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资源

2024-11-25

林下资源(精选9篇)

林下资源 篇1

我国林业经济结构单一, 主要以木材资源的开发为主。林区经过多年的无序开发, 严重破坏了林业生态, 森林质量和面积大幅下降, 对于水源、空气、水土的生态保护功能退化严重。因此, 需在保护林业资源的前提下,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下资源也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 主要以林下经济植物和菌类构成。林下资源因林区的地理特点, 在种类上不尽相同, 但分布较广, 品种较多。因此, 合理的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将对生态保护和林业经济结构调整产生重要意义。如今林下经济已成为林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点。这样既能保证林业资源的生态需要, 恢复生态功能, 又能够补充林业经济。实现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推进林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在多年工作的基础上, 总结出如下几点:

1 因地制宜, 科学发展

林下经济作物大规模人工栽培应根据本地的气候、土壤、温度、水分等自然条件为基本依据, 经过广泛的论证和实验, 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 符合当地整体生态环境的作物。确保林下经济作物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兼容。同时, 根据本地的地理条件, 资源总量和分布,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统筹。如林下经济的发展方向、效益规模、市场潜力、深加工处理等。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的加工处理能力, 把握好种植规模, 不可一哄而上。因地制宜的搞出地方特色的林下经济作物产品, 才能得到市场的追捧。这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根本。

2 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在思想上要转变一木独大, 以木为主的观念, 要本着保护林业资源, 科学开发林下产业, 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思。在经营方式上可采取多元化、统一经营、租赁经营、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模式。同时, 加强分散经营的资源管理工作, 进行科学引导, 技术扶持。散户承包者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但缺乏市场触觉和整体意识, 如不加以引导, 在作物的栽培上容易盲目跟风。或是作物的选择上不适合当地林区的生态特点和自然条件, 这样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产业布局应按照原料供应, 加工利用产品销售一体化商业模式, 延伸产品线的深度和广度, 提高产品附加值, 带动区域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 增加就业人数, 利于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现代化。

3 强化管理, 打造品牌

完善管理制度, 健全规章规范, 保证林下资源在生产和加工等环节的品质;对于租赁经营和承包经营的散户, 要做好科学引导管理和落实责任相结合的方式。租赁经营和承包经营的散户在林下资源经营和管理方面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此, 承包对象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相当的管理经验和水平, 确定承包经营者的使用年限及承担责任;合理布局种质面积, 抚育保护野生资源。技术部门要做好林区内野生资源的建档归类, 对现有森林资源做好调查和监测, 依照生长习性确定合理的种质基地和面积, 加强保护和抚育相结合的管理工作。对于野生资源的保护应采取施肥、抚育、平茬复壮等多种方式, 通过人工操作营造适宜生长的环境, 扩大种植面积, 改变和提高种群数量和质量, 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注重品牌建设。现今社会,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人们对于健康, 绿色生态产品的消费已成为时尚和社会发展的主流。林区原生态无污染的自然环境, 天然绿色的野生产品必将得到社会的青睐和市场的追捧。因此, 做大做强品牌有广泛的市场基础, 品牌的认知和推广将为产业的腾飞插上翅膀, 有利于产业的升级创新, 快速发展。

4 政策扶持, 助兴产业

在政策上, 国家层面也对发展林下经济高度重视,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 为林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明确了重点。然而林下产业的发展受林区经济规模、技术条件、管理水平的影响, 在产业纵深的发展上往往力不从心, 有的林区只能从事原料的简单存储加工, 利润微薄。这时应依托资源优势, 借助外部的力量, 提前构建产业布局, 做好林下资源的精深加工,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在招商政策上, 向能够带动林下资源产业发展的企业给予倾斜和帮助, 助推产业延伸。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林下资源的供需关系的改变, 市场要求提供数量更多, 质量更好的相关产品。

5 协调发展, 确保供应

随着品牌市场认知的不断提高, 消费者认可林下资源的价值。产业布局的不断完善和成熟, 都将导致林下资源采挖严重, 导致快速减少。要确保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及林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扩大培育面积, 创造生长条件, 构建生态环境。加大林下资源品种改良的科技投入, 加快开展人工培育及品种改良, 以满足日益紧张的市场需求。做好林下资源种源保护工作, 保证可持续发展。根据林区生态特点, 尽量采取多品种林下资源兼种的种植结构, 以稳定产量, 保证原料供给。

林下经济的发展既能实现保护森林资源, 保持林业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满足社会需求, 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促进林业生态的持续发展。还有着投入少、见效快、周期短、可循环发展的显著特点。但林下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形式复杂, 内容多样, 涉及到生态保护、产业布局、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虽然我国林下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中, 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政策的积极扶持下, 已出现了一批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基地, 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格局。合理的保护, 利用和开发林下资源, 实现林下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是改变中国林业经济结构的唯一出路, 是企业增效, 农民增收, 切实可行的来源, 是建设生态友好,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体现。

林下资源 篇2

一、前言

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的一条新路子。

林下资源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是继林木资源后的又一个重要资源,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庞大的利用空间。在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时期,科学培育林下资源,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林业循环经济,是合理利用林地,种、养结合综合开发林下资源的重要途径。

苍溪县是一个山区县,90%以上是山地,96%的人口生活在山区。山区60%的面积是林地。林地是山区群众经营和依托的主要生产资料,是生态的重要保障,也是林农增收和林区发展的出路。盘活林地和林下资产意义重大。在近两三年时间里,林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吸引人们的眼球,林业产业发展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气象,“林下经济模式”层出不穷、花样繁多,“林下经济”异军突起、效益显著,一个追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林业发展新格局已初露端倪。林区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发展兴于资源富集、困于资源衰竭,合理保护、有序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培育好林下资源,是林业产业加快发展的现实选择。苍溪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在林下资源综合开发中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实践证明,实施林下资源开发切实可行,大有可为。

二、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苍溪县位于长江上游嘉陵江中段,居大巴山南麓,四川盆地北缘山区。总幅员2331.22平方公里。地形复杂多样,属低山为主的低中山深丘窄谷长梁地貌。境内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群山起伏,山峦重叠,深谷交错,沟壑纵横。

苍溪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9℃,年平均降雨量1030.7毫米,年平均降水总量26.5亿立方米。全县有两江12条支流和180多条溪沟,共长648公里,均为嘉陵江水系。

苍溪县地带性土壤为黄壤。紫色土分布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近60%。全县共有四个土类,七个亚类,十个土属,四十个土种,五十四个变种。

(二)自然资源 1.森林资源

苍溪县基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属盆北低山丘陵植被小区。有乔木46科,122种;灌木39科,78种;藤本 7科,9种;草本植物23科47种。乔木树种主要有:柏木、马尾松、桤木、栎类、按树、枫杨、杨树、刺槐等;灌木树种主要有马桑、黄荆等;藤本植物以猕猴桃、葛藤为主;草本植物以巴茅、蕨类为主;地被物主要是苔藓、地衣等。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97740.5公顷,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90109.5公顷;灌木林地面积306.3公顷;疏林地面积1201.6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727.2公顷;苗圃地2.1公顷;无林地面积5393.8公顷。现有森林覆盖率45.8%。

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4326653立方米,林中林分蓄积量3475651立方米,占总蓄积的80.3%;疏林地蓄积3756立方米,占0.08%;四旁树总株数3311万株.2.野生动物资源

我县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现存兽纲动物有13科21种,属国家保护的有猕猴、水獭等七种;鸟纲21科48种,属国家级保护的有红腹锦鸡、鸳鸯等10种;爬行纲2科43种;两栖纲3科40种;昆虫纲有50科3000多种;鱼纲20科500多种。

3.旅游资源

苍溪作为革命老区,拥有红军渡江战役遗址、黄猫垭战斗遗址及地下党组织县委机关遗址等名胜古迹,现新开发了武当山公园、白鹤山公园、少屏山、龙岗山、三溪口、九龙山等旅游观光点。

(三)社会经济概况 苍溪县辖22个镇17个乡,726个村,7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6.6万人;非农业人口10.1万人。女性人口37.3 万人,贫困人口26.8万人,农业劳动力35.5万人,剩余劳动力23.6万人。

2007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为57.1亿元,财政收入873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年,属于贫困山区县。

三、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林下资源开发的背景 1.目前林下资源开发情况

1998年,天然林禁伐以后,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林业由木材采伐向造林、管护为主,林业经济由木头经济向林下经济转变。林下资源的开发在前五年均以林下资源利用为主,如采摘蘑菇、野生菌、野生蔬菜;采挖兰草等花卉;采挖野生药材等,属于简单粗放型的林下资源开发与利用。随着林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深化,人们对林下土地的利用重新认识,积极开展林下种植、养殖业,并喜获丰收。

五龙镇充分利用本镇丰富的森林资源,引进业主,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先后成立了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九燕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广元市武皇立体生态循环养殖场等龙头企业,并注册了“苍山牌林中鸡”等品牌。在业主薛金泉、邓志勇、唐明跃、伍国术等的带动下,九燕村有1万只以上养殖户11户,全镇发展林下养殖10万只以上养殖户2户,5万只4户,1万只10户,5000只以上48户,1000只以上268户,全镇林中鸡等年总产量达100万只以上,年总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人均可增加纯收入300元。

桥溪乡引导林农林下种兰草,白鹤乡引导林农林下种蘑芋,龙山镇引进业主林下种山药,白桥镇引进业主林下种草养兔均取得了成功。

2、林下资源开发的特点

林下资源是新的资源,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可开发性等特点。林下资源的开发包含了对现成资源的利用、对潜在资源的开发、综合开发等方面;其开发模式也因地、因时、因人、因资源而多样,可进行林养结合、林种结合、林粮结合、林药结合、林经结合、复合经营等;林下资源的开发是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项目,是林产业发展周期长的有效补充,是投资回收期短、效益好的立体经营门路,是林农发展林产业长短结合的保障和致富的方向。

3.林下资源开发的前景

苍溪县现有林地面积170万亩,约占全县幅员面积的1/2。如此庞大的森林面积长着用材树和经济林,林下有巨大的空间被闲臵和浪费。特别是9万亩退耕还林地和3万亩工业原料林地,均是十分肥沃的土地,如何合理利用和复合经营,是摆在林农面前的一个重要选择,是林业科技人员的 重要课题。在林下资源开发的试点中,森林内养殖鹅、鸡、羊是很好的选择,如果用60万亩森林开展养畜,20万亩养鹅,年出栏将在500万只以上,效益在4亿元以上;20万亩养鸡,年出栏生态鸡在2000万只以上,效益在6亿元以上;20万亩养羊,年可出栏生态羊100万头以上,效益在2亿元以上。用60万亩开展林下种植业,年均效益也将突破亿元。

(二)林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1.林下资源开发是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县当前正处在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实现小康目标的的时期。农村的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又外出务工,在目前的条件下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摆在基层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充分利用林地面积大的特点,开展林下资源综合开发,林种、林养相结合,复合经营,永续利用,即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又加快农村产业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向前推进。

2、林下资源开发是工业强县的需要。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工业强县是我县经济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的必然选择。发展工业必然要依托我县的自身特色和优势,我县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林业用地占全县幅员面积的近50%,但我县林业建设是“大资源、小产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矛盾还十分突出,工业缺乏原料是制约发展的根本。充分利用林地多,面积大,开展林下养畜,为鸿宇、八仙桥等 食品公司提供原料;开展林下种粉葛,为发展生物质能源工业提供原料;林下种药为医药企业提供原料;林下种草养獭兔,为皮毛企业提供原料等等。

3.林下资源开发是林业体系发展的需要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县实施不少国家林业工程造林项目,森林植被越来越多,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森林蓄积不断增加,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建设也初具规模,林下资源开发,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补充将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林业体系发展的必然需求。

(三)林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我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是国家级贫困县,生态建设卓有成效,资源保护稳步推进,林业产业初具规模。有庞大的森林面积,但林下被闲臵和忽略,随着荒山荒地的减少,林业只有向耕地和林下进军,但耕地纳入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是一条红线不能动,只好向广阔的林下迈进。同时,适合林下开发的项目很多,可以开展种植业,如花卉、药材、粉葛等荫性植物,合理利用林地;可以开展养殖业,如林中鸡、林下鹅、跑山羊等生态禽畜;可以开展林下种草—养畜—沼气—种草的生态循环经济。林下产业门路宽、前景阔、效益好,是新时期林业产业发展的又一重头戏。为此,开展林下资源开发是十分必要的,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

四、项目建设内容 林下资源开发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县以林下养鸡,林下种粉葛发展生物质能源,林下种草养畜发展循环经济三个模式对林下资源开发进行探索。

(一)林下养鸡

通过考察和林农对林下养鸡的试点,大面积推广林下养鸡模式,是农村致富的重要门路和合理利用林地的有效途径。鸡是新型“除草机”,其食杂草推进速度是每天2米,林下养鸡,除去林下杂草,鸡粪又是上等肥料,供树木生长所需营养,达到互利互惠的作用。

1、实施地点

五龙镇九燕村松林包。

2、建设规模

利用林地面积500亩,林下养鸡150万只。

3、建设内容

建围栏5公里,大棚25个,第一批投放鸡苗25万只,循环投放,陆续出栏,年出栏达到150万只生态鸡。

4、品牌

“苍山”生态林中鸡。

5、建设进度

★2009年3月底完成林下资源开发规划,并组建科研组落实科研人员;

★2009年3月签定林地使用及林下开发协议; ★2009年5月完成围栏及大棚建设; ★2009年6月投放第一批生态鸡苗; ★2009年9月第一次出栏林中鸡; ★2009年12月大面积推广林下养鸡模式。

6、推广模式

建立苍溪县林中鸡养殖协会,协会带动业主养殖,协会与养殖户签订购销合同,保底收购,统一对外销售,既保证业主利益,又降低市场风险,打造林下养鸡新“航母”。

(二)林下种粉葛

粉葛为豆科多年生落叶藤蔓植物。葛根中含淀粉和异黄酮,淀粉含量在25—40%之间,是生产乙醇燃料的重要原料。

粉葛适生范围广、栽培管理简单、见效快。经果林地、退耕还林地、旱地、四旁隙地等以往未被有效利用的林地内都可以进行种植;其繁殖技术简单,易于操作,加之其生长期短,约250天左右,容易为农民所接受,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

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粉葛富含淀粉,约6.67吨鲜粉葛可生产燃料乙醇1吨,是一种很好的生物质能源作物。

1、实施地点 陵江镇回水村

2、建设规模

林地300亩,林下种粉葛。

3、建设内容 按1米×1.5米株行距栽植, 亩植400株粉葛,300亩种植12万株粉葛苗。

4、建设进度

★2009年1月底完成作业设计,并组建科研组落实科研人员;

★2009年2月签定林地使用及林下开发协议; ★2009年2月完成整地打窝,施足底肥,3月份完成栽植;

★2009年4月至11月,加强常年性管理,除草等; ★2009年12月采挖粉葛。并召开现场会,进行规模化推广。

5、推广模式

以业主大户承包开发为主,与周边粉葛加工企业合作,建立购销关系,确保产量高,销得出去。推广到3万亩以上,将引进建立乙醇等生物质能源加工企业。

(三)林下种草养畜

有效利用经果林地,林下种草,以草养猪,猪粪作为沼气原料,生产沼气供燃料,沼液用来灌树及给草施肥,循环利用,生态环保,是十分良好的林业产业循环链。在苍溪县发展“六个一+三配套”的生态庭院经济模式的大好时机,利用林下种草养畜,发展循环经济将是十分重要的选择。

林下

种草

养畜 沼气

1、实施地点 白桥镇白桥村。

2、建设规模

使用林地300亩,林下种草,养猪5000头。

3、建设内容

引进业主林下种植三叶草,杂交狼尾草,作为猪的饲料,种植面积300亩;修建圈舍2000平方米,一次圈养生猪2500头,年出栏生猪5000头。

4、建设进度

★2009年1月底完成规划并引进业主; ★2009年1月签定林地使用及林下开发协议; ★2009年2月完成种草

★2009年3月至8月,业主建设圈舍、沼气池等基础设施;

★2009年9月开始喂养生猪。

★2009年12月开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广。

5、推广方式

以业主大户为引导,延伸到生态庭院农家,达到全县30%农户普及发展林下种草养畜循环经济。

五、投资概算

实施以上三个林下资源开发项目,总投资需186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73万元,业主自筹113万元。林下养鸡需投资87万元,林地500亩租金2万元;设围栏5公里投资5万元;建大棚25个需25万元;第一批鸡苗投资25万元;饲料需3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30万元;业主自筹57万元;

林下种粉葛需投资13.5万元,林地300亩租金1.5万元;葛苗木12万株投资6万元;整地栽植投资6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7.5万元;业主自筹6万元;

林下种草养畜发展循环经济300亩,需投资85.5万元,种草300亩投资9万元;林地300亩租金1.5万元;建圈舍、沼气等基础设施投资25万元;第一批投放生猪需5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35.5万元,业主自筹50万元。

六、效益分析

(一)生态社会效益

通过林下养鸡、林下种粉葛、林下种草养畜三种林下资源开发模式,实现森林资源的复合利用,提高林地使用率,为苍溪林业产业的发展探索新的门路。同时林下资源的开发也将成为林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头戏,为林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新的经验,还可提供近万人就业,为山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脱贫致富找到新的途径。

(二)经济效益

通过林下养鸡、林下种粉葛、林下种草养畜三种林下资源开发模式,可产业巨大的经济效益。林下养鸡500亩,年 出栏生态林中鸡150万只,产值达到4500万元;林下种粉葛300亩,年出葛54万公斤,产值达到54万元;林下种草养畜发展循环经济,年出生态猪5000头,年产值达到500万元以上。仅三个项目年经济效益在5054万元。如全县推广发展林中鸡2000万只,效益在6亿元以上;林下种粉葛10万亩,年产值在1.8亿元以上;利用20万亩林地种草养畜,年产值效益在2亿元以上。

林下资源 篇3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加快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0-73-2

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的自然条件、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活动的复合式经营,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林木与其他经济生物的综合效益,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致富增收开辟新路子。按照生产方式划分,可分为种植、养殖两大类。主要有林粮、林菌、林茶、林菜、林药、林花、林草、林禽、林蜂结合等多种模式。乐业县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发展林下经济,不仅能够增加林业附加值,给农民带来更多经营效益,还能够促进生态建设,给林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1 乐业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乐业县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据2013年统计,乐业县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28.11万亩,产值达2.1亿元,其中:发展林药1.4万亩,产值达800万元,林菌0.03万亩,产值达400万元,林草1.13万亩,产值达450万元;林粮1万亩,产值达2300万元;林油3万亩,产值达3900万元;林果1.3万亩,产值达3050万元;林茶10万亩,产值达2930万元;林下家禽0.25万亩,产值达3100万元;林下家畜0.5万亩,产值达1700万元;林下旅游6.5万亩,产值达0.24亿元。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林农人均纯收入787元,解决5万余人就业。

2 乐业县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足,群众参与热情不高

部分领导干部和群众对发展林下经济理解不深,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身边依靠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致富的农户也不以为然,怕投资大、风险高,持等待观望态度。甚至有些群众认为在现阶段耕地都没有较好效益的形势下,要想在林地上取得经济效益的可能性不大,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制约了林下经济的发展。

2.2 资金技术短缺,后劲发展不足

发展林下经济筹资渠道不畅,管理水平低下,政策性资金投入和科技支撑力度小,普遍存在发展资金短缺、经营管理粗放和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农民在发展林下经济之初就缺乏启动资金,在规模化经营的进程中更缺乏资金支持,导致在发展新模式、引进新品种、发展深加工等方面止步不前,林下经济后劲发展不足。

2.3 结构模式简单,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乐业县特色林果产业、林下经济模式简单、品种单一,加上绝大部分农户仍沿用传统的方式,对科学技术掌握不够,致使成本高、效益差。目前,“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还没完全形成,产销一体化的销售网络还不健全,难以形成规模优势,竞争优势不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和形成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

2.4 技术支撑体系欠完善

(1)乐业县林下经济发展已经形成很多固定模式,进一步完善这些经营体制,可以为林业县林业经济带来更多发展契机。主要经营模式有林禽、林畜、林药、林菌、林草、林茶、林粮、林油、林果、林游等。从这些林下经济经营过程中,能够发现,根据乐业县地域环境建立起来的经营模式,还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特别是不同林地类型、林种、林相等因素,还需要进行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这样才能形成适合农民操作的林下经济技术。

(2)乐业县林下经济发展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还存在一些技术瓶颈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各种养殖栽培技术还不够成熟,森林景观资源还没有得到合理开发,相关技术总结和推广还存在一些客观制约因素,这些都为乐业县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桎梏。

(3)由于林农文化程度偏低,对林下经济新技术还缺乏正确认知,相应技术科技推广力量还较为薄弱,技术人才较为短缺,这些也成为林下经济顺利发展的阻碍。

(4)绝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进城务工,留在家发展农业的非常少,能选择发展林下经济的就更少。

3 如何加快乐业县林下经济发展

3.1 加大宣传引导,提高认识水平

为使林下经济经营策略和经营技术能力被林农知悉和掌握,县林业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给广大林农送去林下经济经营技术,为乐业县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认识和技术基础。

3.2 强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

为了促进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县政府应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特别在金融资金信贷方面,给予林农以政策倾斜,为林农解决资金缺乏难题。对林业专业合作社和林场等林农经营体,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并且设立专项资金,帮助林农修路接电,解决生活问题,而且要设立奖励基金,对生产大户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支持。另外,还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农民小额信用贷款等业务,为林农解决启动资金。为了创造良好林下经济发展大环境,拓宽林下经济发展融资渠道,政府部门要指导财政、水利、农业、扶贫等部门,针对当地林下经济发展情况,给予林农大力支持。同时,要紧密结合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管护、森林抚育、退耕还林等项目建设扶持政策,对发展林下经济资金予以扶持。结合我县木本粮油基地、丰产材林基地建设,实现综合开发,提高林下经济经营水平。

3.3 典型示范,整体联动聚合力

乐业县林下经济发展之初,由于缺少管理和协调,大多是自发进行的,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林农不但缺少经营经验,也缺少经营信息,经营效果自然就比较低下。因此要加强相关协调和管理,培养一批经营大户,作为群众学习的榜样,并开展相应宣传,以此带动周围林农能够提高认识,积极行动起来。为了鼓励林农尽快投入林下经济生产,政府应为林农投资兴建更多基础设施。通过政府快速启动,各个方面通力协作,形成促进合力。技术推进、示范带动,特别是扶强一批林下经济发展龙头,为周边林农创造良好经营条件。如“公司(大户)+基地+农户”这种经营模式,已经成为林下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

3.4 积极引导,创新经营方式

乐业县有优良的林下经济发展基础,只要林业科技部门能够加大技术推介力度,做好相关经营引导,林下经济就会由小变大由弱到强。林下经济发展也只有进行规模生产、集约化经营,才能开辟更大发展空间。要对现有林下经济经营情况进行排查摸底,特别是林农林下经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样才能针对性制定相关对策,给予林农以积极引导,并在创新经营方式方面进行技术指导,让广大林农能够从经营中积累经验,提高经营效益。还要为广大林农提供专门的技术服务,用举办培训班的形式,或者科技人员将相关技术送到林农家里,现场指导林农操作,解决林农技术难题。要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力度,林下经济经营模式众多,林农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出适当选择。要鼓励林农接受新品种、新技术,这必定会对提升市场竞争力产生积极作用。还要对林农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相应管理,确保林农经营效益。还要大力培育示范户和经营骨干,为其他林农提高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

4 结语

乐业县有发展林下经济的丰富自然条件和科技支撑,因此,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升林农经济收入,提高林地利用率,促进生态效益发展。同时要加强技术投入,提升管理水平,为广大林农发展林下经济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恒.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 2011,(10).

[2] 张莉,顾开军.浅谈如何促进林下经济发展[J].现代园艺,2012,(04).

林下资源 篇4

关键词:林下经济,林下资源,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我国的林业发展主要依靠开发利用木材资源, 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当前, 许多林区由于不合理地开发利用, 导致森林覆盖率大幅度下降, 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的作用, 同时也面临着发展困境。因此, 在保护现有林业资源的前提下, 应当合理地发展林下经济, 利用林下资源优势, 全面深化我国林业改革, 以拉动林业经济增长。

2 林下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2.1 林下经济的内涵

林下经济是在林地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套生产经营系统, 以原有的林地生态环境为依托, 在林冠下种养适宜的动植物或微生物, 实现农林牧资源的合理共享及循环协调发展。林下经济的生产及科学内涵非常丰富, 主要表现在生态优势、应用优势以及产业互补3个方面。

2.1.1 生态优势

自然界的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作用。林下经济可以人为地对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干预和调节, 使之符合生态系统中物质之间的能量转换。在具体操作中, 生产者会根据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因素来选择相应的生物分组, 例如在缺乏肥力的土地上, 合理种植一些豆科树种, 搭配其间的农作物, 可以起到固氮改善土壤肥力的作用;在风沙大的地区, 可以在农田周围布置一些防护林, 起到涵养水源、保温保湿的作用。林下经济所表现的生态优势有助于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2 应用优势

林下经济实现了农林牧渔之间的产业互补, 扩宽了农业的发展渠道, 在农业的稳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悠久的农林业发展历史以及相应的生产技术都可以自如地运用到现有的复合系统中, 使其可操作性增强, 推广价值提高, 是推广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模式。

2.1.3 产业互补

农林业历来是我国的经济基础产业, 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及生存环境, 二者缺一不可, 同等重要。我国的林业经营周期长且抚育成本高, 短期性的经济效益不明显, 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以至于现阶段林业处于停滞甚至减退的状态。农业也同样如此, 因此发展林下经济有助于实现以农养林, 以林护农的生态循环模式, 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林各自的优势, 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

2.2 林下经济的特征

2.2.1 生产特征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发展形态多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有以下几种生产特征:一是以林业资源为依托来发展其他产业, 如农业、旅游业、餐饮业等。二是以市场为导向, 实现产品与市场之间的紧密对接, 依据市场需求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三是以商品专业化为发展目标, 如生态旅游、专业养殖、绿色食品餐饮等, 增强林下经济主导产品的专业化, 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劳动密集型, 林下经济的发展覆盖面广, 遍布各大山林和原野, 发展形态丰富多样, 经营主体多元化, 因此大力发展符合我国国情, 有助于促进农村就业率的提高及增加农民收入。五是技术密集型, 林下经济是一种新兴产业, 在农林复合经营的过程中需要依靠新技术, 引进新品种, 以提高农林业的经济效益。

2.2.2 经济特征

林下经济在实施过程中要考虑长期和短期的效益, 尽力做到以短养长, 长短结合。林下经济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林畜相结合的共赢经济。林下经济是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内容的复合经济, 相比单一经营来说, 它使产业及产品更加多样化, 承担的市场风险大大降低, 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二是资源利用率高。林下经济可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水、光和热等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林业的总体产出量。三是外部性较强。林业系统的经济价值体现在林地和林木资源方面, 生态价值体现在森林景观、生物多样性或美化环境等方面, 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促进就业、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

3 林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林下经济的发展形式多样, 发展内容复杂, 要具体推进林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关键还是在于寻找切实的突破口, 整合发展思路。

3.1 与时俱进, 转变观念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在发展林下产业时, 要注意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林业资源。经营方式方面,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并存的模式, 如统一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 走规模化、集约化路子, 形成培育———采摘———加工标准化管理体系;技术指导方面, 引进林下经济专业人才, 对于承包经营的管理者要进行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科学引导, 避免一些承包散户盲目跟风式地栽培作物, 或是选择的作物与当地的自然及生态条件不相符合,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产业布局方面, 要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商业模式, 延伸产品的生产线及生产广度, 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条, 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有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2 完善管理制度, 注重品牌建设

健全的管理制度, 可以保证林下产业的有序发展及产品质量。针对那些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的散户, 一方面要对其进行科学引导, 另一方面要注意落实责任。为保证管理的有效进行, 林下资源的承包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 明确所负责区域的林下资源并能对其承担管理责任。注意林区内野生资源的抚育和保护。技术部门要了解现有的林业资源, 在此基础上做好野生资源的建档归类工作, 合理规划其种植或养殖的面积。通过人工施肥、抚育等操作为区内的野生资源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增加种群数量, 提高物种质量, 进而增加产量, 提高收入。当今社会, 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 绿色食品受到大众的欢迎。而林下资源原生态的生长环境及绿色无污染的特色势必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有了这个强大的市场基础, 健全的管理制度加上品牌的推广必将有利于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 积极争取政策扶持, 着力推进产业发展

虽然国家层面对于林下经济高度重视, 但限于林区管理水平、经济规模、技术条件等的不足, 很多林区目前还停留在对原材料的简单加工上, 无法进一步深入发展。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应该积极争取政策上的扶持。借助资源方面的优势, 大力引进一部分有实力的加工企业, 对现有植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纵深精细加工,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增强市场竞争力。

3.4 种植业协调发展, 确保原材料供应

随着林下产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林下资源价值的认可, 相关的加工企业会越来越多。市场的需求, 势必会引起人们对林下资源大肆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导致资源的供需失衡。出于加工企业对原材料的大量需求以及林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 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通过退耕还林等扩大原料的种植面积。在保持林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可以兼种多种植物, 以扩大产业结构, 保持原料供应的稳定性, 形成企业、农户、基地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4 结语

林下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 目前在我国的发展水平较低, 在今后的发展中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现阶段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下, 一批有代表性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已经初具规模, 发展势头良好, 各地应积极借鉴并运用他们的成功经验, 带动本地区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林下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 推进林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是实现经济绿色增长的需要, 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成功实践。

参考文献

[1]雷宪奇.林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探讨[J].林业勘查设计, 2015 (1) .

[2]洪大伟.林改后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及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1) .

林下资源开发利用相关问题分析 篇5

1 林下资源概念

林下资源是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之分, 林下资源是森林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广义上, 林下资源是指林冠以下的所有动植物, 但是, 通常情况下, 人们常说的林下资源是指除了木材以外的森林动植物资源, 主要包含着常见的林果、药材和真菌以及野菜和一些可以使用的野生动物。

2 现阶段林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林下资源破坏严重

很多林下资源通常都是在春季和秋季是处于成熟期, 因此, 在这两个季节会有很多的人员到林区进行采摘、挖掘和捕猎林下资源。通常情况下是没有进行统一管理的, 这样就导致了很多的没有成熟的林下资源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出现不必要的浪费情况, 这样是非常不利于林下资源发展的, 同时, 对生态环境也进行了破坏。在春季和秋季也是林区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 大量的人员进山, 会增加森林火灾的隐患。对林下资源的获取是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的, 这样也导致了很多的国家保护资源受到了非法的采挖和捕猎。

2.2 缺乏规模化

林下资源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很多, 在通常情况下, 林农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对野生资源进行更好的利用, 在进行人工培植和养殖方面没用形成规模, 这样就导致了林下资源的效益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

2.3 采集加工的方式方法不科学

在对林下资源进行采摘和捕猎的时候, 很多的人员缺乏对资源进行保护的意识, 因此, 在采摘过程中出现对树枝进行折断的情况, 这样对资源的破坏程度也非常高, 同时, 在对药材进行采摘的时候, 也出现了非常不科学的采摘方式, 这样对其进行破坏会导致其无法进行恢复。

2.4 林业经济体制不完善

我国林业经济体制还是比较落后的, 这样就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是无法和经济发展相互适应的, 因此, 也导致了林下资源在和市场进行对接的时候出现了不良的情况, 这样是会导致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受到很大影响。

3 加强林下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措施

3.1 在对林下资源开采时进行分类

在林下资源中, 很多的植物资源都是野生的, 这些资源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含有很多的特殊成分, 因此, 很多的林下资源是可以被用作药材的, 在经过必要的加工和处理以后能够更好的被人们所用, 同时, 很多的植物资源在观赏方面价值也非常高, 因此, 在对林下资源进行利用的时候可以开发其不同的价值。森林中是生活中很多的动物, 这些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兽类和鸟类, 其毛皮、肉对人类都是有用的, 但是, 在进行利用的时候要对是否是国家保护物种进行掌握。森林资源也是非常好的旅游资源, 森林中的环境是非常好的, 同时空气也是非常清新的, 因此, 其非常满足人们对新鲜环境的向往, 很多的林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生物景观和奇花异草, 因此, 也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在精神方面的向往。林下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及自然资源进行融合, 能够形成更加好的生态旅游体系, 对游客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因此, 对森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能够更好的提高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2 林农可以充分的利用野生环境的优势

从而利用野生环境进行人工培育林下资源, 并形成规模化, 从而打造出具有特色的、绿色、无污染的野生林业产品, 使产品的附加值增加, 有效的占领市场, 从而推动林区经济的发展。

3.3 采用分类管理原则

充分对林下资源的储藏量进行分析, 。各地要针对实际, 组织人员对施业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分布区域、生长规律、蕴藏量、采集收获期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并定期核查变化情况。然后, 根据市场行情、资源采集量、管护工作现状、林场季节性富余人员构成等实际, 编制林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根据实际情况, 对专项林下资源相对集中的地方实行公开竞价承包、专业管护, 鼓励承包者进行合理科学的采集加工和保护管理。对于其它地方, 则采取总体监控、细节放开的办法。如对于一些林下资源的重要的产地的一些野生产品, 可以采取竞价承包经营管护者的方法, 设立野生产品的开发研究、管护营销网点。

3.4 加强领导组织原则

对林下资源开采要能够以领导组织为原则, 由林下资源部门牵头由相关部门成立专项领导小组, 下设林下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办公室, 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对林下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进行管理。具体负责林下资源开发利用、组织管理、指导和服务。切实加强对林下资源的监管。对林下资源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定期现场指导跟踪, 加强林下资源经营权有偿转让后的管理和市场运行情况, 有效保证林下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有序开展, 对存在的偏差进行纠正, 对存在的难题给予解决。

4 合理开发与利用林下资源的主要方法

林下蕴藏着丰富的经济植物资源, 可供开发的绿色食品种类很多, 包含果晶类、森林蔬菜类、饮料类、食用油类、色素类、花粉类、淀粉类等。随着人们对绿色纯天然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应该对林区山野菜、食用菌、松仁等实用价值高的绿色食品加工业加大扶持力度, 努力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开发系列产品精加工, 提高产品附加值, 延长产品销售时间, 扩大产品销售范围。制造各种高档的果酒、果酱、果脯、饮料、罐头食品、保鲜野果、保鲜野莱、保健食品以及中药材等逐步推出具有林区特色品牌的产品。根据当前国内外对纯天然植物药材的苛睐需求量大增的的形势应有计划大力展药用植物的开发, 以天然为主体, 人工促进培育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中草药基地, 扩大中药材产业向规模种植、产业化方向发展。

5 结束语

林下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人们可以利用的资源, 在利用方面储量是非常多的, 在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 人们能够更好的对林下资源进行利用, 但是, 同时也要做好对其进行保护的措施, 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科学经营, 并且促进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要:人们在对资源进行使用的时候出现了无节制使用的情况, 对其进行节约保护的意识是非常淡薄的, 这样也导致了我国资源出现了严重短缺的情况。林业资源是人们生存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资源, 在林业资源中, 林冠以下的各种动植物被称为林下资源, 这些资源在用途和经济价值方面都是非常好的, 因此, 发展林下林下资源能够对林区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也能为林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林下资源也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其进行开发利用要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更好的分析, 这样能够更好的找到利用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林下资源,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刘泽英.林下经济, 又一中国特色经济形态[J].中国林业, 2011 (23) .

[2]韩凤.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林下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的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林下资源 篇6

因此, 如何充分利用林下仅存的土地资源, 全力发挥黄金镇土地利用效能, 实现经济与环境良性循环, 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林下高效养殖模式的诞生, 为解决当前黄金镇土地紧张难题指明了方向。

1 概念

林下养殖, 也称为林下循环养殖, 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 以科技为支撑, 充分利用林下本生具有的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 (菌类) 和天然草地, 选择适宜林下发展的畜禽, 如土鸡等, 利用科学的养殖密度, 利用现代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模式科学合理饲养畜禽, 不仅可以构建稳定的低碳生态系统, 实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 而且也逐渐成为黄金镇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一条新路子。

2 优点

发展林下养殖, 把闲置的土地高效利用起来, 有效缓解了林农矛盾, 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林下养殖不与粮争地, 还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和林分质量的提高, 有利于林农收入的增加, 可谓一举多得, 是典型的循环发展模式。同时可建立良好的循环生物链;林下野草和昆虫成为禽畜食物, 减少了林木虫源和防治投资;林下枯枝落叶可作为食用菌营养源, 禽畜粪便和食用废料又成为林木生长的肥料。据测算, 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分, 林木生长量比一般林地平均高15%~20%。建立林下养殖基地, 使林地资源得到保护、培植和扩展,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 林下高效养殖是提高黄金镇林业综合效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是促进黄金镇农民增产增收、农村致富增效, 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的重要举措, 更是加快黄金镇农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可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而且会收到良好的综合效益。

3 发展模式

按照科学发展要求, 既要保护好生态功能, 又要管好生物资源, 可根据当地地形地貌特点、资源状况, 综合考虑, 林下养殖可采用以下模式:

3.1 林禽模式

在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 周边边缘地带栅栏围栏或搭建铁丝网, 养殖柴鸡、鹅等家禽, 树木为家禽遮荫, 是家禽的天然“氧吧”, 通风降温, 便于防疫, 十分有利于家禽的生长, 而放牧的家禽吃草吃虫不啃树皮, 粪便肥林地, 与林木形成良性生物循环链。在林地建立禽舍省时、省料、省遮阳网, 投资少;远离作业区没有污染, 环境好;禽粪给树施肥营养多;林地生产的禽产品市场好、价格高, 属于绿色无公害产品。

3.2 林畜模式

林地养畜有两种模式:一是放牧, 即林间种植牧草可发展奶牛, 肉用羊等养殖业。速生杨的叶子、种植的牧草及树下可食用的杂草都可用来饲喂牛、羊等。林地养殖解决了营区养羊、养牛的无运动场的矛盾, 有利于家畜的生长、繁育;同时为畜群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 有利于防疫;也解决营区空气污染问题。二是舍饲饲养家畜如林地养殖肉猪, 由于林地有树冠遮荫, 夏季温度比外界气温平均低2~3℃, 更适合家畜生长。

4 合理发挥林下养殖效益

4.1 注意林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在保护好生态功能和管好生物资源的前提下,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动力, 效益为中心, 围绕黄金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根据地理特点、资源状况, 综合考虑, 充分利用林地资源, 最大限度地发挥黄金镇土地资源主体优势, 要求在林下养殖要进行合理分区, 施行划区管理, 进行轮牧, 要让林地既能够满足养殖需求, 同时又能够快速恢复原貌, 不破坏林下已有的生态环境。

4.2 结合农业调整, 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林下养殖

制定完善黄金镇林地发展规划。根据产品市场情况, 结合地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 选择适宜畜禽品种, 进行林下养殖, 充分发挥林下养殖效益。果树下进行林下养殖时, 可发展绿色无公害水果, 提高种植效益。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互利双赢目标。

4.3 创名牌产品开拓市场

在现有的基础上, 集中资金扶持, 加强宣传, 依靠科技, 创建多种肉、蛋、奶制产品, 努力提高黄金镇畜禽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以名牌产品带动基地, 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抗御风险的能力, 将区域经济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不断拓宽销售渠道, 更新营销策略, 开拓市场。

5 结语

林下资源 篇7

梅河口市是森利资源遭到人为破坏较严重的地区, 尤其近20年来, 一部分人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 大肆砍伐林木, 违法销售木材, 使很多有林村原有的森林植被消耗殆尽, 有的个别村屯砍树种玉米多年, 甚至已达到了沙化程度。可见, 几年的肆意破坏, 要想再恢复林地正常, 至少也需要半个世纪。

可是, 眼前的利益是改变大多是人行为的重要因素, 从近几年的现象看出, 凡是国家投资补助的造林地, 近十来年的努力, 90%的得以恢复, 现已郁闭, 生长良好;但对于没有投资补助或投资补助较少的林地, 就出现了“年年植树不见林”的现象, 有的地块, 十几年来“栽栽补补”, 树苗品种换了几次, 大都是因火烧秸秆烤死、受药害毒死、人畜踏压弄死, 这就是“林粮间作”的必然结果。

特别是这几年各级政府加大了林地回收工作, 营造林面积猛增, 年度造林绿化任务量加大, 在全面退耕还林问题上出现了诸多的困难, 比较突出的就是:

1) 在杜绝“林粮间作”后, 农户种植耕地面积减少, 收入降低, 所以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 植树造林就失去了“及时性”和“普遍性”;

2) 严禁林粮间作后, 没有了眼前效益, 即使进入国家工程的造林地, 政府发放了补助的苗木, 但很多农户不经心, 在栽植期间搁置时间长、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 造成了成活率不高, 反复补植现象严重, 加大了农民的投入, 从而使很多农户处于消极管理状态。

当地政府为了调动起造林户的积极性, 在林下经济上下功夫, 开展了林药间作、林菜间作等项目, 激励农户“以短养长”来实现林地植被的恢复。此项之举是否科学;是否对林业事业的发展有效;是否真正的实现“林业产业化结构模式”。当然,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先要搞清、弄懂党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精神, 才能探讨林下经济如何搞, 怎样兼做、搭配才能科学合理, 这就是我们各级政府当前亟待商榷和解决的课题。

1 林下经济开发的条件

1.1 林下经济的开发利用

首先要明确开发利用的对象是“林下”, 确切的说是林木的“下面”空间, 不要误认为:是林地就可以搞的经济开发。这是不严谨的, 要谨慎在未成林地和幼林地里大搞兼作性的经济开发, 这是因为, 大多数林地对林木的生长能力已经很脆弱。

1) 从回收的小片荒、流失的采伐迹地情况来看, 原有地类性质完全改变。尤其在近些年大量种植玉米上, 原土层流失、土质沙化现象严重, 树苗生长条件严重破坏, 生存能力极低, 如再搞“兼作性”的经济作物开发, 如不科学管护, 又不实地实情, 势必对林苗生长造成严重伤害;

2) 自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 目前现存的有林地, 大都是上个世纪60~70年代栽植的落叶松、樟子松、杨树等, 而且, 有相当一部分地类是小片荒地, 林木生长能力低下, 一般已不适应林下经济的开发利用。如能合理施肥, 种植一些多年生草本经济类植物, 对林木的生长还会有一定的好处。如大桦树村在及时更新的红松造林地里种植大黄, 就是一个很成功的经验。

1.2 实地实情, 科学探讨, 是开发林下经济的不败之举

1) 通过这几年的观察和对比, 我市原姜家街乡的林下参, 生长好、质量优, 远销全国各地。之所以能形成规模, 主要是有无污染的天然林分, 人工林更新及时, 黑色的腐殖土土层较厚, 平均在25㎝以上, 透水性好, 植被丰富, 保墒能力强。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不匮乏, 因此, 生长条件好, 产出就增加, 收入自然就会提高;

2) 同样是种植林下参, 在双兴乡娄山村, 在天然林下也种植了一片林下参, 由于林木大都是以椴树、曲柳等阔叶为主的林分, 虽植被较好, 腐殖土层较厚, 但地涝, 渗水性能差, 造成成片人参染上黑斑病、锈腐病。

2 林下经济间作物的确定

1) 树立高度的科学分析理念, 不盲从跟进, 以实验基地的形式, 总结收集可靠适地资料, 因地制宜, 严格要把握住林木、间作植物相互促生的方法。其实在有林地下散养一些鸡、鸭、鹅类的小动物, 或在林地空间圈养一些大型动物, 也是林下经济的一种, 但必须是依林木为主, 既要和森林要收入, 也要确保森林的生态安全;

2) 有林地的林下经济开发, 目前大都以一两年全株采挖的草本植物为主, 如:川贝、桔梗、地龙骨、细辛等, 如在多年生的草木本植物、菌菇类上下功夫, 效果会更好, 如;软枣子, 山葡萄, 山芹菜、木耳等菌菇类, 尤其是松树伞, 也会获得较高的经济价值;

3) 在未成林的造林地上开发经济作物, 一定要坚持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进行。既要留足林木生长的空间, 也要注意农药的危害, 最好采取只施肥、谨用药的方法, 适当种植一些无蔓、矮棵、不影响林木生长的蔬菜类。树趟子间只能种植一个正常垄, 这样, 既能以短养长, 也能使林地不能随意放牧而保护树苗。

3 林下经济开发管理与制约

1) 每项工作的开展, 管理体制事关重要, 各环节的管理制度要细腻完善, 这是每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因此, 首先要有专家小组考察论证, 提出科学有效地实施意见, 而后行政部门根据实地状况, 制定严格的运作制度, 确保林下经济开发项目的科学操作;

2) 对管理人员, 要完善岗位责任制度, 也就是定点、定人员包片 (乡、镇) 管理, 按责任制度标准、计划、步骤稳步实施, 抓好各环节的操作, 尤其是较大的林下经济开发项目, 要及时监督, 及时与专家、学者和已形成规模的种植户沟通, 实现“上一个项目, 实现一个目标”目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农民“伤不起”;我们的林地更是“伤不起”;

3) 在零散的林地搞林下经济的开发, 要实行一村或一沟、一坡式的运作模式, 农户的林地可以集中管理, 形成几户联营的形式, 这样, 管理方便, 遇事能及时集中处理, 而且能及时的统一思想, 以集体的力量, 及时化解一些现实的矛盾, 如:“地边地沿儿”问题;材料使用、运输销售等一些不预见问题。使一些消极因素变成积极因素, 相互协作, 必然能使林下经济的开发利用形成一种规模。

总之, 林下经济的开发, 按照国务院的《意见》要求, 首先要确保林业生态的安全与稳定, 也就是说, 在保证林木正常生长的前提下, 大力开展林下经济, 这对于有林户的创收, 确实是一件既科学又实际的好事, 但在实际的操作上, 一定要谨慎、妥善, 坚决要遏制住“事倍功半”的形式现象。

参考文献

探析林下经济 篇8

1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

(1) 林菌模式。林菌模式即充分利用林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大的条件种植食用菌。 (2) 林禽模式。林禽模式是在林下透光性强、空气流通性好、湿度较低的环境条件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等。发展“林下养禽”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 发展种养殖产业, 实现林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济共赢的复合经营模式, 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开辟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生态环境的有益途径。 (3) 林草模式。林草模式是在郁闭度0.7以下的林地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如黑麦草、鲁梅克斯等。在此模式中草本植物可作为纽带使系统成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型生态系统。 (4) 林畜模式。在生长4年以上、造林密度小、林下活动空间大的林地放养或圈养牛、羊、兔等。同时, 养殖牲畜所产生的粪便为树木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促进树木增长形成一条生物产业链。 (5) 林药模式。在未郁闭的林内行间种植较耐阴的中草药如白芍、百合、板蓝根、田七等。种植中草药不仅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还能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 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够高

农民对林下经济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信心不大, 认为收益小, 投资回收期长。可能受到以前种植失败的影响, 农民形成“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的定性认识。

2.2 资金投入不充足

林地经济潜力巨大, 但目前还没有出台林地经济扶持政策, 限制了林地经济的良性发展。

2.3 项目包装不成熟

由于林下经济没有更多的外地经验可资借鉴, 自己挖掘力度不大, 没有去调研、包装和打造林下经济的精品项目, 即使找到好的项目, 也很难达成共识, 从而导致项目储备及发展模式严重缺失。

2.4 技术推广不得力

示范推广力度是林下经济发展技术推广的基础。目前, 尚未成立林下经济技术推广的专业机构, 没有配置专门班子、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新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没有举办林下经济专题培训班。

2.5 龙头带动不显著

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借力、借势, 仅仅依靠农民放鸭式的发展林下经济显得势单力薄,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则是明智之举。尤其要网罗产供销一条龙一体化的多家龙头企业加入到发展林下经济的行列中来。

3 几点建议

3.1 政策扶持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把林下经济培育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策划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规划, 扶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公司养殖小区+农户”模式, 确保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有计划、有步骤、统筹推进。

3.2 宣传引导

坚持“适宜、适度、适用、适当”的原则, 加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高度引导。通过实施林下经济试点, 动员、引导农民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 探索林下经济等多种复合林区发展新模式, 注重产业引导的超前性和适度性, 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和思路梳理。建立农、林、牧齐抓共管的协同机制, 充分发挥相关农林资金渠道的作用, 发放种养殖适用技术和法律法规等资料, 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3.3 技术服务

整合技术服务资源, 以科技为支撑, 成立林业、兽医、农技等部门为指导的技术服务组织, 分片包户、定期下乡进行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 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 解决林农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不断提高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3.4 科学规划

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化, 无公害产品, 畜牧发展, 农业科技推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6大方面结合起来, 多角度、多层次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 着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种养殖集中小区林下经济的发展。

3.5 配套建设

整合扶贫项目、库区后扶产业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森林工程建设等各类项目建设资金, 夯实发展基础设施, 完善规划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

发展林下经济能够优化林业、农业产业结构, 提高林农的经济收入, 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林业综合利用效率,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林下养鸡技术 篇9

1.1 育雏保温

饲养雏鸡阶段对温度的要求非常严格, 鸡1~3日龄时地面温度, 冬天应不低于35℃, 以后温度每周下降2~3℃, 到20日龄时保持地面温度不低于28℃, 到30日龄时保持地面温度不低于25℃, 35日龄后保持地面温度不低于20℃。

1.2 中大鸡保温

冬天中大鸡饲养温度保持在20℃以上。中大鸡的保温不能单靠把鸡舍全部密封起来, 这样会降低舍内空气的质量, 引发呼吸道疾病。

1.3 扩栏与保温

扩栏要逐步进行, 冬春季节一般5 d扩栏一次, 扩栏在气温较高的中午进行为好。扩栏后气温大幅度下降时要及时保温。

2 通风管理

2.1 鸡舍外帐幕要自上而下钉挂, 方便打开通风, 舍内搭建屋中屋, 薄膜与薄膜交接处不能固定死, 要能开合, 方便透气。

2.2 冬天随着鸡的生长, 鸡机体调节温度的能力逐步增强, 所以在管理上要从加强保温向加强通风过渡。从小鸡到大鸡要遵循从内到外、从上而下, 时间由短到长, 打开范围由小到大的原则打开屋中屋薄膜、鸡舍外围帐幕加强通风。

2.3 保温棚内的温度偏低时, 应靠加大烧煤量来提高温度, 而不能依靠密封保温棚提高温度, 否则会导致缺氧或诱发法氏囊病、肾型传支、大肠杆菌病等疾病。

2.4 及时换气。利用加料的时机, 把保温棚天面的裂缝拉开、拉宽, 每次打开裂缝15~30 min, 以排放废气, 换入新鲜空气。中午气温高时可开大窗户换气。

衡量保温棚内温度正常及换气良好的标准是:鸡只在保温棚内散布均匀, 无张口呼吸、打堆现象;保温棚内无较浓的氨气味及天面无水珠、无灰尘。

3 消毒管理

3.1 空舍期消毒

3.1.1 舍内消毒。

舍内按“一扫二冲三喷四空置”的步骤消毒。第一步“扫”:在出栏一批鸡后, 把舍内的料桶、饮水器等用具拆出, 将鸡粪铲净, 然后清扫地面及扫除舍内的蜘蛛网、羽毛等。第二步“冲”:用清水把鸡舍彻底冲洗干净。第三步“喷”:鸡舍冲洗晾干后, 用消毒液喷洒, 一般每100 m2鸡舍至少要喷200~300 g消毒水。消毒要轮换使用4~5种消毒液, 用一种消毒液喷洒3~5d后, 再用另一种消毒液喷洒消毒, 消毒药的兑水量按说明使用。第四步“空置”:喷洒消毒后, 让鸡舍自然晾干, 并空置一段时间再进下批鸡。

3.1.2 舍外环境消毒。

将鸡舍四周的排水沟修整好, 并排除积水。清扫活动场所, 晴天用3%烧碱对鸡舍四周泼洒, 几天后再用其他消毒药进行喷洒消毒, 隔一段时间后, 用20%生石灰水泼洒。

3.1.3 用具消毒。

先把用具清洗干净, 再用无色的、腐蚀性小的消毒液 (一般选用季胺盐类) 浸泡半小时以上, 然后搬入已消毒的鸡舍放置。

3.2 饲养期消毒

出入人员及车辆消毒:鸡场入口设消毒池, 消毒池内保有洁净有效的消毒液, 人员进出必须经过消毒池消毒。运料等车辆进入鸡场应在入口处进行喷洒消毒。

3.2.1 带鸡消毒。

选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 按说明进行稀释后装入喷雾器内, 进行带鸡喷雾消毒。喷雾时喷头距离鸡的高度至少要在1 m以上, 且喷头要朝上。

3.2.2 熏蒸消毒。

用小铁罐或小口玻璃瓶装上醋酸或过氧乙酸后, 均匀地 (每1 000只鸡一个) 悬挂于鸡舍内 (距地面约1 m高) , 让其自然挥发。

3.2.3 饮水消毒。

每隔5~7 d进行一次饮水消毒 (免疫前后不进行饮水消毒) , 选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兑水供鸡饮用。

4 垫料管理

4.1 雏鸡阶段使用禾草作垫料。把禾草切成10~15 cm长后, 平整地铺在已洒有一层薄谷壳或木糠的地面上, 中大鸡使用谷壳或木糠作垫料。冬春季垫料厚度要达到3 cm以上, 夏秋季垫料厚度以1 cm为宜。

4.2 常清理、更换潮湿结块的垫料, 一般每5~7 d更换一次。如果鸡舍太潮湿, 可在地面上先洒少量生石灰, 然后再铺垫料。饮水器周围垫料最易受潮, 应注意随时清理、更换。

5 分群管理和断喙

5.1 分群要求

在接种疫苗和断喙时按强弱、大小分群, 同时适时进行公母分群。

5.2 断喙要求

鸡饲养到15日龄左右进行断喙, 断喙以喙尖至鼻孔为距, 上喙剪去1/3~1/2, 下喙剪去1/4~1/3, 上喙和下喙一定要齐平。断喙前鸡群喂VC和VK3, 以防应激, 断喙后2~3 d内可喂红霉素、严迪等预防呼吸道疾病。

6 饲喂管理

6.1 先饮水后开食

进雏后先饮5%糖水加开食补盐, 2~4 h后喂料, 弱鸡人工辅助喂水。给雏鸡喂料要少喂勤添, 雏鸡3日龄前饲喂要求使用开食盘 (6个/千只鸡) 和小料桶 (5个/千只鸡) , 4日龄后逐步换上正常料桶。1~7日龄要求饲喂6餐/昼夜, 8~20日龄要求饲喂5餐/昼夜, 20日龄以后饲喂4餐/昼夜, 每餐之间料桶空料0.5~1 h。

6.2 舍外饲喂

天晴放鸡时, 舍外要放置一定数量的料桶及饮水器, 一般4个料桶/千只鸡, 2个饮水器/千只鸡。

7 放养管理

上一篇:有效编码下一篇:砖混结构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