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

2024-09-29

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共12篇)

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 篇1

摘要:现代企业处于市场竞争不确定性越来越大, 企业发展逃避不了生命周期的规律, 这是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的风险, 但也有部分企业由于不重视经营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不能及时进行风险政策调整, 导致有些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可能会因为内部运营不当或外部宏观经济失调而陷入财务危机之中。基于此, 本文对如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分析,风险管理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到来, 扩展了企业经营的内外环境, 现代企业处于高风险的内外经营环境之中, 它们市场竞争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市场竞争是激烈的, 企业发展逃避不了生命周期的规律, 有些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可能会因为内部运营不当或外部宏观经济失调而陷入财务风险之中。财务风险的发生从外部表现上是个突变的过程, 但实质上是一个渐进式的累积的过程, 是风险从量上变化过渡到质的变化。所以, 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 对风险加以分析、控制和处理, 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 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重点。

一、财务风险成因及影响因素

1. 财务风险的外源性

企业财务活动需要在特定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以及市场环境下进行, 这些因素不但复杂多变, 而且基本是企业无法控制的系统性风险, 企业只能接受这些复杂环境给企业带来的财务危机。在同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 这些系统性风险对每个企业都是公平的, 企业无法消除或控制这些外源性风险带来的财务风险, 但可以通过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让企业逐步摆脱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2. 财务风险的内源性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好坏都可以通过企业现金流来反映。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州债务危机以来, 企业纷纷重视起现金流的风险内源因素。在资金筹集阶段, 企业负债经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必然手段, 当贷款利率低于企业投资回报率时, 企业会因为负债而获得更多的权利利润率, 进而增加企业的权益。当企业筹资时机不当或过度负债时, 在经营不善丧失了偿债能力, 企业财务风险也就出现了。在资金运用过程中, 由于资金使用不当, 企业采用了激进型的资金管理方式, 用流动资金补充固定资金;或将资金投资于风险比较高的领域, 如投资于新产品开发或购买了具有一定风险的有价证券等等, 都会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1. 四阶段法

企业财务风险总是从从量上变化过渡到质的变化, 会出现一些危机的先兆, 这就为企业进行定性分析提供了可能。四阶段症状分析法正是基于此建立起来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该方法将财务风险划分为潜伏期、初症期、恶化期、破坏期, 各个阶段的症状 (见表1) 。

企业如果出现以上问题时, 就要查明原因, 特别是在潜伏期和初症期要引起管理者高度重视, 果断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但四阶段症状分析法还是过于简单, 而且有些症状通过定性分析无法准确界定, 等发展到了恶化期或破坏期, 企业往往已经无能为力, 只能通过管理措施来减少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危害, 而无法逆转财务风险发展的趋势。

2. 管理评分法

又称A记分法, 他是调查导致公司破产的缺陷, 按照缺陷的征兆进行对比打分, 根据各种缺陷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程度来按照百分制来进行加权打分, 得分高低和企业的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呈现正相关关系。A记分法是基于企业逆境管理理论基础上建立的, 通过管理评分表的是设计, 试图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定量指标的问题, 阿吉蒂的管理评分法简明易懂、有效, 通过简单的调查就可以较为客观的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 进而提早发现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分值对应状态及解决措施 (见表2) 。

无论是那种财务风险定性分析方法, 都必须和财务报表定量分析相结合, 来综合分析, 进而发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根源, 为财务风险管理和防范提高必要的条件。

三、财务风险的管理措施

1.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应重视财务预算和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 以确立财务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同时, 财务人员要从资金运行角度进行风险管理, 强调资金每循环一个周期的保值增值意识。树立企业价值最大化, 而不是利润最大化目标, 要实现企业在可持续经营并带来稳定的利润和现金净流量同时, 进行必要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企业管理层要强化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在企业进行运营的全部过程, 要排除一切不利于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 不能冒生存受威胁的风险, 并要在思想上提高对新形势下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再认识, 通过积极有效的手段来不断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是要加强企业管理当局的认识和有效执行, 而要实现这一目就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形成管理层的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 要进一步推进产权改革, 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按照股权的分散化和多元化的原则要求, 不断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真正实现企业各利益相关人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良性关系。二是企业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 也是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企业中要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强化财务风险意识, 让内部控制变成每个员工的主动行为, 而是不被动执行。三是要培养员工的主动意识。要按照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 设置内部控制关键点, 对某些控制薄弱、易发生舞弊行为的岗位实行轮岗制度或强制休假制度。同时充分赋予员工的内部控制权利, 变自上而下的压力管理为上下结合的互动管理, 逐步培养员工的主动意识。

3. 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现代企业增长模式的转变迫使企业更加关注资本运行的质量, 优化资本结构也应该要降低财务风险。企业要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减低资本成本、提高投资收益等手段, 在风险和利益之间寻求最佳配合。在经营情况较好的情况下, 可以适当多借人资金, 在经营情况不佳的情况下, 应谨慎从事经营和资金筹集活动, 并抓住机会进行资本结构的调整, 待机会成熟时再借入资金以扩大经营, 以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同时, 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尤其是债务结构时, 必须考虑自身现金流的稳定性, 防止因为调整资本结构带来了新的财务风险, 从而保证企业资本的安全、完整和增值。

参考文献

[1]吴景杰, 施绍梅.论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理论与实践, 2009 (06)

[2]张宏艳.关于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的探讨[J]计师, 2008 (9)

[3]张福南.论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防范[J].理论界, 2009 (06)

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 篇2

[内容摘要]:本学期,我选修了“财务管理基础”这门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我了解到了财务管理方法的内容、类型、体系及其分类。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会一一阐述对它的理解及我对这门课的体会。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方法

一、财务管理方内容

财务管理方法,简单地说,是财务人员用来进行资金运动管理的各种技术方法的集合。具体而言,财务管理方法是财务管理人员,针对企业经营目标,借助经济数学和电子计算机的手段,运用运筹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的方法,结合财务管理活动的具体情况,对企业资金的筹集、生产资金的投入、产品成本费用的形成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计量、财务分析、财务报告和财务监督的技术,它是财务人员完成既定财务管理任务的主要手段。

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打好学习这门课的基础十分重要,所以认真学习财务管理方法的内容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财务管理方法的类型

一般来说,财务管理方法可分为定性和定量方法两大类型。所谓定性方法,是指依靠个人主观经验、逻辑思维和直观材料进行分析、判断,开展管理活动的方法。定量方法,是指依据财务信息和其他有关经济信息,运用一定的数量方法或借助于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从而求得管理方式、措施的答案。这两种方法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都不可缺少、不可偏废。但长期以来,我们偏重于采用定性方法,忽视了定量方法。其实,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一起构成财务方法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定量方法占据了重要地位。

三、财务管理方法体系

财务管理的方法体系,是我们在这部分知识中的学习重点。因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企业财权逐步扩大,企业环境的不断改善,为了有效地组织、指挥、监督和控制财务活动,并处理好因财务活动而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就需要运用一系列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它通常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方法,这些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的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方法”。掌握这个管理体系,对我们以后在工作中涉及到财务管理的部分会有很大的帮助。1.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是指根据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条件和今后的要求,对企业未来时期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作出各种不同的预计和推断的过程。它是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预测的主要内容有筹资预测、投资收益预测、成本预测、收入预测和利润预测等。财务预测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属于定性预测的判断分析法和属于定量预测的时间序列法、因果分析法和税率分析法等。2.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指在财务预测的基础上,对不同方案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全面权衡利弊,从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它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财务决策的主要内容有筹资决策、投资决策、成本费用决策、收入决策和利润决策等。财务决策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主要有概率决策法、平均报酬率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3.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指以财务决策的结果为依据,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规划的过程。它是组织和控制企业财务活动的依据。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有筹资预算、投资预算、成本费用预算、销售收入预算和利润预算等。财务预算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平衡法、定率法、定额法、比例法、弹性计划法和前期实绩推算法等。4.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指以财务预算和财务制度为依据,对财务活动脱离规定目标的偏差实施干预和校正的过程。通过财务控制以确保财务预算的完成。财务控制的内容主要有筹资控制、投资控制、货币资金收支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和利润控制。财务控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主要有计划控制法、制度控制法、定额控制法等。5.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指以会计信息和财务预算为依据,对一定期间的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财务分析是指财务管理的重要步骤和方法,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掌握财务活动的规律,为以后进行财务预测和制定财务预算提供资料。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有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和综合财务分析等。财务分析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四、财务管理方法的分类

财务管理方法一般分为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两大类。1.定性预测法

定性预测法主要通过对各种情况和定性资料的分析判断来确定未来经济活动的发展,并得出定量的估计值的方法。通常用于缺乏定量分析资料,无法采用定量分析技术的情况。常用的方法有:个人判断法、集合意见法和市场调查法。2.定量预测法

这种方法是运用数学方法,通过预测模型进行计算来得到预测结果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三类:平均法、时间序列法和因果分析法。

五、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通过这几周对“财务管理基础”的学习,我觉得上财务管理课程能得到的最大的收货就是建立财务观念和简单的数据搜集整理流程,也使我对财务管理有了一个从浅到深的认识,才知道这门学科和我以前所感觉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仅仅是要记住很多公式,还要知道很多的计算方法和一些经典案例。现就我对近几周的学习心得体会做如下总结: 通过学习,使我真正的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根本指导。它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我们要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也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如:企业财务管理的合理性会促使企业加强管理和核算、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从而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系统有效的财务管理是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我觉得财务管理是一个把企业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的重要工具。就像以前的那个在国际象棋的棋盘上放小麦粒的故事一样。国际象棋一共八八六十四个格子,如果不算过的话谁知道从一粒开始每次加多一倍的话到最后一个格子已经是天文数字了?财务管理也一样,所以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有句老话说的好:“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 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风险;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客观因素;规避风险对策

一、人力资源风险存在的客观因素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正常运行的特殊资源,与其他资源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人力资源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体系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对人力资源的合理规划起着指导性作用。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是由于企业管理方式不够全面造成的。人力资源综合性运用能够完善经济,带动企业经济的进步,当前人力资源风险存在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力资源优化分配不合理存在的风险

经过相关数据统计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各大企业都缺乏专业型人才,而且劳动者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比较低,影响着企业整体性发展,因此,需要扩大对人才方面的技能培养,以此满足市场经济的基本需求。目前我国农民工数量持续上涨,虽然劳动力得到了满足,但是严重缺乏技术含量,阻碍了企业经济的提升和发展,久而久之会处于资源欠缺的发展势态,需要定期为工作人员展开培训工作,從劳动者的基础能力出发,不断培养他们综合能力。

(二)资金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带来的风险

社会经济在持续发展的同时,对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会越来越高,需要工作人员从细节抓起,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从另一方面来看员工的福利待遇也得到了满足,各大企业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带动了资金成本的持续上涨,会给各大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严重的化会导致一些企业面临着倒闭的状态。

(三)员工队伍稳定性的风险

各大企业的人力资源流动性比较强,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导致在短期内或者一定期限内更换工作。伴随着企业工作人员的大量流动,无疑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也会造成大量培训费用的流失,还会重新聘请新的员工,新员工刚上任的熟练操作程度跟老员工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进行阶段性的练习,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效果和工作质量,这些都是需要作出慎重的选择。

二、人力资源管理整体过程中的风险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

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具有灵活性和复杂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人力资源系统秩序管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全面,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费用,将各个操作管理系统进行分析探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具有特殊性,是一种将人体系统和组织系统相互统一的管理设备。因此,要严格要求企业管理秩序,根据相关规章制度要求员工的基本操作行为,定期进行综合指标考核,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变得更加简便快捷。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影响着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而且,全球经济化系统随时更新变化,使得管理范围缺乏明确性,这些问题的产生都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风险。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全面性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具有全面性,是由不同的组织软件构成的,但是这个操作整体系统相对比较复杂,需要从各个环节深入研究资源管理风险存在的原因,在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注意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从另一方面来看,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还需要特定的人来进行部件组织和安排,将资源管理综合目标与个人的技能水平相互联系,从而避免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产生。在系统管理过程中要加大开发力度,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提前进行实地考察。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功能效果,因此,要将组织系统与环境水平相互结合,有利于提升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特性。

三、规避人力资源风险和管理风险的方式策略

完善规避人力资源风险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方式对策是当前发展形势下的重要举措,首先是人才选拔,要提前做好人力资源设计和规划,根据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未来的发展需求,选取适用型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发展人才。其次,还要善于发现员工的优势特点,实行奖励机制,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有利于带动员工的工作的热情,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性发展,企业还要定期对员工展开技能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的基本道德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最后,还要建立完整的员工机制制度,根据制度的规定严格要求每一位离职员工,避免发生冲突。

四、结语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详细分析可以发展,经济体制在不断改革变化的前提下带动着整个市场经济的变化,因此,做好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提升了员工的基本思想理念。总体来说,大量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水平,才能有效确保企业经济运行的发展地位。

参考文献:

[1]赵航.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J].企业经济,2011,07:83-85.

[2]许峰.浅析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风险[J].中国科技信息,2012,11:202+222.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初探 篇4

(一) 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 往往会存在着一些的不确定的因素, 针对它的财务管理, 经常是在有风险的情况下进行。企业财务风险是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使企业财务状况发生偏离的可能性。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会发生的各种问题, 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

(二) 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 是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归起来,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 客观性。

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很多意义:首先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着财务风险, 导致了企业财务机制的不稳定性, 因此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迫在眉睫。其次, 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 因此, 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零风险, 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2. 不确定性。

风险是一种现象, 其存在是客观的、必然的, 然而具体到某一事件, 风险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由于具体生和程度受有限因素的影响, 如果对具体风险的相关因素充分了解并有效控制, 则可以控制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总的来说是有限的, 虽然其中部分因素 (如企业外部因素) 难以控制, 但另一部分因素 (如企业内部因素) 对于企业来说是可能控制的。

(三) 企业财务风险中存在的问题

1. 大多数企业忽略了财务分析, 只注重会计核算。

我国在处于经济转型时期, 大多数中小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重要性意识不足, 导致其财务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会计核算。另一方面, 对于中小企业的大多数财务人员, 会计的新准则、新制度需要系统的进行学习, 他们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财务分析。

2. 财务人员所掌握的资料不全面,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实际情况中, 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报表失真率较高, 使财务分析存在着很大的不可靠性。

3. 财务分析的结果在实际的应用不充分。

财务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为管理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但是在实际中, 很多企业并没有将做好的分析结果应用到实际中来, 使得财务分析成为了一种形式, 从而浪费了很多资源。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 外部原因: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都是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 它们存在于企业的内部环境之外, 但是却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着重大的影响, 属于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

宏观环境的变化, 企业无法准确预测更无法改变, 因此, 不利的变动会对企业财务管理带来很多的不便, 从而使企业面临着很大的财务风险。例如, 黄金价格的波动, 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 法律内容的修改以及政府政策的调整等因素, 都会对企业财务管理带来冲击, 从而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这使得加强财务风险的调控迫在眉睫。

(二) 内部原因

1. 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 资产负债过高。

由于投融资决策的失误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导致了负债占总资产的比率过高, 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30%以上, 甚至还有的企业为了增加资金, 无限度的负债, 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资金结构的严重不合理性促使了企业的财务负担过于沉重, 使企业的财务危机加重, 进而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清偿能力, 又对其他资金的实用造成了一定的风险, 又使企业存在了流动性风险, 甚至加速了企业的破产、倒闭的进程。

2. 企业经营不善, 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催化剂。

很多中小企业为了发展壮大自身规模, 就通过筹集更多的资金进行投资。企业的经营利润和投资效益是到期偿还债务的保证, 但如果企业经营不善, 必将促使企业财务状况恶化, 清偿能力减弱, 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债务, 从而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资金管理混乱。

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部门的管理比较混乱, 人员安排及分工不够明确, 人员的财务知识缺乏必要的系统性, 加上内部的财务关系不顺, 企业的各部门之间, 存在着很多权责不明、分工不细、利益分配不均等潜在问题, 对资金的安全性构成了威胁, 从而造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4.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缺乏对风险防控的意识, 对财务风险不敏感, 从而在风险防控方面的工作并不过于用心, 使得在理论上缺少了对风险的防控机制, 进而导致财务风险增加。

5. 企业的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现阶段,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决策普遍存在着决策者主观性过强, 这样一来, 决策的失误性大大增加, 这就增加了财务的风险。

6. 企业监管机制不健全, 缺乏财务预警系统。

现阶段, 我国仍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健全的财务监管机制。一个健全的财务预警系统, 可以更好的有助于防控财务管理的不稳定因素, 降低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与对策

(一) 树立风险意识, 提高各级人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财务人员要认识到企业的财务工作并不是单纯的核算工作, 财务分析对企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财务分析结果的质量对企业的决策、生产经营计划的制订都有重要的影响。并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更要重视财务分析的结果, 客观的分析数据, 让财务分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 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

通过制度来规定约束企业财务分析, 可以更好的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目前, 虽然一些企业已经建立了财务分析制度, 但是在各个层次与方面还并不够完善。应该着手改变一些具体内容, 设立专门的分析相关岗位, 提高财务分析的真实性与实用性;在财务分析过程中, 遵守财务分析制度的要求, 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

(三) 运用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 降低财务风险

通过运用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 可以有效地控制各种财务风险的发生和损失。如, 风险规避策略, 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针对风险程度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及时予以规避;风险预防策略, 针对财务工作必然面临的风险, 及时的采取事前的预防措施, 进行风险预防;风险转移策略, 采用保险法、合同法等手段, 将风险转嫁给其他单位来承受。

(四)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以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为基础指标, 以盈利能力指标和资产管理指标为辅助指标的体系, 采取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进行风险预测。

(五)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 审计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及时纠正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 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审计决定和审计结果的跟踪调查, 从而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体制, 在财务管理制度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小红, 康卫平.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防范对策.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2]曹伟忠.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财经论坛.2009 (107) .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分析 篇5

【摘要】在当前经济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在对企业进行授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风险。信贷风险的成因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本文通过对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进行探讨,分析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识别,找出存在哪些风险,最后从信用管理方面的对策、管理制度方面的对策两个方面来有效防范贷款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信贷 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近几年,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济增速换挡,经济增长放缓、外部需求萎缩,企业经营困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出现了区域性风险加剧、行业性风险突出并蔓延、房地产市场分化潜在系统性风险增加的情况,各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呈现整体上升的态势,个人信贷风险已成为信贷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重大不利因素,严重影响各大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并且在金融体系不稳定因素增加,GDP增速放缓和个人人均收入同比增速放慢的形势下,个人信贷业务的预期风险只会进一步增大,对银行个人信贷结构和资产资量将形成持续性的严峻考验。因此,结合银行现状及现存问题,分析成因并探讨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相关理论

(一)个人信贷风险的定义

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风险指的是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这一特征所引发的贷款收益的波动性或者不确定性。具体地说,个人信贷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项具有风险的资产业务。在个人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银行向个人借款人投放一定数额的借款的预期效果是获得预期的收益,但是因为各种风险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预期收益减少或者本金损失的实际效果。具体表现为银行信贷资金不能按时全额收回。

(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

目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风险控制。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么前,运用各种方法系统的、连续的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信贷风险识别首先要感知风险,其次对感知到的风险进行分析。

2.风险计量。通过有效的风险计量,有利于商业银行对银行资本进行有效的监管、对经济资本进行有效的配置,从而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根据贷款的品种、时间、金额大小等,来设定风险的系数,从而对不同的信贷业务进行风险的计量,从而通过商业银斤该笔业务收益来覆盖对应的风险。

3.风险监测。风险监测主要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的过程中,对信贷业务风险的发展和变化情况进行全程的监督,从而为风险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风险监测的指标有:不良贷款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不良贷款拨各率等等。通过在线监控、现场检查、贷后检查等手段,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监测。

4.风险控制。通过风险监测,对监测出的风险进行计量、分析,从而对风险进行控制和化解,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主要包括内部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客户贷款风险控制、第二还款来源风险控制等。

二、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识别

(一)借款人信用风险增加

受经济形势总体恶化影响,银行信贷投放减少授信准入条件愈加严格、居民融资需求增加,加之一些科技手段的进步和网络不良思想的传播,借款人骗贷的情况加剧,手段也更为多样化。例如:王某计划以自己名下某处房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但因王某既往的征信记录不符合银行授信条件被拒。王某遂找来朋友张某,构造一个二手房交易,将房产卖给张某,让张某申请二手房按揭贷款,期间将交易价格尽量做高。若银行无法识别正常放款,王某相当于以该房产抵押从银行获得的高额长期低息贷款。这种构造二手房交易的骗贷行为较为常见。还有使用新型技术产品,在进行某客户放款操作时,因合同上留有合同签署时示意客户签字位置的铅笔印记,放款人员进行擦拭,发现客户名字的签字笔笔迹居然变淡,在进一步加大力度擦拭,笔迹完全消失。虽然和客户沟通时,客户强调使用的是普通签字笔,但可以用橡皮擦拭掉的奇异的签字笔印记后期是否会消失等等都无法确定,合同作为银行主张债权的重要法律文本,若客户签字有问题将会产生巨大风险。

(二)弱担保贷款风险加剧

弱担保贷款就是以非抵质押的担保方式发放的贷款,此类贷款在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中占比较高。因为对借款人家庭及企业名下的资产没有抵质押权,所以在贷款发生风险时,银行要尽快进行资产保全,以保证信贷资产安全。弱担保贷款一般对借款人家庭及其控制企业的净资产有较高要求,以联互保的小微贷款为例,家庭及企业净资产要超过200万元,足以覆盖贷款本息,但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却不尽理想。

首先,资产保全时借款人家庭及企业名下没资产。这一般有几种情况:一种是贷款时虚增了借款人家庭及企业的净资产,例如:虚增存货价值,虚增房产价值(不抵押不用评估),甚至有企业用临时存放的货物冒充企业库存等。另一种是借款人家庭及企业名下资产在贷款存续期间转移,例如:出售、或者以物抵债等。

其次,借款人家庭及企业名下有资产,若为房产车产也没有被抵押,但涉及其他债务关系,已被其他债权人申请保全。此时银行只能按照受偿顺位,在前面一位或几位债权人的债务清偿后,看是否还有剩余资产归还银行的贷款本息,而一般来说清收效果都不理想。

最后,弱担保贷款资产保全效果差更导致了银行与客户针对贷款归还问题协商谈判缺少主动权,催收工作、重整工作也很难开展。

三、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信用管理方面的对策

商业银行应加强客户信用管理手段,优化个人信用评级系统。针对我国缺少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而借款人的信用意识又比较单薄,咸阳地区总体信用环境不理想的情况,商业银行首先应建立分行内部客户信用档案。除现有的个人贷款系统外,再设计一个数据库将拒贷业务的核心要素(包括但不限于借款人及配偶姓名、抵押物信息、企业信息、拒贷原因等)、贷后检查记录、监测记录、催清收记录等信息录入,与个贷系统的信息合并形成客户信用档案。通过这个信用档案,可以获知贷款从申请我行贷款到贷款结清或者到查询时点的全部痕迹信息,用以综合评判客户信用,及时形成风险预警,及时调整授信方案;还可以通过信用档案发现该经营主体和抵押房产是否曾经以其他借款主体申请过贷款被拒以及被拒原因,规避高风险客户借名申请借款。

(二)管理制度方面的对策

商业银行需采用唯一的标准化的全面化的个人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个人信贷业务涉及多个环节,制度框架中包括授信管理办法、放款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办法、印章管理办法、征信管理办法、呆账核销管理办法、重整操作指引还有配套的调整通知等等。随着业务的发展制度文件越来越多,有的新制度出台原制度废止、有的新制度对原制度做了修订、有的在总制度下针对细化业务出台单独的管理制度等等。应要求业务规划部门对其梳理,列出废止制度,整理在行制度,对原制度出台较早,又通过“优化……通知”“调整……通知”等形式调整多次的制度,直接整合出台新制度,实现制度的唯一性。个人信贷业务的操作指引和操作手册,比照柜台业务细化标准化的编写,达到所有业务都有操作依据。针对部分因目前国内没有针对信贷业务的法律、微观信贷法律制度不健全,司法解释和法律修订欠完善,易发生个人信贷业务法律纠纷的环节,直接在制度文件中加以规范。例如:针对争议度极高的“婚姻法24条”,为有效避免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问题,保障银行的债权,可以通过法律合规部和个人信贷管理部分的共同研究,在制度中约定需要追加配偶为共同借款人的情况,约定必须要配偶签字证明其对配偶举债知情权的法律文书等等。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信贷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中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信贷规模的快速扩张,个人信贷业务正如同其他所有的资产业务一样潜在的风险逐步暴露出来。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但商业银行完全可以?用科学、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策略来控制和化解风险。

参考文献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篇6

关键词:骨科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50-02

骨科护理风险事件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所有风险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贯穿在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而且发生风险事件的后果往往不堪设想[1]?在骨科住院的患者通

常是由于意外伤害导致,其临床特点:患者大多由意外事故急诊入院通常病情较为严重,而且多为复合伤,患者由于病情的因素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和进行康复训练,因此对于患者的生活护理较为繁琐?所以在护理的过程中不断排除风险因素是骨科护理中的一项重点任务?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实践将骨科临床的护理风险因素和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1.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 护理人员的因素

1.1.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法律的逐步完善增加了很多新的条款,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的需要通常忙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法律的了解和学习远远不够,且这种现象在年轻护士中更为多见,导致其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比如在骨科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向患者告知风险,因此在出现风险事件后显得十分被动?

1.1.2 专科护理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护理人员的自身知识和技能熟练度是其最基本的素质,在临床上有一些护理技能较差的人员,由于专业知识不熟练对患者的病情不能很好地把握,导致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操作不够熟练?例如在石膏未干燥的情况下搬动患者容易造成石膏变形和折断,在观察创伤患者时被一些易于观察出的伤情所左右,而对更严重的创伤却没有注意到[2]?这些由于护理技术水平低而导致的错误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而且有可能延误治疗时机,从而直接导致骨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1.1.3 文件记录不规范 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期间对患者病情进行记录的文件非常重要,一些护理人员因忙于工作而忽视了记录文件的重要性,仅仅进行简单的记录,有时还会发生记录错误的现象?这些不规范现象非常容易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而在发生医疗纠纷时这些材料将会作为重要的证据送交法院,如果记录不规范很可能会使院方败诉?

1.2 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 护理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如果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不到位,忙碌的工作经常会使医护人员疏于对制度的执行,導致骨科护理中不规范和不科学的操作发生,增加骨科护理风险的系数?例如在进行重大骨科手术之后,在交班时没有交代清楚,非常容易发生风险事件,一些患者因为翻身不便而发生压疮,或者一级护理未按规定巡视,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延误治疗抢救等?

1.3 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效果不佳 由于骨科创伤意外事故所致者较多,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因此患者和家属情绪容易激动,在手术之前他们并不了解诊疗程序,通常认为受伤后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手术,不明白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而且有的患者必须在生命体征稳定后才能进行手术?在手术之后,患者对骨折等知识知之甚少,又因疼痛普遍存在急躁?恐惧?忧虑心理,而骨科护理人员任务较重压力大,一旦护理人员缺乏耐心的沟通或态度冷淡极易与患者及其家属发生纠纷加大护理风险?

1.4 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到位 健康教育工作是骨科护理中的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常由于工作繁忙,导致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到位而引发医疗纠纷,例如患者在不了解自身病情的时候过早下地活动而发生钢板断裂,股骨头置换的患者在活动时发生脱臼的情况,术前患者没有提前禁食往往会导致手术时间的推迟?

2.骨科护理风险的管理对策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增加护理人员教育的时间?首先,要分阶段?分层次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升护理人员在骨科方面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其次,要增加法律培训的时间,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并结合骨科护理有关潜在法律问题加以仔细分析,增强护理工作的可预见性;再次,要对护理记录方面进行培训,使护理人员掌握规范的文件记录方式;最后,要注意对新护士的教育,经过正规临床实习和上岗前培训后,持资质审核通过才能进入工作岗位?

2.2 完善护理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提前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做好风险事件的评估工作,尤其是高风险事件的评估,通过对以往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不断改进目前的应急预案[3]?如护理人员在床边交接时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进行床边评估,再进行分析和讨论,分析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找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微小的病情变化都在护士的监控和预料之中?另外还要加强护理人员对风险事件应急处理的流程演练,进一步提高其操作水平和心理素质?当风险发生时能够从容应对,采取正确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使患者远离危险?

2.3 增强护理人员服务和沟通水平 骨科患者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患者大多由意外事故急诊入院,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及相关的健康知识[4]?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改变以往的态度与患者进行细致的沟通,制定责任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要观察患者心理的变化情况,如果出现了不良情绪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进一步稳定患者的情绪,从而获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使其在治疗过程中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从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2.4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打消其疑虑,具体包括术前指导?术后教育?康复训练和出院指导从而降低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在健康教育结束后为了保证教育效果,要让患者及时给予满意度评价,以此来监督健康教育工作?

3.总结

骨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其核心因素与护理人员有关,所以护理人员要进一步强化护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骨科护理实践中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骨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部晓清.骨科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2] 金莉英.韦小花.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3):49.

[3] 张君玲.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7.

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 篇7

一、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财务预算管理风险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财务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单就事业单位而言,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如果预算编制不够完善和全面,预算的执行缺乏规范性和合理性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导致相关的数据出现误差,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无法达到理想中的要求,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当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当前的财务预算编制不够科学。有相当多的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编制上缺乏专门的监督人员或者机构,预算编制不够科学严密,导致有部分专项资金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使得滚动资金支付模式难以落实,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个是预算资金管理不够规范。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管理普遍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相关的操作尺度和定额标准也不够科学合理,导致了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虽然具备相应的分配基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分配不均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二)财务内部控制管理风险

近年来时有发生的工作人员做假账、挪用公款炒股、公款私存等事件究其原因就是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不当造成的,由此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是存在很大的风险的。对此笔者认为是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相关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存在很大的漏洞,从而给部分工作人员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是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落实不到位,很多工作人员对该制度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部分工作人员心存侥幸心理做下不法之事。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是,利用国家收费许可的契机以权谋私,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管理难以有效的发挥作用。

(三)财务收支风险

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财务支出风险,缺乏严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当前财务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事业单位的角度来说,财务管理制度不够严谨,那么就无法确保专款专用,如此一来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就难以界定,导致大量资金浪费;另一个是经营风险。由于事业单位在实验设备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过大,因此其对外投资的规模相对较小,很容易出现财务风险。在操作中,如果事业单位无法正确的辨识商务信息,那么对事业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此外,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包括现金收入和转账收入等多种形式,在账款的收回过程中容易出现坐收坐支的现象,对财务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措施

(一)强化财务风险识别

事业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中,其财务管理会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各种风险如预算管理风险、财务收支风险等,这些风险有着各自的特点,如果千篇一律的采取同样的措施的话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因此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分类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在对风险类型进行有效识别的前提下加强风险影响因素和后果的分析也是财务人员所要注意的,对此一方面要分析风险,计算和估计财务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并预测财务风险对组织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要计量风险,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损失幅度大小和损失频率高低进行综合考虑,促使风险能够具体量化,为后续的控制措施采取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控制

事实上,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任何一个工作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事业单位面临财务风险,对此我们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几个容易出现问题的工作环节上,而是要从整体考虑强化财务风险的管控措施。对此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强化风险意识和财务管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严格与否取决于其内部控制即财务管理的强弱程度,而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则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指数,因此要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确保其对财务风险有着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要事业单位要落实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在对财务风险防控制度进行完善的同时也要确保该制度得到有力执行。

(三)优化财务风险的评估与测量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虽然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意识,但是由于财务风险往往难以量化的原因,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因此事业单位要想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必须要优化测量财务风险的大小,借助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数字方法,量化处理相关的财务风险的大小,并科学分析财务风险数据。同时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模型以及风险评估方法,具体评估财务风险因素,确保财务风险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有力的推动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但是任何社会组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科学控制是社会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几点防控管理措施,以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

参考文献

[1]李莉.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05

[2]邓兴莉.探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及防控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5.10

IT项目风险分析及管理 篇8

1.1 IT项目风险有两个特征

不确定性——风险的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没有100%发生的风险。

损失———如果风险变成了现实, 就会产生恶性后果或损失。

1.2 按风险类型来说, IT项目有以下几种不同类型的风险:

项目风险:项目风险是指潜在的预算、进度、人力、资源、客户、需求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它们对项目的影响。

技术风险:是指潜在地设计、实现、接口、验证和维护等方面的问题。包括技术的不确定性、陈旧的技术、以及“过于先进“的技术。

商业风险:

几个主要的商业风险是:市场风险、策略风险、销售风险、管理风险、预算风险。

1.3 按风险方式来说, IT项目风险分为以下方式

已知风险:不现实的交付时间, 没有需求或软件范围的文档、恶劣的开发环境等。

可预测风险:人员调整, 与客户之间无法沟通等。

不可预测风险:政策风险等。

2 软件项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

下面以软件项目为例, 探讨IT项目中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方法。对于软件项目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2.1 产品规模风险

产品规模的可信程度如何;产品规模平均值的偏差百分比是多少;产品的数据库大小如何;产品的用户数有多少;产品的需求改变有多少;复用的软件有多少。

2.2 商业影响风险

对公司的收入有何影响;是否得到公司高级管理层的重视;交付期限的合理性如何;是否与用户的需要相符合;最终用户的水平如何;用户对本产品开发的约束;延迟交付所造成的成本消耗是多少;产品缺陷所造成的成本消耗是多少;如果出现了较大的百分比偏差则风险较高。

2.3 客户相关风险

以前是否曾与这个客户合作过;该客户是否很清楚需要什么;该客户是否已确定项目范围;该客户是否愿意建立与开发者之间的快速通信渠道;该客户是否愿意参加复审工作;该客户是否具有改产品的技术素养;该客户是否愿意你的人来做他们的工作;该客户是否了解软件过程;

2.4 软件开发产品的过程风险

是否已经拟定了一份软件过程说明;开发人员是否同意按照文档所写的软件过程进行开发工作;该软件过程是否可以用于其它项目;人员是否接受过一系列的软件工程培训;是否提供了确定的软件工程标准;是否为作为软件过程一部分而定义的所有交付物建立了文档概要及示例;是否定期对需求规约、设计和编码进行正式的技术复审;是否定期对测试过程和测试情况进行复审;是否对每一次正式技术复审的结果建立了文档;

有什么机制来保证按照软件工程标准来指导工作;是否使用配置管理来维护系统/软件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用例之间的一致性;是否使用一个机制来控制用户需求的变化及其对软件的影响;对于每一个承包出去的子合同, 是否有一份文档化的工作说明、一份软件需求规约和一份软件开发计划;

2.5 技术风险

该技术对于公司而言是新的吗;客户的需求是否需要创建新的技术;产品的需求是否要求采用特定的用户界面;产品的需求中是否要求开发某些程序构件;需求中是否要求采用新的分析、设计、测试方法;需求中是否要求使用非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需求中是否有过分的对产品的性能约束;客户能确定所要求的功能是可行的吗。

2.6 开发环境风险

是否有可用的项目管理工具;是否有可用的分析及设计及测试工具;是否有可用的软件配置管理工具;项目组的成员是否接受过每个所使用工具的培训;是否有专家能够回答有关工具的问题。

2.7 与人员数目及经验相关的风险

人员在技术上是否配套;是否有足够的人员可用;开发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正确的期望;开发人员是否接受过必要的培训。

3 软件风险因素

为了识别和控制软件风险, 可以标识影响软件风险因素, 包括:性能、成本、支持和进度, 包括:性能风险、成本风险、支持风险、进度风险。每一个风险因素的影响均可分为四个影响类别--可忽略的、轻微的、严重的、灾难性的。下表列出由于错误而产生的潜在影响或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所产生的潜在影响。

4 风险预测

4.1 建立风险表

风险表是一种简单的风险预测技术。每个风险的概率值可以由项目组成员个别估算, 然后将这些值平均, 得到一个有代表性的概率值。

风险影响及概率从管理的角度来考虑, 具有高影响但发生概率很低的风险因素不应该花费太多的管理时间。而高影响且发生概率为中到高的风险以及低影响但高概率的风险, 应该首先考虑。

4.2 评估风险影响

如果风险真的发生了, 所产生的后果有三个因素可能会受影响:风险的性质、范围、时间。以下的步骤用来确定风险的整体影响:a.确定每个风险元素发生的平均概率。b.确定每个因素的影响。c.完成风险表, 分析其结果。d.项目组定期复查风险表, 再评估每一个风险, 以确定新的情况是否引起其概率及影响的改变。

5 风险缓解、监控和管理

所有风险分析活动都只有一个目的--建立处理风险的策略。风险管理策略要考虑三个问题:风险避免、风险监控、风险管理及意外事件计划。

6 总结

对于IT项目期来说, 如何进行风险分析、管理, 是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如何开展这项工作, 对于IT项目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IT项目的风险控制, 大多数公司都在非正式地和表面地进行, 但还缺乏重视, 不能花更多的资源, 但可以这样说:花在标识、分析、管理风险上的时间可以从多个方面得到回报, 可以使项目进展过程更加平稳, 提高跟踪和控制项目的能力, 有这些周密计划可以使整个公司和项目组获得更大的信心, 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罗耶 (美) .项目风险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2]栾跃.软件开发项目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 篇9

1.1 人的心理及生理的复杂性

人类不断对自身发展进行探究, 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心理思维结构和人的行为方式关系问题, 人类的心理特性受许多条件限制, 同时又表现出个性化发展。社会人的个体在行为方式上, 往往表现出来的是行为方式不确定性, 主要就是行为上有所体现, 人在对信息接收、事情处理、思维输出上都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依赖性, 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不稳定性, 同时也与整体社会形成协调统一。另外我们可以通过赫尔伯特、西蒙的言论, 看到另一层面的解释, 他们认为人具有有限理性的特征。这种理论认为, 当人们决定做一件正中下怀的时候, 或者对个体行为进行选择时, 他们的决策并不是按照既定方案执行的, 有许多解决途径可以实现目标, 不同的方案产生不同的后果, 基于人的这种有限理性特征, 决定了人在行为上、生产生活中, 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也就是说在生产经营工作中, 人是存在一定活动风险的。

1.2 人力资源主观能动性

人力资源是是生产关系的一部分, 也是各类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 其受个体主观能动性影响较多。什么是人力呢?我们平时说的劳动力指的就是人力, 把人力有组织的联结起来, 就构成了资源, 而作为人力资源的供给者就是人, 而人的特性又决定着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 在进行活动时, 人往主受制于大脑和高级神经系统, 每个人因为经历不同, 想法不同, 均具有独立思维、独立情感、独立意志和独立个性, 这种能动性, 往往体现到人的行为方式上, 是其他物质要素所不具备的能动。使用人力资源时, 一定要考虑到其与组织的关系是否和谐统一, 人的主观意愿和行为, 体现出了人和一个社会组织的关系,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远近关联, 假如人在主观意愿上, 与组织目标不一样, 那么, 既定的组织目标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严重的还会给组织带来其他不必要的损失。

人力资源是主动资源, 这与其他有形资源是性质完成不同的两个概念。人力资源具有潜在的能量, 其潜在能量能否发挥出来, 最着急的是人的个体载体, 这主要是由体力、体质等生理状态、经济、政治、社会、信仰等社会形态决定的, 如果一个人与企业文化、环境、制度相一致, 那么就会发挥最大潜能。这种潜能资源能够通过各种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得以开发, 并且能够得到资源价值增效, 如果管理和激励不正确, 就会适得其反, 导致消极价值出现。

1.3 人力资源动态性

人力资源的动态性就是发展过程。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个体素质动态性;二是人力资源个体行为动态性。人力资源有着独立的特性, 那就是个体人在环境影响下的自适应性, 通过组织影响, 人们能够在所从事的行业中, 不断学习进步, 与同行交流, 学习理论知识, 也就是通常提到的在具体工作中干中学、学中干, 通过环境和时间的改变, 人力资源个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这就表现了明显的动态特征。只有人力资源与组织目标相同的时候, 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组织不断向前发展, 推动组织创新, 反之, 就会严重阻碍组织目标实现, 或者损害组织声誉, 给组织造成一定有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正是由于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才使人与机器不事, 机器能够在人的指令下, 精准的完成计划, 而人却不能, 人们的行为是不稳定的, 受自然和自身条件限制, 有些计划会可能产生目标偏离, 造成行为与结果与预期有一定差距。现代化生产科技程度高, 如果有人参与进来, 也会形成实际目标与预期目标不一致的问题, 这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而那些非程序化工作, 当人参与进来后, 就会变得相对复杂, 人行为的动态性就会显现出来, 增加了人力资源风险。

1.4 人力资源的流动性

人力资源所特有的能动性和动态性, 使人力资源产生不稳定性, 具体体现就是不可“压榨性”。人力资源是一种天然的个人私产, 巴泽尔认为人力资源是“主动资产”, 所有者是个体的人, 个体控制其开发和利用价值。当社会或企业无法满足个体需求时, 个人产权、个人利益不能被承认和保护, 个体人就完全能够通过事实上的主观控制权对资源利用通道进行关闭。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尤其明显, 一个企业很难拥有终身制雇员, 而雇员自身也不会自始至终, 我国个体人的行为较为稳定,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 重新选择企业、重新选择职业的现象比较突出, 市场经济越是发达, 流动性体现的就越发明显。

2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风险

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过程风险, 目前我国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对人力资源管理缺少科学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认识, 当这种认识较为混乱时, 直接的问题就是具体工作中, 表现出的无所适从、无处下手。按照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要求, 就能够看到对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大小, 在具体实施人力资源设计、分析、招募、班选、绩效管理、晋升、培训各个环节上, 均存在风险, 这种风险的来源主要就是对人的复杂性、心理特性把握不到位, 各种信息来源渠道较多, 信息的不对称也会存在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2.1 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

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企业竞争环境不断变化, 这就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变得相对复杂化, 管理不确定性被不断扩大, 产生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现代管理理论指出管理是集复杂性、渗透性、交互性和灵活性于一体的活动, 就是说, 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是相对复杂的体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着组织系统和人造系统的双重特性, 就是说集自生秩序与创生秩序二合一的体系, 企业只有不断丰富管理制度, 才能确保劳动纪律、保持企业秩序, 不同的岗位标准有着不一样的规章制度, 通过对人办资源的量化指标, 达到排序与管理, 这种做法是最直观、最简单的一种管理行为方式, 人力资源通过制度约束, 保持与组织的协调统一;另外, 人是复杂的个体, 还需要通过其他方式, 辅以模糊的、复杂的方法, 从本质上调动主观能动性, 使人力资源与企业目标相一致, 充分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与创造性。

2.2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具体表现:一是系统具备的整体性。既然是系统就具有整体的系统特点, 相互依赖、相互统一, 把各个组合起来, 各个部分之间也是相互关联和匹配的, 并不是简单的合成, 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在实际操作上, 需要充分考虑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要把握好各个组成部分或各层次, 保证协调和连接合理。二是表现出对目标的系统性。也就是说个人目标要与组织目标相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创新理念, 在对人力资源管理时, 重视的不是企业目标要求, 而看重的是人力资源对组织目标是不是认同, 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把握两个原则就是相互依赖和开发利用, 这是执行管理的最基础要求。三是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断调整并适应。外界环境能够改变内部形态, 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一样, 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环境发生了变化, 会导致系统内各部分相互关系和功能的突变, 只有恢复系统原有特性, 保持适应能力, 才能进一步促进组织发展, 提升人力资源潜力。

参考文献

[1]刘新梅, 等.项目人力资源与沟通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 篇10

(一) 人的心理及生理的复杂性。

尽管科学技术如此发达, 但至今还没有详细的研究能够表述出人的心理的结构及运行机制。首先作为人力资源的主要个体, 他们自身存在着特征, 而这些特征会导致不确定自身的行为, 容易在过于依赖主观和客观因素。其次,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即有限理性假说, 这个观点是由赫尔伯特等人提出的。这种观点主要是指人们在决策某项行为时, 不能寻找到详尽的的、所有的方案, 因此人们的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二) 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

在众多资源中, 为由人力资源最具活跃性和能动性。我们常说的人力通常是指劳动者, 与其他物资相比, 人力资源需收到人的大脑思维的控制, 在行为产生过程中表现出有思维、有情感、有意志和有个性, 这些能动性是物资因素不具备的。能动性主要是指人的言行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 若人的主观意识和人的目标不一致时, 人的组织目的就很难得以实现, 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产生不良作用。

与其他资源相比, 人力资源还具有主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着发挥的潜在能量的大小, 这些不仅是由人的体力、体质有关之外, 还和人在各方面的满足程度有很大关联, 而且企业的文化和管理制度, 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都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和影响。而且这种资源能通过一些方式如激励方式增长其自身的资源价值, 反之, 若这些方法的使用不当也会造成消极的影响和作用, 导致员工的情绪和积极性都会下降, 从而影响整体的发展。

(三) 人力资源的动态性。

人力资源具有很强的动态性, 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素质和行为的动态性。人力资源具有适应性, 员工可以通过在企业工作, 或者想他人学习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的素质在时间上的动态性。员工会给自己设定组织目标, 而这些目标需要自身素质的作为条件得以实现。若素质与目标相同时, 能够帮助组织目标的实现;反之则会起到阻碍作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所以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会受到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 与预期目标有所出入。程序化的工作由人来完成, 尽管存在的风险不较小, 但还是有可能会影响预期目标的实现。同样的, 对于非程序化的工作来说, 存在的风险会更大。

(四) 人力资源具有流动性。

以上两种特征有决定了人力资源具有流动性, 人力资源是由个人组成的, 每个个人具有自身的特征和主动性, 这些特性使得员工具有意识选择自己的道路。当个人的利益受到侵犯时, 个体会退出已存在的人力资源团体, 保护个人的利益。事实证明, 一个企业不可能一辈子雇佣一个员工, 员工也不会对企业及其工作从一而终, 于是很多跳槽现象便出现了, 而这种重新选择企业和职业的现象在西方的发达国家出现频率较高。这就是人力资源流动性的表现, 而且越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人力资源的流动性更加强烈。

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风险

由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足, 导致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多重风险, 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 它主要由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系统性和不对称性决定的。

(一) 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

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加上理论的复杂性、渗透性、交互性和灵活性, 使得实践过程很复杂, 作为管理之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自生秩序和创生秩序是人力资源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自组织系统特性与人造系统的全部特性。要维护生产秩序, 需要规章制度进行保障, 所以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必要的;然而, 认识有主观能动性的, 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采用一些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劳动主动性。全球化给经济大发展带来更加复杂的环境, 处于经济发展纽带上的各个企业也面临着复杂的环境, 而这些复杂环境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和管理难度的增强。

(二) 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整体的系统, 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密切相关而不是简单地组合在一起。人力资源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 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和链接, 发挥人才管理系统最大的作用和实现最好的效果。只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序进行各种工作, 才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帮助。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需要实现的目标具有系统性, 企业不仅要根据预期的组织目标来分配工作, 还要关注员工个人的目标, 并把这两个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推动企业整体和员工个人的共同发展。外界环境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也有很大的影响, 外部环境改变了,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有了调整, 系统内部的各个部分和要素之间的衔接也会出现变化, 各自的功能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为了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还应具备很强的适应性。

(三)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的不对称性

所谓对称信息是指参与者对其他参与人员的知识, 而这种知识包括个人信息。正因为这些信息并不都是对称的, 所以对于员工的行为都难以准确预测, 而且人力资源由拥有产权特性, 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有所增加。每个员工都凭借自身的人力资源为自己获得利益和产权, 而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投机动机, 即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所行为。这种行为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有着因果关系, 因此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存在着更多的风险。

言而总之, 人力资源自身存在着风险, 人力资源管理也存在着风险, 管理者要认识到这些风险的存在, 并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降低风险。为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管理系统, 让人力资源管理发挥最大的功能和作用, 促进企业的发展, 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 成为企业管理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 人力资源存在着一些风险, 这是由人力资源自身的特性和不善的管理过程造成的。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人力资源风险,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成勇, 李忠斌.企业人力风险资源问题探析[J].价值工程, 2007, (05) .

[2]蒋新, 杨乃定.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探究[J].软科学, 2003, (06) .

[3]张明亲, 谢立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2004, (04) .

[4]陈心德, 周晋.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模型[J].商业研究, 2006, (15) .

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11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中都会产生财务问题,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基础。要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视,包括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财务管理活动。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如果能够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不仅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费用,提高资金的适应效率,还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和财务工作人员清楚的认识到当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而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理念落后。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财务部门,很多的财务工作都是由其他部门代替来完成的。因此,企业也就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财务管理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只是简单的进行账目计算;其次,有些企业虽然具有专门的财务部门,但是由于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思想观念落后,导致他们的对最基本的会计、财务知识掌握得不全面,影响了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对企业的发展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二)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目前大多数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财务管理问题就是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内控监督机制。很多企业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方面,对于财务管理这样的基础性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规范的制度和完善的内控监督机制作为保障,主要表现在,第一,财务管理组织结构的设立缺乏科学性,财务、会计、稽核、审计等各岗位职能不明确,甚至存在不相容岗位由同一人员担任的现象,非常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实效性的提升。第二,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缺乏系统的流程规范作为指导,内控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科学性不足,容易引发财务风险。

(三)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当前我国企业中的很多财务管理人员普遍综合素质较低,很多都是没有经过考核直接进入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员不但不具备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连最基本的法律意识都不具备,更不用说持证上岗了,因此影响了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的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也就没有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得到提升,导致整个财务管理队伍整体水平不高,难以发挥其有效性,使得企业的财务数据缺乏准确性,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财务管理理念。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首先要树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财务管理理念。要改变过去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模式。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断更新观念,树立风险意识和市场理念,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预警和经营风险的预测,使企业的资金能够有效运转。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对企业的各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和流通,制定合理的财务资金流转计划,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保证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得到有效运转。

(二)强化企业内部财务内控机制。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就是内控控制机制。对于企业来说,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业务的经营管理当中,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稍有疏忽就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甚至影响各项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强化财务内部控制。一方面企业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为其编制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内部控制工作流程进行测试;积极接受内外部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保障企业财务相关的各项业务活动和工作有序的开展,提高内控控制的可靠性。同时,企业还要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引导财务人员树立财务风险意识。科学的财务风险预测系统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提供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

(三)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素质。各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控制业务规范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因素,企业应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业务能力。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应实时组织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活动,促进财务管理人员不断接受新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汲取新知识,以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论基础和知识,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全面、有效的评估和分析经济、社会、法律等各个层面的企业财务,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方案,做到与时俱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提升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力度,全面推进供电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利用专业的财务软件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体系,严格控制数据录入、会计档案保管,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为财务部门的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综上,针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要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财务管理理念;另外还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第三,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最后要加强激励制度和管理机制建设,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财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唐蕾.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09.

[2]陶孙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5,09.

[3]肖圣凤.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8.

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 篇12

一、物业管理的现状

物业管理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物业管理面积比较大, 管理房屋的性质也比较多, 包括使用权房, 售后房, 拆迁房以及代租房、办公楼、自由经营用房等几大类, 这些不同性质的房屋相混杂, 就会给核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次, 物业管理以劳务为主, 从业人员比较多, 并且物业管理的核心是服务, 服务是依靠人力来完成的, 因此物业管理的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 这就决定了物业管理企业具有劳动力密集型的特点。收费项目多、金额小数量大也是物业管理企业的特点, 由于房屋的性质比较多, 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也相对比较杂乱, 比如物业费、能耗费、泊位费、维修费、租金等等, 落实到每一户金额就比较小, 但是数量比较庞大, 收费涉及了公司和业主两方的经济利益, 核算到户是指每家每户的账目都必须清清楚楚, 这给物业管理公司的实际操作增加了难度。

近年来杭州市最低工资标准从2005年670/月增长到2013年1470/月, 增长幅度高达119.4%, 物业公司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持续走高的人工、物料及运营成本对物业公司构成了很大的压力。为了维持各楼盘的物业服务水平, 如何开源节流, 通过财务管理优化措施来确保楼盘品质就成为物业公司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 目标管理

在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中, 目标定位是企业发展的导向, 是物业管理部门制定其他标准的依据, 合理的目标定位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 还使企业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良性的企业发展模式。在企业的人才资源管理上做到遵从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 设立奖惩模式, 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力量, 只有员工的情绪高涨, 服务质量高, 顾客才能真正满意, 企业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二) 费用管理

费用管理主要是指物业管理中的资金问题, 不仅包括小区业主们的基本生活费用, 比如代收代缴水电费、各种押金等, 还包括各种服务费用, 在收取这些费用时要做到便民利民, 比如采用信用卡缴费, 转账缴费等, 做到方便快捷。物业部门还要做好企业的投资管理, 充分做好物业管理企业的收入分配问题, 将人力资源、无形资产以及风险投资三者融合在一起, 进而开发财务管理的新领域、新模式。

(三) 指标管理

合理的指标体系对于企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来说, 建立收缴率指标、投资指标, 成本指标, 费用指标等, 对于随时监测企业的发展和运营, 及时发现问题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该重视指标体系的管理, 建立健全指标体系。

三、财务管理分析

(一) 构建财务监控体系

在信息技术和知识高度发展的时代条件下, 不断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治理效果, 必须结合目前信息的高速发展, 及时调整财务的监控体系, 提高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对于企业来说, 各级的运作都需要完整、及时的信息, 这就有必要将物业管理系统与公司内部信息进行整合, 形成及时有效的信息网络系统, 进而能够及时为各个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 作出合理的决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公司的领导者需要随时获得企业的发展信息, 随时进行有效的监控, 进而能及时调整运作策略和人员的合理配置, 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也是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和调整的, 财务监控体系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 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

(二) 加强资金管理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没有了资金, 企业就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 因而要将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心, 这样才能落实财务管理机制, 才能加强对于各个环节的控制力度。要主动研究市场, 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预测和论证, 运用财务预测方法, 确定资金匹配结构, 投资回报率, 合理筹措各种项目资金, 优化企业的资金比例, 做好财务预算。还要建立资金结算中心, 完善企业现有的资金流程管理体系, 建立资金补偿积累机制, 抓好资金的后续管理, 将资金进行合理分配, 实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三) 完善成本管理

成本战略被称为企业竞争的第一战略, 在物业管理企业发展中要大力推行成本责任制, 使每个员工都能够意识到降低成本的重要性, 在企业内部可以实行奖励制, 企业客观评价员工的业绩, 实行各种奖励, 还能够掌握控制成本的关键之处。由于物业管理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 各种清洁人员和维修人员以及其他管理人员的服务费用占了企业的一半费用以上, 企业管理部门可以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服务的质量, 做到服务到位、客户满意的程度, 在考核部分有形的资本时还要注意项目的隐形资本, 注重企业带来的无形资产, 比如企业的品牌, 名誉等, 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外在形象, 给企业带来利润。在企业内部, 要客观公正地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定, 做到透明化公开化, 使得财务部门在整个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发挥应该有的核心作用, 做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 提高人员素质

服务人员自身的素质对于企业的发展也很重要, 加强物业管理企业领导者的财务管理意识, 加强对于他们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 使之意识到自身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才能不断地发展自我, 进而不断地为企业服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财务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决策和健康运行, 因而要不断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和技能考察, 这对于提升企业的服务力和财务人员的胜任能力具体重要意义。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比如定期举办专门的培训班、组织知识能力竞赛等, 不仅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 培养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能够加强团队合作, 进行经验交流, 学习彼此的优点, 提升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管理的能力。对于物业管理人员来说, 要创建一支经验丰富, 熟练掌握物业管理流程的队伍, 满足多方工作需求, 还要引进综合素质比较高的技术工, 能够解决和应对物业管理中出现的紧急情况, 加强人力资源的改革, 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发展, 因而企业要高度重视对于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结:企业的财务管理是现代物业管理企业经营中比较重要的部分, 渗透到整个企业运营过程中, 它对于企业树立合理的财务管理观念以及企业成本预算, 进而加强成本控制实现全面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来说, 分析财务管理的特点, 找到优势和不足, 对于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益处。

参考文献

[1]彭丹.浅谈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管理现状与建议[J].中国经贸, 2012 (14) .

[2]梁秀凌.试论如何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J].新财经 (理论版) , 2012 (11) .

上一篇:在线社区下一篇:让学生在宽容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