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养鸡

2024-09-21

林下养鸡(精选9篇)

林下养鸡 篇1

1 林地选择

一般以在中成林及林 (果) 树龄为3~5年的林地养鸡为佳, 其中以在林冠较稀疏、冠层较高, 树林荫蔽度在60%~70%, 且林地杂草和昆虫较丰富的中成林养鸡最为理想。枝叶过于茂密, 遮阴度大的林地, 其透光性差, 不利于鸡的生长。

未挂果、挂果不多的桃、梨等果林地适宜种草养鸡, 桑园、柑橘园、枇杷林也是养鸡的好地方。已经挂果的桃、梨等果树在挂果期会有部分果子落果后腐烂, 鸡食腐烂果后易中毒, 因此此类林地不宜养鸡。

2 品种选择

林下养鸡有“放养加补饲”的特点, 林下养鸡应选择通过国家和地方品种审定的品种及地方鸡品种间杂交、地方鸡血缘占75%以上的品种进行饲养。这些品种的鸡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觅食力强、耐粗饲, 其体型中等偏大, 毛色光亮, 胫高、细长, 冠大、脸红, 其品质优良、风味好。

3 饲料选择

林下养鸡可选择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饲料和添加剂进行饲喂。放养期间可补饲植物蛋白饲料, 鸡在肥育期应少用或不用鱼粉等动物性饲料, 并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的添加剂和有残留的兽药。此外, 可合理利用饲草、树叶、籽实、昆虫及微生物制剂发酵饲料、农副产品喂鸡。

林下养鸡, 鸡可觅食林地内丰富的虫、草、矿物质等, 以满足机体对这部分营养元素的需求, 而能量、蛋白质、微量元素等则需要通过补饲来获得。

放养鸡喜食豆科及细嫩牧草, 在建植饲草草地时, 除考虑饲草的耐践踏性外, 还应充分考虑鸡的食性, 应增加豆科和细嫩牧草的种植比例。适宜喂鸡的草种有如菊苣、紫花苜蓿、黑麦草、聚合草、紫云英、红三叶、白三叶、苦荬菜等。

4 养殖密度

可根据鸡所排放的氮、磷等物质的含量和林地土壤的自洁能力来确定林下养鸡的养殖密度。

林下养鸡在不破坏土壤环境, 实现良好生态循环的前提下, 以每667m2林地放养5只为宜。这是根据鸡粪排放的氮、磷量来确定的放养密度。

5 注意事项

林下养鸡除了搞好饲养管理工作外, 还要协调好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以使养殖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林下养鸡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林地资源, 不能以牺牲生态效益为代价来换取养殖效益。

进行林下放养时, 鸡的啄食和践踏能够导致林下植被发生机械性损伤, 当林下养鸡密度过大, 鸡对林木的根部进行刨食时, 会使林木根部裸露而造成损伤。研究表明, 林木养殖密度过大, 鸡的刨食行为对林下资源的破坏性很大, 情况严重时会造成林间寸草不生, 林下土地凹凸不平。

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 粪污排放量会超过土壤自身的净化能力, 土壤吸纳大量鸡粪后会形成氮、磷富集区, 土壤过度肥沃会破坏林下养殖的生态平衡, 影响树木的生长, 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发展林下养鸡业必须高度重视养殖对林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林下养鸡 篇2

木溪镇2014年林下养鸡项目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精准扶贫”这一主线,真扶贫,扶真贫,目前共发放鸡苗47350只,受益贫困群众164户,按照每只鸡利润60元,80%存活率计算,到12月将为群众带来近230万元收入,直接帮助700多人脱贫。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宣传发动,群众自愿申请,村级审核,乡镇把关的程序实施,并对符合条件的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支持,确保了林下养鸡项目取得良好的扶贫效益,现将林下养鸡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确保扶贫项目发挥效果。

为确保该项目的实施,我镇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镇长xxx同志任组长,并下设办公室抓好扶贫项目的组织实施,确保工作层层抓落实。无论开会还是下村,书记和镇长都会要求各村一定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严格把关,确保贫困群众受益,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正是领导的重视,扶贫工作在推进过程中才能严格按程序实施,确保了该项目效益明显。

二、部门联动,确保扶贫项目环环相扣。

扶贫项目要实施好,单靠扶贫办是不行的,在林下养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镇按照上下一盘棋思想,各个部门联动,确保扶贫项目环环相扣。具体分工是,各驻村干部和村级确保养鸡项目宣传入户,让每一个群众都要知道林下养鸡扶贫项目,并认真核实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对申请人是否符合养殖条件进行评估,确保上报到镇里的养殖户都是有责任心、有养殖条件的。镇扶贫办负责对各村上报名单进行抽查,如果发现有不符合养殖条件的申请户立即取消该户养殖资格,并由镇纪委对村两委和驻村干部约谈,有效避免村级弄虚作假。农业技术推广站则负责提供技术服务,对符合养殖条件的贫困户进行前期技术培训和后期技术跟踪服务,确保存活率。

三、精准扶贫,确保养鸡项目真扶贫。

在林下养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镇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目前发放鸡苗47350只,受益群众164户,其中163户是贫困户(1户为参战退伍残疾军人)。我镇创新扶贫模式,提升扶贫效果,其中田溪村村民钟华与贫困户杨秀武等8户贫困户签订了利益联结合同,目前养鸡存活率达到92%,极大的提高了群众的养殖积极性。按目前镇远市场该品种鸡的价格是25-28元每斤,每只鸡可以长到4-5斤计算,平均每只鸡的养殖成本为12元,到年底将为群众带来近230万元的收益,直接帮助700多人脱贫。通过该项目的辐射带动,老百姓的养殖技术将得到极大提高,为下一步把我镇打造为林下养鸡大镇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跟踪服务,确保养殖见效益。

我镇在实施林下养鸡项目时,通过宣传发动,认真审核,确保那些有养殖条件和养殖意愿的人成为受益群体,在鸡苗发放前和发放后专门对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农业服务站全程技术指导,让每一个养殖户掌握养殖技术,确保了养殖见效益。

五、存在问题。

我镇现有四个一类贫困村,二个二类贫困村,是二类贫困乡镇,贫困人口多,通村通组公路基本都没有硬化,群众出行极不方便,希望加大小康路建设的资金投入。部分养殖户、种植户技术水平偏低,造成了扶贫资金的浪费。

六、下步打算。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加大养殖、种植技术的培训,以养殖和种植为平台,提高贫困群众的种养殖技术,创新扶贫模式,积极鼓励有技术有资金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利益联结模式,积极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早日实现小康社会。

林下养鸡 篇3

一、选好鸡品种

发展林下生态养鸡,以选本地品种鸡为主,可在本乡境内的村、村民组或邻近乡(镇)选择个体大、肉质好、生长快速和抗病力强的品种,通过杂交改良,用种蛋进行人工孵化或让母鸡自行孵化,逐渐淘汰个体小、生长缓慢、抗病力差的个体。尽量不养殖外地引进的大型肉鸡品种,引进的肉鸡虽然个体大、生长快速、饲料报酬高,但肉质、香味及口感均极差,不受消费者的欢迎,售价非常低;但可以用引进的大型肉鸡的公鸡与本地母鸡进行杂交,选育出优良杂交后代进行放牧饲养,可改善鸡肉品质。

二、挑好放养场地

农户可选取竹林地、丘陵及退耕还林地等作为放养场地,在夏秋季还可将鸡赶到玉米地、高粱地及牧草地中进行放牧,或到收割后的庄稼地放牧,让鸡采食林下、田地中的昆虫、野草及各种腐殖质。这样养成的肉鸡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售价也较为可观,每千克活鸡达到30元以上,纯饲料喂养的肉鸡每千克售价在16元左右,价格相差一倍左右。

三、配套人工育虫方法

农户可采取人工育虫方法来解决鱼粉等动物性蛋白饲料缺乏的突出问题,在饲料中加入10%的昆虫,可提高肉鸡增重15%。

1. 鸡、牛粪育虫法。养鸡户可将鸡粪或牛粪收集起来晒干、捣碎,再混入少量米糠、麸皮,用稀塘泥(鱼塘底部的泥最好) 拌匀,堆制成直径1.5~2米、高1~1.2米的圆堆,顶部做成凹形,上面用草帘或乱草覆盖严实,每天浇水(用淘米水更好)2~3次,使粪堆内保持半干半湿状态,15天左右便可育出大量的虫蛆,翻开草帘驱鸡啄食,虫子被吃完后再堆起鸡粪或牛粪,2~3天后又会育出许多虫蛆,可以继续喂鸡。如此循环,每堆能生虫多次。

2. 酒糟、麸皮育虫法。夏秋季选择潮湿的林荫地等处,挖一个深约0.5米的土坑,在坑底部铺一层掺入少量生石灰的稻草,然后将稻草或麦秆、玉米秸秆铡短为5~6厘米长的小段,加水与杂草、酒糟、麸皮拌匀后再放入坑中,上面用细土盖严盖实。在气温30℃以上时,15天左右便可生出虫蛆喂鸡。

以上人工育虫的方法,应视饲养鸡的数量,在林下制作多处育虫点,以满足肉鸡采食的需要和降低养殖成本。

四、加强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

1. 饲养管理。一是做好对新进(孵化)雏鸡的饲养管理。育雏室内温度是否适宜,可根据雏鸡的活动情况和叫声来加以判断:温度适宜时,雏鸡表现活泼,食欲旺盛,饮水适度,均匀地散布在育雏栏(舍)的周围;温度过低时,雏鸡相互挤在一起或聚集在热源处(火炉旁),并不断发出长而尖锐的叫声;温度过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处(火炉旁),表现张口呼吸,食欲减退,频频饮水,发出高而短促的叫声。二是控制林下生态养鸡的密度。一般每亩不超过50羽,每群以50~100羽为宜,并实行公、母分群放牧。三是掌握好放养时间。雏鸡脱温后(一般60日龄以上),白天气温不低于15℃开始放牧。放养初期每天2~4小时,以后逐渐延长。初进放牧地用活动围栏将鸡群限制在较小范围内,以后逐渐扩大面积。鸡只从放养到上市销售,饲养时间应在9个月以上,时间过短不利于鸡肉风味的形成,活鸡体重应达2~2.5千克。

2. 疫病防治。一是加强育雏场地、放牧场地的消毒灭源。做到每天对鸡舍内外粪便、尿液及污物进行清扫,并放入沼气池或其他化粪设施内无害化处理,或堆集发酵处理;每10天或15天必须彻底消毒鸡舍及场地1次,随时保持养殖场环境的清洁卫生。二是加强传染病的防治。3日龄用新支二联活疫苗(Ⅱ+H120) (支气管传支型)点眼,1羽份/只;7日龄用新支二联活疫苗(L+H120)(肾型传支型)点眼,1羽份/只;12日龄用传染性法氏囊中等毒力活疫苗饮水,2羽份/只;20日龄用新支二联灭活苗饮水,2羽份/只;30日龄用传染性法氏囊中等毒力活疫苗饮水,2羽份/只;40日龄用鸡新城疫II系苗滴鼻,1羽份/只;2月龄时进行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注射,1羽份/只;3月龄时用鸡新城疫I系苗免疫,1羽份/只。三是进行寄生虫病防治。在雏鸡2月龄左右时,应进行鸡异刺线虫、鸡蛔虫、鸡绦虫的驱除,更应注意鸡球虫病的预防性驱除工作。驱虫药物选用伊维菌素粉、氯苯胍、丙硫苯咪唑、左旋咪唑等,但必须严格按说明书说明进行饲喂,严禁超量使用,并掌握好停药期。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农业服务中心 邮编:563112)

林下养鸡技术 篇4

1.1 育雏保温

饲养雏鸡阶段对温度的要求非常严格, 鸡1~3日龄时地面温度, 冬天应不低于35℃, 以后温度每周下降2~3℃, 到20日龄时保持地面温度不低于28℃, 到30日龄时保持地面温度不低于25℃, 35日龄后保持地面温度不低于20℃。

1.2 中大鸡保温

冬天中大鸡饲养温度保持在20℃以上。中大鸡的保温不能单靠把鸡舍全部密封起来, 这样会降低舍内空气的质量, 引发呼吸道疾病。

1.3 扩栏与保温

扩栏要逐步进行, 冬春季节一般5 d扩栏一次, 扩栏在气温较高的中午进行为好。扩栏后气温大幅度下降时要及时保温。

2 通风管理

2.1 鸡舍外帐幕要自上而下钉挂, 方便打开通风, 舍内搭建屋中屋, 薄膜与薄膜交接处不能固定死, 要能开合, 方便透气。

2.2 冬天随着鸡的生长, 鸡机体调节温度的能力逐步增强, 所以在管理上要从加强保温向加强通风过渡。从小鸡到大鸡要遵循从内到外、从上而下, 时间由短到长, 打开范围由小到大的原则打开屋中屋薄膜、鸡舍外围帐幕加强通风。

2.3 保温棚内的温度偏低时, 应靠加大烧煤量来提高温度, 而不能依靠密封保温棚提高温度, 否则会导致缺氧或诱发法氏囊病、肾型传支、大肠杆菌病等疾病。

2.4 及时换气。利用加料的时机, 把保温棚天面的裂缝拉开、拉宽, 每次打开裂缝15~30 min, 以排放废气, 换入新鲜空气。中午气温高时可开大窗户换气。

衡量保温棚内温度正常及换气良好的标准是:鸡只在保温棚内散布均匀, 无张口呼吸、打堆现象;保温棚内无较浓的氨气味及天面无水珠、无灰尘。

3 消毒管理

3.1 空舍期消毒

3.1.1 舍内消毒。

舍内按“一扫二冲三喷四空置”的步骤消毒。第一步“扫”:在出栏一批鸡后, 把舍内的料桶、饮水器等用具拆出, 将鸡粪铲净, 然后清扫地面及扫除舍内的蜘蛛网、羽毛等。第二步“冲”:用清水把鸡舍彻底冲洗干净。第三步“喷”:鸡舍冲洗晾干后, 用消毒液喷洒, 一般每100 m2鸡舍至少要喷200~300 g消毒水。消毒要轮换使用4~5种消毒液, 用一种消毒液喷洒3~5d后, 再用另一种消毒液喷洒消毒, 消毒药的兑水量按说明使用。第四步“空置”:喷洒消毒后, 让鸡舍自然晾干, 并空置一段时间再进下批鸡。

3.1.2 舍外环境消毒。

将鸡舍四周的排水沟修整好, 并排除积水。清扫活动场所, 晴天用3%烧碱对鸡舍四周泼洒, 几天后再用其他消毒药进行喷洒消毒, 隔一段时间后, 用20%生石灰水泼洒。

3.1.3 用具消毒。

先把用具清洗干净, 再用无色的、腐蚀性小的消毒液 (一般选用季胺盐类) 浸泡半小时以上, 然后搬入已消毒的鸡舍放置。

3.2 饲养期消毒

出入人员及车辆消毒:鸡场入口设消毒池, 消毒池内保有洁净有效的消毒液, 人员进出必须经过消毒池消毒。运料等车辆进入鸡场应在入口处进行喷洒消毒。

3.2.1 带鸡消毒。

选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 按说明进行稀释后装入喷雾器内, 进行带鸡喷雾消毒。喷雾时喷头距离鸡的高度至少要在1 m以上, 且喷头要朝上。

3.2.2 熏蒸消毒。

用小铁罐或小口玻璃瓶装上醋酸或过氧乙酸后, 均匀地 (每1 000只鸡一个) 悬挂于鸡舍内 (距地面约1 m高) , 让其自然挥发。

3.2.3 饮水消毒。

每隔5~7 d进行一次饮水消毒 (免疫前后不进行饮水消毒) , 选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兑水供鸡饮用。

4 垫料管理

4.1 雏鸡阶段使用禾草作垫料。把禾草切成10~15 cm长后, 平整地铺在已洒有一层薄谷壳或木糠的地面上, 中大鸡使用谷壳或木糠作垫料。冬春季垫料厚度要达到3 cm以上, 夏秋季垫料厚度以1 cm为宜。

4.2 常清理、更换潮湿结块的垫料, 一般每5~7 d更换一次。如果鸡舍太潮湿, 可在地面上先洒少量生石灰, 然后再铺垫料。饮水器周围垫料最易受潮, 应注意随时清理、更换。

5 分群管理和断喙

5.1 分群要求

在接种疫苗和断喙时按强弱、大小分群, 同时适时进行公母分群。

5.2 断喙要求

鸡饲养到15日龄左右进行断喙, 断喙以喙尖至鼻孔为距, 上喙剪去1/3~1/2, 下喙剪去1/4~1/3, 上喙和下喙一定要齐平。断喙前鸡群喂VC和VK3, 以防应激, 断喙后2~3 d内可喂红霉素、严迪等预防呼吸道疾病。

6 饲喂管理

6.1 先饮水后开食

进雏后先饮5%糖水加开食补盐, 2~4 h后喂料, 弱鸡人工辅助喂水。给雏鸡喂料要少喂勤添, 雏鸡3日龄前饲喂要求使用开食盘 (6个/千只鸡) 和小料桶 (5个/千只鸡) , 4日龄后逐步换上正常料桶。1~7日龄要求饲喂6餐/昼夜, 8~20日龄要求饲喂5餐/昼夜, 20日龄以后饲喂4餐/昼夜, 每餐之间料桶空料0.5~1 h。

6.2 舍外饲喂

天晴放鸡时, 舍外要放置一定数量的料桶及饮水器, 一般4个料桶/千只鸡, 2个饮水器/千只鸡。

7 放养管理

林下养鸡寄生虫病防治 篇5

1.1 鸡球虫病

鸡球虫病是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性原虫病。所有日龄和品种的鸡对球虫均有易感性, 以l5~50日龄雏鸡最易感染,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病愈雏鸡生长发育受阻, 成年鸡多为带虫者。

饲养管理不良和营养缺乏能促使本病发生。本病多在温暖、潮湿的季节流行, 拥挤、潮湿或卫生条件恶劣鸡舍的鸡易发本病。急性型病例主要由柔嫩艾美尔球虫引起, 多见于雏鸡, 病初鸡精神沉郁, 羽毛松乱, 不喜运动, 食欲减退, 排水样稀粪, 并带有少量血液, 泄殖腔周围羽毛被稀粪所污染。剖检可见两侧盲肠显著肿大, 外观呈酱油色或暗红色, 肠腔内充满凝固的新鲜的暗红色血液, 盲肠上皮增厚或脱落。慢性型病例多见于2-4月龄鸡或成年鸡, 其临诊症状不明显, 病程较长, 病鸡逐渐消瘦, 产蛋量减少, 间隙性下痢, 但死亡较少。

1.2 鸡组织滴虫病

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的盲肠和肝脏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其以导致病禽肝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 又称盲肠肝炎或者黑头病。本病温暖、潮湿的夏季多发, 以4~6周龄小鸡最易感染。病鸡呆立, 食欲减退, 下痢, 排出淡黄色或淡绿色的恶臭粪便, 急性病例排血便或血液, 部分病鸡冠、肉髯发绀, 呈暗黑色。剖检可见一侧或两侧盲肠肿胀, 内腔充满浆液性或出血性渗出物, 渗出物常形成干酪状的盲肠肠芯, 间或盲肠穿孔, 引起腹膜炎, 肝脏肿大, 呈圆形或不规则形, 其中央稍凹陷、边缘稍隆起, 呈淡黄色或淡绿色。

1.3 鸡白冠病

白冠病是由鸡住白细胞虫属的原虫寄生于鸡的血液细胞和内脏器官组织细胞所引起的疾病。本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 其与吸血昆虫蚋和蠓的活动季节一致。雏鸡感染和发病较严重, 常见大批死亡, 成年鸡发病率低, 症状轻微, 多数为带虫鸡, 是本病的传染源。病鸡主要症状为死亡前口流鲜血, 贫血, 鸡冠和肉垂苍白, 常因呼吸困难而亡。中鸡和成年鸡感染后症状较轻, 其鸡冠苍白, 消瘦, 排水样白色或绿色稀粪, 病中鸡发育受阻, 成年鸡产蛋量下降, 甚至停产。剖检病鸡可见全身皮下出血, 各内脏器官肿大、出血, 尤其是肾、肺出血最严重, 胸肌、腿肌、心肌和肝、脾等器官上有针尖至粟粒大的白色小结节, 其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

1.4 鸡绦虫病

鸡绦虫病是由戴文科、赖利属的四角赖利绦虫、棘沟赖利绦虫、有轮赖利绦虫和戴文属的节片戴文绦虫寄生于鸡的小肠所引起的。本病各日龄鸡均易感, 以放养鸡群最易感染, 17~40日龄的雏鸡易感性强, 发病后死亡率高。赖利绦虫为大型虫体, 大量感染时其积聚成团, 导致肠阻塞, 甚至造成肠破裂而引起腹膜炎, 其代谢产物被鸡吸收后可导致中毒及出现神经症状。病鸡粪便稀薄, 有黏液, 食欲减退, 渴饮增加, 精神沉郁, 头颈扭曲, 产蛋量明显下降或停产, 最后衰竭而死。病死鸡肠黏膜增厚、出血, 肠腔内含有大量恶臭黏液。棘沟赖利绦虫寄生时, 鸡十二指肠壁上有结核样结节。

1.5 鸡蛔虫病

鸡蛔虫病是由禽蛔科、禽蛔属的鸡蛔虫寄生于鸡的小肠内所引起的。鸡蛔虫是寄生于鸡体内的最大的一种线虫, 3~4月龄鸡群易感, 一岁以上成年鸡对其有一定抵抗力, 但往往为带虫者。不同品种的鸡易感性不同, 肉鸡比蛋鸡抵抗力强, 土鸡比良种鸡抵抗力强。感染性虫卵可被蚯蚓摄食, 鸡采食蚯蚓后可发生感染。雏鸡感染后表现为精神萎靡, 羽毛松乱, 双翅下垂, 便秘、下痢交替, 有时排出带血粪便或虫体。成年鸡感染后多不表现症状, 产蛋鸡感染后可影响产蛋率。剖检可见患鸡肠道内有虫体存在, 肠黏膜上有出血性炎症。

1.6 禽皮刺螨病

皮刺螨病主要是由皮刺螨科皮刺螨属的鸡皮刺螨和禽刺螨属的林禽刺螨与囊禽刺螨等多种螨虫所引起的一种体外寄生虫病。鸡皮刺螨白天藏于隐蔽处, 夜间侵袭叮咬宿主, 吸食血液。螨虫严重侵袭可使病禽日渐消瘦、贫血, 有痒感, 产蛋量下降, 皮肤出现小红疹, 螨虫还可传播禽霍乱和螺旋体病。

1.7 禽虱病

寄生于禽类的虱称为羽虱, 常见的有鸡羽虱、鸡体虱、鸡圆羽虱、广幅长羽虱和巨角羽虱等。羽虱是禽类体表的永久性寄生虫, 常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且寄生部位也比较恒定。羽虱以羽毛、绒毛及表皮鳞屑为食, 可导致病禽奇痒和不安, 造成其羽毛折断, 引起食欲不佳、消瘦和生产力降低。严重感染时, 雏鸡生长停滞, 甚至死亡。

2 防治

2.1 强化饲养管理

林下放养应选择通风、透光、排水通畅、未被污染的缓坡林地。圈舍应修建在交通便利、远离市区、背风向阳、排水通畅、干燥、通风, 地面相对平坦的地方。坚持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合理规划每批次鸡群的放养范围, 杜绝混养,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给鸡提供优质的全价饲料和清洁的饮水。

日常饲养要注意观察鸡群的采食情况、精神状态和粪便状况, 出现寄生虫病时应及时对症治疗。鸡群转舍或上市后, 鸡舍必须彻底清扫与消毒, 其户外活动场地应铲去表层土壤, 换上混有生石灰的干净新土, 有条件的最好实行场地轮换饲养。

2.2 科学合理驱虫

养鸡场应根据场内鸡群寄生虫病的感染、流行情况制订驱虫计划, 选用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驱虫药物在寄生虫成虫排卵或排出卵囊、包囊之前进行驱虫。大环内酯类 (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多拉菌素等) 侧重于驱杀体内线虫和皮肤上的节肢寄生虫, 芬苯哒唑、左旋咪唑、吡喹酮等对体内吸虫、绦虫有效, 鸡球虫 (原虫) 病宜选择磺胺类药物、聚醚类抗球虫药、地克珠利等进行防治。球虫极易产生耐药性, 临床上要选择2~3种不同种类的抗球虫药交替使用或联合使用。对鸡螨病和虱病可用拟除虫菊酯类药, 如溴氰菊酯或杀灭菊酯等喷洒。

驱杀鸡体内寄生虫的同时也要驱杀体外寄生虫。体外寄生虫不仅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也会传播疾病。鸡体外寄生虫的预防常采用沙浴法, 即在运动场上挖一浅池, 用10份黄沙加2份硫黄粉拌匀放入池内, 任鸡沙浴, 圈舍及周边环境配合喷洒灭虱精溶液等可杀灭鸡体外寄生虫。

林下养鸡综合技术措施探讨 篇6

关键词:林下养鸡,关键技术,科学饲养,疾病防治

林下养鸡又叫生态养鸡, 是近年来新兴的养殖模式, 可生产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绿色食品。随着集体林权制度的不断深化及其配套设施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林下养鸡模式不断发展, 成为巩固和扩大林改成果,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一种重要方式。林下养鸡还是一项环保生态型的农业生产技术, 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国内林下养鸡方式单一, 养殖水平偏低。推广林下养鸡关键技术, 提升养殖水平, 对促进传统林下养鸡方式向科学饲养方式转变, 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1 林下养鸡的优缺点

随着我国林下经济发展政策的逐步深入, 林下养鸡成为一大热门, 相对于集约化养殖模式而言, 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 林下养鸡是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形成害虫-杂草-鸡-树林一个生态链循环, 既能减少环境污染, 又能给林地提供长效、优质的肥源并促进林地林木的生长; (2) 与笼养肉鸡比较, 林下养鸡投资低、生产成本少, 可节约1/2以上的饲料; (3) 林下养鸡采用散养方式, 主要以野草及昆虫等天然活性饵料为饲料, 散养鸡活动范围大, 具有肉质结实、味美、脂肪少及无公害的特点, 价格比笼养肉鸡高, 且销路好; (4) 林下养鸡产生的鸡粪是天然的有机肥料, 能促进树木生长, 放养过程中林中的野草和昆虫被鸡采食, 因此可保护树木, 降低农药的使用。当然, 林下养鸡也存在缺点, 如饲养量过大, 造成整片林地的损坏;疾病控制和治疗实施难度大;由于林地过大, 防盗工作开展难等。

2 林下养鸡的关键技术

2.1 林地选择

林 (果) 地的选择主要考虑污染、光照、坡度和水源等问题。饲养地点的选择满足以下条件: (1) 远离城市, 距公路主干线、工厂和居民区500 m以上的较安静的林地; (2) 最好选择林冠较稀疏、冠层较高, 且树林隐蔽度在60%~70%, 有利于杂草和昆虫生长的中成林 (树林茂密度和遮阴度大的林地, 透光性必然很差, 不利于鸡的生长) ; (3) 坡度控制在35°以下, 低于25°的养殖效果最佳; (4) 林地要有充足的清洁水源, 最好选择在水库附近; (5) 果林养鸡需注意果实自然脱落后腐烂变质, 鸡采食后易引起中毒。

2.2 场地建设

饲养场地通常以每10亩林 (果) 地为1个放养小区。为避免不同小区间鸡疫病传播, 每个小区用栏网隔开, 高度1.5 m, 网孔直径不大于3 cm, 材料可选用铁丝或尼龙网。放养小区内选择相对安静、背风干燥及平坦的地方建设鸡舍, 利用砖瓦、稻草和树枝等材料搭建高1.8~2.5 m的鸡舍, 墙面多设窗户, 以调节舍温和通风换气;在舍内距地面50 cm左右用木条或竹条做成高床活动层板, 可避免鸡与粪便直接接触, 也便于清理。多设料槽和饮水盘, 一般每个小区设置3个以上的喂料点, 避免造成区域性养殖密度增加。林下饲养可采用自繁自养的方式, 在距住房和饲料房较近的地方建设育雏舍, 保证室内通风和保暖等。在较大的树林, 可采用林下分区轮放, 在小区内种植优质牧草, 实现种养结合, 减轻林地的压力, 并可提高林地的利用率, 有利于鸡只的生长。

2.3 品种与饲养密度

地方土鸡具有极强的山地适应性、耐粗饲、勤于觅食和高抗病力等特点, 在林下养殖中利用较多。地方土鸡生长速度较慢, 一般5月龄2~2.5 kg, 成年时毛色光亮, 鸡冠红大, 胫高、细长, 鸡肉风味好, 适合营养滋补及家庭消费。饲养密度可根据鸡的氮和磷等物质的排放量、林地土壤自洁能力及承受能力来确定, 一般每亩林地饲养50~100只为宜, 每个小区饲养数量应低于1 000只, 不然会出现鸡只啄羽、啄肛和脱毛等情况发生。每个鸡舍成年鸡养殖密度不能超过5只/m2, 且每栋鸡舍面积在60~80 m2较好。

3 林下养鸡科学饲养

3.1 育雏期

3.1.1 育雏管理:

育雏期管理是养殖成败的控制性因素, 不仅影响鸡成活率, 而且直接影响成年鸡后期生长性能和抗病能力。育雏期40日龄左右是养鸡的关键时期, 此时雏鸡具有群居胆小、体温调节能力差、抗病能力弱和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应针对其生长发育特点进行管理, 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雏鸡生活率、强健体质、减少弱雏, 为后期饲养奠定基础。

3.1.2 育雏环境控制:

良好的卫生环境是育雏的关键性因素, 控制好育雏舍内的温度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和提高鸡成活率。着重控制前3周鸡舍温度, 第一周鸡舍温度控制在30~32℃, 此后每周递减2~3℃, 直到舍温与外界温度吻合时停止加温。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强度有助于延长采食时间和加快生长速度, 可以采用间歇式和连续光照法, 合理控制光照。在保证舍内温度的前提下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防止鸡舍内氨气中毒, 并保证供氧充足。控制好鸡舍内的湿度, 适宜的湿度有利于雏鸡健康生长, 1周龄前湿度控制在60%~65%, 1周龄后适当降低湿度, 并在阴雨天注意防潮。此外, 还应做好消毒工作, 鸡苗进入育雏舍前, 对鸡舍进行全面的消毒, 以后利用百毒杀、酚制剂等药品定期消毒。

3.1.3 育雏饲养管理:

育雏阶段选用品质良好的全价肉小鸡料定时定量投喂, 并严格控制投喂量, 晚上注意开灯, 任其自由采食。饲喂量和频率根据以下要求:1日龄雏鸡3 g/d, 此后每天加2 g;2~4周龄约3 h喂料1次;5周龄约4 h喂料1次, 日喂料5次。同时, 保证饮水干净充足。注意雏鸡开食 (给雏鸡第一次投料) 和开水 (雏鸡第一次饮水) 的时间和状态。

3.1.4 育雏期免疫:

在育雏期应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 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若规模较小的养殖户没有自己的育雏设备, 应选用正规种鸡公司的鸡苗, 并在引进养殖场地前, 做好全程的免疫接种。若具备育雏设施, 应根据本地区的家禽疫病流行情况, 合理制定本场的免疫程序。必须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批文批号的疫苗, 并切实做好疫苗的保存和运输工作, 保证疫苗的使用效价。参考免疫程序如下:1日龄注射马立克疫苗, 5日龄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滴鼻、点眼, 9日龄新城疫Ⅳ苗滴鼻、点眼, 12日龄法氏囊育苗饮水, 22日龄传染性法氏囊中毒疫苗饮水, 26日龄新城疫Ⅳ苗饮水和副粘-禽流感灭火苗注射, 30日龄鸡痘苗刺种, 40日龄传染性支气管炎H52疫苗饮水。

3.2 放养期

3.2.1 成鸡的放养:

林下放养最佳时期在4~10月, 这段时间林地杂草丛生、昆虫繁衍旺盛, 可为鸡群提供充足的生态饲料。放养前, 应对林地及育雏舍进行彻底消毒, 将周边垃圾杂物清理干净, 为鸡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放养前期应加强鸡群调教, 以投喂饲料逐步引导鸡群自由走出舍外, 可采用敲料桶或吹口哨等固定的方式进行归牧调教, 形成条件反射后便于放牧, 切不可强行赶出赶入。从育雏到育成需进行换料, 在转群一周内换为育成鸡饲料, 每天可换料1/3。在转群期间, 应在饲料中双倍添加维生素, 并在水里添加电解多维, 以减少应激对鸡群的影响。

3.2.2 放养鸡饲养管理:

坚持以放牧为主补料为辅, 补料主要补充谷、麦、麸类饲料, 青绿饲料, 蚯蚓等蛋白质饲料, 坚持定人放养、定时定点喂料, 2次/d, 雷雨期停止放养。放鸡后和收鸡前投喂大鸡全价料。随鸡日龄增长, 应增加补料量。同时提供充足的应用水, 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大蒜水、0.01%高锰酸钾等低毒安全消毒药进行消毒。

3.2.3环境控制及驱虫:

保持饲养区内的环境卫生, 做好灭鼠、灭虫和驱赶野鸟等工作, 鸡群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饲养区垃圾及废弃物等统一回收集中处理;严禁从市场购买任何畜禽产品在饲养区内食用;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参观或进入饲养区;对淘汰鸡、病死鸡及时统一清理;应备几种消毒药轮换使用, 定期对饲养区进行消毒。

林下养鸡受外界影响较大, 放养鸡容易感染寄生虫, 所以放养过程中要严格做好驱虫防疫工作。

4 林下养鸡的疾病预防

4.1 林下养鸡过程中的疾病预防

林下养殖鸡活动范围广, 身体健康, 抗病力强, 较少发生呼吸道疾病、“胸腿病”、“肉鸡腹水综合症”、“鸡脂肪肝综合症”等疾病。林下放养时, 鸡疾病控制较难, 疾病传播快且范围广, 因此必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搞好场区环境卫生、做好消毒工作、控制人员进出及做好饲养管理等工作是预防疾病发生的前提。同时, 场区必须坚持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控制传染链, 降低鸡的发病率。鸡出栏以后, 做好清场处理, 对场区内所有用具进行消毒暴晒, 清除垃圾杂物, 必要时松土撒新鲜生石灰消毒, 再进行压实。

4.2 几种常见的疾病及治疗

4.2.1 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俗称鸡瘟, 属于鸡病毒性疾病, 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难治愈, 是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可用抗鸡新城疫高免血清肌注, 1 d 1次, 每次0.5~1 m L/kg, 连续2~3 d。再用抗鸡新城疫高免卵黄注射液分点肌注。1次/d, 连用2~3 d, 每次1~2 m L/kg。停药后10 d和20 d左右, 分别用新城疫Ⅱ系弱毒冻干苗滴鼻点眼各2滴, 并用Ⅰ系弱毒冻干苗按1∶500系稀释后, 肌注1 m L/只。

4.2.2 鸡大肠杆菌病:

鸡大肠杆菌病属于鸡细菌性疾病, 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 死亡率较高, 主要症状是肠道充血。治疗时用复方禽菌灵、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氟哌酸、磺胺类等药, 应先做要敏试验, 选择敏感药物。

4.2.3 鸡球虫病:

鸡球虫病是一种原虫病, 属于鸡寄生虫病, 如没及时预防, 死亡率可高达20%~50%。雏鸡易发病, 发病鸡临床表现为精神萎缩, 羽毛松乱。可用球克、球痢灵等药物按照说明配入鸡饲料中喂食3~5 d。

4.2.4 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其主要传染源是鸡自身带菌。雏鸡发病特征是白色下痢和急性败血症死亡, 发病率高, 会导致引起大量死亡。成鸡多为慢性进过或隐性感染, 常无明显症状。可用“加味禽菌灵散”或“白头翁散”拌料喂鸡5 d至痊愈。

参考文献

[1]罗林钟, 邓增祥.环保型稻鸭共生技术.农家顾问, 2008 (05) :46-47.

[2]刘彦金, 韩国利, 杜奎, 等.速生杨紫花苜蓿立体间作模式初探.河北林业科技, 2006 (05) :11-12.

[3]赵静, 李海燕, 唐伟斌.山地果园散养生态鸡技术要点.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8) :102-103.

[4]庾雪梅, 漆亚芝.林下肉鸡饲养管理技术.广西畜牧兽医, 2011 (02) :90-92.

[5]谭诚.浅析林下养鸡饲养管理技术.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 (09) :79-80.

[6]郭传山.秦巴山区林下养鸡技术.畜牧兽医杂志, 2011 (03) :71

提高林下养鸡效益的技术措施 篇7

1 场地选择

林地的选择最好远离人口密集区,交通便利,地势高燥,通风光照好,有充足清洁的水源,地面土质以砂壤土或壤土为好,非疫源区牧地还应避开候鸟迁徙路径。

2 建好鸡舍

在牧地中段,选择避风平坦处,用砖木、油毛毡、稻草等价廉的材料搭成高2.1~2.4 m的简易鸡舍,地面铺砂土或用三合土(黄土、细砂、石灰各1/3,用水湿润夯实)。鸡舍要经济实用,既有利于保温,又有一定的通气性。舍内的饲养密度以15只/m2为宜(根据季节调整)。鸡舍坐北向南。

3 选好品种

林下养鸡以放牧为主,舍饲为辅,饲养管理较为粗放,应选择适应性强、耐粗饲、勤于觅食的地方杂交鸡种饲养。鸡苗来自同一个种鸡孵化场,养鸡场只能饲养同一个品种的鸡,这样有利于疾病防控。

4 适时放牧

放牧在育雏结束后开始较好。将牧地划分为几个区,15天左右轮牧一次,放养规模300~500只/667 m2。刚开始放牧时,可在饮水中加入抗应激药物,放牧初期应加强调教,便于以后管理。鸡放牧的头几天,料槽和饮水器应放在鸡舍附近1.5 m左右处,使其熟悉环境,按原来的次数饲喂,以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根据林地虫草情况,逐步过渡到早、中、晚补饲。天气晴好时,清晨将鸡放出,傍晚时将鸡唤回鸡舍。若遇气候骤变、刮风下雨,应及时将鸡唤回,防止感冒。根据我们的经验,寒冷的冬季不适合林间放养,炎热的夏天应做好鸡群的防暑工作。

5 防止鼠害,搞好环境卫生

搞好场区内的环境卫生,定期进行防鼠灭鼠,场区垃圾统一回收集中处理,鸡场内及周边严禁饲养其它畜类或鸟类,淘汰鸡、病死鸡及时统一处理出场。严格控制场内人员进出鸡场,谢绝参观。大门口应有消毒池,进出鸡场最好更衣换鞋。运送饲料的车辆必须经过严格彻底喷雾消毒后方可入场。

6 定期消毒

饲养期间,在牧地范围和周边每周带鸡消毒一次,带鸡消毒时不能用对鸡呼吸道刺激较大的消毒药。鸡场用具每周浸泡消毒一次。

鸡出栏后,场内所用器具浸泡消毒,清除场内杂物和垃圾,地面用石灰乳泼洒消毒,场内和周围树木用新鲜石灰乳刷白树干或喷洒消毒药。最后将牧区封闭15天左右,准备下一批次。

消毒是预防和消灭鸡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消毒的药物很多,饲养场应多备几种消毒药,消毒时轮换使用,本着经济、安全、有效的原则,根据消毒对象选用消毒药物。(1)生石灰:加水配成10%~20%的石灰乳,适用于鸡舍墙壁、牧地树干、地面及道路等消毒。(2)火碱(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能杀死细菌、病毒和芽孢。2%的水溶液可用于鸡舍、器具等消毒,并适用于门前消毒。(3)漂白粉:杀菌力较强,能杀死细菌、病毒和芽孢。3%~5%的新鲜澄清液可用于消毒鸡舍、用具及排泄物等。饮水消毒的用量为1 ∶500 000。(4)来苏尔:杀菌力强,但对芽孢无效。3%~5%的水溶液可供鸡舍、用具和排泄物的消毒。(5)过氧乙酸:新鲜配制0.2%~0.5%的水溶液,用于消毒鸡舍和各种用具。0.2%~0.3%的水溶液带鸡消毒。(6)福尔马林(甲醛溶液):内含40%的甲醛,杀菌力强,能杀死细菌、芽孢和病毒,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用,蒸发较快,只有表面消毒作用。另外,在福尔马林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混合,作鸡舍熏蒸消毒,用量为每立方米20~30 ml。(7)高锰酸钾:0.1%~0.2%的新鲜水溶液有短暂的中等消毒力,可浸泡器具,洗涤伤口。与福尔马林混合作鸡舍熏蒸消毒时,用量为每立方米10~15 g。(8)新洁尔灭:为表面活性消毒剂,对许多细菌和霉菌杀伤力强。0.05%~0.1%的水溶液用于浸泡器具消毒。0.1%的水溶液带鸡消毒。(9)百毒杀:是含有溴离子的双链四级胺化合物,对细菌、病毒、霉菌等均有杀灭作用,没有腐蚀和毒性,无色无味,最适合带鸡消毒,在使用时可根据产品使用说明兑水,用于场地、鸡舍、用具、带鸡消毒等。

7 补饲

根据牧地虫草情况进行补饲。放牧时,每天早、中、晚补饲3次。遇上雨天不能放牧,在鸡舍内适当增加补饲次数。补饲精料用正规厂家生产的鸡浓缩料(如“希望”或“怀化正大”等品牌),配玉米或玉米与细糠混合的全价饲料(此法省时省力,与自己配料价格差不多,且饲料营养全面),根据放养鸡生长期不同,适时调整能量饲料的比例。30~90日龄每天按日粮的50%左右补饲精料,早、中补饲料的40%~50%,使鸡产生饥饿感,到牧地觅食,晚上补饲剩余精料。成鸡市场行情好时,可提前30天左右补足精料,以保证上市体重。

8 搞好防疫和驱虫

林下养鸡属于开放式养鸡,受外界影响较大。因此,必须制定一套疾病预防方案,有计划地预防投药,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引起鸡发病的病原有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对于病毒性传染病,如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流感等,目前尚无治疗方法,只有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免疫接种,才能有效地控制其流行。必须指出的是,在用药时应把握药物的经济、安全和有效性。

8.1 鸡苗到场后,第1次饮水可添加抗应激药物和防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可用电解多维加青霉素(2 000 IU/只),这样可有助于增强雏鸡体质,提高雏鸡成活率。

8.2 第1周,饮水里可加入预防鸡白痢的药物,如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剂量按产品使用说明),也可用青霉素 3 000~5 000 IU/只。现配现用,1~2小时饮完,连用3~5天。

8.3 7~15日龄,可在饮水中加入预防鸡大肠杆菌病的药物(如强力霉素等)。

8.4 15~45日龄鸡最易发生球虫病,可在饮水中加入预防球虫病的药物(或用球虫药拌料)。常用抗球虫药物有以下几种。球痢灵:特别对寄生于小肠的毒害艾美尔球虫有效,预防量为125 mg/kg拌料,治疗量加倍,连用3~5天。氯苯胍:预防量为30~33 mg/kg拌料,可连续用药,治疗量加倍。克球粉:以0.05%浓度拌料。莫能霉素:对多种艾美尔球虫有抑制作用,且球虫对本药不易产生抗药性,用125 mg/kg拌料,一般预防性用药时间3~5天左右。

8.5 平时可在鸡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消毒药(0.01%高锰酸钾溶液或百毒杀或大蒜水等),提高鸡的抗病力。鸡出栏上市前1周应停止使用一切药物,以防鸡体药物残留。

8.6 放牧鸡群应在30天左右进行一次驱虫,喂服驱虫灵,按250 mg/kg体重的剂量给药。或肌注左旋咪唑,按25 mg/kg 体重剂量给药。

8.7 免疫程序。1日龄:马立克氏病疫苗皮下注射。5~7日龄:“新-支(H120)”点眼。12日龄:禽流感-副粘病毒灭活苗注射。18日龄: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饮水。21日龄:“新-支(H52)”滴鼻。30日龄:鸡痘弱毒苗刺种(随季节不同可适当调整)。

9 适时出栏

林下养鸡的疾病免疫与防治 篇8

林下养鸡是以散养为主, 圈养为辅的粗放型养殖方式, 其养殖效果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 因此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疾病预防方案, 并在饲养过程中严格执行。

1 疫病的预防与免疫

1.1 饲养前的防病

1.1.1 林地规划

为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应将养鸡林地划分成3~5个饲养区, 饲养区的大小应根据林地大小及鸡只数量确定。区与区之间拉网隔开, 网眼大小以鸡不能通过为准。两区之间挖宽2 m、深1.5 m的防疫沟。

饲养时将鸡放在不同的区域轮放, 每区连续放养时间不超过30 d, 这样每轮换一个区, 就可立即对原饲养区进行清理消毒。消毒后饲养区轮空60 d以上, 进鸡前3 d再对轮空饲养区进行一次消毒。

1.1.2 林地清理与消毒

每批鸡进入饲养前对林地及育雏室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和消毒。清除林地及周边20 m内的杂物及垃圾, 用消毒液对林地及周边10 m范围进行喷洒消毒。

1.1.3确保鸡苗健康无病

放养的鸡苗应来自无疫病、严格净化的种鸡孵化场, 尽量选择强健的鸡进行饲养。

应特别注意的是, 一个养鸡场的鸡苗不能来自不同的种鸡孵化场, 且同一个养鸡场只能饲养一个品种的鸡, 不能饲养其他畜禽, 这样做有利于疾病的预防。

1.2 疾病预防

1.2.1 人员管理

鸡苗引进后, 应谢绝参观。养殖场只允许饲养员及技术员进出, 并尽量减少进出次数。人员进出鸡场前必须踏消毒池和洗手, 最好更衣换鞋后再进入。饲养员在鸡场内不允许串舍, 各种生产工具应按区配齐, 不能串区使用。运送饲料的车辆经彻底消毒后方可入场。

1.2.2 搞好场区卫生

定期灭鼠, 做好驱鸟工作, 可用家犬驱逐附近的鼠类、鼬类和鹰, 或用尼龙网把放牧场罩好。

垃圾及药物包装袋统一收集处理, 严禁在场内食用畜禽产品, 鸡场及周边严禁饲养畜类或鸟类。技术人员不得擅自到其他养鸡场参观或为其他鸡场鸡只进行疫病诊治。淘汰鸡、病死鸡及时统一处理。

1.2.3 环境消毒

饲养期间, 全区范围必须每周进行一次带鸡消毒 (免疫前3 d不带鸡消毒) 。带鸡消毒不能使用对呼吸道有刺激性的消毒药。

1.2.4 饮水消毒

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消毒药 (如0.01%高锰酸钾溶液、大蒜水等) , 以杀死水中的病原体, 同时提高鸡只抗病力。不同批次鸡最好轮换、交替用药。

1.2.5 预防免疫

必须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批文批号的、在有效期内, 并适合本地区、本场情况的疫苗。

做好疫苗的运输和保存, 保证疫苗效价。根据本场、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免疫程序, 并注意疫苗间的相互干扰。

1.2.6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育雏工作, 尤其是雏鸡的开食、开饮及保温工作, 保证雏鸡营养良好, 提高其抗病力。

进行圈养训练。雏鸡在舍内饲养3~4周, 体重达到130 g以上时可进行小面积圈养, 经过3周以上的训练, 使鸡有一个由舍饲到放养的适应, 以增强鸡的抗病力和防天敌的本领。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若密度过高, 则鸡群均匀度差, 抗病力下降, 患病率升高。连绵阴雨季节, 地面积水过多, 相对湿度过大时, 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增加, 此时应停止放养。

1.3 做好出栏后的消毒

1.3.1 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

进鸡时要求在一天内进齐。饲养期结束后, 鸡尽量在短时间内出栏, 场内不留一鸡, 这样可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

1.3.2 清场处理

鸡出栏后, 应将场内的用具等物品移至场外做暴晒消毒。

清场后彻底清除场内杂物及垃圾, 必要时, 地面消毒应挖松表层泥土, 洒上一层新鲜生石灰或喷洒消毒药后再压实。场内及周围20 m内的树要用新鲜生石灰刷白或喷洒消毒药。喷洒消毒必须用3种以上的消毒药品。

2 常见病的防治

2.1 鸡新城疫

2.1.1 名称及特征

鸡新城疫 (简称ND) 俗称“鸡瘟”, 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败血性传染病, 患鸡以呼吸困难、神经紊乱、下痢、黏膜和浆膜出血为特征。

2.1.2 病理变化

患鸡全身黏膜、浆膜出血, 淋巴肿胀、出血和坏死, 嗉囊胀大, 充满黏液和气体。腺胃黏膜肿胀, 腺胃乳头或乳头间有出血点或坏死。肌胃角质层下有斑状出血。肠黏膜有出血斑、溃疡和纤维素性坏死灶。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坏死。喉头黏膜有出血斑。蛋鸡卵泡充血、易破裂, 脑膜充血或出血。

2.1.3 治疗

可用抗鸡新城疫高免血清肌注, 每千克体重每次0.5~1 m L, 每天1次, 连续用2~3次。

用抗鸡新城疫高免卵黄注射液分点肌注, 每千克体重每次1~2 m L或适量稀释后饮用, 1~2 d 1次, 连用2~3次, 进行紧急防治。

停药后隔10 d左右用新城疫Ⅱ系弱毒冻干苗滴鼻点眼各2滴, 再隔20 d左右将Ⅰ系弱毒冻干苗按1∶500稀释后, 每鸡肌注1 m L。

2.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2.2.1 名称及特征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简称IB) , 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本病传播速度快, 患鸡气管发啰音, 张口呼吸、咳嗽、打喷嚏;雏鸡流鼻液;蛋鸡产蛋量下降, 产畸形蛋, 有的不产蛋;肾型患鸡以出现肾炎、肾肿大、花斑肾为特征。

2.2.2 病理变化

病死鸡气管、支气管苍白, 内有较多的浆液性分泌物或干酪样渗出物。气囊混浊, 含有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肺充血, 肝肿大, 实质变性, 有黄白色坏死点。肾型鸡肾肿大、苍白, 呈弥漫性或局灶性间质性肾炎变化, 外观呈花斑状 (俗称“花斑肾”) 。输卵管和肾小管扩张, 其内充满尿酸盐沉积。直肠及泄殖腔内含有白色稀粪。

2.2.3 治疗

用抗传染性支气管炎高免卵黄液分点肌注, 每千克体重1~2 m L, 或加倍量饮水1~2 d, 连用2~3次。停药后隔10 d, 对1月龄以下的雏鸡用H120, 1月龄以上的小鸡用H52疫苗进行普遍免疫。用0.2%肾肿解毒药饮水治疗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为防止大肠杆菌等引起继发感染, 可配合使用广谱抗菌素, 饲料中同时添加维生素A、B、E和矿物质钠、钾、钙、磷等。

2.3 鸡痘

2.3.1 名称及特征

鸡痘 (简称FP) 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患鸡以皮肤和口腔黏膜上出现特殊的丘疹及假膜、结痂为特征。

2.3.2 病理变化

皮肤型:在鸡头部皮肤 (主要是鸡冠、肉髯、眼皮、耳垂等) 、腿、脚、泄殖腔、翅膀内侧出现灰色或灰黄色的痘疹, 痘疹进而增大, 呈干硬的结节状。撕去结节表皮, 见黄白色黏脓块。黏膜型:又称白喉型, 幼雏和中雏多发, 病死率可达50%左右。病初患鸡口腔, 特别是咽喉黏膜出现白色痘疹结节, 进而痘疹增大、增厚、融合, 呈黄白色假膜状, 故称之为“白喉”。病鸡张口呼吸, 发出“咯咯”叫声。

2.3.3 治疗

可用康复鸡血清或全血加青、链霉素后肌注, 每千克体重0.5~1m L, 每天1次, 连用2~3次。

对症治疗:将丘疹、假膜、结痂剥离后, 皮肤伤口处涂擦碘酊、龙胆紫、抗生素或磺胺软膏等;口腔伤口可涂擦碘甘油、珠莲冰硼散等。眼睑肿胀的, 可切小口挤出脓液或干酪样渗出物, 切口用2%硼酸冲洗干净后, 再滴入5%蛋白银溶液。防止继发感染可注射抗生素。

2.4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2.4.1 名称及特征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简称ILT) 是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

本病传染快, 患鸡以呼吸困难, 咳出带血的黏痰, 剖检见严重的出血性喉气管炎变化为特征。

2.4.2病理变化

急性型和亚急性型病例的病理变化大体相同, 只是程度不同。患鸡鼻腔有多量黄白色或血色黏液, 有的黏液干涸成灰褐色凝块, 凝块阻塞鼻腔。患鸡喉头和气管黏膜肿胀、糜烂, 并有大量针尖状的出血点, 严重者弥漫性出血, 喉头气管有血样黏液或有黄白色干酪样物附着, 甚者干酪物呈长芯状或片状。炎症可蔓延至支气管、肺、气囊、眶下窦中。慢性型病例鼻腔有浆性黏液, 眼结膜和眶下窦水肿、充血。

2.4.3 治疗

用抗喉气管炎高免血清肌肉注射, 每千克体重0.5~1 m L, 每天1次, 连用2~3次。用喉炎灵片口服, 雏鸡1片, 中鸡2片, 成鸡3~4片, 每天1次, 连用2~3次。喉瘟散口服或拌少量料喂食, 成鸡每次0.225 g, 每天2次, 连用2~3 d。

2.5 鸡白痢

2.5.1 名称及特征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主要侵害雏鸡。

本病患鸡以排白痢为特征。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 是严重影响雏鸡成活的疾病之一。本病成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 一般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但其可成为带菌者, 是本病的主要传染病。

2.5.2 症状

病雏精神萎靡、翅下垂、闭眼、昏睡, 挤在一起, 并出现下痢, 排出一种白色糊状稀粪。患雏肛门周围的羽毛粘着灰白色、石灰样的粪便, 部分病鸡呼吸困难。病雏在出壳后5~7 d左右开始死亡, 14 d左右达到死亡高峰, 以后的病雏, 病程延长, 白痢症状出现频繁, 但死亡减少。幸存雏鸡多为僵鸡或带菌鸡。

育成鸡主要症状是下痢, 排出颜色不一的稀粪, 其精神沉郁、鸡冠苍白、食欲较差, 患病病程较长, 死亡率约10%~20%。

2.5.3 治疗

磺胺类及部分抗菌素对本病有效, 其可减少多重感染, 降低死亡率, 但病畜愈后, 依然带菌。

磺胺类:以磺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疗效最好, 在饲料中拌入0.5%的磺胺二甲基嘧啶, 连用5~10 d。

2.6 慢性呼吸道病

2.6.1 名称及特征

鸡慢性呼吸道病又称支原体病, 是由鸡败血霉形体 (MG) 引起的鸡和火鸡易患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为患鸡咳嗽、出现鼻漏, 有呼吸啰音及窦部肿胀。该病临床发展缓慢, 病程很长, 其死亡率不高, 但可造成幼鸡生长不良, 成鸡产蛋减少, 给养鸡业造成极大损失。

2.6.2 症状

本病主要呈慢性经过, 病程可达1个月以上, 甚至可延续3~4个月。典型症状是患鸡有气管啰音, 流鼻涕和咳嗽, 食欲不振, 体重减轻。后期, 如鼻腔和匡下窦中蓄积渗出物则眼睑肿胀, 眼内蓄积干酪样物。患病蛋鸡呼吸道症状一般不太严重, 但产蛋量和孵化率下降, 而患病公鸡常具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2.6.3 治疗

治疗本病可采用0.1%泰乐菌素, 0.025%红霉素, 0.05%北里霉素等药物拌料或饮水, 连用5~7 d。

2.7 禽链球菌病

2.7.1 名称及特征

禽链球菌病是禽的一种条件性败血性传染病。气候骤变、高湿高温、饲养密度过大、长途运输等诱因均可促发本病。

2.7.2 症状

禽链球菌病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和慢性型两种。前者患鸡主要表现为沉郁、嗜睡, 面部和鸡冠发绀, 排黄色粪便, 口咽部有血红色黏液;慢性型病例表现为虚弱无力, 跛行和头部震颤, 冠苍白、干燥, 产蛋量下降, 逐渐消瘦。

2.7.3 治疗

链球菌的抗药性较强, 因此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一般可用青霉素肌肉注射, 剂量为2~5万单位/只。

林下养鸡球虫病的诊治 篇9

关键词:林下养鸡,球虫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治措施

球虫病属于家禽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流行病, 如果不能及时进行预防, 通常在鸡群中死亡率可达到20%~50%。球虫病也是林下养鸡过程中相对常见的流行病, 它对养鸡的危害很大, 尤其是在潮湿多雨、气温居高不下的时节发病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因此, 球虫病如果不能得到良好防治, 必然会给养鸡者带来经济损失, 同时也影响家禽正常销售的进出口流通。基于此, 笔者根据球虫病特性、症状等进行简要探讨, 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以供参考。

1 病因与流行特点

球虫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艾美尔属的球虫有直接关系[1], 它一般寄生在肠管上。因此, 对于日龄较短与多数品种鸡来说, 很可能会感染这种流行病。一般球虫病传播最多的是幼龄小鸡, 但是即使未与球虫接触过的其他品种鸡, 也对此流行病较为敏感。另外, 自然气候因素与饲养因素也有可能导致此病迅速传播。如阴雨气候常见、鸡群过分拥簇、鸡食饲料中缺少必要的维生素A、维生素D, 导致缺钙, 也可能诱发此类病形成并传播[2];同时, 由于林下养鸡光照、通风性较差, 并以放牧为主, 如果鸡场条件差, 也会导致该病在鸡群中感染及传播。

2 临床症状

患有球虫病的病鸡一般会出现一系列慢性病态症状。如开始病鸡会出现精神不振、毛色乌暗、长久闭目缩脖、吊翅搭膀以及喜欢簇拥在一起等病态症状[3]。后期会出现食欲不振、排便有血 (小肠球虫不排除、肠管所致排血) 等现象, 更为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昏迷、直接排出血液、抽搐直至死亡的现象。而日龄较大的鸡如果经历过球虫病, 其自身抵抗力也较强, 感病症状较轻, 但是病鸡常常呈现反复间歇性下痢的临床症状, 死亡率一般不高[4]。

3 病理变化

球虫病病死鸡盲肠肿大现象显著, 且看起来血色灰暗、暗红, 浆膜内会有不少白色斑点, 一般都是小米大小, 而肠道的内容物一般都是血液或凝块, 还有部分病例出现干酪式的其他样物。总体来说, 这类病态鸡中的肠管膨胀现象也非常明显, 浆膜内有血斑、白色斑点、絮状干酪式样物等[5]。

4 诊断过程

结合病态鸡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病理的一系列变化可对病鸡进行初步诊治。一般而言, 会在实验场所中把取出的肠内容物放入实验所需的烧饼或其他器皿中, 并加入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盐水进行搅拌 (饱和氯化钠一般为40~50 m L) , 之后再装入另一烧杯中并加入饱和氯化钠直至满为止, 这时闲置烧杯大概30 min, 取出表层液体溶物, 放在盖玻片下进行显微观察。这时, 如果一旦发现有椭圆形态的虫卵就可以确诊[6]。

5 防治措施

5.1 预防措施

林下养鸡出现球虫病与自然外界因素和饲养管理有很大关系, 气候潮湿, 雏鸡密度集中, 林下鸡场太荫蔽, 鸡群地面平养, 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缺乏, 必要营养跟不上等, 都会诱发此病的流行[7]。因此, 林下养鸡要科学选择林地, 开展科学放牧饲养管理, 保持干燥、适宜、通风、饲养密度合理, 同时保持好鸡舍卫生和场内的环境清洁, 将鸡粪安置在固定地点并实行生物热处理;在预防上, 推广网上平养育雏, 推行全进全出制度, 当鸡群出栏后必须进行打扫, 可以用20%~25%的石灰水或其他比例配制的杀毒液对场地、鸡舍及用具进行消毒;家禽放牧阶段采取轮区方式进行;不管春、夏、秋、冬, 实行幼鸡和成年鸡分开饲养, 以减少感染几率;当雏鸡有2周龄时, 可用药预防, 选择一些抗球虫病感染的药物加入饲料内, 坚持用药周期内服药, 并在球虫病的高发性春秋时节内配以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增强抵抗力。育成放牧阶段, 必要时要在林下觅食的基础上再饲喂优质饲料、添加必要矿物质与维生素等, 以此保证育成鸡营养均衡和全面, 提高其抗病能力。

5.2 治疗措施

当鸡群已经暴发球虫病时可用以下常规配药方法展开治疗:第1种, 在饲料中对取氯苯胍, 一般每100 kg对取3~5 g, 1周为1个用药疗程, 间隔3~4 d进入下一个疗程, 2~3个疗程即可;第2种, 将球克、球痢灵等药物按照说明配入鸡饲料中喂食3~5 d;第3种, 将磺胺二甲嘧啶配对在饲料中进行喂养, 一般100 kg可配对50 g, 用药周期为3 d, 间隔3 d继续用药1次;在后期时, 可按每只服用0.5 g硫酸钠治疗, 速效性好, 能够排血化瘀;最后, 可适当添置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 提高鸡群免疫力[8]。在发生球虫病时, 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要注意轮换用药, 并将抗球虫药物与维生素K和一些能控制细菌继发感染的抗生素类药配合使用, 效果良好。

6 体会

总之, 林下养鸡球虫病预防应当结合具体养鸡规模、条件、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病情的扩散传播规模, 采取因地制宜与合理的用药方案, 以此才能使球虫病的发展态势得以抑制。另外, 虽然林下养鸡讲究的是林下食物进补, 野外放牧觅食。但值得说明的是, 林下养鸡也应当重视球虫病高发期的预防, 做好该阶段人工喂养饲料的药物预防治疗等, 以此才能达到控制预防球虫病的目的。同时, 还要格外注意饲养环境的干燥、整洁, 保证林下养鸡饲养环境的健康。

参考文献

[1]薛清清, 吴方达, 叶裕香.鸡球虫病的诊治与体会[J].中国禽业导刊, 2010 (23) :50.

[2]孙祥苍.林下养鸡球虫病的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1 (4) :112-113.

[3]冷常礼.鸡球虫病防治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家禽, 2005, 27 (8) :30-31

[4]陈进, 周魏明, 蔡小丽, 等.一例鸡球虫病的诊断[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6) :86, 88.

[5]杨晓伟, 蒙晓雷, 何志霞.鸡球虫病与综合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10) :80-82.

[6]张萍, 季辉, 江善祥.鸡球虫病防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31 (9) :150-151.

[7]陈存华, 陈翔翔.鸡球虫病的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1) :191.

上一篇: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下一篇:中国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