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及融资建议

2024-10-21

财务分析及融资建议(共12篇)

财务分析及融资建议 篇1

一、负债融资的利弊分析

(一)负债融资的优点。

1.有利于降低企业资本成本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融通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由于企业负债融资所筹集的资金不是资本金,企业只需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债权人不参与分配企业的剩余利润,企业融资成本相对较低。负债融资所筹集的资金是债务,债权人无企业经营管理权力,不影响企业的控制权力结构。如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金,增加了股东,就会改变企业的控制权力结构。

2.负债融资具有信号传递功能。当企业对外融资时,内部经营者和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可能引发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有必要对经理人员进行激励约束。设计激励约束机制的关键环节就是获得经理人员行为的信息。融资方式的选择就能够有效地将经营管理者掌握的关于企业发展前景的正确信息传递给外部投资者。由于破产概率和企业的质量负相关,和负债水平正相关,相同的负债水平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破产概率不同。优良的企业破产概率低,质量差的企业破产概率高。这就意味着,同时使用较高的负债水平,优良企业成本较低,而质量较差的企业将无法模仿优良企业的经营者选择高的负债比率,因此负债水平成为传递企业质量情况的一个信号。企业价值被低估时,现有股东因为担心利益流向新股东而偏向采用负债融资。因此,负债水平可以传递出有关企业价值的信息,可以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信号。

(二)负债融资的不足。

负债融资有可能导致财务危机。因为本金和利息的支付是企业必须承担的合同义务。如果企业出现财务拮据而无法按期偿还,则会面临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当一个企业出现财务拮据时,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1.大量债务到期,企业不得不以高利率借款以便清偿到期债务。2.当客户和供应商意识到企业财务出现问题时,会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出质疑,放弃使用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或拒绝向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甚至停止供应材料,这可能会引起企业破产。3.企业可能会流失大量优秀的员工。4.当企业出现严重的经济拮据时,管理人员往往出现短期行为,这些短期行为会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5.当企业破产发生时,会导致存货和固定资产的损坏或过时。当破产案件发生时,律师费、诉讼费和其他行政开支会花费掉企业大量财富,这也会降低企业价值。

二、运用建议

(一)要首先分析单位的盈利能力及其稳定性。

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和理财业绩的主要方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健康的企业其偿债资金一般来源于其盈利,而非负债资金,这样企业才有能力抗击各种风险。分析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仅看一至两个会计年度是不够的,而要将其若干年度的盈利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客观地判断企业持续稳定的获利水平和创造能力。第一,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及其可靠性。如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正常进行,能够及时归还其债务本息,就不致造成财务风险;如果企业缺乏按时偿还债务的准备和能力,便会陷入“举债——再举债——债上加债”的恶性循环之中,以致危及企业的生存。第二,分析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稳健性。企业资本金不仅要有稳定的来源,同时要有合理的构成,符合企业发展方向,体现稳健经营、减少风险的原则。如果企业资金来源和构成混乱,企业的正常功能便会减弱,各种风险便会滋生蔓延。另外,如果一个企业接受的投资多数为非生产性资产,也会降低企业的资金利用率,相对减少其盈利,进而增加其财务风险。第三,分析企业的资金分布及其合理性。判断企业融资的绩效,是要看它能否将筹集到的资金合理地分配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使资金得到充分运用,最终以最少的资金量获得最大的收益。一旦企业的资金在某个环节出现停滞,就会引起其整体经营状况发生恶化,进而引发财务风险。

(二)提高企业偿债能力。

负债经营不仅要保持科学的负债规模,预防和减少财务风险,更要在经营中增加内部资金的积累,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科学论证确定最佳筹资方式。首先,根据历史资料和企业实际情况计算和测定各种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其次,根据企业筹资的各种可行性方案,确定企业资金来源的结构比例;第三,计算各种筹资方式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第四,根据最优筹资方案的加权平均成本率,结合其他因素,确定最佳筹资方案;第五,在确定筹资方案前,应充分了解各种筹资方式的优缺点,对各种筹资方案进行逐一比较,即比较资金成本的高低、还本付息风险的大小,筹资的机动性、方便程度、期限的长短,比较投资者对资金使用方向的限制等。

要加速资产流动性增强变现能力。首先,要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降低资金的滞留时间,将资金沉淀降到最低限度,将物资库存量降低到合理范围。其次,加强生产经营中的综合平衡。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做好各个环节的协调、衔接,缩短经营周期。最后提高生产服务质量,提高销售效率,控制产品商品积压。

(三)应当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难免会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因此,首先必须树立起风险意识,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有效应对风险。其次,应当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并以此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融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融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企业不仅要在内部建立起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而且要与客户、供应商、经销商、银行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联系、交易和结算,形成了集供、产、销、人、财、物为一体的集成化、综合化系统。

(四)确定贷款规模的合理估计。

对任何一个经济实体来讲,负债规模都有一个极限。不同类型的实体,对这个限度的测算也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和财务杠杆等指标来计算企业的偿债规模以及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比例。企业负债融资,是为了扩大生产、增加利润,用获得的超额利润来付息还本。

财务分析及融资建议 篇2

融资严格来讲可分为资金筹措,资金运用,资金归集等内容,事关公司的资金安全,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因此该工作在企业发展当中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市场的融资工具

1)传统银行贷款:流贷、经营性贷款、项目贷等; 2)信托、理财;

3)增发、债券、基金或产业基金等; 4)引进战略投资者;

这些融资工具,经过市场的教育,目前这些工具发展非常成熟,企业应该是对此有了深刻认识,产品结构并没有神秘可言,并不是懂得或实操过即可,每个行业和企业都有其的发展特点,其融资工作如何开展呢?应具备以下步骤即可:

1)公司的资金安排包括:日常经营、项目拓展,公司战略布局等,资金回笼和回报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融资工作就需要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而配备相对应的资金,短中长期结合;

2)融资安排应该先梳理目前企业已发生的贷款品种和期限,结合企业经营现金流预测分析,做好未来两年的融资计划和融资工具搭配使用(这个非常关键);

3)融资人员对企业以及整个行业应具备相当高的认识,关注企业和市场变化,才能完整准确清晰的向资金市场表达; 4)作为新三板上市企业,未来要加大与券商、投资机构等创新金融机构合作,包括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尝试;

5)对资本市场未来发展有个预判,把握金融机构的投融资策略,减少时间成本耗费,提升工作效率;

6)融资工作不神秘,关键是执行力,确定的融资计划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没任何借口;

当前我国铁路融资难点分析及建议 篇3

摘 要 铁路跨越式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利用社会资本投资是解决资金缺口的有效途径. 本文通过分析铁路融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在现有体制下促进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的建议。

关键词 铁路企业 投融资 体制改革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铁路运输生产力不适应全社会日益增长的运输要求这一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2003年铁道部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构想,致力于实现运输能力的快速扩充和技术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而资金成为了这一宏图伟业成功实施的关键。“十一五”期间,铁路改革开放迈出了新的步伐,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合资建路规模进一步扩大。“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发展高速铁路”,2011年全国铁路安排基本建设投资7000亿元。

中國铁路正处于跨越式发展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构建铁路多元投资主体,拓宽多种融资渠道、形成多样融资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加快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最重要的是激发社会各方建设铁路的积极性,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一、铁路投融资需求分析

铁道部2003年提出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2004年1月通过了中国铁路史上第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7年10月国务院批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铁路“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就要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西部铁路5万公里以上,未来五年中,铁路投资额将超过3万亿。这预示着随着铁路大规模建设的展开,铁路投资规模将急剧扩大,并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目前铁道部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铁路建设基金、更改等专项资金、中央财政预算资金、国铁留存利润以及发行债券、银行贷款等债务融资。“十一五”期间,每年收取的铁路建设基金约500亿元,但鉴于铁路建设基金还具有偿还贷款利息等功能,参考以前年度铁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按照最高年度的80%估算,每年可用于基本建设投资的也就在400亿元左右。“十一五”期间,每年能够提取的折旧资金约400亿元,但这笔资金主要用于更新改造等内涵扩大再生产。由此推断,铁道部每年可用于铁路基本建设项目资金投入权益资金应在500亿元左右。

二、我国铁路投融资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以往,我国铁路融资具有两个主要特点:(1)铁路建设资金以建设基金和银行贷款为主,以外资贷款、国债资金以及铁路债券为辅。(2)铁路融资体制的主要特点是政府的信用融资,除财政性资金(铁路建设基金和国债资金)以外,几乎全部表现为债务融资,银行借款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铁路债券获得了最高评级。

目前,我国铁路的融资格局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增加了地方政府的投资和部分民间资本的投入,成立了较多的合资建设、经营的铁路公司,但总体上仍然不能适应铁路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融资方式单一。目前铁路的融资方式主要以债务融资为主,向银行贷款和每年发行经国家批准的一定额度的铁路建设债券,股权融资所占的比例很小,国家政府支持基础设施投资的这部分资金相对不足,在合资项目中,铁道部既要吸引民营资本进来,又要保持自己的控股地位,这就大大打消了民营资本投资铁路的积极性,给铁路基本建设以及运输生产经营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2.融资体制改革滞后。铁道部政企合一,各铁路局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法人实体,并不具有完全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不具有投融资主体资格,一般只能作为出资者代表,所有基本建设的投资和融资由铁道部决策,在铁路建设中铁道部既是铁路行业的借贷主体,又是投资主体甚至融资主体,在处理与铁路运输企业特别是合资公司之间的关系时产生职能错位,企业作为投融资主体的地位难以确立,从而缺乏投资控制机制和滚动发展机制,不能发挥国有资本对社会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3.融资环境不佳。由于与国家铁路之间的网络性经营等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加上铁路固有的公益性服务行业特点,价格机制没有解决,铁路运输调度的指挥权完全在铁道部手里,完全是靠行政命令来进行资源配置,盈利回报很难确定,大部分既有“合资铁路”经营效益不佳,甚至处于亏损的尴尬局面,影响了地方政府、社会投资者投资积极性,阻碍了多元化投资的发展。同时,过去和将来铁路建设、经营所需资金都必须主要依赖的银行贷款也由于受铁路建设规模、经营效益的影响而受到控制,银行对铁路贷款热情大减,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金融政策收紧以后,这种矛盾更加突出。

三、措施和建议

1.对铁路企业在分类建设和分类经营的同时,进行股份制改制。我国铁路改革目标是全行业实现政企分开,分类建设,分类经营,采取多种所有制形式。因此,铁路各企业在分类改革进行的同时,就应进行股份制改造,争取早日组建上市公司。

2.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调整铁路企业产权结构,既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又保持国有铁路的控股地位。从现状来看,若设立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其产权结构可包括国有铁路资产折成的国有股、地方铁路股、路外企业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这样的结构,国有铁路控股地位牢固,投资主体多元化,风险分散,而且有利于促使职工关心企业,调动其积极性。

3.重新定位现行的铁路债券。铁道部作为一级政府机构,其发行债券应该摆脱企业债券的定位,申请作为仅次于国债地位的二级国债,争取提高铁路国债信誉级别的同时,在税收方面争取等同国债的免税优惠,从而可以降低利率,降低融资成本。

4.积极创新资本市场融资方式

(1)利用优先股融资。建设期间的一些项目公司可以考虑率先设置优先股。优先股股东在经营决策上的参与权有限,但风险较小,容易吸引社会投资者。

(2)构建铁路多层次的债券体系。采用企业债券融资方式,资本成本较低,可保证原有股东的股权和支配权,起到财务杠杆的作用,规避信息不对称及道德风险,避免对银行的过度依赖等。目前的铁路建设债券以全路建设基金担保由铁道部发行,是典型的政企不分,而且将限制真正的铁路企业债券的空间,因此,有必要尽快构建铁路债券的多级债券体系,包括行业债、企业债、ABS债券等,铁路债券的发行主体既可以是铁道部,也可以是比较规范的铁路公司,还可以发行投资于铁路建设项目的信托投资产品类债券。要通过持续稳定发债,逐步形成不同主体、不同期限、不同利率有机组合、相对独立完整的铁路建设债券体系,进一步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3)积极试点其他项目融资以及租赁融资方式,如允许社会资本以获取特许经营权方式投资建设铁路。某些铁路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允许按照相关的规定以特许权协议的方式交由本国企业或外国公司等进行建设和运营。同时,铁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灵活运用多种租赁方式,如一些高等级线路的大修设施,我国在短期内只能从国外引进,可以与国外机车车辆公司以及租赁公司进行一揽子谈判,对于某种设施可先采用经营性租赁,如果合适则改为融资租赁或者购买,否则停止租赁,从而避免设备不适的风险。

5.加大政府财政对铁路基础设施的投入,这是铁路作为国家基础交通设施且在很多方面承担着非盈利性的社会职能所决定的,也是其他国家普遍的做法,而在这方面我国又是恰恰做得很不够的,除了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的铁路建设基金外,政府财政其他对铁路的投入少之又少,而铁路建设基金在某中程度上实际是对铁路经营利益的一种转移,是对铁路运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一种削弱,因为它是和铁路运费捆绑在一起的。

财务分析及融资建议 篇4

一、贸易融资业务套利模式研究

(一)构造转口贸易背景,通过“即收远付”获取海外银行融资套利。操作步骤:1.境内A公司购买货权凭证构造转口贸易背景,同时备齐全套买卖合同、发票等商业单据;2.根据采购合同,境内A公司开出一定期限的远期信用证;3.上游企业交单以完成对该信用证的承兑,并在境外获得该信用证项下贸易融资款项;4.上游企业将资金转至下游企业,下游企业将资金作为货款支付给境内A公司;5.信用证到期,境内企业进行付款操作。通过上述操作,境内A公司从海外银行获得了一笔期限约同信用证期限的贸易融资款。

(二)借助出口风险参与业务构造“融资背景”进行跨境循环套利。操作步骤:1.境内A公司向境外B公司出口;2.境内A公司在境内Z银行存入一笔美元定期存款作为保证金,申请办理出口风险参与业务;3.境内Z银行与香港H银行开展出口风险参与融资合作,香港H银行向境内A公司发放1年期贷款,境内A公司可获取境内外利差收益;4.境内A公司以进料款名义将融资款支付给境外C公司NRA账户,然后又以出口名义收回该笔资金;5.境内A公司再以该笔资金作保证金循环开展出口风险参与业务。

(三)以贵金属为媒介进行循环融资套利。操作步骤:1.第一天上午,境内A公司向香港B公司购买数量不等规格不等的金块,通过自带空运报关进入加工区,晚上对黄金进行简单切块加工;2.第二天上午,将简单加工的金块报关出境;3.利用出口业务,境内A公司通过人民币存单为质押,向境内G银行办理1年期美元出口商票融资;4.同日将融资款转至境内N银行结汇后作为保证金,办理第2笔1年期美元出口商票融资。通过多次循环操作,境内A公司融资额可达几千万美元,短期内可赚取利差数百万元人民币。

(四)出口信用保险项下重复融资套汇。出口信保融资系指外贸公司在出口货物或提供服务并办理了出口信用保险后,将保险权益转让银行,银行向出口商提供的短期贸易融资业务。操作步骤:1.境内A公司在某一个时段内,只有出口和收汇,无进口及付汇;2.A公司在境内办理出口信保融资,融资额为其出口额的1.5-2倍。其中,20%的贸易融资在B银行办理,80%的融资在C银行办理;3.因不同银行信息不共享,A公司在办理融资时使用同一份报关单进行重复融资。

(五)出口汇款融资模式。出口汇款融资(T/T融资)是指在汇款结算方式下,出口商出口货物之后,收到国外进口商货款之前,向银行申请资金融通的业务。操作步骤:1.境内A公司向境外B公司出口商品,约定T/T结算方式,但不收汇;2.A公司向境内Z银行申请资金融通,Z银行向A公司发放贷款;3.贷款到期,A公司以自有资金购汇归还贷款和利息。

(六)出口保理加保联璧业务模式。出口保理业务是一项以债权人转让其应收账款为前提,集融资(发票项下融资)、应收账款催收、管理及坏账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保联璧业务是指境内银行办理出口保理业务之后,以未到期应收账款转让的方式与境外分行(含离岸部)或其他金融同业(以下统称“买入行”)合作,买入行向卖出行支付应收账款承购款的交易。操作步骤:1.境内A公司向境外B公司出口商品,约定180天者360天后付款;2.A公司向境内Z银行转让应收账款办理出口保理业务,Z银行向公司支付相关的承购款;3.境内Z银行向Z银行总行离岸部转让应收账款;4.到期后,A公司购汇向Z银行还款,Z银行向其境内总行离岸部结清承购款和利息。

(七)“内保外贷”下融资组合产品。该产品由理财产品质押、开立备付信用证、贸易融资、融资以出口收汇形式返回、再开立保函或备付信用证等五项业务组成。操作步骤:1.某境内A公司企业向境内Y银行办理存款业务,Y银行为其开出人民币备付信用证;2.境内A公司向香港关联企业B公司买入商品,信用证交付给B公司,B公司凭借信用证从香港H银行获取融资款;3.香港B公司再从境内A公司手中买回货物,货物再出口香港一次,B公司再将相应款项付给境内A公司。至此,完成一个套利周期,一般为期15天左右,套和在1.5%,一2%,之间。

(八)运用银行创新融资产“海外直贷”,重构贸易背景违规结汇。操作步骤:1.境内A公司与境内Z银行签订协议约定境内Z银行作为中介方向其海外分行申请外汇贷款给境内A公司,且境内银行承担第二性还款责任。2.境内A公司将贷款资金在境内Z银行办理结汇。结汇后,Z银行负责贷后管理并代其海外分行行使资料审查和贷后管理职责;3.境内A公司向境内Z银行存入全额人民币保证金(定期1年存款);4.境内A公司根据“投注差”剔除已借用的短期外债余额和中长期外债发生额,估算其可借用外债规模,与Z银行海外分行签订借贷协议;5.在外债签约后15个工作日内,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签约登记手续;6.根据外债管理规定办理办理结汇。

(九)出口结汇组合产品套利。该组合贸易融资产品由出口商业票据融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人民币理财三项业务组合完成。操作步骤如下:1.境内A公司向境内B银行提交货物贸易项下合同、发票、报关单等单证用于申请出口贸易融资(美元);2.境内B银行向A公司发放贸易融资款,期限181天;3.发放贸易融资款当日,B银行为A公司叙做了一笔近结远购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近端结汇后全额存入A公司保证金账户,A公司并购买了B银行的保本型人民币理财产品,期限6个月;4.理财产品到期,A公司收到本金及收益并于当日办理掉期的远购交割,远端购汇后归还融资本金和利息。

(十)出口代付组合融资产品套利。该产品由出口商业票据融资、跨境风险参与、人民币与外币掉期、外币定期存款四项业务组合完成。操作步骤如下:1.境内A公司向境内B银行提交货物贸易项下合同、发票、报关单等单证用于申请出口应收账款贸易融资(美元);2.境内B银行指示海外风险参与C银行向A企业发放贸易融资款,并在海外结汇后以跨境人民币汇入,期限184天;3.发放贸易融资款当日,境内B银行为A银行叙做了一笔等额的近购远结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近端购汇后全额存入保证金账户,并于当日办理了6个月外币定期存款;4.到期后,企业以定期存款办理美元掉期的远结交割,归还贸易融资本金和利息,结余为企业获利。

二、原因分析

(一)贸易融资成为企业跨境套利的重要渠道或媒介。由于境内外利差和汇差的客观存在,出于逐利的目的,企业通过贸易融资进行无风险跨境套利就成为必然。

(二)银行对企业贸易真实性审核存在漏洞。银行在收取100%保证金的情况下,在展业调查调查方面,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上下游客户、异变产品的了解均存在未尽职的现象;在单笔业务的审核方面,未通过合格第三方对相关单据的真实性进行核实,也未对货物流与资金流是否匹配进行查证。

(三)银行在单据的核验方面缺乏有效手段。货物贸易改革后,银行缺乏有效手段对提单、仓单、报关单等物权凭证的真实性进行确认,也无法核实相关单据是否已用于融资业务。

三、政策建议

(一)督促银行加强“展业三原则”落实。“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合理尽职”是银行办理业务的国际惯例,督促银行将“展业三原则”落实到外汇业务操作的每个环节,并加大对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核查力度。

(二)加强对违规主体的惩罚力度。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严重扰乱了外汇市场秩序,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产生挤出效应,应加大对银行和企业的处罚力度,杜绝纯粹套利的贸易融资行为。

(三)加强对银行创新贸易融资产品的监管。建议加强对银行创新的融资产品的监管,引导银行审慎办理贸易融资业务,防范境内外融资工具的大规模使用而引起的套利资金的频繁进出,有效防范跨境资金的异常流动。

(四)建立贸易融资信息共享平台。建议构建贸易融资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避免同一企业使用已失效单证在银行重复收付汇,提高银行对贸易背景真实性、合理性的把控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迪.浅析虚假转口贸易融资套利及应对措施[J].吉林金融研究,2014.

[2]刘旭.关注无真实贸易背景融资问题[J].中国外汇,2014.

[3]辛媛媛.中国转口贸易项下的融资风险与银行的风控措施[J].时代金融(下旬),2015.

[4]张旻.陈孟.构造贸易:面具下的假象[J].中国外汇,2013.

财务分析及融资建议 篇5

关键词:表外融资;动因;反应;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2

一、表外融资概述

(一)对表外融资的认知

表外融资是资产负债表外融资的简称,是相对表内融资的一种创新型的融资方式。通过这种新型融资工具所融通的资金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既不揭示其资产的增加,也不反映其负债的增加,更不会在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其本身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而且会导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与负债的数额及比率等财务指标严重失实,也会使公司利润表中收入、费用信息及现金流量表中各种现金收支信息与事实相悖,极大的误导了相关各方的判断和决策。鉴于当今会计准则的漏洞及我国现行准则制度的不完善,表外融资给融资需求旺盛的理财专家们提供了打“擦边球”的机会和空间,成为一种与利益相关方博弈的“财务游戏”。相对于表内融资,表外融资给企业发展提供了无尽的好处,近年来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二)表外融资的常见方式

1.租赁融资

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会计上将租赁划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类型。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通行会计惯列,融资租赁需要将租赁资产视为自有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资本化处理,其实质是一种表内融资,这会降低承租企业盈利能力和筹资能力。而经营租赁费用的会计处理不需资本化,只需要反映在损益表中,无疑被承租人视为较理想的方式。在签订租赁合同时,承租人会千方百计回避融资租赁合同条款,使实质上是融资租赁的业务被视为经营租赁进行会计处理。

2.合资经营与spe融资

合资经营是指一个企业持有另一个企业相当数量股份,但未达到控制另一企业程度的经营方式,这里的另一企业被称为未合并企业。根据现行准则对合并报表的编制要求,需要将母公司控制的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但准则对“控制”的界定不是十分明确,这给融资企业可以通过在未合并企业安排融资提供了机会和空间,其表外融资并不需要在合并报表中反映。合伙企业、特殊目的实体(spe)等关联企业融资也是这种只注重法律形式不注重经济实质的融资方式。

3.资产证券化(abs)

就是将缺乏流动性的存量资产、企业交易或服务或可预见的未来现金收入通过特殊目的实体,构造和转换为资本市场可销售或流通的金融产品即证券的过程。如美国安然公司将能源商品证券化就是典型一例。资产证券化的最终目的是增加资产流动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表外融资优化财务报表。常见的证券化产品主要有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信用消费贷款、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等,比如,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本质上讲是一种抵押借款,按制度规定作资产转让处理,不确认为负债。

4.创新金融工具

随着现代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金融工具不断推陈出新。由于准则制度的修订完善滞后于金融工具创新的步伐,目前相当部分创新金融工具所引起的资产与负债的变化尚未在表内加以反映,曾经声名远播的美国第七大公司-安然公司,就是利用这种创新金融工具如能源商品期货、期权和其它衍生工具,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一度获美国 “最富创新能力” 公司殊荣。目前我国在金融工具创新方面仍持谨慎态度,准入及监管都十分严格。

二、企业表外融资的动因分析

(一)掩盖资金来源、隐藏债务,粉饰财务报表

融资企业一般通过设立关联企业来隐藏债务,用诸如关联性信托投资公司或其它特殊目的实体发行债券,关联企业负责承担全部债务,所融资金全部输入融资企业,融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既不反映资产也不反映负债,而表外融资所取得的经营成果却在利润表中反映出来,这明显加大了财务杠杆效应,扩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造成一种融资企业资产负债率很低而盈利率很高的假象,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二)套期保值、风险隔离

在所有者权益不变的情况下,资产增加负债也增加,但通过特殊目的实体等关联企业,融资企业可以将资产与负债剥离,通过“空头”与“多头”策略使融资企业资产达到套期保值或增值的目的,融资企业在受益的同时风险也降低了。当然,“套期保值”策略无法将风险完全“对冲”,当市场波动剧烈时,有可能使企业陷入无法补救的危机之中。另外,外贸企业为了对抗汇率波动风险,使其资产和权益免受国际形势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也会通过表外融资调节财务报表中相关项目的兑换价值,起到稳定财务状况、应对外汇风险的作用。

(三)盘活资产,拓宽融资范围

如资产证券化、应收票据贴现、出售附追索权的应收账款等融资方式的使用,增强了融资企业的资产流动性,盘活了企业资产,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另外融资企业利用代销商品、来料加工等业务占用其他企业的流动资金,使双方都实现双赢,等等,融资企业可以利用表外融资业务筹措到所需要的资金不必编列在资产负债表中,规避了会计准则及公认的会计惯例的限制,开辟了融资渠道,拓宽了融资范围。

(四)规避借款合同限制

一般而言,借款双方需要签订一个具有很多限制性条款的借款合同,如规定借款人资产负债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如果超出这一规定比率,签约失败。为了实现成功签约,企业将某些债务置于表外,以此规避合同的限制。另外,债权人在审查借款合同履行时,也会有意无意间将某些债务如租赁、贴现等与一般债务对等看待,这也会助推表外融资,并将此从表内剔除,置于表外。

(五)应对通货膨胀压力

尽管当前成本计量模式有多种,如历史成本法、现值法、未来值法等,但历史成本法仍被大多数企业采用。处于通胀时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会使企业的资产和权益被严重低估,诸于资产负债率、负债所有者权益比率指标恶化,降低了企业的举债能力。作为对被低估价值的抵销,企业极有可通过表外融资将部分债务置于表外,以此改善财务状况,降低因通胀所带来的举债压力。

三、利益相关方的反应

(一)从管理方角度看

表外融资的原始诱因和动机来自于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及实现企业表面价值最大化,企业管理者在精明的理财专家的配合下绞尽脑汁地与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周旋,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千方百计粉饰会计报表,资产成倍增加,而负债又不会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这给管理者带来了较为宽松的经营环境,管理业绩突出,给企业带来表面上的空前繁荣。也为日后的表外融资创造了更有说服力的条件,为骗取更多收益提供了方便。由此看来,企业经营管理者最希望采用表外融资。

(二)从投资人角度看

企业投资人需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股东权益最大化,投资人是企业的所有者,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企业表外融资可以借助财务杠杆作用,提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当投资收益率高于举债成本率时,表外融资可以提高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或每股收益,使投资人从表外融资中获益;但是表外融资的隐蔽性,使投资人无法获得企业实际投资收益信息,也无法掌握其经营状况及预测经营前景,所以单纯从投资收益率与举债成本率的关系来判断,势必陷入管理者事先设下的圈套。因此投资人必须慎重处理,辩证地看待表外融资,善于识破其表外融资的动机,如果是为了增强其资产流动性、套期保值、风险隔离、应对通胀等的表外融资,尽管也会形成表外债务,但一般在企业可控范围之内,投资人对此可持支持态度;但如果是通过关联公司(如spe)一味举债,势必成倍增加财务风险,企业在虚报利润假象下暗流涌动,势必造成难以挽回的局面,安然事件就是明证。投资人应对此种融资立即加以制止,要求将表外负债纳入表内。

由于表外融资没有向外部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使那些有意向的潜在投资人无法掌握企业的真实财务数据,会误导市场潜在投资者的决策。潜在投资者对表外融资理应反对。

(三)从债权人角度看

总的说来,表外融资对债权人是不利的。这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其一,债权人权益受权益性资本的保护作用降低。表外融资会使企业实际资本负债率加大,在权益性资本一定的情况下,原来只需要对表内债权人提供权益保障,现在既要对内也要对外进行保障,所以表内债权人收回投资的保证性降低了。其二,表内债权人权益受表外债权人侵蚀。表外融资本身的属性决定了表外负债如同企业“私生子”,不受现行法律保护,但它要享受与“亲生子”一样的经济待遇甚或更高。表外负债因其非正当性和非法性,融资企业往往要支付较高的资金成本以弥补其风险,这自然会影响表内债权人的权益,造成表内债权人权益减少。这也称得上是“亲生子”与“私生子”之间的财富抢夺,其最终结果是表内债权人权益减少、风险也增加。债权人对此持当然的反对态度。

四、关于表外融资的几点建议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企业利用表外融资来解决资金需求,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无法发现隐藏在外部资产膨胀背后的深刻危机,融资企业必须审慎把握好这一高风险的盈利模式,积极、谨慎地探索表外融资的利弊,合理地运用表外融资,兴利去弊。

(一)重视表外融资的理论研究、提高表外信息的辨识力

随着资产证券化、spe、衍生金融工具等名词进入公众视野,人们试图去搞懂这些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及复杂繁琐的运作模式,籍此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一试身手。社会各界应给予足够关注,学术界应重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并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做好对理论的学习培训和宣传指导,让公众对表外融资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提高表外信息的辨识力。

(二)加快制订表外融资表内化的准则及制度,降低信息不对称,降低资金成本

不同的会计准则和不同的会计程序导致各个主体(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所以表外融资表内化的制订,必然要考虑经济后果。由于准则制订机构受到相关利益集团的压力,表外融资形式的又不断出现,决定了表外融资表内化将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跟随这一进程的加速,将降低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三)充分揭示表外融资信息,确保财务报告真实与完整。

鉴于表外融资业务的复杂性和隐蔽性,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掌握足够丰富的财务会计知识、技巧,熟悉金融业务,同时避免财务人员在技术形式上遵循准则却在实质上规避准则意图的“界线”,不仅达到“程序公允”,而且最终实现“结果公允”。

(四)加强表外融资审计,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监管作用

民间融资立法现状及完善建议 篇6

在民间融资法律规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方面,有两个具体问题应加以重视:一是要清理现有关于民间融资的法律规定,统一立法。二是要建立一套系统而完善的规制民间金融的法律体系。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改进民间融资的监管方式,防范系统风险。

民间融资的基本情况

(一)民间融资的界定

对于“民间融资”,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均有颇多讨论,但往往由于对于“民间融资”的不同界定而使得讨论限于不必要的分歧。

广义论观点认为,“民间融资是相对于国家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融资而言的,泛指非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财政除外)之间以货币资金为标的的价值转移及本息支付。”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民间借贷,是公民之间以及非金融机构的法人或组织与公民之间的相互借贷货币、实物和其他财产的行为。”

狭义论观点认为,“民间融资亦称民间信用、民间借贷,是指不通过业已存在的金融机构,而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团之间进行的融资活动,是一种比较原始的信用形式。”或是认为,“民间融资,一般又叫民间借贷,简单讲即是私人之间按照约定的条件转让使用资金的一种行为。”

本文讨论的“民间融资”是指在法定金融机构之外,资金融出方与资金融入方约定由资金融入方取得资金使用权,同时支付一定的对价的金融行为。其形式、组织及运作方式包括民间借贷、有价证券融资、票据融资、企业内部集资、商业融资、融资中介及私人钱庄、民间合会、农村合作基金会等。

(二)民间融资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民间融资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自然经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民间资本流动性极弱且总量不足,始终保持在缓慢发展地状态中。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以国有金融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民间金融市场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民间融资活动逐步活跃起来,逐渐形成了独立于银行体系之外的民间金融市场。2008年下半年,伴随全球金融危机转向实体经济,而各大正规金融机构为了防止风险,均大幅减少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经济实体对民间融资的需求也愈加强烈。

近年来,金融业务品种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民间融资环境也不断变化,我国民间融资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参与民间融资的主体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自然人均参与其中,特别是各类中小企业成为民间融资的主要参与者和最为活跃的力量。二是民间融资的规模如同滚雪球一般,急剧扩大。据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参与抽样调查的企业通过民间融资方式所借款项户均余额从2006年的54.3万元增加到2008年3月份的74.1万元,增长率高达36%;参与抽样调查的自然人通过融资方式所借款项户均余额由2006年的1.1万元增加到2008年3月份1.6万元,增长率高达45%。三是民间融资的目的逐渐由互助性质向专门营利性质转变,融资用途呈现多样化。四是民间融资的利率逐步摆脱畸形,更加趋于理性,民间融资的期限也日渐趋于灵活。

民间融资立法的现状

与民间融资蓬勃发展势头不相称的是,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关于民间融资的专门性法律,相关规定非常分散,所以难以发挥其对民间借贷行为的规范作用。笔者认为,我国目前有关民间融资的立法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间融资相关的法律规定不健全

我国目前对于民间融资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民间融资活动游走于合法与非法之间,法律地位模糊,缺少针对性的规范,长期处于灰色地带。另外,融资环境有待改善,征信体系的不健全,缺少个人破产法律制度、对借款人权益的保障制度缺失,这使得民间融资活动的参与各方权利均不能得到有效保护,民间融资难以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法律规定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

法律作用于社会,需要明确而可操作的规范。但综观我国目前关于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规定,能够适用于民间融资活动的规范大多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很差。以民间借贷融资为例,这是一种被许多中小企业广泛采用的融资形式。但有关民间融资的法律规范分散于《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中,缺少一部统一的法律规定,进行系统的规定。这些散见的规范变化很快,缺少应有的稳定性,较难以掌握。法律规定的分散、易变不利于民间融资参与主体的掌握及运用,妨碍了民间融资的健康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不利于监管部门的监督和调控,对于金融市场也是一个冲击。

(三)法律规定落后于实际,效率低下

我国目前现有的金融体制是建立在原来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快速发展加快,社会转型不断发生,这些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有关民间融资的规定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实的发展,成为限制民间融资发展的桎梏。这突出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虽然民间融资成为广大企业的一条重要融资渠道,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不足,促进了就业,优化了资金的配置,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但法律层面并未及时赋予其应有的法律地位, “堵”而不“疏”,因此,时至今日民间融资仍然没有肯定的名分。第二,关于民间融资的一些规定脱离实际,产生了负面影响。比如,司法解释规定民间借贷的利息不能超过国家规定的银行存贷款利率的4倍,与实际生活中2至3倍的利率相比,司法解释规定的限额过高,起不到对高利贷行为的抑制作用。第三,随着我国经济不斷与全球经济发展接轨,经济发展的自由度得到空前提升,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各类金融工具推陈出新。这些都是原有金融法律规定所难以预见的,这就需要我们秉持前瞻性,及时根据民间融资活动发展需要出台相关制度,修订不合时宜的规定。否则,将阻碍经济的发展。

nlc202309012346

(四)法律效力层级低,存在冲突

全国人大通过的基本法律外,较少关于民间融资的法律规定,只有《民法通则》、《担保法》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其他关于民间融资的规范,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 、《关于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等,要么是行政法规,要么属司法解释,法律效力层次较低,缺乏稳定性。同时,还存在冲突规定的地方,如关于民间借贷的利息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没有明确规定利息,可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而根据《合同法》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没有明确约定利息的,视为无利息。类似问题在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体系中,比比皆是。

另外,现行法律中关于民间融资、社会集资与非法集资的法律界限模糊,不利于民间融资和社会集资的发展。在司法上存在着难以界定的灰色地带,给社会经济生活和司法实践带来诸多问题。

关于完善我国民间融资法律规制体系建设的两点建议

(一)清理现有关于民间融资的法律规定,统一立法

首先,根据《立法法》的规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对民间融资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清理。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促进民间融资的规定,进行整理完善,出台法律层面的规范。对于脱离当前经济金融发展形势,不利于促进金融活动及民间融资发展的规定,积极借鉴其他先进国家经验,不断地加以修订、完善,填补立法空白,健全法律规制体系。

其次,针对民间融资,建立并健全完善、统一的法律体系。可考虑制定《民间金融管理条例》、《放贷人条例》、《民间借贷法》等行政法规或法律。通过法律、法规层面的规范,赋予民间融资应有的法律地位,对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包括控股、参股比例,设立方式等等),经营模式、资本金制度、市场退出机制、利率浮动范围、存款准备金制度、监管等加以规范。为民间融资提供健康、有序的法制环境,保护健康的民间融资行为,抑制不端行为。

(二)加强民间融资的监管,防范系统风险

1、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

一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立法明确民间融资的监管主体、监管方式、监管标准、处罚措施等。二是应建立民间融资定期监测机制。通过建立并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测机制,对民间融资活动集中地区,重点行业,进行跟踪监测,掌握民间融资活动发展情况,发现风险隐患,指导完善风险防控措施。三是建立民间融资的登记、指导和监测制度。明确民间融资的登记部门、设立审批部门、监管部门,并赋予其相应的监督管理职权,明确监管手段及监管程序。既要尊重民间融资主体的权利,又要加以有效监管和引导,使其健康发展。

2、改进民间融资的监管方式

应按照市场体制中金融体系的监管原则,遵循稳定性、有效性和公正性标准,改变现行的监管方式。监管并按照谨慎性原则,依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明确权力行使边界,确保程序规范。在监管内容方面,除了常规的业务准入、融资行为、业务范围外,应重点加强对民间融资机构的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管理。在监管方式上,要时刻关注、控制、防范和化解民间金融机构的风险,实现由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的转变、由事后处罚向事前防范的转变、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的转变,通过现场审核和间接监管等实现对民间融资市場的多元化的监督。此外,还应该包括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他们的风险意识和从业水准。

(作者单位: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

企业银行融资使用效率分析及建议 篇7

一、衡量企业对于银行贷款和融资使用效率的指标选取

对于衡量企业使用银行贷款和融资使用效率的指标,分别从直接和间接角度去设计和选取。直接指标主要是银行贷款收益率、银行融资收益率两个指标。间接指标选取了企业发展状况、资产运营状况、获利状况、偿付银行借款能力状况四个方面共10个指标来对企业使用银行贷款和融资的效率进行间接衡量。理由是这些指标数值越好,资金使用效率即使不高,也不会越差。详见下表:

二、34家重点样本企业使用银行融资效率分析

从某市抽样选取了34家重点样本企业,其中:能源化工行业企业17家、农副产品加工行业企业17家。

(一)能源化工行业企业

1.17家能源化工样本企业银行融资总体情况。

2011年末、2012年末、2013年末、2014年6月末,17家能源化工样本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56.98亿元、75.20亿元、93.78亿元、104.85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8.93%、31.98%、24.71%、10.20%;表外融资余额分别为38.31亿元、69.88亿元、102.83亿元、116.6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98.07%、82.41%、47.16%、41.12%;银行融资总余额分别为95.29亿元、145.08亿元、196.62亿元、221.5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57.88%、52.25%、35.53%、24.57%。

2. 衡量银行贷款和融资使用效率的直接指标。

2011年~2014年6月份,17家能源化工样本企业的银行贷款收益率和银行融资收益率两项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1年~2013年,银行贷款收益率分别为39.58%、31.58%、21.94%;银行融资收益率分别为24.92%、17.37%、10.85%,均呈下降趋势。2014年上半年,银行贷款收益率和银行融资收益率分别为9.72%、4.61%,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39个、0.72个百分点。银行贷款收益率和银行融资收益率这两项指标的同比下降趋势,代表着17家能源化工样本企业对于银行贷款和融资的使用效率呈下降趋势。

3. 衡量银行贷款和融资使用效率的间接指标。

(1)发展状况。一是从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来看,2011年以来,指标值在2013年出现高点后52.66%在2014年上半年又滑落至最低点16.69%,但一直均大幅高于全国行业水平。二是从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率来看,指标值在2013年出现最低点-25.06%后在2014年上半年又大幅上升至高点46.08%,除了在2013年低于全国行业水平27.19个百分点外,其余均大幅高于全国行业水平。三是从资产同比增长率来看,指标值一直呈下降趋势,反映了17家能源化工样本企业规模扩张逐渐趋缓,但一直也大幅高于全国行业水平。

(2)资产运营情况。一是从资产周转率同比变动情况来看,201年~2013年,指标值总体呈上升态势,到了2014年上半年同比又下降3.77个百分点,但一直均大幅高于全国行业水平。二是从流动资产周转率同比变动情况来看,指标值在2011年~2013年总体呈上升态势,到了2014年上半年同比下降7.21个百分点,但一直均大幅高于全国行业水平。三是从应收账款与产成品之和占流动资产比例来看,该指标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一直高于全国行业水平,代表着企业的资金占用逐渐增多,资金周转渐趋紧张。

(3)获利状况。2011年~2013年,样本企业总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一直呈下降趋势,2014年1~6月份,样本企业总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也分别下降0.18个、0.59个百分点。总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一直呈下降趋势,且2013年与2014年上半年两项指标也分别低于全国行业水平,反映了17家能源化工样本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

(4)偿付银行借款能力状况。一是从资产负债率变动情况来看,2011年以来,指标值一直高达55%以上,但一直低于全国行业水平。二是从利息保障倍数变动情况来看,指标值一直呈下降趋势,反映出样本企业偿付银行借款利息的能力有所下降,但指标值也一直高于全国行业水平。

4. 总体判断。

从直接指标来看,17家能源化工样本企业的银行贷款收益率和银行融资收益率两项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从间接指标来看,样本企业盈利能力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13年以来总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一直均低于全国行业水平,但样本企业发展能力和资产周转水平一直高于全国行业水平。因此,17家能源化工样本企业对银行贷款和融资的使用效率较低,但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二)农副产品加工行业企业

1.17家农副产品加工样本企业银行融资总体情况。2011年末、2012年末、2013年末、2014年6月末,17家农副产品加工样本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23.37亿元、28.12亿元、34.71亿元、44.7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64.59%、20.30%、23.44%、29.16%;表外融资余额分别为0.25亿元、0.43亿元、0.68亿元、3.42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8.66%、75.51%、57.67%、89.78%;银行融资总余额分别为23.62亿元、28.55亿元、35.39亿元、48.18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61.77%、20.87%、23.95%、32.16%。

2. 衡量银行贷款和融资使用效率的直接指标。

17家农副产品加工样本企业的银行贷款收益率和银行融资收益率两项指标在2011年-2013年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到了2014年上半年两项指标又同比回升。2011年-2013年,银行贷款收益率分别为20.40%、18.26%、18.16%;银行融资收益率分别为20.06%、18.02%、17.85%,均呈下降态势。2014年上半年,银行贷款收益率和银行融资收益率分别为8.70%、8.27%,分别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了2.27个、2.07个百分点。

3. 衡量银行贷款和融资使用效率的间接指标。

(1)发展状况。2011年以来,17家农副产品加工样本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一直大幅提升,且两项指标总体大幅高于全国行业水平。而资产同比变动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4年上半年又降至最低点,导致指标值低于全国行业水平2.48个百分点。

(2)资产运营情况。一是从资产周转率与流动资产周转率同比变动情况来看,虽然2011年以来两项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1~6月份资产周转率与流动资产周转率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了1.55、0.09个百分点,但是两项指标一直大幅低于全国行业水平。二是从应收账款与产成品之和占流动资产比例来看,该指标一直略高于全国行业水平,代表着企业的资金占用比较多。

(3)获利状况。17家农副产品加工样本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在2012年与2013年略微有些回落后到2014年上半年又呈上升趋势,而净资产收益率一直呈上升趋势,2014年1~6月份,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0.94与2.22个百分点。但是两项指标一直大幅低于全国行业水平,这反映了样本企业盈利能力虽然有所提升,但仍然比较弱。

(4)偿付银行借款能力状况。一是从资产负债率变动情况来看,指标值呈上升趋势,且2013年以来指标值一直高于全国行业水平,反映了17家农副产品加工样本企业总体偿债能力较弱。二是从利息保障倍数变动情况来看,指标值呈下降趋势,且一直低于全国行业水平,反映出样本企业偿付银行借款利息的能力有所下降。

4. 总体判断。

从直接指标来看,17家农副产品加工样本企业的银行贷款收益率和银行融资收益率两项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到了2014年有所反弹。从间接指标来看,样本企业发展能力较好且高于全国行业水平,但企业资产运营情况与盈利能力要低于全国行业水平。因此,样本企业对银行贷款和融资的使用效率比较低,但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三、企业使用银行融资效率较低的原因分析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更多的依靠资源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存在产业结构偏低的问题,产品附加值较低。由于边际效用的递减,信贷投入对企业效益的贡献不断降低,这是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低的最根本原因。

二是企业短期内进行超常规扩张。部分企业过度依赖银行借款,通过将流动性信贷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新上较多投资项目,造成企业融资规模上升,资产扩张较快。而较多的项目目前仍处于建设期或刚刚投产,财务费用支出较多,但收益并未实现。部分企业获得的银行融资超过了企业正常经营需求,个别企业甚至出现挪用信贷资金进行跨行业投资以及资金拆借的现象。

三是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较弱。部分企业是家族式民营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够高,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和市场决策能力,资金和财务管理能力较弱。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有效发挥政府引导职能

一是进一步引导和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二是通过贴息、风险补偿、直接奖励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支持。

(二)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要转变发展观念,摒弃“小成即满”的传统思想,培养“不进则退”的发展意识。同时,利用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加快资金周转,提升企业资金摆布能力。

(三)提高金融机构社会责任意识

金融机构既要讲经济效益,也要讲社会效益,承担社会责任。一是要积极改进贷款政策、授权授信制度、管理层次、审批程序等,提高贷款审批发放效率。二是要努力盘活信贷资金存量,对属于“两高”行业和部分产能落后、产能过剩的企业,适度进行信贷退出,腾出信贷资金用于支持其他实体经济领域发展。

参考文献

[1]解陆一.银行贷款对于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投资研究,2013(12):3-15.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分析及建议 篇8

融资成本是指使用资金的代价, 包括融资费用和使用费用。融资费用是企业在资金筹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使用费用则是指企业因使用资金而向资金提供者支付的报酬。融资成本率=资金使用费用/ (融资总额—融资费用) 。

融资成本是融资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中小企业融资时要按融资成本最小化原则, 尽可能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最优惠的融资工具。目前, 中小企业主要融资途径包括内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民间融资等。内源融资是中小企业将其中一部分利润作为资金来源用于项目再投资, 无需支付任何手续费和利息, 成本低;债权融资成本是由于企业发行债券或向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借款所必须支付的利息费用, 一般计入财务费用, 可在税前利润中扣除, 具有节税效应;商业信用是一种“自然性筹资”它伴随商品交易自然产生, 不需办理手续, 一般也不附加条件, 但商业信用成本是企业放弃优惠条件而带来的损失机会成本;股权融资成本主要包括上市过程中支付的手续费、资信评估费、公证费、审计费等, 一般比较固定, 无论上市成功与否均需支付, 存在交易成本高和规模不经济问题;民间融资成本一般称其为黑市利率, 基于民间融资的高风险, 黑市利率很高。综合比较分析, 各种融资方式中内部融资的融资成本最低。

二、资金利用率分析

资金到位率, 即融资筹集到的资金量与预期筹集资金量之比。资金到位率高, 则企业把融资运用到经营上的程度就高, 相应的融资效率就高。内源融资资金到位率最高, 只要公司决策者决定将利润留在企业内部就可以;债权融资由于受到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信息透明、信用等级等因素影响, 银行信贷资金到位率一般不高;股权融资受资本市场成熟度不高影响, 资金到位率很低;商业信用作为自然性筹资方式, 只要协议达成即可交易, 资金到位率仅次于内部融资;民间借贷同商业信用相似, 协议达成后资金到位迅速。

资金使用率, 即企业有效消化资金的能力。资金使用率越高, 企业融资效率也就越高。企业融资以经营效益为基础, 以提高融资收益为目标, 融资收益的提高一是尽量降低融资成本, 二是要将所筹集的资金充分利用起来。资金不能有效地使用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和投资盲目性。资金具有时间价值, 如果资金闲置, 会造成浪费, 加大融资成本。另一方面, 如果企业产生投资冲动, 盲目地进行投资, 偏离融资本来目的, 也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

三、融资主体自由度

融资主体自由度是指融资主体受到约束的程度, 这种约束主要来源法律和规章制度等方面。融资主体选择不同融资方式, 自由度也会不同。内部融资来源自有资金, 企业在使用内部资金时只需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即可, 不受外界制约与影响。股票融资资金自由度也较高, 企业在股票市场上募集资金如果改变资金用途, 董事会出具明确的决议说明资金新用途, 并及时对投资者进行披露。银行债权融资需要在银行信贷借款协议中明确资金用途, 违反约定用途使用资金会受到处罚;商业信用不涉及资金流动, 且发生在交易中, 资金使用自由度最低;民间融资出借者更关注借贷归还和高额利息, 对资金使用过程关注较少, 因此, 企业对民间借贷资金的自由支配程度要高。

四、融资机制规范度分析

融资机制规范度, 即资本市场的成熟度。成熟度越高, 融资渠道越多, 风险越小, 市场监督成本越低, 融资效率就越高。债券市场起步早, 但发展慢, 股票市场作为较正规的融资渠道, 其机制规范度较高, 但由于信息质量差、约束机制失衡、竞争水平低等原因, 造成我国资本市场效率低下, 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银行贷款由于具有严格的内部控制流程和审批条件, 银行信贷制度规范度高。民间借贷是种非正规融资方式, 借贷发生时主要靠当事人双方约定, 规范度较低。商业信用一般约束条件少, 更多是信用道德制约, 规范度和民间借贷相当。

五、清偿能力分析

清偿能力是资金配置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不但能揭示资金再循环效果, 还能体现企业的经济业绩、规模、发展潜力、信用状况以及管理层状况等。企业业绩越好、规模越大、发展潜力越大、信用状况越好、管理层整体素质越高、企业清偿能力越大、融资效率也就越高。清偿能力与融资效率正向变动。内部融资不需要偿还本金。而对于债权融资来说, 各种不能清偿的风险和不利因素都是由债权融资所带来的, 这些风险和不利因素会导致融资效率低下, 这种融资效率降低程度是以企业不同而相异的, 中小企业在这一点上效率是低的。

六、融资风险分析

融资风险是指资金使用者使用不同来源的资金可能承受的损失。融资风险小, 融资效率就高。由于股权融资和内部融资都不需要偿还本金, 不会产生因不能偿债而产生各种风险和不利影响, 二者的融资风险较小, 但从控制权损失角度讲, 股票融资风险远高于内部融资。民间借贷由于缺乏正式法律法规保护, 从而无法诉诸于法律保护, 所以对资金借出者来说风险较高。但从资金借入者角度来说, 民间融资风险要低于银行信贷融资。银行信贷按协议和规定办理, 逾期不还会被罚款、被冻结存款, 以后也得不到后续贷款资金。商业信用融资期限较短, 如不能及时地偿还应付账款将失去信誉, 以后交易也很难达成, 所以其融资风险介于银行信贷和民间融资之间。

综合以上分析, 为进一步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效率, 重点加强以下方面的改进。

1. 重视内源融资。中小企业通过加强财务管理, 特别是应收账款和现金的管理, 从而增加现金流量和提高内部融资的规模。

2. 健全我国资本市场。降低资本市场的准入限制, 促进融资渠道多元化、多样化。

3.银行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商业银行作为中小企业重要资金提供者, 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主渠道, 应在融资产品、客户评价、担保措施等方面加强创新。

4.规范民间融资。民间融资随着市场变化得到快速发展, 但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 为支持保证中小企业融资, 应进一步规范民间融资行为, 强化监管。

财务分析及融资建议 篇9

净现值法,又称NPV法,是进行融资租赁决策时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包括非税现金流和税收相关现金流两类现金流。其中,税收相关现金流包括初始投资、租金、折旧、维护支出抵税、资产处置收益应纳税或抵税、经营现金流应纳税、债务利息抵税等。当出租人和承租人租赁的净现值不是负数时,而且承租人采取租赁的净现值大于或者等于购买该资产的净现值时,融资租赁交易就容易达成。

在融资租赁业务中,NPV的计算公式如下:

分析公式可以发现,税收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融资租赁财务决策。

一是各期现金流量(在融资租赁交易中,租金是现金流的表现形式)。假定Rt表示第t期的税后租金,税率为T,则税前租金必须是R=Rt/(1-T)。即为保证出租人获得的税后租金不变,税率越高,则承租人需要支付的税前租金越高,也即承租企业的融资成本就越高。而融资成本的增加会削弱企业对融资租赁的偏好,可能会减少融资租赁业务。

二是折旧数额。由于我国税法允许企业据实计提的折旧在税前扣除,所以在融资租赁中,如果是承租人可以享受税收折旧,相当于将税收支付的时间推后,获得货币的时间价值,这样会刺激承租人积极利用融资租赁方式投资设备更新。

三是利息扣除。一般情况下,企业债务利息费用可以税前扣除,而利用股权融资的股息却不能税前扣除。所以出租人应当充分利用债务融资利息的抵税作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而受资金限制的承租企业则可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分享出租人的税收利益,促进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

二、融资租赁涉及的税收政策分析

融资租赁是以融物的方式达到融资的目的,涉及租赁资产的采购、金融服务、合同签订和租赁企业收入支出行为,因此会涉及到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等。

(一)融资租赁涉及的所得税分析

现行融资租赁所得税税收政策包括:一是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由承租企业计提折旧;其租赁费构成租赁资产的价值,与租赁固定资产的价值一起计提折旧,分期扣除。二是加速折旧政策。国有、集体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采取融资租赁方法租入的机器设备,折旧年限可按照“租赁期限和国家规定的折旧年限孰短”的原则来确定,但是最短折旧年限不短于三年。三是纳税额抵免政策。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承租方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并在融资租赁合同中约定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设备所有权转移给承租方企业的,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四是所得税的纳税调整政策。例如,依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融资租赁机构可以自主地进行八项计提,但是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55条规定:融资租赁的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不得在税前扣除。

虽然我国的融资租赁所得税政策已经较为全面,但有些规定仍有待明确,如对融资租赁资产的加速折旧政策,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只对国有、集体工业企业的融资租赁资产进行了规定,对于其他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是否适用加速折旧政策,尚未有法律规定。

(二)融资租赁涉及的流转税分析

目前的融资租赁流转税征收主要由国税函[2000]514号、财税[2003]16号、[2004]506号三个文件规定。根据上述文件,我国目前确定融资租赁业务适用流转税政策,首先,分析纳税主体是否为行业监管体制内公司:对监管体制内的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征收营业税;对监管体制外的公司,即未经批准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按租赁货物的所有权是否转移分别适用增值税或营业税政策。其次,体制内出租方应纳营业税额允许减除其承担的出租物的实际成本,监管体制外的公司则以其收取的价款和价外费用全额征收营业税。这些规定使得企业税负欠公平:一是监管体制外与监管体制内公司税负不一致,监管体制外公司的税负明显高于监管体制内公司的税负;二是监管体制外公司的税负也不一致,适用增值税的体制外公司税负往往高于征收营业税时的税负。所以对监管体制外公司,按照租赁物的所有权是否转移确定流转税具体类型,会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行为造成不利影响。

由于融资租赁业的特殊经营模式,2009年1月1日起的增值税转型使融资租赁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增值税转型前,企业不论采取何种方式添置固定资产,其进项税额都不能抵扣(包括购买和租赁)。但转型政策实施后,如承租人采取直接购买的方式添置固定资产,则可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17%的进项税额;但如果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由于生产厂商出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开给出租企业的,承租企业通过租赁方式取得的资产其增值税进项税额就无法抵扣。这样,不同的固定资产增加方式就会产生17%的税负差异,这一差异大大降低了融资租赁业务的吸引力。

(三)融资租赁涉及的印花税分析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借款合同贴花问题的具体规定》规定融资租赁合同可据合同所载的租金总额暂按“借款合同”计税贴花。此规定带来一个问题:对于采用浮动租金,租金总额在合同签订时无法确定的融资租赁合同如何确定计税依据。对此类合同我国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可在签订时先按定额5元贴花,以后结算时再按实际金额计税补贴印花。由于印花税在我国税收收入中比重极小,对于这样的小税种采取这种事前预缴,事后汇算的政策从成本收益角度考虑是不经济的。

三、完善我国融资租赁税收政策的建议

为发挥融资租赁业的资源配置优势,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笔者建议:

(一)实现融资租赁流转税的公平统一

一是均衡不同类型企业间的流转税税负。为实现流转税负的公平,可先实现“不同企业经营同类融资租赁业务税负均等”,即确定融资租赁业务适用流转税税种,不以是否为监管体制内公司和货物所有权是否转移为标准,而以是否经营同类融资租赁业务为标准。二是根据“实质课税”原则,缓解增值税转型给租赁业带来的冲击。为解决增值税转型带来的固定资产直接购买和融资租赁面临不同的增值税税负问题,可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允许承租企业凭相关证明材料(开具给出租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复印件和融资租赁合同等)向税务机关申请增值税抵扣,抵扣手续完毕后,增值税专用发票由承租人归还给出租人,出租人可凭此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购入货物价格的确认依据。二是允许生产厂商将增值税专用发票直接开给承租人,承租人凭此发票抵扣增值税;出租人凭此发票复印件和融资租赁合同等作为购入货物价格的确认依据。上述方案既可满足承租人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的合理要求,又可对具有融资租赁资质的租赁企业保留征收差额营业税。

(二)依据《企业所得税法》,调整融资租赁折旧标准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32条、《实施条例》第98条的规定,企业拥有并用于生产经营的、主要或关键的固定资产,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但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释义,所谓融资租赁是指在约定的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租金的协议,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所以按照上述解释,融资租赁的资产并不适合《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加速折旧政策。建议废止现行规定中单独针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融资租赁资产给予加速折旧的政策,统一采纳《企业所得税法》的做法:企业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或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三)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调整印花税计税依据

针对融资租赁合同采取浮动租金而造成的税款无法确定问题,笔者认为,同一资产从经济实质来看,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与具有融资实质的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相似,所以可以将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入账价值)作为印花税的计税依据,这样可以降低现行征收方式的税务成本。

财务分析及融资建议 篇10

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交易方式, 是现今国际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 也是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金融工具, 被称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朝阳产业”。就目前来说, 天津市的融资租赁业虽然在国内取得了明显优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 如何在众多竞争者面前, 抓住机遇, 抢得先机, 建设中国和世界融资租赁聚集区是天津市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2 天津市融资租赁业务现状

在天津市金融创新中, 融资租赁已成为一大“亮点”。2008年以来, 天津市融资租赁业务总量一直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单一项目融资租赁企业也占到全国的八成以上。

2.1 业务总量

业务总量是衡量租赁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津融资租赁业的大体规模。由表1所示, 自2006年以来天津市的融资租赁业务一直稳步增长, 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 由2006年的仅3亿元的业务总量, 增长到2013年的5750亿元人民币, 增长量高达5747亿元人民币;全市2013年业务总量比2012年的3700亿元增加约2050亿元, 增长率高达55.4%, 比全国平均增长率水平35.5%高出约19.9个百分点, 但是与2012年的增长率60.9%相比, 则降低了5.5个百分点。

由表1可以看出, 天津融资租赁业在全国的业务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 由2006年的3.8%增长到2013年的27.4%, 并且还在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同时自2008年以来天津市业务总量一直占到全国的20%以上。这说明天津市的融资租赁业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因此, 天津更应该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 合理定位, 进而推动融资租赁业的进一步发展。

数据来源: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2.2 企业数量

由表2可以看出, 截止到2013年底, 天津市融资租赁企业总计206家, 比2012年的116家增长了90家, 增长率达到了77.6%, 约占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数的20.1%, 其中, 金融租赁企业增长率为20%, 在全国企业数中占21.7%, 超过总占比0.6个百分点;内资租赁企业增长率20%, 占全国企业的8.13%, 比总占比低11.97个百分点;外资租赁企业增长率45%, 占全国企业的21.7%, 比总占比高出0.6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国租赁联盟和天津市租赁行业协会。

总的来说, 天津市的融资租赁企业数量是呈增长的趋势, 其中, 外资租赁增长速度最快, 内资租赁增长速度最慢, 在全国企业数中占比最小。

图1是以2012年底企业注册数为依据的中国融资租赁企业地区分布图, 可以看出, 前三名是经济比较发达的上海、天津和北京, 上海的融资租赁企业数量是最多共123家, 在全国企业中占比23%, 第二名是天津116家, 在全国企业中占比22%。同时, 截止到2013年底, 在以注册资金为序的中国融资租赁十强企业排行榜中, 企业的注册资金共计682亿元, 占全国总注册资金的22.4%, 总业务量共计8100亿元, 占全国业务总量的38.6%。从注册地来看, 前十名企业在天津的有五家, 可见, 天津的融资租赁企业的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租赁联盟。

2.3 融资租赁结构特征

表3从结构特征的方面出发, 以业务量为依据描述了天津市的融资租赁结构特征, 结合前面表1可以得出, 截至2013年底, 天津注册企业数为206家, 其中, 金融租赁5家, 完成业务量2550亿元, 约占天津融资租赁业务总量的44.3%;内资租赁10家, 完成业务量1850亿元, 约占天津融资租赁业务总量的32.2%;外资租赁191家, 完成业务量1350亿元, 约占天津融资租赁业务总量的23.5%。

数据来源: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由图2可以看出, 单从企业数量来看, 金融租赁企业数量最少, 外资租赁企业的数量最多。尽管金融租赁的企业数量最少, 但是业务总量和资产规模占到租赁市场总量的一半左右, 金融租赁企业深入研究租赁业务的本质特色, 致力于对融资租赁产品进行创新, 推出了多样化的业务品种。总的来说, 虽然金融租赁企业数量少, 但在业务实力和成长潜力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资料来源:中国租赁联盟。

2.4 注册资金

注册资金是融资租赁行业实力的具体体现, 也是企业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的基础。据初步测算, 2013年, 总部设在天津的企业注册资金已经达到840亿元, 约占全国的27.2%, 由表4可以看出, 天津市不管是金融租赁、内资租赁还是外资租赁企业注册资本金都位于榜首, 总注册资金为554亿元, 占全国注册资金的29%。

数据来源:中国租赁联盟。

2.5 融资租赁GDP渗透率及市场渗透率

1999年, 伦敦金融集团引入了衡量渗透率的标准之一LFG/GDP比率 (融资租赁交易量占各国GDP的百分比) , 这是一种相对可靠的衡量租赁业对国民经济重要性的方法, 它既能表明融资租赁业的成熟情况, 又能体现政府对租赁进行战略性的推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融资租赁对固定资产设备投资的贡献程度。

数据来源:《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2006-2013年天津市融资租赁数据可以看出, 天津市的市场渗透率和GDP渗透率一直呈增长的趋势。

3 天津融资租赁政策建议

3.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对融资租赁业的支持是这个行业能够迅速发展起来的重要因素。首先, 直接给予融资租赁行业政府支持, 比如, 在投资减税、加速折旧方面给予出租方和承租方优惠, 保证承租人直接购买设备时享有的优惠政策不因其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其次, 政府应适当的承担一部分资金, 对天津市急需发展的基础行业、创新行业或者重点行业给予融资租赁补贴或者政策性基金, 从而吸引更多的融资租赁企业在天津选址。第三, 允许融资租赁企业对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购置的设备进行加速折旧, 使天津市的企业获得政策扶持优势。

3.2 实现信息发布的优化

实现信息的沟通, 及时正确的获取信息, 在融资租赁发展迅速的今天非常必要。首先, 优化信息发布平台, 例如可以借助网络、媒体等实现国内外各企业间信息的及时获取, 推动国际合作。其次, 天津市政府应该做好融资租赁信息统计工作, 完善现有的统计方法和制度, 做到有据可查, 并提高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对融资租赁水平进行客观、正确的分析与评价。第三, 天津市政府应在可行的情况下, 尽量多举办一些融资租赁方面的活动, 例如座谈会、博览会、交流会等等, 邀请国内外融资租赁方面的专家, 对融资租赁目前面临的形势、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等进行交流, 以从不同角度认识和发展天津融资租赁。

3.3 提高融资租赁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缓慢不仅跟融资租赁所在宏观环境有关, 融资租赁企业本身竞争力对融资租赁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 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借鉴保险、商业银行等较为成熟的金融机构的发展经验, 合理布局营销分支机构, 通过市场营销提升融资租赁的业务水平。其次, 拓展融资渠道, 增加企业资金来源, 如:以入股等方式运用保险基金、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放宽融资租赁市场的开放度, 合理引用国外资金等方式, 为融资租赁企业增强实力, 提高融资租赁水平。

3.4 完善融资租赁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度

融资租赁涉及金融、制造等多个领域, 专业性较强, 因此, 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是融资租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 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 制定符合本市企业人员的培训计划, 提升融资租赁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其次, 经常与国外企业进行沟通交流, 找到符合天津市本地情况的能加速融资租赁发展的方式。第三, 发展融资租赁中介机构, 降低融资租赁成本, 加速租赁目的的实现。最后, 在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有条件经济学高校与融资租赁公司进行联合定向办学, 培养更具专业性的融资租赁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莹莹.天津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政策建议[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4, (2) :21-24.

[2]王贵鹏.天津融资租赁发展路径选择[J].华北金融, 2011, (11) :55-60.

[3]杨海田.中国融资租赁业年鉴[M].天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4]史燕平, 徐晓兰.中国融资 (金融) 租赁业发展报告[M].天津: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

财务分析及融资建议 篇11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众筹融资近年来在国内网发展非常迅速。文章在概括了众筹融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描述了众筹融资的基本类型和运行模式,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内众筹融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点,并从完善监管和法律法规以及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对众筹融资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众筹融资;风险;建议

一、 众筹融资概述

众筹,翻译自英文Crowd Funding一词,意思是汇集多人的投资力量,支持他人的奋斗和努力。众筹融资是指企业或个人等资金需求方通过互联网平台汇集众多零散的投资者进行小额投资,以支持募资方创业经营或进行其他社会事业的新型融资模式。其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项目发起者在众筹网站上展示项目,个人出资者根据项目信息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投资并获取相应的汇报;另一种是项目发起者通过向大量出资者销售新公司或即将立的公司的股权为公司进行融资。众筹融资发展的标志事件是2009年4月美国Kickstarter大众筹资网站的上线运行,该网站通过搭建互联网融资平台对社会公众进行筹资,实现对有创造力和创新想法的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其融资金额从几百美元到百万乃至上千万美元。众筹融资意图非常多元化,从灾难捐赠到图书出版,从艺术家狂热的粉丝支持到政治竞选、筹钱创业等。

众筹融资的特点在于使社交网络与“多数人资助少数人”的募资方式相互交叉,并带有利用互联网资助圆梦的色彩。在当前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大背景下,众筹为更多小微企业或拥有创意项目的个人提供了融资可能,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困境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式;众筹融资也为普通大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投资渠道,能够为投资者带来较高的投资收益;同时,众筹融资也使得互联网金融具有了传统投资银行所具有的VC/PE的融资功能,通过股权众筹平台,可以对有发展潜力的创业公司进行股权投资,这也为金融行业带来了一种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由于准入门槛较低、融资速度快、出资人参与感强以及项目宣传推广迅速等优点,众筹融资在全球发展非常迅速。据全球著名市场研究公司Massolution一份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4月,全球众筹融资网站将近800个;2012年筹集资金规模约为26.6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81%左右,2013 年全球众筹融资规模达到51亿美元;从融资项目内容来看,更多资金投向新兴公司和小微企业。

众筹融资在我国也开始迅速发展,目前约有21家众筹融资平台,典型代表如天使汇、网信金融、众筹网、点名时间等。其中天使汇自创立以来累计为230个项目成功完成超过10亿元的融资,其融资平台上有超过1 000家通过审核挂牌的企业,有超过20 000人的创业者会员,有将近1 000人的认证出资人。清科集团和众筹网联合发布的《中国众筹模式运行统计分析报告(2014年上半年)》显示,仅2014年上半年,国内众筹领域募资总额1.88亿元,来自1 423起众筹项目,参与众筹的人数已超过10.9万人。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新兴模式,众筹也受到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如深圳2014 年的1号文件中,已经将加大对网络第三方支付和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态的支持力度作为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可以预见,在未来国内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重要模式,众筹融资在国内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二、 众筹融资的基本类型和运行规则

众筹融资包括四种基本类型,即捐赠型众筹(Donation-based)、奖励型众筹(Reward-based)、债务型众筹(Debt-based)和股权型众筹(Equity-based)。捐赠型众筹是个人以捐款或赞助的形式为众筹项目提供财务上的资助,不追求投资回报,典型形式如赈灾捐款、国外的政治选举等;奖励型众筹是指项目发起人对出资人提供一些非金融性的奖励作为回报,如VIP资格、印有标志的T恤等,通常应用于创新产品的融资,包括对技术产品和电影、音乐项目的融资。债务型众筹类似P2P贷款,是指众多出资人借钱给一个项目,获取一定的财务收益,由项目发起人到期后连本带息进行偿还。股权型众筹通常用于初创的小微企业,项目发起人通过向出资人提供自己公司的股权为项目筹集资金,这种模式在国外应用很多,尤其是IT行业或者消费产品等领域。

众筹融资平台的基本运行规则主要有:(1)项目发起人需要进行实名认证,众筹平台工作人员负责对项目上线的审核、沟通、包装和指导,对每个项目设定具体的筹资目标和筹资天数。(2)在设定天数内,达到或者超过筹资目标金额,项目众筹即获成功。(3)在项目成功后,众筹平台将所融资金交给项目发起人,而在具体做法上,国内外众筹平台做法有些差异:国外众筹平台通常会将融资金额一次性汇入项目发起人的账户,发起人可以通过取现的方式获得现金;国内众筹平台站在风险控制方面做了部分调整,项目成功后一般会先付一定比例的款项(如:50%或70%)给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完成自己的项目并对所有投资者给予回报,待所有投资者确认收到回报后,众筹平台才会把余下的款项交给发起人。如果项目筹资失败,已获取资金全部退给投资者。

三、 众筹融资的风险

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众筹在国内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但从目前发展的情况看,众筹融资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风险点,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1. 法律风险。在国内目前的法律政策环境下,众筹融资业务模式非常容易与非法集资进行混淆,蕴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根据《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而在众筹融资模式下,发起的项目基本未经国家相关部门审批,项目推荐是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公开进行,并承诺给予一定的回报,筹资对象为社会公众等不特定对象,似乎满足了非法集资定义的所有要素,如何从法律上划清与非法集资的界限,需要法律部门尽快出台相关规定。此外,股权类众筹还与国内《证券法》以及《公司法》明显冲突。《证券法》第十条规定,“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并依法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或者审批;未经依法核准或者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公开发行证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或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超过200人的,视为公开发行。”《公司法》要求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不超过500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不超过200人。因此,股权类众筹极易触发法律红线,在国内也被严格限制。2013年5月证监会曾召开专门会议,将部分公司利用淘宝网、微博等互联网平台擅自向公众转让股权、成立私募基金等行為定性为一种新型的非法证券活动,明确被叫停。而根据《中国众筹模式运行统计分析报告(2014年上半年)》结果显示,国内八成以上的众筹资金却都投向了股权众筹,使得在当前法律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众筹融资背后的法律风险非常值得出资人关注。

2. 信用风险。作为一项融资,众筹从项目发起到募集资金的使用,整个过程缺乏透明的监督机制,缺少类似于传统信贷过程中的贷前调查、贷中控制以及贷后管理等全套流程和步骤,使得出资人无法了解所投项目的资金使用状况,容易造成资金挪用或出现违约等信用问题。此外,由于众筹平台无法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接,无法查询筹资人的信用状况,联网核查有效身份信息、司法状态信息等在众筹平台上都尚未实现在线查询,导致信息不对称,使出资人资金面临风险。

3. 知识产权风险。当一个项目发起者有一个好的产品创意,为更有效地获得资金支持,需要把产品的外观图片、设计思路、使用详解等内容都贴到网上以吸引网友的支持,但与此同时会有一些人借此剽窃该产品创意,并通过率先模仿和生产在市面上销售,导致发起人在筹资过程中丧失创意时机。为了在众筹平台上筹到资金而又确保自己的创意不被别人剽窃,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项目发起人往往只能通过披露产品或创意的部分细节进行自我保护,防止融资不成却被窃创意,但这样却又导致出资人无法看到产品的关键信息而影响投资决策。这是创新性产品或高科技产品在众筹融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风险,成为一个两难的问题。

4. 欺诈风险。一些国内众筹网站缺乏对项目的必要审核,导致一些项目发起人为了吸引出资人,打出高收益的“噱头”进行欺诈。从众筹平台出资人的角度来看,由于参与门槛较低,再加上很多人缺乏专门的投资经验,使得这种欺诈风险很容易发生,即便造成损失后,也由于投资金额相对较小,出资人也往往自认倒霉,很难追讨。例如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最为迅猛的P2P网络贷款平台,截至2014年6月1日,共有122家网贷公司出现提现困难、关闭甚至是跑路的现象,仅北京地区6月~7月份就有3家P2P平台陷入“跑路”圈钱风波。虽然众筹融资平台目前还没有“跑路”传闻,但随着进一步发展,圈钱“跑路”事件极有可能在众筹融资领域内发生。另外,虽然通过第三方支付等形式将筹集资金封闭运行,但交易双方不能进行现场交易,无法通过传统的面对面形式确认双方的合法身份,也无法杜绝融资者将资金滥用或挪作他用。一些众筹项目在不同的众筹平台进行多次融资,骗取出资人资金的现象也屡有发生。

5. 监管风险。由于众筹涉及互联网、银行、证券等多个领域,但目前我国尚未明确众筹的牵头监管部门,也未制定专门的监管规则,使得众筹网站从批准设立、到业务经营范围许可、再到资金风险控制等都没有明确规定,缺乏行业规范,日常监管方面几乎处于空白,导致国内众筹平台处于“跑马圈地”的野蛮生长状态。如果长期游走在监管体系之外,国内众筹平台非常容易变成非法集资平台或者演变为诈骗工具,带来系统性或道德性风险。

6. 技术平台风险。众筹平台的发起者往往都是一些新兴互联网公司,追求创意和效率,金融安全领域运营经验相对缺乏。作为一种融资模式,众筹涉及支付、资金托管、账户信息等诸多金融安全领域,技术平台的安全可靠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全球知名众筹网站Kickstarter发生过多起黑客入侵导致客户数据泄露事件。因此,如何保障平台健壮、防止黑客攻击、确保用户信息不泄露等是众筹平台在技术上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

7. 保护机制失衡。众筹融资从商业模式上对项目发起者相对比较宽容,但是在保护出资人权益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从国内众筹网站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项目发起者承诺完成项目的时间经常可以无限延期,提交的产品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最终产品与当初的项目描述完全不一样的情况都经常发生,这在以“鼓励创新”为旗号的国内众筹平台上非常常见,但这对于出资人来说却是非常不公平的。信任機制、权利保障和退出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缺失,无法有效保护出资人权利,会导致众筹平台各方利益失衡,使得项目发起人、出资人和众筹平台三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最终给整个众筹融资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作为国内众筹网站的开拓者之一,“点名时间”正是由于这些矛盾日积月累到不可调和,导致其在2014年4月正式对外宣布放弃众筹融资平台业务,并将其主营业务改为各项产品的首发预售。

四、 相关政策建议

为了保证众筹融资在国内能够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出资人、项目发起人和众筹平台等各方利益,特提出以下建议:

1. 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在主要发达国家,众筹融资模式已经基本被政府认可,并出台了很多针对众筹融资的法律法规,引导众筹融资健康发展。例如,美国《创业企业融资法案》(JOBS法案)允许小企业通过众筹融资获得股权资本,对符合条件的众筹融资可以豁免证券法下的发行注册要求;英国目前认可众筹股权融资的合法性,但并没有针对众筹融资的特别立法,而是将其纳入现有的金融监管框架监管;法国金融市场监管局和银行监管局于2013年5月联合发布了《众筹融资指引》,规定涉及证券认购或股权投资的,应遵守证券法律,涉及贷款的,应遵守银行法规;德国《资本投资法》规定,任何机构接受委托帮助他人发行证券或投资产品,都必须申请金融业务牌照;日本对众筹融资的监管主要适用《金融商品销售法》及《金融商品交易法》;2013年3月,欧盟委员会业在“欧洲经济长期融资绿皮书”中正式提出要支持类似众筹融资等非传统金融模式。正是因为有了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督,众筹在国外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众筹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国家尽快确定众筹的牵头监管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划清众筹与“非法集资”的界限,对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方面进行新的司法解释,在法律上承认众筹的合法性。其次,应将众筹纳入监管体系之下,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对众筹平台的准入、权利与义务、众筹活动的整个过程予以明确,厘清责任关系。再次,应当为众筹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央行征信系统、联网核查等社会信用查询系统应该向众筹平台开放,增强众筹的信用体系。最后,应当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揭示和投资警示,对项目风险进行分类,根据用户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的投资。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避免粗放“野蛮式”发展,引导众筹健康快速发展。

2. 构建全面的众筹风险管理体系。在众筹融资中,众筹平台看起来是扮演一个居间的角色,但如果不能提供充分的风险提示和风险咨询专业能力,又不承担撮合失败的风险损失的话,其最终会沦为资金掮客,失去维护合规交易的动力。从公平交易的原则出发,厘清多种交易的民事法律救济渠道也十分必要。为了促进众筹交易风险的管理,建议在三个前提下构建全面的众筹风险管理体系:一是所有项目和产品的风险提示责任应由众筹平台承担,而不是让简单地让出资人自己通过项目描述去判断和承担风险;二是所有众筹交易的支付账户应托管给商业银行或直接运用商业银行支付账户,确保资金在众筹过程中的封闭运行,避免众筹资金被挪作他用;三是众筹平台商应建立赔偿和备付基金,以确保因交易违法而产生的损失方能够得到先行的赔偿。

在此基础上,众筹平台还应建立各自的风险消化方式、完善对冲与缓释机制,运用各种技术手段,防止信用风险;针对技术风险,也应建立赔偿制度,通过设立赔偿基金等备付手段覆盖风险,并将赔偿基金成本计入自身的风险成本;对操作人员道德失控造成客户损失的,众筹平台亦应先行赔付,再进行民事责任追索,确保出资人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构建完善的风险缓释体系,使众筹融资真正成为惠民金融的一部分,得到健康与规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耀东,李均.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2.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众筹融资的发展与规范问题研究.金融时报,2013-12-16.

3. 胡吉祥,吴颖萌.众筹融资的发展及监管.证券市场导报,2013,(12).

4. 李雪静.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探析.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6).

5. 芮晓武,刘烈宏.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6. 胡天龙.众筹融资的法律规制.中国经济报告,2014,(7).

7. 宋奕青.众筹.创新还是非法?中国经济信息,2013,(12).

8. 孟凡霞.北京P2P平台善安合疑似跑路.中国经济网,2014-07-30.

9.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10. 迟建新.创业企业信用风险度量与贷款组合管理研究.重庆大学学位论文,2010.

11. 毛良虎.国际创业论.天津大學学位论文,2009.

12. 王巍.中国大学生创业融资制度创新研究.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战略及其竞争优势研究”(项目号:71332007)。

作者简介:林汉川(1949-),男,汉族,重庆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企业理论与企业制度;张万军(1980-),男,汉族,湖北省钟祥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融资;邢珺(1988-),女,汉族,山西省忻州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

财务分析及融资建议 篇12

一、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 它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产品技术创新、活跃市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 鄂尔多斯市的中小企业发展迅猛, 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成为扩大就业、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统计 (鄂尔多斯市政协办公厅2009-09-20) , 截止到2009年6月, 鄂尔多斯市共有产业活动单位10142个, 个体工商户94416个。其中企业法人单位3525个, 除少数几家公有制大型企业外, 约99%以上是中小企业, 全市中小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和上交税金均占三分之一以上。目前, 通过中小企业和城镇个体工商户安置的劳动力约为32万人, 占城镇全部从业人员的70%以上。

中小企业的发展, 有力地推动了人口、资金等要素的流动和集聚, 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了城市化进程。2011年, 全市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71%。中小企业在鄂尔多斯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没有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就不可能有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

二、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一) 中小企业融资结构

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就是其获取资金的各种来源和比例关系。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很难通过社会途径筹资, 所以鄂尔多斯地区的中小企业在创办之初一般是采取内部融资的方式, 由主要创办人自筹资金和留存利润方式募集资金, 股东投资30%、资本公积和累计盈余27%、银行借款15%、企业间贸易信贷8%、其他20%。

(二) 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方式

据了解, 鄂尔多斯市只有极少数能得到“黄金卡”的中小企业才能够在授信额度内享受30%—50%的信用贷款, 鄂尔多斯市2008年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抵押贷款占60%, 担保贷款占33.7%, 信用贷款仅占6.3%。准格尔旗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截至2008年6月底对中小企业发放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分别为63%和36%, 信用贷款仅占1%。蒙西开发区工、农、中三家银行目前100%为保证贷款, 到2009年8月末, 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分别占41.2%和58.8%。可见, 鄂尔多斯地区抵押、担保贷款方式己经全面推开, 其比重还会进一步上升。

(三)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鄂尔多斯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居多, 还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财务管理水平不高, 信息不透明和失真的情况普遍存在。自身信用水平低, 经常出现资金来源、报表虚假的情况。银行很难从公开市场上获悉反映中小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专有信息, 对中小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评估困难, 又缺乏必要的信用担保, 增加了银行贷款的审查监督成本和信息成本。从而使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利率一般都比大企业高。此外, 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 因为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及相关的费用, 而民营企业居多的中小企业, 贷款具有数量少频率高的特点, 而银行每笔贷款的审批成本并不会因为贷款额小而降低。中小企业为寻担保或抵押, 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等相关费用, 增加了融资的成本。

三、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一) 金融部门运营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

鄂尔多斯地区的金融机构放贷额度较少, 大量资金逆向流动或沉淀、滞留, 造成信贷投入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邮政储蓄只存不贷, 部分资金被邮政储蓄“抽走”。鄂尔多斯地区邮政储蓄存款余额每年在36多亿元, 占鄂尔多斯地区金融渠道融资总量的近30%。2008年鄂尔多斯地区邮政储蓄存款余额38亿元, 比上年增加2亿元, 增长13%。二是部分资金被国有商业银行“筛掉”。改制后的国有商业银行, 风险意识增强, “惜贷、慎贷”明显, 贷款的市场份额减少。三是部分信贷资金由于金融生态不理想而沉淀。鄂尔多斯地区的很多旗县被列为信贷高风险区, 基本不发放贷款。2008年鄂尔多斯地区除“东胜、伊旗、鄂旗”以外地区的各项存款余额占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45.5%, 占当年存款增加额的41.1%, 但没有相应比例的贷款投放。2011年鄂尔多斯地区商行新增贷款只占当年新增存款的75%, 列为信贷高风险区, 基本不发放贷款。

(二) 经营管理落后, 科技含量低, 增加了融资的难度

目前鄂尔多斯地区中小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而且小企业又占绝大多数。据调查, 企业规模在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占17%, 企业规模在50-500人的中小企业比例占45%, 而企业规模在500-2000人的企业占54%。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 生产的产品中特色产品知名产品少, 企业组织水平和产品水平薄弱, 产品竞争力差。技术装备弱, 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方面还存在“三多三少”问题:“家族式”企业多, 以多元化投资为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少;分散经营的多, 集群化发展的少;资源型初级产品多, 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这些问题增加了鄂尔多斯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三) 内蒙古地区存贷款总量小

利率调节缺乏市场化机制, 严重制约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积极性。

从表1中看出, 2011年内蒙古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是12063.72亿元, 在西部10个省区中排名第五;2011年内蒙古储蓄存款余额是5450.75亿元, 在西部10个省区中倒数排名第四;2011年内蒙古贷款余额是9730.00亿元, 在西部10个省区中排名第五。内蒙古存贷款的蛋糕没有做大, 中小企业融资必然受到不利影响。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鄂尔多斯在线网、政协办公厅、银行统计、人民日报等。

(四) 鄂尔多斯资本市场不发达

鄂尔多斯市资本市场发展滞后, 弱化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截至2007年上半年, 鄂尔多斯市共有7家上市公司, 股票 (含可转换公司债券) 累计募集资金67亿元, 其行业分别是煤炭、能源、公共事业、冶金、商业、食品加工、酿酒、纺织、制糖和建材等, 均为鄂尔多斯市的优势和支柱产业。但是鄂尔多斯地区的中小企业还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有效支持, 更没有形成规模。

(五) 信用担保机构运作不规范

国家先后出台有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 就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业务范围、风险控制等方面政策措施仍未明确, 有效的行业管理尚未形成, 监督管理不到位。就鄂尔多斯市而言, 目前尚无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明确由哪个部门行使对担保机构的审批和管理, 因此, 区内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存在审批、监管部门地域不统一现象。

四、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的融资建议

(一) 政府出台适当的扶持政策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 抵御风险能力差, 难以吸引长期性资本, 因而需要政府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适当扶持:提供优惠政策、制定倾斜政策 (如税费、财政补贴) 、采取政府完全出资或政府与民间共同出资方式、建立替代担保抵押制度的新型信贷模式。

(二) 完善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机制,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三) 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健全公司组织,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服务质量。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四) 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工作

以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作为突破口。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 全面、客观地记录中小企业基本信息和经营活动, 以此来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 达到银企信息对称。

(五) 中小企业应扩展融资途径, 实行创新融资

可以进行融资租赁, 既可融资也可融物;可以进行应收帐款物质抵押融资, 以解决临时性资金短缺, 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可以进行供应链融资, 即企业对其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融资产品和服务。

(六) 逐步将非正规金融活动纳入规范轨道, 承认其应有的地位, 发挥积极作用

上一篇:卷筒装置下一篇: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