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畜牧业

2024-10-21

辽宁省畜牧业(通用8篇)

辽宁省畜牧业 篇1

2015年, 辽宁省畜牧业在受到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进口畜产品冲击、畜产品消费下行等诸多不利因素多于常年的情况下, 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肉、蛋、奶生产总量保持合理增速, 畜禽存栏量平稳, 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标准化规模养殖继续推进, 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受到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 中小企业开工减少, 高端餐饮业不景气, 市场购买力下降, 导致畜产品市场整体消费需求疲软。国际市场影响融入度不断提高, 包括牛奶、牛羊肉等进口畜产品不断涌入, 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 畜产品市场价格承压下行。养殖成本普遍下降, 生产效益低于上年, 处于正常范围。

1猪价明显回暖, 生猪养殖者更加理性

2鸡蛋价格高位回落, 蛋鸡生产正常营利

2.1蛋价回落幅度较大2015年上半年开始, 鸡蛋呈现供大于求局面, 全省平均价格前7个月累计降幅达到24.2%。中秋节期间鸡蛋价格有所反弹, 但之后再度下滑, 12月全省鸡蛋价格为7.9元/kg, 同比下降25.0%。生产效益处于微利运营状态, 据调研, 2015年饲养1只蛋鸡总成本为145元, 其中鸡雏成本2.44元/只, 饲料成本135元, 其他费用7.3元。蛋鸡生产效益大幅下降, 每只蛋鸡饲养效益为19元, 同比下降40%, 效益处于合理范围。

2.2蛋鸡存栏基本保持平稳据辽宁省监测, 全省80家商品代蛋鸡场10月份存栏量较年初下降1.8%, 生产总体平稳。据农业部监测2015年末全国产蛋鸡存栏同比增加约4.7%。预计后期, 鸡蛋市场供应充足, 价格在成本线之上处于震荡状态, 春节期间或略有小幅上涨。

3肉鸡价格持续低迷, 龙头企业承担市场风险

3.1肉鸡收购价格不断走低12月份肉鸡收购价格为7.4元/kg, 同比下降15.1%, 肉鸡商品代生产处于微利运营状态, 养殖户平均每饲养1只商品代肉鸡效益为1~2元, 效益比去年约减少40%。从全国范围来看, 祖代及父母代肉鸡存栏量相对过剩, 2015年肉种鸡一直处于去产能化过程, 种鸡生产亏损, 种蛋销售乏力, 商品代肉鸡雏价格下滑明显, 12月份为1.5元/只, 同比下降21.1%。

3.2肉鸡依靠龙头企业拉动保持稳定据监测, 辽宁省内50家商品代肉鸡场前10月份出栏量同比增长20.6%。我省肉鸡产业化程度较高, 加工企业订单、合同鸡比例达到90%以上, 龙头企业承担了生产波动风险。据到省内一些大型肉鸡屠宰加工企业调研, 肉鸡养殖采用产业化生产, 养殖户可以保证1~3元/只的盈利水平。预计后期肉鸡价格处于当前水平, 肉鸡产业平稳发展。

4国际市场影响加大, 奶业发展整体水平提高

5牛肉价格坚挺, 肉牛生产稳定向好

6肉羊出栏量增加, 肉羊价格明显下滑

6.3进口羊肉的竞争是价格下滑主因之一据海关数据显示, 2013年、2014年我国进口羊肉达到25.9万吨和28.3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108.7%和9.3%。澳大利亚、蒙古等国低价羊肉养殖成本低于国内, 进入国内市场价格为30元/kg, 拥有较大价格优势。

辽宁省畜牧业 篇2

辽宁鑫枫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辽宁西部的朝阳市建平县,公司北临内蒙古赤峰市,西与河北平泉接壤,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公司是国内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资金2760万元,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2.8亿元。鑫枫牧业是清真企业,按照伊斯兰民俗和欧盟EEC卫生标准,由国内贸易部设计院设计,引进美国查维斯设备、德国BANSS五线联动自动生产线,以牛羊屠宰加工为主的现代化企业,是国家农副产品深加工试点项目,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农副产品深加工试点项目,2009年被评为辽宁省畜产品加工二十强企业,是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现已在全县发展养殖基地28个,自有牧场2000亩,带动5000多户农户发展养羊,与农户签订了养殖回收合同,帮助760多户贫困户通过养羊脱贫,户年均增收1.5万元,安置农村和城镇富余劳动力就业岗位260个。公司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化基地生产体系,产业链条也在逐步完善和延伸。到2010年实现屠宰肉羊31万只,屠宰牛1.2万头,实现产值近5.1亿元。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有“蒙多”有机羊肉、羔羊肉、西式分割系列,“蒙多”排酸牛肉、精选牛肉、西式分割系列等两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北京、广州、内蒙、沈阳等国内16个大中城市。

为进一步把企业做强做大,接续产业链条,实现产品市场化、国际化,通过多方考察和组织有关专家调研,公司将以“畜牧业大县”建设为发展契机,全力推进和打造建平畜 1

牧业发展特色品牌,进一步加大基地建设投入力度,采取“外购内繁“相结合的办法,即在增加区域外牛羊收购量的同时,加快区域内的养殖繁育速度。进一步加强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大力推广“蒙多” 牌牛羊肉系列及小厨星熟食系列制品,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力争在三年内成为国内同行业一线品牌和领头羊,打造国内畜禽产品加工一流企业。公司从2011年开始,优质肉羊改良培养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到“十二五”末,在建平县28个乡镇场街建设存栏量在2000只以上的高标准肉羊养殖小区100个,这些基地的建立将为广大养殖户改良品种和运送活羊提供便利。建存栏2000只以上的种羊繁育场一个,饲料加工厂3个,带动养殖户4000户以上,实现年出栏杜寒杂交优质肉羊在60万只以上;屠宰量在2010年基础上以每年10%速度递增,在“十二五”末,羊的屠宰只数达到60万只,牛的屠宰量达到5万头,实现屠宰产值10亿元,基本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公司2011年计划完成屠宰肉羊40万只,屠宰肉牛2万头。构建东北、华东、华南、华北四大产品主要销售区域和营销网络。

从2011年起到2013年,利用三年时间,围绕肉羊养殖基地、熟食加工、生物制药及市场网络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建立公司发展完整的绿色产业链条。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一是新建肉羊养殖基地100个。到2012年末,在建平县及周边地区建立存栏量2000只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场100个,带动农户6000户以上,项目计划投资4亿元。二是新年产1万吨熟食制品项目。以牛羊禽肉为主要原料,建立年

加工1万吨熟食制品加工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该项目已经启动,项目可研报告和产品方案已经确定,设备考察选型也已完成,计划到7月实现试生产。三是生物制药开发项目。利用牛羊副产品开发保健品、化妆品等高级生物制药产品。该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四是建规模化高标准种羊繁育基地项目。在建平县区域内建立高标准种羊繁育改良场20个,杜波、夏洛莱等优质肉用种羊存栏量2000只以上,培养杜寒羊新品种,新建饲料厂一个。计划投资1.7亿元。五是建立市场营销网络。在全国建立公司产品直营店100个,计划投资3000万元。六是项目整体投资财务费用及其他不可预见费用8000万元。整个项目实施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35亿元,年创利润3.8亿元,上缴税收2.6亿元。带动农户4000户以上,安置城镇和农村劳动力3000多个,增加社会效益12亿元。

公司以“立业为民,兴业报国”为宗旨,不断增强各方面实力,努力打造成国内畜产品加工一流企业,创国际知名品牌。

辽宁鑫枫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辽宁省畜牧业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建设现代畜牧业为目标, 以推进产业化发展为重点, 以畜牧业生产加工企业、高标准的产业化养殖基地和产业化组织为主要建设内容, 以进一步扩大畜牧业对外开放, 引进省外、境外资金, 吸引城市资金和工业资本为主要途径, 以政策引导为保障。夯实产业基础, 促进畜牧业“一县一业”优势主导产业建设, 提升全省畜牧业竞争力, 把畜牧业建设成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二、发展目标

2010~2012年, 通过政策引导, 域外招商, 融合内资的方式, 积极吸引金融资本、企业资本、社会资本, 投资畜牧产业。全省畜牧业实现总投资900亿元, 新建1000个产业规模大、标准高、产能大、带动力强、产业化程度高的畜产品加工企业、畜禽养殖企业、饲料兽药企业和相关服务业企业。2010年实现总投资450亿元, 新建500个畜牧企业, 其中, 畜产品加工、饲料兽药生产企业建设投资230亿元, 养殖企业建设投资220亿元。

经过三年的建设, 到2012年, 我省畜牧业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基本实现畜牧业产业化, 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由2009年的53%提高到70%, 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由2009年的30%提高到50%。在畜牧业各产业中, 培育1~3个全国知名并对全省产业发展发挥引领作用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全省畜牧业养殖及加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 年利税500亿元, 实现社会就业400万人, 产业工人年人均收入2万元。

三、2010年重点建设内容

(一) 发展畜牧业加工企业。

新建和扩建规模以上畜牧业加工企业200个。其中, 建设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40个, 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以上的骨干型畜牧企业集团10个, 引进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饲料企业20个, 组建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兽药企业5个。

(二) 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业。

建设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3000个。其中建设投资2000万元以上大型畜禽养殖企业300个。

(三) 推进企业重组或联合。

积极引导一批饲料兽药企业通过整合、扩建, 向产业化集团方向发展。

四、政策扶持

(一) 资金扶持。

2010~2012年, 省筹措省以上资金15.5亿元, 其中2010年6.5亿元, 2011~2012年每年4.5亿元, 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形式, 重点扶持畜产品加工企业、畜禽养殖基地和饲料兽药企业建设。

省具体扶持标准:

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畜产品加工企业, 予以500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

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以上的骨干型畜牧企业集团, 予以1000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

对引进资金建设畜禽养殖基地的, 每个基地予以10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

对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饲料企业, 予以100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

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兽药企业, 予以50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

对资产重组、兼并或联合前, 每个企业固定资产净值不低于5000万元, 资产重组、兼并或联合后, 公司固定资产净值不低于5亿元的企业, 予以500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

对省扶持的项目, 市、县应按省补贴标准等额配套。对其他规模的企业, 市、县应制定资金扶持政策。

对确定为当年扶持的企业, 省于下年初下达以奖代补资金。

(二) 建设用地。

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和饲料兽药企业建设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 地方政府予以减免土地出让金。

(三) 基础设施。

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饲料兽药企业水电路和环境保护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纳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范围, 优先支持, 并免缴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

五、主要措施

(一) 高度重视。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畜牧业产业化建设工作, 要将其纳入到工作日程, 列为政府目标考核内容。要明确责任, 抓好落实。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 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要成立专门组织, 下大力气开展好畜牧产业化项目建设招商工作。要积极组织、广泛宣传招商政策、区域优势和有利条件, 要让更多的企业家了解我省畜牧业发展情况, 邀请更多的知名企业来我省参观、考察、投资和兼并或重组现有中小企业。一要吸引境外投资, 建设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二要紧紧抓住我国畜牧产业区域布局调整的有力时机, 积极争取京、津、沪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畜牧产业资本到我省投资建场, 解决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畜牧业有钱没地的困惑;三要吸引省内城市资本, 投资畜牧产业;四要引导农村资金投入畜牧业产业化, 建设大型养殖基地。

(三) 积极推进畜牧产业企业重组, 建设畜牧业产业集群。

积极鼓励和支持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饲料兽药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兼并或联合, 组建股份合作制集团公司, 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链条, 提高企业市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建设以沈北新区乳业, 瓦房店、台安、开原和大洼县 (市) 肉禽, 灯塔、阜蒙和昌图县 (市) 生猪, 凌源市肉牛加工等产业集群为重点, 集中力量, 重点突破, 建设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在省内带动畜牧业发展中发挥骨干作用的产业集群。

(四) 强力推进畜牧优势主导产业建设。

把畜牧业对外开放与畜牧业“一县一业”建设紧密结合, 以龙头企业项目建设为切入点, 充分利用优势, 坚持畜禽养殖, 饲料、兽药、畜产品加工, 流通服务三个产业协调发展原则, 选择产业区域特色明显、发展基础好、产业化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的畜牧产业, 建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大畜牧产业。

(五) 大力发展产业化组织。

发展畜牧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积极鼓励和支持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和饲料兽药企业组建合作社。以示范社建设为重点, 加强合作社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规范管理, 提高生产的组织化水平, 重点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新型畜牧业产业化运营模式, 提高畜牧业产业化水平。

(六) 强化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畜禽良种工程建设工作力度, 建设全国一流的良种繁育体系, 保障畜牧业发展种源供给。二是推进饲料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引导饲料企业增加产能, 提高生产水平, 满足供给, 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及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大力开展动物保护工程, 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 积极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与评估工作, 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辽宁省畜牧业 篇4

总的来看, 共性原因:一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 特别是2010年上半年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 养殖者亏损严重。在这次市场波动中, 一批养殖户因资金、管理等多方面原因被淘汰出局, 畜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改观。二是近阶段饲料成本上涨。其中玉米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为了应对原料涨价, 饲料企业不得不提高饲料价格, 饲料成本提高, 对畜产品价格也起到了带动作用。三是6~8月份我国南方多省区遭遇暴雨洪涝灾害, 受灾严重, 高温高湿导致畜禽疾病比较严重, 导致畜禽, 尤其是仔畜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致使南方畜禽价格普遍回升, 畜产品南运量增大。四是随着近几年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 节日和平时的畜产品需求差异越来越小, 节后的需求并不比节前少很多, 而又由于节前畜禽集中出栏, 节后市场供应便会减少, 同时屠宰企业开始补库, 畜禽需求增加, 畜禽收购价格被抬高。五是节后畜禽价格持续上涨, 再加上秋冬季节是肉类消费的旺季, 养殖场 (户) 更加期待后市, 压栏惜售的心理增强, 进而推动畜产品价格上涨。

具体来看, 生猪价格的回升亦受国家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影响, 针对生猪价格下滑、养殖者亏损的现状, 商务部先后多次启动冻猪肉收储行动, 有效改变了市场供求关系;鸡蛋价格上涨主要受蛋鸡存栏量下降和供应减少影响, 由于2010年春季鸡蛋价格相对较低、养殖户补栏积极性较差, 致使第三季度蛋鸡存栏量下降, 并且夏季气温较高, 蛋鸡产蛋率下降, 供应有限;肉鸡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辽宁省肉鸡屠宰加工企业规模和数量有所增加, 而商品肉鸡存栏量有所降低, 导致肉鸡出栏量相对紧张, 屠宰加工企业为“吃饱”而提高收购价格;肉羊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饮食观念的转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 由过去以猪鸡肉为主, 逐步向牛羊肉方面转变, 而绒山羊饲养方式主要以放牧为主, 辅以补饲玉米和豆饼, 几乎不喂饲料添加剂, 从食品安全角度更受消费者的欢迎;当前羊绒价格上涨的原因, 主要是近几年羊价过于低下, 饲养户大量减少饲养量, 从而导致羊绒的产量下降, 这样在羊绒商贩的心理上造成绒价上涨的预期, 从而导致羊绒价格的上涨。

畜产品价格上涨, 对于已经在困苦中挣扎了一段时间的养殖者来说自然是好消息, 但畜产品价格上涨, 市场形势看好, 是否就意味着畜牧业发展可以盲目扩张呢?其实不然, 这次畜产品价格上涨总体属于恢复性上涨, 是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正常的阶段性调整, 虽然存在一定的发展时机, 但是必须看到, 现在发展也面临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不能存在投机侥幸心理, 简单根据当前市场行情进行“赌博”性扩大生产, 往往存在巨大风险。拿生猪来说, 虽然价格回升到一定水平, 但在价格上涨的同时, 仔猪、种猪、饲料等饲养成本价格也已经上涨, 再发展特别是大规模发展, 必然会大大增加投入, 存在一定的风险。近日商务部下发《关于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地商务部门积极做好相关工作。《通知》强调, 要积极组织货源。建立健全猪肉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地方储备制度, 增加储备品种, 扩大储备规模。

显然, 当前畜禽市场虽然存在一定波动, 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 价格“大起大落”的时代将逐渐远去, 畜禽生产者应着眼于稳定合理发展, 不能盲目追求规模, 而应在追求产品质量、品牌和附加值上下功夫, 提高畜禽生产标准化, 进而长期稳定的提高经济效益。新养殖场 (户) 则更应当慎重, 应以逐渐扩大规模, 积累丰富经验为宜。

二是门槛问题。近几年畜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已经与传统意义的养殖业截然不同。不仅表现在良种率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等方面, 更重要的是现代畜牧业生产对从业者有了更高的要求。资金投入要大、技术管理要先进、疫病防控要科学、粪污处理要环保等, 这些要求对于一般人员来说是一道“坎”。因此, 虽然市场形势看好, 养殖业开始挣钱, 但能否干得了这一行, 是否有能力干好, 还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慎重斟酌。

三是标准化问题。标准化生产是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 也是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实施品质畜牧业战略的主要载体。养殖户在发展中, 不能再走起点低、管理散、投入少、规模小的“老套”饲养模式。辽宁省新建的一些现代化肉鸡养殖标准化鸡舍, 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标准化生产, 一个鸡舍每年可出栏优质肉鸡10万只, 每个鸡舍投资50多万元, 一个基地就需要投资五六百万元。这虽然还不是全部, 但却代表了今后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辽宁省畜牧业 篇5

1 辽宁省畜牧业生产统计数据来源及相关工作机构

目前, 除辽宁省畜牧兽医局 (以下简称省畜牧局)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对畜牧业生产进行行业内部统计外, 还有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 (以下简称省调查队) 和辽宁省统计局 (以下简称省统计局) 两个部门对全省畜牧生产及发展情况进行统计。

近年来, 省畜牧局一直高度重视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2008年3月, 专门成立辽宁省动物卫生监测预警中心, 全面承担全省畜牧行业统计监测和分析预警工作的组织和实施。主要统计内容包括畜禽饲养业、畜产品加工业、饲料 (草) 业和兽药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业务的数量、产值及增加值, 除畜禽数量、产品产量等指标与政府统计部门相重复外, 还包含很多畜牧部门专业统计和基本情况统计。根据需要, 分别采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等多种统计调查方法, 其统计数据多用于行业主管部门内部参考及指导下级部门工作。

省调查队于2008年成立畜牧业调查处, 负责主要畜禽监测调查工作, 主要包括猪、牛、羊、禽等的数量及产品产量。对规模饲养户和畜禽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全数调查, 对规模饲养户以外的散养户实行抽样调查, 调查后对全省散养户数据进行推算并加上规模户和生产经营单位数据, 得出全省总体情况。省调查队将汇总结果直接上报国家统计局, 经国家统计局评估确认后反馈我省, 作为政府统计部门核定的全省畜牧业主要畜禽品种生产数据。

省统计局下设农村处, 对省内农林牧渔业生产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其中, 涉及畜牧业方面主要统计全省除猪、牛、羊、禽外的其他畜禽生产情况, 分市、县畜牧业生产情况及全省畜牧业产值、增加值情况。生产情况数据, 包括数量和产品产量等, 主要采用全面调查方法取得。其中, 其他畜禽生产情况数据上报国家统计局, 经评估确认后反馈, 作为政府统计部门核定的全省其他畜禽品种生产数据;省内各市、县统计部门上报的畜牧业生产数据经省统计局评估核定后作为政府统计部门数据公开使用。全省畜牧业产值、增加值数据运用国家统计局反馈的核定生产数据计算得出, 报国家统计局评估后反馈, 作为全省核定数据。

2 畜牧业统计数据存在差异及原因分析

目前, 三部门间统计数据存在差异, 主要表现为省畜牧局、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与省调查队推算、国家统计局反馈的数据存在较大差距, 分市、县统计数据不能与全省总体数据很好衔接等。例如, 2011年3季度, 省畜牧局统计的全省猪肉产量160.2万吨, 同比下降1.0%;禽肉产量82.0万吨, 同比增长5.0%;奶类产量88.1万吨, 同比增长10.0%。而经国家统计局反馈的辽宁省数据为猪肉产量156.0万吨, 同比下降3.6%;禽肉产量75.8万吨, 同比下降3.0%;牛奶产量83.9万吨, 同比增长4.7%。造成数据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2.1 统计方法不同

省畜牧局采用多种统计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后, 形成业务数据。除进行全面调查外, 还对生猪等主要畜禽品种进行抽样调查, 通过月度的定点监测来测算全省生产形势。同时, 还运用重金开发的辽宁省畜禽分布定位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调度指挥系统 (以下简称定位系统) 进行分析校正。该系统采用分户统计、实名制录入的方法, 实现可追溯、可查询, 每季度由村防疫员结合防疫工作定时入户统计, 由乡镇区域所专门人员将数据录入系统。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来自于全面调查和层层上报汇总, 而省调查队采用对规模户和生产经营单位全数统计后与散养户方面抽样调查、推算总体的数据相加得出。由于方法不同, 在对规模场户调查中出入很大。省调查队在对生产经营单位、规模饲养户全数统计时, 是以上年年底建立的调查名录库为基础开展的, 名录库仅在每年年底更新一次。而从生产周期看, 年末正是生猪、肉牛、肉禽等畜禽品种集中出栏的高峰期, 此时存栏数量相对较低, 这就造成省调查队在统计时, 许多规模户没有纳入统计范围, 规模户生产数量被明显低估。

统计方法的不同造成了各部门所得数据存在差异, 目前省畜牧局与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相差较小, 而又都大于省调查队推算的数据, 而国家统计局反馈的数据比省调查队上报数更低。国家统计局认定省调查队推算上报后经过评估核定的数据为法定数据, 而不要求省统计局上报全面调查数据, 但要求其公开对外使用。这又造成了市、县汇总数据远远大于全省总体数据, 两方面无法衔接。

2.2 工作基础不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定, 禁止在人口集中区域等地区建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因此, 目前辽宁省养殖小区 (即规模场、户) 均远离村屯, 地处偏远。畜牧部门村级统计人员由村防疫员担任, 动物防疫、检疫等职责要求其所管辖的饲养场 (户) 无论多远都必须定期走访, 随时掌握畜禽饲养情况, 为保证村防疫员切实履行岗位职责, 规定每年补助最少不低于3 000元。而政府统计部门村级数据调查员多由村会计担任, 虽然对村内饲养情况有所了解工作, 但对远离村屯的饲养场 (户) 调查却存在相当困难, 加之统计补助标准较低, 统计工作积极性不高, 难以做到应统尽统, 在省畜牧局与省调查队联合开展统计数据核查时规模场、户漏统问题比较突出。

2.3 缺少有效沟通

畜牧部门由村防疫员采集数据后上报给乡镇区域性动物卫生监督所, 而政府统计部门则是村会计采集数据后上报给乡镇统计助理, 然后再各自上报主管部门, 期间缺少有效沟通。致使三方数据出现偏差, 且越向上层汇总差距越大。

3 对畜牧业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畜牧部门要切实做好行业统计工作

当前, 在保证全面调查数据准确的基础上, 重点强化抽样调查和定位系统的辅助和矫正功能。要积极适应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标准化规模养殖占主体的特点, 加强定位系统中规模户动态生产数据监测;同时, 加大投入, 完善省级生猪监测体系建设, 扩大监测点, 重点加强规模化养殖企业的监测, 定期开展专家会商;进一步加大对定点监测和定位系统的数据核查力度, 确保数据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3.2 全面强化行业统计部门与政府统计部门主动沟通意识

各级行业主管部门都应及时、主动地将所掌握的行业信息与政府统计部门进行充分沟通, 并提供相关数据来源依据。要特别重视从数据源头上解决问题, 村级动物防疫人员, 对本辖区的养殖情况十分了解, 应多与政府统计部门的村级采集人员保持联系, 自下而上做好统计数据的衔接工作。

3.3 建立部门间统计数据定期会商机制

目前, 省畜牧局与省调查队和省统计局已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 每季度至少与其就全省畜牧业生产情况进行一次会商。今后, 全省各市、县畜牧兽医局也应同本级政府统计部门建立、完善定期会商机制, 形成固定的沟通渠道, 及时向政府统计部门反映业务部门的意见。

3.4 建立多部门联合数据评估制度

辽宁畜牧业铸就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篇6

第一, 畜牧业地位明显提升。预计2010年全省畜牧业产值1 250亿元, 占农业产值比重有望达到45%。其中, 全省44个涉农县 (市、区) 中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的县 (市、区) 有33个。畜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上的作用进一步增强。预计2010年畜牧业人均纯收入1 000元, 同比增长14.3%, 远远高于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水平。

第二, 产业升级全面增速。辽宁省围绕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以畜牧业小区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 畜牧业产业化建设成效显著。一是以畜牧业小区为代表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到2010年末, 全省已建成畜牧业小区12 000个, 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 畜牧业小区生产的肉蛋奶占全省总量的65%, 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二是以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拉动产业化发展效果明显。到2010年末, 辽宁省畜产品加工企业近286家, 实际加工量500万吨, 占全省畜产品总量的60%以上。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近175万吨, 占畜产品加工总量的35%。全省龙头企业带基地和农户发展模式达到40%以上, 其中肉鸡企业超过80%。

第三, 畜产品安全供给能力大大提高。以畜牧业小区为代表的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快速推进, 有效提升了畜产品的安全供给能力, 形成了长期稳定的畜产品产能, 对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8年以来, 全省以生猪、蛋鸡、肉鸡、肉牛、肉羊等主要畜产品供给品种为重点, 以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 组织实施畜牧业小区建设工程, 使畜牧业稳定产能增长了15%以上。3年来, 全省共新建生猪养殖小区5 021个, 新增养殖能力500万头;蛋鸡小区1 326个, 新增养殖能力6 600万只;肉鸡小区1 229个, 新增养殖能力6 100万只;肉牛 (羊) 小区3 243个, 新增养殖能力120万头 (只) 。

第四, 驾驭市场能力显著增强。畜牧行业产销形势宏观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应用, 在发挥行业部门指导生产优势, 引导养殖户规避市场波动风险, 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在2009年11月及2010年3月初和3月末对生猪产销形势的提前预警, 对于生产者预判市场形势、提前调整存栏结构、规避今年上半年在生猪严重亏损发挥了重点作用。2010年上半年, 全省养猪户每出栏一头肥猪比全国少亏损约40元, 6月份第4周, 全省生猪价格率先在全国反弹。这虽然与全省生猪产业化水平高的因素密不可分, 更重要的是及时预警发挥的作用。

预计2010年全省肉类产量435万吨, 居全国第7位;蛋类产量286万吨, 居全国第4位;奶类产量130万吨, 居全国第8位;畜牧业产值1 250亿元, 居全国第6位;农村劳动力人均畜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

辽宁省畜牧业 篇7

过去五年, 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对畜牧业发展关注程度最高的五年。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将畜牧产业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草原建设四项重点畜牧兽医工作写入1号文件和省政府工作报告, 并纳入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省以上财政部门对畜牧业投入达33亿元, 是“十五”期间投入的5.3倍。

过去五年, 是辽宁畜牧业史上最辉煌的五年———在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历史进程中, 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积极探索, 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 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刚刚开始的“十二五”, 辽宁省畜牧兽医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实施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工程、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畜产品有效供给、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为重点, 突出产业特色, 发挥区域优势, 加强政策支持、科技支撑、机制创新, 全面提高畜牧产业发展水平, 把我省建设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和全国主要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意义重大: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 是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水平, 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举措;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 是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 就是让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地区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通过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的示范引导, 使更多的地区乃至全省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十二五”期间, 辽宁省畜牧兽医工作总体目标:到2015年, 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5%以上, 产业化率达到60%以上, 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 畜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提高并逐步实现动物疫病扑灭和净化, 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9%以上, 商品饲料使用率达到85%以上,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覆盖率达到“两个百分之百”, 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无公害畜产品认证比例达到70%以上, 畜牧业综合生产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十二五”期间, 辽宁省畜牧兽医工作基本要求:

———确保畜产品有效供给。“十二五”期间, 全省将以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为主要任务, 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切入点, 确保“两个不低于”的增速。力争到2015年末, 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30万吨、316万吨、174万吨, 分别比2010年增长30.2%、14.5%、34.9%;畜牧业产值2 013亿元, 增加值950亿元, 分别比2010年增长61%、88.1%;畜产品加工业产值2 500亿元, 增加值1 380亿元, 分别比2010年增长66.7%、98.6%。

———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省、市、县三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兽医实验室和疫情测报站建设, 保证其工作能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进一步加强全省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不断强化动物免疫、监测、检疫和监督工作, 确保具备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及时发现、果断处置、完全控制的应急能力。稳步降低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 启动1~2种重大动物疫病扑灭计划 (重点是蓝耳病和禽流感) , 消灭1~2种动物疫病 (重点是马传贫和布病) , 以乳用、种用动物为重点稳步推动免疫标识佩戴和信息上传工作。

———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安全突发事件。提高兽药、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能力、监测预警能力, 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实现畜产品安全监管覆盖率的“两个百分之百”。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工程, 完善省、市、县三级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功能。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工程, 健全省、市、县、乡四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实施畜产品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 加强源头治理。加大无公害推进力度, 力争到2015年全省无公害产品认证比例达到70%以上。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建设工程, 基本实现主要畜产品生产过程可控制、质量可追溯。实施饲料兽药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进一步提高饲料兽药质量安全水平。

———确保草原生态建设有序进行。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 积极开展辽西北沙化草原生态恢复, 改善辽西北生态环境, 阻止科尔沁沙地南侵, 推进生态辽宁建设。

“十二五”期间, 辽宁省畜牧兽医工作主要任务:

———稳定一个区域。继续推进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与评估工作, 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 完善实验室、隔离场、无害化处理场等硬件设施, 规范各项工作, 努力为全省通过免疫无口蹄疫区国家评估创造条件。强化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猪瘟等疫病区建设, 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无规定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完善运行机制, 提高监管能力。争取把辽宁建设成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无疫区, 不发生像“三聚氰胺”那样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区。

——实现一个转变。实现畜牧业发展方式由千家万户为供给主体向以畜产品加工企业和标准化规模养殖一体化为供给主体的根本性转变。“十二五”期间, 要整合现有政策资源, 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 强力推进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 培育产业集群, 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产品安全化、环境整洁化”的要求, 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到2015年, 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比重达到50%以上。

———争创一个品牌。实施辽育白牛产业开发, 形成年销售额超百亿的中、高档品牌肉牛产业。计划到2015年, 全省年出栏辽育白牛育肥牛50万头, 屠宰加工企业实现中, 高档辽育白牛品牌产品销售额150亿元。带动25万个母牛和育肥牛饲养户, 实现户均增效1万元。拉动全省肉牛出栏年递增15%以上。借鉴辽育白牛的培育和开发工作经验, 以培育“辽宁长白、大白、杜洛克”为重点, 加强地方品种保护、新品种选育工作, 建立现代良种繁育体系, 在适当时期做好开发工作, 通过品牌带动大力发展现代种业。

——建设一条阻沙带。继续开展辽西北地区沙化、退化、荒漠化草原治理, 促进草原生态恢复, 积极做好草原火灾、鼠虫害防控工作, 确保全省草原生态安全。认真宣传贯彻《草原法》, 大力推进已垦草原的退垦还草进程, 加快辽西北地区草原生态建设, 争取形成一条东起康平、西至凌源、环科尔沁沙地南缘的网状草原阻沙带, 遏制草原沙化、退化、荒漠化, 使辽西北草原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辽宁省畜牧业 篇8

1畜牧养殖业保险对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1畜牧养殖业保险是国家建立的一种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畜牧养殖业保险等农业保险是对农业灾害的救助由政府直接管理转变为在政府引导下的市场运作的新型救灾机制,是关系国计民生和食品安全的国家战略。新中国成立后,借鉴前苏联的经验,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牲畜保险业务。2007年我国开始全面实行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并逐步扩大到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牦牛、藏系羊五个中央补贴品种。

1.2畜牧养殖业保险是提高养殖业从业者抵御风险能能力力、促进畜牧产业发展的需要随着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的变化,新形势下,养殖业从业者面临的各种风险也随之加大,迫切需要保险补偿机制发挥作用,促进养殖业再生产能力的恢复,增强养殖业的抗风险能力[2]。因此,大力推进畜牧养殖业保险,对提高畜牧养殖业防灾减灾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3畜牧养殖业保险是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的助推器畜牧养殖业保险对辽宁省的动物防疫监督工作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推动保险能够促进免疫工作的开展,提高标识的佩戴率,及时、准确掌握疫病动态和牲畜死亡率,彻底解决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难题,提升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服务能力。

1.4畜牧养殖业保险是保障畜产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的需要畜产品生产是畜产品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由于牲畜生产周期长、饲养成本高、养殖风险大、生产缺乏有效的信息指导,畜产品生产始终面临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两大挑战。在没有保险的情况下,养殖户通常以自己的积累承担养殖损失,部分养殖户为了减少损失和利益,不按规定处理病死牲畜[3]。通过开展畜牧养殖业保险,相关部门能够有效监控畜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将病死动物无害处理与保险理赔实行无缝对接,彻底切断了贩卖、加工病死动物的产业链和动物疫病扩散的传播链,提高了畜产品的质量,让消费者真正吃上“放心肉”。

2辽宁省畜牧养殖业保险的发展形势和特点

2.1开展畜牧养殖业保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5年畜牧养殖业保险工作在辽宁省全面开展,目前已经覆盖90多个涉农县市区。在各级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在畜牧、财政和保监部门的共同推进下,通过各保险经办机构积极运作,各相关基层防疫人员的大力协办,取得了可喜局面。从宣传发动到承保理赔,各项工作都在合规开展、有序进行,中央的惠农好政策,已经在众多养殖户开花结果。养殖业保险这项工作,已经深受养殖户的欢迎。

截至2015年末全省畜牧养殖业保险,已累计承保870万头牲畜,保险品种包括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和梅花鹿,共对48万头投保死亡牲畜进行了理赔和无害化处理,为养殖户赔付资金近2亿元。保障了广大养殖户的利益,提高了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解除了后顾之忧。全省保险赔付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严格投保标准,化解了道德风险,做好了各级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落实好了国家的惠民政策。

2.2积极探索畜牧养殖业保险工作模式,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按照各级政府组织引导,畜牧、财政、保监等部门共同推进,保险承办机构市场运作,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全力协办的工作模式。全省各部门积极宣传、引导、组织养殖户参加养殖业保险,调动广大养殖户的投保积极性。保险工作中实行惠农政策公开、承保情况公开、理赔结果公开、服务标准公开、监管要求公开和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的“五公开、三到户”保险服务模式。在开展保险工作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建立了保险工作长效运行机制。

2.3创新性的建立了“防疫+保险”的工作机制,取得全国关注“防疫+保险”机制就是防疫和保险两个部门密切合作、相互支持,防疫和保险两项工作协同推进、共同发展,实现“防疫保障保险,保险助推防疫”的工作目标,防疫保障保险赔付率在合理范围、防疫保障据实投保、防疫保障保险覆盖面,有效化解投保和理赔中的道德风险;保险助推免疫与耳标佩带、保险助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保险助推疫情监测与处置、保险助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能力提升、保险最终助推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辽宁省“防疫+保险”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养殖户高度认可。

2.4保险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全省在做好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三个中央补贴保险品种的同时,结合广大养殖户的需求和辽宁省畜牧业地方特色,积极探索新的保险品种。将梅花鹿保险首次列入由地方财政提供保费补贴的保险新品种,得到中国保监会的认可和称赞。开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和绒山羊保险等险种的调研,并准备试时开展试点。

3畜牧养殖业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3.1保险险种较少,保险责任范围和条款需要进一步完善畜牧养殖业是高风险性行业,具有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损失大等特点[4]。虽然已开展了3个中央补贴品种和1个地方补贴的新险种,但保险的深度和广度需进一步扩大。从生猪产业保险来看,目前仅仅实施了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种公猪、仔猪均未被列入。当前开展的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实质上是自然及疫病险,不包括市场风险[5]。当畜产品的价格大起大落危害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时,缺乏相应的市场险种,来平抑行业发展的风险[6]。

3.2道德风险防范难道德风险是农业保险中需要防范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产生道德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信息不对称、监督成本高和利益驱动,畜牧养殖业保险也存在道德风险防范难度大的问题。投保养殖户受利益驱动对据实投保和为牲畜佩戴保险标的(耳标)不积极积,理赔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和容易受利益驱动都增加了保险牲畜损失的可能性,加大了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因为保险费率没有包括由道德风险增加的损失成本,导致保险公司赔付率增高,甚至赔付超过保费,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保险无法开展。

3.3畜牧养殖业保险的发展面临专业人员缺乏、技术薄弱的矛盾畜牧养殖业风险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了保险经营技术的特殊要求,而发展技术的关键又是人才。受养殖条件和水平差异,导致各地区、各险种的风险水平不同,如何精确厘定各险种的保险费率,需要既了解养殖技术又熟悉保险精算的专业人员解决。同时,在保险的投保查验和查勘定损时也需要专业的保险人员。而当前整个保险行业的畜牧养殖业保险人员稀少、优秀的基层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保险人才的缺乏难以适应畜牧养殖保险发展的技术要求。

4下一步工作措施和建议

4.1加强协调、强化社会责任畜牧养殖业保险品种较多、涉及面广、组织难度大,需要各部门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合力,协同推进。各部门要以服务现代畜牧业发展为出发点,制定支持畜牧养殖业保险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投保养殖户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完善保险保障体系。同时,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保险机构的服务质量,实现保险服务体系和网络全覆盖。

4.2加快改革创新、扩大保险范围进一步用好中央惠农政策,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满足畜牧养殖业差异化的保险需求。鼓励、支持保险机构结合当地畜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扩大畜牧业保险范围。推动新险种业务的开展,调动多方力量共同投入,增强畜牧养殖业的抗风险能力。

4.3强化道德风险管控严格按程序和标准进行投保、查勘、理赔,化解道德风险,严格实行投保“三确认”、查勘“三到场”、理赔“三统一”的工作原则。投保“三确认”即村防疫员确认免疫卡和标识、保险机构人员确认适保牲畜数量、养殖户确认保单填写;查勘“三到场”,即村防疫员、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和保险经办机构人员到场开展牲畜死因鉴定,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监督,现场取证、定损和收集理赔资料;理赔“三统一”,即理赔结果要经过保险经办机构、畜牧部门和投保户三方统一确认。同时,探索电子保险标的等新技术,解决保险标的挂标、掉标和补标问题。

摘要:畜牧养殖业保险作为农业政策性保险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惠农政策,也是近几年来辽宁省积极推进的一项新工作。本文介绍了畜牧养殖业保险对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了辽宁省保险工作开展形势和取得的成绩,对下一步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深入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畜牧业,养殖业,保险,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德胜.关于创新畜牧业金融保险等惠农政策的思考[J].中国畜牧杂志,2014,16:54-57.

[2]巴特尔.大力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促进新疆畜牧产业又好又快发展[J].新疆畜牧业,2011,8:4-7.

[3]朱阳,王尔大,谢凤杰.影响养殖户购买政策性畜牧业保险决策因素的实证分析——以辽宁省盘锦市为例[J].科技与管理,2011,5:5-9.

[4]刘家平,何京明,何玉新,等.畜牧业保险为现代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J].新疆畜牧业,2012,8:9-11.

[5]李利富,李世坤,鲍训典,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在畜牧生产中的实施应用[J].浙江畜牧兽医,2010,2:42.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下一篇:儿童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