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与控制

2024-09-10

识别与控制(共12篇)

识别与控制 篇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 企业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在拥有更多自主权和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 也面临着更多、更大的风险, 其中会计风险更是日趋扩大化、多样化。因此, 正视会计风险, 发现、控制、化解会计风险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会计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一) 会计风险的含义

广义的风险是指事物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表现为一个事物既可能造成不利结果 (即损失) , 也可能会带来有利影响 (即收益) 。由于人们对损失的关注程度往往高于对收益的关注程度, 所以风险研究主要集中于风险损失的研究。

会计风险是风险在会计工作领域中的一种表现, 它是指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因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所形成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可靠性, 这种不可靠性可能会影响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不当决策而遭受某种损失。

为便于从不同角度认识会计风险, 对会计风险可以进行多种分类。按产生会计风险的根源可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按会计风险影响要素可分为环境风险、管理风险和账务风险;按会计风险对不同利益主体的影响可分为会计人员的责任风险、企业管理者的责任风险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财产损失风险;按会计风险能否控制可分为可控制风险和不可控制风险。

(二) 会计风险的特征

1、会计风险的客观性。

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会计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会计反映不可能尽善尽美。会计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主观判定, 判断失误往往不可避免。会计人员、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存在利益冲突, 因此, 会计人员可能为谋取或保护自身利益而故意或被迫提供误导信息。

2、会计风险的严重性。

计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的损失, 其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一方面, 会计信息失实会降低企业形象, 给企业经营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另一方面, 由于会计信息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而错误的会计信息会使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误导资金流向, 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会计风险的可控性。

会计风险是企业会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因此它属于可控风险。引起会计风险的原因很多, 如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人员的疏忽等。既然会计风险可以控制, 企业就应当设计必要的内部控制并保持其有效运行, 以合理保证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

4、会计风险的滞后性。

风险本身代表的就是一种不确定性, 其产生的结果往往在决策实施之后才能显现。会计风险的这种滞后性表现得更加明显, 以至于对前期差错, 企业会计准则还专门设置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核算。实务中, 除了企业自身发现错误进行更正外, 很多差错或舞弊是在外部审计、税务检查甚至是破产清算时才得以发现。

二、会计风险的识别

会计风险识别是企业对其所面临的现实和潜在的会计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并鉴定其性质的过程。企业会计风险的形成, 究其根源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由客观因素形成的会计风险, 即客观会计风险;二是由主观因素形成的会计风险, 即主观会计风险。

(一) 客观会计风险

由于会计学科本身的缺陷所造成的会计反映失实称为客观会计风险, 也称会计的固有风险。它是客观存在的, 人们只能尽可能地避免, 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客观会计风险主要包括:

1、会计理论风险。

是指由于会计理论本身受客观经济环境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可靠而形成的风险。如货币计量理论是建立在币值不变假设基础上的, 但在现实经济环境中, 无论哪个国家的币值都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处在波动之中的, 即币值稳定是不成立的, 从而不能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使财务报表上所反映的信息与实际情况发生了偏差, 难免误导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给不同的会计利益主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2、会计规范风险。

是指由于受客观经济环境的制约, 人们在制定会计行为规范时预留有剩余会计规则选择权,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可靠性而形成的风险。会计准则中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 使企业在执行会计准则过程中, 可以运用剩余会计选择权限对同一交易事项、经济状况, 在不同会计年度依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会计政策, 从而使披露出来的会计信息即使是同一交易事项但在不同的会计年度所揭示的会计信息也会形成不可比的可能性。

(二) 主观会计风险

不同的会计行为主体对同一经济业务进行处理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当这种差异达到足以使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失误并给企业带来损失时, 就会产生主观会计风险, 也称会计的行为风险。主观会计风险主要有两类。

1、道德风险。

是指企业相关人员因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而违背道德原则, 进行不实的会计处理、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导致其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可分为:

第一, 管理者会计风险。是指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控制权的企业管理者, 为谋求会计主体或个人利益, 在对企业会计工作决策中, 主动授意调整会计信息, 粉饰财务会计报告, 故意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不可靠, 从而形成管理者会计风险。

第二, 从业人员会计风险。是指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具体操作权的企业会计从业人员, 为谋求自身利益或迫于所处工作环境的压力, 在企业会计业务的具体操作中, 选择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利益的会计处理方法, 而忽视企业所有者乃至国家利益, 故意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不可靠而形成的风险。

第三, 审计者会计风险。是指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审计权的社会中介机构, 为谋求自身利益, 在实施企业会计信息审计工作中, 故意忽略第三方的公允性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不可靠而形成的风险。

2、技术风险。

是指受到业务水平的影响, 会计人员在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或由于对会计准则、制度的理解偏差所导致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可分为:

第一, 会计职业判断风险。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 由于自身对会计政策法规理解不透, 运用会计政策和相关法规条例不当, 无意造成职业判断失误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可靠而形成的风险。企业会计准则在具体执行过程中,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实行, 如果会计人员专业技术不高, 工作经验不足, 就可能无意地作出错误的职业判断, 增大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可靠性, 从而形成会计职业判断风险。

第二, 业务操作不当风险。会计人员识别票据等原始凭证的能力差, 会导致将错误的信息输入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科目的使用不当, 会导致将会计信息作错误的分类;收益和费用的确认时间选择不当, 会导致错误配比, 产生错误的盈利信息;会计控制不当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此外, 会计人员每天要面对大量的结算票据、现金资产、印章、重要凭证、有价单证等, 一旦发生票据遗失、短款、计算错误等工作疏漏, 就难免会给企业造成损失。

第三, 决策支持不力风险。会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会计参与管理的作用, 导致支持决策的职能形同虚设, 不能及时向决策层提供决策需要的反馈信息, 甚至未能通过会计核算分析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使得企业决策失误而产生风险。

三、会计风险的控制

会计风险的控制是指使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的各种措施, 包括风险回避、风险分担、风险降低等方法。根据会计风险的成因及其构成内容, 会计风险的控制包括客观会计风险控制和主观会计风险控制两个方面。

(一) 客观会计风险控制

客观会计风险源于会计自身的缺陷, 理论研究的深化会有助于降低该风险。对客观会计风险的防范, 要从会计实践出发, 对现有会计理论进行不断的改进, 努力探求减少会计处理方法的不确定性, 提高其可靠性。如可以通过完善会计假设、规范会计基本概念、修正会计要素, 探寻减少会计处理方法的不确定性等。又比如在研究和制定会计准则的时候, 尽量减少使用不确定性的措辞, 以利于减少主观判断上的差异, 从而减少会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以会计理论指导会计风险研究, 并使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使研究成果真正落实到减少会计处理中的偏差上, 这是需要广大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进行不断努力的。

(二) 主观会计风险控制

主观会计风险控制主要是围绕道德风险控制和技术风险控制进行的,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防范:

1、建立会计风险预警机制。

险的预警机制主要是指通过在风险识别、大体辨别出可能出现何种风险的基础上, 对其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测算, 努力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 把会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我国企业的现有状况, 会计风险预警机制应包括能反映企业负债管理能力、变现力、资产管理能力、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有关指标。企业应当充分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 应用会计风险预警机制, 使监督从简单操作型的静态事后复审向动态预警分析转变, 使操作过程的事中控制前移, 加大监督、监控力度。

2、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健全并有效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防范会计风险的根本途径。健全完善的会计控制制度应该包括:

第一, 职权分离制度。职权分离制度主要体现在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上。所谓不相容职务, 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 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 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企业内部主要不相容职务有:授权审批职务、业务经办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和审核监督职务等。其中业务经办职务和审核监督职务要分离, 如会计部门人员不得担任内部审计职务;业务经办职务和会计记录职务要分离, 如出纳人员不得担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职务;财产保管职务和会计记录职务要分离, 如仓库保管人员不得同时兼任材料会计记账工作;每一项业务不能由一人全部包办, 如不能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收付的全部业务。同时, 还应当设立岗位轮换制度, 这样即使有未发现的会计差错或舞弊问题, 也能在岗位轮换后及早发现, 避免更大的损失。

第二, 财产保护制度。财产保护控制制度是为确保财产安全完整而采取的控制措施, 主要包括限制接近和财产清查。限制接近是指只有经过严格控制的人员才能接触财产、物资以及会计记录等有关实物, 旨在划清责任, 减少舞弊行为。财产清查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地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对的一项制度。

第三, 稽查核对制度。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完整, 各项经济业务必须建立稽查核对控制制度, 以免发生差错和舞弊, 必须根据因果连环链进行稽查核对。

3、完善会计监督检查机制。

优化的会计行为必须有相应的实施监督机制作保证, 要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建立和完善会计监督检查机制, 内部监督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共同构成科学优化的监督实施体制, 从而有力地制约会计行为主体的私欲和偏好, 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第一, 完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企业内部监督的主要途径是企业内部审计。与会计风险相关的内部审计是在一个企业内部对各种会计行为及其相应的控制系统进行独立评价, 以确定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合理, 运行是否有效, 并最终评价企业控制目标是否实现的一项控制活动, 它是实现对会计风险控制和管理的有效途径。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其独立、客观、公正。审计人员在对财务部门做出的会计工作进行内部审计时, 不能仅仅对会计工作的结果进行审计, 还应当对其依据的信息、文件等基础资料的可靠性和适当性进行评价。同时, 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审计财务部门所使用的会计政策是否恰当, 会计估计是否公允, 还需要对会计风险内部控制措施的设计是否合理, 运行是否有效进行评价, 从而降低由于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风险。

第二, 完善外部会计监督机制。尽管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具有一定的监督效果, 但它毕竟寓于企业之中, 一旦企业整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 内部监督机制就会弱化, 这时就需要外部监督, 也就是要配合搞好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根据我国国情, 结合国家政府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监督, 使会计工作依法接受财政、审计、金融、税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等部门的监督, 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 不得拒绝、隐匿、谎报会计信息。

4、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据有关调查, 当前的会计风险主要源于道德风险。控制会计道德风险的关键在于规范企业管理者的行为, 一方面应设计一个务实的指标体系用以考核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 对故意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企业予以严厉制裁。此外, 还应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 对注册会计师的舞弊行为要严惩不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 建立会计职业道德守则。使每个会计人员都有明确的职业道德规范, 了解会计工作对其自身的要求, 明确过失和舞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提高会计人员的自律性。

第二, 净化会计职业环境。会计风险往往源于薄弱的内部环境。对会计职业内部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管理层的价值观和道德水准;会计机构在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中的独立程度。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企业首先应当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如果管理层缺乏诚信, 即便内部控制设计的很合理, 也很难信赖会计风险内部控制能够有效。

第三, 加强职业道德宣传教育。通过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改善其认知标准, 建立符合道德规范的价值观, 并使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成为会计人员的自觉行为。

第四, 完善监督和奖惩机制。一方面要选择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具有会计知识和技能的人从事会计工作;另一方面, 要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激励约束机制, 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其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提职、晋级、精神与物质奖励等结合起来。

5、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要求, 会计人员必须是具有会计、财政、税务、金融、审计、经营管理、计算机及外语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 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不断更新知识, 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客观环境的需要。同时, 高等院校的会计教育也要以加快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为目标, 改革教学方法, 调整教育内容, 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使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得以保证, 以降低会计人员在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或由于对会计准则、制度的理解偏差所导致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冯俊.论企业会计风险及其控制[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6 (6) .

[2]、黄智明.企业会计风险及防范初探[J].现代商业, 2007 (17) .

[3]、闫淑敏.企业会计风险的辨析与应对[J].会计之友, 2008 (4) .

[4]、邹小华.浅谈企业会计风险与应对[J].财政金融, 2009 (14) .

识别与控制 篇2

石油企业中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

油田生产作业既具有野外、流动、点多、面广、高温高压、高劳动强度等特点,又具有海上滩涂、起重、高处和交叉作业等高危险性,因而引发事故的几率偏高.本文对石油企业建立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展开论述,通过危害识别、风险评价这一现代管理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即运用系统的`方法,及时、全面、准确地识别各种危害因素,评价潜在的风险并采取最佳风险控制方案,从而降低风险减少事故.

作 者:吕荣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钻井职工培训中心,山东,东营,257064刊 名: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GLI OILFIELD STAFF UNIVERSITY年,卷(期):20(1)分类号:F407.22 X92关键词:石油企业 危害识别 危害因素 风险 风险评价

识别与控制 篇3

摘要:针对进行受限空间作业所存在的风险,从风险识别,作业前、中、后所采取的安全措施等方面入手,介绍进入受限制空间作业全过程的安全控制方法。

关键词:受限空间;风险;安全;控制措施

在石油化工化工行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是指进入的各类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窨井、坑(池)、下水道或其它封闭、半封闭场所。在其作业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危险源有:缺氧或氧气浓度过高;易燃气体;有毒气体;极端温度;坍塌或羁绊危险;噪音、易滑/表面潮湿等。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在受限空间中作业可能导致中毒、窒息、坠落、绊倒和火灾爆炸等事故。下面将结合一些现场的工作经验,谈谈受限空间作业中应该如何进行风险控制。

一、受限空间风险识别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危害识别,列出危害因素清单,危害因素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气体危害;窒息危害;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气体和爆炸性气体;被淹没/埋没;机械危害;其它,如电击、温度、辐射、噪音等。

二、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1.作业人员要求:

(1)作业时,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人员不得进入限制空间,具有下述症状者,不得从事受限空间作业:有类风湿或生理缺陷者;有深度近视、高血压、过敏性气管炎、哮喘、心脏病等;有外伤伤口尚未愈合者。

(2)作业人员应熟知有关封闭空间作业安全处置事项,如急救、抢救措施,防护用具、通讯设备等使用方法。有害有毒的现场,作业人员应预先了解并掌握有害有毒物质的性质及其处理方法。

(3)进入限制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设立监护人、救护人员。

2. 安全设备和工具的准备与检查要求:

进入受限制空间作业需要配备:对讲机(本质安全型);气体检测仪;安全带和符合要求的绳子;适用的梯子;手电筒和其它必要的照明用具(符合现场防爆等级要求);具有充足气压的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或其它呼吸防护用品;担架、急救药品及器械;安全带等。

3.工艺处理方案

在进入限制空间之前,作业负责人应对作业部位、施工工艺进行确认,进行工作危害分析,制定作业方案,落实作业区域的防护、隔离、清洗、置换、通风等措施;若进入的限制空间为含有毒有害药剂、油(气)的舱、罐、容器或管线,则需对限制空间进行排放、清洗、除气作业。

4.限制空间气体检测

(1)对盛装过可燃气体、液体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及与其有关联、但未盛装过的设备,必须进行可燃气体、有毒有害物质化验分析。取样分析应有代表性、全面性。设备容积较大时应对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保证设备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和氧含量合格(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4%时,其被测浓度小于0.5%为合格;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小于0.2%为合格;氧含量19.5~23.5%为合格),有毒有害物质不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指标(分析结果报出后,样品至少保留4小时)。设备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作业期间应至少每隔1小时取样复查一次,如有l项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作业。

(2)测量情况表明限制空间内有毒气体含量达到下述极限,且在作业过程中也不会因其它原因超过下述极限时,现场监督和监护人才能指示工作,并可不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进入限制空间工作:易燃气体和蒸汽的含量小于爆炸下限的20%;有毒气体的含量低于可接受的浓度;氧气含量大于19.5%且小于22%。

(3)当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人员进入气体浓度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区域,必须戴上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且落实相应的防爆、防毒等安全措施。

三、受限空间作业中管理

1.在作业前要让每一名参与作业的人员明确作业过程所存在的危险和应急部署细节,按照已制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2.作业监护人在作业过程中应保证自始至终对作业实施監护,并持续的进行气体测量并做好监测记录。如必须要离开,应征得作业负责人的许可,采取更换监护人或停止作业等措施。

3.作业监护人员必须准确地记录人员及设备进出受限/封闭空间的进出情况。

4.做好通风换气工作。绝对不可以使用纯氧直接为封闭场所通风,应选择洁净的空气作为通风来源。

5.在封闭空间内部不可使用燃烧式的泵、发电机或吹风机。当为封闭场所安置上述设备时,应确保其不会向场所内部扩散CO2气体。

6.在封闭场所内使用低于36伏低压照明;所有其它的照明必须使用经批准的安全断路器保护;照明和工具应分别使用有安全断路器的不同电路;变压器、安全断路器和其它断路开关应放置于封闭场所以外。

7.任何在封闭场所内进行的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单独的作业票。当在封闭场所内进行焊接和动火作业时,应检查:气管是否有漏气;当班作业结束时,应将所有气体管线移出封闭场所;所有的电焊机和压缩气瓶都放置在封闭场所外;当场所内操作停止时,应确保所有气体和电力供应处于关断状态并将设备移出场所;所有的焊机和动火设备均应设置场所内关断阀门,以便内部人员在紧急状况时迅速将电力和气体供应截断。

8.严格按照锁定/挂牌程序对能量进行隔断/隔离。

9.禁止在受限空间内进行二氧化碳(惰性气体)保护焊施工。如因特殊情况,必须进行,则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四、应急情况下的处理

当限制空间内工作人员发现危险时,应立即终止作业并报告监护人,然后有秩序地向外撤离。监护人得到报告后,应迅速报告作业负责人,由其实施应急指挥。并且监护人员应与在限制空间内的人员保持不间断的通迅联系。一般情况下,限制空间内出现紧急情况,不允许人员再次进入。在进一步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的情况下,才允许人员进入限制空间,但要尽可能减少进入限制空间的人数。

五、作业完成后的确认

由作业负责人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限制空间内没有遗留人员、工具或设备。隔离人员拆除隔离装置,妥善处置各种废弃物后,解除区域限制。

六、结论

总之,在进入受限制空间作业时,需要充分分析所存在的风险,针对所存在的风险制定具体的安全控制措施,并加强作业前、中、后的安全管理,将各项安全控制措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保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

参考文献:

智能车路径识别与控制研究 篇4

智能车辆又被称为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自主驾驶控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体[1]。道路感知与识别的方法有多种,包括雷达、红外、激光、超声波、磁导航以及机器视觉等方法[2]。在实际驾驶过程中,驾驶员通过视觉获得外部的环境信息。利用视觉的路径识别方法,具备采集速率快,图像信息含量丰富的优点,是智能车辆进行路径识别的一种有效方法[3,4]。

针对复杂的路径采集信息,本文设计了基于MK60N512VLQ100(K6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车路径识别系统。路径信息使用OV7620摄像头采集[5],图像的数据处理在uc/os-Ⅱ操作系统下使用自适应动态阈值图像处理算法,通过bluetooth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在线调试,设计并开发了稳定性好、处理速度快的智能车路径识别系统。

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智能车辆设计主要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硬件设计主要包括机械调整和硬件电路。硬件电路主要包括核心控制器、电源管理、图像采集、电机驱动、舵机驱动和人机交互等模块[6]。图1为智能车系统结构图。

1.1 系统硬件设计

本系统采用OV7620图像传感器,OV7620内置10位双通道A/D转换器,输出8位图像数据,因此直接将摄像头的图像灰度信息输出连接至K60的GPIO端口。同时分别采用了稳压模块给系统各部分供电,如图2所示。

电机驱动电路采用的是BTS7960,由于BTS7960属于大功率驱动芯片,为了防止回流而击穿单片机引脚,在单片机和驱动芯片之间进行了隔离,并采用了bluetooth实现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通信。

1.2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设计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开发技术。通过修改OS_CPU. H,OS_CPU_C. C和OS_CPU_A. ASM这3个与处理器相关的文件,进行整个系统之间任务的调度,以满足系统的多任务实时性需求。

2 系统采集与控制设计

按照系统的功能要求,应用程序的设计分为以下几个并行任务[7],具体的应用程序流程图如图3所示。

2.1 摄像头视频信号采集

K60首先捕捉OV7620VSYN中断,进入场中断,然后捕捉HERF,进入行中断,读取GPIO端口图像灰度数据存入图像数据数组。

摄像头采用俯视角度采集路径信息,由于其视野角度比较小,因此所拍摄的画面会呈倒梯形(摄像头采集视图如图4所示)。

2.2 路径图像信息提取

2.2.1 图像分割

图像分割算法大概可以分为边缘检测分割和阈值分割两类[8]。

图像边缘是指图像中周围像素灰度有阶跃变化或屋顶变化的像素点,而边缘检测的主要依据是图像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9],但是进行图像边缘检测的前提是首先要对图像进行滤波,过程复杂,大量浪费单片机的CPU。

阈值分割是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方法,适用于物体与背景区域具有强烈对比的图像,而且计算简单。阈值分割算法的关键在于阈值的确定,由于智能车辆识别路径过程中,受时间和空间变化影响较大,必须采用动态阈值分割算法。

2.2.2 动态阈值算法

动态阈值分割算法主要有实验法、灰度值方图法、迭代选择阈值法、最小均方误差法、最大类间方差法等[10]。

由于本系统测试实验中的路径信息只有黑白信息,比较单一,在采用根据直方图谷底确定阈值的测试中,由于外界光线影响,有严重的噪声,基于此采用了一种动态阈值检测方法,该方法设计步骤如下:

1) 读取当前图像的灰度值,并存入数组Buffer[row][column];

2) 遍历寻找数组中的最大和最小灰度值Tmax和Tmin,确定阈值初值T0,公式为

T0=(Tmax+Tmin)/2 (1)

3) 根据阈值将图像分割成前景和背景两部分,求出两部分的平均灰度值TATB,公式为

ΤA=Τ(i,j)<ΤkΤ(i,j)×Ν(i,j)Τ(i,j)<ΤΝ(i,j)(2)

ΤB=Τ(i,j)>ΤkΤ(i,j)×Ν(i,j)Τ(i,j)>ΤΝ(i,j)(3)

4) 求出新阈值,公式为

Τh(i)=ΤA+ΤB2(4)

5) 将Th(i)保存进行其他操作,返回步骤1)。

经过动态阈值检测后,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后的图像如图5b所示。

2.2.3 图像去噪

本系统在路径识别的过程中,采集到的图像存在影响道路识别的噪声,即含噪图像[11]。如果图像第i行、第j列为噪点,则对该点周围8个点的像素值求和后取均值,公式为

f(i,j)=(f(i-1,j-1)+f(i-1,j)+

f(i-1,j+1)+f(i,j-1)+f(i,j+1)+

f(i+1,j-1)+f(i+1,j)+f(i+1,j+1))/8 (5)

式中:f(i,j)为图像第ij列重新赋予的像素值。图6a中所示的红色点为噪点,图6b为经过图像去噪后的图像。

2.3 路径识别

本系统识别的路径有直道、小S弯道、大S弯道、普通弯道、急弯、直入弯等。设摄像头采集的每帧图像为一个平面,拟合的路径中心线(见图7)在平面中最近点定义为道路首点,为start(xstart,ystart),最远端定义为道路末点end(xend,yend),图像的横纵坐标分别为路径中心线的行列值。

xedge为图像纵向跨度

xedge=|xstart-xend|(6)

yedge为图像横向跨度

yedge=|ystart-yend|(7)

yc_edge为路径中心线在图像中的位置

yc_edge=(ystart+yend)/2 (8)

ymax_edge为路径中心线最大横向跨度

ymax_edge=|ymax-ymin|(9)

ymax为路径中心线在图像平面中视野最远点的纵坐标,ymin为路径中心线在图像平面中视野最近点的纵坐标。

k[i]=column_x[i+1]-column_x[i] (10)

式中:i为拟合中心线上点的横坐标,column_x[i]为该点纵坐标,k[i]反应路径中心线弯曲程度。根据上述公式建立特征空间如表1所示。

通过上述特征空间,建立了道路样本空间,可知:

1) 直道,横向跨度很小,纵向跨度很大;

2) 普通弯道,纵向跨度不能小于50%图像纵向跨度;

3) 大S弯道,横向跨度范围比较广;

4) 入弯,前方道路中心线弯曲程度大,后方路径中心线近似为直线,弯曲变化趋势恒为正(负)或0;

5) 出弯,前方路径中心线近似为直线,并且后方路径中心线弯曲程度大,弯曲变化趋势恒为正(负)或0;

6) 急弯(紧急路况),纵向跨度很小,不超过整个图像跨度的30%。

2.4 控制策略

在提取出路径中心线识别路径后,就可以根据当前信息实现速度和转向的优化PID控制:直道快速通过、较小的S弯道适当减小比例系数、较大的S弯道适当增大比例系数等。

在小车的速度控制上,采取了增量式PIDbang-bang控制结合的控制方法,将光电编码器的反馈值和设定的期望值相比较,通过PWM输出来对点击实现速度的闭环控制。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如式(11)所示

Δu(k)=Κp{[e(k)-e(k-1)]+ΤΤΙe(k)+ΤDΤ[e(k)-2e(k-1)+e(k-2)]}=ΚpΔe(k)+ΚΙe(k)+ΚD[Δe(k)-Δe(k-1)](11)

式中:Δu(k)为第n次的输出增量;e(k)为第k次的偏差。并且引入bang-bang控制,在速度加大的时候,PWM输出为0;当速度较小的时候输出全额PWM,可以使小车更快地响应加减速。

在进行舵机控制过程中,经过测试,在超频情况下,每行图像采集110个点,使视场长度足以覆盖各种路径,路径经过精确识别,可以精确确定车身位置与路径中心线的偏差。进行PID控制的调节策略是:积分项系数置零;微分项系数使用定值;比例系数Kp使用二次函数曲线,随车身中心位置与舵机中心值的偏差呈二次函数关系,公式为

Κp=Δ_error×Δ_error2+950(12)

式中:Δ_error为车身中心位置与中心值的偏差。

3 结果分析

使用VC6.0开发上位机进行在线调试并将在线调试稳定的系统在自制道路上进行实际测试。

3.1 在线调试结果分析

使用VC6.0 MFC类库做界面开发[11]。图像处理界面如图8所示。上位机采集的各种赛道信息如图9所示。

从图8可以看出,图中上半部分左边为原始图像,右边为二值化后的数据,下半部分左边为处理后的图像,右边为二值化后的数据,从图中的图像和数据都能明显地看出处理后的图像和数据中几乎没有噪声点,该结果为设计控制律提供很大的方便。通过对图9中的各种图像进行分析、归类,可以很好地设定控制律中的参数以满足各种控制策略的需求。

根据系统所提取的路径信息,设计有效的速度控制策略保证智能车在行驶中达到最大的速度。图10为PID实际调节图,蓝色线为速度设定曲线,白色线为实际速度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算法响应时间较快,当系统遇到外界干扰时,具备快速的调节能力,并在实际测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2 实际测试结果分析

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制作了长75 m、宽45 cm包含不同类型路径的道路。实验中,以偏离道路中心线误差和冲出赛道次数为衡量标准,V为测试的平均速度,ΔS为误差(车身相对于赛道中心线的偏差,in表示沿内弧行进,out表示沿外弧行进),N为冲出道路有效范围次数(测试20圈)。优化行驶路径的测试数据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小车在2.5 m以下时,小车沿优化路径行驶,极少冲出跑道,这是因为小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已经精确地识别出路径信息,提前做出了路径选择,当小车的速度达到2.9 m以上时,冲出跑道的次数明显增加,这是因为由于小车速度的增加,在行驶的过程中出现了侧滑,一方面是车模机械结构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车模在高速的行驶过程中采集到的图像出现模糊的情况,使得路径识别出现误差,目前的处理方法是沿用上一次的路径采集结果,这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做进一步探讨。由此可以说明精确的路径识别结果为控制策略的选择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使系统的控制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实际测试的结果表明了自适应动态阈值图像处理算法在智能车路径识别中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该算法对图像进行有效的处理,加以合理的路径优化方法与控制策略,增加了智能车对路径的跟随性能,使系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4 结束语

本设计结合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采用OV7620摄像头采集道路信息,通过对采集图像进行分析处理来确定智能车路径。针对竞赛题目中的各种路径的图像,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给出了一种路径识别优化的方法,将该方法与智能控制方法相结合,使小车稳定、高速地在未知的赛道上行驶。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方法能够使智能小车有效地识别多种类型路径,且系统运行稳定。

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摄像头路径识别方法的控制系统。为了解决环境光线对路径的影响,采用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动态阈值图像处理算法;通过拟合路径中心线,识别出路径类型,经过合理的路径优化,节约了行驶时间。硬件电路以MK60N512VLQ100(K60)为核心控制器,设计了电源模块、采集模块、驱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等外围电路。软件设计中下位机移植了uc/os-Ⅱ系统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上位机使用VC6.0设计,使用bluetooth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在线调试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该系统部分实验结果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关键词:路径识别,动态阈值,路径优化,无线通信

参考文献

[1]张秀彬,应俊豪.汽车智能化技术原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陈伟.基于双目视觉的智能车辆道路识别与路径规划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9.

[3]DEMIRLI K,KHOSHNEJAD M.Autonomous parallel parking of a car-like mobile robot by a neuro-fuzzy sensor-based controller[J].FuzzySets and System,2009,160(19):2876-2891.

[4]王琪,程飞,陈四杰,等.基于Freescale S12微控制器的高速智能寻迹车设计与实现[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1):75-80.

[5]宋海吒,唐立军,谢新辉.基于FPGA和OV7620的图像采集及VGA显示[J].电视技术,2011,35(5):45-47.

[6]刘杰,武丽,赵永利.基于车载视觉导航的智能车控制系统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30(5):34-36.

[7]郑建立,黄丽佳,葛鹏飞,等.基于CCD的智能车寻迹方法[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6):728-731.

[8]张云洲,师恩义,吴成东,等.基于CCD的智能车导航系统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2):162-165.

[9]朱红高.图像边缘检测技术研究现状[J].制造业自动化,2010,32(1):45-47.

[10]张铮,王艳平,薛桂香.数字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VISUAL C++与MATLAB实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361-362.

识别与控制 篇5

介绍利用埋入复合材料梁的压电传感器和驱动器对其振动进行主动控制的`实验研究及其结果.利用埋入的压电传感器和驱动器对其进行模型识别而得出结构的动力学模型,再将该模型用于控制器的设计,其优点是当结构本身或者约束、环境等发生变化后,可对结构的模型重新进行在线识别,及时更新控制参数,避免控制失效,而且不需要事先知道结构的其他属性.应用最优控制理论的全维状态观测器技术,结合所选取的压电传感器和作动器识别的结构动力学模型,可以设计出其最优控制器.实验表明,传感器信号的频谱峰值最大可以被有效地降低20dB左右.

作 者:吴克恭 姜节胜 Janocha Hartmut 作者单位:吴克恭,姜节胜(西北工业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72)

Janocha Hartmut(德国萨尔大学,自动化过程实验室,萨尔州,德国,66123)

识别与控制 篇6

【关键词】化工;危害;识别;防治

我国对化工产业的要求是:认识化学工业及化工生产;认识化工安全;认识化工污染与化工环保;认识化工管路;认识化工阀门;认识化工检测仪表;认识压力容器;认识换热器;认识塔设备等。在内容组织上侧重于化学工业的概况,化工生产的特点,化工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化工安全的重要性及个人防护,防火、防爆、防尘、防毒基本知识;化工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化工污染的综合防治;化工生产所用管路、阀门、仪表、压力容器、换热器、塔设备的作用、类型、结构等。我国的化工技术的现状并不理想,技术很多方面不成熟或者处理方式不够妥帖,因此大量社会舆论在讨论化工行业的优点时更多的是附带着化工产业带来的危险以及污染来讨论的。化工行业适合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考虑的问题应该是如何解决化工业带来的危害,以及学会如何识别这些危害的方法。

1.化工工艺设计的类型

不同的化工产业有其不同的设计方式,了解这些方式的具体内容有助于了解如何识别这些化工厂也带来的危害,主要的化工设计方案为以下几种:

1.1模拟化设计

所谓的概念设计是设计人员依照拟建的规模进行设计的,一般情况下,概念设计在中试前进行,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检查生产工艺的条件和生产的线路是否合理,确定数据和小试补充的内容以及必要时中试规模和中试目的。尽管其属于假象设计,但是其是整个设计环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1.2检测可行式设计

中试是在概念设计后进行的,其最主要的内容和任务是检验小试确定的生产工艺路线与生产条件与试剂产品考核的应用功能。对系统是否可以连续运转进行检验,保证可靠性;同时要获取设计工艺所需要的工艺和工程数据;考察放大致应和检验校正放大模型;对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杂质进行考核,确定其对产品的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对上述程序全部或者是部分分析,根据其内容和业务具体确定。

1.3要点分析的基础工业化设计

当化工业设计进行到这一环节的时候化工产业马上就要开始化工生产,在此之前必须妥善的分析设计方案找出工程设计的基础,在从此出发找到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只有通过基础化审核之后化工业工厂才能执行此方案。

1.4初步化工设计需要谨慎

进行到初步设计就已经进入到生产环节,这一步需要形成有效的说明书和总概算记录,结合基础设计与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化工企业厂址的选择信息,对工程在技术和经济上进行总体研究与计算的具体建设方案。项目的初步设计结果必须满足项目的审查要求,同时要满足施工前的准备需求,其中包括材料的采购、项目的招标等行为,卫最终确定厂址提供有力的依据,避免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1.5图纸设计是施工的蓝本

施工图纸是生产的基础,是施工的指导,因此,必须提高图纸设计的水平,其实依据上级对初步设计提出的有效建议,将初步设计中的设计原则与方案经过修改确认的过程,同时要结合建筑与非标准设备制作的要求,采用图表、文字的方式确认招标工艺和生产设备各个组成部分的尺寸以及如何布置的问题,同时要将施工方法结合施工环境具体化、明确化、解决初步设计阶段仍未解决的问题。

2.识别化工危害改革化工设计

所谓的危险因素就是指挥引发安全事故的潜在因素,具体而言,就是在生产工艺中可能会导致事故和损失发生的不安全条件。要想识别与控制这种危险,就要对项目生产工艺的全过程、配套公辅设施的生产过程、使用和产出的物质、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进行解剖和分析,全面了解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出现的方式,种类、位置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消除隐患,提升生产的安全性,加强设备的安全,提高装置安全运行的有效对策,防止不安全的技术问题,避免使用任何的危险物质,工艺,如果生产工艺必须要求,尽力采取有效地安全防护措施,降低其影响。要想有效地控制设计中的危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变:

2.1化工原料的替代性选择

作为化学工业生产很多的原材料是高危险的,需要很高的操作性或者很高的加工条件,即使如此也容易发生爆炸泄漏等一系列恶性事件,因此化学工艺工业化生产的设计上就要多考虑与原材料相似但是危害更小或者是更稳定的物质进行选择性原料替代,可以综合分析替代物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反应条件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案,更优化化学工业生产的安全性。

2.2多方对比择优选精的方案模式

从化学知识上我们不难发现要得到一种物质可以通过多种路线进行反应取得,侧面对比所有可行性方案选择优化的生产模式,对比生产条件技术要求、装置要求、能源要求、产量、安全性、废物率等方面可以顺利的找到最合适化工生产工业化的方案,因此择优选精的方案模式有助于化工行业的发展。

2.3装置优化提高效率

作为化学方应是离不开反应试剂和反应装置仪器的,所以解决了化学反应试剂和反应方案的问题之后就要考虑化学反应的仪器问题了,化工生产不同于实验室化学反应,对装置的要求性更高也更严格,长时间使用的化学工业反应装置必须时常检测,以免发生化学装置泄露的事件,从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或者控制化学反应速率上来说装置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因此优化化学反应装置可以很好地提高化工产业的效率。

2.4连接处不可薄弱对待

作为化学工业生产时常要和高危险物质打交道,爆炸性强或者毒性、腐蚀性都是常有的,因此不论在这些化工原料的运输上还是在反应装置中的贮存上都需要谨慎小心的对待,在连接或者阀门处是装置最薄弱的地方,因此管道和阀门的选择必须要严格,必须选择合格的、优秀的管道和阀门设备,从薄弱处对待严防化工原料在薄弱处泄露。

2.5提高电气施工安全性

电气是当今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对于高危的化学工艺来说,必须结合具体的施工工艺,按照相关规定,结合作业环境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出现由于电气线路复杂或者是设计不当而导致的电气爆炸,造成人员与经济的损失。

3.结语

化学工业化生产是我国工业开展的的重点项目,因此要求我们要谨慎严格地对待。化学工业的生产是与化学工业技术的成熟程度息息相关的,因此完善工业化化学生产的方案能有效的提高工业化学的生产量,但是化学工业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因此就需要相关企业严格按照国家化工生产要求的具体条例严格落实,对于化工厂发生的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优化企业发难提高安全意识,也要有效的识别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改善化工生产方案,在生产中做到一经发现生产问题立刻控制,不对社会和群众造成危害。 [科]

【参考文献】

[1]周德红.化学工业园区安全规划与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

气体投资的风险识别与控制 篇7

关键词:气体投资,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工业气体是国民经济基础之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运作的不断规范, 为企业进行工业气体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面对难得的市场机遇, 国内气体分离及液化设备制造企业, 已着手把开展工业气体制造业务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既定目标的影响, 或者是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本文主要分析气体投资风险管理中的两个重要阶段, 即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

一、气体投资的风险识别

根据气体投资项目的特点, 在综合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 气体投资项目的风险主要可以分为管理类风险、经济类风险、技术类风险以及社会自然风险。

(一) 管理类风险的识别

我国企业虽已开始大规模的进入气体投资领域, 完成了多个气体投资项目的运作, 但总体上还是缺乏独立运作项目的经验, 多数项目仍然与其他承包商共同建设经营, 因此, 在项目管理体系方面会存在一些风险。

1. 项目流程管理混乱。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 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起始范围及控制关口, 只有完成本阶段的任务才能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气体投资项目包括调研、规划、实施、控制和后续维护等五个主要阶段, 每一个阶段又包含了数个子过程, 一旦某一流程出现错误, 就会造成整个项目出现混乱, 影响项目的实施进程。

2. 项目计划编制偏差。

基于流程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管理工作都要编制项目执行计划, 以便项目的执行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进度实施。因此, 就对项目的计划编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要尽可能地考虑计划与实际的衔接, 缩小关键工作节点对计划进度的影响, 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确保项目按计划执行。

3. 忽视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管理中有三大主要目标:时间、成本和质量, 由于时间和成本在合同中经常有明确的条款, 所以无论是承包方、施工方还是监理等都会格外的重视, 而项目的质量问题却更容易被忽视。气体投资项目的质量包括空分设备的生产制造质量、项目基础的施工建筑质量、运输质量和运营服务质量等, 都要严格把关。

(二) 经济类风险的识别

经济风险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气体投资项目产生影响, 其中主要受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

1. 上、下游行业的需求状况。

这些行业主要有石化、金属、玻璃、能源、食品和电子行业等。其中金属冶金是工业气体的主要客户, 直接影响到工业气体市场行情。同时, 气体行业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 一旦无法满足下游用户的生产需要, 就会产生毁约风险。

2. 本行业的供给状况。

国内的工业气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气体行业的进入门槛并不高, 这样就会导致恶性竞争, 尤其是在用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 更多的是买方市场, 一些用户因存在更低的市场价格而要求重新议价, 甚至毁约。

(三) 技术类风险的识别

气体投资项目中最主要的就是对空分设备的投资, 空分设备是由数百套成套部机所组成的复杂系统工程, 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集成, 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运行效果, 因此对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都有很高的要求。

1. 核心技术开发难度大。

空分核心技术是气体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从国际经验来看, 林德、法液空等跨国气体公司在工业气体市场中拥有绝对的竞争实力, 主要是他们掌握了空分核心技术。国外同行业的限制越来越多, 只有通过自主开发核心技术, 才能在工业气体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2. 产品设计不符合标准。

空分设备系统的每个部分都有十分严格的设计标准, 不仅有机械行业的标准, 也有气体分离行业的标准, 各种标准纷繁复杂, 且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中, 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对标准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和了解,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避免因违法标准和规范引起的技术风险。

3. 生产制造工序紊乱。

目前, 气体项目的国际流行模式是E P C, 即以交钥匙工程的方式进行总包, 总包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包。为了降低成本, 企业一般对非核心类部件都实行了外包生产。当各承包方之间沟通不畅、信息交流不充分时, 容易导致工序进度紊乱。

(四) 社会自然的风险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项目外的风险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这些因素主要来自于投资项目所在地。以东北地区的气体投资为例, 东北地区老工业企业比较多, 众多企业面临着改制的问题, 从中暴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也较多, 很容易对项目的进度以及及时性造成影响。同时, 东北地区的冬季较为漫长和寒冷, 对于空分设备施工单位来说, 工期非常短, 同时, 寒冷的气温对于设备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必须确保空分设备在极低的温度下也能正常运行。

二、气体投资的风险控制

气体投资中的风险无处不在。针对不同的风险, 制定不同的应对防范措施, 既有利于有效控制风险, 也能够控制项目成本, 确保项目的进度。

(一) 管理类风险的控制

防范此类风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要是建立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随着气体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 设立专门的气体管理部、气体工程部、气体运行部等部门, 并制定一系列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风险。

在工程施工三大目标控制关系中, 质量是根本, 投资是关键, 而进度是重心。由此可见, 进度控制的地位非同一般, 必须给予重视。进度控制途径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突出关键线路。

气体投资项目的关键是核心空分设备的正常生产和及时交付。因此, 在项目谈判开始时, 就要开始着手技术储备工作, 以此作为组织管理的基本点, 同时开展配套产品技术指标的下达、招标、采购、设计、生产等环节。如果这条主线出现滞后, 将会对整个项目的进展造成影响。

2. 合理配置生产要素。

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是提高施工效率、增加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 也是网络节点动态控制的核心和关键。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我们要熟悉整个工程建设的系统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及现场主、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 及时了解人、财、物、工程的进展状况。

3. 严格工序控制。

每一个气体投资项目都需要进行进度控制。在工程实施前, 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计划, 明确每个工序的完成期限, 其作用就是为计划实施的检查、分析、调整、总结提供依据。

(二) 经济类风险的控制

多数经济类风险不为企业所掌握, 如果没有预先的应急方案和防范措施, 对于投资企业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

1. 建立预防控制体系。

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将要遇到的经济风险, 要选用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如在预测筹资风险时, 根据发展需要选择不同的筹资政策, 如收益性和风险性均较高的投资项目可以选择激进型筹资政策;收益和风险相对不是很高的项目, 可以运用临时性负债筹集资金满足其资金需要。

2. 出售项目回避风险。

一旦某个投资项目长期出现亏损, 侵蚀投资者的权益资本的时候, 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将企业部分或者整体进行出售, 即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得不到足够的补偿, 而出售企业脱离当前的市场则是最好的选择。

3. 探索风险转移模式。

在工程项目领域开展的资金证券化对于气体投资项目来说也有借鉴作用。直接将投资资金转化为有价证券的形态, 使投资者与标的物之间由直接的物权关系转变为以有价证券为承担形式的债权债务关系, 不仅能较好地转移风险, 还能够为投资者带来回报。

(三) 技术类风险的控制

1. 提高空分设备技术。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空分设备研发的技术投入也越来越多。一些新的工艺流程、新技术也逐步产生, 如卧式逆流主冷凝器、高压膨胀机、全低压流程、新型预冷系统等, 大大降低了空分设备开车的能耗, 为气体运营商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2. 加强设备损失控制。

空分设备运行效率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气体产品的纯度指标, 也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期限。近年来, 一些气体公司实施了D C S系统, 实现对全国各地气体运行设备的远程监控, 一旦某个技术指标出现故障, 能够实时反馈到总部的技术处理部门, 以便进行远程诊断和维护指导。

(四) 社会自然风险的控制

每个气体投资项目总是处于其特定的环境下, 特定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施工工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 对任何气体项目, 都必须加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在实施之前, 要深入了解当地的人文环境、政府政策;项目实施时, 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当地群众的联系, 尽量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和条件;项目运行以后, 要加强与各级政府、行政部门的配合, 关心、善待当地员工, 促进企业在当地和谐稳定地运营发展。

参考文献

[1]科罗赫 (美) , 曾刚 (译) .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2]派克·尼尔著, 孔宁宁 (译) .公司财务与投资:决策与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闫华红, 殷冰洁.投资决策的目标体系构建与策略分析[J].会计之友, 2009, (2) :28-29.

[4]王建国.盈德制氧项目的风险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 2009.

[5]王玮.工业气体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分析与决策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 2008 (5) .

缩微无人车车道线识别与控制 篇8

硬件

本文采用120*80 (cm) 大小的载人玩具车, 并对小车进行改装。具体为:后轮采用直流电机为小车提供动力, 前轮利用博创科技提供的CDS5500 舵机控制小车的转向, 并采用博创科技提供的BDMC3610 直流伺服驱动器实现对电机与舵机的供电控制;通过自制电路板利用STM32 实现对小车的控制以及与电脑进行串口通信;采用极速B18s摄像头对道路数据图像进行实时采集, 计算机对采集得到的图像进行处理, 然后根据处理结果向电路板发送相应的控制命令来控制小车的转向与行驶, 使小车能在操场两跑道线内行驶。

图像预处理

针对操场环境下, 车载摄像头采集图像预处理分为四个阶段, 分别为灰度化处理、平滑处理、大津阈值变换以及边缘检测。

图像灰度化

一张彩色图像每个像素一般有R、G、B三色分量构成。而每个分量由不同的灰度级描述。每个灰度级可有255中变化。因此彩色图像的像素变化范围较大, 采用灰度化处理可以使后续的图像的计算量变得少一些。图像灰度化处理主要有四种方法分别为分量法、最大值法、平均值法、加权平均法。针对操场环境下的图像, 本文选用的是加权平均法。利用此种方法获得到的灰度图像的视觉效果比较好的。

图像平滑处理

平滑处理改善图像质量, 抽象出对象特征。图像平滑处理方法有多种分别为归一化块滤波、高斯滤波、中值滤波以及双边滤波。平滑处理虽然能改善图像的质量, 但是有些时候这些滤波器不仅仅削弱了噪声, 连带着把边缘也给磨掉了。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形 (至少在一定程度上) , 本文使用双边滤波, 不仅改善图像的质量还能有效的保护好车道线的边缘。

图像大津阈值变换

大津阈值处理OTSU算法也称最大类间差法, 在图像分割阈值选取的众多方法中, 此方法被认为是最佳的算法。此种方法不仅计算简单, 而且不受图像亮度和对比度的影响。所以该算法被广泛的应用于数字图像处理上。针对本文采集的图像环境, 采用此方法能较好地获得二值图像。

图像的边缘检测

对于图像边缘检测本文采用Sobel算子。Sobel导数拥有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性质, 即可以定义一个任意大小的核, 并且这些定义的核可以通过快速且迭代的方式来构造。大核对导数有更好的逼近, 小核对噪声更敏感。

经过上述预处理可得到下面的实验结果, 预处理得到的图像如图1 所示。

车道线识别

采用霍夫变换实现对车道线检测, 霍夫变换运用两个坐标空间之间的变换将在一个空间中具有相同形状的曲线或直线映射到另一个坐标空间的一个点上形成峰值, 从而把检测任意形状的问题转化为统计峰值问题。本文把实际空间坐标函数映射到图像像素坐标函数上, 利用极坐标公式

来表达实际空间的任意直线, ρ、θ 为已知量。将实际空间坐标映射到图像空间坐标上, ρ、θ 为未知量, 将 θ 角在0 度到180 度的范围里划分为很多区间, 对所有的像素点 (x, y) 在其对应的 θ 角时求出对应的 ρ, 从而累加 ρ 值出现的次数, 高于某个阈值的 ρ 就是一条直线。针对霍夫变换处理时间过长的问题, 在实验中发现, 对车道线进行识别后的两条白线在特定的角度范围内, 根据实际测试后的数据设定左侧车道线的极角范围为20 到70, 右侧车道线范围为110 到160 范围之间, 通过缩小极角范围能有效的缩短霍夫变换处理的时间, 提高运行效率。通过霍夫变换可以得到识别出的两条车道线在视频图像上的顶端和底端像素坐标, 求得左右车道线在图像顶端像素坐标的平均值, 即为车道中间线在图像坐标上顶端的像素坐标。同样的方法求得中间线在图像坐标底端的像素坐标。根据顶端和底端的像素坐标求得两车道线的中间线如图2 所示。

对无人车的控制

车辆在两车道线正中间时, 中间线顶端和底端在图像坐标x轴上像素坐标值几乎相等 (存在几个像素点的误差) 。车辆在两车道线中间行驶过程中发生偏转时中间线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车辆往左偏时中间线往右偏, 车辆往右偏时中间线往左偏。根据中间线顶端与底端像素坐标在x轴上的差值正负来判断小车往左转向还是往右转向, 根据差值大小来控制小车的偏转的角度, 使小车能正确的在两条白线之间行驶。

结束语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评价与应对 篇9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是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前提, 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是内部控制实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是持续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应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基础。然而, 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与评价方面大都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 企业在实务中缺乏具体的操作准则。这必将给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评价带来困难, 使内部控制审计也陷入困境, 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 不利于企业针对内部控制缺陷实施应对措施。

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识别及评价的研究, 集中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方面。关于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研究近几年随着实务的需求虽逐渐增多, 但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 对内控缺陷的认定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 多是从自身研究出发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类;另一方面,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及评价标准的研究还是较少。尤其是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及评价的研究仍待补充完善。

综合目前实务需求的形势及理论研究的现状,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评价及应对三个方面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清楚界定内部控制缺陷的本质。这就要求必须要厘清内部控制缺陷的内涵, 还要严格区分其与其他反映内部控制不足的概念, 即内部控制局限性及内部控制无效性。

(一) 内部控制缺陷的内涵

根据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相关内容, 内部控制缺陷是内部控制过程存在的缺点或不足, 这种缺点或不足直接导致了内部控制无法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为了更加具体、清楚地阐述内部控制缺陷的内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同时指出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及运行缺陷两个层次。设计缺陷是指企业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 或者现有控制设计不适当, 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 即设计缺陷要从缺失和设计不当两个方面去识别。例如, 从内部控制缺失角度, 企业未对赊销客户的信用情况评定做出强制性规定;从内部控制设计不当角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定更换库房保管员时要盘点、核实库存, 但是没有规定交接双方一同进行。运行缺陷是指内部控制虽然设计合理且有效, 但实际没有按设计意图运行, 或者执行人员缺乏必要的授权或者缺乏专业胜任能力, 从而导致无法有效地实施控制, 即运行缺陷首先满足设计没有缺陷的前提, 然后是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例如, 企业建立了定期的现金盘点程序, 但是却没有严格执行, 表现为出纳员未定期盘点或者盘点程序不符合规定等。

由上可以看出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界定, 无论是设计缺陷还是运行缺陷, 都与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相关的, 即缺陷的存在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构成了障碍, 导致了偏离合法合规性、资产安全性、财务报告真实完整性、经营的效率效果性和战略性这五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内部控制目标的可能性。

(二) 内部控制缺陷与内部控制局限性的比较

基于上述分析, 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控制目标的偏离, 即由于缺陷的存在阻碍了内部控制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指出, 内部控制无论如何有效, 都只能为企业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而非绝对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还受其固有局限性的影响, 例如, 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失误、舞弊、人员素质不适合内部控制岗位要求、成本效益问题的考虑、出现了不经常发生或内部控制未预计到的新情况等, 这些局限性都会导致内部控制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受到影响, 即内部控制无法实现目标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内部控制缺陷, 二是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因此, 要彻底而准确地理解内部控制缺陷, 确保内部控制缺陷识别及评价的科学性, 必须将其与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进行区分。

内部控制缺陷和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既有本质区别, 又有密切联系。二者的区别:一是内部控制缺陷可以通过合理、科学的设计和持续有效地运行进行预防, 从而控制偏离目标的可能性, 而内部控制局限性往往难以在事前进行有效控制, 即使合理设计、按设计意图运行也还是存在着偏离目标的可能;二是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使得内部控制无法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而内部控制局限性的存在使得内部控制只能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而不是绝对保证。二者的联系:一是两者都是控制目标无法实现的可能的原因;二是两者在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的环节都可能存在, 并可能存在于同一内部控制环节。例如, 管理层或其他员工不恰当地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未按制度执行业务, 这既是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的表现, 又是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的情形之一。

(三) 内部控制有无缺陷和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比较

COSO在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表述是:如果董事会和管理层能够合理保证经济实体的经营目标得到实现、财务报表的可靠性、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守, 则内部控制系统就是有效的。KPMG在1999年发布的《内部控制:实务指南》中指出内部控制有效性包括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两个方面, 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则需要一个持续的监督过程。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定义了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即控制能够在各个不同的时点按照既定设计得以一贯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 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由上可知, 界定内部控制有效与否的标准应该是控制目标的实现与否, 内部控制有效既包括设计有效又包括运行有效, 显然内部控制运行有效的前提是设计有效。

尽管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且权威的定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内部控制有效与否和内部控制有无缺陷有区别, 也有联系。根据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对不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形, 出具内部控制有效的结论, 对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形, 不得出具内部控制有效的结论。二者的区别:一是内部控制缺陷不一定说明内部控制无效;二是内部控制有效也不一定说明内部控制不存在缺陷。二者的联系:一是内部控制有无缺陷和内部控制有效与否都以是否偏离控制目标为准绳;二是存在重大缺陷则不能得出内控有效的结论, 即当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时, 内部控制无效。

三、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

(一) 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

根据需要, 此处将内部控制缺陷分别按缺陷与财务报告错报的关系及缺陷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1. 按缺陷与财务报告错报的关系划分

内部控制缺陷可划分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其中, 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 导致内部控制无法及时地防止、发现或纠正年度或中期财务报告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即这类控制缺陷的存在使得内部控制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的目标有偏离的可能性。非财务报告控制缺陷可能影响的目标是经营效率效果性、资产安全性、合规合法性及战略性, 或间接导致财务报告错报或漏报。

2. 按缺陷的严重程度划分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 按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 可以将其划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及一般缺陷。

(二) 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

基于以上分类, 对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宜采用定量标准。具体来说, 就是取错报或漏报发生的可能性和错报或漏报金额的大小两个维度去判断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可能性”维度可以借鉴我国《或有事项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分为三个等级:大于50%、大于5%且小于等于50%、小于等于5%。“错报或漏报金额的大小”维度则可以参考我国《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相关表述, 即对于企业这类营利性组织可以经营性业务税前利润的5%为标准, 当错报或漏报金额大于或等于经营性税前利润的5%时, 则认为内部控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基于以上分析,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相关缺陷的评价标准及结果如表1所示。

非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缺陷不直接影响财务报告, 而影响其他控制目标的实现, 宜采用定量和定性双重标准。定量标准是界定缺陷偏离控制目标的可能性, 定性标准是迹象识别, 列举出部分迹象。将内部控制按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八个要素细分, 进一步将这八个要素分为关键控制点, 明确各种关键业务。如果这些关键控制点或关键业务出现缺陷迹象, 再考虑偏离控制目标的可能性属于什么区间, 即可综合判断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基于以上分析, 非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标准及结果如表2所示。

四、内部控制缺陷的应对

内部控制缺陷的应对包括的内容是应对机构与应对措施的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规定重大缺陷应当由董事会予以最终认定, 对于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的整改方案, 应向董事会 (审计委员会) 、监事会或经理层报告并审定。如果出现不适合向经理层报告的情形, 如经理层舞弊, 整改方案应直接向董事会 (审计委员会) 、监事会报告, 即经理层及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要参与重大缺陷及重要缺陷的应对, 而对于一般缺陷则由内部控制评价部门提出整改方案, 并由其他部门给予常规关注、整改。内部控制缺陷类型与相应的应对部门及人员、应对措施间的关系如表3所示。

摘要:文章从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评价及应对三个方面对内部控制缺陷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首先是界定其内涵, 然后与内部控制局限性及内部控制有效性比较。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基于与财务报告相关的控制缺陷和非财务报告相关的控制缺陷的分类, 分别用定量标准、定量及定性结合标准判断缺陷的严重程度。最后, 总结不同程度的内部控制缺陷及相应的应对机构、应对措施间的关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缺陷识别,缺陷评价,缺陷应对

参考文献

[1]Weili Ge, Sarah Mc Vay.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J].Accounting Horizons, 2005 (03) .

[2]Bedard, Granham.Detection and S everity Classification of Sarbanes-Oxley Section 404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1 (03) .

[3]Klamm, Kobelsky, Watson.Determinan ts of the Persistence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J].Accounting Horizons, 2012 (02) .

[4]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课题组.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现实模式[J].会计研究, 2010 (06) .

[5]杨有红, 李宇立.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与报告[J].会计研究, 2011 (03) .

[6]李宇立.内部控制缺陷识别与认定的技术路线——基于管理层视角的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 (03) .

[7]王惠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困境破解及框架构建[J].审计研究, 2011 (02) .

[8]王惠芳.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现状、困境及基本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 2011 (08) .

浅谈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篇10

一、财务风险的识别

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包含经营和财务两个方面。其中的经营风险是讲,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的产品生产与市场供求之间的变化关系, 它涉及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 所给企业的盈亏情况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影响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供需结构的不确定性, 对企业的盈余风险在其账面体现, 但是由于负债的筹措资金而引发股东之间的权益和偿还能力等问题, 其不确定性较高。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等几个类型的风险。深究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对负债的整体融资, 其程度的大小主要是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进行衡量。企业股份的每股盈余变动和股本税前的利润变动情况的取值系数作为财务风险的杠杆的衡量有重要作用。

二、财务风险的种类

企业财务的风险按照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即, 现金性财务风险与收支性财务风险。

1. 现金性财务风险

在企业的特定的时间内, 现金流的支出超过了收入, 而产生不能偿付企业债务本息的风险称为现金性财务风险。总结其特征主要分为以下三点。第一, 它是一种个别的风险, 对以后各期的筹资影响较小。第二, 它是一种支付的风险, 与企业的收支平衡没有直接的或与关系。是根据全责发生的影响, 即使收支相抵有利润, 也不等于企业现金的净收入。第三, 由于资金调度不当或资金结构不合理引起的, 如果在某一时期安排债务较多, 会再下个时期出现债务高峰的压力。

2. 收支性财务风险

在企业收支不低的情况下出现不能偿还已到期的债务本息和股东报酬的风险即为收支性财务风险。按照会计公式, 如果企业发生资金亏损时, 股东的权益将随之减少, 从而减少作为偿还致癌物保障的资产。通俗的话, 就是亏损越大偿还能力就越小。其特征为以下三点:第一, 它是一种对全部债务的偿还和股利的支付都产生负面影响的整体风险, 与其它事项无关。第二, 是一种出于收不抵支状态的支付风险, 它的出现往往意味着企业经营的失败。第三, 当企业经营活动一旦出现收不抵支, 面临财产破算的局面时候, 债权人和股东的权益收到严重的损失时, 它代表的是终极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表现

根据我国经贸委提供的宏观数据资料, 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负债率大于75%。究其原因在于财务风险中的投资者的债务负担和资产负债率的比值较高。除此之外, 另一个使企业的负债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三角债而使企业的财务危机产生较高。央企作为一种特殊体制下存在的企业, 其投资所有人就是国家为主体, 其体制也存在一定的监管严格的问题。国际即作为资产的管理者, 也是投资者同时还是受益者, 那么其固定资产等所有增值所需要的一切改造责任也理应由国家来进行承担。可是, 我国投资的管理政策发生变革后, 一切的买单者由政府转为了银行, 随着银行贷款的增加、利率的提高, 造成了企业不堪重负的局面。。企业目前的目前局面需要合理的改造越多, 负债率也就越高, 这样企业就没有办法快速的、健康的发展。

四、有效防控财务风险的几点建议

1. 合理运用会计方法,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人员的道德风险是很难对其自身的实际运营情况建立符合本企业的内控制度体系的, 因其防范性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基础是无法应对它的奖励和约束的。要确保企业的良性化发展, 其内部的营运机制必须要良性发展。那么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其根本的手法就是合理的运用会计方法。其中包括财会基础工作的奠基, 那么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核算账务水平、经济业务的反映情况等各个方面, 务必要做其真实性、客观性、科学性等等方面的准确。。

2. 提高财务风险的甄别和控制

在当期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中的今天, 投资方和资金管理者对预算的概念是制度是非常严格的。他们两个方面无非是一种代理合作的关系, 这笔资金的正常运用就是在于利益的需求、战略的制订、财务的监控等等。首先, 要在日常的财务活动中财务预算的滚动模式进行长期的战略决策的制定, 通过此方式对问题进行发现。然后, 深入的通过各个手段去对资金项目的运用方式进行拆分以发现现金流使用过程中的每个潜在的问题。最后, 要通过预算方式的甄别以控制具体的运算方式的控制, 由此可以对所有问题产生影响。预算的风险控制作用要比与预算的风险发现作用重要很多, 企业日常运营中, 由于预算涉及企业现金流的每个环节, 所以它是可以对企业的风险进行系统控制的一种手段。

3. 依照原则做事

我们在依据事实依据做前提下, 按照有效性的原则, 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的确定、识别、评价、实施、控制能方面一定要做好这个工作为最终目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严肃确定其风险管理目标的一致性, 这样才能平衡企业风险的关系中的风险和收益。

4. 风险控制要贯彻企业经营过程中

要对企业的风险控制做到有效的控制, 那就需要在决策项目过程中要严格的执行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原则。在企业的财务会计过程中需要建立各种损失的准备工作以保证企业负债偿还能力的应对发生。只有建立企业制度的风险控制机制, 有效的控制企业资本公积金及损失控制损失, 合理的、科学的计提盈余管理和弥补其不足, 这样才能将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所有风险进行有效的详细控制。

摘要:对企业而言, 由于资本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财务风险是一柄双刃剑, 使用得当, 它可以提高企业利润, 增加股东财富;反之, 安排欠妥, 它会加速企业亏损甚至破产为此企业应积极地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来预测风险的机制, 对于不同的风险情况采取回避、接受、转嫁和分散等方式来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财务风险,特征,控制途径

参考文献

识别与控制 篇11

〖案情〗

原告:扬州天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被告:上海泷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2010年10月,意大利G公司与原告订立合同,采购总价1 425 000美元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涉案货物),G公司预付了270 000美元,约定剩余款项1 155 000美元凭提单副本交付。原告委托天行健公司安排涉案货物出运事宜。为此,天行健公司向莱士金公司和被告询价,因被告报价较高,最终委托莱士金公司安排向船公司订舱。但由于莱士金公司无法满足原告提出的倒签提单要求,天行健公司再次与被告业务员进行联系,并约定由被告为涉案货物签发无船承运人提单,并通过其意大利代理控制放货环节。双方曾约定被告将对此收取一定费用,但由于此后出现纠纷,该笔费用并未实际支付。天行健公司委托莱士金公司安排向船公司订舱,后莱士金公司委托中远物流向以星航运订舱。11月27日,涉案货物装船。同日,以星航运签发海运提单,载明托运人为原告、收货人为FERT公司。根据天行健公司的指示,莱士金公司将从以星航运取得的全套海运提单寄给了被告,被告据此签发了涉案无船承运人提单,提单日期倒签为2010年11月14日,并载明托运人为原告,收货人为G公司,目的港提货联系人为FERT公司。12月9日,以星航运确认已收回全套正本海运提单,并通知目的港代理无需凭正本提单即可将涉案货物交付海运提单载明的收货人FERT公司。12月24日,涉案货物运抵卸货港意大利热那亚。2011年3月14日,FERT公司将涉案货物放给了G公司。此后,被告与被其称为“意大利代理”的FERT公司进行了多次联系,要求FERT公司向收货人施压以促使收货人尽快向原告支付货款,以避免可能的法律责任。

原告诉称,原告是提单载明的托运人并持有全套正本提单,被告应当赔偿其无单放货行为给原告造成的经济损失,即赔偿货款损失1 155 000美元及利息损失。

被告辩称,其从未收到或控制过涉案货物,未向船公司订舱,未收取任何费用,仅出借了涉案提单,且签发的提单日期与事实不符,效力存在瑕疵,因此不应当被认定为涉案货物的契约承运人,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裁判〗

上海海事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签发了涉案无船承运人提单,并实际控制涉案货物的流向与交付,已符合无船承运人的决定性特征,因此被告应当被认定为涉案运输的无船承运人(即契约承运人)。原告的代理人天行健公司与被告就涉案业务约定的费用是否已经实际收取不影响原、被告之间的运输合同法律关系的性质,也不能免除被告违反“承运人应当凭单交货”义务的违约责任。最终,法院判决被告向原告赔偿

1 155 000美元及相应利息。

被告不服判决,提出上诉。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一、无船承运人识别的传统标准

无船承运业务是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无船承运人直接脱胎于国际货运代理人。实践中,货运代理企业大多兼营无船承运业务和货运代理业务。比照《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界定的“无船承运业务”范围以及《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对货运代理人业务范围的规定可以发现,两者的业务范围大致相同,均包括了订舱、货物的接收、缮制相关单证、收取与支付相关费用、集装箱拆箱及集拼箱等业务,关键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承运人身份”从事上述业务操作,后者是“接受委托,代为办理”。而无船承运人与货运代理人所承担的责任却大不相同。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曾制发民四庭《关于审理货运代理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认为:“依海商法理论界、实务界的通说,界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或者物流企业的法律地位主要有四条标准:1.当事人之间的具体约定;2.运输单证的签发;3.收入的取得方式;4.以往业务操作的习惯。”并认为:“对于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与对方约定承担类似承运人责任的(如承诺货物的安全、如期到达等)……此种情况下将其作为运输合同处理”;“审判实践中,当事人若签发了无船承运人提单、多式联运提单的,可以直接认定其身份则为无船承运人、多式联运经营人,其与发货人、收货人之间的合同为运输合同。” 而认为“不能仅以货运代理人收取差价的收费方式就简单认定其具有承运人的法律地位。

从上述说明可以看出,这四条标准的权重并不相同,当事人约定以及运输单证的签发具有单独作为决定性意义的识别标准,而收入取得方式和以往操作习惯仅能作为补强性质的识别依据。审判实践中,对无船承运人的认定也多围绕前述四条标准展开,但是,由于业务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大量存在,当事人之间往往缺乏书面合同,即使签订了合同,也经常会存在合同名称与合同内容不一致、使用的术语和责任条款不规范等问题,难以单独作为认定当事人法律地位的依据。而通过本案审理发现,签发的运输单证也并非在任何时候都足以担此大任。

二、是否控制货物的流向与交付对识别无船承运人身份的影响

由于本案中业务操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被告是否应被识别为无船承运人,仅依照前述认定无船承运人的传统标准分析,似难以得出定论。

根据被告提供的证据,可以得到一个完整且与被告毫无关系的货物出运链条:原告—天行健公司—莱士金公司—中远物流—以星航运,其中,原告委托天行健公司作为货物出口的货运代理人,天行健公司转委托莱士金公司,莱士金公司通过中远物流向以星航运订舱,涉案货物最终由以星航运实际承运。此外,原告向天行健公司支付了全部费用,天行健公司向莱士金公司支付了相关费用。被告确认出具了涉案提单,但声称该提单指向的运输合同并未实际履行,并认为其未就涉案业务收取任何费用,也未向实际承运人订舱,不能被认定为涉案运输的无船承运人或契约承运人。通过审理发现,天行健公司曾经向被告询价,但由于被告报价太高,最终选择了报价较低且保证舱位的莱士金公司,但由于原告要求倒签提单日期,莱士金公司无法操作,天行健公司再次找到被告业务员,被告同意倒签提单并约定收取一笔费用(低于正常运费),而此时被告已无法订到舱位,因此最终由被告签发提单,却由莱士金公司向船公司订舱,后因出现涉案纠纷,被告实际未就涉案业务收取费用。

从上述业务操作流程可以看出,依照传统的无船承运人识别的四个标准判断,被告在涉案货物出运中签发了提单,但既无证据证明其曾与原告达成约定,也无证据证明其此前与原告间存在交易习惯,其实际也未收取任何费用;而更为特殊的是,虽然被告签发了涉案提单,但该提单仅系“出借”给他人使用,因此,仅凭签发涉案提单这一标准已不足以认定被告的无船承运人身份。

通过进一步的审理发现,被告虽辩称其从未收到或控制过涉案货物,但在案证据表明涉案货物的海运提单在签发后被控制在被告手中,被告通过控制海运提单实现了对涉案货物的拟制占有;该海运提单被电放后,涉案货物转由海运提单载明的收货人FERT公司占有,而FERT公司正是被告签发提单上载明的提货联系人。涉案货物被无单放行后被告与FERT公司之间的往来电子邮件清楚地表明,FERT公司原本应当凭被告签发的提单交付货物,因此FERT公司是作为被告的代理人在目的港控制涉案货物的放行。被告虽否认FERT公司是其代理人,但提供的反驳依据不足以推翻上述认定。涉案货物的流转过程表明被告签发的提单所记载的运输过程真实存在。因此,被告签发了涉案无船承运人提单,并实际控制涉案货物的流向与交付,综合上述两点,我们认为被告已符合了无船承运人的决定性特征,应当被认定为涉案运输的无船承运人(即契约承运人)。我们也注意到,被告约定的签单费用较低且并未实际收取,而涉案货款损失却高达1 155 000美元,是否存在权利义务不对等的问题?对此我们认为,商事纠纷应适用商人思维,被告接受此种义务合作模式必然有其商业上的考虑,不能简单以费用高低判断公平合理性,借鉴英美法中的对价理论,承运人为签发提单所收取的费用多少以及是否实际收取并非其法律地位的决定性因素。

该案对此类案件的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识别无船承运人身份时,除上述提及的四个识别标准,是否控制货物的流向与交付,特别是是否在目的港控制货物也应当成为一个重要的识别标准,并且该五个识别标准不宜单独作为决定性标准。

浅谈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与控制 篇12

工程项目的立项、各种分析、研究、设计和计划都是基于对将来情况 (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各方面) 预测基础上的。而在实际实施以及项目的运行过程中, 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会产生变化, 使得计划方案受到干扰、原定的目标不能实现。这些工程项目中事先不能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 人们将它称之为工程项目风险。即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在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中, 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因素的影响, 是进行投资决策的投资商和业主以及负责设计、咨询、施工和移交、运行的工程承包商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 从而蒙受经济损失或者获得额外受益的不确定性。

二、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的规模化以及技术和组织管理的复杂化突出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保证项目实施取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能促进项目实施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有助于提高决策的质量。其次,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能促进项目组织经营效益的提高, 将有关处置风险管理的各种费用合理地分摊到产品、过程之中, 减少了费用支出;其各种监督措施也要求各职能部门提高管理效率, 减少风险损失, 这也促进了项目组织经营效益的提高。第三,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能为项目组织提供安全的经营环境, 确保项目组织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第四,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于消除和控制我国建筑业市场中的不确定性, 规范市场行为, 保障我国建筑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最后,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有利于资源达到最佳组合,

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 从而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对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

首先, 收集信息 (准确性、有效性) 。风险识别需要大量地占有信息, 了解情况, 要对项目系统以及系统的环境有十分深入的了解, 并要进行预测, 不熟悉情况是不可能进行有效风险识别的。其次, 进行风险形势估计, 可以使项目管理班子换一个角度重新审查项目计划, 认清项目形势, 揭露原来隐藏的假设、前提和以前未曾发觉的风险, 抛弃所有个人的良好愿望, 只承认项目现有的能力。最后, 在风险形势估计的基础上, 尽量客观地确定项目存在的风险因素, 分析这些风险因素引发工程项目风险的大小, 然后对这些风险进行归纳分类。

风险识别的成果通过风险目录摘要表现出来。通过风险目录摘要, 将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汇总, 使人们对项目风险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并且能把全体项目人员统一起来, 使各人不再仅仅考虑自己所面临的风险, 而能自觉地意识到项目的其他管理人员的风险, 还能预感到项目中各种风险之间的联系和可能发生的连锁反应。风险目录摘要包含内容如下:风险事件表中应罗列所有的风险。对于引起风险的因素要有文字说明, 说明中还应包括风险特征、可能后果、估计发生时间、预期发生的次数以及不同风险事件之间的联系;风险分类及识别之后, 分类结果应便于进行风险管理的其余步骤。

四、工程项目风险的控制

1. 风险回避

对于工程项目而言, 若管理人员发现某些风险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很大, 或者一旦发生损失且损失的程度很严重时, 采取中断风险源, 使其不致发生或遏制其发展, 主动放弃原先承担的风险或完全拒绝承担该风险的行动方案, 这就是风险回避。回避风险的决策应在项目的计划阶段时确定, 以避免前期人工浪费或中途改变方案的不便。如果单纯地从处置工程项目特定风险的角度来看, 回避风险自然是最彻底的方法, 但这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手段。因为回避风险固然能避免损失, 但也失去了实施项目可能带来收益的机会, 且窒息了项目有关各方的创造力。因此风险回避有局限性:某些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回避风险就意味着放弃收益;在避免某种风险的同时, 可能会产生另一种风险。从上述分析不难发现, 回避风险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客观上不需要的项目, 没有必要冒险;二是损失频率虽不大但一旦造成损失, 后果严重, 项目执行组织无力承担后果的项目;三是采用其他风险管理措施的经济成本超过了进行该项经济活动的预期收益。

2. 风险控制

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风险处理手段。风险控制是通过事先控制或应急方案使风险不发生或一旦发生后使损失额最小或尽可能挽回损失。其方案有三:a.预控方案。经过风险识别后, 对每一个风险进行详细的说明, 使员工在做每一项工作前都要预先了解这一工作的风险和预控措施。预控方案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主动控制风险发生的条件, 使风险不发生。这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方案。b.应急方案, 目的是使项目风险损失最小。应急方案是在损失发生时起作用的。对风险进行评价后, 对那些较大风险或可以分类的风险制订应急方案。如火灾应急方案、坍塌事故应急方案等。C.挽救方案, 目的是将风险发生后造成损坏的财物修复到最高的可使用程度, 以及对工程项目企业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挽救方案的组织措施与制定程序在应急方案中均有阐述, 所以也可以将挽救方案看作是应急方案的从属方案, 只需在应急方案中规定损失发生后的挽救方案的人员配备和工作程序等。

3. 风险转移

设法将风险的结果连同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他方, 应用最多。实行这种策略要遵循三个原则:它应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和有利于履行合同;谁能更有效地防止或控制某种风险或减少该风险引起的损失, 就由谁承担该风险;应有助于调动承担方的积极性, 认真做好风险管理, 降低成本, 节约投资。转移风险并不会减少风险的危害程度, 它只是将风险转移给另一方来承担。各人的优劣势不一样, 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在某些环境下, 风险转移者和接受风险者会取得双赢。而在某些情况下, 转移风险可能造成风险显著增加, 这是因为接受风险的一方可能没有清楚意识到他们所面临的风险。

国内工程项目只有少数进行了工程保险, 至于工程担保则基本上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我国对工程保险的有关规定很薄弱, 尤其在强制性保险方面。所以, 我国应尽快建立起参照国际惯例并符合国情的工程保险和担保制度。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工程项目风险的内涵, 针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出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 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有效减少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 提出工程项目收益。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怀俊刘兰英:谈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7 5)

[2]周群峰:浅论项目实施阶段业主方的风险管理.商业文化 (学术版) .2009 (4)

上一篇:风险模拟下一篇:负反馈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