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丝酵母菌性

2024-09-08

假丝酵母菌性(精选9篇)

假丝酵母菌性 篇1

假丝酵母菌属主要寄生于人体口腔、咽喉、肠道、阴道等部位, 在维持阴道菌群的生态平衡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也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 当阴道局部环境发生变化、机体免疫力下降时, 可导致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1]。复发性假丝酵母阴道炎是指在治疗之后, 临床症状消失, 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复发, 且在1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2]。其复发率高, 病情易反复, 探索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治愈。本文主要观察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假丝酵母菌阴道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3例。观察组年龄18~53岁, 平均年龄 (33.2±4.5) 岁;病程9个月~3年, 平均病程 (1.8±0.5) 年;反复发作次数6~12次, 平均次数 (6.5±1.2) 次;其中轻度21例, 中度17例, 重度5例;对照组年龄19~54岁, 平均年龄 (34.2±4.1) 岁;病程8个月~3.5年, 平均病程 (1.8±0.7) 年;反复发作次数7~13次, 平均次数 (6.3±1.5) 次;其中轻度22例, 中度17例, 重度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入选标准:妇科常规检查外阴出现水肿、红斑, 阴道分泌物为豆腐渣样。1年内反复发作在4次以上, 伴有各种阴道瘙痒症状, 菌检可见大量白假菌丝酵母菌以及卵圆形孢子。

1.2 方法

观察组口服氟康唑150 mg/次, 每3天1次, 持续服用半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阴道给药, 给予制菌霉素栓20万U, 1次/d, 7天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

治疗期间, 两组患者均禁止性生活, 治疗后对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进行随访调查。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患者症状消失, 阴道分泌物的性状完全恢复正常, 真菌检查为阴性;显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阴道分泌物基本恢复正常状况, 真菌检查为阴性;有效:患者症状减轻, 阴道分泌物的性状有所改善, 真菌检查阴性或阳性;无效:患者自觉症状及阴道分泌物的性状无改变, 甚至加重, 真菌检查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 观察组出现恶心1例, 对照组出现外阴皮肤过敏情况1例,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者停药半年后复发率比较 (见表3)

3 讨论

复发性假丝酵母菌阴道炎临床表现为症状轻, 阴道粘膜可有或无充血, 分泌物为豆腐渣样;真菌镜检可见真菌或者孢子[3]。研究显示, 过度清洗阴道、频繁性生活、外阴阴道机械刺激、不规范用药等均会引起阴道内菌群失衡, 使疾病复发。保持阴道正常的微生态环境, 有利于机体抵抗病原菌入侵, 提高机体定植抗力[4,5]。制霉菌素为杀灭霉菌活性的抗菌素, 尤其是对念珠菌真菌的作用更为显著[6], 氟康唑是一种可通过竞争性抑制真菌中麦角甾醇的合成, 从而抑制或杀灭真菌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对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特别是白念珠菌及新型隐球菌有显著疗效[7]。两组药物均可用于复发性假丝酵母菌病阴道炎的加强治疗和巩固治疗, 有助于阴道菌群恢复正常。

本文研究表明, 观察组患者近期以及远期的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停药半年后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疗效较好, 无明显不良反应, 复发率低,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袁学华, 陈秀兰, 罗卉丽, 等.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3) :615-616.

[2]徐倩倩, 宁玉梅.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健康研究, 2013, 33 (5) :339-341.

[3]邱巍峰, 肖建欣, 李文霞, 等.复发性假丝酵母菌病阴道炎患者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 2012, 34 (7) :1055-1056.

[4]黎四平, 朱惠贻, 姚燕红, 等.阴道微生态指标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4, 26 (1) :93-96.

[5]张群锋, 黄余良, 刘珏.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感染因素及药敏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25) :4083-4084.

[6]刘会芝.三种药物单用及联合用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27 (2) :52-53.

[7]万昆, 张奕奕, 周成合, 等.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研究新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2, 37 (1) p:8-15+20.

假丝酵母菌性 篇2

【关键词】碘伏;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1.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42-01

外陰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一种妇科常见外阴阴道疾病,也称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该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该病易受环境影响,假丝酵母菌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尤其在怀孕期间,雌激素水平升高,机体抵抗力下降,致使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从而患病[1]。临床患病后会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因此对该病积极治疗变得十分重要,而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口服药物治疗和碱性洗液治疗。我院对收集到的112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分别采用碘伏棉球擦洗和碱性洗液冲洗后放置制霉菌素片的疗法,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12例,患者均主诉外阴、阴道瘙痒,白带增多,常有尿时疼痛及性生活疼痛;进行妇科检查发现外阴、阴道充血,有抓痕,白带呈豆腐渣状或凝乳块;白带涂片镜检确定为假丝酵母菌病。入选标准:患者年龄在20~50岁之间,病程3天~2个月,无明显内脏方面疾病,有性生活史,未绝经,同意坚持治疗3个疗程。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症状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实验组:将棉球用0.5%的碘伏浸泡后擦洗外阴,注意擦洗时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进行,之后放入阴道窥阴器,在直视下用碘伏棉球擦洗阴道,尽可能擦洗到子宫颈、阴道分泌物及菌斑,将制霉菌素片2片(50万U/片)碾成粉末,用长棉签蘸取药粉均匀涂抹在阴道壁和穹窿处。每次治疗在月经前1周,连续治疗5~7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外阴常规消毒,将窥阴器放入阴道,暴露宫颈,用2%~4%碳酸氢钠洗液(40℃左右温水配制)冲洗阴道四壁,冲洗干净后,下压窥阴器,使阴道黏液流出,用消毒干棉球擦干外阴处黏液,取出窥阴器,之后将制霉菌素片2片(50万U/片)碾成粉末,用长棉签蘸取药粉均匀涂抹在阴道壁和穹窿处,疗程与治疗组一样。

1.3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镜检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阴性;显效:症状、体征减轻,镜检镜检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阴性;有效:症状、体征减轻,镜检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阳性。无效:症状、体征没有好转,镜检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阳性。复发:1个月后复查,出现症状、体征,镜检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阳性。治愈率=治愈例数/总例数×100%。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复发率=复发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56例患者,治愈46例,显效6例,有效4例,治愈率82.1%,有效率100%;对照组56例患者,治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治愈率33.9%,有效率80.3%。两组相比,实验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率有效率实验组564664082.1%*100%**对照组561910161233.9%*80.3%**注:*P<0.05,**P<0.05

2.2实验组患者复发情况

1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实验组56例患者只有1例出现复发情况。

3结论

告知患者疾病情况,消除患者紧张、羞怯的情绪,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告知患者治疗需要一段时间,需要将心态调整到最佳治疗状态。治疗前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治疗期间告知患者要清淡饮食,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少食牛羊肉等食品,多饮水,增加排尿量;同时嘱咐患者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应安排检查男方尿液,若有感染则同时治疗;月经期间禁止阴道用药,禁止坐浴。嘱咐患者平时要勤换内裤,选择棉质、透气性好的内裤,保持外阴干燥清洁,使用的卫生用品要用开水煮烫或阳光暴晒,保持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通常情况下,健康妇女阴道的解剖学特点有自动防御病原菌侵入的机能,如阴道口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表皮细胞角化等,另外女性阴道内还存在一些革兰阳性菌类的白喉杆菌和克雷霉菌等,包括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等,阴道环境的维持就是靠这些细菌,它们通过对阴道粘膜细胞中糖原的发酵作用产生大量乳酸[2],使阴道PH维持在4-5之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念珠菌,受条件影响,当阴道PH值小于4.5时,假丝酵母菌附着于阴道黏膜上皮细胞,继而大量繁殖,患者发病时间通常在月经前一周。

碘伏抗菌谱广、效果好,可以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原虫和部分病毒,广泛使用在医疗领域,主要用在皮肤、粘膜的消毒上,其优点是对皮肤无刺激、不着色、不过敏,无毒副作用;近些年,也被用于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优点是止痒、止痛效果好,可明显减少阴道分泌物,无毒副作用。碘伏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的作用机制为,聚维酮碘络合物附着在阴道黏膜上,缓慢释放新生态碘,作用在微生物组织的氨基酸或DNA上的氨基、巯基或酚基,将其碘化,达到杀菌的作用[3]。碱性洗液可以改变阴道酸碱度,减少阴道分泌物[4],但是对阴道褶皱里的病菌不易彻底清洁。为了尽快解除病人的痛苦,免除长时间、多疗程用药的烦恼,碘伏棉球在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上有不可忽略的临床价值。

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12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进行碘伏棉球+制霉菌素片治疗或碱性洗液+制霉菌素片治疗,对比发现碘伏棉球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愈率高,安全性好,复发率低,且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肖少平.碘伏治疗孕妇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5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143-144.

[2]金俐文.改良式妇科碘伏棉签在术前阴道擦洗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8):879-880.

[3]勾娟,朱琴.用浸泡活力碘的大头棉签与活力碘纱布联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炎140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8):2227-2228.

假丝酵母菌性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 在我所妇科门诊就诊的RVVC患者132例, 除外26例未按要求进行全程药物治疗或治疗期间失访者, 共106例, 年龄最小者21岁, 最大55岁, 平均36.5岁, 均为非妊娠期、哺乳期已婚妇女。

1.2 入选标准

患者具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且在1年内有症状的VVC反复发作≥4次, 阴道分泌物涂片和 (或) 真菌培养阳性, 非妊娠期及哺乳期, 无肝肾疾病和此类药物过敏史。

1.3 分组及治疗方法

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54例、B组52例。A组患者首月予克霉唑栓500mg每晚阴道给药, 连用1周, 同时氟康唑150mg顿服, 72h加服1次, 夫妇同服。次月起克霉唑栓500mg阴道给药, 每周1次, 连用6个月。B组患者首月治疗方法同A组, 次月起克霉唑栓500mg阴道给药, 每周1次, 同时氟康唑150mg顿服, 每周1次, 连用6个月。

参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诊治规范 (草案) 》中的随访标准[2], 在RVVC治疗期间, 分别于7~14d、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随访内容为疗效和不良反应监测。监测肝肾功能,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

1.4 疗效判定

在治疗结束后7~14d和下次月经后进行随访, 两次阴道分泌物真菌学检查阴性, 临床症状消失为治愈;有1次阴道分泌物真菌学检查阳性, 并出现临床症状为无效;再次发作VVC症状, 阴道分泌物真菌学检查阳性为复发。

2 结果

2.1 复诊时假丝酵母菌涂片变化情况

治疗3个月结束时, 假丝酵母菌转阴率A组为87.0%, B组为88.5%;治疗6个月结束时, A组为83.3%, B组为80.8%,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括号内为百分率

2.2 RVVC患者疗效比较

对106例患者进行随访, 其中随访期间失访病例12例。A组治愈率、无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61.1%、20.4%和7.4%, B组分别为65.4%、19.2%和3.9%, 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括号内为百分率

2.3 药物不良反应

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肝功能损害、恶心纳差和阴道局部灼热感等, 对症处理后缓解。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和局部反应发生率A组分别为0、1.9%和13.0%, B组分别为13.5%、17.3%和15.4%, 两组间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局部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括号内为百分率

3 讨论

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其诱发因素较多。其中, 妊娠期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 阴道局部糖原增多, 阴道局部环境的酸碱度发生变化, 使得妊娠期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率明显增高[3]。RVVC主要是由于阴道局部防御能力减退或受损, 内源性或外源性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并转化成致病强的菌丝相, 促进了对黏膜上皮的黏附而致病。目前认为, RVVC的发生与耐药菌株的产生、非白色假丝酵母菌致病增加、反复阴道冲洗、长期不合理使用广谱抗菌素、口服避孕药、糖尿病及免疫抑制等因素有关[4]。

RVVC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 目前, 国内在治疗RVVC方面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案较少。RVVC治疗原则为: (1) 积极去除诱因; (2) 性 伴侣应同时检查, 必要时给予治疗; (3) 不主张阴道冲洗, 急性期避免性生活; (4) 同时治疗其他性传播疾病; (5) 规范化应用抗真菌药物; (6) 长期口服抗真菌药应同时监测肝肾功能及其他有关毒副反应。其中, 规范化应用抗真菌药物是治疗RVVC的关键。

本研究主要探讨RVVC药物治疗方法并对疗效进行比较。我们制定的治疗方案为初步治疗加巩固治疗。初步治疗时, 为提高疗效, 在阴道局部治疗的同时加服氟康唑;巩固治疗时分两组, A组予阴道局部治疗, B组予阴道局部治疗配合口服治疗, 从而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本资料统计显示, 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结束时, A、B两组假丝酵母菌转阴率无明显差异 (P>0.05) ;A、B两组治愈率、无效率和复发率无明显差异 (P>0.05) 。B组在治疗期间出现了轻度肝功能损害和胃肠道反应等药物不良反应, 停服药物后恢复正常。

我们对病例观察随访半年, A、B两组治愈率分别为61.1和65.4%, 近似文献报道的64.8%[5]。本方案治疗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如在治疗前作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了解其致病菌的特殊性, 可选用更适宜的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对白假丝酵母菌敏感性较好[6];非白假丝酵母菌则选用除氟康唑外的其他药物, 如伊曲康唑, 它对氟康唑耐药的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曲霉菌均有效, 抗念珠菌作用可靠[7]。本组除部分病例在外院作了真菌培养, 大部分病例因受单位检验条件所限未常规作假丝酵母菌培养。我们考虑, 如果治疗前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指导RVVC用药, 可能会有助于提高RVVC的治愈率, 这有待作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首月克霉唑栓阴道用药配合口服氟康唑、次月单纯克霉唑栓阴道用药方案与采取克霉唑栓阴道用药配合口服氟康唑、次月克霉唑栓阴道用药配合口服氟康唑方案, 两者相比, 其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前者治疗方法简单, 无肝功能损害, 副作用小, 是目前治疗RVVC较为有效的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RVVC) 的合适方法。方法:将106例RVVC患者分为A、B两组。A组54例, 首月克霉唑栓500 mg每晚阴道给药, 连用1周, 同时氟康唑150 mg顿服, 72 h加服1次, 夫妇同服;次月起克霉唑栓500 mg阴道给药, 每周1次, 连用6个月。B组52例, 首月治疗方法同A组, 次月起克霉唑栓500 mg阴道给药, 每周1次, 同时氟康唑150 mg顿服, 每周1次, 连用6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结束时, 假丝酵母菌转阴率A组为87.0%, B组为88.5%;治疗6个月结束时, A组为83.3%, B组为80.8%, 两组间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愈率、无效率和复发率A组分别为61.1%、20.4%和7.4%, B组分别为65.4%、19.2%和3.9%, 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和局部反应发生率A组分别为0、1.9%和13.0%, B组分别为13.5%、17.3%和15.4%, 两组间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局部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克霉唑栓阴道用药配合首月加服氟康唑, 治疗方法简单、副作用小, 是目前治疗RVVC较为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性,治疗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40-241.

[2]中华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诊治规范 (草案) [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 39 (6) :430-432.

[3]张莹, 庞继宏.妊娠期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不同治疗方法比较[J].现代医学, 2012, 40 (1) :93-94.

[4]袁新荣, 李红薇, 袁莉, 等.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附80例诊治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0 (10) :2413-2415.

[5]KLASTERSKY J.Empirical antifungal therapy[J].Int J Anti-microb Agrnts, 2004, 23∶105-112.

[6]袁凯峰, 唐君玲, 景莉, 等.伊曲康唑与氟康唑预防成人急性白细胞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比较[J].现代医学, 2012, 40 (1) :42-44.

假丝酵母菌性 篇4

关键词:脂肪酶发酵;蛋白酶;假丝酵母;酶活损失

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76-1

0 前言

脂肪酶(Lipase.EC 3.1.1.3)即三酰基甘油酰基水解酶,是酶制剂中的一员,它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酶类,应用于油脂水解,食品风味和香味改进,生物能源等方面。脂肪酶是一种酯键水解酶, 将甘油三酯水解为甘油二酯、单甘酯、脂肪酸[1]。常见的包括假丝酵母( Candida sp.) [1-2]、根霉(Rhizopus)、青霉(Penicillium)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daceae)等产生的脂肪酶,其中假丝酵母是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产脂肪酶菌种[3]。

在假丝酵母Candida sp.99-125以往的相关研究中,何耀强等讨论了诸如温度、pH、培养基原料、金属离子等因素对脂肪酶生物合成的影响;朱耀光等为提高菌体对豆粕的利用率,以豆粕水解液为氮源进行脂肪酶发酵;张亮等研究了脂肪酶生物合成过程中脂肪酸、甘油及脂类的变化规律,并发现油酸的消耗致使脂肪酶合成速率加大。而在已有的报道中,只是研究了一些小分子有机物对脂肪酶的影响[9],而微生物发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假丝酵母合成脂肪酶的过程中,细胞自身会生成众多的酶及酶系,这些生成的酶及酶系必定对目的产物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本文讨论了一种对脂肪酶生成影响最大的酶系——蛋白酶,在发酵过程中活力的变化,并对其降解脂肪酶做了相关的研究与分析,为脂肪酶发酵提供了一种新的改进方法及手段。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菌种及培养基

1.1.1 试剂 假丝酵母脂肪酶,本实验室制备,酶活为10000U/g;中性蛋白酶,sigma公司,酶活为50000U/g;福林酚试剂,普博欣公司。

1.1.2 菌种 假丝酵母(Candida sp.99-125),实验室保存。

1.1.3 培养基 初级种子液培养基(g/l):豆油40,豆粕40,K2HPO4 2,KH2PO4 1;二级种子液培养基(g/l):豆油40,豆粕40,K2HPO4 2,KH2PO4 1,(NH4)2SO4 0.5,MgSO4 0.5;发酵培养基(g/L):豆油40,豆粕40,K2HPO4 2,KH2 PO4 1,(NH4)2SO4 0.5,MgSO4 0.5,加入适量消泡剂;豆粕水解发酵培养基(g/L):豆油40,K2HPO4 2,KH2 PO4 1,(NH4)2SO4 0.5,MgSO4 0.5,加入适量消泡剂;加豆粕40,按蛋白酶:豆粕:水=1:100:500(质量比)加入蛋白酶水解,40℃水浴搅拌水解3h。于121℃,20min灭菌灭酶后使用。

1.2 发酵过程条件

1.2.1一级种子培养 在250ml的锥形瓶中装入50ml一级种子液培养基,121℃下灭菌20min,冷却至26℃后在超净台从试管斜面上接种后放置于转速220r/min的旋转式摇床中,26℃下培养48h。

1.2.2 二级种子培养 在250ml的锥形瓶中装入50ml二级種子液培养基,121℃下灭菌20min,冷却至26℃后在超净台将一级种子液接种到二级种子液培养基中,置于转速为220r/min的旋转式摇床中,26℃下培养60h。

1.2.3 30L发酵罐培养 将发酵培养基(按15L装液量)配好并装入发酵罐内,121℃下灭菌30min,冷却至26℃后接种,搅拌转速300r/min,通气量1L/(L•min)。

1.3 蛋白酶水解脂肪酶过程及条件

1.3.1 纯蛋白酶粉对假丝酵母脂肪酶的水解作用 将蛋白酶配制成5U/ml(0.1g酶粉/L)的溶液,加入脂肪酶,40℃下恒温水浴,于一定时间内测定其脂肪酶活力。

1.3.2 发酵液自身对假丝酵母脂肪酶的影响 取一定时期内的发酵液,8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重复两次,尽可能地除去菌体。40℃下恒温水浴,于一定时间内测定其脂肪酶活力。

空白样品:取上清发酵液100℃沸水浴10min,灭除酶活力后加入相等酶活的假丝酵母脂肪酶粉,40℃下水浴。

1.4 测定方法

1.4.1 脂肪酶酶活力的测定 采用橄榄油乳化液测定法。配制2%(W/V)的聚乙烯醇(PVA 1750)溶液,与橄榄油按体积比3:1混合后高速搅拌10min制得橄榄油乳化液,取5ml乳化液与4ml磷酸缓冲液(0.1mol/L,pH 8.0)混合,在40℃水浴中预热3min,在空白组中加入20ml95%的乙醇,5min时在空白组和实验组中各加入样液1ml,反应10 min后在实验组中加入20ml95%的乙醇终止反应,以酚酞作指示剂,用0.05mol/L的NaOH溶液滴至液体呈粉红色。与空白样对比计算其酶活。在测定条件下,每分钟释放出1μmol脂肪酸的酶量定义为1个酶活单位(U)。

1.4.2 蛋白酶酶活力的测定 将酪蛋白溶液在40℃恒温水浴中预热5min。取三只试管,一只作为对照组,两只作为试样组。在两只试管中各加入1ml酶液,40℃恒温水浴2min,在对照组中加入2ml三氯乙酸,在试样组中加入1ml酪蛋白,40℃恒温水浴10min,在对照组中加入1ml酪蛋白,在试样组中加入2ml三氯乙酸,静置10min,过滤,在对照组和试样组中各加入5ml碳酸钠溶液和1ml福林酚溶液,40℃恒温水浴20min,显色。将对照组和试样组稀释一定倍数,在680nm下测定其吸光度[4]。将吸光度带入下式计算蛋白酶活力:

蛋白酶活力(U/ml)=A×K×4/10×N

A-样品平行试样的平均吸光度;K-吸光常数;4-反应液总体积;

10-反应时间(以1min计);N-稀释倍数;(结果取整数)。

1.4.3 α-氨基氮测定 将发酵液试样稀释10倍,取2ml稀释液,加4ml水,再加5滴酚酞。用0.01mol/L的NaOH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加2ml甲醛,再用0.01mol/L的NaOH溶液滴定至红色,所用NaOH体积记作VNaOH,带入下式计算α-氨基氮的含量[8]:

α-氨基氮的含量(g/ml)=(VNaOH-0.9)×n×0.01×0.014;

0.9-加入甲醛后滴定消耗的NaOH的体积;n-稀释倍数;

0.01-NaOH的浓度;0.014-换算常数。

每次测定四组平行样,取四组平行样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定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脂肪酶发酵过程产生的蛋白酶与α-氨基氮的变化

图1 脂肪酶发酵过程中蛋白酶与α-氨基氮的变化曲线

我们对脂肪酶发酵过程中不同时间蛋白酶和α-氨基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从图1可以看出,在发酵0-2.5d过程中,蛋白酶活力不高,α-氨基氮含量也很低。脂肪酶酶活在发酵前4d增长迅速且处于稳定增长的趋势。蛋白酶活性在发酵的第4d与第5d迅速增长,并出现了两个酶活最高值,此时脂肪酶的酶活力有下降的趋势。在第5.5d蛋白酶活力开始下降,而脂肪酶活力又开始逐渐增长,直到发酵结束,蛋白酶活力降至较低水平,α-氨基氮含量出现波动。脂肪酶活力达到8000U/ml。通过对发酵过程中蛋白酶和α-氨基氮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明显认识到,在高蛋白酶含量下,脂肪酶活力增长速率明显减缓,而且脂肪酶酶活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当蛋白酶酶活降低时脂肪酶酶活增长速率增加。这是因为,由于脂肪酶的本质是一种蛋白质,所以在发酵过程中,蛋白酶会降解脂肪酶,从而会影响脂肪酶发酵的最终酶活。因此,我们可以认为,α-氨基氮对脂肪酶的发酵影响不大,而蛋白酶对脂肪酶的发酵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2.2 蛋白酶对假丝酵母脂肪酶的影响

图2 5U/ml蛋白酶对假丝酵母脂肪酶的影响

从图2中可以看出,用5U/ml蛋白酶处理不同酶活力的脂肪酶溶液,在4h后,酶活为10000U/ml的脂肪酶活力仅为3900U/ml;而酶活为5000U/ml的脂肪酶活力仅为2500U/ml,活力只为其初始时的50%左右。也就是说,在脂肪酶中加入蛋白酶,在纯酶粉条件下,蛋白酶会降解脂肪酶,严重影响其活力。而且酶活为10000U/ml的脂肪酶其失活曲线的斜率要大于酶活为5000U/ml的脂肪酶的失活曲线斜率。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具有高浓度的脂肪酶酶活溶液降解速率要高于低浓度脂肪酶酶活溶液,也就是说,如果在发酵过程中脂肪酶活力越高,那么在蛋白酶作用下,其降解速率也越快,最终脂肪酶酶活力就会降低。

2.3 含有蛋白酶的发酵液对脂肪酶的影响

图3 蛋白酶对发酵液中脂肪酶的影响

为了检测蛋白酶对发酵液中脂肪酶的影响,我们将发酵液进行离心,然后将离心后的上清液在40℃水浴中处理4h,然后加入蛋白酶。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将蛋白酶添加到含有脂肪酶的发酵液上清液中,上清液中脂肪酶的活性会降低。而且发酵液的上清液中的脂肪酶活性损失约为20%,相对于纯酶粉的水解(脂肪酶损失50%),其脂肪酶酶活损失减小了30%。这是因为,由于在发酵液中含有其他蛋白类物质,在蛋白质水解过程中,这些蛋白類物质与脂肪酶形成针对于蛋白酶的竞争性抑制[10],导致只有部分脂肪酶被蛋白酶水解[5],所以脂肪酶活性损失有所减小。但是,在发酵液中蛋白酶仍然制约着脂肪酶酶活的增长。

2.4 豆粕水解液为氮源发酵脂肪酶

2.4.1 豆粕水解液与豆粕培养基成分对比

表1 豆粕培养基与豆粕水解液培养基中物质对比

2.4.2 豆粕水解液发酵工艺中的蛋白酶变化规律

图4 不同发酵培养基发酵过程中脂肪酶与蛋白酶活力对比

由于豆粕水解液中不溶物质相对较少,且含氮量较高,因此,本次实验我们采用豆粕水解液作为氮源进行发酵。从图4中可以看出,如果在发酵前将发酵液进行水解,由于发酵液中的蛋白类物质被水解[7],蛋白酶活力变得很低,脂肪酶酶活却增长平稳而且在中后期没有降低,同时达到最高酶活的发酵时间变短。而自然发酵时,发酵培养基没有被水解,蛋白酶具有较高活力,那么在发酵中后期脂肪酶酶活就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这是因为蛋白酶为诱导酶,当采用豆粕水解液发酵时,由于豆粕被水解,发酵液中蛋白类物质含量极少,蛋白酶失去诱导物,从而不能大量产生[6]。因此,采用豆粕水解液发酵时,蛋白酶活性会明显降低,脂肪酶没有被蛋白酶所抑制,于是发酵周期缩短4d,发酵结束时最终酶活保持在8300U/ml。

3 结论

(1)在脂肪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蛋白酶会水解脂肪酶,致使脂肪酶活力下降。

(2)在蛋白酶粉溶液中,脂肪酶活力的损失高于在发酵液中的损失。

(3)在以豆粕水解液为氮源的发酵工艺中,会使产生的蛋白酶活力降低,使得脂肪酶活力损失减小,同时可以缩短发酵周期。

参考文献

[1] 张亮,王炳武,谭天伟,朱耀光,武晓文.脂肪酶发酵过程中的油脂利用[J].生物加工过程,2008,6 (1):47-50.

[2] 何耀强,王炳武,谭天伟.假丝酵母99-125脂肪酶的发酵工艺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2004,20 (6):918-921.

[3] 朱耀光,谭天伟.豆粕水解液为氮源发酵产脂肪酶的研究[J].生物加工过程,2008,6(5):36-39.

[4] 陈安和.几种蛋白酶活力测定新方法[J].生命的化学,

1997,17(6):41-43.

[5] 廉立慧,吴从平,张显忠,刘锦华,张克勤.产胞外蛋白酶细菌的快速筛选及其发酵产酶条件的初步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9,30(5):321-323.

[6] 唐兵,周林峰,陈向东,等.嗜热脂肪芽孢杆菌高温蛋白酶的产生条件及酶学性质[J].微生物学报,2000,40(2):76-80.

[7].李贵杰,高淑云.大豆浸出制油工艺过程中脲酶活性的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1997,2:32-33.

[8] 冯磊光,于永光等.甲醛滴定法测定氨杞精口服液中总氮量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1997,48-49.

[9] 彭立凤.微生物脂肪酶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

1999,2:17-22.

[10] 谢承佳,王雪.微生物碱性蛋白酶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

作者简介:田野(1983-),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酵工程专业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发酵工程技术应用。

假丝酵母菌性 篇5

关键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性,伊曲康唑制霉菌素阴道泡腾片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VC) 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阴道炎症, 据统计大约有75%的妇女在一生中至少发生过1次VVC, 在发病者中1年VVC发作4次或4次以上的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RVVC) , 发生率约为5%[1]。我所使用伊曲康唑联合制霉菌素阴道泡腾片治疗RVVC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所门诊2010年元月—2011年12月诊治95例RVVC患者, 年龄23岁~48岁, 平均年龄34.5岁, 平均病程1年~2年, 无糖尿病及肝肾病史, 自愿接受治疗, 并能配合完成复诊。

1.2 诊断标准

明显自觉症状:外阴阴道痛痒或烧灼感, 典型体征:可见阴道分泌物增多, 呈豆渣样或干酪样, 外阴阴道皮肤黏膜充血。阴道分泌物涂片:显微镜下找到典型的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1年内复发3~4次, 排除其他病变。

1.3 治疗方法

伊曲康唑每粒100 mg, 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制霉菌素阴道泡腾片每粒含10万U, 由中美上海施贵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方法:首次就诊时伊曲康唑200 mg口服, 每日1次, 连服3 d, 以后每次月经干净后伊曲康唑200 mg口服, 每日1次, 连服3 d, 连续使用6个月。同时制霉菌素阴道泡腾片每晚1粒塞阴道, 连续使用1周, 后每隔3 d~5 d 1粒, 连续使用6个月。1∶200~400的碳酸氢钠清洁外阴。用药1, 3, 6个月各复诊1次, 选择在停药3 d~5 d。

1.4 疗效评价

据VVC症状、体征评分标准评价疗效[2], 见表1。痊愈:评分下降为0分, 实验室镜检假丝酵母菌为阴性;显效:评分下降为1分, 实验室镜检假丝酵母菌为阴性;好转:评分下降为2分, 实验室镜检假丝酵母菌为阴性或阳性;无效:症状、体征评分无改变或加重, 实验室镜检假丝酵母菌阳性。

2 结果

2.1 疗效情况

用药第1次复诊痊愈69例 (72.63%) , 显效15例, (15.79%) , 有效10例 (10.53%) , 无效1例 (1.05%) , 总有效率为98.95%;用药第2次复诊痊愈74例 (77.89%) , 显效14例 (14.74%) , 有效7例 (7.37%) , 无效0例 (0%) , 总有效率为100%;用药第3次复诊痊愈84例 (88.42%) , 显效10例 (10.53%) , 有效1例 (1.05%) , 无效0例 (0%) , 总有效率为100%。

2.2 实验室镜检假丝酵母菌结果比较

第1次复诊转阴84例, 转阴率为88.42%, 未转阴11例, 占11.58%;第2次复诊转阴89例, 转阴率为93.68%, 未转阴6例, 占6.32%;第3次复诊转阴95例, 转阴率100%, 未转阴0例, 占0%。

2.3 随访情况

停药半年后95例中有87例得到随访, 随访率91.58%。复发9例, 复发率10.34%, 远期治愈率89.66%。

3 讨论

3.1 VVC 80%~90%的病原体为白色假丝酵母菌, 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 约10%的非孕及30%的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 并不引起症状。当阴道糖原及酸度增加, 局部免疫力下降, 适合假丝酵母菌的繁殖而引起感染[3]。

3.2伊曲康唑是一种三唑类衍生物, 能抑制细胞色素P450催化的羟化反应使麦角甾醇合成受阻, 破坏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 血浆浓度为全血浓度的60%, 在富含角蛋白的组织中, 尤其是皮肤中的浓度比血浆浓度高4倍。其代谢物在1周内经尿排出, 不良反应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可自愈。

3.3我所使用伊曲康唑联合制霉菌素阴道栓治疗RVVC 95例, 患者均曾接受不同种类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有一定的耐药性, 故我所采用联合治疗方法, 避免了单一口服或单一外用药临床效果差的缺点。本组患者治愈率为88.42%, 总有效率100%;停药半年后95例中有87例得到随访, 随访率91.58%, 复发9例, 复发率10.34%, 远期治愈率89.66%。副反应小, 大多数患者服药后无不适。

3.4伊曲康唑口服给药的同时, 合并局部给药, 碳酸氢钠液冲洗可以改变阴道局部酸碱环境, 不利于真菌的生存繁殖, 局部给抗真菌药物可以起到协同抗真菌的作用。

3.5假丝酵母菌感染犹如“妇科感冒”, 世界上75%的女性会遭受其侵袭。因此我们在治疗RVVC时, 需帮助患者查找诱发因素, 常见的诱发因素有: (1) 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可能抑制部分有益菌群, 假丝酵母菌就会乘机大量繁殖。如果家人或自己患有足癣、灰指甲等, 就容易造成假丝酵母菌交叉感染。 (2) 未单独清洗内裤, 霉菌可以在皮肤表面、胃肠道、指甲内等地方大量繁殖。 (3) 过度清洁, 频繁使用酸性的妇科清洁消毒剂、消毒护垫等, 容易营造滋生假丝酵母菌的潮湿酸性环境。 (4) 未重视怀孕时的护养, 妊娠时性激素水平、阴道内糖原和酸度都会增高, 容易受假丝酵母菌侵袭。 (5) 洗衣机卫生注意不够, 几乎每个洗衣桶内都暗藏假丝酵母菌。 (6) 不注意公共场所卫生, 公共场所可能隐藏着大量的假丝酵母菌。 (7) 未正确避孕: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促进霉菌侵袭。 (8) 未穿着全棉内裤, 紧身化纤内裤会使阴道局部的温度及湿度增高, 这可是假丝酵母菌拍手称快的“居住”环境。 (9) 女性糖尿患者阴道糖原含量和酸度偏高, 易于被假丝酵母菌侵害。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86-287.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规范 (草案) [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 39 (6) :430.

假丝酵母菌性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58例, 均为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潮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 年龄20~49岁, 平均 (28.9±2.8) 岁。病例入选标准:患者描述自身状况为阴道瘙痒、疼痛、灼热感, 白带量增大;经妇科检查发现阴道黏膜覆盖存在凝乳状或豆渣样分泌物, 清洗之后露出红肿黏膜或黏膜糜烂面。对分泌物镜检发现孢子和假菌丝, 病程持续时间在12个月以上, 12个月内复发次数降低在4次。对患者实施治疗之前, 需对空腹血糖排除糖尿病严格检查, 对口服避孕药和广谱抗生素的患者不得使用药物。所有患者肝、肾功能等均处于正常状态。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 (氟康唑联合硝酸眯康唑栓) 和对照组29例 (硝酸咪康唑栓) , 两组在年龄、病情等方面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选择氟康唑联合硝酸眯康唑栓实施治疗, 每天口服1次氟康唑, 剂量控制在150mg, 在第1、3天用药;并且采取硝酸咪康唑栓阴道外用, 剂量在200mg, 每天坚持1次, 持续运用6d。今后每次月经干净后都使用氟康唑, 方式为口服, 剂量控制在150mg, 每天坚持1次, 第1、3天用药。每月联合治疗1次, 持续进行6个月的经周期使用。

对照组选择硝酸咪康唑栓阴道外用, 每天坚持1次, 剂量在200mg, 持续使用6d。以后每次月经干净后使用硝酸咪康唑栓200mg阴道外用, 每天坚持1次, 持续使用6d。每月治疗1次, 共治疗6个月经周期。对患者采取治疗时, 应做好疗效的观察评估, 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禁止阴道冲洗, 治疗后7d、3个月、6个月需定期回访调查。若性伴侣有假丝酵母菌性龟头炎, 同样要用氟康唑150mg口服1次。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好转, 假丝酵母菌镜下检查阴性;未愈:症状和体征存在, 或虽好转但镜检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 结果

两组治疗7d后的治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两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的复发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5) 。见表1。

3 讨论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属于多见的外阴阴道炎症。阴道内微环境变化是造成RVVC发病的重要原因, 其造成假丝酵母菌数量增多, 对身体抵抗能力削弱, 最终引起阴道炎[2]。而造成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的因素较多, 如治疗方案、广谱抗生素、免疫力、耐药菌种等存在相应的联系, 这些给医师的治疗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治疗RVVC时, 必须要采取措施将其诱发因素消除, 其中包括卫生习惯、阴道冲洗、抗生素、避孕药、激素等方面。为了保证理想的治疗效果, 通常需采取巩固治疗的方式。硝酸眯康唑栓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一种普遍的治疗措施, 取得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氟康唑胶囊属于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一种, 能够发挥出显著的治疗作用, 不会造成不良反应, 持续用药能保证皮肤内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 同时药物后效应较好, 对病情的复发有效控制[3]。此次研究得出, 在停药7d后,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 这说明氟康唑和硝酸咪康唑栓对假丝酵母菌疗效明显;而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治疗组的复发率要比对照组低, 这和阴道局部用药难以彻底清除阴道深处的假丝酵母菌相关, 若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能增强治疗效果。若患者长期治疗效果不显著, 则需要采取其它药物配合治疗, 一般需考虑实施真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综上所述, 减少诱发因素及氟康唑联合硝酸咪康唑栓长疗程巩固治疗, 在VVC复发的治疗中能发挥理想的疗效, 且有效控制了病情的复发。

摘要:目的 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 将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潮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 (氟康唑联合硝酸眯康唑栓) 和对照组29例 (硝酸咪康唑栓) , 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治疗7d后的治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两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的复发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氟康唑联合硝酸咪康唑栓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巩固治疗及预防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氟康唑

参考文献

[1]中华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规范[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 39 (6) :430-431.

[2]李亚芹, 马燕飞.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3, 32 (6) :358-359.

假丝酵母菌性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90例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年龄18~55 (35.12±8.92) 岁, 所有患者在半年内经抗真菌治疗后均有反复发作, 平均2次以上, 甚至多年反复发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于每晚临睡前用温水清洗外阴, 其中观察组患者在阴道深处放置一粒乳酸杆菌活菌胶囊 (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S20030005) , 一个疗程为10d。给予对照组患者同样在阴道深处放置一粒乳酸咪康唑栓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 一个疗程为10d。两组治疗患者在此期间禁止房事, 用药1w后复查。根据复查结果选择临床有效患者和经白带真菌滤片检查的患者可进入维持期治疗。一般该阶段治疗患者可在每次月经周期后用药, 一共运用3个周期。

1.3观察指标

首次治疗后7~10d开始随访, 真菌学涂片检查于维持期每月月经干净后1~7d及治疗结束后, 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及身体系统的不良反应记录。

1.4 疗效判定

治疗效果[3,4]:根据真菌学检查、临床症状及体征制定治疗效果。其中真菌学检查分为显效 (经治疗, 患者体征及症状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减轻) ;有效 (经治疗, 患者体征及症状的减轻程度不显著) ;无效 (经治疗, 患者体征及症状无改善, 甚至有加重现象) 。症状:外阴疼痛、白带增多及伴有瘙痒感。体征:豆渣样白带、阴道黏膜充血。

1.5 统计学分析

结果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 治疗效果用χ2检验, 如果P<0.05, 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 对照组有效率为68.88%, 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VVC作为一种常见妇科疾病严重影响妇女工作及性生活质量, 发病率在世界各地也呈逐渐上升趋势[5]。关于该病的治疗, 效果虽然显著, 但仍有大量妇女反复发作, 这些反复发作的群体中有5%的患者会发展为RVVC。所谓复发即检查结果呈阳性, 患者经治疗后虽然临床体征和症状得以缓解或消失, 然而通过真菌学检查后又出现症状。造成PVVC的高危因素有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妊娠及未控制的糖尿病等[6,7]。其中妊娠中晚期发病率外阴阴群念珠菌病 (VVC) 的发病率要高于非孕时, 主要因为雌激素妊娠过程中的不断增加会导致阴道粘膜充血和水肿, 除此之外, 宫颈管腺体的分泌和通透性也会不断增加, 造成白带异常[8]。尤其还有大量内糖原聚集在阴道上皮, 为假丝酵母菌的生长和出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时丝酵母菌会随着雌激素吸附到阴道上皮细胞, 孕妇较易感染[9]。糖尿病危害主要源自各种慢性并发症、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阴道内丰富的糖原含量促进了假丝酵母菌的繁殖与生长。相关研究结果指出, 糖尿病患者与外阴阴道疾病相关系数为2.45, RVVC发生率约为50%。临床上广谱抗生素可用于全身或局部, 阴道内的正常菌都可抑制或杀死, 尤其会杀死乳酸杆菌, 使阴道微环境失去保护作用, 导致过度繁殖假丝酵母菌, 进一步诱发VVC的发生。除了上述因素之外, 还有其他因素, 如避孕方式。有研究指明, 怀孕女性所服用的避孕药会产生大量的外源性雌激素, 在阴道上皮积聚上述激素, 除了为假丝酵母菌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 但最重要的是促进了VVC的发生。相关研究利用三苯氧胺治疗绝经妇女, 研究结果指出, 试验患者均发生了RVVC, 主要因为阴道微环境因三苯氧胺自带的弱雌激素作用而得到发生了改变, 成为了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条件。但这种现象只会造成无症状的假丝酵母菌繁殖。再例如阴道冲洗, 即运用液体溶液清洁阴道内部, 欧美国家很多女性都会运用此方式保护阴道。女性作阴道冲洗的原因有, (1) 性生活后怕感染疾病; (2) 外阴瘙痒, 分泌物过多且具有异味; (3) 性生活后防止受孕。多数女性认为阴道冲洗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 但也有研究认为, 冲洗会引起宫颈癌、盆腔炎症、STD传播、HIV传播、早产、不孕、RVVC或异位妊娠等[10]。频繁的冲洗活动与上生殖道感染和子宫内膜炎有显著的关系, 正常菌落浓度因冲洗而减少, 促使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都有可能发生淋球菌感染、阴道毛滴虫感染、BV、沙眼衣原体感染等。总之, 阴道冲洗与VVC之间的联系为阴道内的正常菌群被阴道清洁液冲洗掉, 大量减少优势乳酸杆菌, 给致病菌制造生殖的机会。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健康正常阴道内的动态需借助生态系统加以平衡, 其中乳酸杆菌是阴道里的主要益生菌, 在阴道菌群中占97%以上, 为了使入侵的微生物不吸附在阴道黏膜上, 乳酸杆菌会利用上皮细胞和过氧化氢产生的糖原对阴道的酸性环境进行维持, 但由于所需营养没有得到及时补充, 则开始大量繁殖细菌, 许多致病菌都可以经H2O2灭杀, 所以在阴道菌群中维持乳酸菌的H2O2不仅是阴道菌群中的优势地位, 更是阴道微生态平衡的核心。VVC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 即外阴受到白假丝酵母菌的侵犯和阴道浅表上皮细胞所导致的炎症过程。各种微生物菌落群通常在阴道内会发挥不同的作用, 有时依赖, 有时制约, 而有时还可能是互助, 其中白假丝酵母菌虽然为条件致病菌, 但它与机体是相互生存的关系, 不会引发疾病。不管处于什么状态都会寄存在阴道的微生态环境中起着协调平衡阴道动态的作用。一旦打破这种平衡状态, 阴道内就会开始大量生产繁殖白假丝酵母菌转化的菌丝相, 进而引发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造成PVVC的主要高危因素有高血糖、避孕方式、耐药性、抗生素及免疫系统疾病有关, 上述因素都会形成假丝酵母菌。然而最关键的原因则是改变后的阴道外微环境, 例如耐药情况多、没有根据医生下达的医嘱准确服药, 或经常用药液冲洗阴道等, 种种因素使阴道内环境的主要菌群乳酸菌数量减少, 进而破坏酸性环境, 导致大量滋生厌氧菌。如果没有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生长进行抑制或对阴道内环境进行有效改善, 感染和发作现象会一直重复。

本文研究防治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采用的乳酸杆菌活菌制剂为了使阴道内条件致病菌白色假丝酵母菌不能大量繁殖和改善阴道内微生态环境, 增加阴道内乳酸杆菌的数量, 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而在阴道菌群中彻底清楚假丝酵母菌是不现实的, 目前治疗和预防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关键问题为该如何控制该细菌的生长与繁殖。本文研究的观察组和对照组组治疗时分别使用乳酸杆菌活菌胶囊和乳酸咪康唑栓, 两种治疗效果对比有意义 (P>0.05) , 其中对照组所使用的药物治标不治本, 虽然能有效对抗假丝酵母菌, 但阴道生态系统的正常动态平衡确不能得到恢复。而观察组所使用治疗药物中含有乳酸杆菌活菌可生长在阴道内, 起到调节阴道内菌群平衡和补充患者阴道内正常生理细菌的作用, 一定程度上还能修复阴道黏膜, 指标又治本, 治疗效果好。

综上所述, 阴道菌群失衡是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发病的关键性因素, 治疗中所采用的乳酸杆菌活菌胶囊能有效调整阴道菌群, 阻止白色假丝酵母菌对阴道上皮的粘附作用, 同时还能修复阴道黏膜, 改善阴道的微生态环境,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晓, 侯海燕, 胡春秀, 等.不孕症患者术前阴道微生态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2, 38 (6) :524-527.

[2]夏艳, 林晓丽, 金志军, 等.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与肠道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同源性研究[J].生殖与避孕, 2011, 31 (3) :208-210.

[3]何永清.氟康唑在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9) :2184-2185.

[4]梅雪, 苑小倩, 徐永琴.达克宁栓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妊娠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100例[J].当代医学, 2010, 16 (24) :144-145.

[5]谢小军, 吴少苑, 何亮, 等.RVVC阴道假丝酵母菌及其药敏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13) :118-119.

[6]刘佳明, 林刚, 洪娜, 等.抗生素诱导小鼠阴道菌群失衡及乳杆菌调节作用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9, 21 (11) :982-986.

[7]王叶平, 黄引平.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12 (27) :1828.

[8]郑小君.两种疗程治疗复发性假丝酵母性阴道炎疗效比较[J].海峡药学, 2013, 25 (6) :127-127.

[9]刘会芝.三种药物单用及联合用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27 (2) :52-53.

假丝酵母菌性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3月—9月, 我院妇科门诊接诊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200例, 年龄20岁~30岁, 平均年龄25岁。患者表现为外阴痒、灼痛, 黏膜充血, 白带增多、呈豆渣样或白色凝乳状, 严重者坐卧不宁异常痛苦并伴有尿频、尿急等。实验室检查:阴道涂片找到假丝酵母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1.2 方法

1.2.1 治疗组患者阴道冲洗在妇科治疗室进行, 治疗室每天应用紫外线消毒2次, 每次1 h, 用“84”消毒液拖地, 每日2次, 保持室内干燥。

1.2.2 备弯盘1个, 一次性冲洗管1根, 窥阴器械1个, 长镊子1把, 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小单、无菌干棉球若干, 治疗后均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处理。

1.2.3 冲洗前做好患者的心理准备, 解释冲洗作用及冲洗时出现的情况, 如窥阴器放入时可能有不舒适感或痛的感觉。使患者放松, 不要紧张, 积极配合治疗。

1.2.4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用窥阴器扩开阴道, 暴露阴道及宫颈部, 用蓝氧妇科生殖道康复治疗仪接一次性冲洗管, 用气浆态臭氧治疗液冲洗阴道内分泌物, 边冲洗边旋转窥器, 冲洗时间为5 min, 将阴道内的分泌物全部清理干净, 尤其是堆积于阴道后穹隆与阴道皱襞间的分泌物, 后用干棉球擦洗阴道。并按医嘱塞入药物双唑泰栓每天1次。对照组自行清洗外阴后, 阴道放入同样药物, 2组均以3 d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第4天复查。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 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为阴性。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 阴道略有充血, 阴道涂片检查为阴性。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分泌物减少, 阴道仍有充血, 分泌物涂片检查有阳性结果出现。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改变, 分泌物检查均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χ2=6.95, P<0.01

3 讨论

3.1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发生机制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是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的阴道炎, 一般情况下, 细菌可潜伏在人体的口咽部、肠道、皮肤及阴道黏膜, 并不引起疾病, 但当人体抵抗力下降、严重疾病、复合维生素B缺乏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时, 病菌大量繁殖, 易发生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阴道内菌群紊乱, 阴道内环境改变, 亦可致病。

3.2 预防

为了避免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发生, 应做好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告诉患者要经常保持外阴清洁、干爽, 勤剪指 (趾) 甲, 尽量不要搔抓外阴, 每天换洗内裤, 内裤要单独及时清洗, 及时晾晒, 毛巾、内裤、盆具等用煮沸法消毒, 不穿化纤内裤。使用公厕时尽量避免坐式马桶, 不在消毒不严格的游泳池游泳。饮食应均衡, 不要食含糖量高的食品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不滥用抗生素, 不过度讲究卫生, 防止菌群失调[2]。

3.3 护理

因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易反复发作, 患者常有恐惧心理, 思想负担重, 往往自己乱投医、乱用药, 不到正规医院治疗。所以在短暂的治疗时间里, 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病因、症状及治疗、预防措施, 饮食调理等常识, 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阴道擦洗时要认真、动作要轻柔,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4 气浆态臭氧治疗液的作用机制

气浆态臭氧治疗液可通过氧化磷脂及脂蛋白来破坏细菌细胞壁从而杀死细菌, 通过氧化反应来干扰细菌与宿主细胞的联系从而杀死滤过性毒菌以及抑制其再生, 抑制真菌细胞的生长。在阴道冲洗时, 对病灶部位达到有效治疗, 和药物配合使用疗效更好, 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和存, 李慧, 赵杨, 等.细菌性阴道炎和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22 (5) :62.

假丝酵母菌性 篇9

关键词:臭氧,达克宁,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臭氧又称活氧, 是经特殊能量场能量转换, 使空气中的氧分子以一种特殊形式结合的物质。臭氧同时具有臭氧水冲洗和臭氧雾化功能, 能迅速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臭氧雾化是将臭氧气体与雾化的水混合后作用于病灶, 这样就有大量的臭氧和水分子存在, 在治疗效果上也达到了最佳的临床效果。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常见的妇科病, 约有80-90%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 10-20%为其它念珠菌及球拟酵母属感染。白色念珠菌是一种腐物寄生菌, 平时生存在正常人的皮肤、粘膜、消化道及其它脏器中, 当生殖道抵抗力降低时, 阴道中的白色念珠菌即可致病。其主要表现为外阴阴道瘙痒、白带增多。典型的白带为豆渣样或凝乳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尚可但复发率高、迁延不愈, 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 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提高治愈率和有效率, 降低复发率, 我站采用了臭氧雾化联合局部用药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效果明显。现将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9月在我站妇产科门诊就诊的能坚持随访的48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 患者年龄20-58岁, 均为已婚的非孕期妇女, 无严重的心、肝、肾、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白带增多, 豆渣样或凝乳状, 外阴瘙痒, 病程6个月-10年不等, 以前均接受过抗真菌治疗, 均为反复发作, 发作周期不等, 迁延不愈。

1.2 仪器

南京优圣公司生产的YS-F-II型臭氧治疗仪。

1.3 诊断方法

外阴阴道瘙痒、灼痛、豆渣样分泌物、阴道粘膜充血、分泌物中找到芽胞和假菌丝即可确诊, 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 分泌物镜检阴性后又出现, 1年内发作≥4次为反复发作。

1.4 治疗方法

首次治疗避开月经期, 使用YS-F-II型臭氧治疗仪进行治疗, 雾化治疗8分钟, 流速0.5-1L/min, 每次治疗完毕, 再用治疗头喷出的臭氧雾化气体对着外阴部及内裤熏蒸3分钟以完全杀灭病原微生物, 晚上阴道内塞达克宁栓200ug, 10天为一疗程, 1周后复查临床有效及阴道分泌物阴性者进入巩固治疗。巩固治疗:每次月经干净3天后重复治疗一疗程, 连续3个疗程。

1.5 疗效评价

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治疗结束后真菌学连续三次检查阴性。好转:症状及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轻, 真菌学检查阴性。无效:症状及体征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真菌学检查仍为阳性。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计数的X2检验。

2 结果

见表1。

由表1可见, 第一个月治愈率就达83.3%, 好转率16.6%, 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 到第三个月治愈率已达100%, 且连续4个月无复发。

3 讨论

上一篇:诗意行走下一篇:平面构成课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