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作用和目标

2024-06-25

工作作用和目标(精选9篇)

工作作用和目标 篇1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 促进国有企业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能够引导企业的一个部门或组织认识到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更加重视技术创新、资源节约和健全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工作,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为国有企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 有利于和谐企业的构建。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国有企业作为和谐社会中最重要的一份子, 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引导和教育企业员工树立“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思想意识, 让员工意识到“和谐”对国有企业实现生存与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促进国有和谐企业的构建, 增强国有企业发展的科学性、合理性。也只有实现了国有企业的“小和谐”, 才能真正实现全社会的“大和谐”,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 促进国有企业经济工作的更好开展。

在国有企业不断强调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 很多人淡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地位,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但是如果没有思想政治工作做保障, 就会很难保证国有企业内部所以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无法保证各项工作指标的具体落实, 甚至会使企业陷入一种混乱或无序的状态。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兴趣, 增强员工的工作素养和责任观念,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对国有企业经济工作的开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目标

(一) 坚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发展目标。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 为了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与作用, 更好的满足国有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各种需要, 政工干部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坚持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原则, 从“敢想”、“敢干”、“常做”“常创新”的角度出发, 及时转变企业员工的落后观念, 推动企业员工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以此来更好地指导国有企业在工作实践中的创新与发展。同时, 国有企业的政工干部, 要敢于对现代网络技术和传媒技术进行大胆的应用, 这能够有效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双方的互动方式和教育形式。

(二) 拓展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和影响力。

为了更好地满足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统筹全局的工作需要,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不断拓展工作的范围,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 逐步实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由“单一型”向“大政工”格局的转变。这时, 无论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政工干部, 还是国有企业的基层员工, 都应当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中, 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国有企业的更好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 重视育人职能的发展。

目前, 提升国有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所以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重视育人职能的发展, 制定科学育人的发展目标。首先, 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增强对员工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企业内部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工作氛围, 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向心力;其次, 政工干部一定要深入员工一线, 关心企业员工的实际困难, 多加强同员工在感情上的交流, 使员工时刻保持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再次, 政工干部要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 以身教重于言教的人格魅力给员工树立榜样, 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 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 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为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

三、结语

总之, 国有企业的成长与壮大, 需要不断增强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 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工作理念, 这时就需要政工干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结合企业的经济工作和管理需要, 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 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使国有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刘正功.浅析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剑南文学, 2010, (05) .

(2) 赵宏斌.企业政工人员要当好六种角色[J].政工研究动态, 2009, (06) :24.

(3) 陈坚.如何加强政工队伍建设[J].政工研究动态, 2009, (Z1) :70-71.

工作作用和目标 篇2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1

一、首先了解什么是SMART原则 „„„„„„„„„„„„„„„„„„ 1

二、对SMART原则的详细解释

„„„„„„„„„„„„„„„„„„ 1

(一)SMART原则一 S(Specific)——明确性 „„„„„„„„„„„„1

(二)SMART原则二 M(Measurable)——衡量性 „„„„„„„„„„ 2

(三)SMART原则三 A(Attainable)——可接受性 „„„„„„„„„„ 2

(四)SMART原则四 R(Realistic)——实际性 „„„„„„„„„„„„2

(五)SMART原则五 T(Time-bound)——时限性„„„„„„„„„„„3

三、SMART 原则具体应用事例„„„„„„„„„„„„„„„„„„„„3

四、对SMART 原则在设定工作目标中重要作用的总结„„„„„„„„„„4

参考文献„„„„„„„„„„„„„„„„„„„„„„„„„„„„„„4

论SMART原则在设定工作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占主要地位,绩效考核是体现员工工作能力,成果,效率等的手段。也为员工晋升,加薪起一定作用。绩效考核必先根据你的工作目标为基础。而SMART原则就是中设定个人工作目标的准则,在现代企业中是比较流行的准则。

关键词:SMART 绩效考核 工作目标

一、首先了解什么是SMART原则

SMART是五个英文单词的缩写,S(Specific)M(Measurable)A(Achievable)R(Relevant)T(Time-based)。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代表现实性(Realistic),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 T代表有时限(Time 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SMART原则五个部分缺一不可,无论是制定团队的工作目标还是员工的绩效目标都必须符合上述原则。SMART原则原本上是为销售团队所用,制定销售目标的工具,五个部分紧密相连,是设定工作目标,考核工作成果的重要准则。

二、对SMART原则的详细解释

(一)SMART原则一 S(Specific)——明确性

所谓明确就是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明确的目标几乎是所有成功团队的一致特点。很多团队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因为目标定的模棱两可,或没有将目标有效的传达给相关成员。实施要求:目标设置要有项目、衡量标准、达成措施、完成期限以及资源要求,使考核人能够很清晰的看到部门或科室月计划要做哪些那些事情,计划完成到什么样的程度。

明确性是目标设定的基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一切工作的开始,如设定个人工作目标时列出“客户满意度”,单纯来讲,“客户满意度”是比较笼统的概念,如具体化则要写出具体哪方面让客户满意。因为不同客户有不同的要求,满意的衡量标准也不一样。在此,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特点设定工作目标。

(二)SMART原则二 M(Measurable)——衡量性

衡量性就是指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应该有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是否达成目标的依据。实施要求:目标的衡量标准遵循“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质化”。使制定人与考核人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清晰的可度量的标尺,杜绝在目标设置中使用形容词等概念模糊、无法衡量的描述。

衡量性也可以解释为可量化的,目标要可以量化,这对于销售人员来说比较简单去设定。比如,在A区域我要在半年内完成多少销售任务,无论是产品数量1万件或销售额10万元,都是可以量化的,可以用数字来体现。衡量性又使你的目标更具体化,有数据做依据,在末可以根据具体数据来体现目标数据的完成程度。

(三)SMART原则三 A(Attainable)——可接受性

可接受性是对应上下级两方面而说的,目标可接受性。上级给下级定的目标要客观,可接受,不能盲目设定,对上级也是起约束作用。

实施要求:目标设置要坚持员工参与、上下左右沟通,使拟定的工作目标在组织及个人之间达成一致。既要使工作内容饱满,也要具有可达性。比如,销售任务定下100万利润,但公司不能给销售人员一定的支持,或100万对于客观来讲超出现实太多,那不能成问可接受的。

(四)SMART原则四 R(Realistic)——实际性

目标的实际性是指在现实条件下是否可行、可操作。可能有两种情形,一方面领导者乐观地估计了当前形势,低估了达成目标所需要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人力资源、硬件条件、技术条件、系统信息条件、团队环境因素等,以至于下达了一个高于实际能力的指标。另外,可能花了大量的时间、资源,甚至人力成本,最后确定的目标根本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实施要求:部门工作目标要得到各位成员的通力配合,就必须让各位成员参与到部门工作目标的制定中去,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达成认识一致,目标一致,既要有由上到下的工作目标协调,也要有员工自下而上的工作目标的参与。

实际性同可接受性是相通的,都为客观所允许范围内。如,公司规模而言,销售100万就已经是极限了,但销售人员定出200万的销售目标,就不太实际了。客观因素决定,成本,规模,都是条件,条件不具备,可实现性就不大。

(五)SMART原则五 T(Time-bound)——时限性

目标特性的时限性就是指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实施要求:目标设置要具有时间限制,根据工作任务的权重、事情的轻重缓急,拟定出完成目标项目的时间要求,定期检查项目的完成进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的变化情况,以方便对下属进行及时的工作指导,以及根据工作计划的异常情况变化及时地调整工作计划。设定的目标要有时限,目标不能无限期的进行中,不然会无果而不终。如不,销售目标在09内完成,发展新客户在第一季度中要完成5个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也为目标提供客观限制,这也是工作效率的体现。

总之,无论是制定团队的工作目标,还是员工的绩效目标,都必须符合上述原则,五个原则缺一不可。制定的过程也是对部门或科室先期的工作掌控能力提升的过程,完成计划的过程也就是对自己现代化管理能力历练和实践的过程。

三、SMART 原则具体应用事例

上面的内容已经把SMART的五个元素解释出来,下面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进一步了解SMART的具体应用。

在很多企业中,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一步,绩效考核分为两步,第一是设定目标,第二是评分。而这两点是参考SMART原则来进行的。我根据我的具体例子来讲。我所在的公司是家外资企业,主要从事国际物流业务。公司每年都会有绩效考核,每个员工拥有一本考核手册,手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设定目标,一部分是年终考核评分。绩效考核会作为你的工作总结,以及你这一年终奖金及下一年加薪的参考。设定的目标要根据SMART原则来定,年终会有你的经理根据你的目标来评判。

我今年所定的三个目标为:

A.供应商成本节约10%,时间为2009。经济危机使我们都需要缩减成本这个目的很明确,符合明确性,无论上级或下级,节约成本也是可接受的,对于供应商,在经济危机中保住地位而同意缩减成本也可以客观也是可行,可操作的。量化标准为上一10%,也是根据客观计算所得出,时限为2009,五个元素都不缺少,而且也是相互关联的。

B.2009年四场展览会物流部分,进出展览馆时间缩短15%。我有一项工作内容是展览会物流,需要按客户要求把展览货物按指定时间运至展览馆,并完成设备安装工作。结束后打包送回客户仓库。因为展览会前安装的时间和展览会结束后撤馆的时间都是有限,缩短这部分时间也是为客户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所产生的成本而必要的工作。同样根据SMART原则,此目标达到准确性,可量化,可接受,实际性与时限性。

C.2009年参加两次公司的培训,并且培训考核达标。培训对于个人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参加培训增强自身优势,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对于时间为2009年,参加两次,量化标准为考核达标。此目标结合SMART原则五要素来看,也是符合这一准则的。

四、对SMART 原则在设定工作目标中重要作用的总结

通过上面的解释及应用事例,了解了SMART原则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SMART原则对于设定工作目标是很好的工具,围绕五个要素来设定目标,客观明确。员工设定目标根据SMART,公司考核员工绩效也根据SMART,使两者统一起来,更加合理明确的做出总结。其实不论在设定个人目标时,还是在工作学习中,准确性,可量化,可接受,实际性与时限性,都是缺一不可的,因此我们应该把SMART原则更广泛的应用到各个可以利用的地方。

工作作用和目标 篇3

自2003年以来,中央政府一直在对房地产进行调控,但多次调控后都经历了报复性反弹,除了由于已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尚未超越其自身的局限性外,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以及购房个人,都因不同的利益和做法影响了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预期。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上,认真贯彻中央稳中求进的方略,切实执行国家的宏观政策并及时预调微调,促使房价合理回归和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这两大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要以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和税收政策为杠杆,以统筹新建商品住宅建设为重点,以完善房地产统计数据为手段,紧紧围绕调控房地产供应结构与转变开发建设模式的“两大任务”,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新建商品住宅的“两大体系”,适应短期调控与中长期稳步发展的“两大基点”,确立“科学统筹、总体平衡、依法规范、稳步实施”的思路,牢牢把握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方向。

二、坚持“生命线”的能动作用,不断提供房地产宏观调控持续动力

在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房地产已经成为政府和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是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重要问题之一。一是随着土地和房价暴涨,大量低收入群体和新就业群体,因买不起房或得不到起码的住房保障而对社会不满;二是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进一步拉大,一边是买不起房的低收入群体,另一边是一掷千金买豪宅别墅,甚至购买大量住房的高收入群体;三是制度性腐败有恶化的趋势,一些政府中的腐败分子与不法开发商勾结,通过土地和房地产进行权钱交易;四是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受到威胁。

要抵制和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防止它们对党和政府的污浊以及对人民群众的危害,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和鉴别力。坚持“生命线”这一科学论断,就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动作用。当前,一是要坚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主,明确各级政府在解决房地产问题中的职责和任务,既解决当前中低收入群体“买房难”和“住房难”的问题,又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二是坚持楼市调控不动摇,把为中低收入群众提供住房保障作为政府房地产政策的根本目标,尽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三是坚持以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取代现在的行政手段干预房价的做法,引导房地产按照市场规律健康发展;四是加快公租房、廉租房和限价商品房等住房保障形式,着力解决好分配、管理等问题,调节土地供应比例,满足保障性住房和中低档商品房的充分供给,缓解房地产供需矛盾,抑制房价上涨趋势。

三、坚持“生命线”的主体作用,积极占领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舆论高地

一是要强化各级领导的统揽意识。随着“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作用的调整,房地产业的转型势在必行,它将由以往在投资拉动中起火车头作用,转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承载作用,从而与其他新兴产业融合共生。二是强化宣传部门的职能意识。要在贯彻中央关于房地产调控方针、政策上当明白人,悟透上级精神、摸清社会实情、抓好贯彻落实;要在宣传教育上当带头人,切实把中央房地产宏观调控决策目标、本地采取的对策思路、社会执行的方法要求,讲清楚说明白;要在监督落实上当责任人,积极在总结经验做法、培养宣传典型、揭示特点规律上,努力成为精通本职的行家和能手。三是强化媒体的导向意识。要善于见微知著,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及时跟踪媒体信息,做到见事早、反应快、判断准,提高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要善于激浊扬清。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但房地产调控这根弦从未放松,防止房价反弹的警惕也从未放松。对此,我们一定要把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性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政策;要形成思想共识。各级部门都要围绕党和国家大局、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一的部署和要求,狠抓贯彻落实,要形成工作合力,统一行动、劲往一处使。

四、坚持“生命线”的群体作用,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

长期以来,人们对“居者有其屋”的理解有较大的偏差,包括一些媒体、专家学者,甚至政府的红头文件都把“居者有其屋”理解为所有的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住房。其实,“居者有其屋”不仅包含 “购房居住”的内容,而且有“租房居住”的内容,并且后者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经济发达的国家,居民的住房自有率一般也仅为50%左右,其余的家庭都靠租房入住。而我国的住房自有率高达8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尤其是纠正人们对“居者有其屋”的认识误区,这些问题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国家发展、事关社会稳定,既涉及制定政策的主管部门,又牵扯各个部门,需要相互合作、齐心合力,才能大力推进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造福人民。

文本的作用和教学目标的确定 篇4

如同其他学科一样,任何学科的学习都必须依托具体的教材来进行。但和其他学科教材相比,语文教材具有其先天的缺陷,那就是教材的系统性和文本的必然性不强,不像其他学科,某一章节不学,后面的学习就无法继续下去,而语文教材选用的文本则缺少这样刚性的特点,因此对教材文本在课堂教学作用的研究就尤其重要。

教材所选用的文本在语文教学中起什么作用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必须认清教材的性质。叶圣陶先生对教材的性质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语文教材应当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锁钥’,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养成学习习惯,即培养良好语文素质的‘锁钥’。”叶圣陶说:“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库藏。”“我相信书本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凭借。”“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据此叙述,可以说,语文教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定位为一种“凭借”,依靠这个凭借,学生来学习语文,教师则依靠这个凭借来完成语文教学工作。

一、文本这种“凭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 学习基础知识的作用

即学生凭借文本学习汉语言的基本要素—字词等基础知识。字词是语言最基础的要素,掌握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掌握这种语言的最基础的要素,否则就无法运用这种语言进行思维交际。然而学习字词等基础知识又必须凭借文本来进行,这是因为仅仅记住离开具体语言环境的单个字词的音、形、义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掌握字词的意义;同时,必须凭借文本来学习运用字词的基本法则和技巧,任何一种语言对其基础要素的运用都有其大体的法则,而且不同的文本对语言的运用都有其个性鲜明的技巧,学习文本正可以获得运用字词的知识和技能。

2. 学习文化的作用

即学生凭借阅读文本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文本是人类文化和人类生活的丰富记录,阅读文本,有助于获取有关思想、道德、天文、地理、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有助于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种特点正是由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本内容的丰富性所决定的。

3. 学习语言阅读表达技巧的作用

即学生凭借文本学习正确而个性纷呈地阅读和表达技能。语文教材文本的丰富多样性,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优质的阅读和表达的技能标本,学生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借鉴、模仿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技能,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材是例子”正是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的。

教材文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大致如此,认清这一点,我们才能正确确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依托文本来正确地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使用文本确定教学目标应考虑的因素

学习语文无疑离不开文本,但语文的特点又使得文本的选用不具有必然性,同一文本,往往可以为不同年级使用,因此我们使用文本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该考虑各种因素,具体讲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阶段的目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将九年义务教育分成四个阶段,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类,提出了不同的阶段要求,因此我们在确定具体的文本教学目标时必须认真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对相应阶段的要求,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举例来说,初三年级课本中的《岳阳楼记》等文言文,在大学课本中同样出现,但是指导初三学生学习这类文言文,只能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所明确的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即“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不能参照大学教读这类文章的做法去制定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阶段目标的规定既有定量的又有定性的,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认真学习,以此为据。

2. 相关考试大纲的规定

毋庸避讳,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具有其功利性,这种功利性既有长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又有短期的语文考试成绩的提高,只是空谈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不注意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在实际教学中是行不通的,因此在确定具体的文本教学目标时,必须依据相关考试大纲的因素。比如某地的《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能理解常用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了解常用虚词的主要用法。不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要求,那么这个地区的语文教师在教读文言文时就必须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实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和掌握一定的理解技巧,指导学生整理归纳常用虚词的主要用法,否则,其所教的学生就无法适应这个地区的中考。但如果把什么是“名词活用”,什么是“判断句”一类的概念掌握列为教学目标,则显然是不必要的,只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甚至会是适得其反。

3. 文本自身的特点

不同的文本各具有自身不同的特点,除了不同的文化内容之外,无论是在知识技能还是可借鉴的技巧都各不相同。我们在确定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时都应该根据文本特点来确定。比如《背影》这篇文章,作者抓住特定环境下的人物特征来表现人物,这种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特色,就可以列为学习这篇文本的能力目标之一。目前,一些教师在确定文本学习目标时有一种面面俱到的倾向,对每篇文本、每堂课都分列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类目标,每类目标尽可能地罗列种种,似乎是面面俱到,结果往往是因为重点不明确,什么目标都不能达成。

4. 学生实际状况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个体,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不能机械照搬,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否则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某农村学校在教读某一文本时,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学会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列为教学目标之一。目标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因为经济发展的落后,这所农村学校的学生几乎家里都没有电脑,学校也只拥有一个25台计算机的计算机教室,教室里除了黑板,其他现代化教学设备什么都没有,实在不知道这样的教学目标如何教学,又如何达成。

5. 教师自身的优势

这一因素就其本质应该是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无关,因为确定教学目标,更多的是由客观的因素确定的,但主观的个人因素却决定了使用何种方法来达成教学目标。所谓“教无定法”其实就是指因为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差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成同一目标,“殊途同归”,“途”不一,但“归”的目标是统一的。

工作作用和目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3年1~12月我院ICU未开展目标性监测前设为对照组。其中总人数为2542例;住ICU总天数为29465d;呼吸机使用总天数12284d;中心静脉置管总天数15125d;导尿管置管总天数24751d。2014年1~12月我院ICU开展目标性监测后设为研究组。其中ICU患者总人数为2613例;住ICU患者总天数为30464d;呼吸机使用总天数11282d;中心静脉置管总天数15537d;ICU患者导尿管置管总天数24988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有可比性。

1.2方法ICU感染管理人员每天对ICU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 对ICU转出的患者要随访48h。监测其医院感染率, 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及导尿管的使用情况, 详细记录存档。一旦发现异常, 及时上报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

1.3 诊断标准医院ICU感染诊断标准, 详情参照我国卫生部2001 年颁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4]。

1.4 判定标准患者感染率= (感染人数/ICU总人数) ×100%。例次感染率= (感染例次/ICU总人数) ×100%。 器械使用率= (器械使用天数/住ICU患者总天数) ×100%。 患者千日感染率= (感染人数/器械使用天数) ×1000%。例次千日感染率= (感染例次数/器械使用天数) ×1000%。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来予以构成, 采用t检验来进行统计。 计数资料采用 (%) 来进行表示, 采用 χ2检验来进行统计。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P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VAP感染率、VAP例次感染例率、呼吸机使用率、患者千日感染率及例次千日感染率,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2.2 两组CRBSI发生情况比较两组CRBSI发生情况差异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两组CAUTI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CAUTI感染率CAUTI例次感染率及导尿管置管使用率、患者千日感染率及例次千日感染率, 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ICU患者多为危重病人, 其组织机能的活性及免疫力均大幅度下降, 致使ICU患者感染的几率上升。 此外, 再加上ICU各种侵入性操作, 如呼吸机的使用、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置管等, 无疑更是放大了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可能性。 而ICU感染患者中, 至少半数以上与ICU器械有关。 据资料显示[5]:86%的VAP与呼吸机治疗有关;87%的CRBSI与中心静脉置管有关;95%的CAUTI与导尿管置管有关。 因此, 加强ICU器械相关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十分必要, 对于VAP、CRBSI及CAUTI的预防和控制有着重要作用。

目标性监测 (Target Surveillance) 是指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 对选定目标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 将目标性监测应用于ICU器械相关感染, 具有以下优势[6,7]: (1) 将医院有限的资源集中在ICU高感染高危险区, 针对性强; (2) 将监测重点放在有已知控制措施的感染上, 重点性强; (3) 能够科学明确的协同分工, 确切性高; (4) 能够和其它控制策略有限的结合起来, 灵活性强; (5) 增加了目标监测的高效性, 效率性好。 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仅能收集监测目标数据, 容易漏掉未监测目标的感染聚集与暴发[8]。

本研究结果显示:ICU器械使用率方面, 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呼吸机最低;但在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方面, VAP>CAUTI>CRBSI。 由此分析, 器械使用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反映IC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9,10], 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及呼吸机的使用可以给ICU换的治疗提供很大的支持。 但不可否认的是, 这些器械的使用, 会间接直接的增加ICU器械相关感染的危险性[11,12], 最终导致ICU患者出现院内感染。 因此, 加强ICU患者器械使用的管理, 利于预防和控制ICU患者感染的风险。

工作作用和目标 篇6

在目前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 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企业只有不断地提升组织绩效水平, 才能够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而企业绩效是由员工个人绩效所组成, 提升每位员工的绩效水平成为了提升组织绩效的关键。

众多企业加强了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 制定目标作为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基础, 这个目标不仅仅是组织目标, 还包括员工个体的目标。各企业寄希望于通过设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 为企业整体绩效提升打下基础。但我们在现实中也不难发现, 在同一个团队中同一岗位的员工, 虽然学历和能力相同, 设定的目标也相同, 但是最后的工作绩效却大不相同, 这表明一些非智力的因素也影响着员工的工作表现, 而情绪智力作为员工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

本文通过回顾目标设置理论和情绪智力理论对员工工作绩效影响的研究, 分析得出情绪智力在目标设置对员工工作绩效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如下图。

二、研究内容

(一) 目标设置对员工工作绩效影响

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于1967年最先提出“目标设置理论”, 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 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 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 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 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从而实现目标。

目标设置理论主要包含三个维度:难度、明确度和个体参与度。困难的目标, 虽然完成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但一旦员工接受, 会比简单的工作目标带来更高的工作绩效和成就感;明确而具体的目标, 员工更利于去接受, 能够有一个更加清晰的完成思路, 从而能够提高工作绩效;员工参与到工作目标的制定过程中, 能够加强员工对于工作目标的认可度和责任感, 有参与比无参与能够带来更高的工作绩效。因此目标设置对于员工的工作绩效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二) 情绪智力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

1990年, Salovey和Mayer首次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概念, 将其定义为:鉴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可以将这些情感、情绪加以区分, 从而利用它们为自己思考和行为服务的一种能力。Laura Thi Lam和Susan Kirby (2001) 发现个体情绪智力的总体水平对情绪智力的知觉能力和个体对情绪的调节能力, 都会对个体的任务绩效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企业员工的情绪智力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不断的调整员工工作心态, 使其更加积极合理的投入工作。一个高智商的员工能够解决工作内容“What”的问题, 而一个高情绪智力的人则可以解决“How”的问题,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高情绪智力的人, 会是一个心理状态健康、情绪稳定、积极乐观、与人为善、有美好心灵的人;一个高情绪智力组成的团队, 一定是一个积极向上、目标明确, 绩效很高的团队。

因此, 情绪智力对员工的工作绩效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三) 情绪智力在目标设置中对员工绩效影响的调节作用

根据前面的研究结论, 情绪智力是作为一个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体特征出现, 当把情绪智力视为一种个体资源时, 可以发现, 不但工作中能够带来更多的个体资源, 同时高情绪智力的个体在工作中也更加容易获得更多的工作资源, 比如晋升到一个更高的职位或者获得更多的来自他人和组织的支持等, 从而对于工作目标的完成, 绩效产生积极的作用。

从目标设置的三个维度对于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来看, 情绪智力在中间发挥着显著的调节作用:

1. 目标设置的难度。

对于高情绪智力的员工, 由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能够更加愿意去接受一些挑战性的目标, 同时在困难目标的执行过程中,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进行自我激励, 通过自我情绪的调节, 主动去影响和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 去消化压力, 并且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在遭遇挫败时, 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并鼓励自己将工作做的更好。Rozell Pettijohn和Stephen Parker (2006) 也证实了员工的情绪智力于他们的任务绩效以及组织关系公民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

2. 目标设置的明确度。

对于高情绪智力的员工, 能够很好的理解上级的期望和要求, Engleberg和Sjoberg (2003) 研究也发现, 情绪智力低的人, 不能很好地感知他人情绪, 与能精确地感知他人情绪的人, 即那些情绪智力高的人相比, 适应能力较差。情绪智力高的员工, 能够更加明确目标的要求和工作思路, 从而快速的适应和完成目标, 提高绩效水平。

3. 目标设置的参与度。

高情绪智力的员工, 能够和下属和上级保持一个良好的沟通, 保持一个建设性的关系。Abraham (2000) 认为, 情绪智力有利于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 因而能够增加工作满意感并且减少工作压力, 并且她还指出情绪智力会促进个体建立积极的社交网络关系圈, 能够提高个体对组织的承诺感和忠诚度。因此相比情绪智力低的员工, 情绪智力高的员工在目标设置的过程中, 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个的过程中来, 增进对于目标的认识和双方的认可程度, 从而能够制定一个科学、合理, 又与上级保持一致的绩效目标, 不仅为工作任务的完成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 还能提升自身的绩效水平。

因此, 从情绪智力在目标设置的三个维度对工作绩效影响上面, 都能得出情绪智力在目标设置对工作绩效影响上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三、实践意义

本文重点探讨了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两个重要的方面, 以及共同作用下的员工工作绩效的反映情况, 对于目前的企业管理者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绩效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一) 按照不同情绪智力员工, 分类设置不同绩效目标

怎样设置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 从而提升员工的绩效水平, 变目标压力为动力, 一直是所有管理者所关心的问题。本研究为组织中的绩效管理提供了管理视角, 具有参考应用价值。我们在对员工进行目标设置的时候, 应该首先了解每个员工的能力水平和心理特点, 针对同一岗位、专业能力类似的员工, 但不同情绪智力的员工, 不能像以往一样, 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拟定绩效目标, 对于那些情绪智力略低的员工, 在制定绩效目标时, 需要管理者加强关怀程度, 主动去和下属沟通, 制定一些在完成目标上更加明确的绩效目标, 由于此部分员工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差, 在绩效目标执行过程中, 应加强鼓励, 定期的进行回顾, 增强员工目标完成的信心和决心。而对于那些高情绪智力的员工, 自我调节能力强, 能够在高压环境下, 变压力为动力, 在设置目标时, 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从而提升整理绩效水平。

(二) 提高员工情绪智力水平, 应对高目标的要求和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

企业为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提高企业的效益水平, 不断的将外在的竞争压力内化, 管理方式更加严格化, 对于员工的绩效目标要求, 也会越来越高, 希望以此提高经营的效率。因此要想在这样的情境下去提升员工绩效,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论, 可以改变员工的情绪智力水平去提升员工的绩效表现。

1. 增加情绪智力作为招聘甄选员工的参考标准。

根据我们研究结论, 情绪智水平较高的员工, 在面对高目标难度的环境时, 能够主动的去和管理沟通, 确定明确的目标要求, 并能够很好的进行自我调节。因此对于目前追求效率和高绩效目标的企业, 在招聘的时候, 应该更加多注意应聘人员的心理情绪智力的情况, 增加一些关于员工情绪的评估机制, 以筛选到一些高情绪智力的员工, 这样才能够适应和缓解压力境况。

2. 企业提供相应的培训项目, 提高员工的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是一种可以通过后天培训得以提高的个体特质。

Jaina (2005) 的研究考察了情绪智力的预测能力、信任和组织支持对健康的影响。研究认为, 应通过培训员工的情绪智力技能、创造信任的工作氛围来提高员工的健康水平, 这对员工绩效管理也具有启示意义。从企业的角度出发, 通过采取适当的培训手段来提高员工在情绪管控方面的能力, 企业应该建立员工帮助项目, 如个人指导、压力管理分类和应对措施、培训员工的情绪智力技能、工作再训练、职业改变咨询、给有压力的员工提供家庭支持、帮助员工保持精力和对工作的新鲜感、儿童照顾项目 (尤其对于一些女性员工) 、保健馆和体育活动、营养项目等来提高员工的情绪智力和个体满意度, 从而提升绩效水平。

3. 对于员工自身而言, 首先, 要学会进行自我情绪的调节和控制。

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我的不良情绪, 积极参与团队沟通, 避免将消极和破坏性的情绪带到工作中, 从而对自身的工作绩效甚至整个组织团队的工作氛围和绩效产生恶劣的影响;其次, 要学会利用情绪进行自我激励。特别是对当领导要求较高, 环境较为恶劣, 外在和内在的原因导致绩效不突出时, 要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 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四、研究局限与展望

1.本文提出了情绪智力在目标设置和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影响上面的调节作用,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但是仅从理论上面进行了分析, 没有进行实证的验证, 后面可以通过设计变量和问卷进行实证的验证。

2.针对同一个团队和同一岗位, 学历和能力类似的员工, 同一目标绩效完成结果不一样, 本文仅通过研究其中一个因素情绪智力的调节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 但其中可能存在其他影响因素, 后续可以从其他方面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杨秀君.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 2004, (01) :153-155.

[2]斯蒂芬·P·罗宾斯.孙健敏, 李原译.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181-182.

[3]张美兰, 车宏生.目标设置理论及其新进展[J].心理学动态, 1999, (02) :35-40.

[4]王华, 王光荣.目标设置理论在企业员工工作激励中的应用[J].安康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4) :33-40.

[5]童佳瑾, 王垒, 解雪.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8, (02) .

[6]张剑, 唐中正, 岳红.企业员工的情绪智力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J].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8, (07) .

[7]苏曼.员工情绪智力与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 8.

[8]Rozell E J, Pettijohn C E, Stephen Parker R.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dispositional affectivity as predictors of performance in sales people.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2006, 14 (2) :113~124.

[9]Mayer J D, Salovey P, Caruso D R.Emotional intelligence as a standard intelligence.Emotion, 2001, 1 (3) :232~242.

工作作用和目标 篇7

一、客观认识我国宗教现状及特征

世界上现在由于宗教因素引起的冲突和战争是连续不断的,而我国各宗教目前呈现出和平共处的局面,是相对静好。我国宗教社会现象的规律特征大致表现以下三点:

(一)长期性

说到长期性,与其说是特点,不如说是共性。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宗教有兴有衰,有起有落,但总能持续不断地生存。宗教也并不因教育发达、科技进步或者政治迫害,而在世界上销声匿迹,它依然存在,不仅影响着人的生活,而且也塑造着人的价值观念。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主张让宗教自然消亡,但这将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也关注宗教的自然消亡问题。

(二)群众性

目前,我国宗教发展快速,整体趋热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信众结构变化为男的多起来,文化程度高起来,甚至精英信徒、老板信徒、海归信徒大批出现。另一方面,我国宗教信教人数增长快,快于以往的发展速度,快于世界宗教人口总体发展的速度。所以,当下,对待宗教问题的正确态度不是争论群众应不应该信仰宗教。而是要重点关注,既然有这么多群众信仰宗教,那就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得人心的工作,广泛争取人心、凝聚人心,最大限度地把信教群众团结起来,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目标上来。另外,要切实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这一基本权利。

(三)复杂性

许多世界的热点问题,都几乎会与宗教、民族问题分不开。宗教成了影响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上民族、宗教的纷争、动乱和冲突、战乱,一直以来民族、宗教问题都会引起中央和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现在,从国际形势来看,新兴宗教在不断涌现,传统宗教在普遍复兴,宗教原教旨主义抬头,宗教世俗化进程在加快,宗教矛盾与冲突此起彼伏,宗教交流与对话变得日益活跃。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正处于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与转型期,其中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民族、宗教无小事”。总而言之,认识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和复杂性的目的,就是为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全面把握宗教问题的四对关系

历史表明,宗教具有适应社会发展而在不断改变其内容和形式的规律。因此,要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从实践出发来说明和认识当下我国宗教问题。因为宗教问题从来不是孤立存在,它总是和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民族文化及历史传统等交织在一起,这就不能单纯就宗教问题而论宗教问题,解决问题时也不能孤立进行。

(一)宗教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对立和联合

政教关系是每一个有宗教的国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所谓政教关系或者说政权与宗教的关系是包含着两方面:一方面,宗教和宗教组织对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所产生的间接或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国家政权对宗教组织及宗教生活所履行的各种调节功能。当宗教势力与政治势力合为一体时,宗教作为巩固王权的上层建筑不但不会消失,反而日益加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当代中国政教关系应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匹配的新型的政教关系,就是在政教分离基础上努力追求政教关系和谐。

(二)宗教问题与历史传统交织在一起,分离和合一

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说过,宗教是历史的钥匙。是的,宗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历史上宗教领域引起的重大冲突,背后都是现实经济、政治利益的争夺。例如,当洪秀全利用西方的基督教来反对中国的封建君主权和传统宗教神权时,曾国藩则利用中国的传统宗教,特别是孔孟儒家的纲常名教来反对洪秀全,洪秀全的基督教碰上了曾国藩的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没有根基的外来宗教显然不是源远流长的传统宗教的对手。又例如,耶路撒冷问题一直是中东和平进程中最复杂和最敏感的问题之一。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视为自己的圣地。正是由于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圣地,为了争夺圣地,自古以来,在这里不知发生过多少次残酷的战争。就是直到21世纪的今天,耶路撒冷问题仍然是巴以冲突的中心。

(三)宗教问题与民族文化交织在一起,撞击和融合

大致来说,世界上有大大小小的民族2000多个,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尚未发现哪个民族和国家是没有宗教现象的。可以说,宗教因素影响着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影响深远,规模宏大,参加人数多、涉及面广的文化输入。就是汉代时期的印度文化的传入以及明末清初起的西方文化的传入。它们之间有很多类似的地方。首先,都是凭借一个宗教的力量,叩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印度靠的是佛教,而西方靠的是天主教。其次,无论佛教,还是天主教,它们一进入中国,开始都与极其顽强的中国固有文化发生冲突,可是到头来这一场冲突终于被克服,使得中外两种文化融合起来,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宗教问题与现代化交织在一起,出世和入世

所谓宗教的世俗化,是指宗教组织为了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在信仰方式上进行了调整,使之日益关心现世事务,而不再将彼岸世界或超脱现实的来世作为信仰的惟一目标。宗教的世俗化的特点包括,宗教的人道化、道德化、宽容化、入世化、商品化和自由化。在新的国际形势的社会现代化和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出现,宗教信徒在生活方式上接受了“地球乃一国,人类皆其民”的地球村思想,并开始关心宗教伦理与经济活动的融合问题。我们应当客观、辩证地看待宗教的世俗化问题。它因着对人的思想解放和人的心理作用的现代化,从而对促进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具有着正效应,然而当宗教组织过分地热衷于现实利益的时候,就必然陷入功利主义,它的负效应就会显露出来。

三、正确做好宗教工作的科学方法

宗教精神领域有种自发的力量,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态势。在对待宗教领域的问题上,第一,不能简单地卡,要以理性的态度冷处理。对待宗教一定要采取“十分严谨”、“特别慎重”和“周密考虑”的态度。毛泽东说过,“人的宗教感情是不能伤害的,稍微伤害一点也不好。除非他自己不信教,别人强迫他不信教是很危险的。这件事不可随便对待。就是到了共产主义也还会有信仰宗教的。”所以在我党宗教工作上必须做到避免伤害教徒的宗教感情,禁止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对待教徒群众。必须坚决铲除任何企图用关闭教堂、清真寺、寺庙等行政手段同宗教信仰斗争的作法。第二,不能简单地切,要切实用好“五把钥匙”。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实干、创新才能保证宗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形势下,要坚定地沿着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做好新时期的宗教工作。工作方法不能一刀切,要用好“五把钥匙”,即: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去解决,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的规律去做好。其目的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第三,不能简单地堵,要善于引导,疏通。宗教在长期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一些规律,往往不易改变。当外力强行介入时,反而会强化规律,而不是随外力改变。做好宗教工作要认识和把握宗教自身的规律,要注重“疏”而不是“堵”,要因势利导。特别在网络时代的今天,要注重网络舆论的疏导。随着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不断地向纵深拓展,各种信仰文化思潮随之涌入我国。可以说,当前在我国社会中什么样的“主义”都可以找到。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来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弘扬主旋律,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2]《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

[3]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编的《世界宗教资料》.

[4]石衡潭.《对宗教问题的几点思考》.

[5]王作安.《中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

工作作用和目标 篇8

2010年, 福建省将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16%的总体目标。全省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79吨标煤, 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1.10吨标准煤;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60%以上。同时, 福建省还将组织实施节能重点工程, 还将加大省级财政对节能、循环经济的投入力度, 继续实施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政策和合同能源管理财政补助政策, 对年可形成1000吨标准煤以上节能能力的项目, 按每吨150元标准奖励;对符合节能十大重点工程、节能效果显著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按照项目设备投资额10%~15%的比例补助合同能源管理投资单位。

工作作用和目标 篇9

关键词:教学条件,教学内容,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项目化教学

《建筑装饰设计》课程是建装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目前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需要, 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本文把在此课程中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作为研究内容。

一、教学现状分析

(一) 教学场所

目前, 《建筑装饰设计》课程的教学场所主要在多媒体教室和制图室, 学生只有通过多媒体欣赏的方法才能对一些装饰材料、装饰风格等内容有所了解。但由于学生对建筑材料市场没有进行实地考察, 加上对设计现场也没有清晰、直观的感受, 所以直接影响后期设计作品的质量。

(二)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多以教材为主, 内容陈旧, 理论知识过多, 课堂气氛沉闷。另外,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较好的培养。

(三) 课堂组织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多是先讲理论知识, 把理论知识讲完后模拟实际项目案例进行练习, 一般由教师给出建筑平面图, 让学生自由设计, 这一教学形式虽然达到了项目化教学的目的, 但设计师岗位能力要求的沟通、协调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 考核评价体系

在考核评价上, 由教师按照学生绘图、设计质量全权负责成绩的批改, 为他人提出合理的建议。而协作、交流、沟通能力是设计师未来职业生涯中的职业素养, 现有的教学形式却无法达到这一要求。

二、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近几年, 我校课程组成员对《建筑装饰设计》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大量走访、调查不同层次的企业及用人单位, 深刻了解了行业、岗位对建筑装饰设计师各方面的要求, 对课程进行了能力定位, 将教学过程设置在设计师工作情景中, 以真实的设计项目为教学载体, 以培养综合的岗位能力为目标, 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由教师结合实际岗位能力需求, 制定工作程序、各程序的质量要求、考核评价体系, 具体思路如下:

(一) 能力定位

分析建筑装饰设计师岗位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后所要到达的能力, 归纳为总体能力目标、具体能力目标、素质拓展目标和知识目标。

(二) 项目贯穿

整个教学计划由多个典型空间设计项目贯穿, 教师选择实际的设计项目让学生进行训练, 训练项目要由简单到复杂, 空间组合上要从单空间到多空间再到大型空间, 比如从厨房空间、客厅空间、奶茶店逐步过渡到整个居住空间、商业空间, 通过不同空间的设计, 提升学生对具体的不同的典型空间的设计掌控能力。

(三) 仿真教学

仿真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 还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手段, 要求学生根据设计师的工作流程及特点进行训练, 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思考问题,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位教育心理学家对采用仿真教学和传统教学进行过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仿真教学模式下, 学生可以记忆约70%的内容, 而传统的“教师讲, 学生听”教学模式下, 学生只能记忆约30%的内容。 (1) 在本课程中仿真教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结合设计师工作流程的特点与学生的学习规律, 将主要设计项目分十个程序:接待客户、介绍公司、参观在施工地、初步了解客户意图、现场量房、方案设计、方案修改确定、施工图设计、审批、预算。仿真教学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四) 评价标准

课程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和学生、模拟业主共同完成, 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同样注重, 并对每个设计程序的细节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在评价体系中权衡计划、学习、方案、创意、图纸表现、语言表达、态度等各方面因素。值得一提的是, 本课程中对设计的评价不是固定的, 学生可以结合社会与行业发展情况对评价方式提出质疑。设计作品也类似于艺术品, 除了实用功能以外, 对其艺术效果的评价是见仁见智的, 因此在评价方案中可以增设一些灵活性、开放性因素, 从多方位的视角去评价它。

三、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

(一) 开放教学环境, 开阔眼界

设计必须以满足功能性为前提。在本课程教学中, 通过在建筑材料市场现场讲解, 一方面与建装装饰当下流行接轨, 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弥补了教材的不足, 另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兴趣。通过大型综合项目的前期调研, 到在施工地现场参观、考察, 与专业人员交流, 了解各个工种工序、构造节点, 甚至能看到隐蔽工程的结构, 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二) 与客户交流, 提高职业素养

在设计师工作岗位能力培养中, 沟通和协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个项目化教学实施中, 根据项目的不同, 学生会在教师的“设计”下接触到不同的“客户”。举例说, 在餐饮空间综合项目中, 我选择位于同心街的一处老旧的快餐厅进行设计改造, 学生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与店主交流, 根据其意图进行设计方案的不断调整。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了自己的设计意图, 提升了职业素养。

(三) 现场学习, 与就业“零”接轨

现场学习是深刻提升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 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对于同类空间的参观学习, 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设计风格, 搜集有用的设计信息, 学习到时下流行的设计知识;另一个是到正在施工的工地学习, 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一线工地, 还可以把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四) 勘察设计空间, 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在进行每个典型空间设计的前期, 我在授课计划中均安排有现场调研, 通过现场调研、测量,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即任何设计都要先了解建筑自身结构、各个空间功能分布与联系、空间尺度、水电等位置, 了解建筑所处的位置及外部背景、日照等对建筑空间产生的影响, 才能进行户型改造及设计。

(五) 自我学习发展

整个教学过程要以不同的典型项目为教学载体, 以培养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为教学线索, 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启发和引导下, 通过实际的设计项目, 不断探索、思考、讨论、论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 学生的主体意识强了, 自我学习发展的能力也强了。

在《建筑装饰设计》课程改革中, 我们要抛弃以往刻板的、封闭式的、注入式的、作业式的教学方法, 推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构建开放型的教学环境, 鼓励学生自学, 自己实践、创新、论证, 同时在考核学生的过程中重视平时成绩、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创新思维, 科学安排课内实践, 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注释

1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安全超高下一篇:矿山机械安全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