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

2024-10-21

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精选8篇)

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 篇1

1 林下经济产业化的相关概念

林下经济是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生产领域新兴的产业, 主要是以林地资源为基础, 以取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 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进行林下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种植、养殖的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模式。林下经济产业化具有产业结构复杂和管理服务广泛的特点。第一, 林下经济产业化充分融合了林业、牧业、农业这三大产业链, 这三大产业链中所包含的内容都十分丰富, 这三者的结合就会使得林下经济产业化结构更加复杂。第二, 由于林下经济管理不仅与林业、牧业、农业紧密联系, 而且还涉及医药等多个相关部门, 所涉及专业技术范围也较为广泛, 贯穿林下经济产业化生产经营全过程。

2 林下经济产业化的实际意义

2. 1 构建立体复合林业产业经济结构

林下经济产业化的顺利发展能够构建立体复合林业产业经济结构, 使得林业产业由单纯利用林产资源向着林产资源与林地资源相结合的形式转变, 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优化, 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 在土地面积不变的基础上提高了农副产品的产量。不仅能够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而且还能对物流、加工、服务等行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还带动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

2. 2 实现林下经济绿色循环

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可以保持生物链平衡补充土地肥力、改善土壤、防虫防火, 使得林下空气质量提高加速促进了林下经济绿色循环。

一些地区实施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 当地的树木生长情况较一般林地良好, 并且病虫害情况较少, 林下经济产业化将畜禽养殖由村内转移到林间, 转变了畜禽饲养方式, 不仅直接提高林间土地肥力, 而且间接地提高了该地区农民的生活质量。

2. 3 提高当地人民的整体经济水平

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从近期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可以从种植、饲养方面获得客观的利润, 具有投资回收期短、见效快的优势; 从长期经济发展角度出发还可以促进林业发展, 实现经济上的双赢, 促进当地人民的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3 我国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所存在的一些不足

3. 1 没有树立正确的林下经济产业化思想意识

目前, 我国一些地区的相关部门、企业以及农民还没有树立正确的林下经济产业化思想意识, 认为林下经济产业化是近几年兴起的, 产业基础薄弱, 没有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的管理体系, 缺乏对林下经济产业化的发展信心, 畏难情绪较为严重。此外, 由于林下经济产业化没有被一些人所接受, 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产业链较为简单, 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 而且出产多为初级产品, 其中一部分人获得了一些短期利益就安于现状, 缺乏长远发展的意识。

3. 2 科学技术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林下经济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产业, 要想使林下经济顺利发展就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林下经济园区进行设计、规划、建设。但是很多地区的科学技术力量较为落后, 不仅是机器设备配置方面较为落后, 而且在人员安排方面也严重不足, 而且其中一部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甚至从未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就直接上岗, 由此导致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步伐放缓。

3. 3 不具备一定的品牌优势

一些地区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具备一定的品牌优势, 在对产品的品牌建设上较为落后, 没有对当地林下经济产品的标识、包装进行统一。各个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交流, 各自为政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一些先进的生产加工经验更是难以被借鉴利用, 对于整体实力的提高非常不利。

3. 4 没有完善林下管护体系

目前, 在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还没有建立健全林下管护体系, 不仅政府的投入有限, 而且林农的自我积累、自我投入能力也不足, 再加上一些项目的生产周期较长使得林下管护难度增大。我国林下经济产业化在管护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用肥、用药、除草培训等方面, 这些方面处理不当会直接导致作物产量下降。

3. 5 政府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些地区地方政府对当地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的扶持政策尚不完善, 没有给予当地林下经济企业在信贷等方面充分的优惠, 而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 企业如果资金周转困难, 再加之金融信贷紧缩, 不但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扩大再生产, 还会对企业当前养殖项目的日常维护造成一定的影响, 给企业和农户造成一定的损失。

4 对于我国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的一些建议

4. 1 树立正确的林下经济产业化思想意识

首先, 当地政府可以加大对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的宣传力度, 可以采取广播、活动等形式让当地林业企业和农户都能够了解和掌握林下经济产业的优势条件和未来发展广阔前景。其次, 巩固林下经济产业基础, 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的管理体系。因为只有规范管理才能够提高当地企业和农户对林下经济产业化的发展信心, 克服畏难情绪, 改变部分满足于短期利益、安于现状的保守观念。最后, 加强对林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 邀请专业人士重点对其进行经营、技术等方面的实务操作培训, 使其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能够与时俱进、服务于林农, 还能够掌握经营管理、财会、法律、金融等专业知识, 为林农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间接增强林业企业和林农对林业经济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信心, 以达到促进林业经济产业化经营取得顺利发展的目的。

4. 2 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竞技项目

地域的差异性使得林业资源的分布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各地区林农的生产方式也就不同。要想更好地实现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 必须做到因地制宜, 摒弃单一的产业模式, 大力推行多种产业模式相结合发展林下竞技项目, 将现代林业园区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与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融合在一起, 制定合适发展林下经济的种类及规模, 迎合市场实际需要, 重点开发特色项目, 由数量型向特色型转变, 形成产业优势。

4. 3 重视林下经济产业化品牌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烈, 林下经济产业塑造自己的品牌对于开拓市场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首先, 各个地区应当将本地区的林下产品进行统一, 提高社会知名度, 将自己的品牌推出去, 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次, 还应当将本地区的林下产品品牌做大做强, 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当地林下经济情况进行考察, 指导生产、加工和销售, 将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进行转变, 拓宽市场。

4. 4 建立健全林下管护体系

规范化、标识化的林下管护体系对林下经济要发展壮大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 相关部门应当对林下经济以及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全面普查, 有专业技术人员对林畜、林禽、林蔬、林粮、林药、林菌、林苗、林蜂以及森林旅游等多种经营项目进行指导, 规范其养殖方法。其次, 建立并完善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以及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合作平台, 促进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将技术服务贯穿到产品生产全过程中去。此外, 相关部门可以组织一些技术培训, 促进林农进一步掌握种植、养殖的正确方式方法, 确保其能够更好地对林下作物、动物进行管理养护, 提高产品的质量。

4. 5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首先, 政府可以通过向上级财政争取资金的形式来扶持林下经济的发展, 同时还可以对一些生产大户、典型示范户以奖励的形式进行资金支持; 适当放宽信贷政策, 使信用良好的龙头企业能够及时获得周转资金。其次, 推行林下经济产业化的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 吸引社会资金合力来解决林下经济产业化资金方面的问题, 推动经济产业化的顺利发展。

摘要:林下经济产业化的蓬勃发展不仅可以避免土地闲置所造成的资源浪费, 而且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使百姓富足。目前, 我国政府对于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给予了一定的重视, 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促进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本文就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进行了探究, 不仅讨论了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的概念和意义, 而且指出了我国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所存在的一系列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经济产业,林下经济,结构

参考文献

[1]贾忠奎.林下经济复合经营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2]车延宏, 张立新, 牛世权, 等.浅谈如何发展林下经济[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 2012 (1) .

[3]綦大勇, 杨长青.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柳杉林下两种牧草生长效果评价[J].四川林业科技, 2010, 31 (3) :71-74.

林下经济是生态型“黄金”产业 篇2

这里的人们世代生活于此,守着无尽绿色和“金饭碗”,却过着艰苦的日子。

“林改前,咱就是看林子的人,一年到头也看不到几个钱。现在不一样了,林子分给个人,俺们就是林子的主人了!”刀尖岭村三组的隋玉东兴奋地说。2005年林改初,他家6口人,分到了300亩天然林和80亩人工林。

像隋玉东这样分到这么多林子的人,全村还有很多。如果说“包田到户”解决的是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而“分林到户”解决的是地区群众致富问题。据刀尖岭村村主任张广厚介绍,全村林地面积2.4万亩,林改后,人均分到50亩山林。

隋玉东的兴奋不仅来自分给他的380亩树林,肥沃富庶的林地更是他兴奋的那根神经。走进他的“领地”,隋玉东不时提醒记者注意脚下,“掌状椭圆形的叶就是人参的茎,小心别踩到,你那一脚我就损失1000多元啊!”。

“按照标准,优质的每棵价格为1600—1700元。”桓仁县林改办主任王立忠肯定地说。

王立忠提到的“标准”就是指20克以上15年生优质野山参的每棵定价,由于刀尖岭村的野山参几乎被杭州的几大中草药贩子收购,因此价格也就是杭州市场价,大家管这个价格叫“统货”。

“以前批地种林下参的时候,因为是集体的林和地,批多少就种多少,没有大规模发展的想法,现在林子给我就不一样了,我会在3年以内,将分到手的200亩山林全部种上林下参”。隋玉东的380亩地不都是人参,林改后分给他的50亩林子下的人参已经12年,“一亩地保守也有500棵参,每棵800元,那一亩地就能出40万元,50亩地就是2000万元钱。”隋玉东给记者算着帐,“再加上我现在的100亩大叶芹,养蜂酿蜜一年100多斤和林蛙养殖,每年还能出5万多元钱。”

记者从桓仁县林业局产业办的一份产业发展报告中看到,2006年和2007年,林下参市场出现购销两旺的态势,13年生以上的鲜参商品“统货”达到每公斤3—4万元,按每亩平均保留1000株,平均单株重2.5钱计算,亩产值可达37.5—50万元,亩均年效益达到2.9—3.8万元。如果单株出售,一般的每支参能卖300—500元,好的能卖到600—1200元,优质的能卖到1500—2000元,10年生左右林下参转让每亩价格在10万元以上,亩均年效益达到1万元。

同组的村民郭利给记者拿出了一本自己的林下产业发展计划,上面详细地记录了他种人参的发展方式。他一边指着数据一边介绍说,12年—14年生的人参我有20多亩,7年—10年生的我有40多亩,三年以上的有7亩,这7亩是“滚”出来的,是用这些老参的种子采下来后种出来的。并且每年郭利都以三到五亩的速度向前“滚”动种植着。

就在这大山深处的小山沟里,“我们村有120户人家,其中大约60%左右的村民与隋玉东、郭利一样,都是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的身价。”张广厚自豪地说。

有人说,林业不仅可以富民,还也可以造就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确,随着林改的深入,种植野山参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加上林业部门的正确引导和技术服务,在当地成立很多人参协会和中药材协会,使人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刀尖岭村的村民们也不断的跃入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行列。

有人也提出疑问,种参等林地经济能不能对生态造成破坏?我们从桓仁县林业局了解到,现在发展林地经济都是坚持生态优先这条原则,老百姓也明白这个理。

“这个沟里的林蛙、林木、林下细辛,林下参都是我家的”,连任原刀尖岭书记10年,现已退任在家的王文帝指着1000多亩的山林乐呵呵地说。

刀尖岭村林蛙养殖、林下种参、栽植山野菜、见缝插绿荒山造林,成为别具一格的小小避暑山庄,吸引城里人到此休闲度假。

“林改真好哇,我将来还要在沟口建一个帝王山庄,让更多的人来观赏我家的山,呼吸一下带有林下参味的新鲜空气”。王文帝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 篇3

林下经济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遵循技术、经济规律, 建立一种有多种群、多层次、多序列、多功能、多效益、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效、持续稳定的生产系统[1]。它突破了传统农、林业产品单一的生产方式。形成以林为基础的一个复合的、开放的、具有整体效应的生产系统[2]。据2012年统计, 广西生产木材约2100万m3, 全区森林面积0.144亿hm2, 森林覆盖率达60.5%。在速丰林中实施林下经济, 可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有效地降低能源强度, 能使广西林地得到优化配置, 增加森林的经济价值[3]。

2 林下经济的发展状况

20世纪90年代末, 国家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林下经济发展迅速。林下经济作为一个新兴发展的经营模式, 国家林业局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强调要在发展林下经济上取得突破, 寻找出一个高效的经营体系, 推动林下经济林产品加工业, 以带动林地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全面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4]。近年来全国各地林下经济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和首都绿化委员会起到牵头作用, 在北京市郊区展开了“发展林下经济万亩, 形成林下种植、林下饲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工作。自2005年3月份以来, 河北省已成功试点40多处退耕还林林下经济体系, 总面积3000多hm2, 年均增效益5000万元以上[5]。2008年河南省清丰县也展开了林下经营模式的建设, 确立了“典型引路, 示范带动, 政策倾斜, 协调发展“指导思想, 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 展开了“发展———巩固———成效”的模式, 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6]。

近年来, 广西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 将林下经济作为发展能源循环经济、集约型林地资源优化、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建设林业强区的重要举措来推动, 解决当前广西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合理规划广西林下经济发展, 将林下经济建设和广西农林产品产业化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适地适树, 结合当地特色, 统筹规划, 明确林下经济发展方向, 充分利用广西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条件, 建立“农———林———牧”合理配置, 经营周期合理分配, 生态建设与发展经济和谐发展的林业多元化, 有效地提高了广西的林地综合经营效益, 提高当地农民生活水平, 形成高效长期的经济来源, 以短养长, 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推动广西林业产业飞速发展, 为广西林业强省的建设作出贡献[5]。

同时, 广西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对农民增收的作用, 2010年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 2011年, 自治区还专门编制了《广西林下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 成为全国第一个制定林下经济“十二五”规划的省区。广西还启动实施了“千万林农千元增收”工程, 将带动林农增收致富作为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7]。2010年百色市林下种植完成面积万亩, 建立25个林下种植示范点[8]。围绕林下养殖和林间种植, 田林县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进行规模化种养。

3 广西林下经济的经营模式

3.1 发展能源型林下经济

随着非可再生能源逐年减少, 探索新能源成为了当今讨论的重点话题。生物能源的发现, 为能源的使用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瑞典通过栽培短轮伐期柳树 (Salix pentandra) 矮林获得生物能源, 用于当地发电场的能源提供[9]。广西拥有大量的速丰林林地, 并且广西速丰林种植基地的造林间距大多为4m×2.5m、4m×2m。因此, 拥有大量的林下应用面积。通过加强林下经济产业, 可使森林资源可以优先利用。

近年来沼气能源在全国普及, 给广西林下经济建设一个启示。构建“林-牧-能源”一体化复合型经营模式获得了较大发展前景。其中, 2006年至今, 广西南宁市、钦州、北海等地, 不断开发林下种植能源型植物能力, 打造复合型林下经济体系, 在桉树林下种植麻疯树 (Dendrocnide urentissima) , 培育出年产果量达5230kg/hm2, 果实的含油率为60%~70%[10]。2008年, 广西在来宾市、藤县、田阳县、平南县等地试点林下种植能源型甘薯 (Ipomoea batata) , 年收入可达9000元/hm2[11]。2009年起广西钦廉林场确定林牧沼综合开发项目, 至2011年该场职工年均额外收益6000元左右[12]。

3.2 发展园林、中草药资源型林下经济

伴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求,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审美、养生、休闲、环保意识逐步增强, 对城市园林建造也形成了当今城市规划的主流。林地具有大量的土地资源, 也有对林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在林下种植各类园林植物将有效的缓解城市对园林植物的需求。例如, 沙棘果 (Hippophaerhamnoides) 、白桦 (Betula platyphylla) 、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忍冬 (Ilex lonicerifolia) 、山桃 (Amygdalus davidiana) 、刺楸 (Kalopanax septemlobus) 、兰草 (Fuirena umbellata) 、刺蔷薇 (Rosa acicularis) 、三叶草 (Plantago asiatica) 、珍珠梅 (Sorbaria sorbifolia) 、紫丁香 (Syringa oblata) 、绣线菊 (Piraea kwangsiensis) 、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等[13~15]。在广西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定条件下, 发展园林型的林下经济是可行的, 其中, 广西各个地区结合不同植物生长规律, 通过在年龄较大林分下种植园林绿化植物、中草药, 取得了许多成果, 例如在桉树 (Eucalyptus robusta) 、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林下种植, 山白兰 (Michelia alba) 、观光木 (Michelia odora) 、深山含笑 (Michelia maudiae) 、拟单性木兰 (Parakmeria Lotungensis) 、擎天树 (Parashorea chinensis) 、秋枫 (Bischofia javanica) 、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两面针 (Zanthoxylum nitidum) 、牛大力 (Radix Millettiae Specisoae) 、紫薯 (Solanum tuberdsm) 、板蓝根 (Isatis indigotica) 、莪术 (Rhioxma Curcumae Aeruginosae) 、砂仁 (Amomum microcarpum) 、麦冬 (Ophitopogin japonicum) 、鸡血藤 (Milettia reticulata) 等[16~18]。另外, 降香黄檀 (Dalbergia odorifere) 林下种植穿心莲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 在八角 (Illicium verum) 林下种植罗汉松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金花茶 (Camellia nitidissima) , 南宁市树木园在桉树 (Eucalyptus robusta) 林下种植苏木 (Caesalpinia sappan) 等林下植物[19]。

3.3 发展森林资源管护承包经营模式型林下经济

广西发展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具有重要意义, 可有效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 解决林区长期存在的资源消长失衡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下岗人员分流等问题。实施森林资源管护经营为林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环境, 使得林地资源空间得到合理的优化配置, 结合立地条件,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同时, 鼓励经营承包者利用林间空地通过种植、养殖、采集加工等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广西林下经济的发展将坚持“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打造一批以林下经济为主营业务的龙头企业。到2013年已通过林下经济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的林农突破1000万人[20]。

并且在林下经济建设过程中, 需要科学的管理林下经济, 合理规划“林———农”、“林———畜”基地和加工基地。根据各县市地理特点, 合理布局种植、养殖基地和林下经济产品加工基地, 各大林场为牵头, 带动林下经济大范围经营, 同时形成生产基地, 依托生产基地, 增加产业文化的建设, 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较好的龙头企业, 实现“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优质经营模式。开发粮、油、农副产品等绿色食品, 食用菌、肉、毛、皮、中药材等系列产品, 加强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重点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对全局有牵动力的种植、养殖、采集、加工项目, 以及“有前途、有潜力、起带动”三大作用合理应用与林下经济规划项目中, 提高产品知名度, 形成“龙头连基地、市场带龙头、基地牵万家”三大经济发展格局。

4 广西林下经济成果

4.1 生态价值

陈培俨[21]在对探讨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纯林改造技术研究过程中, 发现在23年生马尾松林冠下, 种植细柄阿丁枫 (Altingia chinensis) 10年后, 有效的改善了林分结构, 种间关系协调, 使马尾松纯林变成了针阔混交林, 提高了林分的生态价值。安振营[22]对林地套种草菇 (Fructificatio volvacae) 栽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利用林下空间面积, 又不影响树木生长, 栽培草菇充分发挥了共生互利, 相促生长原理的作用。森林进行林下经济可以促进森林中林木的生长, 有利于林木的生物量的形成以及固碳。提高整个林分的生物量价值, 同时也增加了林分的生物多样性, 提高林分的生态价值, 使得林分的成为了一个复合型结构, 加强了生态稳定性。

4.2 经济价值

广西钦廉林场在为期4年的综合开发中, 利用2000hm2林地套种牧草, 实现年出栏牛羊3万头[23], 每公顷林地经营收入将达45000元/hm2。通过林草结合, 草饲牛羊延伸到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 2012年林业立体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收入达1亿元, 这相当于2009年林场全年收入的半壁江山。2001年以来, 广西钦州浦北地区在红椎林下种植红椎菌, 富含蛋白质、多糖类抗癌物质、人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成分, 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并获得全国人民的喜爱[24]。广西派阳山林场开发八角林下的剩余空间, 利用16.68hm2八角林放养土鸡5万只, 年产值500万元/a, 均产值30万元/hm2, 八角林地肥变多虫变少, 产值从1500kg/hm2提高到250kg/hm2[25]。

田林是广西行政区域面积最大的县, 有林地42.3万hm2, 森林覆盖率达74.8%, 人均拥有森林1.7hm2。通过“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粮、林菜”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进行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特色经济林种植等的开发[26]。为加大对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扶持力度, 该县制定了用电优惠和大户奖励等促进林下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群众通过林权证抵押、小额贷款、多户联保等方式获取发展资金。

梧州市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形式在林下放养三黄鸡, 同时, 政府部门牵头与大型家禽产品生产公司签订合同保量经营, 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27]。2009年末数据统计, 梧州市养鸡产值约8亿元, 占林下经济总值得1/3。其中, 吸引了宝然、巨东、荣达等龙头养殖公司入驻。并且, 梧州当地政府, 还展开了林下养蜂养殖, 产出值达3000万元, 建造了甜蜜、金鑫等养蜂龙头公司, 拥有超过广西90%份额的养蜂出口基地;并实施“林———菌”、“林———药”等林下经营模式, 2011年, 梧州地区林下培育野生菌和种植食用菌产值约1.7亿元, 林下种植中草药产值约5000万元[28]。

5 完善广西林下经济产业经营模式

5.1 确定广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根据广西的丰富的林地资源, 建设特色林下经济产业体系。结合广西林区不同的地理环境, 当地经营特色以及经济条件, 建设区域性现代化的林下经济模式[29]。同时, 需要打造知名品牌。林下经济产品的销售是搭建在产品、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 形成差别化竞争优势, 拓宽了林下经济产品的经营渠道。因此, 应该积极构建立体式密集型市场营销网络, 在林业信息和各地需求的情况下, 根据地域市场和国际市场需求量的不同, 多元化广西林下经济销售的道路。

5.2 确立广西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重点

首先, 构建良好的林下经济种苗基地, 增加优良种苗的宣传, 保障农民们的经营。同时, 林下经济产品必须提供优良种苗和高效的繁殖基地的功能, 开展标准化苗圃建设工程, 对有条件的苗圃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改造, 进行标准化种苗基地, 由县市进行统一布局和调整。其次, 林下经济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在林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需要将示范基地设点定期向公众展示, 拉动当地居民的热情。同时, 还需要建设林下经济引种、育苗、栽培、加工新技术体系研建工程。提倡先富带动后富的原则, 对当地经济实力较好的个体提供有力政策, 提供经营优惠, 大规模种植, 结合林产品加工, 提高林下经济产品直接值, 对林产品品牌的构建, 拓宽林下经济产品的销售渠道, 提高林产品经济价值, 使林下经济产业从种植、培育、加工、销售形成规模化, 使林下经济经营在广西能够全面展开[30]。

5.3 建立广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保障机制

随着广西林地保护、林权制度改革的逐渐完成, 以及广西“十二五”规划的完善, 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下林下经济产业也是广西林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政府应鼓励各种社会主体投资发展林下经济产业, 从事林下经济产业建设, 贯彻“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 履行“税费、资源利用和投融资”三大政策, 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一个便利公平的经营道路。政府部门需要对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加强对林下经济产业的金融支持, 提供有利于林下经济产业的优惠政策。这必将促进广西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 并且能够提升广西经济的发展速率。

6 展望

自广西实施林下经济政策以来, 呈现了林下经济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广西应完善林业经济的指导方针, 提高林下经济产业的效益, 扩大林下经济的规模。因此,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应抓好两高林下经济种苗基地建设、林下经济新技术基地建设等重点工程;以林改促进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 发展集约型林下经济经营体系, 增加政府的控制力度、建立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保证机制。同时, 开拓新型的林下经济模式成为当今广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如套种植物的搭配、造林设计的方案、造林地带的选择等。

摘要:指出了发展林下经济是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分析了广西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林下经济的经营模式, 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林下经济产业现状与发展重点 篇4

1 特点

林下经济产业并非将林业同农业两者进行简单的组合, 它可以有效提高土地、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现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在时间、空间的高效运转。具体来讲, 林下经济产业有以下特性: (1) 生产模式具有立体性特征, 林下经济产业系统上层一般是茂盛的林木, 林间通常种植高效的经济作物, 而地面则可以养殖鸡、鸭、鹅等家禽, 或种植食用菌类; (2) 结构有着复杂性特征, 林下经济产业是一种将农、牧、林等产业链条结合在一起实现共同发展的高效的复合型产业结构; (3) 管理服务具有广泛性特征, 林下经济产业在管理方面涉及到了农业、林业、医药以及农业等多个相关管理部门。总而言之, 与传统的农业、林业相比较, 林下经济产业具有生态及经济方面的综合优势, 可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大力发展我国林下经济产业, 可以进一步提高生物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指数, 实现物质能量流的闭合式循环, 并实现零排放目标, 促进森林资源循环、有效使用。

2 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后至今, 我国林下经济迅速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背景。20世纪90年代末期, 我国针对林业发展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首要任务的战略。随着林业建设重点战略性转移的实现, 我国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整体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生态建设的成果举世瞩目。为实现生态建设, 大量森林不再被采伐, 这也给林业产业建设及经济发展造成一系列新的问题。

当前我国林下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主要包括森林景观利用、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林下养殖和林下种植等4种模式。森林景观利用和采集加工是二级模式, 即充分利用林下经济产业的产品资源, 大力发展流通、加工、销售及观光、旅游产业, 实现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林下养殖和林下种植, 就是利用林业产业的林下资源, 适当地发展药类、菌类、牧草种植, 或者立体养殖禽畜类产品。

林下经济产业凭借资源利用率较高、经济收入的种类多、涉及的流通销售方面广及可持续发展性较强等优势, 十分适合我国当下林业经济的发展态势, 同时也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一旦实现良性发展, 就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科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进行及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的多赢目标。

3 存在的问题

相比传统林业经济的增长, 当前的林下经济产业拉长了我国林业经济的产业链, 也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但是当前的林下经济也有着很多问题:

(1) 扶持政策欠缺, 启动资金明显不足。由于当前我国许多地市都没有专门针对林下经济产业的扶持政策和发展优惠的政策, 很多农户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和前期运转流动资金支持, 不利于我国林下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没有龙头带动, 很难实现产业化发展。目前, 我国的林下经济产业依旧难以实现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态势, 所以, 不得不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 借势、借力实现产业化发展, 特别是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撑, 借助多家产供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 带动我国林下经济产业的产业化发展。

(3) 缺乏相应组织领导, 很难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目前, 我国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组织化程度偏低的问题, 农户不能及时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因而, 产品很难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进行有效地调整。同时, 林下经济产品通常缺乏有效的畅通渠道进行销售, 难以保障农户的利益, 因而很难实现林下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重要性

4.1 可以充分利用我国林下资源

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林下资源, 有效提高土地的使用率。林木覆盖下土地资源有着很大的特殊性, 林阴地与裸地、农田相比有着很大的变化, 比如, 直射光强度大幅减弱, 而散射光的强度得到增加, 光质发生了变化, 昼夜温差减小等等。这些变化为部分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如果辅助以科学技术, 在掌握了这些动植物生活习性的前提下, 发挥林阴环境的优势地位, 进行立体种养, 就可以给实现农业、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的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4.2 有助于提高产量

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提高产量, 增加林下经济产业的经济效益。利用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 充分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发挥林木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现林业产业的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多方位、多目标、多层次地利用农、林、牧、副、渔业的各种产品, 增加单位面积农林产品的总数量, 提高产品质量,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从而提高单位面积林业经济产出及整体的经济效益。

4.3 增加农林主副产品的数量和种类

林下经济生态环境比较复杂, 可供多种物种生存。因此, 可以生产很多种绿色产品, 可以提高林下经济的产量和产品质量, 充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农林产品需求。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 发展养殖、种植等多种产业, 可进行林下经济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 以弥补林下经济生产周期过长的不足, 达到长短结合和以短养长的效果, 实现林下经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发展的策略

5.1 合理进行林下经济产业的规划和统筹

在当前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大环境下, 我国应该重点推动滩涂、森林和土地的利用, 完善我国林下经济相关金融制度和法律制度, 建立和健全资产评估制度, 有效促进我国林下经济产业的资产有序合理流转。在资产评估得以完善的前提下, 林下经济资产的使用权便可作为经济性的权利来进行继承和流转, 从而得以使用、处分和收益, 充分调动林下经济产业经营者进行开发和投资的积极性。

5.2 加大资金投入, 规范开发、投资标准

在林下经济产业基础设施以及公益林业的建设上, 我国已经给予了大量资金方面的支持, 对其起到了有效的发展和促进作用, 接下来应当逐步地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林下经济产业的基地建设、优质种苗的开发和推广及珍贵品种的引进等几个方面的投资, 逐步加大和规范国家补贴和补助指标和标准。

5.3 加强国家政策的扶持

林下经济产业是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一种重要的产业模式。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新增长, 所以, 国家政策扶持和鼓励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出台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和实施办法以及其他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统一资源利用、税收以及游资和融资政策, 保证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有序推进。

5.4 建立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保障机制

5.4.1 以林改为契机, 促进产业发展

我国林改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林业体制改革为我国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环境, 因此, 林下经济产业理应顺应这种政策变革的趋势, 积极地寻求相关政策的扶持, 促进我国林下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将林改的经验推广到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在明确林业权属的前提下, 推进林下资产使用权科学合理地流转, 各个社会主体均可以通过转让、拍卖、承包、租赁、等合法形式进行流转。积极有效推进林下资产的有偿转让, 创建林下经济资产流转市场, 加速建立和健全林下经济资产的评估制度。

5.4.2 推动非公有制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

国家应该鼓励各个社会主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投资发展我国林下经济产业, 只要是有能力的城镇居民、农户、私营企业主、科技人员、机关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和职工, 均可以合伙或单独从事林下经济产业, 参与林下经济产业的开发。在此过程中, 要切实明确非公有制林下经济产业的合法地位, 落实相关政策, 统一投、融资政策、资源利用政策以及税费政策, 为各种所有制的林下经济产业的经营主体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

5.4.3 政府应该加大林下经济产业的建设投入

要结合我国公益林建设和管理以及重大林业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 逐步加大林下经济产业建设的资金投资规模, 以工代贩和农业的综合开发等相关的财政扶持资金, 也应该相应地增加投人, 对重点地区的林下经济产业建设以及珍贵品种的引进和优良种苗的研究开发和推广等, 安排相应的投资, 逐步规范各项工程建设补助的标准。相关地方政府必须承担起本来由森工企业所承担的投入, 给予必要的支持, 使林业企业能够有精力、有能力发展我国林下经济产业。

5.4.4 完善相关的优惠政策

制定并完善一整套适合我国林下经济产业建设以及自身发展的政策, 增强我国林下经济产业进行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能力, 提高林农投身到林下经济产业建设中的积极性, 已然迫在眉睫。这方面相关的内容有很多, 比如对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林业资源的更新和改造免征采伐等相关税费、土地占用费等;林下经济产业生产用电收费以农业灌溉的用电标准来收取;林下经济产业所需的灌溉、育苗用水, 要切实保障, 并免收相关费用;对于那些成功造林的生态林地, 可以允许农民继续在所在林地从事林下经济产业, 使农民能够尽快地受益, 从而进一步调动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保障林下经济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6 结语

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 篇5

一、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林下经济产业主要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之上, 对自然生态进行全面的维护为主要前提的, 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新型经济产业。林下经济的高度发展能够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林业效率和综合效益, 只有充分地对林地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 形成林业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和集中化, 才能让经济收入不断的增加, 成为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在我国目前的林业发展过程中, 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林下种植, 林下养殖以及林下的产品加工和森林景观等等。无论是林下种植还是林下养殖都可以对林木以下存在的各种资源加以充分的利用, 种植一些合适的牧草或者菌类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地区在林下部分种植草药, 或者发展立体禽畜养殖。产品的采集以及加工都属于是发展过程中的二级模式, 使用林下的资源对其他产品进行供给, 或者发展深加工产业, 走向流通和销售, 能够极大的提升该地区的经济效益。林下经济在资源的利用方面具有非常高的效率, 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可持续性方面发展较强, 由此经济收入的种类也非常多, 能够进入流通的领域较为广泛。这种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适合我国的整体林业经济, 更能够给农户更多的经济收入。若是能够得以良性的发展, 便能够实现森林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持续, 获得双赢。

二、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林下经济发展和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相对比, 不仅仅表现在立体化发展模式的增强, 而且还拉长了林业经济产业链, 极大的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效益, 但是尽管如此, 在林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 缺少完善的政策扶持, 缺少启动资金

当前的很多地区对于自己的林下经济发展认识上不是十分透彻, 因此也没有开启专门的针对林下经济的扶持政策或者优惠政策, 这样更多的农户即使想开启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也没有前期的资金投入, 中期缺少资金运转方面的支持, 这样的现象对于林下经济的发展具有阻碍性作用。另外, 因为宣传和学习不到位, 一些地区的农户对于林下经济这种发展模式还一无所知, 所以造成林下资源的浪费, 更缺少了一份可观的经济收入。

(二) 缺少龙头带动, 难以进行产业化发展

当前的林下经济在规模化发展上还有很多的不足, 没有形成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形式, 因此需要依托于一些龙头企业的带动, 只有借助龙头企业才能让林下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特别是要有以政府为主导, 为支撑的产供销一体化, 利用多家龙头企业, 借助于一方的力量, 发展多方的林业经济。

(三) 缺少组织领导, 难以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一些地区的林下经济发展, 在组织程度上非常低, 农户也没有收录到较为及时的有效的信息, 这样林下产品很难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种植或者调整, 另外即使林下产品非常丰富, 但是没有适宜的渠道, 也不能有效的销售出去, 这对于农户没有保障, 难以实现林下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林下经济产业建设的重点

(一) 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

在我国发展的新时期背景下, 只有重点推动国家一级集体所有制的土地、森林等等, 大力发展林下产业, 才能让经济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新时期。另外, 要想让林下经济得以更加完善的发展, 还需要建立健全对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条文, 重新构建新的林下经济资产评估模式, 因为以往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不相对应, 不是完全适合于林下经济的发展, 在这些条件都成熟的条件下, 林下经济资产能够更加合理有效的运转。以此给农民增加收益, 极大的调动经营者投资开发的积极性。

(二) 强化政府的扶持政策, 支持林下经济的发展

林下经济产业能够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增加农民的收入, 进而成为一种较为重要的产业生产模式, 增加国民经济的收入。国家对此方面的扶持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是建议政府可以制定出一系列促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办法和实施的策略, 例如, 在税费政策方面的统一, 对于资源的利用以及投资方面的优惠, 另外, 政府还要开辟出一些渠道, 供给林下产品的销售, 一方面保障林下经济产业能够有一个较为公平的发展环境, 另一方面是让农民对于自己的林下产品有更多的种植信心, 拓宽销售途径, 保障收入。

(三) 找到适宜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在林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需要找到适宜当地林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进而实现产业化经营。例如, 常见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有林下种草, 林经间作, 以及林药间作等等, 这些都是收获效果比较好的林业经营模式, 在多个地区受到推崇, 能够极大的提升林业发展的水平。不同的地区, 对于林下品种的种植有不同的选择, 伴随林木的不断增长, 可以选择的有经济作物, 也有粮食作物, 但是若是单一的一种作物就不能实现林业的完善有效发展。每一个地区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都需要因地制宜, 找到适宜本地区土壤条件以及林业树木成长条件的生产经营方式, 可以发展的林下养殖或者林下产品加工等等。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注意的是在对林业产品种类进行选择的过程中, 一定要关注市场信息, 保证市场之间的平衡性。很多地区采用的复合式林业经营模式就非常好, 例如, 瓜果蔬菜的复合式林业生产模式, 牧草牲畜的林下复合生产模式以及林业生态复合生产模式。其中, 牧草和牲畜都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有效的管理, 相对于林下的林木来讲, 需要注重品种上的选择, 还有不同树种之间的距离也要放开。牧草的种植也要注意的是对牧草的管理以及在进行播种以前的翻地工作等等, 另外还要进行适当的浇水和施肥, 常见的果蔬种植都是选择葡萄或者油菜, 不仅仅适宜林地, 而且产量也非常高。例如, 在对葡萄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主要注意的是葡萄之间的间距然后在适宜的时间内进行一定的修剪, 以此促进葡萄的不断生长。

(四) 延长林下经济产业链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 需要对一定规模的企业进行培养, 以此成为主体项目, 在整个林下经济发展中能够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 成为龙头企业, 这一点非常重要。要想提升产业的发展动力, 并且强化每一个产业在龙头企业发面的培养, 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 强化农户和公司之间的结合, 强化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合作, 这样才能让每一项产业的布局得到优化, 才能实现林下经济发展的标准化管理, 进而走向集约化经营和服务的道路上来。除此以外, 林下经济要想大力的得到推广还需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 不仅仅让地方政府对此加以注意, 还需要农民对此有更多的了解, 农民的意识提升了, 林下经济的发展空间才会更大, 也能够让一些失去耕地的农民找到新的出路, 从新的产业中获得自己更多的经济效益, 要对农民进行林下作物栽种方面的技术培训, 掌握要领, 以此培育出的产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产品形态上都能获得市场的认可。还可以进行林下生态养生的旅游产品开发, 例如, 短期休息旅游项目, 让人们在感受自然生态的过程中, 了解到林木的市场情况, 了解到大自然赋予人们的奇特礼物, 也能激发起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绪和心理。

四、结束语

林下经济产品是复合林业发展的一种新产品, 可以扩充我国的资源数量, 为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的作出努力, 还能对新型林下产品的开发作出积极的贡献, 打造出我国知名的林下产品经济发展产业链, 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兴模式。市场营销体系的不断完善也能够让林下资源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提升林业竞争力。

摘要:我国的林业发展速度比较快, 也收获到了可观的经济成就。在林木栽种的同时, 出现了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产业主要是一种以生态理念为基础, 使用森林资源以及林木以下的空间, 进行的多层次林下种植或者林下养殖, 一地多用。林下经济是一种符合生态经济发展理念, 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型产业, 在我国多个地区都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林下经济,产业,现状,重点,分析

参考文献

[1]杜凤国, 张淑媛, 王戈戎等.吉林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 2015 (10) :183-184, 262.

[2]黄维金, 舒相才, 李立屯等.腾冲县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策略与实践---基于“短板效应”和优势互补合作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 2015 (12) :364-365.

[3]孙少辉, 唐庆明, 于洋等.浅析林下资源与林下经济发展思路---以内蒙古呼伦贝尔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15 (22) :130-131.

[4]尹国, 路正营, 李俊玲等.晋冀鲁豫地区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 (32) :11353-11354, 11357.

[5]邓坦, 邓照东, 杨齐等.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29) :10190-10191, 10203.

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 篇6

1 林下经济模式的概念和发展

1.1 林下经济的概念

林下经济, 主要是以林地和森林资源为基础, 在基础之上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以及旅游业的经济。它可以通过林下资源的特点来增加资源所拥有的附加价值, 提高这种资源的利用率, 从而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林下经济的发展形势主要是林牧结合, 它包括林畜、林禽的养殖工作等。通过更好的发展林下经济, 可以有效地保证我国的绿色资源不受滥砍滥伐现象的威胁, 能够提高农林工作者在这方面的收入水平, 能够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 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还能够加强林改工作, 成为实施林改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1.2 林下经济的发展

早在1986年, 我国的科研人员就针对农林系统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之后又在实践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直到2003年我国才开发出“林下经济”一词, 原因在于我国出现洪涝灾害之后, 党和国家密切关注林地的发展动向, 以前以森林资源为生存根本的现象应该得到改变。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于林下经济的发展密度, 尤其是以东北和西南林地为首要发展对象, 在多种经营方式的带动下, 林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紧接着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重要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国针对林业进行可持续性的发展体系日益完善, 林业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带来了新鲜血液, 真正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的林业技术水平。

2 林下经济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技术水平偏低

我国的林下生产技术在世界行列中还处于比较低下的阶段, 例如在灭菌、家禽防病、废物利用等方面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 研究对象也仅仅停留在大型牲畜的层面上, 部分家禽对于林地资源的影响研究方面几乎呈现空白状态。

2.2 开展工作不够深入

对于林下经济的工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和理论中, 缺乏实际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对于林业系统中的品种、分类、选种、养殖等技术没有能够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缺少大量的实践资料进行分析, 最终会造成计算不准确、实施不到位等现象。

2.3 国家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国家已经通过一系列举措大力加强了林下经济的发展, 但是对于偏远地区的林业系统来说可谓是鞭长莫及, 部分措施不能在当地得到很好地落实。由于偏远地区往往没有行业带头人, 使得实施效果杂乱无章, 经常出现自产自销的局面, 这显然不利于林下经济的发展。

3 林下经济模式针对问题的策略

3.1 加强领导工作

在群众自愿的情况下, 加强领导的管理工作, 开发预警机制, 以免受市场的风险。各个与农林行业有关系的部门, 应该对旗下的产业进行技术监督与指导工作, 加强新技术的引进工作, 拓宽金融渠道, 让员工能够从林下经济中获得丰厚利益, 激发员工积极性, 切实有效推动经济发展。

3.2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国家应该对于林地生态系统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消除由于科技所造成的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同时, 各级政府也应该组织各个地方下派相关技术人员深入基层, 也可以通过在当地举办林地科技讲堂的形式, 定期的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 展开深入的技术探讨, 指导并把控工作人员实际生产的环节, 从根本上提升工作人员的觉悟和意识。

3.3 国家加大支持力度

国家应该对农林养户提供一些合理的扶持政策来提高其积极性, 比如可以通过低利息贷款的方式放宽贷款条件, 扩大面向农户和林业职工的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 农户也可以通过抵押的方式申请贷款, 这样一来就能盘活林下经济, 使群众从中受益, 最终目的是使得林下经济整体情况有所好转。

结束语

通过针对林下经济的种种问题展开讨论不难发现, 眼下中国的林下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林下经济提起的重视, 不只是要加强与林下经济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还要加强对于偏远地区的管理工作, 只有这样, 才能使中国在未来更好的发展绿色资源经济。

摘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模式, 可以起到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拉动社会经济等作用。本文就是从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的发展情况入手, 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有力的解决方案, 为我国加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林下经济模式,产业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顾晓君, 曹黎明, 叶正文等.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 2008, 03:21-24.

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 篇7

1 林下经济发展情况

1.1 龙脑樟

近年来, 吉州区按照“突出特色、注重效益、扩大规模”的运作方案, 积极探索资金和土地流转难题, 利用林荫及林下空地等栽种龙脑樟, 并辐射带动吉州区村庄、村民发展林下种植龙脑樟, 带动全区林下经济发展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截止2012年, 已种植面积133hm2, 2013年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1.2 森林旅游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转变, 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发生变化, 以享受环境、回归自然为目的的生态旅游、森林城郊休闲旅游业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吉州区利用中心城区地理优势, 以原有兴桥镇钓源古村、曲濑镇古村群落保护与开发、樟山镇文石古村和真君山、天华山、螺子山公园为基础, 不断创新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形式的森林休闲旅游观光的管理模式, 发展、提升了庐陵文化生态园、螺湖湾湿地公园、吉州区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设施配套齐全的森林休闲观光旅游景区和“农家乐”形式的休闲旅游景点, 提出了林地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林下经济效益更加明显。目前全区森林旅游景区 (点) 已达25个, 规模以上森林旅游景区 (点) 10个。

2 存在问题

目前处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

2.1 思想认识不充分

有一些部门和个人对吉州区发展林下经济产业认识上存在偏差, 认为产业底子较差、程度较低、没有形成较大气候, 对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信心不足, 发展动力不强, 普遍有畏难情绪。

2.2 管护工作滞后

林下经济建设投入大、管护费用高、见效慢 (建投产周期一般为2~5年) , 林农自我积累和投入能力不足, 财政、项目投入极其有限, 林农在短期内很难获得收益;同时, 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难以对广大林农进行必要的科学用药、用肥等技术指导培训工作, 多数林农文化素质偏低, 导致林农对林下种植水平不高, 管理不到位。

2.3 技术力量不充足

种植区建设的规划设计、指导、栽植及管护等工作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但吉州区人力严重不足, 90%以上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技术培训。

2.4 奖扶政策不完善

当前的产业奖励扶持政策尚不完善, 产业起步十分困难。一方面缺乏对林下经济产业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 用于林农的奖励扶持力度较小。林农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建园, 后期管护和扩大规模资金短缺, 又没有其它的资金扶持, 于是出现了“重种植、轻管护”现象, 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3 吉州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措施

3.1 部门协作配合, 促进产业发展

为促进土地流转, 快速推进林下经济发展, 建立了相关部门工作联动机制, 由区分管领导牵头, 部门既密切配合, 又各负其责, 通过不定期召开碰头会, 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全力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一是抽调相关人员, 成立了林下经济发展工作组, 加速了林下经济发展进程。二是依法规范, 科学引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以转包、租赁、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向企业、大户流转。

3.2 培育龙头企业, 引领产业发展

吉州区通过招商, 重点引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 在适宜山场地块集中连片发展林下种植, 并引领农户从事林下种植, 逐步扩大规模, 在企业和大户带动下, 加速了林下经济发展规模。

3.3 加大资金投入, 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2012年吉州区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将林下经济发展列入了预算, 结合五大特色产业发展出台资金奖补办法, 对起到典型示范作用的企业和大户给予一定奖励。同时, 紧紧抓住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 积极争取苏区项目资金和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各种涉农资金用于发展林下经济, 激发企业和大户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有力地促进了林下经济的发展。

3.4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深厚氛围

为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各方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营造林下经济的社会氛围, 吉州区通过张贴宣传画、悬挂标语、会议等形式, 大力宣传林下经济的发展优势, 同时组织学习, 并对林下经济发展好经验、好做法和发展动态及时通报, 广泛动员, 扩大发展林下经济的社会影响力。

3.5 强化科技支撑, 助推产业发展

吉州区不断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通过举办林下经济发展专题培训、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外聘专家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巡回讲课等形式对林下经济发展企业、农户进行系统的培训, 加强技术指导, 向广大林农宣传和推广林下经济发展技术规程, 2012年下半年组织企业、大户和技术人员多次到周边县区参观学习林下经济发展建设。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促进林农的科技水平和综合素质, 科技支撑力逐步增强, 为林下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带动吉州区其他特色产业的发展。

摘要:吉安市吉州区发展林下经济潜力很大, 本文分析当前发展情况和措施及建议。

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 篇8

1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对森林防火的促进作用

1.1 发展林下经济可提升林农对林地、森林的管护的积极性, 从面提高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

长期以来, 融安县林业都是以林木生产为主的单一的森林经营模式, 10a树木是林木生产的基本特征, 林木生产周期相对漫长, 林农投入造林后很长一段时期才能获得经济效益, 而在这一段时期内又不得不去另谋生路, 从而造成了林农对林地、森林管护粗放。林下经济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的特点, 发展林下经济产业, 可使林农短时间内获得经济收益, 从而使林农对森林管护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 加强了对森林火灾的防范, 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就会不断提高。

1.2 发展林下经济可减少林下可燃物的载量, 从而遏制森林火灾的发生, 减少森林火灾损失

1.2.1 发展林下经济无论是进行林下养殖还是林下种植, 都得适当地清理或利用林下的枯枝、枯草, 把其环境改变为有利于各种模式发展的环境, 就连不用人工清理杂草的林禽模式, 经过大量的家禽日复一日地踩踏和趴开表土找虫子吃, 无意间就会把林下大量的细小枯枝、枯草等可燃物埋于表土下, 从而加快了细小可燃物的分解。

1.2.2 在林下经济的发展, 并不用通过采伐木材就可获取利益, 林农进入林区砍材伐木的活动就会日趋减少, 林区内砍材伐木剩下的枯枝落叶就减少, 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林下可燃物的积累, 从而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率和森林火灾的强度及其蔓延速度, 为森林火灾的扑救赢得时间, 降低林木受害程度和减少森林火灾损失。

1.3 发展林下经济可减少当地农村劳力的流失, 有助于村屯半专业森林消防队的建设, 逐步壮大森林火灾扑救力量

村屯半专业森林消防队是距离火场最近, 可第一时间到达火场实施扑救的队伍, 建立村屯半专业森林消防队是坚持扑救森林火灾“专群结合、以专为主”, 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 将森林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有效举措。作为一个林区县, 农民是靠山吃山, 靠林吃林, 如果继续采取的是单一的森林经营模式, 林农投入造林后很长一段时期才能获得经济效益, 促使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来增加家庭收入, 造成农村青壮劳力严重流失, 从而严重影响了村屯产专业森林消防队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发展林下经济产业, 群众投入少, 收益快, 短时间内可获得丰厚的收益, 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和家庭开支, 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地外出务工, 从而减少了农村青壮年劳力的流失, 为村屯专业森林消防队建设奠定了人力基础, 推进了村屯专业森林消防队建设, 逐步壮大森林火灾扑救力量。

1.4 发展林下经济有助于对森林火灾的群防群治

森林防火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 森林防火工作单靠林业一个单位是做不好森林防火工作的, 必须靠当地各单位、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通力合作与支持。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可使林农增收, 实现林农的林地、森林经济效益最大化, 直接关系到林农自身的经济利益, 可促使林农转变观念, 自觉地参与到森林火灾防治工作中, 实现对森林火灾群防群治。

1.5 发展林下经济有助于加强林区火源管理

发展林下经济, 林农可在林下产业中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森林火灾将会使他们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 促使林农进行生产活动时减少野外用火行为和避免乱用火, 进行必要的生产性用火时也会严格遵守森林防火部门的规定规范用火。同时, 也会自觉督促他人安全用火, 避免引发森林火灾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害。

2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对森林防火工作的负面影响

随着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 林农进入林区生产作业频率加大, 人员增多, 在林区内进行生产、生活用火活动也会相应增加,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森林火灾的火源条件, 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森林火灾, 将林下产业付之一炬, 同时也增加了林区森林防火工作的难度。

3 加强林区森林防火工作, 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森林火灾是一种破坏力强, 杀伤力大的灾害, 对森林和林下经济有着毁灭性的打击, 森林防火也成为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安全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各相关部门必须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 构筑起了严密的防控体系, 紧紧抓住“预防”这一根本环节, 扎实有效落实以下几点森林防火措施, 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遏制森林火灾发生, 有效地减少森林火灾, 使森林防火在发展林下经济中发挥服务作用。

3.1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层层落实责任

各单位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在工作中科学组织, 精心部署, 严格检查, 严格落实, 进一步强化和细化行政领导负责制, 层层落实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和单位、个人包片责任, 把责任落实到片、区、山头、地块, 并签订责任状, 把森林火灾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2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群众森林防火意识

在注重做好森林防火经常性宣传工作的同时, 还要采取针对性的多样式宣传, 突出抓好重要防火时期的突击宣传, 做到森林防火宣传“横到边, 纵到底”, “不留死角, 不留盲区”, 提高群众森林防火意识。

3.3 强化监督检查, 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森林防火的根本是抓好措施的落实, 森林防火部门要经常性对各单位落实森林防火措施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及时解决具体问题。通过强化监督检查, 做到以查抓落实, 有力地促进了各项防扑火措施的全面落实。

3.4 加强野外火源管理

采取果断措施, 狠抓野外火源管理工作, 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严防森林火灾发生。适时发布“高火险天气警报”, 禁止一切野外用火, 要加大巡护巡查密度, 实行重点防范, 对关键部位要看死盯牢, 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不断完善野外生产性用火管理制度, 确保森林防火安全的前提下, 保证野外生产作业顺利进行, 做到“生产、防火两不误”。

3.5 加强扑火队伍建设

不断加强扑火队伍建设, 提高我县森林消防专业队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提高县森林消防专业队的战斗力, 适应新形势对森林火灾扑救工作的需要, 有效应对随时发生的森林火情, 保护森林资源。

3.6 加大森林防火资金投入

不断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林火阻隔体系的建设, 采用最先进的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对林区进行监控, 有效防止火势的蔓延。

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森林有效防火是融安县林业部门的两项重要的工作。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 全县农林产业机构调整初见呈现, 林下经济向产业化、品牌化方向迅速发展, 政府宏观调控成效显著。相关部门在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同时, 有力服务于林下经济的发展, 从而实现林下资源保护利用、资源保护、森林防火“三位一体”的新型森林经营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于小飞, 吴文玉, 张东升, 等.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 2010 (04) .

[2]谢慧.对我国山区森林防火对策的一些思考[J].科技风, 2011 (17) .

上一篇:财务分析及融资建议下一篇:毕业设计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