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贷款(精选3篇)
存款贷款 篇1
目前, 中小型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 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 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 对中国GDP的贡献率超过60%, 对税收的贡献率超过50%。但是, 由于中小企业存在抗风险能力弱、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有效担保、贷款交易成本较高等问题, 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需冒较大的融资风险, 这限制了中小企业从银行取得金融支持, 使得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一、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利影响
银行一贯遵循“安全性, 流动性, 盈利性”原则, 由于存款准备金率上调, 银行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不但不会缩减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资金安排, 反而会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中小企业融资具有“短、频、急”特点, 需要的主要是短期流动资金, 而非中长期的大项目贷款支持;银行从资金流动性和成本角度考虑, 则会把银行业务转向中小企业, 有望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随着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拓宽, 其对于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依赖程度降低, 面对银行减少对其中长期贷款的行为, 并不会提出太多异议。
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不利影响
由于近年的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很多挫折, 经过努力, 现在中小企业又处于新一轮的发展期, 正需要大量的发展资金, 银行贷款的支持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影响深远;而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 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 致使银行不愿增加贷款发放量。
此外, 中央银行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影响银行超额准备金的持有比例, 调整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 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银行在权衡中小企业贷款和超额准备金间的风险利益后, 必然选择无风险的超额准备金, 放弃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贷款。
三、促进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发展的对策
1. 企业自身。
(1) 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提高自身财务信息透明度。一个企业的财务制度是否健全、财务信息是否透明, 对其贷款融资的成败有着重要影响。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用基础薄弱或信用缺失的现象, 加之因其管理机制不健全而引发的资产管理粗放、账目数据模糊失真、财务制度不完善且缺乏监管等问题, 都会使银行降低其信用等级, 导致企业融资困难。因此, 中小企业必须强化其内部管理, 特别是要规范财务制度,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信息透明度。具体来说, 一方面要通过设置专职人员定期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 以及时发现财务问题, 避免出现财务信息漏洞;另一方面, 财务主管人员一定要随时注意观察市场情况变化, 及时调整企业财务制度, 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适应时代发展。
(2) 加强信用管理, 解决融资难题。信用等级作为判断贷款方信用可信度的标准, 是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判断是否为某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上调, 促使银行提出了更严格的企业信用评判标准, 而我国中小企业因为自身信用体制不完善, 信用管理水平不高, 致使银行无法及时真实地了解能反映企业基本信用状况的信息记录, 如纳税记录、信贷记录、合同履约情况、是否遵守法律等, 因而不轻易对其提供贷款。因此, 面对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上调, 企业必须适时调整公司治理结构, 加强信用管理, 提升企业在银行的信用等级, 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2. 银行方面。
(1) 银行应完善中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目前, 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弱, 资产规模较小, 信用管理机制不健全, 无法向银行提供完整的贷款所需信息, 没有从银行贷款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条件;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难以评定少数中小企业的信用。这些都是制约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贷的关键因素。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上调, 也逐渐使银行信贷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显露了出来, 即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考核体系不健全、不完善。银行作为企业信贷资格的考核者和贷款发放者, 需不断完善其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考核体系, 建立独立、高效的信贷评审机制与管理系统, 完善对中小企业贷款评审机制, 准确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 使达到信用考核标准的企业及时获得银行贷款, 支持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适度放宽中小企业贷款标准, 提升中小企业贷款能力。存款准备金率的频频上调, 使银行的信贷供给减少, 相应的, 银行就会提高企业的贷款标准, 减少贷款的发放量。在当前银行信贷的发展中, 我国4 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并没得到足够的金融支持, 甚至有不断被边缘化的倾向。其中, 贷款的高标准成了中小企业银行成功取得贷款的最大制约因素, 贷款融资难仍然是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虽然政府对企业进行了一定的标准划分, 但是商业银行在遵循“安全性, 流动性, 盈利性”的原则下, 不可能简单地按照企业大小来划分企业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 而主要是按照企业的综合经营指标来确定贷款目标客户群体。中小企业经营的高风险性与商业银行所要求的稳健性经营相矛盾, 在考虑到中小企业的综合经营指标时, 银行往往会设置较高的贷款标准, 限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因而, 适度放宽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标准, 对于盘活广大中小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3. 政府方面。
(1) 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府首先应制订并实施一系列有别于对待大企业的差异化政策, 全面、系统解决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税收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措施来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 包括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税收起征点、加大税收宽限期等;还可对特定行业、特定地区的中小企业制订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贷款利率方面, 政府应适当降低中小企业贷款利率, 鼓励各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监管方面, 政府应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 敦促各商业银行严格落实关于中小企业的贷款政策。
(2) 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目前, 中小企业对市场信用担保的需求与所有信用担保企业所能提供的总担保额度之比约为12∶1, 信用担保机构实际担保贷款额仅为申请额的10%左右。因此, 不断加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政策性、商业性等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 同时, 合理确定担保放大倍数和风险分担比例, 设立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 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政府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等政策, 建立一种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的专项支出为主体, 按照商业银行贷款数量一定比例提取的资金为辅助的特别基金, 对欠发达地区的信贷投入实行政策性补助, 解决其后顾之忧。
存款贷款 篇2
工作的相关意见
当前我行的存款增长较为缓慢,存款结构不合理;不良贷款持续上升,我行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和不良贷款清收压力。现就如何做好存款营销工作及不良贷款压降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存款营销方面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营销意识陈旧。部分支行仍沿袭传统的经营方式,发展理念陈旧、营销意识不强,在存款营销方面,缺乏主动意识,坐等客户上门现象仍然存在。
(2)市场定位缺失。部分支行市场定位不清晰、风险意识淡薄,仍然存在以贷揽存的思想,把存款营销的希望寄托在大额贷款客户的身上,没有按照总行战略转型的要求来发展业务。
(3)业务发展不均衡、存款结构不合理。虽然全行存款总量虽有所上升,但部分支行目前仍然较年初有所下降。全行的储蓄存款占比较低,保证金存款在整体存款中仍占有较大比例。
2、主要措施:
(1)以宣传促存款,广泛开展社区营销、宣传活动。社区市场潜力巨大,而且社区营销十分有利于存款的增长稳定性。各支行下一步的营销方向,要以社区客户为重点,广泛开展扫街和进社区、访商户活动,加大各类批发市场、个体商户、居民社区客户的营销力度。一方面通过宣传采集客户信息、了解客户信贷资金、结算、电子产品等各方面的需求,建好客户档案,增加我行潜在客户的数量。其次,充分发挥移动终端现场办理业务的优势,在宣传的同时,现场为客户办理业务,提高客户的体验满意度,通过宣传不断推进我行存款的稳步增长。
(2)以产品促存款,提高客户与我行的合作深度。省联社开发的新客户管理系统即将上线,该系统具备强大的客户分析及筛选功能,能够通过高级查询分析出每位客户在我行的业务开办情况,以及产品需求情况。另外我行的金融产品不断增加,新成立的客管中心还会继续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与研发。通过与客户业务的深度合作,增强客户对我行的依存度,达到留存资金,实现各种业务收入的最大化。
(3)以服务促存款,加强柜台营销,提高服务质量。各支行要坚持“服务制胜”的理念,以细节化的服务吸引客户,积极挖掘客户需求。一方面要加强对全体员工的新业务、新产品等知识的培训,使员工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完成客户需要办理的业务,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另外一方面针对主动上门办理业务的客户群体,除了要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之外,还要主动开展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信息的服务,有针对性的推介金融产品,逐步增加资金的留存率。
(4)以网点促存款,充分发挥社区银行的便民作用。现我行共有40多家营业网点,其中二级支行和分理处基本都设立在居民小区附近,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另外我行可以全面代收水电煤气、有线电视,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周边的居民生活。因此大家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拓展社区活动时间和范围,使社区银行能够深入人心,提高我行的知名度。
(5)以考核促存款,充分调动员工营销的积极性。为充分调动员工营销存款的积极性,总行坚持“谁营销,谁受益”的奖励机制,分别针对支行和社区客户经理团队制定了相应的劳动竞赛办法和考核激励政策,现在我行的客户经理团队具备了较高的营销热情,希望各支行能够积极配合客户经理的营销工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促进总行的商务转型稳步开展。
二、不良贷款方面
1、存在的主要问题:
去年以来我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不断加大,表内外欠息增加较多,严重影响了我行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主要表现在:
(1)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经济形势复杂不明朗。很多企业处于破产、倒闭的边缘,不良贷款呈现有增无减的势头。
(2)授信集中度较高,不断出现大额的不良贷款,且难以在短期内有效解决。
(3)关联授信较多,造成一笔贷款波及多家企业的连锁效应,使得借款企业和担保企业同时陷入贷款危机,导致无法行使银行权力。
2、主要措施: 在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要对不良贷款进行分类排查,把脉切诊,对症下药,力求多渠道、多手段、多措施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具体来说:
(1)、强化贷后管理、及早发现风险。各支行要将贷后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任务,支行行长和客户经理要经常深入各自的企业,及时了解企业及其关联单位、担保企业的最新的经营状况、资金链情况,一旦发现苗头性风险应及时向总行汇报,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错失最佳的清收时机。
(2)、深入分析,制定合理清收方案。各支行要对不良贷款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根据不良贷款余额大小、清收处置的难易程度及清收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清收方案。这样即可有明确的清收目标,调动客户经理清收的积极性,又可缩短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沟通协调的时间,促进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有目标、有计划的稳步推进。
(3)抓重点,攻坚大额不良贷款。对存量大额不良贷款及潜在风险贷款进行结构性分析,制作风险贷款结构情况表及清收计划表,采取“一户一策”的形式进行清收化解。结合实际,按照“先易后难”的方法,筛选确定不良贷款清收重点企业。在清收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客户,用不同的方法对待,全力清收大额不良贷款。
(4)加强沟通,依法清收。清收处置不良贷款的另一个工作重点就是加强与法院、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采取法律诉讼手段清收不良贷款或保全借款人、保证人的资产,争取最大程度维护债权。对于拟保全或诉讼的不良贷款,各支行要提前做好诉讼保全的准备工作,积极配合风险部门做好诉讼保全工作保证我行权益的顺利实现。对于已经提起诉讼的企业,仍旧要认真做好贷后管理工作,搜集客户相关资产信息,尤其要重点关注客户在他行贷款情况,争取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实现我行权力。
(5)、完善股权质押担保手续,防范法律风险。对于采用我行股权质押反担保形式授信的客户,在我行的股权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补充完善相关质押反担保手续,避免因手续不严密造成我行资产的损失。各单位对所有在我行办理股权反担保手续的客户的反担保手续进行重新梳理,尤其是要对今年转增的股权要抓紧落实新的反担保手续。
存款贷款 篇3
一、基本情况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宁蒗县是一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经济总量小, 财政自给能力弱,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10.93亿元, 财政收入5271万元, 财政支出达71662万元, 财政自给率仅为7.15%。全县金融机构有县农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四家, 200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为13亿元, 而各项贷款仅为2.82亿元, 存贷比为21.67%。其中农行存贷比仅为5.01%, 邮政储蓄银行存贷比为1.3%。2008年全县金融机构新增存款34543万元, 新增贷款6429万元, 当年新增贷款仅占新增存款的18.61%。较低存贷比和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比例不高的形成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 但最主要的是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信贷支持的不断弱化的结果。
(一)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同质性是实施政策弱化的难点之一
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强调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性, 缺乏区域实施上的灵活性, 造成信贷政策与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不适应。一是基层行贷款审批权缺失。目前, 县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是根据上级行授权经营的, 各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风险, 基本上收了基层行的贷款审批权。如宁蒗县仅存的商业银行农行只有对个人的小额贷款审批权, 对公司的信贷需求支行无权审批。二是贷款手续繁琐复杂。每一笔贷款都要通过信用评级授信、项目评估、贷款审批等诸多环节, 要经过信贷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审贷委员会层层把关, 逐级上报重复审批, 从申请到审批、发放, 需要很长的时间。三是信贷“门槛”较高。农行贷款授信条件和抵押贷款标准相对较高, 是全国统一的标准和条件, 没有区别贫困县域的差别性。贫困地区中小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 信用等级无法达到银行的要求, 致使农行对企业的支持显得无能为力。四是金融产品适用率不强, 农行虽然推出了不少信贷产品, 但大部分产品都是由上至下推广的, 与县域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吻合。如目前大力推广的金穗惠农卡, 由于担保落实不到位, 授限不开放, 惠农支农的功效无法实现。基于上述原因, 宁蒗县农行近年来在存款快速增长的同时, 贷款出现负增长, 存贷比从2006年的10.21%下降到2008年的5.01%, 存差资金达6.7亿元, 商业银行对县域的信贷支持持续弱化。
(二) 商业银行内部激励考核机制缺陷是实施政策难点之二
农行在内部考核、财务费用挂钩方面向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倾斜, 增强了基层行发展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外在动力;在目标考核上, 偏重存款考核;在上存资金计价上, 上级行往往给予下级行较高的上存资金利率, 仅以2006年至2008年为例, 宁蒗县农业银行上存资金利息收入为713万、800万、1779万, 上存资金利息收入占经营收入的比重为62.05%、61.97%、76.9%, 实现利润分别为469万、44万、762万。在这种考核体制下, 基层行无须发放贷款也能获得较好的经营效益, 且无风险和责任, 这就客观上调动了县域分支机构吸存积极性, 挫伤主动营销贷款的积极性。
(三) 贷款营销激励机制缺乏是实施政策难点之三
为了有效防控风险, 目前, 银行普遍实行不良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信贷人员终身责任制, 都没有出台贷款营销的激励政策, 只有风险责任, 没有激励措施, 使基层信贷人员缺乏贷款营销的积极性。
(四) 贷款难与难贷款的矛盾是实施的难点之四
今年, 宁蒗县在“调结构、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的政策下, 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一方面列入省市县重点投资建设项目全面启动, 中央对三农的扶持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 重点建设项目、中小企业和三农对信贷资金需求的呼声非常高, 而银行又无法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 金融机构巨额资金又找不到出路, 如农行宁蒗县支行6.7亿元的存差上存, 信用社依赖于省联社社团贷款向外寻求突破, 目前社团贷款达3300万元, 占全部贷款的16%。究其原因:一是除县商业银行信贷权限上收外, 县域经济的弱质特性影响了信贷投入, 由于找不到合适的项目支持, 考虑风险成本因素, 金融机构选择了更安全的资金运作方式。二是金融生态环境不佳, 有效担保抵押不足。担保不足是制约县域信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目前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下, 担保抵押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信贷增长的速度。就目前宁蒗实施的重点项目或是中小企业、三农资金需求均有赖于银行的信贷支持, 但终因担保抵押落实不到位而无法获取银行信贷支持。三是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 缺乏有效支撑支持县域发展的资金链接。就宁蒗县而言, 15个乡镇中11个乡镇缺乏金融机构服务, “三农”对银行的信贷有效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综上所述, 一方面, 银行服务县域经济的意识虽有明显增强, 都希望通过扩大信贷投放, 实现效益最大化, 但有钱放不出去。而另一方面, 整个县域经济在发展中信贷需求较大, 但求贷无门。
(五) 如何建立独立考核的体制机制是实施的难点之五
如何考核、怎样考核、由谁考核没有相关的明确规定。目前基层央行对县域银行业机构的窗口指导没有硬性的约束力, 是指导性的。县级政府或是金融办实施考核, 金融机构可听可不听。对县级银行业机构来说, 考核的强制性取决于上级行社。要保证这一政策措施的实施, 在发挥基层人行和银监派出机构监管合力下, 辅之以地方政府考核引导, 在防范金融风险前提下, 对县域银行业机构采取有效的监督制约措施和考核奖惩措施。
二、对策建议
(一) 确定合理的考核体制机制是政策实施的关键
一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信贷政策都是上级规定和考核的, 县级行社对当年信贷的投入没有较宽的自主权。因此, 考核人应以当地政府 (金融办)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银监派出机构为主, 并制定独立考核办法。二是考核的重点对象应放在国有商业银行县域分支机构和县级邮储银行, 通过以县为单位的考核, 增强国有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对县域经济支持的社会责任意识。三是实施差别性的考核目标。当年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最低比例确定为不低于50%, 地方法人机构———信用社可达70%。目标确定后可分步实施, 明确一定年度达到规定的比例。四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银监派出机构在考核中, 对当年新增存款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比例低于50%的机构采取发放货币信贷政策执行督导意见书、一定时间内限制其新业务开展的监督措施。同时将执行情况与县域银行业机构高管人员考核、新机构网点准入挂钩考核, 对连续两年新增存款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比例低于50%的机构, 由人民银行总行对其总行发行惩罚性利率的定向票据, 额度为其县域银行分支机构低于最低考核目标的合计金额。另一方面, 在地方政府考核中, 规定县域地方政府及部门的存款, 如财政存款、社保资金、民政资金、住房公积金等资金, 只能存入达到投放比例要求的银行业县域分支机构, 并制定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的奖励措施。同时对新增存款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比例高的县域金融机构由当地政府给予费用补偿和税收减免优惠, 引导资金回流农村。
(二) 增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措施是政策实施的基础
增强激励, 就是对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信贷业务给予政策优惠, 让金融机构到农村放贷不吃亏。农村金融面对千家万户和中小企业, 经营成本较高, 而且受农业弱质特点影响, 不仅面临市场风险也存在自然风险。如果没有一定的优惠措施, 一般金融机构服务县域特别“三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大打折扣。鼓励金融机构为县域服务不能仅靠号召、不能只凭觉悟或履行社会责任, 而需要有实实在在的激励措施。因此, 对于今年1号文件明确涉农贷款定向税收减免、费用补贴和放宽呆账核销条件的要求, 必须尽快出台实施办法, 抓紧落实。同时县级政府应研究制定鼓励金融创新, 加大信贷投入的相关政策。一方面, 鉴于中央、省、市对贫困地区扶持性资金投入较大的实际, 统筹各类贴息资金, 做到统筹规划 (按县域产业发展规划) 、统筹安排, 把贴息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结合起来, 用贴息资金做银行利息保障, 放大银行信贷倍数投入, 引导资金注入县域。另一方面, 县级政府要出台奖励措施, 每年由财政拨出专项资金, 对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 提高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三) 强化金融服务意识是政策实施的保障
完善县域银行分支机构信贷管理办法, 建立鼓励县域银行机构在当地运用资金的机制。一是适当下放对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审批权限, 国有商业银行上级行应根据管理的有效性将个人消费贷款和一定额度的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下放到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各县级金融机构也要通过提高自身营运水平, 积极向上级行争取审批权限。二是适当放松对县域银行业分支机构特别是贫困地区县级机构的责任追究, 对非主观原因造成且已尽职的不良贷款产生不予追究或从轻追究。三是改革银行内部存款考核办法, 改变对存款考核比重过高和内部资金上存计价较高的方法, 从考核机制上鼓励县域银行业机构在当地运用资金。四是进一步明确、强化各类涉农金融机构支农的责任。五是创新符合县域特点的、有针对性的信贷服务产品。六是进一步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 鼓励小额贷款公司、村镇合作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小、微型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 以填补正规金融涉足不到的领域。
(四)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实施政策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