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发展(共10篇)
林下经济发展 篇1
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充分利用林地,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科学经营林地,而在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翔升、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林业企业收入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实现林业企业减少投资到收入的周期时间。
发展林下经济是个系统工程,林草、林药、林牧、林禽……形式多样、内容复杂,最重要的是科学选择具体操作的突破口。
林禽发展
林下养鸡环境好、空气好;又阔别居民区,好防疫;鸡喜欢吃虫子,可以为林木除害;林下长大的鸡,肉质更香,营养更好。”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无公害食品已成为时尚,于是一些养殖户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利用空闲山地饲养鸡。林下养鸡由于空气新鲜、水源无污染,可以自由活动,养出来的鸡抗性好、免疫力强,很少生病,营养价值高。根据,新民的多年养殖经验,将浅谈林下养鸡技术。
(一)、技术措施
1、场址选择。林下养鸡是在森林环境下进行的,一般选择原始林、方竹林和人工林,要求鸡舍周围20千米范围内没有污染源地势坡度以5~15度为宜,背风向阳,水源充足。育雏室按8~10只∕平方米、运动场1~2只∕平方米测算,运动场周围用竹栏或尼龙网圈住。
2、适度规模饲养。结合当地情况,林下养鸡户须立足自身实际,多批次滚动发展,户均饲养300~500只为宜。
3、坚持良种先行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生长速度中等、羽毛黄色或接近黄色的良种土杂鸡,这样可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可以有效的降低市场风险。
4、实行集中育雏与分户育雏相结合。按照鸡的生长要求,解决养鸡户“育雏难”的问题,在乡镇(或顶目区)就近建立集中育雏,15~20天后发给养 养鸡户,养鸡户再分户育雏10~15天。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养鸡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育雏时间最好选择在2~5月份,冬季一般不宜饲养(育雏)。
5、实行两段式饲养。即两个年龄段,分圈内和权外两段饲养。0~2月龄在圈内饲养,均重达到1.25~1.50千克;2~3.5月龄在圈外林下围栏饲养,均重达到2.25~2.50千克即可出售。圈内饲养锯阶段,饲料选择全价饲料,圈外饲养阶段逐渐过度到饲喂谷物籽实,啄食饲草、昆虫和早晚补料的方法。
6、搞好疫病防治。育雏期间以预防性投喂药物为主,控制鸡球虫、白痢、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全面训练及增强鸡只的抵抗力,为放牧饲养打下基础,同时抓好传染病的预防,特别要按照程序接种鸡新城疫、禽霍乱、禽流感等疫苗。
农村散养鸡主要以昆虫、五谷杂粮、青草、青菜为主食。由于山区空气新鲜、水源无污染,可以自由活动,养出来的土鸡抗性好、免疫力强,很少生病,营养价值高,是人们追求安全生态的绿色食品之一。现将林地养鸡技术简述如下:
1、选好场址,完备设施
林地鸡的养殖一般选在天然次生林边和林间草地的交界处等场地。鸡舍场址周围没有污染源,向阳背风,地势高,水源充足,水质好,取水便利,排水容易。
(1)、鸡舍与运动场:育雏要根据饲养量修好足量的保温育雏舍,其面积以100只/平方米计算,修建育雏舍的结构和材料要因地制宜,低成本投入,讲实用。只要达到舍内地势高、不潮湿、不阴冷、保温好、光照充分、通风流畅、便于清扫与消毒、防鼠害和野生动物伤害等即可。
(2)、运动场四周用塑料网围栏,网外挖60厘米以上宽的深沟,用来排水和降低场舍的水位。场地平整,自然排水方便,场内堆放颗粒沙堆,以使鸡的沙浴和采食。
2、选择健康鸡雏
最好选择本地土鸡苗。养殖第一、二批土鸡时,可以到附近专业的孵化场购买。第三批开始,可以自己留母鸡产蛋,直接送到孵化场孵化,一只鸡蛋只需4-5毛钱的加工费。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鸡苗的成本,还可以控制传染病的发生。购买鸡苗后,要及时放回育雏舍,做好保温措施,以免鸡只受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放牧前、后的训练
根据天气晴阴和气温情况,将15~21日龄的鸡雏,白天驱放到运动场上进行饮喂,在饲喂时要用固定的唤叫声,边唤边喂,来培养鸡雏的条件反射功能,以便形成鸡放入林地时,出牧和收牧的群体统一活动。刚开始放牧时,在鸡群回运动场时应进行边唤叫,边给些料粒或水的方式,以增强鸡雏群伙活动和鸡只认家的能力,形成固定时间的回舍的习惯。
4、防暴雨淋击和兽害
林区鼠类和鹰类天敌较多,在育雏前进行投药灭鼠,再彻底清理场地所放的药物和死鼠,以防止雏鸡误食发生中毒。饲养员要精心看护,发现鹰、野兽的活动,马上采取赶驱措施。天气不好时,在暴雨之前,早些唤叫收牧,并补料,以免暴雨淋击,造成伤损。
利用林地放养土鸡,鸡只活动量大,光照时间充足,吃昆虫、蝇蛆、蚯蚓等虫类,为鸡只提供了足够的蛋质,使鸡只生长的快、肉质好、皮薄肉香,腹脂较少;补气补血,养颜益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使饲养者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林下经济发展 篇2
推进林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在多年工作的基础上, 总结出如下几点:
1 因地制宜, 科学发展
林下经济作物大规模人工栽培应根据本地的气候、土壤、温度、水分等自然条件为基本依据, 经过广泛的论证和实验, 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 符合当地整体生态环境的作物。确保林下经济作物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兼容。同时, 根据本地的地理条件, 资源总量和分布,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统筹。如林下经济的发展方向、效益规模、市场潜力、深加工处理等。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的加工处理能力, 把握好种植规模, 不可一哄而上。因地制宜的搞出地方特色的林下经济作物产品, 才能得到市场的追捧。这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根本。
2 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在思想上要转变一木独大, 以木为主的观念, 要本着保护林业资源, 科学开发林下产业, 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思。在经营方式上可采取多元化、统一经营、租赁经营、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模式。同时, 加强分散经营的资源管理工作, 进行科学引导, 技术扶持。散户承包者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但缺乏市场触觉和整体意识, 如不加以引导, 在作物的栽培上容易盲目跟风。或是作物的选择上不适合当地林区的生态特点和自然条件, 这样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产业布局应按照原料供应, 加工利用产品销售一体化商业模式, 延伸产品线的深度和广度, 提高产品附加值, 带动区域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 增加就业人数, 利于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现代化。
3 强化管理, 打造品牌
完善管理制度, 健全规章规范, 保证林下资源在生产和加工等环节的品质;对于租赁经营和承包经营的散户, 要做好科学引导管理和落实责任相结合的方式。租赁经营和承包经营的散户在林下资源经营和管理方面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此, 承包对象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相当的管理经验和水平, 确定承包经营者的使用年限及承担责任;合理布局种质面积, 抚育保护野生资源。技术部门要做好林区内野生资源的建档归类, 对现有森林资源做好调查和监测, 依照生长习性确定合理的种质基地和面积, 加强保护和抚育相结合的管理工作。对于野生资源的保护应采取施肥、抚育、平茬复壮等多种方式, 通过人工操作营造适宜生长的环境, 扩大种植面积, 改变和提高种群数量和质量, 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注重品牌建设。现今社会,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人们对于健康, 绿色生态产品的消费已成为时尚和社会发展的主流。林区原生态无污染的自然环境, 天然绿色的野生产品必将得到社会的青睐和市场的追捧。因此, 做大做强品牌有广泛的市场基础, 品牌的认知和推广将为产业的腾飞插上翅膀, 有利于产业的升级创新, 快速发展。
4 政策扶持, 助兴产业
在政策上, 国家层面也对发展林下经济高度重视,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 为林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明确了重点。然而林下产业的发展受林区经济规模、技术条件、管理水平的影响, 在产业纵深的发展上往往力不从心, 有的林区只能从事原料的简单存储加工, 利润微薄。这时应依托资源优势, 借助外部的力量, 提前构建产业布局, 做好林下资源的精深加工,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在招商政策上, 向能够带动林下资源产业发展的企业给予倾斜和帮助, 助推产业延伸。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林下资源的供需关系的改变, 市场要求提供数量更多, 质量更好的相关产品。
5 协调发展, 确保供应
随着品牌市场认知的不断提高, 消费者认可林下资源的价值。产业布局的不断完善和成熟, 都将导致林下资源采挖严重, 导致快速减少。要确保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及林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扩大培育面积, 创造生长条件, 构建生态环境。加大林下资源品种改良的科技投入, 加快开展人工培育及品种改良, 以满足日益紧张的市场需求。做好林下资源种源保护工作, 保证可持续发展。根据林区生态特点, 尽量采取多品种林下资源兼种的种植结构, 以稳定产量, 保证原料供给。
靖州林下经济发展探讨 篇3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地处湖南省西南部,是“中国杨梅之乡”、“中国茯苓之乡”。近年来,全县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抢抓机遇,在加快林业发展的同时,着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下经济,全县形成以林菌、林果、林畜和林游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基本实现“龙头企业(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林区增效、林业增产和林农增收。2013年9月被国家林业局评为首批20家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之一。
林下种植初具规模。靖州县林地面积广阔,是中药材发展基地,为林下种植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全县中药材有193科,1224种,大宗中药材有松茯苓、百合、金银花、灵芝、艾叶、黄柏、勾藤、杜仲等。2015年全县人工规模种植的药材达11个品种,有3.38万户、12.1万多人从事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种植面积达2000余公顷。靖州县凭借“中国靖州茯苓大市场”这个交易平台,成为全国最大的茯苓生产、加工集散地,交易量占全国的6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的2/3,每年为地方实现产业增加值3.2亿元。2014年全县茯苓专业合作社的茯苓“湘靖28”新品种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曰成功申报为林下经济发展省级扶持项目,龙丰茯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66.7公顷茯苓种植示范基地被湖南省林业厅评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进一步推进了县域茯苓产业的发展。2014年,靖州县围绕G209国道和S319、S222两条省道沿线lO个乡镇实施了“三线十乡百里”花卉苗木基地建设,现已完成杨梅、桂花、红叶石楠、樟木等特色苗木培育1333.3公顷。特色花卉苗木培育正逐步成为富民强县的朝阳产业。
林下养殖不断壮大。靖州山美、水美,生态极佳,适合有效利用林下青草、杂草、昆虫、小动物以及阳光、空气、优质水等资源发展林蛙、林畜、林禽、林渔等养殖模式。该县鸿运综合养殖场就利用尧管、龙井坪等山林建立养殖基地,饲养7.2万只鸡。一个高科技孵化厅,常年向社会提供父母代种鸡15万套,商品鸡苗150万套,年平均出栏牲猪1000头,产仔猪1000头,年创产值2000余万元,产品远销云南、四川、贵州及黑龙江等省。靖州知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主完成野生棘胸蛙孵化、幼蛙开口饵料生产、商品蛙养殖技术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建成靖州县棘胸蛙养殖科普示范基地,目前已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和农户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全县从事林下放养畜禽和林下养殖的人员达到2万余人,年产值达9600万元以上。
森林旅游凸显生机。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生态旅游是靖州县旅游业的“主力军”。排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山大林密,原始植被丰厚,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负氧离子含量是城市的数百倍,成为森林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飞山、文峰塔、五老峰等地也都各有特点,独具魅力。近年来,随着全县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升温,森林农家乐也随之壮大。当地林农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林产品采集加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目前,全县有各种森林农家乐100多家,旺季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年均森林旅游人数达到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000万元。
靖州县林下经济发展来势虽然很好,但由于缺少项目引导、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支撑不够、销售渠道不畅、集约化程度低等原因,也制约了该领域向更高目标迈进。由此,要认真加以研究和探寻,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全县林下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以绿色健康为主导,扎实做好林下文章。不论是林下种植业还是林下养殖业,要在有利于保护、改良现有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开展。林下经济首先考虑的是林,所从事的林下经济不能与林业有冲突。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示范带动产业发展。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集约经营的路了,鼓励种植户、养殖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要充分发挥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优势,培育种养大户,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发展龙头,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林下经济。
国有林场发展林下经济探讨 篇4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探讨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及林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要求;模式
所谓的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将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发展于此的经济作业,其中包括了林下、林中以及林上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可以缩短林业经济周期,保护生态的稳定与安全,提高林业经济附加值,从近年来各国有林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林下经济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广东省国有林场基本情况
广东省共有国有林场188个,分布在21个市、84个县、经营拥有的总经营面积73.9万hm2,林地面积60.7万亩,约占全省林地面积的7%;在有林地面积中生态林面积占51%,商品林面积49%。2008年底统计:林蓄积量合计约3 384m3,占全省森林资源总量的8%。在职职工1.5万人,全省林场资产总约35.5亿元。201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到2015年,全省发展林下经济面积在186.7万hm2以上,林下经济产值在45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
2.1 单一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综合效益较为低下
如今省内部分国有林场中,现有的经济模式已经不适应林区的发展,旧模式导致林业资源被浪费,使得林区经济的综合效益相对较低。在国有林场中,仍有很大一部分延续过去造林伐木传统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大量的林地资源未被综合有效地利用,经济效益长期徘徊在较低的水平。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使林区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经济效益无法得到充分的提高,而且对生态平衡发展具有破坏性的危害,直接导致林区的林业资源逐渐枯竭,林区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环保效益形成对立矛盾的态势。
2.2 实现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发展多元化的林下经济是转变国有林场的林业经济增长模式,促进林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国有林场探索出一条以林业为主,林下养殖、种植、森林旅游综合发展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以充分地利用林区丰富的林地资源及广阔的林地空间来提高林区整体的资源利用率和经济产出效率。将单一的林区经济发展模式拓展为综合利用林区多层空间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对林下资源的合理利用以科学发展国有林区的经济。同时,多元化的林下经济发展可以使得林区的职工通过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在相对短时间内获得经济收益,以避免由于林木收益周期较长所带来的急功近利破坏生态的问题。整合林区的整条林业产业链,实现既能在短期内获得收益,又能在长期保护生态维护树林,长期与短期协调发展,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整个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2.3 节约型林场及环境友好型林场的要求
充分利用林场内的各种资源,实施多元化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林场节约林业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林场和环境友好型林场的要求。发展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以及森林旅游,既可以扩增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强化水土的保持能力和水源的涵养能力,为林区的生态平衡打下水源基础。同时,通过发展林下养殖业将牲畜从室内养殖转移到林间放养或圈养,既可以提高牲畜的品种质量,减少病菌传染的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还可以使林区的整个生态系统更为一体化,生物资源的循环更合理,以促进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成。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是指依靠林地资源,以科技为技术支持,合理选择适宜林下生长的菌类及微生物、动物、植物的物种,并施以系统化地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既实现林地生物品种的多样性,又在农业、林业、牧业三方面实现资源互补、优势共享,最终实现整个生态圈的平衡稳定可持续的循环发展。
国有林场是宝贵的优质资源之一,森林资源和辽阔的林地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成功探索出多种高效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如林下种植模式、林下养殖模式、森林旅游模式等,为整个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
3.1 林下种植
国有林场拥有极其丰富的林下资源可供发展种植业。可供考虑的发展模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4.1.1 林+花模式
即在林下大批量种植各类耐阴的观赏类植物和花卉。
4.1.2 林+菜模式
即在林下种植喜阴的经济作物。
4.1.3 林+药模式
即在林下培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或其他作物。
4.1.4 林+菌模式
即在林下种植各类菌菇类。
在连山壮族瑶自治县,许多乡镇在山上的枫树林下便会长出一朵朵天然的灵芝,因其具有促进和调整免疫功能、抗自由基、抗神经衰弱、治疗高血压、治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抗过敏作用等功效,药理价值极高。在各地区市场需求都很旺盛,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经济收益可观,可作为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种植模式的首选之一。近年来,该县以“林+菌”模式作为该山区乡镇农民主要的致富创收项目进行推广,并对灵芝种的林区施以各项全面的生态保护措施,有效保障林下的生长环境以适合灵芝的生长。
3.2 林下养殖
除了林下种植的模式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国有林场林下广阔的空间发展进行多层次立体的养殖。可供考虑的发展模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3.2.1 林+蜂模式
即利用林下的空间放养适合的蜜蜂品种以发展养蜂业。
3.2.2 林+畜模式
即在林下放养或圈养猪牛羊兔等各个品种的家畜。广东省连山林场部分职工在林中放养东山羊,收入十分可观。
3.2.3 林+禽模式
即在林下畜养鸡鸭鸟鹅等各种禽类。
3.3 森林旅游
在发展林下种植及林下养殖之外,发展林下旅游业也是国有林场发展经济的高效模式之一。利用该省优越的地理环境,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的极佳的生态环境,在合理地开发规划下,发展以纯天然的森林景观为主,以周边天然林下资源的产品为辅的旅游业。具体而言,可开发森林氧吧、疗养康复、休闲度假等各类功能的森林旅游开发区。近年来,广东省已先后开发并建成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森林旅游正逐步成为国有林场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如省乳阳林来局和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合作建设合同》,该公司将在5年内投资5.5,建设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发展林下经济,能促进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开辟林家增收渠道,提高林地使用率,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通过利用林下经济产业各项产品资源,从加工到流通销售将其打造成一条经济产业链,进一步使林下经济的发展高效化,形成国有林场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参考文献
林果园如何发展林下经济.答案 篇5
林果园下种植、养殖发展空间巨大,用循环经济理念带动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从而促进生态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满足游客求真、求知、求趣的需求,林下经济大有可为!
什么是林下经济?林下经济就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多样性,休闲农业发展林下经济不光能为农业主体增加收益,还能增加游客观光、采摘、垂钓、体验、认购、认领等休闲游乐体验活动。为农业增收赢利开辟一条新的路子。林果园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林禽模式
在林果园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在周边地区围栏,养殖土鸡、鹅等家禽,树木为家禽遮荫,是家禽的天然“氧吧”,通风降温,便于防疫,十分有利于家禽的生长,而放牧的家禽吃草吃虫不啃树皮,粪便肥林地,与林果木形成良性生物循环链。在林果园建立禽舍省时省料省遮阳网,投资少;禽粪给树施肥营养多;但林禽模式选址要尽量远离游客,不影响游客休闲环境。林地生产的禽产品市场好、价格高,属于绿色无公害禽产品。
2、林畜模式
林果地养畜有两种模式:
一是放牧。即林间种植牧草可发展肉用羊、肉兔等养殖业。速生树的叶及林间种植的牧草及树下可食用的杂草都可用来饲喂牛、羊、兔等。林果地养殖解决了农区养羊、养牛的无运动场的矛盾,有利于家畜的生长、繁育;同时为畜群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防疫。
二是舍饲饲养家畜。如林果地养殖肉猪,由于林果地有树冠遮荫,夏季温度比外界气温平均低2~3℃,比普通封闭畜舍平均低4~8℃,更适宜家畜的生长。林畜模式可创意牛(羊)拉车、喂草、与小牛(羊)糕亲密照相、认养等体验活动。
3、林菜模式
林果木与蔬菜间作种植,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模式。林果园下可种植大葱、青椒、茄子、卷心菜、黄花菜、蒲公英、蕨菜、马齿苋、薇菜、酸模、苋菜、落葵、乌塌菜、荠菜、黄秋葵、山芹菜、荆芥、紫苏、树番茄、酸浆、菊花脑、紫背菜、刺菜蓟、苦荚菜、金丝瓜、香椿菠菜、甘蓝、洋葱、大蒜等蔬菜,一般亩年收入可达700~1200元左右。
4、林草模式
该模式特点是在林果园下种植苜蓿草、黑麦草、红三叶草、白三叶草、鸭茅、无芒雀麦、狼尾草、鲁梅克斯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树木的生长对牧草的影响不大,饲草收割后,饲喂畜禽和鱼类。一般说来,1亩林地能够收获牧草600千克,可得30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林草模式农庄可创意割草、草编工艺、草喂鱼等体验活动。
5、林菌模式
在林果园下间作种植食用菌、如平菇、鸡腿菇、香菇、黑木耳、毛木耳、草菇等,是解决大面积闲置林果园下土地的最有效手段。食用菌生性喜荫,林地内通风、凉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而食用菌采摘后的废料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一举两得。
林菌模式农庄可创意种蘑菇、采蘑菇、学习蘑菇知识等体验活动。
6、林药模式
林果园间空地适合间种人参、西洋参、灵芝、天麻、田
七、黄连、金银花、天门冬、水飞蓟、枸杞、百合、细辛、大黄、甘草、红景天、何首乌、半夏、天南星、柴胡、元胡、五味子、板蓝根、砂仁、巴戟、草果、益智、石斛、青天葵、灵香草、苦草、千年健、黄姜、薄荷、白术、黄芪、桔梗、党参、芍药、刺五加、白芷、茯苓、山茱萸金等药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据调查,林果园下种植中药材每亩年收入可达500~700元。
林下经济发展要突出特色多赢 篇6
——访省林业局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孟宪平
□本报记者胡惠玲
目前,我省林业发展进一步加速,有林地面积发展到6500多万亩,林下经济所依托的特殊空间环境已经形成。如何引导各类投资主体更好地发展林下经济,彼受广大林农的关注。为此,记者采访了河北省林业局产业化办公室孟宪平副主任。
记者:何为林下经济,其主要模式有哪些?
孟宪平: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空间,发展林下微生物、动植物种养的新兴产业。林下经济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特色突出。既是长周期林业的重要支撑,也是农产品生产的必要补充。其发展模式灵活多样,按生产方式分,可分为种植、养殖两大类,主要有林粮、林菜、林药、林菌、林禽、林畜结合多种模式。按林地利用方式分,有林地空间利用型、林荫环境依存型、林下生物链条型、复种间作型四大类。记者:请问,林下经济与传统的农业和林业经济相比,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孟宪平:林下经济是一种以林为主的农林畜复合共赢经济。据测算,发展林下经济地区的树木,生长量比一般林地平均高15%-20%。此外,相对于林业生产来讲,林下经济具有投资回收期短、见效快的优势。林下种植中草药、林下养柴鸡、林下食用菌、林下养珍稀动物亩收入可达700-15000元左右。
记者:据了解,近年来我省林下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产业规模小、产品单一等问题,请谈一谈如何促进我省林下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孟宪平: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理清思路、强化措施,是林下经济快速、健康、高效发展的迫切需要。
以绿色育特色,以特色赢市场。绿色、环保和贴近自然的生产方式和稀缺和纯绿色产品,是林下产品的比较优势。林下养殖家禽决不是将传统的料饲方式简单搬入林下,要以培植草、禽、虫林下生物链为主,饲料养殖为辅,生产真正的绿色健康禽蛋产品;林下种植也不是简单将大田作物移到林下,而是选择喜阴、适应林地肥力条件、市场稀缺的小杂粮、中药材和工业原料型农产品等。
广西林下经济发展前景探析 篇7
广西地处我国南方, 南部和北部湾相邻, 森林覆盖率高达58%, 超过半省的国土被森林覆盖, 林业用地占全区总面积的64%, 是个林业大省。根据调查, 全区适合进行林下经济发展的林地达600万公顷, 占据林地总体面积的4成左右, 相当于全区耕地总体面积的1.5倍左右。由此, 以上优越性为广西发展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地域优势。在气候上, 广西纬度低,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面临热带海洋。由北至南年平均气温在17~24℃之间, 年阳光辐射总量达到90~100千卡/cm2, 日均温度为10℃, 持续日数在240~358天之间, 降水量在1 100~2 800mm之间, 为雨热同季气候, 这些条件十分有助于发展林下经济。
2广西林下经济发展的状况分析
2.1 广西林下经济取得的成果
2009年广西进行集体林权的制度改革, 林下经济在政策支持和鼓励下取得良好的成绩,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林地确权之后, 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林药、林菌、林花、林畜、林禽、林蜂, 藤芒编织加工以及休闲度假旅游等林下经济项目发展迅猛。以2010年为例, 全省有350万左右的农民投入到林下经济发展当中, 林地达到86.67万公顷, 年产值为135.75亿元。到了2011年, 林下经济的产值则达到230亿元。 (2) 林下经济推动就业, 促进农民增收, 推进县域经济的增长。以2010年为例, 林下经济吸纳就业人数超45万人, 而林下养殖农户就超过20万户, 带动了100万左右的农民进行就业和创业, 促进农民的收入年增加达115亿元。同时, 多个县市林下经济的总产值超过亿元, 浦北等4个地区产值超过10亿元, 合浦等4个地区产值超过5亿元, 苍梧等9个地区产值超过1亿元。 (3) 加速了产业化步伐, 带动企业的发展。广西的林下经济发展造就一大批的种养殖基地, 如陆川的林下养殖基地等。同时, 凉亭、美凰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被培植起来。这些企业在产业化优势下, 实力得到迅速的壮大, 且使得林农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受益。
2.2 广西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为项目的选择问题
选好选对项目是进行林下经济推广的前提, 林下经济优越性无与伦比, 但要有好的项目作为支撑, 否则没有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无法得到普及。农民一方面希望赚到钱, 另一方面又因自身的局限性, 可能无法进行好项目的选择。因此, 需要政府进行组织, 将领域内专业人士的意见建议和农民自身的经验相结合, 进行专业的分析总结, 寻找符合当地环境、气候、资源等条件且市场潜力佳的项目。目前, 多数对林下经济了解的农民都愿意进行林下经济发展, 但将林下经济的潜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的切实途径还未寻找到。政府应当发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寻找到收益较大、风险较小的项目, 供农民选择。
2.2.2 启动资金问题
要发展林下经济, 就必须进行资金投入。目前, 一些林下种养殖户存在扩大其规模、延长其产业链的需求, 但由于资金缺乏导致无法实现。要实现林下经济的持续发展, 建立起复合经营系统为致富增收最佳的途径, 但由于启动资金的缺乏导致他们有心无力, 裹足不前。
2.2.3 市场开拓问题
目前, 多数农民仍旧延续老方式, 在收成之后坐等采购商上门收购或直接到市场零售。然而, 多数农产品的保质期较短且上市的时间集中, 因此农民的话语权往往很低, 价格由采购商决定, 无法获取较好的效益。实际上, 产品所需的种类与数量是由市场决定, 对市场的把握需掌握足够信息, 然而市场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 加之农民自身条件的限制, 对市场的了解十分有限, 对市场的把握与开拓变得困难。由此, 林下经济走传统的出售老路, 没有发挥其优势, 也就难实现经营效益上的提升。
2.2.4 基础设施配套与经营风险的防范问题
林下经济需要水力、电力、道路等相关基础配套。基础设施无法跟上, 则严重制约林下经济的集团化和规模化。同时, 由于农民多缺乏承担风险的能力, 林下经济的发展又存在技术、市场风险, 因此容易制约林下经济的全面发展。
3广西林下经济发展的前景
3.1 广西林下经济发展四大产业化类型
广西林下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已经形成四大产业、三大板块的格局。四大产业指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林下旅游。
林下种植, 即充分地利用林场丰富的资源进行种植业发展, 主要有林——果、林——草、林——菜、林——花、林——药、林——菌等模式。林——果模式是利用林下的空地, 间种或套种柑橘等适合当地地理气候条件的水果。林——草模式是在林下进行牧草种植的办法, 用于养殖业的发展。林木可种植桉树等, 牧草每年可以收割5次左右, 用来养牛、养羊等。林——菜、林——花模式即在林下进行耐阴性花卉等观赏性植物以及耐阴性的野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林——药、林——菌模式即在林下进行蘑菇、香菇、灵芝、红椎菌等菌类和药用植物的种植培育。这些作物药用价值高, 市场需求量大, 产品往往供不应求, 且售价长期居高不下, 是一项投资相对少、收益较高的高效经济的项目。
林下养殖, 就是对林下空间充分利用, 进行立体养殖业的发展, 主要有林——畜、林——禽、林——蜂3种模式。林——畜、林——禽模式具体为在林下圈养鸡、鸭、鸟、鹅等禽类, 放养或者圈养牛、养、猪、兔等家畜。林——蜂模式为利用林木进行蜜蜂放养。发展养蜂业。林下养殖使得广西的畜牧业行业龙头企业得到发展, 生态品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扬翔、凉亭等知名企业的壮大, 多受益于林下养殖。
林下产品加工, 为藤芒编织、松脂、食用菌、竹笋、药材、蜂蜜、野菜、甜茶等的采集加工。根据统计, 2010年, 林下产品加工的经济产值占总产值的1/4。
林下旅游, 是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 推动旅游业发展, 逐渐成为广西林场的新经济增长点。目前, 广西已建成大桂山、贺州姑婆山、柳州君武、南宁良凤江等一批国家级及自治区级的森林公园。这些森林公园, 具有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生态良好的自然优势, 同时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森林景观、林下产品资源, 进行旅游观光、康复疗养、休闲度假等产业的发展, 有效地增加经济收入。
3.2 广西林下经济的经济前景展望
广西在耕地的单位面积产出水平较高的情况之下, 要达到短期内大幅提升耕地产出的目的, 存在很大的困难。充分利用广阔的林地资源和当地丰富的劳动力, 大力发展林下四大产业, 将“林下”文章做足, 将林下经济搞活, 已经成为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广西自治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根据广西自治区政府的规划, 从2010年开始, 全自治区争取用大约3年的时间使得林下经济的用地发展到133.33万公顷, 并形成年产值超过200亿元的林下产业。同时, 着力培育起一批67公顷以上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 从而推进林下资源、资本、技术、市场的有机结合, 并创立具有特色的品牌产品。同时, 促使参与到林下经济开发建设的农户数量达到100万户, 每户的平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的数值。在“十二五”期间, 广西自治区各级的财政将投入超过10亿元作为林下经济的扶持资金, 引导100亿元以上的社会资本以及金融资本金融林下经济的发展领域。
同时, 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市场经济等条件, 合理选择模式、因地制宜的发展林下经济, 聚集生产的要素, 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项目, 也是广西林下经济发展的目标。依据“千万林农千元增收”工程中的基本思路, 从2011年开始到2015年, 全区的林下经济争取面积达到333.33万公顷, 其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并实现人均增收在1 000元以上的农民累计达到2 000万人。
4结 语
作为广西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与林地的生产力,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林下经济发展的势头强劲。在发展过程中, 应当着眼未来, 并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应当因地制宜的选择优质项目, 抓好林品选择、林下经济模式的选择以及林下经济的系统结构配置这3个关键步骤;多方位的筹集资金, 鼓励农民进行自有资金投入, 并加大相关金融机构支持的力度;进行市场的全面开拓, 及时地收集市场信息, 打造知名的品牌;同时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市场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 确保林下经济的发展。
摘要:广西具备优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 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从2009年开始, 广西林下经济开始发展, 到目前为止取得不菲成绩, 但同时存在不少问题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广西林下经济的发展前景广阔, 本文就广西林下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并展望其前景, 同时对长远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广西,林下经济
参考文献
[1]顾晓君, 曹黎明, 叶正文, 等.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 2008 (03) :21-24.
[2]于小飞, 吴文玉, 等.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 2010 (04) :57-62.
利用林地资源 发展林下经济 篇8
林下养殖,势头良好。麻阳县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草林生态资源,因地制宜,按照“小动物、大市场”,“小投入、高效益”,“扎根一方、稳定一地、繁荣一片”的特点,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效解决了山区养殖业助推农民增产增收难的问题,为广大林农拓宽了致富途径。目前,全县特种养殖品种主要有甲鱼、牛蛙、蛇、石蛙、鸽、灰天鹅、野鸡、竹鼠、野猪、麻鸭、蜂、白玉蜗牛、贵妃鸡、火鸡、兔、肉狗、本地白鹅等20多个品种,建立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1家,发展特种养殖户150多户,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栗坪乡庙坳村村民曾祥元去年开展林下养羊,收入达5万多元;麻阳大自然有限公司在石羊哨乡开展林下山鸡养殖,创建了“大自然”牌绿壳山鸡蛋,带动林区群众近百户参与,每年为林农增收上万元。
林中种植,致富有道。麻阳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富,夏秋多旱,冬少严寒,无霜期长,小气候及垂直气候差异明显。针对这些特点,近年来,全县综合考虑小生态环境及土壤因子等因素,利用宜林荒山和林中空地,有选择地进行了如百合、白芨、三叶青、半夏、铁皮石斛、七叶一枝花、金银花、五倍子等名贵中药材的种植,为林农找到了新的致富路。该县霞飞公司在石羊哨、谭家寨等乡镇与50余农户合作,集约了133.33公顷林地种植中药材,每年可为林农增收上百万元;石羊哨乡谭公冲村张吉昌种植0.67公顷中药材,获利2万多元。
旅游开发,打造品牌。麻阳县把打好“长寿牌”做为是溶入大湘西旅游圈的重要借力点,提出了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打造“长寿旅游名县”的发展战略。2013年,引进了湖南挺如意集团,计划投资9.79亿元进行西晃山长寿养生旅游及生态农业整体开发;此外,郭公坪人文生态区等景区深度开发也如火如荼地在进行中。同年,锦和镇岩口山村及长寿苗寨分别被评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和4A级乡村旅游区,万盛橙香园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田园”和湖南省5星级乡村旅游区,文化生态旅游业正逐步成为该县加快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据统计,2013年全县共接待旅游总人数7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22.6%和24.4%,其中,生态旅游占三分之一。
目前,拥有得天独厚自然生态环境的郭公坪乡溪口村建立了全县首座养生长寿谷和“候鸟村寨”,每年都有来自北京、重庆、内蒙古等地人士到此长年居住养生。
合作流转,模式多样。一是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不断涌现。据统计,全县23个乡镇都成立了至少1家专业合作社,其中有2到3家专业社合作紧密,水平较高;二是承包、入股、租赁、合作等多种造林形式并存。如麻阳县昊森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已在尧市、舒家村、兰村等乡集约林地造林近533.33公顷,拖冲乡张应保个人集约林地造林达47公顷。2013年全县林地流转就达12起,流转面积285.67公顷,社会林业不断发展壮大。三是以林权为抵押获取金融机构资金扶持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2013年全县以林权为抵押共被金融机构贷款12笔,金额875万元。
麻阳县林下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潜力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强化领导,科学规划。麻阳作为林区县应将林下经济的发展纳入到全县经济发展的大局中来,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精确定位,在生态效益保障的前提下,尽可能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林下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林地资源,进一步盘活森林资产,不断提升林业生产力,释放出县域经济的新活力。要在全县大生态、大经济、大林业的统一布局下,为林区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出好策、服好务,切忌“各唱各的调,各演各的戏”。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根据地域生态人文环境的不同,综合考虑土壤、交通、群众的生产耕作方式及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等因素,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打造特色产业。如在西晃山国有林场,郭公坪乡溪口村和锦岩口山村等地,可大力开发养生旅游产业;在西晃山、拖冲、大桥江、文昌阁等地利用其小气候及土壤富含硒元素的特点,可着重发展富硒刺葡萄、红心猕猴桃、有机茶、油茶及珍贵中药材;在郭公坪、石羊哨、兰村、栗坪、绿溪口、兰里等地可扶持黑猪、鸽子、野鸡、竹鼠、乌鸡、灰天鹅等特色养殖业,形成特色鲜明,齐头并进的产业局面。
科技支撑,创新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应切实加强对林农的引导和服务,着力解决好政策咨询、技术支持、服务管理。进一步创新各项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群策群力的力量,调动林农主动进行林下经济开发的积极性。加强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扶持,整合资源,培育2~3个行业龙头企业,以品牌示范效益来带动行业的发展。同时,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与市场信息无缝衔接,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加强对林下经济产品的宣传推广。
壮大队伍,加强培训。大力提高林农的生态意识和市场意识,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林下经济从业队伍。在全县以生态立县,建设“苗俗长寿旅游名县”的总体思路下,积极实行“走出去,引进来”两条腿走路,通过“学、带、帮、传”等形式,搞好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培养适合现代林业发展的技术人才,使林下经济产业链不断拓展延伸。
完善机制,持续发展。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将有限的森林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既保障好林农正当合法收入,又遏制住森林资源的滥用,使林下经济能够循环发展。对于生态旅游、矿泉水开发利用等林下经济项目,政府财政可适当扶持或让企业预留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修复。根据群众自愿原则,可将当地林农吸收进来作为开发企业的股东或负责人,使林农积极参与生态保护。2013年,麻阳县委、县政府给予西晃山国有林场100万的专项财政支持,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很好地保护了生态资源。
樟树市林下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篇9
根据宜春市林业局《关于开展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我局抽调人员对樟树林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林业经济概念
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种植业、养殖业、采集加工业和森林景观利用为形式,开发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的复合生产经营活动。是一项新兴的富民产业,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的林业经营模式,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二、林下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林下经济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在当前加快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对节约土地资源、加快林业发展、实现长短结合、优势互补、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节约土地资源,提高林地利用率。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发展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不仅可以使林地增值、解决林业效益周期过长的问题,而且还能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提高
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利用林下闲置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增收
经济,提高复种指数,可有效缓解林农矛盾,节约土地资源。
2、改良林地土壤,提高土地肥力。通过林下经济,可以有效
改良林地土壤,提高土地肥力,改变土壤成分,增强肥效,促进林木
生长,树木根系发达,吸收肥水的能力强,如单纯发展林业,其生产
周期长,面临土壤肥力下降的趋势。林下养殖畜禽粪便与其吃剩的草
渣、树叶混合,促使两者快速分解,起到及时补充土壤养分的作用,宜于树木吸收,促进林木生长。
3、改变生产环境,提高畜禽免疫力。在林下发展养殖,树林、竹林能给畜禽营造一个空气清新的小环境,尤其是在炎热盛夏,能减
少阳光直射,降低内外温湿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增强肌体免疫
力,减少药物使用量,生产出更加绿色、健康、环保的畜禽产品。此
外,畜禽生长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树木生长的光合作用则吸收
大量二氧化碳,释放大量氧气,可以减少畜禽粪便散发出的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提高畜禽免疫力,达到“双收益”的目的。
4、发展林下经济是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林农增收的重
要途径。发展林下种养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生产经营方式,林下产品具
有绿色、环保、健康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充分利用林下独
特的生态环境条件,把单一林业引向复合林业,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
式,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推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实
现林农增收和企业增效,使农民从林业经营中真正得到实惠。
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
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樟树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全市发展林下经济面积3480.8公
顷,占全市林地面积9.1%,年收入5294.1万元。主要以观
光旅游、林药、林粮、林油、林禽、林畜、林苗为主(具体
见附表),并形成了河西以林下套种为主,河东以观光旅游
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
存在的问题:一是发展模式简单,樟树林下经济发展主
要是农户利用自有的林地资源,结合自身经济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
条件,小规模的在林下发展种养殖,很难发挥规模效益。二是管理粗
放。现在农村很多的青壮年均外出务工,在家务农大多数为留守妇女
和老人,发展林下经济严重缺乏劳动力和科学技术,管理水平不高,产出率低下。三是品种单一。樟树河西主是在林木成林前套种以花生
为主油料作物,河东主要以阁皂山为主观光旅游。四是未形成品牌效
益。樟树森林旅游主要是以阁皂山的道教为主,旅游资源还不够丰富,宣传力度还待提高,在全国、世界的知名度较小。
四、樟树市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1、樟树市森林资源状况。樟树市属于平原县市,森林
资源虽然较为缺乏,但为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樟树林农历来有在林下套种花生、油料、粮食、经济作物的良好传统习惯和丰富的林下套种经验。
2、樟树市具有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基础、潜力。樟树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霜期短,作物生长期长,土壤主要有红壤、红黄壤、山地黄壤、潮土和潮沙河土,土壤肥沃,交通四通八达。特别是通过林改,把林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林下经济已经成为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林下经济无论在规模方面,还是在单位产值和效益方面,都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五、发展林下经济的建议
发展林下经济,要在维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和林业综合效益为核心,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创新机制,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使其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
1.搞好产业规划,完善产业链。在发展林下经济,要突出一个主导产业,搞好产业规划,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节约型、健康型、生态型林下经济,快速提高林业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做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从基础抓起,进一步完善加工、流通、市场等产业链条,减少盲目性,增强自主意识,提高生产效益。
2.林下经济要规模化发展,逐步实现标准化。发展林下经济要
注重发展规模,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只有规模上去了,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才会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应当大力扶持林下种养殖专业村,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的林下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按照有关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强化科技,搞好产业服务新林下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和完善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体系,搞好疫病预防和控制,保证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科技人员,深入林间地头与农民面对面地搞好服务,手把手地指导生产、传授技术。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采取技术承包等形式,进一步减少经济损失,以带动农民靠林下经济发家致富。
4、突出典型示范,强化龙头带动。在重点林区抓一批不同类型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积极培育一批典型的林下经济大户,并给予重点扶持。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先导作用,大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给农民增收带来的效益,宣传林下经济大户、公司的成功经验,以点带面,辐射推广,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和积极性。强化龙头企业建设,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集中力量,培育一批产业龙头。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努力营造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发展局面。鼓励实力雄厚的经营主体,在优势区域率先发展一批林下经济专业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强化内部服务、行业自律和自我规范,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林下经济发展 篇10
开发运营情况汇报
按照区委、区政府年初以来关于转型发展,招商引资开发实体项目,带领林业职工实践实施第三次创业的总体要求,我所结合自停伐以来所开展的工作情况,在已确立的项目和原有产业项目规范化转型以及在职工家庭经济整合上,做了一些调研和调整,部分产业项目正在逐步落实,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森林雪鹅、藏香猪、西门塔尔肉食牛改良品种及农家绿色“家禽”和流水线肉食鸡饲养为主的养殖产业正朝着规模化、基地型发展的体制向前推进,继2016年两个雪鹅养殖基地正式运营,2017年我所扩建全自动养鸡厂一处,新建厂房700平方米,改造旧厂房600平方米,租凭原胜丰公司车间1000平方米用于养殖业发展,2018年我所计划建设养牛基地和藏香猪繁育场房2600平方米,并着手实施“协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通过挂靠大公司、大企业职工餐桌,搭建网络营销平台等形式,保障养殖业向商业化、产业化格局全面发展,使林下特色养殖真正形成特色产业,特色资源,今年已确定的雪鹅养殖26000只,循环养鸡10万只,购买引进的40头藏香种猪在春节期间已产下72头籽猪,另有13头母猪待产,年底前可达到500头,到2020年实现存栏3000头目标,该猪的饲养为林下散放,下步我们将尝试与本地野猪杂交,并冠名注册当地品种和品牌。引进的西门塔尔肉牛改良品种目前已实现存栏31头,今年我们将对牛场进行升级改造,升级后的饲养场全部为钢架混凝土结构,投料、饮水、除粪等均实现自动化。此外,我所还计划将两个雪鹅场的育雏室和食料库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夏季养鹅,冬季养菌的多功能厂房。
除此之外,我所今年还确定了由3户职工合资引进上甘岭成功饲养肉食胡羊的经验与种羊,采取经营所包销并协助其建设饲养场,带领养殖人员实地学习体会,帮助养殖户购买原料等一些扶持性引领,使其创业伊始的困难期平稳过度。
二、围绕食用菌产业的生产规模,产品销售等环节进行改革。在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增收节支等一些管理规程上做文章,取缔耗时费力的小作坊,以利于消防,优化资源,合理降耗,保质增量的经营理念,逐步完成链式产业的完善。首先,在去年初对菌包场制菌车间的扩建及部分养菌室的改建,将致密性颗粒燃料的试投产作为主要项目来抓,以期进一步加大对废旧菌袋所造成的污染进行根治。其次在去年吊袋大棚成功养殖黑木耳的基础上,节后,我们将组织有关人员赴林口县和建三江等地考察,针对低成本,高收益的中棚地摆养殖黑木耳项目进行尝试性建设,决定由干部带头先进行开发十栋,计:12.8万袋中棚地摆黑木耳养殖试点(该项目已被省确立为推广项目),目前,所需要原料及场地平整工作已完成80%,菌袋也与黑泰公司签约订购完成,建设资金通过就业局争取到了伊春邮储银行30万元贷款。
今年我所林下食用菌养殖计划为350万袋,目前除自建的菌包厂生产120万袋,在黑泰公司订购90万袋,腾祥公司订购70万袋,职工自行生产110万袋,(包括:榆黄蘑、滑子菇等菌种),截止目前已完成年计划的75%,其中,节后集中抢运黑泰和腾祥公司二级菌包60万袋,三级菌包34万袋。另据不完全统计:施业区内西林河及农场沟居民食用菌产量大约在190万袋左右,确切数字将在菌袋下地登记为准。
三、在春耕生产上,对种子化肥,农资运输,道路畅通我们都做了抢前抓早,全所899.5亩耕地的作物登记,土地周边环境督查等工作在河长制实施后对责任区划分都一并进行了布置和落实。2017我们结合周边农户较多并通过对农户秋收外雇机械的实际,引导机关干部集资购置了联合收割机一台,当年就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做到干部带头利用手中技能采取借鸡下蛋的方式积极开展了创收、创业项目的经营,本年度机关干部实体项目经营共有五大项七小项,且运行良好,其中包括运输、餐饮、养殖、美容、网络营销服务等。
四、招商项目进展及实施情况,在2017年招商计划实际落地的互利性项目中,共与5家投资方成功合作,进展较为顺利,其中燃料颗粒由于电机设备容量过大需要调整影响进度外,其他项目均实现在计划之内。今年招商计划需要完成的是新增北药种植项目,即结合本辖区纵横三趟高压线路以及线路下空地开阔的实际,拟报批在线路下方进行北药种植开发,视地块特点,分别以集中棚式种植和点式立体种植的方式,合理利用林下可持续发展资源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该项目开发商春节前已经对地块进行踏察,决定在4月中旬过来签约,该公司在河北安国市经营中药批发市场,拥有多家连锁中药店(一线城市)。
五、在旅游产业项目开发上,神龟山庄继以往景区餐饮、水上漂流等项目升级维护,今年重点在整合资源上做文章,一是建立平台,搭建信息共享的数据库,健全林下经济产品的标识,通过景点人脉信息与林下特色产品数据库信息有机结合,来提高知名度和商业销售渠道,激励职工以开网店和网上互动等形式,把转型创业成果对外展示,并逐步形成营销机制。二是以走出去的思维,去联合周边一些景点及旅行社,宣传、借鉴、互通旅游开发方式方法,从自身特点和实际着手,尝试旅游项目的招商与开发,无论家庭旅馆,特色小吃,还是野外谋生道具的租货经营,都不设条件地进行引进开发。
在做好转型项目发展的同时,结合国家出台相关环保及林业资源管护的规定,落实区委区政府有关工作部署,我们在春节后讨论拟定了项目经营过程中对经营区域与经营者在运营环节中关于防火、环保、植被保护等方面达成共识,将共同协商签订责任管护协议,采取收取保证金,设立监护员等形式进行有效管护,与此同时,招商企业与经营所就如何带领职工共同创业发展,企业与职工结成帮扶创业对子,对经济来源较低、家庭负担较重、没有一技之长的职工和居民,采取相应的办法,引导、促进他们尽快加入转型创业的生产实践中达成一致意见。
【林下经济发展】推荐阅读:
发展林下经济10-01
林下经济12-12
林下畜牧经济07-18
集体林下经济11-06
林下经济发展改革07-03
传统的林下经济09-24
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10-21
第十四师林下经济发展方略11-24
宁夏林下经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01-20
提高组织化程度 促进林下经济发展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