有效监控、施工进度的有效保证、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已成为其在有限且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环境中, 能够稳定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2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威胁因素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 是一个涉及内容较多、复杂多变的人-机-环境和管理系统, 通常由于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施工环境、以及项目施工建设管理各过程中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安全事件或安全事故发生。也就是说, 人、机、环境、管理四个要素是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威胁的主要因素。

2.1 人的不安全行为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环境较为恶劣, 很难吸收和稳定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均较高的施工人员, 长期安心在同一施工企业工作, 人才流动较为频率, 人员流动性较高。目前, 从事建筑施工的作业人员主要由农民工、合同工、临时工等组成。由于这些施工人员总体知识文化及综合素质水平普遍偏低, 安全施工意识较为薄弱。建筑施工队伍很难形成较好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文化氛围, 这个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建筑施工作业人员的人的不安全行为, 已成为超高层建筑施工事故中一个多发诱因。

2.2 物的不安全状态

施工作业现场所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辅助材料、辅助机械等的安全状态水平, 直接关系到建筑施工现场是否具有较高的施工安全水平。各种施工硬件设施及安全防护设施, 如:脚手架、模板、起重机械设备等, 其安全状态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施工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长期使用, 加上日常检修维护措施的不到位, 普遍存在防护、保险、信号装置等存在安全缺陷问题, 以及施工机械设备设施形式较多、操作较为复杂, 给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带来巨大压力。

2.3 施工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超高层建筑作业环境, 尤其是多种工种同时交叉反复作业环境、夜间作业环境、噪声振动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以及由于夏冬季气象变化造成的恶劣天气环境等, 不但易于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长期处于高噪声、大污染环境中施工, 还易于导致职业病的发生。另外,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还存在一些偶然性多发事故发生 (如“四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电击伤害、机械伤害) 等安全生产事故, 给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在精神上带来很大压抑感, 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发生。

2.4 施工现场管理因素

管理是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管理是管理者的核心手段, 是机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的重要监控措施, 同时也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要监督人员。因此, 管理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中起非常主导作用, 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监控的重要措施。

3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监测管理技术要点

3.1 抓施工企业各部门主体责任, 实现安全监测管理程序标准化

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 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严格按照《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 (建质[2011]111号) 有关技术要求进行管理制度体系的编制, 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深入到施工现场直接指导相关安全生产[1]。应要求建筑工程项目企业负责人每月到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和技术指导时间不得少于施工建设工作日的25%;要求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其每月带班直接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时间应在本月施工时间的80%以上。要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 对不按相关规定带班的企业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 应给予严厉的惩罚, 有效提高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和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现场安全施工管理的意识, 多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工作检查, 有利于及时发现作业面上的安全隐患, 并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及时进行解决, 将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到项目管理人员思想深处, 作用到施工现场各作业点面中。

3.2 全面实行施工信息化管理, 健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现场监管体系

全面实行提高施工信息化管理, 有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完善性、动态性、准确性。项目管理人员在集控中心, 能够通过浏览施工作业重点部位的动态监控视频, 能够技术掌握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控制等水平, 便于其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安全隐患,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3.3 强抓施工安全组织体系, 有效防范施工现场风险威胁产生

要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中, 有关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的可行性、可靠性、完善性进行认真审查复核, 要检查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器材、劳动保护等是否设置完善齐备, 安全生产专项方案体系应该内容详细、全面、图文并茂的表达, 针对安全工程中的特殊部分应按照专项工程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相应安全防护体系制度的详细编制。在工程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 要充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并加大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综合排查治理力度, 有效防范施工现场风险威胁的产生。

3.4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 有效提高施工现场整体安全水平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 让其在实际施工生产安全管理中, 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 从实际行动中有效避免不安全行为发生, 有效提高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作业业务素质和安全防护能力。

3.5 完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2], 提高安全事故处理效率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经验, 组织专人查找安全生产事故形成主要原因, 并根据事故原因补充安全生产应急处理预案中的相关内容和制度措施, 确保应急预案在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并有效解决问题。

摘要:在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进行简单阐述后, 对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威胁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 结合自我多年实践工作经验, 对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监测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超高像素入门机 篇11

工业设计:直接PK中端单反

如前所述,在索尼赋予的产品定位中,单电与微单最大的区别在于机身尺寸,前者具有与单反相类似的机身规格。这一点,在α65上得到了充分的佐证。该机123.1×97.5×80.7mm的机身体积以及543g的重量,甚至已经与现在的中端单反基本相当(佳能EOS 600D的体积为133.1×99.5×79.7mm,重量570g)。这样的好处在于手柄握持更为扎实,操作起来也更加有摄影感觉。当然,与同类型产品一样,α65没有采用肩屏(当前的入门级单反大多也放弃了这一配置),而是采用了多按键式设计,这也符合入门级摄影爱好者的实际使用需求。

屏幕方面,α65配备了一块3英寸、92万有效像素的Xtra Fine液晶屏,并搭载了备受好评的TruBlack“纯黑”技术,可实现较高对比度的显示,并且这款相机的液晶屏可进行翻转操作,能提供180°的垂直翻折和270°的水平翻折,方便了用户自拍时的使用需要。

机身背部显示屏周边则为该机的按键区域,按键上的指示性标识十分清晰,可以很好的指导新用户尽快的熟悉这台相机。值得一提的是,α65的“MENU”键被单独放置在显示屏左上角,而右上角则设置有专门的视频录制键。手柄处还设计有防滑胶皮,可以防止相机意外滑落。

性能配置:惊人的超高像素

作为最新发布的单电相机。α65使用了索尼先进的半透镜技术,闪电般的速度、超高的分辨率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性能是其在性能方面的最主要特点。该机搭载了2430万像素Exmor APS HD CMOS感光元件,以及全新BIONZ图像处理引擎,配合领先的XGA OLED电子取景器,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响应速度,可以达到10张/秒的高速连拍。

对焦方面,α65采用了具备3个十字形对焦点的15点自动对焦系统,靠中间的11个点为十字对焦点,搭配1200区域的测光系统。支持1920×1080/50p的高清视频拍摄,并采用AVCHD Ver.2.0的压缩格式,在拍摄过程中可以使用P/A/S/M曝光模式和手动对焦模式。

特色功能:丰富的拍照效果

相比于索尼之前的单电产品,α65新增了4种照片效果模式:包括HDR绘画、柔焦、微缩景观和丰富色调黑白,加上之前的11种效果模式,共计内置了15种不同的照片效果。这些丰富的照片效果不仅使拍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而且还免去了不会后期制作的烦恼。

此外,该机的全景拍摄模式功能也同样丰富,使用者只需将模式拨盘调节至相应模式既可拍摄全景照片,不仅可以选择全景拍摄的方向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整相机在拍摄时的横竖方向。而3D扫描全景照片,能在支持3D功能的BRAVIA液晶电视上回放,感受震撼的3D效果,让不是专业摄影师的用户也可以拍摄出大片般的画面。

感光度测试:降噪处理效果明显

虽然α65的APS-C画幅CMOS图像传感器像素高达2430万,但并未因此降低高感光度下的控噪水平。在ISO800以内,α65的照片基本找不到明显的噪点。而在此范围之上,索尼贴心的预置了低/标准/强三档降噪处理。当ISO达到1600以上,图像噪点开始大量出现的时候,开启不同档降噪,画面会明显变得更加干净。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在强降噪处理时会出现锐度下降的状况,因此一般情况下,建议开启标准降噪即可。

样张赏析

α65标配镜头为新版的18-55mm f/3.5-5.6镜头(官方解释涂装有改变,成像有优化),属于比较标准的“狗头”。不过得益于全新的影像处理技术以及超高像素,使得该机对于从广角风景到人像摄影再到微距静物,都能够做到基本满足需求,色彩还原方面也基本做到了丰富而不过分张扬。特别是机身内带有阴影、色差与镜头校正功能,无论是对于高反差的场景还是紫边的抑制,以及广角端镜头的畸变来说都很实用。当然,如果想要追求更加尽善尽美的摄影效果,我们建议还是选购更加出色的16-50mm f/2.8 SSM(α77的标配镜头)为佳。

结语

安全超高 篇12

1 继电保护安全运行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超高压电网的发展是继电保护措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对于继电保护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

新时期电力系统超高压电网中微机大量配置,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继电保护功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微机化效果明显, 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继电保护装置功能, 能够为继电保护提供及时的数据参考, 对电力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检测,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这对于超高压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继电保护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应用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重要表现, 网络化实现了继电保护的实时测量, 对于搜集到的数据能够进行控制分析, 实现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电网系统中电力调度需要配置相应的故障信息管理, 根据计算机运行管理系统要求进行数据的搜集分析。继电保护智能化发展能够应用更为快速的逻辑分析能力对数据进行处理, 评估数据的应用价值。继电保护需要根据电力系统运行状况以及故障发生的根本性原因对于保护性能进行改变, 强化新型继电保护措施。继电保护基本思想是指导电力系统适应各种运行环境, 通过强化保护性能, 推动继电保护装置应用效果提升。

2 超高压电网继电保护配置原则

超高压电网输出功率较大, 这对于电力运行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需要配置专业性的大容量发电机。在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上采用大截面分裂导线, 同时要充分的考虑到不完全换位情况。大面积分裂导线能够使线路分布状况更加的明显, 进一步的促进电容电流。系统的应用上需要对接线装置进行确认, 实现接线装置的串联, 补偿相应的电容电流, 在电容电流并联的状况下电力运行设备将会实现互感效果。二次回路的暂态过程及电流、电压传变的暂态过程所带来的影响。高频信号在长线路上传输时, 衰耗较大及通道干扰电平较高所带来的影响以及采用光纤、微波迂回通道时所带来的影响。线路采用大截面分裂导线、不完全换位及紧凑型线路带来的影响。长线路、重负荷, 电流互感器变比大, 二次电流小对保护装置的影响。交直流混合电网所带来的影响。

3 提升超高压电网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性措施

3.1 强化继电保护装置的管理

在继电保护装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好相应的配置型号、合理的规划设计, 提升维护效果, 增强技术改造能力。在入网装置的设置环节需要认真落实《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等规定。这样能够降低继电保护装置运行风险的发生。

3.2 提升继电保护验收工作的效果

继电保护装置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试, 这样能够进一步的确认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运行效果。根据验收工作的要求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检修, 合格之后将元件、压板等恢复运行。同时还要保障调试现场换进给的卫生状况。在验收的过程中对于发生的事情进行详细的记录, 做好存档工作。保护主设备的改造还要进行试运行或试运行试验, 如: 差动保护取用CT更换, 就应作六角图实验合格, 方可投运。

3.3 保证操作准确性

继电保护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工作要点, 利用保护原理对图纸进行二次检查, 熟悉现场的回路情况, 针对装置运行的状况进行说明。在检验的过程中要严格制定继电保护要求, 认真履行保护安全措施, 根据继电保护工作流程进行操作。对于继电保护工作过程中的每一细节都要严格安全设备调度范围执行。加强对电力系统超高压电网继电保护安全运行状况的了解, 完善自动装置运行效果, 执行安全管理规范标准。这样需要进一步的确认操作流程, 同时还要注重保护电网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系统设备之间的有效配合能够避免自动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不正当的操作行为, 导致电力系统出现跳闸问题。因此要积极的改善自动装置运行环境, 消除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影响。

3.4 执行严格的电力系统监督制度

电力系统超高压电网继电保护要强化设备状态监测, 针对负荷较大的设备进行试验大修。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设计过程中要完善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制定相应的考核方式, 强化管理效果, 避免继电保护装置投入运行之后出现系统故障, 影响到电力系统的供电。

4 结束语

新时期电力系统的发展需要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 实现跨区域互联电网。这是电力市场运营发展的特殊阶段。针对这种发展情况需要对电力系统中超高压电网继电保护运行状况进行确认。强化继电保护措施的研究, 提升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效果, 这样能够进一步的促进电力系统稳定的运行。继电保护装置很容易发生故障影响到电力系统的供电。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应用全新的微机保护技术, 根据微机原理提升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能。继电保护装置要实现安全自动化, 提升继电保护双方的配合效果, 增强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能。

参考文献

[1]顾明星, 杨伟.超高压电网继电保护[J].电气时代, 2010, 2 (10) .

[2]纪青春.电力系统超高压电网提高继电保护安全运行措施探讨[J].甘肃科技, 2010, 4 (08) .

上一篇:外汇储备分析下一篇:工作作用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