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畜牧经济(精选5篇)
林下畜牧经济 篇1
0 引言
梅河口市是森利资源遭到人为破坏较严重的地区, 尤其近20年来, 一部分人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 大肆砍伐林木, 违法销售木材, 使很多有林村原有的森林植被消耗殆尽, 有的个别村屯砍树种玉米多年, 甚至已达到了沙化程度。可见, 几年的肆意破坏, 要想再恢复林地正常, 至少也需要半个世纪。
可是, 眼前的利益是改变大多是人行为的重要因素, 从近几年的现象看出, 凡是国家投资补助的造林地, 近十来年的努力, 90%的得以恢复, 现已郁闭, 生长良好;但对于没有投资补助或投资补助较少的林地, 就出现了“年年植树不见林”的现象, 有的地块, 十几年来“栽栽补补”, 树苗品种换了几次, 大都是因火烧秸秆烤死、受药害毒死、人畜踏压弄死, 这就是“林粮间作”的必然结果。
特别是这几年各级政府加大了林地回收工作, 营造林面积猛增, 年度造林绿化任务量加大, 在全面退耕还林问题上出现了诸多的困难, 比较突出的就是:
1) 在杜绝“林粮间作”后, 农户种植耕地面积减少, 收入降低, 所以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 植树造林就失去了“及时性”和“普遍性”;
2) 严禁林粮间作后, 没有了眼前效益, 即使进入国家工程的造林地, 政府发放了补助的苗木, 但很多农户不经心, 在栽植期间搁置时间长、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 造成了成活率不高, 反复补植现象严重, 加大了农民的投入, 从而使很多农户处于消极管理状态。
当地政府为了调动起造林户的积极性, 在林下经济上下功夫, 开展了林药间作、林菜间作等项目, 激励农户“以短养长”来实现林地植被的恢复。此项之举是否科学;是否对林业事业的发展有效;是否真正的实现“林业产业化结构模式”。当然,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先要搞清、弄懂党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精神, 才能探讨林下经济如何搞, 怎样兼做、搭配才能科学合理, 这就是我们各级政府当前亟待商榷和解决的课题。
1 林下经济开发的条件
1.1 林下经济的开发利用
首先要明确开发利用的对象是“林下”, 确切的说是林木的“下面”空间, 不要误认为:是林地就可以搞的经济开发。这是不严谨的, 要谨慎在未成林地和幼林地里大搞兼作性的经济开发, 这是因为, 大多数林地对林木的生长能力已经很脆弱。
1) 从回收的小片荒、流失的采伐迹地情况来看, 原有地类性质完全改变。尤其在近些年大量种植玉米上, 原土层流失、土质沙化现象严重, 树苗生长条件严重破坏, 生存能力极低, 如再搞“兼作性”的经济作物开发, 如不科学管护, 又不实地实情, 势必对林苗生长造成严重伤害;
2) 自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 目前现存的有林地, 大都是上个世纪60~70年代栽植的落叶松、樟子松、杨树等, 而且, 有相当一部分地类是小片荒地, 林木生长能力低下, 一般已不适应林下经济的开发利用。如能合理施肥, 种植一些多年生草本经济类植物, 对林木的生长还会有一定的好处。如大桦树村在及时更新的红松造林地里种植大黄, 就是一个很成功的经验。
1.2 实地实情, 科学探讨, 是开发林下经济的不败之举
1) 通过这几年的观察和对比, 我市原姜家街乡的林下参, 生长好、质量优, 远销全国各地。之所以能形成规模, 主要是有无污染的天然林分, 人工林更新及时, 黑色的腐殖土土层较厚, 平均在25㎝以上, 透水性好, 植被丰富, 保墒能力强。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不匮乏, 因此, 生长条件好, 产出就增加, 收入自然就会提高;
2) 同样是种植林下参, 在双兴乡娄山村, 在天然林下也种植了一片林下参, 由于林木大都是以椴树、曲柳等阔叶为主的林分, 虽植被较好, 腐殖土层较厚, 但地涝, 渗水性能差, 造成成片人参染上黑斑病、锈腐病。
2 林下经济间作物的确定
1) 树立高度的科学分析理念, 不盲从跟进, 以实验基地的形式, 总结收集可靠适地资料, 因地制宜, 严格要把握住林木、间作植物相互促生的方法。其实在有林地下散养一些鸡、鸭、鹅类的小动物, 或在林地空间圈养一些大型动物, 也是林下经济的一种, 但必须是依林木为主, 既要和森林要收入, 也要确保森林的生态安全;
2) 有林地的林下经济开发, 目前大都以一两年全株采挖的草本植物为主, 如:川贝、桔梗、地龙骨、细辛等, 如在多年生的草木本植物、菌菇类上下功夫, 效果会更好, 如;软枣子, 山葡萄, 山芹菜、木耳等菌菇类, 尤其是松树伞, 也会获得较高的经济价值;
3) 在未成林的造林地上开发经济作物, 一定要坚持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进行。既要留足林木生长的空间, 也要注意农药的危害, 最好采取只施肥、谨用药的方法, 适当种植一些无蔓、矮棵、不影响林木生长的蔬菜类。树趟子间只能种植一个正常垄, 这样, 既能以短养长, 也能使林地不能随意放牧而保护树苗。
3 林下经济开发管理与制约
1) 每项工作的开展, 管理体制事关重要, 各环节的管理制度要细腻完善, 这是每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因此, 首先要有专家小组考察论证, 提出科学有效地实施意见, 而后行政部门根据实地状况, 制定严格的运作制度, 确保林下经济开发项目的科学操作;
2) 对管理人员, 要完善岗位责任制度, 也就是定点、定人员包片 (乡、镇) 管理, 按责任制度标准、计划、步骤稳步实施, 抓好各环节的操作, 尤其是较大的林下经济开发项目, 要及时监督, 及时与专家、学者和已形成规模的种植户沟通, 实现“上一个项目, 实现一个目标”目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农民“伤不起”;我们的林地更是“伤不起”;
3) 在零散的林地搞林下经济的开发, 要实行一村或一沟、一坡式的运作模式, 农户的林地可以集中管理, 形成几户联营的形式, 这样, 管理方便, 遇事能及时集中处理, 而且能及时的统一思想, 以集体的力量, 及时化解一些现实的矛盾, 如:“地边地沿儿”问题;材料使用、运输销售等一些不预见问题。使一些消极因素变成积极因素, 相互协作, 必然能使林下经济的开发利用形成一种规模。
总之, 林下经济的开发, 按照国务院的《意见》要求, 首先要确保林业生态的安全与稳定, 也就是说, 在保证林木正常生长的前提下, 大力开展林下经济, 这对于有林户的创收, 确实是一件既科学又实际的好事, 但在实际的操作上, 一定要谨慎、妥善, 坚决要遏制住“事倍功半”的形式现象。
参考文献
[1]国办发《关于几块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
林下畜牧经济 篇2
一、基地现状
新湖乡林下高效作物种植基地位于东王洼村,占地面积600亩,速生杨1.2万株,菌种培育室1000平方米,灵芝大棚300个。采取每亩地种植速生杨20株,树间空地建设灵芝大棚的立体生态种植模式,速生杨为大棚遮荫、挡风,树枝可作为食用菌营养基,食用菌废料为速生杨提供肥料、保养水分。该基地每亩地年均利润可达1.7万元,可带动就业600余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非常可观。
二、指导思想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核心,扩充现有基地规模,优化品种结构,引进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加速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进程,着力创建知名品牌,提升林下经济生产规模和效益,扩大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
三、发展规划
2012年,扩大基地规模达到1000亩,辐射范洼、西王洼,引进优良杨树品种,速生杨达到2万株,食用菌大棚1000个,新建菌种培育室1000平方米。
2013年,完成食用菌产品商标注册和绿色认证,对食用菌进行初加工。
2014年,通过示范带动,基地规模达到2000亩,开发灵芝系列保健品。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乡成立林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林下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规划及技术服务工作。对村级建立激励机制,层层分解任务,把发展林下经济纳入《全乡经济目标考核办法》中。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在水、电、路、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扶持。对示范户、规模户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补贴。
2、突出示范带动,促进规模经营。鼓励大胆探索,不拘一格,多形式、多途径开发林业资源,多元化、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引进龙头企业,发挥能人大户、合作社的典型带动作用,健全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统一服务,减少投资成本,拓宽市场网络,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
利用林地资源 发展林下经济 篇3
林下养殖,势头良好。麻阳县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草林生态资源,因地制宜,按照“小动物、大市场”,“小投入、高效益”,“扎根一方、稳定一地、繁荣一片”的特点,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效解决了山区养殖业助推农民增产增收难的问题,为广大林农拓宽了致富途径。目前,全县特种养殖品种主要有甲鱼、牛蛙、蛇、石蛙、鸽、灰天鹅、野鸡、竹鼠、野猪、麻鸭、蜂、白玉蜗牛、贵妃鸡、火鸡、兔、肉狗、本地白鹅等20多个品种,建立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1家,发展特种养殖户150多户,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栗坪乡庙坳村村民曾祥元去年开展林下养羊,收入达5万多元;麻阳大自然有限公司在石羊哨乡开展林下山鸡养殖,创建了“大自然”牌绿壳山鸡蛋,带动林区群众近百户参与,每年为林农增收上万元。
林中种植,致富有道。麻阳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富,夏秋多旱,冬少严寒,无霜期长,小气候及垂直气候差异明显。针对这些特点,近年来,全县综合考虑小生态环境及土壤因子等因素,利用宜林荒山和林中空地,有选择地进行了如百合、白芨、三叶青、半夏、铁皮石斛、七叶一枝花、金银花、五倍子等名贵中药材的种植,为林农找到了新的致富路。该县霞飞公司在石羊哨、谭家寨等乡镇与50余农户合作,集约了133.33公顷林地种植中药材,每年可为林农增收上百万元;石羊哨乡谭公冲村张吉昌种植0.67公顷中药材,获利2万多元。
旅游开发,打造品牌。麻阳县把打好“长寿牌”做为是溶入大湘西旅游圈的重要借力点,提出了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打造“长寿旅游名县”的发展战略。2013年,引进了湖南挺如意集团,计划投资9.79亿元进行西晃山长寿养生旅游及生态农业整体开发;此外,郭公坪人文生态区等景区深度开发也如火如荼地在进行中。同年,锦和镇岩口山村及长寿苗寨分别被评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和4A级乡村旅游区,万盛橙香园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田园”和湖南省5星级乡村旅游区,文化生态旅游业正逐步成为该县加快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据统计,2013年全县共接待旅游总人数7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22.6%和24.4%,其中,生态旅游占三分之一。
目前,拥有得天独厚自然生态环境的郭公坪乡溪口村建立了全县首座养生长寿谷和“候鸟村寨”,每年都有来自北京、重庆、内蒙古等地人士到此长年居住养生。
合作流转,模式多样。一是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不断涌现。据统计,全县23个乡镇都成立了至少1家专业合作社,其中有2到3家专业社合作紧密,水平较高;二是承包、入股、租赁、合作等多种造林形式并存。如麻阳县昊森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已在尧市、舒家村、兰村等乡集约林地造林近533.33公顷,拖冲乡张应保个人集约林地造林达47公顷。2013年全县林地流转就达12起,流转面积285.67公顷,社会林业不断发展壮大。三是以林权为抵押获取金融机构资金扶持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2013年全县以林权为抵押共被金融机构贷款12笔,金额875万元。
麻阳县林下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潜力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强化领导,科学规划。麻阳作为林区县应将林下经济的发展纳入到全县经济发展的大局中来,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精确定位,在生态效益保障的前提下,尽可能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林下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林地资源,进一步盘活森林资产,不断提升林业生产力,释放出县域经济的新活力。要在全县大生态、大经济、大林业的统一布局下,为林区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出好策、服好务,切忌“各唱各的调,各演各的戏”。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根据地域生态人文环境的不同,综合考虑土壤、交通、群众的生产耕作方式及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等因素,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打造特色产业。如在西晃山国有林场,郭公坪乡溪口村和锦岩口山村等地,可大力开发养生旅游产业;在西晃山、拖冲、大桥江、文昌阁等地利用其小气候及土壤富含硒元素的特点,可着重发展富硒刺葡萄、红心猕猴桃、有机茶、油茶及珍贵中药材;在郭公坪、石羊哨、兰村、栗坪、绿溪口、兰里等地可扶持黑猪、鸽子、野鸡、竹鼠、乌鸡、灰天鹅等特色养殖业,形成特色鲜明,齐头并进的产业局面。
科技支撑,创新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应切实加强对林农的引导和服务,着力解决好政策咨询、技术支持、服务管理。进一步创新各项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群策群力的力量,调动林农主动进行林下经济开发的积极性。加强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扶持,整合资源,培育2~3个行业龙头企业,以品牌示范效益来带动行业的发展。同时,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与市场信息无缝衔接,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加强对林下经济产品的宣传推广。
壮大队伍,加强培训。大力提高林农的生态意识和市场意识,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林下经济从业队伍。在全县以生态立县,建设“苗俗长寿旅游名县”的总体思路下,积极实行“走出去,引进来”两条腿走路,通过“学、带、帮、传”等形式,搞好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培养适合现代林业发展的技术人才,使林下经济产业链不断拓展延伸。
完善机制,持续发展。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将有限的森林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既保障好林农正当合法收入,又遏制住森林资源的滥用,使林下经济能够循环发展。对于生态旅游、矿泉水开发利用等林下经济项目,政府财政可适当扶持或让企业预留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修复。根据群众自愿原则,可将当地林农吸收进来作为开发企业的股东或负责人,使林农积极参与生态保护。2013年,麻阳县委、县政府给予西晃山国有林场100万的专项财政支持,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很好地保护了生态资源。
试析林下经济产业的前景 篇4
【关键词】林下经济;产业;前景
0.前言
随着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森林面积的不断增加,林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密切。同时,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林农在短期内几乎无法从林业方面获得收益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林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以致成为不时出现的毁林现象的潜在诱因,这无疑是林业发展面临的必须破解的难题。所以,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势在必行。本文对林下经济产业的前景进行深入分析。
1.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1.1政策问题
林地有国有、私有等,属性多样;有天然林、人造林;有自己开发,有承包开发等多种形式。政府要制定有利于林权,林地流转等利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有关规定,规范林下经济的正常有序发展。
1.2统筹规划问题
由于林分不同,林象不一样,地形地貌多样,要选择适宜该林段的开发模式,比如说杨树小苗林段适宜种养什么,中、大苗林段种养什么,要科学规划,哪个区域发展什么,多大规模,何种方式开发应结合市场统筹。
1.3技术问题
由于是在林下开发,有光照强度,根群交叉,肥水分配,防虫防病,动植物间的矛盾等因素,要研究两种或多种植物或动植物之间的影响,兴利除弊,解决好有关技术问题,要进行示范推广。
1.4市场信息问题
由于农民对市场信息的来源渠道窄,较难把握准确的信息,与市场对接程度较低,林下资源的产品种类很多,包括浆果类、菌类和中草药等,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采和利用。还需要积极探索,掌握市场信息,开发新产品,政府要给农民提供信息,并对市场做一定的分析,按照市场需求和客户需要,给农民参考,有目标地组织精细加工生产,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和产业化。
1.5资金扶持问题
林下经济在我国还是起步阶段,政府要对有开发前景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包括财政投入、贴息贷款、基础设施建设、开拓融资渠道等。
2.加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2.1完善机制
各级相关部门应成立发展林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对发展林下经济进行规划、管理、指导和协调。各地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工作措施和奖惩办法。建立和完善目标考核责任制和激励机制,把目标分解到县(区)、镇,层层签订责任书,一级抓一级,责任到人,严格考核评比,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同时,实行包镇督导责任制。各县(区)农林部门对各地的乡镇实行分包督导,帮助建立示范基地,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组建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
2.2广泛宣传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的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组织群众参观学习,通过算对比账、算效益账,向广大群众展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和优势,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2.3合理布局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等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对林下经济发展区域进行合理布局,确定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努力探索和推广切合实际、适宜地区发展的林间种植、养殖模式,实施分类指导,提高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
2.4争取资金
加大对各类基地、大户的前期投入力度,重点向各类林下龙头企业、上规模生产基地倾斜,提高资金的使用回报效益和扶持效果。财政应根据工作需要,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每年列支一定的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快速发展。此外,要积极争取上级投资项目扶持,以高效林下经济为重点,带动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
2.5引进技术
由大专院校及农林部门等专家就当前林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关键技术进行现场授课,紧紧围绕林下经济,积极大胆引进推广适宜我市的林间种植新品种、新技术。成 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进行现场指导、答疑解难。通过各项培训指导,更好的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供适宜林间种、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等服务。
2.6示范带动
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立足当地实际,大力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为农户增收提供保障,保证农户或者专业户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户或者专业户种植、养殖热情。积极创造条件,培植重点龙头企业,并在技术改良、规模扩建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的支持。农林、科技等部门可选择有代表性的种养户作为基地或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
3.林下经济产业的前景展望
3.1提高了林地经济效益
发展林下经济不需要再占用其他土地资源,实现了畜禽、农作物和林木生长相互促进。在林下养鹅,每亩年纯收入近万元,在林下发展食用菌,1个15平方米的简易菌棚,每棚年收入可达500元,亩均收益近万元以上,是单纯种粮或种树效益的数倍甚至10倍以上。同时,在发展林下养殖的过程中,实现了畜禽养殖由庭院转到林地,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3.2促进了林地资源的稳定增长
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林地综合经济效益,使广大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调动了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林农加大了对林地的劳务肥水等投入,有效促进了林木生长,据调查:发展林下经济的树木与同等条件未发展林下经济的树木相比其生长可提高10%至15%。
3.3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建设
林下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林牧各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了一个以林荫经济、复合经济、集约经济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带动了畜禽养殖、食用菌种植及产品加工、保鲜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3.4展开了森林旅游产业
森林旅游以高含量的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的森林空气负氧离子和植物精气等生态因子为特色,将运动健身、休闲旅游与自然山水巧妙融合,本着“原汁原味、返璞归真、生态低碳”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休闲度假观光活动。 [科]
【参考文献】
[1]张磊.浅析林下经济的发展[J].华东科技,2013,02.
[2]赖昌巧.林下经济发展与存在问题探讨[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12.
浅谈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篇5
【关键词】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模式
1.林下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在林冠下开展林下养殖、种植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林下经济模式使林地成为既是生态保护带又是综合经济带,能变林业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林地的长、中、短期效益有机结合,极大地增加林地附加值。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而且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促进林、种、畜、牧业的协调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林下经济产业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主要通过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两种基本模式,选择适合林下种植以及养殖种类进行合理搭配。既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将林、农、牧等产业链条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的复合高效的独特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林下资源,改单一的木材生产模式为林禽、林菌、林畜、林间种植等复合经营模式,提高林业综合效益,进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2.1林菌模式
林菌模式即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平茹、双孢菇、鸡腿菇、毛木耳、金针菇、鲍鱼菇等食用菌,其主料为麦秸、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下料,可多茬轮种,技术成熟,市场潜力大,收益高,是荫蔽林地种植的首要模式。林下发展草菇,原料成本低,可以循环利用,种草菇后的培养基废料可作林地肥料,促进林木生长。
2.2林禽模式
可林间种植牧草发展奶牛、肉用羊等养殖业,也可在林内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特点,放养羊、鹅、鸡等。林牧模式是一项投人少、产出多、见效快、效益好的致富项目。应注意退耕还林还草一定要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的气候、土城等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
2.3林-草-牧复合经营模式
在郁闭度较高的林地,有选择地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如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卢梅克斯等优质饲草,年收3茬,可出售鲜饲草,也可放养畜禽,这种牧草不仅可以在幼龄林下套种,也可在郁闭的中龄林、近熟林下套种。
2.4林药模式
在林荫下种植耐荫性的中药材,如白芍、金银花、丹参、柴胡、板兰根等,生产技术含量不高,每亩年收入可达数千元。
2.5林粮模式
林粮模式下,农作物种植以绿豆、豌豆等杂粮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饮食对小杂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3.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条件下传统农作物单产增加的空间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依靠传统种植业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几乎不可能,而利用闲置林地把农村的一些多种经营项目转移可以开拓新的增收渠道。通过发展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可以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形成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同时也使林业综合效益得到不断提高,进而可以探索出一条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新途径。
3.1技术支持问题
我国当前林下经济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外关于种植以及养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草原生态系统,关于林下放牧和养殖对林地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还基本上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总结基础上,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没有针对林下不同经济模式进行系统深人的研究,并提出可操作的具体的技术规范。
3.2管理科学性问题
目前在实践中,林下资源开发利用还处在较原始的阶段,一般只是简单的采集、出售初级产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过程没有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产业链条不完整,容易造成生产无序化,缺乏品牌经营渠道的情况。再加上缺乏统一管理,没有科学技术指导,导致掠夺式采集,打破了生态平衡,使植物资源得不到休养生息,部分资源逐渐趋向枯竭。加之在管理上缺乏对林下经济产业的整体布局和区域分布,例如,林下养殖在区域分布不合理、局部或者总量养殖数量失控,就可能会造成动物疫病防控和生态环境冲击等问题。
4.林下产业经济模式的发展对策
4.1合理规划种植、养殖基地和加工基地
当前林下资源开发利用还处在较原始的阶段,以初级产品销售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根据区域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合理布局种植、养殖基地和加工基地,同时形成生产基地,依托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较好的龙头企业,实行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生产。
4.2政策扶持,建立长效推进机制
为了促进林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在政策、技术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要制定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或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的主动性。重点扶持龙头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建立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包括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各项管理规章等。增加科技投入并加强指导,对生产者和经营者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解决技术难题。
4.3实施标准化安全生产,提升产业化水平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科学规划一批规模化生产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形成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培育林下经济农产品品牌。
通过鼓励种植户、养殖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格局。积极倡办和扶持各种专业协会,充分发挥专业协会在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配合企业联系农户,扩大基地,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展林下经济产业。
4.4强化科技支撑,提供技术服务
加强与国家和省级农林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引进应用推广林下种养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根据区域性林地特点和生物安全需要,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区域,制定林下养殖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立足以生态为基础,建立林地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评价体系。持续开展林地生态环境评价。
【参考文献】
[1]顾晓君,曹黎明,叶正文,等.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8,24(3):21-24.
【林下畜牧经济】推荐阅读:
林下经济12-12
发展林下经济10-01
集体林下经济11-06
传统的林下经济09-24
林下经济发展10-09
林下经济发展改革07-03
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10-21
宁夏林下经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01-20
第十四师林下经济发展方略11-24
提高组织化程度 促进林下经济发展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