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专业

2024-06-23

畜牧专业(共12篇)

畜牧专业 篇1

专业市场指同类产品积聚于某一场所进行的交易、流通和配送。专业市场的专业化、规模化特点及整合性、流通性功能, 可极大促进生产要素集中与市场分工深化, 能有效加快地区产业集聚发展和区域经济整体提升。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决策部署, 切实加强畜牧专业市场建设, 大力提升畜牧产业集聚发展水平, 是当前四川省畜牧经济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1 畜牧专业市场发展的主要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四川省大部分农村地区已告别了自然经济, 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 市场机制逐渐成为农村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因素。畜牧市场特别是畜牧专业市场不断发育与提升, 不仅成为广大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条件和全省统一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不断推进了畜牧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 带动畜牧产业集聚发展、上档升级。

1.1 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随着四川省畜牧经济的发展和畜产品生产能力的提升, 全省各类畜禽品种及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市场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互动的、高效的市场体系, 初步构建了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中心, 以集贸市场、连锁超市、便民零售商店为基础, 以农民经纪人、运销商贩、中介组织、加工企业为主体, 以产品集散、现货交易为基本流通模式, 以原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为营销客体的基本流通格局。

1.2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实施和畜牧经济不断壮大, 全省各类畜产品专业市场得到较快发展。截止2012年底, 全省畜牧专业市场发展到150多个, 经营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 市场年交易额达120多亿元, 14家畜牧专业市场建成了农业部定点市场。同时, 期货市场稳步发展, 上市品种不断增多, 成交金额逐年扩大。

1.3 多元化市场主体逐步发育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对“三农”发展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农产品经营一直实行“放开、搞活”的政策, 在这些政策方针的鼓励和刺激下, 农牧民和下岗职工、供销社和国有商业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流通组织积极参与畜产品流通, 并相互竞争、共同发展, 逐步形成了畜产品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1.4 市场建设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0多年来, 我国农产品市场建设一直实行“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 鼓励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兴办市场的积极性, 逐步完善了农产品市场的冷藏保鲜、仓储保管、分类包装、物流运输、信息通讯等配套设施, 提升了市场的营运交易、安全秩序、资金信息、环境卫生等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

1.5 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有效建立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 逐渐打破了过去计划经济时期, 建立在国营商店和合作社的商业垄断农产品的收购、销售、调节、贮存基础上的农牧产品政府宏观调控体制, 建立和完善了以经济手段为主、间接调控畜产品市场的新机制, 畜产品市场信息定期发布、生猪及猪肉储备、畜产品进出口调节等制度和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2 畜牧专业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础设施简陋, 交易方式落后

四川省畜牧专业市场体系建设的时间短、起点低, 加之投入少、效益差, 存在设施简陋、交易落后的问题。目前, 全省大多数畜牧专业市场建筑设施简易, 大棚式、露天式市场很普遍, 信息监测、产品检测、物品保鲜等设施较缺乏, 只能提供交易场地等最简单的条件, 作为现代畜牧专业市场必要的信息服务、质量检测、交易结算、安全控制、冷藏保鲜、分选包装、物流运输等相关设施还残缺不全。简陋的基础设施、落后的交易方式, 不仅不利于畜产品批量交易, 也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产生提供了可乘之机。据调查, 90%以上的畜产品仍通过对手交易、实行现金结算, 电子商务的比重不足10%。

2.2 市场规模小, 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 个体经营和合作经营是畜产品流通的主要力量, 其经营规模较小、流动性大、组织化程度低, 而且经营条件简陋、经营方式落后、专业素质较低。在全省160家畜牧专业市场中, 年交易额上亿元的只有13家, 仅占8%, 年交易额5 000万元以下的有113家约占70%。由于小规模经营者大量存在, 直接阻碍了流通效率的提高和先进交易方式的推广应用, 对畜牧专业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畜牧专业市场流通体系中, 虽然农牧民流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不少, 但规模小、实力弱、市场覆盖率低, 农牧民进入流通领域基本上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战, 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 不能掌控大起大落的市场波动。

2.3 市场管理落后, 服务水平不高首

先, 全省大多数畜牧专业市场管理内容单一、手段落后, 一般仍停留于收费管理和摊位管理, 几乎都实行自由议价、对手成交、现金结算, 市场内的商流、物流和人流的方向节奏缺乏统一协调与控制, 处于自发与紊乱状态。其次, 畜产品市场流通处于多头管理状态, 政出多门, 管理无序, 增加了政策及协调成本, 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与国际通行的产加销一体化管理模式存在很大差距。再者, 在30年来的市场发育过程中, 对市场建设与发展的有效性制度保障始终滞后或缺乏, 至今仍然没有完整全面系统的规范农产品市场建设、运行、管理的基本法。

2.4 规划布局不统一, 功能制度不完善

全省畜牧专业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受地方经济水平和规划布局等影响较大, 总体上呈现出盆底强、盆周弱及销地市场发达、产地市场落后的特征。从规划布局上看, 有的地方重复建设市场, 存在“有场无市”、“空壳市场”等问题, 有的地方市场数量不足、市场建设滞后, 出现“有市无场”、“路边市场”等现象。这主要是不遵循商品流向的客观规律、盲目随意建设造成的。从管理看, 畜牧专业市场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市场运行不规范, 政府监管机制不健全。从功能看, 目前畜牧专业市场在一定区域内主要发挥保障供给、产品集散作用, 其价格发现功能、信息引导功能尚未充分体现出来。

3 加强畜牧专业市场建设的措施

3.1 优化畜牧专业市场的规划布局

3.1.1 明确目标。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 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市场形式多样、流通主体活跃、管理服务高效、规章制度健全、调控手段完备的畜牧专业市场, 进而构建起与国际接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以期货交易市场为先导, 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中心, 以连锁超市、集贸市场、零售商店为基础的网络化市场体系。

3.1.2 突出重点。

3.1.2. 1

集中力量在畜产品主产区、集中消费地和传统集散地, 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 打破地区和企业性质限制, 加快畜牧专业市场建设步伐。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 突出重点区域和特色产品, 围绕四川盆地优质生猪主产区、四川盆周山区优质肉牛羊主产区、川西优质奶牛主产区、川中丘陵优质禽兔主产区、川西北高原和攀西地区特色优势畜产品主产区、四川特色优势蜂业主产区, 重点规划布局新建一批畜牧专业市场。在成都、绵阳、德阳、攀枝花、乐山等畜产品集中消费地和传统集散地, 重点整合和改扩建一批畜牧专业市场。

3.1.2. 2

以加快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为重点, 建立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

3.1.2. 3

以完善的交易方式、检验检测、信息服务为重点, 提升市场功能, 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3.1.2. 4

以发展连锁超市、直销配送等新型流通组织为重点, 建立多层次、多业态、多种经营方式的畜牧专业市场体系。

3.1.3 统筹兼顾。

畜牧专业市场规划布局必须从保证流通顺畅, 促进产业集聚, 满足消费需求出发, 统筹考虑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的总体要求, 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 根据各类市场的不同功能和特点, 正确处理好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的关系, 加强不同市场在功能上的衔接与配合, 努力实现互补联动和平衡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体系的群体效应。

3.2 加快畜牧专业市场的改造升级

经过多年的发展, 全省的畜牧专业市场在数量上已达到一定的规模, 但整体水平较差, 亟待改造升级。在对畜牧专业市场的改造升级过程中, 要紧密结合不同区域畜牧主导产业发展状况、主要畜产品流通消费情况, 整合已有畜牧专业市场资源, 进行通盘考虑和统筹推进, 分别在畜牧产品的主产区、流通区、消费区改造升级一批大型专业市场、中型专业市场及小型专业市场, 形成协调联动、优势互补的完整体系。

3.2.1 改造升级基础设施。

针对交易厅棚搭建、场地道路硬化、水电通信配套、仓储保鲜设施配备、垃圾污水收集处理、市场环境绿化等改造提升。

3.2.2 改造升级信息系统。

为切实提升电子商务水平, 坚持以建设市场信息系统为重点, 通过建立市场局域网络, 对市场商品的流向、质量、价格及交易过程、资金结算、商户动态、供求情况等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发布。

3.2.3 改造升级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在各类专业市场, 特别是大中型畜牧专业市场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 (点) , 充实检测人员队伍, 配备检测设备, 完善检测手段, 提高检测能力与技术水平。要通过推行严格的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分级包装制度、产品标识制度、检测检验制度和产地追溯制度, 确保入市产品的质量安全。要鼓励和支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经营, 使之在市场有位置、有信誉、有品牌、有优势。

3.2.4 改造升级经营管理体制。

积极推行畜牧专业市场电子统一结算, 规范交易活动;积极扩大畜产品拍卖制度试点, 提高交易效率;积极开展现代物流和期货交易, 扩大影响力和服务范围;积极推进市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逐步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3.3 培育畜产品营销流通主体

畜产品流通主体的发育壮大, 不仅能够促进流通效率的提高和畜牧市场的发展, 还有利于畜牧产业的集聚发展和畜牧经济的整体提升。当前, 要进一步培育壮大畜产品流通主体, 推进畜产品专业市场的发展。

3.3.1 努力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与市场参与能力。

3.3.1. 1 立足资源优势, 提升规模基地, 实现“基地组织化”。

加快畜牧优势资源向基地集中, 提高基地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和标准化、现代化、安全化生产能力, 不断深化畜产品市场开拓。

3.3.1. 2 增强龙头带动, 创新经营机制, 实现“企业组织化”。

畜产品加工企业内联千家万户, 外联国内外市场, 具有生产加工、科技创新、开拓市场、提供服务的综合能力, 大力引导龙头企业把经营领域向生产基地延伸, 以畜产品“定单”为纽带, 实行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 真正发挥企业对基地、农牧民的带动作用。

3.3.1. 3 发展专业合作, 注重自我服务, 实现“合作组织化”。

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的最重要途径,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引导、完善提高和深化扶助, 增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3.1.2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流通企业。

有关部门要按照资金使用的方向和程序, 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地方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在市场准入、信用担保、金融服务、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 支持中小流通企业的发展。

3.1.3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 积极培育一批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托管和特许经营方式, 实现规模扩张, 引导支持流通企业做大做强。

3.4发展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

在推进畜牧专业市场改造升级的过程中, 要积极发展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 注重发展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 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

3.4.1 发展畜产品连锁经营。

引导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畜产品连锁经营, 建立新型、高级的畜产品营销网络。支持建立一批跨区域的大型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提高畜产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能力。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城市建立畜产品品牌直销连锁店。

3.4.2 发展畜产品电子商务。

培育大型畜牧产业网站, 强化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发布。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网上交易平台, 探索开展畜产品电子商务, 建立畜产品网上展厅, 扩大畜产品网上宣传推介力度。

3.4.3 发展畜产品期货市场。

稳步推动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 选择条件成熟的品种上市交易, 丰富畜产品期货交易内容。加强期货市场资源开发利用, 充分发挥期货交易中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及节约交易成本、稳定市场供求的功能, 进一步扩大影响面和延伸服务范围, 使更多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企业和农牧民能够参与期货市场活动, 维护自身利益, 带动畜牧产业集聚发展。

3.5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在畜牧专业市场建设中, 要高度重视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 坚决做到依法依规、打假保真、扶优治劣,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专业市场长期发展的生命线。

3.5.1 建立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探索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建立专项资金和专门机构, 长期跟踪监测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减少突发事件及大的质量安全事件。

3.5.2 构建系统化的检测体制。

建立以省级质检中心为龙头, 市级质检中心为骨干, 县级质检站为基础, 基地、市场、企业速测为补充的检验检测机构架构, 逐步形成法定检测机构主检、基地与企业自检、批发市场及农贸市场抽检相配套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并形成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 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畜牧业质量标准体系, 实现主要畜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特色畜产品和优势畜产品达到优质产品标准, 出口畜产品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

3.5.3 加强对行业协会的建设和治理。

充分发挥畜产品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 向消费者推荐优质食品, 对不合格食品进行曝光, 减少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 促进行业自律。

3.6 健全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

理顺对畜牧专业市场的管理体制, 加强对畜牧专业市场的政策支持, 形成良性发展机制, 助推畜牧产业集聚发展。

3.6.1 加强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

3.6.1. 1 要尽快完善生猪期货交易, 适时启动牛奶、肉牛等大宗畜产品期货交易。

按照比较科学的市场需求预测结果, 减少生猪、奶业和肉牛等大宗畜产品生产的盲目性, 尽可能保证市场供求平衡, 保持肉价奶价相对稳定。

3.6.1. 2

要建立畜产品市场的相机抉择机制, 借鉴提前发布粮食最低收购价来稳定农户生产预期的好经验, 建立完善应对肉蛋奶价格过度下跌导致农牧民养殖严重亏损的新机制。

3.6.2 完善生猪长效储备机制。

生猪活体储备要保证收购环节所需资金与活体储备费用、活体储备补贴, 以利于保质保量地落实出栏补栏以及加工销售计划。在圈活猪必须实行挂牌管理, 保证质量。必要时活体储备更新可与国家储备冻猪肉的入库有机结合, 以充分发挥储备的作用, 保证国家储备肉质量。

3.6.3 健全定点屠宰制度。

3.6.3. 1 规范小型定点屠宰场。

采取固定期限和定额补贴方式, 支持部分地区建立屠宰质量达标的小型屠宰场。

3.6.3. 2 完善定点屠宰场的监管政策服务。

定点屠宰场必须在规划、场地、设施、水源以及基本卫生条件、品质检验人员、检验制度、检验设备、消毒设施以及对病死猪或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等方面严格监管。

3.6.4 加大冷链建设力度。

把冷鲜肉产业列入全省产业发展优先规划之中, 支持畜产品冷链建设。加大畜产品的冷链建设步伐, 扶持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政府可采取低息或无息贷款的形式, 帮助大型专业物流企业购置畜禽产品的专用物流设备, 提高畜禽产品物流的现代化水平。

3.6.5 强化对畜牧专业市场的政策扶持。

重点针对改善土地使用环境、完善财政资金支持办法、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优化畜牧业保险政策方面, 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扶持畜牧专业市场建设, 不断推动农牧民增收和畜牧业集聚发展。

畜牧专业 篇2

东营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隶属东营职业学院生物与生态工程学院,本专业成立以来,培育了大量畜牧业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在山东省内有很大的知名度。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具有教授职称的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实验员1人,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颇高的科研水平又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同时,本专业还聘用了校外相关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4人,为学生提供技能指导和实践教学。充分满足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

建有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2个研究室,有动物解剖实训室、宠物美容室和动物诊疗实训室;动物营养实验室和动物繁殖实验室正在筹建中。另外,签有合作协议的校外实习基地有东营市动物乐园等八处,能充分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达到50%的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具备职业教育的特色。

由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畜牧兽医专业建设全过程,以各种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改革研究活动,通过研讨来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从行业岗位需要的角度提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意见,建立了校企合作的交流机制,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保证了有效的校企办学机制。确保课程体系及内容设置具有先进性、能够跟踪新技术的新发展、体现行业的新动态,使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符合市场的需求。

本专业前景广阔,随着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畜产品的生产贯穿于饲料生产、养殖生产、加工、疫病防治、流通的所有过程,养殖业的科学饲养和管理与绿色产业的发展相适应。因此,本专业毕业生有广阔的就业环境,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是100%,市场需求是供不应求。

畜牧专业 篇3

关键词:教室设计 专业特色

教室设计包括建筑设计与技术设计,它既要满足学生群体对环境的要求,又要尽量提高教学效果满足教学工作的技术要求。其中建筑设计主要是确定教室的样式、结构类型、各部位尺寸及材料性能等,技术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及给排水、采暖、通风、电气等的设计。这里主要针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普通教室的功能关系与室内设计。

一、教室与实训室可以兼用

出于校园内各种建筑结构整齐划一考虑,一般做法都是把教学楼与实训楼分开、把教室與实训室分开,教学楼内有的把多媒体室与普通教室分开,有的多媒体教室单用白板或黑板,或白板与黑板相结合。总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谓想尽了千方百计,但总还不如意。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室通常有解剖生理实训室、药理实训室、家畜病理、动物微生物与传染病、动物寄生虫、兽医临床综合、畜牧基础、畜禽生产、显微镜室、内科与诊断、生物生化、外科与产科、宠物训养与美容、中兽医等实训室,另外还有中草药园、牧草栽培园、各种小型动物养殖场等校内实训基地。其中有些实训室仪器小而多,有些则仪器大而贵,有些则化学药品多且有毒,有些则经久耐用且无毒副作用或对人体无不良影响。

由于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活的动物,接触的是鲜活的个体,学习的是实用技术,其实践操作性非常强,实训所需仪器设备多且不方便挪动;学生人数一般不太多,多为小班授课,其专业课教学不需要大型阶梯教室。根据这些特点,本人觉得其教室设计可考虑与实训室兼用。这样可增强直观性,方便老师进行演示试验,方便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相结合,还能提高教室利用率。但教室作为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场所,是除寝室以外学生接触最多的地方,如果与实训室兼用,则要求室内没有对人体有害的药品或其他物质,室内仪器较耐用、不易损坏且较廉价,当然还需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如教室可与畜禽生产实训室结合,教室外可以与中草药园、植物园、牧草栽培基地相邻;或者教室内贮放一些小型仪器设备,或教室与存放小型仪器设备的小间相连,改变以往教室只有课桌与讲台的现象。如果从整栋建筑来看就是教室设在实训楼,教室与实训室有机结合。不过对桌椅也要精心设计,既要讲究使用的舒适性又要充分利用空间,尽量减少空间浪费,必要时可考虑在教室中间的桌椅上安装滑轮,根据课程需要进行自由组合,靠墙安装柜子存放什物或做成桌子与柜子两用式。

二、教室内布置设计突出专业特色

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室内布置完全可以与教学结合,增加学生接触专业知识的机会与频率,强化与巩固其专业知识。如室内摆设动物的整体骨架、动物的体表各部位名称图、各种组织器官的结构挂图、各种牧草图片、各种穴位图、药物配伍禁忌图等等,还可张贴各种专业报刊杂志的内容,窗台上可以种植各种真实的牧草或中草药植物,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天长日久的接触中熟悉、学会专业知识。教室内的多媒体经常播放一些专业视频,也方便学习,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此外考虑到专业课教学中小组讨论的需要,也可对室内布局进行合理设计,打破那种桌椅整齐排列的方式,采用分散布置的方式,形成学生之间能交流互动的学习环境。这种教室布置设计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特长与兴趣爱好,发动师生提出设计方案。

三、教室外围护结构的设计突出专业特色

外围护结构的设计首先是满足保温防寒、隔热防暑、采光照明、通风换气的要求,合理设计其墙壁、天花板与地面结构、材料及门、窗、通风口的数量、尺寸和安装位置等。如电热器、散热板、红外线灯、热风炉、暖风机等防寒采暖设备的选择与安装,喷雾、喷淋、蒸发垫或湿帘降温、冷风机降温等降温设备的选择与安装等,都可以让学生参与,也可以是多种方式结合。不过这样可能增加费用,但有些仪器可以考虑有偿使用的方式,让学生在享受中学会使用仪器。

四、与个性化设计相应的管理制度

以上各种突显专业特色的个性化教室设计都会增加管理难度。那么管理方面如何应对呢?

1.领导更新观念,放宽政策

目前教室一般是制式的,国家有统一的标准,多年来没有什么变化。即使曾经有过某些人性化设计也难于变成现实。在这方面,各级领导者首先应该放宽政策,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2.实行承包责任制:硬件的购买与安装由学校出资完成,管理由承包者负责。承包方可以是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是学生或老师个人。如同学生公寓楼的管理一样,学校给定出经费限额、电的基本限度、水的基本限度等各种基本指标以及各种基本制度,承包方节约的就奖励,超支的就处罚。

3.定期收集信息,多部门配合:畜牧兽医专业的个性化教室要想更好完成它的功能,就必须成立一个管理委员会,每年进行一次用户调查和可用性评估,收集师生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教室和室内设施的使用与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这种专业教室在设计时应该倾听各课程教师的意见,吸收他们参与设计,这样也可减少以后管理的难度。在教室醒目位置张贴求救电话,保证师生使用教室遇到维修问题或需要支持时有畅通的信息渠道,这样可减少对设施的盲目破坏性,增加师生的满意度,利于管理。

参考文献:

[1]江洁,詹华西,李艳华.数控专业工作过程导向一体化教室设计探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汤朝晖,孔翠婷,杨晓川.高等艺术院校美术专业教室设计初探[J].建筑科学,2009.04

畜牧专业 篇4

1 顶岗实习的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是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要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畜牧兽医专业是我国的传统农业专业,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该专业学生参与顶岗实习的目的主要有4点:(1)将学生从理论课堂和实验室的模拟环境中解放出来,顶岗实习就是学生知己知彼的最好平台。(2)顶岗实习给学生最大的考验,不是学生自身掌握技能的多少,而是学生与企业的协作关系能否持久发展。(3)促使学生思想上被动向主动的转变,这不仅是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也是在角色转变之后,必须主动考虑自己人生如何规划。(4)学生与企业岗位接轨,给予学校最大限度地掌握两者的各种需求,从而为创造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而积累科学材料。

2 顶岗实习的准备

2.1 给学生打心理预防针

学生离开熟悉的校园,即将踏入一个陌生的畜牧场,心理准备十分不足,因此学校需给每个学生提前“打”三支心理预防针。其一,让前几届优秀的实习生给学生作岗前培训,培训形式应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建立QQ群、微博、集中培训、座谈会等;其二,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消除学生的疑虑;其三,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刻关注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2.2 给学生的安全送书传经

安全是顶岗实习的第一原则。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安全工作,除了给学生购买商业保险外,还有三个方面必须下功夫。首先,学校要预选符合资质的企业,特别要考察企业伙食和住宿是否安全;实习指导教师要全面了解企业状况,把安全死角找出来,可以整改的立即整改,未整改或不能整改的,挂上警示牌。第二,企业要给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内容有饲料加工安全、兽药及其器械使用安全、用气安全、预防人畜共患病、预防野生动物咬伤、使用各种生产设备安全规范等。第三,实习指导教师要密切留意学生的心理安全。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定位不应该是到处灭火的“消防员”,而是打各种预防针的“医生”。

2.3 学生生活习惯的转变

从校园到企业,这种巨大反差让学生无从适应,实习指导教师要从两方面入手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工作中,实习指导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工作,工作要做到“深入”,与学生一样刮鸡粪、冲洗鸡笼、扛饲料、打疫苗等。第二,生活中,实习指导教师要带学生自娱自乐,坚信“乐观的人找乐子,悲观的人找药吃”,乐观的实习指导教师要把乐观传染给学生。

2.4 学生专业技能的应对

学生踏入企业前会对自身的技能产生疑惑,面对畜牧场,学生需要了解的是畜禽的养殖模式,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不懂就问。时刻提醒学生要放下面子,大胆去问。

3 顶岗实习的困惑

3.1 出现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3.1.1 学生与企业的关系

企业的生存目的是利润,而学生的目的是学习到技能,这两者就会产生矛盾。企业因为缺少员工而需要实习学生,往往给学生一个固定而技术含量少的岗位,这样成本就可以降到最低,但会导致学生学习的技能比较单一。如果学生在企业不断轮岗,那么企业就只能把时间和精力用来培养学生,生产效率就会下降。

3.1.2 学生与员工的关系

畜牧场的基层员工多是年龄比较大的人,文化素质相对稍低,学生深入基层与企业员工一起生活、工作,要做到既能融洽共事而又不被其影响。

3.1.3 学生与家庭的关系

家庭本是温馨的港湾,但遇上学生外出顶岗实习,一些学生家长成为“拦路石”,常见两种极端的情况:其一,极端冷漠型,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其二,溺爱型,凡事都干涉。

3.2 学生心态的不稳定

同一个岗位,学生要求与普通员工一样的待遇,但学生自恃“顶岗实习”身份和年龄较小,消极面对工作,经常与企业员工产生小摩擦。

饲养员要时常面对动物的粪尿、尸体等实际问题,一些学生无法适应,平时工作避重就轻。但从事这种行业,如果怕脏、怕苦、怕臭,肯定学不到真正的技能。

3.3 学生的定位不够灵活

顶岗实习让校园学生转变成企业员工,可学生仅仅停留于这个层次,学生不甘于刮粪,同样面对刮鸡粪的工作,普通员工、技术员、组长、厂长、经理的工作任务都不一样。企业让学生来从事普通员工的岗位,这不是企业的失误,而是学生把人生定位停留于普通员工上,缺少向上换位思考。

3.4 企业内部问题转嫁给学生

企业内部员工有“帮派”,他们有强烈的“保护意识”,重活累活等机械劳动安排给学生干,当进行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时,就支开学生,不想学生掌握技术。企业为了稳定员工,视而不见。

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企业要求学生固定岗位,如果不断轮岗,企业将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企业对员工缺乏全面监管。部分企业员工,对学生狐假虎威,给学生指派重活脏活,极少数企业员工有小偷小摸行为,在学生面前有贼喊捉贼的举动。企业对员工这些行为如不能及时监管,对顶岗实习的学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严重会影响到学习和就业。

4 顶岗实习的管理策略

4.1 管理原则

4.1.1 安全原则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的安全是第一要素,各部门和人员要时刻关注此事,做好各项防范措施。

4.1.2 严格和宽容原则

在畜牧企业,预防疫病是头等大事,因此学生要无条件地严格服从。

4.1.3 立即处理原则

学生遇到各种问题,实习指导教师要马上处理,而不是在企业例会上来处理。

4.1.4 榜样的原则

做人做事有很多道理,学生早已熟悉。实习指导教师在企业要跟学生同一岗位工作,同吃同住更给力。

4.2 兴趣和岗位的结合

学生的兴趣多种多样,企业肯定有合适学生的岗位,实习指导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性,结合学生的兴趣安排好岗位。

4.3 实习指导教师的定位

实习指导教师不应该是学生、学校、企业三者的联系桥梁,而应教会学生独立处理这些关系。

4.4 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应该从三方面考虑:第一,学习态度和职业道德方面;第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第三,自我技术评价方面。评价的主体主要由企业、学生和实习指导教师构成。

4.5 确定企业的教育职能

畜牧兽医专业实习总结 篇5

从七月份到xx县xx镇畜牧站实习以来,本人在畜牧站各位领导,前辈的正确领导下,在指导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坚持边学习边实践,有问题及时问,实际操作不过关,及时请教师傅和前辈,努力学习,知难而进,在实习期间加强自己的创新意识,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术。认真学习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各项业务知识,力求做到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认真学习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xx县动物防疫条例》以及有关畜牧兽医法规,同时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坚持看《中兽医》、《动物药理和毒理》等书籍,通过不断学习,思想理论素养得到进一步完善,及时掌握畜牧兽医科技的新进展,新动向,积极探索新理论,研究新方法,使本人工作业务有了很大进展,积累了较多的工作经验,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水平。而且还立足本职,切实做好了职责范围内的畜牧兽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师傅们的充分肯定。现将实习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动物防疫工作

自今年7月到站实习以来,本人一直在xx镇畜牧站从事畜牧兽医实习工作。坚持按照上级春秋两季突击免疫、常年补针的工作要求。几个月来随同师傅做其所分片包干的凤凰村、白果、付

家坝社区三个村的动物防疫工作,在跟随尹师傅实习的这段时间实现了这三个村社区的“免疫密度100%,免疫抗体保护率达85%以上”的防控目标,通过努力,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工作这个季度处于全镇前列。今年入秋时,我已能掌握各季节打什么预防针,和准确找到预防动物的针刺部位,能很好的做到家畜和家禽的预防工作。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知道了,实践大于理论,起初我由针刺时找不准部位、不敢下针到能准确找到预防动物的针刺部位,又快又准的注射预防药物,虽然我的专业技能有进步了,但是这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去掌握、和强化技能,面对困难时要知难而上。

二、检疫工作

每个月屠宰场都会定期屠宰,我每次随站上的前辈前往屠宰场进行猪肉的卫生检疫,期间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动物检疫法》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在对猪的检疫。在第一次去检疫时我有很多地方不知道,而且检疫合格的标准是什么我也不清楚、需要检疫的部位有哪些,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我却不灰心,我仔细听前辈们在检疫过程中说的检疫重点,并记录他们检疫的部位和检疫要求,回到站上,我赶忙查阅书籍,记录不懂之处,然后求教师傅,将不清楚的地方和自己理解的说与师傅,请师傅帮我指出我不足的地方,和理解错误的地方,每次检疫回来都将自己的心得写下

来,作为以后的工作参考。经过两个月的检疫实习我已能按照国家有关《动物检疫法》规定的操作规程对猪进行检疫,从宰前检疫到宰后检疫的每一个步骤都非常细致,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2个月来,经本人检疫检出有问题的生猪4头,有问题猪肉100斤,并对这些问题猪及其产品的屠主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且按有关规定做好无害化处理,减少和避免了病死猪肉的上市销售,保证了群众吃上放心肉,从而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三、养猪技术

随着畜牧兽医事业的迅速发展,不断吸收应用国内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型养殖业的崛起,收到广大养殖大户的青睐,在xx镇的“城市之乡”农业发展园内就有一个小型猪场,园区环境卫生一流,猪场的卫生符合环境卫生标准,我在场内负责几头商品猪和两头野猪的喂养的,起初对商品猪的喂养不是很了解,在尹师傅的指导下,我一步一步的对养猪开始进行实践,养殖其实有很多的学问,我在喂养猪期间遇到太多太多的问题,例如:猪在遇到各种病时,治疗期间喂养的食量是多少,每天分几次喂等等等等。同时在喂养新进的野猪时,我起初也是摸不着头脑,于是我请教养殖场的专职养殖员,每天观察投食时间,野猪的活动规律和习性,慢慢的掌握了一些。通过实习期间所学到的养殖技术,我发现自身专业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因此在以

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的学习和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四、人工繁殖技术

输精技术是项非常考验自身功底和操作的技能,在养殖户眼里,一个兽医是否称职,他的繁殖技术就能看出来,如果人工受精技术把握的好,母猪在发情期间受孕几率高,怀胎数量多,这对养殖户来说是件好事,因为产仔数量多,能多赚钱,反之如果人工受精技术掌握的不好,时间把握的不准确就会降低母猪受孕率,怀胎数量也少,从而影响养殖户的生产效益,同时也耽误了这个季度猪的繁殖。所以在起初,我随尹师傅实习期间,我认真观察师傅人工繁殖技术时的操作顺序,记录要领,掌握猪发情期间的繁殖时间和在什么时间段人工受精对猪的受孕最好,同时有的母猪在发情期间并不是都温顺,要轻拍它的后背,在进行人工受精,通过这4个月的实习,我已掌握了人工繁殖的技术,能再最合适发情期间对母畜进行人工受精。通过这段时间实习,我发现我的繁殖技术还是很粗糙,确实有待提高,在以后的工作工作中,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

五、学习和提高

畜牧兽医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好该项工作必须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这4个月工作中我一

直抓紧空余时间进行学习,通读和熟悉有关专业知识,并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在工作中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正参加xx县农发局组织的畜牧兽医学习,积极参加畜牧站安排的学习。多4个月来我一直在基层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在工作的各个方面因为有尹师傅的带领和指导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加上长期的专业知识学习,我已具备了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熟练掌握了各项操作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技术水平、以及应变能力等各方面都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刻苦学习,力争把专业技术水平提得更高,并创新开展工作,更好地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xxx

畜牧专业 篇6

一、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

(一)师资队伍很难适应专业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高不同,除了学习基本文化知识以外,更主要的是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这就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的教师不但要有广泛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但是许多职校现任教师大部分只懂理论教学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难以达到职业教育技能的传授要求。讲医的不会缝合找不到静脉,讲生产的不会做青贮更不懂人工授精技术,像这样的教师怎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怎能达到技能传授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缺乏前瞻性

目前,大部分职业高中畜牧兽医专业使用的教材内容严重滞后,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不一致,仍在沿袭传统畜牧业的管理技术,现代畜牧业的知识内容所占比例很少,让学生感受不到新技术发展的迅猛。

在专业教学中,教师不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习惯于填鸭式的“满堂灌”,重理论,轻技能。“一支粉笔一本书,洋洋洒洒一节课”的现象,屡见不鲜。冬季讲青贮、夏季讲育雏、教室做免疫等教学内容与农时不符、与饲养阶段不同步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另外,职校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不多,闭目塞听,闭门造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

(三)教学设备不足,实践教学难以开展

畜牧兽医专业是理论性、专业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直观教具、标本模型、实际操作都非常重要,但由于许多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室设备简单、落后,缺乏必要的教学生产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几乎全是一个模式,即教师前边示范操作,学生在旁观看,甚至有的学校只能利用教学录像来解决实践教学,“教室里讲养猪、黑板上搞科研”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的模式是难以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的。

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对策

(一)教材市场化

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生产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在教学中教材仅起到辅助作用,中职学校要按照“必须、够用、可教”的基本原则,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教材,要结合季节和当地流行病学,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并紧盯新发疾病和先进的治疗方法,优化理论知识,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二)严把教学关,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我校通过引入尝试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所谓尝试教学理论,它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在尝试中创新。它改变了教师先讲学生再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学课本、搜集资料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进行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它有其鲜明的特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如在“家兔品种”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没有直接照本宣读各种家兔品种的外貌特征,而是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家兔品种图片,让其观察各品种外貌差异,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课本资料给各品种配上合适的名称,最后再由教师组织学生交流验证。这样一节原本枯燥的品种识别课变得生机勃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识别家兔品种的能力。

(三)改变教学形式,加强实训环节

为防止“教室里讲养猪、黑板上搞科研”现象的出现,教师必须改变教学形式,加强实训环节。为解决教学设备不足,实践教学难以开展这一难题,我校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兴建校办企业,企业隶属于专业,专业实行“教学、实习、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创收”七位一体,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企业领导是教师,企业工人是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怕脏、不怕累的吃苦精神和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二是农村中职学校可以以家庭养殖户为基础,实现一对一教学。鉴于学生的父母、亲朋、邻居可能就是养殖户,可以灵活安排学生实习,由固定的学校学习模式改为“函授式”的学习模式,每个学期集中学习1—2个月,其余时间学生在养殖户实习,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利用手机、网络等工具和专业教师随时进行交流。

(四)优化师资组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要发展关键在教师。如何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抓好专业教师的传、帮、带活动,以老带新,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

2.加强学校教师管理机制,每年组织本专业课教师参加一次技能考核,考核小组由本专业的专家组成,考核结果作为学校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制定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这样,真正能使双证型教师成为双能型教师,有利于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每年定期安排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使教师能与时俱进,掌握养殖新技术,积累实践生产科研经验,以解决教师实践生产经验缺乏的问题。

(五)关注职业技能的全面培养

面对当今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不仅包括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基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良好的责任感和诚信度、能良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技术创新的能力等。为此,在教师实践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其知识面的拓宽,同时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本专业的发展,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寻找更好的改革切入点,让我们的专业课教学永远充满活力。

中专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篇7

关键词:突破,畜牧兽医,技能,兴趣,系列课程,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农业专业, 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畜牧兽医专业的社会功能逐渐扩大, 除了传统的畜禽养殖外, 特别是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 动物福利, 兽药管理, 宠物医疗保健, 人畜共患病等, 都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技能提出更专业的要求[1], 虽然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改革一直在不断创造性的进行着, 但都局限于对专业得不断细分和分割, 追求专业知识构架的完美性。其实对待生命, 我们是把它看作成一个整体, 不能任意分割, 因为把身体分割成几部分, 再堆砌起来, 就不可能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同样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更不应该把动物“分块”“分割”来进行。另外, 追求专业知识构架的完美性本身没什么错, 只可惜畜牧兽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 对畜牧兽医专业样样精通的人才已罕见, 既然没有完美的老师, 又怎么能培养出完美的学生呢。为了突破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 本文大胆设计出让学生掌握实际技能为重点, 同时融合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提出必修加选修的2+2模式的系列课程改革。

1 系列课程改革原则。

1.1 确定系列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把职业道德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合起来是系列课程改革的排头兵。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培养出遵纪守法有职业道德有理想的好公民, 这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作用, 而生命教育要紧密联系畜牧兽医的专业特点来进行, 重点有两项:一是学生工作学习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护、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有适当的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和预防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二是结合哲学、伦理、美学等学科, 从爱护动物为契点, 提高到心存珍惜自己生命, 珍爱他人生命的层次, 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因此, 笔者认为应该把职业道德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合成一门课程《畜牧兽医职业道德建设》, 自然而然该课程应由畜牧兽医专业教师来教授是比较恰当的。

1.2 确定系列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生不能再是传统教育的“填鸭”, 学生的课堂地位由被动转为主动是系列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以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操作为主, 掌握“够用”的理论就好。现有的状况是:中职学校毕业生大多是基层一线的实践操作者, 虽然企业要求毕业生能马上上岗, 但这不等于要求学校与企业的对接是粗放型的, 因为既有不同企业对毕业生有不同的岗位要求, 也有同一企业对毕业生有不同岗位的要求, 也有不同性格理想的学生对自身的不同的岗位要求, 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可能迁就各种企业的要求同一个专业设置了上百个班级。恰恰如此, 系列课程改革就是要让学生当人生的主角来结合自身的理想和性格, 为自己在社会谋位置:他们可以是一位企业技术骨干, 也可以是一位老板, 甚至可以是一位公务员。

1.3 确定系列课程的顺序

畜牧业的发展要依靠畜牧管理, 畜牧管理包含了市场预测、合法、科学技术, 简单的讲, 就是要依靠市场预测合法地利用科学技术来对养殖场进行管理。只要管理得当, 预防为主, 监督为辅, 养护结合, 那么治疗就派不上场了。一句话概括:畜牧为主, 兽医为辅。

1.4 确定系列课程核心课程

据有关资料表明, 在正常的情况下, 家畜的生产力约20%取决于遗传, 40%~50%取决于营养, 30%~40%取决于环境条件, 所以品种优选管理、营养供给管理、养殖场环境管理, 还有保障家畜健康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预防管理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其他基础课程要围绕这些核心课程服务。

1.5 确定市场需求, 建立反馈机制

社会经济快速增长, 市场热点不断轮换, 从禽流感和非典性肺炎引发的人畜共患病到当今动物性食品安全和畜牧业对环境污染的防治都与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有密切的关系。系列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无论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还是从毕业生自我理想的追求, 还是从在校的师生自我价值的体现, 还是从高等院校对中专毕业生的要求。只要根据人才需求, 建立反馈机制才能充分为系列课程的改革指明方向, 这样的改革才有蓬勃的生命力。

2 系列课程改革的国内外背景。

2.1 我国现状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的是2+1模式, 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 第3年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如某校的安排表 (见表1) 。

2.2 国外现状

发达国家对农业从业员的教育是——农民培养模式。法国规定农民必须接受职业教育, 取得合格证书后才能取得经营农业的资格。德国农民培训是一种“学徒式”的培训形式。农业就业者在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必须经过不少于3年的正规职业教育, 上岗之后, 在农场还有3年学徒期, 学徒期必须按规定参加职业培训, 出徒前要参加行业统一的资格考试。多数发达国家的农民培训是根据用户的特殊需求及时开设课程, 对口培训, 甚至采取专业性很强的定向培训方式。

3 系列课程改革内容。

3.1 改革基础

基于广东省中等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生源的素质和我国中专课程学习年限, 还有学生主要就业方向和岗位主要是集中在养猪场、养牛场、养羊场、养禽场、宠物医院、兽药饲料销售、动物性食品检疫检验等等。

3.2 改革主要内容

以学生的个人定位和兴趣, 笔者主张把畜牧兽医专业中专系列课程改革成为2+2模式, 即把现有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划分为养猪系列课程、养禽系列课程、养牛羊系列课程、宠物类临床技术系列课程、特种动物养殖系列课程、畜牧业营销管理类系列课程、动物产品与饲料检验检疫系列课程一共7个课程体系, 结合广东的饮食结构和畜牧业中畜禽种类的需求比例, 养猪和养禽专业为学生必修课程, 其他5个课程, 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2个作为选修课程。这样既能肯定学生在课堂的主角地位, 也能直面让学生了解畜牧兽医专业的复杂性和广泛性, 要全面掌握畜牧兽医不是一朝一夕的能够完成的事情, 学习是无止境的, 但在三年内钻研1~2个实用的技术, 能成为某个方向的专才却是有可能的。

3.3 系列课程的教材改革

现有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是分为基础兽医, 预防兽医, 临床兽医等来开设课程, 例如:学生初入学先学习《畜禽解剖生理》, 该书着重阐述了牛、羊解剖生理的知识, 对家禽及猫犬的解剖生理特点只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倘若某些学生立志要养宠物, 而猫犬的解剖知识从课本上学来的却又很少, 待以后第2年学习《宠物疾病防治》, 猫犬的解剖知识也许忘得也差不多了, 那么第一学期学的解剖学课程意义就不大, 所以, 笔者认为课程的开设应该按不同动物种类的系列课程来改革, 把基础兽医, 预防兽医, 临床兽医中各个动物种类的要点融合成一个系列课程, 融合成一系列教材, 例如:养猪系列课程教材有把猪的解剖学、生理学从现有的教材种挑选出来和猪病的病理学组建成为一个新学科《猪解剖生理和病理学》, 这学科的优点是让学生能同时比较记忆一个动物种类———猪正常的和有病理特征的解剖知识。

3.4 系列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回顾现有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有:传统的笔试口试, 例如闭卷或是开卷;技能实操考试, 例如兽医微生物学的技能实操考试有划琼脂培养皿来培养某种细菌等。笔者认为根据社会生产的需要, 系列课程的学习必须跟实物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 养禽系列课程, 必须让每个学生拥有“禽类的一生”。从禽类品种的甄别, 禽蛋的孵化管理, 禽苗的管理, 育雏的管理, 到此, 禽类能向三个目标培育发展, 一个是肉禽的培育, 一个是蛋禽的培育, 另一个是种禽的培育。此时虽然是让学生选定一个目标来培育, 但是学生学到的不仅是自己拥有“禽类的一生”, 还可以与其相邻同学相比较, 提升了同学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就是从学生和禽类一起“生活”的态度、技术操作和禽只的体格来评价该课程的成绩。

3.5 系列课程安排

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和由易入难的特点, 课程安排如下:

4 改革的保障

4.1 改革硬件建设

畜牧兽医专业的2+2模式基础设施在于实习场地的建设, 根据课程设置, 需有:养猪场、养鸡场、水禽场、牧草场、动物医院、中草药园、化学试验室。把其他传统试验室:外科实验室、产科实验室、临床诊断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解剖实验室、寄生虫实验室分解到以上实习场地中去。

4.2 改革软件建设

4.2.1 教材开发

学校可根据地方特色来进行本地教材开发, 如山东的养驴业发达, 东北的养鹿业繁荣, 那么特种动物养殖系列课程就按地方的特色对象来开发。其实大可不必要全国统一每个农业中等职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都要学养猪, 如信奉伊斯兰教地区, 因为风俗习惯的原因, 养猪业发展前景是不乐观的。

4.2.2 教师培养

在畜牧兽医专业中教师可以不是通才, 但要是专才, 教师的培养, 要着重到政府机关、企业中去实践培养, 可以和学生共成长, 但必须要比学生快成长, 甚至是“早熟”。例如, 畜牧业营销管理类系列课程中有一案例———兽药经营企业的GSP的验收程序:申报资料准备、场地的改造、人员配置、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等, 教师不是互联网上授一授, 课堂上理论摆一摆就在现实中可行的。既然有学生选修这门系列课程, 或许他的家庭已经在经营着兽药店, 那么老师值此为载体和全班同学共同模拟验收过程甚至是帮助该同学通过GSP的验收。这样的教育就能真正落到实用技能的操作了。

5 总结

中等职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系列课程的改革, 要结合畜牧业的动物种类来进行。医学院就做得很好, 因为它们的所有学科就是围绕一个对象“人”来进行的。由于畜牧业的动物种类繁多, 所以限于精力, 把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成为必修加选修的2+2模式。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畜牧兽医的专才。

参考文献

[1]赵战勤, 等.从市场需求谈高校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7 (6) :16-18.

[2]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家畜环境卫生[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1.

畜牧专业 篇8

截至2012年12月上旬, 锦州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293家, 基本覆盖了全市养殖业, 特别是猪、鸡、牛、羊等主导产业的合作社占80%以上。按养殖品种划分, 养猪合作社134个, 肉鸡合作社33个, 蛋鸡合作社37个, 肉牛合作社15个, 奶牛合作社17个, 兽药饲料合作社3个, 其他合作社54个;按类别划分, 自发组织互助型219个, 服务部门领办型24个, 能人带动型33个, 龙头企业依托型17个。

锦州全市畜牧合作社2011年销售各类畜、禽产品总量约为77.8万吨, 其中禽蛋20.8万吨, 肉鸡3.3万吨, 奶类4.5万吨, 生猪14.9万吨。合作社入社社员达9000多人, 农民社员占90%以上, 带动农户8万多户, 人均增收幅度超过10%, 其中20家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畜牧专业动物遗传学教学改革措施 篇9

1 教材选择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依据。教材、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最基本的三要素,优秀的教材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遗传学的教学中教材的选择尤为重要。刘祖洞主编的《遗传学》是一本较为经典的遗传学教材,曾被各高校广泛采用,但是经典教材已经不能较好地反映和把握本学科发展阶段的科研进展和较前沿的信息,因此还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用好教材、而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才是教学的最佳境界。另外,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新的技术和方法都用到遗传学研究领域,而一本教材从编写到出版至少需要1.5年[1],在这个期间又有一些新的遗传学最新成果出现。任何教材不可能把所有最新的科学进展补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教材为主,以最新的遗传进展为辅的教学方式。采用学术为主题方式,多学科交叉,建议部分内容为自学,强调和突出了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前沿性、新颖性,注重把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引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此将该领域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以保证教材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笔者在教学实践采用李宁主编的《动物遗传学》及吴常信主编的《动物遗传学》,同时指定一些相关的参考书如英文原版William S.Klug主编的教材《Essential of Genetics》,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精选合适的教材精心准备教案外,在动物遗传学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应完善课程教学材料库,包括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实验指导、习题集及试题库等。

2 教学内容优化

遗传学的特点是内容丰富、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并且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新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使得遗传学教学内容更加复杂化,但是在“宽口径、重基础”的教学方针指导下,“动物遗传学”的教学课时却在不断地缩减,课程教学难度越来越大,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遗传学课程仅仅有《动物遗传学》(40学时)的实验(16学时)。不再开设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导致内容选择和教学时数安排的矛盾日益凸显,优化教学内容尤为重要。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动物科学专业和该科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首先构建教学体系,调整经典遗传学与现代遗传学的重点和比例,对经典遗传学及其扩展部分进行重新整合,补充最新的遗传学新理论、新技术,如非孟德尔遗传等,介绍现代遗传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删减与相近学科重复的内容,如基因表达调控等,使遗传学的基础知识更为精炼,与该学科前沿热点结合更为密切。重点突出遗传学在动物科学领域的应用,并结合实例分析,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动物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遗传分析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变异以及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指导动物的育种和动物医学实践。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遗传学的分支学科,奠定较好的遗传学基础知识。

3 注重绪论讲解

遗传学理论内容抽象、繁杂、深奥、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绪论的讲解尤为关键[2,3]。通过对绪论的讲解,让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目的和任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端正学习态度,为后续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对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培养高尚情操、德育智育同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笔者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个步骤:一是保证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认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践者,要发挥引领创新实践的主导作用,也是教学的三要素之一,因此在第1次上课的时候,首先对个人进行简单介绍,并把个人有关遗传学研究的成果简单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了解教师,让学生知道学习遗传对其未来工作的帮助和指导,激发其对遗传学的兴趣。二是向学生阐明动物遗传学的学习任务和目的要求,由于开设课程的专业不同,对遗传学的学习要求也存在差异,讲授内容及侧重点亦有所不同。因此,及时明确学习任务和目的,使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克服盲目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介绍课程的相关知识,重点讲授遗传学的发展史和发展趋势,在课堂教学中,如结合适当的遗传学历史知识故事,则可以变抽象的理论讲授为生动的故事讲述,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在绪论中讲授最新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如利用遗传学原理获得的国家奖项等。五是解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关于课程考试方法,教材教参的选择和相关资料和网站等资料。总之,通过对绪论的讲解,统领课本,吸引学生,为该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4 教学方式改革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遗传学的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很多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不断涌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法,一是知识点过多,学生无法领会重点,由于课时的减少,也不可能蜻蜓点水式地讲解所有的知识点,因此采取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比如给学生讨论的题目,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参与课程的讨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在开始上课时针对课程提出几个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同时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下课时给学生留几个问题,让学生下课后查阅资料,到下次上课时,作为几个首要问题提问讨论。从而改变了学生不主动预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实验教学创新

遗传学是一门发展迅速、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只有自己亲自操作实验和采用合理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结果,才能掌握和理解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经典遗传学的验证试验是该课程的核心试验,陈鹏等[4]认为验证性实验降低了同学们实验课的积极性,但笔者认为,对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改革,也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个班级选出5~6名实验人员,负责班级试验的前期准备,对于果蝇实验,相关的准备和果蝇的饲养等完全由学生负责,该部分的实验课讲授也由学生讲,教师补充,从而把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以果蝇为模式动物,不仅对遗传基本规律进行验证,加深对分离、自由组合、连锁等遗传规律的理解,同时通过该实验了解动物质量性状杂交育种的基本过程,为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

6 结语

遗传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动物遗传学教学核心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遗传性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遗传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不仅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遗传学的最新知识,同时要求教师不断进行遗传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能够参与到遗传学的教学改革中来,共同促进遗传学的教学改革的发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合格的农业专用人才。

摘要: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优化、注重绪论讲解、教学方式改革以及实验教学创新等方面介绍了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畜牧专业,动物遗传学,教学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胡延吉,梁红.美国遗传学教材的编写原则及特点[J].中国农业教育,2010(1):51-57.

[2]杨秀芹.绪论在动物遗传学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1):176-178.

[3]王军清.上好绪论奠定有效教学的基础[J].职业教育研究,2011(46):282.

畜牧专业 篇10

关键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创新教学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肉奶制品的需求量在逐年加大, 出口量也保持良好的态势。 目前, 我国的畜牧业已经从散户饲养为主向集中大规模饲养为主转变, 饲养场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所以就造成了社会加大对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需求, 使得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一片大好。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应运而生, 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畜牧兽医知识和技能, 为社会输出具有专业畜牧兽医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师要认真做好教学和管理工作,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专业发展前景规划, 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对接, 让学生可以在就业时将学到的专业知识作为自身的资本, 努力探索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手段。 但是, 现在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阻碍课堂教学的发展, 比如教师教学思路陈旧;教学只关注课本知识, 不关注实践操作;缺乏锻炼的机会, 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等等。 只有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才有可能实现畜牧兽医专业的新发展。下面根据我的畜牧兽医教学经验, 谈谈如何实现畜牧兽医课堂的创新教学。

一、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观念和习惯, 正确运用激励手段

许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们把学习看做非常枯燥的事情, 所以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会感到压力很大。 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也存在着与中职其他学生一样的通病, 他们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 教师讲实际案例时也比较散漫, 布置作业的完成率较低。 我在教学中会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课的学习, 让他们知道掌握一门技术以后对日常生活具有很大帮助。 畜牧兽医专业需要培养的是具备高素质和综合职业技能的人才, 要为畜牧业的生产、管理、建设、服务提供服务。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善于改变教学策略, 从学生实际出发。 比如在教学生“动物饲养”的相关知识时, 很多学生都认为这方面没什么可学的, 动物喜欢吃什么就喂什么, 但是在饲养时如果不能很好地遵循动物的生理规律, 很可能导致动物出现病理反应。 我会激励学生去亲自实践, 探索动物营养原理和饲料喂前加工调制的方法, 让学生发现学习当中的乐趣, 从而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激励手段, 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畜牧兽医知识。

二、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提升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效率

传统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方式单一落后, 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技能训练, 最终在走向社会以后不能胜任相应的工作。 同时由于现在畜牧业发展壮大, 仅靠普通的技术手段难以实现大规模的畜牧业科学化管理,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要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的畜牧兽医专业技能。 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创新效率, 还能够更加直观和清晰的给学生展示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大力推广。 比如我在教学“生禽病防治”时, 我改变了传统教学仅靠教师板书或者口述的方式, 取而代之的是应用多媒体技术, 我将提前制作好的教学视频或者教学课件通过大屏幕播放, 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 在课件中我会尽量全面的给学生介绍各种动物的禽病防治方法, 再重点内容的时候配合上教师详细讲解, 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禽病防治。 同时, 在教学时还要充分利用教材配备的光盘, 这些光盘里都是对教学重点的总结, 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这样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三、理论应用及实际, 给学生提供发挥特长的平台

很多畜牧兽医专业的学习毕业以后都是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 当他们处理实际问题时会手忙脚乱, 因为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有些时候并不完全适合实际情况。 在日常教学中, 我会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基础, 以职业需要为目标,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中职学校里有许多学生非常具有天赋, 只要教师能够合理开发, 就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 我会非常重视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比如在讲 “动物繁殖技术”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能够亲身了解, 我将带领学生进行演习, 在企业中顶岗实践, 亲身经历, 将学生分为两组, 一组负责动物发情配种, 一组负责动物分娩保育, 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教育, 有利于以后的就业和长远发展。 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时候, 一定要结合现实情况, 比如随着动物新的疫情的出现, 传统的疾病控制方法不能够有效控制, 在教材中很难找到解决方法, 教师必须不断引进养殖业的新理念, 授课内容持续更新, 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大纲, 注重个性化培养。

四、加强校内与校外的实习基地建设,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中职学校要加强校内的实习基地建设, 给学生提供较好的锻炼场所和实践机会, 扎实学生的理论基础, 培养学生勤动脑多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畜牧兽医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区别就在于需要更加多样化的实习基地, 要符合教学所需。 学校要充分调配师资力量, 为畜牧兽医专业配备齐全的教学设施。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要以技能提高为教学主线, 大力推进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其次, 学校要发展校企合作, 以校内实习为依托, 让学生走进企业, 实现课堂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徒弟的有机结合, 形成新型的办学模式, 也为在校生争取到了锻炼的机会, 保证了教学质量的完成。 畜牧兽医专业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多, 而且很琐碎, 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 完成自己的学业。 目前, 中职学校的合作办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总之, 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要想发展, 就必须创新教学方式, 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郑育宏.探究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8) .

畜牧专业 篇11

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完善。分析了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一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采用各种措施来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整体上对实践教学进行优化, 这对培养应用型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 深入企业调研,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现代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逐渐增多,对动物疫病加强防控更加重要。人们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重视,分散的畜禽饲养模式不能保证畜产品生产的安全,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是今后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针对大中型养殖企业,畜牧兽医专业主要面向的工作是畜禽饲养管理、畜禽繁育改良和畜禽疫病防治三个方面。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任职要求的分析,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主要包括饲料配合能力、畜

禽繁育改良能力、畜禽生产能力、畜禽疾病防治能力、牧场环境控制能力、牧场设备操作维护能力和牧场经营管理能力等。

三 根据职业岗位需要,进行实践能力培养

(一)前三个学期在校内进行基本素质和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主要完成畜禽生产基础和动物疫病诊断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专业核心课程采用项目实训教学,以具体的工作项目为载体,

将课堂设在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理论知识融入实践环节中,实现“教、学、做”合一,使学生形成专业基本能力。

(二)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第四学期将专业分为“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猪生产与疾病防治”“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专业方向。在校内利用13周时间,在校内实训基地提高学生专业基本能力,训练专业专项能力。在校外实训基地利用4 周时间主要进行专业方向畜禽生产课的专业实践,根据养殖企业生产安排,将学生分成几个实践小组参加生产活动,训练学生掌握畜禽生产的专项技能。学院安排教师负责学生实习指导和管理,企业技术

人员参与指导,实习结束时由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考核,企业在学生实习考核意见书上填写鉴定意见。第五学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重点进行专业方向畜禽疾病防治技术基本能力与专项能力训练。集中安排4 周时间,进行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实践技能训练,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使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四 实踐教学的实施

高职教育强调“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三项教学目标。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成为了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和职业能力,需要通过教师的理论传授和实践示范,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推动者,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资源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拥有国内先进的现代化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基地。包括兽医院(家畜繁育技术指导中心)、养蜂试验场(特种动物养殖实训室)、养鸡场、养牛场、牧草场。根据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 通过实训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

(二)建立与完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由学校、畜牧兽医企业、畜牧局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设计、修订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步。创新“校、企、行三方联动、能力递进”“5+1”人才培养模式。

(三)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有赖于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目标的制定与落实。在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中,要想完整地运行整个体系系统,抓住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并进行解决。

结语:

每个学习领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将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家畜繁育员、家禽繁殖工、动物疫病防治员等职业标准工作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开发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教学为载体的学习情境,实现

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教学场所与工作场所的结合,最终使学生形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于一体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甘雪松.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知识经济,2011(11):142-144.

[2] 张少飞.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12):185-188.

[3] 何凡,刘威,英锡相,等.如何在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109.

畜牧专业 篇12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中职教育,能力培养,策略

1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欠佳的原因

(1) 教育模式过于僵硬。纵观当前畜牧兽医中职学校的课堂, 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教师对于课堂模式的整体掌控更加倾向于“满堂灌”和“教师一言堂”, 而中职学校学生本身的基础知识就相对薄弱, 枯燥的理论灌输更难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2) 职业规划不够清晰。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够清晰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对未来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也漠不关心。这种情况的存在只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收效甚微。

(3) 专业技能不够熟练。刚毕业的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往往在专业技能方面不足以胜任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主要是由于毕业生在校期间从事专业实践太少、对在校所学的专业技能掌握又不熟练所致。

(4) 综合素养有待提高。中职学生的自身综合素养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由于学习时间较短, 基础知识较弱, 除专业知识外, 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培养不够。

2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1) 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能力培养是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学校输出实用型人才的关键, 因此, 如何建立合理的培养模式, 培养出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优秀的专业人才, 是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

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 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可以分三个步骤来进行。

专业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中职学生大都为在初中阶段学习基础相对差、自控能力差、缺乏学习信心的一个群体。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 大部分来自农村, 本身就有极重的“跳农门”思想, 他们对农业类专业都不感兴趣, 更谈不上对本专业的热爱。为此, 学生进校后首先要给他们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要让他们了解现代解畜牧业的发展前景及畜牧业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同时, 要在他们进校时就抓住他们到新学校要好好表现的心理, 严格管理, 逐步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 为今后的中职学习打下基础。

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第一阶段的教育和严格管理后, 学校应该把教育的重心放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上, 使他们在此阶段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综合素质的提高。临近毕业阶段是关乎学生职业生涯的重要阶段。本阶段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本专业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学校应在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语言达能力等方面加大力度, 尽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 强化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畜牧兽医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要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能力就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学校应开展专门化方向教学, 如养猪专门化方向、养牛专门化方向、养鸡方向专门化方向和宠物专门化方向等, 学生可根据自己今后的就业意向, 选择一至二个专门化方向学习。学校把专门化方向相同的学生重新组成教学班, 对他们实施专门化教学, 让他们学会各专门化方向的各种技能, 为今后学生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

(3) 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学生的整个受教育生涯中也十分重要。在培养良好专业技能的基础上, 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爱岗敬业精神等显得尤为重要, 这样既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也有利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上一篇:资产减值会计理论分析下一篇:方言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