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沙化草地(通用3篇)
退化沙化草地 篇1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 共有天然草地面积573.33万hm2, 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3%。草地是赤峰市的生态系统主体, 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向西延伸地段的南端和西拉沐沦河两岸的广阔地带以及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的边缘地带, 地理分布属低山丘陵以及沙地灌丛草原为主的温带干草原植被类型。这些地区春季风大干旱, 降水量大多在350 mm左右, 降雨绝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其特点是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易造成沙化、退化和水土流失。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牲畜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不合理的开垦和粗放利用, 草地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草地沙化退化日趋严重, 在草原面积中沙化退化面积已达到460万hm2, 约占草地总面积的80.24%。退化沙化区主要集中在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
面对草地沙化退化日趋严重的现实, 为了探索加快治理沙化退化草地的途径, 1979年赤峰市巴林右旗作为我国北方地区4个飞播牧草改良沙化、退化草场试点之一, 开展了飞播种草试验工作, 当年完成飞播种草试验1 333.33 hm2。试验工作历经4年, 到1982年结束, 试验面积7 733.33 hm2。在试验阶段, 通过对播区及播期的选择、飞播前后的地面处理、飞播牧草种子的选择组合与处理、飞行高度与播幅、播种量等关键性技术的试验研究, 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为全面推广飞播种草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飞播种草工作的成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982年, 邓小平同志指示“空军要担负飞机播草任务, 不只搞一两年, 要搞二十年。一年不是播一次, 而是播几次, 首先要种草, 草起来了就可以种树、放牧、保持水土”。从1983年开始, 赤峰市利用3年时间, 在科尔沁沙地进行飞播种草多点示范推广。1986年以后赤峰市全面推广飞播种草技术, 1999年当年飞播种草面积突破3.33万hm2大关, 截至2014年, 赤峰市已经持续进行飞播种草35年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技术规范、管理体制、科技转化及发展思路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成套经验, 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1 赤峰市飞播种草经历的几个阶段
飞播种草做为大面积治理沙化退化草地最有效的建设措施, 从1979年首次获得成功以后, 共经历了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3个阶段[1]。
1.1 试验阶段
1979—1982年为试验阶段, 4年来共飞播牧草7 733.33hm2, 在此阶段, 在农牧渔业部畜牧总局、内蒙草原站及沈阳民航局的大力支持下, 在巴林右旗开展了飞播种草试点工作, 主要对不同草场类型、适宜飞播牧草种籽及其组合的选择、不同种子处理和不同地面处理效果观察等课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1.2 示范阶段
1983—1985年为示范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对试验阶段的诸多技术环节和措施给予强化认证的前提下, 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飞播牧草的认识, 以便形成共识。在技术上主要对适宜草种及草种最佳组合配比进行了对比筛选, 对飞播区管理制度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到1985年, 全市飞播区由原来的1个旗4个苏木 (乡镇) 发展到7个旗县26个苏木乡镇的36个播区, 此阶段共完成飞播牧草2.28万hm2。
1.3 大面积推广阶段
1986—2014年为大面积推广阶段, 到2013年, 全市累计完成飞播种草逾65.33万hm2, 飞播种草保留面积为18.63万hm2。在此阶段, 飞播种草已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社会各界和广大农牧民群众已形成共识, 飞播种草面积已有相当规模, 部分播区管理已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取得一定经验;在此基础上, 又进行了飞播区定位观测、飞播区治沙观测、飞播区牧草产量观测等多项课题, 均取得圆满结果。2001年后, 飞播牧草进入了新阶段, 由国家京津风沙源工程项目引领, 结合国家飞播示范县建设, 使赤峰市的飞播种草工作跨入了一个新阶段。
2 飞播种草关键技术研究
2.1 不同草地类型及立地条件对飞播种草的影响
先后选择了流动和半固定沙丘, 严重退化的干旱丘陵丛生禾草草场和弃耕地等不同草场类型进行了飞播试验, 结果如表1所示。
在羊场乌兰漠河播区采用同一播量、同一品种, 但立地条件不同, 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 流动沙丘和退化丛生禾草草场, 3年播种混合有苗面积率分别为19.9%和6.2%, 成苗密度为10.1株/m2和7.3株/m2;弃耕撂荒地混合有苗面积率80.2%, 成苗密度19.4株/m2。在同一播区, 同一播量, 同一品种, 因立地条件不同效果不同, 如沙打旺有苗面积在弃耕地比退化草场增高1.37倍, 成苗率提高11.2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看出, 弃耕地里飞播效果最好, 由于耕地改变了土壤理化性状, 植被稀疏, 给飞播牧草出苗, 生长发育创造了比原生植被更优越的条件。严重退化沙化草场上飞播比在流动沙丘上飞播存苗率高。但用锦鸡儿、沙蒿种子在流动沙丘上飞播效果优于退化草场[2,3]。
2.2 不同牧草品种对飞播效果的影响
选用沙打旺、锦鸡儿、达乌里胡枝子、锦鸡儿、沙蒿、冰草、草木栖、山竹子等草种飞播, 效果不同。 (1) 沙打旺:耐旱耐寒性强, 飞播有苗面积率达40.5%, 二、三年株高1 m以上; (2) 达乌里胡枝子:出苗快, 耐寒性强, 飞播成苗面积率达60%以上; (3) 锦鸡儿:为小灌木, 耐旱耐风沙, 根系发达, 平缓沙地草场, 半固定沙丘草场飞播效果为佳; (4) 沙蒿:为固沙先锋植物, 出苗率高, 出苗率可达56.7%, 生长迅速是飞播固沙的极佳草种; (5) 山竹子:为多年生灌木, 是治理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固定沙丘的首选草种; (6) 草木栖:二年生草本, 越冬力极低, 抗风沙能力弱, 不适宜飞播牧草用种子; (7) 冰草:多年生草本, 不易抓苗, 故不宜作飞播牧草种子[4,5]。
2.3 不同地面处理效果
为了提高飞播种草效果, 试验过程中对飞播种草前后实施了不同地面处理措施, 处理方式不同, 均起到了提高飞播效果的作用, 如播前耕翻可除掉原生植被, 减少竞争, 疏松土壤, 提高出苗率;播后耕耙, 部分种子可以覆土, 提高出苗率53.2%, 特别是沙打旺表现尤为突出, 可提高成苗率1倍以上。采用经济实用的羊群播前重牧采食, 播后践踏方法, 也可收到理想效果。
2.4 不同气候条件对飞播效果的影响
飞播种草成败关键因素之一即气候条件。降雨和风沙危害是飞机播种牧草成败的关键, 降雨主要指飞播前后降雨的多少和时间, 通过总结飞播前20年气象资料和长期试验验证, 飞播牧草的降雨需要播前45 mm以上, 播后陆续有雨, 降水达到100 mm以上, 即可保证飞播种子的萌发、发育和生长。
风沙危害在赤峰市是影响飞播牧草成活的重大因素之一, 如不能准确掌握躲避风沙侵害, 飞播牧草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经对20余年气象风沙的研究, 初步掌握了赤峰市风沙危害的规律。确定了飞播最佳时间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 这正是赤峰市气象资料所显示出的风停雨至的时机。
2.5 牧草种子组合及配比研究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的地面处理、不同种子处理进行了16个组合及配比。分别为胡枝子9 kg/hm2+沙打旺3 kg/hm2+草木栖6 kg/hm2、锦鸡儿7.5 kg/hm2+沙蒿3 kg/hm2+沙打旺4.5 kg/hm2、锦鸡儿11.25 kg/hm2+草木栖3.75 kg/hm2+沙蒿1.5 kg/hm2、锦鸡儿15 kg/hm2+沙蒿3 kg/hm2、达乌里胡枝子11.25 kg/hm2+锦鸡儿11.25 kg/hm2、达乌里胡枝子7.5kg/hm2+冰草22.5 kg/hm2、达乌里胡枝子7.5 kg/hm2+草木栖6kg/hm2+沙打旺3 kg/hm2、达乌里胡枝子7.5 kg/hm2+沙打旺3kg/hm2+锦鸡儿6 kg/hm2、达乌里胡枝子11.25 kg/hm2+沙打旺6 kg/hm2、达乌里胡枝子6 kg/hm2+沙打旺4.5 kg/hm2+锦鸡儿7.5 kg/hm2+冰草15 kg/hm2、锦鸡儿6 kg/hm2+沙打旺3 kg/hm2+沙蒿3 kg/hm2+碱草22.5 kg/hm2 (人工撒播) 、锦鸡儿6 kg/hm2+沙打旺3 kg/hm2+沙蒿3.75 kg/hm2、沙蒿4.5 kg/hm2+锦鸡儿15 kg/hm2、沙打旺4.5 kg/hm2+蒙古岩黄芪7.5 kg/hm2+沙蒿3kg/hm2、沙打旺3 kg/hm2+蒙古岩黄芪6 kg/hm2+锦鸡儿7.5kg/hm2、沙打旺3 kg/hm2+柠条15 kg/hm2+沙蒿1.5 kg/hm2。
结果显示, 不同的立地条件, 以下6种种子组合和配比较为适合:一是锦鸡儿7.5 kg/hm2+沙打旺4.5 kg/hm2+沙蒿3.0 kg/hm2。二是锦鸡儿6.0 kg/hm2+沙打旺3.0 kg/hm2+沙蒿3.75 kg/hm2。三是蒙古岩黄芪7.5 kg/hm2+沙打旺4.5 kg/hm2+沙蒿3.0 kg/hm2。四是蒙古岩黄芪6.0 kg/hm2+沙打旺7.5 kg/hm2+沙蒿1.5 kg/hm2。五是锦鸡儿11.25 kg/hm2+沙打旺6.0 kg/hm2+沙蒿3.0 kg/hm2。六是锦鸡儿4.5 kg/hm2+蒙古岩黄芪4.5 kg/hm2+沙打旺3.75 kg/hm2+沙蒿1.65 kg/hm2。
不同的牧草种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活习性, 在飞播草种的选择上必须考虑播区的立地条件, 选择当地天然植被中优势种, 或外区相应植被带的优势种进行飞播。
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的草种组合配比, 严重沙化、流动、半流动沙丘草场应为蒙古岩黄芪+锦鸡儿+沙蒿+沙打旺;退化、沙化草场应为锦鸡儿+沙打旺+沙蒿;退化严重草场 (经地面处理措施) 应为沙打旺+锦鸡儿+冰草 (人工撒播) ;撂荒地 (地面处理) 应为沙打旺+达乌里胡枝子+冰草。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成功应用的飞播种子均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抗风沙、萌蘖力强、生产力较高等优良性能。
凡未能成功的草种大多因其生活习性要求较高, 如紫花苜蓿需较好的水肥条件, 禾草有芒不易播撒, 沙蓬、草木栖等生育期短, 不能形成稳定的群落, 利用价值小而被淘汰。
3 结语
飞机播种牧草治理退化、沙化天然草牧场改善恢复生态环境是一项较为先进的综合技术, 飞播牧草草种筛选、组合、配比仅是飞播牧草工作其中一项技术环节和措施, 而欲完成好该项工作, 必须保证自然因素和各项技术因素的协调统一, 才能取得圆满的效果。
摘要:在介绍赤峰市飞播种草经历的几个阶段的基础上, 研究飞播种草治理退化、沙化草地的关键技术, 以为提高飞播种草成功率提供科学参考, 为治理退化、沙化草地提供科学借鉴。
关键词:飞播种草,退化沙化草地,关键技术,内蒙古赤峰
参考文献
[1]李晓芳.中国飞播种草近30年的回顾与展望[J].草原与草坪, 2007 (6) :73-76.
[2]苟文龙, 李元华, 李开章, 等.高寒地区利用直升机飞播种草治沙技术[J].草业与畜牧, 2009 (8) :60-62.
[3]李晓芳, 李元华, 贠旭疆.飞播种草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及创新[J].草业科学, 2007 (11) :46-49.
[4]韩其荣, 白生斌.飞播种草是加快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J].青海草业, 2002 (1) :25-26.
[5]麻保林.榆林沙区飞播造林种草主要技术[J].陕西林业, 1998 (5) :32-33.
退化沙化草地 篇2
(一) 人为因素
1.政策失误
草畜双承包实际上是畜的承包在先, 草的承包在后, 其实际实施时间相差十多年。在这十多年间, 个人的牲畜在集体的草场上放牧引起了对草场的掠夺式利用, 加快了草原的退化和沙化。
2.在出现沙化、退化时, 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
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草原开始退化、沙化, 但在此期间, 没有认真、客观、实事求是地去总结经验, 没有制定合理、科学、可行的行政和技术的措施。
3.重视管理层意见, 轻视专业人员的建议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 国内外、区内外的有关专家已经提出了关于草原的生态问题。但由于当时的建设要求等多种原因, 没有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 在建设中失去了最佳调整时期和机会。管理层的人事安排中也不同程度地存着重视感觉、不重视专业的现象。
4.政绩观作怪, 乱开垦
历史上内蒙古草原有三次大的开垦。其中两次发生在新中国建立以后, 而最后一次是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 加速了草原的退化沙化。
5.对草地的掠夺式的利用加快了其退化
由于对草地资源的过度、掠夺式的利用, 加快了草原的退化和沙化, 使部分草原生态出现了恶性循环, 威胁着地区生态环境。
6.资金使用的效率低
草原建设的投资主体是中央资金和农牧民, 而自治区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等原因多年来投入很少。国家投入资金利用中, 由于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影响了资金使用的效率。
7.对农、林、草的认识不完善
没有科学地认识林草最重要的作用是保护地球生态安全、人类生存安全、草原生产安全的客观原理。
(二) 气候因素
1.连年的干旱及异常气候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气候的异常变化, 如干旱年的比例加大、风沙发生次数变多、危害性天气增加等, 都加快了草原生态的恶化。
2.降水的不均衡
降水的量和单次降水量的变化, 尤其是植物生长期单次有效降水量的减少也加快了草原的退化。
经过40多年的发展, 内蒙古草业已从单纯的草原畜牧业, 逐步发展成为涵盖草原资源与生态保护、草原畜牧业、草地农业、城乡绿化业、草业科技教育以及草产品生产、加工和经营等多领域的新兴产业, 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草业在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已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产业。但应该看到, 长期以来人们对草业的认识很不够, 草业发展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当前, 我国正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充分认识草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不失时机地加快草业发展, 是适应新形势需要、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内蒙古拥有天然草原13亿亩, 是中国可利用草原面积最多的地区, 拥有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世界原始草原。2001-2003年, 内蒙古草原勘察设计院利用遥感并结合地面调查方法对内蒙古草地资源现状及变化进行了监测分析。调查显示, 内蒙古草地面积目前为7491.85万公顷, 比上世纪60年代减少1003.43万公顷, 普遍出现了退化、沙化现象, 牧草产量减低数倍。50年来草原在其经济、生态、景观三大功能方面对内蒙古的建设乃至于国家及地球村做出了无私的奉献。而这50年中恰恰也出现了严重的沙化退化现象。其具体表现为生产力下降、气候变恶、沙化退化加速、整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化。
(三) 草原质地的变化, 加速了草原的退化沙化
由于多年来超载放牧和不合理利用引起了草原熟土层土壤养分的损失, 草原土壤质地变贫瘠, 影响了草原植被的生长。
二、对策
发展草业防止沙化、退化, 合理开发利用, 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长期的历史任务。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今后10年, 是我区草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必须用积极的政策支持草业,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草业, 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草业, 用良好的物质条件装备草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提升草业, 用培养新型农牧民推进草业。
(一) 实施大生态战略, 强化草业的生态主体地位
当前, 我国正在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生态建设中实施怎样的战略措施是确保国家生态安全的关键。从草原的分布来看, 草原面积大于森林、农田、湿地的总面积, 是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 是我国国土和生态系统的主体。实施大生态战略, 要求我们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必须兼顾影响生态安全的各个要素, 统筹考虑草原、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实施大生态战略, 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草原在确保国家生态安全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像重视粮食安全一样重视生态安全, 像重视林业生态建设一样重视草原生态建设, 像重视农田、森林、湿地资源的保护一样重视草原资源的保护。要树立草原的三大功能中生态是首位的指导思想。在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地区, 加大移民工程力度, 从养草场、养牲畜改为养人, 减少资金效益在生物链各个环节中的自然抵消效应。
(二) 实施大农业战略, 统筹草业与农业发展
草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无一不是草业发展先进国家。实施大农业战略就是要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赋予草业应有的地位。在制定农业发展政策时, 不仅要考虑种植业, 也要统筹兼顾草业, 尤其要重视以草促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 不仅要在粮食作物品种内部调整, 还要注意“引草入田”, 积极推行“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三元种植结构;在促进农民增收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草业产业链条长、劳动力密集的特点, 鼓励和支持农牧民发展牧草生产、加工、运输、营销, 发展种草养畜;既要重视农区发展, 也要重视牧区发展, 在对农区种粮农民给予补贴的同时, 还要结合生态建设的需要, 在广大草原地区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实施草畜平衡补贴、牧草种子补贴、种草补贴、草业机械补贴等一系列政策, 促进农区和牧区的协调发展。
(三) 实施大食物战略, 发挥草业对保障食物安全的重要作用
从消费趋势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营养健康的需要, 牛肉、羊肉、奶制品等草食家畜产品在食物中的比重将持续增加, 而发展草业则是保证草食家畜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大食物战略, 就是要充分发挥草业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向草要粮、寓粮于草。
(四) 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 促进草业跨越式发展
草业是具有明显公益性的基础性产业。长期以来, 我国在草业及草原保护建设方面欠账太多, 鉴于目前草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以及加快草业发展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狠下决心, 以大投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当前, 要加快实施退牧还草、退化沙化草原的治理、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沙漠化草地植被恢复、草业良种、草原防灾减灾、农区草地开发利用、牧区水利、牧民人草畜三配套、草业支持保障体系等工程项目建设。
(五) 加强草业投资的管理, 提高使用效率
目前国家、地方对草原沙化退化的治理、草原生态保护投资在逐年增加, 各级主管部门一定要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好经费的使用, 克服中间环节的损失, 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三、结论
浅谈退化草地评价 篇3
1 草地退化的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 我国草地资源在3.92 亿左右, 占据陆地面积的41.14%, 超过耕地面积与森林面积的总和, 是仅次于澳大利亚位居世界第2 的大草原国家, 我国草原面积分布最广阔的地区在西部地区和一些重要河流的源头。长久以来, 草地的生态功能一直被忽视, 天然草地一直被当做开荒场地, 在20 世纪50 年代, 累积开垦草地1334 万hm2, 有50% 的开垦地随着时间推移生产力下降, 最后被撂荒成为裸地慢慢沙化[1]。退化草原主要分布在北方草原区域、西北荒漠区域、青藏高原区域等, 据统计每年在以0.5% 的面积退化。北方与西方草原牧区退化面积已经达到7000 万hm2。从数据上看, 草地退化现象已经十分严峻, 达到草原牧区面积的30%。西北地区多草原牧区, 退化率高于草地退化的总水平, 宁夏草地退化最为严重, 占总草地面积的97.37% 左右。由于草地不断退化, 我国草量产值正在逐年下降, 内蒙荒漠草原在逐渐向干旱区推进, 而半干旱草原趋向于低盐碱化形式发展。草地面积在不断减少, 部分牧区就会出现超载过牧的现象, 导致土壤板结盐分上升, 形成土地盐碱化。
2 退化草地的评价
我国草地退化形势严峻, 退化面积占据草地面积的56.5% 左右, 其中轻度草地退化为53.8%, 中度草地退化为32.6%, 草地退化重度的面积达到13.6%, 对草地退化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
2.1草地退化分级
草地退化主要分为3 种等级, 即轻度、中度、重度。轻度退化是指草群保持正常形态外貌, 但是草地的总产量以每年30% 的数量下降, 本土植物或者是适宜当地生长的植物占据总草地面积的50% 左右, 土壤出现轻度的侵蚀状态, 同时有覆砂的现象。草原中度退化是指原来的植物群和本土优势生长植物出现衰退现象, 比如适宜干旱环境的阿氏旋花、星毛萎陵菜、狼毒等显示退化指示植物开始大量繁殖, 草地的总产量以每年50% 的数量下降, 原本具备生长优势的植物种类占据草地总产量的50% 以下, 同时退化指示植物开始繁殖生长, 占据该区域草地的15% ~ 40% 之间, 土壤呈现中度侵蚀, 有覆沙现象。重度退化, 就是原有植物群落与本土优势生长植物基本消失[2]。骆驼峰与牛心朴子等显示退化指示的植物开始杂乱生长, 该区域的草地面积以每年下降60% 的速度增长, 具备生长环境优势的植物只占据草地产量的10%, 甚至低于这个数据, 而退化指示植物达到总产量的50%左右, 该区域地表侵蚀严重, 出现严重的覆沙现象。
2.2划分标准
草地退化的划分标准, 包括价值和生态2 种指标, 价值标准是指某一区域草地群落植物种类在26% ~ 50%之间, 表土呈现损失现象, 植被的生产力逐渐降到10% ~ 50% 之间, 草地达到退化值。生态指标是指地表反射率、暴雨下降的频率、年降水量、该区域土壤侵蚀状态、盐碱化程度、植被群落、人类干扰、土壤营养含量等。
3 治理的措施和意义
3.1治理的措施
可以根据退耕还林措施平衡生态环境, 对退化草地治理, 提高草地的修复能力和生态良性循环。改善牧民经济生产条件, 加强对牧民生态理念的培训, 让牧民充分了解草地的生态功能, 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治理退化草地, 拓展人工草地建设区域, 减少牧业对草场的压力, 巩固草地保护的治理成果。还可以进行草地围栏封育, 减少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地退化, 等到草地自然恢复, 再解除围栏。草地松土改良的应用效果也比较显著, 运用机械改善土壤物理现状, 对土壤实施化学反应, 保障土壤的肥沃性, 促使产草量增加, 比如施洒化肥, 在局部种植乔本科牧草, 达到提升草产量的目的[3]。草地退化严重影响生态安全, 草地保护的有效落实是必须实施的。为了不影响牧民的生活质量, 国家可以给予当地生态补偿, 改变牧民落后的生产格局, 给其进行空间重构, 让大面积的草原得到养息机会, 促使其处于天然恢复的良好状态。
3.2治理意义
草地植被破坏会引发多种生态问题, 比如水土流失, 风沙多发、土地荒漠化等。而且, 草地保护治理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土地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土地退化不但可以有序的发展节粮畜牧业, 还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体现, 既跟进自然规律, 又贴近经济规律, 是国家积极倡导的低耗、高产的生态产业。在我国有55 个少数民族大部分分布在拥有草地区域, 草地问题在全局统筹的视角上来讲也是民族问题, 草地分布区域多集中在边疆边缘区域, 我国2.1km2大陆边境线中占据1.4km2的草原牧区, 草地治理关系到边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安定, 与此同时, 还跟脱贫致富紧密联系在一起。
4 结束语
如果忽视草地资源的治理保护, 不但会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 还会给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生态灾害, 所以草地退化这一问题具备实践研究性, 希望本文浅析的内容给相关研究者提供帮助。
摘要:草地是绿色生态的载体, 对生态平衡, 改善生态环境, 维护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起协调作用。我国拥有位居世界第2位的草地面积, 草地物种资源丰富, 具备防风固沙和涵养水源, 以及保护生物多样化的功能, 同时还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然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类工业文明的推进, 对草地植被破坏十分严重, 草地退化形势不容乐观, 草地生产力不断下降, 甚至呈现荒漠化, 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只有正确评价当前的草地退化状况, 才能做对应的解决措施。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上, 进一步对退化草地进行评价。
关键词:退化草地,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蒙荣, 袁清, 杨劼等.退化草地植被生态恢复系统工程设计[J].中国草地, 2001, 23 (2) :7-11.
[2]刘伟, 周华坤, 周立等.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生物量的分布模式[J].中国草地, 2005, 27 (2) :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