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火炬接力(精选9篇)
奥运火炬接力 篇1
2008年3月31日,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奥运频道、新闻频道以及中文、英语、法语、西语国际频道对北京奥运会圣火欢迎仪式暨火炬接力启动仪式做了约120分钟的直播报道。中央电视台综合、新闻频道并机直播特别节目《点亮2008》, 向全球电视媒体提供了高质量的公用信号;新闻中心实时报道火种动态行进过程, 实现了圣火抵京暨火炬传递启动两大仪式的动态衔接。央视的此次直播是一次典型的媒介事件传播。
一、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启动仪式的媒介事件特征
戴扬与卡茨在《媒介事件》中指出, 媒介事件是“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事件”, 是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 是以一种收视状态为表征的具有公共领域性质的电视直播事件。“如果把节日收看对于平常收看的关系比作假日对于平日的关系的话, 那么, 这些事件就可视为大众传播的盛大节日了。” (1) 据此界定, 央视本次对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启动仪式的直播具有典型的媒介事件的特征:
1、直播性·重要性
北京奥运会圣火欢迎仪式暨火炬接力启动仪式是中国承办奥运会以来的诸多事件中标志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式拉开序幕 (2) 的一件大事。这既是重要的国家级事件, 也是举国关注的巨大历史事件。它通过央视多个频道的联动直播, 在事件发生的真实时间中进行, 体现出媒介事件对时间和空间的征服, 同时展现出它覆盖全国乃至海外的影响力。
2、干扰性·垄断性
首先, 对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仪式的直播中断了正常的节目播出节奏。3月31日上午, 中央电视台综合、奥运、新闻频道及中、英、法、西语国际频道对北京奥运会圣火欢迎仪式暨火炬接力启动仪式进行了为时约120分钟的直播报道。对惯常的播出状态的“垄断性”干扰, 打破了日常的播出节奏, 引导受众作仪式性的观看, 向观众提供火炬接力启动仪式的见证, 并在收看的过程中完成对媒介事件的参与。
其次, 本次火炬接力启动仪式通过直播前的前奏引导、规模宏大的直播、各媒体的转播跟进、事件结束时受众又被引导回原状态, 完成了一次媒介事件的全过程。本次仪式与24日的奥运圣火采集、30日的圣火交接仪式的直播相连续, 在央视各频道、央视国际网站以及多个合作媒体都提前预告, 渲染气氛。3月20日至30日, 央视国际新闻部围绕火种采集和希腊境内的火炬传递, 在新闻频道各档新闻内播出新闻162条次。《国际时讯》、《新闻30分》等多次连线在希腊、阿拉木图、圣彼得堡、伦敦等地的记者, 报道圣火采集和传递的最新情况。直播进行中, 动用了视频连线和多辆直播车等技术向全球电视媒体提供高质量的公用信号, 使规模宏大的直播实况得以实现。直播结束后, 紧接着播出的《新闻30分》和其它新闻节目对该事件又作了详细报道。
3、组织者的权威性
3月31日上午举行的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启动仪式是一典型的媒介事件, 其组织者是中国政府及北京奥组委及相关公共机构。出席仪式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习近平等。参与者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 具有博得全国观众关注的权威。
4、崇敬、礼仪的氛围
通过对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仪式的全程关注和参与, 仪式的主角——北京奥运祥云火炬以及仪式举办地——天安门的象征意义等元素, 营造了一种崇敬和礼仪的氛围;渲染了积极迎接奥运圣火, 传播奥林匹克理想, 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氛围;向观众唤起和重申了凝聚全体人民的力量参与奥运、奉献奥运这一共同的注意焦点, “以集体的心声凝聚着社会, 唤起人们对社会与合法权威的忠诚。”
二、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启动仪式的直播脚本
“ (媒介事件) 以讲述一个始发的时事故事的独特潜能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方式。”媒介事件的三种素材, “竞赛”、“征服”和“加冕”, 构成了媒介事件样式本体的主要叙述形式——“脚本”。这些脚本决定着每一事件内人物角色的分配以及扮演的方式。 (3) 构成央视此次媒介事件样式本体的是“加冕”的叙事形式, 它向观众讲述奥运圣火抵京和火炬接力仪式启动的象征意义, 引导观众按规定的思路予以意义的解读。
1、样本描述
3月31日上午,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并机直播《点亮2008》, 并向全球电视媒体提供高质量的公用信号。通过新闻中心对火种动态行进过程的实时报道, 实现了圣火抵京暨火炬传递启动两大仪式动态衔接。
上午11时, 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会场;11时08分, 奥运圣火欢迎仪式暨火炬接力活动启动仪式开始。郭金龙主持, 刘淇、维尔布鲁根、习近平先后致辞。11时45分, 胡锦涛高举火炬, 点燃圣火盆并宣布“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开始”;11时46分, 刘翔接过火炬, 胡锦涛宣布火炬接力活动开始, 仪式进入高潮。《点亮2008》通过香港、三亚、大连、阿拉木图等直播报道点, 对各地的庆祝活动作了现场直播。
中文国际频道亚、欧、美洲三版推出《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圣火欢迎仪式暨火炬接力启动仪式特别报道》, 在首都机场、天安门广场设记者, 随时跟进火炬行进动态。邀请奥委会专家和运动员做客演播室, 展开系列访谈。直播连线香港演播室和上海、云南记者, 报道各地对奥运的期待和祝福, 并播出7个背景短片。
英语国际频道推出近4小时的包装直播, 进行英语同传, 穿插火炬传递路线图等报道, CNN对英语国际频道直播信号作了两个多小时的转播。
法语国际频道邀请北京大学专家等做客演播室, 并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进行法语同传, 特派记者进行现场连线报道, 穿插播放相关新闻背景短片。
西班牙语国际频道在直播中引入前方记者的单边采访, 对天安门广场的庆祝活动作了报道。仪式刚结束, 即播出《今日亚洲》头条报道庆祝仪式盛况。
央视网、CCTV手机电视、央视手机网对圣火欢迎仪式作了视频、图文直播。
2、直播脚本
“加冕”完全是仪式。唤起社会对文化遗产的珍视, 重申社会和文化的延续, 邀请大众作出评估。 (4) 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启动仪式是对全民族奥运热情的再一次激发, 火炬接力以最广泛、最直接、最生动的形式在13亿中国人民中传播奥林匹克理想, 在全社会形成空前热烈的奥运氛围。这是进一步凝聚起全体人民的力量, 为更好地组织和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目标作出的组织动员。“这是重申效忠的时刻, 是重申领袖与被领导之间关系、重新肯定大家共同维护的中心价值的时刻。” (5)
在“加冕”的脚本中, 电视用观众排练他们见证的仪式、讲述它的象征意义。直播中, 圣火之于奥林匹克的意义、奥林匹克运动之于人类的意义一再被主持人和讲话者重述, 从而昭示传统形式和象征意义和其在当代的持续。奥林匹克圣火从奥林匹亚山采集到中国迎接圣火、传递圣火, 标志着中国举办奥运会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加冕”仪式进一步唤起了民族自豪感。
事件也包容了来自处于次要地位的脚本的某些特征。事件中一条突出的线索是胡锦涛主席点燃圣火盆后, 将火炬交由第一棒火炬手——刘翔, 宣布奥运火炬接力启动仪式正式开始。刘翔作为第一棒的奥运火炬手, 穿着短款的“中国红”和“玉脂白”的运动装, 跑过金水桥, 本身体现了一层“授予”, 或者说对于刘翔个人的“加冕”的含义。在后续的媒体报道中, 充分体现了这一“授予”给予刘翔英雄般的待遇。
事件必须被表现为全社会的代表。通过对整个仪式中间节目安排中关于京剧和杂技、时尚元素的曲艺学校表演和全国各民族舞蹈表演, 从仪式的表演者安排中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成员样本平衡。此外, 在央视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并机直播的《点亮2008》通过香港、三亚、大连以及阿拉木图直播报道点, 对各地庆祝活动进行报道;中文国际频道亚、欧、美洲三版直播连线香港演播室和上海、云南采访点, 报道各地对奥运的期待和祝福, 并制作播出7个背景短片, 使得不同民族、地域等不同维度的社会群体都得到了表达。
三、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启动仪式作为媒介事件的播出效果
本次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启动仪式的直播作为一次媒介事件, 其播出效果分别体现在“对参与者的内部效果”和“对机构的外部效果上”。就“内部效果”而言, 诸如对组织者和进行直播的媒介在承接和举办时的压力、直播提高了“主演”地位、媒介事件干扰人民生活的节奏和焦点等, 这些都在本文前一部分有所交代, 不再赘言。而对“外部机构的效果”上, 本文着重分析媒介事件为其他媒体对事件跟进提供素材之后经选择而呈现不同报道样态的现象, 和媒介事件对于集体记忆的效果。
1、对各媒体跟进事件而言
媒介事件的直播为其他媒体的跟进和报道提供相对全景式的素材。通过各个媒介对素材依据自身立场和倾向而采取的不同角度选择与断面式的报道, 呈现出不同的报道样态。
全国各媒体对北京奥运圣火接力启动仪式的跟进和深挖可以说不吝笔墨。以下, 单就两家体育类专业媒体——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中国体育报》和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体坛周报》对此事件的报道作一对比, 以此分析不同媒体依据自身立场和定位呈现出的报道内容和形式差异。
从上表可见, 因受报纸出版周期所限, 《体坛周报》对圣火启动仪式的报道较其他日发报纸媒体晚了一天。两份报纸对此事件的处理规格和角度的选择体现出以下的差别:
首先, 在报道规格上, 《中国体育报》以头版整版对仪式进行报道, 采用五行套红标题编发新华社通稿并配发社论。大幅图片是胡锦涛手持火炬的特写。这种超高规格的处理, 体现了《中国体育报》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机关报的归属性质。《体坛周报》当天的头条是专访萨马兰奇的独家供稿, 虽然对刘翔手持火炬《第一棒第一人称》的报道也通过题图相配等方式增加了报道的强势, 但置于头版二条, 这种处理在一定意义上显示出《体坛周报》在处理稿件时对于新闻价值的定位与《中国体育报》之差别。
其次, 在报道角度和内容的选择上, 《中国体育报》作为全国性的报纸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机关报, 以国家主席胡锦涛为聚焦镜头, 采用新华社通稿并配发社论, 是我国党报在类似事件中的典型表现。而《体坛周报》则单以刘翔作为报道主角。
从表二、表三中看, 《中国体育报》在特刊中对奥运圣火接力启动仪式的相关报道有12篇, 《体坛周报》仅3篇, 《中国体育报》在报道文体和报道主角的选取方面较为丰富。
《中国体育报》在对刘翔进行近整版报道的同时, 关注民警、机场安保、中小学生、文艺工作者、各界民众, 体现其对全国的关照。报道还以读者来信、网友言论的引用等形式展现全国各界对奥运火炬接力启动仪式的关心和自豪。在对此事件的报道中, 着重突出民族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注重烘托举国上下的喜庆气氛。
《体坛周报》则以刘翔为主角。无论是《刘翔跑进天安门后…》还是《我的光荣日》都讲述其作为第一棒火炬手前后的经历。《我的光荣日》以时间为线索, 通过刘翔自述加孙海平旁白使读者与刘翔拉近距离。《圣火一点中国红》的评论仅以圣火在中国的传递为由头, 生发对于中国奥运服饰色彩的品评。报道较细致, 趣味性较强。
以上, 本文仅以不同归属的两家体育类专业媒体进行了对比, 由此可管窥一斑。作为媒介事件的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启动仪式为其他媒体提供了报道脚本, 而具体的媒体会依据自身立场、倾向和性质对事件作断面式的报道。
2、对集体记忆的效果而言
央视在本次圣火接力启动仪式前期的预告, 使受众受到一系列使日常生活变得特殊起来的特别声明和前奏的引导, 而对直播有所期待。通过央视的直播和各个媒体的跟进报道, 以媒介议程的设置影响受众议程, 营造出节日的气氛, 强调普天同庆的喜悦和民族自豪感。
奥运圣火接力启动仪式的直播, 作为电子纪念碑, 发出了2008年北京奥运就此开始的信号, 事件本身的干扰性加强了其记忆代码功能。对于观看此次奥运圣火接力启动仪式的观众, 那个时段的回忆, 更多集中于这次媒介事件所传达的来源于仪式中心的体验, 而非其当时当地的日常体验。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中国人民期盼多年的大事, 成功的媒介事件能将众多中国人民的这种期待和自豪感释放出来并加以引导。通过对启动仪式的关注甚至参与, 人们被共同见证和参与中感觉到的历史时刻所感动和振奋, 并且,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媒体和群体成员都将以本次媒介事件为脚本作仪式的回顾, 从而重复并强化集体的记忆效果。
四、结语
媒介事件是历史的现场直播, 是对惯常的正常播出乃至生活流动的干扰正确, 召唤人们仪式性的见证和参与, 并对各媒体提供报道的脚本, 能唤起人们共同记忆和情感, 达到凝聚社会力量的目的。中央电视台对“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启动仪式”的报道, 作为北京奥运会正式启动的标志性事件直播, 以事件本身的重要性和打破正常播出模式和收看形式的垄断性唤起大众仪式性的观看, 在直播脚本、播出效果等方面体现了央视直播报道的水准, 也体现出鲜明的媒介事件特征。正确理解和分析媒介事件理论在直播中的现实运用, 对我国电视媒体对于媒介事件的运作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著, 麻争旗译:《历史的现场直播:媒介事件》, [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2]、郭庆光编著:《传播学教程》,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奥运火炬接力 篇2
活动口号:青春电院活力无限
流程
全体参赛人员与2:15到达学院田径场
1、值勤组人员各就各位
2、纪律组负责管理现场纪律
3、比赛各组全部就位
4、开始比赛仪式即讲话
5、音乐响起,纪律组带各组参赛选手到候场区
6、休整2分钟,比赛开始
比赛流程
1、由传话组向纪律组传递比赛开始命令,然后纪律组带着负责的小组入场比赛:
1:由值勤组人员引导参赛队员到指定地点2:等待队员准备就绪
3:由纪律组检查参赛选手就位,比赛开始
2、通知比赛5个区域开始比赛,各组人员负责自己的岗位,等
比赛结束后,再由纪律组带本组选手回到候场区,再开始下组比赛。
3、计时组:抄分组将比赛时间给统分组,再报到主席台报出比
赛结果。
(比赛分6组,比赛分6次进行,最后各组第一名在比赛一次取出第一二三四名)
最后,召集各组参赛选手集合,宣布比赛结果。
计时组:1发令----------------叶德旺
2冲刺带-------------曾烨 文森琪
3计时组-------------胡月 王琪翔 吴英杰 潘韵文 王俊伟4抄分组-------------蒋坤
5统分组-------------汤银
值勤组:1站草场周边------王书豪 周萧 谈若宇 余承榕2主席台两侧------阳浩 沈泽
纪律组邱盼成 李弈奇 伍祥宗 高亚妮 马慧敏 覃园 祁乐 孙在成尹豪
读分和放歌--------李莎娜
传话组--------------刘洋 李宇雄
拍照-----------------张馨予 雷丽斯 高帆 纪律:1不准抽烟
2不得擅离职守
3不得聊天 成群结队与参赛人员嬉戏打闹4不得提前离开
火炬接力赛,到站 篇3
是什么样的接力赛,它的选手数量竟然比有些国家的人口总数还要多?
是什么样的接力赛,它的比赛时间竟然超过了一年时间的1/3?
是什么样的接力赛,它最后一棒的选手竟然要保密到最后一刻?
2008奥运火炬接力赛呗!
自2008年3月24日奥运圣火采集的那一刻起,奥运火炬接力赛就正式开始啦。我们的“祥云”火炬跋山涉水,成功跨越了地球上的五大洲。
现在,你能不能告诉我,在你翻到这一页的一刻,已经是21880个火炬手中的第几棒了呢?还是,你正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奥运会的开幕典礼,神秘的最后一棒已经有了答案吧!
奥运火炬传奇之旅
小小的奥运火炬,意义非凡。
看看以往的奥运火炬接力吧。为了突出自己的特色,主办国可是绞尽脑汁,变着法地吸引大家的眼球呀!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加拿大为了显示自己国家的科技实力,竟想出了用卫星传递奥运圣火的招!利用卫星激光技术,科技人员通过传感器将圣火的热能转换成电波,经过卫星传至加拿大,然后使用激光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点燃火炬。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美国人更是花样百出,他们通过印第安人的独木舟、传送快递的驿马、密西西比河上的汽船来传递火炬。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火炬传递创意让人眼前一亮。火炬竟“骑着”骆驼穿越了澳大利亚中部沙漠,但更让人记忆犹新的,还是在接近火炬接力尾声时,一名海洋生物学家进行的水下火炬传递。
上过太空,坐过飞机,乘过降落伞、火车、轮船,甚至狗拉的雪橇,游过海洋,穿过沙漠,踏过雪地,意义非凡的奥运火炬,经历也非凡!
但最让人拍案叫绝的,还得是这次咱“祥云”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那勇气、那魄力、那技术含量,怎一个“牛”字了得!
“祥云”飞越珠穆朗玛
火热的漆红、精致的浮雕、古朴的纸卷轴外形,单看外表,“祥云”火炬活脱脱一个古典美人儿。可就在这古典优雅的外表下,“祥云”却跳动着一颗有力的心脏!
在长达130天的火炬传递中,老天爷难保哪天心情不好就会发发威。疾风、暴雨、低温这些爱生事的家伙也常会来捣捣乱。
大风“呼呼呼”:“看你那火焰不被我吹灭!”
暴雨“哗啦啦”:“我要用我的眼泪把你的火苗浇灭!”
低温“哆嗦嗦”:“我要在你登珠峰时把你‘冻’灭!”
接招!“祥云”可不是吃素的!
它那高科技心脏是一套可靠的燃烧系统,包含燃烧器、稳压装置和燃料罐三部分。燃烧器采用了创新的双火焰方案,我们的科技人员首创了预燃室和主燃室分开的方法。这样,即使大风“呼呼呼”和暴雨“哗啦啦”来作祟,埋在“祥云”顶端下方的预燃室也不会受到影响,火苗会持续冒出。
在应付低温“哆嗦嗦”这个家伙时,以往的火炬都要请保温车来帮忙。保温车保持了液体燃料的温度,保证燃料在低气压下源源不断地供给。而“祥云”不用请人帮忙,它根本没把“哆嗦嗦”放在眼里。“祥云”内设的回热管,能把火炬燃烧产生的热量再用来加热燃料,让燃料产生足够的压力,支持火焰熊熊燃烧。而坚实的燃料罐可是能承受150个大气压的巨大压力呢!
经典火炬实力PK
1996亚特兰大奥运
火炬外貌:由一束直管组成,外套金属环
火炬特点:最长的火炬,也是唯一一把需要手握
中间部位的火炬
秘密武器:采用飞机发动机技术的新式防风系统
火炬材料:铝、木、黄铜
火炬重量:1.55 千克
环保指数:★★★☆
2000悉尼奥运
火炬外貌:顶端像悉尼歌剧院,整体形似澳大利亚土著回旋飞镖
火炬特点:分三层的火炬
秘密武器:特别的火焰舱和“散射式”燃烧技术,实现水下传递“水火交融”
火炬材料:不锈钢、电镀铝、铝
火炬重量:1千克
环保指数:★★★★☆
2004雅典奥运
火炬外貌:卷起的橄榄叶
火炬特点:最闪亮的火炬
秘密武器:首次采用自燃保护装置
火炬材料:铝、木
火炬重量:0.7千克
环保指数:★★★★
2008北京奥运
火炬外貌:古朴的纸卷轴
火炬特点:破纪录的火炬
秘密武器:神秘的双火焰系统,
首次采用火箭燃烧技术
火炬材料:可回收的环保铝材
火炬重量:0.985千克
火炬接力遥控车的制作 篇4
一、工作原理
遥控车电路分为三个部分:遥控发射部分电路, 遥控接收与驱动部分电路, “火炬接力”电路。
发射接收模块的频率相同, 发射板发射的信号可以被接收板接收, 在该电路中我们采用315MHz模块。为了防止外界信号的干扰, 并实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配合采用PT2262/2272编码解码芯片。电动机的驱动采用L293驱动电路。
1. 遥控发射电路
遥控发射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
编码芯片PT2262发出的编码信号由:地址码、数据码、同步码组成一个完整的码字, 解码芯片PT2272接收到信号后, 其地址码经过两次比较核对后, VT脚才输出高电平, 与此同时相应的数据脚也输出高电平。如果发射端一直按住按键, 编码芯片也会连续发射。当发射部分没有按键按下时, PT2262不接通电源, 其17脚为低电平, 所以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不工作;当有按键按下时, PT2262得电工作, 其第17脚输出经调制的串行数据信号, 当17脚为高电平期间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起振并发射等幅高频信号, 解码芯片PT2272接收到信号后, VT脚输出高电平, 与此同时相应的数据脚也输出高电平。
遥控电路的电源采用9V电源。
2. 遥控接收与驱动电路
遥控接收与驱动原理图如图2所示。
解码芯片PT2272接收到信号后, VT脚才输出高电平, 相应的数据脚也输出高电平。此时的高电平信号作为L293D的电机转动方向控制信号。每1个电机需要3个控制信号EN12、IN1、IN2, 其中EN12是使能信号, IN1、IN2为电机转动方向控制信号, IN1、IN2分别为1, 0时, 电机正转, 反之, 电机反转。
驱动电路的电源采用5V电源, 由8.4V的锂电池经L7805转换得到。
3.“火炬接力”电路
“火炬接力”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
所用开关为常闭开关, 在开始不受外力的情况下, 常开触点断开, 常闭触点闭合, 晶闸管承受反向阳极电压时, 不管门极承受何种电压, 晶闸管都处于关断状态, 发光二极管不发光, 实验中所用的发光二极管为红色闪光二极管。当按下常开触点后, 晶闸管承受正向阳极电压时, 且门极承受正向电压, 晶闸管导通, 发光二极管闪光, 根据晶闸管特点, 晶闸管在导通情况下, 只要有一定的正向阳极电压, 不论门极电压如何, 晶闸管保持导通, 故发光二极管持续闪光。直到再按下常闭开关时发光回路电压为零, 晶闸管关断, 发光二极管不闪光。与发光二极管串联的电阻为保护电阻。
二、元器件的选择
本火炬接力机器车制作所用的元器件基本为普通元器件。元件清单见表1。
元件说明:
(1) L293D采用16引脚DIP封装, 其内部集成了双极型H-桥电路, 所有的开量都做成N型。这种双极型脉冲调宽方式具有很多优点, 如电流连续;电机可四角限运行;电机停止时有微振电流, 起到“动力润滑”作用, 消除正反向时的静摩擦死区;低速平稳性好等。L293D通过内部逻辑生成使能信号。H-桥电路的输入量可以用来设置马达转动方向, 使能信号可以用于脉宽调整 (PWM) 。另外, L293D将2个H-桥电路集成到1片芯片上, 这就意味着用1片芯片可以同时控制2个电机。
(2) 发射、接收电路中的发光二极管作为测试信号灯使用, 故为普通的发光二极管;火炬电路中的二极管为红色闪光二极管。
三、遥控车制作与使用
由于该电路的设计非常简约, 可用单面PCB板制作。布局图见图4、图5。
1. 元件的焊接
由于元器件的引脚较小, 用功率为35W左右的外热式电烙铁焊接即可。在焊接元器件时的注意事项如下:
(1) 弯折元件管脚时应注意勿将原件损坏。
(2) 将PT2262/2272、L293D接入电路时应注意集成芯片的安装方向, L293D的1脚接电源正极, PT2262/2272则为18脚接电源正极。
(3) 在使用6F22型9V电池时, 需要专用的电池扣, 以方便更换。
(4) 发射电路采用9V电池供电, 接收与驱动电路使用2节3.7V锂电池经7805供电。在安装时注意电池的极性。
(5) 火炬控制开关可选择合适的位置用胶枪直接粘上。
2. 电路调试
制作焊接好的火炬接力遥控车电路如图6和图7所示。
只要元件质量保证, 电路板组装好检查无误一般就可以工作。按下发射板的按钮可发现发射板的指示灯亮, 并且当发射板与接收板在100m之内的距离时, 接收板的指示灯亮。可说明该电路安装调试成功。
3. 遥控车制作与调试
可将制作好的遥控车电路安装到合适的车体中, 同样可用有机玻璃制作各种样式的车体。为了更好的使车体改变方向, 方向轮为万向轮, 车体安装好后试用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左退、右退各键的使用。制作好的遥控车实物图如图8和图9所示。
火炬接力赛作文 篇5
每个班级都选出了15男15女来参加比赛。同学们个个都热血沸腾,恨不得快点开始比赛。我和一些没被选上的同学也在旁边充当“拉拉队”,为选手们加油助威。
随着裁判老师的一声令下,三个班级的选手们都犹如离弦之箭一样冲了出去。他们都在拼命地奔跑,想为班级夺得第一名。一圈,两圈,三圈……好几圈接力过去了,一班已经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而我们三班已经领先二班一小段,暂时处在第一的位置。我们心中都有一些小喜悦。又接力了几圈过后,二班超越了我们!这时,我们三班的一些同学也有一点力不从心,又落后了一大截。我们这些“拉拉队”的同学的`心都揪成了一团,巴不得让自己上去“冲锋”。此时此刻,被大部分同学都不看好的汪思道突然爆发,犹如猎豹般迅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追上了二班的同学,并超越了他们!这让三班的同学心里那块大石头终于放下了。火炬一圈一圈地传递着,眼看只剩最后几圈了,二班的同学又突然来了一个“极地大反击”,再一次超越了我们三班。而一班也即将追上我们班。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奥运火炬长野行 篇6
1.准备篇
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连我们号称行驶里程已达10万公里的司机心里也不大有谱。4月12日,也就是奔赴长野的两个礼拜之前,我们的动员大会在不闻鸡打鸣,但闻狼叫荒的九州大学新校区举办,具体分配了一下工作任务,从准备活动中便可以看出数码应用的神通广大。首先是路程的制定,虽然我们的车都配有即时GPS导航器,但往返四千里的行程必然少不了一个周密的计划,而NEXCO为我们提供了一切情报。
NEXCO是日本高速道路株式会社(Nrppon ExpresswayCompany Umited),也是日本政府不断将电信、铁路、公路、邮政等国家命脉民营化的一个产物。NEXCO其实只是一个统称,与JR(日本铁道.Japan Rallwsy.1987年民营化)一样,按照区域划分为六个公司,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我们查到了从福冈到长野的详细路线,建议行程、高速公路费,预计到达时间,以及每一个PA (停车休息区),SA(服务区)的资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从福冈到长野跨越两个NEXCO公司的管辖范围,但是从NEXCO的任何一个网站都可以方便地进行查询。拜NEXCO所赐,司机同志们终于在出发前集体做到了心里有谱。
全国高速公路联网化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方便管理,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System,高速公路费电子征收系统)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首先,申请ETC服务必须要与信用卡进行捆绑,申请成功之后,NEXCO会寄来一张ETC卡,将它插入专用的读卡机(可与GPS导航器连接),走到高速公路收费站时,就会看到“ETC专用”的收费口,只不过这里没有人管理,车辆通过时有仪器自动扫描放在车里的ETC卡,然后进行起点记录,下高速时同样通过ETC专用出口,高速公路费便会在旁边巨大的提示板上显示,当然也不用停车交钱,因为路费会直接从信用卡里扣除。这样一来,排队等待缴费的尴尬没有了,而且更重要的是,ETC服务还可以享受高达20%的路费折扣。于是,在惜金如命的日本社会,ETC轻而易举取得了700%的普及率(2007年12月日本国土交通省统计数据)。在出发前两天,我们拿到了三张匆忙申请到的ETC卡。
除了重要的行程制定之外,标语、旗帜、T恤的制作也离不开数码设备的支持。其实针对这次日本的火炬传递,国内的爱国人士,网友为我们募捐制作了统一的T恤。但是就在邮寄来日本的途中出现了问题,因为这数以吨计的几千件T恤显然已经达到了贸易规模,海关不予放行。于是在出发的几天前,我们突然接到日本留学生学友总会的通知,说T恤必须自行解决了。于是负责团队形象设计的笔者临危上阵,做好了设计稿,而负责采购的同学和组织者更是在一天之内跑遍福冈市内十几家电器店扫荡到了33张A3幅面的T恤转印纸(不知道为什么T恤转印纸在日本这么不畅销,能及时凑齐这33张还多亏了日本电器店良好的服务以及完备的连锁店配货查询系统)。在研究室机房的EPSON G5000轰鸣声中,一团团热火喷墨而出。
2.行程篇
在万事准备妥当之后,4月25日中午,负责取车的司机同志和负责人将熬夜剪好的车身装饰匆匆贴上车。我们在福冈的交通中心博多站会台后,踏上了漫漫四千里的长野护圣之旅。
在福冈西区的海滨公园,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出发仪式,穿上T恤举起横幅摇起国旗留下合影,然后开始分配任务。笔者貌似是理所当然地负责起了团队的内部媒体工作,负责用F717和DVD403两台老掉牙的DC和DV记录整个活动的进行。下午4点半,我们兴致勃勃地走上了九州自动车道(九州高速)。
于是,强悍华丽的GPS导航器开始发威,由于这次使用的GPS导航器是租车里面自带的,事先没有什么了解,但是使用后才发现与我们这帮贫穷书生的破车里装的GPS简直是天壤之别。在市内,GPS可以切换为三维,地图等多种模式,而在高速公路上,由于道路信息已经不再重要,GPS会划分为两个显示区,显示每个出入口,服务区的距离和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即时的交通状况也会显示。而随着当前行车速度的变化,预计到达时间也会及时更新。
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自驾出远门,对行程本身的重视似乎远远超过了长野当地的活动,于是,车内的装备也一应俱全,可以维持手机、DV等设备三天电力所需的多功能车载充电器也纳入了我们的预算。而这台号称拥有一切手机接口的充电器更能配合FM Transmitter使用,FMTransmitter可以与随身听连接,并通过FM调频与车载收音机配对,于是大家便兴高采烈地拿出自己的随身听来一路飙歌。相比这些高科技数码而言,12小时的行程中最不可或缺的东西无疑是三台GE对讲机。出于拉风和安全双重考虑,我们的车队一路上都是并排行驶,相比手机的联络速度和费用,对讲机这种原始而实用的通信工具大显神威。而通过对讲机相互联系的留学生车队从九州赶到长野声援圣火,居然还登上了日本新闻。
下午5点半穿越关门大桥来到本州岛,7点半在广岛的服务区吃饭,11点半通过京都,凌晨4点左右在下高速前最后一个休息区松代加油之后,4点半左右通过警车设置的讯问路障,抵达长野市内。当时还未黎明,长野所在的信州大地又是春寒料峭,于是我们开始在瑟瑟凉风中等待。当时离圣火接力开始还有整整四个小时,或许越是因为远,准备的余裕时间就越多,于是我们竟然比东京,琦玉,茨城这些长野的相邻县爱国团体到达还要早,牢牢占据了火炬起点的位置。这时已经有不少媒体到达长野,于是我们的团队也很荣幸地接受了NHK(相当于中国的CCTV,只不过日本的国营电视台从不播放广告)的采访。6点左右,天渐渐亮起来,来自日本及全球各地的媒体也聚集到了圣火出发地点的指定集合区,当然也有几个最爱吸引媒体眼球的不和谐分子举着西藏自治区区旗来到这里,不过瞬间就被2倍到8倍不等的五星红旗淹没。
7点刚过,各地爱国团体的大巴或私家车相继通过,每一辆车通过之后,人群都会爆发出此起彼伏的加油声,车上的人更是一边拼命舞动红旗,一边用DC/DV记录这壮丽鲜红的欢迎队伍。同时更多的
人聚集到起点地带,国歌声和各种爱国歌曲此起彼伏。而此时的通讯工具依然退化到了手提扩音喇叭,用来召集口号和领唱。8点刚过,离火炬传递仪式还有半小时,交通完全管制,道路两旁已经完全被染红,而这时的长野,已经聚集了接近1万从狭长的日本列岛各地赶来的中国人。当时的壮烈盛况让人只有一种感觉,4月26日的长野俨然变成了中国,从惊呆了的长野市民和临时调集的3500名警察眼里,我们明显感觉到任何一个长野人,甚至任何一个日本人都没有在他们的土地上见过如此多的中国人,以及几乎人手一面的五星红旗,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发起了一场新时代的红色大串连。
8点30,圣火接力开始,当看到第一棒日本棒球教练星野仙一在里外三层100多人的保护下手持圣火缓缓跑来时,激动的心情已经无法让我们把声嘶力竭的口号喊齐,而全场只剩下了一个“中国,加油!”这个包含了中华民族所有沧桑与希望的声音。
圣火的第一棒被起点地区的上千颗红心与上千面红旗组成的红色人墙完美保护,圣火接力队伍经过之后,这个区域的交通管制解除。而我们发现集体徒步跟上圣火已经不可能的时候,各位司机果断决定驱车跟随圣火当街游行,于是手机在这时发挥了最大作用。
日本移动通信业的发达不必多言,早已经达到了遥遥领先世界的地步,基于1.8Mbps高速通信的3G网络使本身就具有琳琅满目功能的手机大显神通。由于计划有变,在等待司机取车的时候留守等待的同学负责指定新的路线,通过3G网络迅速地查询圣火传递路线图,并商议具体方案。当然这是管理层做的事情,更多成员已经开始跟福冈的朋友们通过视频通话汇报战果,并给对方即时演示热气腾腾的长野大街。有的甚至已经等不及将500万像素手机拍下的清晰照片传给远在祖国的亲人(基于3G网络,日本的MMS都使用@邮箱,可以直接发送到任何电子邮件地址),有的更是心急地使用OneSeg(携带电话/移动体末端用单波段部分受信服务,2006年开始提供的面向手机,PSP、NDS等移动设备的无线数字电视服务,不到两年时间已经迅速推广到绝大多数日系手机上,并开始向携带游戏机,PDA和电子辞典产品渗透)功能观看各大电视台的圣火传递实况,并向制定游行计划的同学报告目前圣火传递的状况。
由于长野的圣火接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中间有一段休息时间,于是当我们驱车在长野市内游行时,刻意经过了还在等待下半场圣火接力的地区,那里的五星红旗依然是在临战状态,无声地对峙着数量不及红旗1/10的各类不和谐旗帜的嚣张气焰。而我们的车队一经过,必然会引起雷鸣般的掌声和呼喊声,车上车下,无论来自日本东西南北,却是根深于伟大的中华民族,你我鼓励,互祝保重,高举的是同样的五星红旗,呼号的也是同样的中国话。寒风凄雨中抱成一团,聚成一片的赤诚中华火,被我们最远道而来的九州留学生圣火应援团助燃。当时我们的行驶速度已经远远低于市内机动车限速,而沿道配置的警察不但不阻拦我们,反而有的给我们指路,有的跟我们招手,还有我竟然听到有个年轻警官跟他的老头上司笑着说:“这就是青春啊!”
浩浩荡荡游行结束之后,我们离开了长野市区,走上8小时前刚刚下线的长野自动车道。返程的一路上,成功的喜悦刺激着大家。3G手机再度派上用场,查询晚饭地点(当天的庆功宴在京都的一家中华料理店举行),上网看新闻,而笔者则将X01HT(日版D9000)与X61连起蓝牙,上网看还在进行当中的圣火传递实况。
奥运火炬接力 篇7
34岁他仍孑然一身, 但有24个孩子都叫他“爸爸”。在下届奥运会的举办地伦敦, 在伦敦华人聚居的地方唐人街, 他手举圣火在华人华侨的欢呼声中完成那庄严神圣的接力活动, 他是来自辽宁鞍山的“孩子王”——柏剑。
柏剑, 鞍山市二中一位普通的体育教师, 这是他第一次出国, 成为境外火炬手大概是他这辈子最露脸的事情, 而他背后的爱心故事更是感人肺腑。“能手举火炬, 能来到伦敦, 能在我们同胞聚居的唐人街跑完我那200米, 我这辈子知足了。”
苦孩子出身的柏剑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帮助那些同样从大山中走出的贫困孩子。
1995年, 当时月薪193元的柏剑把无人照管的初二学生小浩带回宿舍同吃同住, 小浩2004年从沈阳体育学院毕业, 今年已经26岁, 毕业后到山东工作。从小浩开始, 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与他生活在一起, 是柏剑给了贫困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 孩子们情不自禁叫他“爸爸”。
迄今为止, 他已先后收养特困生或孤儿24名, 资助过60余名学生。柏建资助过的学生中, 已经有3个大学毕业, 最大的已27岁, 毕业后在鞍山的一家银行工作。柏剑最大的希望是资助他的“孩儿们”大学毕业,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他也梦想自己能培养出奥运冠军。
柏剑的“兄弟连”中有3个大学在读的学生, 都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就学, 所以每年开学的时候就是让他最难过的时候。每人每年8000元的学费, 一下子就是两万多, 负担很重, 没法子就只能到处借钱。他2004年一度由于经济困难, 曾将自家住房抵押贷款救急。考虑到柏建的特殊情况, 上中学的孩子们都得以免除学费。柏建的事迹通过联想火炬手选拔活动被人所知, 去年10月上海的一个地板商从上海驾车前往鞍山送去10万元捐助, 让柏剑暂时得以摆脱债务的困扰。
从单身宿舍到学校的仓库, 再到同事借给他的68平方米“斗室”, 柏剑为他的孩子们编织着美丽的童话。在这个童话中, 柏剑用爱心在平凡中书写伟大, 用真情为青春书写无悔……“处过女朋友, 人家也没什么问题, 可是目前我的情况实在没法成家。跟孩子们一起生活挺充实的, 如果有了妻子就要失去这些孩子, 我会很难过。”已经年过而立的柏剑仍徘徊在婚姻的边缘。
柏剑的爱心奉献感动了社会。他不仅获得了省市劳动模范、优秀教师等诸多殊荣, 而且顺利成为火炬手, 还以最高票当选“2007年度真情人物”。
成为奥运火炬手,是我一生的骄傲 篇8
张搏今年22岁, 出生在黄冈市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他的父亲曾是黄冈某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 非常热爱体育。一次, 父亲被龙卷风刮倒的墙砸伤了腰, 不得不离开篮球队, 回家乡的小学当了教师。父亲是个很优秀的人, 口碑非常好, 对张搏要求也非常严格。读小学时, 每年的寒暑假, 张搏都会被父亲关在家里看书。虽然失去了同龄孩子的快乐和自由, 但那段经历给了张搏很多帮助, 让他可以坚强的面对任何困难。
受父亲的影响, 张搏从小就好动。当时, 他们家住在学校的院子里, 他常常打篮球, 踢足球。那时, 张搏的父亲一门心思想让他搞好学习, 从来没想过儿子要学体育。
张搏表现出体育天赋是在读初中时。初三的时候, 他参加学校的运动会, 一口气破了学校的跳高、跳远和100米跑的纪录。张搏的表现, 让大家发现了他的体育特长。随后, 他被推荐给黄冈中学的一位体育教练。教练见到张搏后, 要求测试他的跳远。当时, 张搏没受过任何专业训练, 也不懂跳远的方式和技巧。他攒足了劲, 奋力朝前一跳。没想到, 教练非常满意, 拍板要了他。
就这样, 张搏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 被著名的黄冈中学录取。
刻苦训练, 喜获体育佳绩
进入黄冈中学以后, 张搏在一位汪姓教练的指导下练跳远。第一次走进黄冈中学田径场, 张搏很兴奋。在这之前, 他没有练过体育, 也不知道什么是训练。进行专业训练后上第一堂训练课时, 汪教练轻描淡写地报出训练计划:“先跑6圈, 一圈400, 做准备活动, 再就是变速跑……”张搏听完后, 腿都在发抖, 他脑袋里只有大大的问号:这些是人练的吗?谁承受得了?因为无论是计划密度、强度还是计划量, 都是他从来没有过的。
不过, 该完成的终究要去完成。张搏刚跑完圈, 就呕吐得天昏地暗。在场边, 他接近虚脱, 差点要嚎啕大哭。不过, 他咬紧牙关, 不言放弃。起初, 每次训练结束, 张搏胃里的食物全部吐空, 人累得瘫在地上。但是第二天, 他强迫自己重新站在跑道上。
20多天后, 张搏基本适应了专业训练的强度和节奏。除了教练布置的训练量不打折扣的完成, 他还根据自己的情况增加训练的强度。每天, 他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训练。1年后, 他每堂课的训练量都在初上专业训练课训练量的3倍左右浮动。如果突然来个变速跑, 对于他来说轻松得如同闲庭信步。
开始的时候, 张搏举步维艰。在田径队里, 他起步最晚, 成绩也最差。天道酬勤, 经过刻苦训练, 他进步神速。高一时, 在教练的建议下, 张搏从跳远转而主攻400米跑。这个项目需要速度和耐力, 具有很大挑战性, 但同时又是最能出成绩的。而且练好之后, 其他短跑基本上就“通吃”了。没过多久, 张搏的400米跑的成绩就在全校名列前茅。
那一年, 黄冈举办首届东坡旅游节运动会。张搏参加比赛, 打破了黄冈市60米的纪录, 100米得了第一。初出茅庐, 就获得这样好的成绩, 张搏很高兴, 觉得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教练和队友的鼓励, 则让他对人生充满了期待。
在黄冈中学, 张搏的体育成绩基本上是跳跃式增长。在教练和同学的眼里, 他是一个“许三多”式的奇迹。进入高二后, 他的体育成绩跃至顶点, 成绩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标准。
训练受伤发奋考入大学
正当人生的美丽画卷在张搏面前徐徐展开时, 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一次训练时, 他不幸拉伤了大腿。运动员最怕的, 就是训练时受伤。很多优秀的运动员, 因为受伤不得不提前结束运动生涯。当张搏坚持走完最后30米到达终点时, 他几乎绝望了。他原来在心里设计过千百遍的宏伟蓝图瞬间土崩瓦解, 甚至悲观地认为, 将来的人生将一片黑暗。
这次打击对于张搏来说是致命的, 他的绝望别人也无法理解。从上高中起, 他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体育上, 基本没上过文化课了。他的人生目标是体育测试时成绩达到一级标准, 然后免试上大学。当时他没想过上大学做什么, 上完大学之后该如何走人生之路。此时, 离体育测试只有几个月时间。致命的腿伤, 偏偏在最关键的时刻不请自至!
即将举行体育测试, 是对所有体育特长生命运的一次审判。教练和队友都在为张搏惋惜, 父母也为他担忧。所有的人都希望, 张搏能重新站起来。他花的所有心血, 都是为了鲤鱼的龙门一跃。可是, 还没有纵身跃出水面, 他却被“自废武功”!
对于张搏来说, 那是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从颠峰跌落的感觉犹如三九寒天冷水当头浇下。他无法原谅命运的戏弄, 假装看不见所有人的期待的目光, 把自己彻底放回了黑暗之中。
关键时刻, 父亲再次担当起了儿子的指路明灯。父亲说:“人的一生路很长, 磕磕绊绊是常有的事。一条路走不通了可以走另外一条, 你怎么能不战自降呢?”
父亲的话使张搏犹如醍醐灌顶, 他重新振作起来。体育测试前的两个月, 他的腿伤没有完全好, 就缠着绷带做恢复性训练。疼痛难忍时, 咬紧牙坚持住, 实在不行了就喷止疼的药水。每次训练结束后, 他的腿就肿了, 但他在心里告诉自己:必须坚持下去!
就是这样, 张搏和命运开始了搏斗。再次站到跑道上, 他已经不再是曾经心高气傲的追风少年了。受伤给了他很大的打击, 也让他知道了人生并不是他想的那样简单。他决定脚踏实地的走自己的路。心态端正后, 他的恢复训练很顺利, 成绩也基本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然而, 腿伤让他不适合再跑400米。不得已, 他将主要项目改为200米, 因为之前一直跑400米, 所以200米对他来说并不太吃力。
顾及到腿伤, 张搏放弃了体育测试时通过一级的打算, 二级运动员上大学要求文化成绩达到当年高考二本线录取分数线的60%, 张搏准备在文化成绩上搏一把。阳春三月, 体育测试如期举行, 张搏200米跑的成绩是全省第四。虽然没有达到一级标准, 但他没有遗憾了。
接下来, 张搏放弃体育, 全力学习文化课, 备战高考。功夫不负有心人, 2005年, 他的文化成绩高于当年体育生录取分数线。经过慎重考虑, 他在武汉体院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两者间选择了后者。从运动队退下的孩子们, 很多因为在进入社会后由于没有太多文化知识, 面临着无法适应社会的命运。张搏却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 完成了与命运的一次成功对抗。
重回跑道成为体育骄子
就这样, 张搏完成了从一位半专业运动员到大学生的身份转换。
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他就读于人文社科系的法学专业。虽然离曾经的目标有距离, 但高中的大起大落却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他也很满足。
独自在异乡求学, 张搏难免会想家。大一时, 汽车工业学院了解到张搏的经历, 决定发挥他的特长, 让他参加当年的湖北省大学生运动会, 张搏又回到了久违了的跑道。
经过短暂的训练, 张搏和队友去武汉参加大学生运动会。由于第一次参加, 他心里特别紧张, 仅拿到了100米第六、200米第四的成绩。
校领导认为这不是张搏的真实水平。回到学校后, 学校组织专业体育老师对他进行了悉心栽培。一年后, 张搏再次参加大学生运动会。这一次, 他拿到一百米的铜牌。成绩出来后, 张搏马上给老师魏德安报喜, 感谢学校的知遇之恩。
学校的关心, 让张搏的人生之树再次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学校里的每次运动会, 他都踊跃参加。连续三年, 他六次打破校运会记录, 并且100米和200米还刷新了自己的纪录。他被誉为汽院的“体育骄子”。2007年夏天, 北京奥运会火炬手选拔活动在各地铺开。鉴于张搏的优异表现,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向十堰市文体局推荐了他。
名至实归当选奥运火炬手
在名单被报至十堰市文体局后, 张搏一直在焦急地等待。他知道, 全国有很多人渴望参与奥运圣火传递, 十堰全市只选拔6名奥运火炬手, 并且其中只有一名学生代表。2007年8月, 张搏从十堰晚报得知, 自己成为了奥运火炬手候选人。2008年4月, 他从十堰晚报上获悉, 湖北奥运火炬手名单出炉, 全省只有624名, 自己和十堰申报的另外5位候选人全部当选!
欣喜之后, 张搏感觉到肩上沉沉的责任。作为奥运火炬手, 他代表的不仅仅是学校, 还有这座城市。他明白, 当选为奥运火炬手, 为奥运做一点点贡献是个人的荣幸。所以, 他很珍惜这份荣誉, 感谢学校和十堰, 以及所有给他机会的人。随后, 张搏每天坚持训练, 为圣火传递做准备。
奥运歌曲点燃心灵火炬 篇9
奥运歌曲征集活动从2003年3月开始,第一届收到305首歌曲,7首入选;第二届征集到1937首歌词,完整作品有430首;第三届收到歌词8000多首,歌曲794首,入选16首;第四届征集虽是到2008年3月20日才截止,但从奥组委征歌办得知,截至2007年5月底,第四届奥运征歌活动的总投稿量已逾13000多件,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前三届投稿数量的总和。
在这4年的过程中,数万人参与了奥运歌曲征集评选活动——投稿者中,既有著名词曲作者,也有普通音乐爱好者;既有年近80的老翁,也有刚满7岁的小童;既有高级知识分子,也有进城务工人员。由4位7岁天津娃组成的20088儿童电声乐队,于六一前夕来京向奥运歌曲征集办公室提交作品。在奥运歌曲征集办公室的积极工作下,美国著名音乐人乔吉奥·莫罗德尔,香港和台湾著名音乐人成龙、刘德华、周华健、李宗盛、鲍比达、林夕、金培达、梁翘柏、陈少琪、陈德建等踊跃参与了创作。
无论是名家还是普通人,每一个人都珍藏着一份为奥运创作的珍贵记忆,无论结果如何,重要的是让我们记录和分享他们一生仅有的这一次创作燃烧的过程。
用生命谱写奥运诗篇
韩乃贵是北京道培医院一名白血病患者,一直在昼思夜想着为奥运写歌词,但忧郁着自己的实力是不是够资格。当他知道治疗的关键时刻迫近的时候,他支撑着病弱的身体让护士拿来纸和笔,用力写下歌词,还给病友和医生们朗诵,征求修改意见,念到得意的语句时,像孩子一样沾沾自喜。当医生通知他要进入层流舱接受移植手术时,他还要求最后再修改一遍歌词,之后才从容地向病友们告别。他把对生命的热切期望全都灌注到奥运歌曲创作里。虽然我们没能再联系到这位病人,虽然他的歌词最终没能入选,但他这段闪光的人生记忆、他心血浇铸的生命之歌无疑永远融入奥运大合唱中了。
陈貌是一位业余词作者,在很多出版物上发表过歌词作品,也和多位著名专业作曲家合作过。在他创作奥运歌词时,突然被告知身患癌症,需要马上手术。他担心术后的强烈反应让他无法握笔写作,毅然决定推迟手术时间。家人和朋友再三催促他尽快手术,面对生与死的严峻拷问,他说这段宝贵的生命是用来了却心愿的,如果为了苟且偷生放弃写歌,手术后真有意外死也不会安心的,让有限的生命给世界留下永远的歌曲,才是奥运精神的真谛。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写下了《同样的光荣》《五环旗下同一家》等三首奥运歌词。其中《同样的光荣》得到专业人士的热心帮助,由总政刘青谱曲、歌手韩磊演唱送给征歌办参评。当他手术后知道歌曲真的被制作送选后,无声地流下泪水。
当北京音乐台征歌办的编辑们得知一位残疾人是爬着来送歌曲时,震撼之余不约而同都想到要找人帮他完成作品。杨宏喜是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马营乡偏冷村人,双腿瘫痪,写得一手好字,也爱好音乐创作。他为制作奥运歌曲专程来到北京,为了联系试唱及制作作品,他节衣缩食、拖着病腿辗转京城各地,打听能帮他制作的人。编辑们帮他联系上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免费为他试唱、制作了小样。当他第一次听到自己的歌真被演唱出来时,削瘦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梁德沁是赴俄罗斯留学的北京学生,喜欢听歌,也喜欢业余创作,得知奥运征歌的消息后,认真地创作了《点燃梦想》这首作品。他担心长途邮寄导致作品损坏,抽出时间专程回国,并直接把作品送交音乐台。
王钰翔:跨国友谊成就了奥运歌曲
王钰翔是中国早期十大摇滚乐队中的主音吉他手和编曲,去年年底从新加坡回京后发现圈子里大家见面的口头语都是:“奥运歌曲你弄了吗?”他找来能听到的奥运歌曲,感觉这些歌还不够有放眼全人类的世界化风格,多年世界音乐的创作让他难以遏制内心的自负冲动。
这首歌曲的诞生缘于一份奇特的跨国友情。在新加坡演出的时候,朋友自愿要给他介绍一位也做世界音乐的权威人物子键。这位相当有地位的音乐人初见钰翔很是傲慢。王钰翔不动声色地给他听了自己一首歌的小样,听罢歌曲,子键呆住了,不知怎样表达复杂的心情,诚恳地为刚才的傲慢道歉。第二天,子键邀请钰翔去从不带外人去的家里,两个异国朋友渐渐惊喜地发现彼此的审美、品位、人生见解都惊人地互补。子键热烈地回应了钰翔创作奥运歌曲的倡议,两人兴奋地通过电话每晚切磋音乐形象,一谈就到半夜,互相把自己创作的音乐传给对方。等双方音乐结合起来了,虽然音乐好听了,但却没有主题了,体现不出中国色彩了。
钰翔建议先不联系,自己关起门来构思旋律。一天清晨,刚起床的钰翔听到小区的蘑菇喇叭里传来了悠扬的笛子声,他着魔一样聆听着清丽婉约的笛声,惊喜地想到,如果把中国的五声音阶融合进来,一听就是中国音乐的调性了。特别兴奋的钰翔晚上给子键打电话,让对方打开电脑。听了这段中国调性旋律,子键很高兴。两人确定了音乐最高的境界是简单真实的旋律,是能拉近人与人距离的音乐。钰翔负责轨道制作,子键负责人声和复调,最后两人的作品吻合了。
刚刚沉浸在喜悦中的两个朋友又为请谁唱犯愁了。钰翔写歌的时候脑海中一再回响了Bryan Abams这位世界巨星的迷人嗓音,于是在北京漫天铺网地找了20多个歌手试唱,最后确定了一个叫班罗的歌手。半年多的时间里,钰翔和子键靠着电话和网络写了包含运动员上场、领奖等活动的主题套曲。那段激情洋溢的日子让钰翔什么都不顾了,连找上门来的电影电视剧音乐的创作都推掉了,所有音乐合成和试唱都是自己出资完成的。
钰翔把那首歌寄给了成龙大哥,等待着回音。钰翔完全不知道自己的音乐是否入选,但他笃定地认为,结果不重要,他和子键以友谊的名义做了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的伟大事业,已经足够欣慰了。
孟庆云:差点把电视机砸了
部队著名作曲家孟庆云写奥运歌曲是为了翻转1993年的一场噩梦,是为了宣泄那年的一场懊恼,更为了一展国家民族的千年梦想。1993年,孟庆云作曲的《五星邀五环》就成为第七届全运会会歌,和《黑头发飘起来》成为激发中国人申奥梦想的流行歌曲。那一年,中国申奥眼看大功告成,庆贺的锣鼓队和旗帜就摆在长安街上待命。中央电视台通知孟老:“准备好等电话一响就去演播室”。但那次中国申奥差两票以失败告终。连军装都换好了的孟老恼怒沮丧,差点把电视机砸了。
这些年来,孟老一直为那个晚上的失控情绪耿耿于怀。现在终于有机会堂堂皇皇为奥运写歌了,热力澎湃的心因为往昔的蹉跎辗转思绪沸腾沉吟良久——“无法形容”,他给出的是几个无限空间的字。
作为一名军人艺术家,他深切地感喟,这人类的成长就是两个主题——战争与和平。应征的两首歌都是孟庆云出的题目,都体现了爱无边界、奥运是和平博爱平等的体育精神。总政首长非常重视歌曲的创作,专门把部队作曲家集中起来讨论创作的重心。军人的心连着奥运,最后确定为围绕“同一世界同一梦想”的深化主题,用生动新鲜的歌词语言来表现,歌曲要容易学容易记。孟庆云创作的《梦飞翔》这首歌词曲一气呵成,入选了第三届奥运歌曲征集。
徐镜清:成了朋友们的开车伴奏
两年前的一天清晨,一直冥思苦想着奥运音乐形象的作曲家徐镜清刷牙时,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清晰的乐句:“北京呼唤你,你从东方来——”顾不上吐掉满嘴的牙膏沫子,徐镜清飞快地在纸上写下这八个小节的音乐。徐镜清以这两句为中心,写下了歌词,叫业内颇有名气的词作家车行来帮自己写词。他们克服了中国词句四声的倒字,用唢呐和笛子表现节日欢庆和武打的感觉,又用大管弦乐队和两种合唱队唱出了颇有气势的美声和通俗两部分的合唱。
徐镜清用自己的两万多块钱完成了歌曲的制作,做出了十多张唱盘送给朋友试听。朋友们开车时候都把这首歌开到音量最大,说很过瘾。后来,有个企业老板听说徐镜清用自己的钱给奥运作曲,就给了他两万块。徐镜清深知,人家也是冲着这件意义重大的事才作此义举,就像自己两年多前的那番折腾。歌曲的命运不知道,但自己尽了一份心。
小柯:也许在今晚也许在以后
记忆中小柯的音乐一向是诗意灵性雅致隽永的,被大家期待着的小柯虽然一直在为奥运创作着,却回答说他至今还拿不出奥运歌曲。小柯就是这样天马行空不拘一格,随性所至,散漫中带着苛求和敏锐。小柯写音乐崇尚顺畅和幸福的过程,虽然艰苦的积累和思索是必然的前序,但创作不是憋出来的,而是不经意间挥手而成的。小柯写奥运歌曲不给自己背包袱,也不去想很庞大辉煌的精神意义,他说那些是要用人生的性情去体会的。他把写歌这事看得很单纯,就如同奥运会本身也是单纯的。也许他会写很多遍才能找到感觉,也许要写很多首才能触碰到心中最想表现的那一点。也许在今晚写成,也许还要等到明年奥运会开始的前夜。这是尊重创作规律的“不得不”的必经历程。小柯其实在说,他每天都在捕捉着灵感,每天都在等待着灵感大门的开启,每天都在端着一颗赤诚的创作之心。让我们对这样虔诚的创作更多一份期待和祝福吧!
余秉翰:奥运官员感动了港人
余秉翰的谦和宽厚让紧张躁热的采访舒缓而愉悦。能在寸土寸金的华贸办公而有这样的修养格调,从另一方面见证着奥组委的慧眼。
余秉翰是从华纳唱片的鼎盛时期就进入圈子的音乐制作人。他先前对奥运歌曲征集有着很多模式化的成见,觉得那一定是央视主旋律民族歌曲的事情,港台音乐人是不在视野范围里的。况且在听过的以往征集歌曲中,他觉得都局限于“北京”“中国”“民族”这些小概念。以余秉翰看来,历届奥运会都没有“征集歌曲”,而都是指定创作的。因为音乐是无法衡量的艺术。应该直接指定高手来做,而高手是很忙的,也一定是对创作有精深研究的。但2006年底的一次奥运歌曲论坛完全改变了他的想法。奥组委的心胸和诚意打动了他。
在蒋效愚主席的讲话里,余秉翰听出了奥组委的两重意思:时间迫切,需要迫切!蒋效愚希望创作者要站在全人类、全球的宏大视野里,他举例说,我不要什么“长江”“黄河”……而需要像韩国那届奥运会《手拉手》的主题歌。这首歌没有提到过任何韩民族的特征,甚至全部都用英文演唱,充满了大爱和大温暖。让余秉翰震动的是政府官员原来具有这样宏大的决心和气魄。论坛之后,奥组委把港台音乐人找去,实事求是地从人性角度地作了诚恳沟通,准备了大量充实的资料来阐述大奥运的理念,邀请和鼓励他们创作奥运歌曲,为创作提供各种资料和信息支持。在余秉翰看来,收集这些琐碎繁重的资料是非常艰巨的,有时一个画面一个元素虽然当时看没有什么,但日后就能在创作中激发出灵感。在这种准备工作上,任小珑等奥运官员付出了足够的诚意和勤勉。
余秉翰的乐林音乐公司刚来北京一年,自诩是小公司,但豪爽地出资找来了香港四大才子林夕、金培达、梁翘柏、陈少琪来制作两首曲子。这四位港人也和余秉翰一样改变了先前对奥运征歌曲的成见,充满热情地投入创作,甚至在录音前一天还因为创作分歧赌气停录一天,让特意跑回香港去看顾录音的余秉翰作了调解才继续下去。林夕在《梦想在望》这首词里巧妙精细地做了一首藏头诗,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欢迎你”的每一个字分别衍生成了歌词。如此的认真和功夫验证了余秉翰的高手之说。
夏征宇:与北京奥运会口号不谋而合
夏征宇自言是超级体育迷,最爱看竞技比赛。申奥成功那晚的“全城狂欢”,他曾非常认真地投入过。所以,当征歌的消息传出,这位电视专题片撰稿人自费上万元、用了两年时间创作出两首奥运歌曲,并使其完整地提交奥运征歌办。
第一首《妈妈,你看到我了吗?》曾经获得由中国国际音像总公司主办的“可爱的中国”原创歌曲大赛最佳作词奖。这首词截取了历届奥运会电视转播中经常出现的感人画面:参赛选手的亲属在看台上或电视前为运动员欢呼鼓掌、潸然泪下。夏征宇觉得奥运的精神就是“全民参与性”,大家一起为台上竞技的运动员加油、呐喊、收获成功后的喜悦,才是最感人的画面。
另一首《万鸟归巢》创作于2004年,当时夏征宇正在做一个“电影与体育”的电视专题片,其中有两集涉及到历届奥运会。夏征宇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很顺利地完成了这首歌词的写作。一年之后,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确定,夏征宇发现这口号与《万鸟归巢》的主题竟不谋而合,于是只在其中加了一句“当同一个世界和谐相处,当同一个梦想在此燃烧”,就成了《万鸟归巢》的定稿。
值得一提的是,当大家都徘徊在奥运主题曲是用英语还是汉语演唱的困惑中时,夏征宇的两首歌曲都为英文演唱留下了空间,并邀请瑞典友人执笔英文翻译。
痴人乐队:要对得起老祖宗
一段迅急的琵琶声拉开了“梦想”的序幕,高亢的嗓音配上激昂的节奏,中间女高音的铺垫将情绪继续升华。琵琶的扫弦、电吉他的solo,甚至还有一小段说唱,《梦想的火焰》就像中国元素的大集锦,热闹,旋律流畅易记,充满激情。
痴人乐队是由三位在皇城根下长大的“70后”组成的,打小听着京韵大鼓、北京琴书、样板戏长大,中国式的旋律和音乐风格已经深入骨髓。乐队从京剧等传统艺术中汲取的洒脱、豪放的独特气质,为他们赢得了2006年YAMAHA ASIAN BEAT 亚洲节拍乐队大赛冠军。当奥运征歌的旋风横扫音乐界,这三位北京小伙立刻操刀上阵,用他们最本色的音乐为奥运贡献一份力量。
这首《梦想的火焰》是他们三人共同创作完成,沿由一个音乐动机,各自完成不同的段落,所以使这首歌有了不同凡响的ABCD四段式结构。又经过两次创作时间的反复讨论,才有了现在的恢宏、大气的风格。
主唱之一王说,他们不愿刻意地使用民族器乐,虽然乐队里有吴泽琦等专业唢呐演奏家,他们真正希望做到的,是在旋律、节奏等音乐本质方面做到“中国化”,让人一听就能嗅到民族味儿,“对得起老祖宗”。这也是他们乐队致力追求和最突出的风格。
鲍比达:为了女儿的骄傲
2007年4月26日,第29届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计划路线和火炬发布仪式上,由歌手孙楠、张靓颖、郭蓉、汪峰演唱的火炬歌《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以其激昂的旋律、振奋的歌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歌,就是由著名港台作曲家鲍比达先生和大陆音乐人黄小茂共同合作给2008北京奥运会的献礼。
2006年,鲍比达将工作重心搬到北京,这个城市大街小巷充斥着人们对奥运的期盼和热忱。鲍比达坦率地说,作为一个音乐人无非有几个梦想:获奖、电影原声创作以及大型活动的主题曲创作,为奥运会这个全世界瞩目的活动创作歌曲,就是他的梦想!
发布仪式上,四位歌手演唱的中文版之前,鲍比达还自己填写了一份英文歌词,偏国际化、更有号召力。因为在他心中,奥运会是一个全世界分享的活动,运动员虽然为了自己的国家去拼搏,但是更主要体现的应该是一种全人类的精神。后来通过跟奥组委以及黄小茂的沟通,用了现在的版本。
之所以选定这四位歌手,鲍比达说在歌曲的创作过程中,音乐已经幻化成一幅画面出现在他脑海中,所以,他只需“按图索骥”就确定了这四位唱功极佳,以高亢嗓音著称却又完全不同风格的实力唱将。
从1970年做音乐至今,鲍比达创作过许多大型电影配乐、音乐剧,获奖众多,但他对“火炬歌”的入选还是感到一种不可思议的荣幸。“对我来说,歌曲能入选征歌就是获得了金牌。”他说不知道这首歌能否走到2008奥运会的舞台,但是,当他跟女儿说他为奥运会写了歌并参加评选的时候,13岁的女儿非常惊喜地问:“真的吗?爸爸。”那崇拜的目光让鲍比达感到无比的骄傲。
黄小茂:火炬点亮自强不息的灵魂
谈到《点燃激情,传递梦想》歌词的创作,黄小茂讲了两个与火炬有关的故事: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传递经过一个小镇时,原定的火炬手因故没有出现,这时,经全镇人商议,决定重新选一名火炬手。众所周知,火炬手的选拔有非常严格的标准,但是他们却把票投给了当地小学的一名学生。这个男孩平素性格孤僻、离群索居,很不受大家欢迎。结果,火炬传递那天,当男孩高擎着火炬穿过小镇时,他发现全镇人都用信任、羡慕的目光注视着他,跟在他身后跑着。生平第一次处于如此重要的位置,男孩被圣火的光芒照耀,从此他开始相信自己,不再自卑、自暴自弃。火炬的传递改变了男孩的一生。
第二个故事也是关于火炬传递的。一个病重的孩子,最大的心愿是亲手传递奥运圣火,于是怀抱着这个希望坚强地维持着生命。当他父亲将火炬递到他手中,艰难地完成传递后,男孩欣慰地闭上了双眼。
这两个故事都是真实地发生在往届奥运会中,黄小茂看到这些故事后,为人类的这种自强不息精神所打动。“他们都是普通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但是火炬神奇的力量改变了他们一生。每个人都可能是脆弱的,但这种精神很伟大。在这种对比中,我们的灵魂是骄傲的。”
编辑/王文娜
历届奥运会经典歌曲: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会歌——《Reach out(冲刺)》
或许是中国观众听到的最早的一首奥运会主题歌,那年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夏季奥运会。在我们的运动员实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的同时,我们也记住了美国著名的黑人歌手莱昂内尔·里奇。这个顶着爆炸头的歌手一生获得了5次格莱美奖、一次奥斯卡大奖及金球奖,唱片销量近1亿张。这首reach out成为当时国际上最流行的单曲。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主题曲——《Hand in hand (手拉手)》
这首旋律动听的电子乐是历届奥运会中传唱最广的主题曲,萨马兰奇曾认为这是最成功的奥运会主题曲,甚至考虑将它定为永久会歌。
在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Koreana这个临时组合身后的18000名合唱者,赋予了演唱一种磅礴的气势。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会歌——《Barcelona (巴塞罗那)》
歌曲的演唱者是英国著名摇滚乐队“皇后”的主唱墨丘里和西班牙歌剧名伶卡巴耶。在奥运会开幕前一年,墨丘里因艾滋病去世。卡巴耶因朋友的离去,拒绝再与其他歌手合作演唱这首歌。因此,在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开幕式现场,我们没能欣赏到这首《巴塞罗那》。
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闭幕歌曲——《The power of the dream (梦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