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畜牧业生产出现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2024-06-10

闽北畜牧业生产出现的污染及防治措施(通用9篇)

闽北畜牧业生产出现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篇1

巴彦县畜牧业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主要简要介绍了巴彦县畜禽养殖业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现状,详细分析了畜禽养殖业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

作 者:陈晓华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巴彦县环境监测站,黑龙江,巴彦,151800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4关键词:畜牧业 生态环境 建设对策

闽北畜牧业生产出现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篇2

畜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源主要是畜产废弃物, 包括畜禽粪尿、尸体、垫料、污水、垃圾、畜产品加工废弃物及孵化废弃物等。其中, 以未经处理和处理不当的畜禽粪尿和污水的数量最大, 危害最严重。据测定:一个10万只鸡场, 年产鸡粪达3 600 t, 鸡粪中生化需氧量 (BOD5) 为人粪尿的0.7倍;一个5 000头的猪场每天排出的粪尿约10 t, 1头猪的排泄量相当于2个人的排泄量, 猪粪尿中BOD5总量为人粪尿的13倍。畜禽粪尿不仅数量大, 其中所含的污染物种类也很多, 有未分解的硫化氢、酚类、胺类及吲哚等, 有大量病原菌和微生物, 有重金属和药物等, 不仅污染环境, 还能传播传染病。据测定:由动物传染给人的人畜共患病至少有90余种, 其中由猪传染的有25种、由禽传染的有24种、由牛传染的有26种、羊传染的有25种、马传染的有13种, 这些人畜共患病的载体主要是畜禽粪便, 其中未分解的硫化氢、酚类、胺类及吲哚等产生的恶臭气味, 使人产生厌恶感, 给人们带来精神不愉快, 影响人体健康, 已经成为当前畜牧场周围居民投诉的主要问题, 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国家环保总局2001年5月8日以第九号令发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为了配合该管理办法的实施, 2001年11月26日, 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并发布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启动了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管理。本着“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 对畜产废弃物进行合理处理利用, 是将畜产废弃物变废为宝和减轻养殖场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1 选好场址, 合理设计畜舍

选好场址和合理设计畜舍是避免与周边居民造成环境污染纠纷的前提。畜牧场应该远离居民点5 km以上, 并在居民点的下风处距公路200 m以上、水源100 m以上, 并对场区进行合理规划, 同时在畜舍内设计除粪装置和排水系统。

2 正确选用饲料, 合理饲喂

形成恶臭气味的物质, 主要是畜禽排泄物中的蛋白质经过分解而产生的, 而饲料消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排泄物中蛋白质残留量的多少。优质饲料尤其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消化率高, 能够降低排泄物中蛋白质的残留量, 减少恶臭气味的产生。有资料表明, 猪对浸提棉籽饼中赖氨酸的消化率为65%, 对浸提大豆饼中赖氨酸的消化率为87%。饲料的加工调制方法很多, 有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方法, 各种方法对饲料养分消化率均产生影响。据研究表明, 猪对整粒大麦中粗蛋白的消化率只有60.3%, 而对磨细的大麦中粗蛋白的消化率达84.4%。因此, 可通过选用易消化的饲料原料、采用优良日粮配方、合理的饲料加工调制和分阶段饲养等方法, 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3 适当使用酶制剂

酶制剂是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 是动物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必不可少的专用的催化剂。可以通过补充动物体内消化酶分泌不足或提供动物体内不存在的酶而提高饲料消化率。有研究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使仔猪对饲料的消化率提高10%, 生长猪提高5.3%。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 可水解植酸盐, 释放出无机磷盐为畜禽吸收利用, 从而降低畜禽排泄物中磷的含量。据报道, 在玉米―豆饼型的肉鸡配合饲料中添加植酸酶, 约33%不能利用的磷变为可利用磷, 因此可降低磷排泄量为17%~42%。随着畜禽排泄物中氮磷含量的降低, 畜舍中恶臭气味也明显下降。

4 应用除臭剂降低或消除污物有害成分

为了减轻畜禽排泄物及其气味的污染, 从预防的角度出发, 可在饲料中或畜舍垫料中添加各类除臭剂。如应用丝兰属植物提取物、喷撒EM原液、天然沸石为主的偏硅酸盐矿石 (海泡石、膨润土、凹凸棒石、蛭石、硅藻石等) 、绿矾 (硫酸亚铁) 、微胶囊化微生物等来吸附、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 从而减轻或消除污染。据资料表明, 在蛋鸡舍内氨的浓度达100 mg/m3时, 按每只鸡撒16 g过磷酸钙后, 氨可降低50 mg/m3;在肉鸡舍内氨的浓度达50 mg/m3时, 按每只鸡撒10 g过磷酸钙后, 氨可降至10 mg/m3。

5 堆肥发酵, 杀死病原微生物

堆肥是一种好氧处理粪便的方法。通过微生物分解粪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高温, 从而杀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卵等, 腐熟的粪便中大分子有机物被降解为易被植物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变成高效有机肥料, 既防止了病原微生物污染土壤, 又提高了肥效。

6 加强生态工程建设,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

畜牧业生态工程是遵循现代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规律,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来组织和指导畜牧业生产, 并通过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来实现畜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沼气工程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型生态工程为代表, 在该生态系统中, 沼气工程起到一个枢纽的作用, 它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地联系起来:养殖场的粪污进入沼气池, 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 作为能源使用, 沼渣可作为农肥或培养食用菌, 沼液可喷洒果蔬或作为鱼虾的饵料。有资料表明:建一座8 m3的沼气池约投资2 000元, 年产沼气350~450 m3, 可解决5口人一年的生活燃料, 可节煤2~3 t, 节电100度;在沼气池上养猪, 通过日光温室暖圈, 用颗粒饲料加沼液喂猪长膘快, 节省饲料, 可提前出栏, 加沼液每1.4 kg饲料可长0.5 kg肉, 不加沼液每1.7 kg饲料可长0.5 kg肉。

闽北畜牧业生产出现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篇3

关键词:袋栽平菇;生产问题;防治

中图分类号:S64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111-2

近几年袋栽平菇在普兰店市蓬勃发展,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有不少菇农在栽培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造成产量和质量大幅下降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和菇农的积极性。现将袋栽平菇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介绍如下。

1 菌袋发黄,菌絲萎缩

1.1 产生原因

栽培期气温高,棚上覆盖的草帘等过薄,料温长时间超过35℃;培养料发酵不彻底,播种后继续升温发酵;培养料内带入或栽培场地发生螨类。

1.2 防治措施

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场地应尽可能选在有遮荫处,菌袋堆积的层数控制在3-4层以内,菇棚上草帘等遮光覆盖物要厚一点;发酵质量要达到要求;培养料在播前要进行杀虫处理;菇棚在菌袋进入的前一天要喷药杀虫。

2 菌丝萌发后不吃料,发菌缓慢

2.1 产生原因

添加过量的尿素而产生氨气,抑制了平菇菌丝生长;培养料水份过多或水质差,导致杂菌污染,抑制平菇菌丝生长;菌种老化或菌龄不足或菌种不纯。

2.2 防治措施

除少数情况外,尿素的添加量应控制在0.5%以内;培养料含水量应灵活掌握;水质要清洁;选择种性纯,菌丝生长健壮,菌龄适宜的菌种。

3 菌丝封面后,霉菌从料内向两头生长

3.1 产生原因

棉籽壳在存放期已局部结块霉变或培养料中加有易感霉菌的麸皮、米糠等;培养料添加的过磷酸钙结块未过筛,又超过2%,导致培养料过酸,或水质pH值小于5.5,引起霉菌生长;在同一场地连年栽培。

3.2 防治措施

棉籽壳等原料在配制培养料前需曝晒2-3天;培养料中添加过磷酸钙量控制在2%以内,并碾碎过筛;注意水质;如用老菇房栽培,要加强消毒、灭菌工作。

4 发菌后期吃料缓慢,迟迟发不满

4.1 产生原因

菌袋两头扎死,没有通气孔,袋内有害气体集聚过多,抑制平菇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过高,发生酸变;发菌后期遇低温天气,没有采取升温措施;培养料质量差,或装袋过紧、过松。

4.2 防治措施

控制培养料的含水量,料的粗细、长短要合理搭配,以增加通气量,防止酸变;控制菌袋的长度;遇低温天气,采取升温措施;培养料营养要丰富。

5 菌丝已发透,但稀疏不紧密

5.1 产生原因

菌种老化,生活力弱;高温使菌丝受灼伤;培养料质量差。

5.2 防治措施

选用优良菌种;防止高温灼伤菌丝;注意培养料的质量。

6 菌丝未发透即零星出菇

6.1 产生原因

菌种用量太大,老菌块出菇;袋口打开过早;低温期太长,湿度偏大。

6.2 防治措施

菌种使用量控制在20%以内,将菌种掰成蚕豆大小;低温期要采取升温措施;待菌丝发满后,再打开袋口进行出菇管理。

7 菌丝发好后不出菇

7.1 产生原因

料面气生菌丝生长过旺,形成菌皮;昼夜温差过小,缺少温差刺激或通风不良;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光线太强或太暗;菌种选择不当;培养料C/N比不当,不利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

7.2 防治措施

根据栽培季节,选用适宜品种;进行搔菌,即用干净的刀在菌袋的两端对培养料划几道口子;采用早晚通风等措施加大温差;加强通风换气,供给新鲜空气,给予微弱的散射光刺激。

8 小菇大批死亡

8.1 产生原因

原基形成后,遇持续高温,致使菌盖逐渐枯萎;培养料过干,空气相对湿度低,幼蕾形成后,很快就展开菇盖,不久就枯萎死亡,通风不良,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幼菇缺氧发生畸变,严重时相继死亡;盼菇心切,调水失控,在菇体幼小时,往往错用“重喷出菇水”的方法,造成幼菇水肿、变黄腐烂死亡;菇体很小时喷高浓度的营养液。

8.2 防治措施

出菇期气温过高,要采取降温措施,不能长时间超过30℃;喷水要掌握少、细、勤、匀的原则,切忌向菇体直接喷水;加强通风换气,并注意通风要均匀、多向,切忌大风天大通风;喷营养液的浓度要适宜。

9 烧菌

9.1 产生原因

菌袋堆叠过高过密,未及时翻堆;培养场所温度过高或通气不良。

9.2 防治对策

高温天气,应松散直立放置,待袋温稳定后再堆叠;培养场所应注意通风换气、降温。

10 培养料酸败发臭、杂菌污染严重

10.1 产生原因

培养料陈旧,带有大量杂菌;培养料含水量过多,料发生厌气发酵,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拌料时加入了过多的尿素产生了游离氨气。

10.2 防治对策

陈旧的棉籽壳或代料在配料前应在太阳下暴晒2-3天,并在拌料时加入0.1-0.2%多菌灵;拌料时应控制用水;已污染的料应及时挖除,用2%明矾水拌匀除臭;应把已经发黑腐烂的菌袋拣出。

参考文献

[1] 谭爱华,刘发志.袋料栽培平菇污染的原因及防治[J].湖北农业科学,1999,(05).

[2] 徐耀波.平菇和香菇代料栽培过程中的污染真菌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3.

[3] 石文权.发酵料袋栽平菇技术特点及关键[J].食用菌,1997,(02).

[4] 邓青云,姜益泉,吕环照,等.袋栽平菇常见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J].农技服务,2008,(10).

[5] 通占元.食用菌生产的全盘考虑[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0.

[6] 冷剑.袋栽平菇脱袋后再高产技术初探[J].食用菌,1992,(05).

闽北畜牧业生产出现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篇4

通过对聚氯乙烯生产工艺的`分析,说明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氯乙烯单体的产生部位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治理措施情况,最终提出高效、可行、且易操作的治理措施.

作 者:师莉娟 程芳琴 作者单位:师莉娟(太原市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山西,030002)

程芳琴(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太原,030006)

闽北畜牧业生产出现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篇5

试论促进无锡市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对策措施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无锡市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畜牧业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目前,随着无锡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畜牧业发展,特别是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卫生安全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讯作者:熊沈学(1971-),男,安徽省太湖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畜牧技术研究,研究方向--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作 者:刘国泽 熊沈学 沈丽玲 陈新力  作者单位:无锡市畜牧兽医站,无锡,214026 刊 名: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 “”(8) 分类号:F3 关键词: 

闽北畜牧业生产出现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篇6

报告题目:钢铁生产工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课程名称:材料学院自主学习

学 院:材料与冶金学院 专 业:冶金工程

年 级:冶金111 学 号:1108020218 学生姓名:曾荣伦 指导教师:王家伟

2012年7月6日

目录

能源方面问题及对策。。。。。。。。。。。。4 钢铁工业生产环境保护问题及其对策。。。。。6 针对能源和减排问题的综合措施。。。。。。。9 总结。。。。。。。。。。。。。。。。。。。10 参考文献。。。。。。。。。。。。。。。。。10 前言

钢铁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钢铁生产的历史是一段悠久而光辉的岁月。中国古代之所以能够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出现封建社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古代社会很早得到了较高的发展,这是和当时钢铁生产技术高度发展分不开的。中国春秋晚期已经发明了生铁冶铸技术,这项发明比欧洲早了一千九百多年,(欧洲直到封建社会中期十四世纪才推行这项技术),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钢铁工业一直是支持与推动工农业、交通、建筑、军事等其它各行业进行产业革命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始终把钢铁工业当作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战略工业,其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钢铁工业发展水平如何,历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但发展到今天仍然有一些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例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钢铁冶炼过程中,由于各工程所采用的原材料及制造程序等原因,很有可能在较大范围内产生多种污染物质,钢铁厂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有三类。一

能源方面问题及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钢铁产量迅速增加,由2000年的1.56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6.27亿吨,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2.8%,占世界钢铁产量的由32%上升到44.3%,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显然,能源消耗自然也巨大,还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查证可知。能源消耗由2000年15014万吨 增加到2009年的35206万吨,增加了1.34倍,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达到14.7%。

据以上数据显示,尽管钢铁产量的快速增长导致了钢铁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增长,但每年每吨

钢铁的能源呈下降趋势,尽管如此,钢铁生产过程仍然存在诸多能源浪费问题。

钢铁比高,而废钢利用率却小。钢铁工业生产所需铁矿石,废钢,铁水等资源。对能耗影响很大,我国以贫矿为主,所以带来一系列不利于节能降耗和环保问题,因此,我国刚铁工业需从全球考虑矿石资源稳定供应和优化配置问题,此外,还需要尽可能回收废铁废钢,并充分利用其回收到钢铁工业中来,作为原材料重新利用,这样,才能达到利用较少能源生产出较多钢铁的工业的目的。

在循环经济条件下的钢铁材料加工过程为背景,针对节约型减量化的钢铁材料加工过程的理论和实践过程的关键技术和重点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实验室研究工作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工业推广应用,阐述了节约型减量化工艺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结合我国当前钢铁工业能耗高,资源、能源以及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发展现状,本文指出 钢铁材料加工过程的节约型减量化是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分析当前钢铁材料加工技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针对钢铁材料加工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结合钢铁材料的节约型减量化目标,建立节约型减量化钢铁材料加工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节约热能、节约水电、节约资源和环境减排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将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钢铁生产减量化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对上级指标的影响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判钢铁企业的减量化生产等级。结果表明该理论是客观有效的,能够定量评价减量化生产的评价等级,对企业实施减量化生产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现代钢铁企业的减量化生产运作机制。钢铁材料加工过程的减量化技术是与钢铁产品生产流程密切相关的,对于钢铁产品生产制造过程,最基本的原则在于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和能源量,从源头开始节省资源、提高利用率、防止废物产生,而不是将重点放在产生废物后的治理上。因此,减量化的工艺技术体现,一方面在于减量化的成份设计,减少资源如铁矿石、合金元素的使用量;另一方面在于减量化的工艺设计,通过生产工艺技术进步,减少工序流程,从而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综合效率。实际上,减量化的成份设计通常需要工艺技术进步的支撑,而减量化的工艺设计,又通常体现在成份设计的减量化。钢铁材料加工过程中随着温度的不同,钢材内部发生着复杂的相变过程,通过成分设计和热处理工艺可得到性能范围极宽的不同规格特性的产品,这就是钢铁材料 加工过程实现减量化的基础。本文针对钢铁材料加工流程,结合对传统TMCP技术的分析,阐述了新一代TMCP技术的实现条件以及其在棒线材、板带材等领域的实验室研究及潜在应用。基于钢铁材料的加工特性,钢铁材料加工过程的减量化还体现在基于组织性能控制的柔性化轧制技术上。基于新一代钢铁材料开发过程实践,采用同一种化学成分的坯料生产不同性能的产品已成为可能,其最为显著的效益及应用在于适度解放炼钢。生命周期的减量化是节约型钢铁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钢铁材料的再循环和再利用。结合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及钢铁材料加工过程特征,建立了钢铁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一基于多目标规划的LCA模型,探析钢铁材料生命周期的减量化问题,并通过应用算例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最后,结合韶钢生产实际,将节约型减量化技术应用于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公司生产实践,促进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满足企业节能减排需要。

钢铁工业生产环境保护问题及其对策

钢铁生产中的三大类污染物。A大气污染物质SO.:是通过原料、燃料中硫磺成分的燃烧而产生的。烧结工厂等为其主要发生源。NOr:通过燃烧后发生。烧结工厂等为其主要发生源。煤尘:通过燃烧后发生。烧结机、各种加热炉为其发生源。粉尘:从燃料原料的愉送、处理过程,及储藏场中产生。炼铁、炼钢工程为其主要发生源。B污水污水中含有下列污染物:固体悬浮物(SS):从排气集尘、高温物质的直接冷却等过程中产生。油:由各种机械等所使用的油所发生的泄漏及冷轧工程使用轧制机的机油等原因而产生。化学需氧量(COD):从煤炭干馏时的氨水,及冷轧、电镀废水中产生。酸、碱:从冷轧工程的酸洗工程、电镀工程等的脱脂工程中产生。

C固体废弃物炉渣:从高炉、铁水预处理、转炉、„电炉、二次精炼设备等的冶炼工程中产生。污泥:在各种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灰尘:从各种干式集尘机中产生。2002年,钢铁工业废水排放量占中国重点统计企业废水排放量的10.3Y,居第五位;钢铁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中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6%,烟尘排放量占5.5%,粉尘排放量占12.6%,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占16.7%, 2004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数量巨大。其中,二氧化硫为64.99万t,烟尘为13.26万t,工业粉尘达119.9万t,挥发酚达126.78t,氛化物为12131t;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仅为91.46.小型钢铁企业大多没有配套建设最起码的污染物回收和处置装置,排放的“三废”对环境的污染极为严重。

钢铁产业又是温室效应气体Cq的排放大户,每吨标准煤产生的CO2量约为3.67t,按2003年全国钢铁全行业的总能耗2.99亿t标煤计,排放C0210-96亿t。当年全国Cq排放量为35.41亿t,占全球Cq排放总量251-62亿t的14%.温室效应气体中C02的效应占55%,甲烷占15%, NO占6%, CC13F, CC12 F3等占17%,其他占7%, SOZ和NOO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因钢铁工业需消耗大最的能源和原材料,对环境的现实和潜在影响是很大的,这也决定了环境政策不仅在现在,而且在将来都会长期影响钢铁工业的发展。中国自1996年起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大国,产量的增加势必进一步增加能源和资源消耗,同时也造成了更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个问题已引起中国各阶层人士的严重关注,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和邻国的密切重视。

虽然钢铁行业属于重污染行业,但是“九五”以来钢铁行业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通过增加污染防治投人,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堆动中国钢铁工业进人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在钢铁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并保持在较稳定的水平,钢铁工业污染防治取得重要进展。但由于基础较差和过热发展带来的种种环境问题仍重待解决。

从所周知,钢铁生产过程是典型的铁-煤化工过程,其主要特点是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节能和环保是当前面临最重问题。我国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主要以高炉-转常流程为主,该流程钢铁产量占全国钢铁产量的80%以上,而其中以煤为主能源占80%左右,造成了能源消耗和CO2排放量重中之重问题。

据查阅资料显示,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CO2排放量在一个国家的CO2排放总量汇总占很大比例,2005年,我国钢铁工业CO2排放量占当年工业生产CO2直接排放量的37.2%,随着我国钢铁产业逐年增加,CO2排放总量也急剧上升,由2000年的2.57亿吨到2007 年的9.16亿吨。以煤为主,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对钢铁制造流程的节能减排有重要影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2007年煤占80%,由于煤利用率低,污染气体,废渣排放量大,造成了CO2排放量逐年增加,在我国钢铁生产总CO2排放量中,化石燃料消耗引起的CO2排放量主要的部分,约占钢铁工业生产CO2排放总量的95%。

减排和环保对策。贫油

少气 多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费低碳经济道路的困难,许多知名专家认为,要走低碳环保经济道路,有三个重要环节:(1)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环节。(2)能源需求环节,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3)治理环节,主要是造林植树,对CO2的回收并利用,加强碳汇建设。

针对能源和减排问题的综合措施

(1)淘汰落后产业,采用先进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并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低降CO2排放的主要措施之一。

(2)优先物流结构,提高电炉刚比,优化入高炉炉料配比等钢铁生产流程中增加物质流流量和循环物质流流量,均为降低CO2排放的主要措施,尤其是增加废铁使用量,提高电炉钢比,将极大的降低钢铁企业内部的CO2排放量。

(3)改善能源结构,提高余能余热回收率

由于煤利用过程中的能源效率较低,污染严重,能源成本高,因此,企业用能结构中煤比例高,其能耗和CO2排放水平必然要高,随着国际和我国能源格局的变化,政府应多鼓励钢铁企业利用采用多 元化结构,优先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而在余热方面,采用全球化先进节能技术,提高回收率和利用率,比如将剩余煤气实现能源高效转化和优化集成,降低新 水等消耗。

总结

以高炉-转炉流程为主的钢铁生产过程是高能耗,高污染和高资源消耗行业之一,节能,减排压力巨大。淘汰落后产能,采用先进节能技术,改善物流结构和能流结构,提高能源转换工作顺序的转换水平是降低能耗,减少CO2等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措施。

参考文献

闽北畜牧业生产出现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篇7

关键词:畜牧养殖业;污染分析;清洁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S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90-1

目前,清洁生产技术在我国畜牧养殖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但缓解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压力,而且有利于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畜牧养殖业污染及危害分析

在我国畜牧养殖业中造成的污染问题主要包括: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农田污染、传染疾病等,每一种污染状况都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各级畜牧管理部门只有在畜牧养殖业污染及危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积极制定改善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环境的策略。

1.1 水体污染及危害

在畜牧养殖业中,牲畜排泄的尿液如果未经处理就流入到水库、河流、湖泊、田地等处,都有可能导致水体出现发黑、变色、细菌增加等问题,而且难以在短时间进行净化。如果牲畜的尿液过多的流入田地则有可能超出土壤自身的净化能力,土壤的吸附能力将明显降低,进而导致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危及到农村居民的生活饮用水质量。

1.2 大气污染及危害

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牲畜排泄的粪便、尿液等经过发酵,有可能形成NH3、甲胺、硫醇、H2S、CH4等有害、恶臭的气体,尤其是畜牧养殖规模较大的地区,将超出区域大气的环境承受力,而对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危害。在遭受污染的大体环境下,牲畜的应激反应会明显增强,会影响它们的正常发育和生长,最终降低牲畜的整体产品质量。

1.3 农田污染及危害

部分地区的畜牧养殖户因缺乏环保意识,而将未经处理的牲畜粪便直接作为农家肥使用,由于牲畜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将对农田造成严重的污染。另外,如果养殖场的粪便污水直接排入到农田中,容易引发引起农作物的贪青、疯长、倒伏,最终造成农作物的大量减产或成熟期推迟,严重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益。

1.4 传染疾病及危害

近年来,世界各国不断爆发各种人畜共患传染疾病,其具有种类多、分布广、传染性强等特点。据我国畜牧主管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查明的人畜共患传染疾病有100多种,其中与牛、羊、猪、狗有关的传染病约为50多种,如结核病、日本乙型脑炎、布鲁氏杆菌、口蹄疫、破伤风、狂犬病、布鲁氏杆菌病等;由猪传染的有30余种;由禽类引发的传染疾病约有20种,如禽伤寒、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2 我国畜牧养殖业中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

在我国现代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中,因各种因素引发的污染问题不断增多,各级畜牧管理部门和养殖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且积极应用清洁生产技术,以防止各类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问题的扩散,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2.1 畜牧养殖业的场地选择

必须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基本原则,并且合理布置场地中各类基础设施,严格控制畜牧养殖的规模和数量。在进行畜牧养殖场址的选址时,应符合乡镇的整体规划方案,场址的地势要平坦,远离城镇。畜牧养殖场与公路、铁路、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的距离都应控制在500m以上。同时,为了有效解决各类污染问题,应保證畜牧养殖场靠近种植区,以保证周边的耕地可以消纳一定数量的牲畜排泄的粪便、尿液等废弃物。

2.2 污水处理

在大规模的畜牧养殖场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分级沉淀井和污水井,主要用于接纳牲畜排出的尿液和其他污水。各类污水经过一级沉淀后,将流入到下一级沉淀井中,以达到固体与液体废物的分离,使污水在生物处理后得到净化,进而降低畜牧养殖场排放污水中的有机物排含量。

2.3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的清洁生产技术体系

在我国畜牧养殖业的今后发展中,必须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的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在生产工艺上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牲畜粪便、污水的治理模式,国内现阶段主要循环水清系统或干清粪工艺,以减少污水的排放量,达到干粪与尿污水的分流排除。在牲畜粪便和尿液的处理中,还要注意保存粪便的肥效,尽量减少污水中的微生物和细菌浓度。同时,在农村地区还应大力推广沼气发酵、堆肥、有益微生物发酵除臭、立体养殖等现代化畜牧养殖技术,以实现“就地化污”的目标,从而使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控制畜牧养殖业的各类污染问题。

2.4 进一步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

在畜牧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中,对于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必须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要注重微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例如:在生猪的养殖中,可以利用秸秆、锯末等作为原材料,同时添加专用的微生态制剂铺垫成发酵床,在发酵床上饲养生猪,不但有利于猪粪便的分解而且实现了猪舍的免水冲洗和免清粪,猪舍的养殖环境也将明显提升。同时,在现代畜牧养殖业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中,还应构建以益生菌培育为主的良性微生态循环环境,在各类牲畜、禽类的养殖场地中通过抑制各种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以减少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3 结束语

畜牧养殖业的清洁生产技术具有无害化、减量化与资源化的特征,而且是实现现代畜牧养殖业向经济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国际畜牧养殖业先进国家相比,在我国的畜牧养殖业中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有利于发展“绿色”畜牧养殖,并且增强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郭立力,李文钢.保护畜牧环境,发展持续畜牧业[J].天津畜牧兽医,1998,(02):119-120.

[2] 翁伯琦.防治畜牧养殖污染刻不容缓[J].农业环境保护,

2002,(02):19-22.

闽北畜牧业生产出现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篇8

【摘要】病历是住院之窗,它反映医师的综合素质和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它作为医疗纠纷法院判决主要采信的证据,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认真书写病历,提高病历质量,既维护了患者利益,又保护了医生的合法权益。本文分析了病历书写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病历书写 常见错误 应对措施

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病历书写是指医务人员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病历是评价医疗质量、处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鉴定的重要依据。随着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不断深入,新的《江苏省病历书写规范》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要求,真对病历书写中常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1 容易出现的错误

1.1病历不按规定的内容和格式书写

是最常见的错误,常常因为医师对于医疗行为习以为常而省略、简化形成。例如,入院记录中入院时的诊断错写成“入院诊断”,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入院时的诊断一律书写为“初步诊断”;会诊单只写诊断,不写病史、体征;排列顺序颠倒,或将属于系统回顾的内容放到既往史的其他栏目中去写。1.2遗漏

遗漏是病历书写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几乎可以出现在整个病历。如:

1.2.1一般项目的漏填。如病历纸、医嘱单、化验单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页次等填写不全,整个眉栏空白也常有发生。1.2.2首页:联系人及其住址、电话空白;血型、抢救次数和成功次数空白;诊断遗漏;缺医师签名。

1.2.3入院记录:一般资料中常被遗漏的有年龄、民族、职业、籍贯、住址,年龄漏写“岁”;现病史常遗漏主要阴性症状、疾病的发展、演变和一般状况;既往史常遗漏长期用药史、药敏史和性病冶游史、精神创伤史;缺漏某些条目(如预防接种史、输血史等);体格检查中遗漏重要体征,遗漏某些条目,心、肺、腹四诊内容描述不全,缺漏数据单位;门诊资料中常遗漏检查单位及检查日期;诊断中常遗漏次要诊断。

1.2.4首次病程记录:不写明书写时间;诊疗计划中只写辅助检查名称,不写检查部位。

1.2.5病程记录:记录不客观,例如:早晨查房时仅问患者有无不适,患者较以往情况答“无不适”,住院医师仅在病程中记录患者夜休可,二便可,饮食佳,但是患者实际情况往往没有实际记录;记录不及时,危重病人1-2天无病程记录;病情急剧变化时只记录日期,未记录病情变化的时刻;只记录病情变化不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和诊断意见;重要检查结果无记录,重要医嘱更改未说明原因;死亡抢救记录遗漏 心跳停止时间、死亡时间和参加抢救的人员;各种记录遗漏签名。1.2.6未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的书写,包括病案已经归档但缺少某些记录,如病理报告、手术记录、出院记录、死亡记录。1.3使用非医学术语如:

1.3.1症状的描述:如“发烧”(发热),“吐酸水”(返酸),“拉肚子”(腹泻),“心慌”(心悸),“睡不着觉”(失眠)等。

1.3.2体征的描述:如“皮肤发黄”(皮肤黄染),“疙瘩”(肿块),口唇或全身“发乌”(发绀),“虫牙”(龋齿)等。1.3.3检查方法的描述:如“脑脊水”、“胸水”检查(脑脊液、胸腔积液),“验血”(应写具体的检查项目),“照光”(x线检查)。

1.3.4诊断的描述:如“痨病”(结核病),“盲肠炎”(阑尾炎),“血癌”(白血病)等。

1.3.5治疗的描述:如“打点滴”(静脉滴注),“打针”(注射),“开刀”(手术)等。

1.4书写内容的准确性欠妥

1.4.1内容前后矛盾:试用期医生与住院医生所写的病史之间有矛盾;同一医生所写的病史前后不一致;几位医生之间所写的内容不一致。

1.4.2主诉:描述不确切或不妥当,与现病史不一致或与诊断脱节,字数超过20字。使用诊断了名词如: 乳腺肿物、颈部肿物、胸部外伤、踝扭伤、子宫肌瘤等。诊断名词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疾病诊断与住院目的明确,如白血病入院化疗、乳癌术后化疗者主诉中可以出现 病名。

1.4.3现病史:发病诱因记录不当,主要症状未作详细的描述或描述失真,对伴随症状和主要阴性症状描述不系统或缺乏描述,院外诊疗经过、疾病发展演变记录错误。

1.4.4体格检查:体征描述矛盾,如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肋下未触及;用词模棱两可,如描述心浊音界“扩大不明显”,表达含糊。体征与胸片、诊断不一致。

1.4.5辅助检查:只写“待查”、“待回报”,无具体记录。X线、CT、MRI、B超等与诊断、鉴别诊断有关的具体描述。

1.4.6诊断:诊断不够严密或准确,主要诊断与次要诊断排列顺序不合理,次要诊断未写全,未及时更正或补充诊断。

1.4.7病程记录:首次病程记录中主诉、某些体征与入院记录不符,诊断依据过简或前后不能呼应,鉴别诊断无具体内容仅有病名,诊疗计划过简和公式化,如只用“对症、支持”表述。病情分析、诊疗操作、检查结果、上级医师查房、会诊等记录错误,如胸腔积液左、右侧记录错误,笔误将病程记录写在病情变化之前。

1.4.8死亡抢救记录:病情变化及处臵时间记录不详,用语不规范,如:用“心三联”、“呼三联”,应写明药名、剂量及用法。1.4.9出院记录:内容不全面或太简单,有关病情的时间、治疗内容等与其他记录不一致,出院时情况描述含糊,出院医嘱不具体,带药无药名、剂量和用法。1.5标点符号错误 标点符号错误比较多见,如无逗号、句号,一小黑点到底,逗号和句号、顿号和逗号混淆,使意义表达不清或错误;引用药名和病名不用引号等。

1.6字迹、语病与错别字

字迹潦草是目前病历书写中比较多见的一个现象,有的医师写病历,“龙飞凤舞”,犹如天书一般,除了自己,谁也不认识,在实行病历向病人公开的情况下,在法庭上提交病历作为证据的情况下,如果只有医师本人能够看得懂的病历,恐怕在法庭上难以得到法庭的采纳。有语病、错别字,自造缩写词及写简体字。1.7涂改

目前病历涂改现象比较普遍,用锐器刮掉,或用涂改液涂盖,或用橡皮涂擦,或把原字句划掉,这些都是不允许的。这次《江苏省病历书写规范》就此做出了专门规定。1.8空行、空页未注消

病历纸上多行空白,常见于术前病程记录之前,而有的是属于医师看错行或有的医师末及时记录空出的行,如未画斜线注销或未及时书写,全页空白病历纸未及时撤出都是不允许的。2 防范措施

2.1加强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医务人员是病历的“制造者”,其行为直接影响病历的质量,医务人员必须充分认识病历的价值,把握好病历书写的各环节,注意病历的形成质量。强化病历质量意识,提高思想重视的程度,加强病历书写质最重要 性与必要性的宣教工作,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规,用实例讲述病历在处理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臵”中的重要作用,明确病历质量不仅仅是对病人、医院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使医务人员对提高病历质量的认识,由被动要求转为自觉行动,才能增强写好病历的自觉性。

2.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责任心、加强沟通。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诊治疾病是其重要工作,搞好病历书写提高病历质量也是其本职工作。医务人员必须克服重医疗护理轻病历书写的错误倾向。2.3不断加强病历质量管理,彻底改变病历质量终末控制模式,实行病历质量全程监控。病历质量不能只靠哪一个人,而是要树立集体观念,靠集体协作。抓病历质量要从病历建立的源头抓起,抓流程质量管理,抓环节质量管理,让科主任严把环节质量关,科主任的重视是提高病历书写质量的基本保证,由科主任、主治医师和科护士长组成的监控小组是病历质量监控最主要的一环,切勿到终末生米已做成熟饭时再行补救,那时的任何涂改都将导致病历失真,使病历法律效用降低甚至失效。

闽北畜牧业生产出现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篇9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专项整治检查出现的问题及整改反馈报告

1、本月现场安全隐患检查情况: 1现场作业人员多数未能正确配戴安全帽。

2生活区的灭火器材不足;以及用电设备的电线乱拉乱接。3生活区的灭火器材配备不足,以及用电设备的电线乱拉乱接现象。

4分部分项的安全、技术交底不全面或交底内容过于形式,不符合实际;安全交 底也出现代签现象。

2、整改情况: 1严格要求现场施工作业人员遵守纪律,教育与奖惩相结合措施;2生活区的灭火器材配备已普工当天落实完成;用电设备的电线乱拉乱接现象, 已责令电工胡龙恩全面排查,三天内整改完成。

3现场临时用电不规范,已责令电工胡龙恩全面排查,三天内整改完成。4分部分项的安全、技术交底已全面整改,安全交底也要求按实进行签字交底。

3、工作计划及改进措施: 个别员工存在安全重视不够,仍有存在侥幸心理、麻痹大意。个别作业点管理人员对劳务分包队伍的监管力度不够,标准化工作还没很好地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还待进一步加强,加大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及管理力度,特对重大危险源监控力度。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发生;特别是临时用电方面督促力度,所有的用电设施的配

置、用电线路架设严格按要求执行,确保用电安全;加强加强安全、消防环保教育工作。

上一篇:语文教学走向生本下一篇:求女孩子原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