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仪设备

2024-09-30

电仪设备(精选7篇)

电仪设备 篇1

0 引言

1956年, 英国Calder Hall核电厂投产, 标志着核电正式开始商用。早期的核电厂设计寿命是基于投资回报得出的, 通常是30年到40年。然而, 实际运行经验表明, 超出设计年限后, 核电厂主体仍然处于安全可用状态, 满足安全运行要求, 这就使得原有核电厂的延寿成为可能, 从而进一步提升其经济性和环境效益。

核电厂有众多系统、构筑物和部件 (SSCs) , 因使用材料、功能、使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差异, 部分设施难以达到电厂的设计寿命, 更不可能满足延寿要求。为了保证核电厂的安全运行, 并为延寿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核电厂的老化管理逐渐受到重视。

目前, 世界范围内已开展了一些关于核电厂设备老化的研究, 其中以美国的研究最为深入。目前比较著名的是GALL (Generic AgeinggLessons Learned) 和IGALL (International Generic Ageing Lessons Learned) 。研究的内容既包括老化带来的SSCs的性能下降, 也包括技术、标准和管制要求更新带来的改进需求。核电厂中, 仅设备就数以万计, 如果对所有SSCs均进行老化管理, 则工作量十分浩大, 既难以执行, 也无必要。为保证老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 兼具合理的经济性, 需要借鉴分级的思想, 对设备进行老化评估筛选, 视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老化管理策略。

1 老化评估筛选

1.1 老化管理的基本思想

老化管理, 理论上涉及到核电厂的所有系统、构筑物和部件, 需要对其定量分析和评价, 制定维护、在线监测、试验、监控、运行、技术支持等与老化密切相关的程序和活动。

核电厂在设计之初, 为达到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 广泛采用了以安全为衡量标准的分级思想, 根据SSCs对核安全的影响, 对其进行核安全分级。这种分级也成为老化评估筛选的主要依据。

在老化筛选中, 首先关注安全相关的SSCs, 即它们能: (1) 保持反应堆冷却剂压力边界的完整性; (2) 使反应堆停堆并保持在安全停堆状态; (3) 防止或减少向环境释放大量放射性的事故后果。核电厂老化管理重点关注安全级别高, 老化效应对电厂运行影响严重的SSCs, 如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

对于非安全的SSCs, 一般不予考虑。但是一些非安全的SSCs, 其失效可能会影响安全功能的执行, 即安全重要的非安全相关类, 则也应筛选出来。

另外一些重要的专项要求也需要考虑, 如影响电厂安全的防火 (FP) 、环境鉴定 (EQ) 、预期瞬态未停堆 (ATWS) 以及涉及全厂断电 (SBO) 的SSCs也应纳入老化管理的范畴。

1.2 老化评估筛选的步骤

老化评估筛选分为两个步骤和四个判据。第一步是根据系统或构筑物的安全分级筛选, 第二步是确定需要开展老化管理研究的设备清单, 见图1:

步骤1:根据系统或构筑物的安全分级筛选

列出全厂的系统清单及其安全分级。如果其与核电厂安全无关, 则不需要进一步老化评价和筛选。如果其与核电厂安全有关, 则保留, 以供进一步筛选。

系统的安全功能在设计时已进行了划分, 此步骤可直接根据设计成果, 筛选出的是一份较短的特定系统清单。

步骤2:确定需开展老化研究的设备和部件清单

根据步骤1筛选出的系统清单, 进一步列出组成这些系统的设备和部件。因各设备和部件功能、结构、运行方式以及已有的老化管理方式的不同, 并非都需要进一步开展老化研究。为此, 总结了3个判据, 依次进行详细分析, 定量评价, 完成进一步筛选。

1) 确定设备失效是否会导致系统安全功能丧失, 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当部件不能满足其最低限度性能要求 (包括所需的安全裕度) 时, 认为设备和部件失效;

(2) 假定性能劣化是由老化造成的;

(3) 根据设备和部件对安全功能的重要性分别考虑;

(4) 不考虑设备和部件的多重性或多样性。

2) 确定老化引起的性能劣化是否可能导致设备失效, 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将设备和部件的设计寿命作为评价失效可能性的依据;

(2) 需考虑当前对设备和部件老化机理的掌握程度;

(3) 分析设备和部件失效的工业经验和电厂运行经验。

3) 分析目前的运行维修方式是否能及时探测到设备的老化引起的性能劣化, 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现有的设备和部件工况指标是否适合用于监测老化所致的性能劣化;

(2) 现有的技术是否能有效监测这些工况指标;

(3) 现有的运行、维护方式是否合适。

步骤2完成后, 便完成了设备和部件老化的评估筛选工作, 得到了一个量化的用于进一步老化分析的设备清单。

2 方家山核电厂电仪设备的老化评估筛选

2.1 电仪设备老化评估筛选的方法

电仪设备的老化评估筛选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 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补充, 从重要性、老化的可能性和难易度三个维度设定了量化评价指标。

2.1.1 重要性得分

重要性得分从安全等级和概率安全评价 (PSA) 两方面考虑, 各设定3个等级, 得分为从高到低依次为3、2、1, 选取两者最高得分作为重要性得分。安全等级主要反映了设备在核安全分级上的重要性, 而PSA得分则兼顾了安全重要的非安全相关类设备, 这两类得分依据均可从设计文件中获得。

2.1.2 可能性得分

老化的可能性得分充分借鉴了国际国内已有的工作成果, 评定的依据是经验反馈和GALL/IGALL是否关注。同类电厂的经验反馈最具有可比性, 定为3分;GALL和IGALL分别是美国核管会 (NRC) 和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发布的核电厂老化研究报告, 系统地介绍了核电厂老化经验反馈, 被报告关注的设备定为2分;来自其它途径的经验反馈则定为1分。三类经验反馈分别评定后, 取最大值为可能性得分。

2.1.3 难易度得分

难易度得分主要根据是否能动及寿命长短来考虑。

能动设备或部件:依靠触发、机械运动或动力源等外部输入工作的设备或部件, 因而能以主动态影响系统的工作过程的设备或部件。能动设备和部件的例子有:泵、风机、继电器和晶体管等。实际上这一定义只能是比较笼统的 (非能动部件的定义也是如此) 。某些部件, 如某些固态电子器件等, 需要对其特性进行专门研究后方可列属能动部件或非能动部件。能动电仪设备主要有:电机、空压机、柴油发电机、阀门 (主要指驱动头) 、各类传感器、开关装置、配电装置、冷却风机、晶体管、电池、断路器、继电器、变压器、电源逆变器、电池充电器、电源等。

非能动设备或部件:不依靠触发、机械运动或动力源等外部输入工作的设备和部件。非能动设备或部件内一般没有活动的组成部分, 其功能的执行系统在感受到某种参数, 如压力、温度、流量的变化后完成。此外, 基于不可逆动作或变化, 又十分可靠的设备或部件, 也可划为这个类别。非能动电仪设备主要有:接线盒、电缆和接头、电气贯穿件等。

短寿命:基于鉴定寿命或规定的时间进行周期更换的设备和部件。

长寿命:不是基于鉴定寿命或规定的时间周期进行更换的设备和部件。

对于能动、短寿命的设备和部件, 一般其老化管理研究比较充分, 有充足的成果和经验, 运行维护中也容易监测到其性能的劣化, 因而分值较低。反之, 非能动、长寿命的设备和则得分较高, 需要进一步研究。非能动长寿命设备和为3分, 非能动易老化部件为2分, 其余则为1分。

按照上述3项指标的乘积得出综合值, 见图2。根据综合值进行分级和排序, 得出设备的老化管理分级, 为下一步老化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结果分为三级, 综合值18-27为一级 (关键) , 综合值为7-17的定为二级 (重要) , 综合值为1-6的定为三级 (一般) 。

将筛选初定SSCs按设备类型、材质、运行环境、温度、老化效应等参数进行归类, 得到老化管理的一、二、三级设备清单。将纳入老化管理的设备;逐一进行部件分级并确定出老化管理的重要部件, 得到老化管理设备部件清单, 完成老化评估筛选工作。

2.2 方家山电仪设备的老化评估筛选结果

按照上述设备老化筛选方法, 筛选出满足执行安全功能FPEQATWSSBO的系统约占核电厂所有系统的28%, 纳入老化管理的电仪设备约占全厂电仪设备的9%左右, 其中一级设备占5%, 主要为电气接线盒、贯穿件、连接器, 二级设备占1%, 有部分辐射监测表、堆外核测探测器、柴油发电机等, 三级设备占6%, 为其他安全相关的机柜、仪表、泵等。对于一级设备需优先关注并制定专门的老化管理大纲, 对于二级设备应明确其老化机理, 持续关注老化状态, 对于三级设备则应关注业界经验反馈, 必要时进行老化管理审查。

3 总结

目前, 国内核电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国内数个机组处于在建或在役状态, 同时也有秦山一厂这样将要到达设计寿命的电站。鉴于核电厂安全运行和延寿的需要, 对设备的老化管理将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参考HAD导则和IAEA报告, 以设备的核安全分级为基础, 结合设备自身老化特性、已有的运行和维护经验, 制订了适合我国情况的老化筛选方法, 为经济合理地开展老化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在方家山项目上实施的筛选结果看, 与国际上重点关注的老化设备类型基本一致。S

摘要:早期核电厂的设计中, 主要从经济角度确定设计寿命。实际运行经验表明, 核电厂到设计寿命时, 主体仍可安全运行。为进一步确定核电厂寿期内及延寿后的安全性, 开展了老化管理工作。电仪设备的老化评估筛选是老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重要度、老化的敏感度和难易度3项指标的综合评分, 筛选出需进一步老化研究和管理的设备清单, 以保证在满足安全性的同时, 经济合理地开展老化研究和管理工作。

关键词:核电厂,老化管理,电仪设备,筛选

参考文献

[1]10CFR54, 核电厂执照更新要求[S].

[2]HAD 103/12-2012, 核动力厂老化管理[S].

[3]HAF J 0068-1998, 核电厂安全重要设备老化控制方法[S].

[4]HAD103/11-2006, 核动力厂定期安全审查[S].

[5]Methodology for the management of ageing of nuclear power plant components important to safety[R].IAEA Technical Reports Series No.338, 1992.

电仪设备 篇2

今年工作的实施和开展中,本部门立足于基地工务科的统筹安排,结合部门工作当中的实际情况,有效的开展各项安全活动,真正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结果、有成就。为能安全有效的完成了上级指派的各项工作,在安全管理工作当中我们坚持灌输“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严格杜绝违章行为,要求做好现场工作中危险源的分析和预防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加强员工自查、自评、互相监督和主动整改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措施、人员、内容三落实,圆满的完成的各项计划工作,并保证了设备维修率百分之百的好成绩。以上业绩的实现完全基于以下几点工作内容的正确实施,其具体工作内容:

一、建立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制

制度的落实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结合工作

中的实际情况分析并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做到明细工作职责,明确落实各项安全制度,使员工在工作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行。在此基础上本部门认真坚持每月4次设备安全检查,和每月2项安全制度的学习工作,不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工作现场必须明确以安全为主,积极创建无违章企业活动,形成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的工作氛围,使每位员工切实做到“人人抓安全,安全人人抓”良好氛围。至此以上工作内容的实施较好的抑制了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杜绝了习惯性违章。

二、提高业务技能,严把质量关

员工技能应用水平的提高是提升工作高效性、安全性的充要条件。我们结合本部门的人员配置和实际工作情况,有方向、有重点的开展了形势多样性的学习活动,同时将大家在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和不足之处定期汇总和分类,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组织研究,不断更新部门人员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之有效的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不断的提高我们工作中的科技含量,并牢牢把握每一次与外界工程人员的技术交流,使全员业务技能和检修质量得以提高。

三、提高服务质量,树立部门新形象

电气仪表服务于各个部门的`电气设备检修工作,因而树立好为基地各部门提供优质服务是我们的宗旨。对其它部门的合理化意见和要求,我们尽己所能做到最好,让每项工作都成为用户满意、领导放

心的优质服务。同时为提高服务质量和体现企业文化理念,积极教育部门员工团结守信、热情待人、礼貌用语增强了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在工作当中为规范操作程序,严格执行停电供电手续,要求部门全体做好做到以下具体工作:

1、强化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做到不燥不慌、条理清晰、随机应变、顾全大局、克尽职守及时排除故障设备。

2、定期走访各科室,了解设备使用情况,对其它部门提出的问题给于及时处理和整改。

3、进一步加强对设备的维修检查工作,确保设备的完好率。

4、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将热情优质的服务工作扎实的延续下去。

四、增强节支创效益

为配合公司安全高效、持续改进的发展理念,在实际的维修中我们立足于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员工降低维修成本、提高利用价值、发展创新意识,为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到节支创效。例如:9月14日基地燃料油泵P-15电机突然发生故障,当日查明故障原因为电机线圈绝缘层破损,以基地现有的维修条件无计可施,必须送厂方或专业维修机构修理,这样一来不但维修成本加大,而且往返时间较长影响正常的生产运行。针对这一问题部门技术人员群策群力、反复商议,最终决定将仓库内一台同一型号的废旧电机进行技术改进,以便尽快恢复生产。经过大家的努力对重达700多公斤的电机拆卸,轴承清理,抛光,烤油,测量等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在近四天四夜的努力后,圆满的完成了维修任务,恢复了生产。经有关部门的初步核算,仅维修费用就节省了6500元之多。

化工生产中成套设备的电仪管理 篇3

成套设备因工艺需求千差万别,作为电仪维护人员不可能完全掌握设备的工艺原理和设备操作,因此在掌握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的基础上,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成套设备的控制部分和关键测控点上[1]。因此笔者分别从成套设备的采购期、安装调试期和生产使用期来对成套设备的电仪管理进行分析。

1 成套设备采购期的注意事项1

成套设备在化工装置的设计阶段会以框架方案提出,如公用工程空压站,在设计时设计院会根据全厂设备的用气量仅计算出空压机的总负荷,但是采购设备的厂商( 国产或进口; 一般根据经验,核心、重要的成套设备会引进进口或国内知名企业的设备) 和采购数量是由业主决定的,通过业主选择的成套设备来实现全厂的总用气量。选择完设备总数和设备厂商后,就是商务部分和技术谈判,商务部分略过不表,技术谈判应由工艺设备代表和电仪技术代表参加。

电仪技术要求应涉及以下内容:

a. 成套设备供应商应该提供设备使用操作维护说明、PID工艺流程图、控制柜布置图、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控制系统电气接线图、电气明细表和控制器I/O地址。设备使用操作维护说明和PID工艺流程图在培训员工过程中使用。控制柜布置图、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和控制系统电气接线图在电仪人员排查故障时使用。电气明细表在申报备品备件时使用。控制器I/O地址在成套设备DCS后台监控时使用。

b. 核心电气元器件应选用知名品牌,并提供一定比例的备品备件。温度、压力变送器应为两线制、标准信号( 4 ~ 20m A、0 ~ 10V) 、标准接口( M20×1. 5公制( 米制) 螺纹、G1 /2英制直管螺纹、1 /2NPT美制锥管螺纹) 和轨道式安装。通常对于非通用或特殊备件,在技术谈判时,务必要求供货商提供一定比例的备品备件,以便在后期生产运行过程中更换使用。提出电气元器件的选择要求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由于使用不合格的电气元器件而导致的停车频率和次数,更是为了避免由于电气元器件的更新换代而采购不到非通用或特殊备件。

c. 控制柜布局合理、设计符合规范[2]。如空开、控制器、接触器和汇线槽布局合理,便于器件电缆的拆装和散热。腐蚀环境中,控制柜应设计正压保护; 低温环境中,应设计加热装置; 高温环境中,应设计降温换气装置。PLC及其相关设备的所有接地点在一点接地并连接到大地,以提高抗电子噪声能力; 杜绝外部24V( DC) 供电电源与PLC的传感器电源并联,避免电源冲突,提高电源寿命; 控制器使用感性负载时,要加入抑制电路来限制输出关断时电压升高损坏控制器的输出通道。

d. 业主应尽可能要求成套设备供应商提供的PLC程序无密码且具有备份程序[3]。对于工艺流程和控制方案简单的成套设备,一般情况PLC程序是不设密码的。但对于工艺流程复杂、控制方案繁琐的成套设备,供应商一般都会设置PLC的上载、下载密码或动态密码,更有甚者在程序中设置计时命令,当运行时间达到商务契约终止时间,业主和供应商在财务方面发生纠纷时,计时命令启动,封锁PLC输出,导致设备无法启用。因此,在技术谈判中,尽量要求供应商开放PLC程序权限,这样有利于业主在后期运行过程中在设备上添加其他控制监测点,也有利于当全厂有多台PLC时,不必每台PLC都备有一台控制器,只要型号一致,就可以将备份程序下载使用。

在技术谈判过程中,只有业主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过硬,供应商专业、态度诚恳,设备才能稳定运行。

2 成套设备安装调试期的人员培训

成套设备采购到厂后,供应商会安排技术人员到厂进行安装调试,此时,业主方大多是没有操作经验的新员工,因此,安装调试过程是最好的学习时机,业主务必安排专人跟随供应商技术人员进行安装调试,并安排合适的场合要求技术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2. 1 设备的工作原理

供应商技术人员应该首先结合设备工艺流程图讲解设备的工作原理,给出设备进、出物料的物化性质,过程中需添加的辅助物料,以及会发生的物化反应。使操作人员能够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

2. 2 设备的操作维护

设备的操作面板都会有按钮和设置功能,一般包括开停按钮,手/自动按钮,功能按钮及参数设置等。技术人员需详细讲解每一个按钮和设置功能,以便操作人员掌握。成套设备的过程控制中都会涉及参数,如设备油位、物料温度及介质压力等,参数稳定并在控制范围之内标志着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但同时操作人员应掌握在非正常情况下的设备操作,当参数出现偏差时,操作人员能够操作设备以重新调整参数、减小偏差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4]。

2. 3 设备的控制原理

设备控制的核心有两点: 让设备稳定地运行在控制范围之内; 让设备按照既定指令完成一系列动作。因此可以把设备分为动设备和静设备:当满足一定条件,一步步执行既定动作的设备称为动设备; 当物料在设备中进行结合或冷热交换后,形成不同产品或物理性质起了变化的设备称为静设备。

如上所述,设备的控制原理就是将物料按比例混合发生化学反应,或通过物理途径改变物质的性质。无论是化学反应还是物理途径都可以归结到“量”,即“指标”,离开指标不谈控制。在设备的控制原理中,操作人员需借助PID工艺流程图,认真学习每一个控制点的获得方法和控制方法,这样才能掌握设备的控制原理、控制指标和控制途径与方法。

在安装调试期,电仪人员应重点学习每一个测量元件的安装和调试方法,它们在整个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开停车的逻辑条件,控制点异常会出现的状况,以及处理系统报警及跳停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掌握电仪基础知识,更大程度是在考验电仪人员对整个设备的认知程度。

通过对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维护和控制原理的学习,操作人员能够熟练进行设备操作,进而调控整个化工生产线。

3 成套设备生产使用期的日常维护

设备一旦进入生产使用期,就要求操作人员和电仪人员定时巡检,关注其运行指标并对其进行维护保养。日常维护应涉及以下内容[5]:

a. 定时巡检,记录运行指标。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使指标回归正常。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将成套设备实时数据接入DCS进行监控或者通过Win CC控制系统人机界面进行指标控制,并将数据形成报表和历史趋势线,方便物料结算和观察分析设备的短期运行状况。

b. 重点巡检控制柜主回路上的空开及交流接触器等设备的端子温度,一旦发现高温及焦糊等异常现象,及时停电处理。

c. 转动设备定期润滑,液态油品定期分析、过滤和更换。任何转动设备都需要定期进行润滑保养,润滑油脂必须为设备指定油脂,设备送电前检查接线及绝缘等。

d. 设备元器件连续出现输入输出故障和机械力损坏时,应及时查明原因,找出解决办法。

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电仪元器件频繁故障导致的设备跳停,一般情况从以下几点着手处理: 一是元件的输入是否稳定,是否有超限的情况发生,可以通过查看趋势线、连接HART及串联电流表等手段进行判断; 二是元件的供电是否稳定可靠,可以并联万用表监测工作电压进行判断; 三是元件是否存在质量问题,选择质量好的元件进行更换试用,通过一段时间运行进行判定; 四是元件工作接地是否可靠,是否存在干扰信号,需要检查工作接地牢固情况,测量阻值是否小于1Ω,调查元件故障时大功率设备的启用情况; 五是元件传输线路是否存在开路或短路,可以使用摇表或万用表测量线路; 六是元件有强电流、高电压接入时,可以采用继电器隔离及安全栅隔离等手段保护元件安全; 七是元件因外部机械力损坏时,可以对其加以保护或将其改为非接触式工作方式,如行程开关可以用光电开关替换。

4 结束语

电仪车间安排 篇4

春华秋实。回首2006,一路风雨一路歌。电仪车间全体干部、员工克服了人员紧张、专业技术管理薄弱、装置运行波动大、职工技能参差不齐等诸多困难,积极探索保运管理模式,通过电仪“维护、检修、运行”支撑,为生产装置的安稳运行和生产任务的完成做出了积极努力,其中的酸、甜、苦、辣成为每一位电仪人刻骨铭心的记忆。

回首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2007年,电仪人任重而道远,更需发挥好人才、资源、技术等优势,同心同德,为实现2007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2007年,电仪车间将在积极探索、完善保运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积极做好用电的对外协调工作,做到持续、稳定、经济供发电;二是加强设备的维护、巡检、保养工作,积极推动计划检修;三是加强电仪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及新水厂、二期“836”的试车、投运工作;四是做好DCS、pLC系统和数字采集系统的维护扩容工作;五是加大技改力度,对水源变、空分、供热等装置进行电气、仪表改造;六是适时调整组织结构,服务生产装置;七是完善激励、竞争机制,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

围绕以上工作目标,为确保生产装置的安稳运行,电仪车间将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公司2007年生产目标的实现。

一是全力保障电力的正常供应。由于云天化集团把安宁片区工业用电中心定位到220KV变电站,故明年对供电设备及供电量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总量供应上明年用电量将突破11亿度的历史高位,这对现有设备、人员及电网都是极大的考验。因此我们要在做好设备维护的同时,加强与电网公司的联络,争取得到电网公司电量供应的保证。对内将通过周密计划、加强巡检等措施,做好现有设备的运行维护,积极推进计划检修,变“应急检修”为“主动检修”,真正把电仪保运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电仪人员业务素质培训。明年下半年,二期“836”工程及新水厂将相继投产,为此,车间将加大人员培训工作的力度,坚持以“缺什么,学什么”为原则,采取自学、互培、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争取多出人才,早出人才,为早日熟练驾驭二期“836”电仪新设备而努力学习。随着二期建设的逐步完成,新的DCS、pLC系统增扩容工作日益临近,车间在做好老系统维护的同时,要积极配合好新老系统的搬迁扩容和数采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

三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年内,将对水源变实施无人值守改造;对空分、石子坡变两无人值守变电站实施自动保护改造。在可能的情况下同时实施远端监控改造,实现适时监控功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把事故发生率降到最小,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除此之外,车间还将针对装置投产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人员,达到电仪保运快速反应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现有设备和人员的潜能。同时,完善激励竞争机制,采取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对员工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同时辅以宣传鼓励手段,从综合能力、工作表现、任务完成情况等对员工进行“星级”评定,提高知名度,增强职工的荣誉感和干好工作的信心、决心。同时,在车间范围内实行末位淘汰制度,由专业人员对其实施业务能力培训,达标后再返岗位继续工作。通过以上激励竞争机制的实施,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服务生产一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电仪车间现有140名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电仪工作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电仪车间安排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地电仪综合防雷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篇5

地震地电观测系统大都采用常规地表对称四极方法布极, 架空外线路 (许多台站为裸线) 引入仪器观测室直接进行测量。不少于两个方向的测道, 8条布极测线总长度超过6、7km的线路常成为雷电袭击的对象, 因此地电仪器遭受雷击损坏的现象经常发生。

做好防范地电仪遭受雷击, 保持观测工作正常连续运行, 是值班员及仪器维护人员迫切的愿望。广东河源台数字地电仪C-ATS, 在研制过程中设计人员考虑到南方多雷雨的特点设置了多道防雷系统, 并在实际使用中不断加以完善, 经过多年的运行检验, 证明这些防雷措施原理简单、效果明显。

1 地电观测原理

1.1 地电观测的基本原理地电观测的物理量是地球介质视电阻率ρs、自然电位差Vsp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观

测方法一般采用对称四极法, 观测原理示意图如图1, 图中E为供电电源, K为开关, A、B为供电电极, M、N为测量极, O为装置中心。观测时供电电源E通过A、B供电极向地下提供直流电, 测定供电电流强度I和测量极M、N之间的人工电场电位差ΔV, 根据电阻率计算公式:计算出ρs。式中, K为具有长度量纲的装置系数, 其大小取决于A、B、M、N四个电极的相对位置, K的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 AM、AN、BN、BM为相应电极间的距离, 单位为m, ΔV的单位为伏特, I的单位为安培, ρs的单位为欧姆·米 (Ω·m) , 当装置系统确定后, K为一常数[1,2]。

1.2 地电仪观测过程

地电仪观测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系统组成, 观测采样每小时进行一次。整点时 (时间可任意设定) 由定时器按20秒的间隔发出两次脉冲信号, 触发C-ATS地电仪主机内交流控制板AC-ATS (图2b) 内的固态继电器及可控硅动作, 先后控制UPS交流输入输出开关K1、K2接合 (图2c) , 地电仪硬件系统得电工作。计算机启动观测程序, 通过I/O控制器输出供电、测量、通道转换、数据计算、测值判断、自动关机的等指令, 完成一次观测过程。

2 地电仪防雷系统

2.1 观测线路防雷装置

图2a为测量线路引入观测室配线盘, 3个测道12条测线先后通过闸刀开关、地电专用避雷器、中间继电器、接线排引入地电仪。中间继电器控制电源引自UPS交流输出电源盒, 非观测时间继电器处于常开状态, 仪器与外测线完全隔断, 避雷器与中间继电器起到双重防雷的作用。配线盘底板为铝板并与避雷地网连接, 雷电袭击时, 是快速释放雷电流的通道。

2.2 仪器内部防感应雷装置

仪器内部各通道之间由继电器或光电管耦合, 只有在观测时相应通道才与外线路连接, 大大降低了仪器受到感应雷损害的概率。

2.3 合格的避雷接地网

避雷接地网是整个防雷系统的重要保证, 不管是直击雷还是感应雷, 其雷电流都将通过接地装置导入大地。因此, 没有合格的避雷接地网, 避雷装置就难于达到应有的效果[3]。河源台避雷地网环绕观测室布设 (如图3) , 多年测试接地电阻在1.1-2.5Ω之间, 地网布设合理, 接地良好。观测房三楼天面西北侧设置的避雷针通过扁铁与相应方向地网焊接, 观测室避雷地则接在东侧地网上。

3 防雷效果分析

2005年以前, 配线盘底板为木板材料, 避雷器是普通氧化锌避雷器, 没有安装中间继电器, 每年雷雨季节地电仪均遭雷击损坏2至3次。2005年起对配线盘做了改进, 即图2a的配置, 至今仪器没有遭受雷击损坏。

C-ATS地电仪综合防雷的思路是, 根据仪器运行的特点尽量减少仪器与外线路连通的时间, 因为仪器每小时启动一次, 每次观测时间为2-3分钟, 从仪器启动至完成一次观测的时间只需5、6分钟。由于地电仪的自动通道转换控制, 使得只有相应的观测通道才与外线路连接, 所以仪器直接与测线连接的时间还要更短。

当然, 近年来仪器遭受雷击的几率减少可能还存在一个环境变化的原因, 因为这几年台站附近发展较快, 周围建筑、通讯设施、高压线路相继出现, 野外环境不再像以前那么空旷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直击雷的危害。

4 结语

C-ATS地电仪最突出的特点是, 在非观测时间里只有使用干电池的定时器在工作, UPS连接交流电源处于待机状态, 仪器与外线路及电源完全隔离, 大大减少了雷电袭击的机会。其内部自动通道控制措施, 在防感应雷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河源台地电仪防雷措施, 依然存在某些不完善之处, 一是外线路进入观测室前没有进行埋地处理;二是电源线路只有20m的埋地导入, 没有其它防雷装置。若对这两点再加于完善的话, 该防雷措施应会更合理有效。

摘要:文章扼要介绍了C-ATS地电仪工作原理及其防雷设置特点, 总结分析了仪器运行多年来实际的防雷效果, 并指出其有待完善的方面。

关键词:C-ATS地电仪,防雷,外线路

参考文献

[1]何世根, 沈启兴编.地电观测技术[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0.

[2]中国地震局编.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地磁观测[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1.

[3]杨晓雁, 何耀斌, 容翠莲.如何检测接地电阻[J].广东科技, 2011, 3 (6) :52-53.

[4]毛桐恩.地震前兆观测中的新型专用地电仪器[J].国际地震动态, 1986 (07) .

[5]李治华, 汪贵章.一种地电观测的配套软件 (DDPT) [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5 (05) .

几例水泥厂电仪故障及其应对措施 篇6

1 双路单线供电跳闸造成窑尾系统停车

窑尾DCS系统供电原理如图1a所示。某日, 控制电源空气开关Q跳闸导致窑尾系统全线停车。经查为小动物进入电缆沟咬断电缆引起零火短路使Q跳闸, 经处理后重新送电正常。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真正起到市电和UPS双路供电的作用, 我们按图1b进行了改造。改造后, 市电和UPS互为冗余。

2 温度测点干扰引起设备连锁跳停

生料粉磨、水泥粉磨等大型设备温度测点较多, 二次仪表使用温度数显仪现场显示温度值并和中控通讯。由于长时间的使用, 仪表抗干扰能力减弱, 温度信号经常受到干扰, 超过DCS程序中设置的保护值导致设备频繁连锁跳停。

因数显仪数量众多且价格昂贵, 若批量更换不仅会造成费用增加, 而且更换后是否能够根治干扰亦未可知。考虑到干扰信号为脉冲瞬时信号, 于是在DCS程序中修改为当温度在1s内瞬间升高10℃以上时, 信号不进行连锁控制。程序修改完成再未出现因温度瞬间超高报警连锁跳停设备主机的情况。

3 信号丢失导致设备跳停

电仪设备 篇7

变电站内为控制、信号、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事故照明、应急电源及断路器分、合闸操作等提供直流电源的设备称为直流系统, 主要包括整流模块系统、绝缘监测单元、蓄电池组和电池巡检单元等四部分。当外部交流电中断时, 直流系统完全依靠蓄电池组的输出提供直流电源, 起到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后备电源的作用, 因此, 蓄电池良好的运行维护对确保变电站内设备的稳定运行、乃至电力系统的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变电站内大多采用阀控蓄电池, 正常运行时为保持其活性, 由充电机对其进行浮充电和均充电。为确保蓄电池一直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新安装的阀控蓄电池在验收时应进行全容量核对性充放电, 以后每2~3年应进行次全容量核对性充放电, 运行了6年以后的阀控蓄电池, 宜每年进行1次全容量核对性充放电。核对性放电可以用来检验运行中的蓄电池的实际容量是否符合要求, 在进行核对性放电试验时, 放电仪需要采集每节电池的电压, 也即需要对每节电池进行接线, 对于110V的直流系统, 每组蓄电池的电池数量是52节, 则需接电压采集线53根 (220V直流系统104节电池则需要105根) , 工作人员要打开电池盖后伸手到蓄电池上才能接线, 容易造成人身低压触电, 并且接线所需时间较长, 影响工作效率。本文结合工作中的实际, 充分利用蓄电池电池巡检单元的电压采集功能, 将其采集的电压数据通过转换输入给放电仪, 节省了放电仪的接线, 以达到改进蓄电池放电核容试验工作的目的。

2 设计原理

本文以ARM单片机为核心, 设计一个具有多个串口、具有与巡检仪和放电仪进行通信的协议转换装置, 将蓄电池巡检仪采集的单体电压数据经过转换后输入到放电仪装置中, 这样放电仪在蓄电池的放电过程中具备了实时监测蓄电池单体电压的功能, 省去了放电仪原来需要每节电池节都接采集线的繁琐过程。主要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其中核心板CPU为AT91SAM9260芯片, 与普通51单片机相比具有开发方便、代码高效的优点, 其主频为200MHz, 数据位32位, 达到了一个微处理器的水平, 目前ARM单片机广泛应用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显示屏采用7寸大彩屏, 显示范围广, 通过编程实现后人机界面友好。

ARM单片机自带linux系统内核, 因此必须采用linux系统下的程序编译器, 本文通过在windows系统安装虚拟机, 调用虚拟机的linux系统编译工具进行交互式程序开发。核心板的通信程序设计分两部分, 一是与电池巡检仪通信的程序, 二是与放电试验仪通信的程序。其程序流程图如图2和图3所示。

电池巡检仪通信程序是一个无限循环程序, 核心板通电启动后程序就持续与巡检仪进行通信, 以获取巡检仪的单体电压数据, 数据正确后写入内存供放电仪通信程序调取, 同时将数据显示在显示屏上。

放电试验仪通信程序也是一个无限循环程序, 在核心板通电启动后程序进行自检, 并等待数据读取, 如果数据读取成功, 则发送到放电仪, 由放电装置进行放电控制, 若数据读取不成功则程序返回并进行第二轮数据读取。

放电试验步骤较为简单, 接线完成后即可开始, 因此放电开始则程序自动进行数据的读取, 无需人工干预, 本文所提出的蓄电池单体电压数据转换程序兼容目前变电站内大部分厂家的蓄电池巡检装置, 经试验可以满足放电仪数据读取的功能, 结果达到了预期。

3 总结推广

清远供电局目前运行的110k 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超过40个, 大部分变电站的蓄电池组运行时间达六年以上, 按规定需要每年进行一次核容试验。采用本文所设计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蓄电池单体电压接线的接线时间, 并降低人身低压触电的风险, 同时设计简单, 性价比高, 适合在各个单位推广。

参考文献

[1]Q/CSG1203003-2013.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S].

[2]弓雷.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详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上一篇:庆大霉素注射液下一篇:品味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