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说专业

2024-10-14

酒店管理专业说专业(精选8篇)

酒店管理专业说专业 篇1

信息管理专业《药理学》说课

一 课程设置 1 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的应用型学科。

《药理学》定位于信息管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首先通过学习信息管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药理、生理、病理、生化、微免等),奠定了了医学基础,具有医学信息处理能力;再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医院管理学、病案管理学、医学信息学等),最后所学知识服务于信息管理专业岗位群(医学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医学信息处理、分析、咨询工作)。

通过对《药理学》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下列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药物中具有代表性的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比较同类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良好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自学能力。

二 课程教学内容与设计 1 课程设计理念

贯彻“遵循培养目标、服从岗位需要、突出能力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念,以高职高专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岗位群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依据,重点培养信息管理专业职业能力。2 课程教学内容

《药理学》共30学时,理论学时30学时,实验实训0学时。在理论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按“理论够用,知识更新”的原则设计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专业需求、就业导向接轨。3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

教学重点是总论、传出神经系统药、中枢神经系统药、心血管系统药、抗微生物药;教学难点是总论、传出神经系统药、心血管系统药。解决方法是以案例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综合采用启发、讨论、提问、回顾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4 教学组织

《药理学》教学是一个渐进式、能力培养的过程。以导入临床案例引出新课,启发学生思考药物与病理生理的联系,与临床疾病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理论知识(药物体内过程、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并比较同类药物之间的共性和特性;最后将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应用于专业岗位服务,以此为导向组织课程的教学。三 教学手段与方法 1 学情分析

现状:医学基础知识不扎实,求知欲较强。

对策:增加课堂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任务。2 教学手段

以“教师、教本”为中心,采用PPT、动画Flash、录像视频。PPT信息量大,在图、文、声三方面引导学生接收知识;录像视频、动画flash可作为理论实践的补充教学,弥补应软硬件不足无法开设的课程或将抽象理论形象化表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3 教学方法

以案例为导向,讲重点、讲难点、讲应用,综合应用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回顾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理论联系实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结合技能的培训;积极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讲授抗心绞痛药,首先提出心绞痛临床案例,引出心绞痛概念,启发学生从概念思考心绞痛发生原因;带领学生从解剖、病理、生化角度回顾,揭示冠心病发病机制;接着提问学生:冠心病是由于冠脉血供不能满足心肌需要,心肌缺血缺氧,如何做到心肌耗氧和冠脉供氧的平衡,从而推导出抗心绞痛药作用环节;最后讨论:各类抗心绞痛药作用机制,各适合于哪种类型心绞痛;常见的不良反应,完成抗心绞痛药的作用和应用的学习。四 课程资源 1 师资队伍

理论课教师:“双师”结构: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6人,占86%;职称结构: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 学历结构:博士2人,硕士4人,学士1人; 年龄结构:40岁以上4人;40岁以下3人;职业资格结构:主管药师2人、副主任药师1人、执业医师2人;副研究员1人。2 教材

以“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突出知识实用性”为原则择优遴选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学参考资料。

理论教材为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王迎新主编《药理学》,及安徽医专药理教研室自编校本教材《药理学习题集》,形成一套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突出知识实用性的药理学教学资料体系。

为深化药理与临床联系,教学参考资料为《临床药理学》。

网络资源:提供网络平台,为学生答疑解惑,了解药学新进展。如丁香园、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中国医药信息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五 课程评价 1 课程考核

考核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闭卷笔试(60%),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能力;第三部分学生的平时成绩(40%),主要考核学生的自觉、自律的能力和平时学习情况。2 学生、专家及社会评价

学生评价:结合丰富的临床用药案例授课,内容紧扣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学有所用。提高了职业素质,增强了职业能力,提前适应了岗位需求。

专家评价: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激活思维,提高兴趣,完善知识,拓展能力。08年-校级精品课程立项;09年-推荐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社会评价:整体素质高,基本理念扎实,适应能力强,知识技能素养较高。六 课程特色 1 教学方法 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真正拥有一条自主学习的渠道,课程的时代脉络清晰,教学理念先进。七 课程建设规划

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库,如PPT课件、实验实训录像、网上习题库等;争取成功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并或立项建设。

酒店管理专业说专业 篇2

2000年版全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把英语口语课定位为英语专业技能课程, 重点培训学习者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长期以来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一直是科研和教学人员共同关心的课题。视听说教学是英语专业训练及提高学生口语与听力能力的课程之一。在视听说课堂上加强口语训练, 找到恰当的方法势必事半功倍。本文将以视听说教学中元认知策略训练进行实证研究, 并以作为该课程目标之一的口语能力进行评价, 证明实验效果。

一、研究方法及实施步骤

为了检测以培养元认知策略为基础的视听说教学是否能帮助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水平, 作者以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 将元认知知识贯穿于教学之中。参加本研究的对象为长春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二年级 (2009级) 学生, 具有一定的语言学习能力和基础。研究对象分两个班进行实验。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学习策略。选出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的对象。其中一个班级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培训, 为实验班, 另一班级按传统的教学法授课, 为控制班。本实验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

(1) 元认知策略训练对于学生口语水平提高的效果。

(2) 英语口语不同水平学生对元认知策略运用的差异。

具体实验的过程中, 首先, 对长春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口语元认知及交际策略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在口语学习中元认知策略及口语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然后对参加本研究的两班学生进行实验前口语水平测试, 以录音的形式记录。测试试题选用CET-SET试题, 并严格按CET-SET的评分标准, 对受试学生的语言准确性和范围, 话语的长短和连贯性, 语言的灵活性和适切性等分别进行评分, 并给出学生口语测试总分。在教学过程中对实验班进行元认知策略的训练, 而控制班则不接受元认知策略培训。一学期后对实验班与控制班再进行一次口语水平测试。具体步骤与实验前一致。最后, 分别对实验前后收集的语料进行统计分析, 以验证元认知策略训练的结果。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就第一个研究问题, 元认知策略训练对于学生口语水平提高的效果, 我们首先看一下试验前后两个班学生口语能力的对比, 如下表所示。实验前后两个班的平均成绩都有所提高, 但实验班的增幅 (4.93分) 远远大于受控班 (1.51分) 。这说明元认知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直接对于学生进行指导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具有可行性。这一点, 胡志海和梁宁建 (2003) 采用直接指导策略作为干预手段对两个大专班学生进行培训研究。结果发现, 进行专门培训的实验组元认知水平显著提高 (p<0.01) , 证明了直接指导模式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尤其是在提高元认知体验方面效果明显。另外, 学习动机会影响训练效果, 高动机水平者经过训练, 元认知水平显著改善;低动机者缺乏明显变化。本实验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成果, 证实了英语口语的学习可以加强元认知培养, 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在实验的过程中, 实验班的同学根据水平分为三组:高水平 (8名同学) 、中间水平 (12名同学) 及低水平 (8名同学) , 分别占人数的30%, 40%和30%。从人数上看, 显然中等水平的同学要多于其他两组。文秋芳 (1995) 在其个案研究中发现, 优秀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杰出的宏观和微观调控能力, 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 而差生则极为欠缺这些能力。这就说明低水平的学生在元认知的使用上远远不及高水平的同学。从实验后这三组同学的口语水平可以看出, 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对于中等及低水平的学生而言效果显著 (p=.000<.05) 。对于已经具有高水平同学的影响不大 (p=.104>.05) 。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文秋芳的研究。

三、结论

酒店管理专业说专业 篇3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用写作;口语训练;旅游文化;体系构建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猛,旅游行业前景一片光明,旅游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能否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旅游人才,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盛衰。旅游业的核心——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养和相应的能力体系,尤其要具备相应的实用写作能力和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构建说写能力体系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扩大。鉴于高职教育突出“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和够用为度”的原则,旅游教育应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养的导游和旅游管理人员。

遍观当今高职旅游教学,以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说写能力为导向的职业能力体系尚未完全构建,多种因素影响和滞缓了说写能力的形成。具体表现在:第一,教材编写缺乏层次性。目前,市场上的旅游教材虽然出现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但也存在着原创性教材少、教材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真实状态不符等问题;教材大都集中在管理专业领域;部分教材理论性较强而实用性不强、教材体系缺乏层次感、内容重复、创新性不强。第二,课程设置存在局限性。目前,理论性课程设置(指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研究性较强的课程,如管理学、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旅游学概论等)较为普及,与旅游关系密切的旁系应用性课程(指注重实用有较强实践操作性的课程)为数甚少。如国内很少有学校开展户外游憩与环境解说教育。较常见的导游课程、现场导游只能算作环境解说教育的分支,其硬件模拟设施或现场导游讲解无论从知识的丰富性、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还是从日常教学工作的深入性都存在不少问题,造成学生只掌握书本理论而缺乏实际工作能力。第三,实用写作与专业衔接不够紧密。旅行社管理对实用写作有相当高的要求。如企划宣传、计调分析、函电接洽等办公文秘写作都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目前,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实用写作课程,但普遍存在大而全、理论知识与专业衔接不够紧密的现象,关于旅游业的章节则更是少之又少。

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容乐观,不少学生的口头及文字表达、动手、协调人际关系等能力较差,综合素养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这些缺陷将会给其生活、工作带来不少麻烦。鉴于高职旅游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学生力求掌握的知识容量和客观的能力要求,在旅游职业教育中应加强对学生实用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训练。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掌握实用写作知识,熟练运用导游方法和技巧,掌握较好的语言技能和讲解技能,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及公共关系能力。由此可见,探讨专业教材,加大教材和应用性课程开发力度以及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实用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且有现实意义的。

说写能力体系的构建要素

(一)口才训练体系范畴

旅游服务人员的讲解既要准确无误、精彩有趣、生动灵活,还要体现互动,让客人始终对服务人员充满信任,在旅途中感受到快乐。旅游服务人员要拥有良好的口才,应加强以下方面训练:

声音表情声音包括音色、语调和音量。说话时明亮、柔和,讲解时引人入胜。要达到这个效果,在讲解时,一要恰当、适度,二要顺畅、自然;表达情感时,或专视、或环视、或虚视,得体适度,向游客展示亲切和自信;要注意笑容的运用,真诚善意的微笑能缩短心理距离。

说话技巧欢迎词可根据服务人员的性格设计不同的风格,也可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如先向游客问好,代表旅行社向游客表示欢迎;再进行自我介绍,向客人介绍司机和车牌号;接下来介绍当地的气候、风俗、下榻饭店、活动安排及安全事项等。与游客沟通也需要多种说话技巧。如遇到对方打招呼时,应用尊称;交谈应随机应变;拒绝游客的无理要求时,应将游客的不满情绪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设法让游客换位思考,以期得到理解;赞美能增加服务人员与游客之间的信任;告别时,语调应充满依依惜别的感情,内容应包括对旅游景点的概述、对服务不周的歉意、对旅客合作的感谢、祝愿顺利等。

(二)实用写作训练体系范畴

在旅游产业信息化特征日益显著的当代社会,各种应用文书已成为旅行社、酒店、景点景区、休闲娱乐场所开展公务、实施管理的重要工具。

导游词写作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游览观光的讲解词。好的导游词不仅能让游客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对景点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帮助游客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导游词一般由前言、总说、分述、结尾等部分构成。前言应对游客表示欢迎,并交待活动计划、事项及联络方式,为整个旅游活动做出安排和铺垫;总说部分应用概述的方法介绍景点的特色、价值,使游客对游览地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引发游客兴趣;分述部分要对各景点逐一加以详细说明和讲解,挖掘出景点最具魅力、最为传神的文化内涵,引导游客进行欣赏和品味。在内容顺序的安排上,应以游览的时间先后或方位为线索,分出段落与层次,用好过渡语,把各部分内容衔接起来。

公务文书写作要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人员了解与旅游相关的公务文书的概念、类别和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理解公务文书的特点和功用,掌握公文的格式和常用公务文书的撰写方法。具体要求掌握:旅游宣传文书及旅游管理文书。包括书信、电信、条据、启事、旅游广告、旅游指南、合同、书状、计划、总结、评语、规章、简报、新闻、史传、调查报告、论文、讲话稿等。

说写能力形成的基本环节

能力的形成是长期训练与累积的结果,需要内外因共同作用。在学习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探究,才能使以说写为核心的能力培养体系得以构建和形成。提高说写能力的途径包括:

充分利用课内资源(1)利用教学环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形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描述课文与学生“对话”,达到教师与课本、课文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三者的沟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的语言要点,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如运用朗读技巧时,要求学生注意语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语调语气的变化,朗读的同时要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并采取领读、齐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创设交际情境。大学语文或口语交际课堂上,教师要充分重视说话能力的训练。人人练说、人人参与“评议”既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能引导学生思考、判断、争论、交流,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第一,利用电教创设情境。如通过使用电教设施播放《皇城相府》,创设情境,以直观的形象吸引学生,并辅之以情景解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第二,借助具体内容创设特定的情境。如讲解了《洛阳诗韵》后,带领学生到洛阳感知洛阳文化、现场解说龙门石窟,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其产生想说、要说、不说不快之感。第三,利用课本为学生创设表演的情境。对于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文章,可通过指导,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如《长城》一文,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表演,并通过解说让学生感到其乐无穷。

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日常生活是学生运用口语最广泛、最频繁的领域,是口语交际的主要源泉。教师应主动帮助学生搭建“说话”的舞台,创设富有时代感和浓郁生活情趣的语境,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舞台”中观察表达。如可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讲述生动感人的事迹;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优美精彩的旅游录像,适时倡导“文明安全旅游”,并让学生谈体会。另外,还可开展模拟社会交际活动。如模拟在“旅游”活动中充当导游,向“游客”介绍学校和各地的风土人情、景物;在“购物商场”活动中模拟售货员,向“顾客”推介商品;在模拟“酒吧”、“餐厅”等服务活动中担任服务员等。这些模拟活动必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带来很大帮助。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尽可能丰富学生的口语交际内容,使其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交往能力。自由、和谐、愉快的氛围能够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最佳“土壤”,只有这样,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着重实用写作练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技能训练项目是一项包括常用公文、事务类文书、信函类文书、通用法律类文书等文体在内的综合写作训练。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做到:牢固掌握每一文体的写作格式,熟悉如何开头,主体部分从何入手,怎样结尾;掌握文体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写作中的注意事项,分析情景和案例,选准文体,根据材料和要求撰写各类旅游文书;掌握调查的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的调查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撰写市场调查、社会调查等报告。也可侧重某一文体的练习,如将公文类文书部分的练习重点放在通知、通报、报告、请示的写作上;将事务类文书部分的练习重点放在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述职报告和简报的写作上;将信函类文书部分的练习重点放在业务来函及求职信的写作上。

能力形成过程应当双元并存,即职业性能力与社会性能力并举发展。在这当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性能力。如可利用寒暑假和学生见习和实习机会加强对学生社会性能力的培养。经过日常教学引导、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和旅游管理各种技能竞赛活动,学生的专业性技能得到较充分训练,并逐步表现出专业能力。经过二年左右的理论知识学习、社会性能力和专业性能力训练,相信高职旅游与服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说写能力会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沈祖祥.旅游与中国文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2]谢贵安.旅游文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陈志学,余昌国.我国旅游院校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J].旅游调研,2002,(5).

[4]吴绪久.实用写作[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欧阳友权.口才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6]窦志萍.导游技巧与模拟导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中职旅游专业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就第六章而言,这节内容主要解决后面章节遇到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不讲清楚什么是旅游市场,那么后面的知识就很难展开讲解,此外,这节内容处在与前面第四章、第五章内容存在承上启下的逻辑性联系,因此这节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市场与旅游市场的形成,理解旅游市场的作用和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旅游市场的概念”为教学重点,主要是因为本节的主题就是旅游市场的概念以及概念内涵具有的抽象性;确定“旅游市场的作用”为教学难点,主要考虑到教学对象(学生)没有涉足旅游实践,对“旅游市场的作用”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本节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

(二)说教法

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主要采用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概念讲解运用讲授法能做到科学、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使用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时穿插使用讨论法,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讲解需要举例说明才有说服力。

(三)说学法

对中职生来说,掌握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学会在快速阅读中归纳论点;挖掘自身潜能,指导学生学会主动探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兴趣,指导学生学会概念分解学习法。通过学法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积极性。

(四)说课堂教学秩序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显示黄金周期间(五一、十一、春节)客流图片,提问学生有没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引出“假日旅游市场”导入新课。

一、市场与旅游市场

略讲市场的概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显示各类市场的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市场”。讲市场的概念主要为讲旅游市场的概念作铺垫。

在讲授旅游市场的形成条件时,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采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对旅游市场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并用多媒体显示条件内容。

在讲授什么是旅游市场时,先提问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旅游市场的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采用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广义的旅游市场”,可以分解概念分层讲解,使用多媒体显示板书内容及内容图解,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论知识的现象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上海人黄山四日游为例说明旅游市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强调客源市场就是狭义上讲的旅游市场。

电子商务专业说课稿精选 篇5

——Photoshop.路径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路径。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参考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教材《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第四章“路径”。

Photoshop软件是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被广泛地用来编辑制作平面图像。在中等职业学校,Photoshop是电脑美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必修专业课。Photoshop的知识点十分零碎繁多,在本教材中,就讲授了百多种编辑图像的方法。如果单纯使用知识点一一介绍示范,学生很容易零零碎碎的学了不少技能技法,但还是不知道怎样去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完Photoshop后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准?这是由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决定的。用人单位通常使用Photoshop做一份实际需要的工作项目,如海报、广告、展板、封面设计等等。可是我们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公司反映软件的应用能力不足。不少学生会技法,却无法完成工作项目。这种现象在其它软件教学中同样存在。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原因,是由于学校在软件学习上,对学生的要求通常是学习基本知识点、掌握一些技能技法,教学方法常常就是老师示范讲解技法,学生模仿操作,而缺乏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完成真实工作项目的训练。因此在学校中的Photoshop学习,根据人才市场需要定位教学目标,就既要教会学生学技法,还...要教会学生做项目,这样才能缩短学校教学与市场需求的距离。...鉴于此,在这门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实质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我为第四章“路径”的学习设计的教学项目是:设计制作一份手机广告。通过该教学项目的完成,学生既可以学习Photoshop中使用路径工具抠图的技能,还将学习怎样设计制作一个“手机广告”的工作项目。此外,这个主题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能发挥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特长,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

设计制作一份广告,通常首先要有创意,然后就是运用技术去完成创意。因此这份手机广告的完成分为三个子项目7课时。第一个子项目是“项目创意”。学习广告设计的基本方法、形成手机广告创意和搜集相关素材,2课时完成。第二个子项目是“图片编排”。主要学习使用路径工具抠图和按子项目一的创意编排图片,3课时完成。第三个子项目是“文字编排”。学习创建文字图层和制作变形文字,2课时完成。本次课进度是子项目二“图片编排”,用时3课时,这之前学生已经完成子项目一的“项目创意”,为继续第子项目二做好了准备。整个手机广告的制作,将在第6、7课做子项目三“文字编排”时全部完成。

本章学习的核心内容“路径”的学习安排在子项目二中,下面重点谈谈子项目二“图片编排”的教学目标,子项目一和三的教学不在这里展开叙述。

知识目标

1.认识并初步了解路径工具的名称和功能。

2.初步掌握使用路径工具创建路径中的三种锚点:角点、平滑点、拐点的方法和使用转换点工具互相转换三种锚点的类型。3.初步掌握运用路径工具抠图:将需要的素材从图片背景中抠取出来。.初步运用路径工具绘图。(选学)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根据手机广告的需要,对图片进行适当选取的能力。2.增强学生从创意到用软件实现的实际应用能力。3.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感受和表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技法和做项目结合,设计制作手机广告,让学生体会美感和成就感。

2.在学习和应用路径工具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灵活机变、富于创意的工作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 学技法:

1.正确创建三种锚点和互相转换。

2.会运用路径工具将需要的素材从图片背景中抠取出来。 教学难点 1. 根据不同图片的需要,灵活的使用各种路径工具,做到心到、手到。

2. 被抠取的图片边缘准确、平滑。3. 以精练的锚点建立路径。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主导部分

1.引入---布置本节课的子项目

1)使用课件介绍整个项目的安排,帮助学生复习回顾完成项目的流程,了解子项目二的完成效果。

2)和学生一起看上次搜集的手机广告制作素材,提出问题:怎样将需要的图片中的某部分抠取出来?怎样才能更快捷准确?怎样绘制需要的图形?引起学生想在本次课进一步学习第二个子项目的愿望和好奇心。

3)展示几个使用路径工具抠取好的图和绘制的图,使学生了解路径工具的作用。

4)讲解项目评价表,使学生了解子项目二的评价标准。

2.教师示范新的知识点:怎样使用路径工具

本次课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在不同的课时还要结合任务驱动法和讲解示范法。在本节课上先采用教师讲授的方法,学习怎样使用路径工具创建三种锚点和不同锚点类型之间的转换。老师将创建的基本方 法讲透彻,示范清楚,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并为下面的自学打基础。

(二)学生活动和师生互动部分

1.学技法

这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和项目指导书,逐步完成子项目中三个循序渐进的小任务练习:绘制线条(看示范+自学)、绘制简单图形(自学)、抠取图片中的杯子(自学)。每个任务练习,都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达到练习的目的。

2.做项目

学生完成子项目二“图片编排”,抠取素材图片中需要的部分和按子项目一“项目创意”编排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教师在课前为本课准备的学习课件。课件中给学生提供了制作方法的文字说明和动画演示。学习感到有难度的学生,可以借助课件完成自学。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使用课件学习更多的技法和观赏范例自我提高。学习课件为拓展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分层教学搭建了平台。

3.教师指导学生做项目

学生在完成项目二时,由于经验的缺乏,在路径工具的使用上难免会出现不能正确创建锚点类型和互相转换、路径线不流畅、路径点建立过多、路径工具使用单一不灵活,这正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时候,除了借助学习网站,教师还要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组织学生互助学习。此外还可以使用Winschool软件,展示学生好的抠取 效果和方法,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增强自信心。

(三)师生评价反馈部分

师生对于作品的评价,可以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帮助学生评价自己的制作水平、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出。师生先共同评价

一、两份作品,使学生掌握评价的方法,然后使用项目评价表,学生之间两两评价,留出表格中教师评价部分。下节课将师生评价表反馈给每个人。

(四)学生测试部分

学生使用课件完成本节课知识点的自测。自测结束后,课件可以自动给出成绩。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巩固课上学习的技法。

(五)作业巩固部分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根据不同图片的需要,灵活的使用各种路径工具抠图。课下布置学生搜集一些超市商品图片,继续练习抠图,进一步熟练掌握路径工具的使用,为下一个教学项目给超市商品做宣传广告做准备。总结

项目教学法的实质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教学项目手机广告的设计制作,使学生不仅学习了Photoshop中路径一章的技能技法,还应用此技法实现了项目创 意。整个手机广告的设计制作,按照实际工作流程,子项目一“项目创意”,子项目二“图片编辑”,子项目三“文字编辑”,三个子项目的完成,既学习软件技能技法,同时贯穿与实际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真实工作项目制作,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用哪种技法和怎样用,有什么标准,起到了增强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之,使用项目教学法来学习Photoshop软件,改革了传统软件教学的闭门造车,重理论轻能力的教学方式。强调学校教学与市场的关联,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性。课堂就是职业能力训练的演练场,学生主体参与是课堂的主人,不仅学会技法,而且学做项目,增强就业能力。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作好一个教学设计者、指导者、示范者和服务者。

酒店管理专业说专业 篇6

自古至今“说的能力历来被教育家们所重视!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在他规定的‘四科’中就包括‘言语’一科并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学记记载(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口头表达能力愈显重要! 据麦可思上海交通大学广州大学等单位的调查研究显示”在国内“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就业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创造力与进取力#规划与组织能力等 !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位居第二!的能力是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对于师范生来说”说的能力是其最重要的教师基本功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来传授知识,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生在校期间所受到的语言训练直接决定着其日后的教学水平。基于此,《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基本要求(试行稿)》规定,师范生的职业基本技能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而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4个方面。但是,师范生在试讲和顶岗实习中表现出的诸多问题使我们认识到:对师范生进行“说”的能力培养必要而紧迫。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法政系历史教育专业历来重视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对于教师基本功之一的“说”的能力培养模式已具有体系化、层次性的特点。前者包括课堂训练及考核体系、课外实践训练体系和学生自主训练体系。后者包括专业教师组织和指导的课堂训练、学生组织的景点参观讲解和景点义务讲解、学校试讲与顶岗实习、景点双语讲解。通过以上训练,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课堂到课外,由练习到实战、由汉语到英语,层次渐进提高,并达到了敢说、能说、会说、说的有水平,从而具备较高教师基本功。

受课时、经费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课堂训练体系和课外实践训练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学生自主训练体系尽可能多地发挥其功能。历史学社作为学生自主训练体系的平台,及时地担负起了这一重任。下而主要以历史学社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方而的做法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对其它专业学社的活动能有些许启发意义。

一、历史学社简介

学生社团在高校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洁松在《高校中党支部建在学生社团的方法和启示一一以厦门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学社临时党支部为例》一文中论述道:“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兴趣和志向的学生组建而成,成员们的信念和行为有较高的一致性,共同语言较多,互相信任感和归属感较强,从众行为倾向性强,较容易产生“群动”行为,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专业社团又有别于一般的兴趣性社团,前者在提高专业素养、培养综合素质方而具有更高的要求和责任。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法政系历史专业组建的汗青学社即历史学社就是这样的专业社团,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方而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学社成立于,成立之初的宗旨就是提高兴趣、培养能力、构建第二课堂,全而实现与专业、课堂教学相对接的任务。学社成立后,在指导教师和学社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组织和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社刊《文简思犊》的撰写和编辑,学生的搜集资料、写作、沟通能力得到锻炼;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往能力都得以提高。特别是通过参加目的性很强的活动,专业里所有学生的专业兴趣,综合能力都被激发起来,得到稳步提升。作为师范生基本功之一的“说”的能力,在学社里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二、历史学社与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

作为第二课堂,历史学社担负着巩固专业知识,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读、思、写、说多种能力的重任。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历史学社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在活动的目的性、教师的指导性、活动后的反思性以及全员参与性上下了很大功夫。

(一)安排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

锻炼“说”的能力,要从培养说的兴趣开始,逐步做到敢说、能说、会说,说得条理清晰、用词精准、逻辑性强、组织严密,并具有职业性。为达到以上效果,设计活动时就应该目的明确,有的放矢,依次递进。历史学社依据以上方针,主要开展了如下活动:

1. 历史故事大赛―激发兴趣,迈出敢说的第一步

许多学者都认同这个观点,即历史应该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讲,从而使人在听故事的同时进行反思。讲故事这种所有人从小就熟悉并乐于参与的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许多不敢张口讲话的学生乐于尝试,从而引导他们走出说的第一步。故事人人会讲,但效果如何会因讲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出现差异,所以评分标准里对于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清晰和流畅要作具体规定,并事先告知学生,使学生在敢讲的同时自觉规范语言,达到训练的最佳效果。

2.知识竞赛―提升兴趣,锻炼语言的精确性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学生:学习刻苦、喜爱读书,考试成绩优异,但在课堂提问或日常交流中,他们不善于表达或羞于表达,在班级活动中也极少发言。对于这样的学生,培养他们说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经常为他们提供说的机会外,激发他们说的兴趣,提高他们说话的自信力是关键,知识竞赛应该是开启这种学生说话之门的钥匙。

知识竞赛是一种为人们熟知的活动形式,它要求参与者不单要具备较渊博的知识.还要具备敏捷的思维和精确的表达能力。由于上述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对竞赛题目有信心,从内心深处对通过这种方式表现自己有渴求,所以稍加鼓励,他们就会积极参与进来。通过竞赛甚至一旦获奖,这些学生就会信心大增,会参与更多的活动,得到更多锻炼说话的机会。对于那些不惧怕说话但还缺乏说话技巧的学生来说,知识竞赛可以锻炼他们说出的话更精确,更加一语中的。

3.演讲比赛、辩论赛―训练学生能说、会说,使语言具有逻辑性、条理性、严密性

演讲和辩论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前者要求演讲者通过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把自己的观点、主张、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使听众信服,进而产生共鸣。后者是指彼此用一定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取得最后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因而,无论演讲还是辩论,都要求参与者不但要敢说,还要会说,要说的有条理、有逻辑,不给别人留下反驳的口实。这种能力不是一腻而就炼成的,要经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和练习。所以,举行辩论赛和演讲比赛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说的能力的平台,而且也是督促他们勤加练习口才的有效方法。

4.历史剧展演―多种说的能力的综合

历史剧展演是历史学社组织的较为大型的综合性活动,涉及学生的多方而能力:扎实深入的专业知识、写作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表演能力。诸多能力中,说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剧目的准备和排演阶段,演员的选择给了参选学生表现和展示“说”功的机会,即使没有被选上,也得到了一次锻炼。被选上的学生,经过无数次的排练,对于如何使一句话说得生动、恰当,配合什么样的语速、语调、肢体语言等已了然于胸。有了这样的基础,当他们再走上讲台而对学生的时候,当然也就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知识讲出来。而且,经过而对台下诸多观众的实际演出,学生在人前说话的勇气和信心会得到极大提升。

在历史剧展演的准备过程中,组织者和参加者的沟通能力也得到了考验和锻炼。编剧与导演、演员的沟通,导演与演员的沟通,演员之间的沟通,敢说、能说、会说的能力需要他们充分发挥,团队合作能力也得以培养。同时,历史剧演出所需要的服装也需要组织者和团队成员去通过各种渠道准备。可以借的,尽量通过各种关系去借,需要租的,要把租金谈到最低,既借不到也租不到的,学生就联系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请他们根据剧情需要自己设计服装。这个过程就需要学生既要不怕碰钉子,敢于去说,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说会说。最终,学社组织编排的《东北易帜》、《辛酉政变》、《鸿门宴》、《昭君出塞》等历史剧展演成功,获得了一致好评。

5.宿舍小组试讲―教师基本功的直接训练和展示,语言升华到职业性

在专业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已经对教师技能进行了有目的逐步培养的基础上,由历史学社组织,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宿舍小组试讲。具体步骤是,宿舍里的每一位成员自主选取一段专业知识,撰写教案,练习讲授。当觉得熟练之后,讲给宿舍其他成员听,并用手机等录像设备录下视频,供自己反思和指导教师指导,同时听取宿舍其他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予以改进。 实践证明,自己观察和认识到的缺点和不足是最深刻的,也是最有希望改正的。通过视频反思,再加上老师和同学的提醒,试讲过程中的缺点会使学生刻意加以改正,最终达到用规范的教师语言去讲课。

6.说课比赛和中小学课堂模拟教学比赛―说的综合能力和教师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说课是在备课的基础上,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某课题的理解。在对教材和学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说课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更由于其完全的口头表述形式而对学生“说”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条目众多的说课内容要求语言简练、表述清晰、概括性强;而对同行专家等听众,要求语言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主次分明。因而,说课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很好地锻炼学生说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教师职业能力。 对于师范生来说,教师基本功的最终实践地是课堂。在开设了《历史课教学法》和《历史教师教学技能》课的基础上,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学生在校内外实地观摩了中小学课堂、听了一线教师的讲座后,了解了中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境的条件下,举办中小学课堂模拟教学比赛。通过比赛,学生得到仿真环境下的锻炼,辅以指导老师的点评,学生的教师职业能力会有质的飞跃。 除以上活动外,学社还会定期举行普通话大赛、讲课比赛等活动。

(二)教师的适时指导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要求要“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专业学社的特点决定了历史学社更有必要加强专业教师的适时指导,使学社活动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达到培养专业能力的目标。

首先,明确培养目标,制定活动计划。指导教师和学生分别列出需要从哪些方而培养“说”的能力之后进行讨论,确定训练要点。接着,根据培养要点设计活动。“说”的训练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所以我们把训练的内容进行分解,每一学期通过不同的活动着重训练说的能力中某几项技巧,从而达到持续训练,渐次提高的效果。

其次,对活动内容、方案和具体活动过程的指导。专业学社每项活动的目的性和指向性都非常强,所以对于活动的开展,指导教师必须严格把关,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使活动按照预定的训练目标前进。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指导只是目的性和方向J哇的指导,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是计划的执行者和训练的受益者,在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多方而锻炼,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三)活动后的及时反思

善于总结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反思才能扬长避短。活动进行之后的及时反思也是教师指导的重要一环。每一次活动之后,要组织学生通过座谈、书而总结等方式对活动的内容、组织、效果进行全而的总结,特别是对训练目标的达成与否进行评估,为后而的活动提供借鉴。

(四)活动的全员参与性

《纲要》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树立人人成才观念,而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专业学社,历史学社是全体历史专业学生参加的社团,所以学社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加学社的活动,并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平等的锻炼机会。为此,每项活动都会经过初赛或选拔,落选的同学会被分配参与其它组织或后勤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耳濡目染取长补短,同时锻炼其它能力。选拔主持人的时候,一个原则性的规定是能有更多锻炼机会的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其它社团干部等不要担任,而把机会让给很少上台或能够当众讲话的学生。这样,很多平时内向或不爱讲话的学生得到锻炼甚至找到自信,一次上台或许会改变他们的一生。

三、结语

酒店管理专业说专业 篇7

1. 英语专业新生“开口说英语”教学行动研究

1.1 问题

1.1.1 发现问题。

教学中, 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新生课内外都不怎么开口说英语。《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教学原则中明确指出, “在注意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 更应该突出说、写、译能力的培养。”[2]学生的表现既不符合大纲要求, 也不符合教师的期望。

1.1.2 提出假设。

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提出了初步假设:

A.学生语言水平低, 缺乏用英语进行自我表达的能力。

C.学生担心出错, 没有说英语的信心。

D.学生没有养成说英语的意识和习惯。

E.学生没有说英语的环境和机会。

1.1.3 初步调查。

为了验证以上假设, 我们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06级师范 (1) 班对31位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部分学生座谈。

调查结果表明, 制约新生开口说英语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英语水平的限制。因为词汇量小, 内容表达单一, 语音语调不够标准, 新生缺乏说英语的兴趣和信心。二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新生不习惯在大庭广众下说英语, 害怕说错了, 被同学笑话, 被老师批评, 甚至怕引起别人注意。三是客观环境的作用。汉语文化条件下新生说英语的机会和时间有限, 加之受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 缺乏说英语的意识。由此可见, 语言水平、语言环境、心理压力是新生开口说英语的主要障碍。

1.2 行动

1.2.1 行动方案设计。基于以上初步调查, 我们决定采取如下措施:

A.开展“以读促说”活动。“说什么?怎么说?”是新生说英语面临的普遍难题。往往是开场白一类的套语非常熟练, 随后便不知说什么, 脑袋里一片空白。为了确保持续、有意义的交流, 我们计划开展“以读促说”活动:教师推荐阅读书目, 包括各种报纸杂志及英语名著缩写本;学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 保证每天至少30分钟阅读量, 每周至少写一篇读后感;学生每天自查阅读情况, 教师定期检查, 定期反馈。

B.设计专门训练说英语的教学环节。课堂上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的“话语权”, 我们计划安插“开口说英语”教学活动, 要求学生进行“个人陈述”, 参与“同伴或小组讨论”。同时教师和学生分别以日记形式对活动进行跟踪记录, 为日后反思提供原始材料。

C.鼓励新生参与课堂决策和管理。调查中我们得知, 学生坚持讲英语时必须准确无误的学习观, 教师过于严厉的纠错行为及同伴的竞争等都易使学生产生恐惧、不安心理, 出于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 他们选择了缄口不语。我们让学生自选个人陈述或讨论话题, 采取教师评估、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从而降低学生焦虑情绪。

1.2.2 实施计划。

根据前面的材料收集与分析, 我们调整了教学进度和内容, 制定了十周的“开口说英语”行动研究计划, 每周两次, 每次30分钟, 分三步进行:3位学生依次“个人陈述”后, 其他学生提问、评价陈述内容, 老师最后归纳、总结。计划实施三周后, 根据课堂观察和学生反馈信息, 我们将第二部分改为小组讨论。第一轮结束时 (即所有的学生都经历了一次个人陈述后) , 我们进一步调整了计划:个人陈述只能带提纲或脱稿进行, 小组讨论后增加小组代表发言。研究结束时, 我们与部分学生进行了半结构访谈。最后, 在对访谈记录、教师日志、学生日志等信息作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第十一周教师对整个教学行动研究进行评析、总结。

2. 反思

2.1 学生的学习效果

2.1.1 英语水平。

大量阅读保证了新生开口说英语的广度和深度。通过阅读, 学生不仅获取了大量的词汇知识, 巩固了已学的句法知识, 而且还扩充了关于世界的知识。学生渐渐开始“有话说”, 并且“喜欢上阅读”, “每天都会想读一点东西”。正如Nuttal所说的那样, 增进外语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生活在操母语的人当中, 而仅次于这种途径的就是大量阅读[3]。但我们也发现, 学生课后的个人投入不均衡, 阅读的质和量都有较大差别:阅读时间从30分钟到2小时不等;研究结束时, 有的学生已经读完了10本左右简易读本而有的学生一本也未读;有的学生写了满满一本读书笔记, 有的学生仅仅摘抄了部分读书内容。看来就如何有效监督和检查新生课外阅读是我们应该继续探讨的问题。

丰富的语言素材仅为成功输出提供了可能。因为口头表达涉及大量肌肉的协调运动, 文字信息不能直接转换成言语信息, 必须通过说来学会说。行动研究中“强迫”和自愿双重原则基本保证了每个学生说英语均衡的权力和机会。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意识明显增强, 并自觉地将口语训练延续到了课外, 如有学生“坚持每天大声朗读”, 有的“坚持每周背诵两篇《新概念英语》上的小故事”;许多学生结成对子互练口语, 班上还举办了“英语角”、“朗诵比赛”等活动。而且, 学生在话题的筛选、准备、阐述和讨论中写作、记忆、英语思维等能力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1.2 胆量。

行动研究让大多数新生经历了从语速过快到表达清晰、流畅, 从胆怯到自信, 从背诵到真正交流的战胜自我的过程。活动结束时, 学生“胆子变大了”, 有了“交流的理念”, “可以比较自在地在同学面前说英语”。有学生在日志中这样写道:“‘开口说英语’为我们建造了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 对我们克服紧张起了很大的作用。以前不敢开口, 怕犯错;以前不敢上讲台, 面对那么多双眼睛。自从开展这个活动后, 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 每个人都那么优秀, 我觉得我有责任努力去展现自己……我想尝试我以前不敢尝试的东西, 这些勇气和想法都是以前不曾有过的。”但部分语言水平较低的学生却因为这种竞争产生压抑感, 他们课堂表现被动, 甚至是被迫应付, 焦虑心理更明显。为每位学生创造轻松、安全的课堂环境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

行动研究中, 学生渐渐学会诚实、公正地自评和互评, 并能坦诚接受来自各方的评价。有学生说, “同学们的建议对我很有帮助, 速度快了点, 不够大声, 内容太少……我非常乐意接受建议并努力改正, 没有想过不好意思或者逃避。”

2.1.3 自我认识。

Nunan认为, 动机是努力、愿望和良好态度的混合物[4]。访谈中, 几乎所有新生都表现出想练好口语的愿望, 但由于自身努力不够, 对学习过程中艰苦性的认识不足, 难以保持长久说英语的动机。通过与其他同学比照, 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更清晰, 学习目标更明确, 来自同伴的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他们说, “‘开口说英语’让我充分了解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的水平, 台上口语好的同学的精彩表现常常激励着我努力练习口语。”“口语好完全不等同于发音好。我更羡慕那些能自由顺畅表达自己的人。这就是我努力的方向。”学生不再一味抱怨没有说英语的环境, 而是积极自创机会, 成为学习的主人。

与此同时, 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课堂上被动的知识接受者逐渐成为课堂的设计者, 评判者。当被问及对后续的“开口说英语”活动的设想时, 有学生认为“可以设置一个特定的主题, 让所有同学课后寻找相关资料, 课堂上采用辩论的方式。”另外有学生则认为“应该采取即兴演讲的方式, 每人5分钟, 话题临时抽取, 准备2分钟。虽说有难度的, 但更刺激。”

2.2 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十周的教学行动研究, 教师对教学本质的理解不断深入, 教学变得灵活、自信。以往我们常常责怪学生课堂表现被动、不合作, 但行动研究中学生的精彩表现却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教学中我们是否设计了符合学生个性、爱好、语言水平、真实需求的语言活动, 是否真正为学生创造了学以致用的条件和环境。传统的重知识、轻技能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 却从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和自主权。随着学生逐渐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教师不再是课堂上唱“独角戏”的“绝对权威”, 而是学生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评判者、促进者、参与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教学的作用是为学生创造能学的条件。教师的信任换来了学生的尊重, 师生关系变得更为融洽。教学不再乏味、沉重, 而变得富有生气。

Widdowson认为, 语言教学是在教学原则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活动[5]。没有理论的参与和滋润, 教学实践是狭隘、盲目的;但“指导”不是照搬照抄, 囫囵吞枣。教学是个高度复杂的过程, 每个教师的具体问题、对教学的理解和阐释都不一样, 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先前知识和对学习与教学的信念来绘制个人的教学理论, 灵活指导自己的教学。例如, 行动研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平衡口头表达中的准确性和流利性的关系?”通过查询相关文献资料,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第一轮行动中我们决定侧重“语言是用来交际的”观点。学生以意义表达为主, 兼顾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这样的语言观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待学生口语表达中错误的态度及采用的纠错方法。在学生说的过程中, 我们一般不纠错。因为教师的干预可能会中断学生的思维, 而过多的纠错有伤学生的自尊。我们提高了对学生错误的容忍度。对于严重影响意义表达的错误, 我们采取的是先记录, 最后集中纠错的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纠错, 相互纠错。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我们对错误概念和纠错方法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理论。

3. 结语

十周的“开口说英语”教学行动研究仅仅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开始。实施过程中, 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不断涌现, “如何解决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的突出问题?如何通过听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等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教师专业知识的增长, 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乃至教育智慧的生成正是这一次次研究和探讨的结晶。教学行动研究帮助教师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构筑富有个性的发展历程, 最终实现专业发展和教学效果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吴宗杰.行动研究:外语师资教育新途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 (2) 48-53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2000;高等学校英语英语教学大纲,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Nuttal, C.TeachingReadingSkillsina ForeignLanguag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28

[4]Nunan, D.SecondLanguageTeachingand Learning[M].Heinle&HeinlePublishers, 1999;232-233

酒店管理专业说专业 篇8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成果已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领域,尤其是语言学习和言语训练之中。利用所学语言国的优秀电影电视作品进行教学和听说训练已成为外语教学界的共识,因为它们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对所学语言国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国情知识的需要,而且又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加深了他们对所学语言及言语作品的理解,学到了标准、地道、实用的外语。(陈莉莉1996)

然而,视听说课程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让很多人谈虎色变,试听说课和影视欣赏课是不是一回事?视听说课是不是就是教师给学生放电影?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试听说课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下面笔者就两年的试听说课教学经验,浅谈高校英语专业开始视听说课程的必要性。

1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1.1 视听说课的性质

视听说课是一门语言技能课,包括视、听、说三个方面。“视”是通过视觉器官接受视觉图像,如表情、态度、动作、色彩等;“听”是通过听觉器官获取电视中的对话、音响等;“说”则是把看到、听到的信息通过大脑的处理,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三者的关系从认知的角度来说,“视”、“听”是信息的输入,“说”是信息的输出;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说,“视”是手段,看懂,听懂,会说是目的。(罗庆铭1996)

英语专业教学本身和其它专业就有所区别,英语专业课堂除了要向学生传达相当数量的信息之外,更应该让生融入课堂,进行语言实践。传统的大学英语专业课堂是以教师为主要的信息源,以教材作为辅助信息源,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课堂上的问与答是主要的师生交流形式,也是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主要形式。然而这样的问与答是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要的。在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前所未有的态势。这一方面为外语类人才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为外语培训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外语人才是具有全方位,多元化语言知识和语言实践的新型语言类人才,不仅要懂外语,还要懂文化,不仅要能够听、说、读、写、译,而且要能够具备与外籍人士进行深层次文化沟通的能力。无疑,传统的英语课堂想要完成这样的英语教学是很有困难的。然而,视听说课的特殊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途径。

1.2 视听说课的特点

视听说课不是单纯的听力课,也不是纯知识课,而是实践课的一门课型。它和传统的理论课、知识课相对并存,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手段,在语言实验室进行视听说实践。(刘善聪1998)

视听说课利用视频资料进行教学,把传统的外语课堂变为生动的语言交际实践,让学生如同置身于外语交际的真实语境。笔者将这种教学模式称为:“如果不能让学生投入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去,就把真实的语言环境搬到课堂上来”。在视听说课堂上,教学内容从单一的课本变为了多媒体形式,教师从课堂信息的总源变为了课堂设计的主导者,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了教学的中心。这时候,教师完成了从一个教授语言到引导、帮助学生学习语言角色的转换。

视听说课通过视频教学将“真实”带入课堂,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国外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和了解,给学生以模仿现实生活的语言知识的机会,提供课堂环境和书本里接触不到的语言实际用法。最重要的一点是为学生提供所学语言国最新的语言发展变化,实时更新所学信息。视听说课所能传达的信息和实时性,远远超出了教师作为单一信息源所带来的好处,因而,视听说课已成为学生学习外语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2 大学英语专业试听说课的理论依据

用信息处理的观点来分析“视听说”的心理过程可以发现,“视”、“听”的过程正好与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即感觉记录器)相吻合,成为感觉记忆的组成部分。“视听”的过程反映了学习者对输入信息的感知、理解和编码、贮存的认知心理过程,体现了学习者认识事物,获取“接受性”知识的能力,而大量接受性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又为有意识的或自动化的产出(“说”和“写”)奠定了基础而构成了一个有序的输入——加工——贮存——输出的循环系统。(谢冬梅2003)

英语视听说课是对大学一、二年级开设的听力课和口语课的延续与整合,通过对前两种课程的教学宗旨的延续与整合,利用多媒体手段,使输入(input)手段多样化,进而强化学生的认知过程,达到成功输出(output)的目的。视听说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够提供大量生动、效果明显的输入,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渠道增强了输入的可理解性。以视觉和听觉两种途径输入的语言形式、文化背景与信息在学生的释义、筛选、总结、重构下,提供了输出的基础和内涵。这种形式的输入,以便于学生内化(intake)知识,达到最终提高口头输出的质量,间接提高写作能力,培养输出能力的目的。

换句话说,视听说课程使学生以往学习的课本知识变成了活生生的、可以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实际生活。这是除了到目的语国家学习、融入目的语社会之外的最行之有效的外语学习模式。

3 大学英语专业开设视听说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日趋国际化,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我国融入国际化潮流的程度也不断加深,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越来越多的具备国际化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就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是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而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仍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得很少,基本仍是知识型的教学。(郑树棠1996)大量的英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仅仅有大量的词汇储备和语法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利于再投入语言类工作以后,更好的完成各类交际任务。

语言和文化密切联系,人类的一起活动都蕴含着相应的文化因素。如果单纯的依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跨文化知识,不仅信息量有限,而且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实际操作。视听说课程通过大量的视频将目的语国家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搬到课堂上来,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不仅能够亲耳听到目的语国家人群在各种场合的言语交际,而且能够亲眼看到他们进行的各种具有文化特征的非言语交际(包括手势、表情、姿势等),还可以看到不同的交际背景。因此视听说教学所展示的目的语及其包涵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更加具体,全面而真实。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异国文化的感性认识,并最终形成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视听说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很大帮助。通过两年的视听说课教学经验,笔者逐渐发现,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考查制度往往忽视了学生外语能力的综合运用与考察。传统考查方式倾向于学生的词汇能力、语法能力、和写作能力要远远多于测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然而,语言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背单词,记语法,而是交际与沟通。所以,在两年的视听说课程教学和考查过程中,笔者大胆运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法,即课上对所学内容(包括视频内容)进行即兴讨论——学生自己寻找适当的切入点,然后通过演讲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某一问题的看法,或者组成辩论小组,就双方意见不统一的部分进行现场辩论。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记,发展到,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和精彩的表达,感动教师,启发其他同学和教师的思维,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综上所述, 借助于现代化教育媒体的视听说教学在一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环节中运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快速提高学生英语交际的重要手段。经过笔者论述可以发现,虽然大学英语专业开设视听说课程还有很多人持迟疑的态度,但是视听说课程本身会以无可争辩的教学效果像广大教师和学生证明,在新时代,新的国际形势下,拓宽思想,大胆实践,走出一条切实可行,效果优良的英语专业教学之路是摆在每一位高校英语教师面前的一大任务,而英语专业的视听说课程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尽管目前的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教师的角色转换,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以及视听说课程教材选用和课堂设计流程等,但是笔者相信,只要明确确立视听说课程在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其它问题都会随着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深化而得到解决。而视听说课程为英语教学带来的时代意义和教学成果将是无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 陈莉莉.谈视听说课教学.外语教学(西安外语学院学报).第17卷.1996年第2期

2 刘善聪. 视听说课的立体化教学方法.柳州师专学报,1998年6月

3 罗庆铭. 试听说的教材与课堂教学.汉语学习,1996年第六期

4 谢冬梅.视听说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4卷.第二期

上一篇:中班社会礼仪活动:微笑下一篇:2017新学期教师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