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体系(共12篇)
水污染防治体系 篇1
目前, 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公平正义, 就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和谐不仅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而且要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本来就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农村土壤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地关系的失调, 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向农村土地环境投入了超过其自身净化能力的污染物。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土地污染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因此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健全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与防治的法律制度。
1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破坏与污染防治法》
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已经被纳入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规划中, 土壤污染防治法作为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法应该起到统领性的作用, 应该以法律的形式来表现。它应以土壤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为主要任务。其中包括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原则、土壤污染防治的行政管理模式、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法律制度、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措施和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责任等。以宪法为根据, 参照其他法律规范中土壤环境破坏与污染的相关规定, 结合我国土壤环境破坏与污染的实际情况, 在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土壤环境破坏与污染法的基础上制定具有我国特色的土壤环境破坏与污染防治法。并以此为基本法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破坏与污染防治法》为核心的土壤环境破坏与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2 修改宪法中的相关规定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是其他法律制度的基础。应当从宪法的高度规范土壤环境的破坏与污染行为。建议将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 保护林木。”修改为:“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 保护林木。国家保护土壤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 防治土壤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国家组织和鼓励养护土壤环境的活动。”
3 修改《民法通则》中的相关规定
民法是万法之母, 是权利之法。土地环境权利谱系的构建对于土壤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建议将《民法通则》第八十条修改为, “国家所有的土地, 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单位使用, 也可以依法确定由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 国家保护它的使用、收益的权利;使用单位有管理、保护、合理利用防止土壤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义务。公民、集体依法对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的土壤环境的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承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依照法律由承包合同规定。土地所有权不得买卖、出租、抵押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进行流转。”
将第八十一条规定修改为, “国家所有的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单位使用, 也可以依法确定由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 国家保护它的使用、收益的权利;使用单位有管理、保护、合理利用并防止污染和破坏的义务。国家所有的矿藏, 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开采, 也可以依法由公民采挖。国家保护合法的采矿权。公民、集体依法对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的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的承包经营权, 受法律保护。同时, 公民、集体依法对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的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承担防止污染和破坏的义务。承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依照法律由承包合同规定。国家所有的矿藏、水流, 国家所有的和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山岭、草原、荒地、滩涂不得买卖、出租、抵押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但是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
4 修改《刑法》中环境保护犯罪一节中的内容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土壤环境犯罪的4种情形, 但是没有专门针对土壤环境污染的规定。随着农村土壤环境破坏污染的严重性和社会危害性的逐渐增大, 用刑法的手段调整土壤环境污染成为必然。建议在刑法第六章第六节中增设破坏和污染土壤环境罪。本罪是指自然人或单位违反环境保护法规和土壤环境管理法规, 破坏或污染土壤环境, 数量较大, 造成土壤环境大量毁坏或者污染的行为。构成本罪, 客体为土壤环境和国家对土壤环境的管理活动, 客观方面为行为主体实施了违反土壤环境管理法规和环境保护法规, 破坏或污染土壤环境的行为;定罪标准为“情节严重”;主观方面是故意或者过失;主体为自然人和单位。
该法条可以设计如下:“违反国家土壤环境法律规定, 向土壤环境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 造成土壤环境重大污染事故, 致使土壤环境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等严重后果的,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 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过失犯前款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违反国家土壤环境法律规定, 破坏土壤环境, 造成土壤环境严重破坏的,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 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过失犯前款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土壤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探求土壤环境问题的解决法律路径迫在眉睫。分析了农村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的完善路径。
关键词:和谐社会,土壤环境污染,完善
参考文献
[1]叶静茹, 佀连涛.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 4.
[2]李光禄, 佀连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思考[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1.
水污染防治体系 篇2
牡丹江是松花江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牡丹岭东麓,流经吉林省敦化市后进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境内,在牡丹江市境内流经镜泊湖区、宁安市、牡丹江市区、海林市柴河镇、莲花湖区、林口县莲花镇后进入依兰县,在依兰县依兰镇西侧汇入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全长726 km,在牡丹江市辖区内长度约397 km.本文论述了牡丹江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果以及牡丹江流域依兰段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启示.
作 者:张兵 刘国君 作者单位:张兵(依兰县人才交流中心,黑龙江,依兰,154800)
刘国君(牡丹江市环境保护局,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对水污染防治技术的思考 篇3
【关键词】水污染;环境;防治技术
前言
今年, 我国一些地区遭遇严重洪水、台风灾害、水污染等与水相关的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正面临着不寻常的水危机和水污染。为消除和减缓水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对水的认识也正发生深刻的变化, 人与自然和谐是当前国内外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导; 同时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与水生态工程技术也正在上述主导的总体框架内取得了新的突破。水资源与水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从水循环与水环境监测及分析模拟技术、水循环及水环境调控技术、节水型社会建设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技术、数字流域技术、生态水利技术、水资源评价技术与水资源配置技术等领域, 开展水资源和水生态工程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
1.水循环和水环境监测技术
水循环就是指自然水的重复利用,水循环一直是水利科技的一大进步,水利工作者一直试图寻找到便捷的方法来加强和提高自然水利用的效率。从水文工程技术的发展状况说,人类一方面传统的水文监测技术正在革新, 自动在线技术与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并根据实际需要, 对水循环的各要素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与观测, 同时进行水质水量的联合检测。同时, 人类也传统的水文分析模拟技术也在革新,水文分析模拟技术已从传统的集总式的水平衡分析和基于自然过程影响的统计学分析, 已经发展到当前基于物理过程、地理信息技术的、多维分布式水文模拟技术。
2.水环境调控技术
对水循环进行综合调控, 趋利避害, 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效益。从调控技术的作用尺度来看, 除大范围的降水调节外, 当前有可能对不同尺度上水循环的各要素过程进行系统的调控。从天然水循环各要素过程的调控来看,当前的技术措施重点和难点是对通过下垫面的影响或维修养护, 从而改变或维持局部、流域水流的力度,以便满足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工侧支水循环过程的调控是当前循环系统的核心。从调控措施的类型来看, 包括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综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工程调控措施更为重要。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进行工程调控时,需要更加关注各类工程措施的综合影响,并最大限度地消除工程措施对区域和流域尺度上的负面和不平衡影响。
水环境的综合调控社会价值是指消除污染源, 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切断污染传播途径, 从而减少污染物的影响范围; 第三就是增强受纳水体的水环境承载能力。对于第一方面、的综合调控而言, 一方面需要通过工艺的改进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从生产、生活环节的角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是通过区域产业布局结构调整, 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负荷污染源, 从而从中观和微观尺度减少非污水和污染物的排放; 再次, 充分利用污水处理措施, 开拓中水回用渠道, 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污水对地表和地下水环境的污染。需要指出的是, 从污染源的角度进行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3.水资源利用技术
水资源利用和节水减排往往联系到一起,目前很多国家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节水对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影响, 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美国环保署1998 年颁布了节水计划导则; 英国专门根据南北差异, 分别制定了以提高用水效率和防污为侧重点的双重节水战略; 菲律宾在1997 年大旱后, 政府专门发起了为期1年的公众对用水负责的节水运动;联合国也积极推动节水意识和技术的普及, 2002 年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在菲律宾召开了提高公众节水意识专题会议。国际上在节水单项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宣传和教育上也有许多创新的做法,但在明确和完整意义上的节水型社会理论和方法研究仍不多见,关键技术研究较为薄弱,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建立。我国节水的初期研究多集中在节水工程与节水技术等方面,随着真实节水等概念的提出,节水研究深入到资源利用的有效和无效、高效和低效的划分层面, 同时加强了节水管理研究。由于节水型社会概念的提出时间不长, 专门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当前, 我国已经开展点-线-面相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工作,全国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技术支撑体系来看, 当前的研究十分薄弱, 重点主要在法制的完善、机制的创新、体制的改革等环节上, 这使得我国当前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 研究节水型社会建设支撑技术体系, 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重点剖析与研发是摆在水利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4.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技术
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技术也是水利技术方面的热门话题。从水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来看, 主要包括以经济管理为核心的,包括法学、水力学等学科的知识,如水权、取水权、水价格; 另外就是以现代社会学与管理学理论与技术结合的管理内容。水价定价技术和初始水权分配技术走向成熟。在未来的水资源管理技术中, 需要进一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 加强上述研究, 进一步融入现代经济学、社会学理论的新发展, 建成完整的技术体系。总之, 在未来的水利技术发展中,以上几个种类必不可少。还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要发明和采用。水资源重在保护和防护,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陈家琦 王浩 杨小柳.水资源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
[2]贾仰文.分布式流域水文模拟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J].水科学进展. 2003.01.
[3] 王建华.江东. 黄河流域二元水循环要素反演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12.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体系构建研究 篇4
到目前为止, 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关于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的概念, 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地下水污染防止区划就是以一定地下水调查结果为基础的, 通过评价地下水现实和潜在利用价值和地下污染源分布情况来评估污染荷载的风险性并根据地下水不同效能来进行针对性处理的一个方法。有资料指出, 地下水对地下水系统防污染的性能进行分析调查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一个重要基础, 相关部门应该在了解地下水质量和污染程度的基础上完场防治区规划, 笔者认为,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是针对地下水污染问题, 从污染实践发生的本质角度来进行的一项工作, 下面将阐释一下这一工作的进行过程。
一.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体系研究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 我国关于地下水的单项研究项目还是很多的, 但是综合研究工作很少, 单项研究工作主要分为地下水脆弱性, 地下水价值研究, 地下水源保护等方面, 这种单项研究一般只是从水污染问题的单一方面入手研究, 例如地下水脆弱性研究, 它只对研究区域自身水源的脆弱性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而地下水源研究侧重地表污染源即人为活动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危害性的定量描述, 而综合研究是针对对地下水源的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对整个地下水污染防治区规划有很多积极意义。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体系致力于上述问题的综合研究, 需要从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以及地下水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这种综合研究可以以各种单项研究的成果为基础, 为地下水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二.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的体系构建
水污染防治区划图的设计是整个工作的基础, 层次鲜明的设计能提高区划效率, 本研究所规划出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组成图如下:
该区划图分为三个层次即初级层、中级层和高级层, 初级层由地表污染源危害性, 地下水固有脆弱性, 含水层富水性, 地下水水质几个部分组成, 中级层包括地下水污染风险, 地下水源保护区, 地下水价值等几个方面, 高级层就是目标层, 是地下水源防治区划层。下面分别从几个方面来做下具体分析:1.体系组成部分分析:
(1) 地下水污染风险
地下水污染是地面污染源与含水层二者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一个现象,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应从研究区域所包括的地表污染源及自身的水质入手。对地下水进行污染源分级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污染源评价方式。早在1960年, 就有学者研究地下水评价工作, 但是由于污染源的种类很多且性质, 分布等方面的情况都不同, 仅仅开展单一项目对一些范围较大的评价工作来说很不完善, 只有分级评估体系才能对地下水污染源进行全面的评估。这种对地下水源的分级评估是1970年左右产生的, 这种评估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不同类项地下水污染风险源的规模, 评价工作进行所需要的信息, 污染源的种类等因素影响, 这些因素的变动性为不同质量的地下水污染源划分带来了困难, 按以往经验来看, 地下水污染风险源评价以定性或者半定量方法为主, 这种方法受人为影响程度很大, 不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因此, 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的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对地下水污染源的特征污染物及其对应排放量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特定公式计算其污染源危害性等级, 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污染源区划。
(2) 地下水价值
地下水价值是在政治经济方面对地下水的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的一个参量, 又资料显示, 地下水价值是对地下水源进行划分的一个很重要的保障, 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定量表征方法, 但是不可否认即使用不精确的手段评估地下水价值也有利于帮助相关工作者做出相应的划分决定进而影响水质。地下水价值包括原位价值和开采价值两个方面, 其中开采价值就是指地下水用于工农业生产方面的价值, 而原位价值是指含水层对阶段性的地下水开采活动多产生的缓冲能力, 像是地质灾害, 污染源扩散等生态危机都是由这种缓冲能力引起的。具体的说, 地下水价值主要有含水层的富水性和地下水的水体质量两个方面体现, 本次调查研究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来进行分析, 通过水题质量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的地下水源。
(3) 地下水源保护
地下水源保护是保护地下水源的一个关键措施, 在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体系中, 这一措施能够很好的体现当前的管理情况, 地下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源质量, 并且通过调查可以发现, 含有地下水源保护区的区划体系中, 其级别程度要高于没有地下水源保护区的体系。
结语: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体系的构建应从污染源自身造成污染及含水层自身抵御污染的本质层面, 地下水自身蕴含价值的社会经济层面及现阶段制定与实施的政策法规等政策层面进行综合考虑,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地下水价值及地下水源保护区划分则是上述三个层面的量化表征体系构建过程。总之,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对地下水源的开采和利用十分重要, 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整体提高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俊杰;何江涛;陆燕;刘丽雅;张小亮;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中特征污染物量化方法探讨[J];环境科学;2012年03期
[2]梁彬;朱明秋;陈宏峰;罗伟权;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土地资源脆弱性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3]杨维;王虎;韩儒梅;王光浑;杨宏伟;辽宁省中南部分城市地下水脆弱性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4]谭灵芝;张桂君;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水资源循环系统整合价值流分析——以银川市为例[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李东生;万志双;六库城镇饮用水源安全现状调查及对策[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第一卷) [C];2009年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篇5
国务院16日正式对外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未来将在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个方面,进行强力监管并启动严格问责制。今后一段时间,多部门将联合启动水污染治理“组合拳”,除了依法取缔“十小”企业,“十大”重点行业也面临“清查”。
专家测算,“水十条”实施后,将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9万亿元,其中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约1。4万亿元。
“水十条”提出的目标是,到,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到达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到达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到达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到达70%左右。
“水十条”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除了对小型造纸、印染、电镀、农药等在内的不贴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十小”企业将严格清除外,针对焦化、有色金属、原料药制造等排放强度大的十大行业,行动计划也要求实施清洁化改造,企业务必全面达标排放。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巡视员陈永清表示,从开始,将定期公布黄牌、红牌企业名单,对超标超总量的企业黄牌警告,对于整治后仍然不能达标且情节严重的企业,要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掉。
“我国水污染严重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遏制,区域性、复合型、压缩型水污染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水安全的最突出因素,防治形势十分严峻。”环保部相关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坦言,不少流经城镇的河流沟渠黑臭,饮用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全国477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较差的监测点比例为43。9%,极差的为15。7%。全国9个重要海湾中,6个水质为差或极差。
“很多地方政府只顾经济发展,却忽略了水源地的保护和安全。同时,我们的环境管理不够严格,违法成本严重偏低,很多企业宁愿交罚款也不愿意在环保方面下工夫,不少企业都在超标排放。”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记者。
惠州:探索水污染防治新机制 篇6
1月5日,惠州市人民政府发布《惠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按照《方案》的要求,仅仅十天之后,《惠州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清单》正式向社会公示。
清单上,惠州市27条黑臭水体不仅列明名称、所属镇街、类型、长度、黑臭级别、水质现状等信息,还有责任人和达标期限,根据清单的要求,惠城小金口的高屈沥、大亚湾的响水河必须在今年实现水质达标。
一直以来,惠州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上都可谓是大手笔。此次《方案》的出台实施,对按期实现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保障饮用水源和生态环境安全提出更加具体的举措,这也意味着惠州的水污染防治力度将持续加码。
目标:只能更好,不能变坏
“《方案》提出,惠州水污染防治须以水质目标管理为主线。”惠州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按照《方案》的要求,未来惠州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方案》确定流域、饮用水水源、城市水体、近岸海域等水体质量改善目标,明确惠州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的时间表和必须达到的具体水质指标。
根据时间表,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地下水质量维持稳定,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全市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到203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
到本世纪中叶,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经济繁荣、水体清澈、生态平衡、人水和谐新格局初步形成,为以更高水平、更好质量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提供安全优质的供水保障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主指标方面,到2020年,全市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标或优于Ⅲ类,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基本得到保障;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达标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77.8%,淡水河、潼湖水达到Ⅳ类水质目标;对于划定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水体断面基本消除劣V类;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下水质量维持稳定,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0%以下;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100%。
到2030年,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进一步提升,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市、县(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高标准稳定达标,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得到保障。
为了保证按期实现目标,达到预定指标,惠州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强化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力的刚性约束,构筑生态控制红线,根据环境功能实施差别化政策,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引领和倒逼作用,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按照“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三级分区体系推行水环境精细化管理,以水质改善为核心,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水环境、水资源,进一步细化整治目标任务和总体工作部署;加强科学规划,以水质达标倒逼整治任务,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将水污染治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产业转型升级与岭南水乡文化传承相结合,多措并举提高治理实效。
与此同时,惠州还将积极吸收和运用国内外水环境治理和管理新成果、新经验、新举措,系统梳理《惠州市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实施方案》与《水十条》的内在联系,结合惠州实际情况先行先试、开拓创新,形成一整套以水质改善为核心的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机制体制,并率先在惠州市重点流域取得实效。
举措:减少排放,强化保护
具体到各领域污染防治,惠州推出强化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积极治理船舶污染等一揽子举措。
其中,城镇污水逐步实现全收集、全处理目标,到2017年,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目标,淡水河、潼湖“两河”流域(以下简称“两河”流域)乡镇于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目标。
同时,从水污染防治根本着手,惠州将推动调整产业结构。自2016年起,依据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相关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结合水质改善要求及产业发展情况,制定并实施分年度的落后产能淘汰方案。今年底前,依法全部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十小”生产项目,并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回潮。
2016年底前,各县、区要制订《重点行业水污染整治工程清单》,明确治理目标、任务和期限。并实施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行业清洁化改造。
此外,要强化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2016年底前,工业集聚区应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逾期未完成设施建设或污水处理设施出水不达标的,一律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并向园区设立部门申请撤销其园区资格。
《方案》特别提出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内容,提出自今年起,每季度由惠州市环保部门向社会公开饮用水水源水质及安全状况,由惠州市水务部门向社会公开供水厂出水水质及安全状况,由惠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向社会公开用户水龙头水质及安全状况。自2018年起,所有县级(区级)及以上城市饮水安全状况信息向社会公开。
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将得到进一步强化。一方面,将针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环境风险排查,列出清单,2016年底前依法清理地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区清理工作于2017年底完成;另一方面,防治地下水污染,定期调查评估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等区域环境状况,各县、区在2016年6月底前完成对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处理设施建设情况排查,制定本县、区《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处理设施建设、改造计划》,于2017年底前全部更新为双层罐或完成防渗池设置。
nlc202309040500
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方案》提出,要落实国家、省相关要求,在2016年6月底前出台《惠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办法》,加强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2016~2017年,全市每年新建20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到2017年底,完成“一村一设施”,全市所有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到2020年,全市100户以上的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城镇污水处理方面,要求到2016年全市建制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完成“一镇一厂”建设任务,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
而对于此次《惠州市黑臭水体清单》公布的黑臭河涌,惠州将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治理,同时每半年向社会公布治理情况。根据计划,“两河”流域内各镇,其他县、区各城镇每年须整治两条以上黑臭河涌。
保障:多元融资,责任倒逼
治水不是简单一个方案,几个措施就能够实现,治水所涉及的庞大资金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惠州此次水环境治理所需资金,又该如何保障?《方案》提出,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用多元化资金支持。
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惠州将加快实施居民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其中县级及以上城市于2016年起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同时简化水价分类,理顺水价结构;2020年底前,全面实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对高耗水行业实行差别水价。同时,完善收费政策,2016年底前,修订城镇污水处理费、排污费征收管理办法,并适当提高征收标准;结合“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扩大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范围,做到应收尽收。
惠州还将推进多元融资,鼓励社会资金、港澳台及国外资金以PPP等模式投入水环境保护。采取环境绩效合同服务、授予开发经营权益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水环境保护;统筹流域综合开发与环境治理,推广“水环境治理、土地整备与开发、投融资”三位一体的流域治理新模式。
实施跨界水环境补偿。在现行激励型财政机制基础上,按照“超标项目越多、超标程度越高,赔偿额度越大”的原则,以“两河”流域为重点,于2016年底前建立跨界水环境质量考核激励制度。
同时,政府也将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惠州将继续实施市级财政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奖代补”政策,落实一揽子补助政策。其中,市级财政要根据事权划分合理调整区域内水环境保护项目支持力度,各县、区要重点支持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河道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应急清污等项目和工作。
为了提升公众参与水污染防治的积极性,惠州还将把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水情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公众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客观规律的认识。依托中小学节水教育、水土保持教育、环境教育等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环保社会实践活动。支持民间环保机构、志愿者开展工作。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开展环保社区、学校、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推动节约用水,鼓励购买使用节水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
政府则通过责任倒逼方式,推动各县(区)落实各项措施。惠州市政府将与各县(区)政府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每年分流域、分区域、分海域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对未通过年度考核的,惠州市政府将约谈当地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或成员,提出整改意见,予以督促;对有关地区实施建设项目环评限批。监察部门对在环境保护中出现违纪违法行为的党员干部,按照党纪政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水污染防治体系 篇7
1 现状分析
利用法律监管体系对禽畜养殖污染问题进行防治在很多国家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目前已经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但是国家在法律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却较为迟缓。以前农村畜禽养殖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性养殖,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主要被用于农家肥,基本不会造成大的污染问题,但是随着农民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加,闲置农田越来越多,畜禽粪便很难全部转化成农家肥使用,多余的部分直接排出,同时农村也建成了大量的规模化养殖场,其产生的污染物大多都直接排入沟渠河流,形成了破坏性的污染。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缺少相应的法律规范,更缺少监管,即使有相应的监管部门也显得人手不足,力度不大,甚至存在法律上的空白。
1.1 相关立法针对性不强,体系建设迟缓
针对我国法律体系进行分析,当前与环保相关的立法还处于发展之中,其中涉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立法更是少之又少,无法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给予有效的解决。畜禽养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愈发得到广大农村居民的认可,很多农村地区都开展大规模的畜禽养殖。而在进行养殖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养殖户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具体的运营上,希望通过畜禽养殖来获得更多经济上的收益,因此忽视了对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使得很多养殖区域出现了脏乱差等现象,并且部分养殖户还会对养殖垃圾随意堆放,对当地的水源、生活环境等造成严重污染。还有的养殖户不了解治污知识和治污处理技术,长期对污染听之任之。由此可见,畜禽养殖存在着利弊两个方面,养殖户通过畜禽养殖获得利益的同时,也给自身的生产环境造成了破坏。因此需要通过立法来对养殖户的行为进行约束,强化养殖过程中的环保思想。
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立法,但是针对性不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阻碍。部分立法应用的范围较为狭窄,仅能对大规模的养殖产生作用,不能对农村区域内中小型养殖户产生影响。而实际上,超大型养殖场现阶段相对较少,农村仍以分散养殖、中小型养殖为主。如果不对中小型养殖户进行管理和约束,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也难以得到彻底的解决[1]。
1.2 执行力度不足,监管职责不清
与城市相比较,我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并且在环境监督管理方面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很多工作都没有进行具体的划分,部分环境监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甚至采取敷衍的态度,仅将农村环境监管工作作为一项闲职,没有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当前涉及环境保护与监管的部门相对较多,不仅国家和地方相关环保部门具有环境监管的职能,很多行政部门也涉及到对部分环境问题进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部门在工作范围上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在处理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多部门共管的问题。长此以往,在环境问题处理方面就会激增大量的矛盾和冲突,经常会导致相关部门之间出现工作上的争执或者工作上的推诿。不仅导致部分环保工作难以进行下去,同时还会造成管理上的不统一,影响任务的下达和责任的履行,法律的落实也相对比较困难。首先,基层管理单位差异性大,设立专门环保部门的地方较少,很多地方单位对相关法律掌握不到位,工作人员无法对环保方面的法律进行有效的应用,很多法律形同虚设,即使对某些养殖户做出了惩处,由于缺乏针对性的督促与管理,也常常使得惩罚措施无法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实现;其次,各地方政府缺乏对相关法律的支持,其中部分地方政府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会人为地忽视法律,进而造成畜禽养殖污染的加剧。
1.3 维权意识薄弱,救济途径缺乏
通过对周边农村畜禽养殖情况进行走访调查看到,畜禽养殖对周边环境危害较大,在养殖过程中不仅会产生大量异味,同时畜禽的排泄物也会对本地区的水源、土壤等造成破坏,使得当地居民失去正常的生存空间,无法获得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实际上已经侵害到了当地居民的权益,当地居民有权通过法律途径对自己的权益进行维护,抵制畜禽养殖污染对当地环境的破坏。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诉,也没有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来对解决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居民维权意识薄弱,国家在农村的法制宣传还有待提升,很多农村居民虽然对畜禽养殖污染十分反感,但是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也就谈不上利用法律进行解决;二是国家在立法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农村居民的环境救济问题,因此在农村之中缺乏有效的救济途径,使得农村居民无法找到合理的方法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进行抵制[2]。
2 引发的思考
现阶段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工作中的重点。因此相关部门应深入分析畜禽养殖污染带来的弊端与危害,针对畜禽养殖污染应用更有效的控制手段,并且对立法工作进行重视,构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法律监管体系,使得畜禽养殖的负面影响可以被压缩在最小的范围内。
2.1 搞好立法工作,完善法律体系
要想通过法律手段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进行解决,就要有完善的立法可以进行依靠,只有相关法律逐渐健全,法律在畜禽养殖中的作用才会凸显出来,并对预期目标进行实现。具体来说我国政府应先搞好立法工作,在我国部分法律中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条文的细化和处罚力度,对某些实际的污染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首先,《宪法》作为我国根本性的法律,其中涉及养殖污染的内容相对较少。为了能够让每一个公民都可以投入到环保工作之中,并主动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进行抵制,我国政府应在《宪法》之中对公民的该项权益进行明确,并积极鼓励公民对该项权利进行应用。其次,《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总体性法律,该部法律的出台对于改善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部法律当前还不够完善,针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法条缺失,并且相关法条规定的较为模糊,起不到保护农村环境,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作用。所以,立法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的了解,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系统性的调查,从实际出发对《环境保护法》进行填补,增加与农村环保相关的内容,将农村环保工作与城市环保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根据二者的不同,进行差异性立法。最后,我国当前还没有一部专门性法律能够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进行规定,鉴于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不断加大,已经威胁到了农村地区居民的正常生活,我国应设立一部专门性的立法,以强化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制定出具有实效性的惩处措施,使得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能够得到立竿见影的解决。
2.2 强化执法力度,优化执法管理
我国当前涉及环境管理的部门相对较多,并且在职责划分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为了能够在相关地区建立起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法制监管体系,我国政府应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基层管理机构的建设,改变当前多部门共管的局面,对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进行重新梳理,避免部门之间出现职能上的交叉。同时,还要在广大农村进行环保部门的建设,保障管理上的统一。二是对具体的环保问题进行深入性分析,以此为基础细化基层环保部门的工作内容。使得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能够做好本职工作,搞好环境监管[3]。三是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普法工作,提升工作人员对相关法律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灵活的应用,对农村之中普遍存在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给予合理的解决,确保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在扩大畜禽养殖规模的同时,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治理与防控。四是增加各部门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针对畜禽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并协调多方进行综合性治理。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问题处理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多个方面的力量进行应用增强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解决的质量。
2.3 强化惩处措施,完善赔偿制度
首先,在立法方面应突出惩处措施的重要性,对畜禽养殖工作进行规范,针对养殖户造成污染程度以及危害情况,设置不同层级的惩处措施。并且不仅仅要强化行政方面的惩处,还可以适当地引入刑事或者民事方面的责任,这样能够对惩处的效果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同时也符合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其次,要对赔偿措施进行完善。在完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点需要注意:一是要对具体行为进行明确,做好概念上的划分,避免因为法律的模糊性而影响司法实务的展开;二是要对各项责任进行细化,划分责任等级,对其中的主次责任、直接责任、间接责任等进行明确的划分,使得赔偿工作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当然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养殖户是否具有承责能力的问题。因此我国农村地区可以引入基金制度,针对畜禽养殖产生污染的问题,建立专项基金以应对突发的赔偿以及治理等问题。
2.4 做好宣传工作,树立责任意识
农村可以采用法律途径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进行抵制的村民少之又少,十分不利于农村居民的权益保障。因此,我国政府应进一步承担起思想引导方面的工作,在农村之中进行相关立法的宣传,并强化对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的传播,以此来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监管体系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文化环境。同时,政府还要注重树立农村居民的责任意识,鼓励农村居民对畜禽养殖进行监督,针对生产养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及时上报。为了让农村居民能够更好地进行维权活动,国家还应丰富农村环境保护的救济渠道,让农村居民也可以通过公益诉讼等方式,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进行解决,对自己的生存家园进行维护。
3 结语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监管体系的构建能够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可以减少以往治理过程中的模糊化和形式化。因此,在今后工作过程中应积极增加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监管体系的完善,解决其中的不足,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从合理选址、源头控制、加强执法、加强技术研究等角度提出了畜禽污染防治的对策[4],同时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养殖场进行畜禽养殖的转型升级,实现农村经济与环境的同向发展。
摘要:<正>畜禽养殖污染长期存在,废物的乱堆、废水的乱排在农村形成了主要的污染源,如何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防治与控制成为了相关地区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我国畜禽养殖情况的调查,了解到很多畜禽养殖场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安排,治污措施根本不能贯穿到每个生产环节,有的养殖场根本没有治污设备,粪便污水直接排入沟渠河流,饲料残渣和用完的兽药制品随处丢弃。究其原因:一是养殖场重生产、轻治污;二是疏于环境监管,特别是对农村地区的一
参考文献
[1]蒋松竹,蔡琼,李美娣,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现状及思考[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35(10):93-98.
[2]吕文魁,王夏晖,孔源,等.欧盟畜禽养殖环境监管政策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1):84-86.
[3]李晴,韩轶,徐鹏.城乡一体化的农村污染防治制度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理论界,2014(11):98-101.
水污染防治体系 篇8
东北黑土区吉林梨树县耿老项目区是吉林省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长期以来, 由于黑土区坡地被大量垦殖, 加之没有实施有效的水土流失措施, 造成面蚀和沟蚀的不断加剧。水土流失不但造成黑土层厚度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而且还引起严重的水体面源污染。因此, 积极探索黑土区基于面源污染控制的水土保持技术, 对遏制黑土区水源地流域水土流失, 加强面源污染防治, 保障区域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据《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东辽河流域吉林梨树县耿老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记载:目前耿老项目区的水力侵蚀面积达85.63 km2, 占总面积的57.46%;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土层变薄、生产力下降。目前黑土层平均厚度只有20~30cm, 平均每年流失表土厚度0.3~1.0cm。耿老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被列入《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规划》[2], 是吉林省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规划区。
据《梨树县水利志》【3】记载:二龙山水库位于四平市境内的东辽河上。近年来, 二龙山水库水质受到明显污染。据调查, 二龙山水库多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 水质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氮和总磷等。导致二龙山水库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库区周围土壤侵蚀导致的大量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物的汇入。因此, 积极控制该流域水土流失及其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 是改善二龙山水库水质、保障城市水源地安全的重要措施。
2、工作内容
(1) 面源污染控制的坡面水保措施配置:坡耕地作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发生的源区, 分别选择垄作区田、横垄、地埂植物带和牧草带等防控技术, 根据地形进行优化布局, 以满足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双重防控的效果。
(2) 湿地、生态水道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技术:沟道是侵蚀的土壤颗粒和面源污染物的输出通道, 分别研发植被缓冲带、人工湿地和生态水道的构建技术, 并进行集成和优化, 构建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的拦截阻断技术体系。
(3) 面源污染控制的水保措施效应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研发基于面源污染控制的水保措施效应的现场快速监测方法与技术, 筛选和优化效果评估指标, 建立水土保持综合控制效应评价技术体系。
3、示范区建设
示范区位于吉林省梨树县耿老项目区, 对于示范区的建设要求如下:
(1) 面源污染控制的坡面水保措施配置:项目区内实施的水保措施包括横垄、垄作区田、地埂植物带, 水保措施的工程设计如下:
横垄:在0-3°的地块, 变顺垄为横垄, 垄距间隔为60cm, 垄高15cm。效益评估监测地块的面积0.33 hm2。
垄作区田:选择坡度在0-3°的地块, 设置垄向区田, 垄间行距为60cm, 垄高15cm, 区田的挡距为0.85cm, 土挡底宽30-40cm、顶宽10-15cm, 土挡的高度应低于垄台2-3cm, 土挡筑好后踩实。效益评估监测地块的面积0.33hm2。
地埂植物带:在项目区坡度为3-5°的地块, 设置地埂植物带, 植物带间隔20m, 梗宽1m。地埂种植金银花、黄花菜、苜蓿等。效益评估监测地块的面积0.33 hm2。
(2) 沟道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双控技术:集成牧草带、缓冲带和人工湿地等技术, 构建沟道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双控的综合技术体系, 构建生态沟道长300 m, 在沟下游构建人工湿地, 面积约500 m2。
牧草带:牧草带位于沟沿和农田的交接处, 牧草带带宽3m, 种植苜蓿。
缓冲带:对沟道进行削坡, 使坡度小于30°;在坡面上套植旱柳、高羊茅和蒿等当地野生植物, 形成结构完整的植物群落, 拦蓄泥沙、吸纳径流中的面源污染物。
沟底:沟底过水通道两侧铺大块砾石 (块径40-60cm) , 以降低水流对沟底的冲刷作用。
人工湿地:在沟道下游低洼处挖建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水深约50cm, 最深处不超过1m。根据植物生长特性, 从明水面至四周依次环状栽种芦苇、香蒲、水葱等湿地植物。
(3) 效益评估监测设置:在项目区, 选择横垄、垄作区田和地埂植物带等田块安装移动观测设施, 每种措施2个重复, 在沟道出口和湿地出入口分别设置观测设施。观测次雨强10 mm以上降雨时的径流, 采集径流样品, 测试分析侵蚀量、径流量和面源污染物浓度。
(4) 检测指标和分析方法:在移动小区安装的集流桶中收集坡面产流水样, 并计算小区产沙、产流量。采集水样, 经0.45μm微孔滤膜真空过滤, 测定DTN、DTP和COD等污染物浓度;将集流装置中的泥水充分拌匀, 取中层径流泥沙样品1000ml, 置于烘箱内103℃, 烘干后称重, 计算出含沙量, 从而得到每次降雨各小区土壤流失量, 将一年中各次土壤流失量累计, 即可得到各小区年侵蚀模数。利用自动记录仪记录每场降雨产流过程中的径流速率, 得到各移动小区的地表径流流失量。DTP采用过硫酸钾消解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DTN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测试仪器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TU-1900) 。
参考文献
[1]《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东辽河流域吉林梨树县耿老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2010
[2]《吉林省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规划》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2005
浅读《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篇9
第一条取缔“十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 这原是工信部、经信委的职能, 现在由环保牵头就是要借助环保人真干、实干的本事;工业区的污水必须预处理达到纳管标准后才能进入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 这就缓解了园区的压力, 但应注意园区与企业间的沟通协调以及生活污水的处理;再次明确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就是城建的活;污泥处置是污水处理的重点, “水十条”要求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但我总在想其余污泥堆到哪里合适呢;养殖业的污染比大家想的更严重, 很多治污工程就是一个沼气池, 实际运行效果很差, 本条提倡的区域集中处理, 应该成为主导思想;成为坚定测土配方施肥的支持者, 科学施肥的好处大家都知道, 就看农业部的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来过几轮了, 效果还不彻底, 也许进行农村三集中会有帮助, 加速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第二条还是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 这次由工信部牵头;对于空间布局、城市规划, 环保的发言权还是小;大力推行水资源循环利用——中水回用的春天到了, 努力。
第三条地下水污染防治绝对要配以最严厉的罚则来支持。 听说沙漠里都可以开采地下水来发展重工业了, 其中智慧真是很深;水利部门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太粗放———经常售卖包年不限流量的“套餐”;节水总是对的, 开源与节流, 无疑是节流的性价比更高;对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的探索, 要慎重———宁可慢工出细活;完善水资源保护考核评价体系, 请客观, 请尽快。
第四条国家推广示范的技术值得关注, 政府有相关补贴; 技术研发这一块主要是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主战场, 但真要做出成熟有效的工艺不容易, 基层环保人尽量“挂靠”;环保第三方运营、提供服务是大趋势, 但是对于相关方责任的界定现在依然模糊。
第五条理顺价格税费是用经济手段倒逼环境和资源保护, 只是不要成为一味“阶梯涨价”的借口, 毕竟重在“理顺”而非“提高”;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希望财政部、人民银行、发改委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环保必须赏罚分明, 要确实建立起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在跨界水环境中, 谁受益谁补偿。
第六条尽快完善国际准则、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新标准、旧标准以及没有标准之间的法律效力关系;明确环保执法的权力是好事, 但是法律的尊严从来在于执行, 如果没有公安、政府各部门的支持, 环保执法很容易变成法不责众, 尊严全无;基层环境监管能力严重不足, 当前能力建设最缺的是先进技术和人员编制。
第七条将治污任务逐一落实到汇水范围内的所有排污单位, 以通报、挂牌、限批手段辅助;统计总是数据的伤, 这么多部门合作环境总量控制却没有统计局参与, 咱们不专业;防范环境风险、完善应急预案, 希望能把“天津港危险品爆炸事件”做成案例教学, 让鲜血不白流;规范排污许可证———管理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总量、去向, 这是环保工作的重要抓手:“一证在手, 环保无忧”。
第八条水源水、净水厂出水、用户水龙头饮用水, 这三种水区别很大, 环保只能负责水源水这1/3, 其余的该由住建部、水利部、卫计委主动担起责任;地下水污染重在预防, 因为地下水污染1年, 至少要修复100年, 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就是这样, 无论你信或不信;环保部、农业部和海洋局是“相爱相杀”的好兄弟, 合则断金, 分则俱伤;环境激素:从这个词语上就应该明白环境、人体这二者是多么密切、多么密不可分;期待将环保切实纳入政绩考核的那天尽早到来。
第九条一直说地方政府是环保责任主体, 可惜实际都是环保部门在抗, 明明干的环境监督 (监察、监测) 活, 偏偏叫着环境保护的名头;加强环保有关部门间的协调联动, 看着这么多的实权部委, 估计牵头的陈部长也头疼;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考核罚则: 约谈、限批、处分、终身追责。
第十条隐瞒环境信息———违法;环保举报热线:12369;加强环保宣教, 个人以为重点还是在学校, 那里做起来才是事半功倍, 例如通化市小学正在创建的“绿色学校”活动。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 水污染防治任务繁重艰巨。在认真学习过“水十条”后, 需将结合通化市治水提质总体方案, 进一步加强本职监测工作, 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为谱写美丽通化的水环境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摘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10条35款, 每一款都对应国务院各个部委或牵头或参与实施, 为广大环保工作者建设生态文明、防治水污染提供了又一强大武器,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体会。
简述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篇10
1 农业污染的防治
合理的农业运作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因农田排水造成的地表水污染。因而积极推广新型施肥方式、改
进灌溉方式、合理种植、推广新型复合肥料等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合理的农业运作方式可以减少农田径流带走的N、P达60%以上, 太湖地区江苏部分, 如果每年化肥施用量降低20%, 则每年可减少0.63万t氮素流入水体。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资源循环型农业、高效农业、生态有机农业, 改以往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依靠科技的精密型生态农业。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 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大力推广先进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 以减少随灌溉回水方式N、P入渗造成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提高农业用水、用肥的利用率。传统的施肥技术很少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所以应该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各个地区的施肥技术。因此需要对各个地区的土壤进行测量, 然后在农田耕作过程根据种植作物的种类、需肥特点, 结合测量得出土壤肥力特性来决定施肥的类型和数量, 将化肥与生物肥相结合, 有效地提高化肥利用率。有研究显示, 氮、磷等养分有不同的流失特性, 氮的流失能够在流域80%区域产生, 而磷的流失主要在流域15%的区域产生 (主要位于河道两侧) , 所以可以根据不同作物对不同养分的吸收特性, 选择最适合作物的种植区域。
根据国外经验, 有效控制农业污染的办法是制定一系列限制性法规。对于农药、化肥的施用, 需要指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农药施用技术的管理办法。如德国于1996年1月开始实行的《德国肥料条例》是按《欧盟硝酸盐法令》的要求制定的, 它规定了有机肥料的最大用量, 以N计:耕地不超过170kg/ (hm2·a) , 草地不超过210kg/ (hm2·a) ;同时还限制有机肥料的施用时间, 即在每年的11月15日至次年的1月15日养分最易流失的时间内禁止施用有机肥料, 在土壤渍水、结冰和积雪期间禁止施用有机肥料。这种规定性的施肥技术的目的是控制土壤养分投入数量, 改善养分投入方法, 使土壤中养分水平保持在既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又不至于对区域环境产生显著危害。
2 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防治
畜禽粪尿的无害化与重新利用可缓解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根据浙江省对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的治理经验:推行市场化、产业化和集中治理的机制, 对改善农村水环境卓有成效。通过规划协调区域内种植业和养殖业平衡发展, 确保有足够数量的耕地来消纳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及处理物;在进行合理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大力成片发展集约化畜禽养殖场, 使之成为畜禽养殖园区。同时要强化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治理, 将畜禽养殖业粪便、尿液进行综合处理, 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通过建设较大规模的沼气综合利用设施对畜禽粪尿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 这种粪—沼—田的生态模式, 使沼气综合利用设施产生的沼气可以用来缓解农村能源不足的问题, 产生的沼液、沼渣作为农业肥料, 用于农田可培肥土壤, 并且由于沼液、沼渣养分较高, 施用后能显著提高农产品品质。这种对畜禽粪尿的无害化与重新利用大大缓解了其对环境的污染。
3 农村工业污染的防治
对于蓬勃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 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把污染企业集中到特色工业园区后, 对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物集中处理, 由具有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的专业公司负责集中治理, 污染企业的排污权还可以在园区内部转让交易, 从而解决了乡镇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技术落后、“规模不经济”、折旧率高等难题, 使得环境监管也变得容易。在这些活动中, 乡镇政府的引导和督促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为企业不会主动投入太多的环保资金, 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环保的投入。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经验表明, 要控制水环境恶化的趋势, 环保投入要达到GDP的1.5%, 要使环境改善则须达到GDP的2.5%。而我国目前乡镇企业的环保投入仅达到GDP的0.1%, 与水环境保持与改善的投入标准差距太大。在合理规划乡镇企业的同时, 政府还要注重小城镇建设规划, 制定有利于水环境污染防治的经济技术政策及能源政策, 同时还应采取若干优惠政策和技术支持, 促使乡镇企业转变产业结构, 鼓励其发展对水环境无污染、少污染的行业和产品, 提倡开展污水的重复利用技术, 推动工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进程, 有机地把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4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防治
4.1 农村生活污水的防治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由于经济实力及技术手段的欠缺, 按照大城市污水的处理体系治理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我们必须针对农村的具体情况, 开发和推广适合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方式。
对于人口比较多、污水排放量比较大的村庄可以建立小型污水处理站, 在此方面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 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 日本政府重新调整了污水处理政策, 加大了对小城镇和没有排水系统的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力度, 加快中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日本农村污水处理协会设计、推广的污水处理装置体积小、成本低、操作运行简单, 十分适用于农村。一般每1000人农村人口可建立一个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水质稳定, 大多用于灌溉水稻或果园, 污水中分离出来的污泥经脱水、浓缩和改良后, 运至农田作肥料。而对于人口比较少、污水排放量比较少的村庄则可以推广土地处理系统、人工湿地和生物稳定塘等生态净化系统。研究表明, 土地处理系统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成熟、经济、有效、简便的解决小城镇、乡村及旅游景点水污染问题的方法, 并得到广泛应用。1982年美国净化污水水生植物塘已达2200 座,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德国、意大利、丹麦、奥地利、荷兰等西欧国家建立了大量人工湿地芦苇床系统, 主要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 并建立协作组织, 以推动进一步研究。目前, 全世界已建有数万座氧化塘及土地处理系统。经过长期研究实践, 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已发展成为一种建设与运行费用低、适应范围广、生态环境影响小、再生水质优良的新型处理技术。
4.2 农村固体废弃物的防治
我国农村人口多且居住较分散。虽然在村庄设立了垃圾堆放点, 也按一定的距离和垃圾产生量的大小安放了垃圾桶, 但由于在村庄设立垃圾卫生填埋场投入资金较大, 同时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导致运行困难。一般情况下, 只是将垃圾集中后倾倒在村外废弃的土坑中, 这种处理方式将加重环境的二次污染。目前, 浙江省义乌市、桐乡市在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的管理方面经验较多, 即走“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的模式, 主要的处理方式是卫生填埋和焚烧处理。在对农村垃圾进行集中清运后, 由环保热电有限公司进行焚烧、无害化处理。在对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同时, 还提供了能量。浙江省的这些举措, 可大大减少农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最大程度地降低农村垃圾对地表水、地下水、空气和土壤的二次污染。农村垃圾的治理还可以根据农村的特点, 将垃圾处理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结合起来。同时, 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户采用三位一体模式, 建设日光温室或大棚、沼气池等, 将种植、养殖、 粪便和生活垃圾处理与利用集成在一起, 形成农业生产和废物再生利用的有效机制。
5 结语
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200m3, 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居世界第109位, 是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农业既是用水大户, 又是缺水大户, 年用水3600亿m3, 年缺水约300亿m3。由此可知, 我国水资源之紧缺, 农村应实行开源节流, 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应不仅是水污染控制的需要, 同时也为缺水地区农村提供第二水源。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 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节约新鲜水资源的同时, 提高中水的利用率, 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马力珊.苏南太湖水系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对策研究[M].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7:1-3.
[2]张忠祥.国内外水污染治理典型案例分析研究[J].水工业市场, 2009 (1/2) :19-24.
[3]高超, 张桃林.欧洲国家控制农业养分污染水环境的管理措施[J].农村生态环境, 1999, 15 (2) :50-53.
[4]毛战坡, 彭文启, 李贵宝, 等.利用生态技术治理农村水环境[J].中国水利, 2004 (7) :32-33.
[5]苏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浙江的经验和启示[J].浙江经济, 2006 (4) :31-33.
关于内河船舶造成的水污染及防治 篇11
关键词:内河船舶;水污染;防治措施
一、内河船舶造成的水污染分析
(一)船舶油污水
船舶油污水是指在船舶运行过程中由设备泄露的冷却水、泄露的油料以及清洗设备产生的污水混合而成的。下表列举了油污水的主要来源。
通过对上表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条船舶每年可能产生的油污水重量能够占到船舶总的10%以上。如果这些油污水不经过任何处理而随意排放到水域中,其造成的污染将十分巨大。通常情况下,油污水排入河流会带来以下几种危害:造成水域生物的窒息性死亡;造成生物的中毒性死亡;破坏水体生态环境;导致水产品受到污染,影响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二)船舶生活污水
船舶中船员、乘客在行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包括粪便污水、厨房污水以及卫生污水等。这些生活污水中包含大量的微生物和细菌,甚至有很多微生物足以致病。生活污水的少量排放可能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但是一旦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就会增加水体中微生物的含量,从而降低水体的溶氧量,进而使水体环境恶化,造成水中生物的死亡。另外,受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流还会影响两岸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三)船舶运行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船舶在运行过程中除了产生大量的废水外,还会产生许多固体废物,尤其是客运船舶。文章通过列表对船舶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了分析。
固体废物类型食品废弃物玻璃碎渣纺织品废物纸屑、纸板以及塑料非金属废物甲板垃圾其他垃圾
百分比61.2%9%3.6%17.2%6.7%2%0.1%
表2 船舶固体废物组成分析
固体废物对水体造成的污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下方面:漂浮的固体垃圾会破坏水体环境的美观,影响游客的观感;纺织品以及铁丝等金属垃圾会缠绕在船舶螺旋桨上,造成船舶事故;固体废物长时间浸泡水中会发生分解,改变水体环境,造成水中生物的大量死亡。
二、当前船舶水污染存在的问题
第一,环境保护意识不足。船舶垃圾之所以被大量排放到水域中,船舶企业或者乘客的环保意识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许多船舶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即使意识到了但是为了追求高利润节约治污成本,船舶企业仍然会把未经处理的垃圾排放到水域中。同时,乘客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在乘船过程中随意向河流中丢弃垃圾。
第二,船舶污染物处理体系有待完善。虽然我国制定了《内河船舶污染结构与设备规范》,并且一些船舶也安装了相应的治污设备,但是由于缺乏对设备市场的监管,往往导致船舶使用的治污设备质量不合格,污水以及垃圾处理难以取得成效。
第三,当前船舶污染治理法律体系不完善。虽然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污染管理法律法規,但是这些法规只是在宏观的角度对内河船舶污染管理作了规定,而缺乏对相关细节的规定。这导致船舶企业经常钻法律的空子,法律法规的实际实施存在很大困难,内河船舶污染治理工作难以取得效果。
第四,缺乏有效的污染监督管理体系。在陆地上我们有相应的环境监督管理部门对环境污染保护进行监督管理。目前,我国水域环境污染监管工作主要由各级海事部门执行,但是海事部门的主要工作是管理海洋水体,因此导致内河水体环境保护管理效率不高,内河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三、内河航运造成的水污染防治措施
第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内河环保意识。政府要加强内河环境保护的宣传,加强船员或者乘客的环境保护意识,从源头上减少船舶垃圾污水的排放。另外,社会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船舶企业的监督管理,要使其认识到污染治理对其经济效益产生的长远影响,从而使得船舶企业主动配合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内河水污染的治理。
第二,建立完善的内河船舶污染处理体系。首先,质量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船舶污水处理设备市场的监管,提高污水处理设备的质量水平,从而确保船舶污水质量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其次,在岸上建立统一的固体垃圾处理系统,并且加大国家财政拨款以减少船舶固体垃圾的付费接收,从而提高船舶企业主动将固体垃圾送上岸的积极性。
第三,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河航运水污染治理的法律体系。相关部门要在现有法律基础的前提下,针对内河船舶造成水污染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法律法规,明确水污染治理中各方的责任义务,加强对破坏内河水体环境的船舶企业的处罚力度,从而完善内河航运水污染治理的法律体系,确保内河水污染防治工作能够取得成效。
第四,建立完善的内河水污染问题应急机制。政府应该综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河水污染问题应急体系,提高内河水污染治理技术水平,针对常见的内河水污染问题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从而提高处理内河水污染问题的工作效率,减少内河水污染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
结语:
内河航运作为我国交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造成的内河水体污染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内河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本文率先分析了内河船舶所造成的污染种类,然后研究了当前内河航运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做好内河船舶水污染治理的具体措施,为内河航运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文成县水污染防治研究 篇12
关键词:水污染,成效,措施
1 文成县水污染防治现状与形势
1.1 文成县水环境概况与特征分析
1.1.1 文成县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由文成县环境监测站对文成县2014年6条主要河流的11个地表水控制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统计显示,I类水质断面1个,占总断面数的9.1%;Ⅱ类水质断面8个,占总断面数的72.7%;Ⅲ类水质断面2个,占总断面数的18.2%;所有监测断面水质均达标。飞云江干流所有断面均为Ⅱ类水质,均满足功能区要求;泗溪Ⅱ类水质断面占75%,Ⅲ类水质断面占25%,均满足功能区要求;峃作口溪为Ⅱ类水质,均满足功能区要求;玉泉溪为Ⅱ类水质,均满足功能区要求;东溪为I类水质,均满足功能区要求;凤溪为III类水质,均满足功能区要求。
1.1.2 交接断面水质状况
2014年,文成县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1个,为文成县和瑞安市交接断面。根据《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监测项目为p H、水温、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考核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满足Ⅱ类功能区要求。
1.1.3 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2014年,文成县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珊溪水库,共采样监测12次,采样位置位于珊溪水库库中处及珊溪水库坝前,评价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表2中的29项,分别为:水温、p 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硫酸盐(以SO42-计)、氯化物(以Cl-计)、硝酸盐(以N计)、铁、锰。文成县环境监测站对珊溪水库水质监测结果统计显示: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标准评价,珊溪水库2014年水质符合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即文成县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1.2“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成效评估
“十二五”以来,文成县按照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决策部署,把治水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部署开展“五水共治”,全面启动实施“河长制”,持续深入推进清洁水源行动,全县上下形成了铁腕治水、合力治水的强劲声势。
1.2.1 全面实施“河长制”开展全领域治水
(1)实施河长全覆盖。2014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河长制”的实施意见》,全县259条河道按规定全面配备了河长,树起河长公示牌,明确治理措施。(2)实施分级管理。建立飞云江“五级河长制”,泗溪“四级河长制”,其余12条县主要河道“三级河长制”,共计省级河长1名,市级河长2名,县级河长14名,乡镇级河长245名。(3)实施“六位一体”河道长效管理,除大峃镇委托第三方中介化管理外,其余8镇1乡调整或新.聘用河管员164名,实现了全县402km通乡过村主要河道及411公里山区河道的常态化管理,为全域治水及“五水共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1.2.2 严格项目准入,提升项目服务管理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等建设项目管理法规,严格实施项目环境准入和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企业从选址到投产整个过程都从严把好“选址关”、“审批关”。
1.2.3 强力推进畜禽养殖业整治,完成“黑臭河”治理
文成县黄坦坑由于受畜禽养殖业污水污染,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被列为文成县唯一一条“黑臭河”。从2012年开始,文成县强力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关停整治,共拆除养殖场2711家、栏舍面积66万多平方米,全县生猪当量从近20.5万头削减到1.03万头,黄坦坑水质从2014年开始逐步提升,目前基本已稳定在Ⅱ类以上。2014年7月以来通过省、市考核验收组两次“清三河”专项检查,成为全省首批达标县之一。
1.2.4 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以来,全县相继建成文成县城东污水处理厂、黄坦镇污水处理厂、珊溪-巨屿污水处理厂、南田污水处理厂、百丈說污水处理厂、玉壶污水处理厂等6个污水处理厂。
1.2.5 强化饮用水源安全保障
积极开展饮用水源保护执法检查,全面强化饮用水源安全保障。深入推进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扎实开展饮用水源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切实加强水质监控预警,对镇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面开展定期水质监测,县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珊溪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成并联网运行。2014年,文成县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县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基本保持稳定。
1.3“十三五”水污染防治形势
1.3.1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滞缓。
产业结构方面,现有工业企业多为传统低端工业,受产业特征影响,难以满足区域内绿色产业发展要求。现有农业发展仍处于粗放型,污染问题突出,经济效益较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面临诸多难点,产业结构高端化不足,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转型升级滞缓和环境质量改善要求的矛盾已日益突出。
1.3.2 环境基础设施重终端建设轻管网建设。
环境基础设施方面,区域内现有各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普遍滞后,已建污水管网存在破损现象、雨污分流不彻底、接管入户率较低,部分服务区域尚未实现截污纳管,严重影响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环境成效。区域内现有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缺少运营维护,运行效果差,出水水质难以稳定达标,急需开展改造提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3.3 环境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文成县湖库型饮用水源富营养化趋势明显,已有不少水库出现过藻类异常增殖和爆发现象,对湖库生态安全和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十三五”水污染防治主要任务及措施
抓住全省“五水共治”治污水的大好形势,深入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继续加大治污力度,实施严格的水环境保护制度,以保障饮用水安全、改善水环境质量为出发点,巩固和深化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强化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深化工业污水治理、推动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农村污染防治,不断提升巩固“清三河”成效。
2.1 优先保护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技术规范》(HJ/T338-2007),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保护范围。按照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要求,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规范》(HJ/T433-2008),更新和增设保护区界碑、交通警示牌、宣传牌等标志。在泗溪县水厂、百丈說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建设隔离防护网或隔离防护栏等形式的隔离防护工程,对取水口及一级保护区内敏感区实施全封闭管理。
对珊溪水库实施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预警监测监控系统提升改造,新增水质生物毒性预警功能,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运行管理,加大水质预警功能开发。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集雨区内的污染源和风险源排查,完善集雨区内风险源名录,完善文成县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藻类监测,建立藻类监测与防控体系,针对百丈說水库等已出现藻类异常增殖情况的饮用水水源地,要制定针对性藻类污染防控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农村塘坝、山塘等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定期监测机制,逐步增加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监测点位,及时掌握水源地水质情况。
2.2 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的建设,不断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积极推行第三方运营模式;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规范危险废物和污泥处置,建立全过程监管体系,推进企业危险废物和污泥无害化处置。
2.2.1 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
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对大峃镇、黄坦镇等启动污水收集管网改造,加快推进珊溪、巨屿、南田、百丈說、玉壶等城镇污水管网的建设,完善各城镇的截污纳管工作,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和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让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发挥效用。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基本覆盖,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其他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积极开展户厕改造和入户管建设,实现污水“应收尽收”。加快推进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优先推进成熟区块的改造,对部分难以改造的老城区,通过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等措施减少污水入河。对城镇新区建设均要求实行雨污分流,并对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针对区域内现有部分污水管网受建设时间较久,地质沉降产生淤积、破损的问题,开展污水管网梳理与定期排查,及时做好老旧管网的疏通维护,保证管道的通畅。
2.2.2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与运营
坚持“一厂一策”、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大污水再生利用力度,将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回用纳入城市基础建设规划、污水治理规划中统筹考虑,进一步拓宽城市污水厂再生水回用的领域。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要根据地方标准因地制宜进行改造,限期达到相应的排放或再生利用要求。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积极推行第三方运营模式,提高污水处理厂专业化管理水平。加强进出水监管,全面实施污水纳管许可证制度,有效提高污水处理厂纳管达标率和出水达标率。
2.2.3 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深入推进文成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和配套管网的改造,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采用委托运营的方式进行管理和维护,通过具有专业运行管理资质的单位,开展专业化运营维护服务工作,确保日常管理工作到位,污水处理设施正常稳定运行。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考核机制建设,定期对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和出水水质进行检测,根据运营维护情况给予资金拨付。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运营、管网维护,对长期无法达到治理目标要求的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实施改造提升,确保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2.2.4 危险废物和污泥处置规范化
建立危险废物和污泥从产生、运输、储存、处置全过程监管体系,实现源头管理精细化、贮存转运规范化、过程监督信息化、设施布局科学化、利用处置无害化。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污泥进入耕地,取缔非正规污泥堆放点,推进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达标改造。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行政主管部门监管责任,推进企业危险废物和污泥无害化处置。工业危废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
2.3 继续推进重点工业企业规范化建设
结合“绿箭”行动等环保专项行动,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加快取缔“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通过环保倒逼企业淘汰。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要求,全部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水污染生产项目。积极统筹协调,会同工商、公安、国土、住建等各部门和乡镇巩固铸造企业和石材加工专项整治的成果,加快涉水型低端工业的淘汰。继续深化食品加工业的污水治理,严禁违法排放,通过集中储存转运的方式实现污水的零排放。
2.4 深化养殖、种植污染防治
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制度,推行畜禽养殖区域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双控”制度;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2.4.1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深入实施《文成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暂行规定》,制定《文成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严格落实畜禽养殖区域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双控”和禁养区、限养区制度。严格禁止在禁养区内设置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防止已拆除畜禽养殖场的反弹。进一步加大转产专业帮扶力度,每年安排扶持资金,通过项目实施、技能培训、政策倾斜、平台打造等一系列举措全面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成果。
2.4.2 种植业污染整治
继续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机具,鼓励施用有机肥。加强对新垦造耕地的地力培育管护、提升标准农田地力,加大有机肥推广应用力度,减少化肥的流失。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补助试点经验,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标准规范,明确环保要求,新建高标准农田要达到相关环保要求。
2.4.3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继续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以奖促治”政策,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着力扶持精致农业、打造美丽民居,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转运、县处理”体系全覆盖,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组分类处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
3 结语
【水污染防治体系】推荐阅读:
水污染防治08-18
水污染防治条例06-04
水污染防治工作08-20
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09-11
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噪声污染环境防治法09-01
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05-09
水污染防治法律问题07-22
施工水污染防治措施08-21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解读09-15
乡镇水污染防治工作自查报告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