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防治对策论文(共12篇)
白色污染防治对策论文 篇1
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 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但由于人们对废旧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缺乏足够的认识, 将用过的大量塑料制品废弃物随意丢弃, 给景观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常见的塑料制品废弃物有:聚乙烯 (PE) 包装袋、保鲜膜、护套和台布等;聚苯乙烯 (PS) 可发性快餐盒和餐具容器、精密仪器、家用电器的发泡包装套等;聚丙烯 (PP) 包装膜及快餐盒;聚氯乙烯 (PVC) 透明片、热收缩薄膜及乳胶手套等。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 人们形象地比喻为“白色污染”。
一、白色污染的防治
我国目前防治白色污染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 以强化管理为核心, 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 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
1、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及超薄塑料袋。
“一次性方便, 二百年污染”是塑料垃圾的形象写照。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 根据《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 从2008年6月1日起, 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mm的塑料购物袋, 超薄塑料购物袋被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 并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我国实施塑料袋收费后, 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有望减少2/3, 一次性塑料袋的回收率也将大幅上升。
2、回收利用是当前防治白色污染的主要手段。
随着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 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作为一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措施, 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发达国家, 这方面的工作起步早, 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益, 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
美国是世界塑料生产大国。据统计, 到2000年, 美国年生产塑料3, 400余万吨, 废旧塑料超过1, 600万吨。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就已展开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广泛研究。20世纪末废旧塑料回收率达35%以上。其中, 燃烧废旧塑料回收能源由八十年代的3%增至18%;废旧制品的掩埋率从96%下降到37%。美国在燃烧废旧塑料利用热能、热分解提取化工原料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另外, 美国各州为解决塑料废弃物问题, 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日本也是塑料生产大国。20世纪八十年代, 其年均废旧塑料排放量占生产量的46%。废旧塑料的处理已成为日本的严重社会问题, 而且日本是能源短缺国家, 所以对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保持积极态度。九十年代初, 日本回收利用废旧塑料率为7%, 燃烧利用热能率为35%。日本在混合废旧塑料的开发应用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意大利是目前欧洲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工作做得最好的国家。意大利的废旧塑料约占城市固体废弃物的4%, 其回收率可达28%。意大利还研制出从城市固体垃圾中分离废旧塑料的机械装置。意大利对废旧塑料回收一般是将塑料碎片和纸片一起收集, 分离后的废旧聚乙烯制品经粉碎处理, 用磁筛除去铁等金属杂质, 经清洗、脱水、干燥后, 通过螺杆挤出机进行造粒。这种回收料再加入新料, 可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力学性能, 可生产垃圾袋、异型材、中空制品等。
3、塑料制品回收利用的方法
(1) 直接再生利用。根据原料不同, 有3种直接再生利用的方法: (1) 不需分捡、清洗等预处理, 直接破碎后塑化成型。 (2) 必须经过清洗、干燥、破碎后造粒或直接塑化成型。 (3) 再生前须特别预处理。直接再生制品性能欠佳, 一般只做档次较低的塑料制品。
(2) 改性再生利用。是将再生料通过机械共混或化学处理进行改进的技术。如增韧、增强、复合、活化、高联等, 使再生制品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 可以作为档次较高的产品。改性再生利用的工艺路线较复杂, 有的需要特定的机械设备。湖南大学的谢朝学等研制的利用泡沫塑料制轻型保温隔热建筑材料,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热分解法。热分解法就是将高聚塑料废弃物在高温条件或低温催化的条件下分解, 使其回到低分子量状态, 从而把长链的高聚物转变成了短链的不饱和烃的方法。这样得到的不饱和烃可以用来重新制造其他产品。此方法可用于处理聚乙烯 (PE) 和聚丙烯 (PP) 制品的混杂回收物, 但对于那些含氯的塑料制品需分开处理, 这种方法可用于反复处理高聚塑料废弃物。
(4) 通过催化裂解制燃料油。将塑料废弃物收集起来, 通过热裂解得到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这样既减轻废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又节约资源, 变废为宝。现在这一方面的技术日臻完善, 已产生了好多专利技术。冀星等总结了废塑料油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四川大学化学系李晓祥、石炎福、余华瑞等通过试验表明:混合废塑料经过催化裂解制得的90#汽油和0#柴油的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
(5) 焚烧回收热能。对于难以分捡的混杂型废旧塑料, 将其作为燃料焚烧具有明显优点:不需繁杂的预处理, 也不需与生活垃圾分离, 而且其生热值与相同种类的燃料油相当。残渣较少, 密度较大, 易于填埋处理。据统计, PE的燃烧热为46.63GJ/kg, PP的燃烧热为43.95GJ/kg, PVC的燃烧热为18.06GJ/kg。可见, PE、PP、PVC的燃烧热非常大。因此, 可利用焚烧法来处理并充分利用其释放出的热量。但是, 我们必须考虑一些持久性有机环境污染物的生成, 以及这些燃烧产物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如, 聚氯乙烯 (PVC) 燃烧产生HCl、聚丙烯腈 (PAN) 燃烧产生HCN、聚氨酯燃烧时会产生氰化物等, 因此必须在焚烧炉上安装污染气体的吸收装置, 以实现整个流程的绿色化。
二、可降解塑料的性能、应用及前景
可降解塑料作为一种治理白色污染的全新技术途径, 经过多年研究开发, 已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目前, 主要的可降解塑料分为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 以及光-生物双降解塑料三大类。光降解和光-生物降解塑料制品虽加工简单、成本低廉, 但控制降解难度较大, 不宜进入垃圾填埋系统。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降解性能较理想, 但其加工难度较大, 工艺配方以及边角料的回收利用等技术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生产成本较高, 价格昂贵并且用后需要全面地堆肥处理。
1、光降解塑料和光—生物降解塑料。
光降解塑料就是靠吸收太阳光引起光化学反应而分解的塑料。光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大致有两种:一是在高分子材料中添加光敏感剂, 敏感剂吸收光能后所产生的自由基促使高分子材料发生氧化作用, 达到裂化的目的。二是利用共聚方式, 将适当的光敏感剂倒入高分子结构内赋予材料光降解的特性。常用的光降解剂有:金属盐类、二茂铁衍生物类、羧酸盐类、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铁类等。塑料制成的地膜有三个特点: (1) 使用后, 在阳光照射下可自行光分解, 分解后的小残体可被土壤中的微生物继续分解。 (2) 使用寿命可以控制。 (3) 节省了回收地膜的费用, 且解决了残膜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光降解塑料的降解速度取决于日照的时间和强度, 且降解后在被微生物分解前碎片易形成二次污染。光降解技术与生物降解技术结合:一是可以克服淀粉基塑料在非生物环境中难降解的问题;二是可以利用光敏体系的复合配比、用量来实现降解时间人为控制的目的。因此, 目前工业化较多的是光降解技术与生物降解技术结合的双降解淀粉塑料。在一次性使用地膜中可采用食用淀粉或无机矿物质填充的可控光-生物降解塑料的全面降解技术进行实用性研究。我国可覆盖地膜的面积为5亿多亩, 用量高达40万吨, 使用价格低廉的光-生物降解塑料地膜较适宜。对于厚度0.005mm~0.015mm的降解地膜也可采用塑料单纯光氧降解技术, 但一定要做到时控降解。这对解决废弃地膜污染农田的问题, 造福子孙后代, 具有深远意义。
2、生物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一类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 (真菌) 和藻类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理想的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废弃后可被环境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终无机化而成为自然界中碳素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高分子材料。“纸”是一种典型的生物降解材料, 而“合成塑料”则是典型的高分子材料。因此, 生物降解塑料是兼有“纸”和“合成塑料”这两种材料性质的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塑料可分为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和破坏性生物降解塑料两种。破坏性生物降解塑料主要包括淀粉改性 (或填充) 聚乙烯 (PE) 、聚丙烯 (PP) 、聚氯乙烯 (PVC) 、聚苯乙烯 (PS) 等。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主要是由天然高分子 (如淀粉、纤维素、甲壳质) 或农副产品经微生物发酵或合成具有生物降解性的高分子材料, 如热塑性淀粉塑料、脂肪族聚酯、聚乳酸、淀粉/聚乙烯醇等均属这类塑料。
尽管生物降解塑料的研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推广异常困难。一是因为可降解塑料袋承重能力低, 不能满足顾客多装东西和反复使用的要求。二是可降解塑料袋色泽暗淡发黄, 透明度低, 给人一种不洁和难看之感, 用起来不放心。三是价格偏高, 成本难以接受。
3、可降解塑料的开发趋势及发展前景。
可降解塑料尽管存在种种问题, 但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积极开发高效廉价光敏剂、氧化剂、生物诱发剂、降解促进剂和稳定剂等, 进一步提高可降解塑料的准时可控性、用后快速降解性和完全降解性。 (2) 为避免二次污染, 以天然高分子微生物合成高分子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3) 水解性塑料和可食性材料由于具有特殊的功能和用途而备受瞩目, 也成为环境适应性材料的又一热点。 (4) 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可生产聚酯的生物性植物以降低生物降解塑料的成本。
总之, 可降解塑料的发展, 不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污染, 而且对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也是一个补充。绿色环保的塑料包装材料和塑料建材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发展,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切实体现。
白色污染防治对策论文 篇2
白色污染及其防治
随着经济的发展,塑料的使用量增多,所造成的白色污染越来越严重.本文阐述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性.提出了预防是关键,并通过多种途径来治理白色污染.
作 者:尤珊妮 作者单位:杭州轻工技工学校,浙江杭州,310004刊 名:资源节约与环保英文刊名:RESOURCES ECONOMIZATION & ENVIRONMENT PROTECTION年,卷(期):“”(3)分类号:X783.2关键词:塑料废弃物 白色污染 治理措施
对抗白色污染 篇3
什么是白色污染?
垃圾,顾名思义就是没用的东西。一些特殊的垃圾甚至还会对我们的身体和生活的环境产生危害,白色垃圾就是其中的一种。其实,白色垃圾更多地被称为白色污染。那么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由气候、热、光、氧、射线等作用引起的大分子链断裂或化学结构发生有害变化的反应)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的称谓。塑料不易降解,还会影响环境的美观,它所包含的成分也有潜在的危害,而且还因为大多数的塑料包装材料都是白色的,所以人们叫它白色污染。
收费的塑料袋
你最近去过超市或者菜市场吗?那你把买好的东西装在哪儿呢?可能无论是你自己还是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基本都会使用塑料袋吧,因为它可真是方便啊!但是你知不知道,为什么有很多地方的塑料袋要收費呢?
在你很小的时候,或者你还没出生的时候,其实塑料袋是不收费的。那个时候塑料袋真是随处可见啊,有时你甚至都会分不清天上飘的是风筝还是塑料袋,水里游的是鱼儿还是塑料袋。那样的日子真是一点儿也不美好,想象一下,当你正高高兴兴地走在路上,塑料袋飘飘忽忽地飞到你的脸上,是不是很糗呢?
到了2007年的时候,这样的日子才有了改善。政府颁布了“限塑令”,明确规定了“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这样做,其实就是为了遏制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
白色污染有什么危害?
下面就让我们来细数一下白色污染的危害。
1.影响市容,破坏环境
细想一下,宽敞的街道,笔直的绿树,蓝蓝的天空,高高的红屋顶,暖暖的太阳光,在这样的城市中生活是多么幸福和美好啊。但是,如果我们身边充斥着各式的塑料袋、包装纸、饮料瓶等一些白色垃圾,那我们的城市环境岂不是太糟糕了!
2.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你见过田野里的大棚吗?它们是用塑料薄膜给庄稼做的“衣服”。这些塑料薄膜会慢慢老化或者破碎,很多就留在了田地里,但它们是不会分解和腐烂的。这就会破坏土地本身的结构,阻碍植物吸收水分及根系的生长,影响农作物的收成,而且这种污染还很难被消除。
3.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一个被你随手丢弃的塑料袋如果有一些食物残渣或者其他的污染物,便成了苍蝇啊、蚊子啊和各种细菌们最喜欢的栖息和繁殖地了!这些“烦人精”越来越多,那么我们就很容易生病了!
4.危及动物们的安全
散落在江河湖海或者田野里的废塑料碎片被陆地上的小动物或者水中的生物误食,会导致动物们生病甚至死亡。以前在北京动物园里发生过长颈鹿因为不小心吃了塑料袋而生病的事,甚至还有的“国宝”大熊猫因为误食塑料袋死掉了。
对抗白色污染,争当环保卫士
既然白色污染有那么那么多不好的地方,那么为了防治白色污染,保护身边的环境,我们能从哪些小事儿做起呢?
1.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
2.可根据身边的环境情况对垃圾进行适当地分类;
3.如果外出就餐,尽量选择使用可降解的餐盒;
4.外出买东西时尽量自己带纸袋或者布袋;
5.不随处乱扔塑料制品,塑料袋可重复使用。
这些都是不起眼儿的小事,不但我们自己要努力做到,还要提醒和监督家里人也这样做。虽然我们年纪小,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争当环保小卫士,为对抗白色污染尽自己的一点儿力量啊!
小知识
白色污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在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比如,塑料袋、一次性泡沫饭盒、地板革、人造革、管材、电线电缆、包装膜、塑料瓶、发泡材料、密封材料等。
浅谈“白色污染”防治对策 篇4
关键词:白色污染,塑料,降解
一、引言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提高, 一次性塑料制品被大量使用, 一次性塑料制品给生产生活带来方便实用的同时, 也带来了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白色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定义
所谓“白色污染”, 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 它是指由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一次性的塑料制品 (包括发泡的塑料餐具、器具、包装材料和薄的塑料袋、农用地膜等) , 在其使用后被丢弃。由于缺少回收利用价值, 其中, 绝大部分进入人们的生活环境, 这不仅破坏了景观, 而且由于其具有在自然中难以降解的特点, 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破坏。这种由废弃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通常多为白色, 所造成的“视觉污染”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被形象地称为“白色污染”。
三、“白色污染”的危害
1. 危害人体健康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时,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 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2. 破坏土壤环境
塑料垃圾直接或经简易处理后进入农田, 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理化性质和保水、保肥能力。农用地膜在加速农作物成熟的同时, 也加速了土地的侵蚀。
3. 污染水环境
城市垃圾中大量的塑料成分会促进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随径流进入地面水体或渗入地下进入地下水体。
4. 污染空气环境
塑料焚烧时, 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污染空气环境。
5. 占用土地, 增加安全隐患
塑料垃圾在自然状态下降解慢, 且密度小, 体积大, 降低填埋场地的处理垃圾的能力, 从而更加长了其停留的时间, 同时还会成为有害生物巢穴, 传染疾病。垃圾长期堆放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 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
四、“白色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人们的环境意识亟待提高
当前“白色污染”日趋严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无论生产、经营单位, 还是居民的环境意识不高。生产、经营单位没有责任感, 没有认识到自身应履行的义务, 没有回收、利用、处置的压力。居民的环境意识还没有落实到自觉的行动上。
2. 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
治理“白色污染”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政策的支持, 目前我们在这方面还很欠缺, 还很不完善。
3. 管理水平较低
“白色污染”产生过程中, 相关管理部门管理不到位, 配套设施不健全, 各地区、各行业管理思路不统一, 致使“白色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
4. 治理技术滞后
治理“白色污染”的技术水平比较落后, 污染综合利用水平亟待提高。
五、“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手段, 使环保观念在人们思想中得以确立。首先, 利用各种形式对“白色污染”的危害进行宣传, 使人们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逐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 培养绿色消费习惯和观念。其次, 从孩子抓起, 进行环保理念的教育。这样可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再者, 通过宣传和教育, 培养人们的节俭之风, 尽量减少一次性使用消费。
2. 制定有关法律法规, 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制定严密的法律法规, 使产生“白色污染”的因素从生产、销售、使用的全过程受到严格控制, 规范人们的行为, 同时执行相关政策, 增强人们抵制“白色污染”的自觉性。
3. 加强治理技术和替代产品研发
鼓励“白色污染”治理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 从减量、回收利用、降解等方面入手, 最终实现资源化、再生资源化和无害化。
六、结束语
“白色污染”问题已经得到普遍关注。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 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的逐步完善, 以及防治技术的提高, “白色污染”将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方世南, 环境问题: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兼与《该怎样谈论"环境问题"》2002.
白色污染作文 篇5
因为塑料袋混在土壤中就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土壤能力下降,有些塑料袋会被人们抛弃在陆地或在水中,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因为没有把塑料袋进行适当的分类,混入了生活垃圾,很难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袋也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从而造成“环境污染”;而且长时间和垃圾混在一起会繁殖细菌增加辐射,破坏了居住环境,给人类带来病菌和灾难等后果,在城市,旅游区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因而造成“视觉污染”。
对此,我们应该杜绝厂家生产不环保的塑料袋,禁止商店,市场使用塑料袋,研制生产销售使用可替代品,或者回收利用,可以把塑料袋转化为能源,或者以其它方式的处置,如造粒,炼油,制漆等。在日常生活中要大力宣传不环保的塑料袋带来的危害,广告上也要适当的宣传,学校里的小卖部也要减少使用塑料袋。 为了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举行了“限塑令”活动,经过十几天,这个活动渐渐有了成效,据统计,每天少用了几十万的塑料袋,垃圾场的垃圾也明显减少。
行动起来,告别白色污染 篇6
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
1902年10月24日,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向世人宣布了一项发明:塑料袋。它是从煤炭或石油中提取的物质制成的。塑料袋的发明,一度广获好评,被誉为一场科技革命,因为塑料袋方便、价廉,人们广泛使用。当前全球每年被取用的塑料袋至少在5千亿个以上,平均每分钟100多万个。有环保人士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人类居住的地球可以穿上好几件“彩色衬衫”。但是,欧洲环保组织在纪念塑料袋“百岁诞辰”时,竟毫不犹豫地将其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为什么是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那为什么还要说它是最糟糕的发明呢?那是因为塑料袋使用后的处理令人十分头痛。埋入土中吧,它却200年内不会降解,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在陆地或水中吧,被虎、豹、海龟、鲸鱼等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后,会因不能消化而被活活噎死;焚烧吧,它会生成二恶英,污染空气,使人致癌。
惊人的数据
5000亿每年在世界范围内消耗的塑料袋。
300年被掩埋的塑料袋至少需要300年才能腐烂。
5000年一只普通塑料袋完全降解至少需要的时间。
1200万每年扔掉1000亿个塑料袋,相当于燃烧掉1200万桶石油。
10万塑料袋平均每年造成10万只海龟或其他海洋生物死亡。
1.8万塑料袋减少25%,相当于路上少了1.8万辆汽车。
1个平均200个塑料袋中仅有1个塑料袋会被循环利用。
算一算
据调查显示,中国民众每天买菜要用掉5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一天用量也超过10亿个。假设每个塑料袋污染600平方厘米土地,那你每天丢弃的塑料袋污染土地面积是多少(保留整数)?中国每天扔掉的塑料袋会污染多少土地(保留整数)?
用什么替代塑料袋
小cool龙:明白了塑料的危害,看到这些数据,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响应限用塑料袋的号召,并监督家人和同学朋友们都能积极行动起来,为环保尽一份力。那我们现在用什么来代替塑料袋呢?
周晨宇(山东):纸袋健康安全,回收价值高,容易分解和处理。
李怡飞(云南):虽然纸袋可以再利用,但制造纸袋的成本大概是塑料袋成本的4倍,所以目前尚未普及。我看还是用布袋好,好收折,无污染,清洗后又可以反复使用,还很结实呢!
任雪涵(浙江):竹篮子和藤编的篮子也不错哦!还能为农民伯伯们增加副业收入。
张志林(重庆):可是,要购买那些油腻、带水的物品怎么办呢?
包悦(福建):现在不是有很多可收折的塑料杯什么的吗?那我们以后可以制作可收折的方便塑料盒呀!
陈俊杰(广东):我们还期待着用淀粉或玉米秆、麦秆等植物纤维生产的可降解的塑料袋呢!
小调查
统计一下你和你的家人以及同学在限用塑料袋以前和以后每周要使用多少个塑料袋?平均每人每天使用多少个?
小cool龙:亲爱的同学们,如果你有更好的解决塑料袋降解的办法,完全可以和丹尼尔·伯德PK,说不定你也能解决今后甚至大学的学费哦!
日照市白色污染及其治理对策 篇7
塑料制品在我国的推广普及是在近30 年才兴起的, 上世纪80年代, 在我国深圳、广州等地的商场里, 免费塑料袋开始使用, 并向全国推广。当人们还沉浸在塑料制品带来的种种方便中时, “白色污染”也随之接踵而至。近年来, 随着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塑料制品的使用量大幅上升, 白色污染十分严重。因此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 治理 “白色污染”工作的成败, 关系着我国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等一系列重大国计民生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
2 日照市白色污染概况
2. 1 白色污染的概念
所谓的 “白色污染”, 这些是给大多白色的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的形象称号。他指的是不同类型的塑料, 聚苯乙烯, 聚丙烯, 聚氯乙烯等聚合物的浪费使用后取得由于随机抛扔难以降解的过程, 造成严重污染的现象。
2. 2 日照市白色污染现状
日照有利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经济的迅猛发展, 有 “蓝天、碧海、金沙滩”的美誉, 因此日照优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人流量大幅增多, 使日照市消费者对塑料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相应的市环境中的白色污染物也日益增多。2014 年日照市城市生活垃圾是1999 年的3. 6 倍。其中废塑料垃圾占生活垃圾的百分点比例: 1999 年占0. 8% , 2014 年增加至10% 至12. 5% 。1999 年废旧塑料排放量是5. 6 吨, 2014 年增长到21 吨, 由此可见, 市区的白色污染日趋严重且呈上升趋势。
2. 3 日照市白色污染原因
( 1) 缺乏相关的经济补偿政策。利用现有的政策仍不足以作出的废塑料回收行业一个健康的市场机制。塑料制品, 高利润和易用性的低成本使生产者愿意生产, 用户就可以使用。因此, 不存在开发价格便宜, 但塑料前难以取代, 因此接受消费者胶的相关政策一棍子打死。其次, 可回收塑料回收也因低利率的因素。
( 2) 经营管理不善。管理不善是在白色的污染的进一步恶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各个地方禁止浪费, 但严重缺乏执法, 检验人员, 更频繁的故障禁止现象。在另一方面, 在白色污染预防和控制面前有些地方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思想上, 仍然雷声大雨点水平, 而什么是替代品的使用 ( 纸, 塑料, 使用生物可降解塑料) 或强调回收的每一个地方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3 日照市白色污染的治理对策
3. 1 依法控制白色污染
( 1) 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明确生产商限制使用塑料袋, 没有污染, 促进替代品; 加强市场监管的最重要的事情, 罪犯被严惩。强局限于限产限塑料袋创造良好的氛围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治理过程中的责任, 只有这样, “白色污染”, 是有效的, 这是控制白色污染的关键。
( 2) 制订地方性规范文件。之后的落后产能, 由国家经济和日照市政府的规定, 交易过程和产品应制定和推广, 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限制使用的持久一次性塑料制品, 全面禁止生产, 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抑制生产和过度包装现象分布; 修订和完善了“阳光市容卫生管理办法”, 以规范和处置单位和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弃牌堆组个人行为, 限制塑料制品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处罚。
3. 2 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 1) 利用多种形式, 全面强化市民环保意识。采用多种形式, 在全市范围内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向所有市民普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强化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使日照市广大市民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 不随便乱扔废旧一次性塑料制品, 将可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制品放入回收类垃圾收集箱, 同时自觉地抵制和制止身边不利于环保的不良行为, 从而真正收到全民防治白色污染的效果。
( 2) 加强对企业职工的环保教育, 增强职工环保意识。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中, 由于人是各种物质的支配和使用者, 是一切的核心, 因此, 日照市各石化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 结合开展清洁生产和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宣传, 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 以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积极介绍宣传关于白色污染的典型案例。
3. 3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
( 1) 加强领导, 建立自我责任制。建立城市治理 “白色污染”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为相关市领导, 市委宣传部, 计委, 经贸委, 工商局, 城建局和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市环境保护参加局等部门和各区县政府, 为城市治理 “白色污染”的协调和责任组织。
( 2) 制定经济政策, 促进白色污染的防治。通过制定经济政策, 发挥价格杠杆经济实效作用。我国现有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市场机制. 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 同时体现 “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运用经济杠杆对回收利用企业给予政策扶持, 鼓励兴建以塑料废弃物为原料的企业; 要求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承担回收利用责任, 使用者应积极配合; 鼓励研制开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替代产品, 重点解决产品质量、规模生产和成本问题。采取企业自筹、 “污染者付费”、政府贷款 ( 或拨款) 相结合的形式, 组建废旧塑料回收公司。
参考文献
[1]吕桂英.屈媛, 柳煦晴等.白色污染及其防治技术的思考[J].2005, 28 (增刊) , 178-180.
[2]易长海, 陈强, 刘莺.废旧塑料处理和回收利用技术国内研究进展[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26 (2) :87-90.
[3]刘荣继, 孙玲.我国“白色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 15 (4) :96-98.
白色污染防治对策论文 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旅游景区客流大幅上升, 塑料制品使用量随之上升, 白色污染问题相应出现, 对旅游景区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 提出了一些有效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与措施[1,2,3,4,5], 但对旅游景区这一特殊地域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以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为例, 对自然景观旅游区游客使用塑料制品的情况和白色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提出白色污染的整治对策。
1 自然景观旅游区白色污染产生途径与产生量解析
“白色污染”是指不可自然降解的废弃高分子有机聚合物排放到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现代污染现象, 主要污染物是由各种各样的塑料垃圾, 包括塑料袋、地膜、快餐盒、饮料杯、废电器壳等组成[6]。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方向发展, 顺应这种需求, 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开始频繁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包装材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但同时也造成白色污染物排放量大量增加, 在城市垃圾总量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 已到了必须治理的地步。
自然景观旅游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自然景观旅游区是指以自然景观为旅游开发的依托和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区, 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自然景观旅游区因美学价值、科研价值而具有强大的旅游吸引功能和游览观赏价值, 自然景观旅游区在旅游开发前, 大多人为干扰小、生态环境良好,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
1.1 自然景观旅游区白色污染产生途径
旅游是由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一种现象与关系的总和。自然景观旅游区开发旅游之前, 大多人为干扰小, 但随着旅游发展, 游客生活消费所致的和旅游接待方为保证良好服务使用的塑料制品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一方面, 由于游客是暂时居留, 不具备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要满足其正常生活需要就会使用大量的塑料包装。同时, 游客旅游活动中使用的塑料制品数量会多于平常, 如在旅游过程中丢弃的旅游商品包装袋、食品包装袋、泡沫塑料填充包装袋、一次性快餐盒、矿泉水瓶等。另一方面, 旅游地为满足游客需求和旅游者的消费, 塑料制品用量也相应增加。景区为满足游客需要会增加塑料制品的使用量, 如一次性洗漱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雨具、一次性拖鞋等。此外, 有些物品本身就是塑料制品, 如一次性牙刷、旅游商品包装袋等。
1.2 自然景观旅游区白色污染产生量解析
为了能掌握游客在旅游景区活动过程中的白色污染产生量, 本文以世界遗产地武陵源景区的游客为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景区游客使用的塑料袋情况进行了了实地调查, 以此来估算白色污染的产生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 有效回收问卷105份, 回收率87.5%。本文采用Spss 17.0对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游客平均每天使用的塑料袋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 平均每天使用3个左右塑料袋的游客占60%, 使用4—5个塑料袋的游客占14.3%, 使用5个以上塑料袋的游客占14.3%。如果按照每人每天使用3个塑料袋计算, 2011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游客接待量735万人, 使用的塑料袋个数达2205万个。这些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 将会带来严重影响。塑料袋只是白色垃圾产生的一个方面, 景区游客使用的一次性雨衣和雨鞋、一次性洗漱用品及其包装等都是产生白色污染的因素。武陵源景区多年的雨天平均约75d, 按照2011年接待量计算, 仅一次性雨衣就约消耗151万套。此外, 旅游接待地的酒店、餐饮、旅游商品销售也会产生大量塑料垃圾, 可见白色污染产生量相当大。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游客数量不断增长, 2009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9.2亿人次, 入境旅游者12647.59万人次, 接待总量超过20亿人次。按照武陵源的调查类比, 近20亿人次产生的白色污染量不可小视。
2 白色污染对自然景观旅游区景观的影响
自然景观是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的地理实体, 那些具有美学和科研等多重价值, 能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并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自然景观成为重要的旅游客体。在旅游发展过程中, 大量游客涌入, 塑料制品消耗量快速增长, 对景观造成较大影响。
2.1 对自然景观美学价值的影响
从景观地理学观点看, 景观或风景是一种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综合环境, 自然旅游资源是景观的组成部分, 是指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和物象的地域组合[9]。由此可见, 环境是自然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在旅游资源评定的国家标准中,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赋分值很高, 观赏价值高低基于资源美学价值的大小, 而旅游区生态环境状态是决定资源美学价值的重要因素。白色污染的产生并大面积滞留, 直接影响到旅游区的环境清洁度, 严重破坏了环境美感, 影响景观的视觉效果, 降低景观的美学价值, 给游客留下不良印象。目前, 很多景区因为垃圾问题影响了整体形象。国内著名的5A级景区在清澈的湖水、河流中随时见到游客随手丢弃的白色垃圾, 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影响旅游景观的整体美感。由于游客数量大幅增长, 很多旅游区都面临着白色污染的严重威胁。
2.2 对自然景观区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白色垃圾除了造成景观美学价值下降外, 还会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自然景观区内, 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由于景区白色垃圾增多, 经常被景区动物误食, 导致动物肠胃受到损伤而死亡。景区生态系统是依靠各组分相互制约、转化、补偿、反馈等作用而处于结构与功能相对协调的稳定状态, 即在生态系统中生产、消费、分解之间保持稳定。如果其中某一成分剧烈地发生改变就可能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白色污染引发对动物的不良影响, 致使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减少, 生态系统平衡紊乱导致生态系统破坏, 最终导致旅游资源破坏, 影响旅游景区的吸引力。目前旅游景区常用的处理白色污染的方法之一是随垃圾一起填埋, 但塑料制品很难消解, 填埋一方面占用土地, 另一方面有毒物质会下渗污染水源, 处理不当会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2.3 造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
在很多旅游区, 由于客流量增加, 包括白色污染在内的垃圾也大幅度增加, 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引起当地居民的强烈不满。特别是以草原生态系统为旅游对象的区域, 周围居民以牧民为主, 放牧牛羊是他们的主要生产活动, 这些牲畜是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由于牲畜对塑料制品的辨别能力弱, 常常会误食包装袋、一次性餐盒等塑料制品, 轻者造成动物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消瘦, 重者可导致动物死亡, 严重影响了牧民的经济利益, 引起牧民对旅游发展的不满。如青海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随着近年来的旅游热, 产生了大量白色垃圾, 这些垃圾随风流动, 污染了周边草场, 造成牧民与旅游景区的矛盾。如果白色污染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引起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激化, 将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2.4 影响景区游客满意度
随着旅游者日益成熟, 游客对旅游区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要求旅游地环境质量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身体健康的要求, 还要满足游客的心理要求。特别是自然景观旅游区, 游客对其环境质量期望值更高, 旅游环境质量状况已成为影响游客选择决策、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元素。如果景区白色污染问题严重, 会使期望值很高的游客大失所望, 降低游客的满意度, 导致旅游景区形象下降。2011年, 游客在对旅游目的地评价中, 张家界的满意度仅为80.36%, 不满意的原因与环境清洁度有较大关系。
3 自然景观旅游区白色污染整治对策
整治景区白色污染, 是保持、提高旅游景区旅游吸引力与竞争力的重要工作, 是旅游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也是保护旅游环境的重要研究课题, 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3.1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
白色污染已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 但由于旅游管理者与经营者、旅游开发商、旅游地居民、旅游者的环境意识参差不齐, 对白色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认识有较大差异, 因此在行为上表现不尽相同。我们以武陵源为研究对象, 调查了105名游客对一次性塑料用品对环境影响的认识, 结果有11.4%的游客认为使用一次性用具对环境影响小, 30.5%游客认为影响不大, 只有58.1%游客在认为对环境影响大。调查表明, 半数以上游客已意识到白色污染问题, 在行动中关注这一问题, 但也有近1/2的游客的环境意识较薄弱, 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宣传, 使人们意识到白色污染问题的危害, 规范自身行为, 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量。
3.2 加强管理, 减少白色污染产生量
为了有效控制白色污染问题, 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2007年12月31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禁白令”, 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旅游景区在执行国家政策的同时, 应根据景区环境管理要求制定更加具体的措施。如对旅游产品供应方、旅游企业、景区各摊点等, 根据其经营规模限量使用塑料制品, 并根据使用量缴纳白色污染处理费用。对游客的消费行为也要制定相应措施进行规范, 对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给予惩罚, 对主动放弃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积极维护景区环境质量的游客给予奖励, 使白色污染的产生在旅游产品消费全过程受到严格控制。此外, 要加强管理, 以制度管理人、规范人的行为, 是提高目前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
3.3 实行旅游垃圾分类回收, 实现塑料垃圾资源化
迄今为止, 我国尚未正式颁布一部关于旅游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全国性专门法规, 而世界上众多发达国家都实行了有关垃圾的分类回收制度。如美国的《资源保护与回收法》, 日本的“绿化地球百年行动计划”, 德国、韩国制定了《包装条例》等, 把回收、利用、处置的义务分解落实到商品及其包装材料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 因此具有很强的操作性[10]。目前旅游景区缺乏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 很多景区内安装了标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的垃圾桶, 但在游客投放垃圾时随意性强, 且在垃圾处理方式上也没有根本区别, 都是运到景区外统一填埋, 并没有进行分类处理。如果塑料制品能回收进行统一处理并实现资源化, 就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如啤酒瓶实行回收后, 有很多人加入到回收再利用行列, 有效解决了资源浪费, 减轻了环境压力。
3.4 加强科技创新, 开发可替代产品
由于塑料制品具有方便性的特点, 随着旅游快速发展, 塑料制品总体上消费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加。为了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同时满足人们的需要,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强科技创新, 开发塑料制品替代物, 鼓励开发无污染、少污染的新材料和新工艺, 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摘要:白色污染会对自然景观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以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为例, 对自然景观旅游区白色污染问题进行研究, 了解自然景观旅游区白色污染状况, 提出整治对策, 以期有效防治景区白色污染问题。
关键词:自然景观旅游区,白色污染,现状
参考文献
[1]蔡林.如何根治“白色污染”[J].生态经济, 2002, (5) ∶56-58.
[2]徐海云.治理“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垃圾收集系统[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09, (8) ∶4-7.
[3]姜巍.解决白色污染需要新思路[J].中国发展观察, 2010, (1) ∶43.
[4]张景昱, 宋艳茹.利用转基因植物治理白色污染新的途径:叶绿体转化[C].21世纪新北京生态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1∶47-53.
[5]陈徐奉.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白色污染防治法律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5) ∶28-29.
[6]杨美霞.旅游环境管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7.
[7]李发玲, 钟学斌, 万安娜, 等.“限塑令”的公众行为响应与白色污染控制对策——以咸宁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 35 (3) ∶6-10.
[8]肖笃宁, 解伏菊, 魏建兵.景观价值与景观保护评价[J].地理科学, 2006, (8) ∶506-509.
[9]王柯平.旅游美学新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0.
鹤岗市白色污染的防治 篇9
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垃圾产量急速增加。近几年来,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 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等优点, 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 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不可否认, 塑料方便袋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但随着塑料制品消耗量大幅提高, 城市垃圾中塑料成分也成倍增加。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坏了市容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农作物吸收, 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 给垃圾综合利用带来困难。因此, 治理“白色垃圾”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白色污染”的定义
这要从塑料开始谈起。塑料是一类高分子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 这些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 (即高分子) :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 成本越来越低, 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 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 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 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影响环境的美感。前几年, 有人戏称我国有两座万里长城, 一为古长城, 二为白色长城, 指的是我国铁路沿线到处是白色的饭盒、塑料袋, 这就是视觉污染。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2.1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2.2 使土壤环境恶化, 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2.3 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
2.4 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 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3“白色污染”的防治
鹤岗市对治理“白色污染”十分重视, 鹤岗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在深入区街综合检查现场办公时, 就结合实际提出了运用市场化手段治理“白色污染”的新思路, 按照市领导的指示和要求, 环卫处对白色垃圾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调研, 制定垃圾袋回收方案如下:
3.1 定向收购:
收购从事环卫工作的保洁员所送的垃圾袋。“社会人”捡拾的垃圾袋不与收购。原因是:以捡拾垃圾为生的人, 在从垃圾点、箱、斗中捡拾可回收垃圾 (罐类、纸壳) 时捎带捡塑料袋, 势必要打开盛装生活垃圾的塑料袋:一方面使袋装物裸露膨松, 甚至散落在垃圾箱、斗周围, 裸露后的垃圾增加致病菌传播。膨松了的垃圾易飘浮、飞落, 一方面加大运输车辆的容积, 另一方面落地污染环境, 相对增加保洁难度;另外“社会人”从垃圾点捡拾垃圾袋, 袋中纸类轻体物将随风飘逸, 污染街巷卫生, 就失去了捡拾垃圾袋意义。再则, 常年在垃圾场捡拾垃圾回收物的“社会人”, 若把捡来的垃圾袋返送至环卫收购点, 势必造成垃圾处置反复, 一方面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造成二次污染。
3.2 捡拾指导:
在回收工作中, 鼓励从事环卫工作的保洁员捡拾白色垃圾, 增强责任心。要求捡拾的垃圾袋来源于街巷, 不要从垃圾点、箱、斗中捡拾垃圾袋。环卫保洁员工作时行走在设置有垃圾点、箱、斗、公厕的街巷道路中, 顺便捡拾白色垃圾, 收集起来, 不但减少街巷的白色污染, 同时自己又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不鼓励从垃圾点、箱、斗内捡拾垃圾袋, 对从垃圾箱、斗中翻找垃圾袋而造成环境污染的, 将给予批评等处罚。
3.3 收购价格:暂定垃圾袋回收价格为每公斤3元。
由于废塑料袋的清洗、消毒、再造颗粒作二次原料成本高, 再生品市场小、价格低, 再生利用的经济可行性差, 所以现有的废品收购点, 很少有收购废塑料袋的, 个别废品收购点收购价格非常低, 每公斤在0.4—0.5元之间, 导致“社会人”捡拾白色垃圾少。
环卫部门本着化害为利, 造福市民的原则, 在回收过程中, 提高捡拾白色垃圾劳动力价值, 调动捡拾积极性。确定收购价每公斤3元。迅速激发了保洁员的积极性。过去被清扫后扔进垃圾箱, 被风吹到街上、树上造成二次污染的垃圾袋, 如今被拾起后叠得平平整整, 送到了市环卫处。市环卫处对回收塑料袋全部运到外地进行集中销售, 回收了部分资金。
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和运用价格杠杆原理收购废弃塑料袋, 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环卫工人增收了, “白色污染”减少了, 废旧塑料袋变废为宝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
3.4 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
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 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 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许多环保专家认为, 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 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 因为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 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 制纸制餐具时, 除用到草浆、稻浆外, 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 若全面推广, 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 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 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 居世界112位。第三, 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 而我国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 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上;若污水未经处理, 直接排入河流中, 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 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 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 引起酸雨。因此, 无论是从环保角度, 还是从节约资源角度, 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纸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 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应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 买菜可用菜篮子或较厚塑料袋, 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 从而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3.5 加强环保宣传, 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
例如, 要回收废塑料, 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 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 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回收白色垃圾减少“白色污染”, 是一种探索性创新办法, 虽需进行一定经济投入, 但可获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并且将在运行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管理办法, 为加快我市城市建设进程, 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垃圾中塑料成分也成倍增加。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坏了市容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 治理“白色垃圾”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白色污染,危害,防治,宣传,收购
参考文献
[1]《城市垃圾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标准规范应用》上册25页.
[2]《城市垃圾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标准规范应用》上册29页.
白色污染防治对策论文 篇10
一、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可供借鉴
对于“白色垃圾”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为我国建立该制度提供了很多先进的立法经验。
(一) 德国的经验
1990年德国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关于塑料废弃物处理的法规《包装与再生利用包装废弃物指令》, 该法令旨在减少塑料包装废弃物的产生, 对于不可避免的一次性包装废弃物, 规定必须再利用或者再循环。该法规还强制性要求各生产企业不仅对产品负责, 而且还要对其包装的回收负责, 并责成从事运输、代理、销售的企业、包装企业及批发商回收其使用后的包装废弃物, 同时也可选择将回收责任委托给专门从事塑料回收处理的公司。
1991年德国通过了《减少包装废弃物垃圾条例》。该法律强制生产者必须回收塑料包装废物, 同时也允许生产者和销售者通过与一家或者多家代理机构建立协议, 有代理机构完成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手机和回收;1994年德国联邦议员通过了《循环经济及废物法》, 该法明确了废物管理政策方面的新措施。1996年德国进一步制定《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 该法把废物处理提高到由系统配套的法律体系支撑了循环经济国民体制与国民意识上来。2007年德国第五次修改了《包装与再生利用包装废弃物指令》, 对一次性销售塑料包装的回收体系制定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以减少该类包装废弃物的产生。
(二) 日本的经验。
早在20世纪70年代, 日本国会就颁布了《废物处理法》, 该法全面、系统的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制造、排放、回收、利用等过程做出了明确规定。1997年日本《容器包装再生利用法》出台, 该法明确规定了生产者、销售者、国家、地方公共团体和消费者在塑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再生利用中的责任和义务。该法强调:国家需致力于促进塑料包装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再生利用资金的筹措, 用于推进塑料包装废弃物再利用技术的开发和成果普及, 同时按照国家政策采取必要的措施促使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再生利用。
2007年, 经过修订的《容器包装循环利用法》出台, 修订后的《容器包装循环利用法》规定:一年内容器包装材料使用量超过50吨的超市、便利店等零售店铺, 有义务自主制定削减购物袋和包装纸的目标, 并向政府报告每个年度的削减成绩。相关部门会定期检查各商家减少容器包装材料使用量的进展情况, 如发现措施不力的商家, 将公布其名字。如仍不改进, 环境大臣有权命令其按上报的削减计划执行, 必要时还可处以50万日元 (约合4168美元) 以下的罚款。
(三) 韩国的经验
1995年韩国正式开始实施垃圾袋收费制度, 为了减少“白色垃圾”造成的污染, 韩国政于1999年2月22日起实施法令:要求全国各大百货商场和大型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 而改为收费制, 即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购物袋有偿销售制度”, 当顾客需要购物袋时, 商家将有偿提供, 塑料袋的销售价格从20~100韩元不等。
(四) 美国的经验
据了解, 目前美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出台法令, 全面封杀使用塑料袋。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 旧金山市议会2007年3月27日以10票赞成、1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禁止超市、药店等零售商使用化工塑料袋法案, 从而成为通过此类环保法案的第一个美国城市。法案规定, 旧金山的超市和药店等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生物降解塑料袋和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此法案通过之日起, 旧金山的所有超市必须于6个月内开始执行, 药店于1年内开始执行。从1993年开始, 美国开始向批发商收取包装处理费, 自1995年起每件收取2美元。
(五) 其他一些国家
法国于1993年通过了《销售包装法规》, 1994年通过《运输包装法规》,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通过实行“绿色收费”和征收包装污染费来减收包装废弃物的污染;意大利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规定每只被购买的塑料袋都必须上税;比利时于1995年5月通过了《生态税议案》, 规定凡用纸包装的食品和使用回收复用的包装的生产者可以免税, 选用其他材料 (如塑料容器) 作为包装则需要缴纳税金。
二、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为法律制度建设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 我国塑料工业己得到长足的发展, 塑料加工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品种繁多、门类齐全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废旧塑料仍然蕴含着巨大的再生资源, 对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 是解决“白色垃圾”污染的重要举措。塑料工业的发展与进步为建立“白色垃圾”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提供了技术的支持。
(一) 可降解黑色地膜
由山东科技大学开发的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 目前在青州市龙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据介绍, 该液态地膜可有效消除传统塑料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该液态地膜可直接喷洒在土壤表面, 它不仅具有传统地膜的功能, 还可实现添加肥料、农药等多种功能。据了解, 该液态地膜由木质素、纤维素和多糖在交联剂作用下形成高分子, 然后再与各种添加剂、硅肥、微量元素、农药混合制作而成。这种液态地膜喷洒施用后, 首先起到增温、保墒、保苗的功能, 降解后又可作为腐植酸有机肥缓效使用。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粘附能力, 可将土粒联结成理想的团聚体, 因此, 将其后翻压入土之后, 可成为土壤改良剂。
(二) 全降解塑料袋
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大批量生产的全降解塑料袋已投放市场。该公司研发的可塑淀粉生物全降解材料 ( (PSM) 是新一代生态环保材料, 这种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尤其所生产的全生物降解粒料及片材和部分制品已销往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
(三) 用塑料废弃物炼油
我国在废旧塑料油化技术上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近年来也已经建立了一些不同规模的废旧塑料油化工厂:
1. 兰州爱德华实业公司自主研制开发成功“废旧塑料油化成套技术及设备”, 所炼制的油品也通过国家的检验, 并被广泛使用。
2. 北京双新技术交易公司利用农膜、塑料编织袋、食品袋、快餐盒、饮料瓶、泡沫等废旧塑料, 可以生产高品质的生产汽油和柴油。
3. 深圳绿色环保科技公司在废旧塑料的炼油技术方而也取得了突破。该单位以废旧塑料为原料, 经过裂解而生产90号无铅汽油和0号柴油。
综上, 废旧塑料的油化技术不仅解决了由于废旧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 更重要的是可以由此生产出石油资源, 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三、我国公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为环境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白色垃圾”造成的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因此, 我国公民环保意识的增强给建立“白色垃圾”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提供了有力的契机。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 我国开始出现非政府环保组织, 以自然之友为代表的环保组织开始大量涌现。这些组织宣传和普及环保意识, 积极参与对政府的监督和环保公共政策的制定, 开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项活动, 促使企业采用对环境温和的方式进行生产。通过这些组织的不懈努力, 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显著提高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环境法建设不断加强, 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第一, 建立与完善了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我国从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以来, 环境污染防治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经过改革、创新和完善, 从法律原则、制度的基本原理、指导思想、战略思路到其功能、内容、实施机制、程序等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改造, 逐步构建起适应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环境法律制度及其体系。
第二, 强化了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除了常规执法外, 我国还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执法“风暴”, 以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2007年全国就出动环境保护执法人员230万余人次, 检查企业100万家, 立案查处违法问题3.1万件。
第三, 环境司法开始成为环境保护法制的最终保障。现行《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后的30年, 环境保护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 带动了环境保护战略和工作重点的重大转变, 主要表现是:从污染防治为主向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转变;从点源治理向流域、区域综合治理转变;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全过程控制的转变;从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转变;从以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管理为主向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管理转变。
参考文献
[1]卢凤英.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我国塑料废弃物回收再利用[J].再生资源研究, 2004 (1) .
[2]前光人.国际城市固体废物立法管理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一起改变世界 对抗白色污染 篇11
只见他掏出一根石头造的筷子点燃,红色的火焰跳动着,现场没有散发出塑料燃烧时的黑烟、臭味、油滴。
随后,他将燃烧后的废渣轻轻一捏,瞬间变成了粉末。
“这就是石头造原料不同于一般塑料之处。因为它的主要原料是石头,燃烧降解后变成了无污染的粉末,也就是尘归尘、土归土。”曾聪解释说。
为了进一步推广石头造的环保产品和技术,曾聪在这次国际论坛上加入金蜜蜂2020社会责任倡议,发起了一个改变世界的项目——协同创新解决白色污染,顿时成为国际论坛关注的焦点。到底如何实现呢?他现场接受记者的专访,滔滔不绝地谈起了石头造的缘起与未来。
解决方案:科研攻关 用石头生产塑料袋
曾聪在2011年12月底创办了石头造,凭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石塑母粒”环保原材料,为传统塑料生产提供创新环保解决方案,主要以石塑环保袋、石塑环保桌布、石塑环保筷等环保餐饮用具为核心。这两年在环保领域很受关注,已多次获奖。
曾聪在创业之前,当过会计、销售、市场、产品开发,一直在跨界和尝试。而正是这种跨界的工作经历和热爱尝试的个性,最后奠定了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创业之路。
为何选择科技环保这条创业路,源于曾聪对塑料袋污染问题的思考。从2008年6月1日起,我国实施“限塑令”,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
当时这一政策出台以后,立即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反对、赞成的声音兼而有之。而曾聪却在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塑料袋难题,正是这样的思索让他从限塑令的环保意义看到了创业的商机。
由于传统的塑料袋主要是由石化产品生产,难以降解,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
“对于我来说,就是找到问题的核心和关键点,发现问题的背后是传统的石化材料稀缺以及后续污染问题。显然,限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难题的,除非找到替代材料。”曾聪说。
曾聪发现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石头造纸的技术。而石头又是大自然中的常见之物,是否可以用这种廉价又不造成污染的石头原料替代石化原料呢?
他的团队经过长达8年的研发,攻克一个又一个科研难关,研发出独有的石塑母粒集成降解技术,最后创造了石头造的产品和企业。
“不服输,不认同所谓的权威,而是认同科学分析法。”这是曾聪和他的团队科技攻关成功的关键。
核心理念:科技与责任同行 只做正确的事
创业之初虽然艰难,但是更难的是如何走下去,石头造公司的核心理念,指引着团队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科技用新、责任用心,是石头造团队在运作3年之后提出的公司经营理念,也融合了我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曾聪感慨地回忆起创业之初的艰难。“石头造的技术从一开始是被否定的,包括专家认为材料在结构逻辑上不成立,在应用方面也面临挑战和困难。但是一帮“拼命三郎”扎根在科研里,攻破一个又一个瓶颈,最后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
正是基于这样的经历,石头造提出“科技用新”的理念,就是希望用新观点、新技术、新模式看待石头造的产品和商业模式。
而在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过程中,“责任用心”也引领着石头造在关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当一些行业专家曾建议石头造公司用废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时,曾聪发现废旧的材料虽然可以降低成本,但是会带来产品的不稳定性。
“我们不能以牺牲消费者利益,去成就财富的积累,所以团队一致决定要用更新更好的技术,全面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这背后凝聚的也是曾聪对创业的领悟:“创业不仅为自己、金钱、财富、荣耀,最核心的是为了身边的人、为社会、为民族。只有以负责任的态度去创业,才更可能成功。”
“当初我们选择了最难走的路,最后发现是最正确的路。科技用新、责任用心已经深深融入了石头造人的血脉中。”曾聪肯定地说。
实现模式:协同创新 结成绿色联盟
石头造这次加入金蜜蜂2020倡议,发起“协同创新解决白色污染”项目,当即得到了企业的响应,也颇受专家的关注。
这个项目是倡导通过政府引导、行业推动、企业实践、公众参与,共建多方共赢的行业生态圈,推动各创新主体间的跨界协同合作,在技术、模式两大维度加速石头造产品的推广和普及,实现协同创新解决白色污染的目标。
石头造在创立之初只想做一个环保产品,但是现在却勇于牵头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原来这是曾聪与金蜜蜂结缘之后碰触的火花。
石头造因责任而生,从骨子里就含有企业社会责任基因,其成长与本刊倡导的责任竞争力不谋而合。
“金蜜蜂倡导的企业责任竞争力模式,为石头造的未来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发展格局。对于未来,石头造不能只满足于做好环保产品,而是解决全社会的白色污染难题。”
“希望今后能联合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NGO组织一起推动白色污染综合治理及垃圾分类治理。这两个问题是政府和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石头造未来肩负的社会责任。”
好的产品有一个生命的历程,必须经历长期的推广过程。“希望借助金蜜蜂2020倡议这个平台,融合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财富。”
曾聪透露,石头造已经启动了社区石塑环保垃圾袋项目,通过向市民发放免费的石塑环保垃圾袋,帮助市民建立垃圾分类习惯,减少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也借此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及品牌形象。预计,每个月将为中国接近8000万人供应垃圾分类的环保袋,截至2020年将实现北上广深城市全覆盖。
白色污染防治对策论文 篇12
一、“白色污染”的危害
1. 影响人、畜健康
塑料废弃物对人的危害早的定论[1]。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 人们研究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存的氯乙烯单体能使人产生“肢端骨溶解症”, 长期接触氯乙烯单体后, 会出现皮肤硬化症, 还有人出现脾肿大、胃及食道脂肪瘤、肝损伤、门静脉压亢进等病变。废塑料也会危及动物健康。动物误食塑料后, 会引起胃部不适、行动异常、生殖功能障碍, 严重者会引起动物的死亡。
2. 影响环境卫生
在城市居民区、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五颜六色的废塑料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 破坏市容、景观, 造成“视觉污染”。废塑料与其他废物混杂在一起, 也易导致细菌、病原菌、蚊蝇等的大量繁殖, 影响公众健康。
3. 污染土壤、影响生物生长
废塑料进入土壤中长期不降解, 会对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养分的迁移转化、土壤微生物的类型和活性等理化性质产生深刻的影响, 降低土壤肥力。土壤中残留的塑料阻碍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长, 影响植物对水、肥的吸收;也会影响植物发芽、出苗, 降低产量及作物品质。对土壤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4. 影响航运及水力设施的正常运转
废塑料进入水体, 随水流漂移, 一方面会影响水的流动, 堵塞涵洞, 降低防洪、泄洪能力;另一方面水中大量的废塑料会缠绕在水力设施如轮船、水力发电机等的转动部位并致其损坏, 引发事故。
二、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
1. 塑料用途广, 使用量剧增
(1) 农用塑料地膜的使用由于农用塑料增产效益高, 导致其使用量剧增。塑料薄膜的应用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 全国仅塑料包装业的年总用量就达5 000万t;农用塑料年总用量在2 000万t以上, 其中在666.7万hm2耕地50余种农作物上应用地膜近1000万t, 农产品保鲜膜、营养钵塑料等的使用量亦达1000万t左右。目前, 全国每年约有1000万t塑料残余物遗留土壤, 单位耕地面积塑膜残留量达3kg/667m2[2]。由于废地膜不易分解, 积留在农田不易清除, 导致农田土壤污染。
(2) 商品的生产与包装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 具有一系列其他产品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商品的生产、包装过程, 被用作包装袋、包装盒、防震泡沫塑料、隔层板及塑料产品等, 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他包装材料, 1990-2000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3]。
(3) 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生活方式也由“节俭型”向“消费型”转变, 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量都在大幅度增加。我国的泡沫餐具的生产和使用量极大, 食品包装、购物买菜的塑料袋使用数量也是惊人的。据调查[4], 全国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消费已达100亿只, 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购物袋消耗要超过万亿只。
2. 人们不良的行为习惯
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 开始关注环境问题, 但还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用后随手抛弃、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 这是导致“白色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垃圾的袋装化
为方便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 在一些地区提倡垃圾袋装化。城市居民也习惯于将生活垃圾装进塑料袋内抛弃, 给垃圾的分类、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加剧了“白色污染”的程度。
三、目前的治理现状
1. 填埋
填埋法是我国治理“白色污染”的主要方法。该方法由于简单易行, 勿需繁琐的操作工艺, 是我国处理生活垃圾的一种主要方法。但由于我国垃圾的产量大, 并夹杂了大量废塑料, 使其体积庞大, 降低了填埋场的处理能力。再加上废塑料非常稳定, 难以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可在土壤中200年不降解, 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因此, 填埋法并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2. 焚烧
焚烧虽然可以销毁塑料袋并可以获取一定的热能, 但在焚烧过程中, 塑料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气体, 导致环境的二次污染, 危及人类身体健康。同时, 建一个垃圾焚烧厂需要较高的投入,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 不适宜大范围推广。
3. 禁用
为了治理“白色污染”, 国家经贸委及国务院办公厅先后相继出台了相关“禁白令”。1996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处理法》明确规定对固废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三化原则, 对地膜、一次性包装塑料制品的使用也作了有关限制。1999年1月国家经贸委发布6号令, 规定到2000年12月31日, 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于2001年4月23日、5月29日连续下发了《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知》、《关于餐饮企业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通知》。2007年12月31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禁白令”, 从2008年6月1日起, 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但收效甚微, “白色污染”形势依旧严峻。究其原因, 一是塑料的诞生被誉为一场“白色革命”, 已渗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为使用管理不当带来污染而禁止使用, 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老百姓很难接受, 这也是禁白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二是国家针对治理“白色污染”的法律法规缺乏强制性的措施, 给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上带来了一定困难, 政府执法不严, 执法多数是“一阵风”;三是“禁白令”配套措施没跟上, 缺乏一套好的管理方法和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由此可见, 治理“白色污染”, 只靠单一的行政命令是很难行得通的。
4. 替代
在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同时, 人们在寻求其他替代物来减轻“白色污染”。一是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 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 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与一次性塑料制品相比, 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 可降解塑料在性能和价格上都没有优势, 难以被消费者接受;尽管可降解塑料可被微生物降解, 但总还是存在一个降解周期, 用后如果不重视回收利用, 同样可以造成环境污染。二是提倡以纸代塑。认为废纸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 可以解决所谓的“潜在危害”, 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 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 这会给我国并不富裕的森林资源带来压力;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 并不环保。另外, 纸不具防水性, 在隔热、抗拉强度等性能尚无法与塑料相比。“以纸代塑”值得商榷。
四、回收利用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
废物具有二重性, 弃之不用即为垃圾, 污染环境;回收利用即可变为资源, 可重新造福于人类。废塑料是一种资源, 清洁的废旧塑料可以被重复使用, 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因此, 加强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是治理“白色污染”的关键。造成“白色污染”的责任不在塑料本身, 而在人类不恰当的行为。对于如何进行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宣传教育
通过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方式, 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多种渠道加强对广大民众的宣传教育, 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 了解对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在“白色污染”治理中的重大意义。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积极投身到“白色污染”的治理工作中来。
2.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促进废塑料的回收利用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制度是解决垃圾污染, 促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有效手段。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实行了有关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如美国的《资源保护与回收法》, 日本的“绿化地球百年行动计划”, 德国、韩国制定了《包装条例》等, 把回收、利用、处置的义务, 分解落实到商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细微环节, 因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目前, 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全国性的专门法规。因此, 制订、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制度, 是有效治理“白色污染”的前提。
3. 制订促进废塑料回收利用的优惠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也不能仅靠行政命令, 而要给回收、加工、利用塑料制品的企业以优惠政策, 以经济杠杆调动积极性。建议有关职能部门或地方政府, 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 调动超市、大卖场以及连锁店的力量, 通过他们的工作, 尽可能多地把使用过的废弃塑料购物袋回收、集中起来, 免费或低价提供给从事塑料再生利用的企业, 解开塑料购物袋回收利用工作中, 长期以来因回收成本高而无法运作的“死结”[5]。使众多的集体或个人积极地投入到废塑料的回收、加工利用中来, 彻底根治“白色污染”。
4. 加强废塑料的再生利用的技术研究
废弃塑料经回收后, 经过加工处理进行再生利用, 制造成各种产品, 才算完成了一个循环周期。目前, 尽管废塑料已经有了多种用途, 但在回收、分选、处理的技术上还不是很完善, 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研制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及综合利用技术, 以使废塑料的再利用达到无害化及有效利用的要求, 缓解环境污染。
结语
“白色污染”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政府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 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 引导人们对塑料产品从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等进行全程管理, 重视回收、再利用环节, “白色污染”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参考文献
[1]杨福馨侯林青:杨连登编著.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与城市环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年2月:210[1]杨福馨侯林青:杨连登编著.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与城市环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年2月:210
[2]崔峰:浅谈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6, 2:8[2]崔峰:浅谈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6, 2:8
[3][4]秦国民田代年“:白色污染”的危害及治理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5, 3:16[3][4]秦国民田代年“:白色污染”的危害及治理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5, 3:16
【白色污染防治对策论文】推荐阅读:
白色污染论文08-10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10-23
白色污染建议书06-10
对白色污染的建议06-14
校园白色污染调查问卷10-06
高中英语作文:白色污染05-31
白色污染社会实践报告09-25
白色污染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0-09
关于白色污染的问卷调查报告07-03
各种消除白色污染的建议书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