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勘查方法

2024-12-11

综合勘查方法(共12篇)

综合勘查方法 篇1

当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得基础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 而交通设施是基础建设中的核心部分如公路、铁路、海运等, 在这些交通设施工程建中, 公路工程又占有重要的比重。由于我国具有复杂的地质、地貌, 所以探讨分析公路地质勘查方法的综合应用已成为了当前的必然。

1 公路地质勘查方式

1.1 遥感技术。

将遥感技术综合应用到线路的对比与选择环节中, 实际效果显著。遥感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 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 并最后成像, 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可以为不良地质、地质构造以及地形的准确识别提供有力的依据, 同时还防止了周围植被、地形等各类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细致分析图片后就能够掌握了解区域内的工程、水文、环境等具体的地质情况, 从而防止施工作业中遇到特殊性岩土或者不良地质, 保证了施工质量安全, 并且为作业人员的选线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数据依据。

在分析遥感技术的图像资料后, 能及时有效的区分沿线的不良地质情况、地层岩性以及地质构造等实际位置, 保证了地质测绘人员作业的高效顺利进行。比如, 在某路段中, 遥感技术图像呈现出块状灰色调夹平直灰黑色调, 宽度大、高差小, 所以判断其属于较大宽度的断层。花岗岩分布区域中, 遥感技术图像呈现出了大片姜状图形, 浅灰-灰白为主要色调, 高差小、地形较缓;变质岩区域中的遥感技术图像呈现出灰黑、灰色的大片块状, 存在较大的高差、地形陡峭;花岗岩分布区域中的滑坡区图像呈现出灰白色, 局部显现灰黑色;变质岩区域中的滑坡区图像呈现出灰色, 局部显现灰白色。

1.2 GSP技术。

GSP技术具有精度高、效率显著、操作便捷、功能齐全的优势特征, 将该技术应用到不良地质点的确立、构造点的确立等中效果同样明显, 有效保障了定位的精准度。对于断层分布区域, 后期由于渗入岩浆, 造成岩性不稳定。原岩为砂岩和砂砾岩, 出现裂隙, 产生大量的白色石英脉, 构造岩遭到破坏, 裂隙内存在填充的石英, 整体性差。采用GSP技术进行定位, 把野外作业情况在平面图中直接的予以反映, 速率快, 精度高, 在公路地质勘查工作中发挥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2 公路地质勘查方法的综合应用

在公路建设项目中, 工程地质勘查与地质灾害防治是其核心作业, 地质勘查工作现已受到了建设方与施工方的高度关注。本文以下根据线路所处区域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多单元地形、地层岩性变化频繁等众多因素, 不仅介绍了常规的勘察方式, 同时还有目的性的明确了勘察方法。

2.1 GPR的应用。

GPR是探地雷达的简称, 还可称之为地质雷达、透地雷达, 是用频率介于10~6-10~9Hz的无线电波来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一种方法, 可检测不同岩层的深度和厚度, 并常用于地面作业开工前对地面作一个广泛的调查。GPR技术是利用发射天线将高频电磁波发射到地下, 然后再利用接收天线对反射回地面的电磁波进行接收, 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界面, 进而发生反射现象, 应结合接收到电磁波的波形、振幅强度、时间的变化特征推断地下介质的空间位置、地层结构、形态和埋藏深度。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特点会造成其反射、折射等情况, 接收天线会接收反射后的电磁波, 同时通过主机记录下电磁波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规律、特征, 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形成断面的扫描图。相关作业人员只需要读取图片就能够掌握地下目标物结构现状。

勘察工作在山区中开展难度大, 但随着GPR技术的应用, 该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对于断层分布区域, 断层部位的纵波速度从之前的1210~3930m/s降低到了513~822m/s。通过物探曲线进行分析后得出其存在较厚的土层, 断层处于向下延伸状态, 没有太过清晰的界限。对于岩土层分布正常的区域, GPR技术按照钻孔资料信息可系统揭露岩土分层情况, 不仅提高了地层分层评价的准确性, 而且还有助于隧道围岩的分级。

2.2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

高密度电阻率法主要是将众多的电极同时排列在测线上, 通过合理控制电极自动转换器来完成电阻率法中不同装置、不同极距的自动组合, 从而一次布极可测得多种装置、多种极距情况下多种视电阻率参数的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和传统的工作方式相比有着更多的优势, 比如, 电极布置一次性完成, 不仅降低了由于电极设置而带来的故障和干扰, 还增强了效率;可选用多种电极排列方式进行测量;在野外可进行自动化与半自动化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速率加快, 防止了因手工操作失误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其可以对电极的转换自动测量, 减少了测量次数, 精准度与分辨度均较高。采用由人工构建的稳定电磁场的变化来准确测定地下介质电性变化状况, 经过相应的分析就能够获悉地下障碍物具体性质、埋入深度等, 所以该方法目前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岩溶、断层破碎带等探测作业领域中。对于断层分布区域, 由于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地形高差大、土层厚度厚、无法进行钻孔等各种因素的干扰与影响, 致使井探、槽探与测量要求不相一致, 所以应尽快适应高密度电阻率法。

2.3 基础地质成果的应用。

将钻探技术应用到公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地下岩土层情况, 而能够及时有效了解地面岩土层分布情况的是工程地质测绘法, 倘若可以通过物探技术予以相应的补充, 那么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使用物探技术、遥感技术等众多的公路地质勘查方法时, 相关作人员还时刻关注了基础地质, 系统综合物探技术、钻探技术、地质工作。比如, 边坡测绘过程中, 把边坡和石英砂岩设置在同一方向, 裂隙组合设置为顺坡向。从相关钻探资料中获悉, 若基岩的埋入深度不深, 同时存在明显的硬度, 开采边坡后极易出现顺层滑动情况。所以应通过锚索、放坡等方式进行一番加固处理, 不过这些方法需要较大的造价, 实践使用中会不同程度上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我们应充分考虑分析具体的公路地质勘查资料, 科学合理的整改线路。

3 结论

综上所述, 将钻探技术、物探技术、遥感技术等综合应用到公路地质勘查工作中, 最后的勘查效果十分理想。勘探作业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科学准确的确立所有地质点, 在其他地质工作中发挥重要的指导性作用。而应用GPR、高密度电阻率法等各类物探技术, 可以对下浮地层实况进行事先预报, 保证了钻探工作的有效性。基础地质工作顺利运行, 在公路路线的确立上发挥着现实的指导与借鉴意义。由于GSP具有对路线导向作用、实地定位功能, 因此其十分有助于推动公路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有效运行, 作业效率与精度都较显著。

摘要:目前, 在我国涌现了大量的公路地质勘查方法, 并且各类方法均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作用, 为了综合应用各类公路地质勘查方法, 促进公路地质勘查的实效性。首先概述了公路地质勘查方式, 其次对公路地质勘查方法的综合应用进行了一番探析。

关键词:公路,地质勘查方法,综合应用

参考文献

[1]杜红岩.公路工程的地质勘探方法探讨[J].科技与生活, 2011 (21) :149.

[2]刘兰华.关于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探技术的研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1 (12) :192.

[3]田野.试论某公路滑坡地质勘察及治理[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 (8) :12-13.

[4]刘义华.浅谈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方法与实践[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4) .

[5]李为乐.RS和GIS在高寒山区铁路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 2008 (9) .

[6]聂小五.福建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浅谈[J].西部探矿工程, 2012 (1) :21-22, 26.

综合勘查方法 篇2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某铅锌矿勘查中的应用

在某铅锌矿勘查中通过应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可以看出,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对含磁性的铅锌矿勘探效果明显,双频激电对低电阻高幅频效应的铅锌矿勘探效果突出,综合两种方法可以为地质找矿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 者:李富 李华 作者单位: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刊 名:现代矿业英文刊名:MODERN MINING年,卷(期):“”(2)分类号:P585.2关键词:地面高精度磁测 双频激电法 铅锌矿勘查

综合勘查方法 篇3

关键词: 物化探综合找矿;深部找矿;铀矿;三山地区

研究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处于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西部,该成矿带内先后发现有张麻井、大官厂等大中型矿床及多处铀矿点,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由于区内覆盖较厚,采用单一传统的地质方法,勘查难度较大,找矿进展缓慢。

笔者采用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对地表铀异常信息进行了分级、分类,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通过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对深部成矿有利的构造及潜流纹斑岩体形态进行了解释,结合地质资料,对成矿有利部位进行了钻探验证,找矿效果较好,为下一步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

1 区域地质矿产背景

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与兴蒙地槽褶皱带相接触的过渡部位,处在沽源中生代火山盆地南缘。盆地基底主要由新太古界红旗营子群绿片—角闪岩相变质岩系组成,盖层由侏罗系陆相中酸性火山岩组成。侵入岩时代主要华力西晚期、印支期和燕山早期,岩性以中酸性为主。基底构造以东西向为主,盖层构造主要北东、北西向断裂,控制着铀矿的展布。

据前人研究[1-4]表明,区内铀矿均属中低温火山岩型,产出受北东向中生代火山带控制,铀矿控矿因素主要为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火山机构、张家口组酸性火山岩、燕山晚期潜流纹斑岩、热液蚀变等[1-3]。

2 研究区地质特征

研究区处于近南北向赤城—沽源断裂西侧。区内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张家口组一段流纹岩及流纹质凝灰岩及新太古界红旗营子群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斜长变粒岩等变质岩。岩体主要为燕山晚期潜流纹斑岩,侵位于张家口组火山岩中,与铀成矿关系密切。区内断裂主要为北西向,错切先期形成的北东向断裂(图1)。蚀变主要沿断裂展布,主要有硅化、赤铁矿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等,其中硅化、赤铁矿化与铀矿化关系密切。

3 地面伽玛能谱特征

3.1 岩石伽玛能谱特征

与区域资料对比[3],研究区内除潜流纹斑岩外,铀、钍、钾的平均含量( )基本相似,不具高值背景。潜流纹斑岩铀、钍、钾平均含量( )均较高,而且其标准方差(Sd)和变异系数(Cv)也显著高于其它层位岩石,表明放射性元素分布不均匀,局部存在贫化富集现象,与区域产铀潜流纹斑岩体特征相似,具有找矿意义。

3.2 伽玛能谱异常特征

在统计铀元素背景平均含量( )和标准方差(Sd)的基础上,按照“ +Sd”、“ +2Sd”、“ +3Sd”、“3 ”對区内铀元素偏高晕、高晕、异常晕及异常点进行了划分。

研究区铀偏高晕产出明显受断裂控制,中部潜流纹斑岩与断裂交切复合部位范围显著变广。铀高晕分布有四片,其中一片达到铀异常点等级(编号U-1),三片为铀异常晕等级(编号U-2、U-3、U-4)。经异常检查,区内铀异常点、异常晕和高晕均分布在潜流纹斑岩岩体内,产出受断裂控制,浅表发育次生铀矿物,并伴生赤铁矿化、硅化等热液蚀变,显示铀异常与深部含铀火山热液活动密切相关,预示深部存在隐伏矿化,找矿意义较大。

4 电性特征

为探查U-1铀异常点发育部位,深部构造延伸特征及潜流纹斑岩形态、产状等特征,在其中心部位实施了一条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剖面,点距20 m。

研究区内变质岩反演电阻率最高,一般在800Ω·m以上,最高可达4000Ω·m;张家口组一段凝灰岩电阻率较低,多在50~150Ω·m之间;潜花岗斑岩电阻率在150~400Ω·m之间;断裂构造部位岩石破碎,电阻率明显较低;浅表风化程度较高的岩石,电阻率明显降低。

电法测线西南端基底变质岩为高阻特征,在F1和F2断裂夹持段变质岩石破碎程度高,岩石不完整,电阻率明显降低,其值在200~1000Ω·m之间。测线800~1400m之间浅部存在200~1500Ω·m的高阻体,为岩石完整的潜流纹斑岩,局部低阻为F2断裂引起;测线800~1400m深部电阻率低,推断潜流纹斑岩体向下呈漏斗状,深部邻近围岩凝灰岩,电阻率是潜流纹斑岩和凝灰岩的综合反映,故呈现低阻特征(图2)。

5 成矿综合分析与钻探验证

5.1 成矿综合分析

根据综合物化探成果及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燕山运动晚期,区域应力场由挤压变为拉张状态,潜流纹斑岩沿F1及F2盆缘断裂侵入,靠近潜流纹斑岩部位,断裂及裂隙极为发育,潜流纹斑岩体深部沟通着岩浆房,后期含铀岩浆期后热液沿先期断裂迁移至成矿有利部位赋存成矿。区域铀成矿规律表明,潜流纹斑岩体膨胀、分支、变异部位、接触带及与断裂复合部位对铀成矿最为有利。

5.2 钻探验证

通过钻探揭露,在潜流纹斑岩内部与F5断裂交切部位和潜流纹斑岩的外接触带均发现铀矿化(图2),铀矿化均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内(电法剖面图呈低阻特征),并伴生赤铁矿化、硅化等蚀变。

因此,在进一步工作中,应重点对U-2、U-3、U-4异常进行进行揭露,探查潜流纹斑岩与构造交切部位铀成矿特征;同时还应对F5断裂及F2断裂沿线铀偏高晕进行深部揭露,探查潜流纹斑岩外接触带铀成矿潜力。

6 结论

(1)研究区内局部地段铀元素分布不均匀,存在多处铀异常晕及偏高晕,断裂破碎带蚀变强烈发育地段铀含量具明显富集形态,铀增量表现出与深部火山热液活动相关,为深部找矿的间接线索。

(2)潜流纹斑岩体沿F1及F2盆缘断裂侵位,靠近岩体部位断裂及裂隙发育,为成矿热液的运移及赋存提供良好的扩容空间,成矿部位有利。

(3)结合地质资料,针对物探异常套合程度较好的地段进行了揭露,找矿效果较好,表明采用综合物化探测量针对隐伏铀矿勘查具有实用、高效的特点。

参 考 文 献

[1] 杜俐,沈光银,林银山.河北省张家口市铀多金属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2,64(3):46-50.

[2] 沈光银.460铀―钼矿床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探讨[J].矿产与地质,2007,21(5):509-514.

[3] 汪冰,张恩,王瑞军,等.河北省沽源县小厂地区铀及多金属资源调查评价[R].石家庄: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2012.

[4] 张恩,汪冰,王瑞军,等.基于MORPAS的证据权重法在沽源盆地铀成矿预测中的应用[J].地质找矿论丛,2013,28(4):540~545.

基金项目: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项目(编号:201139)

作者简介:张恩(1985-),男,2008年毕业于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在职研究生,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矿产勘查、成矿预测方面的工作。E-mail:zhangen600@126.com。

综合物探方法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篇4

随着资源的不断使用, 地热资源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在进行地热资源的勘探过程中, 对于物探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勘探部门应当根据地质状况选择合适的物探法, 避免过于使用单一的勘探方法, 进而提高勘探的精确度、深度等。利用综合物探法可以全面的获得地质的状况资料以及地热的赋存情况等各种资料, 便于后期的地热资源的开发和研究。

2 物探方法的分类

在进行地球物力资源的勘探过程中, 使用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 对此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种类:钻井法勘探、航空勘探、测井勘探以及地面勘探。测井勘探是一种利用地球物理进而研究地面的剖面图, 从而解决地下地质条件的方法, 这种勘探技术又分为十几种具体的方法。地震法勘探技术就是利用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进行地下结构的勘探, 或者进行矿藏的查找。这种方法具有勘探精度高、数据处理手段多样化, 同时勘探的速度也很快。地震勘探技术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勘探技术, 现在已经演变成为一种系统化的勘探技术。电法地层研究技术就是利用不同的地层具有不同的导电性性质进行地层状况的勘探, 进而寻找地下埋藏的矿产、地下水等资源。

重力勘探法以及磁法勘探法与传统的地质勘探法相比, 具有许多的优点。重力勘探法大多用于地质区域构造的单位划分, 以及进行各种地质状况的研究工作。而利用磁法勘探技术可以对地下埋藏的矿产进行勘探, 并且对于岩浆岩等的分布进行勘探, 从而确定被地下水侵蚀的地区。

遥感测控勘探技术就是利用卫星或者航空拍摄的影像资料, 并且根据不同的比例尺、不同时间拍摄的图像进行地质状况的分析, 从而判定各种地层、地貌以及地质构造的状况, 以便更好地进行矿藏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判定。

3 各种物探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3.1 磁法勘探

所谓的磁法勘探就是利用岩层具有不同磁化强度的特性, 在磁场中对地层进行磁性探测, 并且根据探测到的数据进行磁场空间分布的特征以及规律等与地质状况间的联系, 对所测地层的状况进行勘探。例如是沉积岩形成的地层, 磁异常经常会发生在岩浆岩侵入的位置, 而岩浆岩的存在是地热形成的条件, 可以说是热能的源头。在较大的地质构造中一般都伴随有岩浆的活动, 在利用磁法进行勘探时, 不仅仅可以寻找到岩浆岩, 还可以寻找到较大的地质构造断裂地带。对于磁法勘探可以分为地面高精度磁测、航空磁测方法进行测量。

3.2 重力勘探

在利用重力进行勘探时, 可以根据地下岩层以及矿物质密度分布情况所引起的重力变化, 或者岩石密度不同引起的重力变化, 可以将这些重力变化成为重力异常。通过对重力异常状况进行分析, 并且与其他地质资料进行相对比, 可以对地下储热区进行勘探, 并且寻找出地热的流体位置。在进行重力勘探时, 经常是将在野外测得数据进行相关的校正之后, 可以得出重力异常分布图、剩余重力分布图等图纸, 继而进行地质状况的推断。

3.3 电法勘探

在进行地热资源的勘探中, 电法勘探技术是经常使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法, 这种勘探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和论证地热形成的条件, 并且可以用来确定地热储藏的分布、地质导热构造等, 进而可以推断出地热异常的地层。对于电法勘探技术可以分为电测深法、激发极化法以及可控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这三种方法。其中电测深法可以用来确定地热储存的深度以及地热储存顶部岩层的结构;激发极化法可以用来进行水热侵蚀带的确定以及地下水的分布情况。

3.4 地震勘探

所谓的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不同岩层内的传播规律进行地下地层状况的勘探方法。在人工激发地震波以后, 地震波在地下各个地层中不断的进行传播、反弹等, 进而对于各种地震波资料的收集, 从而利用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对于地质状况进行勘探。这种勘探方法与其他的勘探方法相比具有极高的精确度、探测深度大以及分辨率高的优点。

4 地热勘查中对物探方法组合的应用

4.1 研究区的地球物理参数模型

通过参考某个研究区的数据以及资料, 对地热储存状况以及上覆岩层的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 进而可以得到该研究区的地球物理参数模型曲线。根据曲线中的资料, 我们可以发现基岩碳酸盐岩溶裂隙型地热储存层的地震波速平均值为2681m/s~2732m/s, 是地震波传播的高速层, 并且与上覆岩层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可知, 根据利用综合物探法测得的参数模型, 我们可以准确的寻找出需要的数据, 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地热储存情况的分析。

4.2 物探方法组合的意义

在进行地球物理参数勘探时, 所利用的技术就是一种组合型勘探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就是利用各种不同的数据测量方法对于同一测量区域进行数据的测量, 主要包括平面测量以及垂直测量这两个方向的数据测量, 在进行野外测试的试验阶段应当根据资料进行有效的总结、分析, 进而对地质的垂向以及平面的特征进行了解。

在进行地热勘探过程中, 应当采用多种物探法有效结合的方式进行, 尤其是在进行地质任务时应当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并且将这些方法进行有效的组合。具体的组合方法可以根据研究区域的地质状况进行选择, 就是将研究区域与其他地层的特性差异进行分析, 如果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大, 将能够被研究区域内的测量仪器及时的观测到。

地球物理勘查工作的任务是初步查明: (1) 圈定地热异常范围和热储的空间分布特征; (2) 确定基底起伏及隐伏断裂的空间展布; (3) 确定勘查区的地层结构, 热储层的埋藏深度。鉴于这些地质任务, 参考研究区的工作成果和其他资料, 对比分析各种方法在不同地热田的应用效果, 结合地热田地球物理特征, 建立本区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组合。

4.3 物探方法勘探地热资源所面临的挑战

4.3.1 地质勘探单位、业主以及政府部门对于物探技术了解不充分, 对于地热勘探技术的重视不够。

4.3.2 地球物理资料反演的非唯一性。产生地球物理反问题多解性的原因: (1) 不同的物质形态和性质变化对地球物理场的影响具有等效现象; (2) 正演问题的非线性; (3) 观测数据的有限性。反演的非唯一性为精确勘查地热资源带来一定的困难。

4.3.3 地热资源勘查深度加深, 技术难度加大。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资源不断消耗, 我国本土资源的勘探开发已由浅层逐渐向深层发展, 地热资源也是如此。深部地热资源的勘查, 技术难度大。

5 结束语

总的来说, 物探技术具有许多的优点, 可以客观的反应一个地区的地质状况。尤其是在进行各种类型的热量赋存状况规律的研究等有着积极丰富的经验, 并且在以往的地热勘探过程中展现了极好的优势。但是, 各地的地质条件是各不相同的, 因此在进行勘探的过程中应当将多种物探法进行组合使用, 进而全面的对地层进行勘探, 获得我们需要的资料数据, 便于后期的分析以及研究工作的进行, 降低投资的风险性, 提高综合性效益。

参考文献

[1]荆永渠, 迟义宾.综合物探在胶东地区地热田勘查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0年16期.

[2]石建胜, 金宜声.综合物探方法在西安东郊地热勘测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1999年5期.

煤炭勘查评价方法 篇5

阶段任务要求:①预查任务是寻找煤炭资源,对所发现的煤炭资源是否有进一步地质工作价值作出评价;②普查任务是对工作区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和开发建设可能性作出评价,为煤炭建设远景规划提供依据;③详查任务是为矿区总体发展规划提供地质依据;④勘探任务是为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地质数据,一般以井田为单位进行。P893、常用的勘查技术手段有:遥感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山地工程、钻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包括地面物探和测井)等5种。①遥感地质调查是根据遥感技术提供的图像数据与地表、地下信息的相关关系作为普查勘探的信息源;②地质填图是运用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含煤地区通过对自然露头和人工地质点等进行观测、8.勘探工程中的“三边”原则: 1)“三边”工作:指煤田地质勘探过程中的“边勘探施工、边分析研究资料(核心)、边调整修改勘探设计”。这是我国煤田地质勘探在实践中创造发展起来的重要经验。

2)运用地质“三边”工作的必要性: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再加上人们认识能力有限,为了在编制勘探设计时客观把握地质情况预测的准确性,必须在勘探施工过程中运用地质“三边”工作予以纠正。3)具体做法:随着勘探工程施工的进展,及时分析研究获得的新资料,并逐步对客观地质现象取得新的认识,作出新的分析与判断,不断调整和修改原来的勘探设计和施工计划。

4)运用地质“三边”工作的意义:认真做好“三边”工作不仅能加强地质勘探的施工管理,全面提高地质工作质量,加快勘探进度和降低勘探成本,而且还能为及时提交优质地质报告奠定有利基础。

5)核心工作:地质资料的及时调整和分析研究。一般要编制一套地质“三边”的综合图表,主要是第一性地质资料和数据的审查、校对、保证原始资料的齐全、完整与准确;然后是对各类勘探工程获得的地质资研究,并编制成各种地质图、表和文字的工作;③山地工程是在暴露区及半暴露区不可缺少的勘查技术手段,其在测图前进行,利于进行地表研究与观察,提高地质图的测绘精度和研究程度,常用于揭露及研究被表土覆盖的含煤地层,进行煤层的取样与煤质的研究,了解煤层的产状要素及地质构造等,包括剥土、探槽、探井、探巷以及老窑清理和小煤窑的调查等;④钻探工程是通过机械回转钻进或冲击钻进,向地下钻成直径小而深度大的圆孔,并从孔内取出煤心、岩心进行观测和研究,从而获得地质资料,钻探能揭露整个含煤地层,取得完整的含煤地层柱状和含煤地层的岩性、煤层、煤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资料;⑤地面物探是根据物探资料可以了解第四系覆盖层的厚度,含煤地层的分布范围与埋藏深度,构造形态和断层,岩浆侵入体的分布范围,含煤地层下伏基底的起伏状况,以及测定含煤地层的岩性、含煤的层数、厚度及赋存深度等,还可以用来追索煤层露头,探测水文地质条件,圈定老窑采空区及岩溶、火成岩的分布范围等;⑥煤田测井是利用钻孔内不同煤、岩层的电性、密度及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通过测井仪器测出反映不同物性的曲线,然后对曲线进行综合解释,用以确定煤层的深度、厚度、结构,划分并对比煤、岩层,了解煤质、断层、水文、井温以及孔斜和煤、岩层的产状等。P1004、勘查程度是指勘查区内,在不同勘查阶段和相应的工程基本线距

控制的基础上,对地层、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条件的研究和查明程度,同时应相应获得一定类型和数量的煤炭资源/储量。P176

勘查深度是指勘查区的深度边界,即整个勘查区估算资源/储量和评价的深度。它不等于每个钻孔的施工深度,但一定要有少量钻孔达到这个深度。P17817、回次进尺,是指每回次钻具下到孔底进行钻进到提钻为止,这一循环过程中钻头钻取岩石的深度。岩心采取率是钻进所采取岩心实际长度与钻进实际进尺之比。P23419、综合地质编录是在煤田勘查过程中,把获得的各种原始地质数据进

行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研究,然后用文字、图件和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20、勘查线系统是先布置勘察线,然后在勘查在线进行勘查工程布置用以编制出不同方向剖面图来反映地质构造形态,研究含煤性变化及地层接触关系。勘查线种类:①主导勘查线;②基本勘查线;③辅助勘查线勘查线布置方式:①当地层产状明显沿一定方向变化不大,为简单的单斜时,勘查线垂直地层走向成平行排列的方式布置;②当地层褶皱紧密,两翼走向虽有变化但基本与褶皱轴向一致,且为线状褶皱时,勘查线垂直褶皱轴向成平行排列;③当地层走向有大的方向性变化,且主要走向呈弧状时,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勘查线可在其延长线方向上相互斜交;④当地质构造为盆地或穹窿构造时,勘查线呈放射状排列;⑤当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地层产状在勘查区内变化大且无规律时,则在勘查区内勘查线采用平行、斜交、或放射状排列的综合布置方式。P154 7.勘探工程施工原则:勘探区的各种勘探工程的施工顺序应按照由已知到未知,先地面后地下,先浅后深,由稀而密的原则安排,同时也必须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运用。

1)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根据已进行过研究和揭露地区的地质资料,来推断未揭露地区地质情况而依次布置的勘探工程。(这条原则常运用于新区的煤田普查工作、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和掩盖式煤田追索弟子构造和煤层露头等,根据已知勘探工程资料逐步向未知地区布置和施工勘探工程)2)先地面后地下、先浅后深的原则:即先进行地表和浅部的地质工作,在搞清和掌握地表和浅部的地质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和推断地下深处的地质变化再进行深部勘探工程的施工。(这是因为掌握地表及浅部地质特征后有利于指导深部的地质勘探工作。地表及浅部的地质规律可以通过地质填图或采用山地工程,经直接观测与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而这些资料最为正确可靠)

3)由稀而密的原则:指勘探工程的间距应随着不同勘探阶段要求的提高而相信地加密。在同一个勘探阶段内,勘探工程的施工也应由稀而密,除优先施工主导勘探线工程之外一般先施工基本工程后施工加密工程。(这是因为采用由稀而密的原则有利于选择资源条件好、勘探或开发比较有利的地区,避免造成勘探工程的不必要浪费)

料和数据进行及时的编录和综合整理。

6)其他:在掩盖式煤田的综合勘探工作中也需与物测队密切合作,共同做好“三边”工作,使地震与钻探工作紧密结合,指导双方的施工,以提高勘探效果。

煤炭储量 :指蕴藏于地下,经过一定地质勘查工作,确定符合储量计算标准,具有一定工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煤炭资源量。

勘查工程布置系统:指勘查工程在平面上的排列形式。

原始地质编录:是指在煤田勘查工作中,对勘查工程所揭露的各

种地质现象进行描述和记录,并整理成原始图件、数据和文字表格等

综合地质编录: 在煤田勘查过程中,把所获得的各种原始地质资

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研究,然后用文字、图件、表格等形式表示出来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4、资源/储量估算面积的确定中的边界线有几种?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有那些?(11分)

边界线有:1)井田边界线;2)内边界线;3)外边界线;4)最低可采边界线(4分)

估算方法有:1)算术平均法;2)地质块段法;3)等高线法;4)地质块段—等高线法;5)断面法;6)多角形法;7)采用计算机手段估算资源/储量(7分)

2、勘查线有那些种类?基本勘查线的布置方式有那些?(8分)种类:勘查线可分为主导勘查线、基本勘查线和辅助勘查线三种。(3分)布置方式:(5分)

(1)当地层产状明显且沿一定方向变化不大、为简单的单斜时,勘查线垂直地层走向成平行排列的方式布置。

(2)当地层褶皱紧密,两翼走向虽有变化但基本与褶皱轴向一致,且为线状褶皱时,勘查线垂直褶皱轴向成平行排列。

(3)当地层走向有大的方向性变化,且主要走向呈弧状时,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勘查线可在其延长方向上相互斜交。

综合勘查方法 篇6

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310030

摘要:岩土工程勘探是一门技术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勘探技术在工程建设过程的运用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了保障。本文主要从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岩土工程勘查现状、综合勘查技术在岩土工程勘查中的应用、勘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探技术;地震波反射法

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的对象是建筑工地的岩石和土壤,是一个长期形成的产品,受区域地质环境、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其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多。因此,不断加强新技术的使用,推动了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确保工程的施工进度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于保证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促进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

岩土工程勘察是对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进行识别、分析、评价的观点和技术方法。岩土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科,涉及到气象、水文、地质、岩土力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等学科。现阶段,我国关于此方面科学研究尚薄弱,而且由于有效的技术手段、仪器和设备不足,故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先进方法也运用得很少。我们在工程地质学面前存在着大量问题仍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去解决。

二.岩土工程勘查现状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连续使用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积累了更多的工程实践经验。但随着项目建设和发展,探索工作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岩土工程勘查的主要对象是岩土体,基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区域地形较为复杂,各个地区的地质条件以及岩土特点也都大不相同,给岩土勘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勘查人员应针对当前面临的情况,熟悉了解勘查现场的地质情况,对工程地质条件作出科学、准确的评价,为勘查工作提出有效的建议。

三.综合勘查技术在岩土工程勘查中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众多的国家,有许多特殊的岩土类型,有许多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在工程建设前,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提前采取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岩土工程勘察所占工程投资比例甚低,但却可以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和指导,以正确处理工程建筑与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避免或改造不利条件,减少工程后期处理费用,使建设的工程能更好的实现多快好省的要求。因此,工程建设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就显得相当重要。

四.勘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4.1忽视外部环境因素,如地形地貌,导致其对工程区地质环境没有全面的认识,基础层的变化规律不能合理掌握,导致工期延误和工程造价的增加。对于施工环境和施工中的忽视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设计误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施工现场环境条件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4.2 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在探索工作中还是采用传统文字、图纸、表格等形式,设计人员无法从分析中获得的结果进行调查,从而在使用中产生的信息和处理困难。另外,数字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不是很成熟,并不能完全实现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匹配,从而使使用的宽度有一定的限制。

五.综合勘查技术

5.1横波反射

浅层地震横波反射法主要是利用地下介质对于波的阻抗差原理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过程中,相对波阻抗差,产生反射、反射波信号通过地表探测数据接收并记录反射波振幅和相位的时空特征。与纵波反射法相比,横波反射法相对较小,相对较低的横波速度,垂直分辨率相对较高。

浅层地震横波反射法主要是利用地下介质波阻抗差原理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过程中,相对波阻抗差,产生反射、反射波信号通过地表探测数据接收并记录反射波振幅和相位的时空特征。与纵波反射法相比,横波反射法相对较小,相对较低的横波速度,垂直分辨率相对较高。

5.2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阻率测量方法是建立电场,改变电场的相对位置,通过电力供应电极与地面的相对位置。在地上测量了电场的相对变化,推导出地层电阻率的变化,进而达到了探测目的。

5.3多道瞬态面波法

该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表面波在多层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特性,通过对瞬态冲击力作为源的相反波激励,使表面在脉冲载荷作用下波动,通过传感器对垂直分量的波形记录和微波信号处理,清晰的色散曲线。由于岩石和土壤介质的色散曲线和结构形态的变化,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而可以通过这种内在关系进行分析和处理,达到地质体的探测目的。

六.工程运用实例分析

6.1工程简介

一个项目占地约109亩,建筑面积90000平方米,和一个单一的6层建筑,对于沉降度有着较高的要求。。首先,根据设计方提出的勘查要求,可以率先通过常规钻探和原位测试等手段,对拟建场地内的地质结构和主要持力层状况有一个大致了解,对于其桩基的持力层采用埋深约40~50cm的碎卵石层。其次,在具体的勘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该碎卵石层面东西两段之间较平,但是两段之间层面突变。通过钻孔工作显示出碎卵石层面的最大标高差超过了10cm,最大坡度达到了45°,对基础工程的建设存在着较大的影响。为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组成了专项工作组对卵石层存在的异常进行了综合勘查。

6.2勘查的目的

在这项调查中,常规钻井点间距为20 ~ 30cm,根据钻孔的地质条件,只能从勘探点之间的地质变化推断,不能得到一个更准确的判断。为了分析碎卵石层的具体变化情况,特别是层面高低标高差及坡度的变化情况,采用综合勘探技术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从点、线、面等立体方位对其进行解析。本次主要采用的是以上提到的横波反射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瞬态面波法三种方法,其判别精度精确到了2~3cm,并结合了钻探精准点进行了相关地质信息的校核。

6.3综合勘探技术的运用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这个项目是基于CDP技术,接收通道个数为12,通道的距离为2cm,偏移距离为4cm,炮间距离为2cm,覆蓋次数为6次。此次勘探过程中,横波在风化岩层面以及淤泥、碎石层面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反射,除风化岩以外其他界面所产生的反射波都具有较强的能力,反射同相轴明显。另外,采用单个排列电极的高密度电阻率法,电极总数为60根,排列间距为3m,同时采用二级装置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电阻率随着岩土层深度的变化呈低-高-低-高的变化,判断出其电性层可大致分为4层。

七.结语

由上可见,岩土工程勘察对于工程建设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复杂性以及多变性的影响因素是比较多的。在岩土工勘查中,应该加强对勘察综合技术的运用,保证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促进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书建.岩土工程勘察方法与实例分析[J].科技信息,2012(32)

[2]金光磊.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探讨[J].河南科技:上半月,2013(05)

综合勘查方法 篇7

关键词:缺水,物探找水,方向对策

西北、西南地区作为我国跨世纪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区域, 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但水资源短缺已严重的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如何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选择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综合技术寻找地下水, 是目前水资源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沙漠地区埋藏于浅层咸水下的深层淡水的寻找以及黄土地区深部孔隙、裂隙、岩溶水的勘查, 是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勘察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南方岩溶发育区和红层分布区寻找含水岩溶及孔隙、裂隙水的物探工作也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 如何针对西部水资源特点, 合理地选择地球物理勘探综合技术方法寻找地下水, 提高地下水勘查效率, 是西部水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要环节。物探方法是依据含水层、含水岩溶管道以及构造裂隙破碎带的物理性质 (如电阻率和地震波速) 有别于隔水层或围岩来进行地下水勘查的一种间接方法。它得到的仅是物性层的空间分布情况, 其结果必然有多解性。减少与排除多解性的途径:一是利用目的层与非目的层物性差异的多种参数开展综合物探工作;二是结合有关的地质、钻探及测井资料, 将物探结果与地下水矿化度、岩性及构造等水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 最终做出合理的地质解释。

1 孔隙水勘查的综合物探技术方法系列

孔隙水是指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层以及第三系、白垩系半胶结地层中的地下水, 第四系松散层在西北地区广泛分布, 第三系、白垩系地层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准葛尔盆地等。物探勘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含水层结构及其富水性、地下水埋深和地下水矿化度。孔隙水勘探技术国内外均已较成熟, 一般情况下采取直流电测深法或激电测深法较为适宜, 成本低、方法简单而普及, 视电阻率参数可确定含水层结构和地下水矿化度, 激电参数用于了解富水性。但有的地区常规电阻率法工作难度较大, 如沙漠区地表极为干燥, 电极接地电阻较大, 供电困难;对于浅部高矿化度地区, 电阻率偏低, 导致供电电流过大, 需要大功率供电设备, 且测量电压信号小, 影响观测精度;部分地区地形条件不利, 不易开展工作。此时可选择电磁测深法, 如频率域电磁测深法 (EH-4电导率成像系统) 观测系统输入阻抗较高, 易于开展工作, 效率高;瞬变电磁法可采用磁源激励回线, 不涉及接地问题。在西北缺水地干燥, 地形条件复杂, 常规电阻率法工作难度较大, 采用EH-4DIA电导率成像系统较为方便地查清了地下淡水体分布特征, 经钻探验证相吻合。

2 岩溶、裂隙水勘查的综合物探技术方法系列

岩溶水主要指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岩溶管道水, 即为地下暗河。岩溶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频繁, 地下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 纵向上具有双层或多层结构。物探勘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明岩溶管道的空间分布特征, 但受其规模和埋深条件的限制物探找水难度较大, 可选择的物探技术手段有探地雷达、EH-4电导率成像系统、瞬变电磁法以及浅层高分辨率地震。探地雷达在其有效勘探范围内可探明异常体形态特征;EH-4系统能够反映地下裂隙、岩溶发育情况, 但当地表介质分布不均匀时产生静态效应, 甚至无法做出合理解释;瞬变电磁法观测纯二次场, 对探测高阻围岩中的低阻异常体空间分布特征。当岩溶管道水埋深大于100m时, 目前可利用的方法有瞬变电磁法、浅震技术, 但应用程度尚不成熟, 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裂隙水包括构造裂隙水和碎屑岩层裂隙水。在西部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区, 构造裂隙水主要指西南红层构造裂隙水和西北鄂尔多斯盆缘、其他山区基岩构造裂隙水;碎屑岩层裂隙水主要指西南红层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和浅层层间承压裂隙水。上述两种类型地下水勘查中物探技术的应用程度较为成熟, 国内外均已有成功的经验。

对于构造裂隙水, 物探勘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构造裂隙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富水性, 在实际工作中, 首先快速、准确地查明构造裂隙带的平面分布特征, 可选择的方法有直流电阻率剖面法、电磁剖面法、音频大地电场法、甚低频法等 (其中直流电阻率剖面法效率较低、受地形条件限制大, 但该方法较普及) ;在此基础上, 选择有利地段了解构造带的地下空间展布情况及其富水性, 一般情况下, 在地质背景清楚、条件简单的地区, 激电测深法较为简单、实用、有效, 视电阻率参数可了解构造带岩性结构变化, 激化参数可确定富水部位;在条件复杂的地区, 可利用频率域电磁测深法 (EH-4系统) 了解构造产状及裂隙发育情况, 进而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确定含水层段和富水性。内蒙古边境阿拉善盟苏宏图西北部为环境恶劣、人烟稀少的玄武岩荒漠戈壁, 当地军民长期饮用高氟苦咸水, 许多部门及单位都试图寻找淡水而没有成功, 199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利用音频大地电场法、激电测深法, EH-4电导率成像系统等综合物探技术找水方法在该地区找到了可饮用水, 钻探结果井深105m, 出水量542.2m3/d, 矿化度0.76g/l, 属优质饮用水。

碎屑岩层裂隙水勘查目的类似于浅层空隙水, 既主要了解含水层结构、富水性以及地下水矿化度变化程度。采用的物探方法主要有直流电阻率测深法、频率域电磁测深法 (如EH-4电导率成像系统) 、瞬变电磁测深法, 对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 在其他物探工作基础上, 选择重点区采用NUMIS核磁共振技术确定含水层的深度、厚度、给水度及水量多个参数。

3 方法展望

各种物探方法都有其自身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因此在解决某类地下水勘查的问题时, 选择最有效、经济的技术方法系列, 是关系到勘查效果和效益的首要问题。考虑到各种物探方法在解决各种地下水勘查任务的适用性和经济性以及地下水勘查难易程度, 在总结国内外的找水经验以及近两年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成果的基础上, 拟定针对不同类型地下水及不同赋存条件下的地下水勘查物探技术方法系是关键。可见, 上述物探方法系列总结对西部水资源勘察工作具有参考借鉴价值。可概括为:

1) 松散孔隙岩类苦咸水区中寻找成片淡水、沿海城市海水入侵预防与监测, 其最基本的地电模型是建立在电性基础上, 以研究地下水矿化度过渡变化中电性差异, 因此利用电阻率法具有快速、经济之优势。

2) 岩溶、裂隙水其勘测目的是确定地层结构、基岩界面、准确确定基岩构造部位、构造发育规模等。对于这类地下水勘查应充分考虑勘查区的地质条件、构造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建立不同地球物理场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 其方法应用较广泛, 但目前, 较理想的方法是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 同时辅以瞬变电磁测深及浅层地震法进行物探方法组合, 其勘探效果较为显著。

参考文献

[1]陕甘宁内蒙四省区地矿局, 陕甘宁内蒙白垩系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 1986.

[2]王兵, 董建国等.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找水工作总结, 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论文集, 第一集,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3.

综合勘查方法 篇8

最近几年,在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下,矿产资源在各行业工作过程中需求日益剧增,但是在矿产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各类隐患与问题不断的出现,例如:矿洞坍塌、矿坑漏水等,这些问题产生在增加采矿成本的同时,还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完善勘查技术、加大勘查的力度、控制好管理措施,从而能够提升采矿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保证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

2综合物探法概况

2.1综合物探的原理

在采矿的过程中,由于地质结构的不同地质中的物理特征也存在差别。而综合物探它是能够通过仪器将数据信息进行反馈,通过对物探地质的整体结构严重的辐射与密实度进行测量后进行综合判断。在工作的过程中,勘探人员通过按照电子仪器所呈现相互来的相关数据与图像,能够实时的对地质结构进行定量分析,能够全面的对地质结构稳定性与岩石辐射状况进行了解。在实践过程中,使用综合物探在能了解岩层类型与结构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知道金矿的开采工作有序进行。

2.2综合物探概述

综合物探,其主要是在矿产勘查的阶段中,有效的将地质、化探、物探等技术综合应用,进而实现最佳的采矿要求。矿产勘查的主要作用其在于能够有效的开发资源储蓄与发现储蓄位置。就现阶段的矿产勘查工作来说,在保证必要的地质勘查前提外,还需要保证勘查工作具备科学性,保证勘查可以精确、完善的将矿产的分布规律得出,从而满足开采的主要标准。基于此,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在实际过程中很大程度决定在勘查方法与技术选择的过程中,一直以来,在综合物探应用过程中,我们最求的是经济效益、地质问题与方法技术的选用,因此,想要实现良好的开采效果需要进行因地制宜的解决存在问题。

3几种常用的物探技术

(1)电磁法。在实践过程中,因为工作原理的不同,电磁法能够分成连续与瞬变两种类型,电磁法的主要功能在在于能够有效的对岩层低面进测探,能够达到探测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在进行金属矿床的寻找与地址结构的探测时采用最多;而瞬变磁场主要是通过相应的电源装置,通过对地质进行电磁发射,通过利用磁场脉冲的特点对地质结构进行勘探。(2)电流法。通常情况下,在对金矿勘查的阶段中,不同岩石间相互的含水量与电阻率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应用电流法进行勘探,可以将地理结构中不同地质的电阻率与含水量测量出来,这种方法能够按照不同岩石的含水性与电阻率进行开展。通过对电阻率的数据测量,能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将结构中的地理位置确定,能够清晰的判别岩石中各种类型的含水情况,这样能够实现地理结构定性分析。另外,在进行电流场的数据图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外界因素对数据分析带来的影响,例如空巷巷道等空间影响,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深井对测量电场分布的影响。

4综合物探法的实际应用

4.1地质概况

某金矿矿区项目基岩结构单一,其中花岗岩石为主要的构成结构,同时还有少量的黑石、斜刚石。在对该矿床开采与应用的过程中,主要的勘查手段采用的是综合物探为主。

由于该矿区中花岗石占据多数,并且岩石有着比较高的密度,并且密度之间的相互密度差为0.2-0.6倍,矿石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对其进行勘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采用了综合物探法进行应用,如下就应用过程进行分析。

4.2物探准备工作。

在本次的物探准备工作中,首先布置了5条长测线路,其中有2条线路向EW向测线,编号设定为E1/E2;3条测线向位为SN测线,编号设定为N1/N2/N3。另外,在实践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对EW向构造进行全面的连通了解,还在矿区中布设了3条SN短路测线,编号分别设定为J1/J2/J2。

4.3物探方法

在完成相关的布线工作之后,采用的问物探方式为电流探勘,在这个过程中,电流物探方法主要包括了方式有电阻率测探法与电阻率联合剖而法。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在所有的测线上均采用电阻率联合剖面法进行测量,运用该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有效的将地质结构体的位置进行确定。其中,电阻率测深测量分别在东西想测线E1与南北侧向线N2中进行应用,在该过程中,电阻率测探能够精确的将该地质结构的产状得出,并且还在所有的长测探进行了频率探测测量。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前两种的勘探方法的勘探深度太浅,所以才有频率测深法对其勘查力度进行加大。在本项目中的工区地图上可以得知,工区中的地形起伏偏小,地形属于平坦地形,因此,对于使用电阻率联合合剖面法影响很小。勘查的过程中,物探法的方式有多种,因此,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按照实际的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勘探方式进行工作,显得非常的重要。

5构造定位

5.1南北向构造的展布及形态

在对两条测线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后,能够有效的将地质构造中的具体位置与深部延伸以及产状进行确定。其中经过测线的测定确定F走向,F走向为NE34°,宽度大约为20-50m之间,向西倾,倾斜的角度在70-80°之间,延深>800m。其在NE方向延深与西矿井西边一带延深,往WS方向延伸到南矿井向南一带。在实践过程中,按照异常的强烈度进行推断,其含低阻水交底,具有较高的盐度,因此,通过判断该金矿的矿区属于高压带的深大导水渠道。

5.2南北向构造及容水性分析

通过定位可知,E1/E2两条线属于近东西的测线,两线的相距的距离为400-500m,对这两条线的勘测目的在于能够了解近南北的地质构造,在经过E1线电阻率联合剖面资料的分析以及处理,大致能将4组低阻的异常划分,既是:E1线:220、675/1250/1520m;在E2线的对应位置中,E2表现的距离为510m、840m、1500m和1600m,按照处理的数据与分析后,能够有效的将这4组的低阻异常得出。该测区中,基础岩石为花岗岩石,电性总体来说比较均匀。电阻率通常>1000Ω·m,为了能够对高阻的岩石进行测区,在实践过程中,只有当断裂的构造含水与含矿的时候才能够成为低阻地质,所以,可以将这几个异常推断成断裂构造。

5.3实例结论

在地矿物勘查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在确保工作安全顺利开展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勘查技术方法进行工作,同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矿床进行勘探。

在本次的物探工作过程中,采用的相关方法技术都非常合理,在各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同的物探方法测试得到的资料多数都能够相互的映证,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增加判定解析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联合剖面法能够成功的确定地质的构造与走向;

实例证明,在勘探过程中,通过电阻率测深法能够有效的对地质构造中的产状与倾角进行确定;频率测深法进行测量,能够有效的弥补联合剖面法与电阻测深法深深不够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将地下延深度问题进行解决。

6结语

总而言之,在采矿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各种物探的方法进行指导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综合物探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将寻找矿藏的盲目性与混乱性解决,特别是在金矿的勘测过程中,应用该方法得到的效果尤为显著。

摘要:文章结合作者工作经验,分析了综合物探法在金属勘查中的应用,并且结合实际工程探讨了物探法的使用方式与结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矿,勘查,物探法,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郭有劲.综合物探方法在地下防空洞探测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9(S1).

[2]魏庆余.井下隐伏水的综合物探方法[J].矿山测量,1990(03).

基于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技术的研究 篇9

关键词: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技术,现状,理论分析,发展方向

0 引言

科技进步推动了中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煤炭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在煤炭后期的开采难度逐渐增大。对于如何做好煤炭地质的综合勘查始终是煤炭开采行业领域及新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本文对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1 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基本理论

1.1 煤炭地质理论的基本发展

煤炭地质理论主要是借助于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技术体系, 并在传统煤炭地质勘查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工作[1], 工作主要是围绕地表地质, 在实际的工作中主要是矿产资源的开采, 实现由点到面的一种勘查。当前勘查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快速扫面的过程, 并在整个工作程序中, 依据煤炭地质的相关理论研究, 实现当前含煤地层的合理控制, 并借助于煤气层及天然气相关水合物的实际情况, 通过对煤田构造的相关区域性的背景[2], 对控煤作用进行合理的控制。在实际控制过程中, 更是通过做好对构造合理地预测及定量上的评价, 正确地把握取煤的实际规律, 最终实现煤炭地质综合勘察技术的构建和应用。

1.2 煤炭综合勘查技术的挑战性发展

煤炭综合勘查技术在实际的发展中, 同样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尤其是煤炭地震三维技术在实际的发展应用, 提高了山区和高原冻土施工的效率[3], 在地形相对简单的地区往往有相对较强的勘查能力。钻探设备在不断的优化过程中, 有更加成熟的钻探工艺, 借助系统性参数监控系统及遥控技术的广泛应用, 提高了煤炭检测及环境监测的精度, 并保证有更全面的地质资料。

2 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现状

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察技术勘查过程中, 更加注重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分布和简单开发。但是就其实质而言, 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的过程中, 现状并不乐观[4]。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煤炭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中国煤炭资源在实际的分布并不合理, 同时煤炭储备严重不足, 中国西部地区有丰富的煤炭储量, 这些煤炭主要位于一些沙漠戈壁和高寒冻土中[5], 开采难度相对较大, 煤炭地质综合勘查进展极其缓慢。

在中国煤炭地质工作人员大力探索中, 中国煤炭发展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不仅要做好中国东部老矿区深部的勘查, 同时也要加强边缘上的全面勘查[6]。并结合中国西部煤炭分布的主要规律和特点, 全面加强环境监测及勘察力度, 在实际勘查中, 通过改良勘查技术, 结合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相关的地质条件, 对不同的勘查手段进行研发, 进而探索出一种循环型经济煤炭地质的综合性勘查技术, 借助先进的技术勘查煤炭地质, 做好地质体内矿种的系统性分析, 实现全面合理的开采[7]。

3 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技术分析

3.1 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的相关体系

a) 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应用过程中, 更要充分地了解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的相关体系, 引入煤炭资源遥感技术, 获取相应的图像数据, 并做好对地貌的有效观测, 在前期的勘查中, 准确地查明各方面的信息。普查勘探过程中, 通过所查明的信息, 充分地了解地表情况及地下情况;

b) 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引入的过程中, 要保证煤炭生产有着一定的安全性。对于中国西部地区而言, 主要有多样化的煤炭地质构造和类型, 在实际的煤炭地质工作中往往有较大难度, 采用机械化采煤方法要求有合理的、精度较高的地质报告及相关的建井设计, 依据于相关的设计要求, 合理地应用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查技术, 广泛应用3D地震勘探技术, 全面提高煤炭综合勘察的效率;

c) 快速钻探技术引入过程中, 通过对钻进工艺加以选择, 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合理使用快速钻探技术。当前快速钻探技术中, 不仅有气动潜孔锤钻进工艺, 同时也存在液动冲击回转钻进工艺。对于煤炭资源勘查信息化技术而言, 引进过程中, 主要是提高开采的质量, 并降低开采过程的工作量, 通过将数据资源全面共享, 做好资料的合理存储和管理, 在实际的资源管理中, 加强对环境的合理保护, 加强煤矿区的环境监测, 实现环境的综合性保护。

3.2 煤炭地质复杂条件下的勘察模式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 但是对于煤系赋存而言, 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 长期以来, 在实际勘察过程中, 煤炭地质往往有相对较好的自然环境及相对简单的地质条件。单一的勘察技术和勘察方法难以使用时, 需要依据实际情况, 综合应用多种勘察技术和勘察方法, 做好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工作效率。在对综合勘查方法体系确定的过程中, 要以提高勘察效果为前提, 依据实际地理条件和相关的地球物理条件, 合理地选择勘察技术手段。

a) 针对中国西部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 尽可能在高寒环境中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性的调查, 可以借助遥感地质技术和地质填图技术, 结合施工钻探工程, 合理地利用含煤区块, 保证在较好物性条件地区合理应用钻探工程和物探工程;

b) 在中国西南部岩溶地区煤炭地质的勘察中, 要借助地表、地质填图技术及遥感技术, 提高勘察工作效率, 保证煤矿有更好的建设和发展;

c) 对于中国东部老矿区的开采勘察过程中, 要合理地应用遥感技术和地质填图技术, 在大比例尺填图模式中更好地应用钻探配合的相关手段和技术。

煤炭地质综合性勘察技术并不是单一的技术, 往往需要借助遥感技术、钻探技术及地表地质填图技术, 实现对复杂煤炭地质的简单化和高效率性的勘察, 推动中国西部煤炭及东部老矿区煤炭地质的全面勘察, 保证中国煤炭地质综合性的勘察和发展。

4 结语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 煤炭地质综合性勘察过程中, 更要结合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 做好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理论支持, 采取遥感技术、钻探技术及地表地质填图技术等多技术形式实现煤炭地质的勘察。在实际的应用中, 结合先进技术, 实现对复杂煤炭地质的简单化和高效率性的勘察, 并借助相对准确及纤细的资源数据, 加快煤矿资源的合理开采, 加快煤炭工业的发展进程, 从根本上全面发展中国煤炭资源经济。

参考文献

[1]李涛.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的关键技术研究[J].能源与节能, 2014 (9) :143-144.

[2]何晓东.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J].才智, 2013 (18) :204.

[3]侯双宝.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关键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1) :92.

[4]王振.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J].中国煤炭地质, 2014 (5) :57.

[5]刘和才.总结分析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和重点技术[J].科技视界, 2014 (32) :325.

[6]吴文君.关于地质找矿整装勘查工作的几点认识[J].中国矿业, 2011, 20 (2) :64-66.

综合勘查方法 篇10

1、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分析

实践中可以看到, 传统国内煤炭地质勘查主要集中在对地表地质的研究上, 往往以就矿找矿作为基本原则, 由点及面, 对地质进行综合勘查, 然当前的煤炭地质综合勘查工作以快速扫面和面中求点为原则, 因此勘查程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其理论依据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来看, 对含煤地层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层序地层学、煤炭地质构造、成煤作用以及煤伴生煤层气和水合物研究方面, 这些理论和学科的研究, 为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理论支撑。比如, 煤炭地质构造研究发展理论, 为其背景研究成效非常的显著。据调查显示, 当前国内东部动力学备受关注, 矿井构造预测与评价过程中, 成为煤田构造问题研究的新亮点。当前煤炭地质综合勘查过程中, 提出了煤系高分辨层序地层、陆相成煤以及海侵成煤幕式等观点, 并且对聚煤规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 盆地动力学研究、煤田滑脱构造探析、以及控煤构造样式等新成果, 全面推动构造控煤的实用化和深入化。

2、当前煤炭地质综合勘查关键技术分析

近年来,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技术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实践中常见的几种关键技术主要有地球物理勘查、遥感、信息化以及快速钻探和环境遥感监测等技术, 具体分析如下:

(1) 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中的地球物理勘查

实践中可以看到, 国内聚煤盆地的种类非常的繁多, 而且其构造也非常的复杂, 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煤炭地质勘查的难度。传统的供建井设计建设的地质报告中, 仅能看出初级阶段采区落差超过30米断层, 因此其精度难以达到建井设计及其开采之要求。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 以3D勘探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地球物理勘查解决了这一问题, 对于提高煤炭地质综合勘查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分辨率3D地震技术的应用, 有效地提高了煤炭地质勘探精度, 由传统可查明落差只有10至20米的断层, 逐渐提升到现代的可查明落差的小断层 (一般在3至5米之间) , 其幅度可在5米波状范围内起伏。同时, 也扩大了煤炭资源的勘探领域, 比如山区、沙化以及水域等复杂地质条件, 而且该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探测出煤层的厚度与地质结构的变化, 应用范围非常的广泛。

(2) 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中的遥感技术

对于遥感技术而言, 其具有视域广、成本低、效率高以及综合性强和多层次性等特点, 在现代煤炭资源调查与评价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国内遥感传感器种类的不断增加, 遥感图像自身的分辨率也在不断的提高, 加之遥感数据信息的获得和处理水平不断提高, 其在煤炭资源调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据资料显示, 国内煤炭资源分布非常的广泛, 采用遥感技术可直接探寻煤层以及煤系。具体操作步骤是:先利用大范围比例尺对地质情况进行遥感调查, 尤其要注意选择赋煤地段, 开展较大比例尺的遥感地质填图工作, 然后结合常规的一些地质勘查手段, 以提高煤炭资源的勘查效果。对于遥感技术而言, 其在煤炭地质综合勘查过程中的应用, 注重以查明控煤构造以及找煤为主要目的, 在此过程中还要加强物探和钻探等地学信息的有效利用。

(3) 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中的信息化技术

将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煤炭地质勘查过程中, 从野外数据信息的采集, 到地质报告编制等工作环节, 基本上都实现了信息化和数字化, 而且地质报告也以电子版的形式呈现。实践中, 应充分结合当前国内煤田资源的实际勘查与资源开发状况, 充分考虑地测空间信息数据的性质和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和设计一些适合煤炭地质勘探和资源开采的相关软件平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使煤炭地质勘查信息数据、地质报告的编制信息化以及信息共享等得以实现, 而且大量的数据信息处理与图文制作也都更加的科学化, 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应用, 促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了信息的有效共享, 这对于全面提高煤炭地质综合勘查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中的快速钻探技术

随着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水平的不断提高, 钻探装置也在不断的更新, 施工工艺大幅度改进。根据国内煤炭地质状况以及含煤区自身的多样化要求, 应当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钻进工艺。比如, 空气泡沫、潜孔锤反循环、气动潜孔锤、液动冲击回转以及受控定向等煤炭地质快速钻进技术。在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施工过程中, 全液压顶驱钻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已经基本上取代了立轴式或者转盘式的钻机, 这是煤炭地质勘探装置自动化发展的最新成果之一。快速钻进技术的应用, 使国内煤炭地质钻探工作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煤炭等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可以肯定的是以煤炭为基础的现代能源结构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因此加强对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和技术的研究, 意义重大而深远。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能源成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 因此煤炭地质综合勘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加强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的应用, 对于煤矿开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关键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胥哲张艳秋.我国煤炭资源勘查新进展与发展方向[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01)

[2]陈冰凌.煤炭资源勘查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实践[J].软件导刊, 2012 (11)

[3]李军成飞.综合物探测井方法在地质找煤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 (12)

[4]王磊.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质勘查业务战略定位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1 (01)

对矿产勘查理论和方法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矿产地质;勘查;研究;技术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21-0226-01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的需求与日俱增。大型矿产的发现非常迫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地质勘查是商业行为。与实物产品不同,矿产地质勘查的产品不是矿床,是数据、信息,是阐释地下矿床奥秘的说明,是指引矿产开发的作业指导书。没有这些数据、信息的矿床,是自然自在之物,没有使用价值。同时,矿产地质勘查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如果能在找矿理论和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同时具有高收益性。

现今的矿床模型和成矿规律有地区的局限性。现今矿床学还没有完全揭示成矿的本质,因此,矿床研究应当深化,应透过地质现象揭示出本质的、定量的、通用的规律。建立新的找矿勘探理论体系,已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1对同位成矿理论的论述

重要的、巨型的成矿区带的形成,规模大的矿床特别是超大型、巨型矿床的形成,均具有同位成矿的特征。这就是,在同一空间范围内、同时代与不同时代、同类型与不同类型、同矿种与相关的不同矿种,均可出现相对稳定的大规模的同位成矿作用,明显地反映出同位成矿的客观规律。因而国内外有色金属矿产,大部分或绝大部分就集中在上述的重要成矿区带和矿床、矿体中。同位成矿需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成矿热活动中心,该中心无论是在同时期成矿和不同时期成矿中均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机离开成矿热活动中心大距离地迁移,这是前提条件;与此条件相匹配的是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相当规模的有利成矿的流体活动,及其赋含不同成矿物质流体保持向同一部位迁移;在地壳演化运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或前后一致的成岩、成矿通道;具有相对稳定有利的矿质淀积的构造、建造和封闭条件;还要有成矿后良好的保存条件等。只有这些成矿有利条件处于最佳配置与协同作用下,才能产生同位成矿,形成重要矿产。同位成矿的特征是:成矿具有集中产出的特点,成矿中心与改造成矿中心具有一致性,或相对稳定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矿化及其不同种类的分带明显、规模大,因而可出现相关的不同矿种规模大的矿床共生产出的特征;成矿岩体(岩脉)具有充分演化分异特点,这与其他特征一起,标志着在自然界总的非平衡态中,存在局部平衡态,有利于形成“同位成矿”;相关矿种、类型矿床产出地区的深部,存在规模大的岩体(基性至中酸性等)或岩基,曾构成上地壳中的岩浆房,是成岩、成矿流体深部演化分异中心和成矿的主要物源与热源等。

2对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研究

1)研究地壳运动特点,分析成矿地质环境。为此要建立区域地质事件表,研究成矿时代特别是主要成矿期与地质热事件在时间上的匹配关系,并运用地、物、化、遥综合资料分析成矿地质环境,查明在此环境下的构造、建造、陆壳基底成分和深部地质等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2)沿着有利成矿区带找矿,效果更好。要弄清区域性深大断裂及其断裂构造组合特点,研究与区域成矿带关系密切的深大断裂带的特点及其展布方向,查明控制矿田、矿床展布的次级断裂构造发育特点。常出现的情况是:控制矿田、矿床的断裂构造多与控制区域成矿带的深大断裂呈大角度相交产出,并可以一定的间距近平行排列出现,这就是所称的横向矿带规律;同时,在不同构造应力场的条件下,还产出与区域深大断裂带近于平行或斜交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田、矿床成矿带,并也以一定的间距近平行排列产出。因此,沿不同级次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断裂追索,对比成矿地质条件,易于取得好的找矿效果。

3)重视矿化信息。要深入研究找矿信息,充分运用好这些信息指导找矿。在找地表矿、半隐伏矿时,遥感地质、化探找矿信息,具有找矿开路的先锋意义,结合其他找矿信息综合研究评价,易于快速收到好的找矿效果。找隐伏矿,进行矿产深部评价时,必须要有相关的物探找矿信息作为依据;要重视所获得的找矿信息反映的剥蚀程度,有的地表信息好但已剥蚀较深找矿前景不大,然而一些情况表明,上部出露的矿种类型已剥蚀深,而深部可出现相同矿种不同类型,或不同期次、不同矿种、不同类型、不同层位的隐伏矿床;要认真研究找矿信息产出特点、空间展布及其分带规律,这对指导主要矿种类型的找矿,寻找共生矿产和相关成矿系列的矿产,确定矿区(或矿化集中心区)自然边界与划分矿区矿化不同产出特征的类型等均有重要意义。圈定矿区自然边界是根据矿化及相关信息产出特点与分带、地质构造特点的差异和深部大岩体(岩基)产出状况等条件予以圈定。在矿区内按矿化产出的特征不同,可分为多中心成矿矿区、主单中心成矿矿区和介于这两者之间主多中心成矿矿区。在注意矿区不同类别的情况下,努力寻找不同成矿中心(含隐伏中心),特别是其中的主要成矿中心,这对取得找矿突破甚关重要。进而要根据主要矿体的自然形态、产状与展布特点,主矿体中矿化富集部位的分布和主要矿化地段、矿致异常与构造、建造等之间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控矿条件及其展布规律,结合有关找矿信息,预测找矿部位和找矿前景。

4)部署勘查工作。要根据工作地区的地质矿产情况或类似地区的情况,建立地质一遥感一化探一物探综合找矿模式部署找矿勘查工作。有针对性地优选不同工作阶段的最佳找矿技术方法手段及其组合,按工作任务不同分层次组织实施,以取得好的找矿效果。①矿山及外围找矿勘查工作。要按照以点为主,点面结合的原则开展工作。总体说,工作有三个层次:一是矿山本区及其深部找矿,保矿山坑口生产;二是在矿山近外围、矿山开拓系统附近可延展到的部位找矿;三是矿山外围或矿山之间的有望矿带中找矿。要求在矿区范围内统筹部署好地、物、化、遥相配套的大比例找矿勘查工作,并要求不同的大比例综合性地质工作与之配套,以便最佳使用所获找矿信息。同时强调必须做好有针对性的物探工作和地下物化探工作。在实施中则根据急需程度逐步推进。②成矿区带找矿勘查工作。要按照由面到点、点面结合,落实到点的要求进行。也分三个层次工作:一是成矿区带小比例尺(主要是1/20万)矿产地质多信息综合研究,初选出找矿有望的矿点异常,圈定找矿远景区;二是在找矿远景区进行1/5万左右比例的化探、遥感、地质、重、磁等工作,进一步筛选出找矿有望矿点、异常,并做好检查评价,圈定找矿靶区;三是在找矿靶区内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选出找矿靶位,对找矿靶位要做好地表系统揭露和大比例尺地、物、化等工作。择优进行深部验证、找矿,提出矿产概查和普查基地。

3结束语

综合勘查方法 篇12

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在改期开放前期, 因为发不起工资, 业务荒废导致了人心涣散, 专业技术人才瓦解、流失, 是新世纪西部大开发的热潮给了地勘单位以重生的机遇。除了完成国家和地方地勘项目, 从2007年起, 该单位还积极开拓起了境外矿产勘查市场, 承担了老挝东泰钾盐矿区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绘项目和老挝甘蒙省龙湖矿区西段钾镁矿详查, 各项精度指标优良, 成绩显著, 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对于该单位自身的发展也是很大的促进。在市场化的蜕变过程中, 现代测绘技术的引进和运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电脑、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测量仪器的高度智能化, 3S技术 (GPS、CIS、RS) 集数据采集、处理、运输、显示于一体, 成了现代测绘技术的核心, 具有测绘自动化程度高、测图精度高、图形属性信息丰富和图形编辑方便等优点[1]。现代测绘技术和传统测绘技术的综合运用, 使该单位在矿产勘查的作业速度、成果质量、效益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利用GPS来布设工程测量控制网

无论是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设计, 都需要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 作为各种测量的基础。如果所勘测的矿区内已有国家控制点时, 则用插网、插锁等方法布设加密网, 否则就需要建立独立控制网了。传统的测量技术是采用经纬仪、水准仪、大平板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来进行测绘工作, 受限制的条件较多, 不仅耗时长、费用高, 精度也往往达不到理想的状态。直至GPS特别是GPS RTK在野外测绘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才结束了以往一台全站仪打天下的工作局面, 乘上了现代测绘技术的高速列车, 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质的飞跃。

利用GPS技术来布设控制网, 点位的分布情况视具体的工程需要而定。一般来说, 工程控制网的范围和点位隔距都不是很大, 点位选择的灵活性较小, 埋石时由于点位精度要求不是很高, 可以机动处理。而当测区范围不太大时, 点位可以灵活布设, 而不必考虑点距及点的通视, 给测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一般来说, 区域面积在100km以内的测区, 联测5-7个高精度的已知高程点就可以了, 而区域面积在100km以上的测区, 联测8-12个高精度的已知高程点, 便可以通过高程拟合的方式来取得所有控制点的高程, 必要时可以进行水准面的精化来使已知高等水准点分布均匀, GPS拟合高程也能够达到相应等级的水准高程的精度[2]。

使用GPS技术布设控制网是测量作业方式的革命性飞跃, 不仅提高了测绘精度, 减轻了劳动强度, 带来了效益的极大的提高, 也直接方便了后期的施工测量。由于GPS所具有的精度高、全天侯、测站间无需保持通视等优点, 目前已大体上取代常规的测量方法, 成为了建立各级控制网的主要手段。国内外实测资料的统计数据表明, 由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缩短了工期, 用GPS技术来建立控制网, 外业费用可以节省约70%-80%左右, 而且随着GPS接收机的性价比不断地提高, 经济效益还会显著地提高。

2 GPS RTK测量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查中高精度、高效率的运用

GPS 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高效率测量方法, 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定位技术, 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工作原理是将一台GPS接收机置于基准站上, 另一台或者是几台接收机置于流动站上, 利用差分原理, 也就是说使用地面基站为接收和解算差分发送差分信息的原理, 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坐标。GPS RTK测量技术精度高, 没有累积误差, 工作模式较为简单、定位速度高、操作方便, 不需要通视, 综合效益高等特点, 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 和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 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的效率。

2.1 运用GPS RTK技术在矿区勘查中放样时, 因为矿区的地形都很复杂, 通视情况弱, 而GPS RTK可以进行远距离作业, 速度快并且不要求通视, 操作方便。

工作时, 以一台架设在相对较高位置的GPS作为基准点, 周围50m范围内不得有信号塔、高压线等干扰, 选择一个已知点作为控制点来布设流动站, 可以是一台或者是几台GPS接收机, 利用电子手薄上的“点放样”或者是“线放样”功能进行工作。通过电子手薄的提示信息, 测绘人员便可以迅速地找到放样点, 节省大量外业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2.2 GPS RTK技术在矿区地形测图中的应用。

大比例尺地形图在矿产勘查详查阶段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测绘方法不仅要先布设图根点, 并且还需要在通视条件下去测量碎部点, 而矿产勘查区域基本上都是高山地带, 地形复杂, 这就增加了测绘的难度, 作业时间长、效率低下。而GPS RTK技术不要求点间通视, 测图时, 甚至只需要一个技术人员背着仪器在要测量的碎部点停留1、2秒, 同时在电子手薄上输入特征编码, 点位精度符合要求后, 把所测的区域内的地形地物点测定后, 由专业的测图软件即可完成所需的地形图。

实践经验证明, GPS RTK测量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查地形测量中有巨大优越性, 改变了传统测量模式, 给测量手段带来了重大的技术变革, 极大地方便了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人员的日常工作, 节省了人力, 缩短了成图的周期。

2.3 GPS RTK控制测量, 是由仪器直接记录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值, 实践证明, 观测值中误差和平均值中误差均可以满足《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中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5.0cm的要求。

由于是实时确定定位精度, 当点位精度达到要求时, 测量人员即可停止观测, 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现代测绘技术与传统测绘技术的互补

因为GPS测量技术具有用途广泛、自动化程度高、定位精度高等优势, 在测量的作业速度、成果质量以及效率等方面是传统的测量技术难以比拟的, 再加之随着国产GPS仪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价格也降到普及的程度, 因而使得GPS测量技术在测绘行业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但是GPS测绘技术自身存在着某些不足和局限性, 比如遇到强磁场干扰、太阳黑子干扰, 及超远距离、遮挡等, 对于测量质量就会有一定的影响, 甚至是完全无用武之地, 比如隧道、矿山坑道等测量。

矿山测量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技术, 需要视具体的情况、分阶段来采取不同的测量仪器和测绘方案, 将GPS测量技术和传统的测量技术综合运用, 以达到最合理、最佳的效果。根据我们的实践, 鉴于GPS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建立工程控制网应首选GPS方案, 在进行地下工程、坑道测量中, 地面首级控制网可以采用GPS技术, 在地下坑道测量中还需要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来完成;在测定碎部特征作业中, 大多数的情况下采用全站仪更具有优势[2];而放样工程, 多数情况下, GPS技术则更具有优势。

4 结语

虽然现代测绘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但是目前通行的测绘技术, 还是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 那就是所有测绘作业都需要建立测量控制网, 离开了控制网, 任何测绘作业都无法进行。即使是最能体现当代测绘水平的GPS RTK技术, 也要利用已知控制点来设立基准站, 精度受作业半径的影响, 因为离基准站越远, 测量误差就会越大。

测绘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就是能够突破现行测绘模式的缺陷, 摆脱测量控制网的束缚, 实现无控制网, 无基准站, 无作业半径, 不受时间地域限制, 在全球任何地区测量点位精度一致, 且仅单人单机即完成全部的野外作业。一种全新的换代技术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那就是自由超站仪[3]。它是一种集GPS接收处理、测角测距一体化的测绘仪器, 主要由动态PPP、测角测距系统集成。这种测绘技术克服了目前普遍使用的全站仪、GPS、RTK技术的众多缺陷, 运用广泛, 是测绘行业的升级换代产品。

总括起来说, 自由超站仪具有以下几大优势:

(1) 自由测绘:自由超站仪完全摆脱了控制网的束缚, 随时可以测量任何一点当前的高斯平面坐标, 作业实施中, 不需要设立基准站、不受作业半径限制, 单人单机即可完成, 实现了自己测绘。 (2) 定位精度高、速度快:自由超站仪工作时, 静态单点定位 (在待测点上观测10分钟) , 精度可达1cm, 动态单点定位 (边走边测, 每个点观测1~3秒钟) , 精度优于30cm。 (3) 无需通视:自由超站仪将动态单点系统、测角、测距系统一体化, 克服了GPS必须顶空通视的缺限。 (4) 图形编辑方便:自由超站仪的动态PPP定位软件具有自动从网上搜索和下载IGS精密星历和钟差、进行非差精密定位解算等功能。 (5) 携带方便:可以直接将接收机里的数据导入移动硬盘, 方便携带。

随着地勘市场的竞争趋向激烈, 老矿山深部和各类隐伏区的探矿难度大, 急需先进、高效的技术方法来指导深部找矿, 这对于中青年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学习、创造性的使用先进技术, 才能够适应未来的地勘工作。且行且努力!

摘要:以3S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测绘技术, 已经在地质、矿产勘查中得到了普及应用。结合矿产勘查中的具体作业, 通过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虽然运用GPS技术在布设控制网以及实时测量方面具有作业速度快、成果质量高等传统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但是GPS测绘技术自身存在着某些不足和局限性。矿产测绘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技术, 根据矿山具体的情况, 将GPS测量技术和传统的测量技术综合运用, 可以达到最合理、最好的测绘结果。瞻望未来的测绘技术, 是突破现行测绘模式的缺陷, 彻底摆脱测量控制网的束缚, 不受基准站、作业半径限制, 可以随时随地单人单机操作的“自由测绘”。

关键词:现代测绘技术,矿产勘查,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淑燕.浅谈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地质工程测量的发展应用[J].科技信息, 2009, 25:37.

[2]吕士花.单英杰.全站仪放样与RTK放样的精度比较[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1.

上一篇:网络题库下一篇:中国式产能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