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奶牛业发展

2024-08-06

辽宁省奶牛业发展(精选3篇)

辽宁省奶牛业发展 篇1

2012年上半年, 辽宁省奶牛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奶牛存栏、奶牛规模化饲养比例、牛奶产量及奶牛价格等都出现一定幅度提高。同时, 奶牛生产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原料奶收购价格提高的幅度不大, 而奶牛饲养成本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比于2011年同期, 奶牛饲养效益增幅明显下降, 但总体饲养效益水平仍比较理想。

1 上半年奶牛生产形势分析

1.1 上半年奶牛生产总体情况

6月末, 全省奶牛存栏39.6万头, 同比增长8.6%。奶产量达到49.6万吨, 同比增长9%,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产能在上半年得到有效释放, 全省累计建成配套设施完善、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 978个, 存栏奶牛30万头, 全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接近80%。

1.2 原料奶价格

同比来看, 上半年全省原料奶价格涨幅有所下降, 但原料奶价格继续保持上涨的态势, 出现了小幅度提高, 在1季度后期, 原料奶价格达到了3.5元/kg, 再创历史新高, 较2011年末每千克上涨0.1元左右, 相比于2009年最低时的2.22元/kg, 累计上涨幅度达57.7%。进入二季度中后期, 受天气影响, 有些地区原料奶价格有所回落, 下降幅度可达每千克0.2元左右, 全省平均价格也下降0.1元左右。

1.3 乳制品价格

上半年, 全省乳制品价格进一步提高, 乳品企业为了应对经营成本的不断攀升, 提高产品终端价格, 不断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乳制品的总体价格水平, 提高幅度明显超过了原料奶的涨价幅度。4月份, 网络媒体炒作的“老酸奶事件”曾一度影响了乳制品的价格结构, 酸奶命运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牵连, 但因此催生的家庭自制酸奶潮流却也让纯牛奶火了起来, 之后, 虽然该事件很快得到平息, 但对乳制品消费市场的影响仍旧不可忽视, 另外, 连续上涨的乳制品价格已经逐渐影响了中低收入人群的乳品消费, 一定程度上对乳制品价格的持续上涨起到了抑制作用。

1.4 奶牛价格

上半年, 全省奶牛价格提高非常明显, 特别是成年母牛价格, 至6月末, 成年母牛价格平均可达12 000左右, 同比提高了近3 000元, 较去年年末也可提高2 000元, 提高幅度达到了20%。这其中有奶牛养殖回暖和物价上涨因素影响, 而更为重要的因素是来源于肉牛价格大幅度提高的拉动。至6月末, 全省肉牛毛斤价格达到10元, 提高幅度约15.4%, 肉牛价格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现这样大的涨幅是很少见的, 所以以产肉作为保障, 使成年母牛和大育成牛的价格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犊牛受胚育成本较高影响, 价格上涨幅度较前二者略差, 平均在2 000元左右。

1.5 饲养成本

上半年, 全省奶牛饲养成本增加较为明显。在饲料、劳动力、疫病防治和日常生活支出方面都有所增加, 特别是前二项, 上半年, 受玉米等大宗原料价格上涨影响, 奶牛成品饲料价格出现了多次上涨;在劳动力方面, 不仅雇工价格提高, 让养殖场主头痛的还有能胜任奶牛现场工作的工人越来越不好找。综合来看, 每头牛每月增加饲养成本大约为100元。

1.6 饲养效益

在奶价、牛价和饲养成本不同幅度的提高背景下, 不同的结构的牛场的饲养效益也会有很大差别, 总体来看, 规模场和大的奶牛小区来说, 每头牛年均饲养效益仍可达4 000~5 000元, 全省平均来看, 每头牛年均饲养效益在3 500元左右。

2 下半年奶牛生产形势预测

2.1对散户和规模小的小区来说, 由于其原料奶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他们既要承受饲养成本的增加, 还要接受毛收入的下降, 饲养效益已经很有限, 他们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缩小, 规模饲养比例还会提高。

2.2上半年, 辽宁辉山控股集团与瑞士著名婴幼儿营养品企业英雄集团合资的英雄辉山 (沈阳) 营养品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成, 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年产8万吨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如果该产业链能有效运行, 将进一步提高辽宁省原料奶的需求, 对全省奶牛养殖的发展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辽宁省奶牛业发展 篇2

为了加快我区奶牛养殖业发展步伐,更好地发挥畜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宿城区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把发展奶牛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采取落实资金启动、强化科技支撑、推进适度规模、建立标准化健康养殖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奶牛产业的发展,对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跨越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一、奶牛养殖现状

目前全区共有奶牛养殖场4家(包括宿迁市鸿兴生态奶业有限公司,目前已划入洋河新城),奶户106户,奶牛存栏6574头。(宿迁市锡玉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葛明,目前奶牛存栏量1395头,日产鲜奶6.5吨;宿迁市鸿山生态奶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邹志明,目前奶牛存栏量2987头,日产鲜奶22吨;宿迁市长安牧场,负责人朱宏,目前奶牛存栏量1058头,日产鲜奶8吨;宿迁市鸿兴生态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沈正旺,目前奶牛存栏量1134头,日产鲜奶9吨,该养殖场目前划入洋河新城)。全区目前日产奶量达到45.5吨。到2012年底,全区奶牛存栏量达到0.79

万头以上,年产鲜奶1.995万吨以上,奶牛养殖业产值1.3965亿元,奶农年人均收入1.9万元。

二、补贴政策落实情况

为保障我区奶业持续、健康发展,调动奶农养殖积极性,区财政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奶业发展的意见》(宿政发【2010】151号)文件精神,对照补贴政策及时兑现补贴资金。截止目前共计补贴奶牛4201头,补贴资金307.208万元。其中:宿迁市锡玉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2008年补贴500头×1000元/头×0.7=35万元,2009年补贴285×1000元/头×0.7=19.95万元;宿迁市鸿山生态奶业发展有限公司2009年补贴1259头×1100元/头×0.7=96.943万元,2010年补贴1015头×1100元/头×0.7=78.155万元;宿迁市长安牧场2010年补贴745头×1000元/头×0.7=52.15万元;宿迁市鸿兴生态奶业发展有限公司2010年补贴397头×900元/头×0.7=25.011万元。

三、产业布局

根据资源条件、奶业生产现状、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实施重点区域的发展,选择远离市区,距离成子湖及主要河道为5公里以外,距村庄、交通干道、屠宰场1公里以外,且农业基础较好的陈中路、洋郑路两侧重点建设规模奶牛养殖场,以陈集、屠园、中扬、仓集、郑楼等乡镇重点建设奶业基地,陈集重点布局在陈集村;屠园重点布局在谢庄村;

中扬重点布局在程庄村、南张圩村;仓集重点布局在闸圩村、罗庄村等;郑楼重点布局在郑楼居委会、古城居委会。

四、发展重点

(一)提升牛群数量。陈集镇在促进鸿山奶业自繁扩量的同时,在布局区域内新建1个存栏1500头以上奶牛场,屠园乡谢庄村自繁扩量达1000头以上奶牛,在中扬镇在长安牧场基础上实施二期扩建工程,或在周边扩建新场,新增存栏奶牛2000头以上,在仓集镇闸圩或罗庄村新建1个存栏奶牛12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郑楼镇郑楼居委会或古城居委会新建1个存栏奶牛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

(二)实施奶源基地建设,提高奶牛单产水平。以陈集、屠园、中扬、仓集、郑楼为重点,大力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增加奶牛头数,特别是高产荷斯坦奶牛数量,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加快实现养殖场内的防疫、饲料供应、机械化挤奶、科技服务一体化,实行农民居住和养殖场相分离,全面实现机械化挤奶,从而确保奶产品质量。

(三)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为保护环境,凡存栏5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均建设牛粪处理工程,实施奶牛养殖基地沼气能源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其中:宿迁市鸿山生态奶业有限公司在其东侧成立沃野有机肥有限公司,所产牛粪全部用于有机肥生产;宿迁市锡玉奶牛养殖合作社所产牛粪全部送至宿豫区保安

有机肥厂,生产有机肥;宿迁市长安牧场目前牛粪进行堆肥发酵还田,并且正在进行沼气工程项目建设申报。

(四)加强疫病防控,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坚持生产发展和防疫保护并重的方针,切实加强优势区域奶牛疫病防控措施。加强定期检疫和重大传染病强制免疫,特别是在春秋两季进行奶牛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的检测。经常进行牛群健康普查,构建良好生产环境。建立奶牛免疫档案。帮助奶牛养殖户实施科学的防疫措施,建立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减少奶牛疫病的发生。

五、实施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奶牛产业区建设顺利进行,成立区奶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发改、农委、财政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和有关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奶牛产业区重大问题协调。

(二)强化政策扶持

1、建立奶牛养殖补贴制度。经区农委、财政审查备案,对存栏优质奶牛在200-499头、500-999头、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包括新建或扩建的规模场),每购进1头荷斯坦等优质成年奶牛,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奶业发展的意见》(宿政发【2010】151号)文件精神,区财政在市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分别补足至900元、1000元和1100元。

2、对奶牛养殖设备进行补贴。对新建200头以上规模奶牛场,购买使用全混日粮(TMR)饲料制备机及挤储奶设备(不含手推式),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奶业发展的意见》(宿政发【2010】151号)文件精神,区财政按实际购买价格的40%给予补贴(含国家农机具补贴)。

3、对奶牛养殖基础设施进行补贴。对饲养优质成年奶牛500头以上的新建、改扩建牛舍,并配套防疫基础设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和标准挤奶厅等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的规模场,按新增牛舍面积,区财政给予每平方米50元补贴。

4、积极推进奶牛保险工作。将奶牛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建立奶牛重大疫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政策性保险制度,区政府和保险经营机构进行联办共保,政府和保险经营机构按规定比例分别承担风险。对奶牛保险的保费实行财政补贴,除省财政负担50%外,区负担25%,养殖场(户)负担25%。

5、加强奶牛养殖信贷支持。金融部门将加强对奶牛养殖农户的信贷支持,开发适应奶业的金融产品,搞好金融服务。地方政府给予适当贴息补助。

(三)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树立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的理念,引进奶业投资商和有实力的人才,实现我区奶业跨越式发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多形式地推进奶产业对外开放,大胆吸收和借鉴一切符合现代奶业发展要求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以引资、引智合作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效果。

辽宁省奶牛业发展 篇3

1 2010年生产形势分析

预计2010年全省奶牛存栏可超过36万头, 较年初增加至少3万头, 增幅9.09%, 同比增长24.57%。

1.1 奶牛存栏稳步增加

2010年辽宁省奶牛存栏增幅明显, 主要原因有: (1) 大型饲养企业的集中引进成为奶牛存栏增加的主力。据海关统计, 2010年, 辉山乳业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进口的荷斯坦和娟珊育成牛总数超过18 000头, 成为辽宁省奶牛存栏增加的绝对主力。从2月份开始, 这些外来的奶牛陆续进入在法库、义县和抚顺的各个牛场。 (2) 原有奶牛群体存栏稳定增长。通过对省内部分地区进行调查了解到, 辽宁省奶牛的存栏同样稳步提高。奶牛异常掉头现象基本消失, 奶牛远距离流转的现象鲜有发生, 多以省内流转为主, 奶牛群体基本保持稳定;同时, 经过自群扩繁, 辽宁省奶牛的存栏数量亦得到一定提高。

1.2 原料奶和乳制品价格持续上升

进入2010年不久, 辽宁省原料奶和很多奶制品价格均出现增长。首先, 全省原料奶价格在1~5月份连续5个月出现上升, 包括2009年在内, 已累计9个月提高, 累计提高幅度达到30%。3月份时, 全省原料奶平均价格在2.7元/kg左右, 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之后, 原料奶价格继续提高。进入第三季度, 原料奶价格依旧坚挺, 往年, 原料奶价格都会在此时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 2009年同期, 原料奶价格下降幅度已经很小, 而2010年则是有所上涨, 相比于第二季度, 原料奶价格可提高近10%。第四季度, 原料奶价格稳中有升, 有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 大约平均提高0.2元/kg左右, 说明原料奶仍旧是供不应求的, 尤其是优质原料奶。其次, 市面上各乳制品厂家都上调了部分产品价格, 价格上调主要集中在2010年第一季度, 有些是取消了之前的优惠、促销政策, 也相当于上调了价格。在大连, 某乳品厂家500 g鲜牛奶及巴氏奶给便利店的批发价上涨了0.2元, 250 g鲜牛奶批发价上涨了0.1元, 涨价幅度接近10%。沈阳、锦州等地的巴氏杀菌奶和酸奶价格上调0.1元。暑期当中, 个别保质期短的产品价格出现了小幅下降, 但同比降幅明显收窄, 相比于往年, 各大超市在夏季液态奶销售淡季频繁进行的价格促销不同, 2010年夏季的液态奶市场内大范围的“买五赠一”和直接的价格折扣已不多见。受原料采购、运输和生产加工等成本增加影响, 11月份以后, 一些乳制品价格再次有所提高, 主要是保质期长的产品。从2010年全年来看, 辽宁省乳制品的销售始终比较旺盛。

1.3 饲养成本增加挤压生产效益

原料奶价格的不断上调增加了奶农的收入, 估计每月每头可增加近200元的收入, 增加的幅度是非常可观的, 但由于奶牛饲养投入方面也出现了增加, 增加的收入未能全部转化为效益。饲养投入的增加主要来自饲料方面。一方面, 2010年以来, 国内玉米价格在减产、需求、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下, 呈现大幅度上涨走势。3月份开始, 玉米价格迅速上扬, 5月份, 有些地区曾一度超过了2元/kg, 虽然曾短暂回落至1.9元/kg左右, 但很快又继续上扬, 11月份开始, 受国家一系列调控措施影响, 全国玉米价格开始维稳, 但已经在高位运行。12月底, 大商所玉米收盘指数报2 289元/t, 同比上涨446元/t, 上涨24.2%, 反映出玉米现货市场价格的坚挺。另一方面, 全年豆粕价格同样出现大幅度上涨, 受进口大豆价格提高影响, 豆粕价格提高明显, 进入第三季度时, 豆粕价格已经超过3 000元/t, 之后缓慢升高, 9月末时涨价幅度骤然提高, 一度超过3 500元/t, 单季涨价幅度超过10%。另外, 包括劳动力、防疫等方面的成本亦有所增加, 导致奶牛饲养收入增加的部分不能全部转化为效益。综合以上, 奶牛的饲养效益每月每头实际增加150元左右, 年效益可达近2 000~3 000元, 相比于2009年仍有明显的提高。

1.4 奶牛饲养模式和规模饲养比例得到优化和提高

2010年, 辽宁省从政策上继续扶持规模化养殖, 主要包括对验收合格的每个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单元补助20万元, 对被评为辽宁省奶牛合作社重点社给予25万元, 普通合作社13万元的资金扶持。政策上的扶持使辽宁省规模饲养比例继续增加, 除了城市周边和偏远城镇靠零售原料奶的散养户之外, 全省散养户已越来越少。经过一年多的转变, 如千山区、沈北新区等很多地区的奶牛散养户已经基本实现了饲养方式的转变, 使牛通过流转也进入了小区。总之, 规模饲养比例得到大幅度提高, 与此相对应的是以前良莠不齐的奶站也实现了优胜劣汰, 当然, 规模饲养比例的提高所衍生的问题也需要及时纠正, 特别是奶牛进入小区以后, 小区内人和牛的管理需要加强, 奶牛饲养方式的转变也需要同步进行;而辉山、伊利等乳业集团, 越来越多地介入到了生产环节, 形成了生产、加工和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更加优化了产业链的结构, 在各项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 规模化和产业化逐渐成为奶牛饲养的主旋律。

1.5 消费者信心逐渐恢复

在经历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 辽宁省目前消费者对液态奶的消费信心逐渐恢复, 虽然2010年国内奶粉行业曝光了两件丑闻, 一个是疑似含性激素的婴儿奶粉导致婴儿性早熟, 另一个是2008年封存的三聚氰胺超标奶粉或其制品在全国各地不断被发现, 但对辽宁省消费者总体影响不大, 主要表现在辽宁省各系列液态奶销售的持续火爆。分析主要原因得益于辽宁省原料奶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在各级政府、奶牛饲养者和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共同努力下, 已经从源头上保证了原料奶的质量。

2 2011年生产形势预测

2.1 饲养效益

从饲养效益来看, 2011年辽宁省奶牛饲养效益应该会维持2010年的水平, 可能出现小幅度上扬;同时, 由于液态奶市场需求旺盛, 预计原料奶价格会有小幅度上升, 但由于原料奶价格的提高有可能会促进奶粉进口量的大幅度提高, 进而挤压国内奶粉生产空间, 因此, 原料奶价格上升空间应该不会很大。

2.2 饲养规模

从饲养规模来看, 从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到2009年, 辽宁省奶牛生产一直以调整和恢复为主, 2010年, 刚刚进入相对稳定期, 预计2011年, 辽宁省牛奶从生产、收购、加工到销售的整个链条将进一步趋于稳定。

3 存在的问题

随着辽宁省奶牛生产的发展, 新的制约因素开始出现, 主要是缺少技术支持和缺乏人力两大方面。

3.1 缺少技术支持

近些年, 部分奶牛户在应对疾病发生时, 缺少科学技术支持和处理办法, 进而增加了奶牛饲养的投入, 并导致个别奶牛群体产奶量下降。奶牛得病以后, 特别是感染类疾病, 若使用抗生素, 奶牛所产的牛奶将因为达不到无抗标准被拒收, 使养牛户难于决定是否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因缺少有效的解决办法, 进而导致延缓甚至延误奶牛疾病的治疗, 个别引起奶牛提前被淘汰。

3.2 缺乏人力

上一篇:大学生竞赛数学下一篇:企业并购与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