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习作

2024-10-05

单元习作(共11篇)

单元习作 篇1

作为语文老师,尤其我们中低年级老师在学生起步作文方面的指导总感觉力不从心。每次作文布置之后,学生总是愁眉苦脸, 似乎无从下手,即使搜心挖胆写出的作文也不尽如人意。我认为课堂是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品味好词佳句的主阵地。应该让单元课文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文,这些课文,无论是内容,表达形式,还是反映的思想感情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息息相通,老师应以这些课文为切入点,重点进行作文方面的指导。

一、写景状物之类作文的指导

我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深深被文中优美的语言所吸引,也被作者丰富的想象所折服,我首先引导学生大致掌握了课文的内容, 再让他们梳理出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明确了写作顺序。最后我重点引导学生去捕捉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 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荷花的清香、姿态和姿势,尤其是对荷花的姿态描写:“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开,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的马上要破裂似的。”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了这一段,让学生谈一谈对本段的体会:一池美丽的荷花,色泽鲜艳、形态各异, 看似一大幅活的画。我趁热打铁顺势引导,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呢?作者在描写荷花的时候,由荷花的形态写到荷花的颜色,由荷花的整体写到荷花的局部,条理清晰、语言朴实、观察细致,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赞叹与喜爱之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抓住了部分荷花的特点,进行生动的描写,既写了荷花的动态美,又写出了荷花的静态之容。同时,本文中,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荷花让人惊艳的美丽与神秀,还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让自己融入景物之中,人景合一,人中有景,景中有人,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在我的引导、点拨和学生反复的诵读品味之中,开启了学生关于写景作文的思路,明晰了一篇写景作文用词应准确,情感的流露应自然真挚,切记空洞无物。当然更重要的是抓住景物特征,从几方面进行生动的描写, 表达手法也应灵活。

二、写人记事的指导

写人、记事的文章联系紧密,写人离不开记事,记事也离不开写人物,因此,我们可把它们归为一类,进行有效的指导。《一面五星红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一文,我在讲授本课时,特地对学生进行作文方面的指导。这篇课文通过写“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我首先带领学生梳理出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叙述事件的经过。第一部分“我”在一次漂流活动中失事,处境非常艰难;第二部分“我”与面包店老板打交道的过程,“我”断然拒绝了他提出的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第三部分“我” 的行为感动了面包店老板,“我”赢得了救助。这样的学习与引导, 让学生明确了叙事必须要有顺序,要有清晰的思路,讲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时我特别指出本文中,作者为了更进一步地表现“我”的民族气节赢得了外国友人的尊重,还着重写了面包店老板的态度的变化,让学生再次明白写周围人的态度也可衬托主人公的某种品质,让学生掌握写人、记事的某些方法,从而在自己的习作中模仿写作方法,寻找写作思路。另外,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特别揣摩那些含义深刻的词句,仔细推敲这些句子中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知道遣词造句在习作中不可小视, 要让句子凝练,让每个句子都为主题服务。

三、同步练习,妙笔生花

当然,只讲解不练笔,一切皆是毫无意义的,要把所学方法灵活运用到习作中,这才是重中之重。所以,相应地布置与单元课文内容同步的作文进行练习,让讲和练相铺相成、相互支撑,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同时,在学生练笔之后,要进行全班的交流,相互评价, 指出文中的亮点和不足,再进行反复的修改从而提高作文的水平。

总之,课内外的阅读是理解吸收的过程,是存储的过程,写作才是支出的过程,只要我们让学生在课内学会阅读,课外阅读也就水到渠成。只要学生存入更多的作文方法、作文素材或好词佳句, 支出时也就不受束缚,不受限制,下笔如有神。那就让我们以单元课文作为基石,引领学生从容淌过语言文字之河吧!

单元习作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3.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4.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教学难点:

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找几篇比较优秀的演讲稿,印发给学生。

2.本单元学习开始就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围绕“爱祖国”这个主题,搜集爱国诗篇(或散文)配乐朗诵,寻找爱国人士的足迹,了解身边的爱国人物,编写以爱国为主题的手抄报,阅读和爱国有关的书籍。

第一课时

朗读片段,感受演讲稿的魅力 1.演讲稿导入。教师将一段演讲稿展示在屏幕上,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以比较直观地感受演讲的魅力。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亲,那便是──中国。

可记得这一位“母亲”?她飘散的长发是千万条悠悠贯穿的河川;她的背脊,虽老迈仍硬朗,是五岳,是阴山,是祁连,是„„那宽大而慈爱的脸膛,是青藏连接云贵吧!她伸展的手臂从东北的谷仓,到长江的沿岸,到珠江的三角洲,那一片无尽的沃土,是她温暖的双手。啊!母亲!您的胸膛隐藏着多少灿烂的血泪史。曾经,你骄傲过,自豪过;也曾经,你黯然伤神过,愤怒过。在宇宙无垠的岁月里,您孕育了长青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属于您的孩子。

2.师:同学们,听了刚才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很感人、很亲切、很有感染力等)3.发现特点。师:刚才大家谈得很好,这的确是一篇让人热血沸腾的文字,读着它,我们心潮澎湃,一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我们的心头升腾而起。接下来,老师将这篇文章的下半部分发给大家,读了之后,请说说,这篇文章和以前我们读到的文章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下发完整的演讲稿供学生阅读

爱我中华情 于玉光

同学们:

(一二两段见上文)这一群“母亲”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国人。他们也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崇尚自由,爱好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他们含蓄而诚恳,勤俭而乐天,在他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绚丽的色彩──金黄、翠绿、朱红、靛蓝。他们向往自然,爱恋自然,对于万物有着浓浓的情谊。李白躺在床上,看见窗外的月光,因而想起自己的故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将个人的感情与自然融合为一,凝结成一种潇洒而美丽的诗情。李白多情,白居易也多情。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相爱,原来是一种平凡的男女爱恋,但是经过香山先生巧妙的构思,精致的渲染,便成了一段富于色彩的传奇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多么令人肝肠寸断的诗句!道尽天下有情人共同的期盼。王维独居空山幽谷,却不觉孤寂,浑然有万物皆我友朋的情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使自己的生活艺术化、情趣化,不也正是古今人人所追求的吗?南国情柔,北国情壮,万里长空下,一片碧绿的草原,风吹草浪,几只巨鹰旋空而鸣,“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其实,月儿本无情,群山之所以予人娴静,草原之所以予人壮丽之感,都是因为多情的人赋予它们生命,使它们鲜活,使它们富丽。

“母亲”的孩子啊!可忆起北平的紫禁城,湖南的岳阳楼,青海的凄寒,西湖的柔美,长江的浩浩,黄河的滔滔?骨肉同胞情,激起了“母亲”每一个孩子的热血、热泪、热情,让正义之血喷涌吧!让自由之泪洒落吧!让真理之情坚定吧!

4.学生读完后谈谈和其他文章不同之处: 预设:

和其他文章不同的:没有一个确定的人物;没有故事情节;也不写景色;以表达情感为主;就好象和我们在谈话„„

和其他文章相同的:有题目;分段写;有重点;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在讨论的基础上,了解演讲和演讲稿的特点。

演讲就是,一个人围绕一个话题,用讲述的方式在公开场合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别人。你听过演讲吗?在什么地方听过?(举行婚礼、饭店开业、大厦落成、开学典礼、学校里的报告。)是的,这些演讲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

5.提出学习任务:演讲可以分为有准备的演讲和即兴演讲。有准备的演讲一般需要预先写演讲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演讲稿。(板书:学写演讲稿)

如果不想写演讲稿,也可以从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或书籍中,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一篇(一本)写一篇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这项任务老师就不作具体的指导了)回顾综合性学习成果,学写演讲稿 1.引导确定主题。写演讲稿,首先要围绕着主题。请大家快速默读“口语交际·习作二”提示的第一段,想想,这次演讲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祖国在我心中)

2.相信通过两个多星期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一定对“祖国”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相信大家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我们用演讲稿的形式把它写出来。

3.演讲稿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请大家默读习作提示第二段。

4.生默读后在小组交流,然后在班级交流,教师梳理,演讲稿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拉近听讲者距离; 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 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5.接下来,我们分步来完成演讲稿。先请同学想想,我们这次的演讲稿听的对象是谁?(同学)那么在演讲稿开头怎么写?(“亲爱的同学们”或者“各位同学”。)

6.演讲稿最难写的就是第二部分,其实只要掌握它的规律,演讲稿也并不神秘,同学们写作起来也不会很困难的。我们再来研究演讲稿主体部分的要求:

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结合具体的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 师:请大家说说,通过研究,你发现了什么?(从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写演讲稿子,首先要有观点;其次用具体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7.接下来,就让我们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亮出自己的观点吧。其实,亮观点很简单,你只要围绕着“祖国”说一句话就行了。先小组中说,看哪组同学说得最多。(学生分小组说一句带有“祖国”的话。)

8.交流。请学生说一句关于“祖国”的话,说完后,教师简单梳理并板书。举例:祖国风光秀丽;祖国文化灿烂;祖国历史悠久;祖国人才辈出; 祖国科技发达;祖国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祖国还很落后; 祖国建设需要更多人才;祖国一定会腾飞;祖国的汉字有魅力;祖国的古诗是瑰宝;祖国人民崇尚自由;„„

9.黑板上写出来的话,就是观点。那么怎么让别人觉得你的观点很有说服力呢?这就需要借助一些材料了。比如说“祖国科技发达”,我们可以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火箭技术,说到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还可以举一些名人的话来增强表现力。

10.范文引路。教师出示一段演讲稿,看看作者是怎么写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讨论:这段话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祖国饱经磨难却依然坚强)

用了那些具体材料?(磨难:圆明园,邓世昌;坚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1.学生选黑板上“祖国„„”的一个句子,用一些具体的材料将一句话展开为一段话。(时间8分钟左右)

第二课时

交流演讲稿片段

1.用实物投影(或者口头读),展示三位学生的演讲稿片段──这三个演讲片段,分别代表写得比较好,写得一般和需要改进之处比较多的,以有没有用具体材料将观点讲清楚为标准来评价。2.集体修改需要改进的演讲稿片段。(展示写具体的过程,让全体学生知道怎么修改。)

3.修改自己的演讲稿片段。

4.再次请5-6位学生读自己的演讲稿片段。合成完整的演讲稿

1.师:刚才我们以一个片段为例子,谈了怎么样将观点写具体。其实,一篇好的演讲稿子,也许不仅仅只是一个观点,有可能有一组观点。比如,要想写写祖国值得我们深深热爱,那么,我们就可以有很多方面来写,大家看看黑板上的这些材料,哪些可以说明祖国值得我们自豪?

2.请大家选择上面观点中的两个内容,也可以自己再补充(这两方面内容要和刚才写的那分内容联系比较紧密),用上节课学到的将观点写具体的方法,把其它两个观点写具体。3.学生继续写演讲稿子。(时间1 2分钟左右)4.写完后就几位同学的习作进行交流、评价。

5.指导将结尾写好。师: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好的结尾,对于演讲稿非常重要。请大家欣赏这两个演讲稿子的结尾:

“母亲”的孩子啊!可忆起北平的紫禁城,湖南的岳阳楼,青海的凄寒,西湖的柔美,长江的浩浩,黄河的滔滔?骨肉同胞情,激起了“母亲”每一个孩子的热血、热泪、热情,让正义之血喷涌吧!让自由之泪洒落吧!让真理之情坚定吧!──号召式结尾

这是一个除旧立新的祖国。这是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这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祖国。我的话语多得成一部历史,我的话语多得可组成一片星河,但是说得最多最动情的一句,便是──腾飞吧祖国,祖国吉祥,吉祥祖国。──总结式结尾

教师补充其他形式的:自然结尾,留有思索余地的结尾等。6.学生写结尾。

7.请两个同学将完整的稿子读出来。8.为自己的演讲稿加一个好标题。(参考题目:《我爱祖国》《腾飞吧,巨龙》《我自豪,我是中国人》《我们都有一个家》《祖国,我的母亲》《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9.交流标题。

从语言方面修改演讲稿

1.指出演讲稿的特殊性──主要以听为主的文字。2.下发一篇关于演讲稿语言方面的要求,学生阅读。让语言更有演讲的魅力

写作演讲稿,在语言上应注意以下问题。

要口语化,通俗易懂。听众能否听懂,要看演讲者是不是讲得好,更要看演讲稿是不是写得好。演讲稿写完后,要念一念,听一听,看是不是“上口”“入耳”。如果使用的语言,讲出来谁也听不懂,演讲就失去了听众,也就失去了演讲的意义。这就需要进一步修改演讲稿。

要生动感人。好的演讲稿,语言要生动。怎样使语言生动呢?可以用名言格言增强说服力。还可以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强表现力。这样,可以使演讲的气氛轻松和谐,吸引听众。

3.教师以一篇书面化语言较明显的演讲稿为例子,谈谈怎么样修改文章的语言。

4.学生修改自己的演讲稿。

5.分小组交流修改后的完整的演讲稿。

第三课时

活动前,将学生分成四大组,每组以某个爱国人士的姓名来命名这个小组。活动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评委可以请同班其他学科老师参加。最终评出最佳团队奖、最佳口才奖,最具亲和力奖,最有人气奖等奖项。活动设立主持人两名。活动开始前,放背景音乐《中国人》。黑板上画中国地图,写上主题词“祖国在我心中”字样。可根据综合性学习活动情况,从以下内容中选择: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会。

综合学习汇报之前,教师组织学生看演讲录象。教师指出演讲要注意的一些地方:

演讲尽量脱开稿子,或者半脱稿; 站立姿势要大方,不忸怩; 精神饱满,声音洪亮; 语速要适中;

要注意眼神的交流;

每组推一个优秀演讲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然后在课上演讲。“中华好儿男”故事会

学生事先准备故事,要求每个故事不超过四分钟,每组讲一个。爱国名人知多少知识抢答赛

主持人用一句话描述某位爱国人士的事迹,但不出现该名人的事迹,请学生抢答(也可以有必答)。

我爱你祖国──诗歌散文朗诵会

学生事先准备好配音材料,可以集体朗诵也可以个人朗诵;可以诵读现 当代作家的作品,也可以诵读古代作家的作品。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善于和同学分享读书学文的感受,提高表达能力。2.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并进行成果展示。

3.积累名人名言,感悟伟人的爱国情操,受到感染,积累语言。课前准备

1.整理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爱国的格言、古诗词。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

交流平台

忆课文,交流收获

(1)用直线将相关的词语连起来,并说说理由: 季羡林 京张铁路 詹天佑 《怀念母亲》 雷达兵 蝴蝶 小高 授粉

(2)回忆说说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和同桌交流,再推荐全班交流。(3)引导评议: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谈活动,交流感受

(1)谈谈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同一主题活动的同学进行合作交流。(3)引导学生说说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是怎样克服、解决的?由小组内指定同学进行记录。

(4)推荐交流活动情况,对于还没有克服解决的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提出方案。

(5)谈谈自己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6)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成员的自我评定,然后引导全班进行互评,评比”最佳活动小组”、“最佳活动者”。

日积月累

1.身为炎黄子孙,我们为自己是黄种人而感到骄傲;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更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而自豪。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的名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自己祖国的钟情。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人名言。⑴自由朗读这些名人名言。⑵选择其中的一两句名言,说说含义。

⑶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他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表情?

A.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这是选自1949年4月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的一句爱国名言。主要意思是只有热爱自己的民族才能有自信心,才能有为祖国、为民族而献身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源于对生育自己的故土、家乡、民族的爱。B.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这是1981年2月14日邓小平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的《邓小平文集》英文版写的序言中一句充溢着爱国激情的话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他这种无限高尚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C.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句话选自鲁迅的《华盖集续集·学界的三魂》,文中他分析中国的国魂有官魂、匪魂和民魂三种,他认为“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D.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这句话选自巴金的《随想录》,体现了巴金对祖国、对人民深沉而执着的爱。⑷朗读并背诵这些名言,进行语言积累。3.交流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1)朗读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

(2)介绍所收集句子或古诗词的意思,谈谈自己的想法。(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积累

展示台

1.展示准备

(1)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课本中这些学生分别展示的是什么?

(2)分组,综合性活动主题相同或相近的学生为一组。

(3)以组为单位,确定自己组内展示的内容,展示的形式,展示的特色以及分工情况。鼓励学生超越课文中展示的形式,自行设计新的展示形式。(4)各组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进行展示准备。(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情况,并进行协调。)2.举行“祖国在我心中”展示会

(1)各组轮流介绍,并把自己组的作品带到展示区域进行展示、介绍。(2)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

浅谈小学单元习作的指导 篇3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每册教材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单元包括3-4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这两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课文内涵丰富,意境优美,较有典范性,语感鲜明,有利于启迪智慧,激发想象,既便于学生识字,又便于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的语文课程提倡教师应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如果教师能把握住新教材、新课程的编写特点,就可以利用语文教材做为例子更好的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怎样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单元习作的指导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1精读课文,积累词句

教材上的课文,大多是名家的典范之作,因此在进行课文学习时,一定要依据课文让学生熟读,精选好词佳段背诵,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抓住优美词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用这个词句,好在哪里,用心去感受课文语言的丰富,语意的清晰,语法的规范,修辞的恰当。要让学生不只是学会积累优美的词句,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好词佳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把握写作特点,教给学生写法

在教学时教师还应把握本单元课文的写作特点,教给学生写法,指导学生习作。例如小语第八册第六单元都是描写景物的文章,此类文章在写景时注意抓住景物特点,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而第七单元都是写人的文章,通过一件或几件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写人物时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突出中心。这样依托课文,就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避免犯不必要的写作毛病,从而提高写作指导的效率。在讲读课文时也可以挑关键处引导学生进行片段的仿写,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课文描写乡下人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的美景,我引导学生仿写自己看到的乡下人家,学生同样写出了门前小桥流水,屋后瓜果飘香的田园风光。

3课外收集充实素材

当然,单凭本单元几篇课文就想写好文章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常常在教学一个新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时就提醒学生本单元是哪类习作,引导学生收集此类习作的优美词句,多读此类文章,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通过课外收集,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下笔时就会思如泉涌,而不会无从下笔了。

4激发习作兴趣

开源引流,习作教学单元整体设计 篇4

一、单元整体设计,读写结合新发展

语文是生命的存在,听说读写源于生命的动力。人的生命需要交际,语文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是用听说读写来互相交流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听说读写就是吸收和表达两个方面。听和读是吸收,说和写是表达。说出来的是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听到的是别人表达给自己的意思;写出来的是自己要表达的文本,读到的是别人表达给自己的文本。说到底,听说读写都是为了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习作教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就是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从表达的角度学习阅读,这才是全面的“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习作教学单元整体设计”,不仅可以从阅读教学中学习观察和写作方法,更可以从阅读教学中学习感悟生活、积累生活,在习作教学时把这些方法迁移和运用到习作中,从而发挥教材资源的整体优势和效能,更好地实施读写结合,全面培养写作能力。

二、把握整组教材,统筹安排习作计划

单元整组教学是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与意识。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不是也可以进行单元整合。我试着把习作要求、方法、内容、讲评等逐一贯穿于单元导语、精读课文和口语交际,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一个个看似独立的内容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人教版第八册第一单元,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我们可以将本单元的单元习作目标设定为:(1)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2)将观察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3)对于精彩的语段,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习作主题为线,部分体验达到目标

(一)阅读课堂勤实践

如教学《桂林山水》,研读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自由读本段,然后思考以下问题:(1)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继而引读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感悟作者是如何运用多彩的语言和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景物写具体的。(2)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要写大海和西湖?这样写让你产生什么感觉(对比的手法,更加体现漓江水的美)?以上两个问题的思考,旨在让学生懂得同一种景物可以用多种形式来描绘的特点。

(二)课后练习跟着走

课后的习题兼顾理解和表达。教学中这些习题完全可以纳入教学体系,它们既是阅读思考的重点,也是言语表达的训练点。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后练习题第二题为“我们来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再重点讲讲内洞的景象”。结合这个习题,在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了哪几处景点后让学生填空:入山———()———()———()———出洞。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学会按照游览顺序布局谋篇的写作方法。

(三)小练笔有大学问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段、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1. 想象练笔

古代诗歌,语言凝练、用词精确;音调和谐、朗朗上口;情景交融、理趣相生……因此,学生在读诗中感受音乐美、品味语言美、想象画面美、领悟意境美的同时,趁热打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诗歌进行改写。

2. 仿写练笔

又如《桂林山水》的第二、三段以及《七月的天山》中描写野花的部分都写得非常美,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排比的方法进行生动的描绘、教学此处时,可以安排小练笔。学生把优美的范文和平时看到的景物联系起来,一篇篇灵动的文字喷薄而出。

通过课堂小练笔,有目的地让学生结合单元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使学生的思维不囿于单独的一篇课文,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单元整体的感悟,提高了单元习作能力,并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增添无限精彩。

“习作教学单元整体设计”以其多元整合、均衡协调的特点,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了一条学科教学与活动教学兼顾的道路,做到了对教材的整体建构和延伸超越,很好地弥合了学习与实践的矛盾。我们相信长此坚持下去,能够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培育学生高雅的阅读品味,造就学生宽厚扎实的文化基础,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单元整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把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实现系列化、目标化,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在以读促写的阅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习作教学,单元,整体设计

参考文献

第二单元习作春节 篇5

在我的记忆中,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每当想到春节,我便想起去年春节我和爸爸放鞭炮的情景。记得年前大人们都忙着买东西办年货,妈妈又是买菜又是买春联又是包饺子。我们小孩却不像大人那样忙。大年三十那天,妈妈让我和爸爸贴好了春联,爸爸忽然想起了忘记买鞭炮了。我们爷俩就决定一起下楼买鞭炮,来到卖鞭炮的摊位上,鞭炮的花样可真不少啊!有冲天炮、旋转炮、刺花炮、摔炮、礼花炮、黑蜘蛛炮、还有大炸雷„„

反正各种各样的鞭炮说也说不完。爸爸给我买了比较安全的摔炮和刺花炮,又买了噼噼叭叭的鞭炮和冲天炮又叫二踢脚,还有五颜六色的礼花炮。走在路上,我就忍不住往地上扔了几个摔炮,摔炮摔在地上“啪啪”得响了起来,我感到好玩极了。到了中午,我就听到震耳的鞭炮声。爸爸也拿出了我们买的鞭炮。点上火只听到鞭炮辟天开地的响了起来,整个楼层都回荡着鞭炮声。我躲在远处捂上耳朵,直到鞭炮声结束,我才敢走到近处看一看。接着,爸爸又拿出一个二踢脚,把它拿在手中,点上火只听到“嗖”的一声,二踢脚像小火箭一样冲上天空,然后爆炸。我高兴得拍着手,难道真正的火箭就是这个原理发射上天的吗?到了晚上,整个城市灯火通明,天空中闪耀着五彩的礼花。我点燃了一个刺花炮,刺花炮“刺刺”的发出耀眼的火花。我把手舞动起来,刺花炮跟着我的手臂舞动,划出一个个闪亮的光环。接着,爸爸开始放最美丽的礼花炮。点上火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彩球从礼花炮的炮管中冲上天空,色彩斑斓美丽极了。快到最后的时

候,只听到“嘭”的一声,从炮管后面冒出一股黑烟。我和妈妈吓了一大跳,只见爸爸的手和脸被熏的乌黑。我和妈妈看到爸爸这个样子,笑得前仰后合的。爸爸哭笑不得的说:“都是劣质炮惹得祸,以后放鞭炮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再卖劣质炮了!”这个除夕我过的真得很快乐,这是我最快乐的春节了。

家乡的春节

黄石的春节,对我来说是最热闹的。因为我能和平时很难见面的亲戚聚在一起,过一个团团圆圆,快快乐乐的新年。

在农历二十三之前,我们就开始采购年货,张罗着年夜饭。爸爸妈妈一般买几只土鸡炖汤喝,再腌制一些腊鱼、腊肉,等到春节时开开胃口;姑妈们则就为我们添置新衣服;哥哥姐姐,都在买回来的小礼物;而我们小孩就买一些开心果、瓜子、杏仁之类的小零食,准备到春节大年三十吃个痛快。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我们家就在灶台上摆上糯米、糖果等贡品,烧香放鞭送灶神。

到腊月二十四就过小年了。上午全家打扬尘,抹洗家具,迎接新年。完善后,就聚在一起吃个小年饭,大家说说笑笑,聊家常、聊工作,不亦乐乎。除夕为大年夜,这天要先准备佳肴到祖堂烧香、点烛放鞭供祖宗,然后再各家团聚吃年夜饭。

午夜,家家灯火通明,全家老少围着火炉“守岁”,一起开开心心的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笑谈着电视中的各类节目,洋

溢着欢乐的氛围。许多城区居民还要在除夕夜全家一起包团圆饺子,男女老少尽情娱乐,通宵不睡。

子夜时分,家里就开始放鞭炮,说是为了送走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鞭炮声远远近近的响起,此起彼伏,一直到第二天清晨。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鞭炮燃爆后的香气,传递着浓浓的春节气息。我和表姐胆子在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叔叔们就在屋外放鞭,玩各种各样的烟花,家里其乐融融,气氛热闹极了。

正月初一清早一开门,照例要放鞭炮赶走年兽,然后再开始清扫,扫好的垃圾三天内不能往屋外倒,更不能对着门外泼水,据说是聚财。孩子们一大早要给家里的长辈拜年、作揖,说着一些千篇一律但大家都喜欢听的新年祝福。这时,家长们乐呵呵地摸着我们的头,拿出红包(也就是压岁钱)塞到我们手里。这是我最为开心的事情,因为我又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压岁钱买我最喜欢的书了。这一天的早餐要吃鸡汤元宝(鸡蛋),然后居家拜年。若亲戚中有新亡人,初二当天一定要去新亡人的家中拜年,称之为“新香”。

在黄石,最重要的就是观看传统的文艺活动,比如舞狮子、玩龙灯、踩高跷、跑旱船、唱堂戏等,传递着春节喜庆、祥和的氛围。这些千万别错过。等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家家都要吃元宵,早晨吃糖拌油炸,俗语道:吃了月半粑,快快扒土巴。人们吃过元宵后,倾巷而出闹元宵,玩花灯,观花灯,猜灯谜,开展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元宵夜,城乡彻夜通明。过完了元宵,这个春节就过完了。

回想起每一个春节,总有许多地方让我回味无穷、开心不已。它

单元习作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43-02

作文需要积累,积累才会有创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最怕写指定写作范围的单元习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缺乏写作素材积累,特别是缺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素材积累。要让小学生喜欢作文,把单元习作写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积累习作素材。以下,笔者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实际及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单元习作素材。

一、明确习作要求

教育家埃德加·富尔在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而且是“学会怎样学习”。在高年级习作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在五年级开始实施“半开放”的习作教学方式,通过教给学生自读自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掌握打开习作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在新学期拿到新课本时,笔者先引导学生浏览课本,看看课本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要学习多少个生字词,要写几篇作文,作文的总体要求是什么。这样,学生对课本有了整体的印象,对整个学期的习作要求也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在教学每个单元的课文前,笔者会带领学生认真阅读导读部分的内容,明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再带领学生浏览课文、口语交际和习作要求等内容,并引导学生按照习作要求做好收集习作材料的准备。

二、深挖教材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笔者在阅读课上注意指导学生从课文这些例子中积累语言,打下作文基本功,使每一篇课文都能读得进、记得住,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运用到作文中去。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窃读记》一文时,由于文中作者的经历与学生实际离得比较远,于是,笔者在本节课中运用了谈话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读书经历,感受到现今社会阅读的便利,以此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窃读”的感受。经过对比,学生明白了要更加珍惜读书机会的道理。学习课文后,学生写出自己的读书经历更具真实性。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访谈录,笔者布置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季羡林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外,笔者还介绍了访谈录的写法,并让学生在课后当一次小记者,把访谈的笔记整理出来。学生采访兴趣很浓,有的采访了自己的家人,有的采访了小伙伴,有的采访了老师,还有的采访了本地名人,大家都收获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课文《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笔者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并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写一写童年趣事,学生的习作趣味横生,有的写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有的写抓泥鳅,还有的写砍柴等。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实话实说”的环节,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自己最喜欢哪种评价及原因。“实话实说”环节结束后,笔者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

对我的爱》,大部分学生都能回忆成长中父母对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有慈祥的母爱,有严厉的父爱等,文章写得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清晰。可见,深挖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能够逐步降低单元习作的难度。

三、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也是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手段。笔者引导学生阅读与单元习作有关的文章,并制作一本“采蜜集”作为读书笔记,以收集文章题目、作者、主要内容、文章思路、好句佳段和读后感等,从中汲取精华,增强素材积累。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教材习作,要求学生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在教学这组课文前,笔者带领学生阅读导读内容,明确本组课文的主题,再关注口语交际以及习作要求,然后让学生在课外多阅读反映人间真情的书籍,观看相关电视节目等,还向他们推荐《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等系列书籍,并利用班会开展《今天是我的生日》主题演讲会。学生通过演讲会感谢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爱、父母的养育之恩,并在演讲会结束后把心得、感受写下来。这样,学生写起相互关爱的事情时思路就开阔多了,有的写同学的关爱,有的写老师的关爱,有的写父母的关爱,有的写邻居的关爱等。

四、利用课前五分钟

俗话说“常说口里顺,提笔手不笨”,学生之间常常进行说话练习,写起作文来自然有话可说。因此,笔者在每次课前五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根据单元口语交际训练及习作要求,通过辩论、对话、讲故事、演课本剧、即兴演讲等形式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逐步做到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条理地具体讲述。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模仿不同的人走路的姿势,再分别让学生演一演,其他学生猜一猜。学生有的表演老奶奶走路,有的表演醉汉走路,有的表演调皮的小朋友走路等。还有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感人的事,笔者同样让学生观察模仿他人的文明行为在课堂上演一演,让其他学生猜。学生有的表演主动捡果皮,有的表演扶起摔跤的小朋友,有的表演给闹钟换电池等。学生在表演和猜测中积累了不少习作素材,写下了一篇篇生动活泼的习作,如一位学生的习作如下。

今天,我刚走进教室,贝贝匆忙跑过来问:“楚楚,现在几点了?”我低头看了看腕上的手表,说:“现在是七点四十分了。”“明白了,谢谢。”说完,贝贝稳稳地站到凳子上。我问:“贝贝,你在干什么?”“我在给闹钟换电池呢。”“我来帮帮你吧。”贝贝高兴地说:“好啊。”贝贝小心翼翼地用双手取下墙壁上的闹钟,然后左手拿住闹钟,右手打开电池盖,把旧电池取出递给我,又从衣服口袋拿出新电池换上去,闹钟又“嘀嘀嗒嗒”地响了起来。贝贝又小心翼翼地把闹钟挂到墙壁上。“歪了,歪了。”我说。她整调了一下闹钟的位置,终于把闹钟摆正了……

总之,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学生的习作将成为“无米之炊”“无根之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有针对性地收集习作素材、拓展习作思路,这样,高年级学生要写好单元习作就不再是件难事。

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习作前储备 篇7

一、有意义阅读中拓宽视野

习作表达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 是学生语言素养的“显示器”。阅读这个“链接点”提供的资源越多, 写作就会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局面。

1. 读相同主题的文章, 学选材。

同一主题下不同内容文本的阅读, 为学生端上的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大餐, 各种丰富的食材鲜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选材之门。

在进行课内习作指导两周前,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习作目标与要求, 向学生推荐阅读《半小时阅读》《同步阅读》中相匹配的文章, 鼓励学生自主选读关于植物、动物等各种反映生活中的发现的文章。学生在阅读浸染中逐渐明白了“这类文章原来可以写这些内容啊”, 远胜于教师单向传输。

2. 读相近风格的文章, 熟写法。

学生习作困难很重要的因素是文字感受力差。阅读是学生提高文字敏感度、积累语言的必经之路,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与文字对话, 与作者交流, 培养自己对文字符号的敏感度。同样的主题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 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教师可推荐“细致观察+有序表达”“动作描写+人物感受”“动作描写+事件启示”等不同表达顺序与特色的文章供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学生则根据个人阅读水平与习作兴趣来选择性阅读。高密度、多层次、多样化的有意义阅读缩短了自由阅读与表达之间的距离, 学生既享受着阅读乐趣, 又丰富了语言积累, 获得了情感熏陶, 为习作表达做好了充分的语言与情感的储备, 这样, 有助于降低习作难度, 提升习作自信心。

二、有序列读写中领悟方法

单元教学中, 将听说读写等多项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做到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与交流。教师要梳理教材中已有的读写结合点, 适度开发、优化、调整, 统筹安排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 将读写互动自然地渗透到课堂阅读教学中。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观察中的发现”读写互动整体教学设计:

以上读写互动整合设计案例将听说读写有机融合, 一方面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观察的习惯, 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 为口语交际及习作“观察与发现”做好铺垫。学生在练笔中遇到困难也会主动寻求帮助, 促进学生进行探索性二次阅读。由于习作前注重思维训练, 学生在观察中能融入自己的思考与判断, 文章就有了深度。可谓“读写结合, 相得益彰;读写分离, 两败俱伤”。

三、有目的观察中增加体验

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 有独特的认识和感受, 会自发地产生表达欲望。而课内习作的限定性会让学生不知写什么, 如何写。教师需要有目的地引领学生奔向生活的广阔天地, 主动寻找发现、观察体验、记录表达生活中的感性素材。

1. 自由观察。

身边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日月星辰, 一切万物均可成为学生观察的对象, 只要他们感兴趣。如, 与科学课“观察小动物”一课整合, 将科学老师的观察要求进一步细化, 引导学生学着课内外阅读中所习得的表达方式尝试“采蜜”活动。

例1:四周静悄悄的, 人们似乎都在等待着那神圣的一刻。七点四十五分左右, 月亮边缘出现了一个缺口, 像被贪吃的小孩咬了一口。妈妈告诉我, 这叫“初亏”。慢慢地, 缺口越来越大, 到十点零六分, 月亮竟变成了一个红色的“球”, 就像害羞的少女蒙上了一层红纱。这时, 天上的星星变得特别耀眼, 好像也在睁大眼睛观看这传说中的“红月亮”。妈妈告诉我, 这就是“食既”。

———项筱蕾

2. 连续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熟悉的事物, 如果不细心观察, 很难发现它们的奇特、有趣与美丽。因此, 教师让学生开展持续观察, 学生会有不少新的发现。

例2:10月29日星期六阴

今天, 我像往常一样去喂乌龟, 可乌龟不像以前一样看见食物便两眼放光, 而是缩在壳里无动于衷。我喂的虾像一位打了胜仗的大将军, 一个劲儿在乌龟面前活蹦乱跳。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乌龟不吃东西, 难道它生病了?”妈妈说:“乌龟要冬眠了, 所以它不吃东西了。”哦, 原来如此。看来, 我们要给乌龟安个温暖的家了。

10月30日星期日阴

我找来一堆沙子, 准备给乌龟安家。我们把沙子倒进乌龟的窝里, 再把乌龟放在沙堆上面。乌龟一动不动, 好像对这堆沙子一点儿兴趣也没有。我足足等了十分钟, 还是没动静, 就走开了。大约二十分钟后, 我再去看乌龟, 发现它已经挖了一个坑, 把头和前半个身子埋在沙里了。再过了一会儿, 我去看它时, 只隐约地看见它的小尾巴了。“沙沙沙”, 从沙堆里传来细微的响声。不知乌龟是在继续挖洞, 还是已经睡着了在打呼噜呢!我在心里默默祝福:“乌龟, 睡个好觉。我们明年春天再见!”

———戴乐

任务驱动、有目的观察可以让学生观察得更为细致, 往往比随意观察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创设的交流机会则促使学生更乐意去观察, 以便自己能有不一样的发现与收获可以跟同学分享。

四、言语储备需注意的问题

1. 读写互通, 相交相融。

阅读与习作是相交相融、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 教学中可以根据习作训练目标来设计适合的语言训练点, 但必须紧扣文本语言特点与阅读目标相交融, 增强读写互动教学的针对性, 千万要避免“读写两张皮”。

2. 内外互通, 无缝对接。

教师必须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世界, 以生活为背景的习作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教师要做到课内外结合, 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发现“源头活水”, 激活学生习作的题材, 用文字反映现实生活。

3. 心手互通, 自由表达。

单元习作 篇8

基于这样的理念, 两年来, 《在单元综合联动中改善中年级习作起步教学的实践探索》课题组的老师从三年级的起步习作教学做起, 对三年级整册教材的16个单元的起步习作作了系统的整合研究。其研究成果已刊发在《语文教学通讯》 (2012年3月) 上, 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和好评。

如何深化利用单元系统整体编排的这一教材重要特色, 进一步明确习作目标, 改进习作教学方式, 提高单元习作效率, 是我们现阶段研究和探索的重点, 现呈现最新成果与大家分享。

一、实施单元综合联动, 习作目标由笼统走向明确

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根据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与内容”对第二学段习作的要求, 课题组老师对三、四年级32个单元的习作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 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 乐于书面表达, 愿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 注重观察方法的指导, 鼓励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把内容写清楚。 (3)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 积累语言材料, 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 (5) 注意语句连贯通顺, 没有错别字。 (6) 正确运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如何将这个较为笼统的中年级习作教学目标达成, 当然得依傍于各个单元整体系统。

1. 单元习作目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在具体的习作指导中, 如果以“写什么”为经, “怎么写”为纬, 并把“怎么写”的训练项目穿插着编排起来, 就形成了一个纵横交织、循环加深、循序渐进的习作目标训练体系。

我们的习作目标训练体系分为“内容”、“目标”、“提示”、“策略”等几个栏目。目标明确, 内容多样, 习作提示包括写作步骤、方法、途径和参考课文等。各册训练系列均按从段到篇的顺序依次排列。写作前, 可重点指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和感受, 并提取习作素材;写完初稿后要强化修改, 养成良好的自主改文习惯;指导阶段要重视互相评改, 直至文从字顺, 没有错别字。这个目标体系的出台, 既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教材的编辑意图, 又结合校本实际,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以四年级上册为例。

*本文系2012年浙江省教研课题《在单元综合联动中改善中年级起步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的成果之一。

2. 单元目标体系的分解和应用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看, 单元整体目标同时也包括了单元的习作教学目标, 对各课的教学具有导向作用, 也就是说在单课教学时也蕴含着习作指导的因素和要求。教师应当去作整体设计, 方能真正提高单元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习作, 教师们普遍认为难度较大。课题组根据单元综合联动的方式, 分解习作目标: (1) 说说身边热爱生命的故事, 要求条理清楚, 叙述完整。 (2) 写一写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或故事:可以写以自己的生命去拯救更多人生命的英雄故事;也可以写在平凡的岗位上让生命充满光彩的故事;还可以写动植物顽强奋斗, 给我们生命的启示…… (3) 学习题目拟定方法, 题目自拟。 (4) 写完后认真修改。

在单元整组教学过程中,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联动:

(1) 在读写结合中学习段落建构方法, 了解把握叙事性习作的脉络结构。从《永生的眼睛》中进一步学习故事叙述的基本要素:起因、发展、高潮、结果;从《触摸春天》《生命生命》中学习生活细节的描述。

(2) 在口语交际课上完成习作内容的构思。学习课文, 搜集相关资料, 进一步认识生命的意义。交流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可以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也可以说说身边的那些热爱生命的故事, 还可以说说自己的收获、感受和得到的启发。

(3) 在综合性学习中完成习作素材的搜集。让学生搜集身边热爱生命的故事, 观察身边的热爱生命的人, 进行事迹交流。

3. 单元习作目标体系的联系和提升

四年级上册园地三“口语交际·习作”和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七”的内容都是编写童话。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 既相互联系, 又有年级提升空间。三年级上册的写作目标: (1) 初步了解童话故事的写作特点; (2) 初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发挥想象编写动物类童话故事, 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而四年级上册的习作目标是: (1) 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 感受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 结合本组课文的学习, 回顾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3) 发挥自己的想象续编童话; (4) 会抓住童话的特点, 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创作童话。在操作策略上也有所不同, 三年级侧重于相互交流, 修改习作, 注意丰富的想象和语句通顺连贯。四年级则侧重于同伴互助, 相互评改, 注意想象的合理、生动的情节以及文从字顺, 无错别字。我们对不同年级同一主题的习作目标及策略作了透彻的分析和清晰的呈现, 使单元习作目标呈螺旋上升状的有序排列, 避免习作目标的平移和习作效率的低下。

二、实施单元综合联动, 习作内容由封闭走向开放

1. 联动综合性学习, 走向生活实际

中年级学生的习作重点是写自己的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 如果教师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综合性学习, 通过交流、访问、调查、研究、展示等多种形式活化活动过程, 那么习作素材又何愁没有?据此, 笔者设计了如下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综合性学习这个桥梁将课内的习作要求与生活中真实的发现结合起来, 达成新版课标中提出的“观察周围世界”的目的, 丰富习作的素材, 为写出各自生活中真实的经历、认识与体验奠定基础。

2. 联动口语交际, 走向自主表达

人教版教材往往将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安排在一起, 其中一部分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合二为一:先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然后进行习作训练;或者在写的基础上进行口语交际。先行的口语交际教学对随后进行的同一话题的习作训练, 必然在内容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其中口语交际中交流、应对的过程对习作的互评互改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然, 我们要力避口语交际课就是习作指导课的现象。口语交际课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那么在习作指导课上我们就可以增加对形式即“怎么写”的指导, 为此我们设计了提示性交际主题《让我敬佩的》《我发现了的品质》等, 又设计了隐蔽性交际内容:通过什么事, 你看到了谁的什么特点, 感受到了他的什么品质;从哪个细节上我感受到了他的什么品质;等等。为其有话想说、有话可写铺设“绿色通道”。

3. 联动习作提示语, 走向个性选择

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 都会根据单元主题安排一个“习作提示”。如果教师只会运用教材一刀切进行统一施教, 那么有些学生就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为学生生活环境各不相同, 生活经历不一, 对生活的感悟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考虑的是如何在“习作提示语”的提示下, 引导学生找到适合他们自己个体表达的话题。

如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中的习作要求:“围绕自己游览过的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 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面对统一的习作要求, 我们可以根据地域文化进行合理的开发, 通过让学生扮演小导游等形式, 介绍各自感兴趣的景点, 这一方式触发了极大多数学生的兴奋点, 学生情趣盎然, 东湖、三味书屋、沈园、青藤书屋、兰亭……一个个名胜古迹有条有理地跃然纸上。

4. 联动阅读教学, 走向心灵独白

新版课标要求中年级学生“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为学生的乐于表达、自由表达提供练笔机会。较为可喜的是许多文本都是一个个召唤读者参与的空白结构, 教师可以找准这些“空白”来触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下面是一则学生的课堂习作练笔:

“如果站起来, 让同学们看见我走路的姿势, 他们肯定会说我的样子好难看, 说不定还会笑话我像一只摇摆的鸭子!万一杨晓天那个调皮鬼当众模仿我走路的姿势, 那该怎么办呀?……天哪!我以后怎么见人?……可如果不站起来, 老师肯定会以为我没准备好故事, 会认为我是个没有礼貌的孩子, 同学也会笑我胆小, 没勇气……怎么办?唉——既然故事已经准备好了, 就豁出去了——”这是学习《掌声》一课后, 抓住英子上讲台前复杂的心理, 适时让学生写下的心灵独白。总之, 抓住课文中的情感空白点、结构延伸点适时地引导学生练笔实践, 能放飞学生自由的心灵, 让笔尖流出孩子的真性情。

三、实施单元综合联动, 习作指导由空泛走向具体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 教师的习作指导呈现一定程度的模式化、简单化、糊涂化。教师的有效指导太少, 几乎是零效应。如果能够结合单元整体教学, 读写一体、以阅读带动写作, 那么这就是回应了汉语教学的规律。因此,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什么,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课文怎么写, 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即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表达的特色、技巧及遣词造句的特点, 结合本单元习作教学的语言表达特点, 进行品赏与练笔。

1. 将自由灵性的表达指导融合于阅读教学中

字词的锤炼是感受语言精练生动最好的方法。如《爬天都峰》中“石级边上的铁链, 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真叫人发颤”。“挂”字多传神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锤炼字词的基础上, 尝试着用一用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子成分的灵活调换能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使句子的表达更加形象逼真。如《燕子》“在微风中, 在阳光中, 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微风、阳光, 把春光的美好先展现在人的眼前, 舞蹈家燕子就在这样的舞台上登台演出, 让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也可引导学生不失时机地模仿这些“有新鲜感的句子”。修辞格言语能帮助体会表达具体形象之美。如学习《七月的天山》, 文章在表达上整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格, 特别是第三自然段, 写原始森林, 作者既用了精当的比喻, 又运用环境衬托, 读起来生动形象、朗朗上口, 绝妙!让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言表达形式, 写一写梧桐叶、草地或菜园, 使学生的语言在无边的想象中飞翔起来。对中年级学生来说, 不断地积累模仿“有新鲜感的词句”, 能使其书面语言的增量不断变大, 变消极语用为积极语用, 提高其语言表达的质量。

2. 将段落篇章的规则指导融合于阅读教学中

儿童习作应当遵循精神的自由表达和写作的规则指导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 篇章结构的技法指导也不例外。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通过读写结合有效引领学生掌握总起—分述—总结的构段方式, 感受分述部分如何分方面写具体。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 用总起—分述—总结的构段方式仿写课文中珊瑚、海参、大龙虾、成群的海龟和捡不完的贝壳。重点交流点评构段方式是否正确、分述部分是否分方面写清楚。进而将总起—分述—总结的构段方式拓展到篇章结构, 以此指导单元习作——写写自己去过的地方。当然, 适时结合阅读教学, 还可结合具体的课文教学学写先概括后具体、并列关系、因果关系等段式结构。

3. 将汉语文辞的规范指导融合于阅读教学中

中年级习作, 强调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妥帖地用好词句, 正确运用标点, 做到文从字顺, 语句通顺连贯, 为正确表达、自由表达、生动表达打好基础。在具体操作中, 除培养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学习习惯之外, 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自改、互改作文, 以此来纠正错别字和病句。

单元习作好素材无痕指导促表达 篇9

一、研读单元习作,琢磨要点

我们与其挖空心思去搜寻花样繁多、杂乱无序的习作题材,不如静下心来面对教材习作练习,研读单元习作教材,理解它在年段、单元的目标与任务,重视它在学生习作能力培养上的作用,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与指导。

一起来看看该单元的习作内容:

“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注意图中人物的服饰,想一想她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再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可以用‘胜似亲人’做题目,也可以根据习作的具体内容自拟题目。

如果你不想写这幅图,也可以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所写的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听到的或见到的。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最好还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读这两段话,我思考着:一方面看图习作本身的训练在于观察图画,注意图中人物的服饰、人物间的关系,是为了推想出“发生了什么事”,并具体写出这件事。另一方面以看图习作为一个例子,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写清楚事情,便可以放手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在研读中我提取了几组重点词:第一组,“事,故事,事情”,可见本次习作练习的内容是“写事”;第二组,“具体,通顺,清楚”,这是写事习作训练的重点,落实到中年级应该是把片段写具体,具体到本次看图习作应该是把场景、画面写清楚;第三组,“感受”,是提升目标,引导学生在写清楚事情的基础上,最好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应该说几组重点词的提取,也确定了我的本次习作教学目标。

二、激发表达欲望,无痕引导

1.观察图画,合理推想,梳理主线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看看画面中的人物及他们的动作,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并提出“你还看到了什么?又看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环境和背景,丰富对画面内容的感知。接着由图片中“老奶奶搂抱着小女孩表示感谢”这一结果入手,激发学生思维:“在这之前应该是个什么画面?如果让你画你会画一幅什么场景?能用一句话概述吗?”采用反推的手法,去合理想象事情的经过。根据经过进而推想事情的起因。逆向推导,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丰富了他们的创造力,学生兴趣盎然,他们或成了导演,或成了创作者。由图入手,以图构想,表述场景,更加强了整体感,因此学生很快梳理出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主线。

2.形象比方,添枝加叶,具体表达

我简笔画出一棵光秃秃的只有几根主干的树,让学生们看看这棵树的问题在哪儿。再想想不少同学讲事情往往只有三言两语,也如同这棵树一样有问题。这一形象的比喻,很快让学生悟到要给大树添枝加叶,同样也要给文章“添枝加叶”。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我适时送给他们一个锦囊———多问几个“怎么样”,通过不同视角的问,来分解人物的动作,体会人物内心,丰富人物的形象。“奶奶搂着小女孩”这一场景,通过“多问几个怎么样”添上了很多的枝:奶奶是怎样走出来的?她是怎样抱着小女孩的?她是怎样地看着小女孩?小女孩是怎样的神态?小女孩的心情怎样?学生们的答问就如同茂密的叶,越说越清楚,越说越具体,他们都能够自信地、流畅地将一句话变为一段话。依着他们的问与答,那棵只有主干的简笔树也同时被添加得枝繁叶茂。对“经过”“起因”,学生们或同座互问答,或自问自答,在不断的提问、补充、思考、表达中也习得了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在实践练习中,学生们感受到了“锦囊”的神奇,体会到了“表达”的成功。

3.借助课文,读写结合,学写感受

图画看完了,故事说完了,学生仍意犹未尽。下一环节需要完成提升目 标———“引导学生在写清楚事情的基础上,最好能写出自己的感受”。此时我引导学生翻阅教材,回归第六单元,重温文本,阅读几篇课文的最后一个段落,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给予是快乐的》)“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学生边读边想,发现了表达的秘密———“结尾的段落都是在写自己的感受”“都是在篇末点题”“读起来语言更美,更有回味”……文本就是最好的范文,我们能不能学着给《胜似亲人》加个表达感受的结尾呢?“小女孩和奶奶亲如一家,她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瑶族汉族的情谊,是割不断的民族亲情,如同小姑娘和老奶奶一样将永远相拥在一起。”……学生思考着,模仿着,学习着……

我和学生们继续交流:这样的暖人心的真情故事,不单单是在图画中,在语文课本里,更多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把自己想写的故事写下来吧,写事情注意梳理线索,添枝加叶,表达感受。孩子们欣然提笔……

单元习作 篇10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同时,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习作指导课源于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本节课是基于本单元的课文及口语交际课进行设计的。这个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写去过的一处地方,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让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补充。

学生情况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了《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以及《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三篇课文,初步学习了写景类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课内外的优美词句,明确重点段落的写法,为学生的习作打下基础。

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已经对自己去过的地方进行了筛选,选择了他认为最吸引人的一处地方向大家介绍,学生介绍的内容非常宽泛,在师生、生生的交流补充之中,学生对这个地方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习作奠定了基础。

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这是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写景类文章,学生虽然游览过的地方不少,不缺少素材,但很容易将本单元的习作写成游玩的经历,或是漫无目的地想到什么写什么。抓住一个地方最吸引人的特点去写是学生习作的难点。

教学方式

习作赏析、互动交流、自主修改

技术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教学目标

1.能围绕一个意思初步把一处最吸引人的地方介绍清楚。

2.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表达。

3.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围绕一个意思初步把一处最吸引人的地方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

能围绕一个意思初步把一处最吸引人的地方介绍清楚。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基于单元主题,激发习作兴趣

1. 回忆第六单元课文内容

同学们,在学习第六单元时,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游览了哪些地方?(出示图片回忆)

2.回忆口语交际课内容

在口语交际课中,你们又带着黄老师游览了你们去过的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你们还记得吗?(出示图片交流)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以图片的形式带领学生回忆了第六单元的课文内容以及口语交际课的内容,这是从单元主题出发,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为学生确定习作内容做好铺垫。

二、学生自主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1. 指名读习作要求

今天在这节作文课上,我们就尝试着把你去过的地方介绍给大家,然后动笔写一写。我们先来看看习作的要求,谁来读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这次习作为我们提了哪些要求。

2. 学生交流,明确习作要求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进入第六单元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审题能力,所以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自主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三、确定习作内容,试写总起句

1. 学生结合以往阅读经验谈写法

如果现在就让你来介绍最吸引你的一个地方,你要怎么介绍呀?

教师总结:介绍一个地方要说清这个地方是哪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怎么吸引你的。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以往学习经验初步交流:想完成这次习作,应该先写清这个地方是哪里,最吸引人的是什么,是怎么吸引人的。学生在交流中明确了习作的结构,为动笔习作做好铺垫。

2. 回顾交际内容,试写总起句

现在,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口语交际课上,你最想介绍的这个地方是哪?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呀?你能任选其中一个句式来说一说吗?如果你有更好的表达方式也可以。

( )是个( )的地方。

( )真是( )。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总起句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明确了本次习作要介绍的地方,以及那里最吸引人的特点。引导学生把这句话落实在书面上,成为学生继续表达的支点。

3. 交流与修改

(1)动笔写

还有很多同学想要分享,那就请你把想法落在笔头上,把这句话写在作文纸上。写在作文纸的第一行,开头空两格。

(2)交流

(3)修改

听了他们说的以后,再看看自己写的,有需要修改的吗?如果有,动笔改一改,如果没有,自己就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学生先自主动笔写,接下来引导学生交流,并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这样的设计意在让学生落实表达,在交流的基础上互相启发,帮助一部分学生获得新的启示。

四、回顾课文写法,学习表达

1. 回忆课文写法

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确定了这个特别想介绍给大家的地方,并且找到了吸引人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自己写的这句话。到底该怎么把这个地方介绍给大家,让我们也感兴趣呢,你们有方法吗?别着急,我们可以从刚刚学过的第六组课文中去找一找。

2. 借助课外阅读或习作经验找方法

除了课文中的,你们还知道哪些方法来介绍?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不急于给出方法,而是勾连本单元所学课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第六单元课文时学到的写作方法,或是借助以往学习的经验总结方法,将这个地方最吸引人的特点介绍清楚,做到学以致用。

五、同桌交流,动笔习作

1. 交流

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想好了这个最吸引你的地方,也知道了怎么介绍才能最吸引人。下面,同桌两个人一起说一说,听听他是不是把这个地方最吸引人的特点说清楚了。

2. 习作

大家交流得特别热烈,那现在我们就动笔写一写,接着刚才写的第一句话继续往下写,用一段话写清楚一个地方最吸引人的一点,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设计意图】此时,尽管学生已经确定了想要介绍的地方,并且知道了怎样将最吸引人的特点表达清楚,但让学生马上表达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动笔之前,安排了同桌交流的环节,学生在互相启发的过程中,再次梳理表达的方式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动笔习作。

六、师生共享佳作

预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她)写的这个小段。谁来夸夸他?

他(她)是围绕哪个意思来说的,你听出来了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始终关注着“这段话是围绕哪个意思写的?他是怎么把这个意思写清楚的?”进行赏评。从欣赏的角度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互评,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习作的自信,同时,这一环节也是对本节课学习成果的反馈。

七、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自己的习作,写完自己读一读。还可以读给爸爸妈妈听。

附:板书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 师生互赏:师生互赏习作的选材,指导学生拓宽选材思路,尝试个性化的表达。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真情实感、有创意地表达。

2. 生生互赏: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彼此的习作,学会将一个地方最吸引人的特点介绍清楚。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一、立足单元整体,激发习作兴趣

这节习作指导课与口语交际课紧密相连。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补充与评价,每个学生都确定了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个地方,并且在小组内从各个方面来介绍这个地方。口与评价,每个学生都确定了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个地方,并且在小组内从各个方面来介绍这个地方。口语交际课的交流活动为学生本节课的动笔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本节课在上课伊始就以图片的形式复现了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交流过的一些很有特色的地方的图片,在激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回忆自己最想介绍的地方,为之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二、读写结合,学习表达方法

在口语交际课的基础上,本节课引导学生将这个地方最吸引人的一个特点介绍给大家。教师出示了两个句式,这两个句式均来源于六单元的课文,帮助学生确定本次习作的内容。之后的动笔环节要求学生围绕这句话的意思接着往下写,这句话成为学生继续表达的支点,同时帮助学生明确了习作的段式结构。

明确了“写什么”,本节课还要学习“怎么写”。在思考“怎么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介绍给大家”的问题时,引导学生回归课文,从第六单元刚刚学过的课文中去找好方法。这一环节将习作与课文的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将学过的一些表达方法、表达顺序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从而真正做到把一个地方介绍清楚。

三、师生、生生交流,共同欣赏佳作

单元习作 篇11

基于以上现状, 笔者试图通过对“作前导学单”的设计与使用,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提高习作能力。

一“、作前导学单”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

“作前导学单”作为习作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应紧扣教学目标, 为教学内容服务。因此, “作前导学单”的设计要充分咀嚼习作目标,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生活资源库”, 帮助克服习作中“无话写“”写不好”的困难。

1.设计“温馨提示式”作前导学单, 唤醒生活经历

此类导学单以唤醒学生生活经历, 激发习作热情为导向, 通过温馨提示语, 让学生主动回忆, 调动“生活资源库”, 开拓习作思路。

如笔者在执教六年级《难忘的第一次》时, 设计了这样一段提示语:

看到“第一次”, 你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许许多多难忘的画面吧!第一次独自睡觉、第一次独自外出、第一次养小动物……让我们一起回忆并分享一下自己难忘的第一次吧!

2.设计“画面回放式”作前导学单, 降低习作难度

每个学段习作目标不同, 对学生语言表达和选材要求也不同。同一种题材的习作目标在不同学段中呈阶梯状递进排列, 因此, 导学单的设计应充分咀嚼教学目标定位。

笔者在执教五年级《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时, 对教材中的5次人物习作进行了全面分析, 明确了每一篇习作在同题材习作中的序列地位。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习作目标为“找准人的特点, 并能灵活运用写人的方法描写出人物特点。”基于以上目标定位, 笔者设计了如下导学单:

生活中哪些人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请你在脑海里重放画面, 抓住他最大的特点好好回忆一番, 简要记录:

我最想观察的人是:_____

我发现他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

最能体现他这个特点的事例是:___________

导学单紧扣学生习作的提升点和难点, 发现并找准人物的“特点”, 对典型事例的回忆和相关细节的简要记录, 凸显了此次习作目标。

3.设计“素材收集式”作前导学单, 充盈学生语言资源

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只有大量的阅读和积累, 才能不断充盈“语言资源库”, 为后续的运用做好储备。

笔者在执教六年级《我的理想》时, 设计了如下导学单:

●收集站

收集任务1:请同学们收集三条以上关于理想的名言。

收集任务2:请你通过各种渠道收集阅读名人的立志故事。

学生通过互联网、书籍报刊, 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储备了大量语言模式和语言图式, 真正学会了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

二“、作前导学单”的使用要促进方法习得

习作教学重在观念的厘清和方法的指导。“作前导学单”以材料的搜集、比较、选用为基点;抓细节, 把经过写具体为重点;激发学生主动记录生活为趣点, 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眼、耳、口、鼻、手, 以促使学生习得方法。

1.课前:充分调查, 积累习作素材

传统习作教学, 学生在课上才得知习作内容, 处于被动地位。而“作前导学单”给予学生准备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可通过观察、调查等活动为习作积累素材。

笔者在执教四年级《观察作文》时, 设计了如下导学单:

“观察作文”作前导学单

我们周围有很多虫子。请你找一种, 用放大镜、尺子等工具进行调查、研究, 然后把观察的事写成文章。

注意事项:

观察的日期、天气;

虫子的身体特征 (形状、颜色、大小等) ;

虫子的行动方式:叫声、叫的方法等;

你认为有趣的事、奇怪的事。

如有疑问, 可以查阅辞典、百科全书。

通过“导学单”的任务驱动, 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虫子的生活习性, 积累丰富的素材, 还能学会观察、解惑的方法。

2.课始:多方互动, 厘清习作思路

“作前导学单”在课前是个体的、独特的, 而在习作中, 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下, 将不断开拓学生的思路,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笔者在执教五年级《童年趣事》时, 就和学生一起完成了导学单。

师:听着《童年》, 老师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你们看: (出示)

老师的童年趣事, 你想听哪一件?

抓石子、跳“房子”、摸螺丝、逗虾、抓小鱼……

师:……

师:现在该你们讲了, 请四人小组交流自己准备好的趣事, 然后评选出最有趣的一件在全班交流。

案例中, 师生在真情的对话中, 情感处于共鸣共振点, 学生表达的欲望被激发, 主体性也得以凸显。

3.课中:突破难点, 搭建习作支架

传统习作课堂, 教师引导学生的“说”和“想”很充分, 但落实到写, 往往缺乏行之有效的策略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建立起从说到写的支架。

下面是笔者在执教《最难忘的第一次》时, 在习作难点处借助导学单进行构建习作支架的尝试:

(1) 呈现杨同学的“作前导学单”

最难忘的第一次, 请你用三言两语写一写:

我最难忘的第一次就是在军训的时候从上铺往下跳, 结果磕破小腿, 进医院缝了十几针, 留下了伤疤。

(2) 教师指导学生发现习作重点

师:同学们, 杨同学的“第一次”, 你觉得哪里最需要写具体?

生:怎么跳的细节应该写具体。

生:不对, 应该是受伤的细节, 因为题目是《第一次受伤》。

(3) 师生讨论确定习作支架

师:小作者选材别出心裁, 受伤以后出血的镜头, 采用了镜头聚焦描写法, 把伤口的形状、颜色以及血腥味进行了细腻的描写, 再加上当时恐惧的心理描写, 这刻骨铭心的第一次受伤经历立刻生动、立体起来了。

(4) 课堂速写

请选择一个最能表达自己“第一次独特感受的场面”进行速写。

案例中, 笔者借助导学单让学生获得思考的支架, 或追问当时的细节, 或扩充场面。同时, 根据学生实际, 一课一导, 既可以导写作顺序, 也可以导写作角度。

三“、作前导学单”的使用要养护言语个性

古往今来, 一切优秀的作品表现的都是作者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 教师应围绕培养学生的“不一样”展开教学。

1.发现“不一样”, 挖掘不同点

同一事物, 每个学生接受的印象都不相同, 能不能有所“发现”, 关键在于眼睛、思想能否保持敏锐。

笔者在设计五年级《童年趣事》的导学单时, 启发学生从记忆中寻找不一样的素材。

《童年趣事》作前导学单 (一)

童年的海滩上, 一定留下了许多各色各样的贝壳。每一个贝壳上一定有一件有趣的事。请你好好回忆一下, 列出三件, 用三五个字概括。

这是一个“生活场景”的梳理与材料选择的过程。学生在回忆中走进自我, 找到了最本真的素材。

2.筛选“不一样”, 捕捉典型画面

在学生寻找到“不一样”的习作素材的基础上, 通过比较筛选, 找出印象最深刻的事, 用三言两语简要介绍。

《童年趣事》作前导学单 (二)

这么多的趣事, 你再好好比一比, 哪一件事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请你用三言两语写一写。

3.体验“不一样”, 促进个性表达

如何抓细节, 把“不一样”写具体是习作难点。因此“, 作前导学单”有时还应请学生好好观察要写的人或事, 学着演一演。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作前导学单

请再好好观察你印象最深的这个人最有特点的动作、神态、语言是什么, 然后学一学。

上一篇:多元化实效下一篇:移动统一通信大有可为