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管理

2024-06-16

畜牧业管理(精选11篇)

畜牧业管理 篇1

1 加强牲畜粪污无害化的处理, 促进农牧结合以及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的良性发展让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一种可能, 但是, 粪污却成为新的重要的污染源, 由于使用的配合饲料以及各种重金属等对土地造成严重的污染, 这些污染都是很难以恢复的, 如果不处理好将其患无穷。因此, 要促使畜牧业的有效发展, 就要做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以及资源化的处理, 用于还田, 减少化肥的投入, 改变我国耕地的有机质不足1%的不利局面, 提高粮食的单产, 不断地加强食品的安全, 实现农牧的有效结合, 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因此, 加强牲畜粪污无害化的处理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2 加强畜产品质量的安全体系建设、科学指导的规范化以及日常监管优化

近年来, 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已经成为当今畜产品的竞争焦点, 因此, 要想提高产业的效益, 就需要高度重视畜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 要不断地推进畜牧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科学地提高畜产品的内在品质和卫生质量的安全标准。要抓好动物的疫病防治和检验检疫条件的监督指导工作, 不断地加强兽药饲料的生产和监管, 还要不断地强化检疫监督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标准化的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气候的特点, 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畜牧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充分地发挥出特色区位的优势和生态的优势来, 为提高有机畜牧业和绿色产品生产的力度做服务。值得注意的是, 还要加快乌兰察布市的优质产品的引进、培养以及改良和推广, 积极地改善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和卫生条件, 积极地引导发展健康养殖的理念, 不断地引导广大农户大力发展无公害的产品, 做好农产品的优质化, 也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畜产品的竞争力, 也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管理环境的完善

发展畜牧业, 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畜牧业环境, 也就是说, 畜牧业的环境要想得到改善, 就需要从国家的政府层面开刀, 需要国家政府把畜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提高到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划当中, 并且还要为其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 从法律的层面上加强规范和保障。因为, 某个行业只要具有了法律和政府的规范和保障之后, 这样也会使得行业的发展也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发展的步伐也会不断地加快。

4 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的方法

发展畜牧业当中, 通过加强良种工程的建设和种畜禽的管理, 要制定出一个扶持的政策来, 对于引进和繁育良种要及时地给予一定的补贴, 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农民养殖的积极性。要想提高企业的赢利, 就需要从市场的竞争、挖掘内部的潜力以及加强流通的管理及深加工增殖等4个方面入手进行探索。在市场的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 采取合理的决策, 为企业的发展制定一个长期可行的战略目标, 让企业能够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这样也能减少他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盲目性。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不断地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 以此来提高企业的设备水平, 也为提高劳动的生产效率提供了可能。还要不断地加强职工的业务素质, 提高职工的素质教育, 职工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工作效率也就得到了提高, 这也能够为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供保障, 在流通领域当中, 还要减少中间环节的周转, 这样可以降低销售的费用, 为进入市场更有竞争力做好铺垫。发展畜产品的加工业, 进行畜产品的深加工, 不断地提高畜产品附加值。

还要加强兽医诊疗的管理水平, 这为畜产品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为人们的健康也提供了保障。因为, 要想提高我国兽医诊疗的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就需要在兽医诊疗技术上有所更新, 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兽医诊疗人员的业务培训, 通过培训和实践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让兽医诊疗服务的本质不断地得到加强;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让相关的部门能够对兽医诊疗实行依法管理;不断地完善兽医诊疗的管理和监督的机制。还需要兽医诊疗的工作人员持有执业的兽医资格证, 加大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执法的力度, 对无证行医者以及违规操作的人员要进行严厉的批评和处罚。

综上所述, 畜牧业的管理与发展离不开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 更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支持。要想畜牧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就需要政府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 根据市场的需要, 不断地扩大信贷的规模以及简化程序;还要整合农业的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等资金, 以此来充分地调动社会各界和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的力量, 促使畜牧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参考文献

[1]张保怀.浅析农村畜禽防疫应注意的问题[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8 (5) :65.

[2]嘉晓晶.论畜牧业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9, 40 (4) .

畜牧业管理 篇2

第二条:全团畜牧业生产管理实行五统一,即:统一防疫统筹,统一品种改良,统一免疫标识,统一草场有偿使用和规划管理,统一实用技术推广和应用。

第三条:团属基层单位的连长、厂长(经理)、社区主任是本单位畜牧业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规划本单位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生产指标完成情况与第一责任人的政绩和工资挂钩,其考核分占物质文明考核的30%。

第四条:全民牧业棚圈设施等生产资料实行作价归户。

第五条:认真执行《动物防疫法》,强化全团动物防疫工作,实施防疫统筹制度。

1、依据《农九师动物防疫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一六五团动物疫病流行动态,确定动物防疫项目如下:

牛:口蹄疫(2次/年)、布并出败、气肿疽防疫。

羊:口蹄疫、布并羊痘、三联四防苗、疥癣(药浴)(2次/年)、绦虫病防疫。

猪:口蹄疫(2次/年)、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防疫。

2、兽医站负责全团的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工作,并且负责社区的动物防疫和全团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工作。

3、连队的兽医技术人员,在团兽医站的监督指导下,负责本单位的动物防疫技术服务及畜牧兽医业务工作。由连队按单位业务人员管理。

4、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13、14、15号令精神,对出售活畜实行报检制。检疫人员对出售的活畜实施产地检疫,并佩带动物免疫标识,出据动物产地检疫证明。如养殖户不进行报检和出售无免疫标识的活畜,按照《动物防疫法》第四十六条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之规定,处以200-500元的罚款,对于抗拒执行的交司法部门处理。

5、养殖户从团外购进的牲畜,必须到单位兽医技术人员处登录台帐,参加团实施的防疫统筹,并向兽医技术人员出示免、检疫证明。若无证明的,必须报检;如养殖户不进行报检,按照《动物防疫法》第四十六条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之规定,处以200-500元的罚款,对于抗拒执行的交司法部门处理。

6、各类疫苗,药浴和驱虫药品必须由团兽医站统一采供,单位兽医从兽医站领龋对无视《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私自购买者,一旦发现,全部没收、销毁,并严肃查处;造成疫情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7、团对兽医站按在编人员核定工资,实行定额补贴、超支不补、节余留用。

8、实行畜禽防疫建档立卡制度,保证养殖户一户一卡,建卡率达到100%,兽医站负责对《动物防疫卡》的发放、使用和规范工作;兽医防疫人员要认真做好防疫卡的填写、登记工作,本着谁管辖、谁填写、谁负责的原则妥善保管。

9、防疫统筹费的收取标准为:牛6元/头,羊6元/只,猪5元/头。

10、各单位牲畜台帐、报表由单位兽医技术人员负责填报。每月15日前及时准确向团畜牧科上报《畜禽异动情况统计表》。

第六条: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发挥一六五团品种资源优势,促进数量型畜牧业向质量效益型畜牧业转变。

1、育种站负责全团牲畜品种改良的技术指导、人工授精员的培训和优良种畜的供应工作;并按《种畜禽管理条例》加强种畜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种畜的档案和种畜饲养管理制度。

2、农牧连队负责规划和组织本单位的牲畜品种改良工作,选拔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职工参加人工授精技术培训;并结合单位实际建立人工授精站(点)。

3、牛品种改良开始时间为5月中旬,羊品种改良开始时间为7月上旬。各单位年初应做出规划,做好组织准备工作,及时与团育种站取得联系,以便育种站做好培训和指导计划,适时开展工作。

4、牛羊品种改良收费标准:牛品改费50元/头;羊品改费5元/只。

5、品改费单位收取后,除支付育种站技术培训费和指导费外,单位留用。

6、团对育种站按管理人员、饲养人员和种畜数量核定费用,实行定额补贴、超支不补、节余留用。

7、种畜的防疫由兽医站负责实施,并认真填写、登记《动物防疫卡》。

第七条:严格执行《草原法》,坚持对草原实行有偿使用和“两权一制”改革,实行长期固定租赁经营,并签订使用、建设、保护合同,核发草场使用证。按照“轮牧、轮休、封育、补播、灌溉、施肥”的建设方针,坚持“谁建设谁使用,谁使用谁管理,谁管理谁保护,谁保护谁维修”的原则,实现“建、用、管、修”与“责、权、利”的统一,将草原开发、建设、利用和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1、草场承包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团承包到连队(社区),连队租赁承包到户。并由连队与草场承包户签订租赁承包合同和草场防火责任书,收缴草场承包费和防火押金。草原站根据单位承报的草场承包费收缴情况,核发和审验《草场使用证》。

2、草场租赁承包合同的有效期,随《草场使用证》核发、审检年限变动。无《草场使用证》的合同,为无效合同;未审验的《草场使用证》,为无效《草场使用证》。

3、欠交草场承包费者,必须结清欠款,由所在单位出据票据证明后,方可申请《草场使用证》的审验;否则,单位有权将其所占用的草场收回,进行竞价租赁。

4、共同放牧草场逐步纳入“两权一制”改革,实行联户固定租赁经营。

5、草场承包费的征收标准为:放牧草场0.8元/亩,割草场

5元/亩。

6、团鼓励养殖户进入南山夏牧场和巴依木札以东夏牧场放牧,并免去夏牧场的使用费。

7、宜林河滩草地的使用与承包,按植树造林有关政策执行。

第八条:对草场新建的公共设施(如:围栏等),由草场所在区域的连队管理。连队按谁使用、谁保护、谁维修的原则,进行租赁承包经营,使用者与所在单位签订管护合同,凡损坏者由承包户自行维修,费用自理。

第九条: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促进传统的畜牧业向现代化转变。

1、各单位要抓好饲草粉碎加工工作,做到长草短喂,短草精喂。各养殖户收贮的苜蓿、秸杆,必须全部粉碎,以防火灾发生,确保合理利用饲草。单位草垛实施联保,如发生草垛失火,损失由全连养殖户共同承担。

2、农牧连队选择1-2户棚舍条件好、饲草料贮备充足、职工科技应用意识强的养羊户,参加全年舍饲试验和绵羊高频繁育、双羔素等技术应用。为单位提高养殖科技含量作出示范,促进全团畜牧业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开展。

第十条:鼓励职工个人引进大型现代化畜牧机械。对购进成套大型牧业机械的职工,团将给予一定的补贴。

畜牧业管理 篇3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创新;体制;改革;策略

1 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运行所存在的问题

1.1 主体重视和社会的关注度不够 目前,许多基层畜牧兽医管理部门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管理,实行生产者承担第一责任的制度,另外,相关的部门也没有各司其职的负责兽医工作责任的管理体系,落实好其相关工作的任务。还有就是领导的关注度不够:首先就是畜牧部门的领导自身的认识不足,其主要是害怕改革会影响到原先的规费制度以及工资套改的制度等;其次就是相关的部门领导对于畜牧兽医事业的了解与理解不充足,在认识上的高度也不够,因此缺乏了相应的协调配合。

1.2 管理的机构不健全

虽然国家对于畜牧兽医行业体制的改革有一定的重视度,但是基层的畜牧兽医体制对于改革的管理制度是比较落后的。目前来说,依然存在着管理机构缺失的现象,这样就导致了畜牧兽医管理机构分散现象的发生,使其管理的职责不是很清楚,最终会导致运行的机制以及管理体制弊端的发生。当前,基层的畜牧兽医管理机构一般是隶属于多个部门,实行的是多方面共同管理的政策,这样就会导致相关部门职能交叉现象的发生,运行过程中发生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使工作的效率降低,使其改革的速度降低。

1.3 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虽然我国已经先后出台了《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以及《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没有能够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促进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在很多层面上还存在着法律的空白,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制约了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

1.4 基层认识有偏差

基层中大多将兽医管理体制理解为“全保”和“全包”,不理解改革分两步走的工作部署原因,以及淡化“机构职能划分,人员合理分流”的制度设计,“全保、全包的基层兽医体制改革使基层感到改革并没有达到他们的意愿,并不积极推行新的改革制度,因此反而妨碍了改革工作进程。笔者认为,基层兽医站应单列并垂直管理。

2 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策略

2.1 强化责任意识

当前,畜牧兽医行业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应该加强畜牧兽医行业执法的力度,全面做好检疫的工作,这样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畜牧兽医行业的综合发展,确保动物卫生以及动物产品质量的安全标准,这是当前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科学合理的配置管理机构

首先要夯实独立的机构管理制度,规范其挂靠机构,尽量的减少挂靠机构,使其独立的进行运转。另外还要协调和联合各个工作部门,使其团结协作,相互制约依靠,使其在实行过程中更加的顺畅,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依照相关管理制度对其责任进行追究。此外,还要明确岗位职责,实施相应的奖惩制度,促使行业的良性发展。

2.3 增强畜牧兽医的执法力度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各个部门之间联合抓好行业的管理规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认真找到法律法规没能制约的地方,再制定出相关的法律进行约束,使行业的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另外,还要有明确分工,进行有效的创新措施,更加有效地控制住动物疫情,加强基层免疫力度,有基层的干部带头进行相关制度的实施,增强预测疫情的能力,及时发现疫情,以便于管理。

2.4 在稳定中求发展,在改革中求完善

基层兽医服务站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努力,形成目前较为完善的市县乡村4级服务网络。他们常年在没有经费、设备简陋、收入低微的条件下钻牛棚、爬猪圈、打防疫针、搞检疫、看病行医,他们在防疫灭病、保障畜牧业发展和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畜产品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这样一支队伍目前是否应该彻底取消?我国目前占80%以上的散养方式能否在短时间内消失?目前基层牧医队伍确实弊端很多,尤其是在苏鲁豫皖经济欠发达地区,许多基层站机构臃肿,不进行改革肯定不行。但改革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稳定,必须在稳定中求发展,在改革中求完善 。

3 總结

畜牧业管理 篇4

1 管理创新理念

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主题, 而创新是管理真正的灵魂, 管理创新是任何行业长盛不衰的重要秘诀。所谓管理创新理念, 就是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客观规律, 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 对企业生产要素 (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 和各项职能 (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 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新的组合, 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1]。

由于行业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 人们工作方式和思想方式的转变, 现有的信息知识、技术条件、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滞后, 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进程, 因此需要将企业的管理创新理念应用到畜牧业的生产管理中。

管理创新理念包括思维创新、组织创新和模式创新。 (1) 思想创新是对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进行更新换代, 用多维的现代管理取代传统的线性管理, 重塑管理活动的灵魂。 (2) 组织创新是指将原来的管理组织层次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转化, 刚性化向柔性化转变[2]。 (3) 管理模式创新是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内容等方面的有机统一, 是顺应不同时代的行为管理、科学管理、数字管理的有机结合, 以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的运行, 从而实现行业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模式。

2 现行的畜牧业管理体制的弊端

2.1 农牧合一的管理体制, 无法针对农、牧的特点分别采用最佳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长期以来, 一些地方在机构改革中, 往往将畜牧业的行政管理机构并入到农业局的管理机构中, 反映了以农为主, 以畜为辅的传统农业发展观念。如此的管理体制无法针对农、畜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很容易阻碍两者的共同发展。

2.2 畜牧业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管理队伍老龄化

根据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畜牧业的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严重老龄化, 不仅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 而且专业知识缺乏。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对现存的管理弊端懒于改革, 严重阻碍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步伐。

2.3 畜牧业管理大环境滞后, 无法形成科学化、数字化的管理模式

将我国的畜牧业管理环境和国外的进行对比, 会发现一个鲜明的差距就是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从国家层面就对畜牧业发展十分重视, 不仅有专项研究资金、专业的管理研究团队而且还有科学化、数字化的平台为其服务[3]。这是我国畜牧业管理中严重缺乏的,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进。

2.4 乡镇畜牧兽医站任务重、管理无序、技术不精

一是长期以来, 相对处于最底端的乡镇畜牧兽医站责任繁重, 不仅要安排生产规划与调研而且还承担着本地区的畜禽良种推广、动物疫病防治、新技术培训以及受委托执行等十多项工作, 但是大多数基层站都缺乏经过正规专业培训的人员, 工作往往力不从心, 很少能做到顾及全面。二是乡镇站实行以县级畜牧局管理为主 (即人、财、物三权归县局) 、当地党委和政府管理为辅的原则。管理中存在着多部门、多层次、多“婆婆”、多变化的管理体制, 使得执行人员经常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造成管理无序的现象。

以上的几点制约弊病只是畜牧业管理过程中比较明显的制约因素, 除此之外, 还存在着其他方面的阻碍因素, 要想使我国的畜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显著地位, 就需要对弊端进行改革, 以期达到改头换面的效果。

3 管理创新理念的应用

3.1 管理体制的创新

长期实行的农牧一体的管理方式不适合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新的管理体制应该将农、牧分开, 为畜牧业发展配备精锐的管理团队和充足的管理经费。专业的团队就会针对实际需求制定发展战略规划, 如此才会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

3.2 管理者思维和专业素养的创新与提高

畜牧业的管理者是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和信息传递人员, 管理者应该改变固定的管理模式, 朝着柔性化的管理方向进步。作为信息传递人员, 他们应该熟悉畜牧业发展的相关行情并且跟住时代发展的步伐, 及时为养殖户提供最新行业信息、解答专业养殖问题。

3.3 管理手段的创新

在管理手段上, 畜牧场的管理者应该转变为数字管理观念, 实现微机化管理, 改变原来人工计算和统计的方法, 从而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提高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3.4 管理环境的完善

畜牧业的管理环境要想改善, 就必须从国家政府层面开刀, 国家政府必须把畜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提高到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划之中, 并为其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 从法律层面上对其进行规范和保障。一旦某个行业具有了法律和政府的规范和保障之后, 行业发展就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发展步伐也会加快。

3.5 管理基层设施的配套更新

对基层乡镇畜牧基地配套设施进行完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使管理团队年轻化、专业化、精湛化。加强对重叠的管理部门的机构重组, 精简人员, 使下达的指令快速到位, 执行效率加快。

4 总结

随着“数字地球”、“数字畜牧业”的相继提出, 畜牧业系统的各个部门的管理者要加强对“数字畜牧业”的理解, 从畜牧业的资源、生产、管理等各类数据的获取、存贮、处理分析、查询、预测、决策等各环节进行创新。以期将企业的管理创新理念合理有效的运用到畜牧业发展中, 使其抓住信息产业发展提供的新的机遇, 将畜牧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并论述了管理创新理念从哪几个层面对畜牧业管理的弊端发挥作用, 以及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更好的促进畜牧业更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管理创新,畜牧业,数字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燚.企业管理创新浅谈.改革与开放[J].2010 (6) :62.

[2]冯务中.管理创新:企业创新体系的神经.经济师[J].2001 (4) :73-75.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畜牧技术的提升 篇5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发展;畜牧技术;提升

1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推广现状

1.1 实用技术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缺失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畜牧技术推广主要是围绕畜禽品种改良、提升畜禽生产水平的一系列单项技术开展的,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30年的畜牧技术开展也存在着诸多缺失,如畜禽品种质量较差、采用简陋的畜禽舍、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未被全面利用、没有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等,这些都说明了现代畜牧发展没有将实用技术全面整合利用,导致肉、蛋产量不高,畜牧發展受到制约。另外,畜牧业发展环节中的品种选择、饲料应用、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实验推广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没有落到实处,也导致畜牧业不能全面发展。

1.2 标准化畜牧小区与污染治理技术的缺失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当下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的县、乡两级由于资金短缺、小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并没有将畜牧小区科学规范化的特点体现出来。畜牧业的生产范围扩大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促使其污染的量与质已经达到了工业污染的水平,在危害与治理难度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程度,而我国对畜禽污染防御及治理的水平正处于刚刚发展的地步,技术还没完全得到开发与施展,于是,县乡中的畜牧区的畜禽粪便等污染物对周边的空气、河流的污染影响日益加剧,致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创新污染治理技术的实施。

2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提升方案

2.1 推广实用技术是基础

2.1.1 重视畜禽品种质量 选择仔畜禽时,应该从正规的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场家引种,这样可以优化整个畜牧环境,降低畜禽死亡率,提高畜禽出栏率。

2.1.2 采用先进的畜禽舍,引进带有先进设备的畜禽舍,让畜禽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尤其是在寒冬季节,更应该确保畜禽舍内的保温设施齐备,保温效果得到提升,畜禽生产性能也会随之提高,其生产周期会随之缩短。

2.1.3 使用正确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科学管理 把握创新管理技巧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认识畜禽饲养与饲料应用之间的关系,引进优质饲料,让畜禽更好的长肉、产蛋,提升饲料转化率,促进畜禽质量不断提升。

2.1.4 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 在生产中不仅要抓住重点,还要通盘考虑预防问题,将治疗与预防两个重要的内容重视起来,加大防治费用的投入,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

2.2 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是重点 采取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方法,从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卫生消毒、疫病控制等重要环节入手,促进畜禽生产在量与质上实现新的突破;在蛋鸡、肉鸡、肉羊等养殖小区实行综合性的生产技术规范,发展现有技术的创新之处,对于各省、市、县、乡进行标准化生产试验的推广,将其中存在的产品污染与药残等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及时做出调整,加大试验过程中的改善力度,使新的生产技术能够获得大家的公认;建立省、市、县、乡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站,将新型的畜牧业技术发展试点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进行总结与交流,并在专门人才的帮助下将畜牧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实处,促进标准化生产技巧的完善。

2.3 推广标准化畜牧小区是核心 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让畜牧生产小区化的生产方式变为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主要动力,使更加完备的小区化畜牧管理技术能够渗透到县、乡的畜牧业发展中去,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并促进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该对小区化的畜牧业生产建设标准与创新实施方案认识清楚,选取的小区地址应该与周边的公路干线、农村居住区的距离适中,尽量符合现代病害防疫的要求,在布局方面,要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并且配备粪污无害化处理场所及相关设备,将畜牧小区中的联动式的管理技巧顺畅地运用到细节中去,确保管理者能够将卫生防疫与严格的畜牧管理技术结合起来。

2.4 推广污染治理技术是保障

地方性的污染危害主要是由于畜牧业发展导致的,尤其是畜禽粪污与有害气体,都严重影响着周边的空气、水环境,所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刻不容缓。

2.4.1 从生产源头上来减少粪污及有害气体的生产量与排放量 必须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提升饲料的转化率,降低氮、磷及其他恶臭气体的排放量,对粪污等污染物进行有效分离,采用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粪尿分离的办法,将畜禽产生的粪污进行一次性处理,不给周边环境带来危害。

2.4.2 推广先进的粪污处理工艺 对液体分级沉淀的污水处理技术、强制通风防渗静态垛堆肥等固体粪便处理技术、沼气技术、干燥技术等进行应用,提高污染废物的利用率,给民众带来更多的经济实惠。

2.4.3 将畜禽粪便中的可用微量元素提炼出来,制造有机、无机复合肥 因为畜禽粪便中多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可用的微量元素,制成肥料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好的帮助,所以增强提炼技术,改变现有模式,是当下的一个重点。

3 总结

通过对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我国各地存在的整体缺失现象进行了总结,将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预防性、施治性的技术缺失点呈现出来,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将畜牧小区建设中的畜禽生产、生活促进标准重视起来,提升污染治理技术,保证畜禽养殖在最优良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在现代化的畜牧业发展进程中走在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 刘春燕,黄国桢,周培. 都市畜牧业功能定位与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以上海市为例[A]. 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T04家畜健康养殖模式专题[C]. 2012

[2] 沈启云,潘晓荣. 甘肃绒毛羊产业可持续发展之思考[A]. 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T01畜舍环境与调控技术专题[C]. 2012

规范用地管理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篇6

1 当前畜牧业发展用地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2007年, 为了鼓励和支持畜牧业的发展, 国家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出台了220号文, 对养殖业用地管理进行了规范。其中, 重要的是把养殖业用地管理纳入农业用地管理, 不需要办理农转用手续, 只需要经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即可, 随之而来,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1个体养殖户备案“难”

随着国家养殖业用地政策的出台, 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措施, 如有的地方就规定, 办理养殖用地备案手续必须达到一定的养殖规模和数量, 比如:奶牛养殖场要达到500头、养猪要达到1000头、养鸡要达到10000只等等, 否则不予办理备案。对于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者来说, 受资金、技术、信息和服务等条件的制约, 在发展的起步阶段, 很难达到规定的养殖规模和数量, 得不到用地备案, 影响了养殖户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

1.2 规模养殖用地备案“繁”

国家规定, 对养殖业用地进行分类管理, 对养殖场、养殖大棚等用地实行备案管理, 对配套的管理用房、仓库、道路等仍要按建设用地管理。根据这一规定, 建设一个规模养殖场, 要办理好用地手续, 相当繁琐, 也非常困难。养殖场、养殖棚备案还容易, 只要规模、数量等达到标准即可办理备案手续, 但配套的办公用房、道路、饲料用房等要办理农转用手续就很麻烦了。受土地供应指标的限制, 地方政府根本不可能把有限的土地指标用在发展规模养殖上。因此, 养殖场配套设施建设的土地审批手续就只能“望洋兴叹”了。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规模养殖的扩张发展。1.3养殖业用地管理“乱”随着养殖业用地政策的出台, 各地纷纷出现了以“养殖业”为名, 实为“加工业”“住宅”等用途的非养殖业项目。这种“挂羊头, 卖狗肉”的做法, 破坏了养殖业用地管理。甚至在一些地方, 政府部门为了缓解土地供应指标的紧张局势, 闭门造假, 以养殖业备案手续代替农转用审批, 为招商引资等大开绿灯, 扰乱了养殖业土地市场秩序, 使真正的养殖业发展得不到用地备案。国土部门在查处这类案件的过程中, 也往往无能为力, 往往是边查处、边违建, 查处结束, 违建也已经建好, 对养殖户来说也是沉重的打击。

2 规范养殖业用地的对策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出台的养殖用地政策, 坚持规范用地, 依法用地, 严格用地, 保障用地, 切实推行畜牧业健康发展。

2.1 降低养殖业用地备案门槛

为了鼓励和保护个体户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 应降低养殖业用地备案门槛, 可在不破坏土地耕作层的前提下, 由政府相关部门和农户签订《养殖用地协议书》, 到期原状归还土地, 不得以养殖名义从事个体加工和住宅等项目。只要是名副其实的养殖用地, 只要不占用基本农田, 就应该应备尽备。保护养殖户的积极性, 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2 规范规模养殖用地管理

对规模养殖场用地统一实行备案管理, 减少不必要的审批手续。其中, 对于养殖场配套的办公用地、道路用地和库房用地等, 为了缓解土地供应指标的紧张, 只要不是占有基本农田, 可由镇、村和养殖单位签订《土地复垦协议书》, 并缴纳复垦保证金, 确保如期复垦土地, 为各类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3 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行为

国土部门应加强对养殖用地的全程监管, 严厉打击各种以养殖业为名的不法用地行为。严格审查备案审批行为, 对违规办理备案审批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对擅自改变养殖用途, 从事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格取缔, 保护养殖业用地管理秩序。

2.4 统一规划, 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浅议做好畜牧业科技档案的管理 篇7

作为真实记录畜牧业科研实践活动及成果的畜牧科技档案, 与畜牧业经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科技档案自身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 以促进畜牧业科技发展为目的, 采取多种形式开发畜牧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 加强和改善畜牧业科技档案管理, 为畜牧业经济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显得尤为重要。畜牧业科技档案作为科技信息丰富的专业性档案, 在畜牧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更是不能忽视, 它将有助于推动科技档案工作自身的发展, 有助于农牧业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技术的创新, 有助于推动特色经济的发展。

要做好畜牧业科技档案的管理,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健全管理机制

切实建立健全科技档案管理机制, 是做好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的保证。要把科技档案管理和科技成果利用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建立健全畜牧业科技档案的管理机制。一是要督促检查本单位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 保证科技档案的齐全、完整和准确。二是建立健全科技档案管理和开发利用的规章制度, 明确科技档案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建档、保存、检索、利用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做到科技档案管理规范有序, 检索利用持续实效。三是定期研究和检查科技档案管理利用情况, 不断评估管理水平和利用效果, 持续改进科技档案工作。

2 严格规范操作

畜牧业科技档案种类纷繁复杂, 档案的物质材料也在不断地老化, 保持其寿命是关键, 档案保管就是要尽量延长档案的寿命。在科技档案的管理和利用过程中,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 很容易造成档案的毁损, 主要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要始终坚持“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原则, 妥善处理和保管档案。一旦发生档案毁损, 及时采取措施, 尽量修复档案。

从人为因素方面来说, 要做到严格借阅调阅登记制度, 在调阅时, 取放档案要轻拿轻放, 阅档时应爱护档案, 使其不致被茶水、烟头损坏, 不被涂抹, 撕破等等。

从自然因素方面来说,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案的制成材料。档案纸张材料品种繁多, 其中纤维含量高、半纤维素和木素含量较少的纸张耐久性较好, 如钞票纸、复印纸、文件用纸、工业技术用纸等;含木素和半纤维较多的纸耐折度差, 容易氧化, 发黄变脆, 如包装用纸、新闻纸等。因此, 档案用纸要避开新闻纸和劣质纸。二是档案的书写材料。要选用含碳黑成份较多的碳素墨水和蓝黑墨水, 不能用纯蓝墨水、红墨水、圆珠笔或铅笔。三是档案室的房舍条件。档案室所处的环境和保管条件, 对档案的寿命也有很大影响, 库房温度应控制在14~24°C之间, 湿度保持在45~60%之间, 库房的朝向最好避免东西向, 应具备良好的防光、隔热、防尘、防水、防火、防盗、防有害气体、防害虫的条件。

3 建设高素质档案工作队伍

畜牧业科技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程度, 一定意义上取决于档案管理人员和本部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应用科技档案信息的意识, 因此, 要不断加强档案管理知识和专业成果信息的双向人员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畜牧业科技知识水平, 不断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管理和科技信息利用水平和意识。

一是要加强畜牧业科技档案工作者运用档案信息接收管理平台的培训, 熟练掌握电子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能够较好地控制和维护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实时性。

二是要加强畜牧业专业知识的培训, 了解畜牧业科技成果发展的信息, 做到及时检索, 提供出有研究前景和开发价值的技术信息。

三是要加强不同载体科技档案的管理条件和技术要求的培训, 确保档案管理人员规范操作, 保证档案资料管理安全。

四是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利用档案管理系统检索科技成果信息方面的知识, 使一些处于有效使用期间的科技档案不断得到开发利用。

4 加快畜牧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受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创新科技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档案信息化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 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处理。同时, 要建立档案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制度, 从根本上保障系统的安全。档案信息网络应安装有效的防火墙、防病毒软件和入侵检测系统, 并针对主机内核采取加固防护措施。实行级别控制, 对用户的访问有权限进行级别确认, 按不同的级别进行不同档案的信息查阅, 可防止未受权者进行违规操作。

畜牧业管理 篇8

一加强收集, 注意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

文字材料是试点工作中产生的, 是各级各类部门工作的真实记录.只有把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收集齐全、完整, 才能全面地反映试点工作的状况。因此, 文字材料的齐全、完整, 是保证生态畜牧业档案案卷质量的基础。具体做法是:一是明确归档范围, 掌握收集重点。凡是记述和反映本试点工作的活动, 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 都列入收集归档范围。在此基础上把握收集重点, 着重收集本试点工作中形成的反映单位主要职能活动的文件;上级机关发来的与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有密切联系的文件;下级单位报来的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的典型材料等。二是掌握文字材料的形成规律, 把好收集关。要充分把握文件之间内在的、固有的必然联系, 在熟知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职能、业务范围和中心工作的基础上, 掌握文件运转、承办情况, 摸清文件的来龙去脉, 将各种渠道形成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 并保证完整。三是特别重视会议记录、领导讲话材料及经常利用的方针、政策性文件材料和依据性文件材料, 各相关单位业务性、指导性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

二搞好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工作档案的编目和编研工作

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探索、创新、积累和各项措施的不断完善, 加强档案的编目工作和编研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编制生态畜牧业档案, 是档案人员熟悉档案内容的主要手段, 也是档案利用的基础。通过编目工作, 可以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同时通过对档案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积极开展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工作档案的编研工作, 使档案利用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可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充分发挥档案作用。

三做好档案利用工作,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

浅谈现代畜牧业中的档案管理 篇9

1 遗传育种的档案管理

1.1 新品种培育

培育新品种是在一定科学理论指导下, 利用原有各品种的遗传性, 人工挑选所需要的优良性状, 通过品种间杂交使优良性状传递给下一代, 达到培育优良品种的目的。畜禽品种培育中需要有原各品种完整的遗传系谱档案, 包括公母编号、个体系谱卡 (如父母编号、性别、出生日期、出生重、来源、品种纯度、毛色、生产防疫记录等) 。对杂交遗传培育过程中的相关性状数据进行记录并收集保存相关资料, 可为培育新品种的分析、总结、申请审定等提供必不可少的翔实可信的原始素材。培育一个新品种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 可以说, 没有翔实、准确、细致、严谨的档案管理, 就不可能有育种的连续性, 更不可能培育出一个好的品种。

1.2 本品种选育

本品种选育是通过品种内的选择、淘汰, 经过合理的选配和科学的培育, 达到提高品种整体质量的目的。只要不间断地进行本品种选育, 品种质量就会得到提高。本品种选育包括选优去劣组建基础群、开展后裔测定和等级评估、抓好初生畜禽的鉴定和选留、加强培育等。本品种选育过程中, 每一个世代选育都离不开翔实数据的记录和资料档案的管理工作, 否则, 本品种选育就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 达不到选育的目的。

2 饲料研究与采购中的档案管理

2.1 饲用原料品种情况调查

饲料成本在养殖生产中占70%以上, 因此, 对饲用原料品种情况的调查了解、检测分析、记录存档显得十分重要, 是确保配合饲料生产质量的基础条件。如果没有各原料品种的基础档案 (比如含水量、粗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等的分析) , 就不可能研究出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 就无法满足动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甚至造成饲料营养浪费, 同时也不便于对饲料配方进行不断改进。

2.2 饲料原料采购与使用

饲料原料供应方必须备有各种饲料原料质量清单档案。饲料原料采购方在采购各种饲料原料时, 必须向原料方索取相关原料质量清单, 同时采样检测是否符合质量清单标注的指标, 确认后方可采购, 这样才能确保采购的饲料原料质量与使用安全。

2.3 饲料添加剂采购与使用

饲料添加剂生产供应方必须备有各种饲料添加剂质量清单档案。饲料添加剂采购方在采购各种饲料添加剂时, 必须向供应方索取相关添加剂质量清单, 同时采样检测是否符合质量清单标注的指标, 确认后方可采购, 这样才能确保采购的饲料添加剂质量与使用安全。

2.4 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也可以说是配方饲料, 是根据各类畜禽品种的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 在充分了解掌握饲料原料成分的基础上, 经过科学合理搭配而成的全营养饲料 (即全价饲料) , 并在推广应用中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可见, 成功的配合饲料离不开档案管理。

1) 中试档案。所有未经许可进入工厂化生产前的初始配方饲料, 都必须经过相关畜禽的饲养试验 (即中试阶段) , 检验其是否达到理想上的要求;中试过程必须详细记录相关数据, 包括采食情况、生产性能、皮毛情况、精神状态、疾病情况、粪尿情况、安全性等。建立完善的中试资料数据档案, 以便申请生产许可证。

2) 生产许可备查档案。配方饲料获得生产许可审批后, 有效期5 a, 期间每年必须进行相关质量检测, 向管理部门提交相关检测报告和材料备案, 随时接受监管部门的检查、检测。

3 饲料生产、销售与使用中档案管理

无论是饲料原料, 还是配合饲料, 或是其他饲料, 在生产、销售与使用各环节中都必须建立相应档案。

1) 每生产一批饲料都必须建立营养成分比例、生产日期、保质期、添加有保健药物的休药期、使用说明等档案。

2) 销售过程中必须建立进出库时间和数量、保质期、客户名称和地址等档案。

3) 使用过程中必须建立采购日期、保质期、使用数量和效果等档案。

4 兽医防疫中的档案管理

4.1 畜禽标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的《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 从事畜禽及畜禽产品生产、经营、运输等活动, 必须使用经批准的耳标、电子标签、脚环以及其他承载畜禽信息的标识物。畜禽标识实行“一畜一标”, 编码具有唯一性。新出生畜禽, 在出生后30 d内施加畜禽标识;30 d内离开饲养地的, 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识;从国外引进畜禽, 在畜禽到达目的地10 d内加施畜禽标识。在现实工作中, 畜禽免疫与畜禽标识同步进行, 免疫注射后的畜禽同时加施标识, 并建立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备查, 没有标识就无从鉴别畜禽是否免疫。可见, 畜禽标识档案管理在兽医防疫中的重要性。

4.2 疫病防控

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应当建立畜禽防疫档案, 包括养殖场名称和地址、畜禽种类和数量、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畜禽养殖代码、畜禽标识顺序号、免疫人员及用药记录、消毒等;畜禽散养户的户主姓名和地址、畜禽种类和数量、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畜禽标识顺序号、免疫人员及用药记录、消毒等。

4.3 疫病监测

包括流行病学资料、被检病料资料、疫病检测原始资料 (血清学、病原学) 、疫病复检资料、疫病检测结果分析资料、疫病检测汇总资料以及动物疫病监测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程序等相关资料。

4.4 病 (死) 畜禽处置

1) 治疗档案。包括病畜禽所在栏号、标识顺序号, 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报告、确诊病名, 用药名称、用药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休药期, 治疗效果以及兽医人员等。

2) 病死畜禽处理档案。包括死亡时间、原因, 处理方式 (深埋、焚烧、煮沸、化学处理、微生物处理等) 、时间, 负责人员等。

5 畜牧业生产中的档案管理

1) 引种。建立品种、来源、公母、系谱、免疫等档案。

2) 生产。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 包括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进出场日期等。

3) 投入品管理。建立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档案。

4) 带动农户。包括农户姓名、所在乡村屯地址, 畜禽品种、数量、进栏日期、预计出栏日期, 领用饲料和用药情况, 出栏数和死亡数等。

5) 产品销售。包括栏号、标识顺序号、饲养日龄、休药期、数量、客户名称和地址、运输车辆车牌号等。

6) 员工绩效考核。员工绩效考核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每位员工都设计有与薪酬挂钩的考核任务指标, 可以分别记录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及年终考核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建立每位员工的绩效考核档案, 确保员工劳有所得、多劳多得。

6 粪污处理中的档案管理

随着国家将畜禽养殖污染减排纳入污染减排考核体系, 规模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将列入减排核查对象。为此, 各养殖场都要按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小区) 减排档案管理规范》建立污染减排档案备查。

6.1 养殖量信息

包括全年养殖存栏量、出栏量或销售量, 收入记帐证明和销售合同;供养殖用栏舍占地面积;养殖场平面图并标注功能区位置尺寸。

6.2 粪污处理设施及运作信息

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雨污分离、干清粪、固液分离、厌氧处理、好氧处理、有机肥加工等设施以及设计资料、施工合同、验收材料、相关批件等;各设施立照存档;污染物排放监测报告;污水处理的水电用量、试剂采购及用量、机械设备运行情况记录等。

6.3 废弃物去向及综合利用材料

包括畜禽粪便销售证明、运输记录;有机肥厂收购证明、运输证明、生产设备证明等;养殖废水输送、运输工具及输送记录;用作农业生产的提供土地证明、运输记录等。

7 产品质量监管中的档案管理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 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抓好农产品质量监管, 首先要抓好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档案管理工作, 否则, 就无从监管和追溯。

7.1 生产环节

包括引种来源, 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采购与使用, 繁殖情况, 诊疗情况, 休药期情况, 出栏情况;岗位责任制及责任人;技术操作规程;各岗位的考核指标及完成情况等等。

7.2 运输环节

包括装载地点和时间、运输数量、卸载地点和时间, 运输车辆车牌号、运输人。

7.3 屠宰加工和销售环节

包括待宰畜禽来源、数量、时间、用药情况、检疫情况, 屠宰过程各环节记录, 包装储藏记录;销售数量、时间、产品规格、客户等。

8 畜牧业经济运行分析中档案管理

1) 价格和销售信息。包括市场价格动态信息、销售动态信息等。

2) 各畜禽存栏和出栏。包括畜禽种苗需求变化情况, 能繁母畜禽动态, 肉用畜禽存栏、出栏动态情况等。

3) 各畜禽品种产量。包括养殖、加工生产量及同比和环比, 与全国或相关省比较分析情况。

4) 产值和增加值。包括各畜禽品种的产值和增加值, 总产值、增加值及同比和环比, 与全国或相关省比较分析情况等。

通过以上档案的信息分析, 可以了解某一时期畜牧业发展动态、特点, 从而预测某一阶段发展趋势, 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为生产提供指导服务。

要求所有档案进行分类, 按年月整理, 封面标注内容、日期, 扉页标清目录、页码, 然后装订成册, 用专门文件柜、专人保管, 同时施行电子文档保存。一般保存时间不少于2 a, 根据需要有的档案甚至保存更长时间备查。

9 现状与问题

9.1 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传统畜牧业主要解决肉食匮乏问题, 养殖规模小、千家万户零星分散养殖、管理粗放, 根本没有档案管理的概念。随着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特别是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度的不断提升, 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推动下, 畜牧业档案管理工作逐步提上了议事日程, 但仍然普遍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

9.2 未建立相应档案或档案不完整

无论是政府监管部门还是业主, 绝大多数未建立相应档案, 即使建立有档案, 也存在较多的缺、漏项现象, 分类不科学, 记录、归档、整理、保存不完整。

9.3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畜牧业档案管理仍然处于以“业主自愿施行”为原则的状态, 政府层面缺乏有效的强制机制, 致使许多问题无档可查、无法追根溯源。

1 0 档案管理建议

档案管理是现代畜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 也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工作, 更是提升现代畜牧业质量和水平的具体体现。

1 0.1 加强宣传和培训

加大对畜牧业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舆论宣传力度, 营造畜牧行业重视档案管理的氛围;加强对涉及档案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档案管理的业务培训。

1 0.2 强化立法和监管

春季畜牧业如何防旱灾 篇10

一、发展耐旱饲草,实现以旱制旱

1.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量推广种植耐干旱的优质牧草,是抗旱畜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紫花苜蓿、沙打旺、黑麦草、苏丹草、狼尾草、无芒雀麦、鲁梅克斯等牧草根系发达、耐干旱、营养丰富,在北方干旱地区均可种植并能很好地生长。紫花苜蓿是多年生牧草,喜温耐寒,耐旱,喜中性或微碱性土壤,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种植1次可利用10年以上,年刈割4~5次,亩产鲜草4000~5000千克,适合饲喂各种畜禽。沙打旺俗称“薄地犟”,是多年生牧草,适应性强,喜温耐寒,耐旱,耐盐碱,种植1次可连续利用4~5年,亩产鲜草2000~5000千克,可青饲、青贮、制作干草和草粉。冬牧70黑麦草是越年生牧草,喜湿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有广泛的适应性,适口性好,年刈割3~4次,亩产鲜草4500~6500千克,适合各种畜禽青饲。苏丹草为一年生牧草,喜温,耐旱,与豆科牧草混播好,年刈割3~4次,亩产鲜草5000~6000千克,茎叶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合饲喂各种畜禽。狼尾草为一年生粮饲兼用型牧草,耐热,耐旱,适于各种土壤,植株高大,分蘖力强,质地柔嫩,亩产鲜草8000~9000千克,其子实营养价值比玉米还高,是多种畜禽的优质青饲料。无芒雀麦是多年生牧草,抗寒,耐贫瘠,耐旱,高产持续期6~7年,饲喂畜禽消化率高,年刈割2~3次,亩产鲜草1500~3000千克,可以青饲、青贮和制作干草,适宜饲喂多种畜禽。鲁梅克斯,又名高秆菠菜,喜水肥,耐旱,耐寒,适宜各种土壤,蛋白质含量高,种植1次可连续利用10年以上,年刈割4~5次,亩产鲜草10000千克以上,适合饲喂多种畜禽。

2. 开发、利用野生草料、作物秸秆等资源,是促进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弥补旱灾损失的有效措施。充分利用野生枯草、玉米秆、稻草等,通过切短、微贮、青贮、碱化、氨化、软化等处理后饲喂家畜,可以大大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二、开源更须节流,实现以调制旱

1. 多渠道寻找水源。对旱情较为严重的养殖场(区),要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如打备用深井,开发地下水,修建备用水池、水窖、水箱、水袋等,充分收集雨水、河水,做好用水储备和从沟渠、湖泊、河流引水,通过机械、人力、畜力运输,再经沉淀、消毒后作为畜禽饮用水使用等。

2. 提高节约用水意识。在保证畜禽饮用水的前提下,节约用水,防止不必要的浪费。如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减少畜禽对水的消耗;推广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实现养殖零排放和彻底改变喂稀食的习惯,推行饲喂干料、单独饮水相结合的饲喂方式,提高饲料报酬等。

3. 科学养殖,适当提前出栏和出笼。合理搭配饲料,提供青绿多汁饲料,增加水分。适当降低畜禽活动量,减少放牧时间,需放牧时选择凉爽、通风、背阴的牧场,避免阳光直射,放牧结束后让家畜进入凉棚,充分休息,减少水分散失。在干旱时期,要调整畜禽结构,淘汰那些生产性能较差、不符合种用标准的畜禽,减少养殖压力。商品畜禽尚不到出栏日龄时,可适当缩小饲养规模,出售部分幼畜和幼禽,减少用水量。

4. 加强疫病防治。及时对畜禽进行免疫接种,增加消毒次数,提高动物对疫病的抵抗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对发病的畜禽严格实行隔离和积极治疗,减少干旱时疫病造成的损失。

三、推广新型工艺,实现科技制旱

1. 改善清粪工艺。摒弃原有的水冲式、水泡式清粪工艺,推广使用干清粪工艺,勤打扫,少冲栏。因水冲式和水泡式清粪工艺,耗水量大,排出的污水和粪尿混在一起,粪便中的大部分可溶性有机物进入液体,给后处理带来很大困难,而且固液分离后的干物质肥料价值大大降低;采用干清粪工艺,粪便含水量低,肥料价值高,便于高温堆肥或其他方式的处理利用,同时,产生的污水量少,且其中的污染物含量低,易于净化处理。

2. 安装使用自动饮水器。据资料显示,采用水槽喂水,150头体重60千克左右的猪每天需水量在3000千克以上,而采用自动饮水器供水,每天只需水1500~1700千克,这样既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又可有效地防止采用水槽喂水引起的圈舍潮湿、饮水不卫生等问题。因此,应逐步淘汰水槽长流供水技术,推广安装自动供水设备。供水设施要经常检修,严防跑、冒、滴、漏造成的饮水浪费。

3. 明沟排雨,暗沟排污,明、暗分离。主要道路旁边建明沟,收集雨、雪水,将其排到场外,也可充分利用微水池收集雨、雪水,经消毒后用于圈舍冲洗;冲洗圈舍的水,处理后可循环使用冲洗圈舍,也可用来浇灌饲料地;尿液与污水通过暗沟集中到储粪池或沼气发酵设备内集中进行处理;暗沟可用水泥、砖块建造,也可采用PVC管、陶制管等,要保证管壁内部光滑,以利尿液与污水的正常流动。

畜牧业管理 篇11

尽管我国地大物博, 物产资源丰富, 但我国草原资源相对于其它国家而言, 却是较为稀少的国家。由于我国人口较多, 人均拥有草地的面积仅为0.33hm2, 并且随着我国环境的不断恶化, 人类不断对草原进行扩张, 致使草原面积逐渐减少, 自然危害也随之增加。其次, 在面临巨大挑战时, 畜牧企业缺乏正确的解决对策, 导致草原面积缩小, 草原环境被污染。比如, 我国西部一些地区对草原进行无节制开发, 致使草原原有的生态系统被破坏。

2 草原的作用

2.1 草原是重要的土地资源和物质财富

我国草原中含有重要的土壤和物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草原中发现珍贵的物质, 并加以利用, 不仅改善了生活条件, 而且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提高了畜牧经济的发展水平, 因此, 草原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

2.2 草原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草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释放大量的O2, 并吸收多余的CO2。尤其是一些牧草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减少CO2的排放量。所以, 草原能够净化被污染的空气, 改善空气质量, 从而降低有毒气体对人类的伤害, 保障生态环境。

2.3 草原可以保护植被

根据对草原地质的分析, 草原是最大的绿色生态系统, 不仅具有释放O2的功能, 同时也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功能。如果草原中的植被被破坏, 草原将会变成沙漠, 水土也将会流失, 自然灾害则会频繁发生, 因此, 草原具有保护植被的功能。

3 草原管理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3.1 树立正确草地管理理念, 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

我国企业在发展草地畜牧业的过程中, 要树立正确的草原管理理念, 以保护草地为核心, 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在管理过程中严格要求管理人员反思和总结草原管理工作的情况, 尽量减少对草原资源的利用。然后将主要的管理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灌输到草地管理人员的思想中, 使其形成责任意识。其次, 根据科学的草原管理方案, 有计划性和规范性地管理草原, 从而保障草原的质量[2]。

3.2 增强对草原的研究, 合理规划畜牧产业

要想合理科学的发展畜牧产业, 就要加强对草原的研究和分析, 除了研究草原中的土壤植被外, 还应分析气候、水源等自然情况对草原的影响, 设立相关的科学实验室, 创建模拟草原场景, 根据不同的景观分析草原土壤, 从而合理规划畜牧产业。

3.3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发展草地畜牧产业的过程中, 一定要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 不断创新发展方法, 增加人工草地的建设。在原有的条件上,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选择优质的土壤, 保证人工草地的水资源, 建立灌木草地, 并且为草地提供人工草料。对草地进行加工, 基础条件得到完善后, 畜牧产业就可以稳定的发展。

3.4 在发展畜牧业时改良畜牧品种

优质的畜牧品种可以减少其对草原的伤害, 因此, 在发展畜牧产业的过程中, 企业要改良畜牧品种, 研究出繁殖能力强、食用草料低的畜牧品种, 从而转换经济效益。比如, 我国可以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方法, 大力开展区域牧场, 使用饲料喂养家畜, 减少草原的压力, 并为畜牧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保障, 同时, 环境也能得到良好的改善。

3.5 加大对草原畜牧业的投资,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我国应加大对草原畜牧业的经济投资, 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和发展技术, 保护我国草原资源。由于草原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导致草原畜牧产业发展缓慢。因此, 在发展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 并快速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 结语

总而言之, 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草原, 因此, 要加大力度对草原进行管理和规划, 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 研究出新型的管理制度, 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从而促进畜牧产业经济的发展。另外, 增强对畜牧产业的经济投资, 使其能够科学的发展草原资源,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维护生态系统, 保护草原环境。

参考文献

[1]周青平, 陈仕勇, 郭正刚.标准化牧场建设的原理与实践[J].科学通报, 2016 (2)

上一篇:开放组织结构框架下一篇:问问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