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入灌浆

2024-10-02

挤入灌浆(共3篇)

挤入灌浆 篇1

摘要:文章介绍了最新开发的可控挤入复合膏浆高压脉动灌浆技术应用于砂卵石层处理的施工工艺, 并与传统的工艺进行优劣势对比, 阐述了可控挤入复合膏浆高压脉动灌浆技术应用于砂卵石层的防渗处理的优势。实践证明, 将可控挤入复合膏浆高压脉动灌浆技术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砂卵石底层地基的防渗处理中不仅工艺简便、经济可行, 并且还取得了良好的灌浆效果。

关键词:挤入灌浆,膏浆,砂卵石,防渗

0引言

在施工期, 南水北调中线某段的实测水位比渠道底板高程高4-4.6m, 因此, 施工期施工必须进行降水。透水性很强是该渠道最明显的特性, 因此, 施工期面临强排降水量多以及降水难度大的困难。此外, 降水还会对沿线村庄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 我们要采用帷幕防渗工艺对渠道基础进行处理。

1可控挤入复合膏浆高压脉动灌浆技术介绍

1.1可控挤入复合膏浆高压脉动灌浆技术

此技术采用全液压无级调速高压脉动灌浆泵利用浆液的可控凝结及时变性并借助脉动瞬间高压将浆液挤入裂缝。此功法之所以能够快速地在松散强透水的底层形成具有防渗效果较好的均匀连续幕体, 那是由于其除了能够有效控制浆液的扩散范围外, 还能够保证浆液能够填满钻孔周围的孔隙。

1.2灌浆机理

与其他灌浆方法相比, 此工法之所以能够促使被灌浆液形成一个完整的浆土混合堵水体或幕体, 是因为其在0.5-5MPa的压力下将具有粘时变流体性质的浆液挤入孔隙, 从而将孔隙中的水或空气置换出来。

2可控挤入复合膏浆高压脉动灌浆施工工艺

2.1灌浆材料及制浆工艺

①水泥:同力牌P.O 42.5普通硅酸盐袋装水泥。②粘土:根据实际情况本项目在制备粘土膏浆的时候采用粘土。由于检测发现呈现微酸性的浆液会影响浆液性能, 为了改善性能从而在配置过程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③水:经水质检查, 地下水就符合灌浆用水的要求。④外加剂:由于冬季施工粘土水泥浆的早期强度过低从而添加了早强型结构剂以增加早期强度, 同时加入早凝型结构剂降低浆液的速度。⑤改性剂:为了使浆材基本不发生析水以及能够控制浆材的凝固时间, 必须降低浆材的流动度, 因此, 需要添加改性剂。

2.2灌浆设备

所采用的主要灌浆设备如表2所示。

2.3施工方案布置

此方案为双排两序施工, 排距1.0m以及孔距2.5m, 成梅花型错位布置。其施工原则为:帷幕灌浆采用分排分序依次加密的原则进行, 未开挖渠道双排孔先施工外侧排再施工内侧排;已开挖基本成型渠道双排孔先施工内侧排再施工外侧排。每排分两序, 先施工I序, 再施工II序。

孔深控制深入岩层 (泥灰岩或粘土岩) 内0.5m;灌浆顶部进入壤土层内1.0m, 底部深入岩层 (泥灰岩或粘土岩) 0.5m。

2.4施工工艺

2.4.1施工程序

施工总程序:施工准备→场地平整→钻孔放样→帷幕先导孔施工→先灌排I、II序孔→后灌排I、II序孔→帷幕质量检查 (检查孔注水试验检查与渠道开挖渗流观测) →资料整理→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单孔施工工艺流程:钻孔定位→固定机具→非灌段跟管钻进→灌浆段钻进成孔→孔口管埋设→注浆管安装→孔口管注浆管待凝→自下而上分段灌浆至顶板高程→终孔段灌浆结束→封孔→单孔资料整理。

2.4.2钻孔

①钻孔控制:钻孔终孔深度深入粘土岩 (泥灰岩) 内0.5m;②钻孔孔径:开孔Φ130mm, 终孔不低于Φ75mm;③钻孔深度深入第⑥层卵石层以下泥灰岩 (粘土岩) 内不小于1.0m, 钻孔的实际孔深与设计深度偏差不得大于20cm。

2.4.3制浆浆液配制方法

①按照粘土:水 (1000kg:1000kg) 且采用集中制浆的方式配置成比重为1.31~1.35g/cm3的粘土原浆;②将一定量的成品泥浆抽至膏浆制浆机内, 按比例加入早凝结构剂和改性剂搅拌;③在高速制浆机中加入600kg:800kg比例的水和水泥, 然后加入一定比例的早强剂进行搅拌, 最后将搅拌好的水泥浆液抽到膏浆制浆机内混合搅拌制成膏浆。

2.4.4控制标准

灌浆压力即孔口压力表脉冲压力根据设计文件和采用的复合膏浆浆材的特点如表3。

2.4.5结束标准

注入量控制标准:平均单位注入量为600L/m;控制提升标准: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可结束本段提升灌浆管灌注上一段。①达到设计压力下限, 注入量达到设定控制标准, 结束本段灌浆上提;②达到设计压力上限, 注入率<5L/min, 结束本段灌浆上提;③吸浆量较大的段, 注入率达到拟定控制注入量无法提升至设计压力下限者, 加大注入量至设计的1.5倍时, 可结束本段灌浆。

2.4.6灌浆

当钻孔达到要求的深度后将灌浆管下到孔底, 将黄油涂抹于孔口2m左右的灌浆管处, 然后回填砂石至顶部土层内1m处, 采用水泥拌砂封孔且待凝8h。开灌时, 灌浆泵先用小流量冲程 (2次/min左右) 慢速压入2桶浆 (400L左右) 后, 恢复4—7次/min泵速灌浆, 按灌浆达到结束要求时30-50cm逐步拔灌浆管, 直到整孔灌浆结束。

2.5施工完成情况

从2011年10月到2013年5月, 累计施工完成灌浆孔数2640个, 砂卵石层灌浆21225m, 累计灌入浆量12755m3。

3结论

在卵石层防渗帷幕中应用此工艺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并且很好的解决了常规灌浆工艺钻成孔困难、浆液扩散不均一以及难以形成有效防渗帷幕和材料消耗大等一系列难题。

参考文献

[1]张贵金, 许毓才, 陈安重, 彭春雷, 杨松林.一种适合松软地层高效控制灌浆的新工法——自下而上、浆体封闭、高压脉动灌浆[J].水利水电技术, 2012 (03) .

[2]丁剑波, 谢杰飞, 孟旗帜.复合膏浆高压脉动灌浆技术在南水北调砂卵石地层防渗处理中的应用[J].2013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12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3 (09) .

[3]张世宝, 郭艳利, 郭建邦, 王帅杰.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卵石透水地基帷幕灌浆试验研究[J].混凝土, 2012 (12) .

武汉FDI挤入挤出效应分析 篇2

关键词:FDI,挤入效应,挤出效应

我国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FDI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研究中部地区吸引与利用FDI的状况和经济效应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当前正在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有着重要意义。

一般说来, FDI会对东道国产生五种经济效应, 即经济增长效应、技术外溢效应、资本形成效应、就业效应及进出口贸易效应。在经济学理论当中, 挤入挤出效应被用来描述一种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增加时对其他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影响。FDI的挤入挤出效应是指FDI流入量的增加 (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行为) 对东道国国内投资的影响 (东道国国内企业的投资行为) 。如果这些外资企业通过技术扩散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等途径推动了国内企业的投资, 那么可以认为是一种“挤入效应”。挤入效应反映在数据上就是总投资水平的增长率高于利用外资的增长率, 这暗含了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 也暗含了国内企业有较强的技术吸收能力, 能高效地融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 从而促进国内企业的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 武汉利用外资一直呈稳步增长状态。从历年的数据来看, 武汉市外商直接投资占引进外资的绝大多数。例如, 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占到了外资引进总量的75.5%;从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来看, 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拓展, 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项目增加, 在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中, 1, 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共38个, 同比增长9.7%, 进资额达12.62亿美元, 增长24.0%, 占全市直接利用外资总额的83.5%, 支撑作用明显;从利用外资的结构来看, 武汉利用外资仍以二三产业为主, 制造业居首位, 服务业紧随其后。2006年武汉外商直接投资进资项目中制造业项目进资达9.64亿美元, 占全市直接利用外资总额的63.8%, 居所有行业进资之首, 主要集中在光电子制造、汽车零部件、食品及饲料加工等生产制造领域。服务业进资达5.42亿美元, 占全市直接利用外资总额的35.9%, 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商务咨询、计算机软件服务等行业, 其中房地产业进资达3.2亿美元, 占服务业进资总额的59%。笔者试图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模型与方法

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主要包括国内企业投资部分和国外投资部分, 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 I表示社会总投资水平;Id表示国内企业的投资部分;If表示国外投资部分。

t时期国外投资部分由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借贷组成。如前所述, 武汉市的外资利用主要形式是外商直接投资 (FDI) , 而t时期的国外投资部分并不是全部由t期的外商直接投资转化而来, 还要考虑t-1期、t-2期等的外商投资流入, 即得出模型:

其中, DI表示国内固定资产投资。

对模型进行回归后, 如果各个系数有效, 用系数的值来度量外商直接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 则:α (系数) >0, 表示FDI的增加可以带来当年国内投资增长, 说明发生了“挤入效应”;α=0表示FDI对国内投资的增长或降低没有影响, 既没有发生“挤入效应”也没有发生“挤出效应”;α<0表示FDI的增加会使得当年国内投资降低, 说明发生“挤出效应”。

二、估算结果及其分析

根据2001年和2008年《武汉市统计年鉴》的数据, 整理得出表1。 (表1) 我们对1995~2007年武汉市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为了消除数据序列中的趋势, 保证其平衡性和正态性, 采用对数形式, 即以国内投资lN-DI为因变量, 外商直接投资lNFDI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同时作滞后一期的回归分析。 (表2) 回归结果表明, 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呈高度相关性, 各项统计指标均是显著的, 即说明, FDI每增加1%, 可以带来国内投资当年增长0.7819%, 次年增长0.8276%。由此表明, 武汉FDI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

在武汉, FDI呈挤出效应, 可结合国家政策和武汉自身发展情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政策一直偏重于东南部地区, 1999年实行西部大开发, 而武汉位于中部, 经济、技术一直发展缓慢, 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直到近几年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 国家才真正开始重视中部的发展,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 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武汉像一片等待开辟的沃土, 受到大量外商的关注。而外资的流入也带来了新技术、新产品, 从而带动了国内投资。

三、对策和建议

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 WTO过渡期的结束, 以前有所限制的领域将对外资开放, 武汉FDI的力度也势必加大, 各领域外资将会进一步涌入。为保持FDI对武汉市国内企业的“挤入效应”, 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投资环境。

金融危机下, 中国政府为了抵抗危机, 保增长, 于2008年11月推出4万亿计划, 着重于全国范围基础设施建设, 武汉应抓住大搞建设的机遇, 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为发展总部经济打下基础, 从而改善投资环境, 吸引资金流入。

(二) 引导和鼓励FDI投向第三产业。

如果武汉市FDI仍集中在重工业, 则会挤占国内资本的投资机会和市场。我们必须积极调整利用外资的政策, 引进外资时不再向一般第二产业倾斜, 引进优质的服务业FDI, 将有利于弱化目前外资存在于制造业的挤出效应。近年来, 武汉围绕打造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中心的目标大力发展服务业, 2007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超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的增加值, 达到1, 572亿元, 同比增长14.2%, 占全年完成生产总值的50.1%。武汉应再接再励, 放宽政策, 促进FDI投向第三产业, 从而带动武汉和整个武汉城市圈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建立总部基地,

从而引进更多高新技术和专业性人才, 加强武汉的辐射带动作用。总部基地是相同或者不同类型、企业的总部或领导机构和重要的分支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地。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 总部基地是企业谋求更大发展和有利运营的有效平台。武汉只有发展总部经济, 才能长期得到国内外企业的关注, 保持显著的“挤出效应”, 才能发挥其城市圈作用, 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 从而赶上东南部的发达城市, 实现真正的“崛起”。

(四) 加强引进具有较强技术溢出效应的企业。

要注重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 更好地促进武汉市国内企业的技术升级, 从而带动整体投资水平。过去由于武汉在发展中缺乏资本, 所以必须大力引进外资, 但在大力提倡自主创新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 武汉引进外资必须有所选择, 要从注重引资数量向注重引资质量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志辉.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4.

[2]赵凌云.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4.

挤入灌浆 篇3

对于挤出效应, 传统的观点是基于IS-LM模型的分析, 当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时, 会引起货币市场均衡状态的改变, 提高利率, 从而挤出民间投资, 使得财政政策部分失效甚至对经济发展有不良影响。1989年Aschauer提出了公共投资的挤入效应理论, 认为当公共支出作为生产要素投入且与民间资本互补时, 公共投资的增加会提高民间资本的劳动生产率, 对民间投资产生促进作用, 即挤入效应。实际经济中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表现为一种综合效应, 究竟是挤入还是挤出要看两种效应的强弱, 具体需要通过实证来检验, 大量的学者针对这一问题做了实证分析。

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大体有三种, 一是认为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更倾向于挤入效应, Aschauer (1989) 首先通过对美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他发现长期中政府的公共设施投资在民间生产分配方面对民间投资呈现互补关系, 挤入效应的作用更加明显。二是认为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存在挤出效应, Ghali (1998) 、Pritha Mitra (2006) 等学者的实证研究都支持这一观点。三是认为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有限, 比如Monadjemi (1996) 利用方差分解对英国和美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表明财政支出并不是影响民间投资的主要因素。

国内学者对我国的具体情况也做了大量的分析, 楚尔鸣, 鲁旭 (2008)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证明政府投资对同期的民间投资产量了一定的挤出效应;董昕 (2010) 基于房地产市场的省级面板数据, 认为政府投资在土地、信贷资金等方面与私人投资的竞争挤出了私人投资。刘溶沧, 马拴友 (2001) 通过对国债对利率的影响分析, 认为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有一定挤入作用。另外, 孙旭, 罗季 (2004) 、王玺, 张勇 (2009) 等认为我国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抑制或者带动作用并不显著。

概括以往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并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结论, 双方都有着大量的实证支持。在此基础上, 本文选择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用我国1981—2011年的年度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2 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

2.1 指标选取

从官方公布数据的体系来看, 我国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并没有准确的官方数据, 学术界对于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界定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从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的科目来进行划分, 主要是将财政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其中资本性支出可以用来表示政府投资。二是从投资方向上进行划分, 将公共性较强的行业作为政府投资的范畴, 将其他竞争性行业的投资看做民间投资。三是从资金来源上划分, 将预算内资金形成的投资作为政府投资, 选择自筹和其他资金作为民间投资。

本文选择第三种划分方法: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资金来源分的预算内投资来表示政府投资规模 (用符号“zftz”表示) ;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资金来源分的自筹和其他资金来表示民间投资规模 (用符号“mjtz”表示) 。另外, 引入国内生产总值 (用符号“gdp”表示) 来表示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

本文所使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2 数据的处理

本文选择中国1981—2011年的年度数据进行研究,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 首先要对数据进行价格平减。分别用GDP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将GDP和政府投资、民间投资换算到2000年的可比价。其中1981—1989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缺失, 用GDP价格指数进行替代。

另外, 为了尽量减少数据变化的非线性影响, 分别对每个变量取自然对数, 得到lnzftz、lnmjtz、lngdp。

3 实证分析过程

3.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建立协整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要保证每个变量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 因此, 首先要对每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 判断各序列的平稳性。本文采用ADF法对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选择AIC准则确定最优滞后阶数, 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本文中三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

注:1.C、T表示检验回归中含常数项和趋势项, K表示检验回归包含的滞后阶数。2.*、**、***分别代表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3.2 协整检验

本文中三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 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平稳的线性组合, 即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本文用Johansen方法检验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之间的这种长期均衡关系。根据AIC准则, 选择最佳滞后阶数为3, 选择有截距项无趋势项的协整检验形式, 得到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没有协整关系的原假设, 说明各变量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进一步, 得到标准化的协整方程:

lnmjtzt=0.36lnzftzt+1.33lngdpt+7.73+ecmt

(-10.24) (-42.25)

ecmt为平稳序列, 下方括号中为参数的T统计量。

从协整模型的结论来看, 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政府投资增加1%会导致民间投资增加0.36%, 即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存在一定的挤入效应。

3.3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关系反映了政府投资与民进投资的长期静态的稳定关系, 在此基础上, 需要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它们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标准形式为:

undefined

为了使模型更合理, 删除不显著的变量后, 得到民间投资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为:

Δlnmjtz=-0.08-0.54ecmt-1-0.18Δlnzftzt-2-0.17Δlnzftzt-3+2.71Δlngdpt-1

(-4.84) (-2.16) (-2.07) (4.78)

R2=0.61 F=8.46 D-W=2.31

下方括号中为估计参数的T统计量。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中, 误差修正项的系数显著不为零, 表明当变量偏离均衡状态时, 模型会以54%的速度将其调回均衡状态, 使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得以持续。滞后二期和三期的政府投资的系数也显著不为零, 说明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存在短期的关系, 短期内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有一个负的影响, 政府投资增长速度的加快会导致民间投资增长速度的减慢, 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

4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建立协整关系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是: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在长期存在挤入效应, 短期内则表现为一定的挤出效应。这是因为政府投资的方向大多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基础设施, 能显著改善投资环境, 提高民间投资的收益率, 在长期来看能够为民间投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从而可以刺激民间投资, 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而在短期内, 政府投资增加时, 由于在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上与民间投资形成一定的竞争, 民间部门对投资前景不看好会导致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

【挤入灌浆】推荐阅读:

挤入效应09-17

灌浆法05-28

灌浆路基06-23

灌浆处理06-23

灌浆检查08-24

裂缝灌浆10-31

真空灌浆11-12

高压灌浆11-25

灌浆技术12-19

灌浆接缝12-23

上一篇:资产管理机制下一篇:颈椎病/针灸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