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鸭子》

2024-09-09

《数鸭子》(精选4篇)

《数鸭子》 篇1

“门前大桥下, 游过一群鸭, 快来快来数一数, 二四六七八——”

小时候, 我一边唱着这首《数鸭子》的儿歌, 一边拿着长长的竹竿去放鸭。我在粤东北的梅州山区长大, 山村很小, 只有十几户人家, 都是我们谢姓家族的, 村庄就叫谢屋。屋, 就是指全家族的大祠堂。我们全家就在祠堂里住, 我长到五岁时, 父母才在小溪边盖了新房子搬出祠堂。

那时候, 家里困难, 父母决定养鸭贴补家用, 用卖鸭子的钱来筹集我们三姐妹的学费。首先是盖鸭房, 父母铡碎稻草和泥, 用木斗踩实, 再晒干, 就是一块块砖坯。小舅是木匠, 帮着搭起了木板房顶和门窗。鸭房有近一人多高, 可以弯腰低头走进去。虽然是泥坯木瓦, 但是非常结实, 我们家乡经常刮台风, 下大暴雨, 鸭子在里面却很安全。

春节后, 父母从集市买回小鸭崽, 60只, 刚孵出来的, 骑自行车用大竹筐驮回来。鸭崽太小, 直接放在鸭房里会冻死, 就先放在人居住的暖和屋子里, 晚上还要用灯泡照明增温。小鸭子挤在一起, 呀呀地欢叫。用几个碟子放上水和饲料, 一天喂四次。夜里, 小鸭子的叫声陪伴我们进入梦乡。

小鸭子长到半斤后, 才送到鸭房, 也就可以放养了。我家门前就是一条小溪, 鸭房也在水边, 用竹栅栏围起来, 老树墩上放着石槽。每天早起, 我会给鸭子们添料, 下午放学后, 打开栅栏门, 鸭子们就听话地涌出来, 扑通扑通下水, 向上游, 像流淌的大团云朵。我拿着比人还高的细长竹竿, 跟在岸边走, 还要挎着一个柳筐, 边走边挖野菜, 晚上回家剁碎, 明早给鸭子吃食。鸭子们在水里, 一边慢慢游, 一边将头伸到水里, 向犁田一样, 把小鱼小虾和泥鳅啄来吃。那时候, 山里小溪中, 鱼虾水草特别多, 一趟放鸭, 鸭子就吃了个半饱。

鸭子们游到山坡下的溪水转弯处, 我就急步抢到鸭子们前头去, 在岸边用竹竿一横, 头鸭就会转身, 鸭群也整体跟着回转, 像操场上跑道折返一样。我在这儿拦住鸭子们, 是要它们回家。到了家门前, 鸭子们湿漉漉地上了岸, 纷纷蹒跚着进了鸭房。我关上栅栏门, 回头看, 夕阳已经斜倚山肩。家家户户的妈妈婶婶们端着瓦盆, 来到溪水边的石阶上淘米洗菜。把鸭子们及时赶回家, 就是要让小溪里的流水静下来、更清澈, 鸭子们回家晚了, 溪水会脏, 人家会生气发火。从我们村到山顶, 没有人家, 我们这里是溪水经过的第一个小村庄, 流水总是非常干净。村前是平坦的山间平地, 河不宽, 水面平缓但水下湍急有力。夕阳中, 各家各户升起红黄色的炊烟, 像彩虹飘带。晚饭后, 女人们在溪边洗衣服。女人们的手, 把凉冰冰的溪水搅热了。她们笑着唠嗑, 洗完衣服也不愿意走, 坐在石凳上欢笑。月光在水波中晶莹闪烁, 随着女人们的笑声流淌到下游的天地间去了。说一声散就都回家了, 只剩一条乳白的星河, 像飘带围着山转。

到星期天, 我就早、午、晚放三次鸭。鸭子上岸走在小路上, 自然三五成群, 像小学生列队行走一样。我拿竹竿一下一下比量着查数, 等鸭子走过后, 我也数清了。

有一次, 少了一只鸭子, 我以为数错了, 可是鸭子们进了鸭房, 挤在一堆, 根本就没有办法再数了。我相信自己数得是对的, 少了一只鸭子, 我害怕了, 急忙沿着小溪回去找。有个男同学问我:“你这么早回家, 鸭子赶齐了?”我说:“没有。”他嘻嘻笑。我瞪眼问他:“是不是你给藏起来了?”原来是他和我开玩笑, 趁我不注意, 用装野菜的柳筐, 把鸭子扣到草丛里了。

刮风下雨, 不放鸭。父辈们挑溪水狭窄处, 在两岸边垒了石墙, 放了圆木和青石板, 做成小桥。桥边是两株大柳树, 柳丝垂拂在水浪中。炎炎夏日的中午, 鸭子就躲在桥下的阴凉里, 不肯到阳光中曝晒。有的鸭子不断张合长长的嘴, 呷着水面上的小浪花。大多时候, 鸭子们浮在水面上睡午觉, 把头颈盘到翅膀下面的羽毛中, 像一团团白棉花。奇怪的是, 溪水在流, 而睡着的鸭子, 却没有一只漂出小桥下的荫凉处。鸭子养了半年, 在九月开学前长成了。爸爸、妈妈和舅舅, 三人骑自行车, 绑着六个大竹筐, 一个竹筐里只能装八九只大鸭子, 运到县城里去卖。但很少能一次就卖完, 经常要去两三次, 而且, 卖得越慢, 价钱还越便宜。总之, 一年又一年, 年年养鸭子。有一回, 瘟死了七八只鸭子, 鸭子正在走着就身子一歪, 伸长翅膀, 蹬腿挣扎, 眼睛哀求地看着我, 我心疼地哭了。舅舅从县城里带回针药, 爸爸和妈妈给鸭子们扎针, 救活了剩下的鸭子。病死的鸭子, 有的人家会吃掉, 我们家不吃, 但也会煮熟后喂家里养的大狗。我们三姐妹的学费, 就是卖鸭子换来的, 嘎嘎的叫声, 一直陪我们到初中毕业, 我离开家乡外出打工, 才不再放鸭了。

现在, 偶尔听到《数鸭子》的儿歌, 我就会想起童年的时光, 就会想家。

《数鸭子》 篇2

1、在歌唱中了解反复记号的运用,和四分休止符的作用

2、会根据词义做相应的模仿动作。

3、能以自然放松的心情富有表情地歌唱《数鸭子》,并进行歌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动画片《数鸭子》,多媒体课件

活动方法:

用听唱法教学歌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模仿小动物叫》

二、学习新歌《数鸭子》

1、手指游戏

根据教师的提示,伸出相应的手指:

“手指朋友该做早操了。头儿(大拇指)扭扭碰碰碰,脖子(食指)扭扭砰砰砰,腰儿(中指)扭扭砰砰砰,屁股(无名指)扭扭砰砰砰,小脚(小指)扭扭砰砰砰。

2、扭阿扭,扭出来一个小鸭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歌《数鸭子》。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歌词:“门前 大桥 下,游过 一群 鸭,快来 快来 数一 数,二四 六七八……”学生随着老师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读歌词。

3、教师范唱,幼儿学习完整说歌词

4、用多媒体播放录音伴奏,老师范唱(自然地用动作表现歌曲) 幼儿模仿。

5、再听歌曲旋律,幼儿跟着有表情地哼唱。(提醒幼儿认识反复记号的作用并唱出休止符。)

三、边唱歌曲边进行表演

1、播放动画《数鸭子》,边听边找一找其中的人物和动物有哪些?(鸭子、老爷爷、小孩)

2、跟着录音,自主地进行歌表演。可以模仿教师动作,也可以自己进行创编活动。

3、全班小朋友围成一个圆圈,按角色分配进行表演(老爷爷要摸胡子、小鸭子要做游水的动作、小孩子要伸手指数数。)

数鸭子 篇3

一天, 小明上学时正经过一座桥, 他看见桥下有一群鸭子。鸭子们有的在玩耍, 有的像“跟屁虫”似的跟着其他鸭子游泳, 还有的拍着翅膀好像要飞上天……看着看着, 小明数起鸭子来, 可是, 他数得眼花缭乱, 却怎么也数不清楚。

这时, 赶鸭的老爷爷划船而来, 他长着花白的胡子, 好像一个圣诞老人。他朝着桥上喊:“小朋友快迟到了!”小明突然想起来:糟了, 今天可是要考试的呀!

结果, 小明这次考试真的抱了一个“鸭蛋”回家, 被妈妈打得“屁股开花”。

数鸭子音乐教案 篇4

1.引导幼儿理解歌曲,根据歌曲的音乐旋律和歌词学习律动。

2.启发幼儿掌握音乐节奏,发挥想象创编“数鸭走”和“鸭子游”等动作。

活动准备:录音机、小兔头饰若干、大灰狼头饰一个、鸭子木偶一个、背景图一幅。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入室:听音乐做小鸟飞的动作。

师:小朋友,你们可以告诉我小鸟是怎么飞的吗?那现在我们听着音乐一起飞到森林里好吗? 2.律动练习:《小动物走路》

师:小朋友,你们看,一群小动物正向我们走来呢,有小兔、小鸭、小乌龟和小花猫,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样走路的?

师:小动物走路的样子真可爱,那我们也来学学吧!

师:小朋友,你们来告诉我,小鸭子走路的时候是怎样的?现在请你们也来听着音乐学学小鸭子走路,找个位置坐下。

二、基本部分:学习律动《数鸭子》。1.出示鸭子木偶,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小鸭子今天带来了一幅图 送给小朋友,我们来看看图画上有什么呢? 2.出示图画让幼儿观看,引导幼儿数鸭子。

师:有一座大桥,旁边还有小树、桥下有河水,你们听,什

么动物游来了?嘎嘎嘎,一群小鸭子游来了,你们来数一下有多少只鸭子游来呢?很多鸭子,数也数不清。3.教师念儿歌让幼儿理解歌词。

师:原来小鸭子今天不仅带来了一幅画,还带来了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数鸭子》,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嘎嘎嘎,真呀真多鸭,数不清到底多少鸭,数不清到底多少鸭。

4.第一次欣赏歌曲,让幼儿感受乐曲的节奏。

师:这首儿歌后来改编成了一首歌曲,我们来欣赏一下,听一听,这首曲子的节奏是欢快的还是缓慢的。

师:好,欣赏完了,你们谁能告诉我这首曲子的节奏是怎么样的?(欢快的)那歌曲里面讲的是什么?

5.启发幼儿跟音乐做小鸭走,小鸭游的动作。

师:你们能不能做出小鸭走路的动作啊?请你们出来做做,我们跟着音乐走一遍。(鸭子游的动作)3.教师完整示范律动让幼儿欣赏。

师:刚才小朋友都做得很好,梁老师把小朋友的动作都串在一起,编成一个舞蹈,现在请你们来欣赏一下。4.教师带领全体幼儿学习律动。

师:这个舞蹈好看吗?那现在请你们都站出来跟我学学好吗?

师:鸭子游得时候是身体向前,垫起脚跟原地碎步走的,我们来做做。

师:小朋友都做得非常好,现在我们听着音乐再来一遍。6.教师请个别幼儿出来听音乐表演。

师:小朋友都做的不错,请你们做鸭子游的动作回座位。有那些小朋友想出来表演啊?

7.教师带领全体幼儿听音乐完整的表演律动。

师:这些小朋友表演的好吗?现在请全体的小朋友都走出来完整的听音乐来一遍。在最后音乐结束时请你们摆出一个数不清鸭子的烦恼样子,要不要试一下,摆一摆。7.教师总结课题。

师:今天小朋友我们学习了歌曲《数鸭子》第一段,还有第二段,我们下节课再学好吗?

三、游戏:“小兔和狼”。

上一篇:在线视频播放器下一篇:电视新闻评论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