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污染及防治对策

2024-10-14

港口污染及防治对策(共10篇)

港口污染及防治对策 篇1

港口一般建在水陆交界的海岸或河口, 而这些地区却往往是环境敏感区。我国的一些江河入海口、海湾、内海以及港口已受到石油污染, 而且日趋严重[1]。港口水体受到石油污染后, 将会对港区的正常运作以及港区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各种危害。因此, 对这类污染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得出有效的防治方法具有较大的科研价值。本文以我国港口石油污染为研究对象, 指出我国在港口石油污染管理和工程治理等方面现存的问题, 并相应地提出对策及建议, 以进一步完善港口石油污染的管理和工程治理措施, 切实保护港口环境、保障港区人民身心健康。

1 我国港口建设及石油污染概况

我国的海岸线长达18400km, 沿海一带的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40%左右, 而其国民生产总值则占全国的60%左右[2]。东部沿海一带的经济实力以及其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 而港口则在带动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多年以来, 我国对原有的港口进行了扩建和改造, 在黄埔、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南京、镇江、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天津、秦皇岛、营口、大连这15个港口开辟了新的深水港区, 而且新开辟了石臼、张家港、深圳、湛江和防城港5个深水港口, 另外加大了对作业码头的改扩建力度, 使得我国港口的数量不断增加, 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港口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 我国有17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自2003年以来, 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2010年全国总计完成货物吞吐量56亿吨, 比上一年增长15.4%。而上海港全年货物吞吐量达到5.37亿吨, 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全国共有12个港口步入亿吨大港行列[3]。

总的来说, 加入WTO之后的十年是我国港口吞吐量增长最快、港口建设投入最多、变化最深刻的一段时期, 港口建设以及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港口城市及其腹地的经济飞速发展。但是随着港口的不断发展, 诸多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 包括水体污染, 大气污染以及噪声污染。其中以水体污染最为严重。而在港口水体污染中, 尤以石油污染最为严重。

据统计, 每年通过各种渠道泄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全世界石油总产量的0.5%, 倾注到海洋的石油量达200到1000万吨, 由于航运而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达160~200万吨, 其中1/3左右是油轮在海上发生事故导致石油泄漏造成的[4]。

2 我国港口石油污染治理现存问题

2.1 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1 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

(1) 缺少石油污染赔偿的法律。目前我国关于石油污染赔偿问题的法律极少。船舶公司、船员对石油污染后果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使得石油泄漏事故频繁发生。 (2) 相关规定不够明确具体。如1954年的《防治海洋石油污染公约》。该公约仅允许船旗国对被指控的违反行为进行调查和提起司法程序, 并规定凡违反公约规定的排放标准污染海洋环境者, 将按照有关船旗国法律处以罚款。而该公约并未提及沿海国和港口国具有对其管辖范围内的违反行为提起司法程序的权利。 (3) 法律执行的力度不够。在对港口石油污染治理的执法方面, 传统上的执法部门是由海事部门和各地环保部门组成, 但是在执法中责任不是很明确, 执法力度不够。经常港口石油污染这一块会出现“谁都能管, 但谁都不管”这样一种尴尬局面, 这对港口石油污染的防治是极其不利的。

2.1.2 船舶石油污水管理的疏忽

虽然关于船舶石油污染防治这方面我国已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等法律法规, 但是我国在船舶石油污水管理这一领域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1) 船舶处理设施落后。目前, 我国无论船舶大小, 石油污染处理设备的数量均不足, 并且其质量、使用、管理等都存在许多问题。例如, 很多小的船舶没有安装油水分离器以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而有的船舶, 这些污染处理设施形同虚设, 或超标排放含油废水, 或者不按照操作规程运行, 直接导致港区水体环境受到破坏。 (2) 海事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有待加强。由于目前海事部门对到港船舶的检查力度和处罚力度不够, 在管辖范围内的执法检查强度不够高, 使得很多船舶公司忽略了对船舶和设备的维护保养, 还有防污管理水平和船舶安全的提高, 船舶技术现状和理想水平差距较大。

2.2 工程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2.1 各种处理设备落后, 配套不齐全

目前, 在器材配备方面中国沿海港口设备库均相对单一有的仅仅通过联系买几台收油机, 然后滥竽充数将废弃的围油栏实施改造, 最后配备一些消油剂、吸油毡等之类的器材, 就构成了能够应对10吨溢油的一个设备库。并未考虑到实际应急反应的需求量, 在专门的清污船只上没有配备收油机, 缺少配套的相应设施, 围油栏的铰绕架、动力站也没有, 更无人专门负责这些设备。在发生溢油事故时, 清污过程均比较混乱, 大大地降低了石油污染物清除的效率。

2.2.2 港口石油污染应急能力差

目前虽然沿海港口均制定了溢油应急反应计划, 但部分沿海港口尚未配备专业的溢油应急反应队伍, 在具体应急反应行动中体现出由于清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 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演练, 对如何启动应急计划、应该由哪个单位以及由谁宣布启动计划心存疑虑, 甚至不了解石油在海面的特性, 而且未经过专业训练不会操作器材, 使得清污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溢油事故发生后无法严格按照计划步骤开展应急行动, 若发生重大油污事件就更难以胜任。

3 港口石油污染治理的对策

3.1 完善管理过程

3.1.1 制定国家性的防治港口石油污染法规

为了做好港口石油污染防治工作, 除了严格执行国际性公约之外, 我国还应该根据本国实际情况, 制定国家性的防污染法规。借鉴一些外国的先进经验, 如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一整套防止污染法规, 如《公海干预法》、《联邦水域污染控制法》、《防止船舶污染法》、《深水港口法》、《1990年油污法》和《溢油责任信托基金》等;日本政府以运输省令、环境厅告示和法律等规定了有关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和防止海洋污染法的具体要求[5]。

3.1.2 制定关于石油污染赔偿问题的法律

目前, 在中国关于船舶油污染的法律法规已经出现, 但专门的油污染法却未颁布, 且涉及到石油污染赔偿问题的法律法规更是少之又少。随着执法力度的逐渐增强, 以及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石油污染责任也将随之愈来愈大, 这将迫使船公司及船员考虑到经济利益, 而不能也不敢违反法律法规向海里排放含油污水, 进而将减少船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油污染。只有石油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完善了, 环保单位治理石油污染的工作才能正常进行。

3.2 加强对船舶石油污水的管理

3.2.1 开发先进的船用油污处理设备

大力开发设计污油均化器、高效油水分离器和船用焚烧炉等石油污染处理设备;在合理调整现有船舶的管理设计和构造的基础上, 研究设计废物综合处理工艺流程、船舶污水, 制定操作规程, 提高船舶本身处理含油污水处理能力, 减少向海洋排放含油污水量。

3.2.2 加强对船舶石油污染防治设备的检查

根据国际、国内法规, 海事主管部门加大对到港船舶的检查和处罚强度, 督促航运有关公司加大硬件等方面的投入, 以确保船舶防石油污染设备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合理地科学地配备。同时应严格地执行船舶防石油污染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的条例, 以此保持船舶的正常运行, 从而降低港口受船舶石油污染的程度。

3.3 建立港口溢油事故应急防污体系

3.3.1 加强应急反应队伍的建设

加强溢油人员的技术培训与实战演习, 构建专业溢油反应队伍, 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港区环保部门要制定应急反应队伍培训的相关计划, 并且定期地举行应急演习活动, 不仅要将队伍拉出去, 也要将应急设备拉出去, 以使得演习见到实效。一方面检验了应急队伍的反应能力, 提高了应急人员的操作技能, 使应急人员熟悉了应急计划的相关内容、以及石油的漂移特性, 从而改善应急计划的可操作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掌握应急设备的状况, 有助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6]。这样在溢油事故发生时, 我们就能按照计划步骤开展应急行动, 使港口水体受石油污染的程度降到最低。

3.3.2 建立协作机制

建立全国性、地方性、区域性的港口石油污染防治应急反应系统和风险防范系统, 同时对环境风险大、环境污染严重的港口进行高密度应急检测和监视, 并关注其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4 结论

针对港口石油污染问题, 应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将港口石油污染的防治当作一项重任, 认真做好各方面工作。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 相关部门应该完善立法,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 加强对船舶石油污水的管理, 加大石油处理设备的投资力度, 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并且建立完善的港口溢油事故应急防污体系以提高石油污染事故的应急能力, 使得我国港口石油污染防治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港口产业飞速发展, 其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然而与此同时, 港口建设所带来的水体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港口发展和建设的基本情况, 以及港口石油污染的现状, 其次详细地分析了港口石油污染管理和工程治理的现存问题, 最后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港口石油污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港口,石油污染,现存问题,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郑雯君.沿海港口水域污染及其治理对策[J].上海环境科学, 1994, 13 (4) :1~3

[2]张传凯, 吴光宇.港口环境污染与综合治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7, 35 (2) :154~155

[3]张生光, 鞠美庭, 邵超峰.我国港口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 2008, (1) :26~29

[3]杨超.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探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2008, 29 (3) :62~67

[5]俞文胜.防止船舶油污染的控制对策[J].科技资讯, 2007, (4) :25

[6]邴吉庆.沿海港口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建立与运行初探[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8, 34:37~38

园林病虫防治中的农药污染及对策 篇2

近年来我国园林种植业发展十分迅速,但在这个过程中,园林病虫害问题屡出不穷。人们大多使用化学农药来消除虫害,这一方法虽然高效、经济,但依旧存在许多污染问题,影響了园林环境的安全环保。人们应该探寻农药污染的根本原因,从源头消灭这些不利于环境安全的隐患,采取合理有效的对策来消除园林病虫防治中的农药污染问题。

一、现存的农药污染问题

农药在治理病虫害保障农作物丰收增产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农药在整个农业体系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世界上,每天都有大量的农药被使用,同样,也会有大量的农药被生产。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病虫害发生,所以农药的使用更为普遍,更为重要,如果没有农药的帮助,我国每年的农业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农药在发挥自己“神效”的过程中,其弊端也一步步都露出了马脚,那就是农药污染。下面将列出一些现存的农药污染现状。

(一)农药对植物自身的污染

农药在喷洒到植物表面后,有一些农药会残留在树木的枝干,果实的表面或者是树叶的表面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残存的农药开始渐渐的向内渗透,从而进入树木及果实的内部,在植物内部不断得到疏导,从而污染植物的内部机理。如遇到铜制剂、砷制剂等不与水相溶的化学物质,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更多有毒的物质,造成更加严重的污染。植物在受到农药污染之后,会出现延缓果实成熟的时间,光合作用受到减慢,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树叶发黄、脱落、果实长斑、异味、脱落、枝干畸形甚至植株死亡。

(二)对水体的污染

农药附着在植物的外表,在遇到下雨等天气时,会融入雨水中,随着雨水进入地下水或者是江河湖泊等重要水源中,对水体造成污染。

(三)污染周围环境中的土壤

由于人们使用农药时大多采用直接向植物喷洒的方法,所以会有大量的农药喷洒到周围的土壤上,从而造成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科学研究表明:农药在进入土壤之后,会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失去了微生物的疏松等功能,就会出现腐熟、土质的透气性降低、土壤肥力下降、营养缺失等情况,并进一步影响植物的发育和生长。

(四)污染大气

在农药的喷洒过程中,有大量的农药会飘散到空气中去,附着在空气中的农药,随着空气的运动而运动,从而在周围大气中得到逐步的蔓延,污染大气。残留在叶面或是枝干上的农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挥发到周围的空气中去,进一步污染空气。

(五)影响人类和牲畜的身体健康

正是由于前文中所提到的农药对水、土壤、空气的污染,人们会饮用到被污染的水,呼吸到被污染的空气,吃到被污染的果实或是蔬菜,无论是哪一项都会是农药进入人和牲畜的体内,危害身体的安全健康。农药在人体内积累的足够多时,还会造成癌症等严重危害身体安全的病症。

二、解决农药污染的对策

为了解决农药污染的现状,降低农药污染造成的对园林、土壤、空气及人畜的危害,人们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对策。在此过程中有一个关键所在,就是尽量避免化学药物在园林病虫防治中的使用,更多的采用物理、生物等防治措施,将这几种方式正确、高效的综合在一起使用,从而提高病虫防治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一)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农药的使用

众所周知,病虫等问题大多发生在不健康的植物群中,如果在园林的种植过程中能够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增强植物的健康状况,提高其抗病性、抗虫性,那么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农药的使用。有若干方法可供使用。

(1)提高园林的整洁度。一个干净的生长环境会减少细菌的滋生,那么病菌与害虫就失去了蔓延扩展的条件,病虫害的发生率也会大大降低。

(2)在选育园林植物品种时,尽量选择抗病性、抗虫性等各方面都优良的品种,这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即使在各个方面都减少了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但是我们无法完全杜绝病虫害的发生,这就要求园林管理员能够做好观察、预防的工作,经常对园林植物进行观测,一旦发现情况就立即采取措施,消灭病虫,降低危害度。

(二)引进更加先进的非农药防治手段

除了化学农药防治,还存在着其他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如一些生物防治的方法,利用病虫的天敌或者微生物等无害环保的生物来抵御害虫和病菌对园林植物的侵袭。利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实现绿色无污染的高效杀灭病虫害,而且可以降低成本,可以称得上是事半功倍。除此之外,物理方法也是十分可行的,对病树物理治疗、捕捉杀死害虫、在高温环境下杀死害虫、给果实套袋从而减少病虫的侵袭等等。

(三)提高化学农药使用时的科学性,实现高效、低毒、污染小的目标

1.在病虫害十分严峻不得不选择农药时,尽量避免使用高毒、低效、且不环保的农药。

2.根据病虫害的具体习性,对症入药,首先一定要清楚农药及病虫的特征,选择合适正确的农药,提高防治病虫害的效率。

3.掌握好使用农药的时机,如果过早的使用农药,害虫还未孵化成卵,农药的作用得不到体现,如果使用的太晚,害虫已经进入植物内部。所以应该不断观察害虫的的情况,一旦实际成熟就立即用药。

4.再用药时掌握好药品的用量,既避免用药过少达不到消灭病虫的效果,又要避免用量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染。

5.不要长期只使用一种农药,从而造成病虫养成抗药性,应该轮换着使用几种不同的农药,避免抗药性的发生,提高农药的杀病虫效率。

三、总结

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农药污染的情况种类繁多,虽然很难做到完全消除农药的污染情况,但只要采取合理正确的对策,科学高效用药,加强对园林植物的管理,并将化学、物理、生物等多种防治手段灵活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运用,我们就能降低农药的污染状况,为园林植物的生长和环境健康创造更好的条件。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绿宇园林绿化建设养护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孙一志.果树病虫害生物防治(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25—26

[3]林仁芳.植物用药的误区及克服方法(J).烟台果树 2003.57—58

大气污染防治及对策分析 篇3

随着近些年来世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大气污染情况也开始引起各界的注重, 而且各个国家也先后采取了系列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根据二十一世纪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部门的检查结果显示, 我国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已经占世界总数的40%, 针对这种现象,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措施也开始相继出台, 但是目前来看, 效果并不明显, 主要原因就自在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思路好不够具体。下面针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对策思路进行分析, 以期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借鉴。

2 控制污染源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心在于对大气污染源的控制上, 只有从根本上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才能够达到保护大气环境的目的。

2.1 合理规划城乡工业结构

目前来看, 大气污染源的排放主要在于人类活动, 而污染物排放最多的人类活动就是工业发展, 事实上工业发展是保障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并不能够彻底避免, 因此防治大气污染活动就要从合理布局城乡的工业结构入手。首先, 城市工业园区要与生活区相协调, 工业园区应该建设在生活区的下风向, 并且两者时间要间隔绿化带;其次, 对已经存在的污染较严重的工厂要进行迁移或者改变能源结构, 进而从根本移除城市的大气污染源。

2.2 控制交通及生活污染源排放

交通及生活带来的大气污染也是主要的治理方向之一, 而且这种污染源在人类生活区难以移除, 只能通过控制与治理的方式开展。在交通污染源的控制上, 首先要控制汽车数量, 尤其是出租车这种可以掌控的车辆种类进行严格控制, 其次要制定尾气燃放指标, 对没有达到标准的车辆不允许上路。生活污染源主要就是燃料的使用上的控制, 尤其是在北方冬季使用煤炭数量较多的情况应该进行控制, 还要从根本上提高煤炭质量, 避免劣质煤出现在人类生活区。

3 加强污染治理

对已经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也不能够放任不管, 而要加强治理, 最大限度的减小大气污染带来的危害。具体的做法为:加大绿化设施建设力度;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改革现行政府考核体系,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3.1 加大绿化设施建设力度

绿化设施建设是有效降低大气污染程度的有效生物措施, 因此各大城市以及工业区都应该加强绿化设施建设, 降低大气所受到污染的程度。首先在城市搞好绿化带规划, 并挑选大气净化能力比较强的植物来进行种植;其次, 对有绿化带侵占的现象进行治理, 必要的时候采取法律措施进行制裁。

3.2 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环保科技的进步也是大气污染治理的希望所在, 相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首先, 大力扶持环保科研机构的环保科研项目, 并对项目提供资金与人才保障;其次, 加强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环保科研合作, 提升我国科研实力;最后, 助力环保企业发展, 并在企业研发有关环保产业项目时, 提供资金或者其他方式的支持。

3.3 改革现行政府考核体系,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首先, 建立和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其次改革现行政府考核体系, 纠正唯GDP的政绩观。把经济发展、生态环保和社会进步三大类指标统筹考虑, 合理分配到政府和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另外, 把应对重污染天气纳入政府公共服务的范围, 提高环境污染的应对能力。建议出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将重污染天气纳入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及时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3.4 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要有效治理我国大气污染问题, 首先要真正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真正做到环境优先, 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保证经济发展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限度内进行, 另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环境保护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等政策, 把这些政策严格执行。我国的环境保护还需要鼓励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 政府一方面要加强环境教育, 提高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另一方面鼓励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环境问题方面的监督作用。最后我国环境治理还需依赖国际社会的帮助, 要大力引进国际先进的环境保护设备, 同周边国家进行合作等。

4 完善法律法规, 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现状下, 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但还不够完善, 仍需要去健全, 使该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同时还需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从大家从根本上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全身心投入监督管理工作中。除此之外, 还需要对合理、科学的经济手段加以利用。基于大气资源有偿使用的条件下, 对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进行强化, 以此使排污许可证制度能够实现有效推行。并以有偿使用的环境容量为依据, 做好排污费用的征收工作;以治理成本为依据, 对排污费的征收价格标准加以明确, 进一步使污染制造业主体部门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

5 总结

总而言之, 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或者机构的活动, 它需要每一个人都为之而做出努力,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也只有保护好地球的大气环境, 才能够保证人类的生存质量, 并而为人类子孙后代的不断绵延做出贡献。也相信伴随各国政府对大气治理力度的不断增大, 地球的大气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人类种族将会得到长久生存。

参考文献

[1]高广阔, 韩颖, 吴世昌.基于全过程管理的雾霾综合防治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 2015 (09) .

[2]高文珠.渭南市环境空气质量可吸入颗粒物变化分析与治理[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 (03) .

港口污染及防治对策 篇4

摘要:化肥的过量施用导致了大气、水源、土壤等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危害人类健康,通过对溆浦县化肥施用调查,查清了溆浦县化肥施用现状及原因,提出了治理化肥污染的对策。

关键词:化肥;污染;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85-2

化肥是指经过化学工业制造的肥料。按所含营养元素分类有N肥、P肥、K肥、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其特点是有效成分含量高,肥效发挥快,便于储运和施用。化肥的出现和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迅速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进入21世纪,人口、粮食、环境仍然是人类面临的突出问题。然而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解决此矛盾的方法除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以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断采取各种技术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取决于一系列因素,但是,在一定的作物种类、气候条件下,水、肥常常是起重大作用的两个因素,特别是肥料中的化肥。常言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联合国粮食农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在1950~1970的20年间,世界粮食增产一倍,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而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各项措施中,化肥的增产作用约占40%~70%,可见,化肥对发展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可以确定地说,21世纪,人类仍然需要化肥。然而,随着人们环境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化肥对环境和人类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全面深入地认识化肥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必将有利于农业生产,有益于人类健康,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1.1 对耕地的破坏

改革开放前,农田施肥以农家肥土粪为主,改革开放后,化肥成为主要肥料,而且许多农民基本依赖化肥,几乎到了没有化肥就种不了庄稼的地步。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忽视有机肥,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孔隙减少,土壤养分失衡,有益微生物数量甚至微生物总量减小,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作物品质下降。

1.2 造成江、河、湖及地下水源的污染

农田径流带入地表水体的氮占人类活动排入水体的氮的51%,这些江、河、湖水域中氮和硝酸盐都是主要污染物,富营养化严重,同时造成地下水污染。许多地方农村浅水层饮用水发涩、发苦,开水污垢多,特别是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区表现得更为突出。

1.3 影响人的健康

人或牲畜食用大量含有硝酸盐的植物后,导致高铁血红素白血症,使人们出现行为反应障碍,工作能力下降,头晕目眩,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的危及生命。饮用水、食物中硝酸盐超过一定含量,人食用后会受到很大毒害。

2 溆浦县化肥施用污染现状及原因

2.1 溆浦县化肥施用污染现状

溆浦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发达,有湘西“乌克兰”之称,耕地面积4.63万公顷,其中水田3.07万公顷,旱地1.56万公顷,种植水稻、玉米、棉花、油菜、柑桔、蔬菜等多种作物,化肥的使用量很高。比20世纪70~80年代增加2~3倍,其主要分布在双季稻的平原区。目前全县每年施用化肥60480吨,年每公顷施用925.5公斤,即每公顷农田每年施用碳酸氢铵420公斤,钾肥105公斤,尿素165公斤,过磷酸钙420公斤,这么多的化肥施入农田对生态条件产生了很大的破坏,第一污染了环境,化肥施入农田后,随即进入土壤圈,参与物质循环,并不断影响生态环境和各个圈层,化肥的投入量越大,这种影响越显著。氮肥施入土壤中,部分被作物吸收利用(一般只有30%~50%)。部分被土壤固定,而大量通过挥发,淋失、径流和反硝化等作用损失掉,有的进入大气圈,氮的氧化物进入大气层,夺取同温层中的臭氧空洞,使照射到地球上的紫外线增强,从而导致了皮肤癌发病率的增加。另一部分未吸收的肥料,随地下水渗漏、地表径流进入河塘,污染水源,使水体,水质迅速恶化鱼虾、畜类受到污染,从而进入“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磷肥带有硫酸根、氟化物,重金属(如含镉1~100毫克/千克,含铅5~10毫克/千克)放射性元素,钾肥带有氯离子,能污染土壤和水体。第二:板结土壤,打破土壤养分平衡。第三:报酬递减,降低种田效益。长期过度依赖化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农田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和退化,土壤中微生物活性降到传统农业的十分之一。

2.2 溆浦县化肥施用污染产生原因

2.2.1 省工方便,追求高产 自化肥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以来,农作物产量成倍提高,加之近年来我县大量的青壮年外出打工,使农村只剩下老、弱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由于化肥施用具有省工、省时、方便、肥效快,增产明显的特点,这就促进了我县农民大量施用化肥。由于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肥力持续下降,肥料施用报酬递减,农民为提高产量,更加依赖化肥,并不断增加化肥的投入,从而造成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恶性循环,导致农田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2.2.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不全面 近年来,尽管我们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但由于我县面积大,经费少等多种原因,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没有全面普及,大部分农民在化肥使用上仍旧使用传统的施用模式,肥料施用重氮肥、轻磷、钾,不施微量元素肥的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下降,肥料利用率低,并严重污染环境。

2.2.3 重创收,轻推广 技术由于农技推广人员经费不足,大部分基层农技术推广人员都在经营化肥,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没有引导农民科学施肥,从而导致了化肥的投入量不断加大,加速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3 溆浦县化肥污染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导致农产品的严重污染,不仅制约了农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而且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遏制化肥污染农业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成了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及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3.1 切实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

农业环境是人们的衣食之源,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农业环保既是一项“德政工程”,又是一项“民生工程”,将农业环保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相应的政治经济,技术政策措施,使农业环境保护与县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形成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关心。上下左右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因此,做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

3.2 大力发展有机肥

大力推广种好绿肥、养猪积肥外,要重点做好稻草、油菜等秸秆还田。有机肥的施用能培肥地力,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从而可减少化肥的施用。要逐步恢复到稻田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3.3 合理施用化肥

要改变偏氮少P、K的施肥习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肥要提倡深施,以水带氮追施,优化氮、磷、钾和有机肥的比例,注意秧田施用P、K、锌肥。

3.4 推广应用新型肥料,减少单质肥料的使用

大力推广应用长效缓释技术的复合肥料,通过对比试验,新型肥料的肥效可提高大田作物产量20%以上,肥效提高了也环保了。降低单质肥料用量,强化引导农民应用复合肥。重点推广应用配方施肥技术,按方施肥或施用专用配方肥,推广氮肥后移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增产作物产量,降低化肥使用量。

参考文献

[1] 张道勇.中国实用肥料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谢卫国.耕地质量食品安全[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2004.

[3] 谢卫国.耕地保护与社会发展[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2006.

辽东湾海域污染及防治对策 篇5

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等污染物不断排入渗透近海及养殖水域, 严重威胁渔业水质环境。环辽东湾的盘锦、营口、葫芦岛等市的海洋排污有增无减, 仅锦州一市, 每年排入海域的工业废水即达5 538万t之巨, 含污染物1 214万t。特别在双台子河口至辽河口及大凌河口、小凌河口、五里河口临近海域, 海水水质普遍超过四类重度污染标准, 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石油、铜、锌、铅等超标严重。海洋环境监测结果显示, 辽宁省水域流入渤海的大小流河几乎没有一条河的水是清洁的, 几近“无河不污”的程度。其中辽河、双台子河、五里河、大凌河及小凌河等河流在主要城市河段的水质都处于劣三类, 水面大多呈灰白黑绿褐等浑浊色。环辽东湾绝大部分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 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居高不下。环辽东湾5个被列为重点入海排污口中的4个排污口临近海域实际水质均为劣四类, 入海排污口临近海域海水呈深褐色, 浅滩上布满了贝类的尸体, 海面上布满灰色的泡沫。油类污染使辽东湾海水溶解氧降低, 使海水中鱼虾贝类由于油膜堵塞而窒息死亡, 失去食用价值, 并且破坏了海滨景观, 由于污染物的大量侵入, 大片滩涂成为无生物区。由于主要排污口的临近增养殖区环境恶化, 适宜养殖的水域面积持续缩减, 养殖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超标, 海产品使用安全风险增加。旅游风景区水体透明度普遍降低, 海水浴场环境受到影响。

由于陆源污染物持续超标排放致辽东湾海域、海湾和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近岸海域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量普遍超标, 浮游动植物和底栖生物栖息密度偏低, 经济种类濒临灭绝, 部分滩涂甚至已无底栖生物分布, 甚至成为无生物区。权威专家提醒, 现在辽东湾已经没有一种鱼、贝类、虾蚧类能够形成规模群带, 渤海海洋生物天然产卵渔场污染面积达100%。海洋专家已经发出警告, 渤海的环境污染已到了临界点, 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遏止污染, 渤海将在十年后变成“死海”。那时, 即使不向渤海排入一滴污水, 由于渤海自身较弱的水交换能力, 单靠其与外界水体交换恢复清洁, 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辽东湾海域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是城市污水达标处理进展缓慢。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辽河流域水环境防治工作的开展, 辽宁省开始在市级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但建设进展及运行状况并不令人满意。以锦州市为例, 城市污水平均每天排放14.2万t, 而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只有1座, 设计的处理能力4 000万t, 污水处理厂基本都处于半负荷运行状态, 县级城市尚没有污水处理厂, 城市污水处理率只有35%左右, 显然, 每天将有大量超标排放的城市污水最终流入海域, 是辽东湾及渤海陆源污染的重要源头。二是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屡禁不绝。许多企业的工艺装备水平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20至30年。由于资金问题, 企业难以更新落后的设备, 又没有能力处理污水。成为当地的污染大户。例如, 营口造纸厂污水排放占营口市工业污水排放量的80%。朝阳造纸厂年排放COD占朝阳市区和朝阳县工业COD排放总量的80%, 金城造纸集团年排放COD占大凌河流域工业COD排放总量的77%, 而葫芦岛锌厂直排入海的废水加上通过五里河入海的锦西炼油化工总厂和锦西化工集团产生的废水导致锦州湾大片近岸海域成为无生物区。三是河流污染统筹防治步履维艰。辽东湾直接流入渤海的河流有60余条, 每年平均入海流量约88亿m3。污染严重且入海水量较大的主要河流是大辽河、辽河 (双台子河) 、大凌河及小凌河, 占总河流入海量的85%。四是海上污染日益突出无章可循。辽东湾海域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室内育苗产业迅速发展, 投放饵料含较高的蛋白质, 氮磷、悬浮物, 育苗过程中大量的激素使用, 使沿岸水域严重污染。全省环辽东湾渔港100余个 (锦州地区有渔港5个) 机动渔船30 000余艘 (锦州地区有渔船800多艘) 。渔港渔船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废机、柴油及垃圾不经有效处理就排入海里, 此外, 海上输油管线石油平台等溢油, 都对辽东湾渤海海洋环境造成极大压力。上述海上污染尚没有被列入海洋污染治理日程。但其对海洋的污染不容忽视。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 对海洋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将为辽东湾海域污染的防治提供新的契机。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督机制建设, 尽快制定地区、城市、河流及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 并明确环保问责制, 将环境指标真正纳入官员考核机制, 在重要河流流域水环境的管理上, 要根据流域整体性组织环保监测, 海域与渔业, 水利、城建、林业、农业等部门开展联合监测和执法, 分地区、分段确定污染物排放指标、明确责任, 严格实行环境责任跟踪制度, 谁污染谁负责。

二是快速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海域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陆源污染物的排放, 污水处理厂、站建设滞后。防治海洋污染, 必须先控制陆源上游河流污染物含量, 实现达标排放, 需要政府出台有关政策鼓励企业、个体及股份在生产企业集中河流污染源下游修建污水处理厂、站, 或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处理污水, 达到标准排入河流。要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1) 对清理出的死灰复燃的中小型污染环境严重的企业, 一律取缔, 采取拆除设备、断水断电的强制措施, 防止死灰复燃。 (2) 对不符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的企业一律关闭, 生产设备就地销毁, 严禁向其他地区转移。 (3) 对未经环保部门批准的项目必须立即停产, 拆除生产设备, 不得恢复生产。 (4) 对超标排放污染物和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有偷排偷放违法行为的企业, 一律停产整顿。 (5) 目前已经停产的企业, 未经市环保部门与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验收, 一律不得开工生产。对治理达标无望的, 一律关闭。 (6) 企业建设过程中需同时修建和完善排水网和污水处理设施, 解决污水排放出路问题。 (7) 对环保及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审批、验收和排污申报登记手续健全, 符合环保法和海洋环境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业, 要采取严格的日常监管措施, 确定稳定达标。

烟区白色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篇6

关键词:烟草,地膜覆盖,白色污染

近年来, 由塑料制品引发的白色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农业生产领域, 农田种植多种作物普遍应用的塑料地膜覆盖技术, 在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 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严重污染, 烟叶产区的烟田地膜覆盖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以“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为立业治本的烟草行业, 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研究解决烟区白色污染问题。

1 烟田塑料地膜覆盖的现状及危害

我国各烟叶产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面积推广塑料地膜覆盖技术, 目前全国烟田塑料地膜覆盖面积比例达到90%以上, 据测算, 每年塑料地膜使用量4万吨左右, 在各种农作物中, 烟叶是使用塑料地膜覆盖较多的作物之一。

烟田覆盖塑料地膜, 能够提高土温、保持地墒、趋避蚜虫、减轻病害, 促进烟株早发快长, 稳产增产效果明显, 对近20年来我国烟叶生产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人们应该清醒地看到, 塑料地膜在发挥正面作用的同时, 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不可逆转的污染。在烟区田间地头、村里村外, 遗弃的废旧地膜遍地都是, 破损的地膜碎片遗留土壤、悬挂枝头、漫天飞舞、散布河流, 严重污染了土壤、水源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滞留在土壤中的残膜影响土壤的透气性, 阻碍土壤水肥运转, 对作物种子和根系造成伤害, 并且影响农田机械作业;积存于沟渠中的废弃地膜, 影响农田灌溉排水;抛弃在地表及各种水体中的废旧地膜, 不仅污染农民生活水源, 而且易被牲畜吞食, 引起肠梗阻等疾病, 甚至导致牲畜死亡。

农用塑料地膜原料成分为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 化学性质稳定, 在自然条件下上百年也无法腐烂分解, 焚烧后产生的气体二恶英属致癌物质, 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烟田年复一年大量使用塑料地膜, 正是造成烟区白色污染逐年加重的主要原因。

从大农业生产范围来看, 塑料地膜不仅在烟叶种植中应用, 而且在棉花、玉米、蔬菜、西瓜等多种作物种植中同样也是年复一年大量使用, 根据豫中某县调查统计, 全县塑料地膜覆盖种植面积4.33万公顷, 每年使用地膜2 000t左右, 目前农田土壤中地膜累积残留量平均达到75~105kg/hm2。许多基层技术人员无不忧虑地说:“如果不尽快治理白色污染, 几年之后, 不可再生的耕地资源将遭受灭顶之灾, 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泡影”。

目前, 国家对白色污染问题已经高度重视, 正在采取“治本”措施逐步加以根治。第一步措施是在居民日常生活领域淘汰超薄塑料购物袋。从2008年6月1日起, 全国范围内已经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0.025mm以下的超薄塑料购物袋。目前, 全国各地的超薄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均已停产或转产, 各种类型的商品零售场所已经开始使用替代超薄塑料购物袋的包装物料。

烟叶生产中使用的塑料地膜厚度0.006~0.007mm, 仅为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的1/4左右, 相比之下, 更易破损, 更无法回收处理, 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可以预料, 国家在居民日常生活领域淘汰超薄塑料购物袋、迈出解决白色污染的第1步之后, 不远的将来, 必然会在农业生产领域对塑料地膜采取淘汰措施, 全面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农用塑料地膜。

2 治理烟区白色污染是烟草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精神实质。

国家烟草专卖局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出并在全行业牢固树立了“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在国家局的统一安排部署下,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红塔烟草集团公司、湖南中烟工业公司等12家卷烟工业企业相继启动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工程。许多卷烟厂家组织技术力量, 加大资金投入, 在包装材料回收再利用、排污减污设备改造更新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科技攻关, 推广应用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 为全行业起到了表率作用。

相比之下, 烟叶产区烟草公司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 思想认识滞后。在烟叶生产环节, 烟叶产区烟草公司每年共投入扶持补贴资金4~5亿元, 购买并向烟农发放塑料地膜4万吨左右, 覆盖烟田面积67万公顷, 虽然保持了烟叶产量的稳定和烟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但对生态环境却造成了严重污染。

由于多种农作物生产都在应用塑料地膜覆盖技术, 因此一些烟区烟草公司认为, 治理环境污染完全是政府职责, 烟草公司作为企业, 没有必要为研究塑料地膜替代技术付出努力、没有必要为治理烟区白色污染承担义务。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因为其他农作物上应用的塑料地膜都是农民自发自费购买的, 而烟用塑料地膜是烟草公司统一组织、免费 (或优惠) 供应烟农的。在当前社会上对烟草专卖管理体制非议之声渐起、反吸烟呼声高涨的严峻形势下, 烟叶产区烟草公司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白色污染, 为构建绿色烟草, 实现烟草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做出贡献, 这是烟草行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两个至上”的具体体现。

3 积极研究开发塑料地膜覆盖的替代技术

面对国家必将淘汰农用塑料地膜的大趋势, 烟草行业必须未雨绸缪, 提前应对;面对烟区白色污染日益加重的现状, 烟草行业必须从现在起就着手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替代塑料地膜覆盖的新技术, 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研究开发可降解农用地膜

可以由总公司或烟叶产区省级烟草公司牵头, 组织行业内外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生产企业联合研究攻关, 以农作物秸秆或木浆、草浆、芦苇浆等植物纤维为原料, 研究开发可降解农用地膜。对一些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已经研制出的可降解农用地膜, 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 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使用效果, 以利于推广应用。

3.2 引进示范可降解农用地膜

对于目前已经开发出来的可降解农用地膜, 各烟叶产区要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制的环保型麻地膜, 居国内外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比国内外同类产品成本低、性能优。麻地膜比其他降解性地膜具有诸多优势:一是强力高, 可以进行机械铺设;二是易降解, 一般2~3个月完全被降解;三是降解较为彻底, 其降解最终产物是有机质、CO2和水等;四是覆盖升温、保温效果非常好, 因为麻地膜透气性能较好, 所以膜内温度变化较稳定;五是原材料属于天然的绿色环保材料, 几乎没有污染, 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 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增强一些主要土壤酶的活性, 具有培肥地力的作用。麻地膜是目前国际上环保地膜领域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

3.3 积极示范推广秸秆覆盖技术

近几年, 河南省南阳、洛阳、许昌、平顶山等地市烟草公司连年进行了烟田秸秆覆盖技术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秸秆覆盖不仅能够保温保墒、起到与塑料地膜比较接近的覆盖作用, 而且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养分结构, 达到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效果, 有利于优质烟叶品质形成。化验评吸表明, 秸秆覆盖试验示范田的烟叶品质好, 化学成分协调, 钾/氯明显提高。

秸秆覆盖在保温保墒方面虽然没有地膜覆盖那么速效, 但是具有改良土壤、保护环境的长效。近几年, 河南省各产区烟草公司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大力推广秸秆覆盖技术。例如南阳市烟草公司2004~2007年累计投入资金163.5万元, 累计推广秸秆覆盖面积3 533hm2,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洛阳市采取免费向烟农提供秸秆的办法, 由烟草公司拿出资金, 种烟乡或村出面组织, 以0.12元/kg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秸秆, 然后免费送到烟农的田间。目前河南不少地方的烟农对秸秆覆盖技术已逐步接受并掌握了操作技术, 为烟田淘汰塑料地膜打下了基础。

4 全面清理烟田及其四周的残留塑料地膜

烟田使用的塑料地膜属于超薄地膜, 揭膜时易造成大量碎片残留土壤之中。由于回收再利用价值低, 烟农从烟田揭下地膜后, 大多是随地丢弃、任其扩散。因此, 烟叶产区烟草公司要在研究开发塑料地膜替代技术的同时, 积极协助各级政府、指导帮助广大烟农, 全面清理烟田及其四周的残留塑料地膜。对于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碎片, 可在烟田每年冬深耕之前, 使用残膜回收机进行机械回收, 对于丢弃在田边、沟渠、道路、草丛之中的地膜, 应组织群众手工拣拾, 集中运输到塑料制品回收加工企业进行处理。通过以上措施, 树立烟草行业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良好社会形象, 为建设现代烟草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晓涛.农膜污染的防治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0, 17 (1) :28-29.

[2]安琼.塑料对农田生态系的污染及其防治[J].农村生态环境, 1996, 12 (2) :44-47.

土壤污染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 篇7

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

污染物质通过土壤在农产品中逐渐聚集, 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将诱发多种疾病, 造成胎儿畸形等, 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土壤被污染后通过农作物、地面水或地下水对人以及牲畜产生间接的影响。

据相关报道, 目前我国约20%的耕地已近不同程度的被铅、镉、铬、砷等重金属污染;其中被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面积达1000万公顷。生产过磷酸钙的工厂周围的土壤中氟和砷的含量往往较高;铅、锌冶炼厂周围的土壤除了受铅、锌、镉等重金属污染外, 还受到硫酸的严重污染。这些被污染的土壤中的有毒物质被雨水的冲刷、携带和下渗后污染地下水源进而引发人、畜中毒。

我国多数城市近郊的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很多地方蔬菜、粮食、水果等食物中的污染物含量超标。全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中有数亿公斤的大米被重金属污染。据南京环保所报道, 南京市的市售蔬菜几乎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硝酸盐的污染。青菜和大白菜受硝酸盐污染最重, 其次是萝卜和蔬菜。某些地区的灌溉用水受污染后使得当地生长的农产品味道差、易烂, 并且带有异味, 其品质无法达到储存和深加工的要求。

2 土壤污染物来源及土壤污染的特点

2.1 土壤污染物来源

土壤污染物来源主要有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农药施用、大气沉降、生活垃圾堆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 以及矿产资源开放和炼制等。

2.1.1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

2001年全国总计排放废水433亿吨, 其中生活污水230亿吨, 工业废水203亿吨。废水中有害物质含量为44.6万吨。其中甘肃、湖南、辽宁、云南是全国重金属排放大省, 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的有色金属的开采和冶炼。

2.1.2 农药化肥施用

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化工行业的长足进步我国的化学农药的生产和使用也随之急剧增长, 到2000止我国年农药总产量达到60.7万吨。化学农药主要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剂等。农药的过度使用, 除了污染了农产品之外, 还会长期残留在土壤中。比如:已停产20多年的有机氯农药至今仍然能在各地的土壤中发现其含有较高的残留浓度。

2.1.3 大气沉降

地球大气环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硫、氮以及某些重金属等微量成分在整个大气环境中进行着周而复始的循环。近现代以来工业的迅速发展, 煤和石油等燃料被大量使用, 它们燃烧后排放的酸性气体和微量金属破坏了大气系统微量物质的平衡。大气中的这些有害物质沉降到土壤环境, 形成土壤污染。

2.1.4 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

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电力煤气生产、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采掘业、黑色冶金及化工、有色金属冶炼、非金属矿物加工等。这些废弃物中含有粉煤灰、煤矸石、碱渣以及其他各种矿渣和工业废渣。建国后全国工业废渣产生量增长了数十倍。这些工业废渣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并且占据了大片的土地, 对土壤形成了严重的污染。

近50年来生活垃圾不仅产生量迅速增长, 而且其成分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早期的生活垃圾以厨余为主, 其成分基本上是燃煤炉灰和生物有机质等, 这种成分的垃圾能作为农田肥料因此比较受欢迎, 而现代生活垃圾中含有各种重金属以及其它有害成分。

由上可见, 大量的有害物质通过大气沉降、废水和污水排放、工业固废和城市垃圾倾泻、化学农药施用等方式进入土壤和水体, 可以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长期的危害。此外, 畜禽养殖业发展后禽畜的粪便和废弃物处理不当也成为了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工业和城市所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等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会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2.2 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隐蔽性、滞后性、不可逆转性和难治理性等特点。水体或者大气若受到污染可以切断污染源然后通过稀释和自净化作用使得污染逐步减轻、消除, 但若土壤受到污染后即使切断污染源后也很难靠稀释和自净化作用恢复, 有时需要通过淋洗土壤和换土等方法才能解决, 而其它方法效果不太明显。由此可见土壤污染的治理花费的时间长、代价高。

3 土壤污染的防治对策

3.1 完善立法建立健全土壤环保标准体系

之前我国将环保的重点放在了大气、水和海洋污染的防治之上, 而对土壤污染的重视程度不足, 对土壤污染方面预防的规定只在其他部门法中零星的有所涉及, 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可行性较低, 土壤污染的防治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因此, 当务之急是针对土壤污染与防治进行专门立法以填补法律制度上的空白, 建立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体系, 如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土壤环境监控体系, 以及相关的防治技术体系等。

3.2 建立土壤风险评估体系

日本对土壤污染实行多层次监控, 将受污染的土壤按照污染程度的不同划分为若干等级进而对其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评估和治理。它是一个缓慢持久的过程, 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注意对土壤的监测。这一点尤其值得我国借鉴, 应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制定不同的治理方式, 并对治理后的地区进行长期监控。此外, 还应该对全国的土壤状况进行详细地调查, 对区域性的土壤进行风险评估;各级政府、环保部门应配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必要的仪器设备, 以备突发性土壤污染事件的发生, 以便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减轻污染, 并将第一手情况和资料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备案, 以便对污染的长期影响作出及时准确的评估和后期持续的监控。

3.3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加大科研投入

我国对土壤科学研究起步较晚, 社会的重视程度不够, 经费不足。而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相当成功的案例。其相应的法律体制、监控体制、处理技术等对我国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此外, 还应该加大对土壤污染的科研投入, 将土壤污染研究纳入国家预算方案, 创造优良的科研条件。

3.4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

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加大土壤科学研究力度, 引进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 与国外建立交流互动平台, 进行合作研究并与国际接轨。

3.5 开展拯救土壤宣传教育活动

保护土壤环境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公众的环保意识。目前我国民众对土壤污染关心不足, 感受不深, 没有直观的认识。因此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首先要加大土壤污染防治的科普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的认识, 加强信息公开, 使得民众树立保护土壤的观念并积极参与到土壤保护的行动。

4 结论

我国的土壤污染形势相当严峻, 已经对农产品质量和人民的健康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同时也引起了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 我国在低毒新农药应用、污灌控制、“三废”处理等方面成绩显著, 但是近期内土壤污染问题在部分地区仍呈逐渐加重的趋势, 尤其是城郊、乡镇企业密集地区和滥用农药的农村地区。因此, 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认清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尽快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控制和治理土壤污染。

摘要:目前农业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尤以土壤污染影响深远。土壤污染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并危害人体健康。文章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土壤污染来源、土壤污染特点等, 并且给出了土壤污染的防治对策方面的建议。

中国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篇8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危害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国11个最大城市中,空气中的烟尘和细颗粒物每年使40万人感染上慢性支气管炎。在一定程度上,城市生活正在背离人们所追求的健康目标。大气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有以下几点:

1)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具有这样的特性:让阳光通过,但强烈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从而使气温上升,起到了温室的作用。21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5℃,如果温室气体按目前的速度增加,到203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再提高2℃~3℃,灾害性天气和异常天气将更加频繁。

2)平流层臭氧层变薄。

距地面20 km~30 km的平流层中存在一个臭氧层,它能强烈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免遭伤害。但是,工业生产中释放的氯氟烃气体强烈地破坏臭氧层,使之减少变薄,甚至出现南极臭氧空洞。

3)陆地和海洋生物受到污染。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含有氯、铅、汞、砷的有毒物质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使生物组织中含有有毒物质,其中有些是致癌物质。

4)产生酸雨。

工业生产中释放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使降水中酸性成分增加,形成酸雨。酸雨可使湖泊酸化,造成鱼类死亡;酸雨还可遏制森林生长,甚至导致森林死亡。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

1)二氧化硫排放现状。

2008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 321.2万t,比上年减少5.9%。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 991.3万t,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8%,比上年减少6.9%;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9.9万t,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2%,比上年增加0.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增加。

2)烟尘、粉尘排放现状。

2008年烟尘排放量901.6万t,比上年减少8.6%。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70.7万t,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4.4%,比上年减少13.0%;生活烟尘排放量230.9万t,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5.6%,比上年增加7.1%。工业粉尘排放量584.9万t,比上年减少16.3%。工业污染物排放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3)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接近1.7亿辆,同比增长9.3%。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4)沙尘污染现状。

《气候与环境研究》近期刊出对中国北方15个大城市监测结果,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方大型城市(北京除外)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发生频数在70%~100%之间。主要来自尘暴和本地粉尘污染,本地尘即施工扬尘占30%以上,主要来自拆迁工地、建筑工地和市政管线工地。近几年来,我国沙尘暴呈现增加之势。2008年,我国北方共发生6次大规模的沙尘天气。81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受到了影响,重于2007年;累计造成空气质量超标283次,重污染34次,给交通运输、人民生活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我们必须加强重视。

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因素主要有:

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据资料显示,主要表现如下:a.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他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很不合理的。b.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的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c.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d.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

3)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账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a.我国工业发展的起点低,基础工业整体水平提高较慢,技术改造难度大,污染欠账多。工业技术和装备许多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水平的,资源、能源消耗高。但由于工业的整体改造受到资金的限制,迟迟不能进行整体改造和城市的污染治理,相当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b.国家在推行清洁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如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c.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解决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措施。但不少地区仍然发展缓慢,关键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有些城市建完了热电厂,却缺少资金建设供热管网,分散热源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减少污染,反而增加了排放量。d.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例如:“两省九市”的二氧化硫收费标准过低,一般都在每千克二氧化硫0.20元以内,远远低于每千克1元左右的脱硫成本,并不能促使企业投资用于二氧化硫治理,造成目前两省九市试点地区所建的脱硫设施很少。

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a.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b.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通。c.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d.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放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5)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可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1)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目前,工业还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可以说,工业布局是生产布局体系中的主导环节,制定好产业政策和产业、行业进入政策,引导和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进入,最终形成集中和集群之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的统一规划,制定措施,统一标准,把排污降低到最低点。

2)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历史遗留的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及污染大、耗能高的产业,加快结构型调整,予以关停并转迁,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同时,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生产。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a.在产品设计和原料选择时,优先选择无毒、低毒、少污染的原辅材料替代原有毒性较大的原辅材料,以防止原料及产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b.改革生产工艺,开发新的工艺技术,采用和更新生产设备,淘汰陈旧设备。如工业锅炉、窑炉的使用改为煤气发生器;在蜂窝煤的生产过程中添加适量石灰用于固化燃煤时产生的二氧化硫,这些做法都极为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物向大气环境中的排放,改善了环境空气质量;c.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尽可能多地采用物料循环利用系统,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排污的目的,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减少污染物排放;d.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发、示范和推广无废、少废的清洁生产技术装备。通过使用“清洁”的材料,运用“清洁”的技术,把污染物“扼杀”在萌芽状态;e.开发、生产对环境无害、低害的清洁产品。从产品抓起,将环保因素预防性地注入到产品设计之中,并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预防性地保证周边环境空气质量。

4)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三大主要能源,经济在发展,能源也在不断的消耗,能源的消耗势必影响我们的大气环境。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通过能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组分通过生产过程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消除废物的产生,减少污染废气的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5)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管理是手段,治理是措施,现如今提出的环保两大体系建设,其中,强化“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正体现出了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防止各种污染事故的发生;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从根源上对排污企业起到督促、整改的作用;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增强对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实施排污总量控制,才能保证排污单位废气污染物的达标排放,给人类提供一片蔚蓝的天空。

6)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限制大排量机动车的使用。目前,我国机动车的生产和使用迅猛发展,机动车尾气污染日趋加重,因此,对机动车的污染防治尤为重要。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严格的排放标准,对污染严重的机动车从生产、使用及报废都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并鼓励生产和使用小排量的机动车以及替代汽油燃料,以减少石油的消耗量,减少机动车的尾气污染。另外,作为司机,停车等人时尽量要熄火,减少污染物排放。

7)植物有过滤各种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树林尤为显著,所以绿化造林也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制订了防治大气污染的法规。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应该珍惜它。在不断发展生产的同时学会保护大气不受污染,保护地球环境,以使我们生活的大气永远洁净,天空永远蔚蓝。

参考文献

港口污染及防治对策 篇9

一、大气污染和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一)雾霾天气的成因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雾霾天气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造成的,其根源还在化石能源,一个是烧煤,一个是燃油,另外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具体原因如下:一是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是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二是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三是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四是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五是冬季取暖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

以西安市为例,2013年1至10月份,西安市6次进入全国重点监测的74个城市空气质量后10位。西安市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行驶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经过初步分析,机动车尾气、燃煤烟尘、扬尘、工业排放、生物质燃烧等是西安市PM2.5的主要贡献源,有关研究表明,西安市PM2.5约55%来源于燃煤、机动车燃油、工业使用燃料等燃烧过程,28%来源于扬尘,17%来源于溶剂使用及其他。据统计,国内有一半的PM2.5不是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而是经过十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而形成。

(二)雾霾天气的主要危害

雾使大气的水汽含量很高,人体的汗液不易排出体外,若在户外长时间活动,就会造成胸闷、血压升高。另外,雾中的大气污染物会对人们的喉咙、眼睛等器官造成伤害。雾还会造成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

PM2.5对人体的伤害则更大,医学研究表明,粒径在2.5μm以下的细颗粒物,极易被人体吸入后直接进入支气管,加重人体的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心力衰竭,当这些颗粒通过肺部进入血液中后,将损害血红蛋白的输氧。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的症状会加重,甚至会促发中风;细颗粒物还可以减弱紫外线辐射,这将导致婴幼儿佝偻病发病率增高。同时,雾霾也成为了“马路杀手”,使驾驶员视线受到了阻挡,给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在雾霾天气中人会感觉到抑郁、压抑、精神紧张。

二、审计机关要在大气污染和雾霾防治中发挥积极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环境公害恶性事件层出不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日益遭破坏。为了挽救地球,各国政府、各个国际组织都在不遗余力的呼吁加强环境伦理建设,同时提出更新的环境政策工具、环境管理工具,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审计、绩效审计、ISO14000标准体系、清洁生产审计等,最重要的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下大气力解决这一“环境杀手”,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维护人民身心健康。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涉及环保责任主体众多,既包括各级地方政府部门,还包括排污单位。加强环境保护力度,离不开审计部门通过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加大对环境保护及治理工作的监督,以促进实现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双赢战略。

审计机关作为一个经济监督部门,可以有效地监督各环保责任主体在履行大气污染防治责任时的政策执行力度及治理效益情况。通过对大气污染防治雾霾治理资金投入、使用和效益情况的审计调查,揭示资金在投入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资金投入、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雾霾治理的审计,查明各相关环境责任主体在履行责任时的实际效果和效率情况、发现体制和制度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完善制度、改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三、开展大气污染和雾霾治理审计的措施建议

从当前国家开展大气污染和雾霾治理,以及资金投入的情况看,审计机关应积极探索、强力推进、有所作为,在审计和审计调查中应关注以下内容:

1.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调查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污染物浓度及达标情况,抽查主要大气污染企业各季度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及达标情况。

2.雾霾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调查政府制定了哪些具体措施及其实施效果,负责相关任务的部门单位履行责任情况、政策执行力度,抽查各项目单位履行大气污染防治雾霾治理责任情况。

3.项目进度及资金拨付、使用情况。调查各级政府部门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大气污染防治雾霾治理项目进度是否达到要求;是否及时筹集、拨付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是否真实、合法和有效益,是否存在挤占挪用、滞留欠拨等违纪违规问题。

4.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治理情况。调查相关企业是否达标排放污染物,采取的减排措施和大气污染物治理措施,实施了哪些脱硫、脱硝、除尘工艺及其设备运行情况;企业大气主要污染物削减量及达标情况;企业在大气污染物治理方面的实际投资及使用情况;各级环保部门下达的减排项目完成情况,各级环保和财政部门拨付的减排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企业缴纳排污费及享受脱硫电价补贴情况;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实时监测及其与环保部门在线监控系统联网情况;企业用于脱硫脱硝的物料消耗及运行治理设备的用电情况,企业缴纳排污费情况。

5.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情况。调查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现状和变化趋势;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及其效果;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政策、措施和落实实施效果;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减排措施和目标完成情况;财政部门投入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资金及黄标车、无标车、老旧机动车提前淘汰补贴资金发放情况;黄标车、无标车、老旧机动车管控、淘汰、报废拆解情况;机动车实施黄绿标分类管理及定期环保检验监督管理情况;车用燃油提标及 “油改气”新能源、清洁能源机动车的推广情况;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资金的使用的真实、合法和有效性。

6.中小型燃煤锅炉拆改情况。调查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数量及拆除补贴资金发放的真实、合法性;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安装升级改造情况,以及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微排放燃煤技术锅炉的情况。

7.扬尘治理情况。调查政府部门制定的扬尘治理措施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建筑施工工地、市政施工工地、拆迁工地和园林绿化工地的数量、规模及进度情况;各级主管部门及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在扬尘治理方面的责任落实情况;施工单位是否按照相关部门制定的扬尘治理措施进行施工作业,施工现场封闭围挡、道路硬化、场地绿化、进出车辆冲洗、土方覆盖、渣土封闭运输、雾化降尘等措施实施情况;施工单位用于扬尘治理的资金投入、使用及效果情况。

清河流域水质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 篇10

本文通过对清河流域设置水质监测断面, 以2013年5月各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 客观的分析了清河流域枯水期的水质现状。根据水质分析结果, 探讨了水体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及污染途径, 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水体的保护措施, 以期为及时掌握清河流域水质状况提供科学参考, 为此后清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区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1 水质现状监测

1.1 水质监测断面及分析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 根据对清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及本课题的研究需要, 在清河流域共设置13个监测断面, 其中7个监测断面为清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区考核断面, 6个监测断面为清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区控制断面。

清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区7个考核断面的布设位置从清河上游至下游分别为:兴隆台断面, 该断面位于抚顺市大孤家镇兴隆台村的兴隆桥处;貂皮屯断面, 该监测断面位于开原市八棵树镇貂皮屯的貂皮屯大桥处;清河水库出水口断面, 该断面位于清河区清河水库出水口下游清河电厂贮渣场附近;永丰断面, 该断面位于西丰县西丰镇永丰村永丰桥处;南城子断面, 该考核断面位于开原市莲花镇南城子水库出水口下游南城子村附近;后马市堡断面, 该考核断面位于开原市威远镇后马市堡村附近;清辽断面, 该考核断面位于开原市业民镇清辽村清河入辽河口上游处。

清河流域6个控制断面的布设位置分别为:官粮窖断面, 该控制断面位于八棵树镇官粮窖村, 阿拉河汇入清河后的下游处;忠信屯断面, 该控制断面位于更刻乡忠信屯村, 同时也是乌鲁河汇入寇河后下游处;松树断面位于郜家店镇松树村, 处于寇河中游处;清河桥断面该断面位于寇河入清河口下游处;马圈子断面, 该控制断面位于马仲河入清河口下游处;二寨子断面, 该控制断面位于小清河入清河口下游处。

水样采集与分析测定于2013年5月枯水期进行, 每月上旬采集一次。监测项目为p H、溶解氧、电导率、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叶绿素a等10项。同时测定水温和水流流量。其中, p H、溶解氧、电导率、水温采用HACH便携式测定仪及温度计现场测定, 氨氮采用纳氏试剂光度法, 总氮采用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 总磷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高锰酸盐指数采用酸性法, 生化需氧量采用稀释与接种法, 化学需氧量采用重铬酸盐法, 叶绿素a采用丙酮提取法。

1.2 水质评价方法及标准

根据清河流域2013年的调查实测数据及研究需要, 选取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等6项常见污染物指标进行水质现状分析评价。

根据辽河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清河流域各水质监测断面的水质指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中各相应的水质标准。各断面的水质类别见表1所示。

2 枯水期水质现状分析

根据辽河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清河流域水质指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中Ⅲ类水质标准。清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区枯水期水质监测于5月上旬进行。

各监测断面的水体水质中各指标的浓度现状利用其各断面的浓度曲线图进行分析说明。

清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区13各监测断面水体指标中化学需氧量及高锰酸盐指数浓度的变化曲线图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 清河流域各监测断面水质中化学需氧量及高锰酸盐指数的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3个断面水体水质中化学需氧量的浓度值超标的仅是叶赫河流域的南城子水库出水库断面和清河干流二寨子断面, 其浓度值分别为22.8mg/L、27.3mg/L, 分别超标0.14倍、0.365倍;其它11个监测断面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值均满足各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达标的断面占所有监测断面的84.6%, 部分断面如寇河流域的忠信屯、永丰、松树断面及清河干流上貂皮屯、官粮窖、兴隆台及清辽断面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值均低于15mg/L, 达到Ⅰ类水质标准的要求。13个监测断面水体的高锰酸盐指数浓度有11个断面的不超标, 仅寇河流域的后马市堡、及清河干流马圈子断面超标, 其浓度值分别6.08mg/L、6.41mg/L, 分别超标0.013倍、0.07倍;寇河流域的忠信屯、松树及清河干流的貂皮屯、官粮窖、兴隆台及清辽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值均低于4mg/L, 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类水质标准的要求。

图2是清河流域各监测断面枯水期水体中总磷及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值的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浓度值超标的断面仅叶赫河流域的南城子水库断面及清河干流马圈子断面超出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水质要求, 两个断面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浓度值分别为4.338mg/L、4.04mg/L;其余11个监测断面的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浓度值均低于3mg/L, 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类水质标准要求。从清河流域各监测断面水质分析的结果看, 各监测断面水体的水质中总氮的浓度值超标非常严重, 仅清河干流的清河桥断面的总氮浓度值为3.910mg/L, 满足该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要求, 其它12个断面的总氮浓度值均高于2mg/L, 达到劣Ⅴ类水质, 其中清河干流的清辽断面氨氮浓度值最高为5.803mg/L, 超标2.87倍, 其次为清河干流貂皮屯和官粮窖断面, 总氮的浓度值分别为4.563mg/L、4.541mg/L;寇河流域各监测断面中总氮浓度值最高的为松树断面, 浓度值为4.135mg/L, 超标3.1倍。

图3是清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区13各监测断面水体指标中总磷及氨氮浓度的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清河流域水体中氨氮和总磷指标的状况较好, 各断面基本满足水质标准的要求, 其中13个监测断面的氨氮浓度值均满足相应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各监测断面中清河干流清辽断面及寇河流域永丰断面氨氮的浓度值最高, 分别为0.636mg/L、0.554mg/L, 其它各监测断面氨氮的浓度值均低于0.5mg/L, 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类甚至是Ⅰ类水质标准。各监测断面总磷的浓度值仅清河干流二寨子断面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的要求, 其浓度值为0.245mg/L, 超标0.23倍, 其它各监测断面的总磷浓度值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从清河流域13个水质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分析结果看, 清河枯水期的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值均达到7mg/L以上, 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以上的标准要求;13个监测断面的p H值仅清河干流上貂皮屯断面的为5.87, 水体呈现弱酸性, 其它各断面均满足各监测断面水质标准的要求;各监测断面氨氮的浓度值均满足要求, 不超标, 而总磷、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的浓度除个别断面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外, 大部分断面均符合相应水质标准的要求。监测的水质指标中, 最差的是总氮, 仅清河干流清河桥断面的总氮浓度满足要求, 其它各断面均超标, 各监测断面总氮的浓度值不达标率在90%以上。

3 水体污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从以上对2013年清河流域各监测断面水质现状分析中可知, 各监测断面水体中主要是总氮的浓度超标, 其次是总磷、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根据现场调查结合监测数据分析, 各断面水质超标的原因主要是河流两侧农田的化肥过度施用、河道内及岸边各乡镇畜禽养殖业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的乱堆乱放所致。另外, 沿岸一些重污染企业直排废水及养殖场废水直接排放或随雨水冲刷入河的行为对河流水质造成的污染也不能忽视。因此为保护榛子岭水库备用水源地的水体水质, 避免受其上游河流水体污染物的影响,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凡河榛子岭水库上游河段流域的治理:

3.1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推广平衡配方施肥等技术, 合理使用化肥, 增加有机肥使用量。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加强监管, 降低农药使用量。加速三品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认证, 发展生态农业。广泛开展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危害的宣传, 提高农民对化肥、农药的正确认识。根据土壤条件、作物种类和供水量将施肥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发展替代性环保农业产品的投入, 配合相应的政策, 逐渐用农家肥、有机肥、生物肥替代化肥, 减少氮肥的施用量[1,2,3,4]。

3.2 清河流域沿岸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清河及支流沿岸分布有大大小小的养殖场, 畜禽养殖废水是农业面源污染的组成部分, 排放物以有机污染为主, 卫生学指标有寄生虫卵数和粪大肠菌群数, 生化指标有BOD5、COD、SS、NH3-N、TP, 感官指标有恶臭等。大部分规模化养殖场和分散养殖户只产生少量废水, 就地蒸发和入渗, 基本无径流产生, 畜禽养殖废水直接入河量极少, 在雨季, 随着雨水冲刷排入河流的畜禽养殖废水对合理污染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对畜禽粪污污染的防治主要针对那些集约化程度不高、环保措施不完善、规模相对较小的分散饲养户。应提高农家肥的综合利用率, 大力提倡兴建沼气池。政府应当适当筹集资金用于畜禽粪污的治理和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禁止将畜禽粪污随意堆放及倒入河道。要实行综合利用优先, 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实施清洁养殖, 对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进行全过程控制[5]。

3.3 加强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及秸秆污染的控制。

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 建议农户将自家生活垃圾分类, 充分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来进行废品回收、环境保洁和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户的垃圾由专人定时收集清运, 在各行政村设立相应的垃圾回收站。生活垃圾禁止随意堆放, 尤其是河流沿岸。应规划乡镇垃圾处理场。禁止农作物秸秆焚烧, 推行秸秆还田或能源化利用[6]。

3.4 加大执法力度, 做好重点污染源的治理。

做好重点污染源如化工、医药行业等的监督管理, 杜绝偷排漏排现象发生, 以确保企业污水达标排放。开展工业污染源限期治理。

3.5 加强小清河流域污染整治工作, 积极进行清淤疏通工程。

规划乡镇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 使污水达标排放, 减轻河流污染负担。

4 结论

4.1

从清河流域13个水质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分析结果看, 清河枯水期的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值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以上的标准要求;13个监测断面的p H值仅清河干流上貂皮屯断面的为5.87, 水体呈现弱酸性, 其它各断面均满足各监测断面水质标准的要求;各监测断面氨氮的浓度值均满足要求, 不超标, 而总磷、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的浓度除个别断面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外, 大部分断面均符合相应水质标准的要求。监测的水质指标中, 最差的是总氮, 仅清河干流清河桥断面的总氮浓度满足要求, 其它各断面均超标, 各监测断面总氮的浓度值不达标率在90%以上。

4.2

农村面源污染是造成清河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必须高度重视, 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和解决。加强对流域内化肥、畜禽粪污、生活垃圾及作物秸秆污染的综合治理及处置, 控制氮磷流失, 从而保护清河流域的水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卢雯.大伙房水库上游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 30 (6) :72-73.

[2]周军, 叶珍, 马云, 等.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1, 36 (2) :46-48.

[3]陈凤慧, 李群, 姚日鹏.济南市面源污染现状分析和防治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18 (2) :83-85, 104.

[4]朱显梅, 段丽杰.东辽河流域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浅析[J].能源与环境, 2011, (7) :32, 34.

[5]殷明, 施敏芳, 刘成付.丹江口水库水质总氮超标成因初步分析及控制对策[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7) :35-36, 55.

上一篇:协议供应商管理下一篇:服装产业营销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