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学专业

2024-11-07

所学专业(精选12篇)

所学专业 篇1

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教师,是指正在从事某一学科课程教学工作,但是在任职前和任职后的教育中学习的却是非本专业,这些应该都属于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教师。根据我们前期的摸底调查,湖南省各地市各区县的16门专业课程中存在不同比例的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约占此专业湖南省各地市各区县全体教师的1%到14%。其中部分地区的比例比较大,如邵阳市、衡阳市、永州市。而就区县而言,离市区比较近情况相对好些,农村地区的这种情况尤为突出。

这些教师在学历上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但是由于是在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教师们的学科基础知识远远不能达到当前的教学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学科的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同时也成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初中教师队伍的重要制约因素。除此以外,由于可预见到的其他原因,现在这种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状态的教师队伍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很好解决。所以,对于这部分教师该如何快速的提高教学所缺知识尤其关键。组织这些教师参加有针对性的适岗培训就成为一个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问题。针对这些教师的特点,特别组织开展了湖南省初中教师专业适岗培训。

一、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教师实际教学情况

教学过程是涉及到很多因素的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初中生的学习中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对校长和授课教师的调研。发现在这些教师里,教学能力较好、教学成绩较好的人有很多。大多数人会认为,初中的课程以基础知识为主,难度相对比较低,对于授课教师的学科知识要求也就不高,这也是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现象在初中教学中普遍存在原因。教学实践和研究也表明初中学生的成绩与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并不完全相关。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由于授课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不够,其在实际教学中总是小心翼翼,对于课程知识没有进行很好扩展。教学的方法也都是采用教师讲授为主,没有很好的让学生展开课堂讨论,没有强调学生提问这个环节,以此来回避自身学科知识薄弱这个问题。从自身专业发展来看,为了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这些教师一般通过加大做题量来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而不是通过系统学习学科的基本知识来实现。自身基础知识的薄弱,会使这些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遇到很大的难题。因为当前在教学方法上所提倡的是探索式的交互学习,对教师自身学科知识储备要求很高。所以,这些教师很难得心应手。

二、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培训的目的

(一)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学科知识的探究

授课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是进行教学活动的根本,授课教师丰富的学科知识会让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实践教学中可以看到,随着学生年级不断升高,教师的威信和其自身学科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里,并不是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越多就愈好,只需要达到一定要求就够了。超出那个要求之后,授课教师的学科知识和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并不一定是成正比的。但是要成为一名好的教师还是必须要对所教学科知识熟练掌握。

(二)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探索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使用和表现出来的知识(显性的和隐性的)。它应该是教师自身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和解释,是可言传的;也可以是可意识到但无法言传的;还可以是无意识的、内隐的。这是教师专业化所提出的要求,只有在自身学科知识丰富的情况下才能完成。

(三)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课程设置探索

在培训课程的设置上要针对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的教学弱点,确定培训的目标以及课程设置。教师的知识应该来自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基本的专业学科知识是进行教学的根本保证;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知识能够使教师将学科知识转变成学生可以消化理解的知。;所以在教师培训应该为不同的参培对象,注入多种的相关知识。

(四)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参培的目的

从的实际教学调查情况来看,因为考虑到参培教师的参培目的,培训是以网上学科基础知识培训为主,以教学实践、教学观摩、教学讨论为辅。通过收看视频讲课和课后发帖讨论,使得参培教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学科的必需知识和相关的知识,帮助他们迅速地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培训的基本要求

(一)以课程标准为基本指南,以教材为基本出发点,同时加入一些学科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内容。

参培教师通过培训了解课程的标准,准确的掌握教材知识,只有在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工作。市场上拥有很多版本的教材以及相关的参考资料,但在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的适岗培训当中,应该以课程标准为基本出发点,从教材的基本理论开始着手,再增加整个学科体系的相关知识,从解决问题开始,详细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学科知识。

(二)以解决问题为基本出发点

参培教师都为成人,所以在学习中有其独特性。参培教师愿意学习自己希望学习的内容,并且会以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在整个教师培训过程中,应根据参培教师的这一实际需求,围绕参培教师关心的相关问题来展开教学活动。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参培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三)强调其特异性

根据调查发现,参培教师在学科背景和教龄两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对培训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培训要根据这些特异性,针对这些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为参培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料,提供不同的课程作业供参培教师进行选择。在注重学科体系同时,还需要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重点放在比较容易出现错误认识的相关问题上,使参培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些问题,以此来达到真正的理解、消化。

(四)培训的开放性

适岗培训在课程所设置的内容应该具有开放性。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的适岗培训要围绕学科专业知识展开,要以学科教学为主干课程,重视学科专业知识的准确性和深入性,同时还需要充分地展现其开放性的特质。在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对这一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

适岗培训的团队教师组成是开放性的,它不但包括教学一线的教师,还有知识水平较高的专家队伍。在整个培训具体实施过程中,培训也是开放的,由指导教师与学员、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互动平台,建立了实时地和非实时地交流机制,鼓励资源推荐,实现资源共享。参培教师是学习者同时,还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其不尽相同的经历以及背景下,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会形成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他们之间再进行相互地交流启发,更容易把学习和反思结合起来,以得到共同提高。

四、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培训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

培训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模块:学科知识的学习、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

(一)参培学科的学科知识

参培教师不但需要精通学科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还需要了解更深层次的学科知识以及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如此才能更好地掌握教学语言的尺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

(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

在这个部分的培训内容中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实现:发现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参加实践授课观摩、参培教师之间的反思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具体到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比如教学课程设计、典型授课案例分析以及听课评课等。让教师在学习了这些教学方法后,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不断地实践,不断的反思,使得教学水平得以提升,以此达到培训的目的

总之,在对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的适岗培训中,通过学习学科新课标以及解读学科教材,提高参培学科知识水准,拓展参培学科的相关知识,使其能够更加全面和准确地把握教材;; 经过合理的教学安排,运用相关教学和学习理论,提高整体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经过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以提升参培教师的教学水平,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完成适岗培训任务。

摘要: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这种情况在现有的初中教师中是普遍存在的,这些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该如何提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本文以湖南省初中教师专业适岗培训为例,结合了一期培训的结果,讨论了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培训的目标、课程设计以及课程内容等相关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师,适岗培训,教师培训,课程设置

所学专业 篇2

“我还没落实工作,这可怎么办呀?”目前,部分大学应届毕业生还忙碌着在各种校园招聘会和人才交流会上穿梭,他们中的大多数毕业生是因为工作经验不足、所学专业单一、面试经验少等因素被企业挡在门外。

其中,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杨里琨昨日称:“我所学的专业听起来很时髦,可是我却不感兴趣,

现在我要找相关工作不能胜任,而做相关销售又不感兴趣,专业丢了可惜,抱着无趣,真不知该怎么择业才好……”

志在老有所学 篇3

我退休十多年了,学习范围与退休前不尽相同,只有两个门类:政治理论和文学作品。政治理论主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说“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年人更需要接受党的理论教育和政策教育。只有学深学透,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时俱进,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文学作品学习,主要是散文学习和诗词学习。散文主要学习现代散文和英国散文。散文是作者和读者平等的谈心,表现形式自由灵活,或抒发感情,或叙述事件,或刻画人物,或描写风景,它最贴近生活。它的语言是诗化的,读者容易被作者的情愫与哲思所打动。散文学习,可以提高精神世界、道德情操、艺术水准和审美品位。诗词主要学习唐宋诗词和毛主席诗词。诗词是歌,它歌唱美丽的祖国,无畏的英雄,歌唱生活、友谊与爱情,歌唱光明,诅咒黑暗,歌唱善美,揭露丑恶,歌唱和平,鞭挞战争。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指出:“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毛主席诗词更是如此,它格调高昂,充满英雄气概具有乐观精神和必胜信念,能极大地起到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

由于门类的性质不同、内涵各异,我采取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政治理论,采取作笔记方法,摘抄文章的重要内容和出现率高的关键词语。如学习江泽民同志的十六大报告,就抄下了关键词语“三个代表”、“发展”、“创新”、“小康”、“与时俱进”、“创造”、“时代”、“规律”、“改革”与“稳定”等等。思考这些关键词语,对了解和掌握报告的内容很有帮助。抄录时原文上的一字一句,那些必须记下的材料,会在不知不觉中印在脑海,像储存于电脑中的资料,可以随时取用。学习散文作品,采用阅读、分析和欣赏方法。掌握作品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以助自己把文章写得更新更有内涵。学习诗词的方法是熟读。熟读是理解、欣赏和深入的重要手段。开始诵读的时候,也许不完全理解,经过熟读,可以烂记于心,从而获得新的美感和人生感悟。

高尔基说:“书籍包含着我们的先人以及我们同代人的灵魂,书籍似乎就是人们在全世界范围内本身事业的谈论,就是心灵关于生活的记载。”学习过程就是积累知识、拓展智慧和净化心灵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持之以恒、与时俱进,才能获得效果。在有生之年,我要在“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扩充知识和更新知识,以期达到启智明理,开阔视野,洗涤胸襟,提高创新能力和“老有所为”能力。

所学专业 篇4

一、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研究的现状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宏大的理论体系, 其发展带动着科技的进步。在科学技术理论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 都带有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这一点在众多科学发展中都得到了体现。例如, 德国哲学发展对德国科技的发展的推动, 意大利文艺复兴, 解放思想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助力的同时, 又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发展提供动力, 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在国外一些相关专题研究中, 研究者在许多具体学科的研究中都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贯穿其中, 在其研究过程中起到了理论引导作用。日本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坂田昌一教授曾明确指出, “我所遵循的经典著作———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像宝石的光芒一样, 不断照亮我40年来的研究工作。”许多自然科学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有用性和有效性赞不绝口, 他们都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自觉地运用了这一理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于我国高素质人才的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 相对于本科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教育, 对于研究生在所学学科专业的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教育学的研究恢复以来,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被高校师生所认同。但是, 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主要针对研究生的政治性, 以坚定其理想信念, 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的, 没有从所学学科专业的研究本身出发起到指导作用, 因而对马克思主义只有教条化理解, 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指导科学技术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 也限制了研究者的视野。当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兴趣, 培养理工科学生的人文关怀, 而没有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加强自然科学知识素养, 对于具体的将马克思主义与学科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上的教育没有明确的表述。因此, 在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所学学科专业的结合被忽略, 没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研究生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在具体学科专业应用中的问题

(一) 高校学科专业分化严重

科学是一个整体, 每个学科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借鉴,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分别发挥作用以实现整体社会的进步。高校教育本身过分专注于具体学科的发展, 造成学科严重分化, 失去学科的整体性, 相互之间没有交叉, 因此, 不能满足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综合性应用的需要。而产生革命性效果的科学研究, 往往在其身后有高度普遍规律的理论作支撑, 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与需要的, 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保证科学研究和发展的相互联系和方向性。这种理论引导是潜移默化的。但由于很多研究都趋向过于精细化的研究, 忽略普遍联系规律, 没有学科的交叉, 也就没有科学的发展。

(二) 忽视马克思主义作为客观真理的作用

高校对于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专业课程, 但在各学科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没有重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专业领域内容结合, 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思维定势的简单理解和刻板应用, 没有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作为客观真理的作用。

(三) 学科发展盲目跟从社会需要

就学科而学科, 就技术而技术, 在对研究生进行教育前没有应用相关理论对具体学科进行前瞻性的思考, 导致研究不精、不能创新、人才过剩。高校教育不是最终目的, 高校不但要培养出人才, 还要让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才是高校教育的任务。

(四) 研究者缺乏正确价值观引导

科学带来生活的改变, 使人一味盲目追求科学为自身带来的好处, 忽略逐渐暴露出了对自然和社会的危害。学生受主观因素及客观环境的影响, 在学习阶段将注意力放在具体学科的研究和创新上, 忽视在学习和研究的整体过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科学是人类探求客观规律的活动, 这个定义除蕴涵了规律的客观性之外, 同时说明, 科学是人的活动, 人的活动尤其是像科学这样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一旦不再是自发的行为, 就会因为体现着人的目的而带有强烈的主观倾向, 它既可以造福人, 也可以危害人[1]。如食品安全问题, 造成食品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根源往往来自于这项领域中的研究者。研究人员进行科学技术活动只能尽量规避和抑制其负作用, 而不可能彻底消除它。原因就在于人类是利益群体, 追求和维护利益是其目的。但在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引导的情况下, 任由其发挥和使用, 过分追求利益, 必然会引起科学的负面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学生所学学科专业结合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导一切学科的规律, 并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 不但历经传承与不断的丰富, 其作用更是在我国建设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得以体现。因此,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学科领域的结合, 对于研究生的教育和发展中更具有实践意义。

(一) 有利于专业知识掌握的思想方法和人才的培养

在培养研究生的方法上, 教授专业知识是的必须的, 但作为研究生的培养来说,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并充分运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其他学科的根本理论, 这种宏观的理论与具体学科的研究之间还缺乏关键的联系, 或是说缺乏必要的“中间理论”把具体学科的材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起来。与此同时, 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与所学学科专业的需要与时俱进, 借鉴时代最先进的理论与科学研究成果, 充实所学学科专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惟有如此, 马克思主义才可能真正成为指导学科专业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的显示

将马克思主义与所学学科结合能够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功能。马克思主义有四大功能, 其中一个就是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的学习及研究的指导作用。如果这个指导作用发挥出来, 好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 可推动研究生的专业学习, 提高研究生专业学习的素质和能力;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当理论可以正确的指导人们的实践时能够容易的被人们信服, 同样, 马克思主义一旦在其所学的专业上发挥指导作用, 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整体内容的学习效果, 更有利于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三) 有利于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中把握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人性全面发展的理念。一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般规律的科学,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 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能够引导和启发学生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深入理解与创新。另一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对一些重要关系, 诸如奉献与享受的关系, 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得与失的关系等等, 进行辩证分析, 能够为从事研究人员的主观创新思维和科学技术的客观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

四、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具体学科专业结合途径的基本思路

当前, 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加强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要在教学中与具体科学研究方法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方法, 既是世界观, 又是方法论, 而且是能够指导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因此, 在教学中要与具体科学的研究方法的结合。

第一, 加强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以辩证的观念去理解问题、思考问题, 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专业课程知识, 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贯彻到具体科学研究的过程中, 以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想渗透到具体的科学技术研究中去。如结合科学研究的提出问题环节、观察实验环节、建立假说环节、形成理论环节讲述这些思维的普适性与重要性。

第二, 加强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教学。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深入开展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要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养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素养。目前, 对于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主要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实现。因此,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课的教师不但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还要从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视角, 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与所学专业相联系。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基础, 吸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基本方法, 并且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把科学技术方法论融入科学技术研究和实践互动的情景中学习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 由静态方法论转变为动态的方法论。

第三, 对各门具体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辩证法的方法、整体性方法、系统性方法等的分析。每一门具体学科都有其研究方法。应加强对具体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理论研究, 同时在理论研究中对具体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概括。即具体学科的研究方法中包含了辩证的方法, 包含了普遍联系的方法, 包含了变化发展的方法, 而在具体学科中的理论方法与辩证法是一致的。因此,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一定要掌握灵魂, 不能僵化, 要灵活运用方法, 时刻用发展、变化、普遍联系和从整体性来考虑问题。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后要举一反三, 加强学科间的理论联系, 在方法之间进行结合。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方向指导作用与研究生专业研究方向相结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 始终倡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国力最关键的表现, 并推动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搞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的想法实际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思想, 而在今天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建设国家, 并定要求国家的建设者们与专业相结合。经济建设依靠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建设, 无论搞创新还是搞科研, 研究生要明确所学学科专业的研究如何能够跟的上国家当前的发展要求。例如, 化工科的学生在进行研究时就要遵循国家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理念来研究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或技术, 如节能环保。这样才能发挥他们在各行各业中的优势, 即跟随国家在特色发展中的要求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科专业的研究, 进而更有针对性和有效地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来, 扩展发挥和发展的空间。

(三) 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精神与学科研究精神相结合

学生对于所研究的学科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严谨治学的精神, 无情的自我批判精神。马克思出身律师家庭, 攻读博士学位, 妻子家庭富裕、家庭条件优越。如果他不是选择跳出优越的环境, 勇于与当时的时代与落后政府对抗, 从事解放人类的崇高事业, 他就不会面对疾病缠身、一贫如洗、子女夭亡、一次又一次被驱逐等等悲惨的境遇。但是任何困境都不能阻止他对于科学的追求、对著作一遍一遍的校读和修改。由此, 将马克思主义者与学科的研究精神相结合, 对研究生的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伦理道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专业人员要具备这种精神, 以及对科学和社会负责任的态度。这对于研究生个人的发展来说, 不论是在学校学习期间还是走向社会从事科研工作, 都有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专业所学课程 篇5

大一:药学导论、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无机化学、大学英语

(一)生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人体解剖学、数理统计、医用物理学、有机化学

(一)、大学英语

(二)大二:中国近代史纲要、有机化学

(二)、分析化学

(一)、大学英语

(三)、生物化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子生物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二)、大学英语

(四)、药用植物

大三:波谱分析、中医药学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

(一)、药学英语

(一)、免疫与微生物、药事管理、生药学、职业道德、药理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药学英语

(二)、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体内药物分析

大四:药剂学、生物药剂与药代动力学、天然药物化学、医学文献信息检索 注:大一大二时还要上体育课,其余课程学习的时间可能会有一些调整,但基

老有所学 生命增值 篇6

前不久,我就接触了这里的一个金秋读报写作小组,这个小组是从2006年初自发建立起来的。小组开始只有7人,现在发展到14人,并且在2007年8月还建立了金秋党支部。小组里的成员都是来自机关、学校、工厂、医院的离退休老同志,年龄最大的85岁。

笔者了解到,这些老年人积极向上,对生命怀着一种执著的爱,对生活怀着一种无限的向往。他们使生命增值,为生活添彩,用学习充实晚年,收获着金秋的喜悦。金秋读报写作小组的老人们非常活跃,定期开展活动。他们经常在一起读书看报,交流写作心得,参加一些报刊举办的知识(答题)竞赛和征文活动;他们笔耕不辍,撰写了大量稿件,3年时间在全国各种报刊发表文章1058篇。这些老人每天都生活得很愉快、很幸福,听不到他们发牢骚、讲丧气的话,也看不到他们比待遇、比房子、比资历、比退休金……时常听到他们谈论的是,谁更会寻找生活的幸福和快乐;他们相互之间羡慕的是谁的身体如何健康,交流最多的是某人稿子又发表了。遇上喜事,大家互相祝贺;遇上不顺心的事,大家相互安慰、勉励。金秋读报写作小组的老人们心怀阳光,朝气蓬勃,不断追求进步,追求新生活。这个小组是个祥和、欢乐的集体,它体现出当今老年人心态的新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老年人不再把物质生活看得那么重,而是把精神生活放到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位置上。耄耋老人鞠荣显从1950年就要求加入党组织,由于种种原因,入党愿望没有实现。但他50多年一直没有放弃入党的信念。加入金秋读报写作小组以后,终于在2007年6月24日,他84岁时圆了入党梦。68岁的米锦秋,前不久也向金秋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金秋读报写作小组的每位成员,尽管年龄偏大,但他们都没有放松学习,他们通过读书看报,填补知识空白,不断完善自我,读出了名堂。前不久,金秋读报写作小组还被《燕都晨报》评为铁杆读者先进集体。小组里每人一年多则拿出七八百元,少则三四百元,自费订阅多种报刊,老来忙“充电”,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年逾八旬的班显鸿,边学边记,把搜集到的古语、俗语、常用语、诗词名句等装订成12本,共20余万字。老人们每天的生活过得特别充实,他们在学习和写作中享受着品位高雅的晚年。

金秋读报写作小组每个人除了爱好学习,他们有的还经常打乒乓球,有的坚持每天散步,有的参加老年合唱团……但绝大多数人的共同点是:勤学习,笔耕不辍,常撰写各种稿件,有随笔、通讯、楹联、诗词等,体裁广泛,不拘一格;题材多样,反映时代主旋律。他们在学习中善于体会,善于总结:常写稿,勤动脑,防痴呆,抗衰老,脑体并用身体好。老有所学让这群老人生命更加焕发光彩,生命无限增值。

“所需即所学”的教学设想 篇7

现代电脑界有一种傻瓜式的电脑编程软件叫“所见即所得”,这种编程的软件很多,其最大的好处就是使用者无需学习掌握复杂深奥的初编程语言,直接就在windows上完成你能想到的操作,即使你是一个初学者,使用这些软件也很容易上手,从而达到一种学习上的“短、平、快”的目的,很快地让电脑做到你想要达到的目标。

可以设想,既然在高科技领域都能从这方面去解决人们学习的困难,对于现代的学校教育,是不是也可以采用一种类似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于是就有了“所需即所学”的教学设想。

对于“所需即所学”,我是这样定义的:想方设法提出一个学生也许能解决的相对来说较难的教学题目,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比现有的知识更深一些,但是又能从现有知识之中经过推敲而自行产生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在解决较难的问题的时候,需要用到的那些知识,是靠自己去自学去寻找去查资料慢慢地掌握的,有了某种追求知识的需要,有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即使较难的题目一时无法去解决,那么学生也同样能在寻找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学到一些比现有知识更新的知识。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并且这种学习多是在学生的自己学习下进行的,所以其效果往往比教师照本宣科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所达到的效果好得多。因此,“所需即所学”的教学方法无疑有其可以立脚的理论根据。

首先,“需要”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人类需要计算庞大的数据,处理复杂的问题,于是就有了人脑的延伸———计算机,人类需要更高速的移动,所以有了飞机,如此之类。因此,只要学生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其学习就会变得自觉、自愿,目标明确、目标确定,学生学习也就有了春所依赖的物质原动力,有其所依赖的心里根据,“所需即所学”的心里基础就是基于学生的这种需要之上!

其次,学习需要的是自觉,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自觉学习的心里准备,即使上课当时学生能学到某些知识,其知识的内化程度也不会很深,学生学到的往往是表面肤浅的知识,教学的效果好不到那里去,而“所需即所学”就不同,学生有个明确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学生自觉自愿满怀热情去探索,所接受到的新的知识,其知识内化的程度一定很高,教学的效果一定会很好,说到底,“所需即所学”的教学设想其实也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内容,所不同的是,其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创新,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创新。“所需即所学”的内涵要比创新教育的内涵丰富的多,广大得多!实施“所需即所学”的教学方法的最大的一个好处还在于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最后,需要明确的一点的是,不要企求学生能一跃就能摘取“天上的星星”,也就是说,给学生出的题目不要高不可攀,要让学生能看到目标,但是达到目标的途径又不是很清楚,但又不是太模糊,让学生有一种朦朦胧胧的解题感觉,这样的题目对“所需即所学”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最有效,而一旦学生能把思维中的这团“农雾”揭开因而见到“青天”,那么学生的自我愉悦的感觉将是难以形容的,这是实施“所需即所学”教学方法其理论中最关键的一点!

“所需即所学”就是要让学生去“救出”离现有知识点最靠近的那“一幅画”———在自己想要探索更深的知识的时候,能学到与现有知识最靠近的“周边知识点”,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而对这一个方面的把握应用是教师在实施“所需即所学”的教学方法中应准确把握的方面。

二、具体的操作理论

“所需即所学”的教学设想的试验首先在本人所任教的物理学科中进行,以下是试验过程中要做到的几点工作:

1. 首先,把全班同学进行分组,以每组6名同学为好。有条件的话。把同学们分别围台,也就是把课桌的摆放加以处理,以便在实施“所需即所学”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能面对面地进行讨论、探索,达到一种自我和集体的智慧的交融,从而生成新的知识的目的,而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只是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为思维走向偏差太离谱的学生组指明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方向或者是比较靠近的方向路径。

2. 上课开始,就要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我们要解决的是那些问题,需要用到那些知识,而要用到的知识其获得正确的路径就要让学生去自己探索。如果是在一节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给出可以是课本中复习参考题中较难的题目,即使是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能最终解决开课所给的题目,但是学生在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只要能让学生“救出最靠近的那一幅画”,那么这一节课的教学就算是成功的。

3. 实施“所需即所学”的教学,教师要对整个中学物理知识体系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小到给出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中到一个月的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大到一个学期甚至是一个学年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给出首先要对学生说明,然后把精选的“目标题目”写出来,挂在教室的黑板的旁边。

4. 上课过程中有必要培养学生为解决物理问题所需要用到的各种思维方法,如发散思维、收敛思维、辩证思维、头脑风暴式的思维等等。这样的思维方法的获得往往比学生获得知识的本身更重要。一旦学生拥有了解决问题的各种思维方法,其解题方法往往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就有一种“拥有者获得”的心里支撑。每节课都有小问题能够解决,有中问题也许能解决,有大问题等待他们去解决,在不断解决问题和新增问题的过程体验到了一种“用脑”的快感。体验到了一种很成功的感觉。

三、试验操作的例子

以下是实施“所需即所学”的教学方法过程中对中学物理教材与传统上课操作过程中几个不同的处理的例子:

1. 如对力的分解也可以当作“一节课”来上,由于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一对的“互为逆知识的应用”,所以“这一节课”的内容的结合就有其组合的逻辑的理论基础。虽然,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的知识编排顺序上的跨度很大,它们的结合就需要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创新性地使用教材,打破教材原有的教材编排模式和顺序,以“一个整体”的教学观来处理高中的物理教材,当然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技巧。而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知识需求,从而进行自我的学习,即所谓“所需即所学”。

2. 如,你甚至可以把高一物理的这一本节当作“一节课”来上,具体的操作如下,开学的时候,就把课本第六章力和运动的关系当作一个学期的“选题”交给学生,然后从整体上向学生说明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那些知识。如果在很短的时间内,以“蜻蜓点水”式的方法掠过一本书当然是学生说不能接受的,那么就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循序渐进地脚踏实地地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虽然形式上与以往的上课方式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由于在每一节课上都对学生进行“所需即所学”的细分教材的教学操作,因此学生对课程大方向的把握,对课程内容所在位置的理解,会使学生的学习更有内动力,且能有效增强学生探索知识和解决难题的兴趣。一个学期上“一节课”应该也是切实可行的。

四、最后的结语

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有了这种“所需即所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精神的培养的意义将趋无穷大,对学生的良好作用将是终身的。再有,这种“所需即所学”的教学方法往往能逐步变成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而这种方法的获得往往会对学生学生所学的其他科目发生良好的迁移作用,以一种良性的循环程序向相关的学科进行辐射。这样就可能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有效地实现现今教育界所要求的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

显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篇8

一、什么是知识的显化

知识的显化就是将知识用易于识别、易于操作的方法表达出来。举个例子, 我们在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时候, 用底乘高除以二, 但为什么要除以二呢?估计很多人都不清楚, 只知道这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只要记住这个公式就能算出三角形面积。而我们许多学生知道其中的道理, 但是没有掌握计算的技巧, 反倒不能算出来。知识显化就是要脱离其中的道理, 用一种易于识别与操作的方法来代替艰深的知识, 降低思维的难度。

二、为什么要知识显化

1. 便于学生记忆

在教学素数时, 为了让学生记住50以内的素数, 教师们想出多种办法。有用口诀代入法:3917137, 即23、29、31、37、41、43、47;有学号法:让学号为23、29、31、37、41、43、47的同学起立;有分类法:二十多两个23、29, 三十多两个31、37, 四十多三个41、43、47等方法。对于50以内素数的记忆, 学生可以完全用一种与素数本身含义没有丝毫关系的方法记忆, 而不是想着哪些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将知识显化利于学生记忆。

2. 提高解题效率

以学习小数乘小数这一知识为例, 解一道小数应用题, 解题时学生往往需要考虑: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小数乘小数计算、书写格式等等。他在写这一道题目时考虑的东西多了, 必然就会有疏漏的地方, 导致作业出错。但当他来订正的时候, 也许只是计算出错, 他只关注计算, 这样就会使他订正顺利完成。知识显化, 就会降低思维难度, 从而使问题解决更加顺利流畅。有人会问:那数学课上还要讲算理干什么, 只需要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就可以了, 让他们按着老师的要求记住, 不需要理解了。其实不然, 学生跟随教师理解算理的过程, 是一个数学知识再发现的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记忆, 也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根据建构主义理论, 当学生进行探索的时候, 会对新旧知识产生冲突, 从而新建或修改自己的认识结构。

三、怎样使知识显化

1. 记住必要的规律

比如:本人执教的四年级《找规律》一课, 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发现两个物体一个一个间隔排列中, 两者数量上的关系, 及围成一个圈时的数量关系。本课先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中手帕与夹子的关系发现手帕与夹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以及白兔与灰兔之间的数量关系, 再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相互交流进一步体验这样的数量关系。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解算理的过程, 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随后, 让学生用语言总结出这样的规律:两个物体一个一个间隔排列, 排成一排, 排在两头的物体的个数比夹在中间的物体的个数多1;如果是围成一个圈时, 两个物体的个数相等。有了这样的规律, 学生在解题时就不再需要一题题地思考、探索, 而只需要应用这个规律就可以快速地解题。

2. 记住必要的概念

再比如, 学生在学习素数时, 首先要去理解什么是素数, 通过一次次的去除合数, 在去除合数的过程中, 不断体会到有些数是有多个因数或只有“1”这个因数, 最后剩下的一些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于是教师给出结论, 剩下的这些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这些数就是素数。知识讲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这个过程仅是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素数的过程, 是学生理解的过程。试想如果就此打住, 学生在解“30= () + () = () + () = () + () , 在 () 里填素数。”这样的题目解答会非常麻烦, 首先要去探索到底哪些数是素数, 然后再去一一填写。而在学生理解了素数这一概念后, 加上一个教学环节, 让学生想办法记住这些素数, 这一类的数就当成特殊的数在脑子里记住, 学生有了50以内的素数的记忆, 再来解上面这个题目就简单多了。可见, 记住必要的结论来显化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3. 显化知识个性化

在学过新知识后,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知识, 就是学生进行自主显化的过程。显化对于不同的知识有着不同的标准, 对于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标准, 但都是以将知识显化成一个易识别、易操作的方法为准。比如:在讲解小数的性质的时候, 学生通过观察超市商品价格标签, 理解“小数末尾增加或去掉0, 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接下来, 不同的学生就有着不同的显化结果, 有的学生利用这句话就能顺利解决相关题目;有的学生将其显化为:“小数部分的末尾增加或去掉0, 小数的大小不变”;也有的学生需要进一步显化:“小数点右边最后边增加或去掉0, 小数的大小不变。”……

所学专业 篇9

一、促使学生养成积累和梳理的良好习惯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养成的习惯, 语文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梳理的过程。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 其他学科有很强的逻辑性, 语文知识却很零碎, 许多内容都需要记忆积累, 诸如字词的读音意义、作家作品、名言名句等, 这就注定了语文学习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 积累是关键。只有博览群书, 多积累知识, 才能说话引经据典, 滔滔不绝;写起文章来顺手拈来, 洋洋洒洒。古人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一道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促成学生广泛阅读, 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二、给学生一个展示梳理的平台

我仿照“百家讲坛”, 在班上组织过学生讲坛, 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某方面学习积累的知识, 起到很好的效果。如“词类活用”“写景的方法”“古今异议”“通假字”等, 给学生一个舞台, 他就会是演员, 给他一个凳子, 他只能是观众。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和梳理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 指导学生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我是这样指导的:方法一:诵读。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 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 必须记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法二: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 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的方法积累。方法三:阅读。通过课外阅读, 让学生感受、体验, 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 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方法四:测试。测试也是一种较好的积累、梳理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专项整合, 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培养学生的积累和梳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积累和梳理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最简单的读, 通过多次诵读将所读内容记入大脑的信息库, 所读的内容可以是古今名句, 也可以是唐诗宋词, 还可以是优秀的散文。

二是让学生做笔记, 将平日里阅读到的好词好句随手记下来, 养成好的习惯, 如果是报纸上的文章, 就可以做成简报, 这种方法既有用又有趣味性。

三是写读书笔记, 学生课外如果阅读了感受颇深的书, 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写下来, 便于记忆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 以后学生再看这本书时可以对比原先的想法。

五、专门进行专题讨论

就一个大家接触过的话题, 要求每个同学至少发言一次, 这样学生调动知识储备, 互通有无, 使知识更全面, 更系统化。这就是一个梳理的过程。如我在上古典诗歌鉴赏课时, 要求学生讨论“古典诗歌中诗人主要想表达哪些情感? ”, 学生要举例, 就涉及诗人及处境、诗词及感情、表达及方式等, 最后明确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情感世界。再如对于经典字词, 在组织学生学习像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怎么经过反复修改后形成的, 贾岛的“推”好还是“敲”好, 这样的正面案例, 可以使学生自己体会怎么炼字、怎么推敲、怎么锤炼;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积累一些典型的、用错的、用得不好的案例, 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得到梳理。考试时, 自然就心中有词, 下笔神助。

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梳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师要注重归纳方法, 不能搞成大运动量的操作, 不能泛而无序, 乱而无章, 引导学生对具体语言材料、素材、规则、方法等观察归类, 不宜搞成学科知识条纹识记。学生以课文为学习探究的基本内容, 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多渠道、多角度地获得相关信息, 经过筛选、分析、整理, 编制成学案, 展示自己创造性学习成果。在第一次独立学习阶段中, 学生要完成课文注悟与相关信息的收集, 在此基础上进入互动学习阶段。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学习处理信息, 交流领悟, 力求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 进而产生新的问题, 新的领悟。把上述学习的过程, 独立整理成书面材料, 制成一份学案。学案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平台, 它扩充了教材的信息容量, 记载了学生瞬间的思维火花和长久思考的轨迹, 保留了一个建构知识的过程和过程中的学习经验。这些动态生成的内容也是课程的一部分。

七、积累要有愚公精神

语文知识浩如烟海, 要博览群书, 博闻强志。一个语文教师即使有十年八年的刻苦学习, 在语文学科也只能算是一个茅庐初出者, 可见学习语文积累多么重要。

总之, 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积累和梳理的习惯,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和梳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养成需要积累的习惯,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梳理, 不断丰富阅历, 不断丰富知识。这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也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摘要:初中语文学习是一个在积累中获得知识的过程,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应该在加强语文积累的同时, 注重对所积累知识的梳理, 让每一个知识都有它的归属地。要想学好语文, 积累与梳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积累和梳理, 学生可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还能够提高语文素养, 学会为知识分类。

所学专业 篇10

关键词:作业,市场营销,因材施教

作业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 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 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

一、目的明确

每次作业都应当有目的而不盲目, 有重点而不随意, 坚决避免“为了作业而作业”的情况。作业的目的可以是巩固已学知识, 可以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也可以是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而且, 老师应当让学生知道作业的目的,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作业。

二、形式多样

各种作业形式应当协调搭配, 使作业丰富多彩, 避免单调乏味。因为学生对书面作业往往感到厌倦, 有抵触情绪, 常常是应付了事, 甚至会抄袭他人作业。所以, 只要学科内容、学科特点允许, 应尽量少用书面作业, 使作业的形式多样化。比如辩论、演讲、上网查阅资料、讨论、模拟营销等各种形式都可以采用, 这些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远比书面作业的效果要好。

三、因材施教

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 要分开层次, 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类型灵活处理, 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坚决避免一刀切的模式。

以《市场营销学》为例, 中专、自考和高职的学生都要开设这门课程, 那么给不同办学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作业就应当有所不同:给中专的学生布置作业, 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兴趣, 通过作业把他们引进学术的殿堂;给自考的学生布置作业, 关键在于巩固书本知识, 提高应试能力;给高职的学生布置作业, 重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甚至, 给同一种办学层次的学生也可以布置不同的作业。比如把作业分为必做和选做两部分,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选择的完成。

四、机动灵活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准备好若干个作业。然后在授课的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决定要不要布置给学生。如果就某一问题学生的热情很高涨,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则可因势利导, 水到渠成地布置相关作业。否则, 就不要布置给学生。

另外, 尽量不要在下课铃快要响的时候才匆忙布置作业, 因为学生不可能在最后一分钟的忙碌中仔细听你在说些什么。

五、分工组织

分工可以提高效率。学生查阅的资料有很多是重复的, 造成了时间与精力的浪费。那么, 分工组织就显得很必要。以“品牌策略”这一部分内容为例, 我所布置的作业是通过收集达能与娃哈哈争端的相关资料, 来探讨民族品牌保护的问题。如果没有分工组织, 那么所有学生收集的资料会高度重复, 而且总信息量也受影响。通过分工组织则可有效避免这一现象。

六、关注时事

学生往往对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和相对浓厚的兴趣, 而我们所用的教材却往往是若干年前出版的, 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应当紧密结合时事, 以弥补教材滞后的不足。全球粮食问题、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金融危机、我国一路走高的CPI和利率的调整、燃油税费改革、渤海溢油事件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作业素材。

这些活动即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七、结合学生兴趣

作业的布置应结合学生的兴趣。例如, 在讲到明星代言现象时, 因为很多学生喜欢李宇春, 那么就给学生讲一下李宇春成为“产品杀手”的案例——李宇春代言知名品牌的产品却造成产品销量不升反降。然后因势利导布置作业:解释李宇春成为产品杀手的原因并谈谈企业采用明星代言时应注意的问题。各种不同的解释、不同的猜想、不同的观点会在这里碰撞。在争论的过程中, 我们就可以思考并总结:那些请李宇春代言的企业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通过这个作业我们就可以得出明星代言应遵循的一些原则技巧。

八、认真检查、加强反馈

对不同形式的作业, 可以采用书面批改、班级讨论、面批等不同的检查方式。可以说作业目的决定了作业形式, 作业形式决定了作业的检查方式。但不管怎么说, 对作业一定要认真检查, 最好能让每一位同学都觉得自己的作业被重视了, 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作业的积极性, 使作业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对每次作业的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等, 应在课堂上加以点评讲解, 与学生及时沟通、加强反馈。

九、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质与量的问题

作业要精, 宁缺毋滥。美国教学问题专家哈里斯·库柏的研究表明:作业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心等方面有正面功效, 可是, 只注重量而不重视质的作业, 其负面效果更明显, 危害更大:它会压跨学生, 并使他们感到厌烦, 没时间去从事更为主动的追求, 并导致学生为按时完成作业而作弊或抄袭。如果教师不加筛选地布置作业, 随意地加大学生的作业量, 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相对来说, 我认为《市场营销学》每周布置一次作业比较合适, 最多不超过两次。

2、总量控制的问题

要处理好单科与整体的关系, 协调好各学科的作业量。在多数情况下, 老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往往不考虑或是很少考虑其它科目的作业量。如此一来, 即使单科的作业量不大, 所有科目作业量的总和也有可能超出学生的承受范围。要避免这种情况, 就需要各学科的任课教师积极沟通, 认真协调, 相互配合。

3、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

每个班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 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做作业, 就必须让作业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在学期初可以让他们每人写张小纸条交上来, 让他们说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作业。然后根据他们的兴趣特点来设计本学期作业的大体风格, 使他们真正实现由“要我做作业”到“我要做作业”的转变。

善于将所知所学用于实践 篇11

2004年冬天,当招聘人员找上门的时候,迈克·戈尔登正心满意足地负责科勒公司的家具部门。他并不想找寻新工作,但是当他得知这个上市公司的全部董事都在等着面试他时,他再也无法抗拒了。原来这家公司就是史密斯·威森公司(Smith & Wesson),它是一家拥有150年悠久历史的枪械生产商,而如今却陷入了窘境:全国范围内的联合抵制使该公司的销量急剧下降,股票价格一度狂跌至每股一美元。很显然,该公司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力挽狂澜,董事会一致认为戈尔登就是最佳人选。

然而戈尔登从未当过领导,对枪械行业也一无所知。但随着对公司的了解逐渐加深,他越发意识到几年来在科勒公司、史丹利公司(Stanley Works)以及百得集团的一些工作经验正是如今史密斯·威森公司急切需要的。他觉得自己好像已经知道该如何打理这家公司了。

上任两把火

戈尔登在史密斯·威森公司待了不到N的时间,就发现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整个公司都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没人知道具体情况。生产部门的员工只是一味地生产,也不管我们是不是需要。销售人员毫无目标——他们不知道这个月我们的目标是1000万美元还是2000万美元。没有人在和别人沟通。”

就在第二天早上八点半,这种局面开始发生变化。戈尔登首先要建立的秩序就是召开每日例会,他会召见副董事长以及掌管销售、运营和其他主要部门的高管。这就是“经济101管理方法”,但对史密斯·威森公司的员工来说却是个启示。会议以交流信息为目的:销售人员汇报前一天接到的订单情况,生产人员汇报完成产品的数量等等。针对每个信息,公司都会将现实状况和目标额度进行对比。如果存在差距,那么相关人员就要给出详细的解释说明。任何未达到目标的部门负责人都必须提交一份计划,以确保问题被解决,一切回到正轨。

品牌管理是戈尔登在科勒公司学到的技能。戈尔登很快就展开了大量调查,搜集有关史密斯·威森公司品牌的全部信息。在调查中他惊奇地发现,史密斯威森这个品牌的知名度居然高达87%。

接下来戈尔登和他的公司开始着手了解客户对品牌的认知状况,询问了3500名猎人、射击手和运动爱好者一些基本的问题:如果要购买左轮手枪,会选择哪个品牌?他们喜欢哪个牌子的自动手枪?不出所料,在这两类枪械产品中,史密斯·威森公司都居于首位。当被问到手动枪机型猎枪、军火弹药甚至是家庭安全系统这些史密斯·威森公司并不涉足的领域时,公司依然排在公众喜爱品牌的前列。

“深入了解公司情况后,我觉得这个品牌很有优势。”戈尔登回忆道。

重振销售

在美国东部,史密斯·威森公司拥有自己的销售队伍,在西部则要依靠独立代理商。这些代理商出售各种各样的体育用品,但业绩却无法让戈尔登满意。他了解到的具体情况是,公司自己的销售人员虽然没有接受特别培训,但是销售业绩却比代理商高出三倍多。因此他解雇了那些独立代理商,并雇佣了新的销售人员来负责西部的销售业务。

然而在构建销售团队的过程中,戈尔登面临着一个与过去相似的问题——应该由单一团队来负责所有市场的产品销售,还是由适合不同市场的不同团队分别负责呢?他再一次吸取了过去的经验。当时在百得公司时,也曾存在相同的疑问。最终,如同在百得公司所做的决定,戈尔登认为史密斯·威森公司应该拥有不同的销售人员,于是他把销售人员分成了两队。除此之外,公司还为销售人员开展了大量的培训,新老员工都要参加。培训涉及如何让经销商销售他们的产品等等很实用的内容。

2004年的第一个季度,公司解雇了半数的销售人员。引进的大批新员工才刚刚进入状态,公司的销售业绩就比去年水平增长了8%。在接下来的三个季度中,销量分别增长了32%、37%和52%。

尽管史密斯·威森公司拥有很高的品牌认知度和绝佳的名声,但近几年公司对美国政府的销售却常常受阻。戈尔登发现,美国海陆空三军所使用的手枪没有一把是由美国公司制造的。这与公司在这方面的放任自流直接相关:没有专人来负责政府渠道,甚至在华盛顿都没有游说代表。于是,戈尔登立即雇用了一家游说公司,聘请前国际海军射击冠军负责推动政府销售。戈尔登自己也开始频繁地去首府出差。这种商业活动让公司赢得了一笔2000万美元的生意。

由于史密斯·威森公司的旧式警用连发左轮手枪还是保留着1899年的原型,因此需要开发一款新式武器来引起执法部门的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点,戈尔登从曾经工作过的公司中借鉴了另外一招。之前作为百得公司的产品经理,他曾亲自去过工作现场寻找潜在客户所需要的工具类型。如今戈尔登派遣他的工程师、设计人员以及销售团队去和州级、市级警员交流,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样的手枪。根据调查结果,公司推出了线条明快、功能强大的M&P45。这款手枪还满足了美国海陆空三军对新式手枪的要求,因此史密斯·威森公司加强攻势,全力以赴地将M&P45出售给五角大楼。同时,尽管“9·11”事件发生后很多法律法规对枪支出口国外都有一些限制,但史密斯·威森公司在国外市场的增长速度仍然达到了两位数。

多元化扩张

戈尔登的几位前任CEO采用的战略就是占领一个利基市场,关注力完全放在美国的手枪市场上,但戈尔登则计划多元化发展,涉足公司品牌具有显著发展潜力的其他市场,并将这个品牌推向前所未有的认知度。

当了解到长枪每年的销量高达10亿美元,几乎比手枪市场高60%时,戈尔登首先将目标直接锁定在步枪和猎枪这类市场。2006年公司引进了第一把长枪——一种射击精度极高的步枪,这是由其他制造商按照公司的规格要求生产的。公司只用了一场新闻发布会进行宣传,步枪的订单就源源不断地涌来,在短期内就迅速占领长枪市场10%的份额。这也坚定了戈尔登对该企业品牌力量的信心。

在2006年11月举办的另一场新闻发布会中宣布,史密斯·威森公司将计划引进两种轻量级、自动上膛的系列手枪。戈尔登已经联系好了土耳其的一家供应商,并建立一家新工厂专门制造武器。随着新式武器的制造,公司还引进了一种终生保修服务项目,这在武器行业中还是第一次出现。

2007年1月,戈尔登宣布收购汤姆普森中心武器公司(Thompson/Center Arms),该公司可以为史密斯·威森公司提供名声优越、质量过硬的枪管并有助于提高史密斯·威森在各种新市场上的增长速度。仅仅在三个月之后,史密斯·威森公司便开始营销自己的高质量猎枪,产品以汤姆普森中心武器公司的枪管和七个易于用户掌握的独创特性为卖点,包括可调节扳机的运用。这是在美国25年以来最具有创新意义的栓式枪机型步枪,马上在狩猎行业里引起轰动。就连零售巨头沃尔玛也出售汤姆

普森中心武器公司生产的步枪。

戈尔登的商业扩张行动也不会到此就结束,如今他正瞄准家庭安全系统和盔甲等执法用品等其他业务。

最佳状态

美国的武器行业一向不以投资新工厂和设备而著称,但戈尔登再次从以往的工作中总结经验,决定向史密斯·威森公司的总部工厂投入4000万美元用于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这甚至比所有其他的美国枪支制造商加在一起的投资还要多。公司得到的回报就是总利润上涨了7%。

戈尔登就职于史丹利公司时,为约翰·特兰尼(John Trani)工作。他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杰克·韦尔奇的团队成员之一,非常擅长控制成本。戈尔登在史密斯·威森公司也运用了这一经验,引进最新的生产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以减少开支并且提高生产率。该公司还把此项经验引入汤姆普森中心武器公司,使它的长枪枪管的产量增加了26%。依靠类似的举措,一个位于缅因州霍尔顿的更小的工厂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这家小工厂是全美国最出色的手铐制造商。

虽然戈尔登已经做好准备面对员工对改革计划的抵制,但结果却截然相反。很多员工也都是公司的股东,都亲身感受过股票价格暴跌的情景,知道公司陷入了危机。甚至在戈尔登雇用新的管理人员、引进其他行业各种有效措施时,公司员工也都表示理解并能坦然接受。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一部分是因为戈尔登坚持己见,使得高管都能遵循他的思路。此外,他会经常在工厂里巡视,认真倾听并与他的员工进行交流。

“我认为我们的成功在于我们创造了一个让员工相信我们会倾听的环境,”他说,“我并不知道所有的答案,我也不会因为独自一人,坐在大门紧闭的办公室里。我喜欢四处走动。”在他到处走动时,他会随身携带便笺簿和一支笔,每当有人提出问题或建议,他就会记录下来并且尽力解决。

史密斯·威森公司取得的快速发展对于公司员工来说是一种多方面的恩赐,而绝不仅仅意味着一份稳定的工作。一般情况下,企业要是通过投资最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来不断地提升生产率,这会导致工资总支出方面的缩水。但事实上史密斯·威森公司反而增加了工作岗位,以满足市场上不断增加的产品需求——有新产品,也有以前的产品。用戈尔登的话说:“这是最佳状态”。

经营史密斯·威森公司不到三年的时间,戈尔登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2003年4月到2007年4月,公司的收入从1亿美元飙升到2.37亿美元,股价也从每股1美元的最低点飙升到每股23美元。

所学专业 篇12

老年人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继续的学习, 精神空虚, 则将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目前, 为老年人服务的公共机构和设施严重不足, 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这都是影响老年老有所学的负面因素。 进入老年, 退出社会工作, 许多老同志由于难以适应, 心理上出现一些毛病, 如空虚、寂寞、焦虑、忧伤、抑郁等, 人称“退休综合征”。这些现象对绝大多数刚退休的老同志是一大困扰, 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目前大部分老同志有稳定的离退休收入, 并且在目前的条件下“老有所医”也可以得到充分保障,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不是困扰大多数离退休老人的问题。 他们主要是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障碍, 他们从原来熟悉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 心理会产生不平衡或失落感, 甚至会产生孤独感。 他们渴望参与社会的发展, 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服务于社会。 许多老同志持有这种想法, 他们不愿意被看做是社会和家庭的包袱, 他们从心理上渴望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老有所学”, 以期获得心理平衡和满足感,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继续作出应有贡献并充分展示自己的价值, 从而在精神上获得满足, 非常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一、积极引导老年人“老有所学”, 使老年人成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参与者。

离退休干部离开工作岗位后, 客观上参加政治学习和接受思想教育的机会少了。 随着社会上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化和意识形态交锋激烈化, 极少数离退休干部受不良思想和市场经济的冲击较重, 不遵守社会公德, 不敬畏党纪国法, 政治定力衰退, 甚至出现信仰危机。 这部分离退休干部虽为极少数, 但给社会带来的负能量很大。 一是老干部工作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是党的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广大离退休干部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考验, 有着不可替代的政治优势、 经验优势、 智力优势和威望优势。 当前, 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 迫切需要把包括广大老同志在内的全社会的正能量汇聚好、传递好。 二是老干部工作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是老干部工作担负的重要使命。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老干部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老干部工作服务大局, 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引导老同志始终与党同心同德, 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三是老干部工作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是广大离退休干部的自觉追求。 广大离退休干部经过党的长期培养, 对党深怀感情, 深知党的兴衰与自身命运紧密相连, 时刻保持离岗不离党、退休不退色的政治本色, 自觉奉献余热、回报社会。 组织引导他们把优势和智慧发挥好, 是老干部工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国“两会”期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西团讨论时强调, 政治生态要“山清水秀”。 我认为政治生态要“山清水秀”, 老干部队伍的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 因此, 必须在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上下工夫。 如果老干部思想源头出现问题, 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 凝聚发挥老干部正能量就是空谈。 因此, 必须进一步强化对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引导, 确保这支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 为凝聚发挥老干部正能量正本清源。

要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 坚持以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为重点, 毫不放松地抓好对老同志的思想政治引导。 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底线要求, 引导老同志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不信谣、不传谣, 不发表不负责任、有损党的形象的言论, 不参加各种宗教和迷信活动。 要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在老干部之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他们讲政治、顾大局, 始终坚定理想信念, 做到政治上永不退休, 党性上永不褪色。

二、提倡文化养老, 构建老有所学的平台。

争取社会及地方政府的支持, 为老有所学提供学习的场地。

1.依托老干部党校、老年大学等阵地, 让老干部展示风采。

以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为阵地, 不断满足老同志的精神文化需要。 要把老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训主要内容之一, 长期重视、长期坚持。 发挥老同志的潜能和力量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 是老干部工作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具体体现。 应该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 组织、引导和发挥好老同志的思想政治优势, 始终与党中央同心同向、同心同德、高度一致, 充分发挥他们在“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等方面的正能量。 坚持授其所宜、适其所需, 培育老同志高雅情趣, 组织老同志积极参与书画摄影、文艺创作、科学健身等活动, 让老同志在陶冶情操, 追求幸福人生中充分彰显“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等方面的正能量。 搭建阵地活动平台, 引导老干部做时代老人的“引领人”。 将老干部学习活动场所作为凝聚力量、传递正能量的主阵地, 不断创新学习活动方式, 丰富学习活动内容, 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做时代老人的示范者、引领人。

2.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 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 教育凝聚老同志。

合理优化组织设置形式, 扩大组织覆盖面, 把离退休党员全部纳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中, 深入扎实开展 “创先争优、老有所为”活动, 有力推进离退休干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真正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成为服务老同志学习的主阵地、凝聚老同志思想的精神家园。 树立学习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是旗帜, 代表着方向;榜样是资源, 凝聚着力量。 并善于运用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方法, 突破一点, 取得经验, 然后利用这种经验指导全盘。 我党仍然重视发挥先进典型的作用, 树立了孔繁森、杨善洲等人民公仆的典型, 同腐败现象做斗争。 实践证明, 正面典型和榜样正是实现“中国梦”需要的正能量。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 学习具体的、正面的、先进的典型, 往往比接受抽象的原则方法要方便得多, 身边的典型更会使人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这样由一到十、由点到面, 相互感染、竞相仿效,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典型的普及化。 党的十八大后, 习近平为总书记重访兰考号召全党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引导全党切实有效地搞好教育实践活动。 中央召开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会, 树立了先进典型, 我们老同志要切实开展向先进典型的学习活动, 以他们为榜样, 增强自身正能量。 广大老同志“休为”结合、适宜适度, 体现了晚年生活的尊严、快乐和质量坚持向正面典型和榜样学习, 做到行为规范, 文明向上。

3.依托老年大学等学习活动阵地, 丰富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示范性创建达标活动, 扩大老干部学习活动场所规模, 改善学习活动条件, 增强学习活动功能, 为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良好条件。 在离退休干部中开展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 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老同志, 使老同志生活充实, 消除政治上的疑虑感, 思想上的悲观感, 精神上的空虚感, 生活上的失落感, 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保持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老年大学可以成为老干部晚年“学、乐、为”的重要阵地, 每年围绕中心工作, 编排党风廉政等文艺节目,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各类实践活动, 成为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的主力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 其中老年大学的书画班师生和老年大学艺术团, 可以深入各镇街和老年公寓, 开展送春联、送文艺下乡活动。 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可以通过开展唱红歌、书画展等一系列大型庆祝活动, 展示老同志热爱生活的良好精神风貌。 老干部在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中, 丰富了城乡的群众文化生活, 有力地促进了老年精神文化生活的健康发展, 有效维护了老干部队伍的和谐稳定。

4.拓展社区空间, 助力老干部发挥作用。

利用社区这一大平台, 注重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为老同志发挥作用的一种途径, 引导他们融洽家庭、融进社区、融入社会, 充分释放他们在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单位和谐等方面的正能量。 拓展老干部的工作空间, 深化社会服务管理, 将社区作为老干部大有所为的新阵地, 引导老干部主动融入社区、服务社区、奉献社区, 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采取老同志社区志愿服务形式, 聘请老干部担任“楼栋门栋长”、“安全保卫员”、“环境治理员”、“矛盾调解员”等, 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治安联防、纠纷调解、邻里互助、结对帮扶、技术咨询、社情民意反映、党风廉政监督等工作, 在引领弘扬社会新风尚、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完善组织网络, 畅通信息渠道, 使老干部作用发挥由自发随意型向组织有序型转变。

畅通渠道是老干部作用发挥的润滑剂。 一是分层管理, 上下联动。 发挥社区和所在部门单位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在整体发挥老干部作用方面的作用, 对老干部人才资源实行统一协调管理, 确保老干部作用发挥工作有机构负责, 有人员服务, 有制度落实, 从组织上为老干部作用发挥提供应有保障。 二是建库联网, 信息互动。 以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为导向, 建立老干部人才信息库, 对老干部的身体状况、工作情况、专业特长、家庭情况详细登记, 根据年龄、精力、专长、志趣等进行分类, 定期对信息库进行更新, 为发挥老干部的作用提供依据。 依托现有人才中心、人才交流市场等平台, 建立老干部人才开发信息网, 实现网上推介与线下管理有机结合, 为老干部与用人单位间的信息互动、 双向选择提供有效的平台载体。 通过老有所学, 做到老有所为, 促进社会和谐, 为社会和谐作贡献, 老年人群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建立.论“老有所教”和“老有所学”的重大意义[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 (5) :94-96.

上一篇:定子直流电阻下一篇:伊曲康唑口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