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场免疫失败原因

2024-07-04

养鸡场免疫失败原因(精选10篇)

养鸡场免疫失败原因 篇1

近年来,随着清水县“1810养鸡工程”的不断实施,清水县养鸡业得到快速迅猛的发展,应用疫苗免疫预防传染病已成为规模化养鸡场的主要手段。合理的免疫可减少疾病的发生,避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巨大损失。但由于人们对免疫预防工作中的某些环节认识模糊或操作上的失误等原因,致使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清水县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经过基层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并进行总结,对如何预防免疫失败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一、养鸡场免疫失败原因

㈠ 鸡群自身的健康状况、日龄及品种的影响

健康的鸡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免疫后可获得较理想的抵抗力。幼龄鸡的免疫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过早免疫使免疫应答反应不完全,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力。雏鸡的法氏囊5日龄后才能发育完全,是鸡性成熟前主要的免疫器官,过早使用法氏囊疫苗会损害法氏囊,造成疫苗反应不佳,不能获得坚强的免疫保护作用。同时幼鸡的血脑屏障吞噬作用减弱等也会影响机体免疫保护效果。

㈡ 疫苗方面的因素影响

1. 疫苗选择不当的影响。

疫情诊断不准确造成疫区使用的疫苗与发生疾病不一致。如本地区流行禽流感却使用新城疫疫苗预防,再就是弱毒苗或灭活苗血清型、病毒株或菌苗株选择不当,如在法氏囊流行区仅选用低毒力或单一血清型的疫苗。对已接种过鸡H52苗后又使用H120苗,肾型的传支却使用呼吸型传支疫苗进行免疫等。

2. 疫苗稀释不当的影响。

如饮水免疫时直接用自来水或深井水而没有加脱脂乳或使用一般水,有时操作人员粗心造成稀释量计算出现错误,使稀释液的量出现偏差,为了弥补这种偏差而有意加大或减少稀释液的用量都会造成稀释度不当。

3. 疫苗使用不正确的影响。

将灭活苗饮水免疫,将冻干苗用凉开水稀释或向注射液中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均会造成免疫失败。

㈢ 免疫程序错误的影响

科学的免疫程序是保证高效免疫的关键环节, 而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必须依据适当的抗体效价检测及当地鸡病流行情况, 而有些养殖场不顾本场的实际情况, 机械地照搬其他场的免疫程序, 如对鸡新城疫的免疫中首免、二免与三免中间隔时间太长, 造成免疫空白期或只重视体液免疫而忽视局部免疫, 造成免疫失败, 导致非典型性新城疫发生。各种疫苗都有其最佳免疫途径, 若不按最佳免疫途径免疫都会造成免疫效果低下。

㈣ 鸡病出现新的流行特点的影响

近年来, 鸡病流行出现新的趋势。一类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混合感染;另一类是一些病原出现超强毒株,而鸡场现有的血清型和常规弱毒苗不能抵抗超强毒株、变异株和新的其他血清型毒株的感染。

㈤ 环境、管理和操作方法不当的影响

不符合环境卫生要求,饲养管理不当,药物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操作不规范等都会影响免疫效果,造成免疫失败。

㈥饲料污染的影响饲料中存在霉菌毒素,特别是高温和阴雨连绵的季节,谷物饲料中的霉菌大量繁殖,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即使在允许的范围内,这些菌毒也会导致鸡淋巴细胞溶解,从而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机能受到抑制。

㈦社会因素的影响疫苗市场经营混乱,一些疫苗经营者为了追求利润,扩大疫苗销售量,误导广大养殖户大剂量频繁使用疫苗,极易造成养殖环境污染,使疫苗人为的散毒,导致野毒毒力增强,给免疫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二、防治措施

㈠ 引进健康鸡苗

养鸡场的鸡群必须来自健康的种鸡。鸡苗不应选择感染上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种苗, 同时要求雏鸡具有较高的母源抗体, 品种纯正。

㈡ 正确选择疫苗和免疫

根据本地区、本场疫情、疾病种类和病毒血清型来选择相应的疫苗, 疫苗应来自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的具有良好贮存条件、保证在有效期内的疫苗。

㈢ 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

根据母源抗体水平确定首免日龄, 再通过检测建立适宜本场的免疫程序。

㈣ 减少应激

接种疫苗时, 鸡舍温度和湿度应舒适, 各种环境因素也尽可能保持相对稳定, 以减少应激反应。

㈤ 加强饲养管理, 增强机体抵抗力

做到管理程序化、规范化,有效控制环境因素,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免疫质量。

㈥完善卫生消毒制度建立严格的环境卫生消毒制度,消灭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根据消毒药物特点、杀菌范围,选择高效、价格合理的消毒药,交替使用,提高消毒效果。

养鸡场免疫失败原因 篇2

对动物按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是诸多预防动物传染病手段中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关键的。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动物疫情又有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易感动物没有获得坚强的免疫力,抗体没达到应有的水平,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能力大大降低。

免疫接种的成功或失败,不但取决于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接种途径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也取决于机体免疫应答这一内部因素。接种生物制品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影响机体免疫力的产生、维持和终止。因此,免疫失败的原因,归纳起来可分为生物制品因素和非生物制品因素2个方面。

生猪免疫失败原因及综合应对措施 篇3

【关键词】 免疫失败原因 应对措施

在对生猪进行免疫工作中,经常遇到生猪接种了某种疫苗后仍发生传染病,通常称为免疫失败。提高动物免疫质量,避免免疫失败,是当前各级动物防疫机构及养猪场(户)十分重视的问题,因此如何加强疫苗的生产、运输、保管、使用等环节上的管理,不断提高疫苗的效价、免疫质量及制定应对之策已成为当前防疫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生猪免疫失败产生的原因

1.1疫苗质量 在疫苗的制造过程中,常添加的某些物质在制造后期未能除尽,常易引起免疫接种副反应。目前生物制品生产厂家众多,设备参差不齐,品种繁多。从产品上看,有的是国家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生产的,有的是省市主管部门批准生产的,有的则是中试产品,还有的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或者未经过严格检验的疫苗,难以达到规定的效价。各种疫苗没有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规定进行保存、运输,引起疫苗的效价会迅速下降。

1.2疫苗稀释不当 疫苗的稀释剂选用不当,使用未经消毒或受到污染的稀释剂;饮水器未消毒、清洗,或饮水器中含消毒药;稀释后的疫苗不能在2~3小时规定时间内用完等都会造成免疫不理想或免疫失败。

1.3疫苗接种方法不当 猪的免疫接种方法有饮水、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等。如果未按规定方法接种疫苗,而是想当然、图方便,肌肉注射免疫时,容易出现“飞针”,疫苗根本没有注射进去或注入的疫苗从针孔流出,从而造成疫苗注射不足并污染环境;有的接种部位不正确,如应该肌肉注射的疫苗进行皮下注射。

1.4器械消毒不严格 有的防疫员责任心不强,不按规定进行严格消毒,未能做到一畜一针头,一针一棉球。有的一栏一针头,甚至一个针头打到底或根本不消毒,这极有可能诱发疫病或导致生猪死亡,还会造成整瓶疫苗受污染或机械带毒接种,使防疫注射变成带毒传播,注射后引起疫病流行。

1.5疫苗间的干扰作用 随意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疫苗同时接种,导致机体对其中一种抗原的免疫应答显著降低,从而影响这些疫苗的接种效果,如口蹄疫疫苗与乙型脑炎病疫苗等。

1.6免疫程序不合理 猪场未根据当地猪病流行规律和本场实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不合理、时机不当,对免疫的效果影响较大。如过早免疫接种,受母源抗体干扰,导致免疫失败;过迟接种,会出现免疫空白期,易造成猪群发病。同时进行多种疫苗免疫,会出现疫苗间相互抑制的现象,从而引起疫苗的免疫失败。

1.7应激因素 生猪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在猪群处于应激反应敏感期时接种疫苗,会减弱猪的免疫能力,使猪的免疫应答能力减弱,从而降低猪的抗体水平。

1.8药物因素 许多药物(如痢特灵、氯霉素、卡那霉素等)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从而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有的猪场为防病而在免疫接种期间使用抗菌药物或药物性饲料添加剂,从而导致机体免疫细胞的减少,以致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导致免疫失败。

1.9环境因素 高温、寒冷、阴雨、温差过大、过度潮湿、噪音、异常响动、鼠类等小动物骚扰,以及各种有害气体的存在都会造成生猪免疫失败。

1.10管理因素 养殖密度过大、混群、通风不良、粪便不及时清理等都可引起应激反应。消毒卫生制度不健全,栏舍及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在用疫苗期间猪群已受到病毒或细菌的感染,这些都会影响疫苗的效果,导致免疫失败。饲喂霉变的饲料或垫料发霉,霉菌毒素能使胸腺淋巴萎缩,毒害巨噬细胞而使其不能吞噬病原微生物,从而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

1.11疾病及个体因素 当猪接种疫苗时,可能已经处于疾病的潜伏期,或存在严重的寄生虫感染时,接种疫苗后必然会导致猪群发病。有时有些接种对象由于健康状况、品种或处于某种病理生理状态,接种疫苗后,会导致免疫副反应发生。

1.12生猪健康情况 免疫接种前对生猪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保证免疫质量和降低死亡的关键环节。接种前应详细询问了解生猪病史,仔细观察生猪健康情况,必要时可进行临床健康检查,以确保万无一失。许多基层防疫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往往忽视这一点,随意注射,从而导致体弱生猪及病猪死亡。

1.13生猪机体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 有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会引起生猪免疫抑制。导致机体免疫抑制的病原体有很多,如猪瘟、蓝耳病、猪圆环病毒Ⅱ型、伪狂犬病、肺炎支原体感染、寄生虫病等,这些传染性病原体主要侵袭、损害动物的体液或细胞免疫中枢器官,使其淋巴细胞生成受到破坏、降低或不能产生免疫球蛋白,导致免疫机能下降,使动物群体对疫苗接种的应答反应性降低,出现免疫抑制。蓝耳病、圆环病毒Ⅱ型感染、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猪瘟、猪流感、喘气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沙门氏菌病、弓形体病等,均为免疫抑制性疾病。

1.14 疫苗本身的因素活疫苗接种后,疫苗毒株可在体内繁殖、复制,出现类似轻度自然感染的临床症状。生猪在注射疫苗后,机体均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不良影响,对正常机体本身就是一种源自外界的刺激和逆作用力,对已携带细菌或病毒的牲畜而言,更是一种强刺激,增加了发病可能性,从理论上分析,由于疫苗自身安全的问题造成生猪在免疫时发生死亡的情况是存在的。

2.应对措施

2.1加强技术培训 加强防疫人员的技术培训,特别是对强制免疫疫苗保存、运输、免疫操作程序、免疫副反应处置和消毒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免疫人员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免疫副反应的发生比例。

2.2正确选择和保管疫苗 优质、安全疫苗是确保防疫质量和安全的根本保障,因此,必须按规定从已获得农业部GMP认证的生产厂家组织疫苗,以保证疫苗安全可靠。养殖场(户)应到兽医行政部门批准的兽医生物制品定点经销点购买疫苗。购买疫苗时,应认真检查核对疫苗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家、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物理性状、储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禁止购买一些无批号、无生产日期、有效期已过、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物理性状异常、标签模糊不清以及来源不明的非正规疫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严格按照疫苗保存运输要求,做到防冷冻、防暴晒、防强光等,应严格按规定标准执行。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期、密封情况、包装情况、颜色变化及存在状态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如发现疫苗超过有效期,瓶盖松动或有异常现象则不宜使用。

2.3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养殖场(户)应在有资质的兽医人员指导下,根据本地区或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猪场的病史、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疫苗在体内会相互干扰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还应根据疫情变化、疫病流行特点、猪群动态等情况,在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免疫程序及时进行修改和补充。规模化养猪场要做到每一次给生猪免疫之前,做好抗体监测,以抗体水平的高低为依据,确定科学免疫程序。

2.4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生猪免疫力 对于免疫接种对象,养殖户要逐渐改善生猪饲养条件,提高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的效率,增强生猪抗病防病的综合能力。有很多生猪养殖场(户)规模不大,以家庭式养殖为主要方式,导致养殖不专业,养殖户不能准确掌握生猪的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一些环境卫生差、温度不达标、猪舍间距近、同舍不同日龄等现象,都会影响生猪的健康状态,进而影响免疫效果。接种疫苗时,生猪处于健康状态,疫苗才能真正起作用,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否则就会发生免疫后的副反应,甚至出现死亡。因此要不断改进养殖方式,从散养到规模化养殖过渡,积极推广“生态床”养猪模式,开创高质量养殖新局面。加强对饲料的监测,以确保饲料不含霉菌毒素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

2.5加大对研究新型疫苗的投入随着生物技术在兽医生物制品领域的应用,动物疫苗制造技术发展迅速,研发出基因重组亚单位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多肽疫苗、基因疫苗、核酸疫苗、T细胞疫苗等新型疫苗,特别是核酸疫苗、T细胞疫苗不但可预防生猪疫病,而且还有治疗疫病的作用。新型疫苗代表着疫苗研究的方向,并能有效克服常规疫苗的缺陷,政府部门应该继续加大对新型疫苗的研发。

2.6重视生猪健康检查 疫苗注射接种前对生猪进行健康状况检查,主要进行病史询问,动静态观察和个体群体观察相结合,必要时还可进行体温、脉搏、呼吸等指数测定,以确保接种动物临床表现为健康,个体特别瘦弱、怀孕后期或饲养管理不良等患病、体质特别弱、临产期近一个月、从市场购回不满7天、骟割后伤口未完全愈合的动物暂缓免疫接种,待体质好转和产子后、病愈后再适时免疫接种。

2.7避免刺激,减少应激 免疫接种前后,避免生猪受到寒冷、转群、运输、脱水、突然换料、噪音、惊吓等应激。在免疫前1天与后3天内应尽量避免刺激,减少噪音,防止应激反应的发生。遇到不可避免的刺激时,应在接种前后3~5天内,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E,或在饲料中加入利血平、氯丙嗪、杆菌肽锌等抗应激药物,均能有效地缓解和降低各种应激反应。

2.8规范免疫操作程序给生猪免疫接种必须严格遵循十大操作规程和有关注意事项。一是生猪免疫接种的野疫苗多数为病毒类弱毒活疫苗,因此在给生猪免疫接种前后12小时内,应禁止投喂抗病毒类药物和使用消毒类药物。二是生猪免疫接种的疫苗要做到现配现用,疫苗稀释后应存放于阴凉处,并在两小时内用完。否则,疫苗稀释后存放时间过长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三是给生猪免疫接种时,应尽量降低猪舍内的光线,减少群体应激,应尽量做到动作轻微,避免因粗暴捕捉和生猪的强烈反抗而加重猪的应激反应,甚至导致生猪的意外伤害。四是给生猪免疫接种疫苗时,器械应事先经高温灭菌处理,生猪的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注射要准,用力要均匀,严防用力过猛和重复损伤猪的皮肤。注射完毕后,其注射部位和针头均应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注射针头应尽可能采用煮沸消毒后使用,谨防生猪免疫注射交叉感染疫病。五是注射油剂疫苗时,疫苗在使用前应充分摇匀,气温较低时,应提前将疫苗放在37℃的温水中预温,谨防油剂疫苗吸收不良,导致注射部位产生疙瘩,甚至发生感染。六是严格按照规定剂量,依照不同畜种、性别、畜龄、类别、体重进行接种,准确把握接种剂量,杜绝超量或少量注射。七是在接种疫苗时,要考虑疫苗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在不了解情况时,不要几种疫苗同时免疫接种。可联合使用的疫苗最常见的是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八是注射完毕后,及时建立免疫档案及免疫台账,认真填写、填全项目。九是免疫注射后要留意观察。在免疫注射后,要留意观察生猪反应情况,对接种后反应较大的生猪要及时救治。十是生猪的免疫接种结束后,器械须经高温灭菌处理,剩余的疫苗严禁随处扔放,应采用煮沸的方法灭活处理。

2.9强化抗体监测,适时补免 影响生猪机体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导致免疫失败。因此在免疫注射21天后进行免疫效果监测,不达标要及时补免,消除疫情隐患,以提高生猪整体的免疫质量。

2.10加强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控制 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呈上升趋势。如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肺炎支原体感染、寄生虫病等造成免疫抑制,往往导致免疫失败。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当发生疾病时,不能进行免疫的应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加强对这些疾病的控制。在引进猪时,必须通过有效检测,淘汰免疫抑制性疾病病原阳性的猪,防止母猪持续感染和崽猪胎盘感染现象的发生,达到净化猪场的目的。若猪场已发生上述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或采取淘汰病猪、淡化治疗、优化猪群等措施。

鸡场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 篇4

1 疫苗及接种方法因素

1.1 免疫接种工作不认真

如采用饮水法免疫时饮水器不足, 进行疫苗稀释时计算错误或稀释不均匀, 没有把应该接种的鸡全部接种等原因导致免疫失败。

1.2 疫苗运输、保管不当, 造成疫苗减效或失效

运输途中或保存时温度过高, 受到阳光直射;冰箱经常停电而使疫苗反复冻融等, 均可使疫苗效价降低或失效。

1.3 疫苗保存期过长或超过有效期

任何一种疫苗都有其有效期与保存期, 即使将疫苗放置在符合要求的条件下保存, 免疫效价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所以在购置疫苗和使用疫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生产日期和使用有效期。

1.4 疫苗的接种次数和免疫间隔时间不当

鸡免疫接种后所获得的免疫力都有一定的期限, 如鸡新城疫Ⅰ系疫苗的免疫期为1年, 当抗体效价降到一定程度时则失去免疫力。因此, 就必须适时地再次接种, 使机体中的抗体浓度达到保护水平。一般第2次接种在第1次接种免疫期结束之前2周进行。免疫时间过早或过晚, 接种次数过多或过少, 间隔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造成免疫失败。免疫过早、接种次数过多、间隔时间过短, 可使机体对接种的疫苗不敏感;接种次数过少、间隔时间过长, 则不能产生有效保护, 可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刚孵化出的雏鸡一般都具有母源抗体, 可使雏鸡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也可中和疫苗中的活性抗原, 对疫苗反应不敏感。一般雏鸡在7日龄以后才进行各种免疫。

1.5 接种剂量不准确

接种剂量不足, 常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 从而不能获得坚强的免疫力。一般来说, 抗体水平常随着接种剂量的增多而递增, 但这并不意味着接种剂量愈大愈好, 若剂量过大, 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反而消失, 出现免疫麻痹。

1.6 疫苗稀释剂不合要求

疫苗多用注射用水或0.9%生理盐水稀释, 如果用热水稀释疫苗或稀释用水中含有破坏疫苗的物质, 如漂白粉、锌、铜、铁等离子以及酚、碱等消毒液等, 影响疫苗的效价, 从而导致免疫效果不佳或免疫失败。

1.7 接种方法不当

每种疫苗或不同日龄的鸡都有相应的接种方法, 如3周龄的雏鸡一般首次免疫时都采用滴鼻、点眼、饮水或气雾等方法;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强毒疫苗按规定只能用擦肛或滴肛法接种, 若改为呼吸道接种, 不仅达不到免疫目的, 反而会使接种的鸡群发病。

1.8 接种前后饮用消毒药

接种前后饮用高锰酸钾等消毒药水易使抗原破坏, 抗体生成受阻, 导致免疫失败。

2 机体因素

2.1 年龄因素的影响

动物机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接受各种抗原刺激的反应性不同。一般来说新生动物的免疫机制尚不完善, 对许多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 或者反应非常微弱, 导致免疫效果不佳。

2.2 免疫缺陷及免疫抑制因素的存在

鸡在免疫接种前后感染了能造成免疫抑制的传染病, 导致鸡体内产生免疫抑制而干扰免疫效果。这些传染病包括: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炎、白血病、黄曲霉菌毒素中毒、球虫病及严重的蛔虫病等。

2.3 动物机体的抵抗力低下

接种疫苗期间鸡体质过弱也可导致免疫效果不佳或免疫失败。

3 外界因素

3.1 蛋白质饲料供应不足, 营养不良

鸡群免疫接种后在一定时期内, 鸡体内淋巴细胞参与反应并合成免疫球蛋白, 蛋白质的合成速度也随之增加, 因而对蛋白质饲料的需求超过正常需求量。如果在这一时期内没有及时地增加蛋白质饲料, 直接影响抗体的形成, 从而降低免疫效果。另外, 若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时, 亦可降低鸡的免疫应答能力。

3.2 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

应激因素不仅严重影响鸡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生产力, 同样也影响鸡的免疫效果。当鸡长期处于应激条件下, 如持续噪音或骚乱、空气污浊、通风不良、光照过强、高温或低温, 造成鸡精神高度紧张并发生应激反应, 则会导致鸡的生理机能严重改变, 体质下降, 抵抗力减弱, 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下降。

3.3 药物的干扰

养鸡场免疫失败原因 篇5

[关键词] 村级动物防疫员;疫苗免疫失败;解决办法

现在各地兽医主管部门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控网络,每一个自然村都配备了一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村级动物防疫员负责所辖区域内的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但是免疫效果往往达不到100%,有时甚至免疫效果很不理想。现就可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供参考。

一、疫苗保存方法不当

现在使用的疫苗种类较多,动物防疫员容易混淆各种疫苗的保存方法,从动物防疫站领回疫苗后误将需要冷冻保存的疫苗进行冷藏保存或者将需要冷藏保存的疫苗进行冷冻保存;或者进行免疫工作时保温措施不到位,在天气炎热或天气寒冷的时候将疫苗暴露的时间过长,导致疫苗失效。

解决办法:(1)在领取疫苗后按照疫苗的保存方法,将疫苗分别放于冰箱的冷藏和冷冻处保存。(2)在天气热的时候进行防疫时一定要携带保温箱和冰袋;在冬天寒冷的时候做好保暖,防止疫苗冻坏。

二、免疫方法不正确或免疫方法不合适

将需要肌肉注射的疫苗进行口服免疫或将需要口服免疫的疫苗进行肌肉注射免疫;农村家庭散养的禽类数量较少,通过饮水进行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时往往很难掌握免疫量,造成抗体水平高低不同或无抗体,有的动物防疫员甚至错误的将疫苗拌料来免疫。

解决办法:(1)每一种疫苗都严格按照使用说明,采取正确的免疫方法。(2)需要进行饮水免疫的疫苗如新城疫疫苗,最好采取逐头(只)滴鼻、点眼或灌服免疫。

三、注射部位不准确

在动物的保定措施不到位的时候往往注射部位有误,比如在对猪进行免疫时打飞针的话,很容易把疫苗打在畜体之外;或者因为注射针头太短,很容易将本来应该肌肉注射的疫苗打到皮下脂肪,而造成免疫失败。

解决办法:(1)在注射疫苗时将动物保定好,将疫苗注射到准确的部位。(2)根据动物的种类不同,选择长短适合的注射针头。

四、注射剂量不准确

在注射过程中定好的注射器刻度有可能因不小心触碰到而松动,特别是连续注射器。

解决办法:(1)经常检查注射器的刻度是否松动,及时调整到准确刻度。

五、稀释冻干苗所用的稀释液选择不当

冻干苗是活疫苗,如果选择的稀释液体不当的话,很容易在稀释疫苗时将疫苗的毒(菌)株杀死,从而造成免疫失败。有些地方政府在采购活疫苗时没有采购相应的稀释液,往往由动物防疫员自己想办法解决,动物防疫员有时为了图省事就直接用自来水或是不洁净的水进行稀释疫苗,自来水中往往含有氯制剂的消毒剂会使活疫苗灭活。

解决办法:(1)需要饮水、滴鼻、点眼进行免疫的活疫苗,最好采用凉白开水、清洁深井水稀释。(2)需要进行注射免疫的活疫苗最好使用生理盐水、灭菌注射用水等稀释。

六、免疫程序不正确

对新生的动物注射疫苗时间过早,在母源抗体还很高的时候进行免疫;对生猪进行免疫时首先进行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从而造成猪瘟、口蹄疫等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

解决办法:(1)对新生动物初次免疫时间不能太早,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注射疫苗前检测新生动物的母源抗体水平,然后再确定初次免疫时间。(2)对生猪进行免疫时几种疫苗的免疫顺序是:首先是猪瘟疫苗,然后是口蹄疫疫苗,最后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

七、给一种动物注射了本该给另一种动物注射的疫苗

政府在采购疫苗时往往会从同一个疫苗厂家采购多种疫苗,而同一个疫苗厂家生产的不同种类动物的疫苗从外包装上来看很难区分,如果动物防疫员不仔细分辨的话,很容易把牛的疫苗用在了猪身上或把猪的疫苗用在了禽身上等等,从而造成免疫失败。

解决办法:(1)动物防疫员在进行注射前必须仔细看清楚疫苗的名称,避免用错疫苗。(2)建议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动物的疫苗在外包装上要有明显的区别。

养鸡场免疫失败原因 篇6

1 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1.1 疫苗方面的原因

疫苗的质量、保存与运输、疫苗的种类以及不同疫苗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影响鸡新城疫免疫成功与否的因素。

1.1.1 疫苗的种类不同, 免疫效力不同

鸡新城疫疫苗有灭活苗和活苗二类。灭活苗可分单纯灭活苗和油佐剂灭活苗。目前, 油佐剂灭活苗的应用较为广泛, 它对鸡安全、免疫效果好, 雏鸡免疫一次能较活苗的免疫效力维持更长一些时间, 成鸡在开产前注射1次, 则整个产蛋周期不需再接种。

活苗根据其对雏鸡的毒力强弱, 可分为二种。一种属中发型毒力, 对雏鸡的毒力较强, 用苗可引起雏鸡出现临床症状, 甚至造成死亡, 但对2月龄以上的鸡则不能引起严重反应, 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目前常用的I系疫苗即属于此种疫苗之一。另一种活苗是属于缓发型毒力的弱疫苗, 可用于雏鸡。目前国内属于此种且常用的有Ⅱ系 (B1) 、Ⅲ系 (F) 、Ⅳ系 (Lasota) 和克隆-30疫苗。在实际应用中, 对雏鸡的免疫效力较好者为克隆-30, 其次为Ⅳ系、Ⅱ系、Ⅲ系。

1.1.2 其他疫苗的影响

据报道, 雏鸡先接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 1周之内再接种鸡新城疫疫苗时, 则新城疫免疫力的产生受到抑制。若鸡新城疫疫苗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同时接种, 如果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比例大, 就会可能干扰鸡新城疫病毒增殖, 然而, 如果鸡新城疫病毒比例大, 则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却无抑制作用。1日龄的雏鸡接种禽痘弱毒疫苗时, 则7天后使用鸡新城疫苗所产生的HI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效价受到抑制。

1.1.3 疫苗未能正确地保存与运输

一是没有按疫苗的种类采取不同的保存方式 (灭活苗应在4℃条件下保存运输, 弱毒冻干苗应在-15℃条件下保存运输) , 而是错误地把两种疫苗采用一种方式保存 (冷冻或冷藏) , 造成疫苗效力降低或失效;二是在运输过程中没有采取任何保温措施或者保温措施不到位, 造成疫苗反复冻融, 效价降低或失效, 导致免疫失败。

1.1.4 疫苗的纯净度

在生产过程中, 病毒源采集、培养、分离、分装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造成疫苗被污染, 不合格疫苗厂家为追求利润, 生产的疫苗质量差和效价低, 导致免疫失败。

1.1.5 疫苗过期

在生产实践中, 有个别疫苗经销商将临近失效期的疫苗, 有的甚至将已经过期的疫苗销售给一些养鸡专业户 (场) , 导致免疫效果降低或失败。

1.2 鸡群状况方面的原因

1.2.1 雏鸡的免疫器官发育不健全

40日龄前主要靠法氏囊的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 40日龄后T细胞才参与免疫应答, 70日龄后免疫器官才发育成熟。因此雏鸡所表现的免疫应答不如成鸡。

1.2.2 母源抗体的影响

当前的鸡新城疫免疫失败原因多数是由于母源抗体产生的干扰所致, 特别是农村养鸡专业户 (场) 都不具备条件, 也没有对雏鸡进行母源抗体测定, 就盲目接种疫苗。

雏鸡刚出壳时体内的母源抗体最高, 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雏鸡母源抗体效价的下降有一定规律:即每隔4.5天下降一半。母源抗体可抑制疫苗产生有效的免疫力, 抗体水平愈高, 其抑制力也愈强。据报道, 雏鸡在疫苗接种前, 母源抗体为5倍或5倍以下时, 疫苗的接种量为107ELD50, 则80%以上雏鸡的HI效价可增加;若母源抗体为20倍时, 接种疫苗后则只有3%雏鸡的HI效价增加;若母源抗体为40倍时, 则雏鸡对疫苗接种无反应。

1.2.3 鸡群的健康状况影响免疫效果

雏鸡的免疫力主要靠法氏囊产生, 因此一些可损害法氏囊的疾病, 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 、鸡马立克氏病 (MD) 和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LL) 都可使疫苗的免疫效果降低, 伴随而来的是对许多传染病的易感性增加, 从而进一步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如患马立克氏病的鸡对球虫病的易感性增加, 并发球虫病时, 可加剧马立克氏病的进展, 对法氏囊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害, 使鸡新城疫免疫进一步受到更大的抑制。

1.2.4 鸡群的个体差异

同群雏鸡不同个体间, 体质和母源抗体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特别是农村本地鸡孵化场的种蛋来源是由小规模种鸡场不同群的种鸡提供的, 有的孵化场甚至到农村散户收购种蛋。这样由于种鸡种群过小, 由多群不同日龄的种鸡提供的种蛋混合一起孵化, 多群种鸡由于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时间不同、程序不同、疫苗不同等原因, 种群不同鸡体内的新城疫抗体水平也不相同, 从而造成雏鸡新城疫母源抗体高低不一, 且差异的幅度的有时是很大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群雏鸡中的母源抗体有0、5、10、20、40、80倍以上者, 所以在接种疫苗后, 雏鸡的免疫应答是不一致的, HI效价在5倍以下可获得免疫, 10倍和20倍者只有一小部分雏鸡可获得免疫, 40倍以上者则不能获得免疫。这就是导致在雏鸡群进行新城疫免疫后, 有些雏鸡可获得免疫, 而另一些不能获得免疫的原因。

1.3 免疫方法的原因

疫苗接种途径与免疫效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当鸡作为个体接种时, 以皮下或肌肉注射的效果为最好, 滴眼次之, 滴鼻又次之。当鸡作为群体接种时, 气雾的免疫效果最好, 饮水次之, 喷粉和饲喂效果较差, 也很少应用。在农村养鸡生产实践疫苗接种过程中, 常见的使用错误有以下两种。

1.3.1 疫苗稀释液的使用不正确

在农村一些养鸡专业户 (场) 为了方便和节约资金, 疫苗往往就用冷开水稀释, 不用生理盐水稀释, 有的甚至在群体免疫接种饮水时就直接用自来水稀释疫苗。这样就会造成疫苗质量下降或失效, 导致免疫效果下降或失败。

1.3.2 疫苗的免疫剂量控制不准确

在生产实践中出现这种误差, 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无意的, 无意的情况是滴鼻时一瓶疫苗不知道应该用多少生理盐水稀释, 在接种过程中有时计划用的疫苗用完了, 计划接种的雏鸡还没有接种完, 疫苗剂量用多了;有时计划免疫的雏鸡接种完了, 计划用的疫苗没有用完, 疫苗剂量用少了;在做皮下或肌肉注射时连续注射器没有校对剂量, 就按原有的刻度使用, 同样会造成疫苗免疫剂量过多或过少, 导致免疫效果下降或失败。另一种是有意的。有些养鸡专业户 (场) 在接种过程中有意增加疫苗的免疫剂量, 有的用2羽份, 有的甚至增加剂量4~10羽份的, 这样过量应用疫苗, 使一些养鸡专业户 (场) 在疫苗接种后就出现临床症状, 造成免疫失败。

1.4 饲料品质方面的原因

饲料的原料或饲料保存不当, 造成发霉变质, 饲料中含有黄曲霉素或棕曲霉素时, 只需很少的量就能使鸡的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从而使鸡新城疫疫苗免疫鸡的HI效价下降达不到所要求的水平。

2 防制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措施

2.1 选购质量可靠的疫苗

质量可靠的疫苗是免疫成功的基本保证。选购疫苗时, 首先是选择正规生物兽药厂生产的疫苗。其次, 要看生产日期和包装, 凡非正规厂家生产的、临近失效期或超过有效期的、包装破损的都不要购买使用。第三是根据免疫程序、雏鸡的日龄、鸡群的状态选择合适的疫苗种类。

2.2 正确保存和运输疫苗

冻干弱毒疫苗要在-15℃以下保存, 灭活苗和油苗要在4℃左右冻藏保存。运输疫苗要使用专用的保温箱或保温杯 (桶) , 要在低温状态下运输, 不能在自然状态下运输, 避免疫苗反复冻融失效而导致免疫失败。

2.3 制定科学适用的免疫程序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适用的免疫程序是整个鸡群免疫成功的重要措施。在制定免疫程序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1) 疫苗制造厂、鸡病书籍或其他来源提供的免疫程序不能机械地照搬, 只能将其作为一个参考性指导, 要根据鸡场的具体情况作必要的修改。 (2) 该地区或鸡场内没有发生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和禽霍乱时, 不要用苗, 如有发生则每年每批鸡都需要用苗。 (3) 要考虑到多种疫苗之间的干扰作用, 尽量避免鸡痘、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苗对鸡新城疫苗的不利影响。 (4) 雏鸡在10龄以内接种疫苗时, 不能产生一致或持续的免疫力, 甚至没有母源抗体的雏鸡也是如此, 因此在制定免疫程序时要考虑在20~30日龄重复接种, 确保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

2.4 雏鸡的新城疫免疫

2.4.1 母源抗体测定

测定方法目前常用的是红细胞凝集抑制 (HI) 试验, 此种方法方便而准确。但是农村养鸡专业户 (场) 没有试验设备进行HI试验测定雏鸡母源抗体。建议推广专业孵化场进行雏鸡新城疫母源抗测定, 将雏鸡母源抗体测定作为审核专业孵化场的一项技术指标和必须做的工作, 正如现在大家都已公认雏鸡出壳24小时内孵化场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是孵化场必做的工作。在农村推广专业孵化场测定雏鸡母源抗体这项措施还有一定的困难, 但它要比推广各个养鸡专业户 (场) 测定鸡新城疫母源抗体容易一些, 相比成本也要低一些。

2.4.2 雏鸡新城疫首免日期的确定

根据雏鸡母源抗体HI效价水平的高低可推算出雏鸡新城疫首免日期。计算方法依据雏鸡母源抗体HI效价下降规律:每隔4.5天下降一半来推算。雏鸡新城疫首免日期一般要求HI效价在5倍以下进行, 母源抗体的HI效价越低, 其免疫效果越好, 0倍时的免疫效果最好, 20倍时对免疫接种基本上不起反应, 同时对强毒攻击有抵抗力, 所以母源抗体在20倍以上时暂不接种疫苗。

2.4.3 加大免疫剂量

适当加大剂量可以克服母源抗体的影响, 但克服程度是有限的。在母源抗体低时可采取此法, 若母源抗体高时则此法无效。例如母源抗体在5倍时, 疫苗接种量为107EID50, 雏鸡的保护率可达80%;若接种剂量为108EID50时, 则保护率可达90%;若接种剂量为109EID50时, 则保护率可达100%。若母源抗体的HI效价在40倍以上时, 即使加大免疫剂量至100倍以上, 也不能消除其影响, 雏鸡对免疫接种不产生应答反应。

2.4.4 多次免疫接种

多次免疫接种也可克服母源抗体所产生的影响。当雏鸡母源抗体水平参差不齐, 自5倍以下至160倍之间, 各种HI效价的雏鸡都有, 此时则需要进行二次免疫, 第1次于7~9日龄免疫, 第2次于是20~25日龄免疫;若母源抗体更高时, 则等其下降至5倍以下时进行第2次免疫。

2.4.5 油佐剂灭活苗和弱毒苗同时接种

在鸡新城疫严重污染地区或鸡场, 当采取其他措施, 仍然有少数鸡发病死亡, 此时可采用油佐剂灭活苗与弱毒苗同时接种的方法, 即皮下或肌肉注射油佐剂灭活苗0.2mL, 同时用Ⅱ系或克隆-30疫苗作滴眼或滴鼻。免疫时间根据雏鸡母源抗体HI效价而定, 一般雏鸡母源抗体HI效价在20倍以上不用苗, 因雏鸡的母源抗体在20倍时, 可抵抗新城疫强毒的攻击, 所以当雏鸡母源抗体下降到20倍以下时进行免疫接种。

2.4.6 正确地选用鸡新城疫疫苗的种类

2月龄以内的雏鸡全用弱毒疫苗或油佐剂灭活苗, 不用Ⅰ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因Ⅰ系疫苗可导致2月龄以内的雏鸡出现临床症状或者死亡。

2.4.7 雏鸡的免疫方法

在1月龄以内的雏鸡用滴眼、滴鼻、饮水、皮下注射等方法, 气雾免疫一般不用, 因为气雾免疫容易激发并发症。1月龄以上的鸡用任何一种免疫途经均可。

2.5 成鸡的免疫

成年鸡上笼时 (4~5月龄) , 应当注射一次油佐剂灭活苗或Ⅰ系疫苗, 这样就可在一个产蛋周期内基本上不需要再注射疫苗。否则在一个产蛋周期内需多次用弱毒疫苗免疫, 不论采用什么途经进行免疫接种, 对产蛋鸡的产蛋量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使经济效益降低, 而且在遇到毒力较强的新城疫流行时, 弱毒疫苗所产生的免疫力, 有时不能抵抗强毒的攻击, 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 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6 雏鸡苗的选择

购买雏鸡时, 首先选择到规模较大的孵化场购买, 因为孵化场规模越大, 它的种鸡饲养规模也就越大, 同一批雏鸡的遗传基础较一致, 雏鸡的个体差异就越小, 雏鸡个体母源抗体水平的差异也就越小, 这样便于做好鸡新城疫的接种工作。其次就是选择健康活泼的雏鸡苗。第三就是选择符合品种特征的雏鸡苗。

2.7 正确地稀释疫苗

疫苗稀释应使用专用稀释液或生理盐水。在饮水免疫接种时, 不能使用自来水或含有消毒药物的水作饮用水, 最好使用冷开水, 其次用山泉水。用水量控制在鸡群30分钟左右饮用完为最好。因为用水量太少, 可能造成有的鸡多饮而有的鸡没有饮到含有疫苗的水, 用水量太多, 可能造成疫苗在饮水中的时间太长而失效, 所以要在饮水免疫前停止供水1.5~2小时, 并控制好用水量。用滴鼻、滴眼的方法接种疫苗时, 根据滴管的大小校正计算每瓶疫苗应该用多少稀释液稀释。例如每20滴为1mL, 每瓶疫苗为200羽份, 每羽雏鸡滴两滴, 则每瓶疫苗应用20mL稀释液稀释。用皮下或肌肉注射进行免疫种时, 要校对连续注射器的刻度, 才能正确控制疫苗的接种量, 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2.8 在鸡群健康时进行免疫

新城疫免疫接种时要在鸡群健康的状况下进行, 否则, 会造成免疫效果下降或免疫失败, 严重的会造成鸡群病情加重, 甚至大批死亡。

2.9 确保饲料质量

一是在雏鸡饲养期间要用全价配合饲料饲喂, 保障雏鸡机体健康生长。二是不能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避免造成黄曲霉中毒和对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另外在免疫接种期间, 给鸡群补充一些多种维生素, 对提高鸡群的抗应激能力和增强免疫效果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2.10 建立免疫监测制度

在农村养鸡专业户 (场) 没有条件进行免疫监测。建议县级动物防检部门和规模养鸡场要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免疫监测, 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进行免疫接种, 达到预期的免疫效益。

在鸡免疫后, 2~3周进行免疫监测, 即采血测定HI效价, 若达不到要求时, 一周后重测一次, 若仍然达不到要求时, 则该次免疫失败, 需重新进行免疫。监测的鸡数应根据鸡群的大小而定:1 000羽以下时, 不少于10羽;5 000羽以下时, 不少于30羽;10 000羽以下时, 不少于50羽。

监测时要求的HI效价标准, 应根据鸡的日龄和饲养目的有所不同。雏鸡和后备鸡要求HI效价在20 (或16) 倍以下, 蛋鸡要求在40 (或32) 倍以上, 种鸡要求在80 (或64) 倍以上。达不到标准时也需要进行免疫。

监测的时间根据用苗情况而不同, 用油佐剂灭活苗或Ⅰ系疫苗的免疫鸡, 每2个月监测1次, 用弱毒疫苗 (Ⅱ、Ⅲ、Ⅳ系和克隆-30) 的免疫鸡, 每月监测1次。

参考文献

[1]徐宜为主编.最新禽病与防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3:18~47.

[2]M.S.霍夫斯塔主编, 胡祥壁, 等译.禽病学 (第七版) [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0:596~618.

[3]杨宁主编.现代养鸡生产[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4:461~465.

猪瘟免疫失败原因浅析 篇7

1 疫苗保存不当

现在市场上常用的有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这两种疫苗均为活疫苗, 需要在-15℃冷冻保存。如果在使用及运输过程中, 未达到其保存条件, 可使部分或全部失活。用来防疫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免疫程序不合理或使用不当

现在猪场普遍进行了三次免疫 (超前免疫、断奶后1周二免、1月后加强免疫) , 而在农村散养户中, 大多在去势时对仔猪进行了一次免疫, 所能产生的保护率相当低, 部分母猪常年未进行注射免疫。

进行防疫的猪往往同时注射两种以上的疫苗, 互相影响免疫应答。如果注射时的疫苗量少达不到免疫效果, 量过大会引起免疫麻痹。

3 宿主方面的影响

机体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不健全, 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母源抗体的影响 (体内的母源抗体尚未消失, 进行免疫, 影响抗体的产生) ;免疫后未产生坚强的免疫力, 又感染强毒;在预防接种时, 部分动物亚临床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 (如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附红细胞体病等) 或处于潜伏期, 接种后诱发疾病, 造成免疫失败。

4 外界因素的影响

高温、高湿、应激 (如断奶、去势) 及饲料中有药物霉菌毒素均抑制免疫应答。其中药物的影响较为普遍, 饲料厂家在饲料中已添加了抗菌药物 (如金霉素) , 养殖户又人为的添加了抗菌药物 (如土霉素类、磺胺类) 来预防附红细胞体病, 均能抑制免疫应答。

5 对策

加强冷链保存, 宣传普及生物制品的使用知识, 合理的制定免疫程序并推广普及。

6 临床治疗

目前随着猪瘟病的发展, 温和型猪瘟的出现, 无名高热病的定性, 结合与猪瘟病的混合感染病的特点,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6.1 猪瘟病的特点及治疗

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温 (稽留热, 40℃~41℃, 一般不超过41℃) 、结膜炎、后躯瘫、皮肤毛孔出血,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剖检:全身淋巴结出血, 切面呈大理石样, 脾脏出血性梗死, 回肠有纽扣样坏死灶。

以上这些症状基本上可以诊断为猪瘟。

治疗:抗病毒药+高效抗菌药 (防继发感染) +免疫增强剂+大量VC。

6.2 温和型猪瘟的治疗

病理状况, 淋巴结大理石样出血, 肾脏土黄, 并有细小出血点, 膀胱出血, 再结合临床症状基本可以定性。治疗同上。

6.3 与猪瘟病混合感染病的治疗方案

6.3.1 与猪附红细胞体病

临床症状:高热、皮肤苍白 (贫血、黄疸) 、黄染、红皮 (先阴唇肿大, 然后全身通红, 最后发展为脐部到会阴通红) 。

病理变化:胆汁胶胨状, 红皮 (脐部到会阴) 。

治疗方案:高效抗菌药+VB12+免疫增强剂+保肝利胆药。

6.3.2 猪瘟继发链球菌病, 大肠杆菌病

临床症状:睁不开眼, 精神沉郁, 耳部发紫, 坏死, 有的腹式呼吸, 便秘。

病理变化:气管内充满泡沫样液体, 颌下淋巴结肿大, 切面发黑, 出血, 脾脏肿大, 有出血性坏死点;肺脏一侧部分实变, 水肿;肾乳头出血。

治疗方案:应用敏感药物和利巴韦林防治, 体温高的猪用地塞米松退热。

6.3.3 蓝耳病

临床症状:不吃食、气喘、体表发绀、母猪繁殖障碍 (流产、早产、产死胎、弱仔) 。

治疗方案:抗病毒药+免疫增强剂+VB+VE+电解质。

6.3.4 猪传染性胃肠炎

临床症状:上吐下泻、频频喷射性腹泻、恶臭灰褐水便、脱水消瘦。

病理变化:卡他出血性胃肠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乳糜管空虚、肾肿 (由于尿酸盐沉积) 。

治疗方案:抗病毒药物+抗菌药+免疫增强剂+VB1 (粘膜保护剂) +补液类药。

6.3.5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临床症状:各阶段猪均发病 (尤其4~6月龄) 高热、短期吐泻、呼吸困难、皮肤发绀 (耳朵、四蹄) 。

病理变化:大叶性肺炎、纤维素性胸膜炎、胸腔积液。

治疗方案:发现病猪隔离治疗, 可选喹诺酮类、氟苯尼考、卡那霉素、磺胺类药物。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浅析 篇8

1 免疫失败的原因

1.1 病原的变异

病原本身经常会发生变异,但疫苗在制作、推广、使用上不及其变异。在实际生产中,疫苗免疫接种后,往往达不到理想的保护能力。原因之一就是抗原的变异导致病原微生物 (细菌、病毒) 在繁殖过程中会发生变异,在生长过程中有时使原来针对此病原的疫苗所产生的抗体不能够有效地杀死抗原,从而造成部分或者全部的免疫失败,如一些病原的超强毒。

1.2 疫苗本身的问题

1.2.1 疫苗的质量

疫苗的质量是决定畜禽免疫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使用疫苗之前,应进行效价检验。在生产中,疫苗的类型也影响免疫效果,有很多猪瘟是在免疫三联苗后发病的,但改为猪单苗后,便不再发病。

1.2.2 疫苗株(血清型)的选择

由于病原体有多种血清型,因此,选择疫苗时,应包括当地流行的血清型,否则会引起免疫失败。

1.2.3 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不当

温度过高、密封不严、剧烈震荡和反复冻融等情况均可造成疫苗效价降低或失效。一般情况下,疫苗运送时应坚持“苗随冰行,苗完冰未化”的原则,将疫苗装入盛有冰块的保温瓶或保温箱,避免高温或阳光直射:疫苗的保存均有一定的温度和时间的要求,一般冻干苗应放在-10~-20℃的冷冻环境中保存,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有些国家的冻干苗中加入了耐热保护剂,可以放在4~6℃保存;灭活油苗,一般保存温度为2~8℃。不能过热,也不能低于0℃。因此,在购置和使用疫苗时,应注意其贮存温度、生产日期和有效使用期。

1.3 疫苗操作不规范,接种程序不科学

1.3.1 疫苗的稀释不当

免疫接种时,首先应根据疫苗的使用说明,选择好稀释液,不能用冷水代替稀释液或者用甲疫苗的稀释液代替乙疫苗的稀释液。其次,应注意疫苗的正确稀释倍数,配置好的疫苗在使用前要摇匀,并及时用完(1~2 h)。

1.3.2 接种操作不规范

(1)选用的针头不当。如小猪注射使用孔径大的的针头,药液易溢出;免疫大、中猪群使用的针头过短,低于脂肪的厚度,疫苗不能直接进入肌肉层。(2)注射部位不准确。猪的接种部位有皮下、肌肉等,应根据疫苗的说明,选择正确的部位,如给母猪肌肉注射疫苗时,注射针头 (35 mm长) 应按垂直方向注入猪的颈部肌肉。(3)注射部位消毒不当。涂擦的酒精、碘酒过多或使用5%以上的碘酒消毒,也会破坏疫苗,导致免疫失败。(4)注射器械混用。接种前应准备好有关器械,对所有的器械进行彻底清洗、消毒,为避免交叉感染,注射针头要做到仔猪1窝1针,育肥猪1圈l针,种猪l头1针。此外,对大群猪,要做好标记,以防漏免。(5)免疫的剂量不准确。机体接种的剂量不足,常常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从而使机体不能够获得强的免疫力。一般抗体水平随着接种剂量的增多而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免疫剂量越大越好。相反,若剂量过大,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反而消失,出现免疫麻痹情况。(6)免疫程序不科学。免疫程序不能从教科书上生搬硬套,应根据当地的疫情、本场畜群的免疫状态和饲养管理等实际情况而制定。

1.4 机体的免疫抑制

1.4.1 营养性的免疫抑制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低、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过多或缺乏,均可导致免疫功能受损,降低机体抗体水平,使免疫机能下降。

1.4.2 用药引起的免疫抑制

动物接种疫苗期间,使用了某些药物,如抗菌素(氯霉素)、磺胺类和代谢药(糖皮质激素)等,能抑制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形成,影响免疫效果。因此,在接种前后10 d,应避免给予以上免疫抑制药。

1.4.3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

导致机体免疫抑制的病原体有很多,如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鸡法氏囊炎等,均可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抑制免疫机能。1.4.4毒物或毒素所引起的免疫抑制霉菌毒素(尤其是黄曲霉菌毒素)、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工业化学物质和农药(杀虫剂)等,可损坏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产生免疫抑制。

1.4.5 环境应激因素导致免疫抑制

在养殖生产中,高温或低温、拥挤、断奶、去势、限饲、捕捉、转群和运输等因素,都可引起应激反应,使血浆皮质醇浓度升高从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

1.4.6 寄生虫病影响免疫效果

多种寄生虫(特别是线虫、捻虫、弓形虫、锥虫等)可抑制淋巴组织细胞的功能,使细胞免疫机能降低。

2 应对措施

2.1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根据本地区或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鸡群的病史、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疫苗的种类、性质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

2.2 正确选择和使用疫苗

选择国家定点生产厂家生产的优质疫苗,并了解疫苗的生产日期、失效日期、储运方法及储存时间。各种疫苗的储运温度均应符合说明书,严防日晒和高温。氢氧化铝及油乳剂疫苗不能冻结,否则会降低或失去效力,冻干疫苗要求低温保存,稀释后更易失效,用冷水降温,亦应在4小时内用完,特别要避免因高温、日晒、冻结、过期等因素导致疫苗失效。凡玻璃瓶有裂纹、瓶塞松动以及制品物理性状等与说明书不一致时不得使用。选用疫苗时还应考虑当地疫情、毒株特点,并严格按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进行操作。

2.3 预防注射过程中应严格消毒

注射器与针头应洗净,煮沸或高压灭菌。先除去疫苗瓶瓶塞的封口脱腊或铝盖,并用75%酒精棉球消毒。用一灭菌的针头插在瓶塞上不拔出,裹以挤干的酒精棉球专供吸液用,绝不能用已给动物注射过的针头吸取。一个注射器不得混用多种疫苗,吸出的疫苗不应再注回疫苗瓶内。注射针头应及时更换,以防交叉感染。

2.4 防止抗生素药物影响免疫效果

免疫弱毒菌苗前后10 d内不宜使用抗生素及磺胺类等抗菌抑菌药物;免疫病毒弱毒疫苗时也应禁止使用可使鸡体产生免疫应答抑制的抗菌抑菌药物,以免影响疫苗的使用效果。

2.5 严格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疫苗操作规程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饮水免疫不得使用金属容器,饮水必须用蒸馏水或冷开水,水中不得有消毒剂、金属离子,可在疫苗溶液中加入0.3%的脱脂奶粉作保护剂。在疫苗饮水前可适当限水以保证疫苗在1 h内饮完,并设置足够的饮水器以保证每只鸡都能同时饮到疫苗水。气雾免疫不能用生理盐水稀释疫苗,并保证雾粒直径在50μm左右。点眼、滴鼻免疫,要保证疫苗进入眼内、鼻腔。刺种痘苗必须刺一下浸一下刺种针,保证刺种针每次浸入疫苗溶液中。用连续注射器接种疫苗,注射剂量要反复校正,使误差小于0.01 ml,针头不能太粗,以免拔针后疫苗流出。

2.6 认真做好调查,合理安排免疫时间

接种疫苗前应对动物健康状况进行详细调查,若有严重传染病流行,则应停止接种;若是个别有病,应该剔除、隔离,然后接种健康动物。对可疑有疫病流行的地区,可在严格消毒的条件下,对未发病的只做紧急预防接种。免疫接种时间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和畜群的实际抗体水平来确定。

2.7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的发生

合理选用免疫促进剂,控制好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注意通风,勤换垫料,饲喂全价配合饲料,适当增加蛋氨酸等,确保免疫力。遇到不可避免的应激时,可在接种前后3~5 d内,在饮水中加入抗应激剂电解多维、维生素C、E,或在饲料中加入利血平等抗应激药物,增强免疫效果。

2.8 搞好饲料监测工作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饲料,定期进行饲料检测,确保饲料及原料中铅、镉、汞、砷等化学物质及黄曲霉毒素含量控制在安全值以内。

动物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 篇9

1 疫苗及稀释剂

1.1 疫苗的质量, 非正规生物制品厂生产、质量不合格或已过有效期等因素均不能保证疫苗的良好质量。疫苗因运输、保存不当、冷链缺失或疫苗在免疫接种前受到日光的直接照射, 影响疫苗的效价甚至失效。

1.2 疫苗选择不当, 某些畜禽场忽视低龄畜禽生长快、抵抗力较弱的特点, 选用一些中等毒力的疫苗, 这不仅起不到免疫的作用, 相反造成病毒毒力增强和病毒扩散, 造成免疫失败。

1.3 疫苗间干扰作用,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无交叉反应的抗原同时接种时, 机体对其中一种抗原的抗体应答显著降低, 从而影响免疫接种效果。

1.4 疫苗稀释剂未经消毒或受到污染而将杂质带进疫苗;有时随疫苗提供的稀释剂存在质量问题或由于保存不当而出现质量问题都会造成免疫不理想。

2畜禽机体状况

1.1遗传因素, 动物机体对接种抗原有免疫应答, 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 不同品种的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或对疫苗的反应能力均有所不同, 在疫苗使用时如不注意, 会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1.2母源抗体干扰, 由于畜禽个体免疫应答差异以及同群畜禽不一定来自同一种群等原因, 造成母源抗体参差不齐。母源抗体过高, 会干扰后天免疫, 不产生应有的免疫应答。

1.3应激因素, 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 在环境骤变、拥挤、运输、转群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下, 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显著损伤T淋巴细胞, 对巨噬细胞也有抑制作用, 增加IgG的分解代谢。

1.4营养因素, 在缺乏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及全价蛋白时, 能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免疫反应明显受到抑制。

1.5免疫抑制性疾病, 马立克氏病病毒、淋巴白血病病毒等都能损害鸡的胸腺、脾脏等, 从而导致免疫抑制。鸡群发病期间接种疫苗, 还可能发生严重的反应, 甚至引起死亡。

1.6野毒早期感染或强毒株感染, 鸡体接种疫苗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产生免疫力, 而这段时间恰恰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期, 一旦有野毒入侵或机体尚未完全产生抗体之前感染强毒, 就导致疾病的发生, 造成免疫失败。

3 免疫程序不合理

养殖场没有根据当地畜禽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本场实际, 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

4 其它因素

4.1 饲养管理不当, 消毒卫生制度不健全, 饲养舍及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 在用疫苗期间畜禽已受到病毒或细菌的感染, 这些都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导致免疫失败。饲喂霉变的饲料或垫料发霉, 霉菌毒素侵害机体细胞使其不能吞噬病原微生物, 从而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 最终会严重影响免疫效果。

4.2 免疫方法不当, 肌注免疫时, 出现“飞针”, 造成疫苗注射量不足并导致疫苗污染环境。滴鼻、点眼免疫时, 疫苗未能进入鼻腔、眼内;饮水免疫时, 免疫前未限水或饮水器内加水量太多, 使配制的疫苗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饮完。

4.3 化学物质的影响, 许多重金属均可抑制免疫应答;某些化学物质可引起畜禽免疫系统部分甚至全部萎缩能及活性细胞的破坏, 从而引起免疫失败。

4.4 滥用药物, 许多药物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在免疫接种期间使用抗菌药物或药物性饲料添加剂, 从而导致机体免疫细胞的减少, 以致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

浅析家禽免疫失败的原因 篇10

1 疫苗本身质量不合格

1.1 购买使用了假冒伪劣疫苗

目前, 市场上家禽疫苗品种繁多, 生产厂家各异, 质量差异也很大, 特别是一些“三无”非法企业生产的假冒伪劣疫苗, 根本无质量保证。如养殖户通过非法疫苗供应渠道购买使用了这些伪劣疫苗, 其结果可想而知。

1.2 疫苗运输方式和保存不当

按照疫苗运输的要求, 运输疫苗必须用冷藏车。但是, 现在有许多疫苗生产厂家 (或经销商) 都用箱式货车运输疫苗, 还有的干脆把疫苗放在公共汽车上托运。冬季这样运输影响不大, 但如果是夏季高温时节, 将会极大地影响到疫苗的效价。在疫苗保管方面, 有的经销商为了省电, 往往白天将冰箱通电, 夜间将冰箱断电、使疫苗反复冻融, 由于疫苗效力的不可逆性, 必然会影响疫苗的效力。

1.3 疫苗超过有效期

所有疫苗都规定有效期, 疫苗在不同温度中保存, 其有效期不一样。如鸡新城疫I系活疫苗-15℃的温度条件下保存有效期为2年, 2~8℃温度条件下保存有效期为8个月。使用了过期的疫苗, 或者疫苗稀释后到接种时间间隔过长, 这也会导致免疫失败。

2 疫苗的使用不合理

2.1 免疫程序不合理

本地没有的传染病一般不要主动防疫, 经常发生的疫病要加强防疫。免疫程序是养禽户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免疫接种各种疫苗, 并科学地安排接种时间。没有任何一个免疫程序可以适用于所有地方, 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免疫程序。

2.1.1 易感家禽的日龄

如鸡马立克氏病对1日龄的鸡较10日龄的鸡易感性大几十倍至几百倍。因此, 安排在出亮后24h内接种MD疫苗较为合理;在18日龄的胚胎期接种更为理想。

2.1.2 疫病的流行季节

鸡新城疫在冬春季节发生较多, 禽痘在春夏季节多发, 在疫病的多发季节应着重加强免疫。地方疫病的流行情况。

2.1.3 疫苗的联合使用或重复使用

如使用ND弱毒疫苗, 1周内不能使用IB弱毒疫苗;接种IB弱毒疫苗, 2周内不要用ND弱毒疫苗。

2.2 疫苗稀释不当

(1) 各种疫苗对所需的稀释液、稀释倍数及稀释的方法都有一定的规定, 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

(2) 疫苗使用要坚持现用现稀释的原则, 且稀释后要在4h内用完, 若间隔时间过长, 致使疫苗失效, 也导致免疫失败。

(3) 盲目扩大和缩小疫苗稀释倍数均不能达到正确使用疫苗的效果。

2.3 剂量、操作不规范

(1) 在注射过程中因药液流失造成注射量未达到要求;滴鼻点眼时因追求速度而不等吸收完即放鸡, 致使鸡摔头时疫苗损失或漏防。注射器的定量控制失灵, 造成先注射的疫苗剂量过大而后注射的剂量不足, 或仅为稀释液。

(2) 注射针头未及时更换和消毒;有许多防疫员是1只注射器不作认真消毒处理就用于多种疫苗的注射, 甚至1枚针头打到底。

2.4 接种技术不当

2.4.1 未按疫苗规定方法接种

有的饲养户为了省时省工, 怕麻烦, 将所有的疫苗都采用饮水方法, 这样极大地影响免疫效果。

2.4.2 接种操作不当

如滴眼鼻接种时不正确操作, 疫苗没有进入眼鼻内;注射部位不当, 或注射针头太粗;喷雾免疫时, 雾滴的大小、喷雾操作的高度和速度不恰当。2.4.3未作免疫检查免疫注射前不按要求对家禽进行健康检查, 不了解免疫史等, 致使被注射的家禽由于本身处于病态、瘦弱、或产蛋期等不宜立即注射而注射, 极易发生免疫反应。做好对易感家禽免疫前的健康检查, 是保证有效免疫的关键。

2.5 免疫方法失误

饮水免疫时, 使用了含氯的自来水、金属饮水器或水中有残留的消毒药、饮水器数量过少、饮水免疫前没给畜禽断水、饮水量过大而未在0.5h内饮完等, 均可造成疫苗效力下降。气雾免疫时, 使用压力过高, 喷出的瞬间温度超过80℃, 从而杀死活毒。应皮下接种的疫苗错误地作了肌肉注射接种, 或采取滴鼻式滴眼接种时, 将疫苗滴错了地方。

2.6 免疫时间不合适

接种时畜禽已感染或接种后尚未产生坚强的免疫保护力之前感染疾病 (免疫时正处原病的潜伏期) , 机体对现场病原微生物不产生应答反应, 往往引起畜禽发病死亡。畜禽在非健康状态下免疫不会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首次免疫因母源抗体水平高而不产生免疫应答反应, 或加强免疫间隔时间过长, 形成免疫空白期而造成发病, 或有的只重视体液免疫而忽视局部细胞免疫的, 从而引发非典型疫病。

2.7 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

一个养鸡场往往不止进行一种疫苗的免疫接种, 往往几种疫苗同时使用。例如同时接种鸡新城疫I系疫苗和鸡痘疫苗, 由于鸡新城疫I系苗具有很强的干扰作用, 可导致鸡痘疫苗的免疫失败, 从而有可能发生鸡痘。另外, 对最流行的传染病为了保证免疫效果, 最好单独接种, 以产生坚强的免疫力。

3 畜禽的健康情况

对于患病、瘦弱、怀孕后期、吮乳畜禽应暂缓防疫, 待其体质好转、分娩结束、病愈后再进行防疫。对不健康或免疫器官发育不全的畜禽, 不宜免疫接种。对已感染或潜在感染疫病的, 应先予以治疗, 否则注射疫苗后, 即会暴发此病。因为免疫应答是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免疫器官所产生的, 只有健康的体质和发育成熟的免疫器官才可以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3.1 药物影响

若接种当天, 对畜禽舍进行了消毒, 则消毒剂可使疫苗失效。抗病毒药物对鸡传染病有一定效果, 但会降低鸡新城疫免疫力, 庆大霉素、金霉毒等对免疫也有抑制作用。但黄芪多糖、左旋咪唑等对免疫有增强免疫效果的作用。

3.2 免疫抑制

如机体健康状况不佳, 尤其鸡群早期患传染性法氏囊病, 将影响多种有效疫苗对鸡群的免疫效果;机体营养状况不良, 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C, 缺锌、氯、饥饿、缺水等;各种应基因素;鸡贫血性白血病也可严重干扰鸡马立克氏病的免疫;饲料中存在霉菌毒素或混杂其它传染物如农药、重金属 (镉、铅、汞) 等也能导致畜禽免疫抑制、当三者联合作用时引起免疫仰制作用更为明显。

3.3 应激

畜禽处于多种不良应激状态, 如舍内湿度过大、因通风不良而致氨气浓度过高、长途运输、惊吓等, 都会影响免疫抗体的产生。

4 畜禽体内抗体水平

4.1 自身抗体

上一次免疫接种所引起的残余抗体水平。一是过早接种, 可能影响免疫效果。二是过迟接种, 将错过最佳免疫效果时机, 容易遭受疫病侵袭。

4.2 母源抗体的水平

母源抗体有一定的消长规律, 会干扰首次免疫的效果, 需待母源抗体水平降到一定程度时, 方可进行免疫接种。若过早接种, 则不能产生预期的免疫效果, 也会导致免疫失败。首次免疫接种前应检测母原抗体的水平。对于母源抗体水平低的雏鸡, 可以在较早日龄时进行;对于母源抗体水平高的雏鸡, 应推迟免疫接种的时间;对于母源抗体水平不均、差异较大的鸡群, 免疫接种可分2次进行;1次在较早日龄时进行, 以提高低母源抗体水平雏鸡的免疫力;第2次在较晚期, 以使原来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的雏鸡也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力。目前认为, 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猪瘟等疫苗的接处都会因为母源抗体而影响其免疫效果。

5 畜禽饲养管理

上一篇:现代传播方式下一篇:AHP校企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