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氟康唑

2024-09-12

伊曲康唑、氟康唑(精选10篇)

伊曲康唑、氟康唑 篇1

我院于2008年1月~2009年6月分别采用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作对照研究, 观察疗效与安全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就诊患者, 纳入研究的条件:根据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及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而确诊的甲真菌病病例;患者1个月内未局部和系统用过甲真菌病治疗药物;患者及家属均同意接受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 并能定期复诊。排除条件:三唑类、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或其他多种药物过敏者;急、慢性肝炎患者;肝肾功能有损害者;妊娠、哺乳期妇女;患有免疫功能低下疾病者;正在服用影响伊曲康唑或氟康唑吸收、代谢及同时使用会增加各自不良反应的药物者;已知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的真菌感染。淘汰病例标准:中断治疗者, 治疗过程中合并应用其他甲真菌病治疗药物者不能定期复诊者, 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异常变化者, 因服药引起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者, 后者计入不良反应内, 不作疗效判定。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136例, 男60例, 女76例;年龄18~57岁, 平均 (31.26±11.1) 岁;病程2个月~15年, 平均 (2.65±0.87) 年;其中, 指甲甲真菌病80例, 趾甲甲真菌病56例;单甲感染70例, 多甲感染66例;甲下型甲真菌病114例, 浅表性白色甲真菌病22例。对照组共132例, 男58例, 女74例;年龄18~54岁, 平均 (32.01±10.3) 岁;病程3个月~14年, 平均 (2.45±0.91) 年;其中, 指甲甲真菌病80例, 趾甲甲真菌病52例;单甲感染72例, 多甲感染60例;甲下型甲真菌病112例, 浅表性白色甲真菌病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种及严重程度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方法

治疗组每周固定日期1次口服氟康唑150 mg, 连续16周。对照组口服伊曲康唑200 mg, 每日2次, 连续7 d, 停药3周, 为1个疗程, 进行4个疗程, 共16周。

1.3 观察项目

1.3.1 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病甲位置、病甲数量、甲厚度、周围皮肤真菌感染情况等进行记录;测量病甲面积, 计算病甲面积占的百分数。

1.3.2 真菌检查

所观察的病例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真菌镜检, 部分患者同时进行真菌培养。

1.3.3 不良反应观察

不良反应程度按轻、中、重三级判断。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关系按五级评价, 仅对肯定有关和可能有关的反应列为药物不良反应。

1.3.4 实验室检查

观察并记录病例治疗前、后作血、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的结果。另外, 于治疗前及治疗4、8、12、16周进行肝功能检查, 发现肝功能异常改变者, 停止治疗。

1.4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为甲真菌病体征消失, 甲板透明、光滑、平整、有光泽, 病原学检查全部正常, 即甲面积百分数下降指数≥0.9, 真菌镜检和 (或) 培养阴性。显效为病情明显好转, 积分下降指数0.70~0.89, 真菌镜检和 (或) 培养阴性。进步为用药后病情好转, 但不够明显, 甲面积百分数下降指数0.50~0.69, 真菌镜检和 (或) 培养阳性。治疗后病情无改善或加重, 甲面积百分数下降指数<0.49, 真菌镜检和 (或) 培养阳性。治疗后甲面积百分数下降指数按下式计算:

有效率= (痊愈+显效) /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氟康唑组有效率为83.32%, 伊曲康唑组为86.61%, 两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χ2=0.25, P>0.05) 。氟康唑组痊愈率为68.38%, 伊曲康唑组为71.21%, 两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χ2=0.16, P>0.05)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氟康唑组136例患者中, 9例发生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6.62%;酮康唑组132例患者中, 10例发生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7.58%。两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χ2=3.39, P>0.05) 。

3 讨论

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统称为甲真菌病[1], 多由手足癣直接传染, 易感因素有遗传因素、系统性疾病、局部回流障碍、甲外伤等[2]。长期以来, 皮肤癣菌为甲真菌的主要致病菌, 但近年来, 非皮肤癣菌类真菌如念珠菌、曲霉菌感染指趾甲引起的甲真菌病的比例在逐年增多[3,4]。

本次临床观察使用的氟康唑与伊曲康唑均为广谱抗真菌药物, 对照组药物伊曲康唑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其他霉菌均具有抑菌作用, 亲脂性高, 与角蛋白结合力强, 推崇的治疗方案是200 mg, 每日2次, 连续7 d, 停药21 d, 再冲击3~4次[5], 本研究对照组即采用该治疗方案。治疗组药物氟康唑为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为90%, 这与其分子量较小, 而且与其他唑类药物相比亲水性更好有关。氟康唑的抗真菌机制基本与唑类相同, 主要通过其唑环上的第4位氮原子与含二价铁血红蛋白的细胞色素P450结合, 从而抑制了C-14去甲基化酶活性, 致麦角固醇合成受阻[6]。

两组均取得良好疗效, 氟康唑组有效率为83.32%, 痊愈率为68.38%;伊曲康唑组有效率为86.61%, 痊愈率为71.21%, 两组的有效率、痊愈率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可见两组疗效相当。但是, 由于氟康唑半衰期长 (24~30 h)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和组织内该药浓度是血浆浓度的5倍[7], 每周只服药1次, 氟康唑服用总量和次数均较伊曲康唑少, 临床应用更方便;另外, 氟康唑价格低于伊曲康唑, 也就更经济, 更适宜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方法:患者分组口服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 并观察其疗效及治疗过程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与伊曲康唑有相近疗效, 前者更经济方便, 更适宜临床应用。

关键词:甲真菌病,氟康唑,伊曲康唑

参考文献

[1]李伯埙.现代皮肤病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7:275.

[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3.

[3]廖万清, 顾菊林.病原真菌生物研究展望[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09, 2 (1) :2.

[4]王泽芳.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4) :68.

[5]罗汉超, 陈德字.实用皮肤性病学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35.

[6]靳培英.皮肤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53-454.

[7]Grant SM, Clissold SP.Fluconazole:a review of pharmacodynamic and pharmacokinec propertie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superficial and sys-temic mycises[J].Drugs, 1990, 39 (5) :877-916.

伊曲康唑、氟康唑 篇2

伊曲康唑口服液为达到最佳吸收,不应与食物同服。服药后至少1小时内不要进食。对口腔和/或食道念珠菌病,应将伊曲康唑口服液服液在口腔内含漱约20秒后再吞咽。吞咽后不可用其它液体漱口。伊曲康唑口服液治疗口腔和/或食道念珠菌病,每日口服200mg(2量杯或20ml),分1~2次服用,连服1周。服药1周后若无效,则应再连续服用1周。

此外,伊曲康唑口服液治疗对氟康唑耐药的口腔和/或食道念珠菌病,每日2次,每次口服100~200mg(1~2量杯或10~20ml),连服2周。服药2周后若无效,则应再连续服用2周。每日服用400mg剂量的患者,如症状无明显改善,疗程不应超过14天。伊曲康唑口服液用于预防真菌感染,每日5mg/kg,分2次服用。

伊曲康唑口服液的吸收良好,口服后2.5 小时内可达血浆浓度峰值。伊曲康唑主要在肝脏代谢,生成多种代谢产物。主要代谢产物为羟基伊曲康唑,其血浆浓度为原形药物的2 倍。伊曲康唑口服液重复给药的半衰期大约40小时。伊曲康唑口服液的药代动力学不呈线性,因此重复给药后可出现血浆中药物蓄积。口服给药后15日内可达稳态,日剂量为200mg的血药浓度峰值为2μg/ml。

伊曲康唑、氟康唑 篇3

关键词 孢子丝菌病 伊曲康唑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255

为探讨伊曲康唑(商品名:斯皮仁诺)治疗孢子丝菌病的疗效[1~3],2007年1~8月应用伊曲康唑治疗孢子丝菌病患者30例,疗效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孢子丝菌病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85岁,平均36.0岁;病程0.5个月~4年,平均6.2个月。14例为农民,5例为学龄前儿童,学生8例,无职业3例。发病部位:面部22例,颈部1例,手腕2例,手背3例,上肢2例。皮损表现为暗红色大小不等的结节,或结痂,或破溃,或形成暗红斑块。

治疗方法:患者随机分成单独用药组(伊曲康唑组)和联合用药组两组。联合用药组20例口服伊曲康唑同时口服10%碘化钾,伊曲康唑组10例。

结 果

联合用药组3个月痊愈率55.0%(11/22),6个月痊愈率100%(20/20)。伊曲康唑组分别为40.0%(4/10),6个月痊愈率100.0%(10/10)。联合用药组3例出现胃部不适,其余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血尿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有5例患者(3例成人,2例儿童)治疗后接受了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讨 论

孢子丝菌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绝大多数为农村患者,考虑与接触农作物有关[4,5]。孢子丝菌病分为固定型、淋巴管型和播散型。本组固定型较多(70%以上)。本病的治疗目前仍以口服碘化钾及抗真菌药为主[6],选用口服伊曲康唑以及伊曲康唑合并碘化钾治疗,疗效肯定,6个月痊愈率均達到100%,联合用药组3个月痊愈率比单独用药组稍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因此,单独口服伊曲康唑治疗孢子丝菌并疗效确定[7]。因本病多发于农村贫困地区,单独口服碘化钾也能够达到临床治愈,但由于碘化钾有轻度的胃肠道刺激,部分患者服药后有胃部不适、恶心等症状,依从性较差。因此当患者有胃肠道疾病、碘过敏者应首选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8]。观察发现面部孢子丝菌病比面部以外的孢子丝菌病治疗3个月痊愈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考虑与病例数少有关。因此面部以外皮损特别是增生肥厚者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孢子丝菌病的治疗提倡完成足够疗程并长期随访,具体治疗方案有口服伊曲康唑200mg/日、口服伊曲康唑100mg/日,以及最初1周口服伊曲康唑200mg,而后100mg/日。本研究第1周口服200mg/日,以后为100mg/日,效果较好,30例均随访1.5年,未见皮损复发。

参考文献

1 Kauffman CA,Hajjeh R,Chapman SW.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porotrichosis.for the mycoses studygroup.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J].Clin Infect Dis,2000,30:684-687.2 Rodin P.Kolator B.Carriage or yeasts on the penis.Br Med J,1976,1:1123.

3 吕雪莲.孢子丝菌病的治疗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7:585-588.

4 陈裕充.孢子丝菌病[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8,4:233-241.

5 Davidson F.Yeast and circumcision in the male.Br J Vener Dis,1997,53:121.

6 夏建新,王延龙,王平凡,等.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11:729-730.

7 O' conner MI,Sobel JD.Epidemiology of 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identification and strain differentiation of Candida albicans.J Infect Dis,1986,154:358-363.

8 De Araujo T,Marques AC,Kerdel F.Sporotrichosis[J].Int J Dermatol,2001,12:737-742.

伊曲康唑、氟康唑 篇4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溃疡,伊曲康唑,氟康唑,碘酊

真菌性角膜溃疡在以往的发病率并不高, 而且在文献上也很少提到,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 关于此种疾病的报导有所增加, 尤其是最近几年, 我国这种疾病的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 发病率不断攀升。此种疾病有3大临床表现: (1) 起病缓慢, 发病过程较长, 常在数天后出现角膜溃疡, 病程一般可持续2~3个月; (2) 角膜溃疡因致病菌种不同, 其形态不一致; (3) 前房积脓, 特别是在早期, 常为本病特征之一。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那么将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较大的不便, 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残疾, 阻碍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1]。为了探讨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滴眼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 现选取在2007年3月—2011年3月间到该院诊治的64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 64例患者均接受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疗法, 根据他们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诊治的64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人, 其中女30例, 年龄分布在20~65岁之间, 男34例, 年龄分布在20~55岁之间, 64例患者经过诊断均为真菌性角膜溃疡, 需立即进行治疗。随机将6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滴眼疗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伊曲康唑联合碘酊疗法, 跟踪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过程, 并记下相应的数据。

1.2 方法

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困扰, 容易感染等并发性疾病, 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治疗, 以缓解患者的病状。首先要给予患者有效地支持, 量身治疗, 以改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 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的状态。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患者采用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治疗, 对于溃疡较轻的患者, 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 200mg, 1次/d, 以15 d为1个疗程, 同时对患者滴用浓度为0.2%氟康唑眼药水, 进行1次/h。对于溃疡较为严重的患者, 首先对溃疡表面进行清理, 将坏死的组织全部刮除, 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口服伊曲康唑, 200 mg/次, 1次/d, 以30 d为1个疗程, 并滴用氟康唑眼药水, 每隔30 min进行1次[2]。对照组患者采用碘酊联合伊曲康唑治疗, 首先用刀片将溃疡灶刮除每隔1 d进行1次, 持续进行3次, 同时用浓度为5%的碘酊对溃疡面进行烧灼, 进行2次/d, 持续治疗7 d, 然后口服伊曲康唑进行治疗, 200 mg/次, 1次/d, 以15 d为1个疗程。临床医生要密切关注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 为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状态, 需要及时处理患者身上的不良反应[3]。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 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消失。角膜溃疡基本恢复愈合, 视力也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无效:角膜溃疡没有愈合, 生活质量没得到提高, 病情加重, 有效:患者的体征和临床症状得到治疗改善, 视力恢复到一定程度, 角膜溃疡也有一定程度的愈合,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4]。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治疗, 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对照组32例患者, 有效为11例, 显效12例, 无效9例, 治疗有效率为71.9%;观察组32例患者中, 无效4例, 显效16例, 有效12例, 治疗有效率87.5%。通过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可知,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于改善患者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巨大的帮助。

3 讨论

真菌性角膜溃疡疾病问题日趋严重, 发病率也逐年攀升, 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此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可能会导致患者失明, 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 针对这种疾病, 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 听从医生的安排, 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对患者病情的良好控制, 从而降低患者发生病残的几率, 并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当前,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临床上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中, 采用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治疗的效果尤为显著, 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5]。

对于真菌性角膜溃疡疾病的治疗, 首先要给予患者常规的基础治疗, 以有效预防感染, 并减轻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 同时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患者采用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进行治疗, 伊曲康唑是一种新型的三唑类广谱性抗真菌药物, 能够对细胞色素的激活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 同时也可以抑制酶功能的发展, 以对真菌细胞的结构起到破坏作用, 从而实现良好的抗真菌功能, 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氟康唑与伊曲康唑的临床效果较为相似, 也能够对患者起到良好的抗真菌作用, 两种药物混合应用, 则可以快速的促进病情的恢复和改善, 有效地起到真菌抑制作用, 而且能够缓解患者、家庭的精神压力以及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从而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真正提高[6]。对于采用伊曲康唑联合碘酊疗法的对照组, 虽然患者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但是效果却没有观察组显著, 因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因此, 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治疗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林, 张繁友.反转录PCR在真菌性角膜溃疡快速诊断中的价值[J].国际眼科杂志, 2011 (10) :89-90.

[2]张海滨, 林东晓, 姚广鹏.真菌性角膜炎的综合治疗[J].现代实用医学, 2009 (4) :36-37.

[3]路西林, 刘建辉, 薛会敏, 等.真菌性角膜溃疡实验室诊断2种方法对比观察[J].疑难病杂志, 2008 (12) :45-46.

[4]路西林, 薛会敏, 赵朝贤, 等.PCR检测在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诊断价值[J].疑难病杂志, 2009 (2) :75-76.

[5]薛会敏, 路西林, 杨建峰, 等.真菌性角膜溃疡病原菌及患病因素分析[J].疑难病杂志, 2010 (2) :77-78.

伊曲康唑、氟康唑 篇5

【关键词】 皮肤病;马色拉菌;伊曲康唑;维胺脂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90-01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在毛囊内过度生长引起的毛囊及其周围炎症病变[1]。主要症状为在胸背、面、颈、肩、上臂、腰腹等毛囊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出现红色毛囊性丘疹,半球状,有光泽,直径2mm-4mm,呈对称分布,数目数十至数百个不等,密集且不融合,可伴有小脓疱。患者均皮肤油腻,伴随不同程度瘙痒,同时可伴有面部痤疮、花斑糠疹、多汗、表皮囊肿等皮肤问题。传统临床治疗效果欠佳且易复发,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科应用伊曲康唑联合维胺脂治疗120例泛发性马拉色菌毛囊炎,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复发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皮肤科门诊初诊病人240例,所有患者在面部、颈部、上胸、臂膀等位置均有半球形毛囊性红色坚实丘疹或丘脓疱疹,密集或散在分布,不融合,十几至数十,数百个不等且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所有病例均符合泛发性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诊断[1],挤出毛囊角栓做真菌学检查阳性和(或)培养分离到马拉色菌(鉴定到种);其中120例通过病理检查,即取病变毛囊,经雪氏过碘酸染色(PAS)和/或氯胺银染色(GMS)可见大量出芽孢子位于擴张的毛囊内。

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或1年内计划妊娠者;②心、肝、肾功能不全和其他系统性严重疾病患者;③由于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或有免疫缺陷而引起发病者;④就诊前1月内曾接受过抗真菌药物治疗或维A酸类药物治疗者;⑤对伊曲康唑或维胺脂过敏者;⑥排除细菌感染等所致的毛囊炎患者;⑦依从性差或不能按时复诊患者。

1.2 分组 240例患者中,男161例,女79例;年龄15-51岁,平均(22.4±7.2)岁;病程0.5-7年,平均(2.3±1.2)年。将2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按4级评分法对两组患者丘疹、脓疱、瘙痒、油脂分别进行评分以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病情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于用餐时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mg,1次/d,连续用药1周,停药3周为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共8周,同时口服维胺脂胶囊每次50mg,3次/d,8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氟康唑胶囊150mg,1次/d,连续服用8周。两组患者钧座以下记录:①均于治疗第8周末分别记录各组疗效及不良反应。②于治疗前、治疗后取血液标本备检。③停药半年时观察各组患者复发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真菌镜检阴性。②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皮疹面积消退 60% 或60% 以上。③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皮疹面积消退60%以下,真菌镜检阳性。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

1.5 不良反应 在用药前、停药时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观察其不良反应并详细记录。

1.6 资料统计 使用 SPSS1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疗效分析 在治疗8周结束后,观察组120例,痊愈69例,显效 27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有效率92.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t=0.301,P=0.29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为厌食、恶心、疲劳、腹痛等,均未影响治疗,且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基本在正常范围内,治疗结束停药后症状消失。对治疗组中69例痊愈者随访6个月,复发4例,复发率为5.8%。对照组41例痊愈患者中复发11例,复发率26.8%;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由于毛囊从炎症反应状态恢复至正常需要相当时间,避免促发因素有利于减少复发。由于毛囊从炎症反应状态恢复至正常需要相当时间,故皮损治愈一般需1至2个月,毛囊才会逐渐变平,遗留的色素沉着则会持续更长时间。研究表明,维胺脂属于第一代非芳香维A酸药物[2],它对改变大部分具有嗜脂性马拉色菌的生存环境和抑制马拉色菌的繁殖效果显著,它的功能主要用于抑制皮脂腺腺管的上皮过度角化,从而抑制患者皮脂腺分泌,减少期皮脂合成,这对于降低复发率有明显疗效。同时,伊曲康唑是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它较高的亲脂性与细胞角蛋白很好结合后,具有高选择性抑制真菌细胞的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的活性,这可以使真菌细胞膜损伤,从而导致其死亡,它在皮肤组织中的浓度通常是血浓度的3-10倍,停药后仍能在皮肤角质层中保持抗菌浓度3-4周,本结果表明采用间歇性给药可减少患者服药次数,降低患者耐药性,减少复发率,并使伊曲康唑在患处表皮中持续存在以有效巩固其疗效。因此,伊曲康唑联合维胺脂治疗泛发性马拉色菌毛囊炎安全可靠,且复发率低,适用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组.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2008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41(10):639-640.

伊曲康唑治疗甲癣的疗效观察 篇6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33例患者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0年,平均5年;指甲癣12例,趾甲癣5例,同时患指、趾甲癣16例。所有病例均无肝、肾疾患,而且近1个月均未内服任何抗真菌药物。

实验室检查:33例直接镜检甲屑均查到致病真菌。

治疗方法:本组采用间歇冲击疗法,即指甲癣: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每日2次,共7 d停3周,再同上治疗1周,总量计5.6 g;趾甲癣则在第9周再服1周,总量计8.4 g;同时患指、趾甲癣者,按趾甲癣治疗。

观察方法和疗效判定:治疗前均做甲屑镜检查真菌,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同时对病甲受损情况详细记录,治疗后第5, 9, 13周必须随访,至治疗结束后3, 6, 9个月分别随访。

疗效标准: (1) 痊愈:病甲完全消退,甲板变光滑、平整、色泽明亮,真菌镜下检查阴性; (2) 显效:病甲吸收、消退>70%,真菌镜检阴性; (3) 好转:病甲吸收、消退>25%,真菌镜检阴性或阳性; (4) 无效:病甲吸收、消退<25%,真菌镜检阳性。

2 治疗结果及副作用观察

21例指甲癣全部痊愈(100%);趾甲癣痊愈8例(75%),显效2例(12.5%),好转2例(12.5%)。副作用观察:有2例患者在治疗中有胃部不适、食欲减退;另1例患者伴有头晕、乏力,但均于治疗后消失。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

3 讨论

伊曲康唑(商品名斯皮仁诺)是比利时杨森公司合成的三氮唑衍生物,是一种口服高效广谱抗真菌药物,它具有高效的亲脂性及亲角质性等特点。根据药代动力学研究可知,伊曲康唑口服后很快吸收入血,冲击剂量时血浆浓度很高,所以被组织细胞吸收的量也较高,它牢固地与角朊细胞结合,治疗结束后在皮肤中存留一个表皮生长周期(4周),同时冲击疗法用药时间短,血浆浓度在停药后很快下降,可减少各种不安全因素。

伊曲康唑致全身浮肿1例 篇7

1病例资料

患者女, 45岁, 因全身浮肿4d于2015年10月20日来我院就诊。10d前因足部趾甲变厚2年诊为甲癣, 予伊曲康唑200mg, 2次/d及复方甘草酸苷胶囊3片, 3次/d, 口服5d后, 全身逐渐出现浮肿, 以面部及双下肢为主, 伴腹胀, 厌食, 尿少。随即停用伊曲康唑, 但继续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 浮肿未退且逐渐加重遂来就诊。3年前全身体检正常, 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近期未服用其他药物。一般情况可, 专科检查:面部弥漫性水肿, 以双上眼睑为主, 双下肢轻微凹陷性水肿。化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无异常。未予特殊处理。7d后复诊水肿消退。

2讨论

伊曲康唑是一种高效广谱抗真菌药, 具有高度亲脂性、亲角质性, 故皮肤科应用较广泛[1]。伊曲康唑较多见的反应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胃肠道反应等, 仅有少数双下肢水肿及全身水肿的报道。伊曲康唑导致水肿的机制可能为该药抑制肝细胞P450酶系统, 造成肝脏的药物清除功能下降, 血液中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水平升高, 导致外周血管持续扩张, 水钠潴留, 最后形成药物性水肿[2]。药物剂量也可能是造成单纯性周围性水肿的部分原因, 多数发生水肿的药物剂量为400mg/d[3]。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是复方制剂, 主要成分有甘草酸苷、蛋氨酸、甘氨酸等, 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肝病及皮炎湿疹等皮肤病, 具有类激素作用, 副作用轻微, 说明书提示有假性醛固酮症, 可出现钠及体液潴留、浮肿、尿量减少。是否是由于这两种药合用导致了该例患者的水肿尚不可而知, 临床报道无肝肾功能损害双下肢水肿者7~10d自行消退[4], 该例患者亦未经处理水肿自行消退, 说明该反应为一过性, 但提示临床医生用药要谨慎。

参考文献

[1]刘斌, 樊星, 杨淑梅, 等.伊曲康唑治疗足癣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 35 (5) :418.

[2]Odds FC.Intraconazole-a new oral antifungal agent with a very broad spectrum of activity in superficial and systemic mycoses〔J〕.J Dermatol Sei, 1993, 5 (2) :65.

[3]吕玉华, 方险峰, 肖红艳.伊曲康唑致双下肢水肿2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 22 (5) :433.

伊曲康唑、氟康唑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氟康唑组49例,男31例,女18例,之比为1.72∶1;年龄18~39岁,平均(29±2.5)岁;病程2个月~2.4年。伊曲康唑组50例,男32例,女18例,之比为1.78∶1;年龄17~40岁,平均(28±2.7)岁;病程1个月~2.7年。对比两组病患性别、年龄及病程无明显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1) 真菌镜检阳性、真菌培养为马拉色菌; (2) 典型的临床表现; (3) 治疗前2周内未外用抗真菌类药物,1个月内未口服抗真菌类药物; (4) 患者无肝肾疾病,对FLU、ICZ无过敏反应。

1.3 治疗方法

氟康唑组予以氟康唑胶囊0.15g/d,口服,连服2周。伊曲康唑组予以伊曲康唑胶囊0.2g/d,口服,连服2周。治疗期间不予应用其他药物,治疗后伊曲康唑组病患复查blood-Rt、肝肾功能,两组病患均复查真菌学疗效,并观察其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2]

(1) 毛囊性、炎性丘疹完全消退,马拉色菌镜检阴性为痊愈; (2) 毛囊性、炎性丘疹消退≥60%,马拉色菌镜检阴性或阳性为有效; (3) 毛囊性、炎性丘疹消退<60%,或无消退,马拉色菌镜检阳性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软件SPSS15.0统计,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伊曲康唑组总有效率88.0%略高于氟康唑组83.7%,然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氟康唑组3例患者6.1%,伊曲康唑组2例患者4.0%出现一过性恶心、纳差等轻微不良反应,予以相应处理后好转,不影响治疗,两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伊曲康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略低于氟康唑组6.1%,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

注:两组对比,P>0.05

3 讨论

马拉色菌毛囊炎为条件致病菌马拉色菌所引发的毛囊炎性疾病。以毛囊性、炎性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丘疹主要分布于躯干部(颈、肩、胸背、腰腹等),具有散在性、对称性及不融合性的分布特点。马拉色菌为嗜脂性真菌,其深藏于毛囊内致毛囊阻塞,在人体皮脂腺分泌旺盛时,该真菌大量生长繁衍,从而导致机体发病[3]。此外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也是导致发病的一个原因。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需作用于毛囊内杀灭真菌,故常规的外用药疗效较差,需内服抗真菌药或外用联合内服药物治疗,常用的口服抗真菌药物主要为FLU及ICZ。

伊曲康唑是一种亲脂、亲角质性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效果强等特点。ICZ通过干扰细胞色素酶的活性,致真菌细胞内14-甲基固醇增加及麦角甾醇水合物合成减少,从而引起真菌细胞膜的损伤,而起到抗真菌功效[4]。因ICZ主要经肝肾代谢,故有肝肾疾病者不宜使用,本研究中伊曲康唑组应复查肝肾功能。因ICZ具有亲脂、亲角质性的特点,故服用后主要分布于皮脂、指甲、宫颈及阴道黏膜中,且药效时间较长,正适于MF的治疗。

氟康唑属氟代三唑类抗真菌药,其抗菌作用机制与ICZ类似,但抗菌谱略窄,口服吸收良好,不受食物的影响,其血药浓度达静脉滴注的90%,血浆消除半衰期长,药效较高。

近年来,使用FLU及ICZ治疗浅部真菌感染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对MF治疗的研究报告,结果却不尽相同[5,6]。本研究中,分别运用FLU和ICZ对49和50例MF病患进行治疗,统计结果显示两组病患均取得了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比两组病患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氟康唑、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均有良好的疗效与较高的安全性,值得研究与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氟康唑 (FLU) 、伊曲康唑 (ICZ) 对马拉色菌毛囊炎 (MF) 的治疗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9例马拉色菌毛囊炎病患分为两组, 氟康唑组49例予以氟康唑胶囊0.15g/d, 口服, 连服2周, 伊曲康唑组50例予以伊曲康唑胶囊0.2g/d, 口服, 连服2周。结果 伊曲康唑组总有效率88.0%略高于氟康唑组83.7%, 差异无显著性, P>0.05;伊曲康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略低于氟康唑组6.1%, 结果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氟康唑、伊曲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均有良好的疗效与较高的安全性, 值得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氟康唑,伊曲康唑,马拉色菌毛囊炎

参考文献

[1]沈玮.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及4年随访的结果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2 (4) :580-581.

[2]刘玉梅, 邢蕴博, 杨艳, 等.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6, 25 (11) :816-818.

[3]Cholongitas E, Pipili C, Ioannidou D.Malassezia folliculitis pres-ented as acneiform eruption after cetuximab administration[J].J Drugs Dermatol, 2009, 8 (3) :274-275.

[4]Cai CJ, Yi SH, Guo Y, et al.The impact of itraconazole versus flu-conazole on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J].Zhonghua Nei Ke Za Zhi, 2007, 46 (11) :911-913.

[5]朱慧兰, 李平, 梁碧华, 等.性病门诊患者分离的酵母菌对氟康唑与伊曲康唑的敏感性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2006, 12 (1) :51-52.

伊曲康唑、氟康唑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4例念珠菌阴道炎患者,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7.5±2.4)岁,均为已婚和有性生活史,临床表现为阴道瘙痒、疼痛、灼热感,白带增多,且呈凝乳状、豆渣样或呈水样,阴道黏膜高度充血、红肿,偶见溃疡面。均符合《妇产科学》(第八版)的诊断标准[1],阴道分泌物镜检可见孢子或假菌丝。排除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近期使用抗真菌药物、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其他非念珠菌性阴道炎或盆腔炎等妇科疾病、药物过敏者。根据给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先予以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国药准字H20070141,生产批号20140106,规格0.1 g),100 mg/次,2次/d,口服,连用5 d;与此同时,于每晚清水冲洗外阴和阴道后,取硝酸咪康唑栓1枚(国药准字H10930214,生产批号:20140108,规格0.2 g),置入阴道深部,连用7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臭氧治疗,于月经后3~5 d内,采用珠海市依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YKS-1000JHW多功能臭氧妇科治疗仪,调节臭氧浓度达7~8 mg/L的臭氧液,并加热臭氧液至20~35℃,协助患者取膀胱体位,先对外阴冲洗1 min,再将冲洗治疗头插入阴道4~5 cm,对冲洗阴道5~6 min,冲洗期间轻轻转动冲洗治疗头,以将阴道内分泌物充分冲洗,并用干医用棉球擦干,待治疗头口有臭氧雾状气体冒出,将治疗头再次插入阴道内4~5 cm的后穹窿处,并指导患者将双腿合闭治疗20 min,治疗期间没间隔3~5 min转动治疗头一次,以保证气体分布均匀,待治疗结束后取治疗头持续吹拂外阴3~5 min。臭氧治疗1次/d,连用7 d。两组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药物治疗,且治疗及随访期间禁止性生活,勤换内裤,禁止盆浴、游泳。

1.3 疗效评定

痊愈:主要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镜检呈阴性;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仍有瘙痒、外阴充血,镜检呈阴性;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但镜检仍呈阳性;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临床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1.4 统计方法

将相关的数据均导入到SPSS 18.0统计学软件中,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经不同疗法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44例(93.6%),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为37例(78.7%),结果表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1,P=0.023。详见表1。

2.2 复发情况观察

治疗后随访1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6.8%(3/4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4.3%(9/3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81,P=0.035。

2.3 不良反应观察

两组均未发生严重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3 讨论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由念珠菌引起的一种妇科炎症,念珠菌是人体内正常存在的条件致病菌,有助于维持阴道菌群平衡,但若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血糖异常、雌激素水平低下、长期应用抗生素等高危因素情况下,阴道内寄生或外来侵入的念珠菌会大量繁殖生殖而致病。口服或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是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的常用疗法,其中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亦是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的首选药物,本品可有效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活性,影响麦角甾醇合成,使假丝酵母菌细胞膜缺损,干扰真菌生长,此外,本品口服吸收率高,药物浓度较高,能有效治疗人体深部、皮下和浅表真菌感染,以达有效杀灭真菌的疗效[3]。硝酸咪康唑栓是一种咪康唑去氯衍生物,对念珠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本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以阻断真菌生长代谢途径,且本品经阴道给药,通过阴道黏膜直接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较高,发挥抑制念珠菌的疗效,以快速缓解瘙痒[4]。既往口服和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尽管可有效杀灭真菌,因本品不能调节阴道内酸碱环境,当阴道仍处于酸性环境,或阴道糖原增加,可引起白色念珠菌会再次繁殖,阴道菌群失调,故此有部分患者经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达不到满意的治疗预期。有研究发现[5],念珠菌最适合在p H值5.5环境内生长。故此,为进一步提高抗真菌疗效,该研究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辅以医用臭氧治疗,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据相关化学试验研究发现,持续臭氧15 min内,其杀菌率高达99%,可在几秒内杀死细菌、真菌及其繁殖体和芽孢。该研究中,先将臭氧溶于水所后产生的臭氧水,对外阴及阴道进行冲洗,再利用仪器配置成臭氧雾状气体,全方位接触病灶,不残留死角,特别适合阴道壁皱壁及阴道后穹窿,有助于彻底杀灭真菌,提高临床疗效,此外,臭氧最终转化为氧气,可促进白细胞增殖,有助于加速病变黏膜的修复,且可改善阴道内环境,调节阴道内p H值,改变念珠菌生长的酸性环境,抑制真菌生长和繁殖,有利于减少病情复发[6,7]。该文研究中,对念珠菌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先予以伊曲康唑、硝酸咪康唑栓治疗,以在短时间内杀灭真菌,同时再联合臭氧治疗,以改善阴道内环境,维持阴道内正常菌群平衡,从而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病情复发。据张燕等研究报道[8],对9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分为3组各30例,1组单用硝酸咪康唑栓、二2组联合应用伊曲康唑、达克宁栓,3组予以臭氧、伊曲康唑、达克宁栓联合治疗,结果显示1组治疗有效率为40%,复发率为38%;2组治疗有效率为82%,复发率为25%;3组治疗有效率为90%,复发率为5%。该研究与该文研究均证实,在口服和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基础上,予以臭氧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有助于降低病情复发。

综上所述,对念珠菌阴道炎患者在口服伊曲康唑、局部外用硝酸咪康唑栓用药下,结合臭氧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以获取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可降低病情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美芳.氟康唑加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8(13):2978-2979.

[2]陈丽静.硝酸咪康唑栓联合洁阴洗剂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6(5):81-81.

[3]熊洁华.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65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6):155-156.

[4]彭琼.阴道炎应用臭氧液进行临床干预的疗效评价[J].当代医学,2014(6):102-102,103.

[5]李素萍.伊曲康唑与硝酸咪康唑联合治疗老年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6278-6279.

[6]钟春燕,钟丽芝.甲克霉唑联合超声波臭氧雾化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4,4(12):2080-2082.

[7]郭练,耿可婷,刁伟坚,等.臭氧液和常规药物治疗法对阴道微生态内环境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22(6):42-43.

伊曲康唑、氟康唑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门诊科就诊的病例280例, 其中男性153例, 女性127例, 年龄19~71岁, 平均年龄36.7岁;其中手足癣94例, 体股癣87例, 花斑癣36例, 马拉色菌毛囊炎24例, 念球菌性阴道炎22例, 念球菌性包皮龟头炎17例。

1.2 选择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

选择入组标准:经临床确诊的手足癣、花斑癣、体股癣、马拉色菌毛囊炎、念球菌性阴道炎以及念球菌性包皮龟头炎, 且真菌直接镜检结果为阳性。排除标准:3个月之内接受了系统的抗真菌治疗以及1个月内接受过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正处于哺乳期妇女及孕妇或者正在服用避孕药的患者;患有心、肝、肾、肺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糖尿病患者;同时服用了苯妥英、抗凝剂、利福平, H2受体拮抗剂以及阿司匹林等药物的患者;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过敏的患者;不能按期服药, 不能定期复查以及难以按规定完成随访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除手足癣口服伊曲康唑200毫克/次, 其余均为100毫克/次, 连续用药1周, 均为餐中或者餐后服用, 2次/天。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用药1周后以及3周后观察其临床症状并进行直接真菌镜检和培养结果, 并记录不良反应;患者症状按照四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0分为无症状及体征, 1分为轻度症状及体征, 2分为中度症状及体征, 3分为重度症状及体征;疗效指数 (积分下降指数) =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100%, 总有效率= (痊愈病例数+显效病例数) /总病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手足癣、花斑癣、体股癣以及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观察指标均为红斑、水泡、角化、脱屑、糜烂、瘙痒、疼痛等;念球菌性阴道炎的观察指标为外阴部的瘙痒、疼痛, 外阴道的充血、糜烂、水肿, 白带增多且为乳白色或者豆渣样, 性交不适等;念球菌性包皮龟头炎观察指标为包皮鬼头水肿、充血、糜烂、瘙痒, 尿道刺激症状及性交不适等。

临床疗效评价:痊愈:临床症状及患者的自觉表现均恢复正常, 疗效指数>90%;显效:临床症状或体征明显好转或者有所改善, 疗效指数>60%;有效:临床症状或者体征有好转, 疗效指数>30%;无效:临床症状或者体征无改善, 疗效指数<30%。真菌性疗效评价:停药后3周做真菌涂片检查, 清除为阳性, 未清除为阴性。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与真菌学疗效

停药3周之后临床疗效与真菌性疗效结果统计见表1。

2.2 不良反应

在本组研究中, 280例患者共出现不良反应19例 (3.3%) , 其中服药后出现肝酶升高者4例, 出现恶心呕吐、肠胃不适等消化道不良反应者10例, 出现头痛、头晕者5例。

3 讨论

伊曲康唑是一种三唑光谱抗真菌药物, 具有高效、安全、方便等特点, 它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麦角甾醇的合成来发挥其抑菌作用, 在进入体内之后, 与皮脂、角质细胞的亲和力强, 药效维持时间长, 在4周后其浓度仍在多数皮肤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 的水平以上[3]。国内外研究表明, 伊曲康唑对治疗真菌感染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在本研究中, 选择了国内制剂“美扶”, 其对于手足癣的有效率为90.4%、对于体股癣的有效率为93.1%、对于花斑癣的有效率为88.9%、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有效率为87.5%、对念球菌性包皮龟头炎有效率为95.5%、对于念球菌性阴道炎有效率为88.2%, 不良发生率为3.3%。表明了美扶在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疗效与进口伊曲康唑疗效相似, 由于美扶价格低廉、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患者更易接受。

4 结论

伊曲康唑 (美扶) 口服治疗手足癣、体股癣、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念球菌性包皮龟头炎、念球菌性阴道炎等皮肤浅部真菌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好, 值得临床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

[1]林新瑜, 王尚兰.伊曲康唑在中国应用近十年的临床经验回顾[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3, 32 (7) :429-430.

[2]伊曲康唑治疗协作组.伊曲康唑治疗皮肤真菌病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 31 (5) :333-334.

上一篇:员工职业发展力培育下一篇:悲剧性主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