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说明

2024-09-13

操作说明(精选12篇)

操作说明 篇1

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 促使学生手、眼、脑、口多种感官参与, 相互配合, 提高感知效果, 可以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不难发现, 轰轰烈烈地开展动手操作, 有的收获的却是零零碎碎的边边角角。笔者现就动手操作常见的问题与大家探讨。

1. 经过思考可得的问题不要让学生动手操作

[案例]有这样一道题:正方形中最大的扇形与正方形中除去最大的扇形剩下的图形的周长比较。

师:我们如何对两个图形的周长进行比较?同学们可以拿起手中的材料 (剪刀、画有图形的纸片、丝绳) 自己动手操作比较一下。

生:我把扇形剪下来和剩下的图形进行比较, 它们的周长是一样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能把你采用的方法向其他同学说说吗?

生:我是这样想的, 用丝绳测出扇形的弧线和剩下图形的弧线长度是一样的。正方形的边长一样, 所以它们的周长是一样的。

[分析]这里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来求解, 而其实这应该用思考来解决的问题, 解决它并不需要什么动手操作, 因为两个图形共一条弧, 并且都拥有正方形的两条边长, 所以周长相等。如果强行让学生用剪切拼凑等方法来做, 最终依然是要回归到数学思考上, 这就是典型的不应该用动手操作的地方用了动手操作, 强调数学思维应该是主要的, 动手操作应是为其服务的, 这才有价值。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 对于这道题, 他们有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硬要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图来进行操作活动, 他们真的需要这样的操作活动吗?这时他们只是一群执行教师命令的“操作工”。多数学生只有行为的投入而缺少认知的投入和积极的情感投入。

[对策]设计操作活动时, 首先要考虑的是操作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是否有操作的需要。设计操作活动是要让学生围绕着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收集信息、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直至解决问题。操作的全过程, 学生所获得的绝不仅仅是数学知识和技能, 而是在经历探索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 学会了怎样与同伴合作交流。

2. 难度高于学生实际能力的不宜让学生动手操作

[案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圆柱的认识”, 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先让学生通过看、摸了解圆柱的一些基本知识, 随后让学生亲手制作圆柱。桌上准备了橡皮泥、剪刀、卡纸、胶水、圆规等一些材料。大部分学生面对这些材料手足无措, 不知从何下手, 几分钟后只有个别学生做好了一个符合教师要求的圆柱。此时教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于是她进行引导:“我发现有的同学碰到了困难。”

生:底面太小了, 不好装。

师:你碰到这个困难吗?你是怎样解决的?

生:我先做底面, 再做侧面。

师:为什么要先做底面, 再做侧面?

生:做底面, 算出底面的周长, 再做和底面周长一样长的长方形作为圆柱的侧面。

师:你听懂他的话了吗?你想继续刚才的制作吗?

学生继续制作……

当教师喊停时也只有六七个同学完成圆柱的制作, 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原先的制作方法上。

结果这节课费了许多时间在制作圆柱上, 但结果仍不尽人意。

[分析]这节课设计让学生亲自制作圆柱应该是很主动、很有趣、积极性很高的一个教学环节, 可教学效果为什么不理想呢?究其原因是操作活动的难度高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他们必须先画一个圆, 通过圆的半径算出圆的周长, 然后用圆周长的长度作为“长”去画一个长方形剪下做圆柱的侧面, 这样才能底面、侧面正好配套。这一过程涉及很多数学知识, 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比较欠缺, 而且课堂上就凭一位学生的发言也不够, 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理解。所以教师指导后的制作与先前的制作停留在同一水平上。

[对策]解决这一类问题, 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选择操作活动素材的时候, 必须对学生的实际知识有周全的考虑, 包括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 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否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水平。比如这节课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大大小小的圆片和长方形纸, 让学生选、拼、想, 降低操作的难度。二是选择好操作活动的素材后, 当个别学生能理解、能操作时, 教师应充分发挥优势群体的力量, 多问几个“你明白他的意思吗”, 让其余的同学再来表达他的意思, 将他人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方法, 而不仅仅是走过场式的询问:“你听懂了吗?”

3. 动手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不忘思考

[案例]这是一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课, 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 让学生先用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纸片数几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渗透“割补”的方法。然后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问学生想转化成什么图形, 自己动手试一试。学生开始动手操作, 大部分学生都会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这时教师也显得比较满意, 于是组织汇报。

师:你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却无人举手回答, 等待了一会, 教师无奈地进行电脑演示: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转换成长方形。并出示讨论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学生根据电脑中提示的问题一个一个回答, 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分析]这个动手操作的活动显然是失败的。究其原因, 学生是为了操作而操作。转化不是目的, 转化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转化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它只是理解数学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他们所关注的只是转化成什么形状。所以当教师追问有什么发现时, 他们反应漠然, 没有思考何来发现?

[对策]有效的数学学习应在蕴涵思维价值的动手操作活动中进行。当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 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一下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 你有什么发现吗?把学生的注意力指向问题的关键, 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部的思维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概括抽象, 经历数学化的建构过程, 从而实现知识的理解、目标的达成。没有积极思考参与的操作过程是一种低层次的、实用效果不好的过程, 学生首先是思维主体, 同时也是操作的主体。

我们在进行操作活动时不能为“操作”而操作, 不假思索地一拥而上, 否则便失去了操作的“真味”。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包括教学重点和难点, 以及突破难点的方法。如何结合学生的操作活动达到难点的突破、学生是如何操作的, 反馈时要尽量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操作情况, 在各种方法的展示中让学生参与讨论、辨析, 逐步归纳、整理、抽象出分数的意义, 应注重对学生知识内化过程的指导, 精心组织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跃进的过程, 切勿以为提供了感性材料, 积聚了感性经验, 就能实现抽象认识。我们提倡让学生“做数学”, 在做中体验, 在体验后感悟。动手操作不是单纯为了动手、为了课堂的热闹, 操作应根据课堂实际、学生的需要来进行, 不要让“动手操作实践”再陷入失去真味的误区。

操作说明 篇2

一、配置磅秤

1.进入AX系统,依次点击【库存管理】—【过磅称重】

2.打开过磅称重窗体,在该窗体上点击【设置】—【选择磅称】,如图:

3.点击后会弹出如图所示窗体 4.在下拉框中选择正确的磅秤后,点击【确定】按钮,会在过磅称重的主模块上方显示所选结果。注:以上步骤操作一次即可!!

二、采购过磅

1.在过磅称重主窗体,“筛选器”中选择【采购订单】单选按钮; 2.在编号空白框里输入订单号,在车辆编号空白框里输入车牌号:

注:输入不分先后;输入车辆编号时,要根据车辆编号对照表输入,输入格式为:车辆区域代码+“.”+车辆数字序号。

3.如果没有任何信息,比如:物料编号,皮重,毛重。表明对于该订单和该车号没有过磅。

4.点击【新建】或【CTRL+N】,产生磅单,如图:

注:如果该车辆在车辆档案中没有信息,会提示“是否保存车辆信息”,此时必须点击“保存”方能新建磅单。

根据订单号会把相应的信息带到磅单窗体,比如,物料名称等等,这时状态为“新建”。

5.车上磅后,“数据采集”文本框会显示车辆的毛重,待数据稳定后,司磅员只需点击【确认重量】即可,同时输入对方送货量和库位。如图:

这时,状态变为“一次称重”,毛重记录显示在毛重文本框内。现在可以对下一辆车进行采购过磅的操作。

6.二次过磅:车辆上磅,根据司机送货单上的车辆编号信息,司磅员在【车辆编号】空白框输入车辆编号或【编号】空白框内输入订单编号信息,(注:车辆编号或订单编号输入一种即可。建议只输入车辆编号)如果过毛重时没有输入对方送货量,此时需要补充录入,如果对方没有提供,则按照显示的净重输入。司磅员根据“数据采集”文本框显示的皮重点击【确认重量】,如图:

皮重会显示在皮重文本框内,这时自动算出净重,状态变这“二次称重”。注:由司磅员决定什么时候输入“对方送货量”和“库位”

7.司磅员待信息确认无误后,点击【过帐】按钮,过帐完毕后状态变为“已结束”。

三、销售过磅

1.过磅称重主窗体,“筛选器”中选择【提货单】单选按钮

2.在“编号”空白框里输入提货单或在“车辆编号”空白框里输入车牌号,(注:先开票后过磅的建议输入提货单编号,车辆编号会自动带出)如图:

3.如果没有任何信息,比如:物料编号,皮重,毛重。证明对于该订单和该车号没有过磅

4.点击【新建】或【CTRL+N】,产生磅单,如图:

根据订单号会把相应的信息带到磅单窗体,比如,物料名称等等,这时状态为“新建”。

5.空车上磅后,“数据采集”文本框会显示车辆的皮重,待数据稳定后,司磅员只需点击【确认重量】即可,如图:

这时,状态变为“一次称重”,皮重记录显示在皮重文本框内。现在可以对下一辆车进行销售过磅的操作。

7.二次过磅:车辆上磅后,司磅员根据司机交回的提货单信息在“车辆编号”空白框输入车辆编号或“编号”空白框内输入提单编号,(注:“车辆编号”和提货单“编号”两者选其一输入即可)。这时“数据采集”文本框会显示车辆的毛重,司磅员点击【确认重量】,如图:

毛重会显示在“毛重”栏位内,这时自动算出“净重”,状态变为“二次称重”。司磅员输入“试样编号”和“库位”即可。

8.司磅员待信息确认无误后,点击【过帐】按钮,过帐完毕后状态变为“已结束”。

注:如“实际误差”不在“允许正误差”和“允许负误差”之内,过帐时会提示错误并且禁止过账。允许误差是根据该物料把值带到磅秤窗体上的,与司磅员无关。此时,在过磅称重窗体上有“审批”按钮,具有该权限的人员点击“审批”按钮,输入允许过账的理由,则不再进行控制可以过账。

四、其他过磅

其他过磅指不产生财务凭证的过磅操作,称重完成点击“过账”操作按钮后,只刷新称重状态为“已结束”,不会产生出、入库单,但是可 以打印磅单。其他过磅分两种情况:一是其他入库,一是其他出库。1.其他入库

1.1进入过磅称重主窗体,“筛选器”中选择【其他】单选按钮。注意:其他入库不勾选【大通河其他出库】。输入车号,点击【新建】按钮,输入物料编号,自动带出物料名称。点击【确认重量】,系统自动将重量信息填入【毛重】栏内。

1.2如果需要称重皮重,待车辆卸完上秤后,称重确认车辆皮重信息,点击【过账】,状态刷新为【已结束】,打印磅单。

1.3如果不需要称重皮重,则可点击【设置】→【修改重量】,弹出“修改重量”窗体,输入皮重信息,点击【确定】,点击【过账】,状态刷新为【已结束】,打印磅单。

2.其他出库

2.1进入过磅称重主窗体,“筛选器”中选择【其他】单选按钮。注意:其他入库勾选【大通河其他出库】。输入车号,点击【新建】按钮,输入物料编号,自动带出物料名称。点击【确认重量】,系统自动将重量信息填入【皮重】栏内。

操作说明 篇3

一、 “假操作”——操作活动的误区

1.游离重点

操作活动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没有能够很好地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相结合。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时,有的教师极力要求学生剪拼方法的多样性,而忽视了其中“转化”思想的渗透和传递,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

2.时空受限

很多教师在组织操作活动时,总是不停地催促学生,有时甚至要求学生停下操作,转而由教师进行讲授。这种压缩学生操作时间和空间的做法,显然是由于教师怕操作时间过长,无法完成预定的教案。殊不知操作活动所带来的体验是其他教学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3.思维淡薄

忽视思维在操作活动中的引领作用,或者操作活动中蕴含的问题本身思维含量不足,缺乏挑战性,这些不但降低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也使得操作活动失去意义。

二、“再操作”——操作活动的实效之路

1.在“再操作”中掌握本质特征

在初次操作中,学生的注意力分配还不足以很好地完成“边做边想”。在“再操作”过程中,教师就能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引导,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加入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思维活动,从而让操作活动发挥更大的效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自主地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在第一轮操作中,有些学生经过多次尝试,依旧没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于是,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再操作”。

(1)扶一扶。请转化成功的学生上台演示,指点迷津,让每个学生都初步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2)比一比。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考,通过剪拼操作,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有的学生先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平移后拼成一个长方形;也有的学生剪下的是一个直角梯形,平移后也拼成一个长方形……

(3)想一想。这些不同的剪拼方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沿着高剪,才能“制造”出直角,从而可能拼成长方形。

操作与思考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从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转化的关键,积累了图形转化的具体策略,而且为后继学习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面积计算打下了基础。

2.在“再操作”中发掘错误资源

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错误是一种教学资源,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无意识地回避错误。在操作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错误资源,出于教学时间的考虑,更多会处理得过于简单直接。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由于“误差”的存在,很多学生在实践操作后给出的往往是185°、177°等接近180°的操作结果。一些教师直接将结果全部归因为“误差”,并告诉学生结果不准确是操作中必然存在的。这样的处理显得比较粗糙,也掩盖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真实错误。

(1)差别对待,善待错误。对于学生汇报的初次操作的结果,对那些偏差较大的数据教师要予以重视。可以让他们汇报一下所测量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然后请他们上台来进行演示,并请其他同学做裁判或评委,指出错误并进行纠正。

(2)二次操作,加深体验。让学生再一次进行细致的测量实践,通过测量结果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在令学生信服的操作结果面前,让他们更深刻地体验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个确定的值;同时,学生会对一些非常接近标准结果的实践数据进行解释,自发地尝试去理解“误差”的存在。

在“再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结论的记忆,对操作上的一些错误给予纠正,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3.在“再操作”中走向自主创新

如果教师满足于学生对既定知识内容的掌握,舍不得给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想象空间,学生的潜能就得不到完全的激发。教师要鼓励学生“旁逸斜出”,通过“再操作”给他们再次尝试和实践的机会,他们的别具一格、天马行空会给我们带来想象不到的惊喜。

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练习课中,有这样一题:下面每小格是1平方厘米。在下面画两个面积都是8平方厘米的不同的有趣图形。学生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给出了他们心目中的标准答案: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一个长3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显然,学生的思维被固化了,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他们就被圈在这两个图形的框框里。

教师领着学生再次读题,在读到“有趣”的时候故意加了重音,并启发孩子们:你们只能画出符合要求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吗?你们还能想到更多有趣的图形吗?接着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后进行“再操作”。学生通过数方格、平移、旋转,给出了各种富有创意的图案。

“再操作”让学生能在操作的同时伴以深层次的思考,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再操作”也是对第一次操作活动的补充和完善,真正发挥操作活动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再操作”让数学课堂绽放更美丽的色彩!

操作说明 篇4

一软件操作在操作顺序上的规律分析

初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问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这是新手提出的最多的问题, 而这个步骤实际上指的就是操作顺序。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得到解决, 所有关于图形界面用户的软件操作系统可以总结为一种模式。首先要准确的选取操作对象, 之后施行这个操作对象的命令动作, 若是简单的命令动作, 则计算机能够自动完成;若是动作比较复杂, 那么就需要用户和计算机详细沟通。通常的表现是弹出一个对话框, 由计算机提出问题, 用户选择或者直接输入答案, 最后点确定按钮完成所有操作。

二软件操作在操作方法上规律分析

许多初学者都对种类繁多的操作方法感到麻烦和头疼, 所谓操作方法, 实质上是指操作顺序的具体表达方式。当今的计算机软件操作分为键盘操作方法和鼠标操作方法这两种方式。其中鼠标操作方法又包括两类, 一种是快捷类操作即鼠标右键与工具按钮操作。另一种是含有软件主菜单的规范类操作, 例如操作系统中的各种应用程序窗口和开始菜单。第三种是进行资源的复制、粘贴等的资源转移操作和改变窗口的位置和边框大小的改变操作可以用鼠标直接点击完成。

关于键盘的快速操作方法, 初学者不用强行记忆, 只需用心理解即可。在鼠标的操作方法中, 鼠标的右键一般是指单击任意所想选取的对象, 将这些操作用菜单的形式表示出来, 以方便用户的选取。选准操作对象之后, 就能够按单点菜了, 因此鼠标右键的操作十分简单, 不需要用户刻意记忆。初学者很容易被工具按钮操作所吸引, 可是笔者并不推崇这种方法。看似快捷的工具按钮实际上会因为太有个性化而被诟病。它会因为用户日常使用习惯、各式的软件种类、在桌面的摆放位子、能否完全显示等各种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工具栏, 阻碍用户记忆。另一方面, 初学者会因为过度依赖工具栏而忘记软件本身的功能, 继而产生公务员天天应用着Word文档, 仍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样式或者模板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鼠标操作里最为规范和科学的方法是主菜单法, 它是一个软件里最为核心的设计, 不仅仅代表着该软件所有命令的融合, 也反映着设计者的主导思想。因此软件的不同, 其主菜单也不同;开发者不同会导致即使是相同类型的软件, 其主菜单也不同。因此使用者要学会领悟设计者蕴藏在软件中的内在思想, 以此来指引自己的日常操作。看似麻烦和复杂的主菜单操作, 实质上却拥有自己的规律和法则, 因此初学者使用这类操作方法, 一方面能够迅速的熟悉软件的主要功能, 另一方面还能够较快的提高自己对陌生软件的学习能力, 继而提高自己的软件操作水平。

三软件操作在软件功能反面的规律分析

目前, 学术界广泛认知三种层面来衡量人们对一个软件的熟悉程度。首先要明白一个软件的具体定位, 这包括该软件的适用范围, 即其用于处理何种数据或者信息, 这样能够指导用户正确的选择软件, 达到量体裁衣, 看菜吃饭。例如众所周知的Word软件是处理文字档案的软件, 而PPT是用于图片播放的软件。其次是要理解软件的具体功能, 这样能够确保用户最大化的发挥计算机的基本作用。最后要了解具体功能的命令承载体, 即各种命令执行的各种功能, 继而确保用户快速而准确的操作软件。在此之中, 最为重要的是要熟悉该软件的主菜单, 是否记住主菜单代表着用户对其的熟悉程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 即使是看似无头绪的软件主菜单, 其内在也是有联系和规律的。例如常用的办公室软件里, 主菜单均包含着基本操作、特别操作、编排工作、高级操作以及其他操作等, 通过对比分析其中的共同点, 能够加强用户的理解和记忆, 这些同样适用于其它软件。

四软件操作在具体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许多用户在实际操作中, 经常表示由于命令太多, 容易混淆而忘记各种命令的具体指示。但是对一个软件的熟悉程度, 是以用户掌握各种命令实现具体功能的熟练程度来评判的, 因此要学会总结和应用软件操作的内在规律。对一个软件而言, 其所有的命令都是依托在对象操作的基础上来实现的, 不同的对象对应着不同的操作, 经常都经过了从无到有到变的过程。

具体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以Excel为例:在其应用程序里所涉及的对象均为表格和表格处理方面的内容, 重要的命令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表格和表格处理来实现的。Excel中的“文件”菜单是以表格的整体性为操作对象的命令集合体, 其中包括:新建、打开、关闭、保存、权限、网页预览、打印预览、另存为网页、文件搜索、保存到工作区、发送、退出等从无到有, 从有到变的命令方式。而针对表格内容的主要编辑方式则集中在“格式”菜单和“插入”菜单里。其中“插入”菜单里代表着内容的从无到有, 可以完成用户不方便用键盘输入的表格或者特殊符号等对象, 在插入菜单命令里可以选择各种用户想插入的对象, 例如单元格、工作表、图表、特殊符号、函数、名称、批注、图片等都可以用插入菜单来完成。而“格式”菜单则代表着从有到变, 只要选准Excel表格里想改变的对象, 之后单击格式菜单, 就可以找到改变该对象格式的操作命令, 这些统称为格式变化, 都可以通过格式菜单来完成。

除了上述的“文件”和“格式”菜单之外, Excel还包括能够复制、粘贴、剪切、填充、清除、查找、替换等转移文件内容的“编辑”菜单;能够改变页眉和页脚, 选择表格展现方式的“视图”菜单;能够进行拼写检查、信息检索、公式审核、联机协作, 代表着高级应用与附加功能的“工具”菜单;而“数据”菜单则承担着分类、筛选、合并计算、导入外部数据图等命令, 熟悉和了解了这些操作功能之后, 用户就能够在具体实际操作中选择合适的命令来执行想要的操作, 无需僵硬的重复记忆, 即可利用软件完成想要完成的工作。

五结束语

当今社会是科技迅速发展、信息化管理的社会, 熟悉和了解基础软件应用是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基本要求。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 应该仔细寻找和探索软件操作在操作顺序、操作方法以及软件功能方面的规律, 积极的掌握和应用, 提高自己的软件操作水平和能力,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立君.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力——以《ERP软件操作》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12, (4) :23.

[2]孙海云.关于常用办公室软件操作的几点规律[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8, (5) :24.

[3]冯力.统计学方法原理、软件操作与课内实验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13, (5) :21.

[4]庄胡蝶, 翟卫华.刍议会计电算化专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基于安徽省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现状调研分析[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6, (12) :24.

[5]任少波, 廖建英.浅议高职会计专业电算会计技能的培养——电算会计技能培养调研报告[J], 现代企业教育, 2007, 4, (5) :24.

商票操作说明 篇5

1、人员分两批到达企业操作地,由企业给前期人员订购飞机票或火车票;到达企业操作地每人收取5000元工作费。

2、资金方不带资金证明,当天必须完成现开(商票和银行跟单保函)、现核(核实商票、银行跟单保函、行长和经办人身份、公章的真实性,经办人必须是和这个业务有关的部门经理)、现付(第一单1000万元当天不出银行完成支付)的操作程序;首单完成操作,以后各单以此完成全部操作。

3、14大银行的支行以上,地市级以上的商业银行总行,县级以上信用合作联社的法人行可以操作。

4、前期人员和资方到达企业操作地,收取30万元前期费用,由资方从收取30万元中打出去20万元,可以不离开企业视线,打钱算起8小时内资方核行人员和划款人全部到达操作地后企业解除看人。

5、一次性贴息18%,操作平台服务费2%,中介费另外承诺。

6、商票要有购(领)票手续。如在开票银行购(领)的商票一定有领票手续,跟单保兑保函上可以不盖汇票专用章,也可以不出具商票证明承诺书;否则,均需加盖汇票专用章和出具商票证明承诺书。按照银行正常商票跟单保兑保函业务操作用章。

这个操作说明,是中介人为了明确双方的任务而写,是为了更好的做好本次业务,不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执行。一切以操作协议为准。操作此次商票跟单业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上级银行给操作银行有授信额度。那怕不是给开票企业的授信额度。只要操作银行行长愿意把本行的授信额度给开票企业用就可以。到了操作银行。行长给银主看一下这个授信额度。其他按照协议操作。

确认企业(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操作说明 篇6

10月15日,2010年全区职称改革工作会议在南宁举行。会议对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等职称工作的具体操作问题进行了说明。为便于2010年度我区申报职称人员了解相关情况,本期我们摘登了有关说明——

一、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要注意三个事项

问:为了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第33次会议决定:在北部湾经济区非公经济组织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不受时间限制,不作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这一倾斜性政策,受到大家的好评。但在执行政策过程中,个别市和单位把关不严,如何对此进一步规范?

答:进一步规范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评审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个事项:1、申报对象:必须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的专业技術人员(含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聘用人员)。2、评审渠道:各级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各级工信委、各级工商联。3、证书使用范围:在职称证书里必须加盖“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内部有效”的印章。

二、未按要求上报评审结果如何处理?

问:自治区职改办在每年的职称工作部署文件中都规定,要求各市、各部门上报当年度各级职称的评审结果。但许多市、系列和部门都没按规定内容和时间上报。对此如何处理?

答:从今年开始,自治区职改办将以评审结果上报的数据为依据,核发新版本的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凡不按规定内容和时间把评审结果上报自治区职改办的,一律不予发放新版本的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三、未能及时提供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明怎么办?

问:由于多种原因,各地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时间安排、考试结果与职称申报时间要求不相适应,造成部分人员在申报职称时仍不能提供计算机考试合格证明。对此自治区职改办有何新规定?

答:今年自治区职改办统一规定:各级考试机构可以为已考试合格但暂未取得证书的考生出具证明,但不为只报了名还没有考试的考生出具证明。对这类个别考生,单位及各系列可视情况先接收其申报材料,注明硬件条件待补,并要求其在开评前提供考试合格证明。如仍不能提供,则取消其参评资格。

四、一年内可以申报两个以上职称或以两种身份申报职称吗?

问:近年来,部分人员违反职称政策规定,在同一年内申报两个以上系列的职称,个别人还以事业、企业两个不同单位,以两种身份申报不同系列的职称。对此情况如何?

答:去年实施职称工作信息化后,此类人员虽然已可以被信息系统自动识别,但客观上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今年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只能以真实身份、真实单位,在同一年内申报(或转评)一个职称,对违反规定人员,一律取消其获得的资格并按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五、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评委会信息库?

问:如何进一步加强职称工作信息化建设,方便群众查询各级各类职称评审委员会信息?

操作说明 篇7

一、操作方法要恰当

操作方法虽然没有统一模式, 统一要求, 要根据具体情况, 合理有序地进行操作, 不能随心所欲, 盲目操作, 要经过精心设计, 合乎逻辑联系的操作方法, 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面积一节时, 在演示长方体表面积的操作过程中, 有的教师是把表面积整体展开, 得到一个组合的平面图形, 然后分析推导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有的教师把三组相对的面逐次撕下来, 贴在黑板上, 然后分析推导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我认为以上这些操作方法不够妥当, 因为无论是认识长方体面积的概念, 还是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都必须凭借“体”的形象或“体”的表象进行, 让学生直观地看出, 求这四个面的面积是用“长×宽×2”和“宽×高×2”。但如果离“体”的形象, 把两组对面放在一个平面上考察、研究, 学生往往会产生心理眩感———求这两组对面的面积似乎是“长×宽×2”。由此可见, 用展开法的操作方法探求长方体表面的方法是不恰当的, 也是不可取的。在演示长方体表面积的操作活动前, 应制作活动教具 (能逐次展开相对的两个面, 且可马上复原) , 操作时, 凭借“体”的形象, 用动态演示, 突出感知对象, 把一组对面先展开, 展开时这组对面仍不离开“体”, 学生看清楚后, 马上把这组对面复合“体”上。

这样通过操作, 不仅可以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综合归纳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一般方法,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

二、操作过程要有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 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 因此, 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渡过这个阶段, 训练思维的条理性。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 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 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 思维的条理性可得到提高, 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主要是运用“凑10法”来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序实物演示, 再让学生模仿老师操作进行“凑10”, 然后让学生想操作过程。

案例:9加2的进位加法, 教学程序分三步。

第一步操作:先拿出9个皮球, 放在盒子里, 再拿出2个皮球放在盒子外面, 问:现在把9个皮球和2个皮球合起来, 怎样计算呢?

第二步问:盒子里面已有9个, 再添上几个就刚好成一盒10个? (再添1个) 操作;把盒子外面的2个分成1个和1个。

第三步操作:拿起盒子外面1个放在盒内 (学生说:9+1:10) , 老师再用手势表示盒内10个与盒外1个合并 (学生说1~1:11) 这样教学, 体现了简单的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 边操作、边思考, 用操作促进思维, 用思维指挥操作, 所以操作活动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 要做到有条有理。

三、感知对象要突出

心理学研究表明, 加大感知对象与背景材料的差异, 突出感知对象, 对提高知觉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操作活动中要适当突出感知对象, 一般可通过颜色、形态、动态、声音和强度等方面来实现。

例如: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比较的操作活动。 (1) 制等底等高的无色透明圆柱、圆锥教具各一个。然后用红色圈把圆柱等分成三截; (2) 在圆柱中盛满蓝颜色水; (3) 将水分三次倒进圆柱, 第一次使圆柱中的水面刚好到第一道红色圈;第二次, 使圆柱中的水面刚好倒满。这样操作, 由于红、蓝的对比明显、感知对象突出, 学生就能直观、清楚地看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四、充分调动多种感官

在数学教学内容中, 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调动多种感官, 共同参与活动, 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学习几何形体时, 指导学生用铁丝、编织条等材料, 围成几种常见的框架形体, 让学生用他们的小手去触摸、感知, 加深理解, 建立丰富的表象, 提高空间的想象力。如用两个圆圈和三根等长的铁丝制成框架式的形体, 展开后经过观察与讨论, 学生思路打开, 想象丰富。他们把这个框架的形体既可看做有底无盖的油桶, 又可看做有底无盖的水桶, 还可以看做一个与圆柱体等底高的圆锥体, 学生的想象空间得到充分的扩展, 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调度操作原则及操作票填写规定 篇8

1.1 操作指令:

a.口头指令。由调度口头下达的调度指令。b.综合指令。调度下达的只涉及一个单位的调度指令。该指令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内容, 以及安全措施, 均由受令单位按现场规程自行拟定。c.逐项指令。调度下达的涉及两个及以上单位共同完成的操作。调度按操作规定分别对不同单位逐项下达操作指令, 受令单位应严格按照指令的顺序进行操作。

1.2 操作时间的规定:

a.电气设备操作时间的规定电气操作的停送电操作时间, 规定以调度发令允许执行算起。到汇报操作结束时为止。电气操作原则不超过1小时, 对于大型操作 (倒母线等) , 经调度同意可适当延长, 特殊情况应提前向省调备案。b.发电机并列时间规定发电机并列时间规定以调度发布开机指令算起, 到汇报机组并入系统为止。

1.3 安全措施:

a.省调调管的线路停电检修时, 线路两侧的安全措施由省调负责, 具体操作按事调的指令执行。b.发电厂厂内的电气设备停电检修时, 一切安全措施均由设备所在单位负责;调度只负责安全措施与设备检修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设备做好安全措施、具备检修条件时, 调度许可开工;检修工作结束、安全措施拆除之前, 即向调度汇报完工。c.应可能避免在系统高峰负荷期间、系统发生事故和交接班时进行操作, 必须进行操作时, 要有相应的安全措施。雷电时禁止进行倒闸操作。

2 基本操作原则及并列点的规定

2.1 发电机或电网的并列条件:

a.相序一致, 相位相同。b.频率偏差在0.1HZ以内。c.机组与电网并列, 并列点两侧电压偏差在1%以内;电网与电网并列, 并列点两侧电压偏差在5%以内。

2.2 电网解列注意事项:

a.解环操作。应先检查解环点的有功和无功, 确保解环后电网电压质量在规定范围之内, 考虑各环节潮流的变化对继电保护、电网稳定和设备容量等方面的影响, 并通知有关调度和厂站。b.合环操作。必须相位相同。电压差一般允许在20%以内, 相角差一般不超过20°, 应考率合环潮流变化对继电保护、电网稳定和设备容量等方面的影响, 合环后应通知有关调度和厂站。合环操作必须经同期装置检测。

2.3 电网的解合环操作:

a.电磁解合环操作。按分级操作原则, 合解环操作尽量在低压侧进行。应先检查解环点的有功和无功, 确保解环后电网电压质量在规定范围之内, 考虑各环节潮流的变化对继电保护、电网稳定和设备容量等方面的影响, 并通知有关调度和厂站。b.解环操作。应先检查解环点的有功和无功, 确保解环后电网电压质量在规定范围之内, 考虑各环节潮流的变化对继电保护、电网稳定和设备容量等方面的影响, 并通知有关调度和厂站。c.合环操作。合环操作应合理选择充电端, 减少合环点的低压差。必须相位相同。电压差一般允许在20%以内, 相角差一般不超过20°, 应考率合环潮流变化对继电保护、电网稳定和设备容量等方面的影响, 合环后应通知有关调度和厂站。合环操作必须经同期装置检测。操作尽量在低压侧进行必须相位相同。电压差一般允许在20%以内, 相角差一般不超过20°, 应考率合环潮流变化对继电保护、电网稳定和设备容量等方面的影响, 合环后应通知有关调度和厂站。合环操作必须经同期装置检测。

2.4 变压器操作规定。变压器并列运行的条件。相位相同, 接线组别相同;电压比相等;短路电压差不大于10%;容量比不超过3:1。

2.5 线路操作规定:

a.应考率电压和潮流转移, 特别注意使运行设备不过负荷、线路 (断面) 输送功率不超过稳定限额, 防止发电机自励磁及线路末端电压超过允许值。b.联络线停送电操作, 如一侧为发电厂、一侧为变电站, 一般在发电厂侧解合环, 变电站停送电;如两侧均为发电厂或变电站, 一般在短路容量小的一侧解合环, 短路容量大的一侧停送电;环网线路操作时, 一般在中间侧解合环, 在两端厂站停送电。c.操作线路时, 应待一侧开关操作完毕后, 再操作另一侧开关。d.线路停电时, 断开开关后, 先拉线路侧刀闸, 后拉母线侧刀闸, 送电时与此相反。e.线路操作时, 不允许线路末端带变压器停送电;线路高抗 (无专用开关) 停送电操作必须在线路冷备用或检修状态下进行。f.禁止在只经开关断开电源的设备上装设或合上接地刀闸 (组合电器视具体情况) 。多侧电源 (包括用户自备电源) 设备停电, 各电源侧至少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后, 方可在设备上装设地线或合上接地刀闸。

2.6 母线操作:

a.操作前应先将母联开关操作电源断开, 特殊情况下断开分段开关操作电源。b.对继自装置、仪表及计量的影响, 要特别注意对母线保护的影响。操作过程中, 无特殊原因母线保护应投入。c.每组母线上的电源与负荷分布是否合理。d.要做好事故预想。

2.7 开关操作规定:

a.开关合闸前必须检查继电保护以按规定投入, 开关合闸后, 必须确认三相均以合上, 三相电流基本平衡。b.开关操作时, 若控制室操作失灵, 厂站规定允许进行就地操作时, 必须进行三相同时操作, 不得进行分相操作。

2.8 发电机单独对线路递升加压时应遵守下列事项:

a.发电机容量足以防止发生自励磁。b.递升加压的变压器中性点应接地, 变压器保护必须完整并可靠投入。c.递升加压线路时, 该线路所有保护装置启动相邻元件的后备接线 (开关失灵保护) 应退出;线路重合闸改直跳或退出。用作递升加压的发电机后备保护跳其他开关的压板应断开, 失磁保护应退出。d.递升加压时, 发电机采用手动励磁, 强励退出。e.双母线中的一组母线进行递升加压时, 母差保护应停用。母联开关应改冷备用, 防止开关误合造成非同期并列。

2.9 允许用刀闸进行的操作:

a.拉合无故障电压互感器或避雷器。b.拉合空母线 (有特殊规定的母线例外) 。c.拉合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刀闸。d.拉合经开关闭合的旁路电流。e.用三联刀闸拉合励磁电流不超过2A的无负荷变压器及电容电流不超过5A的无负荷线路。f.新设备投入或运行设备检修后可能引起相位紊乱时, 在并列或合环前必须定相或核相。

3 调度操作票的编制要求

3.1 调度操作票由当值值班调度员编制。

应按统一的规定格式和调度术语认真填写, 编制后, 应根据模拟图版或系统接线图及现场实际运行方式核对所编制的项目, 并在编制人处签字。

3.2 调度操作票应包括执行任务本身的操作以及由此引起系统运行方式改变、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变更的操作内容。

3.3 调度操作票不允许涂改, 出现错字或漏项等应加盖“作废”章, 并注明原因。

3.4 操作指令的顺序应用阿拉伯数字1、2、3……标明操作的序号。

3.5 调度操作指令不得跳项, 不得颠倒序号下令和操作。

3.6 填写操作票前做到五个明确。

了解检修工作票上的工作内容, 明确操作目的;了解检修工作票上列出的停电范围及注意事项, 明确对操作的要求;了解检修工作票上的安全措施, 合接地刀和挂接地线的位置及数量;查阅“保护规程”, 明确保护要求;查看厂站接线, 结合模拟图板与现场核对, 明确相关设备的现状。如果对上述内容有疑问或发现矛盾时应与有关人员了解清楚并研究处理。

参考文献

操作说明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思维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 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 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就要多进行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操作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只要充分利用教材, 精心组织操作活动, 就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 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

在学习《物体分类》后,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几何体的名称。为了巩固认识, 教师设计了两个游戏环节。一是教师说, 学生摆;二是同桌两人为一组, 一人说要求, 另一个人操作, 说和摆的同学可以互换, 积木的数量逐步增加。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 全班同学都投入到活动之中。通过动手操作, 参与教学活动,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强化动手操作, 提高课堂效率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在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概念, 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

“平均分”这个概念, 学生们初次接触不易理解。教师让学生把8个苹果 (图片) 分成两份, 结果出现了四种结果:1个和7个;2个和6个;3个和5个;4个和4个。引导观察: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 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 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分一分、摆一摆, 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结合起来, 使得概念具体化。在愉快的动手操作中, 学生们理解了概念, 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三、组织动手操作, 发展数学思维

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为积极思维提供支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带着问题学, 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在学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这四种平面图形后, 可以沟通这四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平行四边形为基础图形, 建立几种多边形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然后向左 (或向右) 移动平行四边形的上底, 使其变成一个长方形;如果将上底左 (或右) 端的顶点沿上底向另一顶点靠拢, 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梯形, 若继续靠拢, 使上底的两个端点重合, 就变成了三角形, 所以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统一用底乘高来计算。创设条件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 从而清楚地知道图形的关系, 并掌握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实践表明,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试验发现数学规律和结论, 实际上是一种有效的探索活动,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重视动手操作, 培养创新意识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 当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联系起来, 动手操作就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教学《什么是面积》时, 为了使学生认识和理解面积的概念, 正确区分面积和周长, 教师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们摸物体的表面, 利用几何体描出一个图形并涂色, 在操作中学生理解了面积的含义。比较图形的大小时, 教师提供了剪刀、硬币、小正方形纸片、印章、贴画、直尺等多种工具, 让学生们自己想办法比大小。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互相讨论, 学生用剪拼法、重叠法、数方格法等多种方法比较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大小, 很多方法都是教师始料未及的。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数学知识, 使他们体验到创新的成就感。

五、强化动手操作, 促进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 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 为学生搭设动手操作的舞台。有的学生用测量的方法, 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的学生用拼凑的方法, 把三角形的3个内角分别撕下来, 然后拼凑在一起, 正好得到1个平角, 可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的学生用折叠的方法, 把三角形的3个内角折在一起, 形成1个平角, 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 充分感知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三角形, 虽然形状大小都不相同, 但内角和都是180°。同学们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 印象是深刻的。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开展动手操作, 提高合作意识

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 教师设疑让学生猜测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然后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根据事先准备的一个活动角, 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短不等的角以及两块三角板, 让学生自己选择工具, 小组合作实验来探讨。经过合作探究后, 交流信息时出现了不同的见解, 学生从不同的侧面, 用不同的学具和知识来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得到“两条边叉开越大, 角越大;两条边叉开越小, 角越小”。有的学生则得到“两个角的大小相等, 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有的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得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不同方法等, 这样的课堂教学开放且有效, 学生学得主动, 在合作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操作说明 篇10

一、操作形式多样,走进数学

让幼儿在图画欣赏中喜欢数学,让幼儿从喜欢看的画、美丽的图案和图形的组合中寻找数、量、形状等数学内容。如设计几幅用各种图形拼成的画面,让幼儿欣赏,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设计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思考画中图形的形状、特征、数量。教师再准备相应的材料,让幼儿自己构建画面,并让幼儿动手剪、贴、拼、画,贴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并让幼儿说出自己都运用了哪些材料,使用了哪些图形,并能说出它们的数量。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学到了数学知识。

二、操作目标具体,体验数学

制定目标时,要考虑幼儿认知、情感方面的内容和要求,而且每个方面都有一个重点。如教师将学习3的组成的认知目标定为:引导幼儿将3个物品分成两份,启发幼儿寻找不同的分法,学习讲述分合过程和分合式,初步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这个目标找得准确,因此操作性较强。

还可以采取分组活动,提供几组不同内容的操作材料,让每组幼儿轮流操作。安排材料时,注意到以下方面内容:每组材料是不同类型,用不同方法、材料巩固相同的内容。如提供几组材料:(1)看数字卡片摆实物;(2)看数字卡片印点子;(3)看点子数量摆实物;(4)看数字涂色。四组材料不同,方法不同,体现的层次不同,遵循了针对个体面向全体的原则,可以使所有人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都得到发展,并不是千篇一律,避免了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的缺点。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我在数学活动区域对幼儿操作材料准备方面,针对不同层次幼儿准备了大量实物,磁性材料、学具盒等直观材料,以及点卡、数字试题卡等抽象成分的材料。

三、操作实效性强,感知数学

不要认为幼儿动手就算操作,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和幼儿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活动,注重其实效性。如学习“9”的组成时,活动中教师为每个幼儿准备了9粒石子,教学时,要求幼儿先数一数共有多少石子,再把石子分成两部分,试试有多少种分法?幼儿兴致勃勃地开始操作,还未等幼儿完全分好,教师已请幼儿回答结果,教师虽说让幼儿操作但不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这样操作只是走过场而已。教师可设计如:准备9种物品(1)按大小分,可分成1和8、8和1;(2)按颜色分,可分成2和7、7和2;(3)按形状分,可分成3和6、6和3;(4)物品上有无圆点来分,可分成4和5、5和4。教师让幼儿操作时,应进一步提出要求:你是怎么分的?想一想,还可以按什么分?这种描述尽管只是对感性认识的描述,但它却是形成概念和判断的基础。

操作过程中,教师强调要让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都有所发展,因此在发放材料的过程中指导不同起点、不同发展速度的幼儿按照不同要求选择材料,材料要追求多功能性,教师应对每一种材料的用法、功能有明确认识,使之为不同教育目标和内容服务。如“层层叠”是一种发展幼儿手的技巧和判断能力的游戏,活动中总是单一的玩法难免会失去兴趣,利用木块旁边有不同图形可让幼儿进行排序。能力弱的幼儿可选择三种图案进行排序,如一个方块、一个梅花、一个红桃……指导能力较强的幼儿选择多种图案其中一种图案逐一递增的规律排序,如一个方块、一个梅花、一个红桃、一个五角星、两个方块、一个梅花、一个红桃……三个方块、一个梅花、一个红桃……还可让幼儿进行1—10的正逆排序,把小木块像摆楼梯一样摆起来第一层1块,第二层2块以此类推,上楼时从下往上数1、2……10,下楼10、9……1。还可运用多米诺骨牌的玩法,让幼儿根据想象摆成不同的图形,练习幼儿的目测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耐力。

所以设计操作时,教师应紧紧围绕活动要求,规定操作程序和规则,设计操作的步骤及需要幼儿观察和思考的问题。幼儿只有通过比较观察才能抽象出分解组成,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操作是保证操作成功的重要条件。

四、操作重视思维,丰富数学

数学活动中最忌讳的就是机械记忆,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应把知识重点放在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上,使幼儿有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让幼儿亲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与物体打交道,获得真实的认识和体验。如幼儿学习加减法时,可利用积木块、卡片、木珠、瓶盖、石子等,让幼儿从操作中感知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从动手实践中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如在活动中我运用雪花片教幼儿学习5的加法时,让幼儿用左手先拿2个雪花片,用右手再拿3个雪花片,教师提问:“看一看,现在两只手中一共有几个雪花片呀?”幼儿共同回答:“一共有5个雪花片。”教师再提问:“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应该怎样列式子呢?”幼儿回答说:“是用加法算的,因为左手有2个雪花片,右手有3个雪花片,两手一共有5个雪花片,列式子应为2+3=5。”教师鼓励幼儿说:“你们真棒,答对了,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两只手时的雪花片相互交换,看看现在每只手里有几个雪花片,两只手一共有几个雪花片?”幼儿回答:“现在左手里有3个雪花片,右手里有2个雪花片,两手一共有5个雪花片。”教师继续问:“用什么方法算的,应该怎样列式子呢?”幼儿回答:“是用加法算的,列算式应为3+2=5。”这样,让幼儿从操作中理解加法的互逆关系。

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让幼儿在活动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理解数学、学习数学,让数学成为科学探究工具。

操作说明 篇11

关键词:卡片操作流程法;常规教学;理论成绩;操作技能

R-4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和改革,对于医护工作人员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对于技能掌握情况要求更为严格。但是很多实习护生在工作开展期间存在明显的不足,无论是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还是操作技能的熟悉方面都有缺陷,这就需要强化学校护理教学工作。卡片操作流程法是将操作程序印制在卡片上的简化过程,不但便于学生随身携带,更让学生容易掌握和记忆[1]。本文就“卡片操作流程法”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与常规教学法所得实验效果进行对比,以选择针对当前护理学生的最好教学方法,详细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基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选择护理院校中的100名护理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护理学生的年龄在16-18岁之间。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将10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组间护理学生基本资料对比,P>0.05,具有实验研究价值。

(二)实验方法

为了保证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两组参与实验的护理学生,其无论是所学课程、任课教师,还是学习中用到的学习器具等均相同,实验项目选择《常规护理技术》。同一任课教师对两组学生进行不同教学[2]。

参照组:本组50名护理学生实施常规教学方法,即教师进行书面讲解以及示范性操作,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教师进行错误指征,学生进行改进的一个过程。

实验组:本组50名护理学生在实施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加行“卡片操作流程法”,即操作课前卡片熟悉操作流程,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学生进行学习巩固,课后进行卡片复习,再次进行测试。

两组护理学生均于课程结束后进行相关操作技能课、理论课的测试。

(三)评价指标

理论测试: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出卷考试,其中涉及到铺无菌盘的目的、操作中的注意要领等,以100分为满分,分数越高表示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越好。

铺无菌盘操作考核:参考基础护理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学生操作技能掌握越好[3]。

(四)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参与实验研究的100名护理学生进行考试成绩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其中,所得计数资料以%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两组护理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均分、操作考试沉积均分等观察指标行 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表示组间观察指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实验研究护理学生的理论测试、操作考核成绩对比结果见下表1。综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组护理学生各项观察指标所得结果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

三、讨论

护理学生学习期间不但需要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强化操作技能的专业性[4-5]。常规教学方法均是将操作的流程粘贴于墙面上,学生在学习和对比墙面图片过程中,浪费了较多的时间。对比于常规护理教学方法,卡片操作流程法将操作流程简化制成图片,让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学习内容,方便记忆和掌握。

综合本文研究内容,我们将100名护理学生分为两组安排教学,其中实验组行卡片操作流程法进行教学,参照组行常规教学方法,两组实验研究的护理学生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最终实验组无论是理论学习成绩还是操作技能考试成绩都优于参照组,经统计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很显然,卡片操作流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能力以及积极性、巩固理论学习的掌握程度。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想要强调操作技能的学习必须有感知、记忆等认知成分的参与,而卡片操作流程法中就有感知以及记忆成分的参与。另外,护理学生在练习初期对于复杂的操作流程以及理论学习内容都很难掌握,而卡片流程法的实施,能够将操作过程以及理论知识进行简化,方便学生携带和记忆,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强化学生的动作概念认识。

四、结语

综合实验研究结果,"卡片操作流程法"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优于常规教学,综合提高了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以及操作考核成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护理学生未来进入医院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单玉香."卡片操作流程法"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136-137.

[2]孙细梅.教师角色扮演在基礎护理操作实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9):3667-3668.

[3]张洪燕.礼仪与沟通融入基础护理操作教学中势在必行[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3):328-328.

[4]李艳菊,杨茜,杨帆等.激励理论在基础护理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3,3(6):23-25.

操作说明 篇12

一、倒闸操作误操作原因分析

研究表明电力系统倒闸操作过程中, 引起误操作的原因来自很多方面, 其中操作人员、技术方面的原因最为常见。接下来从这两个方面认真探讨倒闸操作中误操作发生的原因。

1 操作人员的原因

操作人员是倒闸操作的执行者, 其综合素质低往往是引起误操作出现的根本原因。操作人员素质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当前电力系统管理多采用值班制度, 部分操作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 对一些电气设备的性能、工作情况不熟悉, 甚至有些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竟浑然不觉, 倒闸操作想当然, 具有较大随意性。另外, 倒闸操作经验缺乏, 加上疏忽大意, 导致倒闸操作过程屡次出现误操作。

其次, 倒闸操作操作人员不按照相关规范进行, 存在侥幸心理。部分操作人员习以为常, 甚至将错误操作误认为是正确操作。部分操作人员填写值班表时不认真, 字体潦草, 填写内容过于简单等, 无法给其他操作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总之, 操作人员倒闸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 无疑给倒闸误操作埋下较大隐患。

2技术方面的原因

对合闸投退操作不重视, 部分操作人员甚至不了解合闸操作的重要性, 仅凭借自身经验或在他人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甚至自以为是的进行操作, 大大增加了误操作出现机率, 无疑给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较大影响。另外, 防误解锁钥匙管理不规范, 也是引起误操作出现的重要原因。不重视防误锁后期的维护, 导致失灵、生锈、卡涩等, 严重影响其功能的发挥, 无法避免误操作的发生。

二、倒闸操作误操作防止措施

倒闸操作误操作往往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重大不良影响, 轻者烧毁电气设备, 重者引发电力安全事故。因此, 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倒闸操作过程中误操作的出现。笔者结合多年倒闸操作经验, 提出防止误操作发生的相关措施, 以防止倒闸操作误操作情况的发生, 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步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1提高操作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 电力系统管理部门应采取针对性措施, 提高倒闸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一方面定期组织倒闸操作人员进行业务常识集中培训, 提高其对误操作的认识, 使其充分了解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危害, 自觉遵守倒闸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另一方面, 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开展倒闸操作专题讲座, 使期掌握倒闸操作防止误操作的技巧, 并列举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使操作人员对照自己日常操作加以改正。其次, 完善和建立倒闸操作制度。在倒闸操作制度中明确倒闸操作应注意的事项, 以及误操作相关的责任处罚, 以引起操作人员的足够重视;最后, 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与企业生产经营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一旦因倒闸误操作引起故障, 往往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 电力系统管理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 制定和完善惩罚制度, 以督促倒闸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2 重视防误闭锁装置的管理

防误闭锁装置是防止倒闸操作误操作的重要装置, 一定程度上可防止操作人员进行误操作。因此, 应重视防误闭锁装置的管理, 确保其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首先, 倒闸操作时要求操作人员重视对防误闭锁装置的保护, 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操作, 避免无对其造成损坏;其次, 定期检查防误闭锁装置性能, 一旦发现问题尽快采取措施解决, 保证其功能的充分发挥;最后, 利用解锁钥匙进行解锁操作时, 应将详细情况上报给相关负责人, 允许后才可进行操作, 尤其对于私自解锁的行为应给予严厉的处罚。同时, 解锁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排除故障后应详细记录解锁钥匙使用情况。

3 重视倒闸操作细节管理

倒闸操作包括很多细节工作, 操作相对繁琐, 如不集中精力很可能会溜掉某个操作环节, 导致倒闸误操作, 因此, 为防止误操作情况的发生, 应重视倒闸操作细节管理工作。

首先, 要求操作人员接到调度命令后, 对操作票上的内容进行认真核对, 分析哪些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 明确听电、送电范围, 没有异议后认真填写危险因素控制卡, 并对可能出现误操作的因素进行分析, 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其次, 对于比较复杂或重大倒闸操作时, 事前应进行演练, 使操作人员更加熟练运用相关工具, 明确相关操作指令, 掌握倒闸操作流程, 避免为节省操作时间而跳过某项操作现象的发生, 确保准确无误的完成倒闸操作, 有效避免误操作情况的出现;最后, 实际倒闸操作前, 要求操作人员认真检查设备情况, 如发现异常排除后才能进行倒闸操作。另外, 加强倒闸操作细节工作的监督。要求操作人员明确倒闸操作中危险点, 例如, 习惯性误操作、带地线合刀闸、误合误拉开关等, 要求进行倒闸操作时引起足够的注意。同时, 倒闸操作结束后, 避免随便乱放工具, 导致其受潮或生锈。认真核对操作是否与工作票要想内容相符, 争取做到万无一失。

结语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 各行各业对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倒闸操作是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工作内容, 因此, 应将倒闸操作当做工作的重点, 认真分析倒闸操作误操作出现的原因, 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倒闸操作, 并处理好倒闸操作过程中各项细节工作, 以有效避免误操作情况的发生, 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社会生产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英明.倒闸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J].农村电工, 2007, 04:33.

上一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下一篇:造纸业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