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电影院(共7篇)
天堂电影院 篇1
《天堂电影院》这部影片可谓是经典之作。电影中的音乐与影片相辅相成, 很多背景音乐、影片插曲也随之成为了经典之作。也是音乐的烘托与辅助使整部影片更加地深厚而有韵味, 让人回味无穷。
电影一开始, 进入眼帘的是清澈的海水和一个碗, 碗里有一个新生命, 加上飘动的帘布。此时搭配的音乐是钢琴伴着管弦乐的加入, 整个声音通透而富有流动性, 和画面的海水波浪相吻合。这段旋律在开篇进入也正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这段旋律正是整个影片的主旋律。而整段旋律在影片中会多次出现, 配合不同的情节发展, 主旋律渲染的气氛和抒发的情感都不同。开篇主旋律的进入我认为是整个影片的妙处, 不仅让影片一进入就有深厚的色彩, 也渲染了整个影片, 给人一种悲伤深厚的感觉。
音乐的结束紧接着是一阵海风的声音, 随之是老人的说话声。海风给人一种凄凉沧桑的感受, 正好与老人相吻合。当老人阐述说“我相信他会记得我”, 这时音乐缓慢进入, 逐渐音量加强, 此时的音乐反映出妈妈与女儿此时的内心感受。音乐有些失望色彩, 有些伤感。当离家三十年的主人公儿子第一次出现的时候, 加入一段节奏性特别强烈的无声源音乐, 表现出儿子生活的奢靡, 与母亲家中的生活作出了对比。
当主人公回到家中, 有一个镜头看向窗外, 风铃进入画面, 陪着风铃的清脆声。给人一种暗示, 暗示后面的故事进展。此时的风铃是一种有声源的音效。当主人公得知母亲来电告知艾佛特去世的消息后, 风铃声、雷声、主题音乐同时进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 也渲染了整个情节的气氛。音效与音乐的结合恰到好处。此刻的主题音乐也起到了一个转折的作用, 通过音乐的进行, 将整个影片的发展推到了回忆, 回到主人公小的时候。
艾佛特是电影院的放映师, 每一部影片都需要老板检查。当他放映影片的时候有很多配合电影的音乐, 这些音乐不仅仅是搭配放映的电影, 也体现了放映师、检查放映的老板以及偷看电影的多多他们的心理变化。影片中一个声音的转化镜头, 就是当检查放映的老板摇晃铃铛的时候镜头直接转换到小城每日的敲钟, 这是一个通过实物与声音相近的镜头转化。当多多耍赖皮让艾佛特用自行车带着他时, 主题音乐又一次响起, 这时候表现的是一个孩子的可爱与纯真。
艾佛特拿着被火烧的照片, 背景音乐响起。此刻的背景音乐有些哀伤和沉重。影片中的照片和底片形成了对比, 音乐的衬托下表现出的是小多多内心世界珍藏的东西, 还夹杂着艾佛特看到小多多把照片和电影底片放在一起的欣慰。此刻的音乐相得益彰, 画面上表现的是母亲愤怒、打骂, 和对艾佛特的埋怨。但音乐却不是顺应画面的, 而是表现此刻艾佛特的内心的情感。每当画面交代的是小镇人民生活场景的时候, 音乐都是欢快、悠长的, 充分表现小镇居民的安逸、恬静的生活。当艾佛特教小多多放映的时候, 此刻的音乐十分欢快活跃, 体现了小多多欣喜的内心与酷爱放映的情感。
电影院起火时, 音乐随之进入。此时的音乐给人一种突然有什么变故的感觉。当电影院变成一片火海之时, 音乐变得急促紧张, 此时的音乐作为影片中仅有的两段急促紧张的音乐之一, 跳跃的节奏、弦乐的急奏和管乐充分表现出当时危险的环境和情况的紧急。音乐的铺垫让观众更加与影片融合。
新天堂电影院成立之时, 背景音乐配合着开业典礼。音乐的主奏乐器由之前的弦乐加入了萨克斯, 厚厚的音色表现出镇上人们平实的生活和对新电影院的热衷, 作为这个小镇上为数不多的娱乐之一, 人们对电影院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音乐的烘托下让人们深深感受到电影是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伴随着新电影院的开业, 多多也成为电影院的放映人。当艾佛特又一次回到新电影院的时候, 伴随着短暂的音乐铺垫, 仅仅是几秒的音乐铺垫, 给人以很怀念的感觉。当影片通过一个手遮住脸的转化镜头后, 多多长大成人, 此刻的音乐更加有希望与朝气, 直接通过音乐的转变给观众豁然开朗的感觉。
随着时期的发展, 人们对电影的热爱越来越深厚。当多多往返两地取片子放映的时候, 影片中的第二处急促的音乐响起。此时的音乐急促, 却让人感觉到了急中有稳, 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这种急促音乐和之前的危险环境时的急促音乐形成了对比, 使整个电影的音乐效果更生动, 也使音乐的感染让整个影片充满新东西, 给观众以巨大的吸引。
成年的多多第一次有了自己喜欢的女生。为了追求爱情, 多多在艾琳娜窗下等待, 这时音乐舒缓而柔情, 音乐配合着此时画面中多多的心情。轻柔的音乐让人们感受到爱情的美好。此时的音乐更突出了主题, 配着感人的画面, 使音乐更具有生命力。随后音乐的终止凸显出多多内心的期盼已久的期待, 但爱莲娜关上窗户后音乐又一次响起, 此时是同旋律的音乐, 加入了小提琴缓慢的演奏以及各种东西破碎的音效, 变得那么哀伤与沉重。烟花燃放的音效、新年钟声与背景音乐呈现鲜明的对比。整个音乐与声音的运用都在与多多内心的情感相吻合, 音乐也使多多的内心情感更加鲜明。当多多获得女孩的芳心, 音乐的渲染是不会缺少的。管弦乐器的演奏这回十分欢快, 节奏感很强, 表现了多多对爱情的渴望, 表现了多多对爱莲娜那种炽热的爱。音乐的配合, 让人们内心中产生爱情美满的画面。
当户外的放映场下起大雨的时候, 现实中也下起了大雨, 雨声配合人物的内心进行发展。当艾琳娜回来时, 主题音乐又一次响起, 整个感觉是一种圆满与幸福。这部分的雨声我认为与开篇的雷声、闪电声形成了呼应。但却渲染出两种不同的感情与氛围。当艾琳娜再一次离开的时候, 音乐又一次悲伤, 音乐传递的更多是思念之情。当多多参军回来之后, 看到家乡中的一切的时候, 音乐的铺垫让人深深地体会到岁月的流逝与变迁。让人的心境随着音乐的流动更加丰富。此时多多的内心更多的是无奈与辛酸。这时也是主题音乐以及钟声音效的转换, 将人物拉回到三十年后。又以一段风声和风铃清脆的声音阐述人物回忆后的内心变化。当他回忆到与家人分别的场景时, 主题音乐进入, 让我们知道跟着剧情的发展以及音乐的流动, 知道这一别是很久很久。音乐的此时也更加悠长深邃。
三十年后多多又回到家中时, 音乐的进入掺杂很复杂的人物心理与情感, 更多的是怀念。当多多再次进入荒废很久的电影院时, 此时的音乐渲染我认为是全剧最棒的地方。把整个剧情的发展与人物结合得完美无缺, 音乐的抒情效果更是淋漓尽致。当多多三十年后回到小城镇看到原来心爱的女生时, 音乐配着呆滞的眼神显出复杂的心理。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多年的爱一直在心中, 一直留恋。影片接近尾声时, 放映的是艾佛特留给多多的一卷古老的影片。多多独自一人在一间戏院放映, 才发现这整卷影片正是他当时千方百计想要留下的每一个吻, 每一部电影遗失了的激情与爱, 甚至是梦想和爱。这一首《Love theme》在无华的外表下, 却描写出人性内心最深刻的感动与怀念, 夹杂了惊喜与遗憾, 追思与感慨, 令人一时千头万绪, 百感交集。
《天堂电影院》我个人看过很多次, 每一次的观看与分析都有很多不一样的见解。整部影片共有十六首原声电影音乐, 整部影片在不同的情景下呈现主题音乐, 影片的主题音乐的旋律在不同的时期, 用了不同的乐器演奏, 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渲染不同的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心理。这大概是一种陌生的熟悉。整个影片的音乐与音效的应用十分细致微妙, 没有丝毫的不妥当与不舒服。而这也正是今天的我们需要学习和领悟的东西。
天堂电影院 篇2
——评《天堂电影院》
电影的世界总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电影某种程度上和文学是很相近的,它们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电影用自己的剪辑和拼接来表现一种完美。一部成功的电影不只是让人在电影院里哄堂大笑或是泪湿沾巾,还应该要让观众有所思考。电影一直在诉说着各种人的故事,演绎许多或平淡或传奇的人生,同时电影也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天堂电影院》的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意大利西西里岛上宁静的吉安加村。在这个村子里有座小教堂,教堂前有一家电影院,叫做“天堂电影院”。电影院的放映师艾费多是这个小镇上唯一一个会使用电影放映机的人。小学生兼神父的小助手多多是个聪明而对电影和电影放映极感兴趣的孩子。他经常偷偷去电影放映室请艾费多把剪切下来的电影底片送给他,并常常偷偷学艾费多使用放映机。就这样因对电影的热爱和这家“天堂电影院”将两个人的一生结在了一起,也改变了两人的也许会繁复发展下去的平凡的命运。这部影片是很成功的,有许多的闪光点,笔者就简略谈以下几处。
一、天堂电影院
这部电影采用插叙的手法:从最开始年老的妈妈打电话四处寻找多多开始,然后镜头切换到中年功成名就的多多开始回忆,回忆童年在小镇的生活,回忆他的母亲,他的贫穷的家和他最最重要的人——艾费多;期间镜头又转到中年多多的脸上。没有采取全程回忆到最后才来衔接的方式,将中年多多再次纳入场景,这样避免了以往的回忆的叙述方式的刻板和抛弃回忆主人公完全采用上帝视角的表现方式,更增加了现实感;镜头再次从中年多多的脸上移开让多多回到回忆中去想那段一生一次的初恋;回忆完自己的过去,多多就不得不回到小镇。多多赶回小镇去参加艾费多的葬礼时,他的妈妈去给他开门,这时电影用了一个长镜头表现多多妈妈打的毛衣因为她的出去开门而不断被拆开。笔者觉得这个镜头是很有象征意味的。线本来已经织成了毛衣,却又一圈圈散开,像是人的过去一样,回忆时,本来沉寂下来的过往的感情就一点点被拆开。
这部影片将多多的命运置于“天堂电影院”的命运之中,两条线相互缠绕。笔者觉得选取电影院这个地方是很能反映社会百态和社会发展的。电影院里龙蛇混杂,什么人都有,而这部影片对电影院的人物的表现是花了许多胶片的。在新旧两个“天堂电影院”中的场景,和后来发展到露天电影,观众的不同的表现是具有很大的对比性的。所以导演把几个阶段的“天堂电影院”做了比较——电影放映的方式,观众的反应,放映的电影本身和电影院的外观等等。
天堂电影院作为本电影发展的一条线,是有很大的戏份的。几乎所有的事都围绕着它展开。而且,天堂电影院,真的是大家的天堂,那里承载着普通人奢望的梦想,更是多多的梦想起航的地方。
二、多多的艾费多
多多的父亲去打仗一去不回,他是个没有父亲的贫困的孩子。艾费多已经中年了却没有小孩。艾费多会帮多多解围——当多多将母亲给买牛奶的钱拿来看电影时,艾费多及时解救了他。艾费多也会训斥多多,让他远离放映室,告诫他这并不是一份好的工作,尽管他厌烦但是还是很喜欢这份工作。艾费多在年幼的多多面前充当了“父亲”的角色,他给了多多需要的父爱。多多痴迷于电影,并真正想要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师,就算艾费多不愿意教他,但是后来艾费多还是把自己毕生的伎俩教给多多。
艾费多又变身成为多多的老师,传授电影放映技术的老师。多多常常和艾费多在一起,给艾费多讲自己的烦恼和幻想,这时艾费多又是多多最要好的朋友。艾费多在多多的一身中都扮演着这三个角色。在多多长大后喜欢上一个蓝眼睛女孩,沉闷而苦恼,艾费多便讲故事来告诉多多应该怎么做;在多多痛苦地寻找毫无音讯的女友时,艾费多鼓励他要向前行,离开这个小镇,像最开始艾费多说他不喜欢这个职业的原因一样,因为在这放一辈子的电影是毫无出息的,他希望多多有更远大的梦想,抛弃一切羁留他的情感勇敢去闯荡。在离别的车站他告诉多多:“不准回来,不准想到我们,不准回头,不准写信,想家的时候要熬住,忘了我们,要是你失败逃回来,就别想来见我”。于是多多出去了30年一直一直都没回来,也因为这样,在小镇上的电影放映员多多成为一名出色的大导演,成就很大。这是作为父亲、老师、朋友的艾费多最最想要看到的。
其实艾费多一直离不开多多,在多多去服兵役的那段时间,艾费多没有出过门,总是沉默不语。但是为了多多的前途,他狠心而毅然地将多多推入了繁华的都市。多多的艾费多就是这样,像父亲一样鼓励多多,像朋友一样嬉笑玩耍分担烦恼,像老师一样指明人生前进的道路。
三、总有一个地方是天堂
有天堂电影院的那个小镇,有多多太多重要的东西。这是多多的天堂。因为无论多多多么成功,长大多少,回到这里,他就还是所有人的小“多多”。纵使天堂电影院被拆除掉了,但是,天堂并没有因此而倒塌。每个当年的影迷都来看政府拆掉屹立多年的天堂电影院,他们悲痛,但是这个多年前的天堂电影院就像多多的过去一样,要发展进步就必需牺牲掉一部份东西,因为它过于陈旧,也许会阻碍进步的脚步。但是就算推倒了它的实体,却推不倒它在心中所存有的地位。就像那份在艾费多看来也许会阻碍多多完成自己梦想的爱情一样,终究被隐瞒,终究被错过。但是,30年来,多多却从未忘记。
最后多多独自一人看艾费多留给他的礼物——在多多小时候,艾费多答应送给他却代他保管的许多剪切下来的吻戏的电影底片,艾费多将它接成了一段电影。多多看着这些画面,不自觉的红了眼眶。有人说,有时候自己说过的话说完就忘记了,但是总有一个在乎你的人帮你记得。
张杨:天堂电影院 篇3
见到张杨时,他眼睛底下挂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这似乎已经成了他的标志。他的脸上写着疲惫,叫人觉得再让他说话费神是一种残忍,看来电影圈的生活的确缺乏规律。但接受我们的访谈时,他没有表现出丝毫不耐烦,而是换了个更舒服的坐姿,开始用平和的语调侃侃而谈。
小时候的天堂电影院
张杨从小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大院里长大,父亲是北影厂的老导演张华勋。与意大利经典影片《天堂电影院》里的小主人公一样,他从小就比别的孩子更接近银幕,接近在其间流转的时光。
记者:小时候哪部电影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张杨:当时全国就那么十几部电影,每部电影都要看好多遍,每部都印象深刻。我小时候电影票价一角钱,组织全校集体看,不存在观众的问题。因为北影大院星期六、星期天都放电影,有时候还能看到内部参考片,所以机会多一些。那时候没有别的娱乐可以选择,我们都觉得电影是一个挺遥远神秘的东西,人人都看。
记者:做电影是你从小的梦想吗?
张杨:算是吧,从中学开始的。但那时我只是想进入电影这个行业,因为父亲是北影厂的导演,所以去考中央戏剧学院。但第一次没考上,考了中山大学中文系。那时我想将来从编剧这条路进入电影界。不过在中文系我就没好好学习,一直在做校园戏剧,又导演又表演。两年后我又转回了中央戏剧学院,就这样离梦想越来越近了。
记者:那时中央戏剧学院入学考试都考了些什么?
张杨:跟现在一样,笔试加小品。小品我编了什么现在记不清了。我提前两三个月开始准备,找个老师指导指导怎么编小品,还学习了一些文艺理论方面的内容。
记者:作为北影子弟,考的时候有没有优越感?
张杨:没有。当时考的那些东西都得有真功夫,像小品之类的你必须好好去练习,不练不行。这跟家庭都没关系。
记者:是不是那个时候就开始学会用影像思维了?
张杨:没有。中学前还不懂怎么看电影,基本是上中戏以后才慢慢明白的。对电影的认识主要是你看多看少的问题,看得多了自然会有感觉。但有一个矛盾就是,中学生其实没有时间多看,这就是为什么电影专业学校的学生在上学期间主要工作是大量看片——因为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有自己看法。
父与子
在张杨的电影《向日葵》中,儿子同父亲进行了一场贯穿整个青春期的持久战争。父亲为了要儿子学画,不惜动粗;儿子为了反抗,不惜毁掉自己的手指。冷漠、争吵、逃离家乡,父子间始终弥漫着浓重的硝烟。直到最后,儿子才真正理解了父亲的感情,用画笔表达出只属于血缘的令人震撼的深刻。
记者:《向日葵》中对于父子关系的描绘是你的真实经历吗?
张扬:这里面融合了我的记忆,有好多我小时候的生活片段。小时候我也比较叛逆,逃课打架样样都干。跟父母关系不好,不服他们管教,老跟他们吵架,只要是父母说的我肯定不听,尽量避免跟他们说话。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上大学离开家。
记者:这么叛逆的你为什么还那么努力考大学?
张杨:考大学跟叛逆没有关系,不是说叛逆就不考大学,其实我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叛逆是反映在对长辈、对学校的态度上,很多时候我不太服管。可我也就只对家里人这样,在外面倒都挺好。我觉得叛逆期很正常,是年轻人必须经历的过程。现在我跟我父亲也没有达到很好的沟通,沟通是比较难的。
记者:以后你也会像电影里的父亲那样管教自己的孩子吗?
张杨:(笑)难说。我估计人都逃不过这个阶段,虽然很多时候你想避免用这种方式,但是可能还是避免不了。儿子很可能就成为父亲的蝉蜕——一个轮回。
记者:中学生正处在叛逆期,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吗?毕竟亲子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是相当重要的。
张杨:其实这种事是特别说不清楚的,在每个家庭里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都不同,亲子关系也不一样。十五六岁的小孩有很多东西还看不清楚,有时确实需要父母的提点,可当父母给出有用的建议时,身处其中的孩子还是会觉得父母的这些东西限制和压制了他们的天性。
我觉得,叛逆和坚持理想不是对立的。如果你自己有理想,那么该坚持的东西就要坚持。但如果你还“混沌初开”,就不要为了叛逆而叛逆。要明白,坚持自己和珍惜亲情是不矛盾的。
电影作为梦想
电影是一场梦,许多观众坐在同一间黑屋子里,被那些不存在的人和事触动真实的感情。电影是个梦,拍电影也是一个梦。这是一个关于制造梦的梦想。
记者:拍电影的梦想变成职业后,你看电影的眼光会和以前不同吗?
张杨:其实都一样,我现在也是电影观众,每年要看好多电影。虽然有时会从专业角度去分析,但大部分时间还是作为普通观众去看的。电影给你提供艺术、梦想,但更多时候还是一种精神娱乐。观众觉得高兴就好。当然有些电影比较深奥,那我会从专业人士的角度去看,可多数时候我还是一个普通的观众。梦想变成职业是把你的理想和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对一个人来说会比较舒服。因为大部分人不一定能实现小时候的梦想,正在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
记者:你好像特别强调“对梦想的坚持”这一点。
张杨:对。梦想是每个人必须作出的选择。可惜只有极少数人在中学时就能看清楚自己将来想干什么,导致大学选择专业很盲目。我想,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引导孩子的教育,去开发孩子的兴趣,去鼓励他们坚持梦想。现在中国的有些青春电影不是真正反映当代中学生的电影,拍的中学生电影有些假,不如国外真实。
记者:在你眼里,“真正的中学生”应该怎么拍?
张杨:嗯……比如现在不许拍中学生谈恋爱,但实际上中学生恋爱是个相对普遍的现象,现在只不过用非常假的方式在掩盖一些事实,在回避。其实回避没有意义,要学会直面,去挖掘真正能打动人的东西。有人说电影里的内容会引导中学生,其实这种影响是很微小的,国外的电影放松得多,他们能引导学生坏到哪里去?一个人不是一部电影能改变的。
记者:这么说你中学的时候也有过一段青涩的恋爱经历了?有反映在电影里吗?
张杨:有吧……肯定会有。《爱情麻辣烫》里就反映过,倒不一定就是电影里的那种场景,但是有那样的经历就能写出那样的故事。
记者:如果现在有中学生像你当年一样怀揣着电影梦想,你会给他们什么建议?
张杨:考入专业院校,这是最直接的途径。这比自己去琢磨、瞎折腾快得多。那里毕竟有专业气氛,你在两三年内很快就掌握那些东西。更重要的是,专业院校可以培养你的艺术气质。搞电影搞艺术最重要的就是这种气质。
记者:能具体描述一下你所说的“艺术气质”是什么吗?
天堂电影院 篇4
1 个体的成长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成长永远都是生命的主题,生活中所有的有价值的内容都关乎成长。”
在西西里岛的小镇上,人们的生活枯燥乏味。小多多的父亲因参战而杳无音信,让人觉得毫无生还的希望。苦难的生活并没有使小多多丧失对外面世界的好奇,童年时代的他天真慧黠而又灵动,酷爱电影。电影与现实的界限是模糊的,他生活在电影与现实的恍惚与模糊之间。为了看电影,把妈妈给他买牛奶的钱都用光了。面对母亲严厉愤怒的责问,放映员阿尔夫莱多用善意的谎言给多多解了围,使多多免受惩罚,多多从此在内心里喜欢并信赖放映员阿尔夫莱多。有电影相伴的日子,生活单纯而快乐。而艾尔弗告诉多多:“人生与电影不同,人生……要苦多了。”多多的父亲阵亡了,阿尔弗莱多扮演着多多精神生活中的父亲角色,他带着懵懂的多多走过艰难的时光。与父亲的权威形象相比,阿尔夫莱多更像一位朋友和一个亲人。为了满足疯狂的看电影人,艾尔弗在广场放映电影,一场突发的大火使艾尔弗失去了双眼,小多多成了新电影院的放映员。
步入青春期的多多爱上了他一生的至爱----银行家女儿伊琳娜,开始了一段美好的初恋。但艾佛特用公主和士兵的爱情悲剧挫伤了多多对爱情的信心。短暂的爱情给多多留下了巨大的伤痛,在阿尔弗莱多的促动下,他下决心离开家乡,三十年都不回来。多多从一个观众到一个放映员,再变成电影工作者,最后成为罗马的著名导演。为参加扶持自己成长的忘年之交阿尔夫莱多的葬礼,漂泊多年的多多重归故里,但已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他回到生命开始的地方,廓清过往,卸下了情感的重负,解开了三十年的心结,释怀了过去的种种,体会和感知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完成了心灵的再次成长。
成长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从天真无邪到理想浪漫,再经历理想的实现与实现后伴随的情感的失落,在漂泊中寻找停靠,停靠后就继续漂泊,不断地寻找,不断地失去,有些东西在生命里沉淀,而有些则擦肩而过,在阵痛中蜕变。个体的成长也成为了时代变迁的缩影,生命也因此获得了一份厚重感。
2 成功的代价
青年的多多迷恋西西里岛的生活,沉溺于刻苦铭心的爱情,生活似乎就按照既定的秩序这么延续下去。而阿尔夫莱多告诉多多,“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他几乎充当了多多父亲的角色,既是多多的启蒙老师又是多多的忘年之交。虽然阿尔夫莱多只是一个小小的放映员,但他对小岛生活的封闭与停滞有着深刻的体会,对外面的世界有着美好的期冀和憧憬。于是阿尔夫莱多用他对人生的历练和生活的感悟,还有他的宽厚与憨实,智慧与决断,引领了多多的人生。他希望多多去更广阔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人呆在放映室里对着电影说话,听着满屋子的人又笑又闹”。“在这里居住了一天又一天,你认为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你相信一切都永不会改变。然后你离开了,一年,两年,当你回来时,一切都变了。那条线断了,你所寻找的并不是这里。你只能再次离开很长时间……很多年……直到你能回来寻找你的人们,你出生的土地。但是现在不可能。现在你比我还要瞎。”“我不想再听你说话,我要听别人来谈论你。”在火车站台送别多多时,阿尔夫莱多面无表情,冷酷而又急切地说:“不准回来,不准想到我们,不准回头,不准写信,想家时要熬住,忘了我们。”这些话不仅是老年阿尔夫莱多对多多的嘱咐,也是深入肺腑的关怀与承诺,更是痛彻心扉的领悟。他用痛苦的方式铺就了多多通往成功的道路,压抑了他对多多膨胀的关爱,亲手割断他们之间深厚的情义,不动声色地终结了多多和艾莲娜爱情,要他离开故乡,去追逐梦想,寻找更大的人生舞台,让他成为一个在梦想路上狂奔的孤独者。这都是逼真的无奈的现实,“这些残酷与无奈都化身为成长的动因以及动力,遥遥召唤着更为丰富、更为和融、更为阔大的心灵。”
三十年在外漂泊,多多终于成长为罗马的名导演,他儒雅沉静的外表中夹杂着些许落寞,那是因为他内心的荒芜和情感上存在着缺口。因自身情感上的孤独,使他理解了父亲战死后母亲的坚守与孤寂。抛弃了母亲,割舍了友情,剥离了爱情,背井离乡,功成名就却倍感空虚。无法忘怀的美好的初恋,却心无所宿;游离于女人之间,却没有爱的能力。多多的成功透露着深深的遗憾。有缺憾才能成就伟业吗?不圆满即是大圆满?成功的意义和价值在哪?电影的警醒和对理想的反思,通过对往事的温情描述和在对现在生活的质疑,将这些问题都抛给了观众,也给电影中的人物指出了一个通往彼岸的出口和解决的方案,多少有点禅的意境。生命是遗憾的艺术,遗憾是更高层次的圆满,就像徐志摩在他的散文《新月的态度》里写的那样:“你看那柔柔的一弯,不正喻示着将来的圆满吗?”孰是孰非,观众心里自有不同的感受。
3 亲情
影片着重渲染了爱情与友情,亲情虽笔墨不多,却同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亲情在影片的开始似乎被定义为疏远与等待,但亲情元素的微弱并不意味着可以割舍,它一直维系着其他情感线索的发展。
失去丈夫的母亲忍受着思念和寂寞的折磨,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两个弱小的孩子。艰难的生活使她对小多多很严厉,也曾因为多多执迷电影不务正业而生气,但是,每晚睡觉前总是故意取下钥匙悄悄等待从影院归来的儿子。
阿尔夫莱多去世了,母亲一直坚持给多多打电话,告知他阿尔夫莱多的死讯,她相信多多一定会回来。听到门铃响起,凭母亲的直觉知道是儿子回来了,不顾手中正在织的毛衣,拽着毛线就去开门。半成品的毛衣,上面的线一点点被拉扯开,仿佛就拉出了30年的记忆,一点一点历历在目,牵扯出浓浓的母爱和30年来对儿子的牵挂。母亲的容貌举止已经和记忆里大不相同,面对归来的儿子,充满皱纹的脸庞依然写满无声的关爱,她带儿子去看当年的房间,一张张旧时的照片和胶卷都完好如初,能明白儿子心意的母亲用她的方式书写着母爱。“自从你走后我还是把钥匙挂在门上,就怕你回来时,门锁着进不来。”
当多多走进家门那一刹那,发生在不同时间的记忆片段,在相同的空间里,做了时空的交汇,紧密地纠缠在一起,重重地敲打在他的心上。他终于读懂了母亲的坚强、艰难和执着,两代人的隔阂得到了消除。和母亲的长谈让人伤感心酸,多多对母亲充满了愧疚:“我曾以为,这些年来我已经历太多,不再留恋,但如今一切好像又回到了原点,我似乎从未离开过。然而,当我环顾四周,我不认识任何人。而你,妈妈我离弃了你。我什么都没解释就跑了。”而妈妈却说:“你不用向我解释,我也不需要你的解释。我一直相信你是对的,你何必耿耿于怀呢?你走是对的,你达成了心愿。当我打电话给你,总是不同的女人来接,但我从来没有听到其他任何声音她们真的爱你,我都知道,有时真想看到你安定下来,有心爱的人,但是你是属于罗马,这里太阴沉了。忘了她吧,多多。”
母亲的笑容温暖而慈爱,她似乎从未缺席多多这三十年在外打拼的岁月,她完全读懂了多多心底的思绪。虽然遥遥牵挂远在异乡的儿子,却为了他的事业和人生默默地在家乡等待,一如等待她的丈夫。无论他做什么,她都可以理解,一如既往地相信他的选择,这正是“大爱无言”的伟大境界。母子俩是如此相似,都非常珍爱自己的挚爱。“从一而终内心虽是痛苦,但却活得踏实”,青春已逝,时间洗尽铅华,感情却愈加浓厚。
龙应台在她的散文《回家》中写到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绵长而柔软的时光。多多要回的家,同样也是一段时光,在那段时光的笼罩里,电影院就是他的整个天堂,有艾阿尔夫莱多的包容与鼓励,有刻骨铭心的爱恋以及穷其一生都等不回来的那个人。无论时空如何变换,岁月流逝,亲情只是空间上的距离,虽然离开,却不曾缺席。这份浓郁的情感因时光而格外清晰真切,日久弥新。正所谓“亲情是什么?她是思念起始,但,又没有终点,是一种对家的留恋,一种对团圆的渴望”。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是有那么一个最温情最隐秘的温暖角落留给家人,留给故乡,那是心灵的归宿和天堂。
4 结语
米凯莱·帕里斯说过:“朱赛佩·多纳托雷的电影触及了西西里的灵魂,超越了平凡、习俗和象征。”电影突破了西西里的地域局限性,有了全人类更广远的意义。成长、梦想、爱情、亲情和友情这一主题的内涵和特质,使《天堂电影院》这部影片充满悲喜交加的情怀,哀而不伤,既有恍然如梦的美感,又有充满感人温馨的魅力和力量。电影关于生命主题的多样性给观众提供了遐想的无限可能性。让我们体验那些曾经失落的、经历过的或未曾有过的时光;让我们回到故乡,回到生命的源头,追忆往事,缅怀生命中曾经所有的美好,寻找内心封存已久的另一个自己。所有的等待、痛苦、快乐和悲伤,都是生活的馈赠。不用再纠结所有的过往与失落的情愫,即便是生命中的遗憾,也是如此珍贵而让人回味。流逝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人们之间淳朴的情感和留存在心底永恒的爱。这一切都是人类永恒的情感和人生的常态。影片对生活真谛的拷问,经得起岁月的审视,跨越了时间跟空间的界限,让人感悟到了生命的内核,从而豁达地面对生活。
摘要:荣获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的《天堂电影院》,是意大利导演多纳托雷“回家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不仅是一部充满悠远怀旧气息的影片,更是对生活的感悟与人性的探索,是对人的精神的一种追问。本文通过个体的成长、成功的代价及亲情等几个方面剖析、解读这部作品,探讨影片对生命与现实的诠释及深刻的人生意义。
关键词:天堂电影院,成长,成功,亲情,人性探索,解读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的散步[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2]常为群.体味个体成长的滋味——朱赛佩·多纳托雷的电影主题[J].电影评介,2007(23).
《天堂电影院》综合影评 篇5
《天堂电影院》这部影片,是一部缅怀电影历史以及个人的情感历程的怀旧之作。影片采用倒叙结构,以萨尔瓦多的视角展开回忆,因此一开篇就给人带来一种绵长、悠远的怀旧气息。这种倒叙的结构也确立了影片的两条时间线索:一条是现实中的萨尔瓦多的生活流程,表现在影片中是短短的几天;另一条是回忆中的历史变迁、人物成长的时间流程,表现在影片中是十几年。这两条线索交错进行,而又以后者为主。影片以(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回到寓所——>(回忆)童年托托看电影、放电影、影院着火——>(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在回忆——>(回忆)青年托托恋爱 ——>(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在回忆——>(回忆)青年托托参军、离开故乡——>(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回到故乡的方式展开全片。第一条时间线索上的叙事对第二条时间线索上的叙事互相照应,使得第二条时间线索的长度由可见的十几年(童年—青年),潜在地延长为几十年(童年—中年)。几十年的时光,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可能是:“三年过去了„„暑假过去了„„冬去春来„„20年的光转瞬即逝„„”这些字眼。但是在电影中,时间的脚步必须化为观众看得见的画面,也就是,最好用镜头来说话。《天堂电影院》一片的时间发展体现在银幕上,主要是以下一些人物和时间的发展: 萨尔瓦多的成长 因为影片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是在历史的个人化书写中再现一种文化的兴衰起落,所以主人公萨尔瓦多的成长经历是影片的故事主线,也是影片时间线索发展的主要依据。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萨尔瓦多的成长经历不是一个简单的顺叙的故事,而是以中年的萨尔瓦多回忆的叙事形式,在倒叙中完成。回忆这种叙事形式带来的好处是:节约影片篇幅、可以自由地对故事详略进行取舍。我们根据自己的心理常识就知道,回忆是种跳跃性的思维,它会徘徊在那些给我们烙下深刻印记的事件上,而略过那些当时对自己来说是无关痛痒的事情。在《天堂电影院》里,萨尔瓦多的一生其实只展现为几件事,而且几件事也是有详有略:童年萨尔瓦多看电影(略)、学习放映电影(详);青年萨尔瓦多拍纪录片(略)、恋爱(详)、服兵役(略);中年萨尔瓦多回故乡参加阿尔夫莱多的丧礼(详)。至于童年的小托托是如何成长为青年的萨尔瓦多,离开故乡的萨尔瓦多又如何在罗马创业,影片就没有交代。这种省略,丝毫不给观众以跳跃、突兀或叙事不完整之感。其原因就在于,影片采用了回忆这一叙事形式,在回忆中,一切省略或详述都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另外,《天堂电影院》一片在表现“时光飞逝”时,其镜头语言的运用也十分巧妙。以“托托服兵役”这一事件为例,“军队生活”是萨尔瓦多青年时期为时不短的一段生活经历,但是导演只用了半分钟的影片长度,就圆满地展示完主人公这段毫无欢乐可言亦不值得铺叙的时光。镜头号 —— 景别 —— 拍摄角度 —— 内容 —— 音响效果 镜头1 特写;平摄、侧面; 一对对军人的穿军靴的脚齐步走过; 军乐 镜头2 特写; 正面、稍仰; 萨尔瓦多向长官汇报:“第三营第九队报告员迪维达准备完毕”;军乐继续 镜头3 特写; 正面、平摄; 邮筒口,一只手投入一封信;军乐继续 镜头4 中近景; 正面、平摄; 萨尔瓦多给故乡的朋友打电话,得知伊莲娜离开了小镇;军乐继续 镜头5 全景; 俯摄; 萨尔瓦多蜷坐在床边,床上的被没有叠,有人进来将两封信扔到他的床上;军乐继续 镜头6 特写; 俯摄; 两封信上注明“地址不详”,萨尔瓦多把它们放到枕头下面,那里已经有一打类似的信件;军乐继续 镜头7近景; 正面平摄; 萨尔瓦多站在队列的前方,举枪瞄准、射击; 军乐、四声枪响 这个段落过后,便是已经长出了胡子的萨尔瓦多从部队回到故乡。七个镜头,简洁流畅,让时光飞逝而过,完满地承担了必要的叙事任务。天堂电影院的几度兴衰 建筑的生命往往比人的生命更长久、更坚韧,即便是一座灰土破板的小屋,也可能是爷爷那一辈传下来的。所以,人们常常能在建筑的一些不起眼的变化中感觉到时间的流逝。这种变化,可能只是改了一道栅栏,或者换了一扇门板。在《天堂电影院》中,电影院的兴衰变化,同样支撑了影片时间线索的发展,形象地展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具体地说,这座电影院的历史是:看客盈门、座无虚席 ——> 一场大火、变成废墟 ——> 重新修建、再创辉煌 ——> 年久失修、破旧漏雨 ——> 门可罗雀、被迫关闭 ——> 夷为平地、改建停车场。第一次变成废墟,是因为看电影的人太多(阿尔夫莱多为了给进不了电影院的人在广场上放电影,不留神让放映机故障起火); 影院第二次变为废墟,却是因为没有人要看电影了。天堂电影院这两种不同意义上的衰落,折射出一种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倏忽之间,一个时代已成为记忆。“戏中戏”的发展脉络 在《天堂电影院》中,影院里上映的影片,不仅是一个重要的道具,也是一个重要的叙事、表情的元素。导演通过一系列经典影片的片段表现了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这里出现了让?雷诺阿的《底层》、鲁奇诺?维斯康迪的《大地在波动》、弗立兹?朗格的《狂怒》、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还出现了卓别林、基顿、劳莱尔、哈代、艾立克?冯?斯特劳亨、丽塔?海华兹等等曾经令无数影迷倾倒的影星们。他们顺序地出现在电影银幕上,好似历史极富人情味地在从头搬演 如果把这些影片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话,它的命运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有趣的变化:技术上由易燃胶片到不燃胶片到被电视、录像带取代;内容上从接吻镜头被删剪到出现接吻镜头到出现色情镜头,最后到接吻镜头被连接成片。从电影的命运变化上,观众也在回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念的演变,时间的车轮不断前行
二、空间环境 《天堂电影院》的导演兼编剧渚塞佩?托尔纳托雷曾经说过,“天堂电影院并不仅仅是间放映厅。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奇特的、文化与社会启蒙的地方,一代意大利人曾在这里受到熏陶。我倾向于认为,电影院对于一个人来讲或许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目的,在影片和他本身和他的愿望、期待之间,也许就存在着一种联系。” 托尔纳托雷对电影的这种态度,表现在影片中便是: 人们的生活中同时并存着电影与现实这样两个时空,片中出现的“电影院”与“广场”这两个空间环境就分别代表着人们的这两种生活场景。电影院 在《天堂电影院》中,电影院好似生活在尘世中的人们建构的一座“天堂”,它使人们超脱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和困扰,而沉浸在欢乐中。《天堂电影院》用大量带有喜剧色彩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在电影院这一梦幻天堂中,一代意大利人特殊的生活状态。电影中恶魔要杀人了,观众吓得纷纷闭上眼睛,这时偏有一个小伙子含笑回身而望。镜头从他身上摇至二楼的观众席,原来有个姑娘正与他相视而笑„„ 到了下一个观影场景中,两个人已携手共坐在二楼的观众席上„„ 到了再下一个观影场景中,两个人已经是抱着孩子在看电影了。有个男人一直把影院当作他最好的睡觉场所,不管别人多热闹,他的鼾声一如既往,结果屡遭孩子们的捉弄。有个老人在看惊险片时捂着心脏倒下,在下一个观影场景中,他坐过的椅子上放了一束鲜花。影院正在放映一部已公映过的悲情影片,一个男子泪流满面地在片中演员开口以前就背出了全部台词,甚至包括最后的字幕“End”(结束)。从片中可以看出,电影院不仅仅是一个供人们娱乐的场所,人们在其中体验种种生命情感,还在影院中撒播爱情的种子,哺育小生命的成长,甚至度过生命的最后一刻„„ 影院曾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环境,电影也似乎超越了现实生活,成为人们的生命主题。这或许才是“天堂”的真正含义(Paradise 除了天堂以外,其实也可以泛指不同信仰的人们的理想国度)。它与人的生命和梦想息息相关。广场 与电影院这一空间环境相对存在的,是西西里的现实生活环境。40~50年代的西西里,贫困、落后、生活艰辛、苦难。当电影放映着“六年后,春回大地,风和日丽,大地充满阳光和生机,再也不像打战时那么紧张了,人们呼吸着清新自由的春天的气息„„” 与之相对比的现实生活是,意大利政府又要公布一批阵亡名单,其中就有小托托的父亲。现实让人无法回避。在电影散场之后,人们不得不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在《天堂电影院》中,广场这一空间环境就是现实生活的缩影。据说,导演渚塞佩?托尔纳托雷曾花了四个月时间,在六个不同的小镇拍摄出姜卡尔多乡村背景的一系列镜头。其良苦用心营造出的“广场”这一空间环境,确实渗透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比如广场上小贩在大声地叫卖尼龙袜子,妇女们肩扛水罐到水龙头前排对打水,老婆婆用心地踩着纺车捻羊毛,男人们给小孩子理发的同时,也忙着给驴子剪毛„„ 以上的这些场景在影片中都不承担什么叙事功能,但却让人感到一股满怀深情的怀旧气息,看似闲笔,其实韵味无穷。不过,这只是白天的广场,当黑夜降临时,广场就没有这么可爱了。如同在现实中,电影中的黑暗是与光明伴生的。在夜晚的广场上,天真、聪慧的小托托第一次挨妈妈的打,因为他把本应用来买牛奶的50里拉换成了电影票(丈夫征军去了前线,生死未卜,自己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艰难度日,50里拉足以让这个母亲揍自己的爱儿一顿了);在广场上,资本家云信祖解雇了一个加入共产党的工人,并且对其他工人叫嚣道:“你们都给我好好地干,从早到晚,至于薪水是多少,就不是你们的事了。谁要是多嘴多舌,就趁早给我滚蛋”;在广场上,一个疯子常常跳出来,大声地嚷嚷着:“广场是我的,广场是我的!”并企图把大家全都赶走„„ 在这个夜晚的广场上,也曾有过一次短暂的欢乐,就是阿尔夫莱多把广场上一座建筑物的墙壁变成电影的银幕时。可惜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欢乐是不能长久的,厄运随之而至,影院成了废墟,阿尔夫莱多失去了双眼。当电影散场后,人们便回到广场;当人们被影院拒绝以后,他们聚集到广场。广场与影院,是那个时代意大利人生命中现实与天堂的对列,苦难与快乐的隐喻。放映间 在影院与广场之间,不要忘了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空间环境,那就是电影院的放映间。尽管放映间不是一个人人能进入的空间,但它却是片中两个主要角色:萨尔瓦多和阿尔夫莱多最主要的生活环境。放映间是为天堂电影院带来欢乐的地方,虽然它并不直接生产影片。老放映师阿尔夫莱多说过:这里“夏天闷热,冬天能让人冻S”,但是这里的工作又让人上瘾,因为“有时影院座位全满了,当你听到观众嘻嘻哈哈的笑声,你会感到欣慰的。听到他们高兴,你也快乐,就好像这快乐是你给他们的一样”。创造欢乐远没有享受欢乐那么轻松,放映间的生活让两代人体验到了这种工作的辛苦与欣慰。放映间,吸引着萨尔瓦多从台前走向了幕后。在一次电影放映过程中,小托托从观众席上回头向放映窗口望去,这时影片用特技手法形象地再现了他当时的心理:窗口是一只狮子头的造型,从狮子大张的口中喷射出了耀眼的蓝色光束,镜头旋转着向狮子头推上去,狮子的口开合了几下,发出声声兽吼。在小托托的眼中,是放映间为电影带来神秘的魔力,他想方设法走进放映间,就是为了能掌握这种魔力,令人快乐的魔力。" 反过来说,尽管放映间为天堂电影院带来了欢乐,它的作用实际却是非常有限的。有一次,因为一部影片的拷贝要等别的小镇放映完才能取回,结果是影院里的人们陷入焦灼烦躁的等待,萨尔瓦多也只能束手无策地看着人们越来越愤怒。对于这一点,老阿尔夫莱多是看得最清楚的,虽然他的命运使他没能离开这里,他却能指点年轻一代的萨尔瓦多离开这个狭小、封闭的空间,到更广阔的世界去。放映间成为萨尔瓦多从观众走向导演的中转站,所以它很重要,但,却不应该在其中滞留。
提供电影爱好者的“天堂” 篇6
马其他的定制安装Doneo有限公司获得专业电子设计与安装协会CEDIA的认可,在2013年CEDIA奖项评选中,Doneo以专业化的家庭影院设计,真正体现出主人公对于电影的热情与生活的激情。该项目获得评委组高度赞扬,在40000类别案例中脱颖而出,获得“最佳家庭影院”称号,以其精湛的美学设计和令人印象深刻的音频著称。
客户是一个真正的电影爱好者,对有关的电影纪念品也有狂热的收藏兴趣。他想寻求这样一个空间,在那里,他可以自由放松,徜徉于他的电影世界。他梦想着与电影为伴,通过惊人的画面和声音,感受真实的人物情境。而高质量的家庭影院建立又能使他很好地展示出他的收藏品,譬如DVD、蓝光碟等等。不过,这个改造项目也受到房间尺寸和有限预算的制约。
为了在小区域得到最大化的影音空间,Doneo建议,将主门移除,创建出一个全新空间,这个自定义的空间称之为“影盒时空”,它可以容纳大量的AV设备和媒体器材。除此之外,一旦座位位置计划下来,Doneo还将在房间内阶梯两侧建造起一个凸起的平台。这个计划的作用在于优化视角,平台上将布满强化木地板,并铺上厚厚的地毯,以帮助减少声音的反射。
说到投影系统,Doneo公司使用了一台奥图码ThemeScene 3D投影机,安装于Vogels天花板支架上,一个221×124.5cm Elite ezFrame系列固定帧屏幕。大西洋科技环绕扬声器系统,配合安桥THX环绕接收器,得到震撼的视频和音频效果,同时吸音设计和扩散板的运用又将吸收掉不必要的声音或使得声音饱和度更高。而五个豪华的Fortress Californian皮革座椅则有助于整体影院感觉的产生。一个仓储货架的建立,也可创造出更多的额外展示空间。房间看上去更大,还能存储更多的器材。
为了增加房间美感,Doneo围绕6 channel Lutron Grafik Eye 3000系列制定了一套着实有效的照明控制系统。它为大屏和“影盒空间”提供主要照明,还包括天花板和墙壁侧壁照明。整个房间的操作则通过集成红眼控制器和7寸的Odys Loox平板电脑进行访问操控。
天堂电影院 篇7
一、以《海洋天堂》为例分析儿童孤独症的行为特点
(一)语言沟通存在障碍。孤独症儿童掌握词汇少,语言运用能力差,会出现答非所问,重复别人语言的现象。影片中的大福虽然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但是也常常是答非所问,比如别人向大福问好,大福回答的却是晚饭吃什么。虽然存在语言,但是不具备工具性,存在沟通障碍。
(二)存在一定的社交障碍。其中包括社会认知能力低、缺乏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异常等等。21岁的大福在把乒乓球拿来占为己有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球是别人的,不应该占为己有”这一概念;父亲由于发病疼痛难忍的时候,大福却仍然在沙发上吃着苹果,难以体会他人的情感变化。
(三)智力发育障碍。百分之七十的孤独症儿童存在智力方面的障碍,无法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接受学校等正规系统的教育。影片中大福虽然智力方面也属于正常范围内,但是因为孤独症儿童普遍自控力差,多动等,一般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不愿意接收大福。
(四)行为刻板。孤独症儿童普遍固执的要求日常活动程序不变,或者出现反复拍手、跺脚等动作。影片中大福日常就存在如上行为,这是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且很难克服的一个现象。
二、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工作提出有关建议
(一)提供康复资源链接。家庭教育有限,往往缺乏康复的训练方法,社会工作可以通过为家庭提供资源链接,帮助家庭找到提供康复训练的场所。并且尽量早些介入,为改善孤独症儿童大脑损伤增加更多可能性。
(二)帮助进行情绪疏导。有孤独症儿童的家庭中,家长的压力往往很大,他们常常会感到孤独无助。社会工作服务可以通过同理、共情等技巧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有一个抒发情感的渠道,让家长觉得有人也在关心他,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三)进行康复知识宣传。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康复培训师等对家长进行教育和培训,从而也能帮助一些无法支付高额康复费用的贫困家庭学会教育孤独症儿童的方法,减轻家庭压力。
(四)进行社区宣传活动。社会工作服务者可以通过在各类社区进行宣传活动,为民众普及孤独症知识,倡导民众了解和接纳孤独症人群,使孤独症儿童和家庭不被社会孤立,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帮助。
(五)帮助孤独症儿童家庭组建小组。社会工作服务者可以通过设计不同主题帮助不同家庭之间组建小组,相互支持和帮助,缓解压力。
三、社会工作介入孤独症儿童服务需要加强的方面
(一)构建专业社会服务团队。我国虽然有一批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机构,但是仍然存在规章制度不完善和服务不专业的问题,很多社会服务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理论指导,这不利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和治疗。所以,培养专业社会服务人员,建立健全有关机构的规章制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政策实施力度。我国在孤独症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有关法律政策还不够完善,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有关政策实施力度还不够,不能够真正的帮助孤独症儿童家庭解决问题。所以,完善政策,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来深入了解和认识孤独症,切实实施起来。
(三)对社会进行呼吁。孤独症儿童和家庭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呼吁社会了解和关注孤独症儿童的问题,对孤独症知识进行普及,有利于孤独症儿童的早发现,早治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结束语
虽然影片《海洋天堂》中的大福最后学会了自理能力并在海洋馆工作,但是我们都看到了父亲为此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我国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起步晚,在政策和社会服务机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社会工作服务的介入在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和教育中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方面社会服务工作者任重道远。
摘要:电影《海洋天堂》讲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父亲王心诚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教会患有孤独症的儿子大福生活自理并能够在海洋馆上班的故事。本文将会以影片《海洋天堂》为例来分析当前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工作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社会工作介入孤独症儿童服务的有关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海洋天堂,孤独症儿童,社会工作服务,途径
参考文献
[1]郅音.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研究——以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J].2015.
[2]袁方.孤独症的表现症状及其应对[J].社科学论,2012(04).
【天堂电影院】推荐阅读:
《天堂电影院》综合影评10-03
电影《海洋天堂》影评07-05
电影《疾走天堂》观后感06-06
海洋天堂电影观后感08-12
天堂草里的天堂作文09-09
海洋天堂07-09
草原·天堂09-11
人生就是天堂10-15
九寨天堂05-09
四季·天堂作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