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评语

2024-10-07

小学作文评语(共12篇)

小学作文评语 篇1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一篇作文的优缺点所作的分析、指点和评价, 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能在教师的评语中读出教师对自己的习作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等方面的评价, 对自己的习作的优缺点一目了然。精妙的评语, 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 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 教师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 一定要用心写好作文评语, 既要讲求评语的实效性, 又要注重评语的艺术性, 使整个训练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多用平等式评语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由于身处特殊生活环境, 他们的心理、思想难免受到影响。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见识的增加, 小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教师高高在上和盛气凌人的说教, 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以朋友的身份, 平等地同他们交流, 用商量的语气来达到启发的目的, 相信学生会更容易接受而且更愿意接受。如我班一个学生写的《记一次羽毛球比赛》一文中有这么一句:“羽毛球像子弹一样向王林飞去。”我的评语是:“改‘飞’为‘射’, 你看是不是更准确一些呢?”这样, 教师在学生面前放下架子, 与学生站在同一位置上, 既减轻了学生写作的心理压力, 又给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学生在阅读了教师的评语后, 感受到教师是用心在关注他, 用情在欣赏他, 用爱在发现他, 不仅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还会使师生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大大提高学生对评语的阅读兴趣。

二、多用激励式评语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 学生在作文时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他们有渴望得到肯定的心理需求;二是他们很想把事物看透写透, 但因知识水平和认识表达能力等因素的制约, 他们往往只是从表面上理解, 而不能从实质上进行认识和把握。这种“双重性”, 给教师的评价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哪怕是一句形象的语句, 一个生动的词语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 都应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 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 有的学生在习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古诗文、格言、谚语, 教师不妨在评语中送一句:“你的知识面真广, 能把古诗巧妙地运用到作文中来!”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 教师可以这样批注:“妙笔生花, 你有望成为21世纪的巴金!”我想, 每一个孩子读到这样的评语都会心花怒放, 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和满足, 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多用导向式评语

一段评语既是本次作文的终结, 又是新一篇作文的起点。两者中, 后者比前者更具有意义。老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遵循小学生各年龄阶段的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规律, 要做到正确、客观, 不要随意拔高要求, 更不要责备求全。评语要针对学生习作中不符合要求的地方、不规范的语言进行点评, 给学生指明方向, 使学生有所警醒和收获。

四、多用幽默式评语

一位德国学者曾说过:“用幽默的方法说出严肃的道理, 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让人接受。”一句深刻幽默的评语不仅可以创造出愉快的学习情境, 而且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又令人深思的效果。如我班有位学生文章写得好, 但字写得太潦草, 我就写了这样的评语:“好马需配好鞍, 这样美的文章, 没有整洁的文字相配, 多不相称啊!”从此以后, 这位学生的字再也不潦草了。又如我给班上一个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作文一逗到底的学生作的批注是:“句号瞪着眼睛, 逗号挑起了眉毛, 感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小主人, 你为什么不让我们住在自己的家里呢?’”这样的评语, 把批评寄于幽默的言语中, 风趣之中见师情, 幽默之中生力量, 学生不但乐于接受, 乐于改正, 而且一定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正像苏联著名教育家米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五、多用个体式评语

作文最能体现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应该承认, 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阅读面的差异、认识水平的不同以及观察生活敏感度的差异, 同一个班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在批阅作文时要考虑到这一实际,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作出不同的评改, 做到因人而异, 区别对待。如对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学生, 批语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尤其在个性化的立意、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这些有难度的方面给予指导。而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 则从最基本的选材新颖、具体通顺、错别字少、标点符号正确使用上多下工夫, 帮助他们克服写作困难, 启发他们展示个性。这样, 无论是有写作基础的学生, 还是习作有困难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有所提高。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他们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张扬, 这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小学作文评语 篇2

小学生作文评语大全

内容:

1.内容紧贴现代生活,新颖别致,把握时代脉搏,尽现时代气息。

2.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

3.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

4.叙述详细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形象丰满,跃然纸上。

5.以环境烘托人物的心情,情景交融,情现景中,景随景现。

6.想像丰富,构思奇特且不脱离生活的真实,扎跟于生活的联想,拓宽了读者的思维,让人觉得生动有趣。

7.景物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景随情生,情景交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动传情的写生画。

8.想像奇妙,既源于生活,不失生活的真实,又高于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充满了艺术魅力。

9.事件过程描述详细具体,内容虽多但显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体现了作者清晰的思路与谋篇布局的能力。

10.外貌描写生动形象,人物容颜逼真、穿着恰当合体,宛如反映人物性格的一面镜子,真是所谓“相由人生”。

11.环境描写客观真实,环境为人物的性格服务,更好地解释了人物性格形成过程中的来龙去脉。

12.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寥寥数语,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勾勒得一览无遗,人物的言谈举止具有了鲜明独特的个性。

主题:

1.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立意鲜明。

2.观点明确,好恶立场分明,使人一目了然。

3.主题直接凸现于内容之中,明了扼要,毫无赘意。

4.主题严肃,思想高尚,进取心较强。

1. 中心不够明确,立意不够清晰。

2. 主题含混晦涩,文意渺茫含糊,写作目的不清。

3. 虽有中心主题,但表达不够充分有力,言而不实,空而无力。

4.主题不够严肃,思想之中尚有糟粕。

情节:

1.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

2.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3.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

1. 情节发展较平缓,缺乏一定的起落性。

2. 情节变化平淡无奇,缺乏新意。

3. 情节平直,毫无悬念,平铺直叙似记流水账。

4. 过程详细,结尾却简略不全。结构不合理,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

5. 构思不合常理,内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实。

6. 情节大起大落,转换太快,不够连贯自然。

修辞:

1.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

2.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等手法,通过事物相互间的悬殊与差异,有力地佐证文章的中心。

3.不失时机地运用排比的手法,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强语势,又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4.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备了人的行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从侧面体现文中主人公的心灵历程。

选材:

1.能够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事件的代表性较强。

2.选材新颖独特,不附平庸,一扫迂俗之气,令人耳目一新。

3.虽述平常事,但分析透彻合理,理性挖掘较深,凸现了事件的本质。

4.事件虽小,但反映出较深刻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5.从多方面多角度选材,充分体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人物形象丰满。

1.选材过于通俗,不具一定的代表性,老题材、老思想,平淡无奇。

2.虽然选择了生活中具有一定叙写价值的事件,但由于分析不透彻,挖掘不深,事件潜含的道理未能深刻地体现。

3.选材平淡无奇,过于老旧、粗俗、简单幼稚,不具新意,难于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时代性、真实性。

4. 未能通过小事情反映大道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运用还不够娴熟。

5.对人物形象缺乏多角度的刻画,只是选取了某一狭窄的题材,片面地显现了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

情感:

1.感情浓烈,如火山喷发,汩汩而出,能深深打动读者。

2.感情真挚,情意浓浓,似香醇美酒,令人不饮而醉。

3.情感真切自然,无矫揉造作之嫌,以平淡心现真实情。

4.心里过程真实细腻,人物的想法、态度在读者面前一览无遗。

5.感情真实细腻,言语感人至深,确是发自作者内心的肺腑之言。

6.从自我反思中寻求人生得失,在悔悟中流露真情,字句铿锵有力,震撼人心。

事理:

1. 逻辑推理能力较弱,证据不够确凿充分。

2. 未能写真事、说真话、诉真情,塑造真实的个性,表现独特的个体。

语句:

1.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2.语言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言至意达、精炼有力、笔力尽现,寥寥数语便能传递人物的神采。

3.语言平滑晓畅,刻画细致,描写生动;句意含蓄委婉,暗含深意。读毕如酒后余香,不绝于口。

怎样写小学作文书面评语 篇3

摘 要:作文是学生的语文素质最全面、最综合的评价方式,因此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作文;评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282-01

作文是学生的语文素质最全面、最综合的评价方式,因此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教师也在试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小学生刚刚开始义务教育,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评语书写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学生的感受,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作文评语来对作文写作产生极大的兴趣,使得学生愿意参与到写作的过程中,使得学生通过写作能够满足个人的需要。

一、规范作文评语,打好坚实基础

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保持评语的专业化,要对学生写的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能够正确把握,只有对学生的作文做出专业化的评价的时候,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够因此得到提升。要进行专业化的作文评价,就需要教师具备专业化的写作能力、写作技巧、写作道德以及成熟的写作技能,这些都是进行评价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不断地学习。使得终身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教学习惯,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教师也要进行相对应的写作,从而使得教师在进行学生作文评价的时候才能够有给出客观的评价。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还不成熟,教师需要给出学生专业化的评价,但是在进行文字组建的时候,需要用小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考虑,从而使得学生在评语的帮助下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比如,教师让学生以"童年趣事"为题目进行写作的时候,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就看到有的同学在写童年趣事的时候,写了一件自己小时候偷西瓜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小学生看来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能够将自己的亲身感受融入到字里行间,各种动作描写都很细致。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的作文,就需要对学生的写作技巧进行表扬,对学生写的好的句子要勾勒出来,并且做出积极的评价。但是对于整篇文章的主题而言,"偷西瓜"这样的一个故事被归纳为有趣的事,还需要让学生来进行思考,教师需要对学生解释"有趣"这两个字的含义,评语要指出学生文章主题存在的问题。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在进行下次写作的时候,就能够认真进行审题,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坚持生本原则,贴近学生心灵

小学生正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很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该阶段学生也很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的过程中,就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要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学生作文里面也许出现了一些比较奇怪的东西,但是只要是积极向上的,教师就需要来对学生进行表扬,对于一些不切当的、生硬的表达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要用朴实的语言来贴近学生的心灵,要关注学生在作文中的遣词造句、情感态度等,尤其是面对一些对写作存在厌倦情绪的学生,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逐渐改变对作文的看法。

比如,在让学生进行一则童话故事的编写时,小学生对于童话故事有着天然的喜爱,因此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就会展开天马星空的想象,因此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就看到了"绿色的花朵、黄色的云彩、长着长长的鼻子的猫咪"等这样的描写,教师面对这样的描写的时候,不需要做过多的惊讶,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和成人不一样的,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保护这样的一种创新能力,因此在给出评语的时候,教师就需要来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表扬,从而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生和生活动都能够以发现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三、加强师生沟通,运用情感评语

教师在评改学生的作文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细致的阅读,这样才能够把握学生的情感基调。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过程是帮助学生完善作文的过程,而不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的过程,要给学生修改的建议,这样学生在面对修改下来的作文的时候,才不会感觉到过于失落。最好的评语就是让学生在看了以后能够有修改的欲望,希望能够将作文写好的念头。教师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进行沟通,从而能够把握学生的真实想法。

比如让学生以"我的妈妈"为题目进行写作的时候,在评改的过程中发现有一名学生的作文里面的事例和范文书上的作文并无差别,教师并不要着急给出评语,而是要找来这名学生来进行沟通,来询问学生的真实原因,经过询问以后才发现,这名学生是来自单亲家庭,对自己的妈妈并没有多深的印象,因此在写文章的时候并没有融入自己的真实感情,教师了解到这样的状况以后,就需要特殊对待这名学生,让学生重新写一篇有关自己亲人的文章。在再次评改的过程中,学生的作文里面就表现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教师在给出评语的时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经过这样的一个交流的过程,教师给出的评价才是客观公正的,對于学生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

农村小学作文评语现状及对策 篇4

一、当前农村小学作文评语的现状分析

1.只评文不评人,缺乏人文性

只评作文,忽视评人,缺乏人文关怀是目前农村作文评语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翻开作文本,诸如:“文章......”“本文......”“此文......”等开头的评语随处可见,一大段话,写得洋洋洒洒,却自始至终都未提到作文的作者,似乎作文和写作者是互不相干的。比如,五年级一位教师在学生的作文中批道:“文之内容安排的合理、有层次性,语言组织得畅达”;又如六年级一位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道:“此文的内容安排得畅达、合理,有层次性,很不错的。在语言的生动上下功夫”。这样的作文评价,表面上看起来很完整,但是这样的评价严重背离了新课改下作文评价对教师提出的“重视对作文者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这一人文性要求。如此模式化的评语,忽视了学生主体,就作文论作文,对于学生来说很难引起共鸣,学生也就不可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和领悟,也不会使作文步入新的境界。因此,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写作基础、知识水平、家庭状况及接受能力等,单纯地批改作文,往往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和理解,也不利于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和作文潜能的挖掘。

2.评语内容空洞,缺乏指导性

评语要考虑儿童的言语发展,要让学生理解清楚。[2]翻看农村小学学生的作文簿,就会发现评语内容笼统、空泛。这类评语虽然指出了学生作文中某方面存在的问题或者对某方面给予了肯定,但却十分模糊,不具指导意义。学生看后往往不解其意,不知道具体好在哪里,差在哪里,需要怎么修改。比如,有位教师在学生的作文《秋》中这样写道:“文章能围绕中心,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色,主题鲜明,内容具体,句子优美,描写细致。总体评价‘优’”。结果作文本发下后,学生草草看过就将其放入书包中,并没有什么喜悦之情。像这样的评语学生已经见惯了,虽然满是赞誉,但却说不到他们心里,引不起共鸣。又如,有位教师这样评价学生的作文:“此文内容安排得当,有层次性,而在记叙中缺少生动、具体的感人情节。”作文本发下后,学生望着评语抓耳挠腮,不知所措,不理解老师所说的缺少具体生动的情节是指哪个地方,要如何去修改。还有一种现象比较多见,就是对于同一题材,学生写出的作文相似性较大,面对这样的作文,教师习惯套用模板。比如,在一次故事续写的作文中,有位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十有八九都是:“文章根据图意编写故事,想象丰富,内容具体,续写成功。”还有位教师对学生的名为《×××读后感》的作文,所下评语基本都是:“文章读后感很有见地,前后照应,主体鲜明,语言流畅”之类的。作文本发下后,学生第一件事就是满怀好奇地相互观看,结果看到的却是千篇一律的评语,马上产生反感情绪,感觉自己的努力无人欣赏,不愿再认真写作文。此类模式化的作文评语,虽然没有错误,但却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任何一篇作文都可以套用,任何人也都可以套用,长期如此,学生对教师评语的期待被消除,自然厌倦作文评语,评语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3.评语否定偏多,缺乏鼓舞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是一项不小的挑战。由于知识、阅历、经验等有限,他们只是用一个孩子的眼光描述着所见所闻,写出的作文肯定会存在很多问题。而很多教师似乎很少考虑这些,一味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把作文考试的要求作为日常教学的指针,对学生的作文诸多不满, 总能找出一些不是。在对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进行批评的时候,又不注意委婉含蓄,通常都是直言不讳。一些含否定意思的表达充斥在评语之中:“主体不明确”“语言描写不生动”“字迹潦草”“层次不分明”等。这些否定的评语无疑成了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利器。过多的否定性评语,使学生更加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不自信。那些曾经有过的作文兴趣,也因此所剩无几。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持续的努力总是得不到回报时,他必然会选择放弃。学生不喜欢作文,与他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喜悦,没有或者很少得到教师的称赞和表扬有很大关系。

4.评语类型单一,缺乏时效性

不同类型的教师评语对学生选择修改类型的影响差异显著。[3]研究显示,在教师评语中使用疑问句比较容易导致学生对作文修改;同时,疑问句提出建议而不是简单的指出问题更容易导致学生作出实质性修改。现实中的评语类型,教师多使用陈述句式,很少用到疑问句和祈使句。在询问学生对教师评语类型的反映时,大部分学生说,陈述句这种评语类型是最容易忽视的一种,使用问号的评语更能引起注意,看到教师的评语就好像是教师亲自在讲话,更容易听进去教师意见,能及时、有效地修改作文,在日常积累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5.评价者角色误认,缺乏平等性

评语的根本意义就在于通过评语来指导学生,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服务的。作为书写评语的主体,教师就该充当指导者、服务者的角色,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创造。但是,在书写评语的时候,教师的评语经常处于失语状态,缺乏与学生对话的平等的、平和的语言状态。[4]教师不自觉地站到了评判者的立场上,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成为真理的宣扬者,国家权威的体现者。对学生的作文评头论足,只注意到了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在他们眼中,学生是“未成熟的”,是“无知的”,需要通过评判这种“科学”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促进他们的“发展”。

二、原因分析

影响作文评语现状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社会方面的因素、学校方面的因素、以及教师个人方面的因素。就目前情况来看,在这些因素中,影响最大也最直接的就是教师个人方面的因素。所以,本文主要从教师因素入手分析。

1.教师对评语的作用缺乏认识

作文评语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作文教学中,更体现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对作文评语的作用有个正确的认识是写好作文评语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师具有良好专业知识的一个体现。但是,农村小学中,大部分教师认为作文评语是作文写作的结果呈现,他们没意识到作文评语的价值,认为作文评语没多大作用,只是教师批改作文必须的一个环节而已,似乎和学生没多大关系。甚至有的老师认为评语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可见,教师普遍对作文评语的作用没有很好的认识,更不用说做专门的研究了。

2.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能力参差不齐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虽然当下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专业能力与城市教师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就本文而言,农村小学中能对学生作文作出恰当评价的教师只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教师都没有达到教师应有的专业能力,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能力不高。有的教师对某些作文根本看不出其优劣,有的教师只能大体上感觉到这篇作文是好的或不好的,有的教师虽然知道其优劣,但提不出具体修改意见。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都忽视了继续学习的重要性,对自身要求很低,没有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能力,而是不求改进,原地徘徊。

3.教师的评价方式简单机械

虽然课改推行了十多年,但教师在作文评价方式上,一直都在使用单一的目标评价模式。目标模式属于认知领域的范畴,强调预定目标是评价的唯一标准,追求的是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这种模式是教师比较熟悉的一种评价方式,也是经过长时间训练所形成的一种定式:评语总是从思想内容(约占40%)、语言表达(约占30%)、结构层次(约占20%)、卷面(约占10%)四个方面将学生的作文分解,看每一部分是否符合要求。可见这套长久以来被大家默认的评价方式,严重忽视了作文者的存在,无视作文者的写作过程,同时将教师放在一种评判者的地位。这样的评价方式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评价方式简化了教师的劳动过程,强化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在这种简单机械的评价方式下,学生也习得了一种对待作文评价的态度及行为———作文评价只是一种形式,教师没有认真阅读作文,对于教师的评语也不会认真对待,作文就逐渐成为一种写作的任务而非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三、优化农村小学作文评语的策略

1.要注入情感,形成命运共同体

作文评语不应只是对作文内容的机械评价,而应是对学生本人和作文内容的共同关照,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互动方式,是建构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载体。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时,不能只关注作文本身,要多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多进行一些书面上情感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情,从而引起共鸣。尤其是农村学生中,留守儿童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重,他们的情感比较细腻且不易流露。因此,在写作关于亲情、家庭等主题的作文时,教师保持对学生的敏感性,通过积极正面的评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的。这种评语可以无形中实现一种循环的情感流动图:学生内心的丰富情感流露到作文中,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体认出这种情感,并触发教师内心的某种相关情感,将这种情感以学生可以理解的形式反馈给学生。这种模式下,评语成为了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载体和媒介,真正形成了一种命运共同体。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2.要多些鼓励,达到以评价促发展

新课程要求:“评价要采取多种方式,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教师要及时转变评价观念,从目标评价转向过程评价,强调评价者在每一次作文中的转变过程与进步。小学高年级学生初步接触作文,正如婴儿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写得不好是情理之中的事。学生的每篇作文都是他们辛辛苦苦的创作,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应注意用语委婉、亲切,不能直接指责,更不能讽刺、挖苦。[5]评改学生作文时,多层次多角度地运用鼓励性的话语来评价学生作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写好作文评语,去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唯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动力,激发再次作文的欲望。

3.要用具体、多样的评语,丰富评语的内容和类型

评语切忌泛泛而谈、意思不清,而要具体明确。叶圣陶先生说的:“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教师在评语中不要一味地只说描写不具体或内容太单薄这些让学生迷惑不解的评语。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提升专业素养,多阅读相关书籍,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出作文评语。一方面,评语不必求全,只要突出学生作文中的某种属性即可,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裁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教师要多做探讨,少下断语。[6]这就要求教师要尽量多用疑问形式的评语,同时不要用质疑而是用简易的方式表达出来。

4.要摒弃评判者身份,平等对话

在传统的作文评价中,教师是评判者,学生只是被评判者,这无疑拉大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加上许多教师在写评语时,总会不自觉地以一种教训的口吻来表达,更是增加了与学生间的距离感。鉴于此我们要抛弃传统的角色认知,转变教师在作文评改中的角色,变身为学生作文的读者,然后以朋友的口吻与学生进行对话,对学生的作文提出委婉的建议,从而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你觉得再加强对细节的描写怎么样”“如果把这几句话删去会不会更好呢”等,多些商量的口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身份,这样可以充分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意见。

参考文献

[1]于志,蔡敏.小学高年级教师评语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23).

[2]郭华.新课标评价标准下小学作文评语研究述评[J].作文教学研究,2012(4).

[3]王林海,孙宁.教师评语类型对学生作文修改类型的影响[J].外语界,2007(5).

[4]于芳.小学作文评语现状调查及分析[J].语文建设,2010(2).

[5]任多勇.谈小学生作文评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35).

小学记事作文评语 篇5

重点掌握得宜 作法中规中矩 表达恰如其分想像创意均丰 驾驭文字力强 概念表达完整有水准具深度

情真意厚之作 情意深厚感人 意境悠远绵长真情流露之作笔端充满感情情感恳切动人洋溢无限情思 感情丰沛深远作品感人至深句句语重心长真诚抒发感情平凡中见真情 情感溢于言表读来馀味无穷说理尚称适切尚能言之有物类容颇有见地

论理正确通顺 说明言之成理说理充分有力说理一针见血见解不同凡响

“老师怕改作文”不但是因为作文要花去我们很多的时间,更因为每次改作文时,会为了学生的作文评语伤透了脑筋,我也常有“江郎才尽”的感觉,特从网上收索了一些精彩的作文评语,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小姑娘,别忘了“学海无涯乐作舟,书山有路趣为径”!人生的路还长着呢?如果未达目的就已疲惫不堪,那北大、清华的门开着,少了一个你,多遗憾呀!

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前程远大未可限量,十二岁小儿可嘉可贺,又一篇佳作问世了!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

细致的内心活动描写,巧妙的前后照应,证明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从你的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21世纪的巴金!”

你感情上的痛苦我很理解,值得欣慰的是,你是一个坚强的孩子,是个懂事的孩子,因为你写出了这样一篇令人感动的佳作。我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高兴,只要把握住今天,你的未来一定会是美好而幸福的。

“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

“课外活动给了你快乐,也给了老师快乐,真有趣呀!愿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做到学习玩耍两不误,你的学习成绩会提高的。到那时,你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慷慨而谈。旁若无人。气势雄伟。笔锋锐利。正有王郎拔剑斫地之概。”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谁也避免不了受到挫折。妈妈的去世,令你悲痛,老师理解你的心情。但你要面对事实,坚强地面对生活,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另外,你不要因失去母爱而孤独,振作起来吧,因为你身边有许多关心你的同学,有爱护你的老师,你一定会得到集体的温暖,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优化小学作文评语之我见 篇6

凭借自己多年在作文教学中的经验,我认为教师在写学生作文评语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性

老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遵循小学生各年段的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规律,要做到正确、客观,不要随意拔高要求,更不要求全责备。评语要写得具体明确,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有所警醒和收获。记得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只见圆圆的月亮挂在深蓝的天空中,像一个大大的银盘子,发出明亮而又柔和的光来。在它的周围,是一片明亮的繁星,快活地眨着眼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众星捧月吧!”乍一看,这段描写还是挺优美的,但细琢起来,却有问题了。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在皓月当空的夜晚,是看不到满天繁星的。我在评语中就明确指出学生习作中的错误。又如当教师发现学生的习作行文多有不通时,就不能光写个“语句不通”了事,而应具体指出语病的根源,属于何种毛病,应如何避免等,像再世华佗一样,开出“对症良方”来。

二、情感性

教师写作文评语要以情去感染人,要以己心去发现他心。可落笔直呼其名,还可多情地加上个“小”字,敞开自己心扉,似家常絮语,像亲朋叙旧,字字句句轻扣学生的心弦。这样,学生阅读了老师深情的评语后,感受到老师是用心在关注他,用情在欣赏他,用爱在发现他,不仅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还会使师生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大大提高学生对评语的阅读兴趣。

曾经教过一个姓吴的男生,自从他的父亲因车祸去世后,男孩就一直郁郁寡欢。几次试探性的交谈都未能打开他的心结。后来在《我的××》一文中,他倾吐了对父亲的思念,对家庭现状的担忧,写得质朴感人。我读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感情,令人潸然泪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虽然你经历了失去父亲之痛,但懂事的你对你的母亲来说是最大的安慰。你父亲的在天之灵也希望看到你坚强快乐地活下去!老师、同学和你家人都真心期盼着再次见到你灿烂的笑脸!”这位男生读了这段评语后,十分感动,从此,脸上渐渐地有了笑容。

三、激励性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形象的语句,一个生动的词语,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都应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古诗文、传说故事,教师在评语中不妨送上一句:“你真是写作高手!把民间故事巧妙地运用到景物描写中来。”也有学生作文通篇文采飞扬,比班内学生明显高出一筹,教师就可以这样批注:“阅读你的文章是我的一种荣幸,几年后或许你的名字会家喻户晓。”我想,每一个孩子读到这样的批语都会心花怒放。再如,“可喜可贺,又一篇佳作问世了!细致的内心活动描写,巧妙的前后照应,证明你已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从你的这篇作文,我仿佛看到21世纪的冰心!”这样的评语,既肯定了学生对作文技巧的灵活运用,又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与满足,让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作文的主人,从而激发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心灵深处树立起为做人而作文的信念。

四、启迪性

对学生不符合写作要求的习作,或者文中出现的语言不规范的现象,教师要进行点拨,用上启发性的评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一个学生在《我学会了游泳》一文中没能把自己学游泳的过程写具体,只写道:“我开始怎么游也不会游。爸爸就耐心地教了我一个方法,我便按爸爸教的方法游,终于学会了游泳,我高高兴兴地回家去。”我就在这段话旁写下了批语:“真为你高兴,你学会了游泳,你爸爸真有一手!我也希望学一学,可仔细地阅读了你的文章后,老师也没找到你爸爸告诉你的绝招,让人感到遗憾。”没有直接用“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来点出学生作文的不足,而是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思考,认识文章中的不足。这个学生看了批语后,马上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把爸爸教游泳的方法具体地写了下来。

五、趣味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师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喜欢在生动有趣的语言中获得教益,喜欢在笑声中悟出道理。一句深刻幽默的评语,不仅可以创造愉快的学习情境,而且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又令人深思”的效果。如,“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主人,你怎么忽视我在文中应有的位置呢?'”这么一句评语送给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作文一逗到底,乱点“鸳鸯谱”的学生,可促使其在一笑之余,马上“拨乱反正”。又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我远远地看见前面走过来一位老人,他头发灰白,满脸皱纹……”我给他写了这样一条眉批:“你是长着千里眼,还是戴着望远镜呢?”结果全班同学竞相传阅,以后学生习作中此类错误就很少出现了。

六、商讨性

学生写作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往往表达出独特的认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去任意修改,以致文章中美好的童真、童趣在修改中消失。对学生习作中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要注重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气氛,与学生共同探讨写作问题,一起研究解决办法,在师生思维碰撞过程中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新的探究活动。如在读完一篇学生习作《快乐的春游》后我写了这么一句:“你春游时观察得真仔细!你眼中的景,美得像一幅画!如果把你当时的愉快心情写上,那该多好!”作文评语使用商讨性的语气,既指出不当之处,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显得亲切、平和,容易让人接受,收到理想的效果。

小学作文评语 篇7

一、小学生作文评语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许多教师重视作文教学, 但是他们大多致力于作文命题和作文教法, 对作文评语重视不够, 这也直接导致小学生作文评语存在着诸多问题。

1. 语言形态的失效

从调查结果看, 教师的评语经常处于失语状态, 即缺乏与学生对话的平等的、平和的语言状态, 这既不符合新课标精神, 也不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模式雷同, 语言简单

有的教师在写评语时, 懒得动脑筋, 评语都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例如, “中心突出, 语句流畅”、“内容充实”或者“结构不合理”、“选材不恰当”、“描写不具体”等等。这样的评语概括性很强, 但是缺乏启发性和实际的指导意义, 使学生摸不着头脑。还有些教师把批改作文当成负担, 总是应付了事, 在学生精心完成的作文后面简单批个分数, 或者以“阅”、“好”、“较好”、“认真”等来替代评语。语言过于简单化、雷同化, 这既是教师缺乏创造力、责任心的体现, 也反映出他们看不到个体的差异性, 因而也就无法利用个性化的评语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2) 用词武断, 缺乏宽容

有些教师的评语过于武断。比如, 很多作文本上写着:“离题万里”、“你太粗心了”、“中心不突出”、“一窍不通”等语句, 但没有帮助学生分析原因, 更没有给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 因而注定是要失效的。小学生初学初练, 缺点、毛病自然很多, 然而很多教师不从学生实际出发, 往往站在成人的高度甚至从文学创作的高度加以评论。在小学生作文评语中, 表达否定意思的句子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诸如:“细节描述不生动”、“没有按要求写”、“层次不分明”等语句比比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一个人持续的努力总是得不到回报时, 他必然会选择放弃。因为“脱离学生实际的挑剔, 过多的指责, 只能如凉水浇身, 改不了小学生习作的落后状况”。[1]

(3) 重文轻人, 舍本逐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而教师写评语时, 通常只看见学生的作文, 却忽视了作文后面站着的鲜活的人:只就学生习作活动的结果即作文的好坏进行评价, 却没有涉及作文的主体, 尤其是对作文主体在作文过程中的活动没有做出合理的分析;只是对一个静态的文本进行分析, 不能深入到作文主体的内部, 有舍本逐末之味。在搜集到的作文评语中, “该文……”“本文……”的表达方式非常普遍, 而谈话式的“你……”则较少运用。其实, “文如其人”, 文章所表达出来的问题, 也就是写作者自身存在的问题。要想切实解决文中所存在的问题, 还得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入手。教师在写评语时, 要假设正在和一个活生生的人交谈, 推心置腹地帮助他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语言与文字的缺陷

(1) 缺乏文采

一条好的评语应具有文学色彩, 具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含义, 让学生带着欣赏的态度去阅读领会。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评语也是如此。枯燥无味、僵硬刻板的评语, 学生不乐意看, 也就起不到导向的作用。所调查的资料中, 有些教师写的评语老是干巴巴的几句话, 如“记叙不具体”、“写景没能抓住特征”、“结构不完整”等, 这些话如白开水般无色、无味、无趣, 不能引起学生兴趣, 更不能产生师生情感的共鸣。

(2) 语言不规范

小学语文教师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直接推行者, 然而调查发现, 小学生作文评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 如:

“开头写的不错”、“过度不够自然”。 (错字)

“即使你是天才, 却同样离不开多读、多练!”“结尾觉得和文章没有关系。” (病句)

“精彩的心理描写。让文章更加生动! (错误的标点)

除了错字、病句、标点错误以外, 还有很多评语字迹潦草, 难以辨认。“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为避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小学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作文评语的语言规范问题。

二、优化小学生作文评语的对策与建议

1. 客观定位教师在小学生习作评价中的“角色”

在作文活动中, 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切磋习作、交流思想的有效方式。教师应把握好评语的“度”, 确立好自己在评语中的“角色”。

(1) “领路人”

小学生刚接触作文, 不免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入门, 做一个“领路人”。教师应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规定和要求, 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 进行恰到好处的点评与指导。一是要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二是要有一双“慧眼”, 善于发现学生习作的亮点。但是切不可把“领路人”定位于“训导者”, 在评语中出现过多的“应该怎样”与“不能怎样”, 传递出太多不满和批评的信息, 让学生茫然而不知所措。

(2) “军师”

“军师”, 就是要求教师能站在一定的高度, 既要为学生写好作文献计献策, 又要做好学生的助手, 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竭尽全力。教师要把写作文评语看成是一项和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活动, 并对学生的需要和关注做出反应, 以此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充分发展。

如一名学生在作文里写道:“今天爸妈不在家, 我玩了两个小时的网络游戏。爸妈回到家, 把我好一顿训斥。唉!太苛刻了, 我渴望自由……”教师评语是这样的:“孩子, 爸妈并非是在剥夺你的自由, 那是他们对你的呵护, 慢慢地, 你就会理解父母的。老师相信你今后会克制自己, 少玩游戏的!因为你本来就是很优秀的孩子。如果还有些想不通, 找老师谈谈好吗?”[2]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在学生的价值取向上, 负责地充当起“军师”的角色, 以真诚的建议帮助学生确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

(3) 朋友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 表达真情实感, 不说假话、空话。”作文是思想的真实表达, 是师生间书面的对话。要想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能够“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教师就应该以朋友之心态、知己之情怀, 接纳学生的情感流露, 蹲下身子, 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与孩子平等交流。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和亲近, 也就为今后的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

2. 遵循作文评语的写作原则

(1) 差异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学生个性差异, 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 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 发展个性。”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体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同一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同一阶段能力不同的学生, 写出的作文都会不一样。教师的评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每个学生、每篇文章的具体情况, 提出具体的意见, 把作文评语写得清楚明白, 避免格式化的语言和较笼统的套话, 做到有的放矢, 让所有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2) 赏识性原则

茅盾读小学时, 作文曾得到老师的高度赏识:“好笔力, 好见地, 读史有眼, 立论有识, 小子可造, 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前程远大未可限量, 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 莫谓祖国无人也。”[3]这几句不经意的赞赏评语, 给了茅盾极大的信心和鼓舞, 坚定了他今后写作的决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请记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4]在作文评语中, 教师要尽量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 从字词句到节段篇, 只要有一点新内容、新思想、新见解, 都要予以肯定, 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如“你善于抓住人物心理的细节描写, 生动有趣, 你真了不起!”“你看, 文章多美。开头简明扼要, 中间详略得当, 结尾恰到好处, 令人不忍释卷!”如此热情洋溢的评语, 怎能激发不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呢?

(3) 情感性原则

在心理学中, 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 作为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 是一种促使人潜能得以实现的趋势。由此可见, 教师在评语中表现出的对学生的爱与尊重,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学生自我实现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 传达对学生的感情, 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赋予极大的爱心和包容。如“这样优美的作文, 只有整齐的文字书写方可与之相配, 你认为呢?”“这个词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这句话太长了, 用标点把它分开就更好了。”等等。这类评语从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出发, 以商榷或关爱的口吻来写, 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也带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4) 规范性原则

教师在写评语时应注意书写规范、书面整洁等问题。首先, 教师要注意评语的书写位置:字、词、句等方面提出具体问题时, 应采用眉批的形式, 写在正文的右边;若是从总体上对学生的文章进行评价, 应采取总批的形式, 写在正文后, 开头空两格, 内容多的要分段。切不可随心所欲, 想写哪儿就写在哪儿, 对作文本造成“红色污染”。此外, 评语语句要通顺, 字迹要尽可能工整, 以免增加学生阅读困难。

(5) 文学性原则

干瘪无味的作文, 教师不喜欢读, 同样, 干巴巴的作文评语, 学生也不愿读。要让评语吸引学生, 教师首先要起榜样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自己的语言丰富多彩, 生动活泼, 幽默风趣, 耐人寻味。教师的评语文采飞扬, 除了给学生美的享受, 更会给学生榜样的力量, 增加他们对作文的热爱。但教师也要把握好度, 牢记评语的阅读对象是小学生, 要考虑他们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3. 丰富作文评语的主体与载体

(1) 学生成为评语写作者

让学生扮演评语写作者的角色。他们不仅可以对自己的文章畅所欲“言”, 而且可以对教师的评语评头论足, 这样既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又能及时反馈作文教学信息, 为下一次作文教学提供一些依据。从另一个角度看, 学生在发表看法的过程中, 为把看法表述到位也需要开动脑筋, 这其实也是一种无形的写作训练, 能够为作文活动增加附加值。

(2) 作文评语形式多样化

根据小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 评语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发展:可以是语言的, 可以是图画的, 或者是图文结合, 或把评语写在卡片上, 或制成“作文成长记录袋”的形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电子邮件、博客、论坛等超文本以其便利快捷的优点成为现代人重要的交流工具。作文评语的写作也应顺应时势, 通过网络搭建新型的作文评语交流平台, 获取更广泛、更客观的作文评价。

作文评语虽小, 却能上承“指导”, 下启“修改”, 成为作文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纽带。随着新课改的继续推进, 语文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 用爱心和智慧引导学生在写作的乐园里徜徉。

参考文献

[1]兰胜德.天趣不可横剪.中国教育报, 2006-3-21.

[2]黎小英.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评语在作文教学中的魅力.现代语文, 2008, (7) .

[3]曾本宇.从茅盾作文的评语说起, 上海教育, 1996 (, 11) .

小学作文评语 篇8

一、师生互动, 让作文评语起到鼓励作用

师生互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合理运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 也是具体实践的需要。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 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师生互动是师生间的双向、相互的影响。同时, 师生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不间断的一个链状、循环的过程, 师生正是在这样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作文评语的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变“尊师”为读者。评语中, 坚持鼓励性、灵活性的原则, 这是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评语的立语之本。以下三点是笔者的感悟:

其一:评语标准因训练目的而异。一篇作文在表情达意, 用词造句等方面的好坏是有一定标准的, 但这个标准可以因训练目的不同而不同。如看图写话练习, 只要学生把图中主要意思写出来了, 顺序清楚, 语句通顺, 就可以算做好作文;写一个人, 能写出他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上的基本特点;写一处景物, 能写出它的层次、特色, 也是好作文;同样, 写一次活动, 能把主要过程记下来;写一个场面, 能把主要情景写出来;写记叙文,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很完整;写说明文, 说明顺序清楚, 说明对象描述准确;写日记、书信格式正确, 真实可信……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下面是一位教师给作文《第一次做家务》写的一段评语:“第一次独自做饭, 免不了要手忙脚乱。按照做饭的先后顺序, 作者依次写了淘米、煲饭、炒菜的全过程。因为经验不足, 就要格外细心;越细心, 就越慌神儿。好在小作者挺机灵, 关键时刻能急中生智, 转危为安。作者抓住了‘第一次’做饭的特点, 文字不多, 却写得小有波澜。别看小作者做饭时手忙脚乱, 文章可写得步骤清楚。” (《小学生优秀作文》1996年11期33页) 这段评语从说明文的训练目的出发, 着眼于所评作文是否圆满地完成了写作说明文的要求, 如过程是否完整, 顺序是否清晰, 标题中的“第一次”是否充分体现出来了……, 这无疑是一次高水平的作文评语。

其二:评语角度视文下语。作文评语从什么角度入手, 是对学生的作文能否作出公正评价的关键, 因为每篇作文各有长处, 这就要求教师写评语时能把握角度, 抓住文章的点睛之处。一位著名的作家在给他的语文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是您多次在我的作文上写下激励我不断努力的话, 我至今还记得, 您说我会成为作家的话, 是您的话让我做起了作家梦, 没想到现在梦想成真了, 我要感谢您当年的鼓励。”可见, 有时老师在学生作文中写下的评语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其三:评语语气因人而异。作文评语是给学生作文的小结、提炼、评价, 学生能否从中受到启发, 是检验教师评语写得是否准确的基本标准, 因为学生受年龄、心理、性别、经历不同的影响, 其作文的风格各有不同, 这就需要教师巧用变化的语气, 写出让学生用心叹服的评语来,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文评语的引导和教育作用。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中发现, 学生对教师的评语, 并不是最关心写作技巧的指点, 而是特别关注从评语的字里行间寻找教师对自己倾注的情感态度和鼓励肯定的话语, 它直接影响其所思、所想和所为。例如:有位学生因为家境生活较困难, 使她在学校里十分自卑。有一次在写作文《我》时, 她写到:我是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鸭, 与城里的同学比起来, 自己显得太丢人了, 总觉得自己抬不起头来……

笔者读后感触很大, 为了使她能很快自强起来, 笔者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鸭, 飞进了我的丛林, 我怜爱她的自卑和娇弱, 我欣赏她的诚实和坦率, 我更珍爱并抚慰她洒满露珠的羽翼。你信吗?这样一只丑小鸭, 真的会成为茂密丛林中的一只骄傲洁白的天鹅。从此, 这位同学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并佳作纷呈。

二、生生互动, 让作文评语起到导向作用

生生互动是指在教学这一具体情境下, 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作文评语中, 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千方百计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评语活动中来。就学生互写作文评语的形式而言, 有一对一式、一对多式和多对一式等。一对一式有结对、交错、随机等几种情况。结对可为同桌, 可为教师指定, 也可自由组合, 互相对写。交错即指甲写乙的, 乙写丙的, 依此类推。互相对写便于双方的互评互改, 交流沟通。交错批改则体现了公正性, 较客观地体现了一篇作文在班级中的等级和评价。随机互批可以抽签的形式进行, 特级教师魏书生实行的作文互批, 就是抽签式的互批, 每次都抽签换人, 抽到哪本就批哪本, 批的人有新鲜感, 有兴趣。每位同学的作文, 每次都换一位同学批, 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 当然也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 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学习和借鉴别人作文长处。

因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重视学生之间在情境中产生互动, 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只有这样, 才便于形成良性循环。

三、长生互动, 让作文评语起到助推的作用

作文教学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工程。如何让家长也参与进来, 成为评语改革的动力和催化剂, 使老师、家长形成合力, 为学生的作文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 给作文评语改革添上翅膀。如此, 家长、学生形成了一对一的学习环境, 这对作文教学的进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 家长、学生之间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学习心得的气氛, 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及时地提出来, 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 而家长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参加到学习谈话中去, 发表自己的意见, 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这样的作文评语, 不再是仅局限于书面语言, 还可以在口语方面进行交流, 使作文评语更加丰富多彩, 更加注重实效。

作文评语互动, 参与的对象多, 打破了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 不再是教师一人之下的独径小溪, 而是汇聚了鲜活的江河之水, 所以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为学生作文的发展构建了特殊的语言体系。无疑, 在学生的作文本上, 必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 南朝。

[2]陈秉章:《小学作文教学艺术》,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年。

小学作文评语 篇9

一、农村小学作文评语观状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准确地为作文评语搭针把脉。我和同级段的老师设计调查表对五年级四个班学生进行作文评语问卷调查。我们成立学生调查小组、分头取样调查、统计调查结果, 写出调查报告等一系列程序, 最后得出以下分析:

1.大多数学生喜欢老师写的评语, 也会留意老师写的评语, 可以看出学生其实是很想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的。

2.大部分学生喜欢老师激励性加启发式评语中, 对老师真诚提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能欣然接受并进行改正。可以看出老师激励性或启发性的评语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进而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3.大部分学生觉得老师的评语会给他带来帮助, 但还有少数学生觉得老师的评语不完全有帮助, 由此证明老师的评语针对性不强或不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

4.在“你印象深刻的评语”和“希望得到怎样的评语”中,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评语简单化, 缺乏实际性。写作方法指导少, 写作艺术熏陶不够深入。长此以往, 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难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作文评语的实践思考

1. 多一点鼓励, 激发写作兴趣。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一书中说到:“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动。”在作文批改时,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劳动成果, 要善于发现每一篇作文的闪光之处, 哪怕只是一个词语用得生动, 一个句子写得形象, 一个标点用得正确, 也都要教师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并为之喝彩。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 只要先尝试到欢乐, 学生更愿意提笔尽情撒野, “野到深处文自芳”。

2. 多一点幽默, 给予写作动力。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作文教学评语中如果一味是枯燥乏味、僵硬刻板的评语, 学生嚼之无味, 所以未必乐意看, 自然也就起不到导向的作用。而幽默恰恰是很好的润滑剂。一句幽默的语言, 一个新颖的形式, 一次诚恳的指导……那么即使是批评, 学生也乐意接受, 而且觉得韵味无穷。例如:一堂习作课上, 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春天的文章。有个学生偷懒, 为了图方便, 直接到《优秀作文选》上抄袭了一些内容过来。这时我们切记不可小题大做, 狠狠批评, 这样只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甚至使学生更加害怕写作文。遇到这样的文章, 我们不妨幽默几句:“这篇文章好像似曾相识。很多名人都是从模仿起步开始的, 看来你在向他们靠拢。不过你想想看荷花是在春天开放的吗?”

3. 多一点启发, 点燃写作热情。

作文教学中, 教师的启发性评语对于学生的作文影响很大。因此, 教师要热情设问, 给学生关心、鼓励和启迪, 让他们驰骋自己的想象, 在现有作文基础上, 引起更广泛、更深入的思索, 从而激发起写作动机和兴趣, 进而使作文水平稳步提高。学生拿到作文本时总要先睹评语为快。当他们看到老师那么欣赏自己的作品时, 会很自觉地去修改作文中的不足。如果说激励是给学生的一股强劲的动力, 那么巧妙的启发就是一盏引路的灯。

4. 多一点互动, 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习作应该说真事、写真话、抒真情, 是孩子自由表情达意的场所。思维只有在自由宽松的境界里才能得以开发。作文教学评语应该打破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 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通过学生的自评, 同伴间的互评, 大大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在修改别人作文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这学期我将作文评语扩展为学生自评、同学间互评、老师总评三步骤。在操作过程当中, 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对作文的关注度比以前高多了。在“同学间互评”环节中, 学生们连一个小小的错别字、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样子, 慎重地做着自己的决定, 挥动着手中的红笔。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的特长, 同时在别人的提醒下改进了自己的不足。

作文评语是连接师生的纽带和桥梁, 只要“多一点”, 就能把教师和学生的心拉得更近, 把学生与作文的距离拉得更近。这四个“多一点”, 犹如点点春雨, 丝丝入扣, 润物无声, 滋润着语文园地里破土而出的新苗。

摘要:作文评语, 是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 它为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平台, 它是沟通教师和学生心灵的桥梁。作文评语不仅在于它的导向作用, 更在于它的激励作用。本文通过笔者对本校五年级学生的作文评语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并根据实际对改进作文评语进行了实践思考, 以求达到使学生勤于写作, 乐于写作的目的。

关键词:作文评语,现状调查,实践思考

参考文献

[1]呼长波, 王振国.新型师生关系下的作文评语[J].中学语文 (教学大参考) .2006 (10) .

小学作文评语 篇10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师评语,教师评语,艺术化

一、目前小学作文教师评语现状与问题

(一) 无的放矢

目前, 你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忽视了自己跟小学生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的差异, 经常写出学生难以理解的评语。如:“毫无逻辑, 思维混乱, 中心明确, 突出重点等等。”学生面对这些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评语时, 不能明白教师想要表达的意思, 长此以往, 学生不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 不知道怎样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 偏向于否定化

小学生刚刚接触写作, 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很重, 这有利于教师督促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但是众多教师看不到这一点, 在作文评语中常常出现诸如:“字太难看、不认真”等否定性的评语, 这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也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抵触心理, 更加不愿意学习。

(三) 不规范

曾看到有教师给学生的评语是这样的:“细节描述写得不错。”其中竟然出现错别字, 客观上不排除老师可能长时间工作疲劳所致, 但是, 教师至少应该认真对待作文评语, 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尽量避免出现这种可能误导学生的评语。语文老师不一定在文字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但是正常的文字表达不应该存在这样问题, 否则让学生家长怎么放心将孩子交给一个错字频现、病句百出的老师呢?

(四) 复杂化抑或简单化

小学老师所面对的群体是小学生, 他们对于作文评语持有不同的态度。一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什么都不懂, 给他们写了评语也看不懂, 还不如不写呢!”所以, 这部分教师应付性地给学生写评语, “阅、不通顺”等评语就出现在作文评语中;另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好不容易写的作文, 必须认真对待, 于是他们洋洋洒洒写了评语, 导致评语过于复杂, 以小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水平不能明白教师的意思。上述这两类教师都是不靠谱的, 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也是没有职业道德的。

(五) 雷同化

在一项关于小学生作文评语的调查中发现, 一个班级42 份作文中有28 份的作文评语是相同的, 都是“用词得当, 文章有条理”。这看似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肯定, 实则反映了教师的不尽责。这种评语对于学生而言, 他们认为这是教师对自己的认可, 所以, 他们会坚持这种写作方式, 写作能力就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对于教师而言, 他们认为这样自己的工作就圆满完成了, 殊不知他们这样是害了孩子, 是一种玩忽职守的行为。教师对于学生应该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同样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篇作文, 却出现完全相同的评语, 这完全是教师的不负责任。

二、如何让小学作文教师评语艺术化的探讨

(一) 采用精美的语言, 让评语为学生示范

最好的鞭策就是以身作则, 让学生以自己为榜样学习写作。教师给学生作文写的评语应做到没有错别字、字迹工整、语言流畅、无病句,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当然, 教师更应该多读书, 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 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将优美的文字展现在作文评语中, 这既让学生知道教师有认真阅读自己的作文, 又让学生看到教师深厚的语文功底, 使学生对教师佩服有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 评语要准确客观, 展现激励精神

因材施教是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作文评语就是这样一种方式, 老师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写作方式, 提高写作能力。之前, 给学生作文评语写到“细节描写很好, 如果把面部表情加上应该会更好哦。”之后学生再写作文时, 更加注重细节描写, 而且进行了适当的改进, 使文章更真实动人。所以评语的书写要做到准确客观, 要详细说明文章好在哪儿, 不好在哪儿, 可以怎样改进, 不可以一味说学生哪哪不好, 可以委婉地说出文章欠缺的地方, 并且给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期待得到老师的肯定, 老师应看到这一点, 并且用这一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

(三) 富有启迪性, 适当方式提出建议

小学生的思维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扩展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农夫与蛇》后, 我给学生布置了读后感, 评阅的过程中, 我以启迪学生为目的, 在评语中写道“农夫为什么会救蛇呢?”“读完这篇课文, 你觉得人与人相处时, 应该怎么做呢?”等等。我想通过这些引导性的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 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写作, 更懂得写作中包含的情感。

(四) 指导生生互评, 提高作文奖赏水平

在课堂上让同学们一起阅读优秀作文, 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优秀作文的亮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 同时, 有缺点的文章也是不可或缺的, 阅读有缺点的文章, 可以让学生自己指出此类文章的改进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 渗透个人情感, 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作文评语是老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基础上, 针对学生作文的优缺点及所表达的情感而给出的评价。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应认真对待, 不应草草了事。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情感、想法等, 老师应给出相应的回应, 让学生知道老师有认真审阅自己的文章, 而且老师很用心的给自己写了评语。

三、结语

老师在写作文评语时, 应针对学生作文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同时巧妙地运用语言, 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的同时, 也学到了改进自己写作的方法。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写好作文评语 篇1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要想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批改学生的习作上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讲究评语的写作艺术的。一篇成功的作文再加上一段精彩的点评,岂不锦上添花?一篇即使不成功的作品,如果有老师精当的点评,也會让学生读完教师的评语后,“取其文章的精华,去其文章的糟粕”,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那么教师应怎样写作文评语呢?

一、以谈心的方式寄语

不同的情感状态必然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作文评语如能以朋友的身份、以谈心的方式进行,让学生看了评语后觉得是发自肺腑的真诚帮助,就不但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还会融洽师生关系,大大提高学生对评语的阅读兴趣。我平常阅学生的习作仿佛是阅读朋友的来信。评语以谈心的方式进行,敞开自己的心扉,似家常絮语,像亲朋叙旧,字字句句轻叩学生的心门。这样没有教训、批评,只有亲切、温暖、鼓励……尊重学生,平等交谈,学生对评语才能深思力行。

二、以针对性的语言指明

这里的针对性,就是指教师在评改时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针对性强。不要求其全面,而要能给学生指明方向,使他们能有所领悟和收获。像“写得很好”、“精彩”、“写得不好”、“需要修改”、“一塌糊涂”之类含糊不清的语句,并不能指明习作中的问题。褒贬需点明优缺处。好,好在哪里?不好,欠缺在什么地方?何处需修改?如何修改?教师可提供适当的建议。像“一塌糊涂”之类的评语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我们何不来点艺术性,巧妙地指出不足又不伤害自尊心呢?这就能让学生从评语中得到学法的指导,更快地提高习作水平。

三、以确切性的语言评价

所谓确切性,就是指教师的评语能依据《大纲》要求,用贴近学生语言的传神之笔准确地评价学生的作文。如“你能在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写出不平凡,可见你对生活观察得细致,深刻”,“一字传神,反映了人物的个性特点”等等。从而让学生一看见评语,就能明白自己作文中的闪光点,以致在今后的写作中继续发扬。教师的评语本身也要十分讲究,既要合乎语法规范和逻辑要求,又要十分明白,表达准确。

四、以趣味性的语言激兴

我国教育家程颐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评语也是如此,枯燥无味,僵硬刻板的评语,学生必不乐意看,也就起不了指导作用。一句风趣、幽默的评语,不仅可以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又不令人不深思”的效果。“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生活中的盐。”我们的评语中为什么就不可以放点“盐”呢?有个学生在作文中不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一逗到底,我就在其作文后这样评道:“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感叹号哭起了鼻子:好同学,你怎么忽视了我们在文字中应有的位置?”当然,运用趣味性评语要注意适度。因为有些风趣、幽默的语言本身含有讽刺性,搞不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五、以情感性的语言鼓励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常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最关心的往往不是对作文优、缺点的评价和对技能技巧的指点,而是颇费心思地从评语的字里行间窥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是热情,还是冷漠;是扶持,还是厌弃……每个人随窥测所得不同,其情绪也随之起伏波动。所以教师的评语要满怀深情。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无论是表扬,还是满怀希望的批评,都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感到亲切与善意,马上振作起来,花数倍于教师的心血投入到作文中去。并且在这种心态下,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如我曾给一位不愿写作文的学生写过这样的评语:“在我的记忆里,你作文的功底并不差,甚至我从你这次作文的开头中,也发现你有独到见解。可惜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你就草草收笔。如果你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详细地写出来,这篇作文可能非常感人。老师很想分享你成功的果实。我真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喜欢作文的学生,写出优秀的作品出来。”几行富有情感的评语,包含了老师对他的鼓励,信任和希望。这位学生看了我的评语后很受感动,重新写好了这篇作文。

小学作文评语 篇1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早就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2013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进一步强调了“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国内在教育变革与学校实践中,由班主任撰写的学生评语在内容、形式以及语用特征方面经历了一些显著的变化,甚至一度引发了评语改革的热潮,如“叙事评语”“千字评语”“激励评语”“成长档案袋”等等。 但是,近年来关于教师评语的专门研究数量不多。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探讨评语“应当如何”,鲜有对于小学生评语内容“实际怎样”的实证分析。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班主任评语现状,发现评语的特点以及变化,得出研究启示,以期为评语改进和优化提供一种实证研究的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抽样选取了两所小学的班主任评语(学生期末综合评语)样本进行分析研究。文本分析是对所收集的资料在语言及文体结构上进行比较客观的分析与描述,进一步发现其中隐含的意义,这一过程包括了文本解读、文本意义价值的认识、理论概括三个层级。[1]本研究倾向于资料分析的互动模式,将意义的“浓缩”与“展示”往返循环,直到资料饱和、结论充实为止。[2]研究的样本来自江苏省某市A、B两所小学,每个年级各50个样本,六个年级共抽取600份评语样本,分别从评语指标、评语信息量、评语区分度、评语用语等方面进行分析。1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600份班主任评语,平均篇幅约110个字。其中,A学校评语平均140个字,B学校评语平均80个字。评语总体上反映了以下基本特征:涉及的维度比较多,涵盖面广;注重评价学生个体发展的突出方面;表述方式上有总体情况的描述,也有具体的表扬或针对性地指出问题;评述指标以学生性格、学习成绩居多。

(一)评语指标使用情况

评语指标是评语中用以评价学生的相对独立的内容维度,已有的评语研究一般选取使用率20%、 25%或30%的指标作为主要指标。本研究采用折中方法,将主要指标设定为25%的使用率。研究发现, 两所学校总共使用了37个评语指标。以下首先列出使用率由高到低且超过25%的主要指标,包括七个方面(见图1):性格(59.7%)、学习态度(52.2%)、上课情况(41.7%)、为人(40.5%)、作业(28.7%)、学习成绩(28.5%)、自我要求(25.8%)。

可以看出,班主任评语最为关注两个方面,也就是两个二级项目,一是学生的学习,包括学习态度、 上课情况、作业、学习成绩;二是学生的个性,如性格、为人。与已有相关研究对比发现,一直以来,班主任评语使用的主要指标大多集中在学习和性格两个方面,但具体指标使用率或排序略有不同,以下列表比较。2

可见,本研究的结论与此大体一致,也就是说, 学习和性格两个方面始终是班主任评语中最重要的指标。

其次发现,使用率在5%以下、由低到高的评语指标有14个:竞争(1.8%)、成熟老练(2%)、口头表达能力(2.3%)、特殊才能(2.5%)、惜时(2.5%)、情绪 (2.8%)、粗心 (3%)、自我评价 (3.5%)、知识面 (3.7%)、学习基础(3.8%)、工作态度(4%)、灵气 (4%)、兴趣与爱好(4.7%)、关心同学(4.8%)。

这些数据反映出评语中较为忽略的一些方面, 主要包括:行为习惯(惜时、粗心、工作态度);身心健康(情绪、自我评价、成熟老练);特殊能力(特殊才能、口头表达能力、兴趣与爱好);人际关系(竞争、关心同学)等。在同类研究中,曾令琦发现:集体活动、 关心同学、学习习惯、特长等只是偶尔使用的指标, 而尊师、体育锻炼、劳动、卫生、文娱活动等都是未见使用的指标;李利娜的调查也发现,教师评语中评述学生特长和卫生方面占的比例较小。[3]

(二)评语指标的数量分布

一份评语中的指标数量反映了评语的信息量。 在600份评语中,含在每份评语中的指标数量不等, 最多达11个,最少才1个,平均数为5.3个。指标平均数比其他相关研究略有增加,显示了当今的评语可能更加全面的特点。

以下举两例说明本研究中不同评语的指标数量:

(1)“虽然你经常调皮捣蛋,上课有时走神,但老师还是发现了你这学期的进步,现在的你能按时完成作业,字迹也比之前端正漂亮;遇到老师时能主动热情地打招呼。你常说自己笨,学不好,但老师觉得你并不笨,你只是缺少学习上的勤奋和方法,如果你在学习上能更努力一些,你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这段评语涵盖了性格、上课情况、作业情况、字迹、文明习惯、自我评价、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八个指标。

(2)“看似乖巧的你有点调皮,只要老师一不留神,你就要贪玩了,孩子对待学习要下苦功的,不刻苦钻研知识就掌握得不牢固,好好努力吧!”这段评语篇幅较短,仅显示出性格和学习态度两个指标。

从两所学校评语指标的数量分布情况来看,一份评语中只包含三个及以下指标的共有117份评语,占总评语份数的19.5%,其中A学校占9%,B学校占30%。在一个学生的学期综合评语中,如果只看到两三个指标的评价,显然可以看作评语的信息量不足。具体而言,A学校大部分评语集中在4~7个指标,平均为6.1个;B学校则集中在3~6个指标, 平均为4.6个。因而,B学校评语整体的信息总量比较小。

(三)评语的区分度

评语的区分度是指评语之间的可比性,比较难考量。只有在评语中使用了相同的指标,并且评述中注意到不同学生表现的个性化程度,评语就具有可比性了。传统评语中因为套话、模式化较为普遍,因而很难反映区分度。这里选取一位班主任撰写的42份二年级学生评语,以“学习态度认真”这一指标为例,考察评语在班级内部的区分度。研究发现:

第一,作为相同指标,“学习态度认真”出现在23份评语中,占全班评语数约55%,显示了不同评语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其中,有18份评语是直接使用了“认真”这个词语,另外的5份评语中分别使用了“一丝不苟、细心、踏实”等词语,这几个词语可以看作本土概念,归为“学习态度认真”这一指标。

第二,从学生表现的个性化程度来看,23份评语中有10份是较为抽象笼统的表述,如,“你是个认真的学生”“你做事认真”“希望你再认真点”“希望你和认真做朋友”;其他13份评语是具体行为的描述, 如,“书写认真”“作业认真”“认真听讲”等。

第三,从表现程度的评述情况来看,23份评语中绝大多数评语都未表现出“认真”程度的差别,只有2份评语分别评述了“很认真”“非常认真”,1份评语表达了老师的希望“再认真点”。

由此看出,本班评语在“学习态度认真”这一指标上的区分度还不理想,班主任评语的套话形式依然部分存在。这种情况主要反映在B学校的评语中,像“学习认真”“遵守纪律”“关心集体”“乐于助人”“与同学和睦相处”等套话使用较多,而A学校在评语篇幅、指标上均多于B学校,学生评语的个性化程度及区分度相应更好一些。

(四)评语用语分析

评语反映了不同班主任多样化的话语风格。我们发现一些评语用词委婉、丰富,需要仔细辨别词句所指的意义,从而归纳出相应的概念或指标。例如: “佩服你总保持着大胆表现自我的勇气;喜欢你总是积极而乐观地参加各项活动……凭你的聪明才智, 凭你的反应速度,你将会是一个优秀的男孩,但你目前还没有高擎火炬,我以为主要原因是你马虎了事, 不能严于律己。愿你在往后的学习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端正自己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这一段评语中,“积极乐观”“高擎火炬” “滴水穿石”“端正态度”等用词丰富,情绪色彩浓,具有感染力,但是指向并不明确。同样,“马虎了事”一词的针对性也不强。

而另一些评语则直接明了,很容易找到主题意义。例如:“在老师眼里,你是一位乖巧可爱、嗓音细嫩甜美的女孩,虽然你平时不多言多语,但在课堂上却能够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课后也懂得不懂就问。 喜欢看你写的话语,流利的表达,丰富的词汇,清晰的逻辑,让你身上顿时散发出了耀眼的光芒!继续加油吧,你的努力、勤奋、踏实会让你在你的天空中飞得更高!”这里,“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不懂就问” 等都是教师非常具体的表达,言之有物、一目了然。 从客观、真实的角度看,评语指向具体提供了一种良好的交流和反馈。

三、研究启示

本研究抽样的小学班主任评语主要评述了学生的学习和个性表现,在学习习惯、身心健康及特殊才能方面涉及较少;不同班主任评语中使用的评语指标数量差别较大,有的评语内容丰富,有的评语内容比较单一;评语有一定的区分度,但套话使用的情况依然存在;在评语用语方面,形式活泼,表达了较好的情感色彩,但还缺少一定的语用策略意识。因此, 研究建议:

(一)要明晰小学生综合评语的内容依据

评语作为教育评价之重要方面,首先应当考虑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要优先考虑完整的学习标准依据。教师(班主任)应当明确,当今小学生这一特定年龄阶段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在某一学段应当达到的标准即基本要求是什么,评语提供的信息是否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达成这些标准的情况。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课程标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乃至新发布的2014年《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中都有所体现。《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中明确了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学业负担等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并分别列出了20项关键指标与诸多评价依据。综合考量这些框架依据,我们发现在已有的实践中,有些指标的评价还很缺乏,如对于学业发展水平这一指标,我们一直比较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的评价,却缺少对学生学科思想与方法、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评价。对于身心发展水平这一方面,我们也疏于对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审美修养、情绪行为调控等方面的关心与评价。笔者认为,综合评价虽然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做出全面评价,但是从全部学生来讲,主要指标或关键指标都应被涉及。

(二)要发挥评语的多种功能

不同于量化评价,评语首先提供了信息补充和解释的功能。学业成绩是量化评价,是学习的结果, 而评语则应侧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态度,就好比一幅幅重要“截图”,使得包括学生、家长、学校教师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士能够了解学生学习的成效。 评语与数据应尽可能“合二为一”,能相互佐证。评语既可以对学业成绩做出合理的解释,也可以补充分数或等级所不能反映的部分,还可以更好地发挥激励与改进的功能,明确指出学生努力的方向。因此, 评语要有较好的针对性,尤其是班主任评语,要突出过程性评价的意义。

另一方面,要关注到评语的重要读者———家长。 家长从评语中可以了解到孩子的表现,反过来说,好的评语也能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关注和真实的评价,从这一点上说,评语也是对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反馈。因此,好的评语应当促进教师自身的反思,从而更好地站在学生发展的立场上改进自己的教育工作。

(三)在语用表达方面兼顾学生及其家长的需要

上一篇:空间能力培养下一篇:物流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