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口服液

2024-11-07

伊曲康唑口服液(通用10篇)

伊曲康唑口服液 篇1

甲真菌病又称甲癣、灰指甲, 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慢性疾病, 成人甲真菌病的患病率约6%~8%。对本病的治疗, 临床上常选用唑类药物[1]。本文对酮康唑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伊曲康唑 (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两种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为甲真菌病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甲真菌病患者100例, 所选患者均为趾甲癣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符合甲真菌病的临床症状, 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入选患者需在近3个月内未服用过抗真菌药物、皮质类固醇等;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其中男32例, 女68例;年龄18~70岁, 平均 (38.56±13.29) 岁;病程3月~12年, 平均 (2.34±1.26) 年。

1.2 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 每组各50例。A组患者接受伊曲康唑治疗;B组患者接受酮康唑治疗。酮康唑:口服, 200mg/1次, 2次/d, 3个月为1个疗程;伊曲康唑:口服, 200mg/次, 2次/d, 连服1周后停药3周为1个疗程, 需3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评定以受损最严重的患趾为准。分别于停药时、停药后3个月、停药后半年三个时间点进行评定[1,2]。痊愈:病甲消退100%, 和健康甲无异;显效:病甲消退≥50%;好转:病甲消退<50%;无效:病甲临床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停药时、停药三个月后、停药半年后,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不良反应

本研究在用药过程中, 记录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组2例胃肠不适, 表现为恶心、呕吐;B组1例胃肠不适, 2例发生湿疹。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反应, 未经特殊处理, 自行好转, 未影响后续用药。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甲癣是指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组织所引起的疾病, 甲真菌病常由非皮癣菌及酵母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甲真菌病是较为难治的一种, 往往在临床治愈后还可能复发。临床上一般以局部疗法为宜[2]。

伊曲康唑和酮康唑均属于唑类广谱抗真菌药, 是临床治疗甲真菌病的一线药物。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种药物均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甲真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但是从两种药物停药后的三个时间点的疗效等级判断, 在治疗时间相同、治疗病种一致的背景下, 伊曲康唑的疗效优于酮康唑。

究其原因可能如下:伊曲康唑是一种亲脂性三氮唑类抗真菌药, 其作用机制是高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的细胞色素酶的活性, 导致真菌细胞膜损伤, 从而使真菌细胞死亡;其高亲脂性、亲角质性, 可使其在脂肪组织、网膜、皮肤、指 (趾) 甲及子宫内膜、宫颈和阴道黏膜中浓度较高, 切停药后6~9个月保持较高的浓度, 达到杀灭真菌的效果。酮康唑由于每次口服200 mg, 在甲中的浓度较低, 若为了达到杀灭真菌的目的而提高服用剂量, 其安全性又难以保障, 另外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 服用该药也不能盲目的提高剂量, 因此, 酮康唑治疗甲真菌病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但安全剂量、服用方法及疗程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伊曲康唑和酮康唑治疗甲真菌病在一定程度上均可改善甲真菌病的临床症状, 相比而言, 伊曲康唑疗效更优, 安全性更高, 并且经济方便, 容易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治疗甲真菌病时可以优先选择。

参考文献

[1]唐亚娟.三种抗真菌药治疗甲真菌病疗效对比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0, 29 (3) :216.

[2]朱娇媛, 曾媚, 林霞.两种唑类药物口服治疗甲真菌病的效果评价[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 26 (1) :69-70.

伊曲康唑口服液 篇2

伊曲康唑分散片的作用为治疗妇科如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皮肤科/眼科如花斑癣、皮肤真菌病、真菌性角膜炎和口腔念珠菌病;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引起的甲真菌病;系统性真菌感染如系统性曲霉病及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组织胞浆菌病、孢子丝菌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和其它各种少见的系统性或热带真菌病。

对伊曲康唑分散片过敏者禁用。孕妇禁用。伊曲康唑的不良反应中常见胃肠道不适,如厌食、恶心,腹痛和便秘;少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可逆性肝酶升高、月经紊乱,头晕和过敏反应(如瘙痒、红斑、风团和血管性水肿)。有个例报告出现了外周神经病变和Stevens-Johnson综合症(重症多形红斑),但后者的原因不明。已有重要的潜在病理改变并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的大多数患者,在接受伊曲康唑分散片长疗程治疗时,可见低血钾症、水肿、肝炎和脱发等症状。

伊曲康唑口服液 篇3

【关键词】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胶囊;真菌性阴道炎

真菌感染是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第二大原因,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真菌性阴道炎属于性传播途径疾病,一般健康女性阴道自然防御功能较强,可有效抵御各种外来病原体的入侵,受多种不良因素影响,若阴道自然防御能力遭到破坏,阴道内进入病原菌体,则容易发生阴道炎。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常规治疗主要以对阴道进行中药或西药水冲洗、口服用药等[1]。选用何种药物作为首选是我们一直所倍加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进行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因真菌性阴道炎入妇科治疗患者88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44例,分别予以伊曲康唑胶囊(观察组)和氟康唑胶囊(對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9—59岁,平均年龄36±2.5岁;病程15d—8个月,平均病程5±1.2个月;初次发病30例,再次发病1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8—57岁,平均年龄34±3.5岁;病程17d—7个月,平均病程4±2.4个月;初次发病27例,再次发病17例;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阴道瘙痒、分泌物异常和阴道充血等一种或多种症状,且均已有性生活史,自愿配合实验,具有一定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患者伊曲康哩胶囊进行治疗,200mg/次,1次/d,口服,每个疗程5天,坚持2个疗程;对照组给予患者氟康哩胶囊进行治疗,100mg/次,1次/d,口服,每个疗程5天,坚持2个疗程。

1.3疗效分析

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各症状前后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包括显效、有效、无效和总有效率,其中显效为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外阴和阴道均表现无炎症,分泌物正常;有效为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外阴和阴道炎症显著缓解;无效为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之前未见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100%。各症状包括外阴瘙痒、分泌物异常和阴道充血的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1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 观察组显效率68.2%明显高于对照组38.6%,无效率6.8%明显低于对照组2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人群对性的观点愈加开放,这就直接导致阴道炎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较以往持续增高。阴道炎在临床上主要以阴道瘙痒、刺痛、阴道分泌物异常以及阴道充血等为主要表现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症状逐渐加重,若治疗时间不够及时,则极容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子宫和盆腔等器官,甚至出现异位妊娠和不孕症等疾病,较大程度的对患病女性的生殖健康和身心健康造成重大的影响[2]。过去对于真菌性阴道炎的治疗主要以局部用药为首选,通常需每天坚持用药,用药时间长达数天至数周。念珠菌寄生于人体内可通过共同形式存在,而阴道环境非常适合其长出菌丝,继而进入阴道组织内,等到上皮脱落后,即可再次到达阴道上皮表层,从而使阴道复发真菌感染,且大部分患者通常都很难坚持按时用药。伊曲康唑属于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其高效、广谱、口服的优势使其在我国临床上大范围用于真菌性阴道炎的治疗,其作用机制为细胞色素酶被真菌细胞高选择性的进行抑制。由于其活性受酶的依赖,损伤真菌细胞膜,促使真菌细胞死亡。伊曲康唑的使用改变了以往局部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并不乐观的弊端,其既拥有明显的抗真菌活性,很多实验证实其可有效抑制97%以上的常见皮肤癣和酵母菌,且疗效持久,对人体安全系数较高外,最关键的是其对真菌高敏感性皮肤和阴道上皮角质具有较高度亲和性,在口服药物后,药物在体内进行扩散,符合临床治疗逻辑,能够一定程度避免局部用药顺应性差的弊端,除此之外,还可以消灭阴道上皮内感染细菌,从而降低复发率。通过跟踪观察发现,在口服药物1h后,阴道上皮中药物浓度即可明显超过血浆浓度,到达4d后阴道上皮即可被检出具有活性水平。从上述结果中可见,观察组显效率68.2%明显高于对照组38.6%,无效率6.8%明显低于对照组25%,治疗后外阴瘙痒31.8%明显低于对照组61.4%,分泌物异常和阴道充血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性,且对症治疗或停药后自行消失,数据中发现伊曲康唑从整体来看具有明显优势。综上所述,伊曲康唑对于女性真菌性阴道炎治疗临床效果较好,症状恢复明显,不良反应低,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玉梅.伊曲康哩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9(6):78-79

[2] 凌建红.微波联合伊曲康唑在真菌性阴道炎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指南,2012,10(3):217-218.

伊曲康唑口服液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门诊科就诊的病例280例, 其中男性153例, 女性127例, 年龄19~71岁, 平均年龄36.7岁;其中手足癣94例, 体股癣87例, 花斑癣36例, 马拉色菌毛囊炎24例, 念球菌性阴道炎22例, 念球菌性包皮龟头炎17例。

1.2 选择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

选择入组标准:经临床确诊的手足癣、花斑癣、体股癣、马拉色菌毛囊炎、念球菌性阴道炎以及念球菌性包皮龟头炎, 且真菌直接镜检结果为阳性。排除标准:3个月之内接受了系统的抗真菌治疗以及1个月内接受过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正处于哺乳期妇女及孕妇或者正在服用避孕药的患者;患有心、肝、肾、肺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糖尿病患者;同时服用了苯妥英、抗凝剂、利福平, H2受体拮抗剂以及阿司匹林等药物的患者;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过敏的患者;不能按期服药, 不能定期复查以及难以按规定完成随访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除手足癣口服伊曲康唑200毫克/次, 其余均为100毫克/次, 连续用药1周, 均为餐中或者餐后服用, 2次/天。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用药1周后以及3周后观察其临床症状并进行直接真菌镜检和培养结果, 并记录不良反应;患者症状按照四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0分为无症状及体征, 1分为轻度症状及体征, 2分为中度症状及体征, 3分为重度症状及体征;疗效指数 (积分下降指数) =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100%, 总有效率= (痊愈病例数+显效病例数) /总病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手足癣、花斑癣、体股癣以及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观察指标均为红斑、水泡、角化、脱屑、糜烂、瘙痒、疼痛等;念球菌性阴道炎的观察指标为外阴部的瘙痒、疼痛, 外阴道的充血、糜烂、水肿, 白带增多且为乳白色或者豆渣样, 性交不适等;念球菌性包皮龟头炎观察指标为包皮鬼头水肿、充血、糜烂、瘙痒, 尿道刺激症状及性交不适等。

临床疗效评价:痊愈:临床症状及患者的自觉表现均恢复正常, 疗效指数>90%;显效:临床症状或体征明显好转或者有所改善, 疗效指数>60%;有效:临床症状或者体征有好转, 疗效指数>30%;无效:临床症状或者体征无改善, 疗效指数<30%。真菌性疗效评价:停药后3周做真菌涂片检查, 清除为阳性, 未清除为阴性。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与真菌学疗效

停药3周之后临床疗效与真菌性疗效结果统计见表1。

2.2 不良反应

在本组研究中, 280例患者共出现不良反应19例 (3.3%) , 其中服药后出现肝酶升高者4例, 出现恶心呕吐、肠胃不适等消化道不良反应者10例, 出现头痛、头晕者5例。

3 讨论

伊曲康唑是一种三唑光谱抗真菌药物, 具有高效、安全、方便等特点, 它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麦角甾醇的合成来发挥其抑菌作用, 在进入体内之后, 与皮脂、角质细胞的亲和力强, 药效维持时间长, 在4周后其浓度仍在多数皮肤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 的水平以上[3]。国内外研究表明, 伊曲康唑对治疗真菌感染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在本研究中, 选择了国内制剂“美扶”, 其对于手足癣的有效率为90.4%、对于体股癣的有效率为93.1%、对于花斑癣的有效率为88.9%、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有效率为87.5%、对念球菌性包皮龟头炎有效率为95.5%、对于念球菌性阴道炎有效率为88.2%, 不良发生率为3.3%。表明了美扶在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疗效与进口伊曲康唑疗效相似, 由于美扶价格低廉、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患者更易接受。

4 结论

伊曲康唑 (美扶) 口服治疗手足癣、体股癣、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念球菌性包皮龟头炎、念球菌性阴道炎等皮肤浅部真菌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好, 值得临床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

[1]林新瑜, 王尚兰.伊曲康唑在中国应用近十年的临床经验回顾[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3, 32 (7) :429-430.

[2]伊曲康唑治疗协作组.伊曲康唑治疗皮肤真菌病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 31 (5) :333-334.

伊曲康唑口服液 篇5

【关键词】 皮肤病;马色拉菌;伊曲康唑;维胺脂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90-01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在毛囊内过度生长引起的毛囊及其周围炎症病变[1]。主要症状为在胸背、面、颈、肩、上臂、腰腹等毛囊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出现红色毛囊性丘疹,半球状,有光泽,直径2mm-4mm,呈对称分布,数目数十至数百个不等,密集且不融合,可伴有小脓疱。患者均皮肤油腻,伴随不同程度瘙痒,同时可伴有面部痤疮、花斑糠疹、多汗、表皮囊肿等皮肤问题。传统临床治疗效果欠佳且易复发,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科应用伊曲康唑联合维胺脂治疗120例泛发性马拉色菌毛囊炎,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复发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皮肤科门诊初诊病人240例,所有患者在面部、颈部、上胸、臂膀等位置均有半球形毛囊性红色坚实丘疹或丘脓疱疹,密集或散在分布,不融合,十几至数十,数百个不等且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所有病例均符合泛发性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诊断[1],挤出毛囊角栓做真菌学检查阳性和(或)培养分离到马拉色菌(鉴定到种);其中120例通过病理检查,即取病变毛囊,经雪氏过碘酸染色(PAS)和/或氯胺银染色(GMS)可见大量出芽孢子位于擴张的毛囊内。

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或1年内计划妊娠者;②心、肝、肾功能不全和其他系统性严重疾病患者;③由于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或有免疫缺陷而引起发病者;④就诊前1月内曾接受过抗真菌药物治疗或维A酸类药物治疗者;⑤对伊曲康唑或维胺脂过敏者;⑥排除细菌感染等所致的毛囊炎患者;⑦依从性差或不能按时复诊患者。

1.2 分组 240例患者中,男161例,女79例;年龄15-51岁,平均(22.4±7.2)岁;病程0.5-7年,平均(2.3±1.2)年。将2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按4级评分法对两组患者丘疹、脓疱、瘙痒、油脂分别进行评分以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病情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于用餐时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mg,1次/d,连续用药1周,停药3周为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共8周,同时口服维胺脂胶囊每次50mg,3次/d,8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氟康唑胶囊150mg,1次/d,连续服用8周。两组患者钧座以下记录:①均于治疗第8周末分别记录各组疗效及不良反应。②于治疗前、治疗后取血液标本备检。③停药半年时观察各组患者复发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真菌镜检阴性。②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皮疹面积消退 60% 或60% 以上。③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皮疹面积消退60%以下,真菌镜检阳性。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

1.5 不良反应 在用药前、停药时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观察其不良反应并详细记录。

1.6 资料统计 使用 SPSS1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疗效分析 在治疗8周结束后,观察组120例,痊愈69例,显效 27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有效率92.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t=0.301,P=0.29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为厌食、恶心、疲劳、腹痛等,均未影响治疗,且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基本在正常范围内,治疗结束停药后症状消失。对治疗组中69例痊愈者随访6个月,复发4例,复发率为5.8%。对照组41例痊愈患者中复发11例,复发率26.8%;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由于毛囊从炎症反应状态恢复至正常需要相当时间,避免促发因素有利于减少复发。由于毛囊从炎症反应状态恢复至正常需要相当时间,故皮损治愈一般需1至2个月,毛囊才会逐渐变平,遗留的色素沉着则会持续更长时间。研究表明,维胺脂属于第一代非芳香维A酸药物[2],它对改变大部分具有嗜脂性马拉色菌的生存环境和抑制马拉色菌的繁殖效果显著,它的功能主要用于抑制皮脂腺腺管的上皮过度角化,从而抑制患者皮脂腺分泌,减少期皮脂合成,这对于降低复发率有明显疗效。同时,伊曲康唑是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它较高的亲脂性与细胞角蛋白很好结合后,具有高选择性抑制真菌细胞的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的活性,这可以使真菌细胞膜损伤,从而导致其死亡,它在皮肤组织中的浓度通常是血浓度的3-10倍,停药后仍能在皮肤角质层中保持抗菌浓度3-4周,本结果表明采用间歇性给药可减少患者服药次数,降低患者耐药性,减少复发率,并使伊曲康唑在患处表皮中持续存在以有效巩固其疗效。因此,伊曲康唑联合维胺脂治疗泛发性马拉色菌毛囊炎安全可靠,且复发率低,适用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组.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2008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41(10):639-640.

伊曲康唑治疗甲癣的疗效观察 篇6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33例患者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0年,平均5年;指甲癣12例,趾甲癣5例,同时患指、趾甲癣16例。所有病例均无肝、肾疾患,而且近1个月均未内服任何抗真菌药物。

实验室检查:33例直接镜检甲屑均查到致病真菌。

治疗方法:本组采用间歇冲击疗法,即指甲癣: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每日2次,共7 d停3周,再同上治疗1周,总量计5.6 g;趾甲癣则在第9周再服1周,总量计8.4 g;同时患指、趾甲癣者,按趾甲癣治疗。

观察方法和疗效判定:治疗前均做甲屑镜检查真菌,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同时对病甲受损情况详细记录,治疗后第5, 9, 13周必须随访,至治疗结束后3, 6, 9个月分别随访。

疗效标准: (1) 痊愈:病甲完全消退,甲板变光滑、平整、色泽明亮,真菌镜下检查阴性; (2) 显效:病甲吸收、消退>70%,真菌镜检阴性; (3) 好转:病甲吸收、消退>25%,真菌镜检阴性或阳性; (4) 无效:病甲吸收、消退<25%,真菌镜检阳性。

2 治疗结果及副作用观察

21例指甲癣全部痊愈(100%);趾甲癣痊愈8例(75%),显效2例(12.5%),好转2例(12.5%)。副作用观察:有2例患者在治疗中有胃部不适、食欲减退;另1例患者伴有头晕、乏力,但均于治疗后消失。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

3 讨论

伊曲康唑(商品名斯皮仁诺)是比利时杨森公司合成的三氮唑衍生物,是一种口服高效广谱抗真菌药物,它具有高效的亲脂性及亲角质性等特点。根据药代动力学研究可知,伊曲康唑口服后很快吸收入血,冲击剂量时血浆浓度很高,所以被组织细胞吸收的量也较高,它牢固地与角朊细胞结合,治疗结束后在皮肤中存留一个表皮生长周期(4周),同时冲击疗法用药时间短,血浆浓度在停药后很快下降,可减少各种不安全因素。

伊曲康唑致全身浮肿1例 篇7

1病例资料

患者女, 45岁, 因全身浮肿4d于2015年10月20日来我院就诊。10d前因足部趾甲变厚2年诊为甲癣, 予伊曲康唑200mg, 2次/d及复方甘草酸苷胶囊3片, 3次/d, 口服5d后, 全身逐渐出现浮肿, 以面部及双下肢为主, 伴腹胀, 厌食, 尿少。随即停用伊曲康唑, 但继续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 浮肿未退且逐渐加重遂来就诊。3年前全身体检正常, 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近期未服用其他药物。一般情况可, 专科检查:面部弥漫性水肿, 以双上眼睑为主, 双下肢轻微凹陷性水肿。化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无异常。未予特殊处理。7d后复诊水肿消退。

2讨论

伊曲康唑是一种高效广谱抗真菌药, 具有高度亲脂性、亲角质性, 故皮肤科应用较广泛[1]。伊曲康唑较多见的反应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胃肠道反应等, 仅有少数双下肢水肿及全身水肿的报道。伊曲康唑导致水肿的机制可能为该药抑制肝细胞P450酶系统, 造成肝脏的药物清除功能下降, 血液中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水平升高, 导致外周血管持续扩张, 水钠潴留, 最后形成药物性水肿[2]。药物剂量也可能是造成单纯性周围性水肿的部分原因, 多数发生水肿的药物剂量为400mg/d[3]。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是复方制剂, 主要成分有甘草酸苷、蛋氨酸、甘氨酸等, 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肝病及皮炎湿疹等皮肤病, 具有类激素作用, 副作用轻微, 说明书提示有假性醛固酮症, 可出现钠及体液潴留、浮肿、尿量减少。是否是由于这两种药合用导致了该例患者的水肿尚不可而知, 临床报道无肝肾功能损害双下肢水肿者7~10d自行消退[4], 该例患者亦未经处理水肿自行消退, 说明该反应为一过性, 但提示临床医生用药要谨慎。

参考文献

[1]刘斌, 樊星, 杨淑梅, 等.伊曲康唑治疗足癣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 35 (5) :418.

[2]Odds FC.Intraconazole-a new oral antifungal agent with a very broad spectrum of activity in superficial and systemic mycoses〔J〕.J Dermatol Sei, 1993, 5 (2) :65.

[3]吕玉华, 方险峰, 肖红艳.伊曲康唑致双下肢水肿2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 22 (5) :433.

伊曲康唑口服液 篇8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溃疡,伊曲康唑,氟康唑,碘酊

真菌性角膜溃疡在以往的发病率并不高, 而且在文献上也很少提到,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 关于此种疾病的报导有所增加, 尤其是最近几年, 我国这种疾病的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 发病率不断攀升。此种疾病有3大临床表现: (1) 起病缓慢, 发病过程较长, 常在数天后出现角膜溃疡, 病程一般可持续2~3个月; (2) 角膜溃疡因致病菌种不同, 其形态不一致; (3) 前房积脓, 特别是在早期, 常为本病特征之一。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那么将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较大的不便, 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残疾, 阻碍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1]。为了探讨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滴眼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 现选取在2007年3月—2011年3月间到该院诊治的64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 64例患者均接受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疗法, 根据他们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诊治的64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人, 其中女30例, 年龄分布在20~65岁之间, 男34例, 年龄分布在20~55岁之间, 64例患者经过诊断均为真菌性角膜溃疡, 需立即进行治疗。随机将6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滴眼疗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伊曲康唑联合碘酊疗法, 跟踪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过程, 并记下相应的数据。

1.2 方法

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困扰, 容易感染等并发性疾病, 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治疗, 以缓解患者的病状。首先要给予患者有效地支持, 量身治疗, 以改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 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的状态。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患者采用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治疗, 对于溃疡较轻的患者, 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 200mg, 1次/d, 以15 d为1个疗程, 同时对患者滴用浓度为0.2%氟康唑眼药水, 进行1次/h。对于溃疡较为严重的患者, 首先对溃疡表面进行清理, 将坏死的组织全部刮除, 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口服伊曲康唑, 200 mg/次, 1次/d, 以30 d为1个疗程, 并滴用氟康唑眼药水, 每隔30 min进行1次[2]。对照组患者采用碘酊联合伊曲康唑治疗, 首先用刀片将溃疡灶刮除每隔1 d进行1次, 持续进行3次, 同时用浓度为5%的碘酊对溃疡面进行烧灼, 进行2次/d, 持续治疗7 d, 然后口服伊曲康唑进行治疗, 200 mg/次, 1次/d, 以15 d为1个疗程。临床医生要密切关注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 为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状态, 需要及时处理患者身上的不良反应[3]。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 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消失。角膜溃疡基本恢复愈合, 视力也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无效:角膜溃疡没有愈合, 生活质量没得到提高, 病情加重, 有效:患者的体征和临床症状得到治疗改善, 视力恢复到一定程度, 角膜溃疡也有一定程度的愈合,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4]。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治疗, 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对照组32例患者, 有效为11例, 显效12例, 无效9例, 治疗有效率为71.9%;观察组32例患者中, 无效4例, 显效16例, 有效12例, 治疗有效率87.5%。通过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可知,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于改善患者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巨大的帮助。

3 讨论

真菌性角膜溃疡疾病问题日趋严重, 发病率也逐年攀升, 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此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可能会导致患者失明, 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 针对这种疾病, 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 听从医生的安排, 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对患者病情的良好控制, 从而降低患者发生病残的几率, 并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当前,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临床上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中, 采用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治疗的效果尤为显著, 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5]。

对于真菌性角膜溃疡疾病的治疗, 首先要给予患者常规的基础治疗, 以有效预防感染, 并减轻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 同时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患者采用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进行治疗, 伊曲康唑是一种新型的三唑类广谱性抗真菌药物, 能够对细胞色素的激活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 同时也可以抑制酶功能的发展, 以对真菌细胞的结构起到破坏作用, 从而实现良好的抗真菌功能, 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氟康唑与伊曲康唑的临床效果较为相似, 也能够对患者起到良好的抗真菌作用, 两种药物混合应用, 则可以快速的促进病情的恢复和改善, 有效地起到真菌抑制作用, 而且能够缓解患者、家庭的精神压力以及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从而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真正提高[6]。对于采用伊曲康唑联合碘酊疗法的对照组, 虽然患者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但是效果却没有观察组显著, 因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因此, 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治疗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林, 张繁友.反转录PCR在真菌性角膜溃疡快速诊断中的价值[J].国际眼科杂志, 2011 (10) :89-90.

[2]张海滨, 林东晓, 姚广鹏.真菌性角膜炎的综合治疗[J].现代实用医学, 2009 (4) :36-37.

[3]路西林, 刘建辉, 薛会敏, 等.真菌性角膜溃疡实验室诊断2种方法对比观察[J].疑难病杂志, 2008 (12) :45-46.

[4]路西林, 薛会敏, 赵朝贤, 等.PCR检测在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诊断价值[J].疑难病杂志, 2009 (2) :75-76.

[5]薛会敏, 路西林, 杨建峰, 等.真菌性角膜溃疡病原菌及患病因素分析[J].疑难病杂志, 2010 (2) :77-78.

伊曲康唑口服液 篇9

关键词:甲癣,氟康唑,伊曲康唑,对比研究

甲真菌病是由酵母菌、皮肤癣菌等真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其发病率较高, 且治疗难度大[1]。甲真菌病采用普通抗真菌药物治疗时, 药物很难透入甲板, 若长期服药会产生不良反应, 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比较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患者均确诊为甲真菌病; (2) 近1个月内未使用过任何抗甲真菌病药物; (3) 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治疗方案, 可定期复诊[2]。排除标准: (1) 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或有其他药物过敏者; (2) 肝、肾功能损害者; (3) 急性或慢性肝炎患者; (4)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5) 近期服用影响伊曲康唑、氟康唑吸收及代谢药物者[3]。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贺州市广济医院收治的甲真菌病患者60例, 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30例。治疗组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22~70岁, 平均 (45.2±1.2) 岁;指甲真菌16例, 趾甲真菌14例;病程4个月~11年, 平均 (4.2±2.1) 年;全甲破坏型13例, 远端侧位型17例。对照组中男15例, 女15例;年龄23~71岁, 平均 (45.3±1.2) 岁;指甲真菌17例, 趾甲真菌13例;病程3个月~11年, 平均 (4.3±2.1) 年;全甲破坏型13例, 远端侧位型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 诊断标准

(1) 患者有明显的甲真菌病临床表现; (2) 真菌镜检为阳性和/或真菌培养为阳性; (3) 病甲组织病理检查学有真菌成分。出现 (1) (3) 或 (1) 及镜检为阳性者可判定为甲真菌病, 但未明确何种致病菌。

1.4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伊曲康唑 (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90329) 口服治疗, 100mg/次, 2次/d, 早晚饭后各1次, 连续服用7d、停药3周为1个疗程, 指甲真菌病患者服用2个疗程, 趾甲真菌病患者服用3个疗程。治疗组患者予以氟康唑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19990151) 治疗, 150mg/次, 1次/周, 指甲真菌病患者治疗12周, 趾甲真菌病患者治疗18周。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 (停药3个月后观察两组近期疗效, 停药6个月后观察两组远期疗效) 、真菌学检查结果、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疗效评定标准[4,5,6,7]

治愈:病甲全部消失, 甲板变得光滑、平整, 且色泽明亮, 真菌镜检结果为阴性;显效:病甲吸收及消退>60%, 真菌镜检为阴性;有效:病甲吸收、消退20%~60%, 真菌镜检有阴性和阳性;无效:病甲吸收、消退<20%, 真菌镜检为阳性。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临床疗效

停药3个月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远期临床疗效

停药6个月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真菌学检查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真菌镜检查均呈阳性, 行真菌培养:石膏样毛癣菌13例, 絮状表皮癣菌9例, 红色毛癣菌8例;治疗后真菌镜检及真菌培养转为阴性27例, 转阴率为90.0%。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真菌检查均呈阳性, 行真菌培养:石膏样毛癣菌15例, 絮状表皮癣菌8例, 红色毛癣菌7例;治疗后真菌镜检及真菌培养转为阴性25例, 转阴率为83.3%。两组患者治疗后真菌转阴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组患者治疗指甲真菌病平均费用为64元, 趾甲真菌病平均费用为96元;对照组患者治疗指甲真菌病平均费用为250元, 趾甲真菌病为375元。治疗组患者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5例 (16.7%) , 其中胃肠道反应2例, 头痛3例;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6例 (20.0%) , 其中转氨酶轻度增高1例, 头痛2例, 胃肠道反应3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甲真菌病是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 常由手足癣直接传染。甲真菌病的易感因素较多, 包括遗传因素、局部回流障碍、系统性疾病等, 其中皮肤癣菌为主要致病菌[8]。致病菌先破坏甲皮质, 使甲床下角质增生、增厚。甲远端因损伤边缘缺乏规则性, 使色素发生改变, 后由远端逐渐向近端蔓延, 呈现带状。甲真菌病患者常伴有甲板浑浊、甲板萎缩、表面凹凸不平及脱落等[9]。近年来, 假丝酵母菌、曲霉菌等引发的甲真菌病不断增多, 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氟康唑是一种新型的三唑广谱抗真菌药,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色素P450失去酶活性, 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 从而抑制过氧化酶和色素氧化酶, 使真菌内过氧化物蓄积, 最终杀灭真菌[10]。伊曲康唑是一种合成广谱抗真菌药物, 属三氮唑衍生物, 作用机制和氟康唑基本相似, 对浅表真菌及深部真菌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 停药3个月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无显著差异, 说明两种药物治疗甲真菌病均能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停药6个月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真菌转阴率比较, 无显著差异, 说明两种药物治疗甲真菌病均能有效杀灭真菌, 抑制甲真菌的生长与繁殖。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无显著差异, 说明两种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的不良反应均较少, 且程度轻微。氟康唑t1/2较伊曲康唑长, 药物不易与血浆蛋白结合, 服药1次/周即可。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 真菌学检查结果, 不良反应虽与伊曲康唑无显著差异, 但氟康唑价格低于伊曲康唑, 更适宜应用于临床。

综上所述,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相当, 但氟康唑的不良反应少, 价格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洋.酮康唑与伊曲康唑口服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3, 6 (7) :61.

[2] 刘建军.伊曲康唑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54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23 (18) :63.

[3] 李素平, 刘晖, 冯翠萍.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7) :75-76.

[4] 傅媛媛, 王亮, 陈晓平.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2, 37 (8) :2-4.

[5] 马长孝.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6) :181.

[6] 卢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疗效对比观察[J].吉林医学, 2011, 32 (28) :5941-5942.

[7] 石丽君, 黄小雄, 邹循辉.两种方案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 2011, 11 (8) :1008-1009.

[8] 周晓明.抗真菌药物及其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药业, 2014, 23 (14) :117-119.

[9] 王后兴, 梁静芝, 杨伟.伏立康哇联合卡泊芬净治疗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 2013, 24 (6) :534-536.

伊曲康唑口服液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入选标准:严格按照《妇产科学》[2]诊断标准进行筛选。所有患者年龄为18~65岁, 有性生活史, 且自愿接受治疗,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阴道瘙痒、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年龄18~62岁, 平均 (37.6±5.2) 岁;治疗组年龄20~59岁, 平均 (36.6±7.3) 岁。两组患者年龄以及病种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口服氟康唑胶囊 (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 给予患者每天一次口服氟康唑胶囊100mg。治疗5d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1.2.2 治疗组

采用口服伊曲康唑胶囊 (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 给予患者每天口服一次伊曲康唑胶囊200mg。治疗5d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 对照组痊愈53例, 好转22例, 无效25例;治疗组痊愈65例, 好转24例, 无效11例,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阴道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阴道瘙痒、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 症状加重, 如果治疗不及时, 会产生一些列并发症, 影响到患者的子宫、盆腔等, 甚至导致异位妊娠、不孕症等疾病, 严重威胁患病妇女生殖健康和身心健康[4,5]。伊曲康唑是一种高效、广谱、口服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在我国上市以来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真菌性阴道炎, 其作用机制是高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的细胞色素酶。依赖酶的活性, 导致真菌细胞膜损伤, 从而使真菌细胞死亡[6]。

综上所述, 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阴道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值得进一步研究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宫雪梅, 马运荣, 付洪军.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序贯疗法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0, 11 (9) :677-678.

[2] 熊素英, 周良斌.特比萘芬联合伊曲康唑序贯疗法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 (7) :1169-1170.

[3] Arsenio Betancourt Bravo, Lilian Sanchez Miranda, Octavio Fernandez Lima, et al.Validation of an immunologic diagnostic kit for infectious vaginitis by Trichomonas vaginalis, Candida spp., and Gardnerella vaginalis[J].Diagnostic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 2009, 63 (3) :257-260.

[4] 钟志英, 吴晓燕, 曾柳苑.臭氧治疗阴道炎的疗效分析与护理报告[J].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 24 (2) :231.

[5] 马国安, 王宝娟.国产伊曲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性病后真菌性阴道炎50例临床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 23 (1) :5.

上一篇:所学专业下一篇:CPA考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