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生产现状论文(共9篇)
畜牧生产现状论文 篇1
摘要:畜牧业作为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行业,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获得了快速发展, 已经成为了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经济形式, 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村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但目前, 畜牧生产依然面临多种问题, 生产现状令人堪忧。基于此, 针对畜牧生产现状进行了相关分析, 指出畜牧生产所取得的成就, 并从未来发展的角度, 提出了有效的发展措施。
关键词:畜牧生产,现状,发展
1 畜牧生产现状
近年来, 畜牧生产的重要性逐渐得到认可, 其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在农业经济促进方面, 畜牧生产的重要性逐渐被认可和重视
近年来, 畜牧生产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功不可没, 其重要性也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与重视。例如, 2005年, 在农村人口的平均收入中, 来自畜牧生产方面的收入总量约占到农村人口总收入的40%, 如今又增加到50%左右, 并且还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同时, 畜牧业的生产发展也带动了饲料生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提供了就业机会。如今, 畜牧生产不仅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 还给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 极大地提升了农村人口的物质生活水平。
1.2 有效提升动物防疫体系和畜产品安全体系水平
为了提升动物养殖健康水平, 我国不断增加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比例, 并在政策方面大力推行兽医体制改革, 以更好地建立与健全各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例如, 在第一期动物防疫体系建立过程中, 共投资了80多亿人民币进行中央、省、县和乡各级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条件的建设;同时, 还有效建立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兽药质量监控体系以及兽药残留监控体系等, 以更好地完成对动物防疫体系的控制水平[1]。目前, 我国已经拥有先进、优势的肉禽和禽蛋产业带, 且生产能力、防疫能力水平都比较强, 而且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基础水平已经具备, 也正在有序推进兽医体系建设, 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病等一些顽固的动物疫病, 我国也具有较强的防治能力。此外, 我国也逐步加大对饲料产品质量的检查率, 保障饲料的合格率, 严禁违禁药品的出现, 从根本上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良好的保障条件。
1.3 畜牧业的生产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以往, 我国的猪肉总量占据肉类总产量很大的比重, 但随着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的不断优化, 畜牧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 以肉牛、肉羊为主的节粮型草食类牲畜成为主要畜牧业品种, 而且饲料转化率较高的家禽也成为畜牧业的新宠儿, 表现出较高的增长趋势。如今, 猪肉总量的比重由原来的90%左右下降到60%左右, 而禽肉的比重、牛羊肉的比重逐步提升, 其使用价值也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尤其是奶业, 我国也相继推出有关的发展政策, 以推进其更好地发展。
1.4 草原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有效改善
草原一直以来都是畜牧生产的重要基地, 但在草原被大量破坏以后, 我国逐步采取有效措施。例如, 大力投资, 积极实施退牧还草措施, 开展京津风沙治理等重大工程, 不断扩大种草、草原围栏面积等。此外, 我国在草原上还积极推广半农半牧区的饲养方式, 利用舍饲圈养方式代替原来的草原放牧方式, 以更好地减轻牲畜对天然草原的依赖程度, 进一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通过以上措施的采取, 我国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了草畜平衡状态, 草原退化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的遏制。
2 限制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动物疫病防控形式依然不容客观
虽然我国不断与顽强的动物疫病做抗争, 但动物疫病防控形式不容乐观, 自从2009年全世界爆发了高致病禽流感后, 各种高致病性的病菌不断侵入畜牧业。例如, 猪链球菌病、口蹄疫病等, 每一次病菌的侵入都给我国的畜牧业造成严重的打击, 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甚至是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
2.2 畜牧饲料制约因素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
一直以来, 饲料粮是限制畜牧饲料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 我国的饲料粮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进口, 这种情况一直都得不到有效改善, 不仅限制了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和饲料工业发展, 还导致畜产品价格不断发生浮动。例如, 玉米是畜牧业饲料中的重要能量, 但由于玉米的生产总量不断下降, 而对其的消费水平又居高不下, 再加上我国对玉米的出口总量不断增加, 造成了我国的玉米缺口不断加剧。而玉米价格的不断上升, 导致我国的畜产品价格浮动空间也不断增加。此外, 在蛋白质饲料原料方面, 我国对其进口依赖性也非常严重, 氨基酸进口率高达60%以上, 而且在2005年, 我国的大豆和鱼粉进口量就已经达到世界贸易总量的30%和4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 饲料资源进口率的高居不下, 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牧业的未来发展。
2.3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近年来, 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后果。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畜产品在生产、加工和运输等环节过程中存在监管不严现象。例如, 有些不法人员违背相关规定, 使用非法兽药、重金属有害物质或者是违禁药品等, 导致所生产的畜产品中具备较高的兽药残留水平, 存在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此外, 在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 也存在卫生条件不合格的现象, 这都给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4 生态环境问题存在隐忧
自然环境是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人畜之间不和谐的发展局面导致生态环境问题不断突出, 存在多处隐忧[2]。长期过度的放牧和乱砍乱伐导致我国的草原生态环境发生严重破坏, 虽然我国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改善, 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此外, 动物粪便和废弃物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会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生态环境问题急需解决。
3 促进我国畜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3.1 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现代化水平
目前, 我国畜牧业生产方式普遍采用散养方式, 但散养农户对生态意识认识程度不够, 标准化养殖方式不到位, 现代化的养殖观念也比较落后。因此, 需要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使其由传统的散养生产方式转变为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 重点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 积极推广现代化的养殖观念, 并增加相关建设项目投资, 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条件, 以逐步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 引导未来的畜牧业生产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3.2 有机结合种养方式, 突破饲料资源的限制因素
面对我国当前饲料资源依赖进口的局面, 必须要积极开拓新的饲料资源, 在保障饲料资源充足供给的前提条件下, 积极发展节粮技术, 为畜牧业生产提供充足的饲料资源。例如, 对于重要饲料资源之一的玉米, 在政策方面, 可以采取良种补贴的方式, 直接将玉米纳入到补贴的范围;同时, 还需要调节好工业生产和畜牧业养殖之间的矛盾, 提高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只有采取种养相结合的方式, 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对资料资源进口高度的依赖性, 促使我国的畜牧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积极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有效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在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 要积极建立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即在畜产品生产过程中, 规范化、标准化使用饲料原料、药物和添加剂等, 采用法制化监督管理, 实现可追溯体系, 使消费者不断增强对畜产品的信任。具体说来, 首先, 要建立动物标示、动物疫病追溯体系, 提供后期追溯技术;其次, 要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实现对畜产品生产的监督与管理, 尤其是屠宰场的规范化管理, 从根本上做好质量安全保障。
3.4 采取有效的生态养殖方式, 改善生态环境
实施有效的生态养殖方式是当前降低畜牧生产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方式之一。当前, 集约化畜牧生产方式的深层次发展, 为有效发展生态养殖方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具体实践则是在畜牧养殖厂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 构建一个系统性、稳定的生态养殖方式。在淡水养殖和种植方面, 可以将动物的粪便和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之后进行充分利用, 有机利用畜牧生产的粪便和废弃物, 建立农业生产链。此外, 还可以建立沼气池, 将动物的粪便和废弃物进行发酵处理, 并将产生的沼气和沼渣等物质作为种植业的肥料, 以更好地为人类生活而服务。通过建立生态养殖方式, 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畜牧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还会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畜牧生产为人类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是提升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经济发展形式。因此, 在畜牧生产过程中, 要不断解决畜牧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以有效提高畜牧生产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赵跃进, 刘利.我国畜牧生产现状及对策吉林[J].畜牧兽医, 2015 (1) .
[2]刘峰.金寨县畜牧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2) .
畜牧生产现状论文 篇2
浅谈盐城市畜牧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发展迅猛,各项生产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骨干项目和支柱产业,是当前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热点.
作 者:杨凌 葛建东 作者单位:盐城市畜牧兽医站,江苏盐城,224002刊 名:畜禽业英文刊名:LIVESTOCK AND POULTRY INDUSTRY年,卷(期):“”(7)分类号:F307关键词:
金寨县畜牧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3
1 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1.1 生态养殖发展速度加快, 特色养殖发展项目增多
发酵床生态养猪开始起步。目前发酵床养猪已发展到15家, 发酵床面积达5 000 m2。生态黑毛猪、林间散养鸡养殖规模增大, 现有黑毛猪养殖基地6处, 全县年养黑毛猪达20万头。标准化规模养殖有起色, 现有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28家;大别山黄牛养殖稳步发展, 现存栏黄牛达3万头;肉羊养殖有新突破, 产品远销省内外, 市场行情十分看好;獭兔养殖开发已起步, 现已发展獭兔养殖场9家, 年养獭兔15万只;品种保护开始试点。
1.2 养殖模式有了新的转变, 畜牧业执法力度加大
中小规模养殖户及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增多。通过养殖结构调整, 金寨县逐步形成了生猪、家禽、黄牛、山羊、兔业等重点养殖区。优势养殖带内的优势产品集中度明显提高, 特别是生态猪、当地土鸡等优势品种日显经济优势, 市场销量很大, 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此外, 加大了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力度, 加大了兽药、饲料的管理力度以及行政执法、技术培训力度。
2 畜牧业发展潜在优势
2.1 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 有利于特色养殖业的发展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 大别山腹地,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光照条件好, 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1~15℃, 降雨量1 400 mm, 无霜期180 d以上, 土质肥沃, 气候温和湿润, 宜于多种植物及特长草生长。县内工业发展相对缓慢, 人为污染源少, 水质优于国家地面水Ⅱ类标准, 大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 属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县现有耕地2.25万hm2, 山场28.75万hm2, 其中可牧面积15.47万hm2, 内有低山丘陵草场3.47万hm2, 林间草地3.87万hm2, 四旁草场5.33万hm2。这些草场多由立体植被所构成, 种类达1 000余种, 家畜能利用的约300余种, 据安徽省草山草场资源调查表明, 年产鲜草80万t, 仅有50%被利用, 加之农作物秸秆13万t, 年载畜量可达15万个黄牛单位, 发展生态养殖优势明显。
2.2 传统的优势养殖品种, 有利于养殖资源的开发
金寨县是大别山黄牛主产区。大别山黄牛是优良的地方品种, 耐粗饲、繁殖率高、适应性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皮张致密, 山羊品种为黄淮白山羊, 适应性强、繁殖率高、肉嫩味美, 山羊板皮深受商家欢迎;猪以霍寿黑猪为主, 产仔率高, 适应性强;家禽主要是当地土种麻黄鸡和少量皖西白鹅及地方麻鸭, 均有较强的适应性。优良的地方品种, 具有良好开发潜力。
2.3 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 有利于养殖效益的提升
一是金寨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少, 拥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劳动力资源丰富, 发展养殖业可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该县养殖业发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发展空间较大。三是在优越的生态环境下生产的绿色、生态、无公害畜禽产品市场广阔、前景看好, 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观念落后, 发展意识淡薄。观念陈旧, 固守传统养殖模式, 疫病防控意识差, 养殖技术匮乏, 养殖户素质有待提高。二是畜牧业基础条件薄弱。养殖基础建设滞后, 养殖生产服务支撑体系不健全, 畜禽品种改良步伐慢。三是缺少龙头企业, 龙头牵动力不强。金寨县目前还没有上规模的养殖企业和加工企业, 养殖规模小, 养殖产品档次低, 产业链条短, 市场控制力弱, 牵动不强[1,2,3]。
4 发展对策
4.1 结合实际提出发展思路和目标
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 全县畜牧业发展要明确“一个定位”, 瞄准“两个市场”, 着力“三个提升”, 主攻“四大品种”, 实现“五项跨越”。明确一个定位, 是在发展常规养殖的基础上, 重点发展生态、有机、特色畜牧业。瞄准“两个市场”, 是在满足县内畜禽产品充足供应基础上, 重点开发大中城市高端消费市场和养殖产品精加工市场。着力“三个提升”, 是着力提升全县特色养殖业技术水平、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主攻“四大品种”, 是在稳定常规养殖品种基础上, 重点发展生态黑毛猪、圈山养土鸡、大别山黄牛、有机山羊4个优势品种。实现“五项跨越”, 是通过5年发展, 努力实现特色畜禽产品产量稳步增加, 质量显著提升, 品牌逐步做响, 销售渠道畅通, 效益全面提升。发展目标是初步构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 建立比较完整的畜牧业的资源、技术和信息体系, 力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提高, 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畜牧业产值达8.20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35%, 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 畜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明显增加。
4.2 科学制订畜牧业发展规划, 加快推进畜牧业规模化建设
合理调整和科学规划特色畜牧业生产布局, 依据现有养殖条件和优势, 规划设立畜牧特色养殖区。逐步形成特色养殖带和养殖集群, 加快建立相对集中的特色畜禽养殖基地。启动以龙头企业牵动为核心、基地发展为保障、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的养殖产业示范带建设, 增强养殖业综合竞争力。
4.3 加快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进程
围绕规模化生产, 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设的原则, 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和奖励畜牧业养殖大户, 鼓励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 壮大养殖龙头企业, 开展养殖示范园创建, 开展品牌创建, 拓展养殖市场空间, 发展休闲养殖业、开展良种繁育。引领饲养方式不断向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加强标准化养殖环境监管, 规范养殖户养殖行为。对养殖基础设施建设、良种培育、饲料投喂、养殖管理、病害防治、产品验收等严格按技术要求操作, 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档案。积极开展无公害养殖认证和畜禽产品绿色、有机认证, 切实提高生态健康标准化水平, 在规范发展中促进畜牧业升级, 推动传统饲养方式变革[4]。
4.4 加快推进畜牧业科技创新
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纽带, 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步伐。一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推进畜禽良种工程建设, 加强地方优良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建设大别山黄牛、黑毛猪品种保护中心。二是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促使养殖科技到场入。三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提升疫病防控水平, 加大畜禽免疫力度, 加强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品质保障, 完善检测手段, 提高科技监管能力。
4.5 加快推进养殖产品产业链升级
积极创造条件, 实施市场化运作, 建立种畜禽生产基地, 加快实现良 (苗) 种自给, 并逐步实现对周边地区苗种供应, 全面提升养殖良种上游生产能力。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以充裕的资源, 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 吸引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畜禽产品加工或饲料生产企业来县创办养殖产品养殖基地, 壮大产品供给中游生产能力。引导建立畜禽产品精深加工或饲料生产企业, 创造特色品牌, 带动基础养殖, 做强养殖产品销售下游生产能力, 延伸产业链条, 提高综合效益。
4.6 加快推进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在坚持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前提下, 着重构建养殖业发展和公共卫生的安全屏障, 认真落实畜禽产品的产地检疫制度, 扎实开展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 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快速反应能力, 力争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建立健全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强化养殖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 逐步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 推进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依法加强养殖环境、品种、饲料、用药的监督管理, 定期开展产品质量安全检查, 开展兽药、饲料、市场专项整治, 从源头上保证养殖产品质量安全。
4.7 加快推进养殖业融资机制创新
要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市支持老区库区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切实做好良种补贴、创业培训、科技创新、养殖业保险等工作, 积极为畜牧业的升级工程提供资金和项目扶持。金寨县县政府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 对养殖户实行养殖治污直补、购苗直补和贷款贴息。同时充分发挥农业担保基金作用, 积极为养殖大户提供融资担保, 力争更多的养殖户得到金融信贷支持, 有效解决养殖户投入资金短缺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有木.南平市延平区畜牧养殖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畜牧兽医, 2009 (6) :43.
[2]杨会华.昌宁县畜牧生产发展初探[J].云南畜牧兽医, 2009 (2) :36.
[3]刘树军, 张广庆, 赵艳, 等.规模饲养场防疫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畜牧兽医, 2008 (11) :54.
2011畜牧生产形势分析 篇4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县畜牧兽医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创建全省山羊养殖大县为目标,坚持“稳猪扩禽,大力发展牛羊”,大力推广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扎实推进畜牧产业化,进一步推进了我县规模养殖水平,营造发展规模养殖良好氛围,引导农民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培植有经济实力、有技术、有热情的农户和回乡创业人员创办畜禽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场)。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畜牧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将我县今年畜牧生产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2011年畜牧生产形势预测
由于受畜禽产品价格上升,养殖利润空间增大的影响,全县规模生产发展迅速,我县各项畜牧生产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山羊和蛋鸡发展较快。预计到年底,全县生猪存栏18.2万头,同比增长 2.2 %,其中能繁母猪1.58万头,同比增长 2.3 %,生猪出栏22.3万头,同比增长
3.7%;牛存栏 6.35万头,同比增长3.4 %,牛出栏 3.5万头,同比增长 19.8%;羊存栏14.66万只,同比增长 17.3 %,羊出栏20.2万只,同比增长20.9 %;家禽存笼195.6万只,同比增长34.4%,出笼 110.56万只,同比增长 11.2 %;禽蛋产量5670吨,同比增长25.3%。
二、我县采取的主要措施
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生产发展。我县是个山区县,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今年县政府将新创建养殖示范基地(大户)60个列为了今年县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并将任务分解到了各乡镇。我局高度重视创建养殖示范基地工作,确定专人抓,今年年初我局召开了创建养殖示范基地专题会议。在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县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营造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氛围;大力推介某畜牧发展资源,宣传本地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和条件,调动了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同时积极搞好相关技术服务,协助选址,提供技术资料。截止目前,全县新增各类畜禽规模养殖示范基地(户)158户。其中已建成千只以上的林地养鸡13户;万只蛋鸡场15户,5000只以上蛋鸡场4个;在建的有千头猪场4户;300只以上的羊场2户;百头牛场1户;万只蛋鸡场18户,8万只种蛋鸡场1个,20万只蛋鸡场1户,50万肉鸡场3户。
2、狠抓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工作。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我县全面启动了标准化示范场四级联创。6月份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县畜牧生产会议,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出席,专题对我县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四级联创进行部署。会后,各乡镇也召开了专题会议,发动规模养殖场积极参与标准化创建工作,目前全县已有360多家规模养殖场参与部省市县四级创建,今年已向省申报了4家示范场。在这些示范场的带动下,我县规模生产发展迅速,以生猪
“150”、蛋鸡“153”、“肉禽“156”、肉羊“1235”、肉牛“165”等家庭式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作为发展重点,填补了我县农户养殖萎缩的空白。
3、畜禽价格持续增长。自元月至10月份,我县生猪价格一直处于高价位运行中,生猪收购价由元月份的14元/公斤上升到8月份最高的21.4元/公斤,最近回落到16.8元/公斤,猪肉价由年初的24元/公斤上升至最高32元/公斤,最近回落到30元/公斤,在生猪的形势一片叫好的同时,牛羊肉价格也一路上扬。牛肉、羊肉价格分别达到40元/公斤和38元/公斤。特别是禽蛋价格创历史新高,元月份、7月份鲜鸡蛋出厂价格达9.3元/公斤,期间虽有所回落,但也没有低于8元/公斤。目前畜禽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但由于饲料价格也在上涨,出栏一头肥猪可赚300元,一只高产蛋鸡年利润可达25元,出栏一头牛可赚1800元,出栏一只羊可赚500元。由于市场供需依旧处于需大于供的状态,所以畜禽价格一直能维持在一定的高位价格中,因此养殖户的利润空间依然很大,积极性很高。
4、疫情较小。我县认真落实好了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狠抓了基础免疫,全县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和羊痘等六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了100%,全县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为群众增收作出了贡献。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殖总量不大。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使一家一户分散养殖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萎缩,虽然在市场行情上涨和国家政策激励下,农户散养略有回升,但整体规模与其他县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大场大户不大、不多,必须大力发展大场大户来培植新的增长点。
2、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我县是山区小县,畜牧业块头小,大的项目很难争取到,农户发展畜牧生产,只能靠自己,他们有发展的热情,但大多数缺乏资金,贷款门槛高,手续复杂,想扩大规模,“心有余而力不足”。
3、标准化程度不高。现阶段畜牧业的发展方式与建设现代畜牧业的目标相比,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水平与依靠科技、提升内涵的要求相比仍有相当差距,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尚未破题,特别是分散养殖仍占相当比重,不利于疫病防控、食品安全和生产稳定,是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最薄弱环节。从整体来看,我县畜禽养殖的标准化程度水平较低。
四、建议: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产业化经营。通过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广纳资金,以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结合龙头企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扶持一部分优秀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做强做大做好一个品牌,并以此带动周边的小型规模户。要做好某县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山羊产业和肉鸡产业的发展规划,推动我县山羊和肉鸡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全面多方位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近年来,我县畜牧业发展很快,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给畜牧产业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从而加快某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今后我县要抓住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同时县里也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大力扶持规模场发展。
3、开展“四级联创”,转变生产方式。继续开展“四级联创”,发挥大场、大户的示范带动效应,推广一批先进的养殖模式,规范疫病防控程序,提高养殖户的效益,加快我县畜牧业发展进程。
畜牧生产现状论文 篇5
一、草食畜牧业生产及饲草需求现状
草食畜牧业是调查县(区)传统优势产业。2014年,调查县(区)存栏牛55万头,出栏17.86万头,饲养量72.86万头,占全省饲养量10.13%;存栏羊419.8万只,出栏211.96万只,饲养量631.76万只,占全省饲养量18.75%。可见调查县(区)牛羊养殖在全省牛羊饲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要保持牛羊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首先要解决最基础的饲草问题。按1头牛折5个羊单位,1只羊折1个羊单位计算,调查县(区)总计有996.06万个羊单位。按1个羊单位年需饲草657公斤计算,总需饲草654.41万吨。若按1头牛折4个羊单位,1只羊折0.8个羊单位计算,则总需饲草523.53万吨。
注:1头牛=5个羊单位,1只羊=1个羊单位,1个羊单位日采食干草1.8kg计,年采食657kg。
二、饲草生产与供给现状
草食畜所需饲草主要来源于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农作物副产品。据实地调查统计和理论推算,调查县(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农作物副产品总供给量为346.61万吨。
㈠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饲草料供给现状
调查县(区)天然草地面积1639.35万亩,占全省草原可利用面积6.8%,产草量49.57万吨;人工草地256.67万亩,占全省人工草地面积的10.66%,产草量140.67万吨。两项合计总供给量190.24万吨。
㈡农作物副产品利用现状
调查县(区)农作物副产品主要为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状况见表3,秸秆资源总量253.48万吨,占全省总量的11.20%,饲料化利用量156.37万吨,利用率为61.69%。
三、饲草需求与供给现状对比
从饲草需求量和饲草供给统计表4可以看出,调查县(区)饲草供需差额高达307.8万吨,其中天祝县饲草供需差额最大,为90.73万吨,依靠自身资源条件自主解决饲草供给能力明显不足。调查县(区)若按饲养量800万个羊单位计算,饲草需求量525.6万吨,缺口179万吨左右。
四、解决饲草不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一方面要扩增饲草种植面积。近年来,各县(区)着力支持种养大户和定居牧民种植饲草料,解决饲草料不足的问题。如天祝县示范推广种植小黑麦、甜燕麦等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质牧草,饲草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14.4万亩扩大到2014年的48.9万亩,扩大了2.4倍,粮、经、饲种植比例达到3:4:3,年产饲草24.49万吨,有效减轻了饲草不足的问题。积石山县2015年共调进优质牧草种子13吨,在柳沟乡、寨子沟乡建立种草示范点2个,截至10月底全县种植各类优质牧草4.06万亩,有效提高了饲草生产供给能力。
注:产草量为风干重量。
注:秸秆主要包括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等。秸秆资源量以风干重(含水量14%)计算,青贮以含水量60%计算。
另一方面要引进示范推广饲草料收获加工机械。调查县(区)动员组织农牧民和有实力的农机大户开展饲草及农作物秸秆收获加工,饲草利用率逐年提高。临夏县种植玉米17.4万亩,副产品产量达88万吨(鲜重),为了提高饲料化利用率,积极引导、扶持企业购置先进的玉米秸秆收获加工一体化机械,如临夏县众新畜牧饲草料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购置了国内外大型收割机械4台套,并配套相关机械,开展饲草收获加工销售,年生产裹包青贮饲料能力达到8万吨,有效化解了当地秋收季节劳力不足的问题,同时提高了青贮饲料生产效率。2015年全县购进铡草机315台,其中大型铡草机82台,累计达到5860台,完成饲草收获加工20.8万吨。
重点要制定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开展饲草加工调制。临泽县制定政策,对入驻养殖小区的农户新建的永久性青贮窖,每立方补助50元,对购置秸秆收获加工机械的农户优先享受补贴,并协助解决一定数额的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和惠农贴息贷款。配合美丽乡村项目建设,鼓励临泽泽牧饲草专业合作社购置秸秆打捆机械,整村推进开展秸秆捆裹,既美化了乡村环境,又提高了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同时增加了经济收益。安定区着力培育饲草加工龙头企业,倾斜政策和资金支持企业提升饲草生产加工能力,培育的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由2013年的年生产加工能力5万吨提升到了2015年的20万吨,有效解决了需求与供给矛盾,带动当地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成为甘肃饲草生产加工销售的示范性龙头企业。
五、饲草生产与供需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饲草生产供需不平衡,缺口大
从调查情况来看,农区饲草资源相对丰富,牧区饲草短缺现象严重。天祝县年缺少饲草数量至少在60万吨,目前年调入量15万吨左右,许多牛羊在冬春季节只能维持保命,生产性能无法发挥。从全省情况来看,苜蓿种植和奶牛生产存在着不对称的布局,特别是全省苜蓿种植面积最大的庆阳市,种植苜蓿占全省的40%以上,但存栏奶牛仅占全省的5%,而存栏奶牛占全省79%的10个市州种植苜蓿仅占全省的28%。2014年全省牛羊饲养量折合为6965万个羊单位,需求饲草总量达4576万吨(若按1头牛折4个羊单位,1只羊折0.8个羊单位计算,需求饲草总量3660.80万吨),全省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农作物副产品总供给量为2729.8万吨(天然草原面积2.41亿亩,其中禁牧1亿亩,草畜平衡区1.41亿亩,总产草量468.47万吨;人工种草面积2407万亩,总产草量1307万吨;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2300万吨,饲料化利用量1489万吨),饲草供需差高达1846.2万吨(若按5572万个羊单位计算,饲草供需差额931万吨)。
㈡保护天然草原与发展经济的矛盾依然突出
甘肃牧区草食畜牧业仍以靠天养畜为主,由于禁牧、休牧、轮牧、舍饲圈养等先进生产方式应用不足,分散、落后、低效的放牧生产经营方式仍然占据主要地位,牧民收入增长缓慢,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是草原生态问题严峻,需要保护和建设;二是草原地区牧民从事生产经营的路子不够多,主要依靠增加牲畜饲养数量增加收入,对草原的过渡利用加剧了区域性草原退化,必然降低产草量,从而影响牧区草食畜牧业发展。三是禁牧减畜后,缺乏有效的产业扶持配套政策,不能很好的处理草原保护和牧民利益的关系。
㈢饲草科技支撑薄弱,科技普及应用率不高
基层饲草科技体系不健全,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科技力量十分薄弱,示范推动力后劲乏力,科技成果转化缓慢。天然草地、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技术与模式缺乏。饲草种植、加工、储藏技术薄弱,草田轮作与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不够,适宜牧草饲料作物品种筛选及区域试验不完善,指导力弱。牧草饲料作物、农作物秸秆与家畜营养高效转化集成技术和模式缺少。由于受知识、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群众对牧草种植时间、刈割次数及时间、留茬高度等把握不准,缺乏相应的增产和田间管理技术措施。许多农户对饲草加工调制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理解不到位,饲喂牛羊基本采用单一秸秆或“秸秆+精料”的饲养模式,造成牛羊生长期营养水平低,生产性能差。
㈣牧草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
由于牧草种子育繁推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致使种业基础建设滞后,生产经营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较低,质量和效益难以保证。现阶段各地种植的牧草品种大多数为招标采购供应的品种,许多种子来源地不清楚,品种杂乱,而且性能不稳定。这里既有管理问题、政策问题,也有技术问题,更有人为因素!市场无证经销、套购经销、低劣供种等现象依然存在,种子监管和服务手段落后。
㈤饲草产业化程度低,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各地虽然培育了一定数量的牧草种植生产、饲草加工利用的龙头企业,但是缺少规划和布局,还未建立牧草种植优势区、粮草轮作产业区,产业集中度不高,机械化生产程度低,草产品工业化加工少,产品质量和价值低,未真正激活草产品市场化大流通,草产业环节效益和整体效益低。甘肃山地多,种植牧草地块小,面积分散,缺少中小型牧草收获加工机械,无论是牧草生产企业还是广大农民群众,都迫切需要实现饲草料生产机械化。全省农作物秸秆开发率只占资源量的41%。
六、缓解草牧矛盾的对策建议
一要制定出台支持饲草发展的具体政策,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草牧业的大好机遇,立足全省草食畜牧业发展实际,集中力量解决草畜不平衡的突出矛盾,增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是各地要制定出台饲草业发展规划。依据各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和资源、区位优势,对饲草料产业建设进行科学规划,指导饲草料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制定饲草料种植加工补贴政策,提升饲草料种植积极性。对于种植牧草、青贮玉米等饲料作物进行补助,并对流转土地用于种植牧草、青贮玉米进行流转土地补贴,提升饲草料种植积极性。三是开通草产品运输绿色通道,降低草产品流通成本和畜牧业饲养成本。将草产品包括青贮玉米、苜蓿草、秸秆等纳入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实现草产品生产与消费的资源配制,为饲草料配送提供保障。四是对牧区饲草供应探讨制定补贴政策。
二要保护草原生态,提高草原生产力。以保护草原生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草畜平衡、增加牧民收入为前提,建立和完善草原保护制度。根据草原在一定时期提供的饲草料量,合理确定牲畜饲养量。加强宣传,增强农牧民的生态保护意识,鼓励农牧民积极发展饲草料生产,改良牲畜品种,控制草原放牧数量,逐步解决草原超载放牧问题,实现草畜动态平衡。完善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制度,合理有效利用草原,保护牧草正常生长和繁殖,提高草原植被盖度。大力推行舍饲圈养方式,积极建设高产人工草地和饲草饲料基地,增加饲草料产量。加强农牧结合,建立饲草料加工配送服务中心,实现草产品生产与消费的资源配制,有效解决牧区饲料不足问题。
三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加强饲草料生产基地建设。牢固树立发展草业就是发展畜牧业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广大农牧民,转变观念,走种草兴畜、以种促养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要注重科技在草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牧草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收获时期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与示范,解决牧草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同时,开展技术培训,推广牧草种植、牧草加工、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提高群众认识水平和理解程度。立足资源优势,结合畜牧业发展情况,积极引导人工种草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发展草业的土地流转机制,充分利用退耕地、弃耕地、山坡地以及流转的土地,集中土地资源和科技、人力、财力发展规模化的饲草料生产基地。一是建立高产的人工草地。在弃耕地和山坡地建立放牧型人工草地,采用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在河西灌溉区,建立以苜蓿为主的刈割型人工草地,提高商品化程度。二是建立高产的饲料作物基地。着力推广青贮玉米、饲用高粱和燕麦草的种植和利用,解决饲草不足问题。现阶段甘肃饲草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需求,今后除进一步挖掘农作物副产品资源潜力外,很大程度上需依靠引进优良牧草饲料作物品种,扩大饲草来源,提升利用效率。
四要提升饲草生产收获加工利用机械化装备水平。以饲草产业化发展为导向,以饲草生产机械化技术为重点,着力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国内外先进适用的饲草生产收获加工利用机械化技术,建设以饲草生产机械化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试验、示范区。通过实施机械化收割、加工等一体化技术示范,以点带面,带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饲草生产机械化技术。
五要建立饲草料科技支撑及信息服务体系。甘肃饲草发展区域明显,草原、半农半牧及农区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各不相同。要针对饲草发展的瓶颈问题,建立健全饲草产业发展技术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参与饲草料生产加工和科技示范点建设,开展技术开发和技术咨询,引导建立饲草配送中心,开展饲草配送服务,不断创新服务形式,面向农牧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联合科研、教学单位开展对草地退化、生产力低,饲草生产、加工及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科技攻关,不断提高饲草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水平,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饲草料产业科技园区,为饲草料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转变畜牧生产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 篇6
1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7年, 全市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134.8万吨 (预计数, 下同) , 同比增长8.3%;禽蛋总产量达到27.4万吨, 同比增长14.3%;牛奶产量达到14.7万吨, 同比增长39.1%。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90.96亿元, 同比增长24.8%,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65%, 比上年提高1.75个百分点。畜牧业为农民人均收入贡献399元, 比去年增加117元, 增幅41.45%。生猪出栏1198.9万头, 同比增加48.4万头、增长4.2%;小家畜禽出栏2.2亿只, 同比增加2711.6万只, 增长13.9%。
1.1抓规模化生产, 推进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
一是推进畜禽优势产业向主产区集中发展。
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个集中”和“三大工程”的工作要求, 《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成都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对生猪、小家禽、奶业和优质羊、肉兔和肉牛等优势产业进行了全面规划, 规定了各优势产业的主产区布局、牵头县和重点发展县。我委出台的《成都市现代农业投资指南》将优势产业带列入鼓励投资的重点区域, 予以重点支持。
二是畜禽基地由禁养区向适养区转移。
《成都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了畜禽禁养区和适养区, 明确规定在禁养区内原有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限期关闭或向适养区搬迁, 政府依法给予补偿。鼓励在适养区内发展畜禽适度规模生产, 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符合当地环境承载量的要求, 鼓励适度规模、种养结合。
三是推进畜禽生产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集中。
2007年8月, 通过规划引导、政府扶持、业主运作, 集中开展存栏500头以上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工作。市财政对每个500头存栏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单元补助15~20万元, 共投入资金1.4亿元;政府现代农业投资公司协调银行对所需建设资金给予贷款并提供担保, 贷款额达6.2亿元。部分区 (市) 县级财政共投入补助资金0.49亿元, 业主自筹6.8亿元, 合计投入14.9亿元。目前, 全市已建成1662个单元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可出栏生猪250万头以上, 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比重可由2007年的38.1%提高到53%。其中, 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增加103个, 3000~10000头的增加172个, 1500~3000头的增加277个。
1.2抓质量安全, 推进畜牧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是着力品种改良, 提高畜产品质量水平。
近几年先后引进托佩克猪等优质畜禽品种20多个, 大力推广PIC猪、DLY和DYL纯外血三元杂交猪, 罗曼、海兰褐高产蛋鸡, 铁脚麻肉鸡、樱桃谷肉鸭, 西杂肉牛等优良畜禽品种。除了用好中央、省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品种改良等资金外, 2007年市财政落实专项资金1000万元, 扶持重点种猪场的改造和扩容建设;同时对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在2007年6月1日至12月30日期间新增的种母猪, 市和区 (市) 县两级财政分别给予每头100元和25元补贴。全市纯外血三元杂交猪、优质肉牛、优质肉羊、优质小家畜禽的比重分别达49%、48.3%、95.7%、70.2%。
二是抓标准化养殖, 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
我们制定了《成都市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和规定, 会同其他部门重点把好“四关”: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打击各种制售、使用违禁兽药、饲料的行为, 严把“源头”关;通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落实“六统一”, 严把养殖关;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 严厉打击加工、销售病死动物的违法行为, 严把检疫关;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实行畜产品质量安全通报制度, 严把监测关。根据农业部、省、市农产品监测机构畜产品兽残检测结果汇总, 2007年我市禽肉、禽蛋合格率为100%, 猪肉合格率为98.9%, 牛奶合格率为95.0%。
三是抓质量认证, 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
对2007年市政府资助的规模生猪养殖场 (小区) 的生猪, 实行强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 下发了《成都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和外观设计方案》, 要求新建的大型规模生猪养殖场 (小区) 强制执行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345-2002, 并规定在建好的2年内必须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质量认证。目前, 全市通过认证的无公害畜产品基地47个, 通过认证的无公害畜产品、畜禽绿色食品、有机畜产品共82个。
1.3抓污染防治, 推进畜牧发展方式的转变
近几年来, 我市畜牧业的高速发展, 养殖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居民生活和城乡发展环境的社会问题。如何既要推进畜牧业的发展, 确保市场供应, 又要保护环境, 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 组织专家组成专门班子, 对我市畜牧主产区和重点保护区的养殖污染现状、承载能力进行了调研, 形成了《成都市农业区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和《成都市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生态保护问题研究》两个调研报告,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成都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及其细则, 提出了我市防治养殖污染的总体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综合利用、分类治理”。2005年底, 召开转变畜牧生产方式工作会, 重点对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进行部署。
一是划定禁养区, 对重要区域实行保护。
会同规划、环保、水务等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将养殖区划分为禁养区和适养区。绕城高速以内中心城区、生活用水取水的河道两侧500米以内、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为禁养区, 3年内养殖业及屠宰业全部退出, 畜牧业向适养区进行产业转移, 确保城市环境质量和用水卫生安全。
二是推行适度规模, 减少养殖污染面。
根据《成都市农业区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我市养殖污染的重点是小型养殖场, 超大型养殖场防疫和污染处理的问题也较多。因此, 我们提倡适度规模养殖, 重点支持存栏生猪500头以上、1万头以下, 禽1万只以上、3万只以下的大中型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发展。
三是用好法律武器, 开展养殖污染治理。
以小型养殖场为重点, 依据《环保法》、《水污染防治法》、《畜牧法》和《成都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与环保部门联手执法监管, 严防超标排放。对现有的养殖场进行全面治理, 对新开办的规模养殖场严格落实“三同时”, 实行“三分离 (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净道与污道分离) 、两配套 (沼气池配套、沼液池配套) 、“一结合” (种养结合) ”。2007年, 市财政列支1060万元, 对181座大中型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沼气工程给予了补助。同时, 鼓励和扶持有机肥生产企业, 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四是推广种养结合, 发展循环经济。
根据当地种养业现状, 选择畜-草、畜-果、畜-粮、畜-花木、畜-鱼、畜-蚯蚓、畜-蘑菇等循环经济模式, 解决养殖污染问题, 实现了“零排放”。推广林果地立体养殖和高床生态养殖, 目前我市在邛崃、双流、金堂、龙泉等地的小家禽林果地立体养殖量达千万只。鼓励在畜禽集中发展区建设有机肥厂, 我市不少区 (市) 县建成了一大批有机肥厂, 出现有机肥供不应求和抢收干粪原料的现象。鼓励养殖场沼气供暖发电, 今年我市将有一大批养殖场实现沼气供暖, 少数特大型养殖场将实现沼气供电。
1.4抓机制创新, 推进畜牧投资方式的转变
2007年, 我委牵头组建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和现代农业物流业投资公司, 形成了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政府性投资“三驾马车”, 建立了现代农业多元投融资体系。改政府直接拨款为运用市场机制间接投入, 通过信誉担保、担保贷款、参股扶持、贴息投入等方式, 实现了农业投资的几何级放大。2007年, 开展仅先期运作的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在畜牧产业上主要有三种投入方式:一是组织担保贷款。2007年, 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为我市畜牧养殖融资达7.2亿元。二是推进商业保险。2007年, 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投入648万元的保费补贴, 将我市43.5万头能繁母猪及256.5万头商品猪纳入了商业保险。三是推动互助养殖保险。2006年, 我们采取“企业出大头、农民出小头、政府补一点”的办法, 在邛崃金利猪业合作社和成都市家禽产业协会分别建立了养殖风险基金。邛崃金利猪业合作社风险基金由金利公司出资40万元, 合作社社员按每头猪1元滚动出资20万元, 成都市和邛崃市两级政府补助40万元, 建立了100万元的养殖风险基金。养殖户出现病死猪情况时, 合作社将从风险基金中按当日实际价值的30%给予补偿。2007年, 按照上述思路, 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投入100万元, 帮助邛崃伊利奶业基地建立了养殖风险基金。
2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2008年, 我市畜牧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全域成都”的理念, 坚持“三个集中”的原则, 加快“一区三中心” (西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发展区, 农产品加工中心, 现代农业物流中心,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中心) 建设, 以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为重点, 大力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全面推进都市现代畜牧业发展。加速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抓好动物疫病防治, 确保畜牧产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奋斗目标是:全市肉类总产量达143.0万吨, 禽蛋总产量达29.6万吨, 牛奶总产量达16.3万吨。出栏生猪1298.0万头, 出栏小家畜禽2.3亿只。畜牧业为农民人均增收贡献55元,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8.8%。
临沂市畜牧生产呈良好态势 篇7
1 畜牧业生产数量和效益双增
1.1 生猪存出栏继续增长, 价格上涨
6月底, 临沂市二元肥猪、三元肥猪、统货猪肉、仔猪价格分别为18.4~18.6元/千克、19.6元/千克、29元/千克、31元/千克, 同比上涨94.7%、96%、70.6%、158.3%。生猪价格超过2008年价格达到历史最高点, 出栏一头三元肥猪利润600~700元。据统计, 二季度全市生猪存出栏515.9万头、460.95万头, 同比增长6.45%、1.2%。
1.2 禽类产品价格上涨
受猪肉价格较高影响, 肉鸡价格也稳定上涨, 目前价格为10.6元/千克, 同比增长28.5%。鸡蛋价格同步上扬, 市场价格9元/千克, 同比增长41.7%。通过无公害认证的鸡蛋超市价格在11.2元/千克以上, 每千克利润最低为2.5元。肉鸭养殖, 由于全国范围内种鸭短缺, 养殖户减少, 导致近期肉鸭价格上涨, 价格8.2元/千克, 同比增长20.6%。二季度, 全市家禽存出栏9874万只、17505万只。
1.3 牛羊兔草食动物平稳发展
奶牛业, 目前生鲜乳到奶站的价格为3.3~3.4元/千克, 同比增长7.4%。育成奶牛和产奶牛为8000~12000元/头, 绝大部分奶牛场盈利, 奶业生产正处于理性稳定发展阶段。肉牛, 目前肉牛16.5元/千克, 同比增长5.1%;牛肉价格35.1元/千克, 同比增长6.6%, 每头获利1500元左右。肉羊, 目前价格约20元/千克, 同比增长33.3%;羊肉价格约52元/千克, 同比增长30%。出栏一只30千克肉羊, 利润200~300元。二季度, 全市牛存出栏分别达到38.8万头、16.1万头;羊存出栏达234.3万只、150.1万只。
1.4 肉蛋奶总产稳步增长
由于临沂市生猪、家禽存出栏量不断增加, 肉蛋奶产量也继续增加。二季度, 全市肉蛋奶产量达到91.28万吨, 同比增长0.8%。
2 畜牧工作亮点纷呈
2.1 综合生产能力增强, 产业链条延长
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15家, 年加工能力180万吨, 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年产值133亿元。饲料加工企业132家, 年产值120亿元;兽药生产企业8家, 年产值2亿元;畜牧服务业年产值130亿元。畜牧二、三产业共吸纳农村劳动力80多万人, 年创收160亿元, 占当年农民纯收入的32%。
2.2 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步伐加快
继续推进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 规模养殖场区发展到2886处, 有15家国家级、22家省级、614家市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推进畜牧品牌创建, 今年有31个畜产品获得了省无公害产地认定, 共有54家养殖加工企业的95个畜产品获得了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加快推进了产业化经营, 全市畜牧合作组织发展到2731家, 其中合作社2486个, 已注册2408家, 13多万户农民参与, 实行“五统一分”经营。
2.3 生态环保养殖发展迅猛
截至6月底, 全市生态环保养猪场户1830个, 发酵床面积139.5万㎡, 存栏生猪88.7万头, 出栏345.7万头;生态环保养禽场户1259个, 发酵床面积127.5万㎡, 存栏肉禽758.7万只, 出栏6560.4万只。生态环保养殖数量占全省的40%以上。
2.4 生猪人工授精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12个县区建立健全了良种猪人工授精体系, 特别是莒南、沂水、平邑、沂南、郯城5县先后被列为国家和省良种猪生产、改良项目县。
2.5 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多次组织规模生猪养殖加工企业赴上海开展产品推介和产销对接, 邀请上海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企业来临沂市参观考察, 加快了产销对接步伐。目前, 已有56家养猪及畜产品屠宰加工企业获得入沪资质, 并与有关单位签订了产销合同。全市年销往上海、杭州、南京等南方高端市场的生猪达260多万头。
2.6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分期分批实施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 无规定动物疫病大市框架已基本建成。广泛开展了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形成了市县乡村4级疫情监测网络, 提高了疫情预警预报能力。连续8年保持了无疫情发生的可喜成就, 连续6年受到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表彰奖励。
2.7 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严把投入品关口, 在兽药饲料生产环节全部派驻监督员, 兽药生产企业全部GMP达标;在经营环节全面实行持证制度, 推行兽药GSP认证和连锁经营。严把养殖关口, 养殖场区全面落实监管兽医制度, 有效规范了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使用秩序;严把屠宰加工关口, 按照农业部检疫工作“四到位”要求, 对所有屠宰加工、冷藏厂派驻检疫员, 确保了畜产品屠宰安全;严把销售关口, 充分发挥全市9处省级道路检查站作用, 加大检查力度,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河南省“瘦肉精事件”曝光后, 临沂市迅速行动, 彻查全市猪场、牛场瘦肉精问题, 没有发现有关违法行为。
3 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3.1 存在问题
一是畜牧业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大型、有影响力的屠宰加工龙头企业相对较少, 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二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尚不完善;三是资金投入缺乏, 农户养殖贷款难, 不能满足高起点、高标准、技术密集的标准化生产要求;四是个别地方落实《畜牧法》等政策法规不够到位, 特别是养殖用地、用电等优惠政策在一些县区还没有落到实处。
3.2 对策措施
3.2.1 加快生产方式转变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 按照优化提高猪鸡生产水平, 大力发展牛羊兔等草食节粮型畜禽, 适度发展特种养殖的原则, 重点抓好养殖结构、品种结构、产品结构调整, 使其效益最大化。以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重点, 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采取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 进入场 (区) 的“三退一进”发展模式, 加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环保化养殖;以加快现有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 大幅度提高畜禽养殖和疫病防控科技含量;延长畜牧龙头企业加工链条, 开发加工新品种, 适应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继续扎实做好产销对接工作, 力争用3~5年时间, 规模养殖场基本实现订单销售, 建立产销对接长效机制。通过生产方式转变, 尽快形成以“品种优良化、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防疫规范化、结构合理化、经营品牌化”为鲜明特征的“六化”生产新格局。
3.2.2 抓好畜牧品牌创建
依靠养殖新模式推广和标准化生产育品牌, 在抓好标准化生产的同时, 加快环保养殖模式推广应用普及面, 推进健康养殖;加快畜产品认证创品牌, 争取今年申报通过无公害、绿色认证的畜产品35个以上, 累计达120个以上;加强质量监管保品牌, 着力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沂蒙优质畜产品品牌。
3.2.3 加快推进畜牧产业化
大力引进和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 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不断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 增加产品附加值。落实省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扶持政策, 重点扶持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积极引导养殖场户, 建立奶牛、生猪、肉禽、肉兔、肉牛五大畜牧龙头加工企业集群。大力发展畜牧合作社, 推行“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销售, 分户饲养”的“五统一分”模式, 把养殖户纳入产业化经营。
3.2.4 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坚持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与长年免疫相结合, 大力推行程序化免疫, 搞好免疫效果检测。突出抓好市县乡村4级动物防疫网络建设, 发挥好村级防疫员作用, 实现群防群控。加强监督考核和预警, 不断完善疫情监测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 逐步健全动物标识和疫病追溯体系。全面推进社区动物卫生室建设, 年内确保完成120个省、市级社区 (村) 动物卫生室建设任务。
3.2.5 全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切实做到执法监管到位, 落实责任到人。强化对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有效监管。加大规模养殖场和奶站督查力度, 坚决杜绝添加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违法现象的发生。加强动物产地和屠宰检疫, 强化监督检查, 以检促防, 防检结合。加强对贩运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打击力度, 防止不合格畜产品流入市场。加大畜产品检测力度, 提高检测频率,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3.2.6 开展“十大现代畜牧业强镇”创建评选活动
防疫工作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篇8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畜牧业生产发展迅速, 各级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促进农牧民的增收、农牧业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 以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为中心, 把畜牧业建设成为现代化农业的主导产业。因此, 畜禽养殖规模明显增大, 畜禽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动物疫病风险也越来越大, 成为当前制约畜牧业生产发展的一大因素。因此说不断完善动物防疫体系, 才能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才能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
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对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不仅直接影响畜牧业和畜产品质量的安全, 还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系到社会安定和稳定, 而且重大动物疫病上升为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重大问题, 关爱动物疫病就是关爱我们人类的健康, 有效控制动物疫病已显得十分迟切和重要。
1 动物疫病的危害性
动物疫病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许多动物疫病属于人兽共患病, 有时动物可能不发病, 只是某种病的载体, 一旦传染给人, 其后果非常严重。人类历史上发生的鼠疫、狂犬病、艾滋病、非典等几次大瘟疫, 传染源分别是鼠、狗、猫科动物和猴子, 很多流感也是从鸡和猪身上传来的。一旦发生动物疫病则很难根除, 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甚至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2 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防疫意识淡薄, 疫病危机四伏
新疆喀什地区是典型的干旱荒漠地区, 气候干燥, 喀什地区的养殖业以散养为主, 规模化程度不高, 多数养殖户科学意识不强, 疫病防治寄希望于好的运气和药物治疗上。由于防疫意识淡薄, 拒绝防疫、逃避检疫时有发生, 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另外饲养条件简陋, 粪便乱堆乱放, 畜禽混养, 对死因不明的畜禽乱抛乱扔, 不仅污染环境, 而且造成新的传染源, 给病源微生物的生物创造了适应的环境, 使疫病的威胁无处不在。
2.2 多因素制约, 防疫质量难保障
2.2.1 村级动物防疫员地位低。
农民对动物防疫的认识不足, 仍有一部分人不接受免疫, 防疫员被骂是常有的事。
2.2.2 疫苗反应大。
由于一部分疫苗反应较大, 造成短时间动物食欲下降和产奶量、产蛋量下降, 甚至造成个别死亡, 群众认为是防疫员的问题, 在周围群众中宣传甚至将死亡畜禽拿到防疫员家中要求赔偿, 极大地挫伤了防疫员的积极性。
2.2.3 防疫工作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
防疫季节正是农忙季节, 搞防疫时农民家中无人或无抓畜劳力, 要扎实搞好防疫工作, 得往大部分农户家中跑两三趟, 加上农户居住分散。翻山越岭、一次防疫多种疫苗同时注射, 打针、戴耳标等工作辛苦不信而喻, 遇上畜禽乱跑或数量较多, 其注射的部位、深度、剂量的准确性都是未知数。
2.2.4 疫苗的贮藏运输不当
灭活油乳苗应保存在低温、干燥、避光的地方, 适宜温度为2~8℃, 疫苗启封后要在当日用完。而冻干苗则要在冰箱的冷冻室或冷库-15℃的条件下保存, 疫苗稀释后要在4h内用完。有些养殖场 (户) 将灭活油乳苗放在冷冻室, 造成疫苗破乳分层, 或随意堆放, 强阳光直射, 疫苗启封后长时间不用。或将冻干活疫苗常温放置, 没有冷冻。这些都会使疫苗效价下降, 甚至失效。
2.3 疫苗使用、操作不规范, 免疫程序不科学
2.3.1 疫苗稀释不当
冻干疫苗要使用专用的稀释液或灭菌的生理盐水稀释。从冰箱中取出的冻干苗应放置一断时间, 尽可能缩小与稀释剂的温差, 以免疫苗失效。稀释后的疫苗应尽快用完, 一般不应超过4h (夏秋季节需有降温措施) 。有的防疫员不按规程操作, 用一般的蒸馏水或白开水稀释, 或者疫苗稀释后使用的时间过长, 而降低了疫苗的实际效价, 必然导致免疫失败。
2.3.2 接种操作不规范
(1) 有的防疫员缺乏无菌操作观念, 不实行一畜一针头, 用一个针头连续注射。若遇潜伏期的疫病, 不但致使针头和注射器带毒, 而且会造成整瓶疫苗污染, 使防疫注射变成了带毒传播, 引起注射后疫病暴发流行。
(2) 免疫注射时, 局部消毒的酒精未干就急于注苗, 使酒精被针头带入, 造成疫苗变质, 影响疫苗效价, 降低防疫效果。
(3) 有的防疫员为了避免因动物乱动而折断针头, 使采用18号粗短针头颈部肌肉注射, 还有的打“飞针”这样容易造成疫苗外漏, 导致注入机体的抗原不足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
每种疫苗均有其最佳免疫途径, 如随意变动就会影响免疫效果。注射、饮水、点眼、滴鼻时不正确的操作均能使群体中部
2.4 免疫程序不科学
2.4.1如过早免疫接种, 会受到母源抗体干优或动物免疫器官发育不全的影响, 过迟接种, 会出现免疫空白期, 易造成动物发病。
2.4.2接种剂量小或有些疫苗一次接种不能充分诱导机体免疫力的产生, 无法达到有效保护, 接种剂量过大或过多次、过频繁的免疫接种, 有可能引起免疫麻痹。
2.4.3多种疫苗同时使用或间隔时间太短, 疫苗之间可能会产生干扰作用。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能干扰鸡新城疫疫苗, 使鸡新城疫弱毒苗的防疫效果降低。
2.5 其他方面的因素
环境的不适宜可使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如畜禽舍过热、过冷天气突然变化, 群体密度过大, 惊群、转群以及突然更换饲料、改变光照、饥饿等, 均能造成畜禽的正常免疫反应受到抑制, 枝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降低, 接种疫苗后不能产生预期的免疫保护作用。
3 解决免疫失败问题的对策
3.1稳定基层防疫队伍, 提高业务素质, 进行免疫时要严格按照实行, 注意识别疫苗的品种、名称、规格和保存条件, 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保管、运输和使用, 保管时要经常检查温度。携带时要用疫苗冷藏箱 (包) , 并且一定要放入冰块。疫苗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保证疫苗的效价和防止疫苗毒性增强, 做好针具, 器械的清洗消毒及注射部位皮肤的消毒, 防止注射部位感染和其它疫病的传染, 防止免疫接种时动物的应缴反应。
3.2使用两种以上疫苗时, 每种疫苗接种的时间应当间隔7d以上, 一些病毒性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同时使用时, 也应当将接种部位分开进行。选择预防同一种疫病的疫苗, 使用顺序应当按照毒力先弱后强的原则。
3.3科学地制定免疫程序
做好畜牧生产统计工作之我见 篇9
畜牧生产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1. 是畜牧业宏观调控的需要。
畜牧业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 要发展好畜牧业, 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指导作用, 根据统计数据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 已成为政府调控畜牧业的重要内容, 对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产品安全十分必要。
2.是有效运用市场机制的需要。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信息经济, 市场交换活动中的多种经济关系变化, 都是以信息形式反映出来的, 只有掌握大量的信息, 才能对市场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及时, 其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就越好。畜牧业的发展也足以证明这一点, 对畜产品价格、行业风险、市场前景的调查, 都必须依赖统计数据做出分析和判断。
3.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需要。
发展现代畜牧业, 对畜牧信息的要求是全方位和高质量的, 因此必须有开阔的眼界和广泛的信息来源, 不仅需要国内的信息, 而且需要国际上的信息, 以信息促进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 促进畜牧业逐步走向现代化。
畜牧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统计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基层畜牧生产统计工作人员多为兼职, 极少数畜牧统计人员对统计法规、统计知识、统计口径、统计指标、畜牧兽医术语以及计算机常规知识等不熟悉, 统计态度不端正不务实, 编制统计分析敷衍塞责, 参谋不到位, 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2. 基层畜牧统计设备有待完善。
统计资料的建档、保管、使用、统计数据的整理、汇总、分析是畜牧生产统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要求统计人员精确、细致地把量大而内容繁琐的数据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但部分基层畜牧统计人员因多种原因没有配备计算机, 且畜牧统计软件的更新也跟不上畜牧经济发展的步伐。
3.统计数据来源渠道有待畅通。
新时期的畜牧统计工作, 起报单位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队, 而是千家万户的养殖户 (场) 。目前, 由于绝大多数养殖户 (场) 没有建立健全畜牧登记台账, 导致基层统计工作难度大, 统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4.畜牧统计报表种类有待精简。
填报的动物防疫和畜牧生产统计报表, 从种类上分有畜牧生产、动物防疫、科技推广等多种报表, 按时间分有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
新形势下做好畜牧生产统计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做好新形势下的畜牧统计工作,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畜牧部门必须进一步认清加强新时期畜牧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把畜牧统计工作作为准确把握畜牧经济发展趋势、提高决策施政能力的一项基础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来抓, 高度重视和加强畜牧统计工作, 确保依法统计, 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和反映的畜牧生产信息有用有价值。
2. 加强培训, 提高能力。
统计部门应加强对统计人员的统计技能、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 一方面通过培训, 不断更新其统计知识, 全面掌握统计技能, 提高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 通过培训,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做好畜牧生产数据统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他们更好地从事畜牧生产统计工作, 编制出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 当好领导参谋提供必要条件。
3. 加强管理, 提高水平。
⑴实行奖惩激励机制, 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上级主管部门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 根据统计科目类别检查完成情况, 对统计上报数据完整、计算准确、真实可靠、认真清楚、填报及时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对统计工作涣散、不认真填报或填报的数据不真实、迟报、缺报、漏报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进行严格的处理。
⑵更新基层畜牧统计设备, 规范畜牧统计台账编制印刷。可以申请利用财政畜牧专项资金为基层畜牧兽医站配置畜牧统计专用计算机。利用统计专用计算机以组为单位建立养殖户 (场) 无纸台账。在统计工作中, 以户 (场) 为单位的畜牧统计台账, 将家畜、家禽年初存栏数、全年出栏数、产奶量、产毛量、产蛋量等指标进行准确登记记
【畜牧生产现状论文】推荐阅读:
畜牧业清洁生产工程技术体系07-28
区农业畜牧局年度农业生产工作总结07-16
闽北畜牧业生产出现的污染及防治措施06-10
以标准化生产管理推进现代畜牧渔业发展06-30
畜牧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08-08
畜牧科技档案论文05-20
四川省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05-17
畜牧兽医站论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