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控制

2024-12-29

饮酒控制(精选10篇)

饮酒控制 篇1

乡饮酒礼作为传统中国较为盛行的一种敬老、宾贤的礼仪, 近年研究者颇多, 但多从仪式的角度出发, 或者从敬老和儒家伦理道德角度考虑[1]。近年来, 也有学者开始从其社会功能的研究角度出发研究[2], 认为到明清时期, 乡饮酒在内容上发生了变化, 承担了宣法普法、稳定社会秩序、净化民俗风情的任务。但对明清时期乡饮酒礼与地方社会控制的研究涉及比较少, 这估计与材料缺乏有关, 即哪些人参加乡饮酒礼, 是通过什么资格获得这个机会的。正史对乡饮酒礼的记载多是仪式;地方志中虽然记载了一些参与乡饮酒礼的人士, 但记载的人数较少, 背景资料不全。《康熙考城县治》卷二《乡宾》、《义士》中记载了明清时期三十五位参加乡饮酒礼人士的材料, 从中我们可以分析乡饮酒礼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乡饮酒礼是我国比较悠久的礼仪性宴饮活动, 在西周已经比较普遍, 其主要目的是在社会上形成尊老尚齿, 宾兴贤能, 礼节谦让的风气。元代由于歧视儒生, 在当时社会上对这种传统的儒家礼仪并不重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 很快就恢复了乡饮酒礼。《明史》卷五六《礼志·乡饮酒礼》记载:“《记》曰:‘乡饮酒之礼废, 则争斗之狱繁矣。’故《仪礼》所记, 惟乡饮之礼达于庶民。自周迄明, 损益代殊, 而其礼不废。洪武五年, 诏礼部奏定乡饮礼仪, 命有司与学官率士大夫之老者, 行于学校, 民间里社亦行之。十六年, 诏班《乡饮酒礼图式》于天下, 每岁正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 于儒学行之。”明代乡饮酒礼中司正举觯时说:“恭惟朝廷, 率由旧章。敦崇礼教, 举行乡饮, 非为饮食。凡我长幼, 各相劝勉。为臣竭忠, 为子尽孝, 长幼有序, 兄友弟恭。内睦宗族, 外和乡里, 无或废坠, 以忝所生。”可见, 到了明朝时期, 就要求参与乡饮酒礼的宾客“内睦宗族, 外和乡里”, 这应该是乡饮酒礼一个新的变化。清朝乡饮酒礼在明代基础上有所发展。《清史稿》卷八九《乡饮酒礼》记载:“顺治初元, 沿明旧制, 令京府暨直省府、州、县, 岁以孟春望日、孟冬朔日, 举行学宫……赞‘读律令’, 生员就案北面立, 咸起立旅揖。读曰:‘律令, 凡乡饮酒, 序长幼, 论贤良, 别奸顽。年高德劭者上列, 纯谨者肩随。差以齿, 悖法偭规者毋俾参席, 否以违制论。敢有譁譟失仪, 扬觯者纠之。’”由此可见, 在清朝时期, 要求参与乡饮酒礼的宾客是出生清白遵纪守法之人。

明清时期朝廷规定的乡饮酒礼宾客资格在考城县得到执行, 考城属今河南省兰考县, 是一个濒临黄河的县城。现存的《康熙考城县治》卷二《乡宾》、《义士》中记载了三十五位明朝迤至清初参加考城县乡饮酒礼宾客的资料, 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乡饮酒礼宾客选拔的资格以及宾客的主要事迹及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 (1) 参与乡饮酒礼宾客的年龄上看, 从朝廷规定上来讲, 应该是老者。《民国三十年考城县续志》卷九《耆年》中记载了一些明代考城耆老的情况:“宁汝第, 八十三岁;焦自谦, 九十岁;王承俭, 百有二岁;王世宁, 八十四岁;王世皞, 八十七岁;王世泰, 八十四岁;王明杰, 八十一岁;张翼升, 八十五岁;宁廷璧, 九十岁;杨其波, 八十五岁;王鼎, 八十五岁;宋九儒, 百有十岁。”这12名耆老中, 除了杨其波和王鼎没有参加乡饮酒礼之外, 其余都参加, 占耆老总人数的83.3%。参与乡饮酒礼的35人中, 以耆老身份参加的占28.6%, 这表明年过八十的耆老参与乡饮酒礼的可能性极大。但仅凭年龄参与乡饮酒礼只是一小部分, 其比例只是略微超过25%。 (2) 功名。按照明清规定, 参加乡饮酒礼中的老者要从“士大夫之老者”中选举产生, 在35名参加乡饮酒礼人员中, 明确有功名身份, 符合所谓“士大夫”规定的有22人, 占总人数的63%。此外, 宁汝第、宁允恭、孙谨、张可贵、张朴、车以载等6人虽然不具有功名, 但都是其父辈或者子辈具有功名, 或者其学生中有不少具有功名之士, 这些人也可以归纳为士大夫之列。因此, 这35人中, 不具有所谓“士大夫”人只有7人, 即占总人数的20%。 (3) 资格。明清时期规定, “士大夫之老者”有资格获得乡饮酒礼的资格,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士大夫之老者”会越来越多, 如何在这些人中选择参与乡饮酒礼的人, 是乡饮酒礼举办者必须全面考量的事情。这35人中, 除了4人记录不全之外, 以及宋九儒、宁延璧、冯景曜等3人凭借高寿参与乡饮酒礼之外, 在其余人28人中中, “孝”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多数人的入选标准之中, 很多是孝子, 其中宁汝第等4人主要以孝入选。除孝之外, 乐善好施, 留心地方事务者占据19名, 占总人数的54%。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在明清时期, 考城县记载参与乡饮酒礼的35名宾客之中, 其主要资格是乐善好施, 留心地方事务并有一定功名的人事, 基本上是所谓的乡绅阶层。

乡饮酒礼在明清时发生了很大变化, 邱仲麟指出, 15世纪以后, 乡饮酒礼已经是地方上各种势力彼此竞争、比较和转换社会资本的场域, 甚至负责举办典礼的地方官、学官、生员、胥吏及衙役等, 也借由这个制度而获得不少好处。由于不具德望的老人凭借钱财占据宾客的席次, 原来最有资格参加, 且具身份地位的退休官员多不屑与其为伍, 乃渐渐淡出这一场合以作为区隔。在两个半世纪的运作过程中, 这个典礼的形貌与创立者的理想渐行渐远, 后来这一典礼甚至成为官府勒索老人的工具。至此, 原是敬老的典礼, 反为老人带来困扰[3]。从考城县的角度来看, 这种情况存在的可能性也有, 但乡民公认的还是一些年纪比较大又有德行的人。考城县乡宾中, 多数是以关注地方事务的, 他们乐善好施, 造福于乡里, 不仅减轻了乡民的苦难, 而且为地方政府分担了负担。在乡民和政府眼里, 他们都可以说是地方上有德之人。在明清时期, 支配地方社会的由豪强转移到士绅, 这不仅是一种政治上的象征, 而且有一种社会文化规范和国家秩序转型的意义[4]。对考城地方而言, 乡绅往往是地方利益的维护者, 县官不敢或者不能向上反映的事情, 乡绅站在地方利益的立场, 往往向上反映, 争取本地方的利益, 其中的代表就是王承俭、王明杰、赵士俊等人。明清时期, 由于采取起运和存留的手段, 留给地方可支配的钱粮比较少。加之军费和宗藩的开支, 使得地方在公益上的支出很少, 公共事务无法在政府组织下领导实行, 多由民间力量承担, 相关的职权也转向民间[5]。对于考城来说, 明清的这种财政结构可能使得地方财政更加拮据, 考城地处黄河之滨, 河水时常泛滥, 而且常受河决之苦。地方财政在应付灾难面前往往力不从心, 更多的地方事务只好由地方士绅来承担。在明清时期, 地方官员很少下乡, 乡民对官府怀有很强的畏惧心理, 视入公堂为耻, 始终保持与政府一定的距离, 绝大多数人终生都没有见过县官, 官民之间的差距很大。乡饮酒可以拉近官民之间的距离, 可以趁机向上级反映相关问题, 故被地方视为一种荣誉。有了这种经历, 使得自己在地方上的地位更加崇高[6]。州县通过举行乡饮酒礼, 不仅拉近政府同地方社会之间的距离;同时州县在遴选参与乡饮酒礼人中有一定的标准, 这种标准的实行, 使得很多人都朝这个方向努力,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乡饮酒礼这个手段来达到对地方社会的控制。考城县的实例表明, 在地方政府虽然没有财力去投入公共事务, 但可以透过乡饮酒礼去引导士绅进入这个领域, 但乡饮酒礼的主持者是县政府, 这样间接控制了地方士绅。当然, 到了明清后期, 由于经费的紧张以及乡宾资格的泛滥, 在一些地方控制社会的作用就逐渐消失了。

摘要:本文以明清时期考城为例, 探讨了明清时期出席考城县乡饮酒礼宾客的资格, 这些宾客多为关系乐善好施、地方事务的乡绅。考城县通过举办乡饮酒礼, 按照一定的标准去选拔出席宴席的宾客, 间接控制了地方社会。

关键词:乡饮酒礼,宾客,资格,社会控制

参考文献

[1]傅道彬.周代乡里诗乐活动与世俗生活的诗化[J].学术交流, 2005 (7) .

[2]刘亚中, 李康月.“乡饮酒礼”在明清的变化[J].孔子研究, 2009 (5) .

[3]邱仲麟.敬老适所以贱老——明代乡饮酒礼的变迁及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J]. (台湾)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研究集刊, 2005 (1) .

[4]刘志伟.从乡豪历史到士绅记忆[J].历史研究, 2006 (5) .

[5]吴琦.明代地方财政结构及其社会影响[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4 (4) .

[6]关中仁.乡饮耆宾[J].税收与社会, 2000 (1) .

饮酒防毒须知 篇2

触目惊心的“毒酒”事件

1985年以来,国内曾发生过好几起因误饮毒酒而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四川大邑县发生42人中毒,其中21人死亡;重庆市发生64人中毒,其中10人死亡、4人双目失明;广西横县发生19 07人中毒,其中7人死亡、3人失明、10人视力严重损害;广西都安县发生1641人中毒,其中死亡33人、双目失明12人;贵州贵阳市发生1154人中毒,其中死亡23人、双目失明5人;河南杞县发生32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2人失明;江苏苏州市发生34人中毒,其中8人死亡、9人双目失明;吉林龙井县发生13人中毒,其中2人死亡,以上列举的毒酒中毒事件,实在令人触目惊心、惨不忍闻。

毒从何来,凶手是谁

众所周知,各种酒类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通常称它为酒精。少量饮酒,能活血通脉,使人精神振奋,并给人欣快的感觉。但是,饮酒过量也可使人酩酊大醉,甚至发生死亡,这是急性乙醇中毒所致。但据调查,上述所列举的中毒者,大多未饮过最的酒,完全可以排除酒精中毒的原因。

那到,这酒中究竟有什么样的毒物呢?为了揭开毒酒之谜,各地卫生防疫部门对毒酒和配制这类酒的原料作了采样检测,发现这些毒酒中的甲醇含量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少则几十倍,多则几百倍甚至几千倍。原来,这些受害者是由甲醇引起的急性中毒。

经过卫生和公安部门拘追踪调查,这些毒酒来自投机倒把不法分子之手。为了牟取非法利润,他们购进含甲醇最极高的工业酒精或所谓“溶剂乙醇”,并用以配制成各种冒牌酒或散装酒投入市场。这严重违反了食品卫生法,并引起人身伤残和死亡的恶果。可以说,这些肇事者就是杀人不用刀子的凶手。当然,法网恢恢,这些犯罪分子最终都逃脱不了应有的法律制裁。

甲醇的毒性如何

甲醇又称木醇或木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易燃、具有高度挥发性的液体,并略有酒精味。甲醇对人体的毒性较强,饮用4~10克就能使人中毒。甲醇在人体内先后被氧化成甲醛和甲酸。甲醛与甲酸的毒性更强,分别比甲醇大30倍及6倍。甲醛能引起视网膜和视神经的病变,最后发生视神经萎缩以致失明。甲醛和甲酸在体内可抑制某些氧化酶系统,使糖的需氧分解和代谢受到障碍,引起严重的酸中毒。

人在饮用甲醇含量很高的酒后,就会引起急性中毒,一般8~36小时左右即出现中毒症状。轻度中毒病人可有头晕、头痛、兴奋、失眠、眼球疼痛、视物模糊等症状,一般几天后即可恢复;中度中毒病人可出现呕吐、腹痛、视力减退或失明等;重度中毒病人可出现休克、抽筋、昏迷,最后发生呼吸麻痹而死亡。

甲醇的中毒剂量个体差异很大,最低饮用7~8毫升就会引起失明,30~100毫升就可使人致死。浓度越高,毒性作用越强。由于甲醇中毒没有特异的救治方法,所以一旦发生,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饮酒怎样防毒

大家都知道,酒是用大米、小麦、高粱、薯类等发酵酿制而成的。在酒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中的果胶、木质素或半纤维素能分解成甲醛基,又进~步形成甲醇,所以一般酒类中都或多或少含有一定量的甲醇。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国家制订的食品卫生标准规定:以谷类为原料的酒,甲醇含量每100毫升酒中不得超过0.04克;以山芋干、橡子或其他代用品为原料的酒,每100毫升中不得超过0.12克。每个酒厂都要严格执行这一规定。

市场上酒的品种名目繁多,它们所含的甲醇量也不一样。一般说来,市售酒可归纳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叫蒸馏酒,像各种白酒就是用原料发酵蒸馏制成的。这类酒的酒精含量较高,一般在40~60%左右;第二类叫发酵酒,这种酒是原料发酵后不蒸馏而用压榨法制成的,酒精含量较低,一般在4~20%左右,如啤酒、萄酒、封缸酒等就是这一类;第三类叫配制酒,它是以蒸馏酒为原料,再加食用香精、糖、色素等配制而成,象各种露酒、青梅酒、汽酒等即属此类。这三类酒中,以发酵酒的甲醇含量最低,而那些制酒工艺水平差,或用山芋干,橡子、枣子等酿制的白酒和以这种白酒为基料配制而成的酒所含甲醇最较高。酒中的甲醇含量如果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还是允许出售的a但由于甲醇在体内代谢缓慢,蓄积性强,因此,长期饮用甲醇含量较高的劣质酒,对身体健康也有危害,甚至能引起视网膜疾病而影响视力。

根据卫生防疫部门对各种市售酒的抽查结果看,市场上确实存在一部分甲醇含量超标准的劣质酒,有的甚至超标一、二十倍,这是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虽然含甲醇量较高的毒酒是罕见的,但因危害甚大,一旦误饮,后果不堪设想,故饮酒者务必提高警惕,以防万一。

表面上看,甲醇与乙醇非常相似。酒中甲醇含量的高低,如果单靠人的主观感觉,如看、闻等办法,是区别不出来的,一定要用化学分析方法才能确定。

饮酒控制 篇3

1 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现状

长期以来, 人们认为饮酒问题主要是针对男性而言。其实, 饮酒与性别之间并无太大关系。据韩国学者赵圣基于2000年, 针对韩国20所大学的共计3650名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 研究结果 显示: 被调查的 学生中, 约有96. 8% 的男生和95. 9% 的女生有饮酒经验。近年来, 我国国内女大学生饮酒现象日益增多, 女生饮酒率上升已成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据一项某学校进行的关于大学生饮酒问题的调查数据显示: 大学生男女饮酒率分别是86. 78% 、71. 82% ; 男生饮酒频度高于女生, 51. 43% 的男大学生和86. 92% 的女大学生每月 饮酒1次或以下; 43. 18% 的男大学 生和13. 08% 的女大学生每月饮酒2 ~ 4次; 饮酒的主要原因为社交需要, 占67. 65% ; 各类酒的 消费比例 中啤酒占85. 29% ; 20. 29% 的大学生有过醉酒现象。由此来看, 大学生饮酒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女大学生饮酒问题也逐渐突出, 亟待尽快解决。

2 高职女大学生饮酒原因分析

高职女大学生饮酒现象日益增多,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2. 1 受大学新环境影响, 饮酒成为从众行为

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 其对时间的管理能力和对压力的抵抗能力表现出一定的不足。学生更加渴望自由、无约束的生活方式。同时, 监护人监督指导的大幅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学生的一些行为。此外, 一些迎新晚会, 欢送晚会, 聚会等为女大学生学习饮酒创造了机会。在各因素的综合影响下, 高职女大学生很容易出现饮酒行为的倾向。

据调查, 在高职院校中, 同学们经常会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聚会和聚餐。而聚会也日益发展成为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聚会中, 喝酒是难免的, 但多是通过喝酒来增加和调动聚餐的气氛。大学中, 往往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 甚至世界各地的人, 聚会可以使大家感觉到更加亲切。因此, 大部分学生认为适当饮酒是有好处的。

2. 2 为交际和适应社会而饮酒

女大学生饮酒的原因主要是通过饮酒进行交际, 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在大学生群体中, 饮酒已逐渐被奉为一种“规范”, 女大学生对饮酒的认识呈现“不喝”———“可喝可不喝”———“必须喝”的发展趋势, 在一定范围内这种认识自然而然被传递下去。甚者, 一些学生误认为饮酒是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和大学生的权利, 形成了对他人大量饮酒的某种程度上的认同。在大学生活中, 一些女大学生逐步形成了错误的认识, 即认为饮酒是走向社会、走向成功必须具备的经验和必需条件。

2. 3 因受挫喝酒, 发泄不良情绪

“心情不好, 借酒消愁”俨然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道“风景”。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在竞争中遇到阻碍、在感情上遇到挫折、在工作中遭遇刁难等。很多大学生选择饮酒来发泄。饮酒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大学生用以逃避问题的一种方式。其实, 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最先考虑的应是自身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应该如何改进, 而不是一味地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别人。可见, 饮酒成为大学生逃避挫折的方式, 同时也表现出了大学生在心智上的不成熟。

2. 4 大众媒介的误导性宣传

女大学生受到来自一些大众媒介的误导性宣传, 形成对饮酒的错误认识。目前, 在一些报纸、时尚刊物中时常会有一些保健类文章, 如女人喝白酒有助于促进睡眠、安神助眠等。也有一些大众媒体有“酒精能给女人带来幸福和成功及产生魅力”等误导性宣传。因此, 许多女大学生以饮酒为自豪, 表现自己的开放, 并尽快能缩小性别带来的差距, 在竞争中更加有利。但是, 女性醉酒比男性醉酒更容易遭受来自社会的谴责, 一旦出现因醉酒或过度饮酒导致酒精中毒等问题, 便会被社会打上负面的标签。

3 高职女大学生的饮酒建议及过度饮酒预防策略

3. 1 关于高职女大学生的饮酒建议

当今社会, 饮酒不再是男性的专利。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 饮酒的性别差异越来越小。根据诸葛贞等学者进行的相关研究表明, 因为就相同量的酒而言女性和少女要较男性及少年对使用药物的效果更为敏感并且很快容易出现酒精中毒不良后果更为严重。女大学生饮酒的目的在于交际和结成亲密关系, 但是饮酒需有度, 不可过度饮酒。过度饮酒, 不仅会使女大学生学习成绩下降, 更会增加女大学生的抑郁感, 甚至出现性方面的牺牲等。高职女大学生已步入成人阶段, 适度饮酒助兴, 对身体有所好处, 特别是红酒据说有美容养颜、延缓衰老、预防疾病等功效。因此, 女大学生饮酒应注意酒的选择和饮酒量的控制。

3. 2 针对高职女大学生过度饮酒的预防策略

大学生饮酒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和高职院校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有效地预防高职女大学生过度饮酒, 笔者提出如下几点预防策略:

其一, 高职院校应出台大学生饮酒政策, 建立起预防学生饮酒的校园秩序。政策的制定, 应结合学校理念, 本校具体实际以及饮酒相关问题的类型等进行明确。必须从政策高度明确制定本政策的主要目的, 并详细规定具体的措施。如禁止在校园范围内销售、自带酒和饮酒行为等。此外, 可以同时运用校园网站, 校园BBS以及校园广播等各种方式, 加强女大学生饮酒危害性的宣传。

其二, 在校内开设不涉及酒品的场所。例如, 咖啡店、商店等。通过丰富和完善这些场所的服务, 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聚会和娱乐的空间。同时, 也可以借助闲暇时间, 组织一些音乐活动、社会活动以及比赛等。通过设计一定的奖品, 制订缜密的计划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逐步认识到饮酒的危害性以及禁酒的必要性, 进而起到规范大学生行为的目的。

其三, 通过运用流行性的社会宣传媒体介入, 反应和传递饮酒相关信息, 传递正能量, 在校园范围内建立起健康的饮酒文化。大学生十分容易受到来自社会上同龄人饮酒习惯和饮酒方式的影响。因此, 通过正确的渠道进行宣传, 使学生认识并接触到一些真实的、正确的饮酒信息是预防和防止学生过度饮酒的一种简单而易于奏效的方式。一般而言, 可以通过举办校园专题活动、校园广播、校内论坛、微博以及班级QQ群等方式来完成。

其四, 女大学生要做到自律、自爱, 主动学习一些关于饮酒的知识及酗酒的危害, 提升自控能力, 树立起良好的“酒风标准”, 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饮酒风气。特别是在聚会等场合, 应量力而行。此外, 要选择正确的交友方式, 以正确的态度解决遇到挫折, 不可借酒消愁。

参考文献

[1]高鑫, 王智勇, 高学谦, 等.辽宁省7城市学生现在饮酒与家庭因素的关系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13 (9) :817-820.

[2]罗瑜, 杨惠萍, 何梦恒, 等.云南高校学生饮酒情况调查及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 (7) :83-85.

适度饮酒益脑 篇4

研究显示,那些每天饮用不超过540毫升日本米酒或其他酒类的男性较之从不饮酒的男性在智商方面高出3.3个百分点,就女性而言,适度饮酒者较之滴酒不沾者的智商高出2.5个百分点。

研究人员在接受《新科学家》杂志采访时表示:“我们在研究中排除了诸如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但我们必须指出,对智商产生影响的因素除了适度饮酒之外可能还包括生活方式或是营养摄入量等等。”研究人员尤其指出,那些喜欢饮用日本米酒的人在生鱼片方面的摄入量一般都较高,而生鱼片的大量食用有助于提高大脑功能,与此同时,其他酒类的饮用者一般喜欢食用较多的奶酪,而奶酪对大脑的作用与生鱼片相似。

饮酒的十大误区(下) 篇5

六、烟、酒不分家

一些人认为“一支烟、一杯酒, 快乐似神仙。”尤其是喝酒到了兴头上, 别人递过来一支烟, 这时哪怕一些平时没有吸烟习惯的人, 也会边说“难得今天高兴”, 边接过来点上。

但事实上, 边喝酒边抽烟, 伤肝又伤肺。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减弱酒精对人体的作用, 相当于被“麻醉”了, 不知不觉中就会使人增加了饮酒量。

七、高度酒才够劲

日常生活中, 有些人总觉得低度酒是用酒精与纯水勾兑而成的, 喝着没劲, 而高度酒多为粮食酿造, 喝醉不上头, 喝着更带劲。

其实, 度数越高的酒也意味着酒精含量越高, 而酒精进入人体后90%以上是通过肝脏代谢的, 大量的酒精会加重肝脏的解毒负担, 酒的度数越高, 摄入量越大, 对肝的损伤就越严重。另外, 酒精经肝脏分解时需要多种酶与维生素的参与, 酒的酒精度数越高, 机体所消耗的酶与维生素也就越多。

八、突然戒酒易伤身

很多人因为健康问题被医生建议戒酒, 但很大一部分人始终未能成功戒酒, 甚至会以“突然戒酒反而伤身”为理由, 继续自己的美酒生涯。

专家指出, 一些人认为“突然戒酒反倒伤身”其实指的是一种戒断症状。对酒精已经产生了依赖的人, 如果突然戒酒, 可能会出现手抖、心慌、 抽搐发作、呕吐等戒断症状。但此时更应戒酒, 而不是认为应该喝一点酒来缓和症状。针对这种症状, 临床上有适当的药物能有效控制。

九、喝醉了抠喉咙催吐

日常应酬中, 不少人采用的“秘诀”就是喝多了之后到卫生间“抠喉咙”催吐, 呕吐之后感觉好受一些, 甚至可以继续喝酒。但专家指出, 这属于“危险动作”。

首先, 抠喉咙催吐一定要在清醒时或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进行, 因为醉酒者意识不清, 很容易吸入呕吐物引起窒息, 甚至危及生命。其次, 剧烈呕吐会导致腹内压增高, 除了容易引起胃出血外, 还会使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 引发急性胰腺炎等急症。

十、浓茶咖啡可醒酒

有些人认为, 酒后喝浓茶或咖啡有“醒酒”作用, 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

酒后饮浓茶, 茶中的咖啡因等可迅速发挥利尿作用, 促使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 (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 过早地进入肾脏, 使肾脏受损。 而咖啡的主要成分咖啡因有刺激中枢神经和肌肉的作用, 酒后喝咖啡会使大脑从极度抑制转入极度兴奋, 并刺激血管扩张, 加快血液循环, 极大增加心血管的负担, 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会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 甚至会诱发高血压。 (续完) ●

《饮酒》(其五)的三重门 篇6

一、第一重门:远

“远”是本诗第一个形而上的思考, 也是陶渊明人格操守的第一重境界, 是进入人生优美境界的第一重门。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最高理想是治国平天下, 但是他们的梦想却是功成事遂身退, 既要全忠全孝, 还要全身全节。陶渊明结庐在人境, 远离世俗名利场, 回归朴素洁净的田园。虽然不是功成身退, 也确实做到了远离是非, 由儒入道, 志在山林, 归隐田园, 成全了大节。虽然不能实现自己早年定下的“大济苍生”“兼济天下”的宏图大志, 却从容放下功名利禄, 成全了誓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节。由身远入心远, 由心远促身远, 心身皆净, 践诺了自己“委运乘化”的理想, 瞬间入道。这是中国传统文人在世俗绝境中的断臂自救,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艰难时世中的浴火重生。陶渊明逾越了很多人不能跨出的这一重门槛, 进入了很多人很难走进的这一重门, 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古代隐士中贤者的人格操守。

二、第二重门:忘

“忘”是本诗第二个形而上的思考, 也是陶渊明人格操守的第二重境界, 是进入人生优美境界的第二重门。如果说“远”是一种人生的选择, 那么“忘”则是一种人生的自觉。如果说“远”是一种距离之美的话, 那么“忘”则是一种超脱决绝之美。距离之美并不能阻隔喧嚣之闹和世俗之惑, 而且还有让其回到原点的可能, 回到从前的官场, 回到污浊的现实中去。所以陶渊明几隐几仕, 虽然是由于生活所迫, 如在《归去来兮辞》中所写到的“公田之利, 足以为酒”, 可以解决生活贫苦的困难。但毕竟不能与“贫贱不能移”的君子志向相媲美, 也是真正的君子贤者所不齿的行为。所以, 陶渊明由“远”之门毅然进入“忘”之门, 体现出超然决绝的人生态度。诗中“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之句, 一“真”一“忘”, 既是陶渊明对求真存真目标的期盼, 也是其对超然超远之境的体验;既是对有限之我的否定, 也是对无限之我的追求。这种人生超越的努力和超脱自我的胸怀, 展现出中国传统文人自我人格锻炼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趋向, 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致中和”与“君子中庸” (见《中庸》) 的价值趋同。《庄子》中有“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不管是“得意”, 还是“忘言”, 事实上是讲人格的返璞归真, 以及人与自然大道和谐相处的优美境界。三国时期的王弼在他的《周易略例》中有“故言者所以明象, 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 得意而忘象”。在这里, “言”“象”“意”三者有机统一, 由有形入无形, 由有声入无声, 由实入虚, 虚实相生, 使形而下的世界与形而上的理念浑然一体, 使有我的世界与无我的理想融会贯通, 使功利与美和谐共存。所以, 陶渊明说此时已“欲辩已忘言”, 其实是说对这种优美圆满之境去作任何形而下的辩识、描绘和把握, 其实已经不可能了或者说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陶渊明跨出了很多人跨不出的第二重门槛, 进入了很多人走不进的第二重门, 真正绽放出古代隐士中君子的人格魅力。

三、第三重门:无

明代后期文人的饮酒生活 篇7

另外, 明代后期社会经济经过长期积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 商业交往开始频繁。伴随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奢侈浪费成为一时风尚。服饰僭越礼制, 平常人家“至贱如长班, 至秽如教坊, 其妇外出, 莫不首戴珠箍, 身被文, 一切白泽、麒麟、飞鱼、坐蟒, 靡不有之。饮食上更是水陆珍品, 无所不有。”“若夫富室召客, 颇以饮馔相高, 水路之珍, 常至方丈。至于中人亦慕效之。一会之费常耗数月之食。”不仅富家大户大肆挥霍, 中产之家与平民亦趋奢侈。何良俊叙述嘉靖时饮食的奢侈情景:“余小时见人家请客, 只是果五色, 肴五品而已……今寻常燕会, 动辄必用十肴, 且水陆毕陈, 或觅远方珍品, 求以相胜。”衣食住行上的越礼逾制, 强烈冲击着封建的冲击等级观念, 也深刻影响着江南士人的言行。

明代后期的江南由于但生员数量的增多, 科考中举已经变得十分困难。科场失利的文人, 心灰意冷, 转而开始享受生活, 甚至弃儒经商。如苏州人孙春阳“万历中年甫弱冠, 应童子试不售, 遂弃举子业为贸迁之术, 始来吴门, 开一小铺”, 因为善于经营, 以至“天下闻名, 铺中之物亦贡上用”。他们纵情诗酒, 奢靡纵欲, 生活开始冲破伦理纲常, 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衣着上士人求新慕异, 范濂说“余最贫, 最尚简朴, 年来亦强服色衣, 乃知习俗移人, 贤者不免”, 饮食上更是不厌其精。“金陵士大夫颇工口腹, 至今犹然, 而 (哺) 啜家又竞称吴越间, 世言天下诸福, 惟吴越口福, 亦其地产然也”。于是士风由以前的淳朴厚实渐渐转变为放荡任性, 这可以说是晚明巨大社会变迁的体现。

“热肠如沸, 茶不胜酒;幽韵如云, 酒不胜茶。酒类侠, 茶类隐”。对于文人来说, 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数酒。他们把酒作诗, 借酒消愁, 四方交游, 更是无酒不成会。而江南由于交通的发达, 天下美酒能够迅速汇集, 为文人饮酒提供了物质保证。

首先, 文人善于饮酒, 对美酒孜孜以求, 以饮尽天下美酒为荣。

明代的医圣李时珍说过:“酒, 天之美禄也。面麹之酒, 少饮则和血行气, 壮神御寒, 消愁遣兴。”正因为酒具有上述功效, 所以文人才倾心不已。何良俊记载善饮的友人, “余交知中称善饮者, 则有宝应朱射陂子价, 南都许石城仲贻, 姑苏袁吴门鲁望、太仓王凤洲元美、上海朱醉石邦宪, 每饮必竟日, 恬愉畅适, 所谓令人欲倾家酿也”。顾起元饮尽天下美酒, 他称:“计生平所尝, 若大内之满殿香, 大官之内法酒, 京师之黄米酒, 蓟州之薏苡酒, 永平之桑落酒, 易州之易酒, 沧州之沧酒, 大名之刁酒, 焦酒, 济南之秋露白酒, 泰和之泰酒, 麻姑之神功泉酒, 兰溪之金盘露酒, 绍兴之豆酒, 粤西之桑寄生酒, 粤东之荔支酒, 汾州之羊羔酒, 淮安之豆酒, 苦揣酒, 高邮之五加皮酒, 扬州之雪酒, 稀芬酒, 无锡之华氏荡口酒, 何氏之松花酒, 多色味冠绝秆, 若市酤, 浦口之金酒, 苏州之坛酒, 三白酒, 扬州之蜜淋酒, 江:阴之细酒, 徽州之白酒, 句曲之双投酒, 皆品在下中。其他, 色味俱不宜入杯勺矣, 若山西之襄陵酒, 河津酒, 成都之郫筒酒, 关中之蒲桃酒, 中州之西瓜酒, 柿酒, 枣酒, 博罗之桂酒, 余惜未见。说者谓近日湖州南浔所酿, 当为吴越第一, 若四川之咂麻酒, 勿饮可也……高邮之五加皮酒, 扬州之雪酒、豨签酒, 无锡之华氏荡口酒、何氏松花酒, 多色味冠绝者。若市酤浦口之金酒, 苏州之坛酒、三白酒, 扬州之蜜淋酒, 江阴之细酒, 徽州之白酒, 句曲之双投酒, 皆品在下中, 内苏之三白, 徽之白酒, 间有佳者。其他, 色味俱不宜入杯勺矣。”

其次, 文人饮酒口味各异, 但对于酒品的要求很高, 甚至自己酿造。

袁宏道的《觞政》专门介绍酒品辨别与饮酒宜忌:“凡酒以色清味冽为圣, 色如金而醇苦为贤, 色黑味酸醨者为愚。以糯酿醉人者为君子, 以腊酿醉者为中人, 以巷醪烧酒醉人者为小人”。田艺蘅不喜欢甜酒, 而偏爱香醪酒, 因为“有自然之香, 乃为佳酿”。谢肇淛也喜欢品酒, 他认为“酒以淡为上, 苦洌次之, 甘者最下”。

文人善于品酒, 而市酤之酒品质优劣不同, 因而文人士大夫更钟情于自己酿酒, 自酿不仅口味适宜, 酿酒的过程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和娱乐。如隆庆、万历时期, “士大夫家间有开局造酒者, 前此如王虚窗之‘真一’, 徐启东之‘凤泉’, 乌龙潭朱氏之‘荷花’, 王藩幕澄宇之‘露华清’, 施太学风鸣之‘靠壁清’, 皆名佳酝……于是市买所酤, 仅以供闾阎轰饮之用, 而学士大夫, 无复有索而酤之者矣”。

这些酒的酿造取材广泛, 种类齐全, 白酒、黄酒、米酒、果酒、药酒皆有, 可谓集百家所长, 为我所用。而文士酿酒的典型当属高濂, 他在《遵生八笺·酿造类》说:“此皆山人家养生之酒, 非甜即药, 与常品迥异, 豪饮者勿共语也。”例如, 其中的建昌红酒:用好糯米一石淘尽, 倾缸内, 中留一窝, 内倾下水一石二斗。另取糯米二斗煮饭。摊冷作一团放窝里内, 盖讫, 待二十日饭浮浆醉, 摝去浮饭, 沥干浸米。先将米五斗淘尽, 铺于甑底, 将湿米次第上去, 米熟略摊气绝, 翻在缸内中盖下。取浸米浆八斗, 花椒一两, 煎沸出锅。待冷用白曲三斤捶细, 好酵母三碗, 饭多少加常酒放酵法, 不要厚了。天道极冷, 放暖处, 用草围一宿, 明日早将饭分作五分, 每分和前曲饭同拌匀, 踏在缸内。将余在熟尽放在面上, 盖定。候二十日打扒, 如面厚三五日大不遍, 打后面浮涨足, 再打一遍, 仍盖下。十一月二十日熟, 十二月一日熟, 正月二十日熟, 余月不宜造榨。取澄清并入白檀少许, 包裹泥定。头糟用熟水随意副之, 多二宿便可榨。

其中指出酿酒的时间是冬季十一月至来年正月, 其余时间不适宜, 即宜寒不宜暖。这是因为在古代酿酒气温低时, 加热较为容易, 但是气温高时, 冷却则有难度, 这必然会对酒品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 自古酿酒多在秋冬季节。此外还要在酒内添加“白檀少许”, 这是因为“白檀调气”, 其味“辛、温、无毒”, 中医认为能入脾、胃、肺经, 具有理气散寒、止痛等功效, 因而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

除去米酒外, 还有以动物为原料的酒, 如羊羔酒, “糯米一石, 如常法浸浆, 肥羊肉七斤, 曲十四两, 杏仁一斤, 煮去苦水, 又同羊肉多汤煮烂, 留汁七斗, 拌前米饭加木香一两同酝, 不得范水, 十日可吃, 味极甘滑”。首先杏仁与木香能有效除去羊肉的膻味, 使酒倍加香醇。此外, 它们二者还具有药用价值, 木香为“引药之精”, 具有“散滞气, 调诸气, 和胃气, 泄肺气”的功效, 杏仁也能够治疗“心下烦热, 风气往来, 时行头痛”, 对于“咳嗽、喘促”也能起到“润心肺”的作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文人在酿酒的过程中不仅追求酒品的味觉感受, 也开始注重酒品的养生价值。

再次, 文人饮酒开始摆脱低级趣味, 更加注重饮酒的养生价值。

最初之文人饮酒大多追求酒酣耳热的感官愉悦, 但伴随文人对酒品要求的不断提高, 他们更加注重饮酒的养生价值与品饮的心灵舒适。因而酿造并品饮药酒成为一种风气。

明代后期文人饮用药酒十分注意时节。如端午时饮用菖蒲酒, 在明朝社会上下是非常普遍的。李时珍说:“国初周颠仙对太祖高皇帝常嚼菖蒲饮水。问其故。云服之无腹痛之疾。高皇御制碑中载之。菖蒲气温味辛, 乃手少阴、足阙阴之药。心气不足者用之, 虚则补其母也。肝苦急以辛补之, 是矣。”可见菖蒲是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的, 难怪连皇帝都如此重视。高濂《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中卷《酿造类》中记载有“菖蒲酒”:“取九节菖蒲生捣绞汁五斗。糯米五斗, 炊饭。细曲五斤, 相拌令匀, 如磁坛密盖二十一日即开。温服, 日三服之, 通血脉, 滋荣卫, 治风痹、骨立、痿黄, 医不能治。服一剂, 百日后, 颜色光彩, 足力倍长, 耳目聪明, 发白变黑, 齿落更生, 夜有光明, 延年益寿, 功不尽述。”从中可见, 菖蒲不仅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长期服用还有助于延年益寿。李时珍说菖蒲能够“治三十六风, 一十二痹, 通血脉, 治骨痿, 久服耳目聪明”。

此外, 五加皮酒也是非常受文人喜爱与推崇的。高濂《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中卷《酿造类》中记载有“五加皮三骰酒”:“法用五加根茎、牛膝、丹参、枸杞根、金银花、松节、枳壳枝叶, 各用一大斗, 以水三大石, 于大釜中煮取六大斗, 去滓澄清水, 准几水数浸麹, 即用米五大斗炊饭, 取生地黄一斗, 捣如泥, 拌下。二次用米五斗炊饭, 取牛蒡子根, 细切二斗, 捣如泥, 拌饭下。三次用米二斗炊饭, 大蓖麻子一斗, 熬捣令细, 拌饭下之。稍候冷热, 一依常法。酒味好, 即去糟炊之。酒冷令发, 加以曲末投之。味苦薄, 再炊米二斗投之。若饭干不发, 取诸药物煎汁热投。候熟去糟, 时常饮之, 多少常令有酒气。男女可服, 亦无所忌。服之去风劳冷气, 身中积滞宿疾, 令人肥健, 行如奔马, 巧妙更多。”其中使用的药材有十多种, 而且搭配合理, 运用适当。如五加皮, “久服轻身明目, 吴人于早春采取其芽, 焙干点茶, 清香特甚, 味亦绝美, 亦可作酒, 服之延年”。李时珍也说服用五加皮酒能“去一切风湿痿痹, 壮筋骨, 填精髓”。五加皮延年益寿的功效由此可见。

陶渊明《饮酒》诗刍议 篇8

一、借酒修德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在生活中也处处可见, 当然饮酒也要讲究适量、健康, 即喝酒要讲究酒德。“阮籍醒时少, 陶潜醉日多”, 陶渊明喜酒, 并不是一般的粗野匹夫的撒酒疯, 也不是高阳酒徒般的嗜酒如命, 而是其人生修炼过程中的一道风景。渊明生活于晋末乱世, 充满智慧的他不能随意展示自身特有的才华。《论语 • 公冶长篇》载孔子评价宁武子:“邦有道, 则知;邦无道, 则愚。其知可及也, 其愚不可及也。”[2](49)陶渊明借酒避世, 但他不愿意如同俗人般张皇失措, 而是借酒来增添自身的道德修为。梁萧统《陶渊明集序》:“夫自炫自媒者, 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 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 贤人遁世。其故何也?含德之至, 莫逾于道;亲己之切, 无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 道亡而身害。处百龄之内, 居一世之中, 倏忽比之白驹, 寄遇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而盈虚, 随中和而任放, 岂能戚戚劳于忧畏, 汲汲役于人间!”[3](9)

无酒不成诗, 诗词里的酒最香浓。屋内的诗人, 披着粗布衣衫, 隐几兀坐, 酒杯已空, 诗情也快要积满了, 残灯下陶渊明翻动从前生涯一幕幕, 诗句也一句句跃然纸上。写好的诗越积越厚, 就这样成就了这广为流传的《饮酒诗二十首》。这组诗并不单单是酒后遣兴之作, 每首诗背后都有着诗酒话人生的真意。普通人的饮酒, 只是饮一份生活, 而先生饮酒则是饮一份自然、饮一种人生。萧统每读渊明诗文, 感叹不已:“横素波而傍流, 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 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 安道苦节, 不以躬耕为耻, 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 与道污隆, 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 不能释手, 尚想其德, 恨不同时。”[3](9)萧统此论, 诚非虚言!

二、借酒抒情

陶渊明的一生, 注定与酒有着不解之缘。诗酒人生, 然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些饮酒诗意在托酒言志, 以示人生醒醉。《饮酒》诗二十首中, 属第五首流传最广, 在这里就详细赏析下这首诗。“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 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 抬头见山, 是那样的怡然自得, 那样的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 “悠然”说明诗人所见所感, , 非有意寻求, 而是不期而遇。“见”是无意中的偶见,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 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 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 飞鸟结伴飞返山林, 万物自由自在, 适性而动, 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 悠然自在, 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真意”可以理解为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 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 而应该回到自然中, 去欣赏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 值得慢慢品尝。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 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 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 还是或抒归隐的自然之情, 或叙田园的怡然之乐, 或道人生之真意, 都既富于情趣, 又饶有理趣。诗篇虽然自然平淡, 但有着醇香的意味。陶先生的饮酒诗, 诗意健康明朗, 质朴自然, 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又像醇香的陈年美酒, 让人回味无穷。萧统云:“有疑渊明之诗, 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 亦寄酒为迹也。”[3](10)萧统确属渊明的真正知音。

三、借酒消愁

生活有甜亦有苦, 有乐亦有愁。《诗经 • 郑风 • 女曰鸡鸣》:“宜言饮酒, 与子偕老。琴瑟在御, 莫不静好。”[4](127)后有曹操把酒言说:“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更有阮籍借酒装疯, 明哲保身。而陶渊明借酒又有另外一番情趣。他常常以酒会友, 把酒言欢, 将他与友人的美好情谊寄放在酒中完成一种精神上的相交。在现实生活中, 人际交往总是带有功利性和目的性, 酒桌上谈生意那是再自然不过。然而陶渊明的酒已然超越了功利性和目的性, 只是纯粹的友谊, 还有纯粹的酒。不仅如此, 陶渊明的朋友们知道他特别爱喝酒, 每次来拜访的时候都要带上美酒佳酿和他一同通宵欢饮, 把酒达旦, 并乐在其中。陶渊明也常常在酿新酒后邀请自己的朋友来家中品尝。在酒中, 陶渊明似乎暂时忘却了内心的惆怅, 陶醉于酒的情话中, 与好友一起诗酒人生!陶先生是一个可爱的人, 一个敢于坚持自己信念的人, 他是真隐士。他的酒品、诗品、人品, 一直为后世所敬仰。酒中诗, 诗中酒, 不管是酒成就了诗, 还是诗影响了酒, 这个爱喝酒的隐士, 在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笔重彩的一抹写意。可以这样说:“先生不负酒, 酒也不负先生!”

摘要:陶渊明喜欢饮酒, 也创作了大量的饮酒诗。陶渊明创作饮酒诗, 或借酒修德, 或借酒抒情, 或借酒消愁, 无不是其个人情性的真实表露。

关键词:陶渊明,饮酒诗,性情

参考文献

[1]房玄龄.晋书[M].中华书局, 1974.

[2]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 2009.

[3]逯钦立.陶渊明集[M].中华书局, 1979.

健康饮酒,快乐驾车 篇9

在中国浩瀚的文化卷帙中,从来不乏酒的身影。作为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产生于西周初期的《诗经》中就已经有了大量关于酒的记述和描写。《诗经》共305篇,“酒”字共出现了63次。如在《郑风?女曰鸡鸣》中,“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以酒佐情,描写了夫妇和乐的幸福场景。

从《诗经》中关于酒的描写可以看出,酒从一开始就和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以后再没有分开。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诗歌从此就弥漫着酒的芬芳,这一弥漫就是两千五百多年。诗人余光中对李白有一段凝练传神的描写:“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酒给了李白俊逸的才思,也给了唐诗绝代的风华。翻阅唐诗,可以发现,各种场合都少不了酒。落寞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开怀时“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豪迈时“葡萄美杯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离别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旖旎时“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唐诗之外,依然酒香不散。东汉,雄才大略的曹操,发出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深沉感慨;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给我们带来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无极追想;才女李清照,留下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闲适情怀……

古人饮酒,有许多雅趣,“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将钩子藏于左右两手的任何一只手中,让对方猜是哪一只手,输者罚酒。这种简单的游戏,旨在增添酒宴的欢乐气氛,在古代十分盛行。“曲水流觞”是另一种著名的饮酒游戏,大家坐在弯曲河渠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修成后,就举行过这样的活动,引为千古佳话。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也描述了不少喝酒时的小游戏,譬如逗刘姥姥一起行酒令,让一众夫人小姐捧腹不已。

玉碗盛来琥珀光

酒文化并不是中国的专属,而是属于世界的财富。纵观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酒文化。

俄罗斯人饮酒习惯大杯,而且要一饮而尽,否则就算不得真爷们儿。俄罗斯人在喝伏特加时,还要从喉咙里发出“咕噜”声,相传这是彼得大帝留下来的,几百年已形成传统。

相比之下法国人饮酒喜欢慢慢品味,他们一定要把酒从舌尖慢慢滑到喉头,而且愈是好酒愈要慢饮。在法国,还非常讲究酒和菜的搭配,一般来说白葡萄酒配鱼类菜肴,红葡萄酒配肉类菜肴。此外,对酒的温度、盛酒容器都有一定要求。足见法国人是享受情调的高手。

英国的威士忌,有多种搭配方法。威士忌加黑麦、燕麦、玉米……“混合是一种艺术”,英国对这种搭配相当自豪,其调酒艺术也令人望尘莫及。

日本男人更为贪杯,酒是他们化解压力的最佳途径。他们的许多重大决定不在办公室里,而是在酒店里黄汤下肚后。同时谁升谁迁,一概是要喝酒的。酒吧成了日本男人的天堂,下班后都要尽情在里面享受够了,才拖着醉步回家。

德国以啤酒著名。啤酒杯、啤酒节、啤酒园、啤酒香肠、啤酒地下屋……德国人变着戏法享受啤酒。

墨西哥人也很爱喝啤酒。他们的啤酒是龙舌兰做的,呈乳胶状,而且酿好当天就要喝掉。如果有一天你有机会到墨西哥,饮上一大杯龙舌兰做的啤酒,将是一种难忘的体验。

无限畅饮酒自伤

“劝君更进一杯酒,走遍天下皆朋友”、“高山流水觅知音,我与大哥酒连心”、“要让客人喝好,自家先得喝倒”……这些酒桌上的敬酒词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在中国,酒成了交往的媒介、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推杯换盏间化解拘谨的氛围,让不甚相熟的人去除戒备,敞开心扉,达到深入交流的目的。所谓“无酒不成席”,酒在我们社交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酒喝多了,当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脑科医学专家张大千在《百家讲坛》中讲“名人酒文化”时说,“但恨饮酒不得足”是陶渊明真实的心理写照。这样好酒给他带来了恶果,一是辭职归乡,二是五个儿子都是痴呆:“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艺。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对痴呆症状描述准确,像写出了病历一样。陶渊明并不知道这种悲惨与他有关,还在怪儿子,老了他才悟出来,很后悔。这一点,现代人都知道:酒精会影响精子的质量。

饮酒除了影响生殖系统,还会影响心脑血管及肝脏功能。酒精会干扰体内的脂代谢,造成高血脂、脂肪肝等。除了对身体的伤害,过量饮酒也可能毁灭家庭幸福。酒精降低了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产生暴力,有些酗酒者更是把打老婆、打孩子当成酒后发疯的家常便饭,让婚姻伤痕累累,最终破碎。

下面这张图显示了饮酒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血液酒精浓度(BAC)在50mg/100mL时可导致判断力下降,BAC达到100mg/100mL时,会造成驾驶困难,反应速度降低;BAC达到200mg/100mL时,会有哭泣等异常行为;BAC达到300mg/100mL时,会产生复视现象;BAC达到450mg/100mL时,会神志不清;BAC达到600mg/100mL时,则可能造成死亡。

驾车不喝酒幸福方长久

饮酒可帮助人们消除烦恼,激发创造力;而驾驶可满足人们对外界的控制欲望,在自由驰骋中寻找刺激。这两种行为都能使人实现对快乐的追求。因此,有人把这两种行为组合起来,企求得到更多的快感。然而令我们触目惊心的是,酒后驾驶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行为,它带给我们的不是快乐,而是血肉横飞的灾难。

酒精已被确认是导致30%~70%致命交通事故的因素,意味着全世界大约1/3的致命交通事故和酒精有关。然而,一项调查显示,很多喝了酒的驾驶员认为自己饮酒未过量,神志清楚,不会影响驾驶能力。事实真的如此吗?

有这样一个测试,让一个人在喝酒前及喝酒后用笔在纸上写同样的一句话:

从这个测试中可以看到写字的笔迹越来越歪斜。当用笔都有困难的时候,你难道还认为自己有能力驾驭汽车吗?

科学研究证明,酒精会在以下几个方面严重影响驾驶能力:

一、损害判断速度和距离的能力。人对光、声、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从而无法正确判断距离和速度。

二、令反应减慢。饮酒后,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饮酒后易困倦疲劳,甚至进入睡眠状态。

三、影响动作的协调性。饮酒后因酒精麻醉作用,触觉能力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

四、导致视力模糊。饮酒后会使视力暂时受损、视像不稳、辨色力下降,因此不能发现和正确领会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

五、令人高估自己的能力。酒精刺激下,驾驶者有时会过高估计自己,危险驾驶行为增多,对周围人劝告常不予理睬,往往做出力不从心的事。

六、饮酒越多,危险越大。

七、就算只喝少量含酒精的饮料,亦足以影响你的驾驶能力。

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50mg/100ml 时,卷入事故的风险是未饮酒驾驶员的2倍,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80mg/100ml 时,卷入事故的风险是未饮酒驾驶员的4倍,摩托车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50mg/100ml 时,卷入事故的风险是未饮酒驾驶员的40倍。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中,其中一条是“戒烟限酒”,因此饮酒时一定要提醒自己适可而止,既从容享受中国的酒文化,又兼顾自身的健康与安全;其次,必须牢记,饮酒和驾驶不能同时进行,选择饮酒,就放弃车钥匙;选择了方向盘,就坚决滴酒不沾。只有这样,才能让精彩生活不断延续。

唐代饮酒诗的审美形态 篇10

唐代是酒文化发达的朝代, 因而也是饮酒诗繁荣的时期, 不但数量多, 诗的形式也多样化, 和历代饮酒诗相比, 唐代饮酒诗颇具特色。由于唐帝国都市增多, 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加上造酒工艺水平的提高, 酒类数量不少。李肇《国史补》曾记载唐各地名酒:“酒则郢州之富水, 乌程之若下, 荥阳之土窟春, 富平之石冻春, 剑南之烧春, 河东之乾和、蒲萄, 岭南之灵溪、博罗, 宜城之九酝, 浔阳之湓水, 京城之西市腔, 虾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浆类酒, 法出波斯。三勒者谓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1]197唐时的鲁酒、新丰酒、桑落酒、宜春酒也都堪称一代名酝。单就葡萄酒来说, 酿造工艺颇精, 旧题柳宗元所撰《龙城录》曰:“魏左相能治酒, 有名曰‘醽淥 (今作醽醁) 翠涛’。常以大金礨内贮盛, 十年饮不败, 其味即世所未有。太宗尝有诗赐公:‘醽淥胜兰生, 翠涛过玉薤。千日醉不醒, 十年味不败。’兰生, 即汉武帝百味旨酒也。玉薤, 炀帝酒名。此公酒本学酿于西羌人, 岂非得大宛之法, 司马迁所谓富人藏万石葡萄酒, 数十岁不败者乎?”[1]148并且, 唐代社会饮酒蔚然成风, 从皇室贵族到各级官员, 以及文人阶层, 他们出入阁楼饮宴, 饮酒赋诗, 使得酒文化日益发达, 甚至普通民众, 以及僧道、隐士等都热衷于这杯中之物。王绩著《酒经》、《酒谱》, 皇甫嵩撰《醉乡日月》, 虽然都是讨论唐人酒令的著作, 但内容涉及了饮论、宾主之礼仪、酿酒等很多方面, 足以说明酒已成为唐代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

在此语境下, 唐代饮酒诗的数量与质量都超越前代。就诗人主体而言, 唐代饮酒诗主要集中于王绩、李白、岑参、杜甫、白居易、陆龟蒙、皮日休等人的创作中。这些代表诗人, 把酒与诗融为一体, 形成了酒香飘逸的诗酒文化。但这种诗酒文化往往又呈现出多元的色彩, 体现在饮酒诗上, 便是多样的审美形态。像王绩, 继承了阮籍借酒遁世、陶渊明田园诗酒的传统, 讲求人与自然相融, 饮酒实是自乐, 所以其《独酌》诗云:“浮生知几日, 无状逐空名。不如多酿酒, 时向竹林倾”;在《醉后》他还说:“阮籍醒时少, 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 乘兴且长歌。”可见, 王绩代表了唐人饮酒诗之诗酒隐逸、风流自赏的一派。而李白则是入世的, 李白被称为“斗酒诗百篇”。其诗集中与酒有关的作品, 触目皆是, 仅以“酒”、“醉”为诗题的作品就有《将进酒》、《对酒》、《山人劝酒》、《醉后赠从甥高镇》、《北山独酌寄韦六》、《独酌青溪江山寄权昭夷》、《醉后赠王历阳》、《把酒问月》、《月下独酌》、《独酌》、《春日独酌》、《春日醉起言志》、《待酒不至》、《对酒忆贺监》、《鲁中醉起作》、《对雪醉后赠王历阳》、《自汉阳病酒寄王明府》、《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等等, 其他为酒宴饯别而写的诗就更多了。李白对酒似乎有超出常人的理解, 其《月下独酌》其二歌吟道:天若不爱酒, 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 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 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 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 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 勿为醒者传。

李白饮酒诗的重要特征就是诗、酒、月构成了独特的意象。他饮酒必吟诗, 诗中自有月。月与诗人难分难舍, 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孤独, 而天上孤寂运行的明月, 自然就成了诗人的身影与知己。《月下独酌》其二集中抒发他对饮酒之道、饮酒之趣的“禅解”。李白的思想较复杂, 他不像杜甫谨守儒教, 他杂儒、道、纵横、任侠及神仙诸家, 他既仰慕鲁仲连的功成身退, 也歌颂谢安的谈笑静胡沙, 因而其诗飘逸而纵横, 故其酒道、酒趣也不是纯然儒者的气象。他认为人爱酒是天经地义的, “爱酒不愧天”, 圣贤尚且赞酒, 所以饮酒“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李白往往借酒诉说其理想追求、鄙薄功名利禄以及自己一生不得志的苦闷。他心中许多情绪都是借“酒话”倾吐出来的, 所以有时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这是被召入京前视功名如草芥;当现实击碎了梦想, 人生不如意时, 他又唱出:“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将进酒》) 安史之乱后, 他因支持永王璘而被流放夜郎, 理想彻底破灭, 于是诗酒风流, 或问道求仙, 或浩歌对月,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 !李白得酒仙、诗仙之名, 实则是其人生的悲剧, 其故作放达出世之语, 难掩其怀才不遇苦闷, 因此其饮酒诗的底蕴实际是诗人化解不开的深悲巨痛。

杜甫也是唐代著名的饮酒诗诗人。其一生与诗酒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但杜甫由于同李白思想性格不同, 生活的遭际也不一样, 因而其对生活、饮酒的态度情趣也就不同。杜甫更近平民或不幸者, 这是因为他自己一生穷困潦倒, 借酒浇愁之故。其《醉时歌》是赠广文馆博士郑虔的, 诗人感叹郑氏“诸公衮衮登省台, 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粱肉, 广文先生饭不足”, 但郑虔“先生有道出羲皇, 先生有才过屈宋”, 而诗人自己也遭人嗤笑“被褐短窄鬓如丝”。面对不公的命运, 他愤然感慨:“儒术于我何有哉, 孔丘盗跖惧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 生前相遇且衔杯!”在另一首饮酒诗《醉歌行》中, 杜甫还是一腔的悲怀, “众宾皆醉我独醒, 乃知贫贱别更苦, 吞声踯躅涕泪零”, 李白也会愤而不平, 高呼“古来圣贤皆寂寞”, 但他从不露出杜甫式的凄苦吞声之状。杜甫不是游山求道, 也不是与神仙相期云汉, 而是时刻关注着现实社会, 比如安史战乱与自身的温饱, 所以他说:“但使残年饱吃饭, 只愿无事常相见” (《病后遇王倚饮赠歌》) 、“置酒张灯促华馔, 且将款曲终今夕, 休语艰难尚酣战” (《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饮宴因为醉歌》) 。这恰与视富贵如敝屣、粪土王侯的李白形成鲜明对照。因此, 杜甫的饮酒诗, 显示出一个一生落拓者的形象, 他忧国忧民, 忧愤苦闷, 多触及现实生活, 因而引起后世无数文人的共鸣, 刘熙载即看到:“太白早好纵横, 晚学黄老, 故诗每托之以自娱。少陵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2]59确为至评。

中唐较著名的饮酒诗诗人, 有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 他们也是各具面貌。白居易直接与饮酒有关的诗不下于50余首, 其饮酒诗反映了一个士大夫人生虽有坎坷, 但晚年追求闲适安逸的精神世界。最典型的要算《劝酒寄元九》:薤叶有朝露, 槿枝无宿花。君今亦如此, 促促生有涯。既不逐禅僧, 林下学楞伽。又不随道士, 山中炼丹砂。百年夜分半, 一岁春无多。何不饮美酒, 胡然自悲嗟。俗号销愁药, 神速无以加。一杯驱世虑, 两杯反天和。三杯即酩酊, 或笑任狂歌。陶陶复兀兀, 吾孰知其他?况在名利途, 平生有风波。深心藏陷阱, 巧言织网罗。举目非不见, 不醉欲如何?

看不惯官场的黑暗, 但仕途凶险, 作为过来人, 白居易劝人闭眼躲避现实, 不妨在醉中“陶陶复兀兀”。元稹在《酬乐天劝醉》中答道:“共醉真可乐, 飞觥撩乱歌。独醉亦有趣, 兀然无与他。美人醉灯下, 左右流横波。王孙醉床上, 颠倒眠绮罗。君今劝我醉, 劝醉意如何?”元稹的酬答可见出唐代中期士大夫们陶醉在纸醉金迷中的生活情状。刘禹锡在其《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也说:“把取菱花百炼镜, 换他竹叶十分杯。嚬眉厌老终难去, 蘸甲须欢便到来。妍丑太分迷忌讳, 松乔俱傲绝嫌猜。校量功力相千万, 好去从空白玉台。”可见, 唐代中期士人的精神面貌, 即年轻从政时欲有所作为, 但碰壁之后就只有借酒以浇胸中之块垒了。时代的压抑与诗人的借酒浇愁、颓然回归, 成为唐代中期饮酒诗鲜明的主题特色。

皮日休、陆龟蒙是晚唐饮酒诗的代表人物。二人常诗酒酬答, 皮日休曾有《酒中十咏》, 在诗序中诗人阐述了饮酒与人生穷通祸福的关系, 并说:“余之于酒得其乐, 人之于酒得其祸”, 于是继王绩《酒谱》之后, 他作《酒中十咏》, 分别歌咏酒星、酒泉、酒蒭、酒床、酒垆、酒楼、酒旗、酒樽、酒城、酒乡等。陆龟蒙有《奉和袭美酒中十咏》, 后来还作《添酒中六咏》。这实际是用诗歌形式写的“酒谱”, 并且, 皮、陆的这类饮酒诗, 实际已具咏物诗的性质了。这也是唐代饮酒诗的一种很特别的写法。当然, 皮、陆也有不少反映其诗酒生活的作品, 如陆龟蒙的《置酒行》、《袭美以公斋小宴见招因代书寄之》、《对酒》等, 皮日休的《醉中即席赠润卿博士》、《友人许惠酒以诗征之》等, 见出其对前辈饮酒诗的继承, 也反映了晚唐文人诗酒唱和与饮宴生活的一个侧面。

综上, 唐代酒文化发达, 制酒工艺水平很高, 酒类众多, 整个社会饮酒风尚极为浓厚。与之相应的, 饮酒诗较之前代有重要的发展, 不仅数量多, 而且形式多样, 古体、乐府歌行皆备, 尤以近体为主。更重要的, 唐代饮酒诗呈现出多样的审美形态, 既有初唐王绩为代表的诗酒隐逸、风流自赏, 也有李白以酒来倾诉理想追求、鄙薄功名利禄的“盛唐醉态”, 还有杜甫饮酒诗中那终生落拓的诗人形象, 忧国忧民, 忧愤苦闷, 具有强烈的现实情怀。迨至中唐, 时代的压抑与诗人的借酒浇愁、颓然回归, 成为此期饮酒诗的主题特点。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等人的饮酒诗, 则具咏物诗的性质, 成为唐代饮酒诗别样的审美形态。

摘要:唐代社会酒文化发达, 与之相应, 饮酒诗较之前代有重要的发展, 唐代饮酒诗呈现出多样的审美形态, 既有王绩的诗酒隐逸、风流自赏, 也有李白诉说理想追求、鄙薄功名利禄的“盛唐醉态”, 还有杜甫饮酒诗忧国忧民、忧愤苦闷的现实情怀。

关键词:饮酒诗,唐代,酒文化,审美形态

参考文献

[1]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 (上)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上一篇:老年肿瘤护理下一篇:权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