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农田

2024-09-20

灌溉农田(通用12篇)

灌溉农田 篇1

水源是节水灌溉工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对具体工程来讲, 水源条件对工程类型选择影响很大, 如山区中的一些果树种植区, 大部分为微型水源工程, 水资源量非常有限, 若推广地面灌溉成大水漫灌, 水量严重不足, 控制面积很小, 因此, 推广果树喷灌、滴灌、水量出流灌等灌溉技术, 尽管投入较大, 但效益高, 农民积极性高, 应用就很成功。近几年, 灌区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工程水利、资源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治水思路;坚持管理与建设并重, 改革与改造并举;坚持立足农村求生存, 面向城市求发展, 在工程管理、建设、挖潜改造上下功夫, 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水价的改革上下功夫, 在发展灌区经济、壮大自身实力上下功夫, 成效显著。

一、加快灌区建设改造, 夯实灌区发展基础

长期以来, 灌区工程先天配套不全, 后天投入不足, 工程老化失修, 用水效率低, 灌溉效益差等已严重制约了灌区的生存与发展。对此, 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之大好机遇,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从1997年起, 连续8年实施该项目, 使灌区工程硬件得到明显改善, 工程效益衰减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改善了灌溉条件, 提高了用水效率, 扩大了灌溉面积, 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通过防渗护砌、险段加固和建筑物改造, 渠道水利用系数和供水保证率大为提高, 灌溉能力大为增强, 为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提供了有力保障。几年来, 灌区净恢复灌溉面积3.76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16.71万亩。项目受益区亩均粮食产量从实施前的614公斤/亩增加到808公斤/亩, 提高率达31.6%。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灌区内种植业结构调整, 高产高附加值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据调查统计, 在项目区内, 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值平均由项目实施前的7.5:2.5变为6.5:3.5, 有的已达到5: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由实施前的27539万元增加到37724万元, 增加幅度为37%。此外, 把大量的劳动力从自家的农田放水劳务中解脱出来, 为农民进城打工或搞其他农副产品种植、加工赢得时间与可能。据统计,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项目实施前的2301元增加到3552元, 增加幅度为35%。

二是促进了水资源优化配置, 节水效益相当明显。项目实施前, 灌区分、支以上渠道塌陷渗漏严重, 险情常有发生, 干渠上分水口涵闸大部分损毁严重, 长流水现象十分普遍, 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注重灌区干渠的整险防渗、分水口改造等, 大大增加了干渠输水能力, 提高了灌溉效率。通过灌溉试验站测量数据分析, 截至目前, 灌区渠道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农业供水保证率分别比项目实施前提高了26%、25%、21%;项目区内农田亩均灌溉毛用水量由项目实施前的1948.4立方米降低到1343.37立方米, 亩次灌溉毛用水量由项目实施前的81.18立方米降低到55.97立方米, 下降率达31.05%。

三是灌区工程抗灾保安能力大为提高, 减灾效益明显。项目实施以来, 增加旱涝保收面积17.71万亩, 农民受灾损失和抗灾负担大为减少。以2003年为例说明:6月下旬, 灌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暴雨, 日降水量达399毫米, 由于有较好的灌排体系, 区内没有形成严重的内涝灾害, 农业生产亦未受到多大影响。7月中旬以后, 灌区又遭遇了历史特大旱情, 但晚稻栽种率仍达到99.9%。这一年, 灌区做到了大旱大涝之年无大灾, 减灾净效益为1200万元。据测算, 项目实施后, 旱涝损失每年平均减少600多万元。

四是提高了用水效率, 规范了用水秩序, 减少了水事纠纷, 促进了农村社会风气的好转。对**灌区这样的大型灌区而言, 即使是支斗以下渠道, 其受益范围都可能跨越两个以上的行政村或村小组, 以前由于分级管理不到位, 群管组织几近涣散, 村与村、户与户之间常因用水受益不均, 发生纠纷;修渠出力不均, 互相扯皮。

五是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生态效益显著。促进了灌区农业生产和自然植被的生长。由于灌溉渠系 (特别是填方渠道) 相当部分是土渠或原衬砌已老化、破损, 渗透严重超标, 加之相当部分的排水渠系也因年久失修排水功能被废弃, 使灌区平均地下水位明显升高, 激发了土壤潜育化或成次生潜育化, 直接影响了沿渠农业生产和自然植被的生长。项目实施后, 灌区平均地下水位逐渐降低, 有效抑止了土壤潜育化或成次生潜育化。

二、深化改革强化管理, 搭建灌区发展平台

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入短缺、水价偏低、负担沉重、管理粗放是水管单位的通病。如何进一步加强灌区管理, 深化灌区改革, 巩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成果, 我们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 一方面学习借鉴兄弟灌区改革的成功经验, 另一方面总结吸取本灌区过去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一是积极推进末级渠系的管理体制改革。多年来, 灌区积极推行以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要内容的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改革。2000年12月, 灌区在**县麻丘镇高胡村成立了**省第一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四干新五斗渠农民用水户协会。2001年5月, **县被省**水利工程管理委员会列为改革试点县。全县9个受益乡 (镇) 均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联合会”, 并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 联合会下设了68个农民用水户协会。2004年8月, **县**镇**镇16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宣告成立, 今年该县又在**镇和**乡全面组建了农民用水户协会。

二是稳妥推进水价改革。水费收入是维系灌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支柱, 近几年来, 我们一直紧抓水价改革不放松, 成效明显。

三是推动了农村农田水利投资投劳体系改革。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来, 各地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 让农民休养生息的政策, 特别是取消“两工”, 严禁强行以资代劳, 这使农村水利的投入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灌区这一块, 由于实施了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骨干工程的供水能力大为增强, 农民不再“望水兴叹”, 大大激发了他们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 并且已出现了一些新的经验。

灌溉农田 篇2

1、管理体制滞后

当前,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体制依然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将管理工作仅定为收费、农田灌溉、防洪、抗旱等职能,缺乏市场主体,无法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其次,由于相关管理部门无自主经营权,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管理者将水利资源配置转化为市场买卖关系,提倡农户大量用水,导致水资源浪费。加之,水价设置不当,使得农民未得到应有的实惠,农民节约用水意识薄弱。

2、缺乏管理资金

近年来,由于农业用水量的增加,水利灌溉设施逐渐增多,而相应的管理费用也越来越多。但因财政投入有限,导致大量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养护,最终丧失灌溉功能。另外,由于资金有限,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享受不到资金补贴或奖励等福利,工作积极性下降,这也是造成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3、农民参与度不高

农民参与度不高,对农田水利灌溉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与种地相比,大多数农民选择外出务工,以获得比种地更多的效益,因而对农田作业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也更加忽视了农田水利灌溉;(2)缺乏对农田水利灌溉的了解;(3)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总是被动地等待农户提出灌溉要求,缺乏针对性的灌溉指导,无法充分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二、农田水利灌溉的完善措施分析

1、加强科学管理,健全管理制度

水利管理部门在加强科学管理的同时也要健全水利管理的相关制度,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水利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具体:(1)科学管理。要想做好农田水利的灌溉管理工作,水利管理部门首先应该加强科学管理,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来最大程度地发挥水利灌溉的作用。因此,水利部门不仅要落实好水利灌溉设施的规划建设,还要重视水利设施建成之后的科学管理与维护,做好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工作。水利管理部门要根据农协会的需要选择科学的管理模式,要尽可能为其提供用水便利,要注重对其进行科学用水的指导和管理,提高农协会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健全管理制度。目前,大部分农户还未具备一定的节水意识,这就需要水利管理部门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以约束和引导农户的农田灌溉行为。例如,水利管理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农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水利灌溉实施方案,并指导农户采用先进技术灌溉。同时,水管部门还要考虑农户的经济条件,制定合理的用水计价制度。例如,逐步推行阶梯式的计价方法,在降低农民用水成本的同时,允许农民根据自身需求选用适当的用水方式,这对引导农户节约用水、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用具有重要意义。

2、与政府及各部门协调,加大财政投入

资金是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修护与改进的基础条件,而当前,这方面的资金均由各级政府投入支出。由于财政支出额度有限,且绝大多数可用资金需投入到新设立的基础水利设施上,使得资金周转更为紧张、困难。面对此种情况,水利管理部门当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和协调,使政府从根本上了解农田水利灌溉对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取得政府的支持,从各级财政中适当提升对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资金投入比例,使农田水利灌溉经费开支得到有效保障。其次,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构还可结合实际需求与银行进行业务往来,申请银行贷款,以为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发展扩宽融资渠道。最后,还可采取“民营合资”的方式,进行利益共享,风险划分,这样不仅可增加资金投入,还可从更大程度上确保农田水利灌溉的稳步发展。

3、加强宣传,提升农民的参与意识

从根本上来看,农民是农田水利灌溉的最大受益对象。因此,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构应加大宣传,使农民认识到农田水利灌溉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其自主参与到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中来,尽最大努力协助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顺利进行。首先,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构在农村建立宣传部门,定期就农田水利灌溉相关知识进行讲座,以加强农民对农田水利灌溉的认识;还可将各家各户分成小组,每组委派一个代表协助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等。其次,还要使水利灌溉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深入一线,从实践中了解农田生产的特点,明确农田灌溉的适宜时机,从而积极与农民联系,降低因灌溉不及时而造成的损失。随着农民的不断参与与对灌溉效果的认可,其积极性必定会越来越高。

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漏措施 篇3

关键词:农田;渠道灌溉;防渗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4.037

灌溉渠道是农田灌溉工程节水工作的重要设施,为了达到节水的目的,灌溉渠道渗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进而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在农田灌溉防渗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具有材料种类多、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在农田灌溉渠道防渗工作中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防渗方法很重要。

1 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漏的重要性及易出现的问题

1.1 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漏重要性

农田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是我国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对我国的引水工程、水利灌溉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在绝大多数农田节水灌溉中渠道防渗都具有经济适用、技术可行的优势,同时也是国内目前普遍应用的农田节水技术措施。渠道渗漏水注入地下后,会造成地下水位上升,进而引发田地渍害。在盐碱化地区,渠道渗漏还会增加土壤的次生盐碱化风险,进而会增加农业水费和灌溉技术的负担,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措施能够将渠道水渗漏减少,降低渠床糙率系数,使渠系水利用系数增大,进而达到了节约灌溉用水的目的,同时渠道输水的安全风险率也随之得到提升。渠道防渗能够对地下水位进行合理的调控,加快渠道内部的水流流速,使渠道的输水沙能力和抗冲力都得到了提升,避免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渠道防渗具有多重的经济效益,如缩减渠道与渠系建筑物尺寸、节省渠道养护费用、防止渠道长草等等。

1.2 农田灌溉渠道易出现的问题

农田灌溉渠道就是将水从一个空间转移到另一个空间的过程,渠道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并将转移的水应用到农田灌溉中。另外,农田灌溉的应用效果和工程周期长短会直接影响到农田灌溉的生产效率,具体来讲会由于防渗层使用材料的性能不稳定或混凝土面板被冻裂而造成渠道裂缝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直接影响到农田灌溉渠道工程的防渗效果,更无法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 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漏措施分析

2.1 农田灌溉渠道土料防渗

农田灌溉渠道防渗中,渠床土质主要是由黄土和沙土组成,通常会存在较为严重的渗漏现象,从而引发水资源浪费,这会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生长。在农田灌溉渠道防渗中要始终保证地下水位呈现出一种持续上升的状态,适当增加工程管理的维护费,进而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在土料防渗中要注意草泥护面防渗、灰土护面防渗等工作。在草泥护面防渗中,要先制作防渗护面,施工渠槽内用来堆放土料,并将其浸泡再加入材料,确保充分拌合之后在进行发酵,在固定的时间内要对其进行翻动,进而避免产生裂缝。在灰土护面防渗中要掌握好石灰与土的比例,并发挥出碳化胶结的作用,进而确保灰土的强度,同时还要做好养护工作,在养护中要特别注意水流速的控制,避免产生护面塌陷的现象。

2.2 农田灌溉渠道砌石护面防渗

农田灌溉渠道砌石护面防渗工作中,要注意浆砌片石护面的防渗,要确保农田灌溉渠道中砌片石护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并保证浆砌片石护面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这类农田灌溉防渗通常需要较高的造价,农田灌溉防渗效果的提升离不开水泥砂浆和白灰砂浆,水泥砂浆要做沟缝处理,并预留排水孔,便于地下水排出,从而减少砌体背部饱和水压力。此外,在干砌卵石护面防渗中,最好就地取材,这样可以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在工程运行初期要先降低输水损失量,从而提升其抗冲磨能力,断面要采用梯形,结合渠床土质和渠道大小的实际情况,将输水输沙的能力提高,确保砌石坚固、水流稳定,为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干砌卵石护面防渗过程中,要采取人工挂淤的方法,不断的搅拌土壤并将其制成泥浆,再投入水中。在卵石层下面铺设防渗隔层,将砂浆灌入干砌卵石中,发挥出当地卵石的优势,提高防渗效果。在采用浆砌卵石过程中,要确保干砌石与糙率的相似性,待砌筑质量保证后,要将糙率逐渐的减少。

2.3 农田灌溉渠道的混凝土护面防渗

混凝土护面防渗要借助渠道的过水能力和不同的运用要求,在土基上进行,尽量不要设置垫层,预制混凝土板大小,根据地基条件设置混凝土板大小。人力施工时要确保混凝土板尺寸100×100×8厘米,重量在100公斤左右,当其受到气候影响时,要合理设置伸缩缝,垂直方向横向伸缩缝要保证间距在4米左右、缝宽2米左右,避免产生漏水现象。水流品行纵向缝要合理设置渠底内坡脚。该类混凝土护面裂缝在控制中,要严格控制伸缩缝的基础止水,填实接缝并改进砌体结构,提升其抗冻抗胀能力,在增设垫层时要及时导出渗水,减少冻胀压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基础工作,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田灌溉渠道防渗工作中,各种防渗方法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所以要结合原有农田灌溉渠道防渗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防渗方法,开展农田灌溉渠道全面防渗,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宝仁.水利设施田间灌溉渠道防渗设计与施工[J].江西建材,2014,02:124-125.

[2]刘婷.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措施综述[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1:258-259.

农田灌溉节水技术研究 篇4

1 农田灌溉节水体系

农田灌溉供水从水源到被农作物吸收以及最终形成产量要经历4个主要步骤。首先, 要获取水源, 通过输水、配水等工程将水输送至需要灌溉的区域;其次, 通过灌溉技术将水源获得的水转换为土壤水;再次, 农作物通过根系来吸收水分, 将土壤水转变成为生物水;最后, 通过农作物的生理过程将作物水分最终转化成为农作物产量。对农田灌溉节水技术工程进行研究, 并且将其应用至农田灌溉中, 对于提升农田灌溉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农田灌溉节水技术

2.1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 即为利用动力机、水泵等设备将水进行加压处理或者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水输送到需要灌溉的区域, 再利用喷头将水流分散成细小的水颗粒, 利用机械设备将其均匀地喷洒到需要灌溉的农作物上。通常使用的喷灌系统主要有3种形式: (1) 固定式, 固定式喷灌系统中的各部分结构与设备均为固定不动的, 该系统优势在于操作便捷, 生产效率较高, 需要的用地面积较小, 自动化程度门槛低[1]; (2) 移动式, 移动式喷灌系统的动力机、喷头、水泵、管道等组成部分均能够自由移动, 这一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较为灵活、结构简单, 拥有较高的设备使用率; (3) 半固定式, 半固定式喷灌系统中喷头与喷头的支管是处于固定状态的, 其他设备均能够在一定范围中移动。不论采用哪一种喷灌技术, 都能够显著节约水资源, 降低劳动成本。喷灌技术在农田灌溉中对于地形土质的要求较低, 能够均匀地进行灌水, 并且增加农作物产量。相对于传统的土渠输水地面灌溉技术来说, 喷灌技术可以节约40%左右的水资源, 农作物产量可以增加至20%左右[2]。

2.2 管灌技术

管灌技术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的简称, 其主要是利用低压输水管道将水直接运输至农田间进行农作物的灌溉, 在输水管道输送过程中避免蒸发与滴漏的技术。管灌结构主要包括水源、动力机、连接装置、输水管道、给水装置等。利用管道代替渠道, 有效降低输水过程中水体由于蒸发或滴漏的损失, 大大提高输水效率, 输水效率高达95%, 相对混凝土渠道、砌石渠道更加节水, 节水量20%以上。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的情况, 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可以加以大力开发, 以提升管道输水效率[3]。

2.3 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是滴灌技术发展下而形成的一种全新节水灌溉技术。微灌技术可以分为滴灌、渗灌、微喷灌等多种方式。一般微灌系统主要由水资源、输配水管网、灌区首部及灌水器等部分构成。微灌技术的灌水流量相对较小, 完成一次灌溉需要花费较多时间, 灌水周期短, 可以准确控制灌水量, 将水分与养分精准地输送至农作物根部, 以使得农田农作物可以更好地生长。经济作物的灌溉与种植可以选择使用微灌技术。微灌技术可以节约50%左右的用水量, 降低人力成本与肥料农药。

3 结语

要推动节水农业的发展, 就必须利用节水技术,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与农田灌溉需求下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 有针对性地发展、应用各项节水工程, 最大程度地降低农田灌溉中的水资源浪费, 提升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 进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显荣.分区轮灌技术在小型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中的分析及应用[J].北京农业, 2015 (22) :128-129.

[2]刘贤刚.试分析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实践[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29) :199.

农田水利灌溉的运行管理论文 篇5

(1)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分布不平衡,使得很多地区都存在用水困难,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我区现在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35%左右)。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的运行管理,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提升人们的节水意识。推广现代化的新型灌溉技术,不仅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还可以提高灌溉质量。(2)提高农业收益。农业种植受到气候影响较大,灾害性天气频发会导致农产品产量无法得到保障,严重限制了农民经济收益的增加。完善农村的水利灌溉设施,指导农民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灌溉,是提高农业收益的重要途径。同时,为了减少浪费,还要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对灌溉用水进行调控,根据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作物的用水量制定合理的水费收取标准,在减少农民用水支出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农业收益和科学灌溉的意识[1]。(3)维护用水秩序。受到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条件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农业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在农田水利灌溉运行管理过程中,水利管理部门要通过合理的水资源分配和统一的调控来维护用水秩序。避免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不良竞争现象。比如在灌溉需求量较大的季节,可调配的水资源有限,就必须根据实际的需求来分配,先保重点、难点,不能一味遵循平均分配的方式。

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要点 篇6

【关键词】农田;灌溉;防渗;施工要点

一、施工预备

1.模板工程

模板的安装要按照图纸测量放样,对重要结构应多设控制点,以利检查校核。模板要求拼装严密准确,不漏浆,表面平整,不产生过大变形。现浇砼模板安装净距沿渠道纵向的答应偏差为±10 mm,沿宽度方向的答应偏差为±30 mm。

2.地基处理

渠道防渗工程施工前,应对渠道进行施工放样,具体的放样尺寸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放样出渠道底脚线和渠口线共4条线,然后进行开挖,土方的开挖应提前进行,使得地基土的水分在自然风干下尽量降低,以增强土基的强度,减轻冬季冻胀的破坏。

二、混凝土材料

1.水泥的质量控制

在使用水泥的时候必须区分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水泥,这样既可提高工程质量又能节约水泥。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优先使用散装水泥。

2.骨料的质量控制

(一)骨料的质量要求。粗骨料质量要求:不应超过钢筋净距的2/3、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素混凝土板厚的1/2。对少筋或无筋的混凝土结构,应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应由实验确定采用连续级配或间断级配,表面应洁净。细骨料质量要求: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2.8范围内,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2~3.0范围内。

(二)骨料料场选择。骨料料场必须场地开阔,高程适宜,储量大,满足渠道混凝土对骨料的各项质量要求,其储量力求满足各设计级配的需要,并有必要的富裕量。

三、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必须通过实验确定,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并经审批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施工配料必须经审核后签发,并严格按签发混凝土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在施工配料中一旦出现漏配、少配或者错配,混凝土将不答应进仓。

四、混凝土的拌和和运输

1.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是连接混凝土的拌和和浇筑的中间环节,必须做到随拌、随运、随用的要求。在运输过程中要求做到不初凝,不分离,不漏浆,无严重泌水,无过大的温度变化。

2.混凝土的拌和

在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的情况下,大中型渠道的施工,应按最佳配料顺序和拌和时间进行试验,经试验审核后,达到设计要求方可使用,配合比单、顺序、时间,一经确定不得擅自更改,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五、混凝土的浇筑

1.浇筑前的预备作业

对于砂砾地基,应清理杂物,整平建基面,在新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老混凝土表面含游离石灰的水泥膜清除,并使表层石子半露,形成有利于层间结合的麻面。对纵缝表面可不凿毛,但应冲洗干净,以利灌浆。施工缝凿毛或冲毛后,应冲洗,使其表面无渣、无尘,在结合面铺水泥浆或小级配混凝土,才能浇筑混凝土,确保施工缝结合良好。

2.入仓铺料

在浇筑混凝土前,假如渠床干燥起土应首先洒水湿润,以避免浇筑好的砼板因水分过度流失表面出现细裂纹。混凝土衬砌渠道的施工多采用按伸缩缝分块浇筑,渠底、渠坡一般都采用跳仓浇筑。施工顺序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的方便操作来确定,通常是先浇渠底,后浇渠坡,最后浇压顶,其优点在于先浇得渠底衬砌板可作为渠坡浇筑时的支承。

3.平仓与振捣

卸入仓内成堆混凝土料应及时平仓振捣,不得堆积,人工平仓,刮杠刮平。仓内若有粗骨料堆叠时,应均匀的分布到砂浆较多处,不能用水泥砂浆覆盖以免造成蜂窝,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依次向上。混凝土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以开始泛浆为准,应避免欠振或过振,采用平面振捣器振捣时,则将混凝土按模板的高度全部铺满仓面,整平表面,即可开始振捣。第1遍振实,移动速度均匀而较慢,至表面泛浆为止。第2遍振平,速度可稍快,并注意混凝土板的边沿和坡角处的振实,必要时可采用人工振捣或插捣。

4.混凝土浇筑后待混凝土初凝后即可拆模,拆模必须小心,不要影响混凝土的结构。拆模时,应将模板的一端轻轻撬起,然后用坚硬的物体在背面敲打,待全部松动,从另一端取出,这样既不易破坏模板,有保证混凝土板平整。

5.保养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对策浅析 篇7

以往农田灌溉的管理总是出现很多的问题, 这可能与我们的通病———“重建轻管”有关。为了清楚地明白当前在农田灌溉所出现的问题, 查找出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重视农田灌溉的管理, 当然这种管理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科学的管理决策在实际的工作决断中充当重要的作用, 但是科学的管理方式也是依据不同的阶段而言的, 比如在刚开始就是初级阶段则是要求我们的管理方式更多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但中期方式为开放式的管理方式, 这个时期比较重视的是放权问题, 给员工足够的权利去做好自己的业务动作。后期的管理方式则是更集中于目标管理方式, 这种目标管理方式更多的是集中在一种愿景模式, 这种愿景模式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农田灌溉的科学管理模式的效率, 又兼顾了农田灌溉的管理理念, 秉持着多变的但是稳定的理念模式的农田灌溉方法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二、农田水利灌溉制度的完善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灌溉 篇8

采取各种人工措施对自然界的水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 以减轻和免除水旱灾害, 并利用水资源, 适应人类生产、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活动。

二、何谓水利工程?

为了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各种工程, 统称水利工程。它包括水库发电工程、防洪保安工程、输水调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

三、什么是农田水利?

以农业增产为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 即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 调节、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 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发展灌溉排水, 调节地区水情, 改善农田水分状况, 防治旱、涝、盐、碱灾害, 以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农田水利在国外一般称为灌溉和排水。农田水利涉及水力学、土木工程学、农学、土壤学, 以及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及农业经济等学科。其任务是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 并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改土培肥, 扩大土地利用, 以达到农业高产稳产的目的。此外, 还要研究节水灌溉的原理与实践, 防治灌溉土地盐碱化、沼泽化和水土流失, 研究水利土壤环境的改善, 以及咸水、废污水的改造与利用等技术措施。农田水利与农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农业生产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农田水利事业的兴衰。

四、关于农村农田水利灌溉

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中, 农村农业水利灌溉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令人十分担忧, 如果在大旱之年, 水利灌溉系统本应发挥的作用将会因为这些问题大打折扣。我们认为, 这一问题不仅是新农村建设涉及的问题, 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应当急于解决的三农基础性问题。为此提出以下看法和建议:

一、农村农业水利灌溉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十分严峻, 通过以下主要情况可以说明:

1、水利灌溉渠系普遍年久失修, 需要时难予充分发挥作用。据调查, 水利灌溉渠系基本上是上世纪50、60年代修建的。近40年来, 国家对农村水利设施的政策是“谁受益, 谁负担”。因而多年来几乎农村水利灌溉渠系都是由受益农户集资投劳建设和整修。在80年代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 特别是中央明令取消“两工” (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 之后, 农民是基本上不会集资投劳搞水利建设的。由于上级投入较少, 加之各镇 (街) 财力有限, 渠系年久失修。农村是普遍现象, 一半以上的渠系垮的垮、堵的堵、漏的漏。如果通过这些渠道放水, 损失的水将会是绝大部分, 据有关专业人士说“放水经这些渠道到渠尾、还能有二成的水就算是好的了”。可见问题之严重。

水利灌溉管理系统机制、体制存在问题较多。现行水利灌溉系统情况复杂, 渠道灌溉管理混乱。现在的水库山塘管理多为业主水面承包, 供水灌溉只是其中约定义务之一。灌溉受水农民由于没有好的供水灌溉机制, 也就没有缴纳水费的自觉性, 离水库远的农民担心受不了水不愿缴, 离水库近的农民认为漏水都足够我灌溉了, 因此也不主动缴。水费越是收不起, 维护管理越难, 供水效果差, 收费就更难。农村水费收取过去不少是在缴公粮时统收, 现公粮免收后, 收水费更加困难了。街、镇水利由于长期水费难于收取, 没有经费保障, 水利灌溉相关的维护、整修、管理显得十分无力。

现行水利灌溉没有好的管理机制、容易引发农民群体性不安定事件。水是农业的根本, 农民天旱要求供水合情合理, 这方面的上告年年都有, 而且往往是群体性的, 为了供水一部分农民对另一部分农民的矛盾也多, 激化危险非常大,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今天, 在机制和体制上创新, 建立好的水利灌溉管理体系, 最大限度减低矛盾很有必要。

二、完善水利灌溉保障体系的建议。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改造浅析 篇9

1 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正在不断的加大农业建设的步伐, 政府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改进农田水利灌溉工程, 然而, 这些现代化的农田灌溉技术并没有普及到我国的各大地区, 一些偏远、贫瘠的地区仍然不能够使用先进、有效的灌溉技术, 甚至出现了水利科技研究成果和实际的落实不成正比的现象, 使得广大的农民朋友没有得到切实的实惠, 总的来说, 就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没广泛普及。尤其是在我国的新疆地区, 不能够使用现代化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 而且农田灌溉的管理机制也不健全, 不能够满足广大新疆地区农田的灌溉需求。另一方面,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人员没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灌溉技术, 不能够形成一种科学化的灌溉体制, 也达不到节水节能的效果。

针对上述的问题, 政府应该克服水利灌溉工程量大的困难, 将先进的农田水里灌溉工程的技术改造普及到我国的各个地区, 在做好规划工作的基础上, 对部分地区重点考察, 用地域的特点来推进技术的交流, 特别是像新疆等干旱严重的地区, 更应该注重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政府还应该改善我国农村的农业生产条件, 鼓励特色农业的发展, 从而提高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另外, 我国南方地区非常有利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技术改造, 特别是湿地的建设, 利用一些河流、古道加速农田灌溉的进程, 还可以利用植物的生长来创造人工湿地, 这样将更加的有利于农田的灌溉和节水技术的发展。

2 节水灌溉技术简介

2.1 输水过程的节水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正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改造也是刻不容缓的。接下来首先介绍输水过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 传统的方法往往是挖出一条条沟渠, 再把水输送到田间地头, 然而, 农作物的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不断地灌溉, 很多的水资源不会完全被植物吸收或者被太阳蒸发, 导致极大的水资源浪费严重, 笔者经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发现, 我国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水会被植物利用用于生长, 其他的水分都被白白的浪费掉了, 这充分说明我们农田灌溉的输水技术存在很大的弊端, 需要改造, 需要制定正确、有效的节水策略, 这不仅有利于节约农田水利灌溉的成本, 也是节约水资源的必然。下面, 本研究将介绍两种输水过程的节能技术, 其一, 是利用管道输水, 就是在渠道渗水的基础上, 利用管道来阻止水分的蒸发以及周围杂草对水分的蒸腾作用, 管道输水法能够有效的减少输水过程中水分的损失, 需要强调的就是当喷灌、滴灌和微灌等要求较严格时, 要选择低压输水管进行灌溉, 一般小于两百千帕的水压为宜。其二, 就是渠道防渗的方法, 这种方法存在的一个弊端就是对材料的选择上存在较高要求, 渠道的材料主要有干砌块石浆砌块石、砼预制块、现浇砼护面等, 当前水利建设运用较多的则是“三面光”渠道, 在运用砼护面过程中发现渠道较小时则选择用U型砼渠, 从而有效改善了输水流量, 使得过水断面变小。

2.2 节水灌溉的方法

通常所说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就是农田田间配水, 当灌溉水到达根系的分配方式不一样时, 其产生的效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当前, 节水灌溉技术包括微灌、喷灌以及灌溉渠道防渗。其中微灌是现代农业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 常会涉及到的技术集中于滴灌、脉冲灌溉、微喷雾等待, 微灌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对作物灌溉水量消耗严格控制。喷灌技术则需要结合一定的设备才能进行, 例如加压水泵、动力机等, 有时也可采取水自然下降的势能把水压缩在管道里进行田间输送, 再经过喷嘴把水喷到空气中, 最后再完整的布置在整个田里, 为农作物提供水源, 从多有的技术中看, 喷灌技术运用范围最广泛, 其在所有的农作物灌溉中都能得到普遍运用。最后是灌溉渠道防渗技术, 当前生产中常遇到的灌溉渠道防渗技术通常包含混凝土衬砌、石头衬砌、浆砌、塑料薄膜材料防渗等, 其取得的效果十分理想。

2.3 节水灌溉系统的制度

节水灌溉系统的制度包括不完全灌溉和水稻薄浅湿晒灌。不完全灌溉顾名思义, 就是选择品种良好、生长健壮的作物进行灌溉, 这种方法看似有选择性, 而且会降低作物的产量, 但是, 从整体来看, 这种方法对于很多贫瘠地区的农田非常适用, 不仅能够保证作物的产量, 还能够节约水资源, 也可以说是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有效资源, 取得较好的收获, 但要注意, 不完全灌溉法在单位水量中的作物产量并不是最高的, 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法, 可以理解为在农作物的浅表实施灌溉, 例如采用串灌、漫灌等方式, 要注意早期的水稻应该采用深层灌溉, 从而保证水稻后期生长的良好, 现代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改造还提出一些湿、晒的方法, 在保证农作物生长良好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

3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需要不断地向着节水的方向改造, 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更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要取得节水、增产、增效的效果, 创建节约型的社会。首先, 是要根据农作物实际的生长环境来选择最适合的节水灌溉技术, 对于一些产量相对高的大田粮食作物, 应该选择地面灌溉的节水技术, 而对于一些冬季无需灌溉的小投资经济作物可以考虑使用喷灌技术等。其次, 在农田水利节能灌溉技术的推广问题上还要充分的考虑农作物的种植结构, 从而灵活的调整灌溉方案, 应该尽量的扩增经济作物和低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 采用先进的科学灌溉技术提高作物的产出和收益。

4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发展趋势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改造工作正在不断的深入, 一些新的节水灌溉技术正逐步的涌现出来,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的质量和水平有很大提高, 对水资源的利用率的提高也促进我国农业的进步, 尤其是地下灌溉技术的发展开启了高效节水新途径, 而地面节水灌溉技术也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被更广泛的普及, 最后, 就是喷灌技术给大田农作物的机械化节水灌溉研究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研究对农田水里灌溉工程向着节水方向的改造做了叙述, 并对农田水利的节水灌溉技术做出简介, 希望能够为我国广大的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正在逐渐的完善与创新, 为了实现现代化的农业, 建设一个节约型的社会, 我国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正向着节水、节能方向改造, 本研究就分析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工程改造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改造

参考文献

[1]刘雪梅, 朱维斌.农田灌溉方式的经济学透视[J].节水灌溉, 2003 (4) :16-18.

[2]韩青.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经济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 2004 (5) :56-58.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改造浅析 篇10

1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缺乏

作为我国传统经济支柱的农业生产, 虽然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 但是仍然不能撼动农业的主要地位。国家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 相对应的会造成农业投入的减少, 导致农业发展缓慢, 其中一些问题的出现应该引起水利部门的重视, 应该始终保持农业的核心地位, 同时再发展其他产业, 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生产建设向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在社会主义的新阶段, 国家应该将资金得到合理的划分, 生产建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支持, 但是需要合理分配, 而不是忽视传统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 我国农村建设已经达到了崭新的高度, 更加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改造, 这样才能促进生产的全面发展, 保证农业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2 工程设计存在缺漏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的大国, 水利灌溉是保证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 但是在进行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过程中, 经常存在设计不合理的现象, 导致最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 出现较多的问题, 一方面进行再次维修需要花费较多的资金, 另一方面也耽误了农田的灌溉, 延误生产。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在设计阶段进行有效的解决, 这样才能保证水利灌溉工程的充分利用。但是实际情况是, 由于在设计的初期阶段, 并没有对设计图纸进行有效的保管, 为维修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同时设计时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 同时还存在减少施工用料的情况, 不利于水利灌溉工程的顺利实施, 这些都是常见的一些问题, 也是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处理而积累下来的问题。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 没有遵循与实际情况相契合的特点而进行随意设计, 最终导致问题的出现。

1.3 水利工程配套设施不齐全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配备相应的配套设施, 我国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情况各不相同, 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环境以及气候, 有些地区的降雨量少, 农田需要得到有效的灌溉, 但是却不具备相应的配套设施, 因此农业的生产值始终停留在较低的阶段, 进而还会导致地区性经济发展不到位, 长此以往, 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就会拉开较大的差距, 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得不到提升就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除此之外, 灌溉工程的建设标准应该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契合, 如果相互偏离, 最终就会导致灌溉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同时, 设计值过高还会造成投入大量的资源而得不到有效的回报,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 资源的浪费是一个严重的现象。

2 解决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改造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加大资金注入

在我国的人口构成中, 主要有两部分构成, 其中占据比例最大的就是农村人口。因此农田的发展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如果不能从农业生产中获得较大的收益, 就无法养活我国众多的人口。可以说农业生产建设对于我国的发展而言是一件关乎民生的大事件, 因此,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要想不断促进农业的生产建设, 就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 只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援, 才能促进农业产量的增长。但是资金的来源不应该仅仅来源于国家的投入, 毕竟国家的财力也是有限的, 同时还要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其他行业的发展中去, 因此从资金的来源考虑, 除了国家的支援外, 还可以采用融资的方式, 使之变为社会中的一个良好现象, 社会各界都应该携起手来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募集大量的资金, 从而保证资金链的供应。与此同时, 为了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还应该建立起相应的监督制度, 相应的管理部门应该携起手来共同进行有效的管理, 保证每一分钱都合理的应用在灌溉工程的建设上, 这是保证我国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求, 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前提。

2.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工程设计

在进行我国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的改造工作时, 要着重进行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灌溉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 其建设需要有所计划、有所侧重。在进行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建设时, 水利部门要制定完善的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 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严禁凭借个人主观意愿对设计进行篡改。水利部门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需要有所侧重, 需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 体现当地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的特点, 使其能够适应当地的农业生产要求。此外, 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在计划性和针对性的指导下进行, 也需要严格有效的管理, 并注意对设计资料的保存, 监察部门需要及时核实施工资料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并要做好资料的保存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是水利建设的基础, 是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保证农业产值提升的一项重要工作。

2.3 做好配套设施,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工程标准

我国地域跨度广, 不同的地理区域有着不同的气候条件, 因此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改造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干旱少雨的地区, 需要强化对水田的灌溉, 还要注意做好储雨与储水工作, 在湿润多雨的地区, 就可以相对地减少对当地水田的灌溉, 这样就可以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也可以合理进行资金分配, 确定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的分布密度, 并结合当地情况, 设置不同的灌溉配套设施, 在完善的配套设施基础上, 促进农田灌溉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做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改造, 有助于农业产值的提升, 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 有助于国家“三农”问题的解决, 也有助于国家内部的稳定与经济的平稳发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与改造关系到国计民生, 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 在我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 需要加大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与改造力度, 以利惠农民为基本指导方针, 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水利灌溉工程。

参考文献

[1]丰亚丽, 连学.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探析及其对策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9 (6) .

[2]贾悦仙.农田水利建设服务农业生产现存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水运.2012 (11) .

浅谈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 篇11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方法.辅助措施

1.前言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我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历史几乎与我国近代灌溉的历史一样长,因为只要灌溉就应当考虑节水。现在我国采用过的和正在研究或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数十种之多。各种技术都各有利弊,各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只不过有些技术成熟一些,有些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有些技术优点更多些,适用范围更广些,而有些技术稍逊而已。

2.节水灌溉技术分类

节水灌溉技术大致可分为灌水方法、输水方法、灌溉制度和田间辅助措施等四大类别。

3,节水灌水方法

节水灌水方法即田间配水方法,就是如何将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去。按灌溉水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根系活动层,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和地下灌溉。

3.1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是古老的传统的灌水方法,一般说来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

3.1.1波涌灌溉。波涌(沟)畦灌或称间歇沟(畦)灌,就是放入沟(畦)的流量是间歇的,向田间放一段时间(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的水然后停止放水一段时间(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如此反复,这样可以使沿沟(畦)长度方向的水量分布更加均匀。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80%-90%。是一种有希望的节水灌溉方法。

3.1.2膜上灌(又称膜孔灌)。在地膜上做成沟状,水就在膜上流动,到作物长出孔处才渗入土地,这样灌水效率高,一般可节水2535%;增产15-20%,又不要专门的设施。在采用地膜的田块上积极推广。

3.2喷灌

喷灌是通过空中进行配水,由于需要压力所以常用压力管道输水。其明显的优点是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对地形的适应性强等,主要缺点是受风影响大,设备投资高等,喷灌系统的形式很多,其优缺点也就有很大差别。

3.2.1固定管道式喷灌。干支管都埋在地下(也有的把支管铺在地面,但在整个灌溉季节都不移动),这样管理更省人力,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只是设备投资很高。

3.2.2半移动式管道喷灌。干管固定,支管移动,这样可大大减少支管用量。

3.2.3滚移式喷灌支管。是将喷灌支管(—般为金属管)用法兰连成一个整体,每隔一定距离以支管为轴安装一个大轮子。在移动支管时用一个小动力机推动,使支管滚到下一个喷位。

3.2.4时针式喷灌机。是将支管支撑在高2~3米的支架上,支架可以自己行走,支管的一端固定在水源处,整个支管就绕中心点绕行,象时针一样,边走边灌,可以使用低压喷头,灌溉质量好,自动化程度很高。

3.2.5大型平移喷灌机。在时针式喷灌机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使支管作平行移动的喷灌系统。这样灌溉的面积就成矩形的。

3.2.6绞盘式喷灌机。用软管给一个大喷头供水,软管盘在一个大绞盘上。灌溉时逐渐将软管收卷在绞盘上,喷头边走边喷,可以灌溉一个宽为两倍射程的矩形田塊。

3.2.7中、小型喷灌机。常见的的形式是配有1 8个喷头,用水龙带连接到装有水泵和动力机(多为柴油机与电动机)的小车上,动力功率为3~12马力居多。使用灵活,移动费劳力大,管理要求高。只适用于中小型的农场和田块。但投资较低,使用灵活机动。

3.3滴灌

这是用小塑料管将灌溉水直接送到每棵作物根部的附近,水由滴头慢慢滴出,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只有需要水的地方才灌水,可真正做到只灌作物而不是灌土地。而且可长时间使作物根区的水分处于最优状态,因此既省水又增产。

3.3.1固定式地面滴灌。一般是将毛管和滴头都固定地布置在地面,整个灌水季节都不移动,毛管用量大,造价与固定式喷灌相近,其优点是节省劳力,由于布置在地面,施工简单而且便于发现问题,但是毛管直接受太阳曝晒,老化快,而且对其他农业操作有影响,还容易受到人为的破坏。

3.3.2半固定式地面滴灌。为降低亩投资只将干管和支管固定埋在田间,而毛管及滴头都是可以根据轮灌需要移动。

3.3.3膜下灌。在地膜裁培作物的田块,将滴灌毛管布置在地膜下面,这样可充分发挥滴灌的优点不仅克服了铺盖地膜后灌水的困难,而且还大大减少地面无效蒸发。

3.3.4地下滴灌。这是将滴灌干、支、毛管和滴头全部埋入地下,这可以大大减少对其他耕作的干扰,避免人为的破坏,避免太阳的辐射,减慢老化,延长使用寿命,其缺点是不容易发现系统的事故,如不作妥善处理,滴头易受土壤或根系堵塞。

3.4微喷灌

也称之为雾灌,与滴灌相似,只是为了克服滴头太易于堵塞的缺点,将滴头改为微喷头,由于微喷头出流孔口大一些,流量大一些,流速慢一些,所以不象滴头那么容易堵塞,但流量加大了,毛管相应也要加粗些。微喷灌面积的发展很快,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节水灌水方法。特别适用于灌溉果园。

3.5渗灌

渗灌与地下的滴灌相似,只是用渗头代替滴头全部埋在地下,渗头的水不象滴头那样一滴一滴地流出,而是慢慢的渗流出来,这样渗头不容易被土粒和根系所堵塞。

3.6地下灌溉

地下灌溉是用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灌溉。在要灌溉时把地下水位抬高到水可以进入根系活动层的高度,地面仍保持干燥,所以非常省水,不灌溉时把地下水位降下去。

4、节水输水方法

我国都是用土渠将灌溉水从水源输送到田头。这样有大量的水在还没送到田头就已浪费掉了。我国现有灌溉渠道水利用系数很低,一般为0.3-0.5。因此在输水过程中节约水的潜力很大。常用的方法有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两种。

4.1渠道防渗。渠道防渗所采用的材料有很多种类,常用的有干砌块石,浆砌块石(或卵石),砼预制块、现浇砼护面、塑料薄膜、土工膜等。

4.2管道输水。渠道输水除了渠床渗漏之外,还有水面蒸发与渠床上杂草的蒸腾。而用管道输水则可基本避免这些输水损失。对于喷灌、滴灌和微灌要求高压输水(300~1200kPa),而对于地面灌溉可用低压输水管(小于200kpa)。

5.节水灌溉制度

5.1不充分灌溉。按早期灌溉的指导思想是只要有足够的水源供应,就要给作物供应最充分的水,以使之达到尽可能高的单位面积的产量,这就是充分灌溉。这种灌溉方法可以获得最高的单位产量,但是单位水量所获得收益就不见得最高。

5.2水稻薄浅湿晒灌。传统的水稻灌溉一般是长期保持较深水层。有的地方还采用串灌、漫灌,水肥流失严重。最近研究采用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取得了很好的节水效果。

6、田间节水的辅助措施

各种灌水方法都是湿润作物根系活动层的土壤,以便于作物吸收。这样多数都要湿润表面,不可避免的就有一部分未被作物吸收而直接从土表蒸发到空中去,这一部分水基本是浪费掉了。因此为了节水许多地方曾采取各种辅助措施来减少土表蒸发。常用的方法有中耕保墒,麦杆覆盖等。中耕保墒是在每次灌后将土表耙松,这样可以切断毛细管,使表面以下土中的水分不会在毛管作用下送到表面而蒸发掉。麦杆覆盖,是将麦杆(或其他植物茎叶)切碎后铺在土表,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土表水分的蒸发。

7.结束语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改造研究 篇12

1.1农田水利灌溉改造工程缺乏充足的资金

对我国来说, 农业的发展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因此, 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保障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 我国已经把农业问题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科学、合理的解决农业问题, 不仅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合作, 同时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对农业产业的发展进行支持, 但我国的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过大, 这就要求了我国要在农业中投入高额的资金来支持农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和改造中, 需要投入的资金更是高于其它产业, 但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上来看, 很明显, 对农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远远不足, 这对我国的农业平稳、健康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1.2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存在缺陷, 设计标准偏高且配套设施不齐全

在对我国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进行改造的过程中, 存在着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有缺陷, 设计标准偏高且配套设施不齐全的现象, 这些问题不仅使得工程建设资料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同时更是给改造工程的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设计存在着缺陷。设计标准偏高使得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必然存在着重复建设的现象, 这会让施工工程浪费大量的不必要的资金和资源, 并且不能保障整个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配套设施不齐全会制约着工程效果的发挥, 每个区域的环境条件不同, 水利灌溉工程所配套的设备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不能很好的保证配套设施的质量和完备, 这对当地农业的收益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影响, 同时更是降低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2 解决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在改造的过程中的方式方法

2.1加大资金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的投入力度

就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我国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来对农业的发展进行筹资, 政府相关部门应广泛从社会各界筹募资金, 提高资金的筹集能力, 而且也要推动农业水利工程的改造和建设, 对一些区域提供一些优惠性的鼓励政策, 使其看到农业水利工程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巨大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 从而吸引更多资金的投入, 并积极鼓励社会外来资金的加入, 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来推动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改造的顺利进行, 提升我国农业的产值。

2.2制定合理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改造的设计方案, 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进行改造的过程中, 首先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基础设施工作是整个水利工程的基础, 只有把基础性的工作做好, 才能在实际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改造工作中抓住施工的重心, 同时还要不断的完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改造的设计方案, 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改造设计方案, 加强对工程的管理力度, 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发生, 确保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2.3制定出合理性的标准, 做好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不同区域的环境和条件都大不相同, 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改造过程中, 应当对当地的自然以及人文环境进行充分的考虑, 结合实际的情况制定出合理性的标准, 做好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对于干旱地区来说, 可以加大对农田的灌溉力度, 并对水资源进行储藏和循环利用, 而在一些多雨, 雨水充沛的区域来说, 则应减少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投入力度, 这样不仅确保了资金和资源的合理性使用, 同时更是保障了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在我国大力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改造工作关系到整个国家民生的建设, 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农田灌溉水利工程项目, 做好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改造工作, 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的收益,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同时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大大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平稳的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赫荣花.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改造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28) :224-224.

上一篇:碎裂原因下一篇:服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