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指导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精选9篇)
职业指导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篇1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指导工作,各村镇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形式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找不到职业方向。农村劳动力在寻找工作的大潮中并不顺利。社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就业难的原因、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业指导的主要做法、就业指导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作者的观点。
一、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
现阶段,社会和谐稳定越来越被政府所重视。而农村劳动力能充分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对社会和谐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工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如何切实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帮助他们稳定就业,以及帮助他们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部门面前的迫切任务,也是现阶段职业指导工作的核心任务。
2015年北京农村劳动力388518人,经济活动人口为373110人,非经济活动人口为15408人。农村经济活动人口373110人中,男性为197049人,占52.81%;女性为176061人,占47.19%。总体而言,男性劳动力仍明显多于女性劳动力,男女劳动力比例大致为118/100。农村经济活动人口373110人中,年龄在16~35周岁的劳动力140610人,占37.68%;36~45周岁的劳动力124249人,占33.3%;男性46~60岁、女性46~55岁劳动力共108251人,占29.02%。农村经济活动人口373110人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77803人,占农村劳动力的74.45%;高中、中专文化程度82644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2.1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2663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39%。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和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技能劳动者17115人,占技能劳动力的23.66%。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原因
从农村劳动力现状和几项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信息渠道不畅,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无序化现象严重;二是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总体偏低,就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三是农村劳动力的工资待遇和权益维护与其实现稳定就业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1.信息渠道不畅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无序化现象严重。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大多数倾向于到大城市中谋求自己的就业机会,从而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是向大城市发展。农村劳动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不对等,造成农村劳动力不能与社会需求很好对接,供与需之间形成错位。大城市中需要的高学历并且拥有职业技能证书的劳动力,但农村劳动力本身对于需求信息的了解不畅,造成了现阶段农村劳动力信息渠道不畅。
2.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总体偏低
目前,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着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如基本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职业技能储备不足、实践能力欠缺、职业规划意识薄弱、适应社会能力不足、缺乏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证书等问题;存在着这些问题的农村劳动力在社会求职大潮中,被学历高的应届毕业生、经验足的社会求职人员等高层次求职人员所超越。农村劳动力面对未来职业规划和现阶段求职越来越力不从心。
3.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偏低和权益维护意识缺乏
现阶段北京,月平均工资在6000元左右。一个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拥有全面知识的大学生月平均工资不足4000元。一个拥有几年工作经验的社会求职人员月平均工资为8000元。一个学历不高、经验不足的农村劳动力的月平均工资不足3000元。再去掉保险和每个月租房吃饭的钱,就所剩无几了。有些单位还不给农村劳动力上保险,因为他们没有档案。更别提公积金等其他福利了。因此农村劳动力现阶段工资待遇偏低也是造成其就业难的问题之一。个别企业在农村劳动力就业后克扣农村劳动力工资,造成其拿不到血汗钱。农村劳动力对于自身权益维护意识低,造成他们只能靠上访、自杀等方式寻求帮助,这就形成了社会不安定和不和谐的隐患。因此如何切实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帮助他们稳定就业,以及帮助他们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部门面前的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也是现阶段职业指导工作的核心任务。
三、对策措施
1.推行农村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就以现阶段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劳动力就业为例,未来科技城、中关村创业园等几个大型工业区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很好的就业平台。各乡镇政府可以利用其优势跟几大工业区沟通,形成专门的就业纽带,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专门的职位,便于他们求职。同时以草莓博览会、农业嘉年华等园区为平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稳定就业和农民增收,破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难题,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农村劳动力可以到草莓博览会、农业嘉年华中从事农业创新、农业开发等工作,从而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
2.加强就业平台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就业
现阶段要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必须探索建立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
(1)进一步向下延伸公共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健全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和监管体系。建立以区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小型灵活人力资源市场为补充的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就业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健全城乡均等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全面落实对劳动者的免费公共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和对特定群体的专项服务。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及时进行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发布,探索建立需求预测机制。(2)设立就业服务中心和17个街镇社保所招聘点,打造覆盖城乡的整体就业服务圈。依托就业服务平台,全面完善劳动力供求信息台账,对农村劳动力家庭状况、就业愿望、培训要求、技能水平、就业去向、享受政策、社会保险关系基本情况和企业用工需求情况做到“门清”。着力抓好各大产业园、经济开发区的用工需求调查、统计和预测工作,掌握中长期用工需求,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培训信息和组织招聘会,引导农村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
(3)培育和壮大各劳务中介组织,努力形成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个人自主择业的就业新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劳务中介在协助市信息产业重点企业、农民工回引和农民工转移就业等方面桥梁作用。
3.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现阶段除了要指导农村劳动力积极就业以外,我们还要保持就业政策的连续性,将现行的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补助)和就业补贴等政策予以延续,同时结合城市的创建,大力扶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重点发展家居、现代畜牧及深加工等产业。比如农家乐、农业采摘园和农业种植园等。现阶段大城市中的人们往往喜欢到农村中需找乐趣。这些人群的需求让农家乐等农业创业形式有了成长的摇篮。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职业指导作用,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利用这些有利的因素自主创业。
4.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职业指导在农村劳动力就业中作用很明显。各单位职业指导人员可以针对有培训意愿的城乡劳动者开展全方位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未就业农村劳动力开展1年左右的短期技能培训或3年以内的职业教育培训,建立人才储备库。对征地农转非、“农转城”的中青年农村劳动力开展3~6个月的岗位技能培训,抓紧培养化工、机械、电子等园区企业急需的技术工人。对妇女和大龄人员开展月嫂、保姆、养老护理、园林绿化等实用技能培训,以适应家庭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5.维护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促进其稳定就业
现阶段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的同时,通过职业指导让农村劳动力了解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是很重要的。在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指导时为其增加对于社会保险、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法》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使农村劳动力在充分就业的同时懂得维护自身权益,使其在面对用人企业拖欠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等问题时能勇于、善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在面对就业时仍然是埋头工作、领取工资等,他们忽略了合同签订、福利待遇、退休保障等环节。多数农民工觉得有个体面工作已经万幸,在面对用人企业克扣工资等行为时往往选择隐忍和默许等态度。因此职业指导人员在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指导时要重点对农村劳动力的个人权益保障等进行培训,使其在面对用人单位恶意压榨时,除了选择自杀、默许、上访甚至导致刑事案件等方式外,更多的是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严峻,造成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需要职业指导人员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这就需要职业指导人员发挥自身作用,努力帮助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因此职业指导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中作用很大、很重要。
职业指导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篇2
1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成因分析
1.1 大学生自身主观成因
1.1.1 就业能力不能很好适合岗位需求
由于毕业生自身就业能力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自然就成为就业困难群体。当前,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专业知识技能欠缺;实践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不足;职业意识淡薄、职业目标模糊;沟通能力不强, 心理素质欠佳等。大学毕业生自身就业能力不强是造成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
1.1.2 就业期望值脱离实际
许多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不结合自身条件, 盲目地与别人攀比, 这就容易造成在就业时自我定位不准确, 择业期望值过高, 无形中抬高了自身的就业门槛, 加速了其就业的困难化。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就业单位层次要求过高, 二是对薪酬待遇要求过高, 三是对就业区域要求过高。
1.2 外在客观原因
1.2.1 就业市场因素
一是人才市场供求失衡。随着高校的扩招, 市场尚需一定时间才能消化快速增长的高校毕业生, 势必造成一部分学生就业困难。二是市场缺乏有效监管。一些单位对岗位提出了各种要求, 有些要求明显带有一定的歧视和限制。三是用人机制尚需进一步转变。
1.2.2 高校教育因素
目前, 高校教育模式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一是教学质量下降。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 整体生源质量明显下滑。二是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错位。三是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和服务缺乏针对性。
1.2.3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过高要求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 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 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 造成了人才的浪费, 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 非常看重工作经验, 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 动手能力差, 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 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
1.2.4 女生就业困难
女性由于生理上存在的与男性的差异, 特别是女性要生孩子, 孕育生命的过程会给女性造成阶段性的体能下降、精力不足等。此外有的专业不适合女生发展, 比如建筑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要求女大学生长年累月地驻扎工地, 相对于男生来说难度已较大了, 更何况是女生, 因此就业单位在招人的时候, 或明示或暗示不要女生, 这些都对女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2 职业指导对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的作用
2.1 职业指导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增强其职业能力
通过接受职业指导, 可以让学生及早树立职业理想,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学习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培养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 促使学生补其不足、杨其所长、全面发展, 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需要。
2.2 职业指导可促进劳动力市场合理配置, 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
从学校来看, 宏观上的职业指导为职业教育反馈了人才市场需求信息, 为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目标和规模、调整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是学校适应市场需求, 开发人力资源, 终成为劳动力市场合理配置的关键环节。
从劳动力需求方 (企事业等单位) 来看, 职业指导, 提供了人力资源供给状况, 为用人单位有效选聘适用人才提供了帮助, 为用人单位注重社会效益, 选好人、用好人、不浪费人才提供了依据。职业指导要求指导用人单位科学选人、合理用人, 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样可减少人员使用不当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可以使人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 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取得社会效益。
从劳动力供给方 (职介服务部门和学生本人) 来看, 职介服务部门可根据劳动力需求状况和劳动力供给状况, 做好具体劳动力的职业指导工作, 包括咨询服务、推介服务、安置服务等工作, 从而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和具体的用人单位需求实际, 在学校就业部门的具体职业指导下, 主动适应市场, 选好合适岗位。
2.3 职业指导可增强学生职业适应性, 实现人与职业合理匹配
通过职业指导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 了解自身特点 (态度、能力、兴趣、志向、性格等) , 认识职业需要与个人需求之间的差异, 尽可能将自己的人格类型与职业岗位有机地结合起来, 尽可能地缩小人职匹配差异, 从而把维持生活、发展个性和承担社会义务三个要素统一起来, 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 真正做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敬业、敬业者爱业, 实现较理想的人职匹配。
2.4 职业指导可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实现人才资源的转化
通过职业指导, 潜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合理推荐工作岗位, 实现人职匹配, 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使潜在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人力资源, 使现实的人力资源在德智体几方面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品德、智力和体力。或者说使人的素质活力发生量和质的变化, 低的功能状态转化为高的功能状态, 由非人才转化为人才, 由低层次人才转化为高层次人才。
3 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3.1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
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 了解社会, 尽早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更多的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在选择职业、规划职业的道路上更加的平稳一些, 最大程度的做到人职匹配, 达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3.2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
我国老百姓历来有“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传统文化心理, 社会家庭普遍希望通过子女上大学来获得好的就业机会和岗位, 改善家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所以, 一个大学生的顺利毕业不但是一个人的事情, 还关系到一个社会群体的安定和稳定。
3.3 从学校角度来看
如果把学校比作一个工厂, 那么毕业生就是它的产品, 如果一个高校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受欢迎, 那么会起到连锁反应, 学校的声誉将会提高, 生源质量得到保证, 社会的关注度和普遍评价也会提高。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使学校各方面处于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中。
3.4 从企业角度来看
职业指导可以使学生尽快的进行角色转变, 缩短适应时间, 可以尽快为企业创造价值, 也在某些方便帮助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做了工作, 也为员工日后的自身发展给予了很大帮助。
3.5 从国家政策及教育主管部门角度来看
职业指导为掌握社会变动和市场劳动力需求, 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质量能及时地提出政策性指导, 对高校发展、建设应进行必要的政策指导和调控。
3.6 从社会角度来看
职业指导促进了大学生的就业, 缩小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数量,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平稳中进行贡献了力量。
综上所述, 积极开展职业指导, 对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客观认识自己, 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有着积极作用。进行职业教育和择业指导, 开展创业教育, 对增强就业困难群体的创业、竞争、挑战意识, 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 开发创造性思维, 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积极参与社会竞争, 对于我国高级人才的培养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军.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解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2) :82-83.
职业指导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篇3
一、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
现阶段,社会和谐稳定越来越被政府所重视。而农村劳动力能充分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对社会和谐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工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如何切实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帮助他们稳定就业,以及帮助他们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部门面前的迫切任务,也是现阶段职业指导工作的核心任务。
2015年北京农村劳动力388518人,经济活动人口为373110人,非经济活动人口为15408人。农村经济活动人口373110人中,男性为197049人,占52.81%;女性为176061人,占47.19%。总体而言,男性劳动力仍明显多于女性劳动力,男女劳动力比例大致为118/100。农村经济活动人口373110人中,年龄在16~35周岁的劳动力140610人,占37.68%;36~45周岁的劳动力124249人,占33.3%;男性46~60岁、女性46~55岁劳动力共108251人,占29.02%。农村经济活动人口373110人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77803人,占农村劳动力的74.45%;高中、中专文化程度82644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2.1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2663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39%。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和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技能劳动者17115人,占技能劳动力的23.66%。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原因
从农村劳动力现状和几项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信息渠道不畅,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无序化现象严重;二是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总体偏低,就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三是农村劳动力的工资待遇和权益维护与其实现稳定就业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1.信息渠道不畅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无序化现象严重。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大多数倾向于到大城市中谋求自己的就业机会,从而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是向大城市发展。农村劳动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不对等,造成农村劳动力不能与社会需求很好对接,供与需之间形成错位。大城市中需要的高学历并且拥有职业技能证书的劳动力,但农村劳动力本身对于需求信息的了解不畅,造成了现阶段农村劳动力信息渠道不畅。
2.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总体偏低
目前,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着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如基本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职业技能储备不足、实践能力欠缺、职业规划意识薄弱、适应社会能力不足、缺乏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证书等问题;存在着这些问题的农村劳动力在社会求职大潮中,被学历高的应届毕业生、经验足的社会求职人员等高层次求职人员所超越。农村劳动力面对未来职业规划和现阶段求职越来越力不从心。
3.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偏低和权益维护意识缺乏
现阶段北京,月平均工资在6000元左右。一个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拥有全面知识的大学生月平均工资不足4000元。一个拥有几年工作经验的社会求职人员月平均工资为8000元。一个学历不高、经验不足的农村劳动力的月平均工资不足3000元。再去掉保险和每个月租房吃饭的钱,就所剩无几了。有些单位还不给农村劳动力上保险,因为他们没有档案。更别提公积金等其他福利了。因此农村劳动力现阶段工资待遇偏低也是造成其就业难的问题之一。个别企业在农村劳动力就业后克扣农村劳动力工资,造成其拿不到血汗钱。农村劳动力对于自身权益维护意识低,造成他们只能靠上访、自杀等方式寻求帮助,这就形成了社会不安定和不和谐的隐患。因此如何切实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帮助他们稳定就业,以及帮助他们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部门面前的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也是现阶段职业指导工作的核心任务。
三、对策措施
1.推行农村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就以现阶段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劳动力就业为例,未来科技城、中关村创业园等几个大型工业区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很好的就业平台。各乡镇政府可以利用其优势跟几大工业区沟通,形成专门的就业纽带,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专门的职位,便于他们求职。同时以草莓博览会、农业嘉年华等园区为平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稳定就业和农民增收,破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难题,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农村劳动力可以到草莓博览会、农业嘉年华中从事农业创新、农业开发等工作,从而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
2.加强就业平台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就业
现阶段要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必须探索建立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
(1)进一步向下延伸公共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健全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和监管体系。建立以区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小型灵活人力资源市场为补充的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就业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健全城乡均等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全面落实对劳动者的免费公共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和对特定群体的专项服务。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及时进行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发布,探索建立需求预测机制。
(2)设立就业服务中心和17个街镇社保所招聘点,打造覆盖城乡的整体就业服务圈。依托就业服务平台,全面完善劳动力供求信息台账,对农村劳动力家庭状况、就业愿望、培训要求、技能水平、就业去向、享受政策、社会保险关系基本情况和企业用工需求情况做到“门清”。着力抓好各大产业园、经济开发区的用工需求调查、统计和预测工作,掌握中长期用工需求,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培训信息和组织招聘会,引导农村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
(3)培育和壮大各劳务中介组织,努力形成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个人自主择业的就业新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劳务中介在协助市信息产业重点企业、农民工回引和农民工转移就业等方面桥梁作用。
3.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现阶段除了要指导农村劳动力积极就业以外,我们还要保持就业政策的连续性,将现行的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补助)和就业补贴等政策予以延续,同时结合城市的创建,大力扶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重点发展家居、现代畜牧及深加工等产业。比如农家乐、农业采摘园和农业种植园等。现阶段大城市中的人们往往喜欢到农村中需找乐趣。这些人群的需求让农家乐等农业创业形式有了成长的摇篮。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职业指导作用,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利用这些有利的因素自主创业。
4.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职业指导在农村劳动力就业中作用很明显。各单位职业指导人员可以针对有培训意愿的城乡劳动者开展全方位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未就业农村劳动力开展1年左右的短期技能培训或3年以内的职业教育培训,建立人才储备库。对征地农转非、“农转城”的中青年农村劳动力开展3~6个月的岗位技能培训,抓紧培养化工、机械、电子等园区企业急需的技术工人。对妇女和大龄人员开展月嫂、保姆、养老护理、园林绿化等实用技能培训,以适应家庭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5.维护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促进其稳定就业
现阶段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的同时,通过职业指导让农村劳动力了解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是很重要的。在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指导时为其增加对于社会保险、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法》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使农村劳动力在充分就业的同时懂得维护自身权益,使其在面对用人企业拖欠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等问题时能勇于、善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在面对就业时仍然是埋头工作、领取工资等,他们忽略了合同签订、福利待遇、退休保障等环节。多数农民工觉得有个体面工作已经万幸,在面对用人企业克扣工资等行为时往往选择隐忍和默许等态度。因此职业指导人员在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指导时要重点对农村劳动力的个人权益保障等进行培训,使其在面对用人单位恶意压榨时,除了选择自杀、默许、上访甚至导致刑事案件等方式外,更多的是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严峻,造成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需要职业指导人员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这就需要职业指导人员发挥自身作用,努力帮助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因此职业指导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中作用很大、很重要。
职业指导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篇4
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李 杰(天津农学院 经济管理系,天津 300384)
摘 要: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社会的安全稳定。职业指导是就业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它对大学生成长发展起到导向、激励、塑造、诊疗等作用。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目标与定位,能使大学生在学习上进一步端正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解决求职困惑,使他们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劳动力市场就业。
职业指导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篇5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作为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的重要内容。就业再就业是劳动保障工作的核心和焦点是民生之本。我社区始终把此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同时我社区将配备专人负责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明确责任人负责辖区内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根据市、区劳动局提出的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以创业带就业的工作要求。我们利用宣传栏滚动宣传和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的机会宣传讲解小额担保贷款的优惠政策和申报办法;尽可能做到家喻户晓。2010年4月16日、5月 25 日、我社区依托办事处在六道湾市场、苇湖梁煤矿球场向社区居民及周边个体户宣传小额担保贷款的相关知识和有关政策。利用宣传单和宣传板报以及一对一的宣传方式对社区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宣传,并积极鼓励符合担
保贷款的人员办理相关手续。对社区有条件进行小额担保贷款的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帮助他们做好小额贷款的前期工作
开展了新一轮的摸底调查,把有创业愿望的个人和家庭进行分类,在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中有侧重点的,有步骤地开展帮扶工作。特别是对零就业家庭,只要符合条件的优先办理。
三、简化程序,降低门槛。充分利用我社区信用社区的特点,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将小额贷款与就业服务有机结合,形成联动机制,采取“一条龙”配套服务模式,减少贷款人创业担保贷款的审批流程,化“审批”为“备案”,降低小额贷款的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实行现场办公,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职业指导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篇6
一、深刻认识我市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收入的变化。在新时期,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农民的务工收入在纯收入中的所占比例日显重要,并呈现逐年加大的趋势。我们知道在80年代,我市农村劳务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非常小,近年来比重逐步扩大,2005年达到18.3%。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和主要渠道,这是农村劳务开发带来的第一个变化。
(二)观念的转变。这对于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输出一个农村劳动力,不但能带动其自身观念的转变,回乡后还可以带动其他农民观念的转变,进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善。我们任何人都是经历了走出去这个关键的人生过程,农民也一样,通过走出去,了解市场信息,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和学习一些好的东西和新的知识,转变了自身的观念,提高自己的素质。通过外出务工创业,对自己的家庭,所在和村社、乡镇,甚至某个地区都会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技能的提高。走出去的农民工都能够学习掌握1—2门生产技能或者生存技能,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才能真正锻炼人。生产实践当中带来人的进步,“劳动使人提高,劳动使人进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早观点的具体表现。所以外出务工对技能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从传统经济向集约经济转变,从单纯依靠手工劳动或体力劳动转变为依靠技能、依靠科技,这两种转变中人技能的提高是非常关键的。
(四)经济结构的更加协调。在今天上午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孙平市长作了重要讲话,特别是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营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作了进一步指示和要求,我们要抓好落实。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劳动力转移给我们农村经济结构带来的新变化,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更加协调发展,加快了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带动了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这应该说是本质的变化。按传统农业的观念来说,农民就应该种地,就应该搞养殖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现代文明并不要求全部农民都来种地,将来的趋势是越来越少的农民来种地,越来越少的农民搞养殖业,其中大部分劳动力将从事二、三产业。随着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经济结构也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今天上午东区在交流发言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变化趋势。东区只有一个乡镇,由于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带动了它的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城乡统筹工作走在其他区县的前面。关于推进农村劳务开发工作的认识,我想以上四个变化是因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引起的关键变化,也就是四个方面的突出作用,大家要把握住,把劳务开发工作真正做好。
二、切实把握农村劳动力转移当前面临的新机遇
第一个机遇是东部发达地区的民工短缺,给我市较大规模有组织输出带来了契机。从部分发达地区民工短缺可以看出,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效益的明显提高,对农民从事第一产业的吸引力增大;但是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现代城市发展离不开农民工这个生力军,迫切需要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出来,从事城市经济的二、三产业。而许多劳务输出起步早的省、市已很难组织较大规模的农民工外出务工,攀枝花仍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集中在传统的种养业,这给我们下一步输出农村劳动力带来了一个比较好的机遇。
第二个机遇就是冬旅会的召开。这是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这次省委、省政府把全省首届冬季旅发大会放在攀枝花召开,是对攀枝花的信任,也是攀枝花人民的期望。希望大家抓住冬旅会召开这个机遇,组织当地农民认真搞好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帮助农民出来挣大钱。各县区要把这件事情做为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大事,抓紧落实。各地要认真研究如何围绕冬旅会的召开,该做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怎样把事情做好。
第三个机遇是我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给农民就地转移和务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目前高速公路已经动工,去年米易县这方面的成绩也是比较大的,有大批的农民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务工,获得较好的收入。米易县委、县政府形成了共识,就是要抓住这个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契机,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增加农民收入。米易白马铁矿的进一步开发建设、攀枝花市的路桥建设、城市建设等等一系列建设项目,特别是冬旅会的一些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建设项目等等将加大力度,开辟了农民就业的新天地,这是我们的第三个机遇。
第四个机遇是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外部环境的极大改善。特别是今年中央和各省、市对“三农”工作的更加重视,各种重大政策的出台,政策的威力和支农、助农项目的实施,对我市农村劳务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我市劳动力转移工作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去年我市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18%左右。而去年四川省输出劳动力达到194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36%以上,所以这个比例是非常小的。我市有大量的农村富裕劳动力资源,为下一步较大的规模输出奠定了基础。我觉得攀枝花由于农业的规模较小,农业在全省说不起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劳务输出决对数量、相对数量都比较小。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给我们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较大的空间,和南充、广安、绵阳等市相比,我们的工作差距都非常大,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同时,去年中央1号文件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继续显现威力而外,市里也相应出台了各种帮助农民工输出的一些政策,大家把这些政策宣传好、落实好、贯彻好,就能够产生巨大的效益。今年省里继续对我们农民工的培训进行扶持,除省劳务办、省农业厅、省扶贫办三个方面的资金扶持渠道外,市里也将增加必要的资金投入,农村劳务开发在农民工方面将处于比较有利的形势。在发展机遇上我主要讲这四个主要机遇,希望大家认清形势,增强信心,抓住机遇,狠抓落实,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三、正确分析形势,切实做好2006年劳务开发工作
当前我市农村劳务开发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观念有待转变。刚才,几个县区和部门的交流发言,建民同志的主题报告都提到了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找得比较准,确实农民的从业观念有待转变。我跑了很多地方,也问了很多出来打工的农民子女,他们都说父母是不同意他们外出打工的,当时出来都经历了一番周折。仁和区有一个同志专门给我讲了一件事情。在五年前,同德镇有两个初中毕业的女孩,一直都想出来打工,但是他父母一直不同意。同德镇的党委书记是她们的亲戚,就到家里去做工作,说有党委政府的帮助,请他们放心,于是就让他们去了。这两个女孩到北京去了之后,因为攀枝花人比较勤劳,而且素质较高,她们学习掌握了理发技术,后来通过从事美容美发行业,把他们村里大概20岁左右年龄段的男女青年在五年中全部都带出去了。在劳务输出工作中,往往有几个人挣钱回来后宣传,通过典型引路,只要条件允许,大部分年轻人都愿意出去闯一闯。因此各级政府要正确引导,帮助农民改变从业观念,大胆走出去开创新的就业天空。
2、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攀枝花农民自发出去打工的比较多,真正井然有序、有计划、有组织地输出较少。从刚才市就业局、市妇联的经验交流中也可以看出,通过中介组织介绍出去的、有规模的输出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劳务开发的组织化程度急待提高,这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3、培训力度有待加强。去年,我参加了东区家政服务和驾驶两个班的开班,也参加了盐边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建筑培训班的开班,我觉得效果都比较好,要坚持经常化和长期化。不要认为一个班培训搞100~200人就算工作到位了,其实我们工作的空间非常大。我认为,在培训工作中所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精力去组织,要根据现在劳务开发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项目,进行以定单培训为主的技能培训。
4、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待提升。除了观念上的问题外,还有一个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就意味着不敢出去,即便出去后,也没有竞争力。在招工中,不具备某一项技术,没有这方面的工作能力,就不敢去应聘,或者去应聘也要落聘,找不到适合的工作。
针对这四个方面的不足,要切实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用扎实的工作措施,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务开发工作措施很多,建民同志的报告中已作了详细的安排,各位要在今年的工作中具体抓落实。领导要重视,政府要引导,规划要合理,培训要加强,每一条工作措施都是和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和农民工的收益是直接相关的。我们要依靠基层和各级各部门的大量工作,真正把它落实到位。请与会的各部门代表针对每一条措施,逐条对照检查,逐条进行梳理,要认真分析,哪些还没有做到,哪些还没有做够的,在具体工作中再进一步细化落实。
2、要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规模培训基地。攀枝花的培训资源应该说是比较丰富,如由农工民主党开办的五十四民盟智力培训学校,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办得比较好,由于生源等问题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外如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五十一经济校,攀枝花技校等搞农民工技能培训都是十分有条件的。请教育、劳动、劳务办、人事部门、团委、妇联、工会都要加强研究,要充分发挥现有教学力量的作用,做好培训的整体规划。我觉得这些学校除了职业培训和义务教育以外,应真正研究对农民工的培训,这才是学校充分利用和整合资源、发挥效益的最大来源。因为农民工培训主要是由国家出钱,而国家出钱对校方而言收入虽然较低,但是相当稳定的。根据攀枝花城乡就业特点,我们今年要选1—2个学校作为农民工的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主要精力要放在农民工的培训上,去年几个学校的领导同志积极性都非常高,如技校、经济学校和建筑工程学校,他们都愿意承担农民工的培训。而一旦确定为市级培训基地,这些学校都需要添置一些硬件和软件设施。去年省里召开全省劳务开发会组织参观达州的两所职业学校办得非常有特色,今年四川日报上也专门报道。那两所学校都是通过招商引资而建成的。有一些外来投资者对农民工培训非常有兴趣,有的是打工返乡者主办的,他们认为既可以给自己带来实惠,又可以给农民办些实事。请市劳务办今年要明确选定两所学校作为市级农民工培训基地,加强指导,把农民工培训工作搞好。
3、不断开拓劳务市场,建立稳定的输出基地。走出去加强联系,稳定地输出我市农村劳动力,这项工作由各县(区)、乡(镇)和各有关部门具体负责。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找到很多联系点,我们要走出去,通过驻外办事处和我市在外地的施工企业,开辟服务窗口,和这些地方的用工单位加强联系,与我们的对口帮扶工作结合起来,一但外面有用工信息及时向有关乡镇发布。要有意识地加强定单培训和输出,效果就更加明显,农民群众也会非常欢迎。劳务开发工作政府引导非常重要,农民相信政府,普遍认为国家一重视就非常安全,也很保险。所以只要我们搞好服务,不断开拓务工市场,农村劳务开发工作将大有可为。
4、加强服务,切实保障输出农民工的权益。除教育农民出去后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外,我们还要加强对农民的维权服务工作。四川省成立了华西民工救助中心,为农民工维权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面。省里要求各地都要成立分中心,南充、广安等地救助中心运行良好,攀枝花分民工救助中心要加紧筹建。我市农民工维权工作目前由有关部门分头承担,法律援助、维权保障、司法救助等工作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级要把农民工的输出、把农村劳务开发作为为农民办实事的大事来抓,也作为体现先进性教育的一件大事,切实抓好落实。
5、宣传典型,总结经验,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向纵深发展。我市农民工外出务工中有许多成功的典型,我们要抓好宣传报道。各种新闻宣传媒体要密切配合,多宣传成功的事例,用典型引路,推动农民从业观念的转变。我希望在明年的劳务开发工作会上,能选择1~2名在劳务开发中取得明显收益,又能带领其它农民外出务工的典型在会上现身说法。让大家都来听一听他们的真实感受,把典型树立好,创造一个良好的劳务开发的氛围。各乡镇的基层干部要把关心、体贴、爱护体现在外出务工农民身上,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外出务工者及其家属心中,在外的安心挣钱,在家的扎实务农。攀枝花日报报道我市对外地来攀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工作做得比较扎实,我感觉到攀枝花外出务工者更需要保护,也需要倾注更大的热情,把他们的利益真正保护好。
职业指导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篇7
众所周知, 就业是民生之本, 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的增加,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就业关系着国计民生, 对大学生而言, 就业更影响着今后的人生道路, 只有参加劳动, 才能取得生活必需品, 其基本生活才有保障, 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在我国社会、科技、经济等各方面飞速发展的今天,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并不能使所有大学生都能适应并融入到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当中, 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就业危机。职业指导是帮助人们选择并准备从事一项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具体到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 适当的就业指导可以帮助他们更充实的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 最终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职业指导概述
职业指导是通过采用科学方法, 旨在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帮助人们了解工作的世界, 获得职业信息并学会作出职业决策, 即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预备职业、获得职业和改进职业。[1]职业指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职业测验、职业咨询、就业指导等多个方面。职业指导促进被指导者自我发展与学习, 介绍求职经验, 提供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信息的综合, 同时包括创业指导与服务等。
职业指导是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有效衔接, 促使教育的个人需求体现为个体的求学需求。职业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就业, 帮助实现他们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
三、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 在高等教育阶段, 重视理论基础的学习而忽略社会需求, 忽视社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的要求, 忽视学生自身职场能力的培养和自我规划与发展的指导, 导致现在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严重脱节。很多用人单位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 很多大学生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解决用人单位的困难和大学生择业困境的较好的方式就是在大学中开展适当的职业指导。大量调查显示, 70%左右的毕业大学生选择职业是非常盲目的, 65%左右的大学生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而在大学教育中, 42%左右的高校是没有开展职业指导的相关课程的, 35%左右的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是毫无作为的。20%左右的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的帮助是微乎其微的。俗话说:“七十二行, 行行出状元”、“条条大路通罗马”, 现代社会, 对于这群天之骄子来说, 明明是可以通过多元选择、多种途径可以实现自我发展, 而且可能是更好的发展、更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 但大部分学生偏偏不能做出适合自我发展的选择, 往往是“一条道走到黑”, 更有甚者沉迷于网络游戏, 最终毕业即失业。纵观社会, 知识改变命运已经是社会的共识, 但掌握知识的大学生没有适当的就业指导, 没有良好的职业规划, 很多学生到临近毕业一两个月才关注人才市场, 才考虑自己以后要从事什么工作, 对自己的认知又存在众多盲点, 所以很多学生往往抱着“骑驴找马”的态度投出自己的第一份简历, 开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而职场的精英们则不同, 他们更早的关注就业市场, 更早的注意自身素质的提升和专业素养的积累, 更早的做出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理性的咨询, 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选择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指出的, 人具有多元智能, 每个人的智能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差异性以及职业倾向性。[2]
因此, 在我国高校中建立起广泛的职业指导与咨询服务的网络系统十分必要, 同时也有必要开展就业指导或者人生规划的课程, 让大学生较早的有这种意识, 并给出时间让其改进, 这对于大学生以后人生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尽管很多高校已经在社会上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后开展过相关的活动, 进行了改进, 部分高校也有相应的课程设置, 但我国高校在职业指导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与咨询服务中介, 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服务相对较为落后, 职业指导课时偏少且停留在课堂教学, 教师上课时缺乏个性化指导, 对专业和兴趣不能给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不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和帮助, 不能明确指出学生发展的不足;职业指导没有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 形式过于单一, 有时仅仅停留在招聘会上, 对学生职业规划缺乏指导;学校与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的联系不紧, 沟通不畅, 不能及时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就业信息等;至于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更是紧跟社会需求, 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大学期间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出合理规划, 指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以便在大学阶段进行提升,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社会需求往往和个人发展需求能够合理的结合起来, 从而转化为社会前进的动力。
四、职业指导的宏观作用和微观作用
就宏观方面而言, 职业指导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 合理的职业指导有利于国家把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人才需要转变为受教育者个人的需求, 把经济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这种转变有利于减少人才浪费、资源浪费现象, 有利于人才结构的合理配置与均衡发展。职业指导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它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 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潜心研究企业以及劳动者的服务需求, 让“对自己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就业指导的全过程, 努力转变社会劳动人员的工作理念, 让每一位大学生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 在合适的岗位上做出更多的贡献, 使社会财富总量大幅增加。同时, 职业指导不仅有利于消除职业歧视, 让大学生尊重社会上存在的每一种职业, 明确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也有利于提升国民幸福指数, 职业指导能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 一个大学生的就业往往会影响一个家庭的幸福度。对社会就业结构而言, 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能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激活更多的宝贵人力资源, 引发兴趣驱动型人才的出现。在了解社会职业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后, 大学生在职业指导的帮助下可以讲个体能力融入到社会需求, 选择自己的兴趣点,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从微观方面来看, 大学生是社会进步的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力量, 这个群体对于国家的稳定和经济发展都有不容小视的影响力。通过大学阶段的职业指导, 可以让大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社会需求更好的结合起来, 尽早的通过合理的规划确定自己的职业道路, 从而谋求更好的发展。大学生可以渗透到社会职业的各个方面, 并对其进行改进提升, 职业指导可以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 不再以大城市为中心, 不再以薪金为寻找工作的唯一指标, 而是以个人发展为重点, 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在兼顾个人兴趣的同时, 找到自己合适的职业, 从而让人生更美好。通过职业指导, 大学生还可以了解自己期望的岗位标准以及目前自己与该工作存在的差距, 差距多大等, 激励大学生努力提升自我。
五、职业指导的方法和途径
立足国情, 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解决任何问题的法宝。具体到现在高等教育阶段, 本文提出以下几种途径, 以供参考。
(一) 观念重视, 全员参与
政府和高校要高度重视, 并且积极参与。高校应在能力范围内, 设置健全的机构, 安排合理的有经验的人员, 并给以适当的经费支持, 并且应该把职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制定符合高校实际的教学大纲, 进行教学, 让全体师生都参与进来, 真正让学生受益。
(二) 内容合理, 适当安排
职业指导具有系统性, 不仅要向学生讲授就业形势和理论, 求职技巧, 权益保护等内容, 以促进大学生就业;还应向他们传授职业生涯规划技巧, 帮助每一位学生规划好大学生活, 甚至整个人生发展。因此, 职业指导内容应覆盖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诸多方面, 同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育教学规律, 结合专业课程来安排教学内容。
(三) 师资专业, 指导精专
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配备是相对较高的, 学校要组建一支专门从事学生职业指导的高素质精干队伍, 全面指导学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 聘请部分专业教师或辅导员作为兼职教师来开展职业指导, 聘请社会招聘专家, 企业人事部经理作为兼职教师来强化学生职业指导工作, 让大学生真正对职业要求有清醒的认识。
小结
大学生的就业不仅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也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而且是重大的经济问题, 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职业指导可以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帮助, 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方向, 有利于他们认知自我, 从而进一步提升自我。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工程。
参考文献
[1]卢珺, 李玲.现代企业管理[M].济南:山东省职工教育办公室, 2013年08期.
职业指导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篇8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同时还提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当前,国内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全社会宏观就业压力增大。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因此如何在高校学生中开展职业教育与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高校职业指导是促进学生高质量的就业的保障和有效措施,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高校开展指导的必要性和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利用职业指导课程,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择业。
1.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必要性
职业指导在百度百科中是指围绕职业发展过程提供的指导、辅导、咨询等服务,包括职业诊断、职业咨询、职业规划、职场导航、职业辅导、职业心理咨询等等。人们为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和竞争激烈的职场,都希望自己在职场上快人一步、少走弯路,因此都需要职业指导,对初入职场的高校毕业生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的职业指导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就业政策分析以及专业就业前景介绍,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以及近几年同专业的就业率、就业状况、市场就业岗位需求量等情况进行分析,使他们能够一毕业就能就业,一就业就有满意的就业岗位,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能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择业。
2.目前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现状
2.1各高校重视程度不一,导致学生对就业的认识不一
目前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把毕业生首次就业率纳入了高校的考核评优中,因此各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率,忽视了学生高质量的就业。为了追求高就业率,因此各高校纷纷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部分高校将职业指导课纳入了教学计划作为必选课,但是还有部分高校只是开展一些职业指导类讲座,短期内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职业认识,导致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的就业前景认识比较模糊。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完整的职业指导制度,将职业指导课程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作为必选课,计入学生的学分中。
2.2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导致学生对就业前景悲观
高校职业指导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的过程,从一进校就应该给学生开展全面的系统性的职业指导,而目前各高校对学生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只是到毕业前才对学生开展一些职业指导或是几场讲座就把学生推向用人单位,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从而学生对自己就业前景比较悲观,最终使学生心理受到严重创伤。高校应该开展全面的职业指导,包括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市场人场需求的分析以及近几年该专业就业情况进行分析,让学生形成良好就业心态,能有好的就业岗位。
2.3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师队伍
职業指导师是为求职者就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人员。职业指导师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一定资质,而目前各高校经过专业培训的职业指导师很少,一般都是让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他们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还没有掌握社会对不同职业的具体要求,社会职业发展趋势,对职业指导方面的理论还不甚了解,缺乏扎实的职业指导知识和过硬的技能,?2?因此不能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培训和指导。
高校应该重视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除了将本校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和辅导员送出去培训外,还可以聘请一些企业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导作为学校兼职教师,经常为学生开讲座,把当今企业最需要的人才理念告诉同学们,使他们能在学校时更好地找准自己的目标和地位,更好的就业。
2.4职业指导教育重视理论忽视实践教学
目前各高校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基本上都是进行理论教学,给学生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很少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是什么,自己在哪一方面还存在不足等。
高校除了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理论教学外,应该给学生增加一些实践的课程,比如:模拟面试、模拟招聘会,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到企业去见习,了解企业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这样才能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把握住每一次就业机会。
3.职业指导对高校学生作用
3.1有利于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通过职业指导可以让学生认清目前的就业形势,不会盲目选择就业单位和就业岗位,同时也能帮助那些自以为是,没有国企、事业单位或者没有高工资和好的就业环境就不就业的学生认清就业形势。通过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同学们认清专业学习和岗位需求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促进学生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2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高等学校的教育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关键时期,高校职业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认清自己毕业后能干什么,通过自己努力能达到什么目标等等,同时克服一些盲目攀比、不劳而获的习惯。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国家最需要的岗位上,而不是妄自菲薄、怕苦怕累,对于一些较苦较累工资稍差一些的岗位就不愿意去奉献自己的青春,贡献自己的力量。
3.3有利于高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将都将毕业生就业率纳入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考核指标之一,就业率对学校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教育管理部门也对低就业率的专业进行限制招生甚至停止招生。所以各高校对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适时修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开设一些当今市场紧缺的专业,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
4.结束语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出台了很多就业政策,例如对有就业意愿并积极求职、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学生给予就业补贴,同时各级政府在毕业生毕业后陆续召开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帮助更多的没有就业的学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可见,社会、政府以及学生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和关心。因此,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学生就业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要重视职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2年12月 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最新通知.
[2]王喜军.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才智,2014.233.
职业指导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篇9
一、发展社区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它与周围社区与整个社会有着有机的联系,并且处于一刻不停地人员、资金、商品物质、信息、技术等交流、交换之中。从欧美国家社区教育发展演进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社区教育每前进一步都是缘于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新的、强烈的教育需求。这种教育需求己明显带有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性质。满足这样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思想、模式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必须创建能够满足各种社会角色、各个年龄层次、各类求学目标的教育,那就是现代的社区教育。有的学者把这样一种教育描述为“场”,称之为“教育场”。这一教育场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公民的以下素质:(1)行使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能力;(2)发展作为生活准则的道德观、价值观;(3)培养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基础教学和应用机械的技能;(5)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辨别价值标准的能力;(6)了解本国的文化传统,认识发展前景;(7)了解自己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使自己能适应并改造所处环境;(8)保持个人身心健康以及自己的家庭和所在社区的健康;(9)发展个人的和与人相处的适应能力;(10)发展安排家庭生活的能力;(11)能参加
创造性的活动,并能赞赏别人的创造性活动。
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另一方面则面临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巩固与发展。但无论哪一方面都对社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特别是在经济急速发展、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政府更应把社区教育视为稳步发展经济和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从而加强了对社区教育的立法干预,客观上起到了确立社区教育应有的地位、吸引社会广泛关注、规范社区教育行为的作用。在这一时期,社区教育的各种机构、计划大量涌现,几乎到了应有尽有的地步。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政府机关、企业行会、宗教组织、福利机构、公私院校等都应在社区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社区教育把教育延伸、拓展到社会基层,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大批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单位的社区成员的教育培训需求,有效地填补我国大教育体系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拓展适应社区居民工作、生活需要的新的教育服务领域,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的困难,例如出现为数不少的下岗工人、待岗工人;另外随着生育高峰的到来,近几年待业青年也在增加,所有这一切使得劳动就业形势就比较严峻。这不光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而且影响社会的稳定。社区教育可以此为锲入点,充分发挥自身强大的“教育场”这一重要功能为政府减轻就业的压力,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发展社区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党的十六大顺应时代的需求,及时、科学地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是推动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需要所有成员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过程。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既是全面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体现,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之源和重要保证。因此,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需要培养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和
创造能力,就要建立无人不学、无时不学、无处不学,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而学习型社区作为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基础,也正在这种背景下逐渐成为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热点。至此,社区教育发展正在步入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新阶段,而创建学习型社区也推动了新世纪社区教育的拓展与深入。
社区教育就其本质特征来说,是大教育概念。社区教育的总任务是:振兴中华,富裕人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所以从根本出发点上讲,社区教育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一的,并且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消灭贫困、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这一根本原则。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住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这一点,各种指导思想的确立,各种措施的实施,就失去了逻辑基础,所以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上讲,社区教育可以在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的科技人才、提供足够的人才资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经济和社会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当代经济学家已从多方面验证,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绝不仅仅依靠物力资源或自然资源,而必须强调依靠能动的主体要素──人力资源。
在知识更新变快的今天,技术的发展从而缩短了产品的更新周期,并大大加快了人力资本的贬值速度,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我国农村目前剩余劳动力情况看,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缺乏在现代经济大潮中搏击的基本技能与知识,只能从事低级的生产,这些低素质的劳动力已越来越成为我们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阻力和负担。但他们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从而去发展经济。社区教育可以此为突破口,很好地溶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去。
治穷必先治愚,基于这一思想,社区教育通过提高在业人员和新生代劳动者的文化知识
素质,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素质,广泛开展创业教育,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出发,培养一批有知识、有文化、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沿搏击的专门人才;同时,社区教育可以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所需的人才做到超前规划,建立人才蓄水库,为促进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三、发展社区教育,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技服务
在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党中央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到了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又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同时中央清醒地认识到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必须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可以看出要更好地进行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好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在调整产业经济的过程中,只有面向市场,大力发展高效产业,才能顺利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也就是说:市场需要什么,什么效益好,就应当引导百姓生产什么,发展什么。目前我市的经济结构调整,由两方面的情况决定:一是渴饱问题已解决,进入小康建设阶段,群众的消费结构发生明业变化,市场需求也有变化,并且市场变化相对来说更快,这就要求群众改变生产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二是科技进步加快,市场上新的变化层出不穷,不适应这种变化就难以很好地发展地方经济。这两方面的情况也就决定了结构调整是项长期任务,必须坚持科技先行,大力实施“品种、技术、知识”三大工程,加快科技创新,着力推广一批实用高效的良种良方。因此,社区教育可以在科技教育上闯出一番新天地,为我市的农村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发挥重要作用。
社区教育在进行科技教育时,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进行各种科技培训。培训的过程中应注意坚持“四活一强”。“一强”指成人教育要聘用较强的师资,尽量使每个教师都能是“双师”型,千万不能再象过去那样,认为社区教育中心是部分老师养老休息的地方;做到“内容活”、“时间活”、“地点活”、“形式活”。所谓“内容活”是指培训的内容要贴近百姓的需求,科技教育只有当老百姓感到和自己的贴身利益相关时,群众才会有积极性参与有关的培训教育。只要内容对路,群众就会学。因此,要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所谓“时间活”,是指要根据群众的农事季节的变化,随时举办各种培训班;所谓“地点活”,指培训地点要根据群众的需求,随地举办培训班,可采用送教到田头、村头的办法,从而减轻群众奔波之劳累;所谓“形式活”,指在进行科技培训时,仅有“灵活”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适宜的教育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科技教育,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充分以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依托,利用村农校,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技培训班和科技讲座,从而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农业和龙头产业,使结构调整成为百姓的自觉行动。
社区教育还可以通过科技推广,进行有效的科技扶贫,从而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但是在进行科技扶贫时要明白,科技扶贫不仅意味着向农民传递科技知识,更重要的是使科技知识成为百姓自身的东西;同时,也要使科技成果能增加农业产量,并真正使农民富裕起来,要防止那种丰产不丰入的现象。因此,社区教育还可以通过与其它部门配合,建立产前、产后一条龙社会服务体系,以期通过社区教育的努力,使百姓能利用科技成果很好地进入市场,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社区教育中心在进行科技教育时,还可以建立实验性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校办产业,为当地百姓提供实验示范和科技服务,这样既起了示范作用,又增加了中心自身的造血功能,同时树立了社区教育中心的形象,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繁荣的农村,必须要有健全的社区教育体系;一个建立了满足经济发展的社区教育
【职业指导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推荐阅读:
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11-09
慕课,微课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论文08-09
对《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理念”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的认识09-02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的感想和体会09-07
秘书工作的核心作用和基本特征以及职业观念07-31
4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06-01
教师职业的作用和地位05-17
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