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规划分析

2024-10-17

水污染规划分析(精选9篇)

水污染规划分析 篇1

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以下简称《水十条》) 任务, 做好《内蒙古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 (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 编制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在规划编制重要性、总体思路及规划定位等方面进行研究, 全面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 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 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内蒙古。

1“十三五”规划编制重要性

1.1“十二五”流域规划工作进展及成效

近年来, 自治区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高度重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为确保完成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自治区成立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切实加强对流域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自治区政府与12个盟市政府签订了“十二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 要求各盟市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经过全区环保系统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根据环保部的考核结果, 该区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考核结果为“好”, 松花江流域和黄河中上游流域考核结果为“较好”。

1.2“十三五”流域规划任务十分艰巨

“十二五”以来,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进展, 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也进一步增加, 流域水质改善、水污染防治任务仍然艰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流域范围加大, 关注度随之提高, 防治压力加大。西北诸河流域纳入“十三五”流域规划中, 松花江流域新增额尔古纳河水系。西北诸河流域主要包括自治区额济纳河、锡林河等内陆河流域。该区额尔古纳河水系为跨国界水体, 涉及的周边国家为俄罗斯和蒙古国。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后, 跨国界水环境问题引起周边国家的高度关注并快速上升为领导人会晤的重要议题。

二是部分河流水质退化, 支流水质总体较差, 大型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现象普遍。经过多年治理, 虽然总体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但流域部分支流水质仍然较差, 流域内重点湖泊水质呈中、重度污染。“十三五”期间, 支流水质及湖库的治理仍是该区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所在。

三是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难以稳定达标, 存在安全隐患。饮用水源地水质除区域性特征污染外, 部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水质受到高锰酸盐、氨氮和硝酸盐等污染, 个别地表饮用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内仍存在违章建筑;仅包头市黄河画匠营子水源地, 在其上游设置了昭君坟水质自动监测站;其他河流上游仅水源地取水口处设置了水质自动站, 上游来水水质无法进行控制保障, 水源安全存在隐患。

四是污废水处理能力及利用率不足, 加剧了水污染风险和地区水资源匮乏程度。自治区经济增长呈现较快增加趋势, 污染物排放量仍较大, 部分污水综合治理设施滞后, 急需对设备进行提标改造。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未能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同步实施, 污水再生利用率低。

五是环境监管能力有待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滞后, 与新形势下环保基础能力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严重影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稳定发展, 监测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资金投入仍然不足, 不能满足繁重的工作业务开展需求。

2“十三五”规划定位及总体思路

2.1 规划定位

《“十三五”规划》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立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 将控制单元作为落实环境管理政策措施的主要空间单位, 突出优先控制单元的差异性管理, 具体体现精细化管理及落实, 针对风险防控、水生态保护等非质量改善类的共性任务及各类的重点工程项目做出具体部署。控制单元划分在延续“十二五”单元划分的基础上与《水十条》控制单元划分成果充分衔接。

2.2 总体思路

目前《水十条》实施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十三五”规划》重在进一步落实好《水十条》, 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刚性约束, 强化环境质量目标管理,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 深化流域“分区、分级、分类”管理, 以控制单元差别化、精细化、科学化的治污方案为核心, 实现流域、饮用水、地下水、黑臭水体等各类水体的统筹, 确保《水十条》2020年主要目标的实现。总而言之, 《“十三五”规划》编制思路上将进一步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突出控制单元精细化管理。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2011—2015年) 》“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三级分区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建立由流域 (一级区) 、水生态控制区 (二级区) 、控制单元 (三级区) 构成的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 进一步做实空间分区分类差别化管理的规划思路, 形成地表水环境统一管理的基本框架。

二是突出水环境质量改善核心。自上而下将《水十条》关于流域和区域等水质目标要求落地、细化, 自下而上搞好质量目标可达性分析和输入响应分析, 主抓“好差两头”, 围绕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设计和实施各项任务措施, 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质量责任,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突出重点单元。筛选优先控制单元, 聚焦任务, 因地制宜明确任务措施, 编制优先控制单元污染防治方案, 加强与发改等其他部门专项规划衔接, 集中力量保护和改善一批水体的水质。

四是突出骨干工程。以水质改善目标导向和重点单元问题导向为主, 兼顾《水十条》治污减排重点任务要求, 充分考虑经济技术可行性, 分类型和地区筛选一批骨干工程项目, 统筹集成好《水十条》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系列成果, 明确投资方向, 实施系统治理, 支撑本地区水质目标实现。

3“十三五”规划重点工作

一是建立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 强调统筹设计、总体把握, 明确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和方向, 协调流域内上下游、左右岸及各行政区的防治工作。二是分析水环境形势。以控制单元为基本空间单位, 将2010—2014年水质、水污染物排放、水资源、水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等相关数据进行归集, 结合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全面分析水环境现状、问题及形势。三是明确规划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 科学确定水环境质量目标。四是编制优先控制单元污染防治方案。包括优先单元的筛选与分类, 优先单元污染防治方案编制等。五是筛选规划项目, 筛选对水质改善和维护效益显著、前期工作充分的项目作为规划骨干工程项目。六是分解《水十条》普适性治理任务。将《水十条》中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节水、水资源保障、城镇污水处理及污泥处理处置、畜禽养殖、农业面源等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控制单元, 形成规划的基础性、普适性要求。

摘要: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 改善全区水环境质量, 保障水环境安全, 从内蒙古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编制重要性、总体思路及规划定位等方面进行分析, 切实落实“水十条”任务。

关键词:流域,水污染防治,思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国发[2015]17号) [R].

[2]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征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函 (环办函[2015]1781号) [R].

[3]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内蒙古自治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报告 (2014年度) [R].2015.

[4]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R].2015.

[5]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 (内政发[2015]119号) [R].

水污染规划分析 篇2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大气污染排放物目标将进一步减少,其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将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除此之外,2012年12月,环保部正式发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到2015年,我国重点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12%、13%、10%,且针对该时期重点项目将投资约3500亿元,其中二氧化硫治理项目投资约730亿元,氮氧化物治理项目投资约530亿元,工业烟粉尘治理项目投资约470亿元。以上因素都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及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的发展。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大气污染治理行业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的发展背景;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的各项环境;大气污染治理行业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大气污染治理行业脱硝、脱硫剂除尘市场分析;大气污染治理行业领先企业案例分析;以及大气污染治理行业投融资及前景分析。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剖析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的市场规模、竞争状况和细分市场,并根据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大气污染治理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本报告将帮助大气污染治理行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大气污染治理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

效规避大气污染治理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水污染规划分析 篇3

“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赵华林进一步解释, 过去与大气有关的规划, 比如二氧化硫和酸雨的规划是针对个别污染物的, 而《规划》则提出要对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PM2.5等多种污染物进行综合控制。

针对公众最为关心的PM2.5治理,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治理的目标, 即到2015年, 重点区域PM2.5年均浓度下降5%, 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三个区域的要求更高, 要求年均浓度下降6%。

对上述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表示, “很难说这是高或者低的目标, 只能说这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三个区域的目标虽然只比其他区域高出1%, 但是要考虑到它们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带, 其新增排放量比较大, 我们说的降低是在抵消新增量基础之上的降低, 所以其实现难度很大。”

三区十群首提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长期以来,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根本目标,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 减排的成效与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并不完全一致。《规划》首次提出了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 并将公众最为关心的PM2.5纳入指标体系。”赵华林介绍。

根据《规划》, 所谓重点区域一共有13个区域, 包括“三区”, 即“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 “十群”即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 涉及19个省117个地级以上城市, 规划面积132.56万平方公里。

“《规划》的编制历经两年, 重点区域的范围也一再扩展, 由最初的三区六群, 到后来的三区九群, 再到最后的三区十群, 这表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形势日益严峻, 大气污染严重区域在不断扩大。”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分析说。

而国家之所以要在上述区域首先要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则主要是因为这些区域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人口最为密集、污染最为严重的代表性区域。它们占据14%的国土面积, 集中了近48%的人口, 产生了71%的经济总量, 消耗了全国52%的煤炭, 产排放了48%的二氧化硫, 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9~3.6倍, 有82%的城市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 以PM2.5为特征的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

三区率先将PM2.5纳入考核指标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目标。首先是质量改善目标, 重点区域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0%、10%、7%、5%, 臭氧污染得到初步控制, 酸雨污染有所减轻。

其中, 国家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三个区域的PM2.5治理要求更高, 要求到2015年年均浓度下降6%, 并纳入考核指标。“三区的大气污染问题最为严重, 所以对三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大气处处长逯世泽解释说。

逯世泽进一步解释, “我们要求三区将PM2.5的治理结果纳入考核, 是说将之作为硬指标、准约束性指标纳入《规划》的考核, 而其他区域也提出了PM2.5的控制指标, 但只是预期性指标, 并不纳入《规划》的考核。”

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为了实现《规划》确定的目标, 我们将主要采取如下四项主要措施:优化产业布局, 控制区域煤炭消费总量, 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推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并在手段上创新了多项大气管理政策。”赵华林表示。

在优化产业布局方面, 《规划》提出, “十二五”期间, 将严格控制高污染行业产能, 北京、上海、珠三角严格控制石化产能, 辽宁、河北、上海、天津、江苏、山东等实施钢铁产能总量控制, 上海、江苏、浙江、山东、重庆、四川等严格控制水泥产能扩张, 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落后产能。

同时, 把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 以总量定项目。“新建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的项目, 实行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 实现增产减污;对于重点控制区和大气环境质量超标城市, 新建项目其新增的污染物排放量必须用区域内其他项目的2倍削减量进行替代;一般控制区实行1.5倍削减量替代。”赵华林解释。

在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上的试点也值得关注。赵华林介绍, “十二五”期间将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探索在三区和山东城市群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努力降低区域煤炭消费总量。

目前, 《规划》对此只提出了原则性要求, 即根据国家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 研究制定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 严格控制区域煤炭消费总量。但并没有对前述四个试点区域提出具体的控制目标。

不过, 笔者发现, 北京和天津已经在有关政府文件中提出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目标, 分别为到2015年削减1200万吨和将增量控制在1500万吨以内。

“我们不能过于执着于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定量目标, 一个目标固然重要, 但更为重要的是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理念与大气污染防治结合起来。”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杨金田对笔者解释, 从大气治理的角度来看, 煤炭消费在产业和空间的分布对空气质量影响很大,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降低总量, 另一方面更要促进煤炭消费分布的优化。

联防联控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 《规划》所提的联防联控机制。

“在传统的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解决的情况下, 以臭氧、细颗粒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十分突出。”柴发合对笔者表示, 因此靠单个城市进行大气污染防治的管理模式已经失效, 国家借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的经验, 提出了联防联控的新机制。

为此, 国家将在“十二五”尝试建立区域大气联防联控会议制度, 负责协调联防联控工作。在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甘宁等跨省区域, 成立由环保部牵头、区域内各级政府领导参加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其他的城市群成立由主管省级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上述协调机制能否开展, 其效果如何将决定联防联控的成败。”一位地方环保官员表示, “同一个省内的区域或者城市群好协调, 而跨省的区域则挑战很大, 不同省市之间发展水平和阶段不同, 面临的问题、自身的能力和需求都不一样, 协调起来难度很大, 不过现在空气污染形势的严峻, 会倒逼各地政府一把手必须去下力气解决空气质量的问题。”

水污染规划分析 篇4

一、项目材料要求

1、本次上报项目准备材料应达到项目建议书及以上程度。审核依据重点为可研批复文件、土地预审文件、环评批复文件等。没有项目建议书或可研的,必须有与项目建议书同深度的项目说明并加盖公章。

2、项目准备材料中需具有工程必要性、工程建设内容、工程规模确定、投资测算、环境效益分析等相关内容。

3、涉及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延续的,以及与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设施建设规划、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等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重复的项目需要备注说明。二、一般性原则

1、目标明确。项目的主要目标为防治水污染、削减水污染物、改善水环境质量、防范水环境风险,这是判断项目是否适宜纳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根本依据。对于只有间接环境效益或属于其他专项规划重点解决领域的,如防洪疏浚、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景观绿化、居民搬迁,以及以扩大生产能力为主要目的项目,原则上不纳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

在遵循上述一般性原则的基础上,参照下述细则,对各类项目进行筛选。

1.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项目

(1)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项目合理建设内容主要包括:①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扩建;②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③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⑧污水收集管网完善与改造;⑤污泥安金处置。

(2)合理确定建设规模。结合城镇入目、城镇已有的污水处理规模以及当地的人均综合用水量和排水量,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的新建或扩建规模。对于再生水利用规模,应根据再生水用户的多少来确定。应结合各流域规划确定优先单元筛选和重点区域,统筹考虑、优先建设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结合控制单元总量目标和水质目标,对于现在水质良好、项目污染物削减量明显超出削减目标需求的,应删减项目规模。

(3)考虑污染物削减需求。对于排水去向为封闭水体的,应充分考虑除磷脱氮需求;对于有回用需求的,应按一级A标准进行设计。

(4)充分发挥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的效益。对于污水处理厂负荷率较低的地区,应优先考虑提高污水的收集率,优先建设管网配套项目。

(5)污泥处置项目。鼓励以城市为单元,统筹建设污泥

地污染治理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应直接服务于水源地水质改善,保护区划定、防护隔离等不宜作为单独的项目上报。重点支持与水源地超标问题密切相关、治理目标明确、环境效益显著、技术经济可行的项目。

(2)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项目的合理建设内容为:①三级水源保护区污染源控制:主要针对点源、面源和流动源,主要包括城镇与农田径流(排污沟)污染控制、水体内源控制、流动源治理等;②水源地生态修复与建设;③水源地事故点凤险防范设施建设。

(3)不予支持的建设内容:保护区内违章建筑物清拆、村落或人目搬迁、违法企业整治关停、自来水厂、供水管网建设、以及防护林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要求将纳入规划任务统筹提出。

4.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项目

主要支持规模以上畜禽粪污减量化、资源化及污染治理项目,如生物发酵床、沼气系统建设项目等。优先支持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治污有效的项目,鼓励在生产过程中解决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问题。不支持全流域普遍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结合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要求,优先开展源头区、封闭水体汇水区、治理任务较重地区、优先控制单元等重点范国内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有机肥生产线等企业建设项目相对从严。

水处理及收集系统项目;

●生活垃圾处理:支持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的农村垃圾处理项目;

②交通源污染治理

●交通运输导致的水质污染问题;

●交通及旅游造成的河流、湖库水面垃圾收集与处理; ●废油收集与处理; ●码头污染治理;

③辅助净化治理

●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重点支持人工湿地工程); ●入湖(库)河流综合整治项目:

●河口湿地及生态缓冲带构建及修复项目; ●黑臭河道水体原位或旁路水体水质净化项目;

④水生态修复:

●河道、塘、水库等水系生态系统重建:

●岸边及水面垃圾打捞与处理(三峡、巢湖流域); ●以削减内源、减少底泥污染为目的的清淤及资源化项目等;

水污染规划分析 篇5

环境保护部、农业部近日联合印发了《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对“十二五”时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 进行了全面部署。

《规划》的基本思路是, 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按照“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的要求, 以推动农牧结合、种养平衡、循环利用为根本手段, 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减少污染物排放, 保障区域环境质量和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规划》的重点治理单元是规模化养殖场 (小区) 、污染严重的养殖密集区域, 重点区域是养殖总量大、污染负荷重、国家水污染防控重点流域和区域等。《规划》目标是, 到2015年, 全国畜禽养殖污染状况基本摸清,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基本健全, 畜禽养殖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 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基本解决, 全国畜禽养殖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较2010年分别减少8%、10%以上, 分别新增削减能力140万吨/年、10万吨/年。

水污染规划分析 篇6

当前, 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 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 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 沙尘雾霾天气加重了北方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1.生活废气

生活废气主要是由于人们烧火、取暖、沐浴等燃烧燃料所产生的, 是造成城市大气污染的一部分。在城市里, 居住区规划较集中, 大量炉灶和锅炉密集于居住区内, 燃烧设备效率低、燃烧不完全, 大量燃烧产物低空排放, 尤其在采暖季节, 污染物排放量更多, 造成城市大气的严重污染。

2.工业废气

随着城镇人口迅速膨胀, 城镇中工业废气 (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等) 排放量明显增加, 导致大气污染加重。我国工业废气排放量占废气排放总量的85%以上, 而城镇化引起的非农产业集中与快速增长又是工业废气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1990—2009年的数据分析表明, 在诸多影响因素中, 城镇化对工业废气排放的影响最大。燃煤是形成我国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 而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76.12%, 工业能源结构中燃煤占73.9%。预测表明,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 废气排放量增长0.55%。

3.交通废气

目前汽车已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随着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汽车排放的大量废气聚集在城市区域上空, 而其浓度又和道路的宽窄, 建筑物高度, 车流量和构成, 以及交通高峰期等因素有关。

二城市大气污染与城市规划的联系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 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在城市规划中树立全面协调, 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观,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在科学规划中解决城市的大气污染问题, 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而且是从根源上科学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比如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关联。我国城市大部分应用的是“四个阶段”交通规划方法, 即按照出行生成、出行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量分配等四个步骤来预测未来交通需求,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交通规划方案。其考虑因素一般是社会经济因素, 而忽视了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曾经是自行车王国, 但现在却因为城市交通规划长期只重视满足机动化出行的需求, 而忽视了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系统的建设。许多城市机动车道越修越宽, 而自行车车道越修越窄, 有的甚至与人行道合并, 导致自行车和步行这两种零污染的交通方式越来越不受人们青睐。

三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

合理的城市布局, 能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净能力, 减轻环境空气污染程度。可按照工业区、住宅区和商业区等不同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区划布局, 制定相应环境质量标准。考虑到减少人们出行的迁移率和降低局部地段车辆的拥挤与阻塞, 商业区不宜过分集中。根据城市的主导风向, 工业厂址应选在下风向, 而且厂址应选在空气流畅、利于废气扩散和稀释的地方, 并与居住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 应注意道路两侧的建筑物错落有致, 尽量避免夹道建设。除此之外, 还应避免形成过于封闭的街道, 应专门留出通风廊道。通过“风走廊”, 可将市郊新鲜洁净的空气导入城市, 市区内的原空气与新鲜空气经湿热混合之后, 在风压的作用下导出市区, 从而使城市大气循环良性运转, 提高环境空气的质量。

2.改善城市交通体系

首先, 为了使油得到充分燃烧, 应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 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次,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定位交通规划, 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城市交通体系应以这样的优先顺序考虑:步行, 自行车, 公共交通, 出租车, 私人机动车, 货车, 摩托车, 应为自行车步行这两种出行方式提供更多的方便。再者,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不同的交通工具的运载效率与占用的交通空间都不同, 其中公共交通的运载效率最高, 占用的交通空间最小, 造成的污染也最少。所以优化交通结构,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从而缓解交通压力, 减少大气污染。

3.大力发展城市绿化

植物不仅美化环境, 而且可以调节气候, 降解、转化有毒气体, 减轻空气污染和防尘杀菌、降温增湿、调节气候、减弱噪音、防止沙尘。茂密的林丛可以降低风速, 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有的树叶表面粗糙不平, 有的有绒毛, 有的能分泌粘液与油脂, 所以可以吸附大量沙尘。如此的往复阻拦和吸附尘埃, 空气得以净化。建议对公路两侧边坡和中央隔离带等地方进行绿化时, 耐污染且净化效果好的植被应优先考虑。同时加大商业区及生活区的绿化治理。要严格执行车辆的排放标准并限制运载车辆在住宅区运行, 加强生活区和商业区的规划建设, 加宽商业区的公路, 适当缓解交通对空气的污染。

4.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

被称为“建筑的第五立面”的屋顶, 在我国一直处在一种被忽视的地位。它属于城市立体绿化带, 既能兼顾建筑景观, 又能节约城市用地, 吸收大气污染,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国际上对于屋顶绿化的通俗定义是一切脱离了地气的种植技术, 它的涵盖面不单是屋顶种植, 还包括露台、天台、阳台、墙体、地下车库顶部、立交桥等一切不与地面、土壤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特殊空间的绿化。人们根据建筑屋顶结构特点、荷载和屋顶上的生态环境条件, 选择生长习性与之相适应的植物材料, 通过一定技艺, 在建筑物顶部及其他特殊空间建造绿色景观。城市中心区的屋顶因无法进行经常性管理, 绝大多数屋顶成为蓄积粉尘的场所, 是二次扬尘的重要污染源, 也是造成PM2.5指数升高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把处于闲置状态的城市中高楼的屋顶都加以应用, 大气污染也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四结语

综上, 面对城市大气污染的日趋严重, 作为城市发展风向标的城市规划无疑会对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能为人居环境和城市的健康发展做出长久的贡献。在城市规划中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也渐渐会被更多的人认同。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城市规模不断扩张, 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正以相同或更快的速度在城市中凸显。近年来, 汽车尾气排放的NOx、CO及随后形成的光化学烟雾, 使得许多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恶化。究其原因, 污染气体的排放是直接祸首, 但城市需要发展, 排放一些污染气体在所难免。本文笔者探讨了如何在城市规划中解决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

水污染规划分析 篇7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雾霾污染,构想

随着我国许多城市的PM2.5值一次次“爆表”———如2013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89.5μg/m3, 超过新国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标准值近2倍。雾霾污染、空气质量问题也成为了继城市洪涝后人们广泛关注的又一城市问题。

1 雾霾的组成及其危害

1.1 雾霾的定义

雾和霾有很大区别。雾在气象学上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 能见度低于1 km时的天气现象。霾, 则是空气中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的现象。图1为2013年6月28日拍摄于北京, 当天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 空气质量指数347 (AQI) 。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其中,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为气态污染物, 而可吸入颗粒物正是雾霾天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清华大学郝吉明院长对于雾和霾的解读为:“从气象的角度, 可能叫雾。我们从污染的角度, 如果形成了我们就经常说是霾, 其实质就是大气当中颗粒物的浓度高了”。

1.2 解读PM2.5与雾霾污染

颗粒物 (Particulate Matter, PM) 是雾霾的组成成分之一。可吸入颗粒物又称PM10, 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μm以下的颗粒物。PM2.5又称为细颗粒物, 是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物。

2010年,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全国九个城市试点进行灰霾天气监测。得出数据显示, 灰霾日与非灰霾日相比, PM2.5质量浓度增幅从33.3%直升至123.1%, 远远高于粗粒子 (粒径在2.5μm~10μm) 。因此他们认为, PM2.5是产生灰霾的重要原因之一。

2 雾霾污染的危害及其成因解析

2.1 雾霾污染带来的健康危害

据研究, PM2.5能够穿透鼻纤毛等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 深入呼吸道直至肺部。

从人体生理系统来讲, 由于PM2.5易沉着于肺泡区, 溶入血液部分会作用于全身, 不溶性部分则沉积于肺部、易诱发或加重炎症;而当PM2.5进入人体后, 还会引起血液系统毒性, 对于心血管意外构成潜在隐患, 并可直接抵达心脏, 产生心脏毒害;同时, PM2.5上还附着有重金属及致癌物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雾霾危害不容忽视。

2.2 雾霾污染与生态系统调节服务

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此次的PM2.5污染, 是一种“极端的污染过程”, 说明污染物的排放已经远超过了环境自净的能力。

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中指出, 人类可从生态系统服务中获得调节服务。但随着城市用地形成由自然、建筑和基础设施构成的“土地马赛克 (嵌合体) ”的格局, 城市生态系统面临雾霾污染的挑战时所能发挥的调节功能开始受到了严峻拷问。

由此,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伊恩·麦克哈格 (Ian Mcharg) 提出的“设计结合自然”, 以至后续的“设计创造第二自然”等思想, 重新引发了人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效益评估与提升的思考。

作为人工干预下、空间尺度巨大的生态体系, 城市生态规划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而景观绿化体系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 (EI,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 能够帮助预测、分担城市生态系统长期或短期内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从而充分发挥其净化的服务功能。

2.3 雾霾污染形成的原因剖析

根据中科院研究数据, 以北京为例, 其PM2.5主要来源分别为土壤尘 (约15%) 、燃煤 (约18%) 、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等。数据显示, 北方许多城市春季出现的雾霾污染与沙尘暴关系密切[2]。而在冬季, 则是由于采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引起。过度依赖煤电、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以及工业化迅速发展, 都是雾霾污染加重的成因。

因此, 从根源上防止雾霾天气的产生, 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法规政策、推进能源转型的进程;而对于外来微尘以及已形成的雾霾污染, 一方面应积极倡导, 并通过景观规划引导绿色出行方式;另一方面可通过景观生态绿化的手段, 充分发挥植物所具有的滞尘、净化空气的作用, 让自然做功, 让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真正承担起其生态调节作用。

3 从能源转型入手根治雾霾污染

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指出:“不论是汽车尾气还是煤炭发电排污治理, 问题根本都指向了化石能源利用上, 需要在能源消费结构上做出调整”。

3.1 汽车尾气污染治理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 给环境带来极大隐患。以北京为例, 造成PM2.5空气污染的原因中, 机动车尾气排放以22%高居第二。

因此, 严格推行国四排放标准、控制汽车尾气污染, 是雾霾治理的关键步骤。但由于现国内油品供应不足, 占柴油车保有量近一半的轻型柴油车全国实施日期将再度推迟, “车油不同步”所导致的汽车尾气污染这一问题, 仍待进一步解决。

3.2 燃煤导致的大气污染问题

3.2.1 燃煤产生的PM2.5污染———雾霾天气的推手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燃煤所导致的PM2.5污染, 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元凶。而各省份火电耗煤量与PM2.5监测卫星图的比照, 也证实了这一点———燃煤量越大的地区, PM2.5污染相应也越严重。

调查显示, 2004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为14.45亿t标煤, 到2010年激增为32.4亿t标煤, 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高达70%, 我国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占世界煤炭消费总量的45%。因此对于雾霾污染的防治, 首先急需的是进行能源转型、发展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等。

3.2.2 区域尺度下灰霾天气污染的治理

“绿色和平”报告中指出:事实上, 我国现在遭遇的沙尘暴已经可以被称为“煤尘暴”了。究其原因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移动路径与北方主要产煤区恰好重合, 沿途携带扩散的粉煤灰含有砷、硒、铅等有害重金属, 对于北京、上海甚至香港等城市形成严重空气污染。

研究表明, 北京PM2.5成因中, 通过区域传输的外来微尘一项就占到了约24.5%。由于PM2.5具有长距离传播的特性, 因此对于灰霾污染的防治, 应该依托地理区域形成的城市群, 将各城市间的平原造林串联起来, 对沙尘暴携带的粉尘污染进行层层阻挡, 从而有效减缓其沿途造成的环境破坏。

4 景观生态绿化治理雾霾污染

4.1 城市中心区立体绿化治理雾霾

由于城市中心区土地已近饱和, 拆房建绿成本极高、难以大面积开展。因此立体绿化对于城区灰霾治理所起的生态效益也愈突出。

4.1.1 屋顶绿化滞留空气浮尘

屋顶绿化最早起源于德国, 所拥有的生态环境效益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

通过湿式降尘缸法测算可知, 花园式屋顶绿化平均滞尘量达12.3 g/m2, 平均滞尘比率达31.13%;简易式屋顶绿化平均滞尘量也可达8.5 g/m2, 平均滞尘比率达21.53%。这也意味着, 如果将北京三环内的建筑屋顶全部实现绿化、可滞尘达千吨。

目前日本、新加坡、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新建筑已实现了100%屋顶绿化。而北京市虽近几年也出台了相关政策, 但屋顶绿化比例尚不足1%。这一点上, 韩国首尔实行的墙体绿化100%由政府出资, 以及美国实行的屋顶绿化用来抵消部分暴雨管理的征收费用, 都是切实加速绿化进程的借鉴方法。

4.1.2 垂直绿化滞留空气浮尘

垂直景观代表的是景观和建筑概念上的综合。以建筑立面为例, 在上面嵌入的自然活性植物表皮具有调控建筑温度、空气质量、光传导和季相变化等优点。在城市中心绿地难以大面积增长的情况下, 垂直绿化无疑是城市绿化发展的新方向。

研究发现, 爬山虎单位绿化面积滞尘量为111.65 g/ (m2·年) , 紫藤为70.53 g/ (m2·年) , 木香则可达124.19 g/ (m2·年) [3]。以昆明为例, 推行垂直绿化时在部分小区高挡墙上做了攀援植物绿化后, 小区居民普遍反映满意度超出预期。因为除了滞尘、吸收有害气体外, 这些垂直绿化挡墙还极大地削弱了公路噪声污染, 垂直绿化的生态效益受到了一致认可。

4.2 城市周边开展平原造林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滞尘、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的作用。除叶片本身的吸附作用外, 由于森林中树木枝叶茂密, 可有效降低风速, 使微尘失去移动动力而降落, 从而充分发挥粘着、阻滞和过滤的作用。研究发现, 林带对降尘的阻滞率为23%~27%, 对飘尘阻滞率为37%~60%。落叶乔木类的毛白杨、悬铃木、泡桐、臭椿等更是滞尘能力综合效应较高的植物[4]。

据统计, 松林一年的滞尘量达34.45 t/hm2, 云杉林为32 t/hm2, 而阔叶树吸尘量更大———栎类林或栎槭混交林每年滞尘总量可达68 t/hm2[5]。因此在城市周边地区, 对于尚存森林系统可以参照维也纳森林、法国布洛涅 (Boulogne) 森林等范例, 对其加以保护和恢复;而城郊原有森林植被砍伐破坏严重的地方, 则可以使用人工造林的方法, 并将城市群间的外围森林串联起来、构筑阻碍灰霾扩散的层层堡垒。

北京2012年开展了20万亩平原造林。后奥运时代, 作为治理PM2.5措施之一,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向北延伸至六环路, 并计划五年内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毫无疑问, 城市森林面积越大, 所能发挥的生态效益也愈显著, 这种平原造林防治雾霾的做法需要继续大力推进。

4.3 景观规划开道, 倡导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

4.3.1 公共交通出行

公共交通出行是减少机动车出行量、防治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我国许多城市在公共交通线网的规划、协同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

以北京地铁建设为例, 北京面积16 410.54 km2, 地铁运营总里程为456 km;而纽约面积约1 214 km2, 总里程达1 142 km。相对国外城市而言, 除地铁覆盖率仍较低外, 部分站点设置路段不合理、与公交系统甚少衔接等问题, 都给公共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

4.3.2 非机动车交通出行面临的考验

汽车尾气作为雾霾污染的重要元凶之一, 是继温室效应后, 对道路规划中以速度为目标导向的功能主义敲响的又一次警钟。

近几年来,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可谓是发展迅猛。这一现象也对城市景观格局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街区与街道肌理的尺度无疑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大”[6]。但随之而来的公路拓宽、机动车流量增加、车速提升、汽车尾气污染等问题都会给非机动交通群体带来更尖锐的安全隐患。因为在和机动交通共享路权时, 非机动交通往往是属于“弱势群体”, 更易受到各种伤害。这也是导致我国自行车出行率年年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北京市为例, 伴随着机动车增多带来的道路严重拥堵, 自行车出行比例也由1986年的58%跌至2008年的18%。

4.3.3 绿色出行, 景观规划先行

由于非机动车交通能够降低多种交通成本, 如交通拥挤、汽车尾气排放、停车设施成本、噪声污染等, 绿色出行方式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后现代”趋向就提出了在城市主干道旁划出独立的自行车道的做法。

在《绿色北京行动计划》中作为试点之一的中关村西区, 通过自行车道标线、安装护栏等措施目前已明确划分出了自行车专用道, 起到了保障非机动车交通路权的作用。

但一方面, 由于目前全市只是局部试点建设自行车道, 尚未将自行车道规划列入城市规划层面展开系统化的自行车道路网络规划, 北京不少地段仍可见机动车、非机动车并道而行;另一方面, 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机动车随意占用自行车道停车、并道等问题屡见不鲜 (见图2) 。因此, 想要真正提高绿色出行率、根治雾霾问题, 就必须从城市景观规划的层面入手, 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且安全的非机动出行环境, 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自愿加入到绿色出行的行列中来。

防治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是一个必须长期努力的过程, 需要的是政府、企业、公众和媒体的协同配合。

从景观生态的层面来讲, 在政府出台相关法规政策、实现能源转型、倡导绿色出行的同时, 如果能将雾霾治理与城市景观绿化建设结合起来, 通过屋顶绿化、平原造林、垂直绿化等方法让自然做功, 充分发挥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 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空气污染使中国北方居民人均减寿5.5年”的报告被专家指出缺乏大量样本实证、存在较大争议。但毋庸置疑的是, 雾霾污染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的确构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污染折寿”这一结论也在世界许多地区早已得到论证。治理雾霾污染已是刻不容缓, 需要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美丽中国, 就让我们从健康呼吸开始, 还城市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美]弗雷德里克·斯坦纳.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11-54.

[2]吴庆梅, 张胜军.一次雾霾天气过程的污染影响因子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 33 (1) :12-15.

[3]刘光立, 陈其兵.四种垂直绿化植物杀菌滞尘效应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 2004, 25 (3) :53-55.

[4]赵勇, 李树人, 阎志平, 等.城市绿地的滞尘效应及评价方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1 (6) :582-586.

[5]郝建慧, 郝建利.浅析森林对大气污染的净化功能[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3, 26 (S1) :82-84.

水污染规划分析 篇8

1 主要目标

到2015年, 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减少12.3% (其中工业加生活减少13.3%) 、12.8% (其中工业加生活减少12.6%) 、14.2%和12.7%。

2 主要任务

2.1 强化污染源头控制

2.1.1 严格环境准入

1) 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格有效控制新项目污染增量, 严格执行化学原料药、造纸、印染、农药、电镀、生猪养殖等产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 制定染料、酿造、热电等重点行业环境准入标准。加强火电、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重污染项目的准入管理, 坚决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 适当限制“十二五”期间粗钢、水泥和有色金属等生产行业新增产能。

2) 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政策。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 将污染减排绩效与项目审批挂钩, 把好总量准入关。

2.1.2 实施煤炭总量控制

控制新增用煤量, 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严格控制新增火电项目。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强化节能降耗等手段, 从根本上控制煤炭削耗总量过快增长。

2.1.3 实施机动车总量控制

合理控制机动车增长速度, 在部分重点城市推行新能源汽车试点。加快构建快速便捷绿色的交通系统, 积极发展和优化城市公共交通, 鼓励发展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

2.1.4 适度控制畜禽养殖总量

根据环境承载能力适度控制畜禽养殖规模, 同时, 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科学配制饲料, 加强饲养管理, 推进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增长向质量、环保、效益同步增长转变。

2.2 深化工业污染减排

加大工业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度治理力度。通过新建或改造污染治理设施, 实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环保措施, 针对造纸、印染、化工、制革等重点行业进行达标治理、提标改造和中水回用, 不断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2.3 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

加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 通过新 (扩) 建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提标改造和提高再生水回用率等措施, 全面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水平。

2.4 大气污染物减排

“十二五”期间, 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包括火电机组脱硫设施监管减排项目、热电厂脱硫工程项目、建材行业脱硫工程项目, 火电机组脱硝工程项目、水泥行业低氮燃烧改造工程项目、重点行业结构调整项目等。

2.5 开展机动车污染治理

1) 实施严格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

全市新车注册登记与全国同步执行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

2) 提高车用油品质量

建立和完善车用燃油清净剂管理制度, 加强油品供应升级后的市场监管, 确保车用成品油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

2.6 推动畜禽养殖污染减排

实施现有畜禽养殖场深度治理, 完善已整治畜禽养殖场治理措施, 排泄物得到综合利用。开展新建畜禽养殖场全过程治理, 鼓励集约化养殖和生态养殖。

3 可达性分析

3.1 理论可达性分析

3.1.1 水污染物减排目标可达性

根据“十二五”主要水污染物新增量预测和减排重点措施分析, 全市工业和生活COD可削减13.3%, 氨氮可削减12.6%, 畜禽养殖规模削减16%。

3.1.2 大气污染物减排

根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基数、新增量预测和减排重点措施分析, 测算“十二五”全市二氧化硫可削减14.2%、12.7%。

3.2 不确定因素分析

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考虑到能源、GDP、电力、城市化率、能源结构、能耗等规划数据极有可能突破, 实际污染物新增量将大于本规划预测值;同时, 考虑减排政策、技术、资金到位问题及诸多不可预计因素, 减量测算中都应留有余地, 本规划测算的减量可能有所下降。因此, 要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保持经济增速适度, 把优化结构、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 以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在环境资源的可承载范围内[3]。

4 保障措施

4.1 落实减排目标责任, 严格评估考核

建立健全污染减排工作责任制与问责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继续强化污染减排考核制度, 组织制定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及实施方案, 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减排任务。同时,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减排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 自觉履行减排义务, 形成以政府为主导, 企业为主体, 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减排工作格局。

4.2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强化环境管理

加强地方环保法制建设。加快我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防治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立法进程, 完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配套政策措施;修订完善地方环境标准体系, 建立行业排放标准定期修订制度, 提高部分行业排放标准。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减排形势分析、减排预警和约谈制度, 进一步加强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建设。环保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 严格监测规范和制度, 确定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依法强化对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

4.3 完善减排经济政策, 激励企业减排

建立落后产能退出经济补偿机制, 对退出的落后产能给予补偿补助基金;制定和完善脱硫脱硝电价补贴政策。进一步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政策, 加大生态补偿制度实施与创新力度。完善排污收费制度, 合理调整排污费以及污水处理费等环保公共服务收费标准, 对部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实行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价格补贴政策。完善水资源价格政策, 加快推行阶梯式水价、及时修订重点行业用水定额标准, 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 对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高耗水企业实施惩罚性水价。建立重点污染企业环境行为数据库, 加强环保、税收、银行系统信息交流, 将节能减排和环境行为作为政策优惠、贷款发放的重要前提条件, 实施相应的奖惩政策;推进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金融政策。

4.4 拓宽环保融资渠道, 加大减排投入

各级政府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并逐年增加, 对污水处理、污水再生利用、污泥安全处置工程、脱硫脱硝工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减排工程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严格预算执行管理, 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将减排绩效、处理负荷实现率、处理收费政策到位率作为市级财政支持的前提条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BOT等不同形式参与污染减排事业;对企业在治污项目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 尽快制定和实行治污项目用地供应、用电价格、加速折旧等扶持政策。

4.5 强化环保科技支撑, 提高治污能力

加强污染治理技术的科研投入, 重点做好污水脱氮除磷和深度处理、中水回用、污泥处理、电厂脱硫率的提高、钢铁等非电行业的二氧化硫治理、水泥、造纸行业低氮燃烧、农业农村养殖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以及相关的监测方法技术改进等突出问题;积极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 加快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大力搞好能源清洁利用工作;进一步完善环境统计、总量减排测算方法;加强科技信息发布、中介技术咨询和推广, 促进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强化人才科技支撑。

4.6 深入减排宣传教育, 引导全民参与

将污染减排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 , 广泛开展减排科普宣传活动。加强面向不同社会群体的污染减排宣传教育和培训, 营造全社会污染减排氛围, 每年制订减排宣传方案, 通过主要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阶段性成效, 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等开展经常性的环保宣传, 组织媒体宣传减排先进典型, 揭露和曝光反面典型。推进信息公开法制化, 完善和落实环境质量公报、污染物减排结果发布和企业环境行为公告等制度, 切实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行公众参与程序化, 鼓励社会各界依法有序监督污染减排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监督的作用, 不断拓展公众参与渠道。

参考文献

[1]王建平.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节能减排[J].染整技术, 2012, 34 (7) :34-37.

[2]张惠娟, 李洪波, 李洁.钢铁行业实施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效能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3) :69-70.

水污染分析与化学计量的应用 篇9

水与人类及其生物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水在某一种程度上与人们的生活、社会发展及生物存活息息相关, 所以要维护好水环境的安全。水环境安全就是说在水量一定的情况下, 以优良的水质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从而也为水中的生物提供一定的生存空间, 基于此水环境其周边其他环境也得到了相应的维护, 这样以来水环境才能稳定的发挥出其作用, 支撑着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发展, 从而也使得人类自身的群际关系得到稳定的发展。

1 水污染的危害分析

当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之后, 水质将会急剧下降, 水质不但下降到人们不能使用的界限, 使得水资源枯竭, 而且还对人们的生命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其一是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污水的威胁。因为受污染的水中还有很多有害物质, 其中包括农药、酚、汞、铬、砷、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危害人们生体健康的元素, 甚至有的污染物还是病毒细菌, 这些病菌携带着剧毒, 有一些还具有致癌作用。当人们食用了这些水之后, 这些有害物质将会进入人体并且在人身体里长时间累积, 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其二是污染物将会造成水质富营养化[1]。当含有大量磷、氮等元素的生活用水、灌溉用水不断的流入江河、水库、湖泊时, 会使其水质中的营养物质过多, 这样以来就会造成水质的富营养化, 也就促使大量水藻生长, 水的颜色呈现墨绿色并散发出恶臭味。其三是影响水环境的发展。在一个较好的水环境中, 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食物链, 它们之间的存在都是相互关联着, 保持着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可是当水质下降后, 污水也将会影响水环境的改变, 也将会打破稳定的水环境生态系统, 因为对于每一种水中生物来讲, 它们都有着各种水环境的需求, 其中适应能力也不一样, 可是当水环境受到污染后, 它们就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致使其种群发展改变, 也就使得生态环境不稳定。

2 化学计量的应用

在计量学中化学计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化学计量是在化学测量中经过一系列的比较分析, 把所含的化学物质进行量化或者是进行物理化学量化。就拿水质监测来讲, 在水质监测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检测之后把所要监测的污染物纳入国家的污染物检测基准中再进行比较。

水环境的检测数据拥有较好的溯源性, 这里所讲的溯源性说的是一个不明确且连续性的比较链, 把检测数据或者是检测基准的值与国家或者国际污染物检测标准进行比较。如果一组数据具有较好的溯源性那么则说明这组数据有效。

水的污染问题牵扯到许多学科。根据一些参考资料来看, 现今我国从事环境研究并且以检测数据为报告的项目很少, 其中含有COD、BOD、总氮 (TN) 、总磷 (TP) 或者铬 (Cr) 、砷 (As) 、镉 (Cd) 等。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 人们对物质的认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因此在水质检测方面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要求, 其目的还是为了保护人类及其自然生态环境。根据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 对于水环境的研究水平不断的攀升, 对于数据的准确性、精准度、重叠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对于分析元素来讲, 把其元素的化学价态、形态的研究作为工作的重心, 比如说三丁基锡、甲基汞、乙基汞等。对于数据分析来讲, 要对水的基体所含元素、痕量和超痕量进行重点研究, 这些课题的研究也是目前国际水质检测的前沿项目, 例如在2008年的国际物质量研讨会中国际化的比较CCQM-P111海水Na+、Sr2+、SO42-、Mg2+、Cl-、CCQM-P100.1及CCQM-P100.2纯水和食用水中汞 (含量低于1μg/L) [2]。从水质测试的形式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从以往的单纯光谱、色谱、电化学分析转变为及其准确的质谱 (MS) 、色谱 (LC) 、气相色谱 (GC) 、光谱 (OS) 等先进技术。在水质样品前期处理上, 介质阻挡放电 (DBD) 、激光烧蚀 (LA) 等前沿科技也快速发展, 把以前的方法得以改进并相互结合。

3 结语

采用化学计量法对水质系统的监测, 可以对我国的水环境有更深的认识, 从而也就清楚我国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政府部门才能出台相关的水质保护政策, 对水环境进行科学的管理及预防。要做好人类自身的自我保护及其落实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项目, 为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要做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基于此我们要时时刻刻保护生态文明, 建设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范志锋, 王丽卿, 陈林兴, 等.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淀山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3, 18 (3) :314-320.

上一篇:建筑节能材料下一篇:加强网络经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