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经济与管理(通用10篇)
畜牧经济与管理 篇1
畜牧业产业化的内容与特征:局部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企业规模化,服务社会化,市产国际化。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
胴体重:胴体重是反映肉用牲畜生产水平的一项指标。一般指牲畜屠宰后,去掉头,蹄。毛(或皮),内脏后,躯体和四肢的重量。
屠宰率:屠宰率是评定肉用畜牧生产力的一项指标,指胴体重与牲畜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屠宰率=胴体重/屠宰前活重*100%。
经营预测:是指以过去和现在的统计资料和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科学方法,对与畜牧企业经营有关的未来状况所作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推断。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械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材等。
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当总产量不断增加时,边际产量为正;当总产量不断减少时,边际产量为负数;当总产量达到最高点时,边际产量等于零;在总产量曲线的拐点,边际产量最大;总产量为递增生产力时,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为递减生产力时,边际产量递减。
长期预测:是对五年以上畜牧部门或畜牧企业经营发展前景的预测,为制定长期远景规划提供依据。中期预测:是对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畜牧部门或畜牧企业经营发展前景的预测,为制定五年以下的计划提供依据。短期预测:是对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畜牧企业经营发展得预测,为制定、季度计划提供依据。
经营决策:是畜牧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经营目标,在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所得经济资料和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拟定多个可行法案,经过分析比较,从中选择最优或合理而满意方案的过程。
促销策略:1.促销与促销组合; 2.人员推销; 3.广告宣传; 4.公共关系;5.营业推广。需求弹性=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即E =(Q
公式意义:当|E |>1时,表明需求富有弹性;当|E |<1表明需求缺乏弹性;当|E |=0时表明需求无弹性;当|E |=1表明需求为单位弹性。
如何做好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一.环境卫生:1.场址选择;2.畜禽场的布局;3.畜禽舍建筑;4.畜禽场的公共卫生设施;5.畜禽场环境保护。二.科学饲养管理:1.根据生理特点饲养;2.合理搭配日粮;3.坚持正确的饲养;4.保证充足饮水;5.细心管理。三.畜禽保健:
1.加强检疫;2.免疫接种;3.疫病预防。4.防疫检疫:1.防疫;2.检疫。
固定资产的 折旧率: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损耗的价格。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产品的生命周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利润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产量降低,利润将提高;边际产量变大,利润将降低
畜牧经济与管理 篇2
1.1 畜产品出口受到药物残留的不利影响
虽然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 但是肉蛋产品的年出口量为60万吨, 只占到总产量的1%[1]。影响我国畜牧产品出口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它同时也制约了我国畜牧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畜产品质量安全中, 药物残留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年来, 虽然我国出口的畜产品因药物残留问题被退货的现象逐渐减少, 但是无法得到根除, 严重影响了我国畜牧经济的发展。
1.2 畜牧经济发展受到疫病的消极影响
近年来, 世界范围内爆发了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口蹄疫和炭疽等疫病, 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我国也没能例外。这一系列疫病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消极影响, 疫情一旦发生, 人们立刻拒绝使用相关畜产品, 导致畜产品价格暴跌, 给畜牧业带来巨大损失, 严重阻碍了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2 完善畜产品安全管理监督机制, 发展绿色畜牧经济的对策
2.1 完善食品安全检验监管机制, 提高我国畜禽产品出口质量
我国检验检疫部门应及时制定出与国际接轨的畜产品监督检验及检疫的标准和管理制度, 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及职能部门交叉, 尤其要加大对畜禽养殖场、饲料生产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等食品安全隐患多、环境污染大的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 确保畜产品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实现安全生产, 以有效提高畜产品质量, 为我国生产绿色畜产品提供条件[2]。与此同时, 我们还应当积极加大监督检查畜产品安全的力度, 针对各级检验及检疫部门实施畜产品检查质量认证, 促使监督检查机构的权威性得到保障。此外, 各级检验及检疫部门要及时配备相关仪器设备, 努力提升监督管理能力, 改进畜产品检验手段。
2.2加强动物疫病检验工作, 使畜禽产品的卫生安全得到保障
畜禽产品包括屠宰、加工以及冷藏、包装运输等一系列环节, 而屠宰场通常都建在比较偏僻的地方, 多选在深夜进行畜禽产品加工, 所以各级动物检疫机构不仅要加强检疫监督各个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力度, 还要重点针对屠宰场和加工作坊等进行监督检查, 严禁委托他人检查, 更不能漏检漏查。同时, 动物检疫机构要随机抽查畜禽产品, 并定期复检, 加强检验检疫畜禽产品流通环节, 尤其要加大对出口畜产品的检疫力度。此外, 动物检验检疫机构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本着对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负责任的精神, 通过组织宣传教育活动的方式提高检疫人员思想素质及业务能力、执法力度, 督促他们全力搞好检疫监督工作, 提高检疫队伍的战斗力, 为畜牧经济的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2.3 加大建设生态养殖场的力度, 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绿色畜牧经济
绿色食品的源头是畜禽生产净化, 因而我国要加强建设绿色畜牧产品生产体系, 提高畜禽生产力, 加大建设生态养殖场的力度, 形成绿色畜牧产业链, 进一步发展绿色畜牧经济。
首先, 对畜禽养殖场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 严格以农业部食品生产无公害、零药物使用等准则为依据完成畜禽产品生产, 统一落实无公害食品标准化管理制度。其一, 建设畜禽饲养绿色基地, 全程控制畜禽饲养, 实施科学化管理措施;畜禽饲料必须要经过检验, 确认符合标准之后才能投入使用, 确保畜产品无残留、无污染和无公害, 达到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其二, 在中小型饲养场实行休药期生产, 具体是指在宰杀畜禽前的一段时间里, 所有药物及添加剂等都要停止使用;对于各项环境指标都没有问题的区域实行自然放养, 加强监督和控制, 鼓励人们规模化生产安全、绿色的畜禽产品。其三, 行业的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畜禽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和指导, 培训高素质、高技能的生产人员, 督促他们掌握先进的绿色畜禽产品生产技术和技能, 确保食品生产能够在统一的无公害标准下进行。
其次, 相关部门要加大查处使用违禁药物的力度, 严厉打击违禁药物及高残留畜禽产品生产, 尽量降低药品的使用量, 促使动物疫情得到严格控制。同时, 养殖场要加强卫生管理工作, 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尽量降低它们感染病毒和细菌的机会, 从而有效切断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 确保畜禽能够健康成长。饲养动物使用的药物务必是绿色的兽药, 要保持没有药物残留和无污染。另外, 各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将监督管理机制、措施等落到实处, 严厉查处并打击各种违规违法行为, 为畜禽产品的绿色生产提供保障。
3 结语
畜牧业将改变人们的膳食结构, 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方面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且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为农牧民致富提供途径。因此, 在生产生活实践中, 要坚持改革和创新精神, 加强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监督机制, 促使我国绿色畜牧经济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摘要:在我国的农业总产值中, 畜牧业总产值占据的比例持续提高, 一些地方已超过50%, 而且发展步伐还在不断加快, 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 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畜禽产品检验检疫力度不够等因素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畜牧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 如何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监督机制, 以加快发展我国绿色畜牧经济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畜牧经济,食品安全,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华.浅谈如何加快发展现代畜牧经济[J].当代畜牧, 2013 (32) :15-16.
畜牧经济与管理 篇3
关键词:畜牧业;草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1 水土流失面积逐渐减少,生态效益明显提高
晴隆原来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山高坡陡,生态脆弱,被评为全国最贫困县之一的行政县,通过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进行人工种草,保护了地方生态环境,发展了地方经济,增加了农户收入,使农民脱贫致富,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水土流失逐渐减少,生态明显改善。通过各种生态治理项目的实施,精心规划,合理设计,采用多种优质牧草混播组合,合理载畜,细心管理,让草地达到草畜平衡、营养平衡、季节平衡。
近年来晴隆县共建设人工草地45万亩,改良草地20.5万亩,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草地达到保土、保水、保肥的效果,草地四季常绿。经测算,该县水土流失面积逐渐减少,每年要减少10平方公里以上,25°以上坡度的耕地种植人工草地,每年每亩减少泥沙流失平均为1.26吨,15°以上坡度的耕地种植人工草地,每年每亩减少泥沙流失平均为0.62吨,种植人工草地施用羊粪追肥,土壤有机质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左右,草地改良每年增加土壤有机质0.79个百分点,据田间试验,种植优质高产牧草当年可形成植被覆盖,覆盖率可达85%,泥土冲刷量减少77%~90%,第二年即可基本防止水土流失,其保持水土的效果比树更好。在相同条件下,草地土壤含水量较裸地高出90%以上;种草的坡地与未种草的坡地相比,地表径流量可减少47%,冲刷量减少77%;草地的土壤侵蚀只相当于农田的11%。
该县石漠化蔓延趋势得到遏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逐步从“环境脆弱—生活贫困—掠夺资源—环境恶化—贫困加剧”的陷阱中挣脱出来,做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得到了较好的生态治理效果,晴隆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2 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显著
为了能有效提高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该县将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吸收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上,主要是引进优良品种、先进繁育技术、饲养管理方法和牧草种植技术。实行科学配种、进行纯种繁育,应用三元杂交组合对比试验,选育适合该县及周边县市饲养的晴隆羊新品种,具有个体大、出肉率高、肉质细嫩、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抗病力强等特点。能繁母羊年产2胎,成活率高,双羔率达86%,每户饲养20只,一年可增加到50只左右,8月龄后每只体重可达80斤,纯收入800元左右。近年来,种草养羊为农户创造的总产值累计达37271万元,养羊农户每年户均单项收入1万元以上,最高的达16万元。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该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从2002年的1156元增长到2014年的5620元,养殖农户脱贫致富。
3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的实施,该县通过企业给农户提供草种、肥料、种羊,养殖农户自己购基础母羊,政府提供羊舍补助,由县委、政府统一安排技术员进行技术服务,组织羊群销售等,养羊农户主要是进行日常管理和放牧,养殖户无后顾之忧,参与积极性高。
该县共解决了2万多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农民经过种草养羊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掌握了草地畜牧业种植、生产、销售等方面科技知识,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农民技术人材、造就了一批农村经纪人。近年来,该县自发和组织受聘到外地进行养羊指导的农民技术员就有138人,年薪在24000元以上。
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该县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有利于各民族安居乐业,家园美好,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35%提高到2014年的58%,平均每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这些,为该县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孟凡东.我国畜牧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系统分析[D].青岛大学,2012.
[2]王俊能,许振成,杨剑.我国畜牧业的规模发展模式研究——从环保的角度[J].农业经济问题,2012,08:13-18.
[3]颜景辰.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
[4]史光华.北京郊区集约化畜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
[5]杨武,曹玉凤,李运起,李建国.国内外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草食动物,2011,01:65-68.
规范化管理与畜牧业现代化发展 篇4
畜牧业是农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消费水平。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及皮革、毛纺织品、生化制品与医药工业的需求正日益扩大。我国已成为世界畜牧业生产大国,2004年肉产量达到6600万吨,其中猪肉占58%,禽肉27%,牛羊肉15%,是世界肉食生产大国;禽蛋2000万吨,奶3000万吨,均居世界首位。但我国还不是畜牧业生产强国,主要表现在畜牧产品国际贸易量比例低,仅占产量的3%~5%,我国肉类贸易量仅是美国的12%;另一表现是畜牧业生产主要技术指标还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如良种覆盖率、出栏率、胴体重、肉类结构等;三是畜牧业生产装备与管理的差距。
为了满足社会消费需求和国内外市场发展,实现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应结合畜牧业生产系统的特点,运用一切现代技术与动物生态学、饲料营养学、动物繁殖学、环境卫生学相结合,实现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对草场、饲料、人力、产品结构的最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取较高的畜产品产量和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等农业自然资源,最终实现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规范化管理的内涵
规范化管理是标准化、精确化、定量化的科学管理。结合畜牧业生产系统的特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其与常规技术配套,达到畜牧业生产装备的现代化、饲料营养的标准化、家畜品种的良种化、管理的规范化、经营的规模化、商品市场化。
(1)运用3S技术对草原系统进行牧草长势、产量、病虫害、鼠害的监测。通过监测草场的生物产量,调整牛羊畜群的结构与规模。根据市场趋势与草原牧草长势,合理调整结构,淘汰劣质畜群,适当扩大出栏,避免草场载畜过多,草场退化。同时也可对草原的黑灾、白灾进行监测,对草原减灾自救发挥积极作用。
(2)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畜产品市场进行趋势预测,合理调整畜产品的结构与规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通过网络技术,可及时了解世界各地的畜产品市场价格、饲料价格、需求数量和质量要求,并进行综合分析,对畜产品市场趋势进行预测。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了解世界市场竞争的趋势,对合理调整生产结构、生产规模十分必要。
(3)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畜牧业区域发展及规模的调整。畜牧业是国民经济与科学技术、生态的交叉产业,又是层次较低的经济系统,并且受自然、社会、市场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幅员广阔,各地经济发展、资源优势、市场消费、科学技术水平各异,将信息技术与畜牧经济结合,对畜牧业发展进行分类指导,使其在满足社会、经济、生态需要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结构与规模。与动物生态学结合,运用莱斯理模型,调整畜禽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达到扩大生产群,适留母畜群,精留种公畜。同时加强计算机技术在畜牧业规范化管理上的应用,大型养殖企业的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的系统管理等都是十分必要的达到畜牧业管理的现代化手段。
(4)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大型养殖企业的生产水平,达到装备现代化。对大型养殖企业的上料、清粪、添水、除湿、调温等环节实现自动化控制,达到最佳的生产环境条
件,生产出优质的畜产品。
(5)运用生物技术,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生物技术在畜牧业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一是运用生物技术在兽医微生物领域应用,生产免疫原性好、无副作用的疫苗制品,减少畜禽的发病率、死亡率。二是运用生物技术开发饲料来源,特别是蛋白质饲料来源,同时利用生物技术处理秸秆饲料,提高秸秆饲料的适口性、营养性。三是运用生物技术在动物繁殖上的应用,提高良种覆盖率,达到提高畜禽生产力水平的目的。四是运用生物技术,处理大型养殖企业的粪便、废弃物,降低环境污染,同时达到废弃物的可再生利用。
(6)运用我国传统中药、非金属矿藏等新材料技术,生产绿优、保健畜产品。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首先就要提高我国畜产品的档次与质量,特别是降低药物、激素残留。为保证畜禽健康生长,应广泛地开发利用我国中药的资源潜力,同时积极开发我国稀土、麦饭石、沸石等非金属矿物质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提高饲料利用率、转化率,达到降低药物、激素残留,生产绿优、保健的畜产品的目的。
(7)运用生态学原理,结合畜牧业生产系统的特点与其他系统相结合。大力提倡与推广生态畜牧养殖模式与规范化管理,实现高效转化,多层次利用,实现无污染,无废物生产,提高养殖业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规范化管理的方法
畜牧业生产单元多,影响因素也多,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按层次分析,逐层展开,达到管理由经验型向精确型发展,实现畜牧业管理规范化。
2.1第一层次,宏观层次,是指社会资源与动物生产系统的平衡
这一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草原-畜禽系统,运用3S技术对草原进行监测,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方法,对草原进行分类区划,制定不同发展纲要,做到草原与畜牧的动态平衡,适应市场发展的形势。二是运用网络技术对畜禽产品市场进行趋势发展分析。三是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动物生产分成若干类型发展区,突出主群落生产,使畜牧业与社会资源相适应协调发展。黑龙江省畜牧主管部门根据影响畜牧业发展的因素与资源条件,将畜牧业生产划分为若干个类型:突出主群落的生产区、平原交通方便的玉米-奶牛带生产区、交通稍偏远的生猪生产区、偏远农牧交错牛羊生产区、林农交错经济动物生产区。突出主群落生产,有利于协调资源、市场、管理的最佳组合,科学指导畜牧业生产。
2.2第二层次,区域动物生产品种结构,与区域经济、资源条件相协调
黑龙江省双城市是典型的玉米奶牛带生产区,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品种结构、规模效益进行评估分析,形成最佳的奶牛品种与年龄结构,最佳的养殖生产规模,最佳的资源配置,达到经济效益佳,生态效益好。农户型玉米奶牛结合最佳规模为2~4ha/5~10头奶牛,效益3~4万元/年;规模型养殖50~80头,其效益20~30万元/年;小区养殖一般在300~500头。而且布局合理,小区不能过密过大,以免粪便及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2.3第三层次,品种与区域条件,养殖企业条件的平衡
选择适宜的动物品种,年龄比例合适,适应区域条件,达到饲养目的,充分利用资源潜力,包括财力、房舍、劳动、技术等。
2.4第四层次,个体发育层次,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科学饲养,规范化管理,程序化防疫,优质服务
运用边际效益的理论,求出最佳的出栏期,根据企业实际优化生产管理,达到饲料配方科学化,饲养管理标准化,防疫灭病程序化,服务内容规范化。畜牧业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3.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牧业及其商品需求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畜牧业、畜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纳入了国际市场经济的大循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畜牧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稳住脚,就必须在产品档次、质量上有更高要求,必须对畜牧业生产系统进行规范化管理。
3.2抓好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畜牧业规范化管理的典型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情况不同,其规范化管理的方式、方法、内容也应有所侧重。通过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典型实例,带动面上的普及与发展。
3.3抓好不同层次,不同区域规范化管理技术系列的普及
畜牧产业经济发展探究论文 篇5
摘要:低碳经济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低碳发展必须受到重视。通过对畜牧业生产环节中存在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从低碳视角着眼,制定一系列关于如何发展畜牧产业的方案,运用低碳技术,通过对废弃物充分合理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运用有效措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展望畜牧产业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低碳;畜牧产业;经济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食物的需求量很大,畜牧产业就是其中一个主要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不管是质量方面还是效率方面,畜牧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化水平提高等特征。这使长期困扰我们的“口粮”问题得到缓解。我国人均肉蛋奶的消费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可见畜牧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但畜牧产业会产生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形成大气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
1分析解决畜牧产业的低碳问题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就接踵而来。提到环境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全球变暖。而全球变暖主要就是由人类的生产活动导致过多的碳排放引起的。碳排放的来源有很多,其中就包含畜牧业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非常青睐畜产品。但正是由于人们对畜产品需求量的增大,畜牧养殖业获得更大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从低碳角度来探究畜牧产业发展的路径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低碳经济是新产生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所以人们对它的研究还不透彻。但国家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问题是十分重视的,走发展低碳经济道路是我国达成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日益紧密,我国也是一个出口大国,为世界人民提供各种各样的消费品,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与破坏。近几年以来,我国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路途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畜牧产业是保障人民生活问题的重要方面,所谓“民以食为天”,不难看出吃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而我国对于畜产品的需求量也是逐年增加,畜产品已经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畜牧产业的环境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保障人民生活质量的问题,而是事关保障人类基本生活的根本问题。低碳畜牧业和以往的农业经济不同,它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对于低碳畜牧业的研究还不全面,正处于摸索状态。要想使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在畜牧业的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就需要调整农业结构。其中可以引进畜禽新品种,研发推广更有效的养殖技术,使用新型设备,对养殖方式不断进行创新。例如:优化种养结构,标准化养殖,对饲料进行科学配制,对生态养殖进行综合利用等等一系列方法途径。
2展望未来低碳畜牧业
低碳畜牧产业追求的`效益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通过新技术来降低对环境的危害,优化旧的养殖、加工方式,降低环境污染。可以先从养殖场基础设施上着手,发展太阳能圈舍建筑,使用节能高效的设施,利用机械化饲养工具等,这是畜牧业发展趋势。例如:可以从技术方面进行优化,减少能源消耗和饲料浪费,以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还可以将畜牧产业渗透到服务业,即由畜牧产业衍生出的金融服务产业。达成这些目标的前提是农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通过互联网将农户们联系到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组织。
3小结
个旧市上半年畜牧经济运行情况 篇6
【发稿时间:2011-8-1 8:57:42】 【作 者:何丽 席忠超】 【主 题 词:】
【责任编辑:白鸽飞】 【稿件来源:个旧市畜牧兽医局】 【审核发布:王之伟】
一、1—6月各项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畜牧业生产:肉类总产1.97万吨,完成年任务数的52.25%;出栏肉猪17.99万头,完成年任务数的50.03%;肉牛出栏0.89万头,完成年任务数的50.28%;肉羊出栏0.90万头,完成年任务数的52.94%;家禽出笼75.38万只,完成年任务数的50.25%;禽蛋产量2966吨,完成年任务数的50.27%;奶类产量0.73万吨,完成年任务数的50.34%;
(二)畜牧科技推广:肉牛冻精改良2550头, 完成全年任务数的51%,猪杂交改良2.04万胎次,完成全年任务数的51%;仔猪培育15.6万头, 完成全年任务数的50.32%;母猪整群0.289万头,完成全年任务数的50.70%;牧草种植8786亩, 完成全年任务数的50.79%;青贮料3.512万吨,完成全年任务数的50.40%;氨化1.6058万吨, 完
成全年任务数的50.50%。
(三)动物防疫:禽流感免疫注射
51.42万毫升,完成全年任务数的65.92%,猪“W”病免疫注射21.45万头,完成全年任务数的57.03%,牛羊“W”病免疫注射9.65万毫升,完成全年任务数的50.74%,猪蓝耳病免疫注射35.6万毫升,完成全年任务数的50.03%。猪瘟免疫注射20.71万头份,完成全年任务数的55.07%。
(四)动物卫生监督:使用动物检合格疫证910本,完成全年任务数的50.56%。定点屠宰检疫率及定点屠宰出证率均达100%。
二.主要采取的措施
(一)抓好品种改良和优质牧草种植试验推广工作全市上半年共改良配种猪2.04万头,仔猪培育15.6万头,母猪整群0.289万头,其中更新母猪840头;牛品种改良2550头。对2010年秋冬季在乍甸种植的7个一年生黑麦草品种和10个紫花苜蓿品种实施浇水、施肥、驱虫等管理工作。对在复垦区试验、示范种植的多年生黑麦草、羊茅、鸭茅、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羊茅黑麦草等50多个品种进行施肥管理,(二)抓好项目申报工作。
今年,结合我市实际,积极向中央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向省级申报《个旧市优质奶源基地建设》、《个旧市农田种草项目建设》等7个项目;向州级申
报《个旧市优质奶源基地建设》、《个旧市建中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等6个项目;向市级申报《沙甸好牛干加工》、《贾沙母猪养殖示范村》等新农村建设8个项目,向各级争取财政资金450万元,加大对规模养殖场(区)建设投入,扩大再生产,为畜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抓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为使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今年的各项重大动物防疫工作中,市畜牧兽医局与各站、所、中心负责人及各乡(镇)区畜牧兽医站站长签定了“2011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各乡镇也分别与村级防疫人员签定了“防疫工作责任书”,实行了责任和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五不漏”的要求开展各项免疫工作,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白”。共免疫猪瘟207119头、猪蓝耳病178955头、猪口蹄疫214492头、牛口蹄疫34942头、羊口蹄疫26183只、禽流感790968羽、鸡新城疫768935羽、猪肺疫免疫注射126034头,猪丹毒免疫注射2958头,仔猪付伤寒免疫800头,禽霍乱免疫注射746004只,牛炭疽免疫注射400条,牛出败免疫注射6500头,羊痘免疫注射9692只,畜禽共驱虫19.33万头(只)。继续抓好生猪计划免疫,落实各项措施,免疫工作与春防工作同步进行。完成监测猪血清样144份,牛血清样50份,羊血清100份,鸡血清样336份;此次监测共涉及9个乡镇4个病种免疫抗体和1个病种病原学监测;其中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336份,合格306份,合格率91%;鸡新城
疫监测样121份,合格104份,合格率86%;猪瘟免疫抗体监测样144份,合格101份,合格率70%;牛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30份,合格24份,合格率80%,羊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66份,合格57份,合格率86%;监测猪牛羊布氏病感染血清样291份,阳性率为0,无感染。利用各种形式开展狂犬病防控宣传工作,举办培训班29期,培训人员达3392多人次,印发宣传材料10527份、粘贴宣传标语1007张,组织市乡村及社区(村委)技术人员、动物防疫员、工作人员413人,深入9个乡镇79
个村委会、29个社区开展宣传免疫注射工作,上半年共免疫注射犬
30783只,免疫率90.17%。调查流浪犬119只,扑杀68只,安排狂犬病病原学监测10份,免疫抗体监测样30份。
(四)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
全市屠宰检疫生猪79442头,检出病害猪131头,无害化处理131头,屠宰场设立无害化处理间,出证率、屠宰检疫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产地检疫开展面达到100%,农户散养畜禽产地检疫率达80%以上,规模化饲养场产地检疫率达100%,截止5月底共实施猪产地检疫96234头,牛产地检疫3879头,羊产地检疫9142只,禽产地检疫451921羽,佩戴生猪耳标59031套,市场查证验物84419头,补检补免8446头,上市禽类持动物产地检疫证明达100%。为杜绝“瘦肉精”事故在我市发生。组成了由分管副局长带队的检查组分赴各乡、镇(区)检查检测,深入各生猪养殖场(户)、屠宰厂(点)等开展“瘦肉精”监管检测工作,目前为止共抽检猪尿样67份进行“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监测,未发现阳性。为让更多人民喝健康奶,州、市业务部门联合对我市辖区内的乍甸乳业和多喝乳业2家公司的5个生鲜乳样品进行抽样检测,同时对农户饲养的奶牛及2个公司的贮存加工和运输等各环节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源头控制了乳质量安全。结合“兽药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专项行动”等执法检查工作,共开展兽药饲料专项检查3次,检查兽药饲料经营户、养殖场50户(次),出动执法人员36人(次),收缴超期兽药42.5公斤,立案查处了情节较严重,影响范围广的《潘美华经营检疫不合格猪肉案》等2个要案。有力打击了动物卫生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正常秩序,保证了《动物防疫法》的贯彻实施。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规模养殖标准化水平参差不齐。疫病频发也暴露出规模养殖选址不当,建设不规范,管理不科学,缺乏配套的粪污综合处理设施,与周围环境不和谐等问题,这在老的养殖场表现十分明显。
(二)动物疫病复杂,传播途径多,防控难度大。近年来,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也给我市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基层畜牧兽医队伍薄弱。我市9个乡镇畜牧
畜牧经济与管理 篇7
一、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甘南州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经济处于在发展的低层次阶段。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还不高与人们首要渴求的是物质生活的满足的现状下, 为了达到目的, 会无节制地盗伐林木, 大量养殖牲畜, 超载放牧, 使草原严重退化、杂草丛生, 并盲目开垦土地、大量开采地下资源, 以换取在经济上的既得利益。这种盲目地以大量资源的消耗和破坏换取经济效益的后果, 势必加速资源枯竭, 破坏生态环境。可见, 如果放松对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任凭资源被破坏和浪费, 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我们更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依托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 合理开发利用畜牧业资源, 发展低消耗、高产出、低投入、高效益的畜牧业, 加快畜牧业集约化生产步伐, 厉行节约和保护畜牧业资源, 真正实现畜牧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资源开发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求畜牧业资源必须具有可持续性。畜牧业资源与林业、水电、旅游、矿产等资源是甘南州五大优势资源, 要实现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对畜牧业资源州情的认识, 正确处理好畜牧业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甘南州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良好, 全州6.744万hm2耕地, 272.26万hm2天然草场, 为畜牧业提供了大量的青饲料、农作物秸秆和粮油加工副产品。甘南州畜种资源丰富, 畜牧业是全州的优势产业, 牛、羊、猪、马各有优良品种, 河曲马、欧拉羊、甘加羊、甘南牦牛、蕨麻猪等都是有名的地方良种, 而且牛、羊等都以自然放牧为主, 肉质无污染、质量高, 明显优于内地饲养的肉产品, 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甘南州畜牧业历史悠久, 农牧民有丰富的养畜经验, 农区历来有农牧结合的传统, 全州现有猪、牛、羊等各种牲畜300.73多万头, 有28.98万人从事农、林、牧、渔业。
近十几年来甘南州的畜牧业生产取得很大的发展, 2006年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62%, 畜牧业收入在农牧户家庭副业收入中占60%~80%。但由于过去长期对畜牧业生产和牧业建设重视不够, 使畜牧业生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当前突出的问题是草原湿地和优良牧草减少, 草畜效益降低, 畜产品质量下降, 经济效益低。尽管畜牧资源丰富, 牲畜数量不少, 但提供畜产品却不多, 牧业经济收入不高。州内存栏猪饲养期一般要18个月或24个月, 饲料消耗多, 瘦肉比重少, 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全州有牛93万多头, 但牛肉、牛皮价格不高, 牛奶目前自己消化或部分出售, 或者加工成曲拉买给生产商, 进一步加工成干酪素。牦牛杂交的后代奶牛的产奶量高, 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但推广赶不上, 而大量的尕力巴牛生产性能很差, 影响了群众养牛的积极性, 养牛的效益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养牛生产长期徘徊不前。甘南州牧区还处于靠天养畜的落后状况, 畜牧业发展水平低、不稳定。全州93万头牦牛、138万多只绵羊, 每年产肉3.74万t、奶6.41万t、山羊毛161.84t、山羊绒7.16t、绵羊毛1406.26t, 并且饲养出栏期, 羊需要3a~5a, 牛则7a~8a。单位面积草场的平均产肉、产奶、产毛、产皮量远远跟不上畜牧业发达国家的水平。经济效益低是甘南州畜牧业落后的集中表现, 畜牧业经济效益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畜牧业生产效率低、牲畜饲养期长、饲料消耗多、出栏率低、产品量少。
甘南州畜牧业资源分布以玛曲、碌曲、夏河、卓尼、合作等县市相对集中, 约占全州畜牧业资源总量的80%, 主要以牛、羊、猪等为主。甘南州现有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18个, 除1个加工皮革制品的企业、2个加工干酪素的企业、1个生产乳粉的企业外, 其余均为屠宰牛、羊和猪的企业。2006年产鲜冻畜肉8069t, 乳制品5927t, 其它畜产品的开发明显滞后。
以上分析说明, 甘南州畜牧业资源丰富, 畜牧业发展滞后, 但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前景良好, 畜牧业资源的潜在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也从客观上为全州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甘南州经济的关系
甘南州的经济属资源开发型经济, 经济主要依靠传统的农牧业来支持, 二、三产业比重较小, 结构上存在不合理性, 经济运行的效益、效率不高, 集约化程度较低, 增长方式粗放, 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因此, 增加对传统农牧业经济的投入, 推动农、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实现经济状况的改变, 仍然是全州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历史、地理、自然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投资大、周期长, 实现有效转变需要的时间要相长一些。在当前全州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 畜牧业的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要通过加快重点地方畜牧业的发展, 带动其它地方畜牧业的发展及产品的开发, 大力发展深加工, 提高资源附加值, 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实现畜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推动全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 当前全州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解决好草地资源的永续利用问题, 也包括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四、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从二十多年甘南州畜牧业经济发展历程看, 近两年通过秩序整顿、执法检查等一系列畜牧工作的开展, 已经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在部分地方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因此正确处理资源与环境、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环境与全州经济的关系尤显重要。
㈠畜禽、草地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关系资源与环境互相依存又相互影响, 畜牧业资源是这样, 其他资源亦是如此。环境的恶化很大程度上是不合理、不科学开发资源导致的。一是畜牧业资源的不合理发展, 破坏生态环境, 破坏植被、草山, 导致草场严重退化, 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二是工农牧业及工业生产带来的破坏, 既不利于植被恢复, 又侵占草场, 留下诸多环境隐患。三是不合标准废水废气的排放和垃圾的处理, 既影响人畜安全, 又严重污染环境, 造成恶性循环。我们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关系, 才能确保生态环境的平衡, 才能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㈡畜牧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开发与保护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开发是在十分珍惜、有效保护前提下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而保护是为了更充分、完整的利用有限资源求得最大效益和最快发展。如果离开开发去谈保护, 我们只能因循守旧、缩手缩脚、萎缩不前而坐失发展良机;而离开保护只讲开发, 就会导致无序开发、掠夺式的森林砍伐与草原放牧, 而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破坏。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是当今畜牧业经济能否持续长远发展的大问题,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实行的“草山围栏”、“六化牧场”、“暖棚养畜”、“封山育林、种草种树”等都是保护生态的有效之举, 也是解决草畜矛盾的有效措施。
㈢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就是保障经济的发展。保护环境与促进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许多生产活动离开环境因素将无法进行。畜牧业生产活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因过度放牧、工农业生产及人为的破坏, 已使植被退化, 环境日趋恶化。而环境一旦破坏,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削弱生产力, 影响生产正常运转, 降低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促进环境条件改变, 给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根本的手段和物质保障, 为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治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因此, 只有解决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问题, 才能保证经济的正常开展。
五、实现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
当前世界格局多极化日益明显, 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国内东西部地区差距呈继续拉大的趋势,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科学知识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 资源对经济的制约因素所造成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迫切需要我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置身于这样一种经济社会大潮, 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和良好的机遇选择。要实现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组织开发、利用和保护好畜牧业资源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㈠切实加大畜牧业投入, 增强牧业发展后劲一要进一步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政策, 大力开展“封山育林、种草种树”逐步恢复已退化的森林、草地。二要“草山承包到户”, 使广大农牧民群众认识到只有增加投入, 才能增加产出, 只有合理发展畜牧业经济, 才能有稳定的收入。三要增加科技兴牧的投入, 推行具有可行性广、实用性强的生产经营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调整优化畜种结构, 进一步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四要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 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 增加投入, 大力发展肉产业、乳产业、毛绒产业及畜禽产品加工产业, 使畜牧业的发展有后劲、牲畜有市场、品种有品牌、产出有质量保障。
㈡加大依法治牧的力度, 确保畜牧业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
依法治牧的关键在基层。首先, 要强化各级基层组织的法制观念, 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其次, 要强化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的法制观念,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工具, 广泛深入地开展畜牧业法制宣传教育, 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自觉遵守法律和运用法律的意识, 牢固树立草地资源依法管理、永续利用的观念, 改善执法环境和投资环境。第三, 加大执法力度, 抓好监督管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政府职能开始由直接管理向依法行政转变, 一切均应依法办事。在执行法律上, 要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 正确区分执法权和行政权, 严格按照程序办事, 保证政令畅通, 令行禁止。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畜牧业管理、从业人员整顿、执法检查、监督管理等日常工作。同时, 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与服务, 以良好的服务推动各项工作。
㈢立足资源优势, 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畜牧业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必须合理利用, 才能成为持久的经济优势, 促进畜牧业自身的发展。同时, 也要因势利导, 合理的配置资源, 以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其它产业诸如医药、电力、旅游、加工业、轻纺业、化工业、酒类加工业等行业的共同发展, 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就甘南州的畜牧业经济而言, 当前要继续抓好草山承包、种植牧草、暖棚养畜、调整畜群结构、防检疫病等, 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优势作用。要依托畜牧业资源优势, 放宽视野, 认真分析研究市场需求, 科学布局相关产业, 积极发展加工业, 提高畜牧业资源附加值, 推动全州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部畜牧业经济学研究的力作 篇8
第一,弥纶群言,匡正旧说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本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两大主要文明形态。在中亚和北亚等地区游牧文明先于农耕文明,而在西南亚则相反。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断言:“在东大陆,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是从驯养供给乳和肉的动物开始的,而植物的种植,这里在这一时期似乎很久还不知道。……十分可能,谷物的种植在这里首先由牲畜饲料的需要所引起的,只是到了后来,才成为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在东方各国历史上,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相互抗衡、相互共生30多个世纪,构成其社会经济史的主要内容。由于种种原因,游牧人的历史一般靠农耕人的记载而流传后世,而农耕人的记述往往厚己薄人,使后人对游牧文明产生诸多误解,甚至错觉。这种情况甚至连希罗多德和司马迁的著述都在所难免。近现代人中的游牧落后论、原始论、废除论、消失论等,或许与之有关吧。如果没有闪米特人、雅利安人、阿尔泰语系游牧人,东西方之间的交往至少在前工业社会时期是不大可能的。作者在导论部分中,通过对草原畜牧业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指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可持续性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可持续性,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历史进步和发展的经济伦理标准的观点,做出了匡正旧说之贡献。
第二,精研一理,独抒己见
畜牧经济与管理 篇9
全国畜牧业经济高峰论坛将于8月在新疆举办核心提示: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畜牧业经济专业委员会拟于2013年8月11日~13日在新疆昌吉州阜康市举办第十二次全国畜牧业经济高峰论坛。
新疆网讯 为促进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加强畜牧业的产、学、研、政各界相关人员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并结合当前畜牧业发展动态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机遇与挑战。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畜牧业经济专业委员会拟于2013年8月11日~13日在新疆昌吉州阜康市举办第十二次全国畜牧业经济高峰论坛。
此次会议的的主题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具体举措。
畜牧经济与管理 篇10
2008-2-26 尊敬的各位领导: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双流视察指导工作!下面,我就双流县基本情况和发展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双流县基本情况
双流是四川省成都市的近郊大县,自东向西三面环绕成都主城区,幅员面积1067km2,辖21个镇、4个街道,户籍人口93万,流动人口30余万。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要求和成都市委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以“35223”为核心的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发展思路,联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2.19亿元,同比增长17.5%,增幅创近12年来的最高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4.69亿元,增长33.1%;税收收入32.3亿元,增长61.6%;一般预算收入21.7亿元,增长78.2%;农民人均纯收入6079元,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43元,增长17.5%。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12年位居全省“十强县”榜首,连续7年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位升至全国第37位,居西部第一。
二、双流县发展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做法
双流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达53万,城乡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还十分突出。为此,我县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实施都市农业战略,深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15.93万亩优质枇杷基地,全国最大的5万亩冬草莓基地和西南地区最大的小家禽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我县按照中央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业,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的要求,以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为重点,深入实施“四化一保障”,切实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全县畜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主要做法是:
(一)狠抓规划龙头,促进畜牧产业布局科学化
我县按照统筹“三个集中”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根据全县畜牧业发展实际,科学编制了畜牧产业发展布局规划。
一是在总体上将全县划分为禁养区和养殖区,禁止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主要河流及干道沿线、城镇规划区及工业集中发展区等区域发展分散养殖和规模养殖。
二是结合我县种植业发展规划,将养殖区规划在我县东山、牧山等种植业发达地区,使养殖业与种植业同步发展,为实现种养结合、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县规划的养殖区占全县幅员面积的3/5,涉及18个镇114个村。
三是依托养殖区规划,编制完成2000余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发展规划,促进我县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四是严格执行规划,鼓励和引导禁养区内的规模养殖场迁入规划养殖区,促进我县畜牧业科学发展。
(二)狠抓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促进畜牧产业发展规模化
根据全县畜牧产业布局规划和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的要求,我县重点建设了269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以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为载体,促进畜牧产业发展规模化。
一是严格建设标准。在审批上,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实行县、镇、村三级审查制度,即由业主自愿提出申请,经所在村民委员会初审、镇人民政府复审,报县农发局和县环保局进行会审后才能动工修建。在选址上,严格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循环利用”的农业循环经济原则和技术措施进行选址。同时,所有的规模养殖场(小区)都必须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确保了选址的科学性。在建设上,要求规模养殖场(小区)必须配套兽医卫生设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并对规模养殖场(小区)的防疫距离、存栏标准等进行了明确,确保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建设质量。
二是多渠道投入资金。采取“政府引导、业主投资、农民参股”的方式,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2007年,我县共投入2.56亿元用于发展现代畜牧业,其中争取中央和省、市资金1540万元,县财政投入2508万元;企业、业主和农户投入资金2.16亿元,占总投入的84.3%。同时,我县的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还通过贷款贴息的方式,为业主提供担保贷款1.38亿元。三是创新运作机制。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成后,我县采取“业主进场养殖”(即建成的养殖小区由养殖大户自养,或者出租由规模较小的养殖户养殖)、“公司+农户”或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方式进行规模养殖。同时,实行“五统一”的办法进行管理,即统一提供种质资源、统一提供投入品、统一提供技术和防疫、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销售,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畜牧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截止目前,我县已完成264个常年存栏500头、年出栏1500头的自繁自养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从省内外引进良种母猪2.64万头,预计2008年全县出栏生猪将新增50万头以上。
(三)狠抓种养结合,促进畜牧产业发展生态化
我县采取“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循环利用”等措施,实现种养优势互补和良性生态循环,促进了畜牧产业发展生态化。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2006年,我县全面启动实施农村沼气化工程,提出了3年内建成全省沼气化示范县的目标,以农村沼气工程为重点,促进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截止目前,我县已投入资金3100万元,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6万余口;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对修建大型沼气池的按400元/立方米予以补助,在264个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小区)配套建成沼气池8万余m3。
二是加快建设配套设施。我县在兴隆镇建成年处理能力达2万吨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中心,在全县规模养殖场(小区)建成6万m2畜禽粪便发酵预处理车间、9.5万米输粪管道和20万m3储粪池,将畜禽粪便加工生产成有机肥料,变废为宝,循环利用。2007年,我县还投入专项经费4300万元,对1104个养殖场进行了整治。
三是在规模养殖场(小区)实施“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循环利用”技术,对畜禽粪便经发酵、沼气池无害化处理后,作为有机肥就地就近还田园利用,实现了养殖污染零排放。
(四)狠抓品质提升,促进畜牧产业发展标准化
我县着眼提升畜牧产品品质,以龙头企业为载体,通过建立无公害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促进畜牧产业发展标准化。一是建立健全健康养殖机制。严格实施计划免疫制度,对口蹄疫、猪瘟、禽流感、新城疫等动物重大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实行登记备案制度,通过建立健康养殖档案,对全县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受控管理。实施驻场兽医制度,对规模养殖场(小区)统一委派驻场兽医,加强对生产投入品的管理和监控。建立和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施“放心肉、放心奶”工程,加强对畜禽疫病的监测、化验、诊断和对畜产品病害、药残等安全指标的检测,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
二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出台了《双流县受控规模养殖场管理办法》,采取“公司(协会)+标准+基地+养殖场(户)”的方式,建立无公害绿色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畜产品,促进畜牧产业发展标准化。截止目前,全县获得国家级认证的无公害畜产品基地12个、无公害畜产品9个、绿色食品17个、有机食品14个。同时,我县冯氏蜂业公司的产品分别获德国(欧盟)BCS认证和美国USDA认证。
三是完善现代畜牧业服务体系。我县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在全县设立了6个畜牧兽医片区站,通过公开招聘配备了39个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服务。同时,我县还整合畜牧、农业等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农牧110,加快构建县、镇、村三级现代畜牧产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五)狠抓政策配套,为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县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完善配套政策。近年来,我县制定出台了“良猪富民”工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鼓励生猪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等配套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税费减免、融资支持等方式,加大对发展现代畜牧产业的支持力度。2005年以来,全县对畜牧产业的综合投入达4.6亿元。
二是搭建融资平台。我县组建了注册资金1亿元的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的昆山都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担保、贴息、融资和对上争取项目等方式,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壮大。仅2007年,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就为20余家龙头企业和业主争取融资1.8亿元。
三是建立规模养殖风险防范机制。积极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对符合规划的优势农产品规模化基地和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保险补贴。2007年,我县率先启动了能繁母猪、生猪保险试点。同时,我县还积极探索建立以专业养殖合作社为主体,政府支持,保险公司参与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养殖风险防范基金,有力提高了畜牧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双流县发展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取得的成效
一是促进了现代畜牧产业发展。2007年,全县生猪出栏103.8万头、小家畜禽出栏5045.1万只、肉类总产量18.3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5.2亿元,占农业产值的48.7%。我县畜牧产品走进全国各大都市,出口欧盟、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二是改善了县域生态环境。通过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县规模养殖场(小区)全部实现零排放,每年减少40余万吨粪污排入水域,相当于减少水体化学耗氧量3320吨、氨氮含量132吨,促进了节能减排,改善了县域生态环境。2007年,我县金马河、杨柳河达到国家规定水域标准,锦江出境断面水质由过去的劣五类改善为四类,杨柳河由劣五类改善为三类,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随着农村沼气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是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降低了购买化肥等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民增收。截止目前,我县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已覆盖10万亩耕地,每年可为农民节约成本2000万元以上,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2007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852元,其中畜牧业就为农民增收贡献490余元。
四是改良了土壤,为发展有机农业奠定了基础。通过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的大力推广和可持续发展,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壤结构,增加了有机质,为双流发展有机农业和提升农产品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是探索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实践,我县总结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和“雨污分流、干湿分离、节水养殖、循环利用”的种养结合农业循环原则和技术措施,形成了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探索了一条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畜牧经济与管理】推荐阅读:
畜牧经济管理学作业11-03
畜牧业发展与农村经济09-13
林下畜牧经济07-18
0Uzhzom企业安全管理论文畜牧业经济管理论文畜牧业发展论文:基于生猪养殖06-26
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05-16
绿色畜牧经济食品安全07-28
经济可持续发展畜牧业12-17
畜牧与草地科学08-30
畜牧管理12-20
畜牧管理实践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