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福汀

2024-09-08

阿米福汀(通用4篇)

阿米福汀 篇1

癌症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自从1968年意大利科学家从突变Streptomyces peucetius的酵解产物中分离出阿霉素[1]及应用于癌症的临床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后,阿霉素则快速被推广成为一种最广谱的抗癌药物之一[2]。但阿霉素在获得较好疗效的同时亦带来较多的不良反应,其中对心脏表现出毒性不良反应。阿米福汀是巯基磷酸化合物,通过体内细胞膜所结合的碱性磷酸酶(ALP)催化成活性代谢物WR-1065,由细胞摄入发挥对化疗药物和(或)放疗引起毒害的保护作用。大量动物和临床实验均表明,阿米福汀对放疗和化疗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于是否能保护由阿霉素所引起的心脏毒性,国内报道仍然较少。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阿米福汀是否可以保护阿霉素对心脏的毒性及其可能的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药物

盐酸阿霉素(ADR),由辉瑞制药(无锡)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7-02-012)。阿米福汀,大连美罗大药厂(批号2007082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测试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1.2 主要实验设备

Power Lab/16sp数据采集和分析多导系统,AD Instruments Australia。TU-18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CF-1型匀浆机(江苏海门麒麟医用仪器厂)。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由广东药学院机能实验室提供。

1.1.3 实验动物

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50±30)g,购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号0080557)。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分组及建模

参考赖平等[3]的建模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对照组:隔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3 mg/kg,共操作12 d,6次。阿霉素组:隔天腹腔注射阿霉素3 mg/kg,共操作12 d,6次。阿米福汀+阿霉素组:前3次阿霉素给药剂量及方法同阿霉素组,后3次给阿霉素前30 min先腹腔注射阿米福汀200 mg/kg。各组均于最后一次给药24 h后处死动物。

1.2.2 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

1.2.2.1 灌流条件

恒温37℃,95%O2+5%CO2气体;K-H液pH为7.4,常规恒压持续灌流[76 mm Hg(1 mm Hg=0.133 k Pa)]。

1.2.2. 2 K-H液配方

NaCl 6.92 g/L,KCl 0.35 g/L,K2PO40.16 g/L,Mg SO4·7H2O 0.29 g/L,Na HCO32.1 g/L,Ca Cl20.28 g/L,葡萄糖2.0 g/L。

1.2.2. 3 操作步骤

断颈法处死大鼠,迅速打开大鼠胸腔,从主动脉颈根部剪断,取出心脏;将心脏在4℃K-H液中挤压出腔内瘀血。用2个钝头小镊子夹住主动脉血管壁,并快速套入灌流装置的出口嘴上,将主动脉血管壁绑紧在出口嘴上。打开灌流阀门进行正常流速灌流。心脏搏动正常后,于左心耳横向剪一个约0.3 cm的剪口,将气囊(0.5~0.7 cm)从左心耳插入左心室(一定要保证气囊不被膨出),将气囊注水,使舒张末期压维持在(8±2)mm Hg,氧合K-H液稳定15 min后,再持续灌流15 min,通过Power Lab/16sp数据采集和分析多导系统记录大鼠连续5 min的左心室功能变化,并计算左心室发展压(LVDP)、心率(HR)、最大收缩/舒张速率(±dp/dtmax)。

1.2.3 RBC提取液的制备

SD大鼠断头取全血0.5 ml于抗凝试管中,取50μl抗凝血加入2~4 ml NS,2 000 r/min离心3 min,弃去上清液,重复用NS洗涤3次。3次洗涤后的沉淀中加入冰双蒸水0.2 ml,再加入冰乙醇∶氯仿(1∶1)0.2 ml,漩涡混合器上混匀1 min,3 500 r/min离心8 min,上清液即为RBC提取液。1.2.4肝脏和心脏组织匀浆的制备心脏离体灌流的同时,快速取出小块肝脏在冰生理盐水中冲洗干净并拭干,称取0.2 g肝脏组织于小烧杯中剪碎,加匀浆介质(为肝脏体积的9倍),再用玻璃匀浆器碾磨组织成为匀浆,最后3 500 r/min离心15 min,上清液为10%组织匀浆液。

离体心脏灌流结束后取心脏制备匀浆方法同前。

1.2.5 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指标的测定

取已制备的肝脏组织匀浆、心脏匀浆、红细胞提取液测定SOD和GSH-Px。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1%心脏组织匀浆和5μl红细胞提取液),以GSH-Px活力测定试剂盒测定GSH-Px(10%心脏组织匀浆和1%肝脏组织匀浆)。

1.3 统计学处理

各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8.0软件包以Oneway ANOVA做分析,方差齐时用LSD法,方差不齐时用Dunnett t检验做假设检验分析,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左心室功能评价

通过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Power Lab/16sp数据采集和分析多导系统记录左室收缩曲线,结果发现,阿米福汀+阿霉素组可显著减弱阿霉素组对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的抑制。与阿霉素组相比,阿米福汀+阿霉素组可明显提高大鼠左心室发展压、发展压与心率的乘积和最大收缩/舒张速率。见表1。

与阿霉素组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 自由基酶系指标评价

2.2.1 阿米福汀对阿霉素抑制GSH-Px活性的影响

阿霉素组心脏和肝脏组织GSH-Px活性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分别降低79%和77%;而阿米福汀+阿霉素组心脏和肝脏组织GSH-Px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分别降低30%和51%,但与阿霉素组比较,分别提高49%和26%(表2)。

2.2.2 阿米福汀对阿霉素抑制SOD活性的影响

心肌和红细胞提取液中SOD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阿霉素组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11%和26%,而阿米福汀+阿霉素组心肌和红细胞提取液SOD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8%和9%,比阿霉素组提高59%和35%。见表2。

3 讨论

本实验是通过给予阿霉素复制成年大鼠心脏充血性衰竭的模型来研究阿米福汀是否对心脏有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单独给予阿霉素组的大鼠,其清除自由基的酶(SOD、GSH-Px)活性明显下降,同时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下降,提示心脏有明显的心功能不全。相反,合用阿米福汀组的大鼠,酶活性均有很大的提高,使大鼠体内的自由基得以及时有效地清除,还提高了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自阿霉素引起心脏毒性的第1例报道以来[4],人们都在临床或基础研究中致力于其机制的探索,但阿霉素所引起的心脏毒性的机制仍尚未完全阐明[5],可能与产生过多的自由基、减少清除自由基的酶活性、脂质过氧化、心室β-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减小[6]、血管活性胺释放[7]、肾上腺素功能改变[8]等有关,最主要的是与其在体内形成大量的自由基、降低清除自由基的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有关[7,8]。阿霉素分子中的蒽醌基团获得一个电子可成为半醌自由基,后者与氧作用产生超氧离子歧化为H2O2;半醌自由基及超氧离子可将Fe3+还原为Fe2+,与H2O2作用产生氢自由基(·OH),该自由基可与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反应生成脂质过氧化氢物,然后引发脂质反应链破坏细胞膜。正常情况下,组织中SOD、GSH-Px可催化H2O2及过氧化脂质还原H2O2为超氧离子,从而减少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及其对膜、微粒体和线粒体的破坏作用。但阿霉素却降低了机体内GSH-Px和SOD的活性,尤其对心脏中的GSH-Px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降低[5]使得阿霉素产生的自由基和超氧化物不能被清除,过氧化脂质大量滞留,从而对细胞及细胞核产生破坏作用,出现心肌病变。

与阿霉素组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阿米福汀是一种有机磷酸化的氨硫基前药,在体内被细胞膜所结合的碱性磷酸酶(ALP)催化成活性代谢物WR-1065,由细胞选择性摄入发挥对化疗药物和(或)放疗引起毒害的保护作用,而不影响抗肿瘤药物杀伤癌细胞的作用。阿米福汀选择性保护正常组织可能与以下2个方面有关:(1)正常组织有更多的药物吸收及分布;(2)因肿瘤组织p H呈酸性,而正常组织中含大量的碱性磷酸酶,它可选择性地保护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杀伤[9],也可保护阿霉素对离体心脏灌流后的损伤[10]。药代学研究表明,阿米福汀分布最高的组织是肾脏,其次分别为肺、心脏和肝脏;给予阿米福汀6 min后,它在心脏中的分布是肿瘤组织的7倍、血浆的6倍。可以看出,阿米福汀能明显地被心脏吸收和滞留[11],提示化疗前使用阿米福汀可能对心脏有选择性的保护作用。Dorr等[12]证明,阿米福汀与阿霉素合用时并不影响后者的抗肿瘤活性。WR-1065在正常组织内堆积,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对抗阿霉素对心脏的损伤:(1)Ohnishi等[13]证明,阿米福汀,尤其是WR-1065可清除由阿霉素产生的氧自由基、氢氧根离子和超氧阴离子,达到对阿霉素产生的自由基引起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2)从本实验结果看出,阿米福汀+阿霉素组的SOD活性比单用阿霉素分别提高了59%和35%(心肌组织和红细胞提取液);GSH-Px的活性比单用阿霉素组分别提高了49%和26%(心肌组织和肝脏组织)。所以,阿米福汀的保护作用可能是因为它提高了机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酶的活性。另外,Jahnukainen等[14]发现,阿米福汀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幼年大鼠心脏早期毒性起到保护作用,而对晚期的毒性毫无意义,但200 mg/kg的阿米福汀可抑制由阿霉素导致的成年大鼠各器官的毒性[9]。

本实验结果提示,阿米福汀可以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脏毒性起到保护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对阿霉素产生的自由基的清除和增加了清除自由基酶的活性而达到的。大量文献已经报道,阿米福汀对于化疗药物对患者骨髓、肝脏、肾脏和神经毒性等的保护已用于临床治疗中,但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仍在不断探索当中,今后我们还要在阿米福汀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进行大量的研究。

阿米福汀 篇2

阿米福汀又称为氨磷汀 (amifostine, WR-2721) , 是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一种广谱细胞保护剂, 可减轻化疗或者放疗的副作用, 同时不会降低化疗和放疗的疗效, 具有细胞保护作用[2]。目前还有研究表明, 阿米福汀是一种多年潜能的造血刺激剂, 可以促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更有效地造血, 从而延迟细胞的凋亡, 得以保护正常的红系和髓系造血祖细胞, 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明显的疗效。为了研究阿米福汀对MDS的疗效, 我院将收治的4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SD) 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8例, 女20例, 年龄29~62岁, 平均42.5岁, 病程3个月至1年, 平均病程5.4个月。

1.2使用药物

阿米福汀 (氨磷汀, AMF) 。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阿米福汀治疗, 使用剂量为600mg/m2, 在患者每次化疗前0.5h用药, 行静脉滴注, 每次大约15min。

1.4疗效判断

完全反应 (CR) 血红蛋白上升超过2g/dL及至少6周完全不输血;部分反应 (PR) :血红蛋白上升超过了1g/dL或者输血减少50%。无反应 (NR) :血红蛋白上升小于1g/dL或者输血没有不能够减少50%[3]。

2结果

完全反应 (CR) 8例 (16.67%) , 部分反应 (PR) 19例 (39.58%) , 总反应率56.25%。40例 (83.3%) 有单系或者多系外周血上升, 15例 (31.25%) 中性粒细胞升高50%以上。使用了阿米福汀治疗的患者, 外周血和骨髓造血祖细胞都明显增殖。阿米福汀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 有一定的作用, 可以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 并且可以延迟细胞的凋亡。

3讨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 是一种全能干细胞水平上的分化障碍一起的克隆性恶性血液病[4], 以前也称作是白血病前期, 目前医学上分析认为, 它是一种多能造血肝细胞克隆性疾病, 从临床上来看, 比较难治愈。尤其是从目前的临床经验来看, MDS可以向白血病转化, 从而给MDS的诊断分型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MDS早期会出现造血细胞的缺失, 从此可以推断出自身自我更新能力的缺陷[5]。在研究中发现, 调节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 有助于MDS病情的治疗。于是我们对造血过程中所需要的负向调节因子IFN、TNF和TGF信号进行研究, 并且侧重于DNA损伤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国际上尚没有特效疗法或者特效药物来针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进行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 主要是产生贫血、干按、发热等常见的症状。病情主要特征是血细胞发育异常, 主要表现为形态上的病态造血现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目前还没有特效疗法, 从国际上来看, 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是治愈病情的唯一方法, 但是由于大部分的MSD患者以老年人居多, 对大剂量的化疗等耐受性太差, 很容易导致移植相关死亡。目前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放化疗为主[6]。大部分的MSD患者是不适用于异基因移植的。因此采用药物等内科综合治疗成为了MSD患者, 尤其是老年MSD患者的主要治疗策略[7]。目前市场上可用的药物种类很多, 例如有传统的造血料叶酸、维生素B12等, 还有刺激造血的雄激素、造血生长因子, 以及一些新兴的诱导分化剂等。虽然这些药物都已成功地应用于治疗, 但是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8]。国际上目前公认的细胞保护剂——阿米福汀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可以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并且不会降低放化疗的治疗效果。从本次试验中发现在利用阿米福汀治疗骨髓异常综合征的过程中, 阿米福汀对患者身体明显有以下几点改善, 有助于骨髓异常综合征的治疗:①对骨髓造血干细胞产生了保护作用, 减轻放化疗诱导产生的染色体不稳定;②促进了骨髓造血祖细胞的生长, 主要是促进了红系、粒系、单核等细胞集落单位的形成, 从而促进祖细胞的生长, 帮助患者恢复;③可以抑制骨髓单个细胞核的凋亡。如果造血干/祖细胞过早的凋亡, 可导致骨髓增生异常症患者无法造血, 加入了阿米福汀之后, 细胞凋亡的现象明显得到了缓解和改善, 促进了病情的恢复;④具有抗血管形成活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骨髓微血管明显要多于常人, 血管的增多明显会刺激病情的恶化。

阿米福汀 (又称为氨磷汀, AMF) , 是1995年在美国上市的一种细胞保护剂, 对多种正常细胞的化疗等都有保护作用, 可以保护大部分的正常细胞不受到化疗的损伤, 并且不对肿瘤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是国际上第一个得到权威认证的光谱细胞保护剂, 既可以针对一系列的细胞毒药物, 又可以针对组织器官发挥作。阿米福汀是一种半胱氨酸硫代磷酸盐, 在体内被碱性磷酸酶水解成活动代谢物, 从而对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 阿米福汀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阿米福汀可以延缓细胞凋亡, 促进更多有效造血细胞和血或者髓部祖细胞的成熟。因此可以确定阿米福汀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SD) 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在我国的应用不多, 所以剂量及时间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从目前的形式来看, 阿米福汀将会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SD) 的一个重要方向。

摘要:目的:对我院治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阿米福汀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4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 用阿米福汀进行临床治疗, 每次在患者化疗之前0.5h, 静脉滴注给药:600mg/m2, 每次大约15min。结果:使用了阿米福汀治疗的患者, 外周血和骨髓造血祖细胞都明显增殖, 可以延迟细胞凋亡, 具有细胞保护作用和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结论:阿米福汀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 有一定的作用, 可以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 并且可以延迟细胞的凋亡。但目前我国使用阿米福汀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案例并不大, 所以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和临床研究。

关键词:阿米福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卢学春, 朱宏丽, 姚善谦, 等.氨磷汀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高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8, 12 (2) :224-236.

[2]崔慧娟, 张树军, 李佩文, 等.阿米福汀保护肾脏的疗效观察[J].中华肿瘤杂志, 2008, 2 (11) :1214-1218.

[3]郭智, 刘晓东, 谭晓华, 等.氨磷汀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生, 2009, 10 (2) :2114-2116.

[4]林凤茹, 郭晓楠, 任金海.恶性血液病诊治和疗效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5]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2158-2161.

[6]施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评定新标准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8, 11 (4) , 247-249.

[7]任路英, 乔桂芳.低增生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09, 8 (4) :2158-2159.

阿米福汀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7例出现高血压反应患者,男15例,女2例,年龄50~76岁,平均61岁;肺癌13例,食管癌2例,恶性胸腺瘤2例,均经病理学确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1例,其中规律服药10例,血压控制良好;1例近两年血压偏低,已停服抗高血压药。

1.2 放疗方法

根据肿瘤的分型、分期,分别选择根治性放疗剂量:肺癌总剂量60GY,放疗30次,约6周;食管癌总剂量54~60GY,放疗27~30次,约6周;恶性胸腺瘤总剂量50~60GY,放疗25~30次,5~6周。本组均按要求完成放疗计划。

1.3 阿米福汀使用方法

按医嘱每周一、三、五用药各1次至放疗结束。用法:将400mg阿米福汀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放疗前30分钟内静脉滴注,15分钟左右完成输注。使用阿米福汀前予止吐药和激素类药物,以减轻不良反应。除1例患者首次输注后血压增高伴发冷寒战,未进行放疗外,其余患者在用药后30分钟内均完成放疗。

1.4 高血压反应

根据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 Hg和/或舒张压≥90mm Hg。本组阿米福汀输注后测量3次以上血压数值,均达高血压诊断标准。与患者基础血压相比,收缩压升高净值最高达58mm Hg,平均3 3 m m H g;舒张压升高净值最高达3 1 m m H g,平均16mm Hg,通过药物降压或休息观察,1~5小时后血压逐渐回落至基础血压水平。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2 护理

2.1 完善首次用药宣教,阶段性评价健康教育效果

首次用药前了解患者既往有无高血压病史及用药情况,告知患者阿米福汀的药理作用、用药目的和配合放疗的意义,讲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使患者了解阿米福汀在放疗前输注的重要性,并能以积极心态面对。本组首次输注后即出现血压增高7例,导致立即停药2例,另2例在3次使用后停药。由此可见,阿米福汀配合放疗使用疗程较长,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及时间缺乏一致性。应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情况,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并阶段性评估患者对药物使用的依从性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提高用药效果。

2.2 重视药物使用监测,关注血压变化

阿米福汀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引起低血压,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本组虽均表现为阿米福汀输注后血压增高,但仍应重视低血压的预防。指导患者用药前排空膀胱,用药时及用药后15分钟尽量平卧休息,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以减少血压异常的发生。应用阿米福汀前、中、后予心电监护,监测血压情况;当患者出现头晕、收缩压升高或下降大于20mm Hg时,要立即报告医生决定是否停药。本组1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输注阿米福汀后,血压呈较基础血压略低和高血压交替变化,但能通过休息缓解,未中断放疗。

高血压患者同时使用降压药治疗时要停药24小时以上方可使用阿米福汀[4,5]。本组有高血压患者11例,其中10例规律服药,均未停用抗高血压药物。1例近两年来血压偏低,用药前已停服抗血压药;但第4次输注阿米福汀时,血压最高达到168/101mm Hg,遵医嘱予厄贝沙坦、盐酸乌拉地尔(亚宁定)降压及吸氧等治疗后逐渐缓解;放疗过程中遵医嘱予厄贝沙坦片每日1片口服控制血压。1例患者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每日1片口服,输注阿米福汀后因血压升高,遵医嘱每日夜间加服1片。故笔者认为,对合并高血压患者除输注前后的血压监测外,每日清晨还要监测患者的基础血压情况,及时评估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效果。是否在阿米福汀输注前停用降压药,需根据个体反应情况考虑。

2.3 加强围放疗期安全管理,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阿米福汀半衰期短,用药后需在半小时内完成放疗,以保证达到两者合用的最佳疗效。故,阿米福汀输注完毕后让患者继续平卧休息10~15分钟,继续监测血压3~4次,询问有无不适,然后让患者床上坐起、床边慢慢扶立;如无头晕、恶心、呕吐,及时护送至机房放疗,并与机房做好交接。对于血压持续在高水平继续用药的患者,及时告知其血压变化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积极预防跌倒等护理不良事件。本组有1例输液结束时血压为140/95mm Hg,放疗完毕时出现明显头晕,医护人员去机房进行观察,平卧休息后缓解。

3 小结

阿米福汀输注时不仅需要重视低血压的护理观察,同时需关注高血压反应。本组放疗中配合使用阿米福汀后出现高血压反应的程度及时间缺乏一致性,提示需注重首次用药前的宣教和使用过程中的观察,每次使用时均需要监测血压变化,积极预防高血压反应引起的跌倒等护理不良事件,保证用药安全,减少或避免药物反应引发的放疗中断。对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输注阿米福汀前是否停用抗高血压药物,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王升晔,张沂评,张苏展,等.阿米福汀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作用的meta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2,15(9):539.

[2]王群.阿米福汀不良反应[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3012.

[3]张艳丽,张军.阿米福汀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与护理[J].甘肃医药,2013,32(2):157.

[4]王务萍,万德喜,陈淑芬.阿米福汀治疗恶性肿瘤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海峡药学,2012,24(7):227.

阿米福汀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50例, 其中男29例, 女21例, 年龄24~68岁, 平均32岁。均为鼻咽癌Ⅲ期需接受诱导化疗及同期放化疗的患者。

1.2 化疗方案

诱导化疗采用多帕菲60 mg/m2, DDP 60 mg/m2, 氟尿嘧啶500~600 mg/m2的剂量, 每3周行一疗程, 共3个疗程。同期化疗采用DDP 100 mg/m2的剂量, 同为每3周行一疗程, 共2~3个疗程。

1.3 用法与用量

根据患者体表面积将400 mg/m2的阿米福汀溶于100 ml的生理盐水中, 在化疗前30 min静脉滴注, 15 min滴完。

1.4 不良反应的观察

用药后半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者共24例, 1例用药过程中出现一过性低血压, 收缩压下降31 mm Hg, 舒张压下降25 mm Hg, 未经特殊处理, 在15 min内恢复正常, 不影响患者的治疗。2例在用药后8 h内出现手脚麻木低血钙症状, 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稀释静脉注射后缓解。另部分患者出现轻度嗜睡、喷嚏、面部温热感等症, 症状轻微, 无作处理。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癌症患者往往存在绝望、恐惧的心理, 在接受患病这一事实后又开始担心治疗效果及能否耐受毒副反应。医护人员可详细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案, 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 邀请治疗过程中心理状态良好的患者一起鼓励新患者。对首次使用阿米福汀的患者, 应向其介绍该药的用药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使其了解该药能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患者准备

使用阿米福汀者均为鼻咽癌需接受化疗患者, 所有患者均需留置PICC管。治疗前完善心肺肝肾功能、大小便常规等检查, 发现指标异常者及时给予处理。指导患者饮食, 嘱其适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并且可通过散步、打太极等锻炼增强体质。

2.3 用药护理

阿米福汀使用前予奥美拉唑护胃, 欧贝止呕, 地塞米松及苯海拉明抗过敏治疗。询问患者是否需上厕所解决二便, 患者取平卧位。由于阿米福汀性质不稳定, 需采用现配现用的原则, 将阿米福汀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匀速静滴, 静滴前后予生理盐水冲管, 15 min滴注完。每输液5 min监测一次血压并记录。阿米福汀滴完后让患者静卧10 min, 如无不适才能起床。

2.4 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2.4.1 胃肠道反应的护理

做好宣教工作, 向患者解释胃肠反应是最常见的毒副反应, 如出现恶心、呕吐者, 医护人员应在一旁扶托, 予以安慰, 严重者可加用胃复安20 mg肌肉注射, 观察记录呕吐物量、颜色和性状, 并将呕吐物及时清倒, 协助患者漱口, 监测电解质的变化。

2.4.2 低血压

低血压病史者应慎用阿米副汀, 高血压患者应在化疗当天停用降压药。应用阿米福汀20~25 min, 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血压轻度下降, 以收缩压为主, 5~15 min可缓解[2]。出现头晕乏力、血压轻度下降者, 予以安慰, 嘱患者取平卧位休息, 监测生命体征, 若l5 min内恢复正常, 不影响治疗者继续行化疗。收缩压下降>20 mm Hg, 则立即报告医生, 决定是否停药, 必要时给予多巴胺升压治疗。

2.4.3 低血钙

低血钙者应慎用阿米福汀。如出现口唇肢体发麻、四肢抽搐等症状, 提示可能血钙降低, 经检验确诊后, 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

2.4.4 其他

部分患者出现轻度嗜睡, 不排除与用药前使用苯海拉明有关。另有部分患者还出现喷嚏、面部温热感等症, 症状轻微, 易被忽视。

2.5 放化疗的护理

化疗期间患者应进清淡易消化饮食, 胃肠道反应重时应注意少量多餐饮食, 呕吐后及时漱口, 清倒呕吐物, 以免影响食欲。嘱患者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达到2500 ml以上, 注意观察尿量。化疗后定期监测电解质、肝肾功能及血象变化。同期放化疗患者要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以延迟口腔黏膜炎、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时间及减轻发生的程度, 嘱患者鼻咽冲洗、张口运动等。

3 结果

通过化疗及精心的护理, 50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出院。

4 讨论

放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 短时大剂量或长期的放化疗在杀伤肿瘤组织细胞的同时也会导致正常组织细胞严重受损, 甚至引起患者永久性器官功能损害或死亡[3]。阿米福汀是新一代的抗癌辅助药, 能结合并减轻化疗药物的活性代谢物, 也能清除其在组织中产生的自由基。临床及实验室研究对比证实, 阿米福汀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肾毒性有明显保护作用, 且安全性良好[4,5]。本病区50例患者使用阿米福汀后, 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患者化疗后身体恢复较快, 对其用药效果均感到满意。阿米福汀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一过性低血压及低血钙出现几率低, 经过处理均不影响治疗。阿米福汀配合鼻咽癌化疗过程中, 做好用药护理, 加强药物副作用的观察与护理, 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减少患者化疗时的毒副反应,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存质量。有文献报道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皮下注射阿米福汀比静脉给药能降低呕吐的发生率, 避免低血压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耐受性[6], 可考虑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观察。

摘要:目的:总结鼻咽癌患者使用阿米福汀配合诱导化疗及同期放化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阿米福汀配合鼻咽癌诱导化疗及同期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24例患者曾出现过恶心、呕吐症状, 1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症状, 2例出现低血钙症状。通过精心的护理50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出院。结论:使用阿米福汀前掌握阿米福汀的作用机理、配合化疗的意义及其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注意掌握用药时间及正确给药, 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及胃肠道反应并做好相关护理是患者顺利完成治疗的保证。

关键词:鼻咽癌化疗,阿米福汀,不良反应,护理

参考文献

[1]龚丽萍, 尹鸣.化疗保护剂阿米福汀在晚期胃癌病人中的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 2004, 12 (5) :431.

[2]毛建芬.化疗前使用阿米福汀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07, 6 (1) :61-62.

[3]李欣.阿米福汀在肿瘤治疗中的保护作用[J].华中医学杂志, 2005, 29 (5) :394-395.

[4]刘伟先, 赵靓, 张萍, 等.氨磷汀预防顺铂化疗的血液毒性和肾毒性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1, 51 (25) :90-91.

[5]张广伟, 徐晓月.注射用氨磷汀安全性研究[J].药物研究, 2011, 20 (12) :19-20.

上一篇:物流发展的畜牧业下一篇:医院影像资料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