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酵母菌散

2024-06-29

布拉酵母菌散(共7篇)

布拉酵母菌散 篇1

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腹泻、腹胀等, 部分患者会存在全身症状。在儿科临床治疗中是常见疾病, 其发病率在治疗中仅次于呼吸道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大便次数增加、水样便、腹泻、腹胀等, 此病对小儿患者的正常发育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有研究证实, 布拉氏酵母菌散对小儿腹泻有较好治疗效果, 但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治疗研究相关报道较少[1]。为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选取了2014 - 02 ~2015 - 02 来治疗的82 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实施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4 - 02 ~ 2015 - 02 期间的82 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实施研究, 将82 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1 例。对照组男18 例, 女23 例, 年龄0 ~ 9 岁, 平均 ( 4. 43 ± 1. 25) 岁。观察组男25例, 女16 例, 年龄1 ~ 10 岁, 平均 ( 4. 87 ± 1. 27) 岁。患者入院治疗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样便、大便次数增加、食欲不振、腹胀等现象。病程1 ~ 27d, 平均 ( 7. 29 ± 2. 58) d, 观察组病程在1 ~ 26d之间, 平均病程为 ( 7. 04 ± 2. 11) d, 对照组病程2 ~ 27d, 平均 ( 7. 69 ± 2. 08) 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病程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有可比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1. 2 纳入、排除标准

( 1) 纳入标准 ①患者经过血常规、常规化验检查、B超检查后均确诊为消化系统疾病, 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中的相关要求相符合。②患者年龄> 6 个月并且≤12 岁。③小儿患者对本次治疗所用药物均有较好的依从性, 可接受消化道给药治疗。④所有患者家属均配合本次研究并且签订知情书。 ( 2) 排除标准 ①排除呈现出脓血便, 经过镜检后发现存在大量红细胞、白细胞的患者。②排除有严重水电解质紊乱以及意识障碍现象的患者。③排除伴有全身性疾病或者营养不良的患者。④排除临床资料不全、无法坚持完成研究的患者。

1. 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及时进行补液治疗, 对病情严重患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在接受治疗期间均避免使用油腻、刺激类食物, 可引导患者适当食用新鲜的水果。

1. 3. 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41 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培菲康 ( 生产厂家: 上海信谊药厂; 国药准字: S10970105; 规格: 210mg × 36粒/盒, ) 治疗。饭后30min取1 ~ 4 粒温水送服, 病情严重患者遵照医嘱适当增加用药量, 年龄较小的患者可把胶囊内的药粉使用温开水冲开送服。2次/1d。

1. 3. 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41 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 ( 生产厂家: 法国百科达制药厂; 国药准字: S20100086;规格: 0. 25g × 6 袋) 治疗。1 次/1 袋, 服用过程中按照患者年龄、病情遵照医嘱适当加减, 2 次/1d。

1. 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药物连续治疗3d后观察其治疗效果, 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3]。痊愈:患者经治疗后消化系统疾病症状全部消失、排便正常; 显效: 患者经治疗后消化系统疾病症状显著好转, 腹泻症状明显减少、腹胀现象消失; 有效: 患者经治疗后消化系统症状有好转迹象, 其腹泻、腹胀症状部分好转; 无效: 患者经治疗后消化系统症状无任何好转迹象甚至病情严重。治疗有效率= ( 痊愈+ 显效+ 有效) 。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P < 0. 05 患者资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观察后发现,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3 讨论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是常见儿科疾病。导致小儿消化系统的主要原因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温度较低、环境阴冷、喂养不当等, 其中常见的致病原因为新菌感染[4]。主要原因为小儿各机能尚在发育时期, 因此免疫力较差, 致使病毒、入侵的机率增加, 患者机体容易受到外界的入侵。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腹泻会导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现象。随着病情发展, 患者会呈现出脱水现象, 所以如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正常发育以及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本次研究中我们对两组患者分别使用培菲康治疗以及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研究发现, 培菲康药物是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共同组成的活菌制剂, 在临床运用中可补充患者体内所需要的正常生理细菌, 对肠道菌群平衡进行有效调节, 减少并逐渐清除患者肠道内部的致病原, 从而减少患者肠源性毒素出现, 保证机体对营养物质及时消化并合成机体内所需要的维生素, 激活患者体内免疫力。但是研究发现, 培菲康药物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较差, 导致患者病情好转速度慢,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一般。布拉氏酵母菌散在临床运用中有一定的抗毒素效果, 抗菌效果会对肠道菌群进行有效调节。有学者经过研究后发现, 布拉是酵母菌不会对正常的生物菌群造成不利影响并且会使其有益的维生素迅速增加, 使不利于患者健康的维生素均消失, 可保证患者肠道内的菌群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水平中[5]。本次研究发现, 布拉氏酵母菌散对小肠绒毛有一定营养作用, 可把宿主对其的免疫防御效果有效增加。同时布拉是酵母菌对患者肠黏膜有良好效果, 可对上皮细胞进行刺激, 从而使消化道上皮细胞快速成熟以及转化。布拉氏酵母菌散会对患者肠道黏膜形成营养, 从而促进麦芽糖酶、乳糖酶、蔗糖酶增长, 刺激其Na + D的有效吸收[6]。除此之外, 经过研究后还发现, 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对患者实施治疗可改变肠道内树突状细胞的分化现象, 从而在临床治疗中起到良好抗炎症效果, 最终促进患者及时康复。本次研究发现,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培菲康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 ;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和金翠等学者[7]研究所得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所述, 布拉氏酵母菌散运用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确切, 不良反应较少, 可推广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了2014-022015-02期间的82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实施研究, 利用分组软件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1例。给予对照组口服培菲康治疗, 观察组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 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培菲康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两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运用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确切, 不良反应较少, 可推广运用。

关键词:培菲康,布拉氏酵母菌散,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谭力学, 张东常, 李峰, 等.布拉氏酵母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3) :11-12

[2]林志超, 杨伟钦.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35) :82-83

[3]盛晓翠, 张莹.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在婴儿肺炎继发性腹泻中的疗效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 32 (5) :148-149

[4]许正香, 钱宝美.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辅治小儿腹泻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10) :27-28

[5]宿军, 潘慧妮, 李慎, 等.复合乳酸菌联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观察[J].广州医药, 2014, 45 (3) :19-22

[6]李英奇, 马春英.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蒙脱石散剂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3, 23 (7) :3866-3866

[7]金翠, 赵青, 原慧云, 等.布拉氏酵母菌治疗不同病程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34) :9-10

布拉酵母菌散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就治的腹泻患儿53例, 年龄1月~5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小儿腹泻病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2组均常规给予抗炎、补液、支持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和蒙脱石散口服, 对照组仅加用蒙脱石散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 (法国百科达制药厂, 规格0.25g/袋) 0.25g/次, <3岁者每天1次, >3岁者每天2次;蒙脱石散 (博福—益普生 (天津) 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H20000690, 规格3.0g/袋) <1岁1.0g/次, 1~3岁2.0g/次, >3岁3.0g/次, 均为每天3次。观察2组临床疗效、腹泻次数和腹泻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72h, 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或减少至每天2次, 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 大便性状和次数明显好转, 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 大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5.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腹泻缓解情况

治疗组腹泻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 治疗后第3、5天腹泻次数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

2组病例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疾病, 既有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及机体防御功能较差的内在因素, 更有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因素, 病毒的侵入复制和细菌肠毒素的产生, 致使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 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下降, 肠液在肠腔内聚积引起腹泻[2]。同时, 肠黏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 导致肠腔较多的糖类被细菌分解为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 使肠腔内渗透压增加, 水分大量进入肠腔, 加剧腹泻[3]。婴幼儿期肠道微生态还在建立过程中, 易受到感染、饮食不当、抗生素的应用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肠道微生态紊乱, 益生菌数量减少, 至使病原菌易侵袭和定植, 导致腹泻;同时腹泻又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是治疗腹泻的重要环节[4]。

临床常用微生态制剂多为细菌类微生态制剂, 治疗作用主要是恢复正常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 起到生物屏障作用, 抵御病原菌的侵入[5], 但这些细菌类微生态制剂易受胃酸、胆汁的影响, 且须低温保存, 可被抗生素破坏及可与致病菌发生遗传物质转移等缺点, 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而布拉氏酵母菌属于非致病性真菌类制剂, 在消化系统中存活时间长, 可耐受胃酸、胆汁和各种消化酶, 能与抗生素同时服用, 常温下保存不影响疗效[6]。其除有保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干扰致病菌在肠腔内定植外, 还能释放短肽蛋白酶钝化和分解细菌毒素, 缓解肠道的异常分泌;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和补体系统, 增加肠道内免疫球蛋白 (SIg A) 含量, 增强肠道抗感染的能力;通过抑制炎性反应信号途径中NF-KB的易位而抑制炎症信号途径, 发挥抗炎症作用;通过增殖代谢释放、合成多胺和多种维生素, 发挥肠道营养作用, 增加人肠上皮细胞刷状缘内的双糖酶, 使双糖酶活性增加[5,6]。此外, 布拉氏酵母菌是肠道内具有代表性需氧菌之一, 生理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 迸入肠道后能迅速繁殖, 制造厌氧环境, 有利于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生长, 调整微生态环境, 重建肠道黏膜屏障, 抑制有害菌和腐败菌的生长[7]。口服后能快速达到稳态高浓度, 不在肠内定植, 产生一过性微生态调节作用, 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8]。

蒙脱石散是一种天然的铝和镁的硅酸盐, 具有层纹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 服用后可均匀覆盖在肠腔表面, 对毒素、病毒和细菌有强大的吸附作用;能平衡肠道寄生菌群, 提高免疫球蛋白A的攻击能力, 对抗攻击因子, 恢复并维护黏液屏障的生理功能, 维持肠细胞分泌和正常吸收功能[4,9];与其他抗蠕动止泻剂不同, 蒙脱石散是纯天然制剂, 口服后不被吸收, 6h左右同固定的攻击因子经消化道排出, 无明显副作用[10]。

本次观察结果表明, 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 能发挥彼此的优势, 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 与单用蒙脱石散相比较疗效明显提高, 并能缩短病程。观察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辅治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3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2组均常规给予抗炎、补液、支持对症等治疗, 治疗组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和蒙脱石散口服。对照组仅加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腹泻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5.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腹泻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 治疗后第3、5天腹泻次数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辅治小儿急性腹泻病, 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缩短患儿腹泻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布拉氏酵母菌,蒙脱石散,腹泻, 小儿

参考文献

[1] 殷海燕.金双歧与蒙脱石散在小儿腹泻中的综合效果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 (10) :1918-1919.

[2] 曹美琴.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23) :1800-1801.

[3] 周云, 杜明红, 陈长玲.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混悬液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 2011, 17 (2) :28-30.

[4] 张兰, 董淮富, 董传莉.微生态制剂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J].中华全科医学, 2008, 6 (8) :793-794.

[5] 吉大章, 邹商群, 袁梁玉.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 2009, 15 (1) :13-15.

[6] 高源, 赵玉霞, 梅红.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 2008, 26 (3) :220-221.

[7] 楚杰, 王凤山, 张大伟, 等.布拉氏酵母菌的生物学作用及防治疾病应用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 2006, 13 (1) :71-73.

[8] 麦志慧, 陈怡禄.2119例次儿童消化性疾病应用微生态制剂的处方评价[J].儿科药学杂志, 2008, 14 (5) :36-37.

[9] 周爱萍.山莨菪碱联合消旋卡多曲、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样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 34 (25) :56.

布拉酵母菌散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儿科以急性腹泻入院患儿97例。经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等检查确诊, 均符合沈晓明等著《儿科学》中小儿急性腹泻的诊断标准[2]。排除腹泻时间>48h、脓血便患儿, 及已使用抗真菌药物、抗腹泻药物或其他微生态制剂的患儿, 其中男53例, 女44例;年龄1~9 (4.8±1.8) 岁;小儿体质量8~19 (12.6±3.5) kg;腹泻3~8 (4.7±0.8) 次/d;镜下大便白细胞<10个/HP。97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各49例和对照组48例, 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腹泻次数和实验室检查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用双八面体蒙脱石治疗, 常规<1岁患儿, 1袋/d, 分3次服;1~2岁, 1~2袋/d, 分3次服;>2岁, 2~3袋/d, 分3次服;将该药混入温开水50ml中快速服完, 首次剂量应加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拉酵母菌治疗, 1袋/次, 每天1次, 首剂加倍。根据病情需要, 所有患儿给予儿科腹泻护理干预, 口服补液溶液或静脉补液以预防脱水。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腹泻频率。

1.4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制定疗效评价标准[3]。患儿72h内粪便性状和次数恢复正常者为显效;患儿72h内粪便性状和次数明显好转, 全身症状有所改善者为有效;患儿72h内粪便性状、次数和全身症状未见任何改善, 甚至加重者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81.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腹泻频率

2组治疗后腹泻频率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小儿腹泻与病毒和细菌经胃肠道感染关系密切, 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 机体分泌胃酸和消化酶不足, 胃肠道内多种酶活力有限, 对入侵机体内的病毒或细菌不能产生有效的抑制, 当机体所需营养旺盛, 而机体防御能力较差时, 胃酸p H值会适当偏高, 且胃排空速度较快, 机体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较低, 导致胃肠道环境更适宜病毒和细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存, 从而破坏了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4]。因此, 小儿腹泻的治疗当以改善临床症状和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为主。

双八面体蒙脱石是儿科常用的一种肠黏膜保护制剂, 能通过屏障肠黏膜和覆盖消化道黏膜与黏液糖蛋白相互结合, 提高黏膜屏障对有害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阻止病毒微生物破坏胃肠道菌群平衡, 且该药还可大量吸附消化道病毒、病菌和有害毒素, 从而利于重建肠道内环境。此次观察显示对照组可降低腹泻频率和改善临床症状, 但起效时间相对较慢, 在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时效果不理想。布拉酵母菌是临床唯一一种生理性真菌制剂, 能暂时充当肠道内益生菌, 避免肠道内细菌将抗生素耐药质粒传递给致病菌, 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和保持肠道菌群重建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现代药物研究表明[5]布拉酵母菌不会再肠道内定值,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生态调节剂。本观察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腹泻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明二药联合使用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效果确切, 协同治疗作用显著。综上所述, 布拉酵母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效果确切, 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和保持肠道菌群重建等机制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 在提高小儿生存质量和促进患儿早期康复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符士林.布拉酵母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21) :68-70.

[2] 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46-256.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 2009, 47 (8) :634-636.

[4] 孙佃军.布拉酵母菌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 2013, 42 (5) :319-320.

布拉酵母菌散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彭泽县人民医院儿科2013年5—12月收治的迁延性腹泻患儿80例, 患儿均符合该病的诊断标准[3], 病程>2周, 大便>4次/d, 表现为蛋花样或稀水样。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男19例, 女21例。观察组男22例, 女18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有可比性。

注:*为t值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促消化、纠正水电解质等常规治疗, 其中包括口服补液盐、蒙脱石散、补充维生素、维护酸碱平衡等, 同时给予布拉酵母菌散, 1岁以下患儿1次/d, 剂量250mg/次, >1岁的患儿250mg/次, 2次/d, 温水溶解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锌, 10mg/次, 2次/d, 溶解于温水中口服, 饭后服用。两组患儿的治疗时间均为15d[4]。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1d和治疗15d后的次日对患儿进行空腹血液检查, 抽取静脉血2ml, 通过细胞仪检查血液中T淋巴细胞水平, 包括CD4+、CD8+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的变化, 同时注意记录患儿止泻的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7d, 患儿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大便次数<1次/d, 发热、精神不振、面色苍白、腹胀等现象消失;有效:治疗后7d, 患儿的大便性状有好转趋势, 大便次数<3次/d, 同时各种外在表现也好转;无效:治疗后7d, 以上各种症状没有任何变化和好转趋势, 甚至出现症状加重[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CD4+、CD8+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4+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 CD8+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

3 讨论

小儿迁延性腹泻一般由于小儿急性腹泻未能有效治疗而恶化导致。患儿腹泻后, 肠道中的相关元素分泌减少、含量降低 (如二糖酶和胰酶胆酸) , 直接导致小肠的消化与吸收功能退化, 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流失, 如钙、铁、锌、蛋白质等, 导致小儿营养不良、胃肠黏膜萎缩、肠道菌群紊乱, 从而加重腹泻。

有专家称, 锌和其他维生素的缺少容易影响小肠组织和细胞功能, 小肠功能和幼儿自身的免疫力下降、病原菌等对身体侵害而导致急性腹泻, 长期不愈[6]。相关数据表明, 人体内含有超过200多种锌酶, 锌元素是构成DNA和RNA聚合酶非常关键的成分, 直接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形成。给人体补充锌元素可有利于肠道细胞的活性, 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和防御系统, 此外还能增加肠道内部Ig A的分泌, 有利于降低肠道黏膜分泌水和电解质, 促进钠元素和水分的吸收, 有效缩短腹泻的时间, 对于病情的抑制和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7,8]。

锌元素可提升T淋巴细胞的活性, 改变其细胞的抑制情况, 促进T淋巴细胞中CD4+细胞增殖, 提高细胞的免疫力, 减少CD8+细胞数量, 提高CD4+/CD8+细胞比值, 对促进患儿免疫功能的恢复有很好的效果。

细菌微生物药剂可有效改善患儿肠道菌群的紊乱状态, 形成肠道黏膜防护层, 有效抵御病原菌入侵肠道组织。但是其改善肠道菌群的时间较长, 因此止泻效果并不理想。作为一种非致病性的真菌微生物药剂, 布拉酵母菌散可有效抑制体内致病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中和细菌毒素, 同时释放多种多胺类, 提升肠道的抗感染能力。

综上所述, 锌制剂联合布拉酵母菌散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营养情况, 尽快达到止泻效果, 提升患儿的自身免疫力。

参考文献

[1] 周方, 李小芹.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92例临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 2011, 17 (6) :14-16.

[2] 林志, 杨芳, 郑鑫.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探讨[J].海峡药学, 2011, 23 (7) :133-134.

[3] 王卫平, 沈晓明.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24.

[4] 张健波, 卢金花, 赵果邡.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10) :23-24.

[5] 裴烈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97例临床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 2012, 18 (8) :26-28.

[6] 曹桂玲, 吴靖.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20) :3129-3130.

[7] 海华, 聂行江.口服锌制剂辅助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 2011, 12 (1) :86-87.

布拉酵母菌散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0年2月-2013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110例IHS患儿, 诊断标准参考小儿肝胆系统疾病制定的HIS诊断标准[1]。入选病历:年龄25d~6个月, 平均年龄 (1.21±1.16) 个月;男53例, 女57例;血清胆红素223~588μmol/L, 平均血清胆红素 (265±176) μmol/L;巨细胞病毒18例, 乙肝病毒21例, 细菌感染7例, 原因不明64例。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 治疗组中男36例, 女20例, 年龄 (3.71±1.70) 个月;对照组中男32例。女22例, 年龄 (3.79±1.20) 个月。两组在年龄、性别及体重、血清中的总胆红素 (TB) 、结合胆红素 (DB) 、谷丙氨酸转氨酶 (ALT) 、r-谷氨酰转肽酶 (r-GT) 、肝脾大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维生素、熊去氧胆酸[25mg/ (kg·d) , 3次/d, 口服]及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深圳市康哲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520100086) ], 0.05/ (kg·次) , 2次/d, 口服, 30d为1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肝功能、肝脏和脾脏大小等方面的变化。

1.2.2 标本收集及检测方法:

两组均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TB、DB、ALT、r-GT, 血清取自清晨禁食4h以上不抗凝静脉血4ml, 即刻送验。

1.3 疗效判定

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 (1) 黄胆消失或明显减轻; (2) 肝脏肿大缩小; (3) 肝功能检查ALT、TB、DB、r-GT明显下降或正常。有效: (1) 黄胆减轻; (2) 肝脏大小稳定不变; (3) 肝功能检测ALT、TB、DB较前下降。无效:以上指标无改变或加重者。两组均在1个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 总有效率 (%) =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计数资料用n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 对照组为74.04%, 两组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B、DB、ALT、r-GT比较

治疗前两组TB、DB、ALT、r-GT无明显差异, 无统计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血清TB、DB、ALT、r-GT较治疗前均有下降, 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两组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肝脾大小比较

治疗前两组肝脾大小无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肝脾大小均有缩小, 但治疗组较对照组缩小明显, 两组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肝脏大小以右锁骨中线肋缘下的长度表示, 脾脏大小以左锁骨中线肋缘下的长度表示。

3 讨论

婴儿肝炎综合征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而是一组1岁以内 (包括新生儿) 起病并伴有黄疸、病理性肝脏体征及血清胆红素升高的临床症候群[2], 患儿表现为纳差、腹泻、腹胀、黄疸、肝功能异常和肝脾增大, 并伴有肠道严重菌群失调。正常情况下, 人体消化道内有多种菌群寄生, 这些菌群所形成的微生态系统, 具有很强的代谢和调控能力, 对人体健康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而IHS患儿, 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屏障功能破坏, 细菌和毒素大量进入血液循环, 肝功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受损, 临床症状更加严重。

布拉氏酵母菌散的主要成分为冻干布拉氏酵母菌, 是微生态制剂, HIS患者口服后能迅速建立肠道正常菌群, 发挥其参与胆汁代谢的生理功能, 促进胆红素排泄;降低肠道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 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产生有机酸, 降低肠道pH值促进肠蠕动, 增加胆红素从粪便中排出;促进肝酶活性, 使间接胆红素转变为直接胆红素增多, 从胆道系统排出;在肠道合成多种维生素, 能补充微量元素, 清除氧自由基, 对肝脏有保护作用。熊去氧胆酸 (UDCA) 为鹅去氧胆酸 (正常胆汁中的初级胆汁酸) 的7-β异构体, 之所以在治疗胆汁淤积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可能基于具有以下作用特点: (1) 为亲水性胆汁酸, 拮抗内源性疏水性胆汁酸的细胞毒作用, 保护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免受有毒胆汁酸的损害, 阻止疏水性胆汁酸对线粒体膜的干扰, 保护肝细胞膜等[3]; (2) 刺激肝胆管内源性胆汁酸的分泌、排泄; (3) 保护肝细胞抵御胆汁酸诱导的凋亡[4]; (4) 松弛Oddi括约肌, 加强利胆作用; (5) 减少肝脏脂肪, 增加肝脏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促进肝糖原的蓄积, 提高肝脏抗毒、解毒能力, 并可降低肝脏和血清中甘油三酯的浓度, 抑制消化酶、消化液的分泌[5]。因此补充外源性熊去氧胆酸能提高体内熊去氧胆酸的水平, 取代内源性疏水性胆汁酸而成为总胆汁酸池的主要成分, 从而促进肝脏分泌和排泄胆汁酸盐, 保护肝细胞和促使机体免疫调节等[6]。达到退黄、保肝、利胆的效果。

综上所述, 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 能改善肝功能, 促进胆汁酸排泄, 调节肠道菌群, 对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治疗有效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段如成, 董永镕.小儿肝胆系统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10.

[2]胡金萍, 张桂玲.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40例〔J〕.陕西中医, 2008, 29 (3) :185-286.

[3]黄春洋, 廖慧钰, 刘燕敏, 等.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淤积型戊型肝炎临床分析〔J〕.实用肝脏杂志, 2013, 16 (2) :161-162.

[4]赵旸, 董继萍, 等.熊去氧胆酸对胆汁淤积型婴儿肝炎综合征胆汁酸代谢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8) :890.

[5]许红, 黄启凌.熊去氧胆酸治疗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 15 (12) :820-821.

布拉酵母菌散 篇6

关键词:结肠炎, 溃疡性,氨水杨酸,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性疾病[1], 临床表现以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为主, 缓慢、隐匿起病, 病情轻重不等, 多反复发作, 已被WHO定位为现代难治病之一。研究提示:免疫紊乱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直接发病机制, 肠道菌群失调是免疫损伤过程的重要激发因素[2]。治疗目标是诱导缓解, 防止病变进展、复发, 预防癌变。本研究旨在探讨美沙拉秦灌肠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7月—2014年4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 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40例。治疗组中男29例, 女11例;年龄32~86岁, 平均 (42.1±14.7) 岁;病程6个月~8年, 平均 (5.2±2.3) 年。对照组中男22例, 女18例;年龄19~70岁, 平均 (35.4±12.3) 岁;病程3个月~8年, 平均 (4.6±1.0) 年。入选患者至少停用2周一切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 (包括激素、柳氮磺吡啶类、中药等) , 无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能接受试验药物剂型, 保证完成疗程。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美沙拉秦灌肠液 (4g/60ml, 德国福克大药厂) , 每晚1次保留灌肠, 布拉氏酵母菌散 (0.25克×6袋, 法国百科达制药厂) 0.25g/次, 1次/d;对照组采用美沙拉秦灌肠液, 每晚1次保留灌肠。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海产品, 戒烟酒。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及有无不良反应。

1.4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 大便次数≤2次/d, 便常规无红、白细胞, 复查结肠镜见肠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大便次数2~4次/d, 大便成形, 便常规红、白细胞均<10个/高倍视野, 复查结肠镜见黏膜轻度炎性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以及病理检查结果无改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6, P<0.05, 见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2例出现头痛、恶心 (症状较轻) 等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有6例出现乏力、腹胀、纳差等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患者未通过特殊处理均能自行缓解。治疗后, 血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损害、肠道菌群失调、饮食过敏等因素有关。近年来, 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美沙拉秦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白三烯的形成, 清除自由基, 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特效药物, 美沙拉秦灌肠液灌肠避免胃排空速率、酸碱度、酶对药物的影响, 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 在结肠、直肠内维持较高的浓度, 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黏膜的炎性状态[3], 并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从而促进肠黏膜消肿、修复、溃疡愈合, 且不良反应少, 患者依从性好, 安全可靠。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益生菌数量较健康人有不同程度地减少[4]。菌群改变可能通过抗原刺激、肠上皮细胞代谢、肠壁通透性及对黏膜免疫系统的影响对肠道炎症产生重要作用[5]。布拉酵氏酵母菌稳定性好, 耐酸、耐碱、耐胆汁, 在肠道中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 提高内源性防御屏障, 防止致病菌的入侵、黏附、定植能力、生长发育、繁殖、侵袭, 减少细菌移位[6], 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及补体系统, 增强宿主的免疫功能, 通过分泌细菌素、上调防御素等来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调节肠道的免疫应答。本研究结果显示, 美沙拉秦灌肠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轻、中度活动期远端溃疡性结肠炎, 可有效改善症状、结肠镜表现及组织学改变, 不良反应少且症状轻微, 疗效显著、方便、安全可靠。本研究仅观察了美沙拉秦灌肠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近期疗效, 且样本量少, 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李勇, 谢宜奎, 丁红玲, 等.美沙拉嗪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J].山东医药, 2012, 52 (25) :55-56.

[2] 常有.益生菌制剂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及可能机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2, 47 (2) :194-196.

[3] 洪润生, 陈壁亮, 王继周.美沙拉嗪口服和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5) :172-173.

[4] 张志会.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2, 26 (2) :107-108.

[5] 歧红阳, 王云溪, 肖占宇.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 2011, 27 (12) :1431-1432.

布拉酵母菌散 篇7

关键词:布拉酵母菌,轮状病毒肠炎,小儿

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 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 统计, 2002年在发展中国家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中, 腹泻居第2位 (占15%) , 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 (占18%) [1]。腹泻病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可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在病毒性腹泻中以轮状病毒肠炎发病率最高, 症状较重。在我国小儿腹泻病病原构成比中, 轮状病毒肠炎约占40%左右, 位居小儿腹泻病原第一位[2]。因此, 能否有效且安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至关重要。我院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55例应用布拉酵母菌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部分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1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个月~2周岁, 性别不限;②腹泻病程<72 h;③大便次数≥5次/天, 呈水样或蛋花汤样, 大便常规检查大部分正常, 仅少数镜检有少量的白细胞;脱水程度为轻至中度, 大便细菌培养无生长;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剔除标准:①同时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 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 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患儿。②腹泻持续≥72 h;③患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的患儿;④有中央静脉插管的患儿;⑤使用抗真菌药治疗的患儿。⑥重度营养不良者。将入选的11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试验组55例, 平均年龄17个月, 对照组55例, 平均年龄17.5个月。两组患儿在年龄、入院前腹泻持续时间及入院前24 h大便平均次数、病情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补液、口服蒙脱石散剂治疗。试验组加服布拉酵母菌 (法国百科达制药厂, 每袋0.25 g) , 每次1袋, 每天1次。首剂加倍, 连用5 d。根据情况可以与白水或果汁一起服用, 但需与蒙脱石散剂间隔2 h服用。对照组, 加服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 (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 每袋0.25 g) , 每次1袋, 1天3次, 首剂加倍, 服用时将颗粒溶于水或牛奶中混匀后服用。

1.3 疗效判断

根据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对腹泻病的疗效判断标准判定疗效[3]。显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 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 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 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资料进行χ2检验, 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72 h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9.0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8%,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轮状病毒肠炎多发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其轮状病毒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潜伏期1~3 d。临床表现为秋冬季节多发, 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 每日数次至10余次不等, 常伴有发热、呕吐和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和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重症者可并发心肌炎、脑炎, 危及生命。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 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 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 其微绒毛肿胀, 不规则和变短, 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 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 致使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 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而导致腹泻[4]。同时, 发生病变的肠黏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 活性降低, 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全而积滞在肠腔内, 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 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双糖的分解不全亦造成微绒毛上皮细胞钠转运的功能障碍, 二者均造成水和电解质的进一步丧失。在病毒性腹泻中以轮状病毒肠炎发病率最高, 其治疗一直受到临床工作的重视。我国目前临床使用的微生态制剂均为细菌类微生态制剂, 作用机制主要是恢复正常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 起到生物屏障作用, 抵御病原菌的侵入。但细菌类微生态制剂必须低温保存, 且不能与抗生素同时服用。布拉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微生态制剂, 对人类无致病性, 是一种生物性止泻剂, 它不仅可以暂时性的充当胃肠道中的益生菌, 维持或重建胃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 而且对致病微生物还有较强的抑制生长繁殖作用, 释放短肽蛋白钝化、中和、降解细菌毒素, 从而保护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免受致病菌微生物的侵袭[5]有不同于一般的微生态制剂的特性, 且能刺激免疫反应的肠黏膜, 提高肠黏膜的代谢功能和营养作用。此外, 它对胃酸、胆汁、各种消化酶等有耐受作用, 口服后不会被灭活, 且在停药后不会在胃肠道内定植,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6]。另有研究表明布拉酵母菌可能对细胞免疫有一定的增强作用[7]。本研究的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儿在常规补液、口服蒙脱石散剂治疗的同时使用布拉酵母菌, 能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WHO/UNICEF Joint Statement:Clinical Management of Acute Diarrhoea.The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4.

[2]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94.

[3]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8, 13 (6) :384.

[4]Czerucka D, Nano JL, Bernasconi P, et al.Response to cholera toxin of 2 epithelial intestinal cell lines.Effect of Saccharomyces boulardii[J].Gastroenterol Clin Biol, 1989, 13 (4) :383-387.

[5]Czerucka D, Rampal P.Experimental effects of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on diarrhealpathogens[J].Microbes Infect, 2002, 4 (7) :733-739.

[6]Blehaut H, Massot J, Elmer G W, et al.Disposition kinetics of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in man and rat[J].Biopharm Drug Dispos, 1989, 10 (4) :353-364.

上一篇:存款贷款下一篇:推行安全精细化管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