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应用

2024-12-19

勘查应用(共12篇)

勘查应用 篇1

近年来,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对于矿产资源的使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矿产资源勘察在理论和技术方面也在逐渐世界接轨, 并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特别是在物理资源勘探以及化探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上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这对我国的地球物理勘察技术的提高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我国的工作者在引进了新的技术和经验的同时, 也在不断的进行改进摸索, 从而也形成了一套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技术、新方法, 这也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条件。

1 物探方法技术及应用

1.1 重力勘探, 应用精密仪器观测由于地层、矿体密度差异引起的重力场的变化, 进行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的方法, 叫做重力勘探。广泛应用于基础地质研究, 例如划分断裂、沉积盆地, 圈定岩浆岩体, 尤其与有色金属矿关系密切的隐伏花岗岩体, 为成矿预测提供依据。

1.2 磁法勘探, 自然界岩石和矿石具有不同磁性, 利用磁力仪器观测磁场的变化, 进行矿产勘查和研究基础地质问题的方法, 称磁法勘探。磁力仪轻便, 工作效率高, 成本低, 是铁磁性矿产如磁铁矿勘查的有效方法, 赋存于具有磁性的矽卡岩中的有色金属矿, 磁法找矿效果也很好, 此外, 划分火山岩盆地, 圈定隐伏岩体, 研究基础地质问题, 磁测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将磁力仪装在飞机上测量称航空磁测, 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面积扫面。

1.3 电法勘探, 根据岩石和矿石的电性差异进行矿产勘查、水文勘察和研究基础地质问题的方法, 称电法。电法的种类很多, 有地面电法和航空电法, 有直流电法和电磁法, 现简要介绍几种方法:

(1) 直流电阻率法,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向地下供直流电观测电位, 计算电阻率。水文勘察用此法较多, 矿产勘查也广泛应用, 但地形影响大。 (2) 直流激发极化发 (IP) , 间歇正负供电, 观测激发产生的二次电位, 计算极化率 (ηs) 或充电率 (Ms) , 导出电阻率 (ρs) , 探测侵染状硫化矿体, 效果好, 如斑岩铜矿、铅锌矿、黄铁矿, 铜矿等, 块状硫化物矿床效果更好。比较起来, 有色金属矿激电找矿效果最好。找水和划分含金破碎带也有广泛的应用。缺点:仪器较笨重, 探测深度较小, 一般200 米以内。激电方法还有双频激电、幅频激电。 (3) 瞬变电磁法 (TEM) 利用不接地回线向地下发送脉冲式电磁场, 用仪器观测由地下矿体、地质体产生的感应电磁场, 计算电阻率, 用以找矿和解决地质问题的方法, 称瞬变电磁法 (TEM) 。适用于划分岩性层, 探测含矿破碎带以及直接找低阻矿体和含水层。仪器较轻便, 探测深度较大, 可达5 00 米以上。 (4) 可控源变频大地电磁 (EH4) :观测人工和天然电磁场进行找矿和研究基础地质问题的方法称可控源变频大地电磁 (EH4) , 适用地下水、煤田、金属矿探测, 以及环境调查, 探测深度可达1 000 米, 浅层, <500 米利用人工源, >500 米利用天然电磁场。计算电阻率参数。仪器较轻便。 (5)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 (CSAMT) :观测天然电磁场, 计算电阻率参数。应用领域与EH4 相似。还有频谱大地电磁、甚低频、陈列式大地电磁等。

1.4 放射性勘探, 利用专门仪器测量岩石、矿石放射性强度的方法称放射性勘探, 主要用于寻找放射性矿产。方法简便效率高, 放射性能谱测量可划分岩浆岩岩相带。

1.5 地震勘探, 不同地层弹性波阻抗 (密度) 存在差异, 人工激发地震利用仪器观测地震波的信号, 用来研究地质构造, 地层分层, 称地震勘探, 石油、煤田、工程等勘查工作广泛应用。恩洪煤矿划分煤层及构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已相当于层析成像技术。目前, 各物探方法数据采集已实现仪器自动录入、计算机数据处理和成图。

2 物探方法应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物探方法有着较强的复杂性和专业性, 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难点, 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物探方法的应用质量, 还需要注意其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也可以更好的提高物探方法的应用质量。在特定的条件下, 物探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特定条件是: (1) 矿体、地质体与围岩物性差异明显; (2) 矿 (化) 体、地质体规模较大; (3) 埋藏较浅; (4) 地形条件相对较好;有色金属矿由于矿层薄、品位低、引起的异常一般较弱, 常被干扰因素引起的异常所掩盖, 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分析研究, 区分矿与非矿异常。

2.1 合理选择物探方法

(1) 铁磁性矿产 (铁矿) 、与矽卡岩、角岩有关的矿产 (铜多金属矿) 、与基性岩、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 (铜镍、铬、铂钯矿) 勘查, 采用磁法, 既快速又经济。 (2) 硫化物矿体, 例如铜、镍、铅锌矿等, 应用电法, 尤其浸染状矿体激电具有独特的作用。激电还可以探测具有黄铁矿化的破碎带, 在金矿勘查中可起到间接找矿的作用。 (3) 沉积矿床例如岩盐、钾盐勘查, 应用重力法效果好, 直流电法有效地探测矿层顶板埋藏深度, 地震法可以较准确地探测含钾盐岩层的厚度及构造, 例如小断裂等。煤炭勘查中综合方法测井有效地确定煤层深度、厚度和夹石。滇东煤田测井成效好, 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方法。

2.2 注意物探资料的多解性、等效性研究

(1) 物探异常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引起, 例如基性火山岩、矽卡岩磁性强, 对磁测形成干扰;碳质层、黄铁矿化等激电可出现非矿异常;地形强烈起伏、岩溶破碎带可引起电阻率假异常, 对找矿造成影响, 一定要结合地质综合研究, 努力区分矿和非矿异常。有时碳质层与矿层异常从外形上可区分, 如小场, 麻芋林。 (2) 有色金属矿一般矿层薄, 品位低, 形成的物探异常弱, 埋藏较深的矿体异常强度也减弱, 要注意低缓异常研究。应加强有色金属矿物探方法技术条件可行性及有效组合研究。 (3) 尽量采用多种物化探方法综合信息开展找矿工作, 设法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形成的异常, 努力提高找矿效果。

3 结论

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 物化探成为了地质找矿的重要方法, 在当今的反战趋势下, 高科技带动高端仪器的大量出现, 将会给矿产勘查带来一个新的面貌, 同时, 物化探的领域也大大扩展, 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以致矿产勘查的力度加大, 物化探将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是找寻矿产的主要方法。

摘要:地球物理勘察是目前矿产资源勘察中应用较多的勘察技术, 对于地质的研究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同时也有助于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介绍了地球物理勘察技术的具体应用, 并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 以供参考。

关键词:物探,矿床,矿产,方法,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青岛: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3:96-100.

[2]张爱敏.采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7, 65-66.

[3]王言剑.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实践与认识[J].煤矿开采, 2007, (2) :17-19.

[4]卫学忠, 等.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典型失误剖析[J].煤炭技术, 2008, (3) :121-123.

勘查应用 篇2

三维连片处理技术在煤田勘查中的应用

煤田三维地震勘探在一个井田内一般多采用分期分块的勘探方式,然后将分散的解释成果拼接成整个区域的构造图.这种方式往往对连接部分的构造形态把握不准.连片处理技术则是将相邻的多个地震资料处理成一个数据体,统一解释.经连片处理后的资料大大避免了边界效应,加大了资料的可利用量,提高了区域构造解释的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的关键技术是解决各区块间观测系统的整合,以及原始资料在振幅、相位及波形上的一致性等问题.在梁宝寺一号井4块勘探区共计14.55km2的三维地震资料的.连片处理中,首先统一坐标系内,重新划分面元,并且采取了全区统一校正、振幅均衡及子波形一致性整形处理等技术,以确保各个采区地震信号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的一致性.经连片处理后其叠加剖面在拼接处的振幅、频率、相位特征一致性较好,无拼接痕迹,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作 者:王真 张宏 Wang Zhen Zhang Hong  作者单位: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山东,泰安,271021 刊 名:中国煤炭地质 英文刊名:COAL GEOLOGY OF CHINA 年,卷(期): 21(3) 分类号:P631.4 关键词:三维连片处理   观测系统   面元均化   振幅补偿   一致性处理  

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测绘;地质;勘查

测绘看似陌生的一个专业名词,但却是和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小到目测距离,判断方向的日常生活经验,大到国家建设,武器制导的重要科技手段,无一不与测绘联系紧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测绘技术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替代的工具,其利用领域也越来越广阔,核心技术也越来越发达,其中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更是成为了现代测绘的核心技术。

一、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

(一)工程地质测绘

作为岩土工程勘察基础工作的工程地质测绘,其在绘测领域里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工程地质测绘主要应用在复杂的勘察程序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勘察阶段,也是工程的准备工作的一部分,而由于初期勘测的复杂性,绘测也要通过相对情况相对分析,有步骤的进行绘测工作。一般情况下,调查地质问题是绘测的首要步骤,可运用工程测绘进行补充调查。工程地质测绘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搜集与研究地质资料,实地测绘勘察场地及附近地层的岩性、地质构造、第四纪地质、地貌、自然地质现象、不良地质现象等,测量地质点的位置、高程。

(二)矿产普查和勘探

矿产普查与勘探目的是为了开发地下资源,找出有用矿物,并确定其形状大小及储藏量,从而根据矿产的分布于储藏量来计划工程与勘查的方向。矿产普查,首先是查明矿床位置,并加以圈定,确定其隐伏部分或其他隐伏矿体的大致分布地段,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勘查工作并作为勘探基地从而作出矿床的远景评价,然后确定是否进行勘探,可以说既明确了勘探的位置与目标,也为勘探工作提供了便利。为了这个目的,通常要进行1∶50000、1∶25000或1∶10000地质填图,并进行这一数量的轻型山地工程和普查钻探工程。

二、测绘技术的发展

(一)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

GPS 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最初它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其理论是利用离地面约两万多公里高的轨道上运行的 24 颗人造卫星所发射出来的讯号,以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收讯者在地球上的位置。GPS采用的是全球性地心坐标系统,坐标原点为地球质量中心,也就是开发成熟的GPS系统是可以为全球所用的。 GPS自问世以来,充分显示了其在无线导航、定位领域的霸主地位,随着科技发展,GPS 发展态势越来越快而其应用也越来越广,可以说其已经不仅仅应用于定位这个作用了,其已经开始在多领域中开始被使用,可以说已经成了普遍的科技系统。

(二)遥感技术的发展

遥感技术在近一、二十年内飞速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新型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其发展的特点如下:

(1)新型传感器推出速度快,而且行为模式多而全面,并且在技术上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既有框幅式可见光黑白摄影、多光谱摄影、彩色摄影、彩红外摄影、紫外摄影,又有全景摄影机、红外扫描仪,红外辐射计、多光谱扫描仪、成象光谱仪,CCD 线阵列扫描和矩阵摄影机、微波辐射计、散射计,合成孔径雷达及各种雷达和激光测高仪等,这使得绘测技术在使用中可以根据不同地貌与特征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从而使绘测工作在任何区位特征的影响下都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2)形成多级空间分辨率影像序列的金字塔,以提供从粗到精的观测数据源,从而使我们在感官上对绘测结果有更清楚的认识。传感的研制在向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向全方位的立体观测能力方向发展。

(3)可反复获取同一地区影像数据的多时相性,从而可以掌握对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变化。一般是空间分辨率低的而时间分辨率高。遥感多时相性,提供了人们长期、系统和动态研究地球表面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可能性。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从系统角度看,地理信息系统(GIS)未来的发展将向着数据标准化、数据多维化、系统集成化、系统智能化、平台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其也将在改革过程中以一种更全面的方式示人。

(1) 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统是 GIS 系统集成平台,它实现在异构环境下多个地理信息的系统或其应用系统之间的互相通信和协作,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

(2)三维(四维)地理信息系统(3D&4DGIS)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三维数据结构的设计,优化与实现,以及体视化技术的运用,三维系统的功能和模块设计等方面。

(3)面向对象和构件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Com GIS)是把 GIS的功能模块划分为多个控件,每个控件完成不同的功能,通过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形成最终 GIS应用。

(4) 基于 WWW 的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利用 Internet 技术在 Web 上发布空间信息供用户浏览和使用。Digital Earth 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地处理地球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从而完成数字地球的核心功能,光缆、卫星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则完成海量空章数据的传输任务。

三、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绘测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作用也越发的明显。当然,我们的科技环境仍然在继续发展,绘测技术现今的技术虽然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但在不远的未来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戏曲地质勘查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继续在高科技领域中提高它的实质作用,从而早日使我国的绘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 篇4

1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查领域应用总体情况

在地质勘查领域, 高光谱遥感技术通过识别多种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分布, 为地质分析、资源勘查提供物质成分信息支撑。目前高光谱遥感使用的光谱段主要为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 (0.35~2.5μm) 谱段, 可识别OH-、SO42-、CO32-、Fe3+等矿物种类 (如:高岭石、白云母、蒙脱石、方解石、白云石、黄钾铁矾、石膏、绿泥石、绿帘石、蛇纹石、滑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 , 甚至可半定量估算其含量以及某些矿物晶格中的类质同像替换 (白云母中Si、Al的替换, 以及绿泥石中Fe、Mg的替换) 。

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行星地质领域中, 技术层面已具备了工程化应用的能力。但是, 由于数据源限制, 至今未能开展工程化应用。典型的传感器有航天Hyperion, 航空AVIRIS、Hy Map与CASI/SASI等。航天传感器空间分辨率往往较低, 适合开展中小比例尺的区域性、普查性矿物填图, 航空传感器空间分辨率往往较高, 适合在重要地区开展大比例尺填图。目前, 国内外航天高光谱传感器的幅宽有限 (Hyperion为7.5Km) , 数据获取能力有限, 无法满足区域性、普查性矿物填图要求。

2 影响地质遥感技术应用的因素

2.1 技术管理者如何用好遥感

用好遥感与多专业知识应用和管理是否到位密切有关。在多兵种作战中, 能否根据测区自然地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等特征, 有针对性的优选方法技术, 在勘查程序上科学地加以部署, 按兵种特点各司其职, 合理配合;特别是能否根据工作进展中新问题出现, 及时自如地变更作战方案、优选有效方法技术去加以解决十分重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 是应用和管理的核心, 是取得好成果决定性因素。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应用的关键就是扬长避短, 在所需要勘查的区域, 主要是对一些主干或者是辅助路线进行地质的勘查, 这样能够使遥感技术, 在区域内圈定地质界线以及地质体, 将其利用达到最大化。将这种方法做可行性分析, 可以得出该方法是否有利于遥感地质勘查的应用, 如果得出的结论是可行, 就可以解决之后的部署以及实施环节。只有研究了其可行性, 才能利用好遥感地质勘查技术。

2.2 勘查程序中遥感应用地位、问题及改进措施

若以找矿为本使用遥感技术, 则勘查程序也是可以因事而异的。如:由于遥感异常定位准确、查证容易, 一旦被地表地质检查认为有寻找大矿希望, 有的是可以立即投入钻探评估的。这样做、不仅可以早出结论, 而且可以省下一大笔按传统程序做要花的钱和时间去干更重要的事情。特别是施工过程中出现新的地质问题时, 有权自如地调整工作部署和恰当地确定工程质量指标等。这些技艺一看就懂, 但很难在地调中实施, 究其原因与管理方法有密切关系, 需要探索改进。

勘查活动中, 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 对整个勘查的活动有全局性的把握。只有有了全局观念, 才能进行合理的勘查分配, 比如在找矿的地质勘查中, 遥感技术经常会为勘查活动找到矿区所在位置。但是目前我国遥感技术在全国的普及率不高, 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所以为了对矿产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 首先需要利用好遥感地质勘查技术。

在我国的西部地区, 勘查工作在进行的时候往往会遇到比较恶劣的环境, 一般都是处于戈壁荒漠或者是高山冰雪, 而遥感技术就能克服环境的问题, 使地质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并且大大降低了勘查费用。

3 结语

矿产资源作为一种有限性资源, 一直以来就备受关注, 尤其是随着矿产勘查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矿产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寻求各种有效的矿产勘查手段显得及为重要。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 在对矿产勘查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矿产资源来推动, 但是目前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而且在开发的过程中, 缺少对矿产资源有效的监控, 所以需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来更新勘查技术。

参考文献

[1]陈琦.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测绘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资讯, 2011.

[2]王晖.遥感技术及其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现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勘查应用 篇5

在岩石密度、磁性、电性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重力资料反演广义新生界基底,利用航磁资料研究太古宇、下元古界结晶基底的研究思路.根据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对新生界、中生界和古生界垂向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重力剖面反演进一步予以证实.工作结果在石家庄凹陷内发现槐底低凸起存在,是寻找寒武系、奥陶系灰岩类型的地热远景有利地区;发现石家庄市区内存在南北、东西2个新生界深洼槽,分别为石家庄火车站至永壁深洼槽和永壁至二十里铺深洼槽.

作 者:许德树 冯创业 XU De-shu FENG Chuang-ye 作者单位:许德树,XU De-shu(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

冯创业,FENG Chuang-ye(河北省地勘局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河北,石家庄,050021)

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分析 篇6

关键词:测绘技术;地质勘查;应用

引言

新時期,科学技术水平均有所提高,在地质勘查测绘工程领域也同样如此,经过多年的发展,一批批新的测绘技术逐渐被研制出来,并被应用于实际的地质勘查测绘中去,实现了地质勘查测绘工作的自动化、数字化等,大大提高了地质勘查测绘工作的工作效率及质量,提高了测绘的精准度,从而更好的保证了后期相应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及安全性,避免了不必要的资金损耗。

1 现代地质测绘技术的优势

现代测绘技术,能够全面的测量地质数据,GPS 定位系统测量、数字影像卫星遥感的测量、还有野外数字化地形的测量等,这些测量模式都属于地质测量模式。虽然在地质测量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弥补了这一缺陷,给地质测量事业带来了全新的高速运转的时代。现代测绘技术在地质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测绘技术其有不可替代优势,笔者总结如下:

1.1 更准确的定位

测绘技术中有很有技术都具有地理定位功能,该功能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定位时间更短,准确性更高,因为现代测绘技术多与网络技术相融合,空间定位技术之后利用网络技术将其快速的传输到网络系统中,地质测绘人员就能够非常情绪的了解到地理位置,从而快速的开展后续工作。

1.2 更有利于城市实行信息化管理

地质测绘从事的工作主要有两项,第一项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勘察;第二项是地表人工设施的各个数据参数的测定,比如大小、形状等,而这些要素测定对城市的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城市规划部门可以根据测绘结果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为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测绘主要是以地形图的形式出现这种形式内涵十分丰富,能够将城市整体概貌详细的呈现出来,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人员提供规划依据。城市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测绘技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针对不同的城市管理部门其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并不是每个管理部门都需要掌握这项技术。

2现代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2.1遥感(RS)技术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及地质测绘工作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相应的遥感技术及遥感影像技术,可以有效的获得不同比例的地形图,为地质测绘地形图的变更等提供了技术保障。此外,多年来我国努力的开发旅游产业,使得该行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新型遥感技术的使用用,可以对各种地质进行勘察,由于其采集数据的速度很快,并且勘测的范围很广,能够较好较真实地反映探测的动态,为旅游区的开发提供了精确的数据和信息。

2.2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构成现代测绘高科技技术,借助于实时长距离通信手段和测绘专家系统(ES)便将上述有机实时地集成为GPS 实时动态技术,就能解决实时导航、定位、监测和分析等问题,使测绘工作从静态到动态,扩大了测绘工作的应用范围和市场价值。GIS 已经在地质矿产勘探领域显现出了其它技术不具备的优势,该技术能够有效的对地理信息进行测量,并将测得结果及时的反馈给专业信息系统等机构,从而更好的实现地质信息标准化建设。

2.3 GPS 空间定位技术

GPS 技术是利用GPS 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功能必须具备GPS终端、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通过这三个要素,可以提供车辆定位、防盗、反劫、行驶路线监控及呼叫指挥等功能,它能够实现海、陆、空三位导航及定位,是新一代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随着其技术的改进,以及载波相位以及广域这两种差分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地质工程测量中取得了较大的应用效果。利用GPS 技术进行工程地质地表移动监测、水文观测孔高程监测等。

2.4遥感影像技术的应用

遥感影像技术是指以传感器为媒介来接收反射线,使其发出电磁波传递信息的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很成熟,受到很大的欢迎。通过该技术获得的信息,我们通常称之为遥感资料。这种遥感资料在我国现今已经涉及到了众多的领域,其中包含着工程地质,甚至在很多地质勘查中也应用到了该技术。这种普遍应用到的遥感影像技术具有很多的优势特点:第一,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像素值也存在着很大不同,与之对应呈现出来的影像也有不一样的清晰度。因此,在应用遥感影像技术时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要充分运用波段来控制影像所对应的值。第二,遥感影像技术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其获取的影像禁止有损、压缩,这样做会影响影像信息的存储,进而影响影像的清晰度=。第三,所使用的传感器种类不一样,那么获得的影像格式也是不同的。

2.5三维可视化技术与影像动态技术

在现代地质测绘中,有两种技术的应用很普遍,那就是三维可视化技术与影像动态技术。这里提到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和影像动态技术与传统的影像定位技术相比较具有更为强大的优势,已经得到了该行业的重大青睐,也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遥感技术进一步展开地质勘察,发现有利于我们工作的地质条件,根据勘察的数据结果设计出可行的观测路线,然后采用影像定位技术获取影像,工作人员对获得的影像进行研究,最后分析确定地质类型。三维可视化技术与影像动态技术具有以下两大特点:第一,三维技术分析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通过它能够在测试区确立解释标志以及地质观测路线,然后根据他们将其分布在条件优越的地方,或者是岩石比较多的区域。第二,地质观测路线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则,一般情况下是和区域构造线方向垂直,把该方向上的穿越路线看作是主线,然后根据适合的条件安排追踪的路线。

3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的意义

地质测绘对于地质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地质结构。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地质测绘在地质的应用中有许多的情况是为了研究地质的结构的。因此地质测绘对于地质结构的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地质勘测的时候,有许多的情况下环境是非常的恶劣的,那些环境中人为的是不能对地质进行一些测量与勘查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地质测绘技术应用于地质的研究中。便于更加快捷的研究出地质的相应结构。

目前,地质测绘工作正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相应的测绘产品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已经形成了社会发展的潮流。还有一点就是集成化趋势也日益加重。在当前社会,集成化的趋势已经是势不可挡了。目前出现的“3S”产品就是被集成化的体现。可视化也是现如今地质测绘工作发展的主要趋势,即通过使用信息软件技术,比如以视频、图像等为信息的产品越来越多,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地质测绘工作另外一个特征就是日益实用化。实用化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方便人们的日常携带,现实生活中这种趋势更加突出。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型的测绘技术具有更好的操作性,提高了地质勘查的效率,相应的测量精度也有所提高,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的地质勘察测绘工作中。将新型的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多种新技术结合使用,能够发挥出各种技术的优点,更好的完成相关的地质测绘工程任务,基本上可以满足现阶段的地质测绘工作需求。但新技术的使用不应止步不前,应在具体的过程中对这些新技术进一步的完善及优化,并不断的开发出更为先进的测量技术,更好的完成高质量的地质测绘工作。

参考文献:

[1]周东卫.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精密测量数据处理[J].测绘科学,2012(12):29.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篇7

1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

遥感技术主要指的是利用飞机、卫星等遥感器技术对目标物进行光谱或电磁的扫描和识别, 对于地质勘查来说,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指的是利用现代遥感设备对地质情况进行卫星扫描或光谱识别, 从而获得更准确的地质信息, 为相关地质研究和地质开采提供科学依据。相较于传统的地质勘查技术而言,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有着检测结果准确、技术先进、使用方便的等优势, 这也是遥感地质勘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查研究的重要原因。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在地质勘查研究方面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以高端遥感器为基础, 既可以利用卫星来检测、计算地质情况, 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航拍机械等呈现地质情况的航拍图和模拟图, 有效的提升了地质探测的准确性, 同时遥感地质探测技术还能够应用光谱技术、电磁技术等对地质情况进行深入的扫描, 从而为地质勘查提供数据基础[1]; (2) 遥感技术逐渐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 其能够对地质情况进行精确的计算和观测, 这对于保证地质勘查的准确性, 提高地质勘查效率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2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探讨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地质勘查提供数据基础, 能够确保地质勘查的准确性, 提高地质勘查效率,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具体应用探讨如下:

2.1 获取地质构造信息

应用遥感技术找矿的过程中, 在空间信息中可以观察到相关地质标志, 在对空间信息进行提取的过程中就应用到遥感技术所呈现与检测区域成矿相关的线性图像, 在信息提取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是要从推覆体以及断裂等相似类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此外, 遥感技术还应用于酸性岩体、火山盆地等地质的信息获取中。

遥感技术成像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 因此在应用于地质勘查的过程中, 呈现的地质图像很可能发生模糊, 导致不能清楚的显示地质线性形迹和地质纹理信息, 这就给地质勘测带来了一定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等方式对呈现的地质图像, 例如, 可以通过边缘增强、分析比值等方法来突出地质构造图像中的关键信息。

2.2 通过获取植被光谱来确定矿产位置

受到地下水文因素以及地下微生物作用的影响, 矿区感测区中的金属或矿物会使底层结构发生改变, 进而对土壤层中的成分造成影响, 例如矿物元素增加等等, 土壤成分在受到影响后会直接表现在地表的植物上, 地表植物对金属元素的聚集程度和吸收程度由会随着土壤层中成分的变化而变化, 植物内含水量以及叶绿素也会发生变化, 这就会表现在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显示上。因此, 在进行地质勘查的过程中, 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来显示检测区域地表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 通过对植物异常光谱信息的分析来确定检测区域内是否存在矿产。

不同的植物、同种植物的不通器官在金属含量方面会呈现不同的特点, 因此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分析植被光谱信息的过程中应当收集检测矿区的植被样品, 应用遥感技术分析这些植被样品的光谱信息, 统计出对金属吸收能力和聚集能力较好的植被, 将这些植被作为地质勘查的特征植被。一般来说, 主要采用光谱特征增强技术来处理遥感图像, 主要处理依据是植物反射光谱的色调, 对异常色调进行分离提取, 应用遥感技术将这些异常色调的遥感图像直观的展现出来, 分析其对于金属的吸收能力和聚集能力, 从而为确定检测矿区矿产提供相关依据。

3 加强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应用的措施

上文中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简要探讨了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具体应用, 而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应当采取合理的应用措施来保证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效果: (1) 加强对遥感技术理论的研究: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任何一种技术的应用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撑, 对于遥感地质勘查技术来说也是如此, 在应用的过程中, 首先应当对遥感技术相关理论文献进行研究分析, 打下遥感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 此外在还应当根据勘测区域的具体特点来进行理论的创新, 丰富地质勘查技术应用的理论成果; (2) 加强技术支持:遥感地质勘测技术的应用中, 技术支持是关键, 首先在具体的应用中应当保持所应用的相关遥感设备的技术先进性, 保证硬件基础, 第二应当积极为地质探测提供先进的遥感技术人才, 以此来保证遥感技术应用的准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2]; (3) 完善相关制度:在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勘查的过程中, 应当积极完善相关制度, 及时发现遥感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技术岗位责任制度等, 以此来促进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持续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获取地质构造信息、通过植被光谱确定矿产位置两个方面探讨了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具体应用, 最后提出了加强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应用的具体措施, 旨在进一步推进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 确保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进行。

摘要: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 我国地质勘查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各种新兴的地质勘查技术不断应用到地质勘查中, 遥感勘查技术有着精确性高、扫描彻底等特点, 其在地质勘查技术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基于以上, 本文简要探讨了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及其应用, 旨在进一步推进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地质勘查,遥感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春娟, 杨长保.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33:113.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 篇8

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在短短几年的就有着惊人的成效,这当中自然包括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技术标准规范化水平偏低,所以当前的主要工作重心就要逐渐移入到技术上的规范性操作和标准化程序上去。遥感地质勘查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拓宽视野领域范围,并且依据它自身的综合性、多角度性和宏观性等特点逐步实现了众多的艰巨性的工作任务。尤其是在矿产资源勘测、地质灾害和地质调查方面带去了很多突破性成就。

1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产生和进步过程

近几年来的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尤其是在遥感数据方面上的技术空间分辨率不断地提高,而且将地面上的物体的形状、大小、状态,特别是纹理构造方面等内容一览无余地表现在遥感图像上。高空间的遥感技术中的高清分辨率图像也能完美得进行地面物体的形态特征等具体情况获取和收集。另一方面,高光谱技术也在和其比拼,飞跃发展,从原本的鉴别发展到现代的直接识别使遥感技术能更好地获取地面物体的特性。高光谱的最显著特点就是重建和获取一定的像元光谱,根据具体的光谱图像特征进而推测出地面上物质的具体信息,甚至是反演地面物质的化学和物理参量等等具体内容。光谱的分辨率逐步提高的主要功臣是光谱的识别,其中的主要研究方法从从前的旧式的图像分析逐步过渡到经过光谱分析为主的图谱分析结合的方法,摆脱了单一性质的阅览图片形式。在时间分辨率方面的进步也进一步帮助遥感动态数据监测的粒度程度细分,有效延伸了遥感技术中变化检测的发展方向,并且纵向加深了研究的内容层次和深度[1]。

2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研究分析

2.1 有效获取地质构造信息

地质构造信息的获取主要集中在矿石的分析。内生矿在空间上一般出现在各种地质构造的边缘位置以及一些异常位置,而一些重要的大型矿产则主要聚集在板块构造不同的块体位置或者边界位置,一般主要是由于地质构造事件的产生而形成的,常见的矿床分布呈现带状形态。

遥感图像的成像过程往往是比较困难的技术内容,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和内容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会出现“模糊作业”,就会直接导致一些线性轨迹和纹理信息的显示情况较为模糊,对于数据分析极为不利。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借助目视解译和人机交互方式等方法和形式对图像做系统化处理,进一步增强在灰度和边缘上的拉伸情况,然后通过对比值分析等方法,减少图像上的失误分析,对构造信息做强化处理。此外,遥感地质勘查技术还可以有效根据地质构造、地表岩性特征和地貌特征等等内容对数据进行隐性的构造内容加以分析、提取、整合,就比如说断裂层和褶皱的分析就应用此法。而线性信息的最强获取和提炼手段就是进一步增强边缘效果[2]。

2.2 针对植被波谱特征方面中寻找矿区的意义

矿区的环境极易受到地下水和微生物等物质的影响和作用,所以直接导致区域内的一些矿物元素和重要的金属元素上层地层的特征性和结构性的巨大变化,并且影响土壤层的主要成分和内容上的显著变化。还有一些地表植被对于不同的金属呈现不同的程度上的聚集和吸收作用,本身造成地表植被体内的水含量和叶绿素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后致使植被的反射光谱特征出现不同程度上的改变和差异情况。为植被区域的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寻找矿区创造有利条件的是矿区内存在地球化特征的生物,所以能够通过遥感地质勘查技术获取和得到相关的植被光谱信息去判定该地区的矿产储存情况,进而帮助相关的矿产技术勘察工作的实施和开展。

植被的不同种类、类型以及不同位置的器官都会对金属的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所以我们要引起一定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要在特定区域的矿产范围内进行植被样品光谱特征性测试,尤其是针对于金属存在特殊聚集和吸收作用明显的植被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将这部分植被作为矿石勘测研究的特征性植被,而那些这方面特征性现象较弱的植被也可以作为参考对象进行相关的对比实验研究。遥感图像处理技术一般会采取利用一些较为特殊的光谱增强技术去对特殊光谱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植被的反射光谱中特殊色调内容,进行特殊图像技术上的处理,经过处理的异常内容被有效地进行提取和隔离。然后经过分离的特殊异常图像在经过遥感图像技术处理的同时可以直观的观察出色调的变化差异,这就是寻找到矿区准确位置的最有效的依据,经过特殊处理的色调能够一眼就辨别出矿区的位置。就我国现有的技术而言,很难进行进一步的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也很难提高准确度,所以检测出的下限量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试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高光谱数据对于我国的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发展和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帮助,它能更准确地提高精确度较高的数据和信息[3]。

3 结束语

我国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飞跃发展和进步。技术上进步就意味着工作要求的逐步提高,我们也相应的加深了深层次的技术上的严格要求,使具体的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工作向系统化,合理化、规范化的方向上继续发展,同时科技上的进步也在激励着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事业,它面临着比现在还要更加巨大的挑战。在严峻的环境下锻炼出的方法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和洗涤,这对于推进我国未来的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事业有着积极的意义。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在飞速的发展着。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经历。现如今的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已经发展逐渐走向正规化的发展方向上。并且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事业的进步和发展逐渐地增长了人们的见识和视野,它的综合性、多角度性、宏观性等特点已经被人们所认可,同时也成为地质研究和勘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应用项目。

关键词: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缪杰,李凤,马娟等.试论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01):77.

[2]尚铮.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及其应用探讨[J].四川水泥,2016,(01):141.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 篇9

遥感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的视野, 其凭借宏观性、综合性等一系列特点, 现已逐步成为地质研究以及地质勘探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勘测、地质灾害的监测以及地质环境评价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1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

近些年来, 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不断得到提高, 地物的大小、形状甚至纹理结构等在遥感图像上一览无余。高空间遥感分辨率图像可以更好的进行地物特征的收集。高光谱技术的逐步发展, 使遥感技术从鉴别发展到对地物的直接辨识。高光谱遥感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像元光谱进行获取和重建, 进而依据光谱特征对地物的具体信息加以掌握, 甚至反演地物的物理和化学参量等等。随着光谱分辨率的不断提高, 地物的光谱特征在识别中占据主导地位, 主要的研究方法已由最初的图像分析法转变为借助于光谱分析为主的图谱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逐步摆脱了遥感的单纯阅图方式。时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 使得遥感动态监测的粒度得到进一步的细化, 遥感变化检测发展到了对地物演化过程研究的层次。

2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分析

(一) 对于地质构造信息的获取

内生矿在空间上通常在各类地质构造的边缘部位以及异常部位较为常见, 一些大型矿产以及重要矿产主要分布在板块构造不同块体的结合部位或者是边界地带, 一般情况下伴随着地质构造事件的出现而出现, 矿床一般是呈带状分布。

遥感找矿的地质标志一般情况下在空间信息中可见。信息的提取主要是选择与区域成矿相关的线状影像, 要注重对断裂、推覆体等类型中提取相关的信息, 此外, 酸性岩体、火山盆地等也可以提取和获得相关信息。当断裂是主要的控矿构造时, 摇撼地质勘测技术会重点对这一块进行信息的整集和处理。

在遥感图像的成像过程中,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可能会出现“模糊作用”, 常常会导致一些线性形迹以及纹理信息等显示的较为模糊。对此可以借助于人机交互方式以及目视解译等方式对图像进行有效的处理, 通过增强边缘、拉伸灰度以及比值分析等诸多措施, 对构造信息进行明显的突出。除此之外, 遥感地质勘测技术可以借助于对地表岩性特征、地质构造以及地貌特征等对隐伏的构造信息加以提取, 诸如褶皱以及断裂层等。对于线性信息进行提取的主要手段就是增强边缘。

(二) 植被波谱特征的找矿意义

由于矿区内受到微生物以及地下水等作用的参与, 使得该区域内的某些金属元素或者是一些矿物元素会导致上方地层的一些结构性变化, 进而对土壤层的主要成分加以改变, 而一些地表植物对不同的金属具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和聚集作用, 使得地表的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和含水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最终导致植被的反射光谱特征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矿区的生物地球化特征为植被地区的遥感找矿提供了可能, 因此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所提取到的植被光谱异常信息来进行确定和判断该地区是否存在矿产, 进而指导相关的矿产勘查工作的开展。

不同类型的植被以及其不同的器官, 对于金属含量会呈现较大的变化, 这就需要在既定的矿区内进行收集植被样品的光谱特征测试, 对金属吸收和聚集作用较为显著的植被进行统计, 并将这些植被作为矿产勘探的特征植被, 其他对金属吸收以及聚集作用较弱的植被可以作为辅助植被指导相关的勘测工作。遥感图像处理技术通常情况下会采取一些较为特殊的光谱特征增强技术, 根据植被反射光谱所得到的一些异常色调, 对其进行特殊的图像处理, 这些异常可以有效的被分离和提取出来, 对于这种异常, 遥感图像通常情况下会用较为直观的色调所表现出来, 根据这种特殊的色调可以作为寻找矿靶区的重要依据。但是, 当植被内的某一种金属成分的含量相对较低时, 受制于波谱测试技术灵敏度的限制, 对于金属含量的检测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尤其是当金属含量的变化较小或者较为微弱时, 就现阶段而言, 我国现有的技术条件很难进行进一步的精确确, 因此检测下限的定量化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可以说, 利用高光谱数据对于更为准确的指导我国地质勘测等相关工作更为有利。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我国对于遥感的地质勘查技术无疑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遥感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严峻的发展环境下, 深入对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笔者衷心希望, 以上关于对我国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能够被相关负责人合理的吸收和采纳, 进而更好的推动我国遥感地质勘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亦十分迅速, 包包括诸多地质勘查技术。其中,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的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遥感地质作为一项应用范围较广的勘测技术, 需要进一步增强其规范性。

关键词: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发展,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德长, 李志忠, 王俊虎.我国遥感地质找矿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前景[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1, 04:431-438.

[2]王润生, 熊盛青, 聂洪峰.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J].地质学报, 2011, 11:1699-1743.

[3]何骞.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J].科技风, 2013, 13:67.

[4]杨清华.遥感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与进展[J].国土资源遥感, 2013, 03:1-6.

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及其应用 篇10

1 高温超导磁强计

磁场变化特点进行测量, 是地理界常用的技术特点。高温超导磁强计便是利用地球磁场的典型物理勘查技术。作为电磁法勘查仪器, 它可以接收磁场的传感信息, 较多应用在勘查深部金属矿与油气资源方面。

中国在1989 年开始着手高温超导磁强计的应用研究, 对大地电磁测深法、瞬变电磁法、远偏移瞬变电磁法的科研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尤其在国土资源项目支持下, 高温超导磁强计取得创新性发展。在许多野外试验中, 高温超导磁强计接收磁场的准确度与灵敏度, 比传统感应线圈要好得多。高温超导磁强计在实际应用中也得到许多国家和企业的青睐, 如加拿大CRONE公司研发的PEM瞬变电磁系统, 中国科学院的IGGE-20 瞬变电磁系统等。同为瞬变电磁法, 高温超导磁强计提高了感应线圈的勘探深度。

2 电法工作站软件

经过近十年的研发, 电法工作站软件技术已经演变成为电法专业综合处理软件系统, 技术版本发展走向成熟, 从原来1. 0 试用版本进化到先进的2. 5 版本。电法工作站软件技术综合性能比较高, 包括幅相激电法; 磁性源瞬变电磁法; 大地电磁法; 常规电阻率/激电法等五种电法测量方法。同时, 它也表现出许多功能, 比如一维人机交互正演、数据处理、起伏地形二维正演等, 可以勘测图片进行解释, 普遍应用在矿产勘查、工程勘测、水文调查等方面。

电法工作站技术模块包括方法技术、图示与人机交换、系统互助。方法与技术模块负责处理数据、正反演解释等, 图示与人机交换呈现二维地电模型、人际交互修改、勘查曲线与剖面曲线等, 系统互助进行联机帮助。电法工作站技术具有方法多、功能强、实用化程度高、可视化与人机交互功能强等勘查特点, 在国家工程发展的形势下, 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尤其是其数据处理与解释的功能,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其在行业中的应用。

3 重磁三维反演解释技术

重磁三维反演解释技术是通过模拟地下物性的空间变化规律, 构建模型反映这种变化的勘查技术。它包括物性分布优化迭代反演方法和异常体交互正反演方法两部分内容。物性分布反演, 是利用X, Y, Z三维数轴, 将地下空间分割成为长方体网格单元, 进而获取单个单元格内的密度与磁场强度, 模拟地下磁场的变化规律。异常体交互正反演方法, 参照勘测的数据资料, 进行人机交互分析, 合理修改模型的形状与物理参数, 确定异常磁场数据的空间形态。两者各有特点, 前者适合快速勘查地下密度与磁场强度, 形成初步情况分析, 后者则可以实现更加精细的解释和定量分析。在实际应用中, 通常是先利用前者确定地下基本运动情况, 再利用后者进行数据处理。

重磁三维反演解释技术的功能特点如下: 进行位场转换处理、实现曲面延拓、异常体交互反演、三维物性参数反演。在波数空间中, 完成对地理数据的常规处理, 对任意复杂地质进行正演计算, 进而形成对应的地理参数与目标函数公式。利用共轭梯度算法最优化迭代计算, 逐步剖解地理单元的物理属性数值, 进而用重磁数据进行三维模型解释。可以实现重磁性面积的数据计算分析, 完成体积填图。现实应用案例有, 对塔河航道地理磁性三维物性推演, 确定区域酸性岩体分布情况。对内蒙布墩花航磁异常进行解释, 利用了地质体三维模拟解释技术。包括测量秦皇陵地磁数据的工程环境, 构建出夯土模型, 可以整体透视皇陵的地场与磁场情况。重磁三维反演解释技术, 对于地球磁场科学处理与分析决定了它在地质工程勘察, 绘制三维地图方面发挥出巨大功能。

4 地下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

作为重要的地下物理探测技术之一, 地下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对我国进行深部矿产勘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利用电磁波仪器, 可以有效处理钻孔深度浅、透视距离小等问题。中国地下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在提高探矿分辨率上取得不错的应用研究, 提高了对矿体定位的准确度。在进行勘探时, 表现出了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精确探测、精细描述的特点。地下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可以利用施工中钻孔与坑道的条件, 勘查许多有色金属, 确定矿体的空间分布情况, 进行推断解释。

地下电磁波法, 是利用孔道与其周边异常体出现较大的高频电性, 如矿产金属、断裂岩石地带、地下暗河等, 进而对其进行定位, 分析其边界、形状、延伸情况, 可以进行有效的地下物理探测, 是一种精准度较高的勘测方法。利用这个方法, 勘测出来地下矿场有: 罗布莎铬铁矿、新疆小热泉子铜矿、池州马头铜钼矿等。

因此, 地下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 尤其是探寻能源方面。地下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相比其他勘查技术而言, 定位精度更加具体, 并可以分析出矿体的空间分布状况, 对于一些地形复杂的山地地区的勘查就更加便利科学。

5 结语

可以看出,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一直都在不断发展, 并且形式丰富。主要是地球地理环境多样化, 并且人们勘查目标也不尽相同, 这些因素推动利用磁场、电法与磁法等技术原理进行实用研究, 诞生了相关的勘探技术。在未来发展中,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一定更加多元, 对地理数据分析也更加透彻, 应用范围也会更大化。

参考文献

[1]陈晓东, 赵毅, 林天亮.高温超导磁强计在电偶源瞬变电磁法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 2012, 36 (1) :65-68.

[2]林品荣, 郭鹏, 石福升, 等.大深度多功能电磁探测技术研究[J].地球学报, 2010, 31 (2) :9-15.

探析内蒙古煤资源勘查技术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内蒙古;煤炭工业;煤田地质;勘探技术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的北部边疆,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地域辽阔,煤炭资源极其丰富,含煤面积达12万多平方公里,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煤炭工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内蒙古自治区的煤田分布广、总量多、煤层埋藏浅、厚煤层多、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层位稳定、煤田规模大、易开采。同时主要煤系中的共生、伴生矿产资源丰富,为其他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了便利。

1.研究推进先进煤田勘查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1.1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民经济的发展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国内煤炭需求量将逐步增长,煤炭出口量将大幅攀升,需要优质环保型资源,进行煤炭资源经济评价和资源资产化管理,开展煤矿区生态环境和环境地质评价,高集成度、高有序度数字化的资源信息。

1.2煤田勘探需要。煤田地质勘探是在开发煤炭资源前,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了解煤层埋藏的具体情况,为开采设计、矿井建设和生产提供依据。在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为了更好地揭露煤系,认识煤岩体赋存状态及物质变化规律,完成不同勘探阶段的目的任务和满足工作精度要求,需要各种技术手段和一定的施工方法。

1.3节约成本的需要。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煤田勘探工作目标的达成。在相同的勘探区域内,通常需要设定数百或数十个勘探工程,若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发生安排错误或是不合理,则会大大增加后续的工作难度,且无法获得较为理想的地质勘探结果,并会对施工成本、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2.内蒙古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应用现状及不足

2.1煤层特征明示。由于天山一阴山巨型纬向构造带中的乌兰格尔一凉城隆起带,对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建造起了阻隔作用:其北全为陆相含煤建造,在石拐断陷中沉积了栓马桩组与杂怀沟组,在七苏木等断陷中沉积了大红山群;其南是一大型聚煤坳陷,从南向北由过渡相渐变为陆相;因此,内蒙自治区古煤田呈现由北向南含煤性逐渐变好的态势。在其坳陷或断陷内形成的白彦花群,不仅煤层多而厚,而且分布广泛,这些含煤盆地的分布,随弧型构造的变移而变移,由东向西,呈现出以多字型规律排列的特点。其含煤性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变差的特征。

2.2煤种分区差异显著。自治区虽煤种较为齐全,但就分布地域和数量而言,东、西部差异显著,优质动力煤和炼焦用煤基本集中产于鄂尔多斯几贺兰山北段及阴山中段,含煤面积占全区的七分之一,数量则占全区的55%左右。二连与海拉尔含煤盆地等广大地域均为褐煤或低变质程度煤类,褐煤资源储量占总储量的43.74%,预测褐煤总量亦在13.92%左右。此外,就炼焦煤和配焦煤而言,资源储量亦只有52.23亿吨,占全区资源总量的2.34%。这其中还包括相当数量的中、富硫煤一高硫煤,由此而较大地限制了炼焦用煤的开发前景和利用。

2.3重要煤田优势突出。根据煤炭资源的分布地区和数量,可以分为几个规模不等的含煤区。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区总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包含准格尔、东胜、桌子山三大煤田,保有资源储量达到1215亿吨,约占全区总量的54.24%。同时,本区内的煤质优良,是理想的能源重点开发区。

2.4煤田地质勘探程序简单化。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不合理布置勘探工程的情况存在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当中,使得工作效率极大的降低。还有些时候要想让工作效率提升,将煤田地质勘探周期缩短,基于煤田地质勘探的程序进行分析,这也就是将普查与详查这两项工作予以忽略,致使整个煤田地质勘探在预测区直接进入到勘探阶段,这就使得面临着不合理的状况在布置煤田勘探工程。有鉴于此,当前对于煤田地质勘探程序并不能盲目性的简化,只需要简化部分影响不大与不必要的程序即可。这就能够不仅可以将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实施合理布置,另外还能够将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效率提升。

3.内蒙古煤田地质勘探应用的基本原则

3.1先粗后精。煤田地质勘探过程中,勘探工程质检的距离应随着勘探阶段的不同,而适当的减小。在相同的勘探区域内,勘探工作的实施也应遵循由稀至密的原则,在优先勘探主导工程线的基础上,首先进行基本工程的时候,再进行加密工程的施工。其主要原因在于,由稀至密原则的应用,有助于避免勘探工程所产生的资源浪费问题,选择便于开发、勘探且资源条件较好的区域。

3.2先浅后深。首先实施地面浅部和地表的地质勘探工作,在详细掌握和清楚浅部和地表的地质规律与特征的基础上,对地下深部的地质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和分析,再开展深部地质勘探工程工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在深入了解浅部和地表的地质规律与特征后,能够为深部的地质勘探工程提供可靠依据。浅部和地表的地质规律,可利用山地工程或是地质填图的方式,以一种较为直接的方法,获得第一手的研究与观测资料,且这类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3先易后难。按照已经揭露和研究完成的煤田地质资料,对未知部位的地质情况进行判断,并分别布置勘探工栓。从已知至未知原则主要适用于煤层露头煤田、掩盖式煤田、地质构造复杂区域和新开发煤田的普查工作中,按照现有的地质勘查资料,对勘探部位的施工设计和区域布局进行研究分析。

4.结语

煤炭资源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尤其在国家重工业发展中,煤炭资源是重要能源基础。新时代国内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煤炭需求及煤田地质勘探技术提出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内蒙古煤田地质局.内蒙古煤田地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3(04)

[2]赵震海,况顺达;关于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的思考[J]中国矿业,2011(3)

[3]杨颢,内蒙古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2(1)

[4]张杰,王路法,江勇.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的探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7).

钻探技术在深部矿产勘查的应用 篇12

关键词:深部,地质找矿,技术,研究

1. 认识深部钻探难度, 高度重视, 加强技术研发

1.1 思考1:要充分认识深部钻探的客观困难首先需要深刻地认识到深部钻探, 不是浅孔钻探简单的延深或长度的放大, 而有着质的差别。

浅孔钻探结构简单, 设备简便, 工艺技术简易, 钻探技术含量少, 属简单粗放体力劳动, 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不突出, 偏差后果不严重, 掩盖了钻探技术重要性。

1.1.1 钻遇复杂地层多

深部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增加, 深部钻探穿越岩石层位较多, 钻遇坚硬、破碎、风化、松散、软弱、水敏、漏失等复杂层位增多, 甚至几种复杂层同时 (交替) 存在。技术解决措施复杂, 甚至措施相互抵触相互矛盾, 顾此失彼。

1.1.2 钻孔偏斜距离大

对于中浅孔, 除特别情况外, 钻孔角度累进变化不大, 钻孔绝对偏斜距离也相应较小, 完全满足地质勘探要求;对于深孔, 则是质的变化, 即使按百米递增0.5°~1°, 深度1500m钻孔偏斜距约100~200m, 如若方位变化较大, 钻孔落点更难确定, 钻孔更深呢显然不能满足勘探要求。

1.1.3 岩石样品采取难

钻取样品是钻孔的首要目的, 复杂岩层取心本是钻探较为专业的难题。深部地质作用力大, 复杂层位多, 程度更加严重, 取心困难问题更加突出。研究结构科学的取心钻具和工艺先进的钻进方法以及相适应的设备成为专业课题。

1.1.4 钻探施工成本高

深孔钻遇复杂层多, 工艺技术要求特殊, 生产负荷大, 防止孔内事故成为首要事项, 这就需要先进的设备、钻探材料和工具, 其性能、强度、韧性、密封、耐压等要求高, 淘汰报废率高。深孔钻探所需设备大, 能耗高。钻遇复杂层多, 技术处理费用大。

1.2. 思考2:要高度重视深部钻探工作

在我国, 完全受制于国家政策, 没有建立和形成自主的地勘经济基础, 各项地质工作和关联产业没有雄实的经济支撑, 学术理论、技术方法和地质装备较为落后, 钻探设备功能单一, 缺乏自动化、智能化, 劳动强度大;钻探材料性能低, 机械加工精度差, 无统一执行的国家标准;工作艰苦, 待遇低下, 新人才引不进, 老技术过时陈旧, 与现代数字化技术脱节, 人才匮乏, 研发推广力量薄弱, 技术力量与深钻要求差距很大。

我们认为, 重视钻探是开展深部勘探的首要工作, 重视钻探已迫在眉睫, 现阶段需要大力投入, 深入开展设备、钻材、工具、仪器研发, 推进设备现代化、钻材优质化、钻具系列化、仪器电脑化。

我们建议, 重视钻探需要改变现有地质勘探投资运作模式, 国家应制定出台合理的投资运行管理办法, 将地质研究、物化遥测探和钻探工程分块投资、分块管理;设立市场运作保护基准价, 细化费用基准定额;实行监理制, 严格监管核定投资费用, 杜绝侵占挪用钻探工作费用。

2. 认识定向钻进技术意义, 抓住核心技术, 注重工艺研究, 强调技术精度

2.1. 思考1:要充分认识深部钻探之定向钻进技术的深远意义

受控定向钻探是主动控制钻孔轨迹, 使其按预定曲线钻进命中目标靶点 (区) , 从而达到深部找矿高精度勘探要求, 解决钻孔偏斜和陡斜矿体勘探问题。该技术可实现一主多支的羽状或伞状钻孔, 大幅度节约钻探工作量及勘探投资, 缩短勘探周期, 在深部勘探中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可实现特定轨迹曲线达到避障绕障或其它特殊目的。受控定向钻探属高技术特种钻探范畴, 是应用其他学科高新技术最为集中的专业技术。

深部钻探离不开受控定向钻进。深部矿产勘探, 钻孔偏斜将是影响地质找矿成果的关键因素, 受控定向钻探是有效解决钻孔偏斜、保障钻孔达到目标落点的关键技术措施。

液动孔底马达驱动技术和随钻测量技术为深部定向钻探拓展了强有力的应用空间, 地表无回转驱动, 节省能耗和钻材消耗;轨迹任意控制, 可减少大量钻进工作量、实现复杂轨迹钻孔特殊目的。

2.2 思考2:要全力解决定向钻进专用装备和泥浆技术问题

(1) 小口径孔底马达技术不甚娴熟, 输出功率小, 不能用于所有岩层钻进, 效率低;寿命短, 连续使用成本高;结构复杂, 抗拉强度小, 不能适应强力提拉。目前尚不能很好地实现取心钻进。

(2) 定向测量技术是定向钻进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 固体矿产地质勘探领域定向测量仪器发展缓慢, 可靠性和密封耐压性都比较低, 甚至使用自制或改制的原始仪器, 随钻测量技术在石油钻井中广泛使用, 但未能引进到矿产地质钻探中, 极少有科研单位和制造商研发制造。要研制同时满足测量功能、测量精度和几何规格 (曲孔曲率通过) 要求。

(3) 液动孔底驱动需要较大功率良好性能的输送泵, 要求高压大流量, 工作恒定稳定, 尤其是泥浆介质。目前尚未引起业界高度关注。

2.2.4深钻对冲洗液提出了高要求, 要解决不同复杂层护壁问题, 要有良好流变性达到减阻效果, 要限制介质粒度及含量, 减小对孔壁和输送泵体冲刷, 要研制使用结构简易、性能良好的泥浆净化设备, 要防止泥浆高温变质失效, 维持泥浆性能稳定, 要统筹兼顾, 同时起到良好效果。

2.3 思考3:要注重定向钻进工艺技术研究

(1) 合理选择设计钻孔轨迹、钻孔结构, 合理选配钻柱, 要求级配合理, 减少冲洗液沿程压力损失, 这对钻孔直径系列与钻柱标准匹配提出了要求。

(2) 研究钻进工艺 (包括常规钻进和定向钻进) 对冲洗液护壁、润滑、低阻作用要求, 研究泥浆的配制、维护、净化工作。

(3) 研究导斜钻进弯曲强度或曲率规律, 尽可能做到曲率可控。研究钻杆的抗弯强度和测量仪器的畅顺通过对导斜弯曲强度 (或曲率) 的限制, 探索弯曲钻孔柔杆钻进技术。

(4) 研究定向钻进、常规钻进工艺衔接要求, 避免修孔卡钻、修孔劈直, 要求导斜工具标准系列与钻孔结构口径系列相对应。

(5) 研究分支孔施工工艺, 包括"栓塞架桥"、侧钻分叉、套管开窗、窗孔串通与密闭、辅助导斜器具安放打捞等一系列工序问题, 研制专用辅助导斜器具及安放打捞工具。

(6) 研究改进钻机结构, 实现回转独立制动功能, 以解决因钻机功能缺陷, 现在定向钻进防转制动工序复杂而致操作失误带来的导斜偏向问题。

2.4 思考4:不可忽视定位精度

深部钻探, 这个量已与钻孔定位值同等重要, 没有定位精度的定位, 其真实可靠性值得警惕, 低精度的钻孔定位可能带来大的错误, 祸及勘探成果, 甚或达不到目的。

钻孔定位、钻孔轨迹描述是通过测量钻孔诸点空间角度经拟合计算确定的, 可用下式表述:

式中:S (x, y, z) -钻孔空间测点坐标;f (L, , a, A, M, t, T……) -拟合数学模型函数;L、、a-钻孔测点深度, 空间角度;A、M-测量仪器, 测量方法和观测者;t、T-测量时点, 温度。

上式表明, 钻孔定位精度、定位误差来源除与测点及空间角度有关外, 与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行为、测量时点、温度等诸多因素相关, 与采用的拟合数学模型有关。目前通过数理论证, 常用的几种数学模型拟合精度相差较小, 影响精度因素主要为函数的元素, 所以控制钻孔精度重点在于确定测点位置、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行为、测量时点等。对于深孔钻探, 多因素综合影响累计误差将很大, 不可忽视每个细小因素的影响, 即使只有0.1°误差, 累计误差将达1‰以上, 如采用仪器说明书精度, 则定位误差接近1%。所以对于深孔而言, 要制定严谨的测量规范, 尽可能采用较密测点、高精度仪器、科学测量的方法和准确的测量行为, 及时跟踪钻孔形成时点, 加强仪器维护保养与校验,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各类误差, 减少人为因素, 可以大幅度提高控制精度。

结语

深部钻探客观难度大, 需要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改变现行投资模式, 依靠经济投入, 大力开发技术研发工作, 制定科学的专业标准和规程, 实现理论上水平, 装备上台阶, 技术大飞跃。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国际现状下一篇:侵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